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2.5《自由落体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一)

物理:2.5《自由落体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一)

物理:2.5《自由落体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一)
物理:2.5《自由落体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一)

五.自由落体运动

[要点导学]

1.物体只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才能发生,我们所研究的自由落体运动是实际运动的一种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模型:忽略次要因素(空气阻力)、突出主要因素(重力)。生活中的很多落体问题,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因此,对生活中的落体运动进行理想化处理是有实际意义的。

2.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物体仅受重力作用;初速度v0=____,加速度a=____,即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

叫,通常用符号_____表示。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_;g的大小随地点的不同而略有变化,在地球表面上赤道处重力加速度最小,数值为________,南、北两极处重力加速度

_______,数值为_______;g的大小还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高度越大,g 值______。但这些差异并不是太大,在通常计算中,地面附近的g取

9.8m/s2,在粗略的计算中,g还可以取10m/s2。

4.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在v0=0、a=g时的一个特例,因此其运动规律可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规律来推导。

速度公式:v t=g t

位移公式:h=gt2/2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v t2=2gh

在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题时,通常选取方向为正方向。

5.重力加速度的测量

研究自由落体运动通常有两种方法: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和用频闪摄影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的原理和过程与前面对小车运动的研究相同,在对纸带或照片进行数据处理,计算物体运动的加速时,可以有下面两种方法:

(1)图象法求重力加速度

以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为例,对实验得到如图2-4-1所示的纸带进行研究。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推论:在一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有v1=(x1+x2)/2T,v2=(x2+x3)/2T……求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后,由加速度的定义:a=Δv/Δt计算出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或选好计时起点作v-t图象,图象的斜率即为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2)逐差法求重力加速度

图2-4-1中x1、x2、x3、…、x n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Δx表示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即Δx1= x2-x1,Δx2= x3-x2,……T是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且T=0.02n(n为两相邻计数点间的间隔数)。

设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计数点0时的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由位移公式得:x1= v0T+a T2/2,x2= v1T+a T2/2,又因为v1=v0+a T,所

以Δx= x2-x1= a T2。因为时间T是个恒量,物体的加速度a也是个恒量,因此,Δx必然是个恒量。这表明,只要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里的位移之差就一定相等。

根据x4-x1= (x4-x3)+ (x3-x2)+ (x2-x1)=3a T2,可得:

a1=(x4-x1)/3T2,同理可得:a2=(x5-x2)/3T2;a3=(x6-x3)/3T2。

加速度的平均值为:

a=(a1+a2+a3)/3=[(x4-x1)/3T2+(x5-x2)/3T2+(x6-x3)/3T2]/3

=[( x4+x5+x6)- ( x1+x2+x3)] /9T2

这种计算加速度的方法叫做“逐差法”。

如果不用此法,而用相邻的各x值之差计算加速度再求平均值可得:a=[(x2-x1)/T2+(x3-x2)/T2+(x4-x3)/T2+(x5-x4)/T2+(x6-x5)/T2]/5=(x6-

x1)/5T2

比较可知,逐差法将x1到x6各实验数据都利用了,而后一种方法只用上了x1和x6两个实验数据,所以失去了多个数据正负偶然误差互相抵消的作用,算出的a值误差较大,因此实验中要采用逐差法。

[范例精析]

例1:甲球的重力是乙球的5倍,甲、乙分别从高H、2H处同时自由落下(H足够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大

B.下落1m时,甲、乙的速度相同

C.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大小是乙的5倍

D.在自由下落的全过程,两球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解析:甲、乙两球同时作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直线运动,所以下落过程的任一时刻两者加速度相同、速度相同,但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等于末速度的一半,与下落高度有关。所以正确选项为B。

拓展: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其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g的大小与重力大小无关。当问题指明(或有明显暗示)空气阻力不能忽略不计时,物体运动就不再是自由落体运动。

例2:水滴由屋檐自由下落,当它通过屋檐下高为1.4m的窗户时,用时0.2s,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求窗台下沿距屋檐的高度。

解析:雨滴自由下落,由题意画出雨滴下落运动的示意图如图2-4-2所示,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图中的几何关系求解。

如图2-4-2所示h1=gt2/2……①

h2=gt2/2……②

t2=t1+0.2s……③

h2=h1+L……④

由①②③④解得:g(t1+0.2)2/2=gt12/2+L代入数据得t1=0.6s

所以, h2=g(t1+0.2)2=10×0.82/2=3.2m

拓展:由该问题的解题过程可以看出,利用平均速度来解题比较方便、简捷。请思考:本题有无其它解题方法,如有,请验证答案。

例3:升降机以速度v=4.9m/s匀速竖直上升,升降机内的天花板上有一个螺丝帽突然松脱,脱离天花板。已知升降机天花板到其地板的高度为h=14.7m。求螺丝帽落到升降机地板所需时间。

解析:解法一:以地面为参照物求解

(1)上升过程:螺丝帽脱离升降机后以v=4.9m/s初速度竖直向上运动

上升到最高点时间:t1=-v/(-g)=4.9/9.8=0.5s

上升到最高点的位移:h1=(0-v2)/(-2g)=(0-4.92)/(-2×9.8)=1.225m

螺丝帽的运动过程如图2-4-3所示,由图中位移约束关系得:

h1+h=h2+v(t1+t2) 即v2/2g+h=gt22/2+v(t1+t2)

v2/2g+h=gt22/2+v(v/g+t2)代入数据化简得:t22+t2-2.75=0

解得:t2=1.23 s

因此,螺丝帽落到升降机地板所需时间t=t1+t2 =1.73s

解法二:以升降机为参照物求解

我们以升降机为参考系,即在升降机内观察螺丝帽的运动,因为升降机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相对于升降机而言,螺丝帽的下落加速度仍然是重力加速度。显然,螺丝帽相对于升降机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相对位移大小即升降机天花板到其地板的高度。由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得h=gt2/2

t=1.73s

拓展:参考系选择不同,不仅物体的运动形式不同,求解时所用的物理规律也可能不同。选择适当的参考系,往往可以使问题的求解过程得到简化。

[能力训练]

1.某物体从某一较高处自由下落,第1s内的位移是_______m,第2s 末的速度是______m/s,前3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g取

10m/s2)。5,20,15

2.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它在前ns内通过的位移与前(n+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_____________。n2/(n+1)2

3.一物体从高处A点自由下落,经B点到达C点,已知B点的速度是C点速度的3/4,BC间距离是7m,则AC间距离是__________m(g取10m/s2)。16

4.一物体从高H处自由下落,当其下落x时,物体的速度恰好是着地时速度的一半,由它下落的位移x=__________H/4

5.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重的物体的g值大

B.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

C.g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D.g值在赤道处大于在北极处

6.一个铁钉与一个小棉花团同时从同一高处下落,总是铁钉先落地,这是因为( C )

A.铁钉比棉花团重

B.铁钉比棉花团密度大

C.棉花团的加速度比重力加速度小得多

D.铁钉的重力加速度比棉花团的大

7.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重力的3倍,它们从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C.甲、乙同时着地

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

8.自由下落的物体,自起点开始依次下落相等高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D)

A.1/2 B.1/3 C.1/4 D.(+1):1

9.自由落体运动的v-t图象应是图2-4-4中的( B )

10.一个物体从20m高的地方下落,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落到地面用了多长时间? (取g=10m/s2)20m/s,2s

11.气球以4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它上升到217m高处时,一重物由气球里掉落,则重物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落到地面?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少? (不计空气阻力, g=10m/s2)。7.0s,66m/s

12.如图2-4-5所示,把一直杆AB自然下垂地悬挂在天花板上,放开后直杆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直杆通过A点下方3.2m处一点C历时0.5s,求直杆的长度是多少? (不计空气阻力, g=10m/s2). 2.75m

13.某同学利用打点时器测量学校所在地的重力加速度,得到如图2-4-6所示的一条纸带,测得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在纸带上已标出,已

知打点计时器的周期为0.02s;请根据纸带记录的数据,计算该学校所在地的重力加速度为多少?

9.72~9.78m/s2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精讲精练学案(含答案)

1.物体和质点 (1)实际物体:都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并且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一般来说并不相同。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 (3)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1.体积很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 × ) 2.只有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 × ) 3.任何物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看成质点( √ ) 4.转动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 ) 解析:能否将物体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而不是取决于这一物体的大小、形状,当研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时,可以将其形状和大小忽略,将物体看成质点,同一物体有时能看成质点,有时不能看成质点,1、2、4错误,3正确。 答案:1.× 2.× 3.√ 4.×

2.参考系 (1)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 (2)参考系的选取 ①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但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果往往不同; ②参考系选取的基本原则是使问题的研究变得简洁、方便。 宋代诗人陈与义乘船东行,在去襄邑的途中写下了《襄邑道中》一诗,根据图中诗句回答以下问题: 1.诗中“飞花”的参考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云不动”的参考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云与我倶东”的参考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两岸原野上落花缤纷,随风飞舞,“飞花”是以两岸为参考系的;“云不动”是说诗人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纹丝不动,说明云与船的位置不变,是以船为参考系的;“云与我俱东”是以两岸为参考系的,船向东行驶。 答案:1.两岸 2.船 3.两岸 3.坐标系 (1)建立目的: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建立方法: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往往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 如图甲所示,冰场上的花样滑冰运动员,要描述他的位置,你认为应该怎样建立坐标系?如图乙所示,要描述空中飞机的位置,又应怎样建立坐标系? 甲乙 解析:描述运动员的位置可以以冰场中央为坐标原点,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 精品导学案:2.5自由落体运动2

《自由落体运动》-----预习案 【知识复习】 1.匀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____________不变的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的两段时间均为T,两段时间内的位移差值为Δx,则加速度为:a=____________.(此结论经常被用来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学自测】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作用下从开始下落的运动. 2.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1) (2) 3.运动性质: 4.自由落体加速度 (1).定义: (2).方向:(3).大小: (4)影响因素 二.实验探究 1、会分析 明确:x1、x2等为计数点间的距离;Δx1=x2-x1Δx2=x3-x2 Δx=x n-x n-1 2、会填数据(可参照下表): (单位:cm 数据均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X1 X2 X3 X4 X5 X6

x=aT2求得加速度的大小: 3、会计算:由Δ 4、会结论: 1、连续相同时间内的位移越来越大,说明___________越来越大,即速度大小改变,因而具有__________; 2、相邻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___________,因而加速度_________; 教师个人研修总结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 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反思本学期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很多工作在程序上、形式上都做到了,但是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使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是继续努力的方向。另外,我校的研修工作压力较大,各学科缺少领头羊、研修氛围有待加强、师资缺乏等各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缺乏专业人员的引领,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规范。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精品导学案:第2章 专题2:追及相遇问题

第二章专题二:追及相遇问题 【学习目标】 1.掌握追及、相遇问题的特点 2.能熟练解决追及、相遇问题 【学习重点】掌握追及问题的分析方法,知道“追及”过程中的临界条件 【学习难点】“追及”过程中的临界分析 【知识预习】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问题中的条件是: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因此应分别对两物体进行研究,列出位移方程,然后利用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求解。 一、追及问题 1.追及问题的特征及处理方法: “追及”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常见的情形有三种: ⑴初速度比较小(包括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乙,一定能追上。 a.追上前,当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 b.当两者位移相等时,即后者追上前者。 ⑵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时,存在一个能否追上的问题。 判断方法是:假定速度相等,从位置关系判断。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二者是否同时出发,是否从同一地点出发。 a.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位移仍小于被追者,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间有最小距离; b.若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者的位移也相等,则恰能追上,也是两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c.若两者速度相等时,追者位移大于被追者,说明在两者速度相等前就已经追上;在计算追上的时间时,设其位移相等来计算,计算的结果为两个值,这两个值都有意义。即两者位移相等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被追者还有一次追上追者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两者间距离有一个较大值。 ⑶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乙,情形跟⑵类似。 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减速运动的物体乙,情形跟⑴类似;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2.分析追及问题的注意点: ⑴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 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导学案:第二章综合检测.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伽利略在对运动的研究过程中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这些方法的核心是把________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 ) A.猜想B.假说 C.实验D.思辨 2.图2-4甲是某研究者在地面上拍摄的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照片.假设在月球上使用相同的设备,并保持频闪光源闪光的时间间隔不变,拍摄小球在月球表面做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照片,可能是图乙中的( ) 图2-4 3.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第1秒末的速度达到4 m/s,则第2秒内物体的位移是( ) A.2 m B.4 m C.6 m D.8 m 4.(2011·高考重庆卷)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从井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 s听到石头落底声.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 A.10 m B.20 m C.30 m D.40 m 5.(2011·高考天津卷)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A.第1 s内的位移是5 m 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 C.任意相邻的1 s内位移差都是1 m 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 6.空军特级飞行员李峰驾驶歼十战机执行战术机动任务,在距机场54 km、离地1750 m高度时飞机发动机停车失去动力.在地面指挥员的果断引领下,安全迫降机场,成为成功处置国产单发新型战机空中发动机停车故障、安全返航第一人.若飞机着陆后以6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其着陆速度为60 m/s,则它着陆后12 s内滑行的距离是( ) A.288 m B.300 m C.150 m D.144 m

高中物理必修一学案--打点计时器

《必修一》专题四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一、知识回顾 1.打点计时器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记录物体运动的和信息的仪器。打在纸带上的点,记录了纸带的运动信息,如果把纸带和物体连在一起,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1)电磁打点计时器:它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打点计时的一种仪器。当接通低压电源时,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振片便上下振动起来,位于振片一端的振针就跟着上下振动而打点,这时,如果纸袋运动,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当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打一个点,即打出的纸袋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2)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它时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点迹的计时仪器。当通电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纸带上就打出一系列点迹。当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每隔打一个点,即打出的纸袋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 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比电磁打点计时器实验误差。 2.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电源的电压要符合要求,电磁打点计时器应使用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

使用 交流电源。 (2)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 条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 ;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穿过 ,压在复写纸 面。 (3)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 (4)释放前,应使物体停靠在 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5)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 ,如打出的是短横线,就调整一下 距复写纸片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6)纸带的选择,要选择点迹清晰、分布合理的纸带,找计数点时舍掉开始归于密集的点。 (7)出现误差较大的原因是阻力过大。可能是 、 、 、复写纸不符合要求等。 3.实验数据处理 (1)根据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能计算平均速度. ¥ ①在纸带上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均为 s(电源频率为50 Hz),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 纸带运动的速度小。 ②根据v =Δx Δt ,求出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这里Δx 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 离,Δt 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 s 的乘积.这里必须明确所求的是哪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 (2)粗略计算瞬时速度 某点E 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E 点在内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表示,如图1-4-2所示,v E ≈v DG 或v E ≈v DF . 图1-4-2 说明:在粗略计算E 点的瞬时速度时,可利用v =Δx Δt 公式来求解,但须注意的是,如 果取离E 点越接近的两点来求平均速度,这个平均速度越接近E 点的瞬时速度,但是距离过小会使测量误差增大,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 % 4.利用v -t 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 (1)v -t 图象 用横轴表示时间t ,纵轴表示速度v ,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

吉林省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学案:第四章 第 3 节 牛顿第二定律

第四章第 3 节牛顿第二定律 【学习目标】 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 2.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3.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学习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学习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预习自测】 1.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及其变形式的理解,正确的是()A.由F=ma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 B.由m=F/a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合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 C.由a=F/m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力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 D.由m=F/a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的加速度和它所受的合力求出 2.由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当我们用一个很小的力去推很重的桌子时,却推不动,这是因为()A.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静止的物体 B.桌子的加速度很小,速度增量很小,眼睛不易觉察到 C.推力小于静摩擦力,加速度是负的 D.桌子所受的合力为零 E.在国际单位制中k=1 【探究案】 题型一:考查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例1.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在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和速度 B.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但速度仍为零 C.物体立即获速度,但加速度仍为零 D.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均为零 针对训练1:在平直轨道上运动的车厢中的光滑水平桌面上用轻弹簧拴着一

个小球,轻弹簧处于自然长度,如图所示,当旅客看到弹簧的长度变长时,对火车的运动状态的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火车向右运动,速度在增加中 B.火车向右运动,速度在减小中 C.火车向左运动,速度在增加中 D.火车向左运动,速度在减小中 【探究案】题型二: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例2.一个质量m=500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F=1.2N的水平拉力,水平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06,求物体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针对训练2.质量为40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 当在40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经过16m时, 速度为16 m/s, 求物体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速度为零时,合力一定为零 B.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速度一定为零 C.物体所受的合力减小时,速度一定减小 D.物体受到的合力减小时,加速度一定减小 2.在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kma中,有关比例系数k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任何情况下k都等于1 B.k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决定 C.k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 3.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个质量m=2kg的物体,它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互成90°角的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都是14N,这个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是多少?沿什么方向?

高一物理必修一 第二章第一节 学案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学习目标】 1.知道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 2.会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 3.会用描点法作出 v-t 图象。 4.能从 v-t 图象分析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中应该注重的事项及小车速度的计算。 难点:极限思想计算瞬时速度的理解。 一、预习导引(看我怎么学) 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2.如何利用纸带上的点确定瞬时速度? 3.速度图像描述的是 。从速度图象中可以获得那些信息? 二、实验目的 熟悉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并学会利用纸带处理数据、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会通过纸带研究速度变化的规律 三、实验原理 将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与小车连接在一起,小车用跨过定滑轮的钩码牵引,随着小车的运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这些点不仅记录了小车运动的时间,也相应的记录了小车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利用点迹信息可以计算小车在不同时刻的瞬时速度,然后作出小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通过速度—时间图象可以分析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四、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低压 电源、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 、细线、复写纸片、 。 五、实验步骤 1.如课本31页图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线拴在小车上,使细线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 。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 后,放开 ,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点做计时起点。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少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而用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0.02 s ×5=0.1 s 。在选好的计时起点下面表明A ,在第6点下面表明B ,在第11点下面表明C ……,点A 、B 、C ……叫做计数点,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是x 1、x 2、x 3…… 5.利用第一章方法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下表: 6.以速度v 为 轴,时间t 为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表中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 7.通过观察思考,找出这些点的分布规律。 六、注意事项 1. 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2. 先接通电源,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 3. 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滑轮相撞,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它。 6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高一导学案.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高一物理导学案 主备人:赵红梅 2015年4月16日 学生姓名:班级: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普勒进行了“月—地检验”,得出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的结论 B.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发现了太阳系中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的规律 C.第谷通过对天体运动的长期观察,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2. 不可回收的航天器在使用后,将成为太空垃圾.如图1所示是漂浮在地球附近的太空垃圾示意图, 对此有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地越低的太空垃圾运行周期越大 B.离地越高的太空垃圾运行角速度越小 C.由公式v=gr得,离地越高的太空垃圾运行速率越大 D.太空垃圾一定能跟同一轨道上同向飞行的航天器相撞 3.已知引力常量G,在下列给出的情景中,能根据测量数据求出月球密度的是( ) A.在月球表面使一个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测出下落的高度H和时间t B.发射一颗贴近月球表面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飞船,测出飞船运行的周期T C.观察月球绕地球的圆周运动,测出月球的直径D和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 D.发射一颗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测出卫星离月球表面的高度H和卫星的周期T 4.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在距月球表面200 km的P点进行第一次“刹 车制动”后被月球捕获,进入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如图2所示.之后,卫星在P点经过几次“刹车制动”,最终在距月球表面200 km的圆形轨道Ⅲ上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用T1、T2、 鑫达捷 图2

高一物理必修一学案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特点,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特点.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 4.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课前预习---读】 1.速度—时间图像: (1)、速度一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 ( 2).在v—t图象中可以得到关于物体运动的那些信息: 2。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是什么样的? 3.上节课我们自己实测得到的小车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2—2—2所示. 请大家尝试描述它的运动情况. 1)、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什么特点? 2)、匀减速直线运动有什么特点? 3)关于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B、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D、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思:根据匀变速直线的特点和加速度的公式看能否做下面的题: 1)汽车以4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6m/s2的加速度加速,10s后速度能达到多少?加速多长时间后可以达到80km/h? 2).一火车以2 m/s的初速度,1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火车在第3 s末的速度是多少? 【课堂学习】

【课堂小结】: 速度-时间关系式 : 求初速度0v 公式变形 : 求时间t 公式变形 : 求加速度a 公式变形 : 【课后巩固—练】 1.以6m/s 的速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如果获得2m/s2的与运动方向同向的加速度,几秒后它的速度将增加到10m/s ( ) A.5s B.2s C. 3s D. 8s 2.匀变速直线运动是( ) ①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②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③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④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恒定不变的直线运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一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则在下图所示的运动图像中表明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的是 ( ) 【课后回顾】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精品导学案:第3章 第2节 弹力

第三章第2节弹力 【学习目标】 1.准确理解弹力的产生条件,能够用胡可定律计算;培养正确判断弹力是否存在及其方向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观察微小形变的方法。 3.积极思考,全力投入,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体会物理规律的价值。 【学习重点】 弹力产生的条件及方向的判定。 【学习难点】 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预习自测】 形变的理解 1.关于形变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都可以发生形变 B.有的物体可以发生形变,有的物体不能发生形变 C.物体的体积的改变叫弹性形变 D.弹簧只能产生拉伸形变,不能产生压缩形变 弹力产生的条件 2.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弹力 B.两物体不接触,就一定没有相互作用的弹力 C.两物体间有弹力作用,物体不一定发生了弹性形变 D.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弹力的理解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弹力,是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弹力,是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C.用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推力,是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胡克定律 4.对公式F=kx中三个物理量关系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F或x的变化,不会决定任何一根弹簧的劲度系数 B.F与x的比值越大,k值就越大 C.F越大,k值则越大;x越小,k值则越大 D.对同一根弹簧,,F一定时,k与x成反比

【探究案】 探究一:弹力及其方向 力形变物体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方向 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书对桌面的压力 细线对小球的拉力 【总结归纳】通过对探究问题的研究请归纳弹力的方向。 【针对训练】 画出图中物体A所受弹力的示意图。 探究二:胡克定律 某同学在竖直悬挂的弹簧下加挂钩码,做实验研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下表是他的实 验数据。实验时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弹簧很轻,自身质量可以不计。 (1)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作出弹力F跟弹簧伸长量x关系的图像。 砝码质量m/g 0 30 60 90 120 150 弹簧总长度l/cm 6.0 7.2 8.3 9.5 10.6 11.8

最新新课标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经典教案(含有章节练习)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学习目标细解考纲】 1.掌握质点的概念,能够判断什么样的物体可视为质点。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并能判断物体在不同参考系下的运动情况。 3.认识坐标系,并能建立坐标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知识梳理双基再现】 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变化,也就是物体的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最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是绝对的,是相对的。 2.质点我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 和,把它简化为一个,称为质点,质点是一个的物理模型。 3.参考系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是否随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的物体称为参考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 【小试身手轻松过关】 1.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就是质量很小的物体 B.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 C.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质点3.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写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 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 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 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 4.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 A.研究某学生骑车由学校回家的速度 B.对这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 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 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 【基础训练锋芒初显】 5.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 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的多少 B.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上不同区域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C.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D.正在进行花样溜冰的运动员 6.坐在美丽的校园里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这是因为选取作为参考系的缘故,而“坐地日行八万里”是选取作为参考系的。 7.指出以下所描述的各运动的参考系是什么? (1)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2)月亮在云中穿行; (3)汽车外的树木向后倒退。 8.一物体从O点出发,沿东偏北30度的方向运动10 m至A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5 m至B点。(sin30°=0.5) (1)建立适当坐标系,描述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 (2)依据建立的坐标系,分别求出A、B两点的坐标。 【举一反三能力拓展】 9.在二战时期的某次空战中,一英国战斗机驾驶员在飞行中伸手触到了一颗“停”在驾驶舱边的炮弹,你如何理解这一奇怪的现象? 【名师小结感悟反思】 本课时学习了质点、参考系、坐标系三个基本概念,质点是重点,是理想化模型,是一种科学抽象。判断物体能否视为质点的依据在于研究问题的角度,跟物体本身的形状、大小无关。因此,分析题目中所给的研究角度,是学习质点概念的关键。 运动是绝对的,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对同一运动,不同参考系描述形式不同。一般选大地为参考系。坐标系是建立在参考系之上的数学工具。坐标系的建立,为定量研究物体的运动奠定了数学基础。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弹力》word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弹力》word导学案姓名班级组不使用时刻 【学习目标】 1.明白弹力产生的条件. 2.明白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差不多上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3.明白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咨询题.【学习重点】1.弹力有无的判定和弹力方向的判定. 2.弹力大小的运算. 【学习难点】弹力有无的判定及弹力方向的判定. 【自主学习】 一、弹性形变和弹力 (C级)1、什么叫做弹性形变?什么叫做非弹性形变? (B级)2、什么叫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二、几种弹力 (B级)1、常见弹力有几种?举例讲明,分析它们是如何样产生的以及它们的方向? 三:胡克定律(涉及弹簧类咨询题专门多,胡克定律是解决咨询题的关键) (C级)1、胡克定律的内容: 表达式:(你能分清各个字母的物理意义吗?) (B级)2、不同的弹簧的劲度系数是不同的,生活中所讲的弹簧的“硬”、“软”指的确实是劲度系数。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合作探究】 (B级)1、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关于物体和地面受力情形的叙述中,形变的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B.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C.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 D.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B级)2、如图所示图中的球和棒均光滑,试分析它们所受到的弹力?(用铅笔、直尺规范作图,完成后组内交流,如有疑难上课时提出师生共同解决) O B A m

(B 级)3、一根长6cm 的橡皮条上端固定,下端挂0.5N 物体时长度为8cm ,要再拉长1cm 则再挂多重物体?劲度系数是多少? (A 级)4、.如图所示,是探究某根弹簧的伸长量x 与所受拉力F 之间的关系图,下列讲法中正确的是 ( ) A.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 N /m B.弹簧的劲度系数是m N /1023 C.当弹簧受F 2=800 N 的拉力作用时,弹簧伸长为x 2=40 cm D.当弹簧伸长为x 1=20cm 时,弹簧产生的拉力是F 1=200 N 【自我检测】 (C 级单项)1、关于弹性形变的概念,下列讲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形状的改变叫弹性形变 B 、一根铁丝用力折弯后的形变确实是弹性形变 C 、物体在外力作用后能够复原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D 、物体在外力作用后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B 级多项)2.关于弹力的方向,下列讲法中正确的是( ) A 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 B 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C 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有可能不沿绳的方向 D .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A 级)(摸索)3、一弹簧受到80N 的拉力作用时弹簧长度为14㎝,弹簧受到40N 的压力 作用时,弹簧长度为8㎝,试求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原长.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5《牛顿第三定律》word导学案

《4.5牛顿第三定律》基础导学 姓名班级组别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 知道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学习重点】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3.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学习难点】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自主学习】 一、演示实验 现在我们知道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①用手拉弹簧秤A之前,两弹簧秤的示数均为零,说明两弹簧秤间无作用力;当用手拉弹簧秤A时,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作用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反作用力F, 的大小.可以看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是的;改变手拉弹簧 的力,弹簧秤的示数也随着,但两个示数总. 这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并且总是产 生,同时,同时. ②分析弹簧秤B受到A的拉力F方向和弹簧秤A受到B的拉力F方 向,这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总结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的一对力. (2)任一物体既是对另一物体的施力物,同时也是另一物作用的受力 物. (3)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任何一个力都可作为作用力或者反作用 力. 二、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方向,作用在直线上。 2.表达式:(作用力)F=- F′(反作用力),式中的“一”号表示方向相反。 3.重要意义 ①牛顿第三定律独立地反映了力学规律的一个重要侧面,是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的重要补充,定量地反映出物体间相互作用时彼此施力所遵循的规律,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②全面揭示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归纳为三个性质和四个特征。 三个性质是: A.异体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彼此相互作用的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自产生各自的作用效果; B.同时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分先后; C.相互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的,成对出现的。 四个特征是: A.等值:大小总是相等的;B.反向:方向总是相反的; C.共线:总是在同一直线上;D.同性:力的性质总是相同的。

2021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套

2021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套 《1.1质点参考系》导学案 【学习目标】 物理观念: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参考系的概念 科学探究: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 科学思维:理解质点是理想化模型,会判断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会选择参考系描述物体的运动 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理解质点是理想化模型,会判断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会选择参考系描述物体的运动 【学习过程】 一、知识纲要导引 二、基础导学 (一)物体和质点(自学教材“物体和质点”部分) 1.定义 在某些情况下,确实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它简化为一个具有质量的点,这样的点叫作质点(mass point). 2.将物体看成质点的两种情况 (1)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2)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整个物体的运动也可以简化为一个点的运动,把物体的质量赋予这个点.

(二)参考系(自学教材“参考系”部分) 1.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即运动是绝对的. (2)描述某一个物体的运动时,总是相对于其他物体而言的,这便是运动的相对性. 2.参考系 (1)定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作为参考,观察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叫作参考系(reference frame). (2)选取: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 (3)结果: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会有所不同.参考系选取得当,会使问题的研究变得简洁、方便. (三)思考判断 (1)只有体积很小或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 (2)只有运动较慢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 (3)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以看成质点.() (4)在任何情况下,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 (5)由于运动是绝对的,描述物体的运动时,无需选定参考系.()(6)在研究和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定参考系.() (7)参考系必须选择地面.() (8)选择任意物体作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其运动情况是一样的.() 答案:(1)×(2)×(3)√(4)×(5)×(6)√(7)×(8)× (四)思考与讨论 运动员踢足球的不同部位,会使球产生不同的运动.足球运动中常说的“香蕉球”是球在空中旋转、整体运动径迹为类似香蕉型弧线的一种运动(如图).在研究如何才能踢出香蕉球时,能把足球看作质点吗?研究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把足球看作质点?

物理:3.3《摩擦力》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一)

三、摩擦力 【要点导学】 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当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时,在它们接触面上出现的阻碍相对滑动的静摩擦力。 (1)产生条件:两物体必须接触且接触面粗糙;有正压力;有相对滑动趋势(2)静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且与相反。 静摩擦力大小: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一般与迫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外力(或沿着接触面的分量)大小相等。 (3)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值,它是物体即将开始相对滑动时的静摩擦力,即最大静摩擦力。 2.两个互相接触且有相对滑动的物体,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1)产生条件:;;。 (2) 滑动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且与相反。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即F f=μF N,其中μ为动摩擦因数,无单位,它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与物体间的相对速度的大小、接触面的大小、压力的大小无关。 【范例精析】 例1.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接触的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 B.受静摩擦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滑动摩擦力方向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D.物体间正压力一定时,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变化,但有一个限度 解析: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不一定有静摩擦力,还要看它们间是否有相对滑动趋势。例如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它们之间就没有静摩擦力。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例如与倾斜的匀速运动的输送带相对静止的物体,物体与输送带之间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所以有静摩擦力存在,但物体并不是静止的。产生静摩擦力时只要与接触面相对静止就行了。上述的输送带如突然加速,物体就可能受到与运动方向一致的滑动摩擦力。所以A、B、C三个选项都是错的。在正压力一定时,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因外力的变化而变化,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这就是一个限度。本题目正确的选项是D。 拓展:(1)不管静摩擦还是滑动摩擦力的方向,都要注意与接触面的“相对性” (2)值得注意的是,正压力变化时静摩擦力不一定变化,但最大静摩擦力肯定变化。 例2要使木块在水平木桌上滑动受到的摩擦力小些,下列措施中有效的是 () A.将木块和木桌的接触面刨光滑些 B.在木桌表面上垫一张平整的铁皮 C.使木块的滑动速度增大 D.减小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积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电场强度》导学案(含答案)

§1.3电场强度 【学习目标】 理解电场强度,了解常见电场线分布 掌握电场强度与力学知识的综合 【自主学习】 两电荷不直接接触,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产生的? 一、电场 1、定义: 2、基本性质: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通过发生 二、电场强度 思考1:用什么可以检验空间存在看不见又摸不着的电场? (1)检验电荷(试探电荷): (2)场源电荷: 思考2:如图所示,在电荷Q的电场中,放入试探电荷q. (1)电场中的同一点,不同电荷所受力是否相同,F/q是否相同。(2)电场中不同的点,同一电荷所受力是否相同,F/q是否相同。 1.定义: 2.定义式: 4.方向: 5.理解: 三、点电荷的电场电场强度的叠加 1.点电荷的电场 (1)由库仑定律和场强的定义式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表达式 (2)场强方向 (3)比较场强定义式和点电荷场强表达式的区别

四、电场强度的叠加 1、电场强度是矢量,合成应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同时存在几个产生电场的场源时,电场中某点的合场强是各场源单独在该点产生场强的矢量和. 2、一个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球体(或球壳)在外部产生的电场与一个位于 球心的、电荷量相等的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相同 五、电场线:在电场中画出一系列从正电荷出发到负电荷终止的曲线,使 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这些曲线就叫做电场线. (1)电场线是为了形象地表示电场的方向和强弱引入的假想线,它不是电 场中实际存在的线.电场线也不是电荷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 (2)电场线的疏密表示场强的大小,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其场强就越大. (3)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即该点的场强力向,也就是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 (4)静电场的电场线是不闭合的曲线,总是从正电荷(或无穷远处)发出,终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处).在没有电荷的地方电场线不会中断,也不会相交.正电荷一定要发出电场线,负电荷一定要接收电场线. (5)电场线不会相交或相切. 六、几种常见电场中电场线的分布及场强特点 (1)点电荷的电场分布特点: (2)等量异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的电场分布特点 (3)等量同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分布特点

高一物理必修一3.1教案导学案

必修一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一、教材分析 这一节首先从力的概念入手进行研究,“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个表达是抽象的,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中要从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出发,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力的定义.对于力的相互性的理解是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角度来进行定义的,刚开始分析物体受力时,可以把施力物体找出来以便在分析时不会凭空增加力的个数. 力的三要素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把问题简单化的一种方法,也是以后作力的分析草图时必须用到的一种基本知识和技能,所以要学生多加练习,特别是对力的示意图更要加以重视,这是受力分析的基础. 重力概念的理解难点在于重心的理解,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但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密度分布都有关系.理解重力可以从演示实验入手进行,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是解决难点的很好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2、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能用重锤线检验一条线或一个面是否竖直或水平。 3、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 4、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5、知道力的三要素 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难点: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2、重心的概念 四、学情分析 力的概念在初中已经有所接触,但是它的理解仍然是一个难点,关键是在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一问题上,并且两个力地位是相同的.重力是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的一个概念,对它的理解主要应该放在重心的研究上,知道不同情况下物体重心的位置.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对它的理解不必太深,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为将来发展打下基础. 五、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导入目标——自主探索,实践体验——表达交流,总结归纳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长方形木块,锯条,橡皮条,已知质量的钩码,重锤线,铅笔,刻度尺,质量均匀分布的金属板等。 七、课时安排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加速直线运动有何区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