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影响评价实习报告(1)

环境影响评价实习报告(1)

环境影响评价实习报告(1)
环境影响评价实习报告(1)

环境影响评价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来进一步的巩固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理论内容。

2.进行现场实地调查的锻炼,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况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环境预测评价。

4.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时间、地点

1.实习时间

XXXX 年 XX 月 XX 日—XX 月 XX 号

2.实习地点

XXXX

三实习内容

1.总论

1.1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1.2本项目所用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按照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项目所在地区应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级标准:

表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执行标准(单位:mg/m3)

(GB3095-1996)二级标准

污染物名称小时均值日均值SO2 / 0.085

PM

10

/ 0.127

(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 类标准:

表2 地表水环境评价标准值(单位:mg/l,pH 除外)污染物pH 总磷BOD5 CODcr 氨氮DO 氟化物标准值 6.5~8.5 0.4 10 40 2 2 1.5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 类标准:

表3 环境噪声限值(单位:dB)

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3评价等级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1.3.1大气评价等级确定

经过初步工程分析, SO

2

Pmax=57%, D10% <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PM10 Pmax=84%,D10%<污染源距场界最近距离,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本次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一级,对项目周围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评述,同时监测环境空气现状。

表4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参照表

评价等级判据

一级

二级

三级

1.3.2地表水评价等级确定

Pmax≥80%且D10%≥5Km

除一、三级外其他

Pmax<10%或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本建设项目预计规模 3.2 万人,每人用水量为 120 L/d,排水系数为 0.85,得污水排放量约为 3264 m3/d(大于 1000,小于 5000)。生活污水拟采用经生化二级处理后达 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污染物类型数等于 1,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为简单。故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评价等级确定依据:投资少;废水量少;污染物单一且毒性小,地下水水质较好;岩性易于保留污染物;性易于保留污染物;地下水与地表水水力联系不密切等。)

经初步工程分析,该项目废水排放量约 612m3/d,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 pH、SS、CODcr、BOD5 等,污染物类型数为 2 类,水质复杂程度为中等程度,废水排入岘河。岘河流量为 10m3/s,流速为 0.1m/s。本项目外排废水中污染物类型较少,且主要是非持久性污染物,受纳水体岘河水质要求为Ⅲ类标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的分级原则,据此确定本次评价工作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为三级。

表 5 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划分等级污染物类型评价水质因子数目

一级≥3≥10

二级=2 ≥7

三级=1 <7

1.3.3 声环境评价等级确定

建设项目所在地为青岛市,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中对声环境评价等级确定的规定——二级标准:对于新建、扩建及改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若其所在功能区属于适用于GB3096-2008 规定1 类、2 类标准的地区,或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较明显增高(噪声级增高量达3-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增加较多的情况,应按二级评价进行工作。因为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属新建项目,并且为声环境1 类区,所以规定声环境评价标准为二级。

2.环境质量现状

2.1 边界 1000m 之内的敏感目标

表 6 环境敏感目标

名称方位与厂界的距离(m)人数古庙小区西南517 2000

仁和居小区南1000 2300

实验中学南503 2052

沟杈东北800 2400

董村北777 2500

2.2大气环境质量:

SO

2、PM

10

的日均浓度分别为 0.085 mg/m3 和0.127 mg/m3。区域常年气温为22°

C,区域常年气温为22°C,主导风向冬季 NNW,夏季 SW,多年平均风速 2.4m/s。

2.3地表水质量:

建设项目附近虹子河、墨水河均为 V 类河流,在评价范围内各监测断面上污染指标现状监测值均符合所执行的标准,没有超标,COD、氨氮在上游100m 和下游1500m

处的污染指标现状监测值均符合所执行的标准。说明评价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良好。

2.4声环境质量:

学校拟建设地点位于春阳路北、长城路西、中城路东、204 国道南,建设项目

四周声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值昼间在 46.6~53.5dB 之间,夜间在42.5~44.5dB 之间,均低于所执行的环境标准 55 dB 和45 dB。表明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声环境状况良好。

其声环境质量标准属于 I 类标准。

3.工程分析

3.1概况

青岛农业大学,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占地1425亩。校舍建筑面积18.65 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10多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2.57亿元。学校有22个教学院部,设置75个本科专业,拥有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学校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和研究生28000余人。

3.2公用工程

公用工程包括给水工程、排水工程、采暖工程、供气工程、供电工程等

3.3工艺流程

(1)教学流程:开学—授课—结课—考试—放假

(2)食堂食品加工流程:原料进货验收—原料粗洗—原料精洗和切配—加工制作—配菜间存放发售

(3)食堂餐具洗消流程:餐具回收—残存物清理—清洗—冲洗—消毒—保存3.4污染物产生核算

3.1核算锅炉大气污染物(主要污染物SO2、烟尘排放量及排放浓度)

拟建锅炉年用煤量80000t,煤含硫量0.48%(可燃硫占75%),灰分3%,灰渣比为2/8,烟气产生量1.5×108m3/a。拟采用一定的脱硫除尘措施,使SO2、烟尘的排放浓度达

到GB 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二类区第II时段的要求。即SO2日平

均浓度小于0.15mg/m3,PM10的日平均均浓度小于0.15 mg/m3。

拟建锅炉年用煤量80000t,煤含硫量0.48%(可燃硫占75%),灰分3%,灰渣

深圳福田污水处理厂工程(一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国环评证 甲字第2806号 深圳市福田污水处理厂工程(一期)环境影响复核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 编制单位:

目录 前言 (3) 第一章总论 (6) 1.1区域环境功能属性 (6) 1.2评价标准 (6) 1.2.1环境质量标准 (6) 1.2.2污染物排放标准 (7) 1.3评价等级 (8) 1.3.1地表水环境 (8) 1.3.2地下水环境 (8) 1.3.3大气环境 (9) 1.3.4声环境 (9) 1.3.5风险评价 (9) 1.3.6生态环境 (9) 1.4评价范围 (9) 1.5环境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 (10)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 (15) 2.1工程概况 (15) 2.2尾水排放方案 (18) 2.3厂区总平面布置 (22) 2.4配套工程——凤塘泵站改造 (22) 2.5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22) 2.6施工组织 (23) 2.7工程变更情况 (23) 2.8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25) 第三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27) 3.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27) 3.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27) 3.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27) 3.4声环境质量现状 (28) 3.5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28) 第四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 (29) 4.1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29) 4.2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5) 4.3配套工程——凤塘泵站环境影响分析 (38) 第五章项目实施对福田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39) 5.1对红树植物的影响 (39)

5.2对水生生态系统影响分析 (40) 5.3对鸟类影响分析 (41) 5.4尾水非正常排放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 (41) 第六章项目建设环境可行性 (42) 6.1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 (42) 6.2项目选址和总图布置合理性 (42) 6.3清洁生产 (43) 6.4总量控制 (43) 6.5环境风险可接受性 (43) 6.6环境保护措施 (44) 6.7公众参与 (46) 第七章综合结论与建议 (47)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 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 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3/d,主要污染物有pH、Cu、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3/s(属大河),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由表4-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100%,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 由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520m 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 (1)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算采用(2)式。 M y =(0.058H+0.0065B)(gHI)1/2 式中:C (x,y)—预测点污染物浓度,mg/L ; Q p —废水排放量,m 3/s ; C p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 C h —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 x —预测点距排放口的距离,m ; y —预测点距岸边的距离,m ; B —河流宽度,m ; u —河流中断面平均流速,m/s ; M y —横向混合系数,m 2/s ;

(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第一章

习题 1.简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参考答案: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2.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原则。 参考答案: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内容的书面表现形式,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技术文件。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过程中应遵循下列原则: (1)环境影响报告书应该全面、客观、公正,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评价内容较多的报告书,其重点评价项目可另外编写分项报告书;主要的技术问题另外编写专题报告书。 (2)文字简洁、准确,图表清晰,论点明确,典型项目或比较复杂的项目,应有主报告和分报告(或附件),主报告应简明扼要,分报告把专题报告、计算依据列入。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根据环境和工程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进行编写。 3.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1)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总体结构应符合国家环评技术导则的要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 (2)基础数据可靠。若不同来源的同一参数出现不同时应进行核实。 (3)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合理 (4)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不能带有感情色彩。 (5)表达准确,篇幅合理 (6)署名符合要求 4.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点。 参考答案: (一)按照现状调查及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点 1.总论 2.建设项目概况 3.环境概况 4.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技术论证 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 8.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9.结论 10.附件、附图及参考文献 (二)按照环境要素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点 1)总论;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 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 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d,主要污染物有pH、Cu、3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s(属大河),3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 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由表4-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100-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 由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520m 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 (1)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算采用(2)式。 M =(0.058H+0.0065B)(gHI)1/2 y 式中:C —预测点污染物浓度,mg/L ; (x,y) Q —废水排放量,m/s ; 3p C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 p C —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 h x —预测点距排放口的距离,m ; y —预测点距岸边的距离,m ; B —河流宽度,m ; u —河流中断面平均流速,m/s ; M —横向混合系数,m ;/s 2y H —河流平均水深,m ; a —排放口到岸边的距离,m ; I —河流坡降; g —重力加速度,取9.81m/s 。 2 (2)金山电站库区:预测模式选用(3)式。 式中:符号含义同前。 )汀江:完全混合段采用河流完全混合模式(3) +Q+CQ/(QC =(CQ hhpphp 式中:符号含义同前。 参数选取1.2 )按导则中推荐的经验公式求取。横向混合系数(M y 水文参数1.3 水文基本特征(1)、/s ,多年日平均最大流量4090m 据上杭县水文站资料,汀江年平均流量186m/s 33 ,年平均含沙993.3mmm ,年平均径流深度,年径流量58.49×108.45m 最小流量/s 338 1370kt 。,年平均输沙量量0.25kg/m 3 旧县河为境内汀江第一大支流,发源于连城莒溪白眉山北麓,经新泉进入上杭县境内,流经南阳、旧县、临城三个乡,在临城乡九州村汇入汀江。上杭县境内流,1090m/s 多年平均流量47.3m/s,多年日平均最大流量域面积716km ,河长45.38km ,323 /s 。最小流量2.23m 3 ,0.0012m/m ,坡降为50m ,平均水深为0.77m 汀江水文基本参数:枯水期河宽为 。0.0026m ·s 粗糙率为-1/3 金山水电站对汀江水文的影响(2),死m ×10100.55×m ,调节库容0.264金山水电站总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下)3388 4.95km 。m0.28×10,正常蓄水位设计水库面积库容238不发电时22:00,和5:00~金山电站正常情况下放水发电时间为每天8:00~12:00 丰(个小时电站下泄流量为零。雨季~13:0014:00,即在一天中有11~间为23:007:00和 24小时放水发电。水期)整天年最枯月平均根据金山水电站的发电情况,本评价考虑最不利情况,选择近10 1。—/s 流量16.7m 作为上游来水量,相应的水库出流(根据径流调节)详见表5 3

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模板

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模板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黑体、小三) 项目名称(表格内文字体:仿宋、四号) 建设单位←(表格栏目字体:宋体、四号) 法人代表联系人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 立项审 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 占地面积(平方米) 绿化面积(平方米) 总投资(万元) 其中:环保 投资(万元)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年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黑体、四号) (一级标题:仿宋、四号、加粗) (正文仿宋、四号) (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项目平面布置图等的标题用宋体、小三或14pt字号、加粗) (文中表格的表头标题用仿宋、四号,其它均用仿宋,五号或小四号)文章标题或段落层次一律采用统一标准化编号,即:

1 一级标题 1.1 二级标题 1.1.1 三级标题或段落 1.1.1.1 四级标题或段落(以下类推,例如:见下) 2 2.1 2.1.1 2.1.2 2.1.2.1 2.2 2.3 2.3.1 2.3.1.1 2.3.1.2 2.3.1.2.1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黑体、四号)(一级标题:仿宋、四号、加粗) (正文仿宋、四号)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黑体、四号) (一级标题:仿宋、四号、加粗) (正文仿宋、四号)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黑体、四号)(一级标题:仿宋、四号、加粗) (正文仿宋、四号)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2-1993 地面水环境1_图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urfacewater environment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为法》,制定本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方法、内容及要求。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其它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可参照本标准所规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 2引用标准 HJ/T 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T 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3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1.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如图所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 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第二阶段为下式工作除非是段,其主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凋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1.4符号 本标准使用的符号的含义与单位见表1。

4总则 4.1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三级。其分级的原则与判据见第5条。 4.2对于不同级别的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及小结等相应的技术要求,按本标准有关条目的规定执行。 4.3低于第三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条件的建设项目,不必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 评价,只需按照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有关规定,简要说明所排放的污染物类型和数量、给排水状况、排水去向等,并进行一些简单的环境影响分析。4.4拟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建设项目,其所排污水的 水质、水量应符合GB 8987或其它有关排放标准。 4.5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见图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 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d,主要污染物有pH、Cu、3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s(属大河),3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 范文. .

(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由表4-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100%,-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520m由 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1 (2)式。算采用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一、二级)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 (一、二级评价参照) 北京中咨华宇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2014年1月 目录

1总论 (3) 编制依据 (3) 1.1.1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技术规范及技术导则 (3) 1.1.2工作技术资料及文件 (3) 地下水环境功能 (3) 评价执行标准及保护目标 (3) 1.3.1评价执行标准 (3) 1.3.2保护目标 (3) 地下水评价等级 (4) 1.4.1评价工作定级 (4) 1.4.2评价范围 (5) 1.4.2.1Ⅰ类建设项目 (5) 1.4.2.2Ⅱ类建设项目 (5) 1.4.2.3Ⅲ类建设项目 (5) 2拟建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6) 3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内容 (7) 3.1.1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7) 3.1.2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 (7) 3.1.3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8) 3.1.4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8) 3.1.5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 (8) 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9) 3.2.1污染源整理与分析 (9) 3.2.2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 (11) 3.2.3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12)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3)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13) 4.1.1预测范围 (13) 4.1.2预测时段 (13) 4.1.3预测因子 (13) 4.1.4预测方法 (14) 4.1.5预测模型概化 (14)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4) 4.2.1评价范围 (14) 4.2.2评价方法 (14) 5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15) 建设项目污染防治对策 (16) 环境管理对策 (16) 6评价结论与建议 (17)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 2010年5月1 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1 评价目的---------------------------------------------- -------1-1 1.2 编制依据-----------------------------------------------------1-1 1.3 评价采用的标准-----------------------------------------------1-2 1.3.1 环境质量标准--------------------------------------------------------1-2 1.3.2 污染物排放标准------------------------------------------------------1-2 1.4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1-3 1.4.1 评价工作等级--------------------------------------------------------1-4 1.4.2 评价范围------------------------------------------------------------1-4 1.4.3评价因子-------------------------------------------------------------1-4 1.5 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表-------------------------------------1-4 1.6 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 ------------------------------------------1-5 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 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2-0 2.2 项目规模及总投资---------------------------------------------2-0 2.3 生产工艺方法-------------------------------------------------2-0 2.4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2-0 第三章工程分析 3.1 生产工艺流程简介---------------------------------------------3-1 3.2 主要原辅材料用料---------------------------------------------3-1 3.3 主要工艺设备-------------------------------------------------3-2 3.4 公用工程-----------------------------------------------------3-2 3.4.1 供汽----------------------------------------------------------------3-2 3.4.2 给排水情况----------------------------------------------------------3-3 3.5 污染物排放情况及其控制措施-----------------------------------3-4 3.5.1 废气----------------------------------------------------------------3-4 3.5.2 废水----------------------------------------------------------------3-5

环境影响评价题库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性的识别、预测和评估。 2.筛选: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4.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5. 环境影响识别:就是要找出所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6.评价工作等级: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7. 环境的整体性:又称环境的系统性,是指各环境要素或者环境个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 8. 环境质量:是指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 9. 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是在开发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进行系统的调查和评估,检查对减少环境影响的落实程度和实施效果,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可靠性,判断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对一些评价时尚未认识到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以达到改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管理水平,并采取补救措施,达到消除不利影响。 10. 环境容量:是指对一定区域,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11. 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二、选择题 1、环境基本特征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与价值性。 2、环境影响分类按来源分类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环境影响评价(一)

水体富营养化环境影响评价(一)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水体富营养化环境影响评价是规划和建设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鉴于此,本文援引其他文献,就水体富营养化环境影响评价予以浅议。 关键词:环保水环境环境影响评价 0引言 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指人为因素引起的湖泊、水库中氮、磷增加对其水生生态产生不良的影响。富营养化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一般认为,水体磷的增加是导致富营养化的主因,但富营养化亦与氮含量、水温及水体特征(湖泊水面积、水源、形状、流速、水深等)有关。 1流域污染源调查 根据地形图估计流域面积;通过水文气象资料了解流域内年降水量和径流量;调查流域内地形地貌和景观特征,了解城区、农区、森林和湿地的面积和调查污染物点源和面源排放情况。水中总磷的收支数据可用输出系数法和实际测定法获得。 输出系数法:这种方法是根据湖泊形态和水的输出资料,湖泊周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磷输出之和,再加上大气沉降磷的含量,推测湖泊总磷浓度、径流图、湖泊容积和水面积,估计湖泊水力停留时间和更新率,进而估计湖泊总磷的全年负荷量。要预测湖泊总磷浓度,除需要了解水量收支外,还需要了解污水排入磷的含量。 实测法:是精确测定所有水源总磷的浓度和输入、输出水量,需历时一年。湖泊水量收支通用式为:输入量=输出量+△储存量 湖水输入量是河流、地下水输入,湖面大气降水、河流以外的其他地表径流量和污水直接排入量的总和;输出量是河道出水、地下渗透、蒸发和工农业用水的总和。其中河流进出水量、大气降水量和蒸发量一般可从水文气象部门监测资料获得,有关各类水中磷浓度需要定期测定。地下水输入与输出较难确定,但不能忽略。 估计地下水进出量的一种方法就是通过流量网的测量,用下式计算地下水量: Q=K·I·A(8-2)式中,Q——地下水输入或输出量; K——水的电导率; I——水流的坡度; A——地下水流截面积。 以上从湖泊外部输入的磷称为磷的外负荷。由湖泊内释放的磷引起的富营养化称为磷的内负荷。在湖下层无氧气的湖泊中,沉积物释放磷较多,可能导致湖水实际总磷浓度的低估。

(完整word)2017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第一章环境标准体系重点总结,推荐文档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重点总结 第一章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我国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环境保护部标准。按其内容和性质,可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类标准(分析方法标准、监测技术规范、监测仪器技术要求、标准样品)、管理规范类标准和环境基础标准。 环境标准的特性:环境标准不同于产品质量标准,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其独特的法律属性。环境标准属于技术法规,具有强制性,必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做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做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环境标准中的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只有国家和地方两级。 2000年4月29日在第九届全国人大第十五次常委会议上,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阐明了“超标即违法”的思想,此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环保法律都继续继承并强化了这一思想,超标将受到严厉的行政处罚(责令改正、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停业关闭、罚款及按日计罚),甚至刑事处罚。 环境标准体系:各种不同环境标准依其性质功能及其客观的内在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即构成了环境标准体系。 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环境保护部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 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空气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 1.功能区分类:二类 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 二类区: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2. 标准分级:二级 一类区:适用环境空气污染物一级浓度限值 二类区:适用环境空气污染物二级浓度限值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范文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书

花溪大学城贵州师范大学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指导老师: xxxx 实践课程:环境影响评价 专业: xxxxxxxxxxxxxxxxxxxxx 小组成员: 学号: 前言 建设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大学城对发展贵州人才基地有一定的建设意义,花溪大学城的建设主要以各高校狙击为主要目标。开展人才培养基地,提高贵州省教育素质质量。

建设项目投入巨大,最终还是希望给予学生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当前,花溪大学城还在建设之中,我们本次对贵州师范大学的正在建设中项目进行了调查,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拉简单的评估。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9月1日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稿, 4月1日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稿, 6月1日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稿, 3月1日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订稿, 8月28日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1月1日施行) (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18日施行,国务院第253号令)

(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10月1日施行,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 (11)《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贵州省人大常委会, 6月1日(12)《贵阳市水污染防治规定》 7月 (13)《贵阳市大气污染防治办法》 11月 (14)《贵阳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1997年10月 技术导则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 )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 )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 ) 一、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的地点及背景 a.项目名称:贵州师范大学内的三组团建筑单体四号学生生活区 (学生公寓)和三号学生中心(学生食堂)设施建设 b. 地理坐标:地处东经105o07?至108o07?,北纬27o11?至29o22?之间,海拔高度1650米 c. 周围建筑:与贵州财经大学学生宿舍相邻,贵州财经大学学生宿舍与建设项目之间距离大约400米 d. 项目背景: 贵州省为了给当代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最新整理环境影响评价辅导:水文地质参数(1)

环境影响评价辅导:水文地质参数(1) 八、水文地质参数 水文地质参数是表征岩土水文地质性能大小的数量 指标,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资料,主要包括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承压含水层贮水系数、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弱透水层的越流系数及含水介质的水动力弥散系数。 确定这些水文地质参数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是用水文地质试验法(如野外现场抽水试验、注水试验、渗水试验及室内渗压试验、达西试验、弥散试验等),这种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求出含水层参数而得到广泛应用;另一类是利用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来确定,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水文地质参数测定方法,并且测定参数的范围比前者更为广泛,可以求出一些用抽水试验不能求得的一些参数。 1.给水度 给水度是表征潜水含水层给水能力和储蓄水量能力 的一个指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的潜水含水层柱体,当潜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时,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排出的

水量体积和相应的潜水含水层体积的比值。 给水度不仅和包气带的岩性有关,而且随排水时间、潜水埋深、水位变化幅度及水质的变化而变化。各种岩性给水度经验值见表3-20。 表3-20各中岩性给水度经验值 岩性 给水度 岩性 给水度 黏土 0.02?0.035 细砂 0.08?0.11 亚黏土 0.03?0.045 中细砂 0.085?0.12 亚砂土 0.035?0.06 中砂

0.09?0.13 黄土状亚黏土 0.02?0.05 中粗砂 0.10?0.15 黄土状亚砂土 0.03?0.06 粗砂 0.11?0.15 粉砂 0.06?0.08 黏土胶结的砂岩 0.02-0.03 粉细砂 0.07?0.010 裂隙灰岩 0.008?0.10 岩土性质对给水度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岩土的矿物成分,颗粒大小、级配及分选程度,空隙情况。不同的矿物成分对水分子的吸附力不同,吸附力与给水

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

第一节概论 一、环境的含义 人类为主体的环境。人类以外的外部世界。 《环保法》对环境的定义: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 环境保护的对象: 1、人类主体; 2、天然环境; 3、人工改造环境 思考:环境对人类的意义

第一环境 第一环境就是自然环境或原生环境。第一环境既含有对人类有用的自然资源,如土地、森林、矿产、水、大气、生物、植物等,也含有对人类不利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洪水、泥石流、海啸等。 第二环境 第二环境即次生环境,是指被人类活动改变或污染的自然环境,如城市上空被污染的大气,城市周围被污染的水域和水体,城市郊区(农业用地、蔬菜用地等)被污染的土壤,城区内部被破坏的林木、花木、草地或被绿化的土地等。 第三环境 第三环境是指由人工建造的房屋、道路和各项设施等组成的人工环境。 第四环境 第四环境是指由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因素所构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环境。

?环境质量和环境容量

环境影响评价的由来 ?概念产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最早是在1964年加拿大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质量评价的学术会议上提出来的,而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正式的法律制度则首创于美国——1969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 ?概念引进: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之后,我国开始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行探讨和研究。 ?推广发展:瑞典、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建立环评制度,联合国召开环境保护国际性会议。目前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已经建立环评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建设项目概况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调查 ?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近期和远期的影响?环境影响的损益分析 ?防治污染环境的对策、措施、建议?结论

环境影响评价(1-3章)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 第1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称。【环保法中环境的定义: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2.环境优劣的程度:指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包括综合环境质量和各要素环境质量,如,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3.环境容量:对一定地区(一般应是地理单元),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分布的条件下,根据地区的自然净化能力,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4.环境影响:人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两个层面:有益的和有害的)【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是认识和评价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的手段;认识和评价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是为了制定出缓和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改善生活环境,维护人类健康,保证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根本目的)。】 5.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适用范围是规划和建设项目。】 6.环境敏感区:将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确定为环境敏感区。 7.“一地三域”:指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 8.“十专项”:是指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 9.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是为了保护人群身体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对环境结构和状态,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10.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只有国家和地方两级;(产品质量标准还有行业级标准和企业级标准)环境质量标准以国家级为主,地方环境质量标准补充制定国家级标准中没有的项目,有国家级的就不能制定其他的标准。】 11.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跨行业综合排放标准和行业排放标准。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有行业标准的执行行业标准,没行业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若国家级标准中没有的可以制定地方级标准,若与国家级标准项目相同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级标准的地方级标准,执行时地方级优于国家级标准。】 12.(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做的统一规定。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基础讲义(1阶段)

事故风险源强识别: 1、风险识别的围和类型 风险识别围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 (1)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围:主要生产装置、贮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工程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等; (2)物质风险识别围: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 风险类型: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分为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类型。 2、风险识别容 (1)资料收集和准备 建设项目工程资料: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资料、建设项目安全评价资料、安全管理体制及事故应急预案资料。 环境资料:利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有关厂址周边环境和区域环境资料,重点收集人口分布资料。 事故资料:国外同行业事故统计分析及典型事故案例资料。 (2)物质危险性识别 按附录《建设项目风险评价导则》对项目所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进行危险性识别和综合评价,筛选环境风险评价因子。

(3)生产过程潜在危险性识别 根据建设项目的生产特征,结合物质危险性识别,对项目功能系统划分功能单元,按附录确定潜在的危险单元及重大危险源。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方法: 知识点: 此处主要包括监测因子、监测制度及监测布点方法及监测采样四个知识点。 1.监测因子 (1)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 (2)凡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有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或者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 (3)对于没有相应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且属于毒性较大的,应按照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因子,同时应给出参考标准值和出处。 2.监测制度 (1)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二期(冬季、夏季)监测;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二期监测;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第四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地表水的污染和自净 地表水是河流、河口、湖泊(水库、池塘)、海洋和湿地等各种水体的统称,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地表水资源 地球水97%的水是海水,剩余3%的淡水中2.977%是以冰川或冰川的形式存在,只有0.003%的淡水是可为人类直接利用的,包括土壤水、可开采地下水、水蒸气、江河和湖泊水等。只要人类不过度开采和滥用并适当的保护,这些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和自净过程还是可以满足人类对水的需求的。水循环过程示意图如图4-1. 二、水体污染 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的影响可使水的感官性状(色、嗅、味、透明度等)、物理化学性质(温度、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放射性、有机和无机物质组分等)、水生物组成(种类、数量、形态和品质等),以及底部沉积物的数量和组分发生恶化、破坏水体原有的功能,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按排放形式不同,将水体污染分为点污染源和非点污染源。 1.点污染源 是指由城市和乡镇生活污水和工企业通过管道和沟渠收集排入水体的废水。 居住区生活污水量Q s 计算式(4-1): Q s = 86400 s qNK(4-1) 式中:Q s ——居住区生活污水量,L/s; q ——每人每日的排水定额,L/(人.d); N——设计人口数 K s ——总变化系数(1.5~1.7)。] 工业废水Q s 按式(4-2)估算:

Q = t m M K i 3600 (4-2) 式中:m ——单位产品废水量,L/t ; M ——该产品的日产量,t; K i ——总变化系数,根据工艺或经验决定; t ——工厂每日工作时数,h. 某些工业的污染物排放系数见表4—1。 2. 非点污染源 又称面源,是指分散或均匀地通过岸线进入水体的废水和自然降水通过沟渠进入水体的废水。 (1) 城市非点污染源负荷估计:不同区域径流系数见表4-2 (2) 农田径流污染负荷估算 3.水体污染物 由点源和非源排入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可分为:耗氧有机污染物、营养物、有机毒物、重金属、非金属无机毒物、病原微生物、酸碱污染物、石油类、热量和放射核素等。 三、水体自净 水体可以在其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受纳的污染物浓度不断降低,逐渐恢复原有的水质,这种过程叫水体自净。水体自净可以看作是污染物在水体中迁移、转化和衰减有过程。 1. 迁移和转化作用包括:推流迁移、分散稀释、吸附沉降等方面。 2. 衰减变化包括: (1) 污染物的好氧生化衰减过程 见图4-2; (2) 有机污染物的好氧生化降解 (3) 硝化作用 (4) 温度影响 (5) 脱氮作用 (6) 硫化物的反应 (7) 细菌衰减作用 (8) 重金属和有机毒物的衰减作用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第五章地表水环境阻碍评价 第一节地表水体的污染和自净 水是环境中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水是一切生命机体的组成物质,也是生命代谢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假如地球上没有水,专门难设想有整个生物界。人类生活需要水,各种生产活动也需要水。水是万物之本。因此,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特不宝贵的自然资源。它对人类的社会进展起着专门重要的作用。 水体是水集中的场所,水体又称为水域。按水体所处的位置可把它分为三类: 地面水水体 地下水水体 海洋 ?这三种水体中的水能够相互转化,它通过水在自然界的大循环和小循环实现。三种水体是水在自然界的大循环中的 三个环节。 ?在太阳能和地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地被蒸发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从海洋蒸发的水蒸气进入大气, 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遇冷凝聚成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一部分经地面径流流入地面水体

(江河、湖泊、水库等),一部分经地层渗透进入地下水体。 地面水体的水经地面径流,最终都回归海洋。这种海洋和 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 ?仅在局部地区(仅在陆地上或仅在海洋上)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在自然界中水的大、小循环是交错在一起 的,周而复始地运动着。 一.地表水资源 地表水水体要紧指江、河、湖泊、沼泽、水库、海洋和湿地等。地面水水体的概念不仅包括水,而且包括水中的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它是完整的生态系统或自然综合体。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表水水体按使用目的和爱护目标可划分为五类。 I类要紧适用于源头水和国家自然爱护区的水体; Ⅱ类要紧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爱护区内的水体,以及宝贵鱼类爱护区、鱼虾产卵场的水体; Ⅲ类要紧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爱护区和一般鱼类爱护区及游泳区的河段; Ⅳ类要紧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和娱乐用水水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