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

老人中风偏瘫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老人中风偏瘫后如何进行 康复训练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老人中风偏瘫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老人中风偏瘫后,应当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中风后1—3个月为最佳康复期,半年后肌肉渐渐萎缩或形成偏瘫的模式化动作,再想恢复则难度大,所需时间长。步行是中风偏瘫老人独立生活的关键。应该在发生中风后一周,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分五个阶段循序渐进。1.坐起训练。坐位平衡是偏瘫老人最基本的训练。首先在床上帮助老人进行被动训练,扶住老人的肩、肘;踝、足等关节,缓慢有节律地反复做外,展、屈伸、旋转、上举和关节加压等动作,每天1—2遍。并鼓励老人用健侧腿伸人患侧腿下面,将患侧腿抬高,不断重复。开始坐起训练,要在床上放好靠垫,让老人缓慢坐起,由半卧位状态逐渐提高角度,延长时间。还可以在床架系上布带,让老人自己拉布带练习坐起。之后,让老人背部不依靠东西,自己扶床栏保持平衡坐位,最终达到能自己控制坐位平衡,进一步能移位、转身实现动态平衡。2.准备站立训练。老人坐在床沿上,两腿分开,两脚着地。以手撑床;在亡肢支持下,臀部缓缓离开床面。家人要做好辅助和保护动作。3.站立平衡训练。站不稳,就无法迈开腿。老人在家人帮助下双脚平行站立,脚掌完全着地,足趾不能钩地,膝关节伸直但不能过度。站立时间由开始几秒钟,逐渐延长至几分钟。切忌—串拉老人患侧上肢帮助其站立。老人能自行站立后,可进行靠墙站立、扶床站立的训练。家人两手扶持老人患侧腋下或臀部,用双膝控制好老人膝部至伸直状态,使其靠墙站立,然后逐渐放开扶住老人的手,直至老人能独自靠墙站立。在此基础上,再让老人扶床栏或平衡杆站立,并逐渐做到不扶物而站立。在站稳的基础上,两手扶床栏站立,身体做左右旋转和弯腰运动,左右两足交替提起,慢慢扶床横向移步等平衡训练。4.步行训练。主要目的是消除异常偏瘫步态,形成正常的步行姿态。先练习原地踏步,然后以患侧下肢和健康下肢互为重心,交替向前跨步和退步,左右侧向跨步。跨步后重心要随之转移,并保持患侧髋关节伸直位。步行训练时家人应站在老人的患侧进行保护和辅助。尽量将重心保持在中立位,避免过分将身体重心偏向健侧,反而引起患侧肌张力过高,难以形成正常步态。5.上下台阶训练。遵照健肢先上,患肢先下的原则,进行上下台阶练习。—上楼梯时用健手扶住楼梯栏杆,将身体的重心移向患侧,并使患侧髋关节保持在伸直位,然后用健足踏上台阶,患足跟进站在一个台阶上。下楼梯比上楼梯难,要在重心偏向健侧的同时,适当降低重心,用患足下台阶,待患足放平稳、重心移至患侧下肢后,将健足跟进同一台阶。在练习中,若出现头晕、胸痛、运动后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面色苍白出虚汗,说明运动量过大,应立即停止练习,或者减量练习。 脑梗塞中风病人后期康复训练计划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方法通过患者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评分,SAS、SDS 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S、SDS 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泉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早期应用护理干预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影响,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标签:护理干预;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纳入标准:符合脑卒中偏瘫的诊断标准(全国第4届脑管病学术会议制定):排除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排除肝肾等器质性病变患者。对照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平均(58.6±6.1)岁。观察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平均(60.1±5.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要求患者进行合理饮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发生,需要立刻报告给主管医师,协助其给予相应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观察组患者给予个性化的早期护理干预。 1.2.1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焦虑和恐惧情况,因此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一些相关知识是必要的,让患者能够对自身的病情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让患者认识到接受治疗对其病情的改善的有非常大的作用。保持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在此过程中,及时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耐心有效的回复,缓解病患者的不良情绪。讲述手术成功案例,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1]。 1.2.2康复训练针对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出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实施一对一护理和训练,调动患者的自身康复意识,使其自觉遵从康复训练,不断的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1.2.3药物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提醒并要求病患者严格遵循医嘱,按照医生嘱咐按时按量服药,同时要认真观察记录患者服药之后的反应情况,如果患者

正确康复治疗防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

正确康复治疗防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中风后成功救治的患者多数会留下后遗症,其中偏瘫、吞咽困难、语言障碍、认知障碍、肢体失用等是最常见的。目前治疗这些后遗症,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综合康复治疗。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科学地进行专业的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肩关节半脱位在中风后偏瘫患者中就比较多见,患者由此失去上肢的自主活动能力而致残。那么,出现了肩关节半脱位,该如何应对,使患者免去致残苦恼呢 中风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高发 早期、正规、全面的康复治疗,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而且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主能力,减轻家人的护理负担,最大限度地恢复工作能力,最终能够正常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错误的康复治疗不仅对患者无功,反而危害甚大,这其中尤以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特别典型。 据统计,脑卒中患者中有70%~80%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根据Brunnstrom分期(Brunnstrom技术是由瑞典物理治疗师Signe Brunnstrom创立的一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针对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大部分病人会经历迟缓、痉挛、共同运动、部分分离运动、分离运动、协调运动等六个阶段。

在迟缓阶段和痉挛阶段容易发生肩关节半脱位,尤其是在迟缓阶段(通常为发病后1周内)。部分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存在疼痛、坠胀感、肿胀、运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影响患者康复的积极性、信心和日常生活。 有空就练她越练越差 60多岁的陈女士,半年前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急送医院救治,被诊断为脑梗死。痊愈后出现了肩关节半脱位的后遗症。病情稳定出院后,为了尽快恢复自主生活能力,不再要家人照顾,陈女士就开始了艰苦的康复训练。不过,让陈女士着急的是,她越练越觉得左肩关节坠胀感明显,多种不适感愈发严重。 一个月前,陈女士来到康复医院神经康复治疗室求助。治疗前评估,Brunnstrom评定结果为,左手Ⅲ期,左上肢Ⅲ期。左肩关节坠胀感明显,无疼痛,初诊肩峰与肱骨头有两横指,半脱位程度为3级。 据陈女士自述,出院回家之后,她对肩关节半脱位很苦恼、焦急,也做了很多康复治疗。比如每天有空就甩、摇摆上肢;Bobath握手肩关节前屈至180度,每天做2000次左右;三角巾固定一周等。然而症状始终不见好转,反而有加重的趋势。 陈女士对治疗肩关节半脱位的急切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她的训练方法却并不科学。陈女士的训练方法中问题不少。

正确康复治疗防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

正确康复治疗防中风后肩 关节半脱位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正确康复治疗防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中风后成功救治的患者多数会留下后遗症,其中偏瘫、吞咽困难、语言障碍、认知障碍、肢体失用等是最常见的。目前治疗这些后遗症,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综合康复治疗。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科学地进行专业的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肩关节半脱位在中风后偏瘫患者中就比较多见,患者由此失去上肢的自主活动能力而致残。那么,出现了肩关节半脱位,该如何应对,使患者免去致残苦恼呢 中风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高发 早期、正规、全面的康复治疗,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而且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主能力,减轻家人的护理负担,最大限度地恢复工作能力,最终能够正常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错误的康复治疗不仅对患者无功,反而危害甚大,这其中尤以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特别典型。 据统计,脑卒中患者中有70%~80%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根据Brunnstrom分期(Brunnstrom技术是由瑞典物理治疗师Signe Brunnstrom创立的一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针对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大部分病人会经历迟缓、痉挛、共同运动、部分分离运动、分离运动、协调运动等六个阶段。

在迟缓阶段和痉挛阶段容易发生肩关节半脱位,尤其是在迟缓阶段(通常为发病后1周内)。部分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存在疼痛、坠胀感、肿胀、运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影响患者康复的积极性、信心和日常生活。 有空就练她越练越差 60多岁的陈女士,半年前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急送医院救治,被诊断为脑梗死。痊愈后出现了肩关节半脱位的后遗症。病情稳定出院后,为了尽快恢复自主生活能力,不再要家人照顾,陈女士就开始了艰苦的康复训练。不过,让陈女士着急的是,她越练越觉得左肩关节坠胀感明显,多种不适感愈发严重。 一个月前,陈女士来到康复医院神经康复治疗室求助。治疗前评估,Brunnstrom评定结果为,左手Ⅲ期,左上肢Ⅲ期。左肩关节坠胀感明显,无疼痛,初诊肩峰与肱骨头有两横指,半脱位程度为3级。 据陈女士自述,出院回家之后,她对肩关节半脱位很苦恼、焦急,也做了很多康复治疗。比如每天有空就甩、摇摆上肢;Bobath握手肩关节前屈至180度,每天做2000次左右;三角巾固定一周等。然而症状始终不见好转,反而有加重的趋势。 陈女士对治疗肩关节半脱位的急切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她的训练方法却并不科学。陈女士的训练方法中问题不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关键词】脑卒 据有关报道,中国脑卒中发病率为185/10万~219/10万,生存者中,病残率高达70%~80%[1],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带来极大负担。所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早期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1 临床资料 我康复中心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12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全面进行了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其中男68例,女57例;年龄为30~79岁,平均56岁;脑梗死72例,脑出血53例,均经CT 检查确诊,入院时都有不同程度偏瘫,平均住院日为81d。3个月后经评定效果明显者58例,效果不明显者17例,效果最好的患者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由0分增至75分,差者ADL由75分增至85分,ADL 分数提高平均为34.2±13.97分。治疗前后总体ADL的Barthel指数的评价表见表1。 表112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前后ADL的Barthel指数评价(略) 2 护理措施 2.1 体位护理、被动运动及主动运动首先,良肢位的正确摆放是预防关节挛缩、变形的重要措施之一。良肢位是指患者在卧位或坐位时躯干及四肢一种良好体位或姿势[2]。早期患者体位是使患者上肢保持肩关节向前,肘伸直,腕关节伸展、旋后,指关节外展。患者

下肢应放在中立位,膝关节微屈,防止下肢外旋。每1~2h对患者的体位进行变换,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再到患侧卧位,但仰卧位尽量少采用。其次,是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有学者认为康复训练越早越好[3],从发病至24h内采取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功能锻炼是最佳时间[4]。但临床上多以脑梗死发病48h后、脑出血1周后[5],生命体征平稳、疾病不再发展,给予患侧肢体、关节被动运动每日2次,护士或康复治疗师的手法要轻柔、缓慢,按由近端大关节到远端小关节的顺序依次进行,每次每个关节至少重复活动5~7次。一般先从被动活动开始,随着运动功能的恢复逐渐减少辅助量,直至患者能完成主动运动。在护士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主动运动,每日2~3次,每次20~30min,主要训练方法有Bobarth握手、“桥式”运动、床上移行翻身、起坐运动等,应在正常活动范围内进行,避免引起疼痛。 2.2 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的护理由于长期卧床,机体运动感觉障碍,血液循环不良,易发生压疮及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因此,根据病情每2h翻身一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为患者勤换床单、被套、衣服,床铺平整、无碎屑,必要时受压部位按摩。应鼓励患者咳嗽、排痰;给患者翻身时应进行拍背,以利于痰液排出。 2.3 肩手综合佂的预防及康复护理肩手综合征早期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手浮肿、疼痛、皮温上升。后期表现为皮肤及手部肌肉萎缩,手指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为了预防上述情况的发生,病人坐位或乘坐轮椅时,应避免患侧上肢垂于一侧,上肢放于前面的

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讲义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常见病、多发病。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又是加重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肩关节半脱位是常见的脑卒中并发症,由于对脑卒中后肩关节保护不利及人为的损伤,诱发及加重了肩关节半脱位,最终严重影响了脑卒中病人的康复! 病因 1 肌纤维呈水平走向的冈上肌、冈下肌为主的肩部肌肉的机能下降; 2 肩关节囊本身的松弛,破坏及长期牵拉延长; 3 肩胛周围稳定结构的张力下降或拮抗肌之间张力的失衡,以及躯干患侧侧弯引起肩胛下旋,而导致肱骨的相对外展,肩关节囊上部的松弛; 4 冈上肌、冈下肌和三角肌后部的萎缩,肩关节囊后部稳定更为薄弱 临床表现 肩关节半脱位多于病后头几周开始坐位等活动后发现。早期患者可无任何不适感,部分患者当患侧上肢在体侧垂放时间较长时可出现牵拉不适感或疼痛,当上肢被支撑或抬起时,上述症状可减轻或消失。随着时间的延长可出现较剧烈的肩痛。 肩关节半脱位的预防 当病人上肢处于弛缓性瘫痪时,保持肩胛骨的正确位置是早期预防肩关节半脱位的重要措施。 卧位 应采取患侧卧位,使患侧上肢能负荷体重? 在平卧时应在肩后部垫枕头,使肩关节向前突出。 坐位 患侧上肢的前臂放置在胸前的平板上 每天用Bobath握手上举过头,保持几分钟。 立位 健侧手把患侧上肢托起 肩吊带支持患侧上肢 但是当病侧上肢肩部周围肌张力增高时,出现屈肌共同运动模式时,不宜再用肩吊带固定,可能会带来以下几个不良影响: (1)易使患侧失认,与来自全身运动功能的分离。 (2)如患侧上肢处于屈肌痉挛模式时,可被助长强化。 (3)当变换方向,从坐位到站立位时,为达到平衡,可能会使用健侧手操作以达到稳定,妨碍使用患侧上肢来保持姿势及支持。 (4)在步行时,妨碍患侧上肢的摆动及来自患侧上肢的刺激引导。 (5)因固定静止不动,妨碍静脉及淋巴回流及局部循环受压。 肩托吊带及轮椅上安装的上肢槽的应用条件如下: 1 BrunnstromⅠ级:无论有无半脱位,均使用肩托。 2 BrunnstromⅡ~Ⅲ级:肩关节周围肌肉肌张力充分,考虑半脱位不会进行性加重时,担心使用肩托使挛缩加重时可不使用。否则如有半脱位均使用肩托。 3 BrunnstromⅣ~Ⅵ级:一般不使用肩托。不过有下列情况时也可使用: (1)已有明显的半脱位,担心半脱位加重或产生继发性损伤时。 (2)如不用肩托,步行时出现疼痛。 (3)如不用肩托,步行时难以保持平衡。 运动治疗 向患侧翻身:抵抗肩胛骨后缩,矫正及控制引起肩胛骨下降、后缩、下旋等所引起肩周围肌力失衡现象。 Bobath式握手:双上肢伸展充分上举,多次反复进行,卧位、坐位均可。促进肩胛骨前伸,通过牵拉反射,增加三角肌和冈上肌的张力和活动。 活动肩胛带:让肩胛骨向上、外、前活动,增加肩胛上提肌的张力和活动,缓解了肩胛下提肌痉挛,从而对抗肩关节下旋。 刺激肩周围稳定肌的张力和活动 治疗师一手支撑住患臂伸向前,另一手轻轻向上拍打肱骨头,肘的牵拉反射使三角肌和冈上肌的肌张力和活动性增加关节挤压 快速刺激:在冈上肌、三角肌、肱三头肌上由近及远做快速摩擦或以冰块刺激 患侧负重:坐位,患侧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患手放在坐位臀部水平略外侧,躯体向患侧倾斜 治疗 功能性电刺激 生物反馈 低周波 针灸 总结 防止盂肱关节半脱位最主要的是那些肌纤维呈水平方向走行的肌肉,如岗上肌、岗下肌、三角肌后部纤维。 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良好的体位摆放很重要,同时应鼓励患者经常用健手帮助患上肢做充分上举活动。需要注意的是,活动中,肩关节及其周围结构不应有任何疼痛,如有疼痛则表示某些结构受到累及,必须改变治疗手法。对于卒中病人来说,早期正确的处理可以预防肩关节半脱位。

正确康复治疗防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

正确康复治疗防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 中风后成功救治的患者多数会留下后遗症,其中偏瘫、吞咽困难、语言障碍、认知障碍、肢体失用等是最常见的。目前治疗这些后遗症,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综合康复治疗。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科学地进行专业的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肩关节半脱位在中风后偏瘫患者中就比较多见,患者由此失去上肢的自主活动能力而致残。那么,出现了肩关节半脱位,该如何应对,使患者免去致残苦恼呢? 中风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高发早期、正规、全面的康复治疗,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而且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主能力,减轻家人的护理负担,最大限度地恢复工作能力,最终能够正常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错误的康复治疗不仅对患者无功,反而危害甚大,这其中尤以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特别典型。 据统计,脑卒中患者中有70%?80%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根据Brunnstrom 分期(Brunnstrom 技术是由瑞典物理治疗师Signe Brunnstrom 创立的一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针对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大部分病人会经历

迟缓、痉挛、共同运动、部分分离运动、分离运动、协调运动等六个阶段。 在迟缓阶段和痉挛阶段容易发生肩关节半脱位,尤其是在迟缓阶段(通常为发病后1 周内)。部分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存在疼痛、坠胀感、肿胀、运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影响患者康复的积极性、信心和日常生活。 有空就练她越练越差 60 多岁的陈女士,半年前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急送医院救治,被诊断为脑梗死。痊愈后出现了肩关节半脱位的后遗症。病情稳定出院后,为了尽快恢复自主生活能力,不再要家人照顾,陈女士就开始了艰苦的康复训练。不过,让陈女士着急的是,她越练越觉得左肩关节坠胀感明显,多种不适感愈发严重。 一个月前,陈女士来到康复医院神经康复治疗室 求助。治疗前评估,Brunnstrom评定结果为,左手皿期,左上肢皿期。左肩关节坠胀感明显,无疼痛,初诊肩峰与肱骨头有两横指,半脱位程度为 3 级。 据陈女士自述,出院回家之后,她对肩关节半脱位很苦恼、焦急,也做了很多康复治疗。比如每天有空就甩、摇摆上肢;Bobath握手肩关节前屈至180度, 每天做2000次左右;三角巾固定一周等。然而症状始终不见好转,反而有加重的趋势。

中风偏瘫的康复流程

评估病情 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 患者处于早期 患者处于中期或后期 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入院 急性期 非急性期 (1) 精神意识状态评定:目的在于评定患者精神意识状态清醒与否。 (2) 认知功能评定:主要是运用MMSE 量 表评定患者是否有认知功能障碍及障碍的类型,主要有失认症、失用症、注意力的评定。 (3) 吞咽功能评定:吞咽功能评定量表评定 患者是否饮水呛咳及确定吞咽障碍严重程度分级 (4) 肌张力评定:运用改良Asworth 评定量表评定患者是否有肌张力增高及增高程度 (5) 感知觉功能评定:确定患者是否有感知觉障碍,为康复训练计划的制定及预后 判断提供依据。 (6) 运动功能评定:运用简式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患者运动障碍程度,同时为康复训练提供指导。 (7) BR 分期:确定患者功能恢复处于几期。 (1)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运用改良巴氏 指数即ADL 评定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障碍程度。 (2) 平衡功能评定:Berg 平衡量表评定患 者的平衡功能,同时对临床康复也具有指导意义。 (3) 痉挛评定:使用改良Asworth 评定量表 确定患者的痉挛程度。 (4) 运动功能评定:运用简式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患者运动障碍程度,同时也可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5) 疼痛评定:确定患者疼痛性质及疼痛程度。 (6) 步态分析:通过步态分析确定患者的异 常步态及分析形成原因,以助临床康复矫正。 (7) 语言-言语功能评定:通过语言-言语功 能评定确定患者语言及言语功能障碍类型和严重程度,并可判断预后。 (8) BR 分期:确定患者功能恢复处于几期。

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subluxation,简称GHS),又称不整齐肩(Malalignedshoulder),肩关节半脱位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肩关节半脱位本身无疼痛,但易受损伤发展成为主动或被动活动受限的疼痛肩。 本文主要阐述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及预防和治疗。 肩关节的解剖一、发病原因 1、肌纤维呈水平走向的冈上肌、冈下肌及三角肌后部为主的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功能低下; 2、肩关节囊及韧带的松弛,破坏及长期牵拉所致的延长; 3、肩胛周围稳定结构的张力下降或拮抗肌之间张力的失衡,以及躯干患侧侧弯引起肩胛下旋,而导致肱骨的相对外展,肩关节囊上部的松弛; 4、肩胛骨位置异常,肩关节锁住机制消失。 二、临床表现

肩关节半脱位多于病后头几周开始坐位等活动后发现。早期患者可无任何不适感,部分患者当患侧上肢在体侧悬垂时间过长,就会有下坠的不舒服感或疼痛,当上肢被支撑或抬起时可立即缓解。随着时间延长可出现较剧烈肩痛. 三、检查方法 1、触诊法:患者取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与体侧,检查者用示指触诊患者 肩峰突起和肱骨头之间的距离,以其间可容纳的横指数表示脱位的程度。 2、人体测量学方法:用带有刻度的两脚规分别测量两侧肩峰突起与肱骨外上髁之间的距离。 3、放射学方法:患者取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与体侧,以45度角倾斜投射角拍双侧肩关节X光片,测量肱骨头中心的水平延长线与关节盂中心的水平延长线间的垂直距离,或肩峰与肱骨头间隙的距离超过14mm或两侧间隙之差大于10mm。 正常的肩肩不全脱位

4、其他:分级的Smith法及Van langenberghe法、Poppen法、测量肱骨头的下降率、肩胛骨下旋角等方法。 四、预防重于治疗 1、软瘫期维持肩关节于正常位置的唯一组织是关节囊级韧带,在上肢重力的持续牵拉下,尤其是外力的牵拉下易拉长、松弛,甚至破坏,而出现肩关节半脱位。 2、一旦出现肩关节半脱位多难以恢复,故早期加以保护、进行预防是必要的。 3、多主张实用安置在轮椅上的支撑台或采取良好的放置姿势以及早期良肢位摆放。 4、对各种吊带的使用争议较大,吊带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要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里不予介绍。 五、治疗 (一)早期良肢位摆放 研究发现早期对脑血管意外患者上肢进行良肢位摆放,坚持全过程,能有效预防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 发表时间:2015-12-02T10:45:05.87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4期作者:刘振英 [导读] 山东省平度市第二人民医院表现为病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有意识障碍且发病持续24 h或以上。 刘振英 山东省平度市第二人民医院 2301050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 脑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表现为病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有意识障碍且发病持续24 h或以上。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幸存者中3/4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率在40%以上。我院对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同时,进行了康复治疗与护理,在减少致残、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残存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等方面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男25例,女15例,年龄35~76岁,平均52岁。脑出血15例,脑梗死15例脑栓塞10例;本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和有计划、有步骤的康复护理,未发生护理不当所致的护理并发症,大部分患者都能生活自理。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社会、生理、心理状况,更多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鼓励他们面对现实,排解不良情绪。向患者及家属宣教那些配合治疗获得成功的患者的实例,使病人和家属看到希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易消化,避免动物脂肪及牛羊肉等,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品。多吃水果蔬菜饮食不宜过饱,宜少量多餐,要保持大便通畅。 2.3急性期康复护理:可以开始于发病后的24~48 h,如果是血栓塞脑卒中,病情稳定即可着手。此期配合临床治疗,可以减少继发性神经损伤,同时为下一步训练做好准备。良姿的摆放是早期偏瘫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预防肌肉萎缩最有效的方法。患者应卧于硬质床上,保证正确的卧床姿势,且经常更换体位,仰卧位由于受紧张性颈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跃,可以加重挛缩模式,同时,由于患侧骨盆后旋,下肢外旋易致骶尾、足跟及外踝的压疮,不宜取仰卧位。俯卧位是预防髋部屈曲和腰部屈曲造成挛缩的最佳卧姿,但应防止窒息的发生。挛缩的预防主要是有规律地运动瘫痪的关节,每日3~4次,每次每个动作进行10次左右,活动顺序由上而下,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幅度由小到大牵伸挛缩的肌肉肌腱及关节周围组织,多做与挛缩方向相反的运动,到主动运动恢复。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以减少肿胀,亦是对患肢的感觉刺激。对肌张力高的肌群采取安抚性质的推摩使其放松,对肌张力低的肌群则予以擦摩和揉捏。 2.4 恢复期康复护理:(1)软瘫期:恢复和提高肌张力,诱发肢体主动运动。鼓励患者健侧肢体主动运动;尽早进行患肢被动运动,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动作轻柔,幅度要大,避免粗暴用力,拉伤关节,影响恢复;安静时良性肢体摆放,患侧上肢处于伸展外旋位,下肢处于屈曲内旋位,下肢处于屈曲内旋位,膝关节下垫枕或褥子,通过拮抗上下肢前后肌群肌张力不同,改善肢体前后肌群牵拉均衡,协调肢体运动,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另外配合针灸理疗和面部热疗,1次/日,每次30分钟,通过以上康复护理治疗,促进支配患侧肢体神经再通。(2)痉挛期:通过肌肉按摩、热敷、针灸等理疗控制肌痉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出现。(3)改善期:评估患者的瘫痪情况,按由简到繁、由易至难的原则,对患者制定运动训练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训练时注意上肢和手的训练,手的功能基本上是最后恢复的,有的终生都难以恢复,应注意其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细性的训练。 2.5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手的技巧性、四肢的精细协调训练。将各种训练方式融入日常活动练习中,使患者掌握“自我护理”技巧。 2.6后遗症护理:有一部分患者会遗留下痉挛、肌力减退、挛缩畸形、甚至软瘫的后遗症,仍应继续训练,利用残存功能,防止功能退化和肌肉萎缩。 3结果 生活完全自理者20例,基本能自理者19例,不能自理者1例。 4讨论 康复护理是康复治疗的延续,是实现整体康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其心理、病理及生理特点,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使患者的复发率和致残率大大降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恢复了患者生活、工作、学习的能力,明显有效降低致残、致死率。 参考文献: [1]温云华,郭金娥,刘富英,等.急性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01,7(3):171-172. [2]李秀峰.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9(7):551-552.

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 subluxation ,GHS)又称不整齐肩(malaligned shoulder),在偏瘫患者中很常见。表现为肱骨头在关节盂下滑,肩峰于肱骨头之间出现明显的凹陷。GHS 可能于偏瘫患者的肩痛有关,可合并臂丛神经损伤,是上肢预后差的标志。GHS的发生率的报道差异很大(0-80%),多在30%-50%之间[1] 。 发病机制 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主要考虑有如下几个方面: (1)以冈上肌及三角肌后部为主的肩关节周围肌肉的机能低下,以三角肌,尤其是以冈上肌为主的肩关节周围其稳定作用的肌肉瘫痪、肌张力低下被认为是肩关节半脱位的最重要的原因。 (2)肩关节囊及韧带的松弛、破坏级长期牵拉所致的延长。 (3)肩胛骨周围肌肉的瘫痪、痉挛及脊柱直立肌的影响等所致的肩胛骨向下旋转[2] 。 临床表现 肩关节半脱位并非偏瘫后马上出现,多于病后头几周开始坐位等活动后才发现。早期患者可无任何不适感,部分患者当患侧上肢在体侧垂放时间较长时可出现牵拉不适感或疼痛,当上肢被支撑或抬起时,上述症状可减轻或消失。随着时间的延长可出现较剧烈的肩痛,合并肩关节受限者较无半脱位者多。 查体可见: 肩部三角肌塌陷、关节囊松弛、肱骨头向下前移位,呈轻度方肩畸形。关节孟处空虚,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可触到明显的凹陷,可容纳1--2横指。随着肌张力的增高与运动功能提高,上述体征可逐渐减轻甚或消失。多数患者仅在托起上肢或精神紧张、活动、用力时出现一时性的减轻、消失,在坐位放松上肢无支持下垂时仍呈明显的半脱位表现。 肩胛骨沿胸壁下移,向下旋转,可见关节盂向下倾斜。随着肌张力增高,可见肩胛骨后缩,内缘隆起,位于距脊柱更近的位置,尤其是下角内收,低于对侧下角。握住肩胛骨下端,充分的向外上方牵拉,可使半脱位改善。 早期被动活动肩胛骨及肩关节是可感到无明显阻力。出现痉挛后,被动运动可感到阻力增加,部分患者出现肩痛和肩关节受限,因失去了肌肉的保护,在处理时可因过度牵拉损伤臂丛神经而出现相应的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脊柱侧弯[3] 。 诊断 肩关节半脱位尚无公认的诊断标准与方法,使用的临床方法级放射学方法对康复预后的指导意义不大,多只能反映肱骨头下移的程度。 (1)临床方法 ①触诊法:患者取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体侧,检查者用示指触诊患侧肩峰突起和肱骨头之间的距离,以其间可容纳的横指数表示脱位的程度。 ②人体测量学方法:用带有刻度的两脚规分别测量两侧肩峰突起与肱骨外上髁之间的距离。(2)放射学方法:患者取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体侧,以45度角倾斜投射角拍双侧肩关节X光片,测量肱骨头中心的水平延长线与关节盂中心的水平延长线间的垂直距离,或肩峰与肱骨头间隙的距离超过14mm或两侧间隙之差大于10mm。 (3)其他:分级的Smith法及Van langenberghe法、Poppen法、测量肱骨头的下降率、肩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第一节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脑卒中(stroke)亦称脑血管意外(CVA),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它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 一、主要护理问题 (一)、自理能力下降:与运动障碍、共济失调有关。 (二)、舒适的改变:与肩手综合征等引起的疼痛有关。 (三)、排便模式的改变:与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直肠有关。 (四)、吞咽障碍:与球麻痹有关。 (五)、沟通交流障碍:与言语功能障碍、认知障碍有关。 (六)、不良情绪反应:焦虑、抑郁、恐惧等。 (七)、潜在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痉挛、再次出血或梗死、癫痫。 二、护理措施 (一)、急性期的护理: 脑卒中急性期通常是指发病后的1~3周,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1~2期。此期患者从偏瘫肢体无主动活动到肌肉张力开始恢复,并有弱的屈肌与伸肌共同运动。康复治疗是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原发病治疗,合并症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治疗)的基础上,患者病情稳定48小时后开始进行。 1、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脑出血患者一般在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如需搬动应在固定头部情况下,出血情况已控制时。 2、良肢位的摆放: ①主张偏瘫侧卧,以增加偏瘫侧的感觉刺激,此时偏瘫侧上肢呈肩关节前曲90°、伸肘、伸指、掌心向上;偏瘫侧下肢呈伸髋、膝稍屈、踝背屈90°,而健侧肢体放在舒适的位置。 ②仰卧位时偏瘫侧肩胛骨和骨盆下垫薄枕,偏瘫侧上肢呈肩关节稍外展、伸肘、伸腕、伸指。掌心向下;偏瘫侧下肢呈屈髋、屈膝,足踩在床面上(必要时给予一定支持)或伸髋、伸膝、踝背屈90°(足底可放支持物或置丁字鞋,痉

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

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 肩关节半脱位是偏瘫的主要合并症之一,本文从肩关节的解剖特点、病因机制入手,着重介绍肩关节半脱位的检查方法,早期预防和治疗,以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肩关节半脱位又称不整齐肩,是偏瘫的主要合并症之一。表现为肱骨头在关节盂处下滑,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出现明显的凹陷。在国外报道中其发病率为25%~75%,在国内,因病例选择评价方法与标准,防治措施等不同,其发病率在30%~50%之间。 肩关节的解剖 肩带肌中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分别经过肩关节的前上方,下方和后方,与关节囊紧贴,形成肌腱袖,这些肌肉的收缩,可保持肱骨头与肩胛骨关节面的接触,尤其是冈上肌的功能对防止半脱位有着重要的作用。 检查方法 ①触诊法:患者取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体侧,检查者用示指触诊患侧肩峰突起和肱骨头之间的距离,以其间可容纳的横指数表示脱位的程度。②人体测量学方法:用带有刻度的两脚规分别测量两侧肩峰突起与肱骨外上髁之间的距离。③放射学方法:患者取坐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体侧,以45度角倾斜投射角拍双侧肩关节X光片,测量肱骨头中心的水平延长线与关节盂中心的水平延长线间的垂直距离,或肩峰与肱骨头间隙的距离超过14mm或两侧间隙之差大于10mm. 早期预防

肩关节半脱位的恢复非常困难,因此早期的预防和保护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做好良姿体位的摆放,在仰卧位时患者肩下应垫高,防止肩后缩。在侧卧时患者肩胛骨前伸。当患者处于坐位时,应把患侧上肢放在面前的桌子上或轮椅的支撑台上。在取坐位时,应采取Bobath 支持姿势。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肩关节,防止其周围软组织损伤、破坏而延长松驰。 治疗 目的:①通过纠正肩胛骨的位置,进而纠正关节盂的位置,以恢复肩部的自然绞索机制。②刺激肩关节周围起稳定作用的肌肉的活动或增加其张力。手法、冰块快速地按摩有关肌肉;利用联合反应、功能性电刺激及肌电生物反馈等。③在不损伤肩关节及周围组织的情况下,维持全关节活动度的无痛性的被动活动范围。 具体方法;①驰缓期肩关节的被动活动范围要控制在正常活动的50%;②一手固定肱骨近端,另一手固定肩胛骨下角,被动地完成肩胛胸廓关节各方向的运动。③进行肩关节内外旋运动时,一手固定肱骨近端,另一手固定腕关节在90度范围内活动。④患者取仰卧位或健侧在下方的卧位,治疗师握住患侧上肢保持肘伸展位和肩关节外旋位,然后进行肩胛骨向前方、上方、下方的运动。⑤当肩胛骨被动运动无抵抗时,取仰卧位训练上肢上举,在无痛的情况下,尽量扩大上肢上举的范围,并在此基础上配合肘关节屈伸的训练。⑥肩胛带运动诱发训练:患侧前臂和手掌放置于治疗台上,呈肩外展、肘屈曲位,治疗师一手扶持肩锁关节处,将另一手抵于患者的头部侧面,令患者

肩关节脱位与偏瘫肩关节半脱位的区别

肩关节脱位与偏瘫肩关节半脱位的区别*导读:肩关节脱位按肱骨头的位置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肩关节前脱位者很多见,常因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时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肘部着地,外力沿肱骨纵轴向上冲击,肱骨头自肩胛下肌和大圆肌之间薄弱部撕脱关节囊,向前下脱出,形成前脱位。肱骨头被推至肩胛骨喙突下,形成喙突下脱位,如暴力较大,肱骨头再向前移致锁骨下,形成锁骨下脱位。后脱位很少见,多由于肩关节受到由前向后的暴力作用或在肩关节内收内旋位跌 倒时手部着地引起。后脱位可分为肩胛岗下和肩峰下脱位,肩关节脱位如在初期治疗不当,可发生习惯性脱位。…… 一、病因不同: .hzh {display: none; } 肩关节脱位按肱骨头的位置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肩关节前脱位者很多见,常因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时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肘部着地,外力沿肱骨纵轴向上冲击,肱骨头自肩胛下肌和大圆肌之间薄弱部撕脱关节囊,向前下脱出,形成前脱位。肱骨头被推至肩胛骨喙突下,形成喙突下脱位,如暴力较大,肱骨头再向前移致锁骨下,形成锁骨下脱位。后脱位很少见,多由于肩关节受到由前向后的暴力作用或在肩关节内收内旋位跌倒时手部着地引起。后脱位可分为肩胛岗下和肩峰下脱位,肩关节脱位如在初期治疗不当,可发生习惯性脱位。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致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主要考虑有如

下几个方面: ①以冈上肌及三角肌后部为主的肩关节周围肌肉的机能低下。以三角肌,尤其是冈上肌为主的肩关节周围起稳定作用的肌肉瘫痪、肌张力低下,被认为是肩关节半脱位最重要的原因。这些肌肉瘫 痪后在上肢重量的牵拉下,可产生肩关节半脱位。肌张力低下的 软瘫期患者其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痉挛期患者,随着肌张力的逐渐提高,半脱位可随之减轻或消失。 ②肩关节囊及韧带的松弛、破坏及长期牵拉所致的延长。在软瘫期关节囊及韧带,是保持肩关节于正常位置的唯一组织。半脱位 多发生在病后第4周左右患者坐起活动后。推测肩关节半脱位系在上肢重量及或外力的牵拉下,关节囊及韧带遭到破坏,变得松弛、延长所致。肩关节半脱位随着肌张力的恢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在精神紧张及用力时通过联合反应的作用甚至可复位。不过一旦关节囊韧带松弛延长,即使瘫痪完全恢复,其在静态坐 位下仍可呈现半脱位,考虑这与已经松弛的关节囊及韧带不能恢复原来的张力,加之患者肩胛骨下旋,使肩关节处于相对外展位,从而使固有的绞索机制难以发挥作用有关。 ③肩胛骨周围肌肉的瘫痪、痉挛及脊柱直立肌的影响等所致的肩胛骨向下旋转,有试验显示处于麻醉下的正常人,在外展上肢时也容易出现半脱位。推测肩关节半脱位的程度可能与肩胛骨下旋及肱骨相对外展的程度有关。但肩胛骨位置和肱骨外展与半脱位之间的关系尚有疑问。

2020年肩关节半脱位(课件)

2020年肩关节半脱位(课件) 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 subluxation ,GHS)又称不整齐肩(malaligned shoulder),在偏瘫患者中很常见.表现为肱骨头在关节盂下滑,肩峰于肱骨头之间出现明显的凹陷。GHS可能于偏瘫患者的肩痛有关,可合并臂丛神经损伤,是上肢预后差的标志。GHS的发生率的报道差异很大(0-80%),多在30%-50%之间[1]. 发病机制 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主要考虑有如下几个方面: (1)以冈上肌及三角肌后部为主的肩关节周围肌肉的机能低下,以三角肌,尤其是以冈上肌为主的肩关节周围其稳定作用的肌肉瘫痪、肌张力低下被认为是肩关节半脱位的最重要的原因。 (2)肩关节囊及韧带的松弛、破坏级长期牵拉所致的延长。 (3)肩胛骨周围肌肉的瘫痪、痉挛及脊柱直立肌的影响等所致的肩胛骨向下旋转[2].

临床表现 肩关节半脱位并非偏瘫后马上出现,多于病后头几周开始坐位等活动后才发现。早期患者可无任何不适感,部分患者当患侧上肢在体侧垂放时间较长时可出现牵拉不适感或疼痛,当上肢被支撑或抬起时,上述症状可减轻或消失.随着时间的延长可出现较剧烈的肩痛,合并肩关节受限者较无半脱位者多.......感谢聆听 查体可见: 肩部三角肌塌陷、关节囊松弛、肱骨头向下前移位,呈轻度方肩畸形。关节孟处空虚,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可触到明显的凹陷,可容纳1—-2横指.随着肌张力的增高与运动功能提高,上述体征可逐渐减轻甚或消失.多数患者仅在托起上肢或精神紧张、活动、用力时出现一时性的减轻、消失,在坐位放松上肢无支持下垂时仍呈明显的半脱位表现。......感谢聆听 肩胛骨沿胸壁下移,向下旋转,可见关节盂向下倾斜.随着肌张力增高,可见肩胛骨后缩,内缘隆起,位于距脊柱更近的位置,尤其是下角内收,低于对侧下角.握住肩胛骨下端,充分的向外上方牵拉,可使半脱位改善。 早期被动活动肩胛骨及肩关节是可感到无明显阻力。

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subluxation-简称GHS-又称不-…

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 subluxation,简称GHS),又称不整齐肩(Malaligned shoulder) 有下列特征者称之为肩关节半脱位 1.肩胛带下降,肩关节腔向下倾斜,严重时在肩峰与上肢肱骨之间可出现凹陷,轻者可用触诊方法触及凹陷。 2肩胛骨下角的位置比健侧低。 3病侧呈翼状肩。

一.病因肩关节偏瘫患者上肢悬垂与体侧时,1.肩关节半脱位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锁定机制受到破坏,以及冈上肌、冈下肌及三角肌后部肌肉的支持作用丧失。瘫痪的肢体重量破坏及长肩关节囊及韧带的松驰、2.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期牵拉阻碍了肱骨的附属运动。. 3.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肩胛骨周围肌肉的痉挛及脊柱直立肌的影响等所致的肩胛骨向下旋转。 4.颈区肌张力的增高,上提肩胛骨和锁骨,而软瘫的躯干肌不能对抗肩胛带的上提。 二.临床表现 肩关节半脱位多于病后头几周开始坐位等活动后发现。早期患者可无任何不适感,部分患者当患侧上肢在体侧垂放时间较长时,可出现牵拉不适感或疼痛,当上肢被支撑或抬起时,上述症状可减轻或消失。随着时间的延长可出现较剧烈的肩痛,合并肩关节活动受限者较无半脱位者多。 三.肩关节半脱位的预防

当病人上肢处于弛缓性瘫痪时,保持肩胛骨的正确位置是早期预防肩关节半脱位的重要措施。 1.在卧位时,应采取患侧卧位,使患侧上肢能负荷体重。在平卧时应在肩后部垫枕头,使肩关节向前突出。 2.在坐位时,如病人上肢肌张力低,可因本身肢体重力牵拉使肱骨头脱出。为此应把病人的患侧上肢的前臂放置在胸前的平板上,平板可起到托起患侧上肢的作用,同时嘱托病人每天用Bobath握手上举过头,保持几分钟。 3.在立位时,应用健侧手把患侧上肢托起,或者用三角巾吊带支持患侧上肢,起到固定作用。当病侧上肢,特别是肩部周围肌张力很低的情况下,用三角巾可起到辅助预防的作用,减少脱位程度,比不用好,因为一旦形成脱位,要复位时很困难的。但是当病侧上肢肩部周围肌张力增高时,出现屈肌共同运动模式时,不宜再用三角巾吊带固定,可能会带来以下几个不良影响:使用肩吊带的不利影响: )导致疾病失认或偏瘫上肢从全身运动中功能性分离;1(. (2)加重和促进偏瘫上肢的屈肌痉挛模式; (3)在翻身、从椅子上站起或需要双手拿东西时,妨碍用偏瘫上肢保持姿势及支撑; (4)妨碍上肢的代偿性摆动及步态训练对患侧的引导;剥夺患者外部辨别觉和本体感觉的输入,引起感觉过敏; (5)因制动,影响筋脉及淋巴回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