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开发区转型与升级过程分析

国内外开发区转型与升级过程分析

国内外开发区转型与升级过程分析
国内外开发区转型与升级过程分析

国内外开发区转型与升级过程分析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中心

一、开发区转型与升级相关概述

(一)开发区转型与升级的概念

开发区转型升级是指开发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发展,区内产业结构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优化开发区的制度和机制建设,并逐步完善开发区除经济功能之外的城市社会功能,开发区发展与城市发展进一步得到融合。

(二)开发区转型与升级的内涵

开发区转型升级内涵主要包括功能定位、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三方面内容,开发区的转型升级围绕这三方面来展开。

1、功能定位转型升级

开发区是城市区域的一部分,是享受政府优惠政策的城市特殊经济区域,在设立初期,开发区是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进一步推动城市的经济增长和市场化改革,但随着经济形势、环境的变化和开发区自身经济总量、地域规模、人口等方面的快速扩张,在不同发展阶段开发区需要适应不同的经济发展要求,调整自身的发展定位和战略。

以单一功能建立的开发区若要取得进一步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为开发区内产业、企业与人口提供必要的产业支撑、商贸、住宅等基本生产性、生活性服务设施,加强开发区的城市化功能建设,完善和提升开发区的整体功能,努力由单一产业园区向综合性功能的综合园区转变,这是国家对开发区提出的政策要求和发展方针,也是开发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2、发展模式转型升级

开发区由粗放式的外延式发展逐步向内涵式的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开发区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竞争力优势,体现与其他开发区的差异性,打造具有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在开发区的初期发展过程中,地区生产总值GDP、发展速度和开发区规模成为衡量开发区发展的主要经济指标,导致开发区发展过分重视经济利益,许多开发区只追逐眼前的短期利益,于是造成开发区之间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产业结构趋同,引起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益的生产,不利于开发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开发区的经济转型升级中,开发区之间需要增强经济联系,加强分工、合作和协调发展,各自开发区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现状、发展定位、产业层次、阶段等方面不同的状况,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在这基础上,政府可鼓励和扶持开发区之间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开发区合作机制,减少开发区之间的政策阻碍和贸易摩擦;并以开发区内部企业为主体,促进不同开发区企业间在技术、生产、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广泛交流。

3、空间布局转型升级

开发区是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开发区转型升级包括产业的转型升级,空间布局的转型升级也是开发区转型升级的重要的一部分,空间布局转型升级主要是指开发区土地功能的多元化、综合性规划与建设,其主要特征是开发区由城市中的一座“孤岛”向现代化新城区发展,园区内集合了产业功能、物流功能、商贸功能、休闲娱乐功能。

开发区的发展会不断扩大自身的空间规模,以承载越来越大的经济产出和各种经济性要素的输入,在这过程中,开发区必然要转变原有的土地利用与规划方针,满足新的发展要求,在开发区内不同的次区域节点安排不同的投入性生产要素,并从整体把握,合理规划和布局开发区不同土地上开发的多样的、综合的土地功能,增强不同土地功能间的联系与互补。

另一方面,开发区空间规模的扩大会接触更多的周边地区,这必然会增加园区与主城和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使周边地区逐渐成为开发区的经济腹地,同时开发区自身也分担部分城市功能,成为主城与外围横镇经济联系的空间桥梁,这对开发区的空间地位又是一个新的转变,这也是开发区空间布局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三)开发区转型升级内在机制

从微观角度研究,开发区的转型升级本质上是区内外经济要素的重新配置,经济要素的运动性形成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内在机制,具体形式是以要素的集聚和扩散为主,因此,开发区转型升级内在机制的具体形式是集聚与扩散机制。

集聚和扩散是开发区形成、发展、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相反、此消彼长的两种现象,集聚和扩散会出现在开发区发展的每个阶段,而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集聚和扩散机制的表现会不同,有时开发区的经济活动会集中在集聚现象,而有时会主要呈现经济活动的扩散现象。

集聚和扩散机制的运动规律表明,开发区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培养和提升自身的集聚吸引力,由前期的政策优势集聚力向以先进的管理体制、产业集群、完善的产业链功能形成的集聚力转变,开发区要明确自身的发展阶段,分析自身的资源要素、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科技创新能力、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情况,在不同发展时期形成对各级生产要素的不同集聚力,并不断提升对产业的集聚能力,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加强集聚企业在开发区的根植性,以此带动开发区自身的转型升级。在开发区形成新的集聚力的同时,原有的集聚企业就会发生扩散现象,扩散机制会导致产业转移,形成开发区对周边区域的经济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达到开发区成为区域经济中心的目标。

二、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动力因素

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动力结构包括外部动力、内部动力和耦合动力三部分。

图表1: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动力因素结构

资料来源:中经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整理

(一)转型升级的外部动力因素

1、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世界经济发展总体趋势

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会影响每个国家城市的发展,城市间的发展理念、管理体制、市场机制、文化特征等方面会发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现象,开发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发展与改革的试验田,会首先进行全面的转型升级。

2、国家经济宏观政策

近期,国家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步伐,对开发区的转型升级发展提出了新的战略性方针与政策,明确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方向和路径,要求实现开发区从规模性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改变,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完善开发区内部产业链建设,加强开发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以此提升开发区的整体竞争力。

(二)转型升级的内部动力因素

内部动力是开发区在发展过程中的内生动力,是对自身发展的内在诉求,符合开发区的内在规律,是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根本力量,内部动力主要包括产业集聚力,产业转移动力和功能提升的推动力。

1、产业集聚力

从初期开发区的建立时期,利用政策优势吸引企业向开发区集聚开始,开发区在不同的

阶段,会不断调整和改变自身的优势环境来引导同类型的企业或不同产业在开发区内实现集聚,以实现开发区初级阶段的转型升级。随着开发区经济总量和空间规模的不断扩大,开发区会利用现有的产业集聚力形成主导产业,凝聚自身的集聚吸引力,逐渐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产业在园区的集群,形成产业集群经济,在此过程中,开发区不断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提升了开发区在区域中的经济地位和作用。

2、产业转移动力

开发区的成长伴随着区内优势产业的更替、转换,不同阶段会形成不同的优势产业。当某一阶段的优势产业逐渐衰退,新的优势产业逐渐形成时,原有的优势产业集聚企业会失去规模效应和集聚优势,经济效益下降,于是,这些企业会寻找新的区位进行产业转移,同时,随着开发区原有优势集聚产业的产业转移,开发区内部的产业结构会发生改变,得到调整、优化和提升,从而实现了开发区的转型升级。

3、功能升级的推动力

结合国外的开发区发展经验和国内开发区发展现状,可得出开发区发展的空间演变规律,开发区的发展必然融入城市的发展,与母城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对接和融合,实现与城市的共同协调发展。

三、国外开发区转型与升级的过程

图表2:世界自由经济区主要转型历程

时间发展类型功能及特点典型案例

20世纪50年代自由贸易区促进对外贸易爱尔兰香农国际机场

20世纪60-70年代出口加工区保税加工、引进出口韩国马山出口加工区

20世纪70年底后期高新科技园区以高新产业为主导中国台湾新竹科技园区

20世纪80年代后期多元化自由经济区生态、环保、旅游等多元化神农架生态旅游开发区

资料来源:中经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整理(一)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形成

1547-1945年是自由港、自由贸易区的成型阶段,世界上的第一个自由港是1547年意大利的雷格亨自由港。18-19世纪,由于资本主义的大力发展导致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一

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开始将港口城市转型为自由港或者自由贸易区。例如18世纪德国的汉堡,19世纪葡萄牙的波尔多等都陆续转型为自由港。19世纪以后国际上开始出现连片的工业区,例如德国的鲁尔工业区、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等。

(二)向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

1950-1960年,国际上的一些工业区开始向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主要是因为二战后世界产业结构的挑战以及整体的经济形势的转变,出口加工区相对于单纯的工业区而言加入了制造业,但是这个时期的出口加工区的功能相对单一,从事的也主要是对外贸易和转口贸易。1970年以后,出口加工区成为世界发展贸易的主要形式,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都相继设立并取得成功,此后出现世界范围内的发展高潮。据统计,至1979年底,全世界共有70多个出口加工区。

(三)向科学工业园区转型升级

由于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众多的出口加工区开始向科学工业园区转型,产业方式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这一阶段开发区的主要标志是建立科学园区。例如1983年日本通过《高技术城法案》,随后就有14个“技术城”开发区批准设立;美国在“硅谷”取得成功之后,又设立了70多个科技园区;中国台湾的新竹工业园区、新加坡的裕廊开发区等一批新兴的科技园开始建立。这一阶段,中国正在大力实施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也开始在建立开发区。

四、国内开发区转型与升级的过程

(一)开发区的建立

1984年,在成功建设经济特区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兴办了中国第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1986-1988年,批准了上海闵行、虹桥、漕河泾为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这一发展阶段,由于大都数开发区都是刚开始建立的,建设资金及其不足,所以发展基础普遍都很薄弱,而且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也都处于试探和观望状态,所以很多开发区引

进项目的规模大都中小企业,并且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开发区的功能大多都定位在单一的工业生产,生活和服务功能还没有显现。开发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微弱,还没有形成明显的优势区位。彼此间人、物、资金往来很少,开发区呈孤立生长状态。

(二)向发展现代工业转型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掀起了一股改革开放的热潮。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战略快速推进,更多的国家级开发区获批。1992-1994年,陆续批准了萧山、大亚湾、昆山、福清、东山、威海、营口、哈尔滨、长春、沈阳、杭州、武汉、重庆、芜湖、北京等第二批、第三批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这一阶段,开发区开始向发展现代工业转型,经济增长方式也向外贸出口转型,吸引大量的外资。土地政策也开始发生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也想多主体、全方位转型,开发区的空间普遍都迅速扩张。从1992年起,由于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了满足开发区人们的生活需要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大部分开发区都开始注重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建立,开发区开始由单纯的工业区开始向现代化的工业新城升级,但是生活服务设施等的总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开发区还不具备完整的城市功能。

(三)向城市综合区转型

1999年以后,国家为了改变东西部经济发展部平衡的现象,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内陆地区开始批准建立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开始从沿江、沿海逐渐向内陆分布。2000年后国家陆续将合肥、西安、郑州、成都、长沙、昆明、贵阳、南昌、石河子、呼和浩特、西宁、南宁、太原、银川兰州和南京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开发区大多都是六七年前就开始建立,起步比较早,1999年后被提升为国家级的开发区的。

这一阶段,由于很多开发区在被提升为国家级开发区之前就已经建立,因此它们的实际开发面积大大的超过国家规定的规划面积,这些开发区的规模大大的扩展,一些开发区开始从单一的工业生产基地向兼有生活、服务等多种功能的城市综合区转型。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制造业集中、产业集聚效应突出、带动力强的外向型工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不同国家级经济

技术开发区结合自己的区域特点,发展形成自己的支柱产业并形成产业聚集。例如广州、昆山、青岛分别形成化工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家电电子产业集群,而长春、重庆、武汉都形成汽车产业集群,沈阳福州分别形成了装备产业集群、显示器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可以加强开发区与周边区域的联系,而且可以吸引同行业的企业将研发和生产迁移过来,对经济的增长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个阶段,一些开发区开始重视管理服务水平,不断的向高服务水平转变,并注重并优化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的投资环境。

内容摘自:《2015-2020年中国开发区投资建设与转型升级研究报告》(中经未来产业研究中心)

加快转型升级,破解发展瓶颈

加快转型升级破解发展瓶颈 --关于上方镇工业功能区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工业功能区是借力发展的平台,是工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是培育小企业成长的摇篮,是实现我镇工业经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推动上方镇区域块状特色经济的优化、提升,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抓手,因而拓展工业发展空间,加快工业功能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上方镇工业功能区作为我区三个乡镇功能区之一,镇党委、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功能区的提升和发展,将功能区发展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拉高发展目标,保障发展要素,破解发展难题,扎实有效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功能区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研究汇报如下: 一、目前现状 工业功能区现有工业企业89家,其中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7家,已拥有衢州金牛碳酸钙有限公司、衢州银河钙业有限公司、衢州五星钙业有限公司、衢州徐氏钙业有限公司、衢州雪源碳酸钙有限公司、衢江区仙峰钙业有限公司等规模较大、经营能力较强的骨干企业。2011年工业功能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10亿元,同比增长13.08%,实现利润1757万元,同比增长8.32%,实交税金626万元,同比增长28.81%。其中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096万元,同比增长20.00%,实现利润380万元,同比增长38.18%,实交税金320万元。上方镇工业功能区主要划分为三个区块畏坑、豪龙以及塘源口,集镇总体规划2008年作了修改调整,确定上方镇工业功能区规划总面积1900亩,其中畏坑320亩,豪龙公司380亩,塘源口1200亩。工业功能区控制性详规2008年7月3日已通过专家论

证,并已编制结束。上方镇工业功能区二期(塘源口)规划总面积1200亩,其中符合两规的土地面积只有250亩左右(原十里丰转让的国有土地50亩,鹿角堰村土地200亩)。上方镇工业功能区已成镇内企业的集群、集聚地,占据全镇工业的大头,它的兴衰成败直接关系到全镇经济的兴衰成败,因此发展提升工业功能区时不我待、势在必行。 二、存在问题 1、布局规划不够合理。一是部分规划缺乏科学性。有些规划科学,缺乏土地承载可能,空间有限;有些规划布局不合理,规划区内存在不少农保田,调整难度大。二是部分规划与实际开发脱节。只是简单划地开工,没有科学编制开发建设规划。没有一个系统完整的发展规划。三是部分规划之间不协调。有的规划与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相衔接,部门配套设施建设缺乏共构意识和共建行动。 2、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根据工业功能区总体规划,以及工业功能区近、中、远期的发展目标,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计划安排,以全镇之力,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千方百计提高资源和基础设施高度,投入一定的资金完成前期的供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资金的紧缺迟迟不能到位,许多基础设施项目都实施不了,严重影响工业功能区的招商引资和投资环境。畏坑工业功能区,4公里主干道,破损严重,影响货物运输,缺少跨河大桥,企业拉运原材料的车辆都要绕道6公里,极大增加了运输成本;塘源口功能区,园内大桥垮塌,至今没有重建,还有防洪坝、水、路等设施都没到位。此外,工业功能区内企业废水排放管理配置,用电网线的改造,废渣堆放场地等基础设施都急需资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试卷及答案(六)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 转型升级试卷及答案(六)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长:60 分钟 正确答案以红色字体标注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共30题) 1.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答案正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旧动能转换 城乡一体化发展 以上均不对 2.我国创业活动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导向有待提高。与(二十国)集团相比,中国的创新型企业比例为25.80%,在效率驱动型经济体中排在前列,与创新驱动型经济体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答案正确 十八国 二十国 二十一国 二十三国 3.(2008)年以后,中国企业法人单位数有较大增长,明显的新开企业法人单位数增长较快,2015年新增企业法人单位数达218162个,而2006年新增的企业法人数仅有70353个,2015年是2006年

的3倍多,创业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引擎。答案正确 2006 2007 2008 2009 4.我国传统政府监管主要是依据(行业特征)设立,但“互联网+”经济下产业边界模糊,导致原有监管模式出现“要么多头监管,要么不知道谁来监管”。答案正确 行业特征 群众观点 政府通知 现有模式 5.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发布的《“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7)》显示,在“一带一路”贸易中,(民营企业)也是主力军,出口额占比始终保持最高且逐年上升。答案正确 个体户 国企 事业单位 民营企业 6.根据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不含银行、证券、保险))新设立企业27900家,比上年增长5.0%。答案错误

关于灌南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灌南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思考-企业管理论文 关于灌南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思考 中共灌南县委党校调研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021-02 一、灌南经济开发区转型的背景分析 (一)国际产业转移。21世纪以来,亚太地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有经济活力的地区,对外贸易活动发展迅猛。但是,随着中国劳动力、原材料、物流等成本不断上涨,一些世界知名企业正在加速撤离中国。例如优衣库、耐克、船井电机等则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加快了撤离中国的步伐。 (二)国家政策转移。国家对开发区的扶持政策使得各地开发区在初期积累了一定的资本,走上了持续增长的上升通道。但随着开发区顺利完成了创业阶段的任务以及国际经济局势的转变,国家区域倾斜政策的对象和政策扶持重心已经转变为“特区-开放城市-开放地区-内地”的全方位梯度开放格局,开发区普遍面临“政策上失宠”的尴尬局面。 (三)区域竞争加剧。抢占新一轮对外开放领先优势已成为地区之间竞争的核心和焦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放型经济的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对高端国际产业资本和要素的争夺将是下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重点,灌南经济开发区受到了市内外经济开发区的双重挤压。例如连云港内的赣榆开发区、东海开发区、灌云开发区的产业定位与灌南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定位具有很大的同质性,区域竞争比较激烈。

二、灌南经济开发区产业存在问题分析 (一)开发区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灌南开发区经过12年的发展,正在向多功能的新城区转型。但是,灌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发挥的主要功能还是制造和生产,而生活性服务功能发展缓慢,从而造成功能结构的单一。当工业生产达到一定程度,如果没有相配套的城市化功能,开发区工业化功能的再开发和再续发展就很难保持下去,也就导致经济发展没有新的增长点。 (二)开发区发展要素瓶颈制约严重。一是土地约束趋紧。由于国家从严从紧控制工业用地,使得开发区用地指标趋于紧张,对农民征地的难度也越来越突出。二是融资难度较大。国家大力压减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规模的金融政策,严重地制约了开发区不断增大的基础设施规模建设。三是环保压力重。开发区化工、机械等企业所占比重仍然偏高,环保安全压力重,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凸显。(三)主导产业不明晰,企业层次较低。灌南经济开发区产业比重依次为:机械类企业占总数的17.65%、不锈钢企业占总数的15.69%、有色金属加工占企业总数的14.70%、板材家具为10.78%、酿酒食品占企业总数的6.82%、电子占企业总数的5.88%、服装占企业总数的3.92%、皮革占企业总数的3.92%。由此可见,灌南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不明晰,没有形成自身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科技成果转移水平低。经济开发区内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企业缺乏对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投入,这是因为开发区内主要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中小型企业普遍在研发上投入不足,导致经济开发区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整体的技术水平不高。此外,开发区企业将科技成果转移到生产实践中的水平比较低,能力较差。

关于加快我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关于加快我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大力发展优势传统产业,初步建立了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家具制造、家用电器、金属制品、轻工造纸及中成药制造等8个行业为支柱的优势产业体系,为推动我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省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提升我省优势传统产业竞争力,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以企业为主体,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各类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等为载体,大力推进技术改造、研发设计、品牌提升、渠道拓展和产业链整合,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走上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发展道路,加快做大、做优、做强。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我省优势传统产业发展实现以下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8%,开展技术改造企业达到90%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 9%,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达到600家,产品技术含量国内领先,技术出口占产品出口比例进一步提高;形成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建成10个左右广东商品国际采购中心,打造一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品牌;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2-3家,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5万元/人以上;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90%以上;节能技术进一步应用,“十二五”优势传统产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 到2020年,我省优势传统产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2%,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达5家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8万元/人以上。广东成为引领全国传统产业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和全球传统产业研发、设计、制造、采购和营销的中心之一。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鼓励优势传统产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抓好核心技术产业化、先进装备更新、信息技术应用、品质提升、工业设计等主要环节的升级突破。制定发布《广东省鼓励进口产品和技术目录》,鼓励传统产业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等产品进口,落实《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内资项目进口设备免关税,以

广德县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之路

广德县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之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今年能源消耗强度要降低3.9%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都要减少2%。要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加强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采与应用。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健全居民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实施建筑能效提升、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发展清洁生产、绿色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强化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开发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 我国的工业园区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代园区内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三来一补”型企业为主,技术含量低;第二代园区内的企业以高新技术应用为特征。两代园区有一个共同缺点,即园区内的企业彼此独立经营、缺乏资源和能源在企业之间的有效流动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机制,整体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而且环境污染严重。第三代园区则是生态工业园,其基本功能是解决经济、环境和社会三者协调发展的问题。我国自1999年开始启动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试点工作,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贵港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之后生态工业园的推进工作加速,并且在“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后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省级港口生态工业园区简介 省级港口生态工业园区位于长三角经济区与黄山九华山旅游区的结合部。南距宁国市主城区16公里,东临长江一级支流水阳江,皖赣铁路、芜屯公路穿境而过,园区距宁宣杭高速仅10公里。2010年4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港口生态工业园区筹建为省级开发区。 2009年以来,宁国市委、市政府按照“城市副中心新城区、工业主战场新园区”定位,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港口生态工业园,使之成为构筑宁国“一核三聚”承接产业转移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园区总体规划由美国易道设计公司、美国斯慧明设计事务所等国际知名公司负责设计,整体方案融入当今世界一流的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相结合的理念,是宁国融入全球化大开放战略和生态立市战略的充分结合,体现了全球性视野和前瞻性眼光,将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现代理念贯穿于方案之中。园区远期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首期启动10平方公里。 园区所有基础设施均按高标准规划与建设。目前,宽48.5米的市北外环(汪港公路)港口园区段、日供水超过3万吨的自来水供水工程和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工程建设步伐正加速推进。伴随着“园区一纵四横道路和全国一流的绿色能源生态安置区”建设框架的拉开,将为入园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皖赣铁路港口货运站和市北外环(汪港公路)等交通运输项目的建成,将为港口生态工业园区赢得极佳的发展机遇和区位优势,结合铁路货运站的配

加快三大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对策

加快三大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对策 自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海南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渐趋优化,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但竞争力还有待增强、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有效供给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些“成长中的烦恼”困扰着海南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产业特色优势不明显。海南拥有全国最丰富的海洋渔业、海洋植物资源,但海南省海洋渔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很低;海南省发展羊牛畜牧业潜力巨大,但总体发展水平离省委、省政府“做大做强海南畜牧业”的目标还很远;海南在热带经济作物、反季节瓜菜、热带水果生产和南繁育种等方面取得较大成绩,但各自为战、分散经营、耕作技术落后、信息渠道不畅等问题亟待解决。 第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短板,尚未形成一条具有紧密联系、门类齐全的主导产业链。第三产业根基薄弱,关键性的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科研、咨询、技术服务等第三产业领域发展相对滞后。 海南省产业转型路径 海南积极促进产业转型,应将工作重点放到具有潜在发展优势的特色产业上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

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低耗低排的绿色发展道路。 农业转型路径:做大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应从推进技术进步、加快土地流转以及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考虑。要加快产业融合,以第一产业为主体,将第二、第三产业附着其上,使原本单一的农业变成集种植、加工生产、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热带特色产业。这对促进产业集聚融合,振兴农村经济、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有着积极作用。工业转型路径: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和以海洋油气和深海生物资源的深加工工业和海洋生物制药业。服务业转型路径: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转型发展互联网、康体、会展、休闲养生医疗旅游、保险、教育、现代金融服务业等高端产业。 海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促进海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需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美丽海南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发展热带果蔬、热带花卉、南

6个转型升级成功案例 (2)

6个东莞转型升级成功案例转型升级现状:东莞成功案例逐步显现 2013年01月29日00:54来源:? 主持人:已经取得成效了? 徐建华:获得浴火重生。转型升级对于企业来讲也是发展所需。这新一轮的转型升级之后,随着国际和社会的进步,可能又是一轮的转型升级。这次落实省长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结构调整的工作部署,按照全会分析到的广东转型升级、爬坡跃槛阶段,也是总结过去四年的转型升级工作的情况,现在就是要把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能够转化为一种制度。 主持人:现在有没有一些成功的案例? 1、徐建华: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港资企业。东莞的加工贸易企业现在有一万多家,其中港台企业接近一万家,最早的加工贸易企业就是香港的企业。有一个在厚街的叫做“创科”的企业,原来加工贸易是做代工,没有品牌,没有市场的话语权,但它走了一条利用金融危机去收购国际知名品牌的路,迄今为止收购了八到十个国际的知名品牌,包括北美、日本的百年老品牌。有了品牌以后,把研发再集中过来,在厚街组建一个研发中心,一手抓品牌,一手抓研发,现在的市场主导权、定价能力、附加值都大大提升了。 2、另外一个是外国企业,在寮步的“高伟”电子。 这是一个韩资企业,最早是做玩具的,后来就做一些电子产品,同样也是制造业。制造业分高端和低端,一开始是做低端的制造,后来发现做这么便宜的东西不行,就搞研究院,和研究院一起搞新产品,就是做手机里面的摄像头,可以很薄手机的厚薄程度取决于摄像头

的厚薄程度这就是高端制造了。原来的厂是分布在两个地方的小厂,通过“三旧”改造,整合成一个大厂,产值提高了,纳税额也提高了。 3、东莞举行加工贸易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现场会 昨日,加工贸易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现场会在常平晶苑工业城举行。现场会上,通过分享晶苑集团的转型升级经验,聆听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辅导计划,与会服装企业代表形成了创建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抢占“微笑曲线”两端的共识。200余名镇街企业代表参加现场会,副市长贺宇出席现场会。 转型经验:不断提高附加值 昨日下午,200余名企业代表参观了东莞晶苑毛织制衣有限公司,分享了晶苑集团转型升级经验。 晶苑集团执行董事、晶苑毛织制衣有限公司总裁黄星华介绍,作为典型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晶苑毛织的转型路径就是坚持从过往单纯的加工制造,逐步向集高端研发设计、先进生产制造和品牌营销于一体的企业转变。正是不断按照“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中间提高”的思路深化推进,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晶苑毛织才取得了高速发展。去年,晶苑毛织进出口额达到2.1亿美元,增长24.3%;今年1-5月,公司进出口额近1亿美元,增长20.2%。 据了解,东莞不少服装企业已经在贴牌代工的基础上,尝试建立自主品牌,建立自己的销售团队发展内销市场,比如以纯服装、小猪班纳等。

对转型时期开发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几点思考.

调研报告 对转型时期开发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几点思考 农业科技示范园办公室 ***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对转型时期开发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几点思考 岳市长在经济开发区专题会议上反复强调:“要按照构建云南新经济平台和桥头堡建设的经济平台这“两个平台”来确定目标”“要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实现转型发展、赶超发展、跨越发展”。这不仅是对我市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提出的整体设想,更是对开发区下一步发展提出的方向性要求,是把开发区放到省委、省政府发展新兴产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战略全局中提出的新要求。曲靖经济开发区经过多年来的开发建设,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总体实力明显增强、配套功能日趋完善,有效发挥了示范效应。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开发区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新的要求、新的路径,“逼迫”着开发区必须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迅速开始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本文拟结合本人近年来在开发区一线的工作实践和走访调研,联系自己对政策理论的解读,就曲靖经济开发区如何实现转型发展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开发区面临的形势分析 (一)从宏观来看 当前世界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总体来看,国内外主要经济指标表明经济正在平稳回升,但世界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还不

强,基础还不十分稳固。再工业化和低碳经济既给我省、我市发展新兴产业、承接产业转移、引进技术和人才带来了机遇,但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经济开发区要充分利用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范围的经济格局和产业布局大洗牌,抢抓机遇、抢得先机、抢占新一轮创新发展的制高点,努力整合优势资源为开发区发展创造条件,形成新的竞合态势。世情、国情、省情的悄然巨变,都对开发区的转型升级形成“倒逼机制”,开发区转型创新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我们曲靖经济开发区从创立到现在,大多已走过十八年的历程,可以说目前进入了后开发区时代。所谓“后开发区时代”,并不是说开发区要消亡,而是进入了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也就是“大园区”时代。这是因为:一方面,国家为开发区创造实验环境的温室效应不再有延续的必要和可能。另一方面,开发区的功能呈现出单一工业化的经济功能区向多功能城区发展的趋势,凸显开发区的集聚、引领和辐射作用。以园区形式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已经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眼下,真正意义上的“大园区”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首先,金融危机加速了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产业转移的进程,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趋向开发区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其次,开发区建设只有融入城市化进程,逐步摆脱单一生产功能的局限,增强自我持续发展能力,才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随着开发区经济实力的壮大,开发区作为城市地区空间发展中的增长极,将先

企业转型升级学习心得体会

企业转型升级 专题培训的心得体会 1月11日至15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在天津南开大学举办的“企业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班”,先后听取了孙立群教授所做的《以史为鉴感悟人生》、段文斌教授所做的《从高增长到新常态》、杨斌教授所做的《管理创新思维与方法》、赵道政教授所做的《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薛红志教授所做的《中小企业成长规律与瓶颈突破》等八个讲座、以及医药产业项目对接会和参观了天津空港经济区、空客320组装线等学习参观活动。通过学习,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企业转型升级的内涵、目标等,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对于自身今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 一、对当前经济形势总的看法 “新常态”是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标志。改革开放30年以来低成本扩张为主线的高速增长模式现在已无以为继,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也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个常态化结果。如果过去我们的企业是以做大为基本追求目标的话,新常态下我们企业应当以做强为根本宗旨,也就是要大力转变增长方式,从过去简单粗放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精雕细琢的内涵式发展,加大科技投入,掌握核心科技,把产品做精做细,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能力,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只有这样,我们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转型升级的内涵 企业转型升级并不等于一定要转产或转行,企业转型升级应当更多的是强调发展质量和效益,转行、转产与转型并没有直接的对等关系,产业升级的内容既包含了产业之间的升级,也包含了产业内的升级,转型与升级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转型的方向是升级,升级的目的是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 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最终是提升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使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让企业走的更远、活得更久,企业社会地位更高、价值贡献更大,企业员工更体面、更有尊严、更幸福地工作和生活,离开这个目标和最终落脚点来谈论和谋划转型升级,无异于“黄梁一梦”。 四、企业如何转型升级 任何一个企业或产业的转型升级都必须要在现实和长远当中准确的找 到平衡点,这其中既有政策环境的影响,也有企业自身条件、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制约,既有整体行业能力水平、科学技术状况的节制,也有企业自身优势和企业管理者能力素质的牵引。转型升级不仅要看得远,还更要看得准、走得稳,走出更高的质量和效益,这才是企业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升级,盲目地、缺乏科学和非理性地转产或转行,一味地追求好上、快上或快速膨胀,对企业来说,都将形成十分不利的影响,都必将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 具体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明确企业在行业和未来发展中的定位。转型升级中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对自身的企业和产业定位、行业前景和未来发展趋势要能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及准确的判断,要对国家社会发展脉

关于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促进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通知

关于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促进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晋发〔2016〕50号)和《关于建设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的实施方案》(晋发〔2016〕51号)工作部署,促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现就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促进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管控作用,积极做好开发区用地服务保障工作 土地是开发区建设的重要基础支撑要素。各级人民政府在开发区规划布局中,要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基本国策,紧紧抓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契机,统筹安排开发区用地规划。 (一)科学合理安排开发区用地空间布局。 全省总体按2%左右的国土面积规划开发区空间布局。根据整合、改制、扩区、调规的思路,按照“一次规划到位、分步滚动开发”的要求,实现“十三五”期间“一市一国家级、一县一省级”开发区空间布局基本安排到位。各市、县人民政府在安排开发区布局时应重点把握以下原则:

1.坚持严格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开发区布局要合理避让基本农田集中区,尽量占用低丘缓坡、重度盐碱地等未利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特别是尽量不占等级较高的耕地。要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实事求是,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优先考虑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坚持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倡导立体开发、一区多园。 2.坚持土地规划托底、多规协调。严格落实《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晋政发〔2014〕9号)要求,统筹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避让禁止开发区、生态红线和生态敏感目标;避开采空区、沉陷区等地质灾害严重地区。尽量在规划的全省重点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城镇布局工业类开发区;在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内,原则上不设立工业类开发区,可适当布局生态文化旅游类开发区或现代农业产业开发区。开发区用地布局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充分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进行衔接,要统筹做好开发区内“多规合一”工作,确保各个规划的相互协调、衔接、统一,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3.坚持整合优先、规模适度。开发区布局要优先整合原有市、县、乡三级各类园区、产业集聚区,在整合现有园区的基础上,适度进行扩展。开发区设置要因地制宜、立足实际,与所在地中心城区规模、建设用地规模、人口规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适度布局开发区规模,不搞平均主义、不摊大饼。发挥重点城市和经济带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在重点城市(镇)进行重点布局。

适应市场变化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企业更好发展

适应市场变化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企业更好发展——佛山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转型发展纪实 郭唐勇张双华 摘要:创新治理机制,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了企业内在的活力:创新人事、用工、劳资制度,提升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适时推进企业经营转型,在改革中隶发展,使佛汽集团面临诸多调整而完成华丽转身。 关键词:适应市场变化转型升级促进发展 佛山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佛汽集团”),是由原佛山市汽车运输总公司1999年改制成立的民营企业,是佛山市规模最大的综合性道路运输企业,是中国道路客(货)运输二级企业和“AAAA”物流企业。2012年企业营收1亿元、总资产10亿元、上缴税金5419万元,与2008年相比分别年递增14蹦、l{1%、l2“;连续11年为佛山市纳税超千万元大户:连续九年评选为中国道路运输百强诚信企业,2012年列第32位:2010年跻身广东省服务业54强。 “适应变化,超前转型”,是佛汽集团的一贯作风,也是佛汽集团赢取先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法宝”。客运主业是佛汽集团的支柱产业,公路客运是引领企业发展的强大

“引擎”。近年来,随着广东实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发展战略,珠三角城轨网络建设不断深入推进〃公路客运面临巨大的危机。2009年9月,佛汽集团成立10周年之际,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陈汉忠便提出进一步转型发展的思路:“我们要坚持改革发展的道路,在下阶段的发展中,要坚持把自己的主业做大做强,围绕公路客运、货运物流和城巴、镇巴这个中心,做好工作,有计划的扩张,有计划的发展。”根据这一思路,佛汽集团未雨绸缪,顺应时势发展和市场变化,深化改革与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 一、坚持管理创新,永葆企业发展活力 企业如何发展、能否持续发展的问题,核心是管理创新的问题。长期以来,佛汽集团坚持改革发展道路,注重管理机制建设与创新。特别是近年来,以管理创新,增强了企业内在动力,激发了企业活力,推动了企业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为企业有效应对各种挑战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创新治理机制,确保科学发展的前进方向 着眼企业的长远发展与持续发展,不断探索符合实际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佛汽集团1999转制成立之初,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实行经营权与所有权合并运行管理模式,大大激发丁企业发展活力。至2009年,企业营收由改制当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是提升区域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形式,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紧紧抓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这一战略重点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一、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市坚持走规模带动、集聚发展、集约发展之路,已逐步形成了以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通用设备、金属制品五大行业为龙头的重点支柱产业。2008年,全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达244.77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达87.94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达69.83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达70.31亿元、金属制品业产值达65.02亿元,五大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37.8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79.6%。

沿江一带区域正在加快建设船舶、金属、建材、粮食、能源五大临港产业,着力打造国际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业基地。靖江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造船年生产能力超过500万吨。拥有具有较强实力的新世纪造船、新时代造船、新扬子造船、东方造船、长博造船、南洋船舶等造船主体企业,其中三家造船企业进入全球手持船舶订单50强企业,生产任务排至2012年。总投资12.8亿元的万林木业项目,带来的不仅是万林木业本身年吞吐量600万立方的的木材物流基地,而且投资方会引来几十家木材制品加工企业落户,很快销售及加工产值就会不少于100亿元。沿江建材产业以万林木业为依托,会跃然而起。粮食产业园工地港堤上,从南到北布局3个5万吨级长江泊位及作业区,内河码头作业区,公共仓储区,粮油饲初级加工区,市场交易区,生物级能源生产区,粮油、食品深加工区,粮食机械设备制造区等。通过现代粮食物流中心项目,将带动一系列的粮油加工企业集聚。沿江金属产业主要有投资超亿美元的江苏锡钢集团搬迁项目、扬子江金属加工有限公司废钢加工项目等沿江重大项目。沿江的能源产业目前正在建设和准备建设的项目有总投资150亿元的国信靖江电厂、总投资9440万美元的德桥仓储有限公司化工储运及码头工程项目等,加上已经投产的江苏中石油储运项目、计划投资的中海油成品油库项目,能源产业前景看好。金属、能源等这些产业也属于产

关于我市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汇报

关于我市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汇报 一、我市开发区转型升级取得的成效 (一)社会贡献逐步加大 “十一五”期间,全市开发区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011亿元,业务总收入2043.87亿元,进出口总额23.2亿美元,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859亿元,实际到账外资5.27亿美元,期末从业人员138.15万人。2010年,全市开发区业务总收入797.09亿元,同比增长57.3%;工业增加值156.34亿元,同比增长44.9%;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33.9亿元,同比增长26.1%;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61.41亿元,同比增长28.9%;实际到账外资15022万美元,同比增长20.3%;进出口总额10.7亿美元,同比增长76.4%;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5个。在全市不到3.2%的国土面积上,创造了55.6%的工业增加值,97.5%的实际到账外资,93.5%的进出口总额,44.5%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人均GDP是全市水平的近10倍。社会综合功能不断增强。开发区内征地补偿款及时到位、失地农民得到妥善安置、教育及医疗等社会功能得到改善,不仅成为工业突破的主战场,而且成为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主力军。 (二)产业定位日趋明晰

全市开发区已经由建区之初的重项目轻规划、重招商轻服务、重项目数量轻项目质量、重工业轻服务业的“工业集中区”逐步向规划引领、产业配套、功能齐全的“经济开发区”转变,各开发区的主导产业逐渐明晰。宿迁经济开发区已形成轻工食品、纺织服装、玻璃建材、机械电子、生物科技、软件和服务外包、商贸物流等产业集群,轻工食品、软件和服务外包成为其主导产业;宿城经济开发区重点打造纺织服装、环保新能源、机械电子、新能源汽车、物流、民营工业配套产业园,纺织服装和五金机电成为主导产业;宿豫经济开发区逐步形成食品加工、钢铁机械、橡塑制品、光伏玻璃等产业基础,金属压延和玻璃建材是其主导产业,光伏产业等新兴产业正在崛起;沭阳经济开发区以高新电池、轻纺服装、电子机械、林木深加工作为主导产业;泗阳经济开发区以“3+4”模式进行产业布局,即传统的纺织服装产业、大功率节能灯产业、木材深加工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机械电子、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其新能源产业已初具规模;泗洪经济开发区的纺织服装产业、食品加工产业、机械零部件产业、电子电器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三)特色园区快速发展 近年来,围绕开发区的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实行产业链招商,补链招商,形成了集聚效应。截止目前,全市共有7个专业园区被省商务厅批准为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分别是宿迁经济开发区的林浆纸产业园和特色食品产业园,沭阳经

企业转型升级发言稿doc

企业转型升级发言稿 篇一:企业转型升级柯桥大讲坛周总发言稿-final 创业创新与转型升级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好,我是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的周成建,今天很高兴能受邀参加企业转型升级-柯桥大讲坛,向领导进行汇报!并与在座其他企业进行交流! 今天,我的讲课主题是《创业创新与转型升级》,如今,中国经济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在“十二五”规划下,政府对企业提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那么对于我们民营企业来说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也深有体会。今天面对地是一个虚拟时代和传统时代的结合,对你的流程,对你企业的管理方法都会发生剧变。最关键除了产品创新以外、人才的培养及政策的扶持都会对企业创业创新及转型升级起到很大的推动,而企业自身的选择和对产业的专注可能会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今天,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释我的观点。 1. 政策、环境是增强企业创新动力的根本保障 我认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实行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主要来自于企业家的追求、市场的竞争压力及政策、环境的

导向。当前在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内产业结构和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以及劳动力、原材料不断上升等因素下,使企业创新、转型升级的动力不断上升。 尤其是近几年来,民营企业深切地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与机遇,从整体环境来说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对实体企业的支持,国家仅仅依靠资源性产业和投资产业对经济的拉动力是远远不够的,国家更需要实体企业、自主品牌的健康、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我觉得今天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其实处在一个高度的浮躁时代。我们大家对自己、对社会、对他人期望值的管理如何去调剂好,这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在这个方面中国的今天的确是一个非常乱的一个状态。所以我也一直在强调,我们如何做到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诱惑,如何让自己专心专注做某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因为我们中国今天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诱惑实在是太多,这是我们需要很好思考的问题。 同时,当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老百姓会大大提升对国有品牌的信心 与对国货的支持力度,经济大环境势必会从固有的对资源和投资的依赖转向对实体经济、品牌经济、产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实体经济、品牌经济、产业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位置非常重要。此外,中国的消费模式也在改变,消费需求在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 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经济技术开发区119 【发文字号】晋政办发[2015]35号 【发布部门】山西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5.04.27 【实施日期】2015.04.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晋政办发〔2015〕35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54号),促进我省国家级及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新形势下的发展定位 (一)明确发展定位。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人民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努力把开发区建设

成为促进“六大发展”和实施板块经济的重要载体,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培育吸引外资新优势的排头兵,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 (二)转变发展方式。 开发区应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改变依靠资源要素粗放投入带动的发展模式,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和企业主体,加快培育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等核心竞争力。开发区管委会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建章立制、加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上,逐步将园区开发、建设、招商、运营、管理和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给市场主体,实行企业化和市场化运作,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市场活力。坚持规划引领,促进开发区科学制订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打造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形成各开发区之间功能互补、区域平衡、差异化发展的新格局。鼓励开发区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高效优质的政府服务。 (三)实施分类指导。 按照整合、撤并、共建、一区多园等模式,整合规范和统筹规划布局开发区建设。指导国家级开发区按照产业低碳、生态、循环发展的要求加快建设品牌示范园区;促进省级开发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优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引进新型产业;鼓励符合条件的产业集聚园区规范整合升级为省级开发区。提升存量,培育增量,放大总量,逐步推动我省开发区从数量上达到一个合理的规模,从质量上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四)探索动态管理。 建立开发区动态管理机制,制定《山西省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升级扩区和退出管理办法》,规范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升级、扩区和退出的审批条件和程序,指导

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企业发展

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企业发展 ——南通扬子设备安装有限公司近年来转型升级的几点做法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繁荣发展,高标准要求企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企业的必由之路。为了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我公司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近年来在转型升级方面做了有效尝试,促进了企业不断发展,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一、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 公司按照现代企业运营要求,着力推进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创新,完善公司治理机构,建立健全现代管理制度。从破除传统分段式、经验型或家长制管理模式,深入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大胆选用懂经营、会管理、专业精的复合型职业经理人。通过企业管理流程,压缩管理过程,提高决策效率。加强总部对项目部的管理,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工程受理的能力。近年来创下两项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和一项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中国安装之星),多项工程获“省优质工程扬子杯”奖,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 二、推行精细化模式,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 我们把项目经营效率作为企业经营效率的基础与支撑,以项目为利润中心,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提高施工组织效率,降低工程成本。工程承接后认真履行合同条款,把质量和安全工作作为第一手抓,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加强成本核算,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制定和完善项目经理责任制,完善现场项目管理人员职责,将项目管理人员的责任、利益和风险紧紧捆绑在一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责任格局。 三、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

我公司具备6个一级资质,凭借这一优势,近年来承接了大量的安装工程项目。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多元化发展,也使企业在发展中加大了不可控因素和决策经营的风险。对此,我们公司在承接工程时,首先分析风险点和风险环节,在合同谈判中充分考虑转移和规避风险。项目实施过程中,增强管控风险的能力,尽一切可能转移和管理风险。我们把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经营功能进行建设,不断学习新的管理方法,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加强资金风险控制,杜绝资金流失,严防发生工程款拖欠,真正做到把生产资金评估管理、工程竣工结算、拖欠资金追讨等责任落到实处。 我们把重视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人才是科技和知识的合成体,人才资源是决策资源。为此,我们把重视人才培养,提高就业人员素质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人才管理与培养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实现企业转型,必须加强“人才兴业”的意识,加强项目经理和现场其他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和管理能力。加强从业人员素质的教育,提高他们积极向上、爱岗敬业的崇高思想,在工作中激发他们的热情,不断为企业创造效益,实现企业个人双赢。2008年,公司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签约,开设了定向培养与公司安装专业相匹配的专业人才,一是帮助解决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二是为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平台,扩充企业技术后备力量,推进企业快速发展。至目前为止,已有53人在公司“安家落户”,他们在施工一线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维扬区企业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区委办公室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发展的源泉,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实践证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结构升级。近期,我们对全区企业自主创新情况进行了调研,就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做了初步思考。 一、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成效与经验 近年来,我区把科技创新作为富民强区的关键来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引进培育创新载体,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1、抓住生命线,政府重视催生了良好的创新环境 科技创新环境是推进发展的生命线。我区始终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全力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催生了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出台了《关于鼓励培植重要产业、重点企业、实施重大项目和工业技术创新、企业二次创业的实施办法》、《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工作奖励办法》、《维扬区“双创”、“三重”考核奖励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科技政策、法规,落实了创新创优行动计划,设立“创新创业奖”,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二是考核奖励促动。落实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财政科技投入资金逐年增长,对企业争创品牌、技术改造、建设研发机构、创各类科技计划等方面奖励力度不断加大,每年的科技创新奖金总额300万元以上。三是积极争取扶持。着力用足用好政策,从信息、资金等多方面给予扶持,激发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近几年,获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经费2000多万元,企业创新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 2、添加助燃剂,创新平台推进了科技与产业有机融合 创新平台建设能集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是科技经济有效的结合纽带,是经济腾飞的助燃剂。一是培育创新孵化平台。不断提升创业园的科技孵化功能,维扬经济开发区已成为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霖昶科技、杨杰电子等企业已成为全区科技创新战线的黑马。二是技术研发平台。2008年全区建成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太阳能光伏、制氢设备、电缆等领域的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三是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建立维扬区与南理工产学研合作基地和成果转化中心,为企业壮大提供人才、技术支撑。据统计,全区已有近50家企业与中科院半导体所、西安交大、西安重机所等高校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协议,开展了60多项技术难题攻关项目,产学研合作大大拓宽了基础创新的源头。 3、启动强引擎,创新型企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是维扬近年来科技工作的重点。一方面,围绕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加大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的力度,进一步激发了传统产业发展活力;另一方面,围绕产业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