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轮发电机组基础设计技术问题的探讨

汽轮发电机组基础设计技术问题的探讨

2010年第2期煤炭工程

汽轮发电机组基础设计技术问题的探讨

李声春

(中煤国际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120)

摘要:汽轮发电机组基础因其上安装发电厂的核心设备(3000r/min旋转的汽轮机发电机机组)显得极其重要,还因其动力分析的复杂而成为发电厂土建结构工程中令人关注的设计之一。论文结合实际工程设计,针对50MW汽轮发电机组基础结构设计中的主要布置要求和动力分析的概念、动力计算控制要点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见解及建议,供同类工程设计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汽轮发电机组;动力分析;动扰力

中图分类号:TU2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一0959(2010)02啪19一02

l概述

汽轮机发电机机组是火力发电厂的核心,汽轮机组基础结构的安全性直接关系着汽轮发电机组能否正常工作以及整个电厂的运行安全。因此,汽轮机组基础非常重要。

汽轮发电机组正常工作转速是3000r/min。由于设备加工、安装等方面原因使其旋转中心与质心不可能完全共轴即存在偏心,导致产生惯性力,对结构而言即为动扰力。根据汽机机组动扰力的性质并考虑工艺设备布置要求以及基础结构本身质量、刚度和阻尼的情况,需要对汽轮机组基础进行动力分析计算。汽轮机组基础设计的特点是,除了静力计算外,必须进行动力分析计算;其难点就是振动的概念和分析计算。

本文剖析其特点难点,结合50MW汽轮机组钢筋混凝土框架基础实际工程,对结构设计中的主要布置要求和动力分析的概念、动力计算控制要点进行探讨如下。

2结构布置要求和动力分析的概念

汽轮发电机组基础是空间框架结构、无限多自由度的振动体系,其结构的动力分析比较复杂,要想使复杂分析趋于简单、方便计算准确进而达到结构分析满意的结果,首先要“简单对称化”其结构体系,同时考虑汽轮机发电机设备对其基础结构的要求及其旋转振动的特性,进行结构布置,具体的主要原则有:

罾稼培席护泸学席毡庐b席妒矿蚓席b庐妒矿掣商护料‘每矿峥席龟—飞卢、∥孰掣廓姆席护矿辱庸b庐、毫声妒驴矿矿峥席护护掣席龟卢妒q沪母摩掣席乜庐k—妒嗤席、e矿昏

砾、砾石、碎石、多岩山地的环境时,其工频接地电阻是冲击接地电阻的2—3倍。因此如在上述地面内敷设接地体时,用接地电阻仪测出工频接地电阻,只要不超过规范要求的冲击电阻值的2~3倍即可满足要求,而不再需要采取降阻措施。注意以上几点必然会节省很多人力物力,使工程造价降低。

3对于智能建筑应优先采用联合接地系统

对于一般建筑物来说,仅有零线重复接地、防雷接地和用电保护接地,而对于大型的智能建筑物来说则有防雷接地、电源工作接地及重复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保护接地和电子设备信号接地等。不少设计人员在设计中,依然沿用以前的“二地”、“三地”的方式。“二地”即为防雷接地、电源接地;“三地”为防雷接地、电源接地、信号接地。各个接地系统相互独立,互补连接。这种方式不仅浪费财力,而且在很多场合根本不能真正的实现“相互独立”,各接地之间容易造成地电位反击,反而容易酿成电子设备的损坏。《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版)中提倡设计时采用共用接地方式,采用公共接地系统和等电位连接。

总之,在进行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时,要熟悉国内、国际技术规范,并以国内、国际技术规范为准绳,从综合防雷的角度出发,克服以上常被忽视的几个问题,可减少设计失误。不断提高建筑物及其内部设备防御雷电的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达到防雷减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GB500"/一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

[2]苏邦礼,等.雷电与避雷工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

[3]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编.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M].北京:电力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章新敏)

收稿日期:2009—10—19

作者简介:李声春(1963一),男,北京市人,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986年毕业于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学院,现在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洁净能源所从事结构设计及翻译工作。

19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