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快推进花垣文化强县建设的路径探究

加快推进花垣文化强县建设的路径探究

加快推进花垣文化强县建设的路径探究
加快推进花垣文化强县建设的路径探究

加快推进花垣文化强县建设的路径探究【摘要】在总结花垣县文化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加快推进文化强县建设的路径探究。

【关键词】花垣县文化建设路径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建设对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性、关键性、战略性作用。花垣县地处国家重点扶贫攻坚的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湘鄂渝黔边境,是一个苗族聚居县,全县总人口28.7万,苗族占76.8%,域内民族风情独特,自然山水静朴,文化景观众多,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推进文化强县建设,有助于使花垣县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

1 花垣县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1.1 理论研究成果增多,文化强县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十六大以来,县委、政府把思想文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有力地推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年发表理论、调研文章60多篇,部分论文在国家、省、州级获奖。县委把理论学习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理论考核与推进理论进基层相结合,理论工作与科学发展相结合,邀请省委讲师团给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550

加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昭苏文化强县建设

加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昭苏文化强县建设 随着时代的进步,电视广播逐渐成为大众的媒体,越来越被广大人民群所接受。但是,近几年由于广播电视产业属性的强化,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也受到极大冲击。因此,加强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是当前广播电视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任。 标签: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昭苏文化强县建设 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养,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媒,与生俱来就具有公共性的特征,又因其传播迅速、受众面广、感染力强等特点,使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5年,昭苏县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将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为指导,深入实施全县广播电视战略覆盖,坚持新闻立台、转型创新,以切实提升管理和服务为抓手,持续加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行政监督管理、事业产业发展和保障能力建设,切实提升广播电视服务工作大局和城乡群众的能力,奋力开创昭苏县广播电视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围绕中心工作,突出宣传重点 2015年,昭苏县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积极配合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昭苏县广电局加强宣传策划,突出宣传重点,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为昭苏县各项事业发展营造舆论氛围。 1.突出时政新闻和重大新闻报道,圆满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各项宣传任务。2014年以来,昭苏县广电局新闻中心进一步强化时政新闻和重大新闻报道力度,全力做好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突出了新闻宣传的时效性、可看性和报道的深度,截止2014年9月30日,广播电视共播发汉哈新闻5740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新闻8条,新疆电视台75条,伊犁电视台401条,伊犁人民广播电视台400条。 2.加大新闻策划,以栏目为平台的各项宣传有深度成系列。紧紧围绕昭苏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加大新闻策划力度,开展做好迎接各项重点工作的报道,通过多种方式,集思广益,定题目、定思路,制作了一大批的新闻作品,宣传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工作中取得的成果。精心组织实施了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自治区党委八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州党委工作会议,县委十二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等一系列主题宣传报道活动,针对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先后推出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转变观念,服务基层》、《办节庆,展风采》、《创建生态示范县,促进和谐发展》、《聚焦民生建设》等专栏、专题,在深化主题、反映民生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3.外宣工作亮点纷呈。昭苏县广电局高度重视外宣工作,通过采取落实责任

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加快富民强市步伐

湘江论坛 岳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品牌良好。近几年来我们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提出并践行“民本岳阳”的执政和发展理念,围绕“产业兴旺、城乡秀美、文化繁荣、民生殷实、社会和谐、走势强劲”六大目标,强力推进以“文明岳阳”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岳阳市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全国见义勇为好城市、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华诗词之市、中国观鸟之都和“最值得驻华大使馆向世界推荐的中国生态城市”等称号,并入选60个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城市发展代表”。2009年,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把文化作为竞争实力,提升产业文化含量。文化是现代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我们树立“抓文化就是抓经济”的理念,把“文化繁荣”列为富民强市六大目标之一,把文化产业作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重要领域,把文化发展成效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和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我们一是注重把岳阳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到产业发展、 产品开发、品牌打造、企业管理中,开 发了洞庭湖牌、岳阳楼牌、君山牌、屈 原牌等一批品牌产品,提升了产业和 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推动了产业升级, 文化对经济的贡献率明显提高。近6年 全市GDP年均增长13.2%,城市综合竞 争力进入全国百强。二是以文化优势 助推旅游产业发展,先后引进资金130 多亿元,建设岳阳楼新景区、屈子文化 园、汨罗江龙舟文化园等一批重点文 化旅游项目,成功举办汨罗江国际龙 舟节、岳阳首届文化艺术节、中国(湖 南)红色旅游文化节等系列活动。2009 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80亿元,比2003 年增长4倍。张谷英村被评为“中国生 态文化村”,得胜南路湖鲜美食街被授 予“中国湖鲜美食文化街”称号。三是 把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 育,突出发展现代传媒、印刷出版、文 化娱乐等业态,抓好以岳阳楼景区为 平台的文化旅游产业、以汇泽影城为 平台的电影放映产业、以图书城为平 台的书刊营销产业,以文化艺术会展 中心为平台的演艺博览产业。汇泽文 化广场被文化部定为首批“国家文化 产业示范基地”。2009年全市文化产业 增加值57.8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 税收6.2亿元。 把文化作为城市灵魂,提升城市 发展品位。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我 们按照“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张扬城市 文化个性、彰显城市文化魅力、提升城 市文化品位”的原则,高起点、大手笔 规划和建设城市,先后建成岳阳楼新 景区、洞庭风光带、文化艺术会展中 心、环南湖走廊等城市文化重点工程。 投资2亿多元建设的岳阳楼新景区按 照“建新如旧、尊重历史”原则,新增了 33个景点,景区面积扩大了7倍,被誉 为“洞庭湖畔的文化长廊”。投资3亿多 元建设的岳阳文化艺术会展中心占地 135亩,总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汇人 文景观精品、高雅艺术殿堂、艺术培训 园地、文化产业品牌、国际会展和文化 交流中心于一体,成为岳阳文化的靓 丽名片。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对岳阳的 历史文化进行提炼、创新,物化到城市 建筑和山水园林中,在洞庭风光带建 设了高品位的楹联园,在南湖大道、青 年中路等主要街道建设楹联街,在岳 阳楼新景区建起千米诗廊。同时对庙 前街、渔巷子、慈氏塔等历史文化街区 和老字号店铺、街坊进行整修,做到一 片景区一个特色、一座建筑一个风格、 一条街道一个景观。历史文化与城市 建设的有机融合,提升了城市的文化 品位。 把文化作为民生保障,提升群众 生活质量。文化是群众生活的重要组 成部分。我们把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 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近 几年共投入10多亿元,构建覆盖城乡 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了一大批 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 书屋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基本实现 大力推进文化建设 加快富民强市步伐 易炼红 19

简述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径

简述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径 发表时间:2018-09-26T17:04:42.017Z 来源:《成长读本》2018年9月总第34期作者:黄晓光 [导读] 本文探讨了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作了简要介绍。 海丰县公平镇中心小学 516421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在长期的的教育和学习实践中,沉淀和总结出来的。它不仅有助于学校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校的文化涵养和精神境界。本文探讨了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校园文化是从社会文化演变而来的,它同时也能够折射和反映出社会文化,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社会文化。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对于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需要重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发展。 1.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及原则 1.1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按照内容可以划分为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它包含了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校训、校风、制度等各项内容。所以,对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即是对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发展。其中,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校园文化在物理环境中的显现和表达,是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基础;精神文化建设是是一种隐形的文化发展,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反映了校园文化的精神面貌;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规范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并且表现了学校的治学态度、教学理念、价值观念等。 1.2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原则 为了更好的促进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按照相应的原则和制度来落实这一行动。首先在对小学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且遵照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主题,来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动精神;再者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表现学校的文化特色,根据自身的文化特点和办学理念来创办一些文化活动,从而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自豪感,也提升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素质;创建校园文化时,首先要结合校园中的人的实际情况来落实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高品质为发展追求,来不断进取和创新,从而落实对校园文化的宣传和建设。 2.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从现在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来看,校园文化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师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关于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却仍然存在有很多的问题:(1)对于校园文化的概念认识模糊。有些人认为它仅仅是一种虚幻的意识形态,而有些人则认为校园文化就是校园精神;(2)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其意义。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有些学校往往只注重对校园文化形式的思考和设计,却模糊了它的真正用意,他们倾向于对物化的环境的改善;(3)只注重外在装饰,忽略了其教育功能。一些学校往往只注重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外在形式的装饰,仅仅为了追求规模的庞大、影响的范围、热闹的程度等。 3.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径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校的发展,增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各个学校依据自身的发展形势和特点,来发展校园文化,从而使学校成为学生追求知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温暖家园。同时,学生也应注重对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带动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3.1 美化校园环境 校园作为一个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场所。针对教室后墙的《学习园地》来讲,课根据教学需要及学生特点,设置流动的红旗竞赛记分榜、创作同地及三号标兵等板块,还可将名人名言张贴在教师两边的墙壁上,让学生从进入教室开始,变收到鲜明教室文化的影响与熏陶,让学生处处有榜样,时时有目标。对于文化长廊而言,可以每月更换一次,做到期期有新意,月月有主题,将文化长廊变成学生书写人生、放飞梦想的舞台,成为发挥学生艺术特长及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文化阵地。 3.2 完善学校制度 “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成个好习惯”所提倡的不仅是一种习惯,还是一种信念,而制度乃是形成校园文化的基础条件,要想让学生养成好的文明习惯,需要有形的校园制度为支撑,且依据实际情况及相关部门的规定与要求,制定各种有效、全面且合理的规章制度,将规章制度的“治”作用、“预”功能最大化发挥出来。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便需要从党的基本教育方针出发,对中小学的发展方向与培养目标进行统一划定。 3.3开展特色活动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和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来促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它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并且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到一定的文化知识。如举办“我与大自然”的实践活动;开展“六一文艺节”、“新年晚会”等文体节目;举行“朗读日”、“演讲比赛”等课外学习活动,从而使他们在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相应的文化知识,从而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4重视精神建设 在对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需按照自身的治学理念、办学宗旨、教育目的、校训、校风等,来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并且以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和注重对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理念,以自身的校风校训为指导,以办学宗旨为目的,来开展文化活动,加强对他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他们的荣辱心和进取精神,鼓励他们为了学校的名誉和集体的利益而不断努力创新。 4.总结 小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改善全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提升他们的文化涵养,现阶段国家和学校需要重视对中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从而把学校创建成为一个更加和谐和温馨的精神家园。

以法治文化引领法治建设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以法治文化建设奠定法治国家的坚实根基。 一、法治文化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素 法治文化是指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和现实环境中生长出来,经过长期社会化过程积淀下来的,人们对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包括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内容。法治文化意味着法治精神得以普遍化地实践和实现,社会活动是按照法治精神实践的方式、过程和实现的结果。 (一)法治文化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精神支柱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民主与法治具有内在统一性,真正的民主离不开法治。法治为民主创造稳定运行的空间,引领民主走向理性轨道,保障民主健康发展。没有法治及相关的意识形态建设,民主政治就无法立足,甚至会走向反面。作为意识形态的法治文化,在法治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法治文化具有规范力,可以内化为公民的个体思想,从而规定

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使他们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使社会形成一种有法律且被严格遵守的状态。法治文化的形成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民主政治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文化土壤,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对政治建设具有深远影响。只有培育和形成以法治精神为内核的法治文化,才能更加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二)法治文化是推进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的根本保障 法律与任何制度性的东西一样,只有经过与之相适应的、反映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的解读,才能为人们所理解,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美国现代化问题研究专家英格尔斯指出,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制度以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化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法治文化体现个人对法治精神的理解和实践。从历史上看,中国社会长期受封建统治,其后果是造成了法治基础相对薄弱。反映在文化上,人治文化对社会的影响较为深远。从传统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变,不仅是法律制度不断健全的过程,也必然是人们的政治、文化观念转变的过程。只有形成了与现代法治要求相适应的文

班级活动组织与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活动组织与班级文化建设 第一篇班级活动组织 第一部分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的重要意义 活动是生命的本源意义之一。人的发展,不论是生理系统的发展还是心理与社会系统的发展,都要以活动为源泉和动力。我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这里的"运动"不应该仅仅被理解为"体育运动",而应该同时被理解为"生命的活动"。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其活动的意义亦非同寻常,犹如一个生命体的生命活动。经过精心设计与组织的班级活动是开发班级成员身心素质潜能的时空条件,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整合因素。打个比方说,一个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点",要使这些点成为"线条"、成为"平面"、成为"立体",就要完美地塑造各个点,牢固地建立点与点之间的关系,最终形成一个浑然一体的"立体"系统,那么什么工作能担此重任呢?非班级活动莫属。所以说,做好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工作对学生个人的成长、班级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班集体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 如同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一个班级中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不能说谁比谁好,但至少可以轻松地说谁跟谁都不一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或者说与众不同的地方。对于一双有着教育智慧的眼睛来说,应该赋予这与众不同的地方以特殊的教育蕴意,也许这就是一个人的成长路口,也许这就是一个人的教育基点,也许就是这一与众不同的地方将成就一个完整的人、健全的人。教育不是要塑造一批相同规格的产品,而是要成就一个个独特的健全的人。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让其长处得到最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走到自己的最高峰,尤其对于班主任来说更是要注重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的长处得到充分的发展。班主任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可以设计组织各式各样的班级活动,将特定的教育目的寓于一定的活动中,通过这些活动来促成学生的成长。 通过良好设计组织的班级活动能为学生创造展现自己、发挥特长的条件,让了解自己才华的学生在众人面前尽情展现,从而达到发展自身的目的。班级活动还能为不了解自己独特能力的学生提供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机会,不通过活动,学生的独特能力就难以让自己知道,也难以让他人明白,就更提不上有意识地培养提高了,这就如深藏于地的金子,不通过勘探、挖掘就说不上冶炼提纯了。所以说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对学生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班级活动让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 在案例中,当老师宣布每个同学都要出节目的时候,同学们表现各不相同,其中有的同学"泰然自若,似乎在说:小意思,看我的!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位叫肖荣的同学成了大忙人,又是舞台监督,又是管音响,简直是英雄有了用武之地",还有联欢会的舞台布置、灯光音响、节目主持都搞得让老师和家长惊讶,这些都是班级中同学们各显神通的成果。'老师肯定也发现了,学生再没有比在集体活动中显得更加生动活泼的时候了,因为在这里学生们的各种才能都有用武之地了。对于这些同学来说,这次联欢会就是他们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他们通过认真准备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平,展现给大家,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和称赞,老师肯定能发现从此他们更加上进、更加自信了,因为他们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或转折。也许有人会想这些同学的行为无非是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但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明白的是,这样的机会满足了学生的正当需要,更是一次良好的锻炼,通过这个锻炼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不知不觉中也给学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给予了前行的动力。还有什么比这更能体现教育意义的呢? (二)班级活动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每一位班主任肯定都有这样的经验:学生们通过活动所获得的这些认识体会,如果仅凭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效果肯定很难尽如人意,因为老师的"说"是一种"灌输",一种"植入",而通过活动体验所产生的认识是一种"生成",和学生心中其他各方面的观念和认识是配套的,就如一片合适的土壤催生了一颗种子,它能顺利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此外,案例中班主任的感受也可以给我们许多启发,"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有了机会,他们的特长就能得到发挥;没有机会,他们的才华就会被埋没"。是的,在班级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是一个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人,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都有良好个性发展的巨大潜力。我们应该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在集体的舞台上创造出一幕幕生动活泼的"戏剧",来展示个性和锻炼个性。 二、有利于班级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班级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发现自我的机会,这是班级活动对学生这一个个"点"的贡献。与此同时,班级活动也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这一条条"线"得以建立和巩固。有经验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缺少活动的班级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显得比较疏远;而每一次成功的班级活动之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都会更加亲密。班级活动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着激烈的交流、碰撞,在这一过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是"信息"的传递、加工、储存、反馈,这是一个运动着的系统。这些"信息"承载着学生、老师的多方面特征,展示着丰富完整的个人品格,增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一)纠正不良性格特征

全力打造文化强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616971242.html, 全力打造文化强县 作者:中共泰来县委员会 来源:《奋斗》2014年第10期 泰来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黑吉蒙三省(区)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称。这里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拥有新石器时代宏升东翁根山遗址、辽金时期塔子城古城遗址、马占山江桥抗战遗址等历史文化,有“中国九八抗洪纪念地”大兴抗洪遗址——洪生新村地窨子和泰湖国家湿地公园。近年来,泰来县努力挖掘县域文化资源,累计投资3.4亿元,全力打造文化强县品牌。如今的泰来,歌声缭绕,书香弥漫,处处洋溢着恬静、欢快的气息,全国“诗词之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省文化先进县”等众多荣誉纷至沓来。 一、打特色文化牌,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业 文化旅游业是一个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2011年以来,泰来县按照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 营性文化产业“两手抓”、“两手强”的工作思路,出台了《打造“四种文化”提升泰来人气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方向,着力打造辽金、抗战、抗洪、湿地“四种文化”特色品牌。 一是叫响塔子城辽金文化品牌。塔子城辽金古城遗址是黑龙江省现存完好的三大重要古城遗址之一,具有千年历史,也是迄今少有人居住的古城之一。这里自古以来酿酒历史悠久,目前泰来县正着力打造“千年古城、千年酒坊”品牌。2011年泰来县投入1220万元修缮了民国时期的四座古城门,2012年投资1840万元建设了辽金遗址博物馆、文化广场及仿古辽塔等,博物馆内现存辽金、元明清、民国期间各类文物333件。2013年塔子城辽金遗址被批准为国家 3A级旅游景区,塔子城镇被评为全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二是叫响江桥抗战文化品牌。1931年在江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军 队有组织武装抗日的第一枪。为了铭记历史,教育后人,弘扬抗战精神,2001年以来,泰来 县累计投资5600万元,实施了抗战纪念馆、抗战遗址公园、十里观江大道、主题雕塑区纪念长廊、民俗风情体验客栈等景观节点建设。目前,江桥抗战遗址被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黑龙江省100个最值得去的地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并被列入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名录。近年来,江桥抗战遗址已累计接待社会各界人士100余万人次。 三是叫响中国九八抗洪纪念地文化品牌。1998年,泰来县遭受百年一遇洪水侵袭,党和 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镕基、温家宝等亲临泰来抗洪前线,并深入到灾民安置地“洪生新村”视察慰问。为铭记历史,弘扬伟大的抗洪精神,2012年,泰来县在洪生新村抗洪纪念地基础 上,投入2500万元建设了抗洪广场和“中国九八抗洪”纪念馆,将其建成集爱国主义教育、休闲度假、观光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目前,纪念馆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晋升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县的决定心得体会

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县的决定心得体会 ——着眼发展,勇做推进教育强县的先锋当前,教育强县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教育系统将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认真执行县委、县政府建设教育强县的有关决定,立足长远,加快发展,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勇做推进教育强县的先锋。 (一)队伍建设要始终坚持不懈 全面推进教育强县,队伍建设是根本保证。我们将继续把提高校长队伍的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和教师队伍的思想业务水平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要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强化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努力打造一支勤于学习、率先垂范、民主团结、敢于负责、勇于创新、政令畅通的校长队伍。要坚持围绕“用心教书、用爱育人”和“享受职业、奉献事业”职业境界,以中小学教师全员聘任制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依靠教师的主体作用,不断深化思想政治工作,激活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要进一步加强与基层教师的沟通交流,了解和掌握教师的思想状态和工作情况,想方设法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帮助他们搭建克服困难迈向成功的平台。要充分利用学校党团组织、工会等基层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尽量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让教师安居乐业,创造业绩。 (二)质量中心意识要始终坚定不移 质量兴校,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的根本任务。从教育局到学校直至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要认真履行职责,把提升质量作为工作追求的目标。全县中小学校长要进一步明确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始终坚持以质量为中心,进一步加强荣辱观和责任心,理直气壮地抓质量。在实际工作中,要牢固树立质量的系统观念,做到从低年级抓起,从基础抓起;要牢固树立质量的全体观念,不放弃任何一个人,让全体学生享受到教育平等的权利;要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感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灵。同时,要重视和加强精英教育,关注和培养优秀学生群体,为高校多输送一些高素质高质量的生源。 (三)安全维稳工作要始终严阵以待 学校遍城乡,学生系万家。我们一定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的高度,始终保持严阵以待的态度切实抓好教育系统的安全维稳工作。要继续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完善管理措施,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创建平安校园。要持续稳步地推行校舍安全工程,搞好各项安全监督和安全隐患排查,防患于未然。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及时研究解决一些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矛盾和问题。要积极主动地根据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不给全县的社会稳定工作增加压力。要继续重视和抓好教师利益关系和思想情绪的理顺,妥善化解学校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建设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 (四)政策规定执行要始终不折不扣 要继续把落实教育政策规定作为打造教育形象工程来抓。进一步规范办学思想和办学行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施。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和任何方式打半点折扣。严格执行收费标准,自始至终保护好家长和学生的合法利益,严肃查处各种巧立名目的乱收费行为。对少数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与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与作用 学校所处的区域不同,环境就会不同,学校的校情学情也更不同,因此,在确定本校的发展方向和选择本校的教育策略上也必然不同。 校园文化体现了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文明程度、办学品位的一种本校化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而逐步形成的物质和非物质因素的育人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整合育人资源、拓宽育人渠道、强化育人效果、提升学校品位具有重要作用,更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 一、对校园文化建设认知的改变 十几年前,“素质教育”一直是挂在整个教育界口头上的最时髦的词汇,农村中小学更是如此。各类下发、上报的学校文件和材料中,如没有“落实素质教育”这个词,都会认为不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更不符合时代的需要。然而,当时的事实情况如何呢?此时的“素质教育”,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已。尤其在小学的实际工作中,“学生分数”与“学校成绩”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这种现状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这种大的教育背景下,想尝试改变这种现状的基层学校是何等的艰难,一切的努力都会被视为不合时宜。 2001年,《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纲要》发布后,这种局面才稍有改观,然而,这种改变的过程仍是十分的缓慢,并且在《纲要》实施之初,我县在中小学自上而下都无比的迷惘,感到无所适从,因为学校

不知道小学教育改革从何入手,更找不到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就这样,《纲要》实施的初几年,大多数学校仍是教育改革的旁观者,而非教育改革的参入者,更谈不上实际意义上的推行者。 2006年前后,各所学校已经清楚的意识到,教育改革的大潮以无可逆转、势当必行,如不推行实施,必将阻碍学校的健康发展。于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被学校提上了行事日程。不过,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一是为了美化校容校貌,二是为了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现在想来,学校应为当时的决定而感到庆幸,正是有了十多年前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规划,才有了现在我县中小学文化建设的教育特色。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因素 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因素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学校不同,校情与学情就会不同,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确定本校文化建设规划和布局,以便形成学校独特的校园物质文化风格。近年来,各所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投资不断的加大,校园文化的物质条件已趋于完善。总结学校的文化物质条件,可归为“学校三化”。 首先是校园绿化。葱绿的树木,艳丽的花草,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使人精神焕发。根据校园建筑规划,设计绿化布局,如:教学区的绿化,以盆景为主;休闲区绿化与运动区的绿化,以自然植物为主,做到树中有花,花中有草,并保持四季长青。 其次是校园美化。校园静态美化,应符合小学生的审美要求与需要,才能达到美化的目的。校园环境的布置,应以新颖、美观、大方、

最新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意见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文化,推动法治实践”为主旨,科学规划、整体推进、注重特色、开拓创新,通过有重点、多层面、全方位地开展法治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法治文化建设内涵,打造法治文化精品,增强干部职工群众的法治理念、法治精神,为全力推进“平安、法治”建设,努力实现冲刺全国百强、建成中等城市和实现全面小康“三大目标”,提供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 二、目标任务 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通过三年的努力,力争在“六五”普法工作结束时,使全市的法治文化建设机制更加健全、设施更加完善、载体更加优化、产品更加丰富,法治文化融入到经济社会及公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法治文化产品和品牌。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在法治建设中的教育、熏陶、示范、引导作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办事水平进一步提升,全体公民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使我市的法治文化建设走在市先进行列。 三、工作措施 (一)深化法治文化建设认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党和政府理国执政理念的生动体现和集中反映,是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相适应,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全体公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持有并遵循

的心理意识与行为方式,是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全市公民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自由平等意识、公平正义意识,普遍养成崇尚法治权威、依法办事的习惯,真正使法治成为广大公民的自觉意识和主动追求,有利于为法治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有利于创造具有浓郁特色,体现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强化法治文化理论研究。创新法治建设论坛建立举办机制,组织引导理论界和法律工作者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法治文化建设理论研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科学内涵,探索法治文化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行业文化相互融合的有效途径,改进法治文化的传播方式,力求把法治文化的内涵要求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三)加快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按照主题鲜明、格调高雅、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制定加强各类法治文化设施的建设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推动全市建设不同类型、不同特色、不同规模的法治场馆、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画廊、法治文化街区及法治文化景观等法治文化阵地。全市将统筹协调,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共同建设四个法制教育基地、一个法治文化公园、一条法治文化街。每个镇(街道)建设一个法治文化长廊,每个村建设一个法制宣传专栏。将法治文化作为发展公益文化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全市各级要利用办公楼大厅、走廊、服务窗口等公用区域,精心打造法治

班级文化建设计划

四年一班班级文化建设计划 一,指导思想: 班级作为学校的个体单位,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它贯穿于班级的教室等各个场合和学生的言语行动之中.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新课程倡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将以精神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营造浓厚的班级人文气氛,努力创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既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又能育新人的班级文化体系,建设富有特色的和谐班级. 二,总体目标 让班级充满青春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是我们班一个努力方向. 三,工作措施: 幽雅的班级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包括桌椅的摆放,墙面的布置,黑板的利用等,实际上就是一种静态文化.学生触景生情,因美生爱,提高班级凝聚力.建设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班级生活的兴趣,从而热爱生活,热爱文化学习,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具体措施为: (一)静态文化 1,精心设计班级名片,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班貌.班名代表班级的精神面貌,班训是班级整体精神,目标的体现.为了让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乘风破浪地去实现理想;特设计如下班级名片: (1)班级名称:青葵园.意在让学生珍惜宝贵的时间奋发图强. (2)班级目标:天才出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成功赖于奋斗.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勤于积累,勇于奋斗. (3)班级口号:惜时守信,勇敢拼搏!是班名班级目标的综合体现,简练易记. (4)另外,班主任寄语亲切温馨,使学生感受感受到浓浓的爱意和深切期望,激发向上的动力与激情.在这种班级氛围中,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导向,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人格,结成一个积极进取,凝聚力极强的班集体. 2,是师生合力打造墙壁文化,真正让墙壁会"说话".教室是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主要空间,经过有目的地加工,就成了隐性课堂,成为学生获取新知,陶冶情操,表现创造力,体现个性化的舞台.因此,"学习园地"栏加工改版成四个主题内容,分别为:"妙笔生花""七彩艺苑""脑筋动起来""经典颂读"等版块.其中"妙笔生花"主要用于展示学生优秀习作;"七彩艺苑"主要展示学生的优秀手工,绘画等艺术作品;"脑筋动起来"展示的是学生的优秀数学作业或有研讨价值的数学题;"经典颂读"展示的是我国的文学精粹——古诗(有时以书法体现,有时以配画体现,以发展学生多种知识的联系性).左边的墙壁,由两大版块组成,第一版块展示的是班级名片的内容,第二个版块是记录学生在"文明银行储蓄活动"中的得分情况,时刻激励学生的文明行为和劳动,学习习惯. 教室墙壁自身虽然空洞,但它也是我们教育的重要舞台,关键还要看我们如何挖掘.只要我们精心装扮它们,墙壁也"说话",有效丰富班级文化,开阔学生视野,锻炼提高学生,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快乐地成长. 3,布置好教室卫生角.要求:卫生用具归类摆放,整齐,垃圾存放到垃圾桶里.并经常教育孩子讲究卫生,除每天搞好班级及公共区卫生以外,还定时清洗班级,定期擦洗桌子,以保障班级环境干净整洁,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 4,用好"班务公开栏",主要用于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及值日表等内容.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路径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路径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社会文化工作的根本指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院校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提升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四有”青年学生, 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当前, 我国校园文化工作在取得了辉煌成绩的同时, 也存在一些问题, 与新时期学校建设对校园文化工作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加强新时期校园文化工作,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功能, 成为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建设大学校园文化的主要作用大学校园文化是高校培养“四有”大学生的主战场。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具有育人功能、校园文化净化功能及社会文化导向功能。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 提升了“先进文化”在我党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校园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校建设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为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这就要求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高尚的情操

塑造人。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就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努力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 2.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起着培养人、塑造人、激励人的作用 (1)校园文化具有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功能。信息素质是 人类素质的新标志, 也是信息社会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 是弘扬校园主流文化的阵地, 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 是获取各类知识信息资源的宝库。校园网络文化具有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的作用。一方面, 它可以增强学生信息意识, 使学生认识到跨越时空的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了终身学习的机遇,使个性得到优化、能力得到内化。 另一方面,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信息能力, 掌握信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提高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提高信息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2)校园文化具有培养学生健康心灵的功能。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优良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心理,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 观念与时俱进, 情绪容易波动, 需要思想的安慰、精神的寄托、情感 的抒发、尊重心理的满足、烦恼的渲泄、闲暇时间的充实, 以化解内心矛盾的冲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生活的精神食粮, 它对于消除大学生心理上和情绪上的自我干扰和相互摩擦,

辅导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辅导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文化的起源是“人化”,是人的主体性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化的功能是“化人”,即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正是文化完成了大学存在的终极目的——培育人才。因此,大学与文化具有天然的联系。高校校园文化也必然拥有了重要的地位。它对当代社会进步乃至未来社会发展都起到启示和形塑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是指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校园中所有成员(即校园人)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心理特质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校园文化建设是需要落到实处的,而辅导员这些细致入微的繁琐工作正是耕耘好校园文化这片天地的点滴辛勤劳作。同时,由于辅导员工作是学校与学生之间联系的主要渠道,所以辅导员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学生而体现出来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辅导员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践行者。在多元文化时代,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必须坚守正确的意识形态和目标方向。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必须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辅导员作为学校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必须在学习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承载者。辅导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本身就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学校学校以育人为本的特殊使命出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贯彻必然要落实于广大学生。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主体,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的工作至关重要。没有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与熏陶,就不会有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二、辅导员是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高校校园制度文化贯穿于学校生活的各个领域,规定着学校基本结构的性质,是影响学校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学生群体而言,完善的制度文化特别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制度规范对他们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影响。各级党团组织、学生会、班级组织,以及学生自发成立的协会和社团等组织便是践行和完善学校制度文化的重要力量。辅导员作为这些组织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既是制度文化建设的主动承载者,也对其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辅导员的的亲力亲为与具体指导,作为一种需要长期性积淀的制度文化建设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三、辅导员是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重要引导者。校园文化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重主体以校园空间为背景,以创制、共享各种文化活动,不断进行文化冲突和整合的动态文化系统。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往往是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文化活动来实现的。学生中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的规划、动员、组织和开展都离不开辅导员的引导和参与。 四、辅导员是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重要培养者。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他们的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和人际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所高校,只有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辅导员是“学生学业的促进者、生活的指导者、困难的帮助者、思想的解惑者、人生的导航者”,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提高、引导其融入和建设良好文化氛围上起着关键作用。首先,辅导员是学生学风建设的督导者。培养学生过硬的学风是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次,辅导员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引导者。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对于学生践行正确价值观念、提升综合能力素质有着重要影响。辅导员必须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再者,辅导员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者。辅导员与学生交往密切,互动深入,更容易以自身的表率和灵活的工作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我、他人和社会,形成健全人格。最后,辅导员是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设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教育的四大支柱。学生寝室、学生班集体以及各种学生自治组织建设是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之处,也是需要辅导员重点关注和投入的地方。

实施感恩教育 建设文化强县

实施感恩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近年来,仪陇县积极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把文化建设作为增强县域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杨建华书记在《坚定信心,乘势而上,为推进仪陇教育大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主题报告中强调:富民强县,惟靠人才,人才之基,首在教育;仪陇作为百万人口的国家级贫困县,要实现劳动者素质的整体提高,实现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大县转变,只有大抓教育,抓大教育。在建设文化强县的旗帜下,复兴小学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感恩教育现状分析 一、学生感恩意识淡薄 感恩,是人类的传统美德。无论是中华民族传诵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还是西方的感恩节,传递的都是知恩图报的美德。然而,随着人们对物质追求的不断升温,感恩美德正在被人们淡忘。目前我国学生中存在着较明显的感恩意识淡薄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对父母的养育缺乏感恩之心。据调查某高校有27%的大学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31%的大学生只知道父母其中一人的生日,81%的大学生称没有给父母过过生日。11%的大学生称自己从来不做家务活,12%的同学从来不给家里打电话。大部分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受到过多的呵护和关爱,造成了孩子依赖心太强和寄生思想,总是从自

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认为父母的付出都是天经地义的,从不会萌生任何感激之情 2、对师长的教诲缺乏感恩之意。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见了老师擦肩而过不打招呼,给老师起外号,甚至辱骂老师,公共场合毫不谦让老师等现象时有发生。 3、对社会缺乏责任感。认为索取是理所当然的事。对于奉献与索取,孩子们坚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条;而面对忘恩负义的指责时,更有人以“施恩不望报”巧言狡辩。当“索取”成为理所应当,“感恩”被讥笑为装模作样时,就不可不谓教育的失败、社会的悲哀。 二、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现在学生基本上都是家里的独苗。众星捧月式的娇生惯养使不少小皇帝、小公主们自私自利,不顾他人感受。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以及学而优则出人头地的传统观念又令整个社会在高考的独木桥竞争中,过分重视成绩和升学——只要成绩好,家长再苦再累也要千方百计满足孩子们各种要求,却忽略了对孩子人格的塑造、道德素质的培养。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是学生全面发展和道德品质培养的主要场所,因此,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给予感恩教育足够的重视,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对个体智力发展的过度关注,品德教育的普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