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新课程背景下对一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点思考

谈新课程背景下对一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点思考

谈新课程背景下对一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点思考
谈新课程背景下对一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点思考

谈新课程背景下对一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1-2年级教学重点。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既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应采取多种形式,扎实于课内拓展于课外,校内外结合,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巩固识字的效果。

1.立足课堂创新,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

课堂是学生认字识字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渠道。很多生字都需要在课堂上得到巩固、加深。那么,要取得认字识字教学的最大效率和显著效果,就必须立足课堂教学的创新。但反观我们的认字识字教学,仍然沿用“教师讲,学生学”的传统方式,教师教得机械,学生学得被动,和课改精神相悖。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能力,认字识字教学也应体现新课程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完成认字识字的教学任务。

1.1创设生活情境,培育识字兴趣。

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颜色、声音、动作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单纯的识字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如果在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心理,创设新奇有趣的识字情景,便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尽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识字欲望。

人教版实验教材,本身就具有这方面的优势,选用的教材非常富有生活情趣:《在家里》和《操场上》、《比一比》中的“农家小院”和《自选商场》、《菜园里》等内容,有的来自日常生活、学习生活,有的来自农村生活,有的来自现代社会生活,它们和学生的生活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为老师进行识字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生活基础。如果我们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生活情境的创设,把学生熟悉的或不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课堂教学中再现出来并引导学生置身于这些生活情境之中,去亲自体验感受,产生语文学习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意识就会缩短与学习内容的距离,并激发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与热情。

如《自选商场》一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再现自选商场图,配以优美的音乐,创设一种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自造商场的情境,教室里摆放着各种食品、日用品和学习用品以及相应的商品包装袋,引导学生拿着贴有生字词卡的包装袋去取

相应的货物,学生想要找准货物,就必须牢牢记住包装袋上的生字,识字过程是在挑选商品的行动中完成的,情趣盎然。

1.2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授之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使人终身受益。”汉字的形体千变万化,字字都有差别。但是汉字作为音形义的结合体,又是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循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又能大大提高学生积极、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能力。

人教版实验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注重渗透汉字的构字方法,在语文园地“我的发现”栏目中,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教学中,教师结合典型课例,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抓住汉字的音、形、义的联系,教给学生识字方法,使学生逐步具有自主识字的能力。

①象形字:唐兰先生曾有这样的说明:“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在象形字的教学中,我们充分运用了象形字保留事物形态,表示意思的特点,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图画,引导学生在对图画的惑受中激发兴趣,识记生字。如《口耳目》一课中的生字都是象形字,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字和图片,在对比中发现字和图相似的特点,在观察中充分发挥儿童形象记忆的优势,让一个个文字符号在学生面前活起来,以图画的形式记忆在头脑中,从中学到识记象形字的方法,以后遇到这类字也会用象形的规律来学。

②形声字:都是由声旁和形旁两部分组成的,这些字的声旁都是相对固定的,只是根据字义的不同来匹配形旁,如在教“睛、情、清、请、蜡、晴”这些字时,启发学生比一比能发现什么,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发现这些字右边都一样,只是偏旁不同,学生感悟到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学生不但能很快记住这些字,而且会慢慢地根据形旁去推测字义,并从中总结出“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识字方法,并把这一识字方法延伸到课外,培养识字能力,扩展识字量。

③偏旁相同的字:如在教“跳、跑、蹦、趴、蹈、踢”这些字时,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这些字都是与脚(足)有关的,揭示构字规律,举一反三,在学习中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1.3寓教于乐,保持识字热情。

爱玩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注意力难以保持是其年龄特点,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模式化识记方法是不符合儿童天性的,也是不符合课改要求的。为此,可把活动、游戏、儿歌、谜语等形式引入到识字教学之中。

如,猜字谜:教师根据字形特点,创编谜面,学生猜谜语,学生猜谜的过程实际上是识记字形的过程,而且这种识字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深刻。如:一横一竖是什么?(十)手脚并用是什么?(捉)另外

还有编儿歌,编故事。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编一些帮助学生识记,以后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尝试着编一编。如“一撇一捺要分家,两笔写成八八八。”“一只犬从洞里钻出来”(突),“小弟弟剪去头发,戴上一顶小竹帽”(第)“开心长出两个角”(并),“王老头和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碧)”等,学生自编的字谜虽不和辙也不压韵,甚至在成人眼中有些可笑,但孩子们编字谜的过程不是对字形反复的推敲研究的过程吗?孩子们的大脑进入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就会把这些字深深地记在脑子里。

又如,结合语文园地六中的内容,可组织“小小魔术师”的游戏。选出一些简单的字让学生加一两笔变成新字。如“木”,变出了:本、禾、术、未、米等字;“日”,孩子们变出了:电、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字。课堂上,每个孩子都积极争当魔术师,在游戏中学习,在交流中巩固。

学生学过的字很快会忘记,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游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学,喜欢学,有主动学习的意愿,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将所学的汉字加以巩固,加以运用。在巩固汉字阶段,可以设计多种具有一定竞争性的游戏。如,1、“红灯、绿灯”游戏:在“开火车”读生字卡片的过程中,听读的学生当“红灯”和“绿灯”。读对了,大家亮出“绿灯”并一齐说:“过”;读错了,大家就亮出“红灯”一齐说:“停”。读错的同学可以向其他同学请教,读对后还能得到“绿灯”通过。这个游戏因为具有适度的竞争性,能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热情,真实准确地反馈出识字情况,便于及时纠正错误。还有“找朋友”“戴帽子”“玩生字扑克牌”“猜一猜”等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巩固识字。2.摘苹果。出示一棵大树,树上挂着写有生字的苹果。读一读,会读哪个就摘下相对应的苹果,并贴于胸前或袖子上。课后同学间还可以互相读读贴在身上的字。

针对儿童的身心特点,教师适时开展对教学有帮助的游戏活动,就会将枯燥的识字变为学生爱学的活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开发课程资源,鼓励课外识字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放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识字教学中,也应该开放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广泛识字,让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从而主动地寻找更多的识字渠道。

2.1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提高识字量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校园文化对学生起着熏陶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2.1.1认识学生姓名。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同学的姓名,帮助老师发作业本是非常乐意做的事。据这个特点,开学初学完拼音后,教师可以制作学生的姓名卡,上面写拼音,下面则写上姓名,让每个孩子在课外都能去认识同学的姓名。教师利用这个还可以轮流让学生发放作业本,这样既可以巩固了拼音,又让学生认识了不少字。

2.1.2认识校园里的告示牌、教室的牌匾。

如开学初,可以利用班队课,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认字,引导学生认识各办公室、教室等室牌上的字,如:“校长室”、“教导处”、“总务处”、“音乐室”、“实验室”等,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学校围墙上的标语及教学楼前的校训。这样,引导学生把熟悉校园环境与自主识字有机地融为一体,浓郁的爱校情与主动识字的强烈求知欲相互渗透,学生识字的内驱力大增。

2.1.3欣赏教室的环境布置。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对教室也进行了美化。如粘贴有班训,名人名言等。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班训、名人名言、课表及每期黑板报上的字等,并经常开展识字比赛的课间游戏,使学生的识字兴趣不断提高。

2.2走进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现实场景中识字。

生活是学生识字的广阔天地,凡是有文字的地方就有识字的机会。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现代传媒的极大普及,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学生生活面也日益广阔。生活在信息社会的学生,随时随处都在跟文字打交道。教师要构建生活大课堂的新课程观,努力拓展教学空间,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2.2.1充分利用现实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大量识字。

利用家长带他们上街、旅游的机会识字。例如在游玩动物园时认各种动物的名称;在候车时认站牌;在逛街时认商店、大厦、酒店的名字……又如:孩子们喜欢吃零食,就鼓励学生收集食品商标,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他们收集了“上好佳”“旺旺雪饼”“光明酸奶”“草莓雪丽糍”等,似乎识字同吃美味的食品一样让他们乐此不疲。此外读广告招牌,站牌路牌,宣传标语,看电视时有意识记生字,都是很好的识字途径。在生活中识字,不仅从中获得大量的信息,而且让学生认识到学能致用,尝到了识字的甜头。

2.2.2举办形式多样识字活动。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教师可以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有一个

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交流之后,还可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花的世界”“我当小导游”“逛家电商场”“谁的识字多”等等识字活动。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2.2.3鼓励学生多看书。

儿童普遍喜欢看故事书、童话书、寓言书等。老师就根据儿童的心理愿望,每周开设一节“我会读”展示性课外阅读活动课,鼓励学生多识字、早阅读。这样,学生不但看的书多,而且通过看书认识了许多字,仅书名就认识了不少。例如,《奥特曼》、《西游记》、《白雪公主》、……

2.2.4设立“识字成长记录袋”。

开学时,给每个学生设立“识字成长记录袋”,把学生每周在生活中认识的字,请家长帮助学生进行归类(广告类、书籍类、影片类、商品类、站牌类……),记录下来,并在班级设立展示台,让学生把每周认识的字通过展示台展示出来交流学习,开展识字擂台赛。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多多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