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射线作业指导书

X射线作业指导书

X射线作业指导书
X射线作业指导书

X射线作业指导书

1.工程概要

1.1扬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工程中辽阳宏伟无损检测工程有限公司所从事热力系统对接焊接接头的X射线检验,透照厚度范围为2~175mm的钢管对接焊接接头焊缝。不适用于磨擦焊、闪光焊的对接接头。

2.编制依据

2.1 ZBJ04004-87《射线照相探伤方法》

2.2 DL/T821-2002《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2.3 DL/T869-2004《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

2.4 DL/T5069-96《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篇》

2.5 ZBJ04002-87《控制射线照相图象质量的方法》

2.6 JB4730-2004《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3.人员资格

3.1 检验人员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3.1.1 探伤人员必须取得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有效资格证书。

3.1.2 按照国家规定按GB4792-8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进行体格检查合格者方可进行检验工作。

3.2 检验人员必须按资格等级从事相应的检验工作。

3.3 当工作环境不符合本指导书工艺要求和安全防护规定, 检验人员有权拒绝检验, 待条件改善符合后, 才可进行工作。

4. 仪器设备的要求:

4.1 根据工程的需要配备不同型号及形式的X射线探伤机(如1605型、2005型、2505型、3005型定向或周向),且工作性能良好,并满足放射卫生防护的要求。

4.2 应配备个人报警器及与工作相关的其它防护仪器设备。

4.3 应具备满足使用要求的暗室及手工冲洗的设备。

4.4 应具备符合标准要求的观片灯。

4.5 以上各种设备保证完好率100%。

5. 应具备的检验及环境条件:

5.1 被检工件必须经过焊缝外观检查合格。需热处理的工件要在热处理后进行探伤(中间探伤除外)。

5.2 被检工件处应有必要的检验空间和良好的安全设施。

5.3 被检工件附近要有良好的可接电源,夜间或暗处工作,要有充足的安全照明。

5.4 被检工件内部不得有水、水蒸汽、油等介质,且焊缝内部不得有焊渣等影响透照或底片评定的物质,外部不得有保温层、覆盖物。

5.5 中间探伤应有探伤孔。

6. 检验程序:

6.1 委托接收及工艺卡编制:

6.1.1 委托接收人员应采取询问、会同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查看等方式确认被检工件符合检验条件方可接收委托。

6.1.2 接收委托后,专业技术负责人应按照委托单及工程项目所适用的规程、规范、标准编制工艺卡,并在工作前对参与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在编制工艺卡时,应至少包括以下主要项目:

1)采用射线源的种类及型号。

2)选用胶片型号、规格、数量。

3)采用的增感屏类型。

4)像质计的种类、型号及像质指数。

5)透照方法及方式。

6)曝光参数、焦距的选择。

7)射线能量的选择。

8)散射线的屏蔽。

9)评定的标准规范。

6.1.3质量控制:

A.根据被检工件的材质规格、焊接方法、试件位置等,合理选择射线源的种类。首先选择射线能量,在保证有足够的穿透能力的前提下,再选择曝光参数。B.在选择胶片型号、规格时应根据标准要求,选择高清晰度的胶片为原则,采用最合理、最经济的;数量应根据标准对不同管径需要透照的次数来定。

C.增感方式的选择:一般采用铅增感(即铅箔增感屏),前后屏的厚度选择应根据所选择的射线源种类按标准规定选择。

D.像质计、深度对比块的种类、型号选择:要根据透照部件的规格、透照厚度按标准附录1、2规定执行;像质指数按标准中规定的透照厚度相对应的金属丝直径。

E.透照方法方式一般如下选择:对于大口径管道(φ426以上)焊口,尽可能采用中心透照法。透照时,应确定相邻两片的搭接长度及一次有效评定长度;对于中径管(φ108~φ426)焊口,尽可能采用双壁单影透照法。应确定最少曝光次数,相邻两片的搭接长度及一次有效评定长度;对于小径管(φ76及以下)尽可能采用双壁双影透照法。(特殊要求如水冷壁螺旋管应采用双壁单影透照法)透照时为确保成象质量和扩大检出范围,避免漏检,宜用“高能量短时间”透照工艺;φ89的管子采用双壁双影透照法,并旋转90度分两次透照(厚壁时要采用感光速度不同的双胶片)

F.曝光参数的选择原则:小径管采用高电压、短时间;厚壁管在保证射线能量能穿透的情况下,采用低电压、长时间。实际工作时X射线透照可根据射线机曝光曲线接合出力情况、现场透照焦距进行修正;γ射线透照可根据源能量算出几个不同焦距的曝光时间现场根据情况进行选择、修正。焦距选择原则:双壁双影法透照时,应尽可能地增大焦距,一般应大于600mm,以减少上下焊缝几何不清晰度之间的差异;双壁单影法透照中径管道焊缝时应在满足Ug值情况下,尽可能采用短焦距透照。

G.透照时,要对散射线进行屏蔽,根据透照部件及现场情况可选用加滤波板、背衬铅板、管与管之间加铅条等。

7. 施工前准备:

7.1暗室工作人员按工艺卡及技术交底要求负责装好相应规格、型号、数量的胶片。

7.2操作人员依据技术交底及工艺卡要求,选择好射线源、防护器具、各种标记、贴片夹、胶布、盒尺、试电笔、支架、铅板等工器具。

7.3工作人员要到现场详细了解被检工件的位置、结构、焊接方式等。

7.4质量控制要求:

A.装胶片时要防止胶片的先期曝光。

B.工作前做好工作中的各项约定,保证底片质量。

C.根据施工条件,合理确定曝光参数。

D.根据施工条件,对特殊试件可采用双片法透照。

7.5仪器设备的检查:

A.对选择的射线源要进行外观检查,如X射线机要查看探头的气压是否正常、电线电缆有无裸漏、电线电缆插头及操作箱各种旋纽、开关是否完好等;γ射线机通常要检查机上各种保险锁、输源管两端锁扣是否操作灵活,输源管内是否有泥沙等堵塞物及摇柄是否灵活运转等。

B.检查所带的剂量仪、试电笔等是否完好。

8.现场透照:

8.1透照前,操作人员在工作区域周围拉好围栏或警戒绳并在明显处挂好警示标志。

8.2将仪器探头依据所选择的透照方式正确摆放好(如中心透照将探头固定管子内部中心,焦点与焊缝在同一剖面),连接好相应的电缆或输源管,接好操作箱电源。

8.3按照操作规程步骤进行训机、参数设置(X射线透照)或参数设置与距离预置和校验(γ射线透照)完毕;

8.4按标记摆放规定及定位原则进行布片及标识。

8.5依据现场条件采取加防护铅板等屏蔽散射线措施。

8.6开机或摇源按设定参数透照。(手动γ射线透照时动作要迅速)

8.7透照结束后,先关掉电源,收好射线机、材料及各种标记,将射线机放到指定地点把所摄的胶片整理好带回暗室进行冲洗。

8.8工作中注意事项:

A.透照前检查曝光时间是否设置准确(手动γ射线透照宜采用秒表计时)。

B.贴片前检查各种标记是否放置准确、齐全。

C.透照过程中已透片、未透片分开放置,不得混淆。

D.透照时注意暗盒正反面(有B字侧应朝外)。

E.散射线屏蔽不得用木块等非金属物质。

9.暗室处理:

9.1人员要求

9.1.1暗室处理人员事先要经过相关知识的培训后,方可上岗。

9.1.2暗室处理人员拆装片或洗片时宜戴手套,不得留有长指甲。

9.2暗室要求及相关设施配备

9.2.1暗室应为迷墙,墙体刷暗色油漆,门窗应有黑红布帘遮挡。室内应设有空调、除湿设备及上下水。

9.2.2暗室应配备完好的自动洗片机、红灯、定时器、温度计、洗片桶(盘)、少量显定影药液。

9.3胶片冲洗前准备

9.3.1按说明书要求提前一天配好所须的显影、定影液。

9.3.2手工冲洗应准备好冲洗胶片所用的红灯、定时器、温度计、洗片盘(桶)、凉片夹、烘干箱等;机洗还应事先检查仪器工作是否正常。

9.4胶片冲洗

9.4.1手工冲洗

A.依次将显影液、清水、定影液到入洗片桶(盘)中。

B.将暗室门窗关闭,拉上布帘,打开红灯、定时器。

C.将已透照胶片依次打开放入显影液显影5-8min,在1-2min时要不停地胶片进行翻动,以保证显影均匀。

D.将显影后的胶片放入清水停显数秒后再放入定影液中进行定影15-20min,定影过程中也要定时对胶片进行翻动,以保证定影均匀。

E.定影后将底片放入流动的清水中冲洗15-20min,后放入洗片夹进行烘干或凉干。

注意事项:

A:对洗片药液的检查。

B:做好环境温度、药液温度的测量。

C:洗片时,搅动药液,保证底片附近药液的更新。

D:控制好红灯亮度,以免底片增大灰雾度。

9.4.3质量控制:

A.拆胶片时不得将水及显影、定影液溅到胶片上;还要注意不要将胶片先期曝光。

B.拆开或正在显影的胶片不得在红灯下放置或观看过长。

C.手工洗片时胶片的翻动应使用专用夹子,避免药膜被划。

D.机洗时要注意胶片垂直放入槽中且不得叠加,最好一次以3张为宜。

E.定影后冲洗必要时应使用脱水剂。

10.底片质量的监督与评定:

10.1底片质量监督人员(一般为评片人员)在底片评定之前要依据标准中对底片质量的规定检查处理后的底片质量,具体检查内容如下:

A.底片的灵敏度、黑度、几何不清晰度等是否满足相应标准中的规定。

B.射线底片(至少在评定区域内)是否有折叠、水迹、指纹、划伤,化学污染等影响评定的伪缺陷。

C.各种标记应摆放是否正确无误。

D.散射线的屏蔽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10.2检查合格底片进行评定,不各格底片,要做好记录重新补透。

10.3评片人员依据标准正确地评定,疑难问题应及时与其他Ⅱ人员共同研究或到现场进行查看。

10.4评定后的底片要分类做好原始记录并及时填写射线探伤结果通知单(一式两份)返馈给委托方一份。

11.报告及审核:

11.1 检验结果要及时写出检验报告。

11.2 报告内容要认真填写,并对存在缺陷要准确的定性,定量、评级。

11.3报告及时送交技术组进行审核。

11.4 审核人员对评定的底片和报告进行审核,以免发生误判和漏判现象,对审核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给检验员进行处理。

11.5 经审核的报告及底片应签字,并负技术责任。

11.6 资料归档保管

11.7 按公司管理制度执行。

12.射线检验工艺流程:

12.1检验工艺流程图

13. 安全注意事项

13.1放射工作人员自身防护

13.2凡参加放射工作的人员,要经过放射知识考核,合格后才能从事工

作。

13.3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X射线探伤操作规则》、《γ射线探伤操作规》、《现场检验安全操作规则》;并充分利用时间、距离、屏蔽进行自我防护,把射线的危害效应控制到最低程度。

13.4射线探伤时,检验人员必须佩带个人剂量仪,还配带射线报警器,工作时必须穿戴防护用品,必要时应配套各种防护用具、用品。

13.5现场射线检验时,必须测量好安全监测范围,设置围栏,警示线及警告牌以防止非工作人员误工作现场,必要时和重要位置可设专人防护。

13.6对于现场检验的附助架子,注意其可靠性与牢固性,高空作业时,使用安全带。

13.7必须穿绝缘鞋,检查仪器的接地是否良好,用检电笔对使用电源进行测量,以防错用电源,造成事故。

夜间作业时,应带专用照明工具,应设监护人,接送暗袋应设联系电话或对讲机,以防个人不测事故发生。

13.8工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A.接电源时应两人进行,一人负责监护。工作人员要示现场电源电压稳定情况决定是否须接稳压器。

B.透照时仪器应轻拿轻放,不准磕碰。放置要牢固(必要时要绑扎)。

C.在雨、雾、大风环境下,严禁进行室外作业。

D.透照时,工作人员要根据现场条件做好必要的射线防护,但不得离开操作现场。

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的不同讲解学习

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的不同 作业指导书是指为保证过程的质量而制订的程序。 可理解为一组相关的具体作业活动或过程(如抹灰、砌砖、插件、调试、装配、完成某项培训)。 -作业指导书也是一种程序,只不过其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作业活动,而程序文件描述的对象是某项系统性的质量活动。 -作业指导书有时也称为工作指导令或操作规范、操作规程、工作指引等。 ·作业指导书的作用 -是指导保证过程质量的最基础的文件和为开展纯技术性质量活动提供指导。 -是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 b. 作业指导书的种类 ·按发布形式可分为: -书面作业指导书; -口述作业指导书; -计算机软件化的工作指令; -音像化的工作指令。 ·按内容可分为: -用于施工、操作、检验、安装等具体过程的作业指导书; -用于指导具体管理工作的各种工作细则、导,则、计划和规章制度等; -用于指导自动化程度高而操作相对独立的标准操作规范。 c. ISO9000系列标准中对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 "如果没有作业指导书就不能保证5质量时,则应对生产和安装方法制订作业指导书"(GB/T19001-ISO9001--9. 1)。 ·生产作业可由作业指导书规定到必要的程度。应对工序能力进行研究以确定工序的潜能。整个生产中使用工艺规定也应写成书面文件,务个作业指导书中均应引用。作业指导书中应明确规定圆满完成工作以及符合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准则。……(GB/T19004-ISO9004--10. 1. 1)。 · "应按照质量体系的规定对作业指导书,规范和图样进行控制"(GB/T19004-ISO9004--11. 5)。

2. 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常用的作业指导书、工作细则、标准、作业规范通常应包含的内容. 3. 作业指导书的编号与管理 a. 基本要求 ·内容应满足 -5W1H原则 任何作业指导书都须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 Where:即在哪里使用此作业指导书; Who:什么样的人使用该作业指导书; What:此项作业的名称及内容是什么; Why:此项作业的目的是干什么; How:如何按步骤完成作业。 -"最好,最实际"原则 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 良好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综合效果。 ·数量应满足 -不一定每一个工位,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成文的作业指导书; -"没有作业指导书就不能保证质量时"才用; -描述质量体系的质量手册之中究竟要引用多少个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就根据各组织的要求来确定; -培训充分有效时,作业指导书可适量减少 -某获证企业质量手册中引用的作业指导书清单,详见附表16。 ·格式应满足 -以满足培训要求为目的,不拘一格; -简单、明了、可获唯一理解; -美观、实用。 b. 编写步骤 ·见作业指导书编写流程图 ·流程图说明 -作业指导书的编写任务一般由具体部门承担; -明确编写目的是编写作业指导书的首要环节;

射线探伤作业指导书

射线探伤作业指导书 1.1 目的 为了保证射线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编制本细则。 1.2 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金属材料板和管的熔化焊焊接接头。 1.3 编制依据 1.3.1 《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GB/T3323-2005 2 检验人员 凡从事射线工作的检验人员,都必须持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电力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和国家卫生防护部门颁发的放射工作人员资格证。各级别检验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3 准备工作 3.1 技术准备 3.1.1 根据《金属试验委托单》了解被检工件情况,包括材料、规格、焊接种类、焊接位置等。 3.1.2 确定检验工作质量等级、检验比例、数量、对接接头焊接质量验收级别。 3.2 现场情况及现场准备 3.2.1 了解被检工件结构,焊口位置、分布等,对位于一定高度的焊口要搭好拍片架子。 3.2.2 检查焊缝外表面:外观是否符合《焊规》规定要求,是否有影响底片评定的因素存在,存在上述问题时,必须纠正后才能进行透照。 3.3 工艺制订 根据有关标准规定及现场情况等制订工艺,确定透照方式、投影角度、焦距、曝光参数、象质计指数,还有大管一个口拍几张片、小管几个口拍一张片。以上参数参见具体检验项目的《射线探伤工艺卡》。 3.4 器材 3.4.1 射源或射线机选择 主要根据被检工件的透照厚度及现场情况选择γ射线机或X射线机。 3.4.2 胶片、增感屏及暗盒选择 3.4.2.1 透照用胶片应选用《射规》4.6.1中规定的JI或J2型胶片。胶片在使用前,应对每箱或每盒胶片进行灰雾度的抽查,其本底灰雾度应小于或等于0.3。 3.4.2.2 胶片在裁片、装片、抽片、评片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胶片的划伤。裁纸刀、暗袋、增感屏等应保持清洁和平整,应经常擦拭。在装片、抽片时要轻缓,避免产生静电。要正确持片、不得用手指直接捏住底片表面,防止对底片造成污染。 3.4.2.3 使用金属增感屏进行射线透照时,金属增感屏的材料及前、后屏的厚度应根据不同的射线能量参照《射规》表4的规定选择(具体见《射线探伤工艺卡》)。 3.4.2.4 增感屏的表面应经常擦拭,保持洁净、平整和干燥,以防止产生造成影响底片图像的影像或假缺陷。 3.4.2.5 暗盒尺寸须与胶片及增感屏符合。 3.4.3 屏蔽板

渗透作业指导书资料

渗透探伤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使探伤人员在进行渗透探伤过程中有明确的步骤、程序,保 证探伤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并为进一步使渗透检验人员明确在现场进行渗透检验的步骤与程序,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使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检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的铸件、焊接件和锻件以及陶瓷、塑料和玻璃等制品(不包括粉末冶金零件或其它多孔材料)的各种表面缺陷,例如裂纹、折叠、气孔、疏松和冷隔等。 3引用标准 3.1ASME标准第V卷第6部分(PT) 3.2ASME标准第忸卷附录8 (PT) 3.3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3.4GJB2367—95《渗透检验方法》 3.5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 3.6GB9443—88《铸钢件渗透探伤及缺陷显示迹痕的评级方法》 3.7GB/T1260 4.3—90《无损检测名词术语》 4检测人员 4.1凡从事渗透探伤的人员,均须经严格的技术培训并取得上级主管部门的资格证书。 4.2渗透探伤人员按技术等级分为初、中、高级,取得不同等级渗透探伤资格的无损检测人员只能从事相应等级的探伤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

责任。 4.3凡从事渗透探伤的人员,除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视力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4.3.1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 4.3.2从事渗透探伤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5渗透检测操作的步骤 基本步骤为:预清洗T施加渗透液T清洗多余的渗透液T施加显像剂-观察及评定显示痕迹。 6渗透检测剂 6.1渗透检测剂一般包括渗透剂、乳化剂、清洗剂和显像剂。 6.2渗透剂的质量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 a.渗透剂应装在密封容器中,放在低温暗处保存。各种渗透剂 的相应密度应根据制造厂说明书的规定采用相对密度计进行校验,应 保持相应密度不变。 b.渗透剂的浓度应根据制造厂说明书规定进行校验,校验方法 是将10ml待校验的渗透剂和基准渗透剂分别注入到盛有90ml无色煤 油或其它惰性溶剂的量筒中,搅拌均匀。然后将两种试剂分别放在比色计纳式试管中进行颜色浓度的比较。如果被校验的渗透剂与基准渗透剂的颜色浓度差超过2.0%,就应作为不合格。 c.对正在使用的渗透剂做外观检验,如发现有明显的混浊或沉淀物,变色或难以清洗,则应予以报废。 d.各种渗透剂用对比试块与基准渗透剂进行性能对比试验,当

激光打标机操作规程

激光打标机操作规程 一、开机打标程序: 1 接通外供电源。 2 启动主电源。 3 将系统钥匙插入主控箱的钥匙插孔,顺时针旋动钥匙开关打开电源,按下启动开关,听到机器内部有电磁继电器触点吸合的声音及冷水机水泵旋转的声音,并看到冷水机显示;屏显示当前温度。此时,主控柜上的报警灯和指示灯均已点亮。 4 启动激光电源: 5 先打开激光电源前面板上的空气开关,调整电流调节旋钮,使数显表显示的电流为最小设定值。按一下启动按钮,工作指示灯亮,呆过数秒钟后,氪灯即被触发引燃,数显表显示当前实际电流大小。 6 打开Q驱动器箱上的电源开关,使声光Q进入工作状态,此时Q驱动器箱电源指示灯亮、数显表显示为当前所调制频率大小。 7 打开计算机电源,进入打标软件。 8 将主控箱上的振镜驱动器电源开关拨到ON位置,使振镜进入工作状态。 9 从打标软件中倒入所需打标的文件,调节氪灯电流的需要数值;根据所需调制的频率大小进行调节旋钮及切换档位。则可进行打标。 二、关机程序: 1 调节激光电源调节旋钮,将电流调到最小值。 2 按一下激光电源箱上的停止按钮,关闭激光电源。 3 将计算机返回到初始操作系统,关闭Windows XP操作系统,关闭计算机电源。 4 关闭振镜驱动电源 5 关闭Q驱动器电源开关。 6 等待超过30秒钟,关闭冷水机电源。。 7 关闭主电源。将钥匙开关逆时针转动,电源指示灯熄灭。切断外供电源 8 遇特殊情况紧急停止程序:当激光打标机系统在工作状态时出现不正常的现象时,需要紧急关断激光打标机系统的电源,操作者应及时按下急停开关“E-STOP开关”,整个激光打标机系统即断电停止工作。故障排除后,再次打开机关打标机时,需先将急停开关复位。

渗透检验作业指导书(规范)

渗透检验作业指导书要点 l.工程概况及工程量 1.1.工程概况: 主要介绍工程名称、规模、特点及施工环境。 1.2.工程量: 分类统计需进行渗透检验的工件及焊接接头的名称、规格、数量。 2.编制依据: 列出与渗透探伤相关的所有设计图纸,技术、质量、安环相关的规程、规 范。 3.作业活动中的组织分工和人员职责 3.1作业的组织分工(与相关作业和其他专业的分工) 明确检验委托、检验作业、结果反馈的责任部门和传递渠道。 3.2作业人员的职责(空表格) 列出参加渗透检验工作人员的岗位名称和职责,应包括技术员、班组长、检验作业人员。 4.作业前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应作的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接受委托并察看现场(审核委托项目是否齐全、环境条件是否具备) 4.1.2根据委托和通用工艺文件编制工艺卡(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 采用的渗透液的类型及型号

采用的灵敏度试片 采用的渗透方法 采用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环境温度及检验参数 执行的标准 安全注意事项 4.1.3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1.4选择好渗透探伤剂类型及进行灵敏度校验合格 4.1.5辅助工器具及防护用品的准备完毕 4.2作业人员(配置、资格) 4.2.1 探伤人员必须持有电力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且在有效期内。 探伤报告必需由Ⅱ级或Ⅱ级以上的渗透探伤人员签发。 4.2.2探伤人员矫正视力不得低于1.0,且没有色盲、色弱。 4.2.3 检验辅助工必须经过安全和专业技能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4.2.4. 作业过程中要认真按作业指导书和工艺卡进行检验。 4.2. 5. 必须遵守现场安全规程和其它有关规定。 4.2.6. 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时探伤人员有权停止工作。 4.2.7. 人员最低配备:持证人员1-2名(Ⅱ级);检验辅助工1-2名 4.3作业机具(包括配置、等级、精度等) 4.3.1所配备的工器具(包括渗透探伤试块、操作工具、通讯工具等)。 4.3.2所需仪器、仪表的规格和精度(包括渗透剂、显像剂、温度计等)

VT探伤作业指导书

V T探伤作业指导书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 广州忆民有限公司 目视检验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2-12-06发布 2012-12-28实施

目视检验作业指导书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目视检验的方法及人员等技术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碳钢、不锈钢及铝合金焊缝外观检查。 2、人员要求 从事目视检验人员必须取得VTⅡ级及Ⅱ级以上资格证书,有半年以上工作经验方可独立上岗操作。 检测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检验标准(如ISO5817、ISO10042)。 检测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相应的焊接工艺。 检测人员必须满足ISO 9712的要求(如每12个月检查一次视力),且应当有足够的视力和颜色分辨力。 3、外观检测条件 被检工件表面的光照度应至少达到350Lx,推荐值为500Lx。 眼睛距离被检区域的距离应不超过600mm。 眼睛与被检工件的夹角应大于30°。 经商定可采用其它检测设备,如内窥镜。 图1 外观检测角度示意图 4、环境要求 作业场地应远离翻砂、电焊、潮湿,场所应整洁宽敞。 检验环境光照度应至少达到350Lx,推荐值为500Lx。 5、检测设备 检测尺如直尺、卡尺、塞尺、焊接检验尺。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为2~5倍,应尽量有刻度。 其它检测仪器如成型量具、镜子、照像机、内窥镜。 6、焊缝的外观检测 焊缝的外观检测的基本范围在所应用的标准中作出了规定:焊缝必须可见且便于检测,检测时间在表面处理之前。焊缝的外观检测可分三个阶段:——焊前准备的外观检测 ——焊接过程中的外观检测 ——焊接后的外观检测 焊前准备的外观检测

二次表作业指导书

二次表作业指导书 一、作业目的: 二次表在线故障处理过程中,应采取的预防措施,使仪表控制系统保持稳定状态,保生产过程正常地进行。 二、适用范围:二次表在线故障的检查处理。 三、采用标准:以PMA调节器、EK调节器及HoneyWell 无纸记录仪为例 四、工作原理 调节器由指示单元和控制单元两部分组成。指示单元包括测量指示电路和给定电路;控制单元包括输入电路、PD运算电路、输出电路及软手操和硬手操电路等.当调节器处于自动状态时,测量信号与给定信号在输入回路中进行比较后产生偏差,再进行PID运算,然后经输出电路转换成4-20MADC输

出。无纸记录仪由指示单元和接点输出单元组成,完成测量信号的指示和报警,不参与联锁功能。一、作业步骤、危险分析、安全措施 接到工艺电话,首先立即赶赴主控室和现场,观察、询问故障现象,掌握第一手材料,然后通知车间相关技术人员和班长,到现场作JHA分析,并向工艺车间申请相关作业票,最后,待工艺监护人员和车间相关技术人员到现场时,才开始动手作业,其步骤如下:

表1-10.1六、二次表常见故障

因型号较多,生产厂家不同,其电路也不完全相同,故障可能发生的种类挺多,归纳起来有下列一些常见故障:(具体故障的原因及处理请参照有关资料) 1. 指示电路环节故障 2. 输入电路的故障 3. 手动操作、输出电路的故障 4. 自动状态时的故障 5. 调节器性能指标超差故障 七、使用工具和劳保要求 工具要求:万用表、日常工具,二次表的说明书相关资料,根据需要准备备用完好的二次表。 劳保要求:工作服、戴好安全帽、护目镜 附录 1)、PMA调节器: 1、故障信息显示: 当面板上的△▽灯亮时说明有故障,按下设定单元

钢轨探伤作业指导书

钢轨探伤作业指导书 1. 目的与要求 目的:钢轨伤损检查。 要求:钢轨伤损的判伤作业人员需具备国家无损检测Ⅰ级及以上资格、焊缝伤损需具备国家无损检测Ⅱ级及以上资格。 2. 适用范围 2.1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时速160km/h及以下区段利用列车间隔进行的线路钢轨母材及焊缝探伤作业。 2.2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天窗点外作业。 3. 引用标准 《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路线路修理规则》、《上海铁路局钢轨伤损检查、监视、处理办法》、《上海铁路局工务施工和日常养修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4. 工具材料 4.1 普通线路作业使用的钢轨探伤仪必须符合TB/T2340-2000标准要求。无缝线路作业使用的通用探伤仪必须符合GB/T10061-1999要求。 4.2 钢轨探伤仪必须用反光漆(模)进行编号。 4.3 防护用品: 4.3.1 上道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穿着黄色防护服,夜间必须穿着带有反光设施的防护服。 4.3.2 驻站联络员携带对讲机1台、“上海铁路局驻站联络控制表”1本、“上海铁路局安全防护驻站联络派遣单”1份。 4.3.3 现场防护员每人携带对讲机1 台、手信号旗1副、口笛1只、“防护

员工作手册”1本。 5. 作业程序 5.1.点名预想 5.1.1 作业负责人在上道作业前集中人员列队点名,详细交待当天作业的各项内容和安全预想。预想要结合当天天气、作业内容、区段、环境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5.1.2 确定当天作业防护人员,对防护工作提出注意事项和具体要求。 5.1.3 遇有降大雾、暴风雨(雪)、雷电密集、扬沙等恶劣天气时应取消当天上道作业计划。 5.1.4 作业负责人负责对上道仪器状态、防护用品、各类备品数量、探伤日记、现场伤损监控卡和伤损钢轨通知书进行检查,防止仪器带病上道和备品不足,影响探伤质量和信息记录、传递。 5.2 设置防护 5.2.2.1 每作业班组应设3-4名防护员(单线地段:驻站1人、前后防护2人、随机防护1人;复线地段:驻站1人、来车方向防护1人、随机防护1人),遇曲线等瞭望困难地段,长大区间、隧道通讯联系困难以及站内视线不良、噪音较大时,必须根据作业内容及现场实际情况,增派中间联络员。 5.2.2 驻站联络员必须提前40分钟到达车站行车室,经车站值班员在驻站联络派遣单上签认后,及时通知作业负责人和现场防护员。如作业地段在天窗范围内时,应同时将天窗点起讫时间通知作业负责人和现场防护员。 5.2.3 作业人员到达计划进网地点集中列队后,由现场防护员开展进网前安全防护布置并录音(非封闭线路区段为上道前),标准用语为:“我是防护员

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精编版

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前言 1. 适用范围 1.1本规程适用于金属材料制成的焊接接头及其零部件的着色渗透检测。 1.2 工件焊接方法为手工电弧焊、埋弧自动焊、气体保护焊。 1.3 渗透检测可发现焊接接头及热影响区以及其他受检部位表面开口性裂纹气孔和其他表面开口性缺陷。 2. 参考标准 NB/T47013.5-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二、人员 具有无损检测人员渗透1.2.3级(结果评定需有2级或3级)资格。 三、渗透检测系统 1.渗透检测剂 渗透检测剂由清洗剂、渗透剂、显像剂组成。但对同一工件检测时,不同类型的渗透探伤剂不得混用。储存时间超过一年的渗透剂,使用前应用灵敏度试块进行对比试验,以确定渗透、显像时间。 清洗剂:HD-EX (可变) 渗透剂:HD-RS (可变) 显像剂:HD-EV (可变) 2.灵敏度试块:镀铬试块、铝合金对比试块。试块用后应清洗干净,储存在丙酮溶液中。 四、工艺参数与检测要求 1.工艺参数 (1)检测方法:ⅡC-d; (2)渗透剂施加方法: 采用喷涂法,当渗透温度为10-50℃时,渗透时间至少为10min;超出渗透温度都应适当延长渗透时间,若小于10℃时渗透时间至少为20min;大于50℃时应保持所探伤工件表面的湿润时间至少为15min; (3)清洗方法:擦洗、水冲洗均可; (水冲洗则须用实体水柱冲洗,水冲洗的压力应低于0.2Mpa,水温应低于40℃) (4)显像剂施加方法: 采用喷涂法,显像时间不应少于7min; 2.检验标准和验收标准 除非设计文件另有规定或用户另有要求,缺陷评定应按NB/T47013.5-2015标准执行验收标准。 3.灵敏度校验 将镀铬试块与工件一起进行探伤操作,若试块上三处辐射状裂纹都能清晰显示,则认为系统灵敏度合格。否则与试块一起探伤的工件应重新进行探伤。 五、检测顺序 1.表面准备 (1)工件被检表面不得有影响渗透检测的铁锈、氧化皮、铁屑、毛刺及各种有可能影响渗透的保护层; (2)局部检测时,准备工作范围应从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25mm; 2.预清洗 用清洗剂把被检部位表面的油渍和污垢彻底清除。

离心机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规范仪器设备的操作程序,保证Thermo Fresco 17冷冻离心机、Thermo Pico 17室温离心机的正常状态。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Thermo Fresco 17冷冻离心机、Thermo Pico 17室温离心机的操作 3. 职责 3.1使用人员依据本规范标准操作离心机。 4. 内容 4.1 操作方法 4.1.1 连接电源,打开电源开关,仪器自检。 4.1.2按Open键打开离心机盖,按红色解锁按钮解开弹簧锁盖放入待离心样品(注意配平)。 4.1.3平衡用力在弹簧锁盖把柄上向下压弹簧锁盖,听到“咔”的声音后表明转子与弹簧锁盖之间已锁紧,此时盖上离心机盖。 4.1.4 按“∧”或“∨”选择相对应的离心力(XG)或转速(RPM),按“SPEED”下的“△”或“▽”选择其离心力大小或转速大小,按“TIME”下的“△”或“▽”选择离心时间,按“TEMP”下的“△”或“▽”选择离心温度。 4.1.5 设定完毕,按下“START”键,开始离心。 4.1.6离心结束会听到“嘀”的响声,表明此次离心结束。按Open键打开离心机盖,按红色解锁按钮解开弹簧锁盖取出离心物。 4.1.7若需多次离心则依据4.1.2-4.1.6继续离心,离心结束锁紧弹簧锁盖,关闭电源开关断开电源插头。 4.2 注意事项 4.2.1使用中性溶剂或纯化水进行清洁,不允许使用腐蚀性清洁剂。 4.2.2 离心样品一定要配平放入离心转盘内。 4.2.3在离心机转子没停下来时和离心机没有被隔离和切断电源之前,不得对离心机进行任何调整,或拆卸护罩、盖等工作。 4.2.4离心机的最大转速或离心力不得超过规定的最大值(最好小于规定的最大值),Thermo Fresco 17冷冻离心机的最大转速为13,300 RPM.,最大离心力为17,000 XG。 4.3 维护保养 4.3.1 每次使用结束后,使用消毒剂对仪器表面和转子进行消毒。 4.3.2每月使用消毒剂或纯化水清洁内腔。

作业指导书与检验规范流程

碳酸饮料生产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指导生产人员生产操作,使碳酸饮料生产操作规化、标准化、程序化。 2、适用围 适用于本公司碳酸饮料的生产操作。 3、职责 3.1生产车间负责碳酸饮料的生产操作,并负责进行记录。 3.2检验室负责在制品质量检查,并负责不合格品的处置 4、作业过程 4.1工艺流程 见文件《生产工艺流程图》 4.2作业流程 4.2.1原料验收 选用符合产品标准的各类食品用原辅料,已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原果浆、果葡糖浆、白砂糖、食品添加剂等产品须采购有食品生产许可证(QS证书)的产品。按《进货查验及记录规》的规定进行验收,不合格原料严禁投入生产。食品生产用各类原料必须使用食品级原料,农产品应新鲜良好,无萎缩、畸形、病虫及霉烂现象,不得使用来历不明的原料进行生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围和添加量应严格按照GB2760的规定。 4.2.1工艺水制取 4.2.1.1每天生产前,对砂滤罐、碳滤罐进行5~10分钟“反、正”冲,直到排出之水无杂质。 4.2.1.2经砂滤、碳滤制取初滤水入水罐中备用。 4.2.1.3生产时打开初滤水罐底阀,并开启紫外线灭菌器,启水泵经5u和1u精滤和紫外线消毒器消毒以制取精滤工艺水,供生产备用。 4.2.2溶糖工序 4.2.2.1根据配方要求准确称取并经复核无误之相应份量之果葡糖浆,加入350kg纯净水(属本日第一次生产时需先排出管前一天所残存的纯净水约3~5分钟),使其完全溶解

并继续加热至90±2℃,保温20分钟。 4.2.2.2保温结束后,启动泵把溶糖缸管道的糖浆回流到溶糖缸(持续3分钟)后,启动冷却水塔,并把糖浆经过5μ过滤器和板式换热器冷却至45℃±5℃,放至对应的调配缸。 4.2.3 配料调配 4.2.4.1调配操作员按产品配方单规定的原料品种、数量和投料顺序,在“关键质量控制点监控记录上”登记好用量,复核查对无误后,严格按工艺规程进行投料、操作,严禁将不合格的原材料投料生产。 4.2.4.2然后按原辅料加入顺序:①原糖浆②防腐剂③甜味剂④酸味剂⑤香精⑥色素,最后加水定容,分别按配方要求称取并复核无误以上原辅料,并用水溶解逐次加入已开启搅拌器之配料缸,再停止搅拌,继续加工艺水至2000L或6000L刻度处,并继续开启搅拌器搅拌15分钟以上,然后取样进行理化检验和外观检查,符合要求即打开底阀,启泵经过滤器过滤泵入高位缸。 4.2.4汽水混合碳酸化 经水处理后的纯水,经脱氧后,注入经汽化的二氧化碳进化碳化制冷,制冷温度保持10℃以下。制冷后与调配后的溶液进行混合,完成汽水混合碳酸化工序。详见操作见文件《汽水的混合碳酸化作业指导书》 4.2.5灌装工序 4.2. 5.1上罐、罐清洗消毒 1)上罐人员上罐前先检查叉车叉来的空罐是否与所生产的产品品种相符,确认后,割掉包装带,撕去缠绕薄膜,将空罐版小心地推入上罐升降斗,然后开启升降机,将空罐版最上层空罐升至与上罐台处同一平面即停止。 2)上罐人员在接到生产指令时,开启上罐台输送链板和输罐链条,将最上层空罐用干净之木棍慢慢推进入上罐台输送链板上,由输送链板输送至输罐链条上,最后输送至自动洗罐处,罐身经清洗、消毒后进入灌装间。 3)当输送链板上有倒罐时,应及时扶正;当输罐链条上有倒罐或卡罐时,应及时停机清出。 4)需换产品品种时,在接到机房信号时,停止上罐,将剩余空罐通过上罐升降机放下并

无损探伤作业指导书

无损探伤作业指导书?DOC 便携式磁粉探伤机所用磁探仪提升力M44N,且符合 《GB372130/100型标准试片的缺陷磁粉堆积清晰显示才能进行探伤,连续工作1小时后应进行校验。 3、3、3、3使用钳式探伤仪探伤必须作两次大体垂直的磁化;磁化时必须有重迭区,以免漏检。 3、3、3、4磁悬液,采用水剂磁悬液,磁膏加水,按产品说明书配制。 3、3、3、5施加磁悬液,采用湿磁粉连续磁化法,在通磁化电流时,应同时施加磁悬液,磁化电流每次持续时间为2s左右,停施磁悬液至少Is后才能停止磁化。 3、3、3、6磁悬液应采用喷洒等方法,使用时,磁悬液应不断摇晃,以免浓度不够。 3、3、3、7观察:在充足的光线下,仔细观察,有怀疑时擦去磁粉后重擦,如能显示出与前次相同磁痕,方能确认为缺陷。 3、3、3、8记录:磁粉显示的缺陷作好详细记录,记录下缺陷的部位、长度、条数等,以及探伤者和探伤日期。 3、3、4质量评定:按标准进行评定 3、3、5安全与搬运 3、3、5、1安全:选用相匹配的电源,安全用电,要脚穿绝缘

鞋,仪器外壳应加可靠地线。 3、3、5、2搬运:移动过程中,轻拿轻放,不碰撞,外出装箱时应用填料(海绵、泡沫等)填充好,防止电源箱倒置,防止激烈振动。 3、4渗透探伤 3、4、1检测依据:根据相应的标准质量部无损探伤作业指导 书日期xx年10月30日页数第4页共5页 3、4、2渗透探伤前的准备 3、4、2、1渗透探伤使用剂系易燃、微毒液体,操作时要严禁火种和采取必要的通风措施。如在容器内操作,尚需采取防毒措施,以防操作人员中毒。 3、4、2、2渗透探伤前,应对受检表面及附近30伽范围内进行清理,不得有污垢、蚀锈、焊渣飞溅、氧化物。当受检表面妨碍显示时应打磨或抛光处理,在受检面用钢印打编号并用于受检面有较大反差的油漆标明检验结果的标识。 3、4、2、3渗透剂的选用与保存a)着色法渗透剂中配有颜 料,其对比色应能在日光或正常的室内照明下达到可见的程度。b)购回的渗透使用剂(DPT—5)需存放在阴暗通风处,存放温度应低于40°C。 3、4、3渗透探伤的基本操作程序 3、4、3、1灵敏度检验:每次探伤前,用人工缺陷试块(铝合金试块,镀辂试块)来鉴别渗透探伤灵敏度,检查探伤使用剂、探

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微柱卡式法) 一、目的 为规范抗人球蛋白(Coombs 试验)的技术操作,保证试验的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特制定本规程。 二、使用范围 适用于输血科进行抗人球蛋白试验的操作。 三、职责 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抗人球蛋白试验的操作。 四、原理 利用抗人球蛋白血清可与体内已被不完全抗体或补体致敏红细胞产生凝集反应,可检查红细胞是否已被不完全抗体所致敏,如新生儿溶血病(胎儿红细胞被母亲血型抗体致敏)、溶血性输血反应(输入的不相合红细胞被受血者不完全抗体致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红细胞被自身抗体致敏)以及药物诱导产生的自身抗体(由甲基多巴类药物、青霉素等所致)。 五、试剂及材料 (一)试剂:抗人球蛋白检测卡(西班牙 Diagnostic Grifols,S.A公司生产)、IgG 抗D、正常人AB血清 (二)设备:戴安娜专用离心机(型号:DG SPIN)、戴安娜专用孵育器(型号:DG THERM)、微量移液器、离心机、试管等 六、标本要求: (一)抽取受血者抗凝(抗凝剂为EDTA.K2)静脉血2-3ml,在3000r/min条件下离心5分钟备用。 (二)标本保存:血液样本必须密封,2-8℃保存7天。 七、操作步骤 (一)标本及其他试剂处理:

1、实验前将未开的抗人球蛋白检测卡放置于戴安娜专用离心机离心9分钟左右,取出待用 2、离心标本取血清备用(或准备已知抗体的血清) 3、配制1%已知抗原红细胞悬液(或1%受检红细胞悬液) 4、1%D阳性红细胞:任选3个O型D阳性红细胞混合,配成1%红细胞悬液 (二) 在抗人球蛋白检测卡上标明患者姓名、病房床号、阴性和阳性对照,撕掉卡上的封条 (三)按下表将各种反应物加入相应反应孔中。 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操作步骤 反应物待测孔阳性对照孔阴性对照孔血清(已知或受检)25ul -- 1%红细胞悬液(受检或已知)50ul -- IgG抗D血清-25ul - 1%D阳性O型红细胞悬液-50ul 50ul AB型血清--25ul (四) 将卡放入37℃孵育箱15分钟,移出放入离心机9分钟,取出观察结果。 八、结果判定: 阳性对照孔凝集,阴性对照孔不凝集,待测孔凝集者为阳性,表示受检血清中有不完全抗体(或受检红细胞上有相应抗原),待测孔不凝集为阴性。如阳性或阴性对照出现不规则结果应分析原因。 九、注意事项: 如受检血清中检出有不完全抗体,可将受检血清以盐水作倍量稀释后,按上法进行测定。

产品探伤作业指导书

产品探伤作业指导书 一、符合API 5CT标准钢级的探伤要求 1.H40钢级 产品外表面缺陷内表面缺陷 探伤设备管端探伤设备纵向横向纵向横向 管子和附件L4 / / / 漏磁或超声手动超声或 接箍毛坯L4 / / / 漏磁或超声 磁粉中灵敏度2.J55钢级 2.1、J55钢级PSL-1规范等级 产品外表面缺陷内表面缺陷 探伤设备管端探伤设备纵向横向纵向横向 管子和附件L4 / / / 漏磁或超声手动超声或 接箍毛坯L4 / / / 漏磁或超声 磁粉中灵敏度2.2、J55钢级PSL-2规范等级 产品外表面缺陷内表面缺陷 探伤设备管端探伤设备纵向横向纵向横向 管子和附件L4 / L4 / 漏磁或超声手动超声或 磁粉中灵敏度 25%壁厚验证超声 接箍毛坯L4 / / / 漏磁或超声手动超声或 磁粉中灵敏度 25%壁厚验证超声 2.3 J55钢级PSL-3规范等级 产品外表面缺陷内表面缺陷 探伤设备管端探伤设备纵向横向纵向横向 管子和附件L2 L2 L2 L2 漏磁或超声手动超声或 磁粉中灵敏度100%壁厚验证,报告最小壁厚值超声 接箍毛坯L4 / / / 漏磁或超声手动超声或 磁粉中灵敏度100%壁厚验证, 报告最小壁厚值超声 3K55钢级 3.1 K55钢级PSL-1规范等级 产品外表面缺陷内表面缺陷 探伤设备管端探伤设备纵向横向纵向横向 管子和附件L4 / / / 漏磁或超声手动超声或 接箍毛坯L4 / / / 漏磁或超声 磁粉中灵敏度3.2 K55钢级PSL-2规范等级 产品外表面缺陷内表面缺陷 探伤设备管端探伤设备纵向横向纵向横向 管子和附件L4 / L4 / 漏磁或超声手动超声或 磁粉中灵敏度 25%壁厚验证超声 接箍毛坯L4 / / / 漏磁或超声手动超声或 磁粉中灵敏度 25%壁厚验证超声 3.3 K55钢级PSL-3规范等级

无损探伤作业指导书.DOC

无损探伤作业指导书.DOC 便携式磁粉探伤机所用磁探仪提升力≥44N,且符合 《GB372130/100型标准试片的缺陷磁粉堆积清晰显示才能进行探伤,连续工作1小时后应进行校验。 3、3、3、3使用钳式探伤仪探伤必须作两次大体垂直的磁化;磁化时必须有重迭区,以免漏检。 3、3、3、4磁悬液,采用水剂磁悬液,磁膏加水,按产品说明书配制。 3、3、3、5施加磁悬液,采用湿磁粉连续磁化法,在通磁化电流时,应同时施加磁悬液,磁化电流每次持续时间为2s左右,停施磁悬液至少1s后才能停止磁化。 3、3、3、6磁悬液应采用喷洒等方法,使用时,磁悬液应不断摇晃,以免浓度不够。 3、3、3、7观察:在充足的光线下,仔细观察,有怀疑时擦去磁粉后重擦,如能显示出与前次相同磁痕,方能确认为缺陷。 3、3、3、8记录:磁粉显示的缺陷作好详细记录,记录下缺陷的部位、长度、条数等,以及探伤者和探伤日期。 3、3、4质量评定:按标准进行评定 3、3、5安全与搬运 3、3、5、1安全:选用相匹配的电源,安全用电,要脚穿绝缘鞋,仪器外壳应加可靠地线。

3、3、5、2搬运:移动过程中,轻拿轻放,不碰撞,外出装箱时应用填料(海绵、泡沫等)填充好,防止电源箱倒置,防止 激烈振动。 3、4渗透探伤 3、4、1检测依据:根据相应的标准质量部无损探伤作业指导书日期xx年10月30日页数第4页共5页 3、4、2渗透探伤前的准备 3、4、2、1渗透探伤使用剂系易燃、微毒液体,操作时要严禁火种和采取必要的通风措施。如在容器内操作,尚需采取防毒 措施,以防操作人员中毒。 3、4、2、2渗透探伤前,应对受检表面及附近30mm范围内进行清理,不得有污垢、蚀锈、焊渣飞溅、氧化物。当受检表面妨 碍显示时应打磨或抛光处理,在受检面用钢印打编号并用于受检 面有较大反差的油漆标明检验结果的标识。 3、4、2、3渗透剂的选用与保存a)着色法渗透剂中配有颜料,其对比色应能在日光或正常的室内照明下达到可见的程度。b)购回的渗透使用剂(DPT—5)需存放在阴暗通风处,存放温度应 低于40℃。 3、4、3渗透探伤的基本操作程序 3、4、3、1灵敏度检验:每次探伤前,用人工缺陷试块(铝合金试块,镀铬试块)来鉴别渗透探伤灵敏度,检查探伤使用

浅谈超高压变压器的完整技术体系

浅谈超高压变压器的完整技术体系 超高压变压器的设计与制造,依赖于完善的技术体系作为变压器可靠性与经济性的保彰。否则,变压器的设计与制造过程,若无规可循、无据可依,而过度依赖个别人员的设计与制 造经验,则将直接导致大型变压器的设计质量与制造质量存在各种隐患,变压器的可靠性与 经济性无从谈起,可能造成企业巨大经济损失并严重削弱市场竞争力。此外,对于企业本身 技术团队的进步与建设,亦百害而无一利,极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依照我的浅见,符合当代西方超高压变压器设计及制造技术理念的完整技术体系应由以 下要素构成: 一. 全套电力变压器设计手册,电压等级涵盖35kV ~ 220(500)kV、容量420000kVA及以下,包括但不限于: (1)电磁计算手册;本手册指导所有双圈及三圈、有载及无载、自耦及非自耦变压器的电磁 计算,包括空载损耗、负载损耗、阻抗、温升等主要参数; (2)线圈设计手册;本手册指导电压等级220kV及以下的所有典型线圈结构设计; (3)绝缘设计手册;本手册指导电压等级220kV及以下的所有典型器身绝缘的结构设计; (4)铁芯设计手册;本手册指导典型铁芯(单相或三相、三柱或五柱)及夹件的结构设计; (5) 引线设计手册;本手册指导电压等级220kV及以下的所有典型引线绝缘的结构设计; (6) 油箱设计手册;本手册指导所有典型油箱及升高座等外部钢结构件的结构设计; (7)外装设计手册;本手册指导所有外部装配的结构设计; 二. 变压器设计系列软件,包括但不限于: (1)《大型油浸式变压器优化设计软件》;在设定技术参数要求值、现行主材价格的前提下, 根据数据库中的铁芯及导线数据,快速计算输出满足性能要求的成本最优化的基本设计方案,必须涵盖电压等级220kV及以下、双圈及三圈、有载及无载、自耦及非自耦的电力变压器。 (2)《雷电冲击波过程计算软件》;模拟变压器在雷电全波冲击、截波冲击电压作用下线圈各 点的对地电位分布及线圈段间电位分布,以此作为电气设计时校验线圈间主绝缘、线圈纵绝 以及有载开关的主、纵绝缘安全裕度的计算依据。 (3)《负载损耗计算软件》;准确地计算出大型变压器的负载损耗;该程序应可将线圈间安匝 分布不平衡而引起的横向漏抗引起的附加涡流损耗亦考虑在内,根据已知的线圈间的轴向电 抗和横向电抗,计算出线圈的每一个线饼的轴向涡流百分数和横向涡流百分数,从而达到较 为准确地计算大型变压器负载损耗的目的。

安全操作规程-打标机

打标机安全操作规程 一、目的 通过了解设备工作原理、技术参数、使用操作步骤、HSE提示与注意事项同、常见故障处理。以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及正常运行。 二、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打标机 三、工作原理 气动打标机是计算机控制打印针在X、Y二维平面内按一定轨迹运动的同时,打印针在压缩空气作用下做高频冲击运动,从而在工件上打印出有一定深度的标记。气动气动打标机主要特点:有较大深度,通过电脑直接打标输出,标记工整清晰;主要典型应用:汽摩零部件、仪器仪表,机械、汽车、标牌等行业。 四、技术参数 五、使用操作步骤 1、打开电脑,检查电脑和打印机的数据线连接是否正常,安装软件,选择自动安装软件(红色的球状软件)。 2、连接气枪 3、打开打印机开关 4、用游标卡尺测量打印部分的直径(记下数字) 5、最上面的把手是调整高度的,选装把手提高高度(针头和工件的上下高度大约10cm)防止不正当操作破坏针头,安装工件,一定要用方形螺丝刀螺紧工件,如果重复打印必须检验工件是否牢固,掉正气压气压值大约0.2-0.4之间效果比较好。

6、如果旋转机头旋转证明现在处于圆面打印,如果旋转机头不旋转证明现在处于平面打印(可以按按钮查看现在处于什么状态)。根据工件情况选择打印圆面或者平面。 7、打开ThorX6软件,“标记”,点击“添加标记”,选择文本(一般选择平面文本“AB无弧度文本”),双击文件中的内容,出现窗口在窗口上填写需要打印的内容,如果字头方向朝右就是调整角度“90”,如果字头方向朝右就是调整角度“270”,可以拖动内容调整字体大小也可以调整字高和字宽,选择好合适的字体。针头可以通过电脑的左右方向键或者鼠标调整(具体方法:选择打印内容,移动鼠标或者方向键),如果是平面前后调整方法:1、移动针头2、移动底座。 8、点击菜单“刻录”,填写“工件直径” 9、查看打印针头位置,选择排版,排版菜单下的“中心”按钮就是打印时针头的开始距离。以上准备好后,开始旋转最上面的上下把手,把针头调到离工件最高点大约0.8-1.0cm的距离效果比较好。点击开始刻录。如果觉得打印不正确可以按停止打印。(X轴表示:水平面左右位置,Y轴表示:水平面前后位置,Z轴表示:高度) 六、HSE提示,注意事项 1. 操作者必须熟悉本机床的结构、性能、操作系统、传动系统、供气系统、防护装置、润滑部位、电气等基本知识、使用方法。 2.上机操作前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女工必须将头发压入工作帽内,严禁戴手套、围围巾操作。 3. 开车前检查各手柄位置、各传动部位和防护罩、打标头有无异常等。电气保护接零可靠。检查后,按本机床润滑图表规定的部位和油量进行班前润滑加油。 4. 检查和加油后,打开气源,检查压力、过滤情况。操作者开机检查打标参数设置情况,确认参数设置与打标工件相符,必要时打试件检查。 5. 打标操作时精神要集中,严禁和他人谈话。严禁机床运转时离岗。严禁超规范使用。 6. 装夹工件时,工件必须放置平稳、定位准确。夹紧用力应均匀,装夹牢固可靠。工件较重需两人或使用吊车装卸时,必须配合良好,严禁对机床产生冲击。 7. 机床发生故障或有异常声响时,应及时停车检查和处理。无法处理时,及时报维修人员处理,处理后填写设备日常维修记录和停机台时记录。所有电气故障严禁操作者处理。

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1目的 编制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为了使探伤人员在进行磁粉探伤过程中有明确的步骤、程序,以保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2 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检查铁磁性材料工件及焊缝的表面或近表面裂纹和其它缺陷,对于铁磁性材料的毛坯件、半成品(钢坯、铸件和锻件)及成品也可参照执行。(本指导书主要侧重磁轭法) 3 引用标准 3.1 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3.2 GB/T1260 4.5《无损检测名词术语》 3.3 GB3721-83《磁粉探伤机》 3.4 ZBK54004-87《汽轮机铸钢件的磁粉探伤及质量分级方法》 3.5 GB/T9444-88《铸钢件磁粉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 3.6 ZBK54002-87《汽轮机叶片磁粉探伤方法》 3.7 JB3965-85《钢制压力容器磁粉探伤》 4 检测人员 4.1 凡从事磁粉探伤人员,都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并取得有关部门的资格证书。 4.2 磁粉探伤人员按技术等级为高、中、初级。取得不同磁粉探伤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该等级相应的探伤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4.3 凡从事磁粉探伤的人员,除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视力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4.3.1 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并一年检查一次。 4.3. 2 从事磁粉探伤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5 设备 5.1 磁粉探伤设备必须符合GB3721-83的规定。 5.2 所使用磁粉探伤设备(电磁轭),当电磁轭极间距为200mm时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44N的提升力;直流电磁轭至少177N的提升力。 5.3 应具备的辅助设备: (1)A型试片; (2)2-10倍放大镜; 6 磁粉及磁悬液 6.1 磁粉应具有高导磁率和低剩磁性质,磁粉之间不应相互吸引。 6.2 磁粉粒度应均匀。湿法用磁粉的平均粒度为2-10μm,最大粒度应不大于45μm。干法用磁粉的平均粒度不大于90μm,最大粒度应不大于180μm。 6.3 磁粉的颜色与被检工件表面相比应有较高的对比度。 6.4 湿粉法应用煤油或水作为分散媒介。若以水为媒介时,应加入适当的防锈剂和表面活性剂。磁悬液的粘度应控制在5000-2000Pa.s(25℃)。 6.5 磁悬液浓度应根据磁粉种类、粒度以及施加方法、时间来确定。一般情况下,新配制的非荧光磁粉浓度为10-20g/I。

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

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 (抗人球蛋白法) 一、目的: 为规范交叉配血试验的技术操作,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输血科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三、职责 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交叉配血试验。 四、试剂及材料 (一)试剂:抗人球蛋白检测卡(西班牙Diagnostic Grifols,S.A公司生产) (二)设备:戴安娜专用离心机(型号:DG SPIN)、戴安娜专用孵育器(型号:DG THERM)、微量移液器(5-50ul)、普通离心机、玻璃试管、生理盐水等 五、标本要求: (一)抽取受血者抗凝(抗凝剂为EDTA.K2)静脉血2-3ml, 在3000r/min条件下离心5分钟备用。 (二)标本保存:血液样本必须密封,2-8℃保存7天。 (三)用于交叉配血必须是2-8℃保存3天以内的标本。 六、操作步骤: (一)交叉配血前,先复检患者和献血者ABO和Rh血型。 (二)实验前将未开的抗人球蛋白检测卡放置于DG SPIN专用离心机离心9分钟左右,取出待用。 (三)在抗人球蛋白检测卡上标明患者姓名或住院号、主侧和次侧,撕掉配血卡上的封条。 (四)取试管两支,分别配制患者和献血者红细胞悬液(浓度为1%)待用。 (五)交叉配血: 主侧:用定量加样器加入献血者1%的红细胞悬液50ul +患者血清或血浆

25ul ; 次侧:用定量加样器加入患者1%的红细胞悬液50ul + 献血者血浆25ul。 (六)将卡放入DG THERM孵育箱15分钟,移出放入离心机9分钟,取出观察结果。 七、结果观察: (一)主侧和次侧均不凝集,细胞沉于反应卡的底部,配血相合,可以输血 (二)主侧或次侧出现凝集,细胞悬挂于卡的中间或上部,配血不相合,不可以输血 (三)若输注血液为红细胞,则只需主侧配血相合。 微柱卡式法凝集强度描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