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尔集团的供应链 2

海尔集团的供应链 2

海尔集团的供应链 2
海尔集团的供应链 2

黄冈师范学院

商学院实验(实践)教学

学期:2012-2013年第二学期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201003班姓名:程钰娣学号:201016140317

课程:供应链管理教师:陈蕾老师

海尔集团的供应链管理

一、企业背景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有特大型企业。经过短短15年的时间,海尔集团从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产品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家电王国。2004年,海尔全球营业额突破1016亿元。2004年,海尔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品牌价值高达616亿元。由世界品牌实验室独家编制的2005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于4月18日揭晓,海尔再次入围世界品牌百强,荣居第89位。2005年8月30日,英国《金融时报》公布“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调查结果,海尔荣居榜首。

二、海尔物流供应链管理

海尔物流在当初的物流重组阶段,整合了集团内分散在28个产品事业部的采购、原材料仓储配送、成品仓储配送的职能,并率先提出了三个JIT(Just in time)的管理,即JIT采购、JIT原材料配送、JIT成品分拨物流。通过他们,海尔物流形成了直接面对市场的、完整的以信息流支撑的物流、商流、资金流的同步流程体系,获得了基于时间的竞争优势,以时间消灭空间,达到以最低的物流总成本向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价值服务。

在海尔,首先根据其发展战略的需要,改变了传统的按库存生产(MTS)的模式,转而采用按定单生产(MTO)的管理模式,消除了对需求预测的盲目性和误差。为了保证按单生产模式的成功,海尔集团实施了现代物流同步的模式,全球供应链网络得到了全面优化整合,国际化供应商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保证了产品质量和JIT交货。海尔集团每个月平均接到6000多个销售订单,定制的产品品种达7000多个,通过整合物流,库存资金减少了67%。海尔物流中心货区面积只有7000多平方米,但其吞吐量却相当于普通仓库的30万平米。

三、海尔供应链流程图

四、调查结果

海尔从1998年就提出了要注重供应链的管理,以优化供应链为中心,在全集团范围内对原业务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再造,与国际化大公司全面接轨,强化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提升了海尔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海尔财务公司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金融延伸方面,海尔做的很出色。

海尔在供应链管理上面,具有针对自身的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还会随着周边环境的改变随时调整自己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企业的资源有限,企业要在各行各业中都获得竞争优势很困难,企业要想发展,必须集中资源在某个所专长的领域即核心业务上。海尔之所以能够以自己为中心构建起高效的供应链,就在于它们有着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并且仰仗这种竞争力把上下游的企业串在一起,形成一个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有机链条。海尔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在以海尔文化下所形成的市场开拓和技术创新能力。海尔在获取客户和用户资源上有着别的企业不可比的超常能力。所以,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理念就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和竞争力。

要在供应链管理中取胜,就要强化创新能力,满足市场的需求。要使自己的产品有市场,最重要的就是围绕顾客需要,生产他们需要的产品。企业通过创造市场引导消费来领先市场。要创造新市场,产品要有个性化,不断保持创新的活力。在海尔的核心业务冰箱领域上,做到了许多的“第一”,它的每一个新品都创造了一个新市场、新消费群。正是这种源源不断的新产品之流,保证了海尔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

海尔的业务流程再造是以供应链的核心管理思想为基础,以市场客户需求为纽带,以海尔企业文化和SBU管理模式为基础,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实施“三个零”(服务零距离、资金零占用、质量零缺陷)为目标的流程再造。它通过供应链同步的速度和SST的强度,以市场效益工资激励员工,从而完成订单,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海尔的“一流三网”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通过3个JIT,即JIT采购、JIT配送、JIT分拨物流来实现同步流程,建立了BBP采购平台进行电子商务交易,使生产部门按照B2B、B2C订单需求完成产品。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流程是企业员工、客户和供货商的沟通过程,以前是用电话、传真甚至见面达成信息交流的目的,现在利用电子商务、电子邮件甚至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为了适应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必须要真正按供应链的特性改造企业业务流程,使各个节点企业都具有处理物流和信息流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海尔的供应链纽带离不开IT支撑,在1998年就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海尔现代物流模式。由于有了物流技术和计算机管理的支持,海尔物流通过3个JIT,即JIT采购、JIT配送、JIT分拨物流来实现同步流程。这样的运行速度为海尔赢得了源源不断的订单。

五、海尔供应链的不足之处

随着全球市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之间合作的趋势日益明显,有必要进行总体规划、重组、协调、控制和优化,以提高整体效益。基于此,供应链管理成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实践的热点,逐渐由一种管理技术上升为新的管理

模式,目前我国一些具有前瞻性战略眼光的企业已瞄准了供应链管理这一管理方法并加以运用,海尔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海尔在供应链中还是有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一)实施供应链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

海尔虽然采用了ERP和BBP系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是有些方面做的不好,这是因为海尔对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仍然比较陌生,还没有意识到供应链管理的增值作用,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实施供应链管理尚处于学习、摸索的初级阶段。

(二)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程度较低

海尔是近几年才开始重视对供应链的管理,更表现出了在物流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低的程度,与国际水平是具有一定的差距。虽然海尔有提供货物跟踪系统,但功能仍很不完善,导致物流信息实时性不高、信息定位不精确,信息获取不方便,使外界得不到相应的物流信息。

(三)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效益较差

海尔在采购、运输、资金筹措及结算等生产成本中所含的物流成本,比欧美等发达国家高,供应链管理效益与国际领先企业存在巨大差距。

(四)缺乏信息共享,阻碍实施供应链管理

虽然海尔有计划地对信息系统进行投资,但信息技术水平仍然比欧美等发达国家落后,即使建立起自己的互联网站和管理信息系统,也普遍没有很好地整合信息流,信息严重不透明,企业之间很难实现实时、无缝的信息共享。

(五)海尔式物流在市场需求变化反应能力比较差

海尔式物流虽然能够满足渠道顾客的需求变化,但是不能随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而变化。

(六)流程复杂

海尔不管做什么事,流程都很复杂,比如,一项广告费用审批,进入审批系统之后,要走20-30个步骤的流程,而且在复杂的程序中仍然有漏洞,流程已经成为制约效率的很大因素。

(七)物流标准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供应链管理的高效实施

海尔在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基本设备与其他企业的标准与要求各不相同,使各个环节的运作无法统一,严重影响了供应链管理的高效实施,而且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建设不足,在标准化建设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努力。

六、海尔供应链改进方案

海尔应以优化供应链为中心,在全集团范围内对原业务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再造,与国际化大公司全面接轨,强化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大大提升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在供应链中强化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供应链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强调企业的核心业务和竞争力。海尔必须将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这样才能建起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并且仰仗这种竞争力把上下游的企业串在一起,形成一个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有机链条。

要强化提升海尔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在以海尔文化下所形成的市场开拓和技术创新能力。只有在核心竞争力能获取客户和用户资源的超常能力,在加上更快的市场反应速度,就可能对用户资源占有实现超越。

要在供应链优化中取胜,就要强化“抢客户”的能力。海尔有一个先进的理念,就是先有市场后有工厂。要使自己的产品有市场,最重要的就是围绕顾客需要的创新能力。

(二)圈绕供应链进行流程再造

供应链的优化,要以供应链的敏捷化为中心进行流程再造。并且简化流程、堵塞漏洞、提高效率。

海尔的业务流程再造要以市场客户需求为纽带,以海尔企业文化和OEC管理模式为基础,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实施“三个零”(服务零距离、资金零占用、质量零缺陷)为目标的流程再造,通过供应链同步的速度和SST的强度,以市场效益工资激励员工,从而完成订单,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海尔应采用SAPLES物流执行系统,将物流运输和订单系统高度统一整合,使海尔能够更加准确、有效、简单、直观地管理客户的运输和相关物流。

(三)信息技术为供应链提速

让订单处理的集中化进行业务重组,从按库存生产转向按订单生产,采用多种工具,其中包括mySPA供应链管理和其他SAP解决方案。因为该解决方案能够满足最新的业务流程,包括采用JIT原材料和制成品存货管理以及全球贸易。mySAP SCM的实施能够让海尔中央物流部实现了精益流程,让物料在被送到生产中心之前,在配送中心内的平均等待时间能够缩短,也使得制成品在这些配送中心的平均等待时间缩短,使得运输和储存空间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四)强化创新能力

要在供应链管理中取胜,就要强化创新能力,满足市场的需求。通过创造市场引导消费来领先市场,而做大市场蛋糕的前提,是产品要有个性化,不断保持

创新的活力。

七、调查体会

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在我们小组调查过程中深有体会,因为在此期间我们查找了大量的资料,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库还是很缺乏,这也让我们从新认识了供应链的重要性。由于我们调查的是海尔的供应链,觉得它应该朝着集成化供应链、一体化供应链方向不断前进。21世纪的商业竞争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随着供应链组织的越发庞大,虚拟企业和动态联盟概念的出现,对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的信息共享比肩提出更高的要求,否则供应链难以实现协同动作的目的。我们还从中了解到供应链管理关心的并不仅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除了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运输问题和实物分销以外,供应链管理还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

(2)供应链的设计(全球节点企业、资源、设备等的评价、选择和定位)(3)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物料供应与需求管理

(4)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生产集成化计划、跟踪和控制(5)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和物流(运输、库存、包装等)管理

(6)企业间资金流管理(汇率、成本等问题)

(7)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交互信息管理等

供应链管理注重总的物流成本(从原材料到最终产成品的费用)与用户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为此要把供应链各个职能部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供应链整体的力量,达到供应链企业群体获益的目的。

海尔的供应链管理

海尔的供应链管理 发表时间:2009-03-13T10:28:11.640Z 来源:《世界华商经济年鉴》09年2期供稿作者:宋扬[导读] 海尔集团从1984年开始创业,通过20年的艰苦奋斗,把一个濒临破产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国内外著名的跨国公司。海尔集团从1984年开始创业,通过20年的艰苦奋斗,把一个濒临破产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国内外著名的跨国公司。在这20年里,很多企业都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退出了历史舞台,海尔之所以发展的越来越好,我认为与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1998年开始,海尔就提出要注重供应链的管理,以优化供应链为中心,在全集团范围内对原业务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再造,与国际化大公司全面接轨,强化了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大大提升了海尔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海尔财务公司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尔集团供应商中有许多为中小型企业,长期与海尔集团保持着稳定的供货关系。他们为了配合海尔的大量订单需要发展配套生产,但是从银行很难得到融资,就算能够融资成本也很高。这时海尔出现了一时的供应链断裂。为了解决供应商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海尔财务公司利用集团账面大额应付账款做质押为供应商提供融资。同时又可以丰富海尔财务公司的业务,增加了财务公司的利润来源,而且还推动了集团的流程再造。在供应链金融延伸方面,海尔做的很出色,值得我国企业学习。海尔在供应链管理上面,并不是像一些企业一样纸上谈兵。它有针对自身的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还会随着周边环境的改变随时调整自己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1.供应链管理关键是核心业务和竞争力正如张瑞敏所说,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理念就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和竞争力。因为企业的资源有限,企业要在各行各业中都获得竞争优势很困难,企业要想发展,必须集中资源在某个所专长的领域即核心业务上。海尔之所以能够以自己为中心构建起高效的供应链,就在于它们有着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并且仰仗这种竞争力把上下游的企业串在一起,形成一个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有机链条。而供应链中的各个伙伴之所以愿意与海尔结成盟友,也正是看中了它不可替代的竞争力。众所周知,海尔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在以海尔文化下所形成的市场开拓和技术创新能力。海尔在获取客户和用户资源上有着别的企业不可比的超常能力。 2.强化创新能力要在供应链管理中取胜,就要强化创新能力,满足市场的需求。海尔内部有一个理念,就是先有市场后有工厂。要使自己的产品有市场,最重要的就是围绕顾客需要,生产他们需要的产品。海尔的科研人员很欣赏这样一句话:“想出商品来”。想出商品,就是想出新市场,也就是要创造新市场。企业通过创造市场引导消费来领先市场。而做大市场蛋糕的前提,是产品要有个性化,不断保持创新的活力。在这方面,海尔有足够的发言权。在它的核心业务冰箱领域上,海尔做到了“想出商品来”。亚洲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中国第一代豪华型大冷冻电冰箱、中国第一代全封闭的抽屉式冷冻电冰箱、中国第一台组合电冰箱都是海尔制造生产的,紧接着是中国第一台宽气候带电冰箱、中国第一代保湿无霜电冰箱、中国第一台全无氟电冰箱,每一个新品都创造了一个新市场、新消费群。正是这种源源不断的新产品之流,保证了海尔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 3.以供应链为基础的业务流程再造业务流程是企业以输入各种原料和顾客需求为起点,到企业创造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为终点的一系列活动。一个企业的业务流程决定着组织的运行效率,是企业的竞争力所在。以客户需求为切入点,对原来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思考和重新设计,它强调以首尾相接的、完整连贯的业务流程来代替过去的被各职能部门割裂的破碎性流程,使企业产品质量、成本和各种绩效目标取得显著的改善。海尔的业务流程再造是以供应链的核心管理思想为基础,以市场客户需求为纽带,以海尔企业文化和SBU管理模式为基础,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实施“三个零”(服务零距离、资金零占用、质量零缺陷)为目标的流程再造。它通过供应链同步的速度和SST的强度,以市场效益工资激励员工,从而完成订单,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注重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流程是企业员工、客户和供货商的沟通过程,以前只能以电话、传真甚至见面达成信息交流的目的,现在利用电子商务、电子邮件甚至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虽然手段不同,但内容并没有改变。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优势在于其自动化操作和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令信息流通速度加快,同时减少失误。为了适应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必须从与生产产品有关的第一层供应商开始,环环相扣,直到货物到达最终用户手中,真正按供应链的特性改造企业业务流程,使各个节点企业都具有处理物流和信息流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海尔的供应链纽带离不开IT支撑,在1998年,公司第一次通过订单处理集中化的方式进行业务重组,由按库存生产转向了按订单生产,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海尔现代物流模式。由于物流技术和计算机管理的支持,海尔物流通过3个JIT,即JIT采购、JIT配送、JIT分拨物流来实现同步流程。这样的运行速度为海尔赢得了源源不断的订单。目前,海尔集团平均每天接到销售订单200多个,每个月平均接到6000多个销售订单,定制产品7000多个规格品种,需要采购的物料品种达15万种。由于所有的采购基于订单,采购周期减到3天;所有的生产基于订单,生产过程降到一周之内;所有的配送基于订单,产品一下线,中心城市在8小时内、辐射区域在24小时内、全国在4天之内即能送达。总起来,海尔完成客户订单的全过程仅为10天时间,资金回笼一年15次(1999年我国工业企业流动资本周转速度年均只为1.2次),呆滞物资降低73.8%,同时海尔的运输和储存空间的利用率也得到了提高。在经济和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竞争将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正式由于上述的4点,使得海尔的供应链总成本低,对市场响应速度快,赢得了市场。海尔在抓住用户的需求的同时,加强对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全球供应链的管理,这就是海尔为什么那么多年都一直走在前面的原因之一。作者希望通过对海尔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分析,可以让中国的其他企业得到一些帮助和启示。

海尔供应链管理案例

海尔的供应链管理 一、企业背景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为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6年,海尔在中国家电市场的整体份额已经达到25.5%,依然保持份额第一。在小家电市场上海尔表现稳健,以16%的市场份额蝉联小家电市场冠军。 海尔每月接到6万个销售订单。的产品每天要通过全球5.8万个营销网点,销往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月采购26万种物料、制造1万多种产品,全球500强企业的供应商多达800多家。 从生产规模看,海尔现有生产的产品达 13,000多个产品品种,平均每天开发1.3个新产品。海尔一年的资金运作进出达1000亿元,平均每天需做2.76亿元结算,1800多笔账。随着业务的全球化扩展,海尔集团在全球拥有15个设计中心和3000多名海外经理人。 如此庞大的业务体系,依靠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架构或者矩阵式模式,很难维持正常运转,业务流程重组势在必行。 海尔的“OEC 、市场链、人单合一”管理模式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海尔“人单合一”发展模式为解决全球商业的库存和逾期应收提供创新思维,被国际管理界誉为“号准全球商业脉搏”的管理模式。 二、解决方案 1998 年,海尔公司开始为满足每位客户的需求而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从而迈出了向国际化目标前进的步伐。为实现这一目标,公司确立了适当的合作战略,并在供应链管理方面采取了重要的措施。 通过对备选方案进行全面分析之后,海尔集团最终选择了 mySAP供应链管理 (mySAP SCM) 和相关的mySAP Business Suite解决方案。海尔集团息技术

海尔供应链管理

海尔供应链管理 海尔集团从1984年开始创业,通过20年的艰苦奋斗,把一个濒临破产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国内外著名的跨国公司。在这20年里,很多企业都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退出了历史舞台,海尔之所以发展的越来越好,我认为与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1998年开始,海尔就提出要注重供应链的管理,以优化供应链为中心,在全集团范围内对原业务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再造,与国际化大公司全面接轨,强化了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大大提升了海尔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海尔财务公司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尔集团供应商中有许多为中小型企业,长期与海尔集团保持着稳定的供货关系。他们为了配合海尔的大量订单需要发展配套生产,但是从银行很难得到融资,就算能够融资成本也很高。这时海尔出现了一时的供应链断裂。为了解决供应商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海尔财务公司利用集团账面大额应付账款做质押为供应商提供融资。同时又可以丰富海尔财务公司的业务,增加了财务公司的利润来源,而且还推动了集团的流程再造。在供应链金融延伸方面,海尔做的很出色,值得我国企业学习。 海尔在供应链管理上面,并不是像一些企业一样纸上谈兵。它有针对自身的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还会随着周边环境的改变随时调整自己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1.供应链管理关键是核心业务和竞争力 正如张瑞敏所说,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理念就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和竞争力。因为企业的资源有限,企业要在各行各业中都获得竞争优势很困难,企业要想发展,必须集中资源在某个所专长的领域即核心业务上。海尔之所以能够以自己为中心构建起高效的供应链,就在于它们有着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并且仰仗这种竞争力把上下游的企业串在一起,形成一个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有机链条。而供应链中的各个伙伴之所以愿意与海尔结成盟友,也正是看中了它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众所周知,海尔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在以海尔文化下所形成的市场开拓和技术创新能力。海尔在获取客户和用户资源上有着别的企业不可比的超常能力。 2.强化创新能力 要在供应链管理中取胜,就要强化创新能力,满足市场的需求。海尔内部有一个理念,就是先有市场后有工厂。要使自己的产品有市场,最重要的就是围绕顾客需要,生产他们需要的产品。海尔的科研人员很欣赏这样一句话:“想出商品来”。想出商品,就是想出新市场,也就是要创造新市场。企业通过创造市场引导消费来领先市场。而做大市场蛋糕的前提,是产品要有个性化,不断保持创新的活力。 在这方面,海尔有足够的发言权。在它的核心业务冰箱领域上,海尔做到了“想出商品来”。亚洲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中国第一代豪华型大冷冻电冰箱、中国第一代全封闭的抽屉式冷冻电冰箱、中国第一台组合电冰箱都是海尔制造生产的,紧接着是中国第一台宽气候带电冰箱、中国第一代保湿无霜电冰箱、中国第一台全无氟电冰箱,每一个新品都创造了一个新市场、新消费群。正是这种源源不断的新产品之流,保证了海尔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 3.以供应链为基础的业务流程再造 业务流程是企业以输入各种原料和顾客需求为起点,到企业创造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为终点的一系列活动。一个企业的业务流程决定着组织的运行效率,是企业的竞争力所在。以客户需求为切入点,对原来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思考和重新设计,它强调以首尾相接的、完整连贯的业务流程来代替过去的被各职能部门割裂的破碎性流程,使企业产品质量、成本和各种绩效目标取得显著的改善。 海尔的业务流程再造是以供应链的核心管理思想为基础,以市场客户需求为纽带,以海尔企业文化和SBU管理模式为基础,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实施“三

海尔供应商基本供货合同

基本供货合同 合同编号: 供应商名称: 供应商编码: 签订时间: 甲方业务经办人:

鉴于甲方(本合同采购方)为海尔集团内各生产公司(以下称“最终用户”)关于生产用零部件、原材料(以后称“货物”)的指定供应商。鉴于甲方依据乙方(本合同供货方)提交的各项资料经审查认定乙方具有向甲方供货的资格,而且乙方同意向甲方提供符合本合同约定的货物,该货物将被用于可能在全世界不特定的国家销售的产品之上。甲乙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原则,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为建立起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于青岛市崂山区高科技工业园海尔路1号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基本合同 1.1完整合同:本合同为双方关于乙方向甲方供货业务的基本合同和全部合同,仅对双方商定的基本条款进行约定。本合同签订之前,双方已经签订的相关合同、协议等与本合同相抵触的或未涉及到的条款均以本合同为准。 1.2本合同的变更:本合同的变更必须按照本合同的签署程序签署书面补充协议。 1.3本合同附件:在双方往来业务中,与履行本合同相关的协议、合同、传真、订单、图表、信函等均为本合同的有效附件,对双方具有约束力,但与本合同冲突部分除外。除非是按照以上1.2条约定签署书面补充协议,即使本合同附件双方已经签字或盖章对本合同的修改部分也无效。 1.4具体合同:双方之间按照以下第二条约定的程序达成具体合同,乙方接受或被视为接受甲方订单之时具体合同成立。具体合同受本合同的约束。 第二条具体合同 2.1订单的形式:乙方具体供货的品名、产品型号、数量、供货时间及商标以甲方的订单为准。甲方每天通过B2B网或其它书面形式下达采购需求计划与采购订单。乙方通过采购需求计划可对甲方未来订单进行预测,提前进行供货准备,B2B采购需求计划可根据甲方实际情况变动,对甲方无约束力;甲方下达的订单具有法律效力,乙方应在十二小时内或甲方订单之上要求的期限内确认或反馈意见,超期未确认或未反馈视同接受甲方订单,具体合同生效;若无正当理由,乙方不得拒绝接受订单。 2.2交货:乙方根据甲方下达的订单从网上下载送货单,并严格按订单规定数量、时间进行JIT准时送货。

海尔的供应链管理

海尔的供应链管理 作者:宋扬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理论版年2期字数:2653 字体:【大中小】[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0020-01 海尔集团从1984年开始创业,通过20年的艰苦奋斗,把一个濒临破产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国内外著名的跨国公司。在这20年里,很多企业都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退出了历史舞台,海尔之所以发展的越来越好,我认为与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1998年开始,海尔就提出要注重供应链的管理,以优化供应链为中心,在全集团范围内对原业务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再造,与国际化大公司全面接轨,强化了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大大提升了海尔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海尔财务公司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尔集团供应商中有许多为中小型企业,长期与海尔集团保持着稳定的供货关系。他们为了配合海尔的大量订单需要发展配套生产,但是从银行很难得到融资,就算能够融资成本也很高。这时海尔出现了一时的供应链断裂。为了解决供应商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海尔财务公司利用集团账面大额应付账款做质押为供应商提供融资。同时又可以丰富海尔财务公司的业务,增加了财务公司的利润来源,而且还推动了集团的流程再造。在供应链金融延伸方面,海尔做的很出色,值得我国企业学习。 海尔在供应链管理上面,并不是像一些企业一样纸上谈兵。它有针对自身的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还会随着周边环境的改变随时调整自己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1.供应链管理关键是核心业务和竞争力 正如张瑞敏所说,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理念就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和竞争力。因为企业的资源有限,企业要在各行各业中都获得竞争优势很困难,企业要想发展,必须集中资源在某个所专长的领域即核心业务上。海尔之所以能够以自己为中心构建起高效的供应链,就在于它们有着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并且仰仗这种竞争力把上下游的企业串在一起,形成一个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有机链条。而供应链中的各个伙伴之所以愿意与海尔结成盟友,也正是看中了它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众所周知,海尔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在以海尔文化下所形成的市场开拓和技术创新能力。海尔在获取客户和用户资源上有着别的企业不可比的超常能力。 2.强化创新能力 要在供应链管理中取胜,就要强化创新能力,满足市场的需求。海尔内部有一个理念,就是先有市场后有工厂。要使自己的产品有市场,最重要的就是围绕顾客需要,生产他们需要的产品。海尔的科研人员很欣赏这样一句话:“想出商品来”。想出商品,就是想出新市

海尔 整合供应链 实现零库存

海尔:整合供应链,实现零库存 锦程国际物流 有一个传统的民族工业制造企业,成立16年来,保持了80%的年平均增长率,成长为一个业务遍及全球的国际化企业集团,其管理模式被收入欧盟商学院的管理案例库,其首脑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全球30位最受欢迎的企业家”之一,这家企业就是海尔集团。 海尔集团取得今天的业绩,和企业实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是分不开的。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海尔发动了一场管理革命:以市场链为纽带,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用户资源,逐步向“零库存、零营运资本和(与用户)零距离”的终极目标迈进。 以市场链为纽带重构业务流程 从生产规模看,海尔现有10800多个产品品种,平均每天开发1.3个新产品,每天有5万台产品出库。海尔一年的资金运作进出达996亿元,平均每天需做2.76亿元结算,1800多笔账。随着业务的全球化扩展,海尔集团在全球有近1000家分供方(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4个),营销网络53000多个,海尔还拥有15个设计中心和3000多名海外经理人,如此庞大的业务体系,依靠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架构或者矩阵式模式,很难维持正常运转,业务流程重组势在必行。 总结多年的管理经验,海尔探索出一套市场链管理模式。海尔认为,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不能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目标,而应该以用户满意度的最大化、获取用户的忠诚度为目标。这就要求企业更多地贴近市场和用户。市场链简单地说就是把外部市场效益内部化。过去,企业和市场之间有条鸿沟,在企业内部,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只是上下级或是同事。如果产品被市场投诉了,或者滞销了,最着急的是企业领导人。下面的员工可能也很着急,但是使不上劲。所以海尔不仅让整个企业面对市场,而且让企业里的每一个员工都去面对市场。由此,海尔也把市场机制成功地导入企业的内部管理,把员工相互之间的同事和上下级关系转变为市场关系,形成内部的市场链机制。员工之间实施SST,即索赔、索酬、跳闸。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好,下道工序给你报酬,否则会向你索赔或者“亮红牌”。 结合市场链模式,海尔集团对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进行了调整,把原来各事业部的财务、采购、销售业务全部分离出来,整合成商流推进本部、物流推进本部、资金流推进本部,实行全集团统一营销、采购、结算;把原来的职能管理资源整合成创新定单支持流程3R(研发、人力资源、客户管理)和基础支持流程3T(全面预算、全面设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3R和3T流程相应成立独立经营的服务公司。 整合后,海尔集团商流本部和海外推进本部负责搭建全球的营销网络,从全球的用户资源中获取定单;产品本部在3R支持流程的支持下不断创造新的产品满足用户需求;产品事业部将商流获取的定单和产品本部创造的定单执行实施;物流本部利用全球供应链资源搭建全球采购配送网络,实现JIT定单加速流;资金流搭建全面预算系统;这样就形成了直接面对市场的、完整的核心流程体系和3R、3T等支持体系。 商流本部、海外推进本部从全球营销网络获得的定单形成定单信息流,传递到产品本部、事业部和物流本部,物流本部按照定单安排采购配送,产品事业部组织安排生产;生产的产品通过

海尔集团的供应链 2

黄冈师范学院 商学院实验(实践)教学 学期:2012-2013年第二学期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201003班姓名:程钰娣学号:201016140317 课程:供应链管理教师:陈蕾老师

海尔集团的供应链管理 一、企业背景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有特大型企业。经过短短15年的时间,海尔集团从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产品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家电王国。2004年,海尔全球营业额突破1016亿元。2004年,海尔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品牌价值高达616亿元。由世界品牌实验室独家编制的2005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于4月18日揭晓,海尔再次入围世界品牌百强,荣居第89位。2005年8月30日,英国《金融时报》公布“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调查结果,海尔荣居榜首。 二、海尔物流供应链管理 海尔物流在当初的物流重组阶段,整合了集团内分散在28个产品事业部的采购、原材料仓储配送、成品仓储配送的职能,并率先提出了三个JIT(Just in time)的管理,即JIT采购、JIT原材料配送、JIT成品分拨物流。通过他们,海尔物流形成了直接面对市场的、完整的以信息流支撑的物流、商流、资金流的同步流程体系,获得了基于时间的竞争优势,以时间消灭空间,达到以最低的物流总成本向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价值服务。 在海尔,首先根据其发展战略的需要,改变了传统的按库存生产(MTS)的模式,转而采用按定单生产(MTO)的管理模式,消除了对需求预测的盲目性和误差。为了保证按单生产模式的成功,海尔集团实施了现代物流同步的模式,全球供应链网络得到了全面优化整合,国际化供应商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保证了产品质量和JIT交货。海尔集团每个月平均接到6000多个销售订单,定制的产品品种达7000多个,通过整合物流,库存资金减少了67%。海尔物流中心货区面积只有7000多平方米,但其吞吐量却相当于普通仓库的30万平米。

有关海尔集团如何参与到全球供应链的研究

一、公司简介 海尔集团是一个只有17年发展史的年轻企业。1984年创业初期只是一个年亏损147万元的集体所有制小厂,而到今天已发展成为名列2001年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百强企业第二、年销售收入超过600亿元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平均每年以78%的惊人速度增长。17年间海尔集团先后实施了名牌发展战略(1984年-1991年)、多元化发展战略(1991年-1998年),从1998年开始。海尔集团进入国际化发展战略阶段,目标是挺进世界500强,成为国际化的海尔。2012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1631亿元,在全球17个国家拥有8万多名员工,海尔的用户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物流基本情况 海尔国际物流中心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通过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领先技术应用,改革了传统意义上的仓库。 2001年3月31日,坐落在海尔开发区工业园的海尔国际物流中心正式启用,有国家863计划项目海尔机器人有限公司整合国内外资源建设而成。海尔物流中心高22米,拥有1.8万个标准托盘位,其中原材料托盘位9768个,产成品托盘位8288个,包括原材料和产成品两个自动化物流系统。 海尔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激光导引技术开发的激光导引无人运输车系统,巷道堆垛机,机器人,穿梭机等。全部实现现代物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家电下乡”对企业的配送服务也是一个新的挑战。1996年,海尔专门针对三四级市场建立了专卖店渠道,现在全国拥有6000家专卖店;海尔从2000年开始便拥有了一套完整的物流体系。海尔物流和专卖店的配合,保证能实现即需即供、即买即送,有能力把产品送到全国任何一个县城、任何一个乡镇。 三、供应链基本情况 海尔物流发展的三个阶段: 物流重组:在物流重组阶段,海尔物流率先提出了三个JIT的管理,即JIT采购、JIT原材料配送、JIT成本分拨物流。通过对集团28个产品事业部的采购资源、原材料配送资源、成本配送资源的整合,获得了更优的外部资源。 供应链管理:在供应链管理阶段,海尔物流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提出了一流三网的同步流程(一流: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网络、全球配送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使海尔现代物流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同步流程。 物流产业化:海尔通过企业物流的运作,拥有了优质的全球供应商资源,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运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使海尔物流具备了联合采购、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的能力。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之海尔国美

一、案例:海尔与国美合作关系发展历程 1.交易型合作关系阶段 在国美海尔供应链合作关系发展初期,即1999~2001年期间,国美一直奉行低价经营策略,而海尔早期则主张“只打价值战,不打价格战”的经营理念,双方关系一度僵化。由于担心价格战会打乱海尔稳定的价格体系,破坏现有营销网络,失去渠道话语权,海尔的某些区域市场作出了不与国美直接合作的决定,主要借助专卖店、专营商、大商场、批发商以及国外连锁(沃尔玛)等销售渠道。尽管期间也出现了间接合作的情况,即通过专卖店给国美供货,但是缺陷亦非常明显。随着国美的扩张,海尔迫于市场份额下降的压力,2002年开始与国美展开合作。从2004年开始,海尔调整经营策略,空调等产品改走优质平价路线,与国美的合作不断升级。经过双方的广泛接触,2005年6月,国美海尔签订了包括空调、冰箱类应季商品在内的全部13大品类,总值高达6亿元的采购订单。此举创造了国美电器有史以来与单一上游电器生产厂商一次性签订采购金额的最高记录。同时,海尔决定依靠其丰富全面的产品线,全方位与国美电器展开深度合作,双方互相承诺开辟供货和结款等诸多方面的“绿色通道”。例如,海尔方面承诺,在销售旺季出现某一产品品类短缺或物流配送紧张时将首先保证全国国美系统的供货,同时在残次品、滞销品的退换上也将予以优先保证。而国美则承诺将尽量增大在各门店中对海尔产品的推广力度,同时对于厂家最关心的售后结款问题也将优先予以保证。总体来看,尽管该阶段双方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接触,但是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还比较有限,主要还是依据价格决定合作规模及内容。 2.协调型合作关系阶段 2006年,国美和海尔遇到了各自发展的瓶颈期,有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强大动力。为应对苏宁、百思买及厂商自建渠道的挑战,国美大力整合供应链、改善零供关系。2007年5月11日,国美宣布募资约65.5亿港元,其中40%用于改善与供应商的关系,尤其是缩短应付账周期。经过国美与海尔双方就供应链合作关系的磋商,国美与海尔签署的2007年战略合作协议,定单总金额高达100亿元,创造了我国家电发展史上最大规模的厂商一次性合作项目。与国美一贯对待供应商不同的是,此次与海尔的战略合作,国美承诺将不再向海尔收取合同外的费用及进场费,逐步实现双方交易透明化;海尔承诺将给国美提供更具市场竞争力和

海尔集团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海尔集团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革新 一、改革背景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短短15年时间,海尔以"先难后易"的战略,坚持打海尔品牌出口,实现国际市场拓展。现在海尔已在海外发展了62个经销商,30000多个营销网点,产品批量出口到欧美、中东、东南亚等世界十大经济区域共87个国家和地区。1998年,海尔品牌出口创汇7665万美元。企业还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南斯拉夫等国家设厂,向国际化大企业的目标迈进。虽然集团在创立世界名牌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产品开发和客户服务,取得了令国内外同行瞩目的业绩,但正如集团总裁张瑞敏先生在'99财富上海论坛上的发言所说,海尔集团不仅仅是在考虑如何去做"大",而且考虑如何做"强",使海尔集团与世界着名大型跨国公司一样,让企业具备良好的素质,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海尔的世界名牌战略,奉行的是"有缺陷的的产品等于废品"的质量意识、"用户永远是对的"的用户至上意识、"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的品牌意识。纵观以上各个关键点,物流无不贯穿始终,海尔过去正是依靠向顾客提供星级服务和产品及时配送取得了巨大的市场业绩,海尔集团一旦将竞争优势建立在全过程中的企业综合物流能力上,就具有了别人难以复制再现的特色,使物流成为集团的核心战略能力。 放眼所有的世界500强企业,他们都是拥有世界一流物流能力的厂商,通过向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获得竞争优势。而海尔正是希望通过物流重组,

像他们那样,实现物流管理的总目标,即以最低的的物流成本向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海尔"创立世界名牌"的国际化战略目标,要求海尔持续批量地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而保持大批量生产条件下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又要求必须从原来分散在各事业部的局限于国内的采购活动,改变为整个集团集中的国际化采购。随着国际、国内市场开拓,对生产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单纯是产品产量能否满足市场,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市场需要的时候,生产和递交顾客需要的产品及服务。这种迅速走向国际化的作业,提高了物流成本,也增加了物流复杂性。海尔面临全球物流壁垒的挑战,即4D 挑战(距离、需求、多样性、单证)。这种全球化的作业,使得海尔必须站在供应链管理的观点上去系统管理由大量不同国家的供应商及经销商所组成的复杂供应链。 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尔过去的物流状况不尽人意,同国内的其他企业一样仅仅意味做纯粹功能基础上的仓储和运输工作,与集团走国际化的总体战略存在着一定差距。集团领导在总结世界制造业的先进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将物流重组提到日程上来,将物流重组定位在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高度,希望通过物流重组,有力推动海尔的发展。 二、改革进程 海尔集团自1998年开始进行流程再造,改原来对上级负责任的职能管理为对市场负责任的流程管理,成立了物流推进本部、商流推进本部与资金流推进本部,在各流程的内部实施了市场链咬合的管理模式,注重整个

海尔供应链管理

海尔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四个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 一、海尔物流 在当初的物流重组阶段,整合了集团内分散在28个产品事业部的采购、原材料仓储配送、成品仓储配送的职能,并率先提出了三个JIT(Just in time)的管理,即JIT采购、JIT原材料配送、JIT成品分拨物流,形成了直接面对市场的、完整的以信息流支撑的物流、商流、资金流的同步流程体系达到以最低的物流总成本向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价值服务。 采购JIT ◆信息同步,一体化的计划保障了信息的准确性,实现了准时采购 ◆采购、备料同步,使供应链上原材料的库存仅有7天 ◆距离同步:建立了两个国际工业园,已有7家国际化供应商在工业园建厂,同时爱默生等12家国际化分供方正准备进驻,保障了JIT采购与配送 生产JIT ◆柔性生产线满足B2B2C的大规模定制产品的生产 ◆物流技术如标准包装、机械装运、条形码与无线扫描技术的广泛运用,保障了工位库存材料不超过4小时 成品配送JIT ◆利用集团的配送资源,同国家邮政总局、中远集团、和黄天百、欧洲等专业物流公司进行合作,国内可调配车辆达16000辆以上 ◆在全国建立42个配送中心,每天按照订单向1550个专卖店与9000多网点配送一百多个品种,5万多台产品;形成了完善的成品分拨物流体系、备件配送体系与返回物流体系 ◆实现中心城市8小时配送,区域内24小时配送到位,全国范围平均4.5天内配送到位 二、海尔改变了传统的按库存生产(MTS)的模式,转而采用按定单生产(MTO)的管理模式,消除了对需求预测的盲目性和误差。为了保证按单生产模式的成功,海尔集团实施了现代物流同步的模式,全球供应链网络得到了全面优化整合,国际化供应商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保证了产品质量和JIT交货。 在供应链管理阶段,海尔物流创新性地提出了“一流三网”的管理模式。海尔集团自1999年开始,进行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商流、资金流的运转。 海尔物流的“一流三网”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一流”是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配送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三网”同步流动,为定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 三、供应链上游:对供应商进行标准化整合 实行统一采购国际化对供应商进行标准化整合与有实力的供应商合作开发实现了产业集群

海尔供应链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全球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类社会进入新经济时代。作为新经济时代的核心工具,INTERNET的广泛应用,使各行业问的信息传递速度不断加快,同时也瓦解了传统经济中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关系。以前由厂商主导的市场转变成为由消费者主导的市场。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成为推动企业发展与创新的核心力量。经济的大批量生产转向大规模定制。而顾客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需求变更的速度也大大加快,这些导致了企业在全球竞争中面对一个变化迅速并且很难预测的买方市场。在这种新的游戏规则面前,所有的企业都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它们必须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成本,必须在提高市场反应速度的同时给消费者以更多的选择。总之,消费者拥有了越来越大的权力。 进入20世纪90年代,工业经济时代的许多基本概念已不再适用,工业化的普及使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不再成为竞争的绝对优势,企业不能再单靠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来实现短期目标利润的最大化,而应转向战略性竞争力或核心竞争优势的形成与保持上,实现长期目标利润最大化。否则,企业就无法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只有联合该行业中其它上下游企业,建立一条业务关系紧密、经济利益相关的供应链实现优势互补,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竞争环境,共同增强市场竞争实力。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管理思想被作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的方法提了出来。 2 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含义 一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这一新型生产组织模式在新经济时代成为各类制造企业管理革命的重要内容,它把客户的需求和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以及供应商的资源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完全以用户为中心的经营思想。广义的供应链(Supply Chain)概念是指由物料获取并加工成中间件或成品,再将成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一些企业和部门所构成的网络。它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开始,到客户的客户结束。供应链概念跨越了企业的围墙,建立的是一种跨企业的协作,以追求和分享市场机会。 在供应链中,企业内部存在着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企业与企业之间也存在着这样的流动关系。其中,物流是从供应商到顾客手中的物质产品流;信息流包括产品需求、订单传递、交货状态及库存信息;资金流包括信用条件、支付方式以及委托与所有权契约等。供应链管理指的是从供应商开始,经由制造商与各级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的全过程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化管理。其目的是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Right Product)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hne),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Right Quality)、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mghtPlace),即“6R”,并使总成本量最小。它从整体的观点出发,寻求建立供、产、销企业间的战略伙伴关系,最大程度她减少内耗与浪费,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最优化。 在日趋分工细化、开放合作的时代。企业仅仅依靠自己的资源参与市场竞争往往处于被动。必须把同经营过程有关的多方面纳入一个整体的供应链中,这样每个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就通过供应关系联系起来,成为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就是把这个供需的网络组织好。它覆盖了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的全部过程,包括外购、制造分销、库存管理、运输、仓储、客户服务等。与传统的物流管理相比,供应链管理更强调供应链整体的集成与协调,要求各成员企业围绕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信息共享与经营协调,实

海尔集团的供应链管理

海尔集团的供应链管理 摘要:随着全球市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之间合作的趋势日益明显,有必要进行总体规划、重组、协调、控制和优化,以提高整体效益。基于此,供应链管理成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实践的热点,逐渐由一种管理技术上升为新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一些具有前瞻性战略眼光的企业已瞄准了供应链管理这一管理方法并加以运用,海尔就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流程再造 . 信息技术供应链优化 企业背景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随着业务的全球化扩展,海尔集团在全球拥有15个设计中心和3000多名海外经理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为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220亿元。现如今已有家电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全球市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之间合作的趋势日益明显,有必要进行总体规划、重组、协调、控制和优化,以提高整体效益。基于此,供应链管理成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实践的热点,逐渐由一种管理技术上升为新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一些具有前瞻性战略眼光的企业已瞄准了供应链管理这一管理方法并加以运用,海尔就是其中之一。

一,海尔在供应链中还是有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1. 实施供应链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 海尔虽然采用了ERP和BBP系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是有些方面做的不好,这是因为海尔对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仍然比较陌生,还没有意识到供应链管理的增值作用,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实施供应链管理尚处于学习、摸索的初级阶段。 2. 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程度较低 海尔是近几年才开始重视对供应链的管理,更表现出了在物流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低的程度,与国际水平是具有一定的差距。虽然海尔有提供货物跟踪系统,但功能仍很不完善,导致物流信息实时性不高、信息定位不精确,信息获取不方便,使外界得不到相应的物流信息。 3.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效益较差 海尔在采购、运输、资金筹措及结算等生产成本中所含的物流成本,比欧

海尔集团的供应链

海尔集团的供应链管理 一、企业背景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随着业务的全球化扩展,海尔集团在全球拥有15个设计中心和3000多名海外经理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为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220亿元。现如今已有家电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调查计划 (1) 调查时间:2010年12月1日————2010年12月9日 (2) 调查地点:海尔集团总部 (3) 调查准备:小组成员分别进行分工合作,明确各自任务,确定调查对象、内容、方法等。 (4)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资料等。 (5) 调查对象:海尔集团的高级管理阶层和有关部门。 (6) 调查内容:对海尔供应链现状进行调查,找出海尔供应链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方案。 (7) 汇报交流:谈感想体会、汇总调查资料等。 (8) 写出调查报告、呈交给学校。 三、海尔供应链的不足之处 随着全球市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之间合作的趋势日益明显,有必要进行总体规划、重组、协调、控制和优化,以提高整体效益。基于此,供应链管理成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实践的热点,逐渐由一种管理技术上升为新的

管理模式,目前我国一些具有前瞻性战略眼光的企业已瞄准了供应链管理这一管理方法并加以运用,海尔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海尔在供应链中还是有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一)实施供应链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 海尔虽然采用了ERP和BBP系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是有些方面做的不好,这是因为海尔对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仍然比较陌生,还没有意识到供应链管理的增值作用,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实施供应链管理尚处于学习、摸索的初级阶段。 (二)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程度较低 海尔是近几年才开始重视对供应链的管理,更表现出了在物流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低的程度,与国际水平是具有一定的差距。虽然海尔有提供货物跟踪系统,但功能仍很不完善,导致物流信息实时性不高、信息定位不精确,信息获取不方便,使外界得不到相应的物流信息。 (三)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效益较差 海尔在采购、运输、资金筹措及结算等生产成本中所含的物流成本,比欧美等发达国家高,供应链管理效益与国际领先企业存在巨大差距。 (四)缺乏信息共享,阻碍实施供应链管理 虽然海尔有计划地对信息系统进行投资,但信息技术水平仍然比欧美等发达国家落后,即使建立起自己的互联网站和管理信息系统,也普遍没有很好地整合信息流,信息严重不透明,企业之间很难实现实时、无缝的信息共享。 (五)海尔式物流在市场需求变化反应能力比较差 海尔式物流虽然能够满足渠道顾客的需求变化,但是不能随最终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而变化。 (六)流程复杂 海尔不管做什么事,流程都很复杂,比如,一项广告费用审批,进入审批系统之后,要走20-30个步骤的流程,而且在复杂的程序中仍然有漏洞,流程已经成为制约效率的很大因素。 (七)物流标准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供应链管理的高效实施 海尔在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基本设备与其他企业的标准与要求各不相同,使

海尔供应链管理论文供应链整合论文:海尔供应链整合案例分析

海尔供应链管理论文供应链整合论文:海尔供应链整合案例 分析 摘要:通过对供应链管理(scm)的概念和基本方法的研究,结合海尔供应链整合多年经验,进行案例分析,深度剖析快速响应、柔性制造等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海尔;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整合;快速响应;柔性制造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是近几年在企业实行e化和信息化管理中最流行和有效的管理模式之一。所谓供应链,简单地说就是把买卖的交易过程连接在一起,就好象用一条链子给串联起来。供应链管理(scm)就是要把一条链子进行整条管理,让每个环节在时效性上恰到好处,即达到所谓的“just-in-time”。这正是scm的精髓所在。 一、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 第一是制订scm策略。看要管理哪些事,通过制订方法来监控、衡量运作是否有效,是否能满足顾客的需要,提供给顾客高质量的产品。第二是与上游供货商建立关系。制订一套定价、交货、付款的规则,同时制订监控方法;有了规则,就可以与自己的存货管理、付款系统连在一起。第三是制订企业产品生产程序。包括加工、生产、测试、包装、运送的计划安排,以及质量控制与生产管理。第四是交货。也

就是与下游买主建立关系,象对接单、仓储、运送、收款等的管理。第五是问题处理。从上游买来的东西是否有坏的,卖给下游顾客的产品是否有不满意的需要退换等问题,都需要有一个流程来处理。 二、海尔:整合供应链,实现零库存 海尔集团取得今天的业绩,和企业实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是分不开的。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用户资源,逐步向"零库存、零营运资本和(与用户)零距离"的终极目标迈进。 三、以市场链为纽带重构业务流程 总结多年的管理经验,海尔探索出一套市场链管理模式。海尔认为,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不能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目标,而应该以用户满意度的最大化、获取用户的忠诚度为目标。由此,海尔也把市场机制成功地导入企业的内部管理,把员工相互之间的同事和上下级关系转变为市场关系,形成内部的市场链机制。员工之间实施sst,即索赔、索酬、跳闸。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好,下道工序给你报酬,否则会向你索赔或者"亮红牌"。 商流本部、海外推进本部从全球营销网络获得的定单形成定单信息流,传递到产品本部、事业部和物流本部,物流本部按照定单安排采购配送,产品事业部组织安排生产;生产的产品通过物流的配送系统送到用户手中,而用户的货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