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 (5)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 (5)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 (5)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 (5)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24.中国古代刑法起初并无公开条文,只是由判决者临事决定惩罚标准,贵族阶层以此拥有家长式的生杀予夺权力。但到春秋后期,郑国“铸刑书”,晋国“铸刑鼎”,都是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这反映了统治者

A出于形势所迫实行依法治国B非常注重寻找权力合法的依据

C适应现实需要调整统治方式D接受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

25.“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

A.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B.顺应了时代的趋势要求

C.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D.削弱了三公九卿的权力

26.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B.形成了地方绝对的效忠中央的制度

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D.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27.汉代丝绸之路起自长安,经河西走廊与西域地区进行经贸往来;唐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南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等地的海上对外贸易走向兴盛。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

A.东南沿海文化影响力上升 B.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C.统治者对外政策渐趋开放 D.造船航海技术的不断提高

28.《东汉会要》载:“西都(西汉)止从郡国奏举,未有试文之事;至东都(东汉)则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汉代选官制度的这一调整

A.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B.奠定了九品中正制的基础

C.有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D.使考试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

29.东汉时期“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举荐人与被举荐人在政治上建立君臣关系,在私人感情上建立父子关系,被推荐的人如果对荐主不表现臣子的情分,就算忘恩负义,将为士人所不齿。这种现象()

A.为士人入仕提供了便捷的途径B.使伦理关系成为官员联系的纽带

C.放宽了对士人入仕年龄的限制D.反映了选官中浓厚的儒学伦理观

30.西汉开国君臣,刘邦出身自耕农,萧何、曹参出身于小吏。“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婴等皆白徒,樊哙则屠狗者,周勃则织薄曲、吹箫给丧事者,灌婴则贩缯者,娄敬则挽车者”。而到魏晋时期则出现了新的现象,西晋文学家左思在《咏史》中慨叹:“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由此可见,相对前朝而言,魏晋时期()

A.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B.儒学兴盛促成社会公平

C.政权并立冲击宗法观念D.科举考试制度亟待完善

31.南宋官员叶适以“功利之学”反对朱熹等理学家提倡的“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主张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这反映出()

A.理学有性理空谈倾向B.叶适否定了“格物致知”

C.南宋后儒学无实用性D.理学不能满足统治需要

32.明朝初期举行“乡饮酒礼”时,饮宴之前要先读律令,还宣读刑部颁布的其它有关文件,并致训

诫辞。有乡民若被全体与会者指摘为“顽民”,按情节可呈明政府,充军边疆。这反映明初()A.政府注重宣传宗族自治的思想B.乡村管理追求民主

C.重视宣传法规以强化地方治理D.统治重心转向乡村

33.明代初期,田赋实行实物征调,官员的官俸禄米也必须到南京支取,路远费多,官员也得不到实惠。后来决定在南方实行“金花银”新制,所得田赋银两悉数解入国库,再以白银支付俸禄,后来又将此项改革推行到北方。这项措施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财政制度变革 B.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

C.杜绝了官员贪污腐败现象 D.缩小了南北的经济差距

34.康熙四年开海禁,关东豆麦运到上海每年有千余万石,而布匹、茶叶等江南货物也由沙船运至山东、直隶、关东等地。沙船有会馆,设有董事。据此可推知

A.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 B.清朝时长途贩运贸易繁盛

C.清朝出现不同地域的商帮 D.政府放松了对贸易的监管

35.晋商和徽商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是由于古代商帮()

A.发展商品经济致使衰落B.无法顺应新时代的转型

C.经营商业的理念较落后D.专制体制局限未能突破

40.(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沃德·巴特雷在《1450一1800年世界银决流动》中说“整个殖民地时期(1492年到1820年),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的白银超过40亿比索,即14万多吨。”而据厄尔·汉米尔顿的研究,就有约2亿比索通过明朝在马尼拉一带的贸易站流向了中国,36亿比索则流向了西欧诸国,差不多

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而西班牙自己仅存2亿比索。

──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二以下是史籍关于明朝中后期江南民众社会生活的记载。“便服裘帽,惟取华丽,或娼优而僭拟帝后,或隶仆而上同职官,贵贱混淆,上下无别。”“至于民间风俗,大都江南侈于江北,而江南之侈莫过于三吴。自昔吴俗习奢华、乐奇异,人情皆赴观焉。……南都(指南京)服饰,在庆、历前犹为朴谨。近年以来,殊形诡制,日新月异。”嘉善陈氏告诫族人:“宗族传习不齐,耕读之外,工商经纪,悉从便业。”“本地止以商贾为业,人无担石之储,然亦不以储蓄为意。即舆夫仆隶奔劳终日,夜则归市酒,夫妇团醉而后已,明日又别为计。”“乃今之江南犹多此俗人家,儿子娶妇,辄求分异。……兄弟当分,异居异财。”“婚娶颇多论财,嫁女竞侈,穷极靡丽,富贵妆资从厚。”

——摘自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材料三在17、18世纪的杭州,徽商云集,他们与官府关系密切,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米市桥、黑桥俱是米行,孩儿巷、官巷口则俱是布行,清河坊则俱是药行,而铁犁、纺车无从寻觅。参茸、瓷器、龙井、丝绸、西洋奇物则更是无所不有。各行各业,主要买家俱为衙门,米市布行亦在其列。店主兴衰荣辱全依官府,苛捐杂税自不待言,飞来横祸亦未可知。

──摘编自《杭州市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到明清时期对外贸易呈现出哪些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后期江南民众社会生活呈现出什么特点,并分析指出出现这些特点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8分)

(3)根据材料三,概况杭州城市经济的特点。并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明清上述现象的出现对社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11分)

41. (12分)人口的变化一定程度反应了社会的发展变化,阅读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社会与人口变化”的角度来评析上述历史现象。(说明:要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学)博士的任务主要为掌教弟子,当国有疑事时亦要掌承问对。博士为在职现任官员,俸秩比六百石,博士有固定员额,西汉和东汉初俱设博士十四人。……加博士祭酒共十五人。在教学上,规定博士要以家法上课,每经按不同家法各有专任博士一名。发展到东汉,以上要求又小有灵活。如光武帝时曾增设《左氏》学博士四人,……此外,东汉还设有庆氏《礼》

和伏氏《尚书》博士。授课虽讲求家法,然亦有兼说者。如光武帝时张玄,本为《颜氏》博士,他授课时又兼说严氏、(宣)冥氏《春秋》。为了验证博士的学识、考究博士的论辩机智,还经常由皇帝亲自主持博士之间或博士与名儒之间的辩论。光武帝刘秀即曾“会诸博士论难于前”;

章帝大会诸儒于汉宫白虎观,以问难形式考详诸经同异,最后由皇帝裁决,连月乃罢。

——摘编自《洛阳太学》

材料二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中小学毕业会考暂行规定》,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教育部长朱家骅说:会考“可以检查一般学生程度是否提高”,“会考制度,并非用以使任何学识突出之学生得一荣誉,实为考查学校成绩之另一方法”。陶行知说:“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

…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在学生们赶考的时候……

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

——摘编自高奇《中国教育史研究·现代分卷》(1)根据材料一,归纳两汉博士选任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分析两汉严格博士选任制度的影响。

(9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家骅与陶行知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会考制度的看法。

(6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

242526272829

C B A B C D

303132333435

A A C

B B D

40.(1)贸易路径以海上对外贸易为主;

出口产品从丝织品为主变为以陶瓷器为主;

处于出超地位;

规模逐渐增大。(任答三点)

(2)在服饰上突破了传统的礼制和等级制度;衣食住行、嫁娶等方面出现奢靡风气和及时行乐的消费观;商贾社会地位得到提高(传统贱商观念有所改变);出现家庭小型化现象(出现兄弟、父子分产别居现象或人们的私有财产观念得到强化)。(6分。回答1点可得2分)。

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

(3)特点:垄断性经营为主;生活性消费和奢侈品消费为主;政府消费为主;市场划分有明显的行业性(市场区域划分明显);商帮云集。(5分)

影响:

政治上:冲击了封建等级制度与传统家庭结构;

经济上:促进人口流动,有利于城镇就业,推动工商业发展;但奢靡的风气和过度依赖官府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思想上:冲破了理学的控制,有利于市民阶层的觉醒和明清进步思想的产生;(6分)

41. 评分标准:

一等(9-12分),提炼出了明确的观点,多角度论证,逻辑严密;

二等(5-8分)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论证中,角度单一;

三等(0-4分)观点不明确,引用的史实与论证的观点不能形成逻辑关系。

(其他史实论证,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逻辑严密可酌情给分)

45.(15分)【答案】

(1)变化:博士选任员额有所增加;博士讲经可以兼涉别家;皇帝亲自主持考查博士的学识机辩。

(4分)

影响:有利于儒学的传播与发展;有利于封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皇帝主持考查有助于提高博士的地位和儒学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儒学地位的提高;(回答3点即得5分)(2)焦点:会考制度的利弊。(2分)

看法:有利有弊:利:可以检查学生学习水平;考查学校办学业绩。

弊:仍然是应试教育,不利国家发展;不利学生健康。(4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态度:推崇(认可、学习);(2分)

原因:为了获得在中国传教的许可;中国文化自身的博大精深。(4分)

(2)评价:利玛窦传播的西学引进了西方科技,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但并未改变中国传统科技;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带来了社会的稳定;儒家传统思想的保守与束缚;统治者对近代科学真谛的不了解(仅热衷于外在的物质形式);对外政策的逐渐保守与封闭。(9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