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制度与美国霸权

国际制度与美国霸权

国际制度与美国霸权
国际制度与美国霸权

国际制度与美国霸权

陈积敏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博士

大家好,我是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陈积敏,主要从事美国问题研究。今天在这讲当中,我们主要想谈一谈国际制度与美国霸权。

之所以选取了这样一个主题,是因为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多的联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二战之后所建立的这样一种国际体系,很大程度上是由国际制度把它联系在一起的。而国际制度与美国在二战之后所确立的霸权地位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我们今天选取这样一个主题跟各位作一个介绍。

在这讲当中,我们想主要从三个层面来谈一下这个问题。第一个方面,从概念上面来界定一下什么是国际制度,什么是霸权,以及它们的功能与作用是怎么样的;第二个方面,国际制度与美国霸权之间的关系;最后一点,回归到中国的视角来看待如何去认识,以及如何去对待美国的制度霸权。

一、概念分析:国际制度与霸权

(一)国际机制

关于国际制度,在国际关系理论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研究对象,同时也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引用的是国际机制,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国际机制与国际制度之间存在着一个很细微的区别,但是,我们在此不作严格意义上的区分,所以我们就通过对国际机制这个含义的认识就跟各位强调一下国际制度的含义。

所谓的国际机制是指国际关系与特定领域里汇聚着行为体预期的一系列明示和暗示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这句话是从英文当中翻译过来的,源自于美国的一位学者Krasner在1983年出版的一本书,是由他出版的《国际机制》当中的一段话,这句话读起来比较地拗口,但我们给它深入地剖析一下,分解开来的话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第一个,它的背景是什么?是国际关系领域当中的一个概念,所以其领域是国际关系领域;第二个,它的主体,国际行为体,主要是国家;第三个,它的核心。这个国际机制一个很核心的概念是国际行为体共同认可的一套原则、归分,所以它的核心内容是必须要得到国际社会当中的行为体,即国家的认可。体现方式比较灵活,具有明确的、明示的方式。如国家与国家之间订立的条约、国际法律,同时还有一些不需要明文规定的,如国际惯例。所以,国际机制的形式是多样的。最后一点是内容,它包括一些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通过这样的一些分解,大家对于国际机制的概念就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理解。

国际机制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我把它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国际机制具有权威性。为什么具有权威性?这源自于国际机制的订立是由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一套原则和规范。国际社会当中的一些主要国家对这一系列的原则、规范都普通认可,这种普通认可就赋予了国际机制以权威性。正是因为国际机制具有权威性,从而也赋予了这个国际机制对于国家行为,这个国际制度规范了国家的行为形成了一定的制约。这个都比较好容易理解。

第三个方面,目前的国际机制或国际制度涉及的领域非常地宽泛,相互之间的交合、交融、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得各种各样的国际制度产生了一个制度化的“网络”,一个制度与另外一个制度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关联性。

第四个方面的特点,国际机制的独立性。一旦这个国际机制确立之后,一旦国际社会普遍认可这样一套规范、规则、原则,那这一套国际机制对于国家国际体系当中的国家的行为具有约束性,这样一种约束性不会因为个别国家的变动,包括这个体系当中的主导国家的变动而丧失其向例。它具有一定的独立存在的价值,这是我为各位分析的国际机制的四个方面的特点。

国际机制有什么样的功能?我们简单地分为两大方面。在国际关系理论界有些非常著名的学者,如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创始人、奠基人基欧汉,基欧汉在他的著名的一部著作《霸

权之后》当中就运用了博弈理论,分析了国际机制的功能。具体,我们在此举一个例子,他运用的一个集体行动的理论。所谓的集体行动理论,因为在国际关系领域,对于国家都认为它是一个“经济人”,是一个“理性行为体”,它作出的任何的决策都是以自身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在一个国际社会当中,每个国家个体的理性行为往往都可能会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行为。

他觉得一个简单的例子——“公地悲剧”,如这一块是一个草场,在这个草场里面,每一户人家都要把羊放在这里面吃草,如果从个体的理性来说,这些人把自己的羊更多的放在这个草场上吃草,那是最理性的,因为羊吃饱了,羊吃饱了以后就可以出售,获取利益。但因为大肆地放牧而没有节制,使得这个草场很快就变得荒芜了,没有草可吃了,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由个体的理性行为导致了最终无草可吃的状态,即导致了最终的非理性状态。就认为这种状况是因为缺少一种制度的规范,没有规范、没有要求,以至于导致了集体非理性状况的出现。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在日常生活中其实也会经常出现这样的状况。

大家在北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堵车是常有的事情。但据我的观察,我发现北京车辆很多,这是事实,但北京的交通堵塞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部分司机不按照要求、不按照规定行驶导致了一些因为事故而引发的一些人为造成的

堵车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每个司机都希望能够在下班的过程当中能够走得更快一点,能够更早地回家。这从个体来说,它是一种理性行为,但由于他自己的一种理性行为没有考虑到其他一些后果从而产生了堵车这样的集体的非理性行为。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规范其行为。怎么规范?就通过国际制度这样一种外在的规范和要求来约束这些人的行为。

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基欧汉就指出来国际机制的功能包括汇聚各国政府行为的预期,提供信息沟通渠道,保证信息及时的畅通,保证信息的质量,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国家与国家之间这样一种信息是透明的、畅通的。

第二个,降低合法交易的成本,增加非法交易的成本,减少行为的不确定性。这句话的意思是国际机制具有一定的惩罚性功能,如果任何一个国家违反了国际制度,违反了国际社会公认的规范,那这个国家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从而使得它的这样一种非法交易的成本上升。如果你遵守国际规范就会从中受益。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当前的美国政府时常会用这样的话语来警告朝鲜、伊朗,如奥巴马总统针对朝核问题,他强调:希望朝鲜能够回到负责任的国家发展这个轨道上面来,能成为国际社会当中的负责人的一员,这负责人很重要的一条原则是要遵守当前的国际制度,尤其是不扩大核武器条约,你研制核武器,很显然是一种非法交易,那作为

国际社会就要对你进行惩戒。

当前国际制度的一个重要载体或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国际组织,大量的国际组织的出现,如集体安全机制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代表——联合国,它作为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等,这些都是成为某一个国际制度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或实施方式,由此可见,当前的国际机制不仅出现在安全领域,在经济领域、贸易领域、气候变化等各个方面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而在这个制度体系当中,美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霸权的含义、类别及功能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概念,霸权。对于霸权的概念,中国人谈到霸权,想到的是以强凌弱、以大欺小,即霸道。中国人的话语体系当中,霸权与霸道几乎是同义语。但我们需要强调的一点,在国际关系话语当中,霸权是个中性词,由于这个词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西方话语,因为我们所讲的国际关系理论主要是西方的,因此,我们从西方的一些主要的词典当中看一下“霸权”具有何种含义,我们通过《柯林斯英语词典》、《牛津英语词典》、《剑桥英语词典》,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很核心的概念,“霸权”指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组织所拥有的超越他者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霸权是一个拥有最具影响力、最具控制力、最具引

导力的一个国家或组织。在当前的国际体系当中,拥有霸权的国家对于整个国际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领导性和主导性作用。

霸权的类别我们如何去区分呢?主要还是通过各个霸权国家对于权力的不同运用来加以界定。有些国家,当它拥有超越他者的权力的过程当中,它会无限制地运用这样的权力,因为在他们的眼中权力就决定利益,无限制地扩展自己的权力是受到自己的收益的驱动,这是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有些国家,当它拥有巨大的权力的过程当中,它在运用这个权力的过程当中比较地奇妙,将自己的实力、优势转化为秩序的构建和制度的构建。

依据这两种对权力不同的处理方式,我们可以把霸权分为两类方式:第一类方式,无限制地、主导式地运用自己手中获取的权力,我们把它“帝国式霸权”,而将手中获取的权力转化为秩序的构建和制度的构建,我们把这样一种霸权称之为“宪政式霸权”,在美国学者当中,美国霸权的形式很显然是属于后者。这也是美国学者在论证为什么美国的霸权与众不同的过程当中一个非常有力的论点。接下来我们会具体谈这个问题。

霸权有什么样的功能?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引用国际关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霸权稳定论。霸权稳定论也比较好容易理解,其核心观点,我们看两位学者的研究。霸

权稳定论,首先这样一个概念,它是由基欧汉提出来的,但这样的一种观点首先的阐述是由美国的一位学者查尔斯?金德尔伯格,这位学者在研究资本主义20年代出现的大危机,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虽然这种状况的时候,当时的金德尔伯格就在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大危机,并且因为这场大危机而导致了世界政治方面的一些危机,最终导致了二战的出现?他在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结果金德尔伯格得出来的一个结论,当时在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全球经济秩序即将崩溃的时候,没有一个主导国家来力挽狂澜,来稳定处于混乱当中的国际经济秩序。当时有英国,因为当时的霸权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英国,但英国表面上是个霸权国家,但实际上已经实力不济了,对于英国是一个重大的耗损,所以当时英国虽有意愿但无能力充当这样的一个领导者。美国具备这样的能力,但它却没有这样的意愿。

因为美国威尔逊总统所作出的14点计划当中,虽然想要把美国带上国际主义的道路,但最终遭遇了重创,美国又重新回到了功利主义的状态,所以当时出现一种群龙无首的状态,有能力的却没有意愿,而英国是有意愿,但无能力,从而导致了领导者的真空,使得当时经济秩序处于一度混乱的状态。

因而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得出一个结论:开放和自由的世界经济需要一个居霸主和主宰地位的强国。简而言之,需

要一个霸权国。这个观点首先是从经济角度来解释的。

而罗伯特?吉尔平又开始把这样一个观点推而广之,引用到了国际关系领域。他说:“霸权是带来世界政治经济的稳定,(不仅是经济的稳定,还包括政治的稳定),并且霸权的命运是非常悲惨的,要走向衰亡。而霸权一旦丧失之后,整个稳定的秩序,包括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都因此而重新陷入动荡的局面。”

霸权国为什么这么重要?那是因为霸权国对于整个国际体系的维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在它要为国际体系提供它运行当中必须要消费的公共物品。

霸权国是国际体系当中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者或最大的提供者、最关键的提供者。在学者眼中,这个公共物品包括自由开放的贸易制度、稳定的货币体系以及国际关系。

霸权国在提供这个公共物品的时候,因为公共物品本身的非竞争性,一个国家对这个公共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国家对这个公共品的消费,还具有非排他性,即一个国家消费这个公共物品并不能够组织他国消费这样的物品。所以,这会出现一个状态,有些国家会在其中“搭便车”,充当一个完全的“消费者”,作为一个霸权国家,在面对这样一种情况的时候,你需要承受这样的一种成本和承受“搭便车”的现象。刚刚我跟各位提到了,公共物品是整个国际体系运行当中所必不可少的,所以,霸权国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提

供者,一方面,需要承受为此付出的成本,但另外一方面,它也会获得其中的收益,通过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来获得霸权地位的合法性(别国都认可其霸权地位),从根本上来说,这还是一种交易,是一种交换行为。

霸权的未来走向衰落。为什么会走向衰落?有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我们具体就不阐述了。如就我们前述的霸权提供公共物品的时候会让部分国家为此“搭便车”,因为公共物品的提供是需要成本,因此霸权国在提供公共物品的过程当中,它本身的国力会受到一定的消耗。霸权最终要走向衰亡,但任何一个霸权国都不愿这样的命运落在自己的头上,所以作为一个衰落当中的霸权,其最主要的行为是恢复这样的一种均衡,保持成本和收益的均衡,如何去保持这样一种均衡呢?两种手段,第一种手段,扩大资源;第二种手段,减少支出。简单地用中国一句话来说是“开源节流”,开源的手段,包括增加税收,当然这在美国来说,西方所谓的民主国家来说,增税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美国之所以脱离英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导火索是英国对美国强征税收;第二个,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是扩大资源的手段,而减少支出的手段也分为三个方面。第一种方面,在现实主义国际关系学者看来,这第一种手段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发动预防性战争,什么是预防性战争,当霸权国仍然在军事上拥有对挑战者军事优势的时候,就在这时发动预防性战争,彻底消除

战争威胁。我趁你羽翼未满的时候先把你给干掉,这是预防性战争;第二种,继续扩张;第三种,减少成本,即收缩战略。具体就不展开讲了。

霸权衰落的最终结果是霸权战争,当霸权国要消除这种威胁,对霸权挑战的威胁,而新兴的崛起国又不满足于当前国际政治现状,需要挑战这个霸权的时候,最终结果就会以霸权战争的形式出现。霸权战争并不是普通的战争,而是一场以争夺国际体系变革的一场战争,它最终的结果会导致体系的变革,因而在这场战争当中,不论是参与双方,无论是霸权国还是挑战者,它就会穷尽其所有的力量,因而这场霸权战争的规模和后果将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根据以上的解释,霸权稳定论的一种解释,原先处于均衡状态的体系,由于各个国家之间权力增长的不平衡性,导致了体系中权力出现了再分配的现象,而国际体系当中权力出现了再分配,这样原有的国际体系格局就难以满足霸权国以及新兴强权的要求,所以就导致了体系的失衡。如何去解决这个体系失衡呢?按照他们的观点,最后以霸权战争的方式。通过霸权战争的方式,最终又实现了均衡的国际体系状态,如此循环往复,所以,国际政治现实主义的观点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循环论者,并且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悲观论者,它的国际政治现实看得比较悲观。但,与此不同的是,现在霸权,美国成为当前的一个霸权国家,那美国的命运是

否会重复以往历史上所有霸权的共同命运呢?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在研究这个问题,尤其是在上世纪70、80年代的时候,当美国在与苏联争霸的过程当中,实力开始出现一些相对于优势削弱的情况下面,它们就更需要考虑这个问题。这些新自由制度主义者在研究美国霸权命运的过程中就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即引入了“国际制度”这个概念。二、关系分析:国际制度与美国霸权

具体谈到美国霸权与国际制度之间的关系,我们想跟各位分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国际制度是美国霸权的一个关键方面。国际制度是美国霸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地方我们想引用中国一位非常著名的国际关系学者秦亚青的一句话,他说:“国际制度本身会成为一种重要的权力资源,成功利用国际制度的国家会在不同增加可见国力的情况下加大自己的权力。”国际制度本身就有助于,就成为美国霸权的一个很重要的体现,也是其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第二个方面的内容,国际制度是美国霸权的一个重要保障。我在此举一个例子,这样大家就比较容易理解这样的一个概念了。这副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投票权的一个分配情况。国际货币资金组织是当前在维护国际货币体系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设计,在这个制度设计当中,它也一项规定,“凡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重大决策都需要成员国(拥有投票权的国家)获得85%的同意,这个决议才能通过。

我们现在看一下,在这个投票权的分配过程当中,美国的投票权达到了16.75%,即所有的IMF的重要决策,如果美国不点头,那这个决议就不会被通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设计,通过这个制度设计,美国牢牢地控制了美国的货币基金组织,在重大事项方面的决策权。如现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希望要增加发展中国家的投票权,这个改革动因已经提了好几年了,但到目前为止,美国并没有松口,而美国不松口的话,对于这样一个重大事项就很难通过,这是美国运用自己的一种制度的设计来维护自己在货币体系、在金融体系当中的霸权地位,这是个很典型的案例。

第三个分析,国际制度是美国霸权的有效延续。无论是现实主义者还是新自由制度主义者,他们有一点是共通的,认为:霸权不可能长久,不可能永远是一个霸权国家。美国这个霸权,以后的发展趋势仍然是会走向衰落,这一点他们是有共同点的,但他们对待美国在霸权衰落之后的影响力却有着不同的观点。从现实主义者看来,美国霸权一旦衰落之后,美国在国际体系当中的主导地位就将削弱,而从新自由制度主义者看来,尽管美国的霸权地位可能会受到影响,但美国的影响力却会依然长久存在。为什么?

因为美国的霸权具有自身的特点,它是一个“宪政式霸权”,致力于构建国际制度。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的霸权是制度霸权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二战”之后建立的

各种各样的国际制度当中,美国是缔造者、是维护者,当然它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为什么美国构建了这样一种制度霸权能够长久存在呢?美国学者就分析了,因为美国所构建的国际制度具有一个非常大的特征,即对权力构成了一种制度性的约束。这种制度性的约束又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中之一,对权力具有限制功能。这主要针对于霸权国家而言的。美国虽然是个霸权国家,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它由于自己构建了一套制度,这套制度建立起来之后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美国作为霸权国也应当受到这个制度的约束,所以美国在应该自己权力的过程当中也会受到限制,国际制度的存在就使得利用权力来获取收益的回报率就降低了,你不可能无限制地使用自己的权力,你无限制地使用自己权力,因为是非法交易,可能会付出更高的成本,从而就减少了其他国家对美国滥用权力的恐惧;第二种情况,锁定功能。制度不仅仅具有权力限制的功能,还有权力锁定的功能。未来,也许美国的霸权可能会渐渐地衰落,新兴的霸权可能会出现,但未来的新兴霸权也将会被锁定在制度“网络”之中,它在运用自己权力的过程当中也会受到制约。这个制度不仅仅是对当下的霸权具有制约性,而且也会将未来的霸权锁定在制度网络当中,使得它在运用自己权力的过程当中也会受到制约。这是他们的一个观点。为什么美国建立的这套霸权制度能够长

久地发生影响力呢?为什么美国所建立的国际制度不会因为美国霸权的衰落而消失呢?他们提出来观点:因为制度具有本身的一个路径依赖的特点。所谓的路径依赖是制度的回报率增加,遵守制度的回报率增加,如果你要打破现有的制度,因为我们刚刚提到这个制度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一套制度,遵守这个制度会增加你的回报率,而如果要打破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这套制度体系,重新建立另一套的制度体系的话,那你的成本将会是非常巨大的。我个人把这称之为“制度粘性”或“制度惰性”,一旦制度建立起来之后,它的影响力就并不受到霸权国意志的转变而转变,也不因霸权国的存在消失而消失,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下面又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美国能够建立起“宪政式霸权”。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方面的原因,因为美国在战后拥有非常强大的实力。因为美国能够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所以美国有更多的资源去投入到国际制度的构建,第一,它有力量;第二个方面,因为美国与先前的霸权国都不一样,美国是一个民主体制的国家。在美国的一位学者伊肯伯里的一本著作当中就强调了:“相比较非民主国家,民主国家更能够创立具有约束力的秩序,确立可行的制约和承诺。”因为民主国家有一套非常明确的、公开的、透明的决策体系,能够容纳不同的声音,能够接受不同国家的利益诉求。所以,这样的民主国家相对于非民主国家具有这

样的优势,所以美国具有了这两个特点才能够建立起宪政式霸权,而宪政式霸权在某些学者看来,它最典型的特征是制度霸权。而美国所建立的制度霸权由于国际制度本身的这样一种制度惰性和制度粘性,使得美国创立的国际制度能够长久地对国际体系产生巨大影响。

当然,有些学者还强调了美国的一些特点,如美国是一个不情愿的霸权,这也是美国对待权力的运用不同于以往国家的形式。如美国和以往的霸权国不同,它并不是一个以掠夺,以建立殖民地为主要发展源泉的一个国家,而是通过与别国建立一种契约型关系来维护别国对美国这个霸权的认可。美国主要采用的是一种交易的方式,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美国在二战之后,对其同盟国(德国、日本),它采用的方式是:别国让渡部分的自主权,我在德国有驻军,在日本有驻军,让渡部分的自主权,美国为它们提供安全保障。这样一种关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交易,是一种契约型关系,美国并没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这些国家,而是这些国家愿意用自己的主导权换取美国的安全保障,这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契约型关系,是一种交易型关系。

第三个方面,美国霸权还具有民主性和开放性的特征。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美国霸权的特征,开放性和民主性的特征。尤其是开放性的特征,从当前的国际体系来看,我们也可以非常深刻地看到这一点,美国的霸权不是一个封

闭的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因为美国霸权所建立的制度体系是开放的体系,所以它可以包容很多新兴的崛起国家,能够让很多新兴的崛起国家在美国所构建的制度网络当中拥有发言权,拥有参与权,这样就增加了整个体系的透明度和整个体系的参与性。

关于这一点,我想以中国作为一个案例来分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当时一个很大的战略背景是开放,对谁开放?因为1979年当时与苏联之间的关系,当时是“两大阵营”,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一个是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而当时的中苏关系已经是非常地僵了,所以,中国对外开放很重要的关系是对西方开放,对美国的开放,而对西方开放、对美国开放一个很重要的一条是要融入到这个体系当中,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发展也的确是朝这个方向去努力,中国从改革开放以后,加入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所建立的制度体系的确是个开放性的体系,它并不封闭,也正是因为它是个开放性的体系,从而增加这个体系的参与性与包容性。

再比如说现在奥巴马政府强调他要对当前的国际体系进行变革,他对当前的国际体系、国际制度进行变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要通过国际制度设计反映当前国际政治变化的现实,最大的现实是吸纳、包容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让

这些新兴发展中国家能够在它的国际制度当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样对于这些新兴发展中国家就没有必要再重新建立一套制度,完全可以在现有的制度上面实现自己国家的最大利益。所以,在这个角度来说,美国的全球地位会受到削弱,但美国领导国际体系仍然会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秩序。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所建立的这套国际制度所构建的国际体系具有的特点所决定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国际制度与美国霸权之间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国际制度是美国霸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不仅仅体现在国际制度是美国霸权的一个重要保障,而且还体现在国际制度是美国霸权的一个有效的延续,增加美国霸权的影响力、扩散力和生命力。

三、中国视角:如何看待美国的制度霸权

这样一个问题就提醒大家,既然美国所构建的制度霸权体系具有非常强大的包容性、民主性也好,都增加了它的一种影响力和生命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当中,美国所建立的这套国际制度体系仍然是国际政治当中的主流体系,对于这样一个国际体系,中国该如何去看待?下面我们就回答第三个问题,我们如何去看待美国的制度霸权?我跟各位分享三个方面的观点:

第一个方面的观点,中国应认识到当前国际制度的主体性,即当前国际制度存在的价值依然非常地明显。当前,我

们还没有看到有一个新的制度能够代替当前的国际制度体系,目前还看不到这个问题。

但第二个方面,中国也应当认识到当前国际制度存在着变化性的特点,也存在着变化的必要。当前的国际制度并不是一个完善的、公正、公平的制度,它同样需要中国发挥自身的大国作用。

所以,第三个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应认识到自身的大国责任,积极参与国际制度合理化构建。我们刚刚跟各位提到的,二战之后构建的国际制度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构建起来的,反映了二战之后的国际权力分配格局,同时也代表了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利益,但时至今日,到了当天这样一个非西方国家群体性崛起,西方国家相对示弱的阶段,这个国际制度当中原先的一些不合理、不公正的部分已经体现出来了。面对这样一种状况,第一个,当前的国际制度具有主体性特征,改变当前的国际体系,并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我们坦率来说,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是当前国际体系的一个重要的受益者,甚至有些西方称中国是当前国际体系最大的受益者。但不管是最大的,还是其他的内容,中国是受益者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它具有一些不合时宜的部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当承担起国际制度合理化构建的这样一个大国责任,要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能够更大地体现在当前的国际制度当中。但是,有

一条必须要强调的是,中国应当不颠覆、不挑战当前国际制度。首先一条,根据我们刚刚给各位介绍的,如果你挑战当前的国际制度或颠覆当前的国际制度的话,你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将会是很大的,因为当前的国际制度仍然具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因为大多数国家还认同这一套制度。第二个方面,中国在当前的国际制度体系当中,它是一个受益者,并且在未来仍然可能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受益者出现;第三个方面,如果你去挑战当前的国际制度,刚刚我们给各位提到了,国际制度也是美国霸权的一个重要内容,挑战当前的国际制度是挑战美国霸权。而挑战美国霸权并非中国的国际战略,中国一直强调“中国既不称霸,也不争霸”,所以挑战美国霸权并不是中国的国际战略选择,因此我想跟各位分享的三个方面,认识到当前国际制度的主体性,所以我们要积极地成为当前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第二个方面,要认识到当前国际制度的一些变化性,并且认识到中国在其中的责任,要充当对国际体系完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者,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中国对当前国际体系的态度是以不颠覆、不挑战为前提的。

好,我们今天主要跟各位介绍了国际制度与美国霸权之间的关系,从中也会给大家提到了一些概念性的东西,理论性的一些分析,最终分享了一下中国如何去看待美国的制度霸权,一共有三个方面的观点,如果各位有任何的问题或想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 美国实行总统制,总统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复杂,过程漫长。选举的主要程序包括预选、各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总统候选人、总统候选人竞选、全国选民投票选出总统“选举人”、“选举人”成立选举人团投票表决正式选举总统和当选总统就职典礼等几个阶段。 预选是美国总统选举的第一阶段,通常从大选年的年初开始,到年中结束。预选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政党基层会议和直接预选。前者是指两党在各州自下而上,从选举点、县、选区到州逐级召开代表会议,最终选出本党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后者在形式上如同普选,一个州的两党选民同一天到投票站投票选出本党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这是大多数州目前采用的预选方式。 预选结束后,两党通常将分别在七、八月份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最终确定本党总统、副总统候选人,并讨论通过总统竞选纲领。 全国代表大会之后,总统竞选活动便正式拉开帷幕。这一过程一般要持续8至9周。在此期间,两党总统候选人将耗费巨资,穿梭于全国各地,进行广告大战、发表竞选演说、会见选民、召开记者招待会以及进行公开辩论。此外,候选人还将通过多种形式阐述对国内外事务的政策主张,以赢得选民信任,争取选票。 全国选民投票在选举年11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后的第一个星期二 举行(2008年是11月4日),这一天被称为总统大选日。所有美国

选民都到指定地点进行投票,在两个总统候选人之间作出选择(在同一张选票上选出各州的总统“选举人”)。一个(党的)总统候选人在一个州的选举中获得多数取胜,他就拥有这个州的全部总统“选举人”票,这就是全州统选制。全国选民投票日也叫总统大选日。由于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因此总统大选日的投票结果,产生的实际上是代表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538位“选举人”。另外,在总统大选日,选民还要在联邦范围内进行参议院和众议院选举。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两院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选举人票的数量,体现州权平等原则,根据各州在国会的议员数量而定。例如,每个州都在国会有2名参议员和至少1名众议员,所以,任何州都至少有3票。但人口多的大州,除了这3票以外,众议员人数越多,选举人票数也就越多。196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批准华盛顿特区可以像州一样有总统选举人。这样,美国国会有100参议员(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435名众议员(任期两年,期满后全部改选),加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3票,总统选举人票总共为538票。一位候选人赢得的选举人票超过总数的一半(270张),即当选总统。 真正的总统选举是在12月第二个星期三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举行(2008年是12月15日)。届时,各州和哥伦比亚特区被推选出的“选举人”将前往各州的首府进行投票。获270张选票以上的候选人将当选总统,并于次年1月20日宣誓就职。American presidential election system The US implements the presidential system,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 is held once every four years. The American presidential election system is complex, the process is long. The election main

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

论美国权霸与中国崛起 摘要:在分析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的关系时,首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崛起对美国的机制霸权、经济霸权、政治和意识形态霸权、军事霸权都不构成严重挑战;在美国构筑的全球霸权体系下,中国还有相当大的崛起空间。其次,中国崛起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形成结构性的挑战。最后,从思维框架上说,我们既不能丢弃对国际权力格局的传统分析方法,以为信息和思想的沟通以及经济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能够自然生成国家间的友好关系,消解国际冲突,也不能忽然国家及其以下的行为体的主观能动作用,以为权力格局的变化必然造成国际秩序的混乱。现在,中美领导人都认识到两国相互对抗的危害性,因此中美关系有望继续持续稳定,并逐渐建立起更为稳定的战略框架。 关键词:美国霸权;中国崛起;中美关系 布什第二任期以来,中美关系仍然在基本平稳的轨道上发展。两国高层接触频繁,战略对话渠道畅通,经贸合作持续扩大,在台湾问题上没有出现严重争执。但是,双边关系也被一些新的阴云所笼罩,例如美国国内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升温、美国阻挠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美日“二加二”联合声明首次提到台湾问题、美国在中亚支持所谓“颜色革命”、双边经贸摩擦点增加等。一些观察家据此认为,中美关系又一次处在十字路口,甚至预言中国崛起和美国霸权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最终将转化为对抗。 不能否认,就单个国家而言,美国构成对中国稳定发展的最大外部挑战;中国的发展势头如持续下去,将成为世界上同美国实力地位最为接近的大国。美国维护单极,中国提倡多极。从纯粹的权力政治角度看,或从新兴国家挑战霸权国的历史经验看,难免得出中美必然争霸的结论。但是,如果我们对全球化时代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的关系做出细致一些的分析,应当能够构建出某种新的理论思考。 中国国力迅速提升的起点,是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美关系正常化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实现的。这绝非历史的巧合。经常被人们忽略的一个事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介绍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介绍 摘要:美国总统及其选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人民关心的热门话题,作为世界大国美国总统的提名与竞选也成为了新闻报纸探讨的热门话题之一。2016年正值美国总统大选之年,究竟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会成为为下一届美国白宫的主人,成为大家目前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因此本文就美国的政党制度,美国总统选举流程,美国总统竞选影响因素等对总统选举做一个简要的概括总结,从而了解和掌握整个美国总统选举的制度和进程。 关键词:美国政党美国总统选举流程影响因素 引言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即将到来。大选将美国民主党与美国共和党两派的斗争再一次推 向四年一度的高潮。2016年美国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美国民主党)与唐纳德·特 朗普(美国共和党)以及其他诸位候选人将在次大选中角逐、对抗。白宫,国会乃至最高法院的两党政治势力都将在此次竞争后重新洗牌。根据《英语报刊选读》第一章所收录的 一文所述的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两大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与巴拉克·奥巴马)之间的差距与问题,作此文以研究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的现象、流程、历史与本质。采取了上网调查、图书查阅、和汲取文学影视作品核心内涵等方式收集样本资料,提取有用信息,然后进行整理分类、概括归纳。 美国总统的选举 1美国的政党制度 要想理解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必须先了解美国的政党制度。 美国实行两党制,即区别于多党制和一党制的政党制度,由美国两大执政党操控国家 政权,在美国三大权力核心白宫、国会和最高法院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美国共和党是"右派""保守派",代表资产阶层和社会保守势力,在乡村特别是南方力量 强大.主要支持者有宗教组织,大企业,退伍军人,白人特别是男性白人是共和党最重要资源.政策上,共和党支持商界,削减政府规模开支和福利计划,但保证军力,与民主党对立,后者强调政府投资同时削减军队把钱用于国内.共和党比较偏重外交,特别是动用军力干涉国际事物,是所谓"鹰派",与民主党"鸽派"相对. 美国民主党是"左派""自由派",代表中产阶层和贫民阶层, 城市力量较强,主要支持者是 工会和知识分子,及社会边缘化势力如移民,女权主义,少数族群,同性恋团体等.政治上,民 主党重视内政,环境保护,健康保险与社会福利,教育等领域.由此可见,美国总统奥巴马便是属于美国民主党,其所进行的医疗改革法案也符合民主党人的宗旨。 美国国会作为美国民主政治的标志,被视为是制约总统权力的重要形式,虽然国会中两党派人数相差不会太大,但两大党派在国会的所占比例与总统本人所属的党派有着重要联系。 此外,美国总统会在每年的年初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总结上一年的工作与经验,并陈

对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的评价

对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的评价 摘要:美国总统大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政党在选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初选和全民投票是两个极其重要的阶段。 关键字:总统选举制度总统的产生重要的作用重要的阶段参议员和众议员政党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复杂,过程漫长。选举的主要程序包括预选、各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总统候选人、总统候选人竞选、全国选民投票、选举人团投票表决和当选总统就职。 预选是美国总统选举的第一阶段,通常从选举年的年初开始,到年中结束。其间,各党派竞选人将争夺本党总统候选人提名。预选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政党基层会议和直接预选。前者是指两党在各州自下而上,从选举点、县、选区到州逐级召开代表会议,最终选出本党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后者在形式上如同普选,一个州的两党选民同一天到投票站投票选出本党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这是大多数州目前采用的预选方式。 预选结束后,民主、共和两大政党将分别在第三季度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最终确定本党总统、副总统候选人,并讨论通过总统竞选纲领。 两党全国代表大会之后,总统竞选活动便正式拉开帷幕。两党总统候选人耗费巨资,在全国各地开展竞选旅行、进行广告大战、发表竞选演说、会见选民、召开记者招待会以及进行公开辩论等。此外,候选人还将通过多种形式阐述对国内外事务的政策主张,以赢得选民信任,争取选票。 全国选民投票在选举年11月份第一个星期一的次日举行,这一天被称为大选日。为避免大选日投票过于拥挤,目前美国大多数州允许选民在大选日前45天内提前投票。 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因此选民投票时,不仅要在总统候选人当中选择,而且要选出代表50个州和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538名选举人,以组成选举人团。在大选中,美国绝大多数州和首都实行“胜者全得”制度,即在一州或首都获得选民票最多者获得该州或首都所有选举人票。赢得270张或以上选举人票的总统候选人即获得选举胜利。因此,根据各州选举人票归属情况,通常大选日当晚就能决出选举获胜者。 选举人团投票表决在选举年12月第二个星期三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举行。选举人在其所在州的首府投票表决。一般情况下,选举人团投票表决只是例行公事。 此外,如果两大党总统候选人各获得269张选举人票或因有第三党候选人“入围”而导致无人获得270张或以上选举人票,则总统人选由国会众议院决定。这种情况在美国历史上也曾发生过。 总统就职典礼是美国总统选举的最后一道程序。直至当选总统于次年1月20日在总统

美国霸权评析

分析评价美国霸权主义行径,美国霸权主义是利还是弊?利有哪些?弊有哪些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靠其强势地位在世界上“颐指气使”,动辄干涉别国内政,造成国际关系的持续紧张,危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冷战后,美国成为当前世界唯一集“经济霸权”、“制度霸权”、“科技霸权”于一身的垄断资产阶级统治的超级帝国,帝国本性决定了它的根本利益在于对外扩张,推行霸权主义。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阻碍他国的发展。 他的利在于推广霸权带来自己的各个方面层面的收益,但是在目前的时代中推用霸权主义只能说明美国的心虚,因为目前除非是一些弱小的没有地位的国家受到伤害外,他不敢明目张胆的对中国、俄罗斯推行霸权主义,因为随着中俄的崛起,美国越霸权则反映出他的无能。分析评价美国霸权主义行径 霸权必须做到只有盟友,没有朋友。该翻脸时就翻脸,该不要脸时必须不要脸。 就美国来说,霸权主义已不长久,因为中俄的崛起,金砖国家的崛起,以及某些发达国家对美国的仇恨已经不是写在脸上,已经表现在某些行动中。反美不在是孤家寡人,只要有一个恰当的时机和事件全世界的反霸权行为会得到一个扩张。 霸权就是牺牲别人的利益,不择手段的行为去伤害他国。 评析美国霸权稳定论 霸权稳定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后来吉尔平、基欧汉、莫德尔斯基等学者又从不同的侧面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补充和扩展。在这些人当中,吉尔平可算作霸权稳定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几部著作从经济、政治、历史都不同角度阐释了这一理论。 霸权稳定论属于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一支。然而,它又有自己独特的理论视角和中心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传统现实主义关注的是均势问题,而新现实主义关注的是国家的安全以及国际体系的结构问题。而霸权稳定论,顾名思义,主要研究的是霸权的兴衰以及霸权的统治问题。这一借鉴了传统现实主义的权力概念,又吸收了新现实主义的结构主义特色,还对制度主义关系的国际机制以及国际合作问题有所涉及,称得上是一定程度上的综合理论。另一方面,由于美国是当今世界的头号强国,而霸权稳定论的主要提出这也都来自美国,所以,这一理论又有着鲜明的美国色彩。认真研读霸权稳定论的代表著作,人们就不难发现,不管它的鼓吹者者是否承认,事实上它的种种理论观点不是在为美国所采取的霸权政策辩护和赞美,就是为维护美国的霸权在出谋划策。从这个意义上说,霸权稳定论其实并不是一种纯正的国际关系理论,它更像是为了维护霸权统治而提出的一种政策建议或政策指导。 然而,无论如何,美国在当今国际体系中的独特地位是客观存在的。要想更加深入地了解美国的对外政策,了解美国国际关系理论与美国霸权之间的联系,霸权稳定论这道大门是非得进去不可的。 一、霸权稳定论的经济阐释 霸权稳定论提出,开放并且稳定的国际经济的政治条件至少有三个。首先,一个或几个国家必须进行经济和政治领导;领袖国的任务是提供稳定的国际货币,促进自由贸易,确立管理国际商务的公平规则。其次,稳定的国际经济必须建立在主要经济大国的合作基础上。第三,世界各国人民必须相信自由贸易和其他形式的国际商务对他们有利。而这三个条件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条。历史经验表明,没有一个占主宰地位的自由强国,国际经济合作极难实现或维持。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经常会有一些强大的诱因,驱使一个行为体进行欺诈和损害其他行为体,因此,很需要一个政治领导来发挥管理和执行政策的作用。 根据霸权稳定论,开放性的市场经济创造出一种集体商品(或称公共商品)。在国际关系领域,也存在着这种集体商品,比如最惠国原则基础上的自由贸易制度--对一个国家减免关税的待遇必须扩大适用于所有国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稳定的国际货币也是一种集体

美国选举制度概述

一、美国选举制度 美国的选举制度共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总统选举、参议员选举和众议员选举。 1、总统选举 美国的总统选举方式为间接选举。共分为预选、总统候选人提名、竞选、选举总统候选人和选举人团选举总统五个阶段。 a)预选 预选是美国总统选举的第一阶段,通常从大选年的年初开始,到年中结束。预选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政党基层会议和直接预选。前者是指两党在各州自下而上,从选举点、县、选区到州逐级召开代表会议,最终选出本党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 后者在形式上如同普选,一个州的两党选民同一天到投票站投票选出本党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这是大多数州采用的预选方式。 b)各党确定总统候选人 预选结束后,两党通常将分别在七、八月份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最终确定本党总统、副总统候选人,并讨论通过总统竞选纲领。 c)竞选 全国代表大会之后,总统竞选活动便正式拉开帷幕。这一过程一般要持续8至9周。 在此期间,两党总统候选人将耗费巨资,穿梭于全国各地,进行广告大战、发表竞选演说、会见选民、召开记者招待会以及进行公开辩论。此外,候选人还将通过多种形式阐述对国内外事务的政策主张,以赢得选民信任,争取选票。 d)选举总统选举人 全国选民投票在选举年11月份的首个星期一的翌日(2008年是11月4日,2012年为11月6日),这一天被称为总统大选日。所有美国选民都到指定地点进行投票,在两个总统候选人之间作出选择(在同一张选票上选出各州的总统“选举人”)。一个(党的)总统候选人在一个州的选举中获得多数取胜,他就拥有这个州的全部总统“选举人”票,这就是全州统选制。由于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因此总统大选日的投票结果,产生的实际上是代表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538位“选举人”。 e)选举人团选举总统 真正的总统选举是在12月第二个星期三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举行(2008年是12月15日)。届时,各州和哥伦比亚特区被推选出的“选举人”将前往各州的首府进行投票。获270张选票以上的候选人将当选总统,并于次年1月20日宣誓就职。 2、参议员选举 国会参议员由各州直接选举产生,每州选举出2名参议员,共100人,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具体做法是将参议员分为3组,1组两年后改选,1组4年后改选,1组任满6年改选。基本分配原则是保证一个州的2位议员不要在同一年任期届满。如参议员在任期内死亡或辞职,州长应组织补选,除非该州立法机构授权州长指定一位参议员继任者,继任者可一直任职到下次大选,但大选中继任者只竞选其前任余下的任期,如一位参议员任期为6年,在第3年去世,继任者继任一年后参加大选,获选者任期只有2年。现在50个州中有49个州都授权州长指定参议员继任者,只有俄勒冈州是例外,必须经过补选选出参议员继任者。 1866年以前,美国没有统一的联邦参议员选举制度,各州自行其是,大约半数州使用两院表决,即州议会两院以院为单位分别选举,直到两院各以过半数票选出同一人士为联邦参议员,这种制度的弊端是两院常常陷入僵局,以致国会开会后几个月,参议院的有些州议席还空缺。另外半数州使用“联席投票制”,即州议会两院议员一起投票,获多

中美两国国家选举制度比较分析

大连海事大学 管理决策论文 二零一六年七月

中美两国国家选举制度比较分析 院系:航海学院 专业班级:航海技术专业13级8班姓名:孙运鸿 学号: 2220133517 指导教师:佟仕祺

摘要 中美两国作为当今世界两个大国,在国家选举制度上的相同和差异是值得关注的,两国的国家元首选举更是值得浅析的。选举对中国来说本身就是一个舶来品,但是中国的舶来品并只是完全的拿来主义,而结合中国的特色进行制定。 美国选举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时趋于完善的,但是矛盾已经显露。如何正确认识中美两国的选举制度就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做尝试分析。 中美两国国家元首选举流程 中国国家主席的选举流程 根据现行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副主席的候选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政治条件。候选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候选人必须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是年龄条件。候选人必须年满45周岁。1982年宪法修改了1954年宪法关于国家主席的候选人的年龄,即把35周岁改为45周岁。这是因为国家主席的职务对国家和人民来说,关系重大。国家主席必须是政治成熟、经验丰富、阅历广泛、具有较高声誉和威望的公民,如果达不到一定年龄,难以具备这些条件。 根据有关规定,国家主席的人选,由主席团提名。实践中,主席团都是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提出候选人名单的。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召开期间,由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会议主席团,会议主席团提出国家主席、副主席的候选人名单,用等额选举的办法,提交大会表决,产生国家主席和副主席。 步骤如下 一、中共中央召开中共党籍的预备人选的民主推荐会,由正省部长级和正大军区职以上中共党员领导干部投票推荐。 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建议名单。 三、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讨论建议名单。 四、中共中央举行民主协商会,就建议名单向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听取意见。 五、中共中央全会审议通过建议名单,以中共中央名义,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推荐。 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投票通过。 可见,对建议名单,只有正省部长级和正大军区职以上中共党员领导干部才有民主推荐权。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依次行使讨论权,然后中共中央全会行使审议通过权,最后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推荐。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有权获得情况的通报,并可以提出意见,但没有实质的推荐权。 正式候选人名单确定后,由代表在全体会议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等额选举或者表决。随着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深入,等额选举会逐步过渡为差额选举。 等额选举指候选人数与应选人数相等的选举,即一个职务只有一个侯选人。在实行等额选举的时候,投票人的权力仅仅体现在是否决定认可候选人,只有表决权没有实际选举权,故相对于差额选举,选举人的权力较小。 美国总统大选详细流程 一、候选人提名:

美国选举制度剖析_张立平

美国选举制度剖析 张立平 [内容提要] 美国的选举制度是在宪法规定下、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它一直保持着宪法规定的基本骨架,并通过宪法修正案、联邦法律、政党改革、各州议会的法律而在具体程序和规则上有所变更。美国的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联邦制度、分权制有密切的联系,也体现了美国政权体系中权力分散、权力多元、权力有限的特点,更反映了美国的“一切政治都是地方政治”的特色。选举人团制和预选制是美国的独创,前者“古老”,后者较新;但从实践看两者都是既有利也有弊。总而言之,美国的选举制度基本上与其他政治制度相适应、相匹配,也基本上能够完成美国民主制的目标,但也存在一些麻烦的、难缠的、短期内不易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美国选举制度 总统选举 国会选举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005)02-0004-08 顾名思义,所谓选举制度就是指一个国家选举其国家领导人或各级政权代表的,由有关程序、法律、规则等构成的一整套体系。一国的选举制度既是该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与该国的其他政治制度有密切关联,还与该国的历史传统、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美国的选举制度就深深地刻上了“美国”的烙印,也就具有了所谓的美国特色。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剖析的主要是联邦层次的选举制度,不涉及州和地方层次的选举。 总统选举制度 美国今天的总统选举制是在宪法规定下、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它一直保持着宪法规定的基本骨架,并通过宪法修正案、联邦法律、政党改革、各州议会的法律而在具体程序和规则上有所变更。 首先,候选人的资格。什么样的人可以参加总统竞选?什么样的人可以当总统?《美国宪法》(1787年)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总统候选人必须是:(1)生来就是美国公民,这意味着要么是在美国出生,要么是在海外出生,但父亲和(或)母亲是美国公民的人,通过移民而成为美国公民的人(第一代移民)不能竞选总统,这一条阻碍了无数像基辛格、施瓦辛格、奥尔布赖特这样的政治人物入主白宫;(2)年龄在35岁以上;(3)在美国境内居住超过14年。自1789年第一次举行总统选举以来,美国总统候选人的资格就没有改变过。1951年批准的第二十二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当选并担任总统不得超过两次;如在他人当选总统的任期内代理总统两年以上,则不得当选并担任总统一次。这一条修正案虽然没有为总统候选人的资格增加新的条件,但其实暗含了当选并担任过两届总统的人就不能再竞选总统了。 对于总统候选人的资格,除了以上的明文规定外,还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用时下流行的话就是,还有一些“政治潜规则”:政治顾问和媒体记者认为,最好的总统候选人是白人、男性、新教徒、中年(40多岁或50多岁)、模范丈夫(无桃色丑闻)、担任过州长等等。①当然,这些“潜规则”也是从过去的政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43任总统都是白人男性;近14的总统担任过州长;绝大多数总统是新教徒(肯尼迪是美国总统中惟一的天主教徒);绝大多数总统第一次当选时年龄都在四五十岁左右(里根总统是一个例外,他1980年第一次当选时已年届73岁);在竞选活动中没有被桃色丑闻击倒的廖廖无几(克林顿是一个例外,1992年竞选中他在妻子希拉里的帮助下艰难地渡过了桃色丑闻)。 其次,选举人及选举人团制。什么样的人有资格投票选举总统?简单地说是选举人(elec-tors)。《美国宪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每州应依照该议会所定方式选派选举人若干人,其数目同该州在国会应有的参议员和众议员总人数相等。但参议员或众议员,或在合众国属下担任有责任或有薪金职务的人,不得被选派为选举人。”由各州选派的选举人组成选举人团(Electoral College),由选举人团投票,如得票数超过选举人总数的一半,即当选为总统,这就是选举人团制。“如获得 — 4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5年第2期 DOI:10.16502/https://www.doczj.com/doc/a613727207.html, ki.11-3404/d.2005.02.001

从自由主义看美国霸权

从自由主义看美国霸权 一、霸权的定义 在国际体系内依靠自身的强大实力,行使对他国的控制权的能力。包括强大的物质力量、霸权合法性及其他国家的承认。 二、是否已经衰落 是,从体系视角看,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前美国霸权主导国际体系是公认的事实,但是70年代后,美国霸权体系是否存在一直具有争议。在自由主义的视角下,国际机制取代了霸权,发挥着稳定国际体系的功能。比如,美国多边贸易体制的建设中未能表现出足够的主导能力,而且其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意愿已经由全球层面转向区域层面,也不再容忍贸易伙伴广泛“搭便车”的行为。上述内容说明美国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能力和意愿正在减弱,表明美国的霸权地位正在走向式微。 三、是否会延续 会,原因:美国政治的公开性、分散性的特征,增强了他国对保持在秩序内并按照原则和机构运转的信任感。民主国家比非民主国在其机构承诺上, 能树立起更大的可信度。 美国霸权的各种制度具有一种延续性,已变得非常制度化。除了大规模战争或全球性经济危机, 美国的霸权主义秩序不受霸权主义挑战者们的影响。即使出现一个大的国际联盟, 赞同另一种秩序, 那么为实现这种秩序所付出的代价也必定比基于现存制度的演变要大得多。 四、美国霸权的特征 美国是一个自由主义的利维坦,提供大多的公共物品,创建并遵守国际规则,分享决策权威。非国家性与自由主义是美国在维系世界霸权时对外投射的价值取向,给予其在单极体系”的合法性与持续性。 创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秩序, 在冷战结束后依然保持生命力; 其生命力源于美国的霸权是自由主义的霸权。美国自身政治的开放性和渗透性特征, 决定了这种世界秩序的生命力。由于拥有独特的公开性的国内政治制度, 以及拥有已经创建出的处理国际政治冲突的一系列抑制强权的机构, 美国已有能力保持其扩张性的、制度化的和合法的政治秩序的中心地位。

美国选举制度的利弊

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间接选举制。首先由各州选民投票选出本州选举人(人数与本州国会议员人数相等),再由各州选举人同时在各州首府投票选举正、副总统。议员选举实行直接选举制。众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最初由各州议会选举,1913年生效的第17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参议员也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州长、议员和某些州的法官、重要行政官员都由选民选举产生。各级选举一般都由两党包办。为了保证两党的统治地位,一般实行单名选区制和多数代表制。 美国选举制度的利 总的来看,美国的选举制度是行之有效的,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而且还在不断改革、完善。整个选举过程是有序的、透明的,选举结果也能得到公众的认可。选举有如下一些功能: 第一,选举使政权交接或延续和平地进行。选举是获得国家权力的唯一合法渠道,谁要想掌握国家权力,只有参加竞选,别无它途。通过其它方式如政变即使控制了权力机关,其权力也不会为公众所承认。这就基本排除了因争夺国家权力而引起国家政治动荡、乃至内战的可能。 第二,选举是选民行使民主权力的重要途径。美国人的民主权力有许多实现途径,如自由发表言论,但选举是最重要的途径,选民参加投票,最主要的动机就是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在美国,选民参加选举投票是完全自愿的行为,通过各种手段迫使选民投票是非法的。 第三,选举是一次全民政治总动员。通过媒体展示出的竞选活动,将人们的注意力聚焦在选举上,促使人们关注、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了解美国的民主制度和民主理念。可以说,选举是向公众宣传、灌输美国价值观的极好方式。 第四,选举是一次对美国内外政策的大讨论。两党之间、候选人之间就美国现行及将来应该实行的政策展开激烈的辩论,并通过媒体展示给公众,而投票就是选民对各方政策的表态,胜者的政策自然是得到了多数选民的赞同。此外,获胜的竞争者还可以根据选举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政策,甚至将竞敌的政策拿过来为己所用。 第五,选举是选拔、锻炼人才的有效方式。首先是选拔优秀人才担任国家领导人。在选举中,被选举者本人要经受严格的考验,优胜劣汰。艰苦的竞选工作是对竞争者能力、智力、耐力、毅力、体力的全面考核,也是对他们个人乃至家庭成员品行及形象的检验。 美国选举制度的弊 美国选举制度的弊端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时间太长,令人厌倦。从初选开始到大选结束,将近一年的时间。如果算上初选前的准备工作,则有一年半甚至两年的时间,真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游戏。每四年一次,一次一年。这样时间长而频繁的竞选,而且几乎是重复同样的过程和内容,自然会使人们感到厌倦。 此外,长时期的竞选,不利于总统和国会履行自己的职责。如果是在任总统参与竞争,

浅谈美国总统选举制度

浅谈美国总统选举制度 1130310120 杨斌斌 摘要 美国是一个幅员广袤的联邦制的民主国家,这塑造了其独特的选举制度。浓厚的联邦制色彩赋予每州一定的权利,这决定了美国不会像法德等传统国家进行全国性的普选。同时在信息传递不发达的时代美国幅员的广阔又要求其选举必须具有高效性。初选和大选中以人票反映得票比例、赢者通吃的做法在民主的前提下增大了投票数据的方差,在宪法得票过半的要求下往往能一次选举成功,同时不严格的按人口分配人票(规定每州的最少票数)又保障了小州的权益。在历史演进过程中,预选提名制和选举人团制很好适应了美国国情从而得以保留。 关键词 预选提名制选举人团制高效的民主 正文 美国总统选举大致经过候选人提名和大选两个阶段。候选人提名如今主要采用以州为单位的预选提名制,大选采用选举人团制度。 一、总统候选人提名 在选举初期,每个政党同时会有几个候选人宣布参加总统竞选。总统候选人提名,就是要选出各个党派的唯一候选人,使政党能够团结一致地竞争执政资格。其程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 (1)1790至1832年的国会党团会议提名制,国会领袖在党团会议中起了很大作用。华盛顿、杰斐逊、亚当斯、麦迪逊、门罗、杰克逊都是国会党团会议挑选的候选人并最终赢得了总统职位。 (2)1832至1968年的党代表大会提名制,其中1832至1908年为纯粹的政党组织提名制(因为所有的党代表均来自各州的党团会议、选区代表大会、州代表大会、行政机构委员会、党的领袖及这些机构的联合体);1918至1968年为混合提名制(即预选与政党组织提名相结合,但预选并不起决定作用,虽然在1916年预选高潮时曾有26个州实行预选,其中每个州有一半以上的党代表是由预选选出的,但总的来讲,这些预选意义不大)。 (3)1968年至今的预选提名制。预选制在本世纪初在有些州开始实行,但直到60年代末才被广泛采用。预选制的流行主要源于60年代末及70年代初的政治改革—党代表大会修改了代表的资格,代表席位向少数族裔及妇女开放;州议院通过了在总统预选中选民选举出倾向于某个候选人的代表的法律,也源于有关竟选筹资法的规定,还源于媒体力量的上升。由预选来决定提名的制度又被称为“公民表决制”,它的特点是:1、选民直接参与党的候选人的挑选并选举出承诺支持某个候选人的党代表;代表大会仍然保留,但其提名功能降为批准或登记预选结果的功能。2、总统预选由各州〔而不是政党〕负责,州议院规定预选日,州政府出钱准备预选的选票;候选人在预选活动中的费用部分由联邦政府承担,候选人在联邦选举委员会登记后申请公共资助(即配套资金),条件是预选花费不能超过联邦选举委员会规定的限额;候选人亦可不要公共资助,自由花费私人的资金,没有花费限额○1。3、各州采取的预选方式各不相同,如“关门预选”(预选投票只限于本党的选民,即所谓党内选举)、“开门预选”(预选投票向任何人开放,不问党籍)、“一揽子预选”(两党候选人均列于选票

国际制度与美国霸权

国际制度与xx霸权 xx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博士 大家好,我是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陈积敏,主要从事美国问题研究。今天在这讲当中,我们主要想谈一谈国际制度与美国霸权。 之所以选取了这样一个主题,是因为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多的联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二战之后所建立的这样一种国际体系,很大程度上是由国际制度把它联系在一起的。 而国际制度与美国在二战之后所确立的霸权地位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我们今天选取这样一个主题跟各位作一个介绍。 在这讲当中,我们想主要从三个层面来谈一下这个问题。第一个方面,从概念上面来界定一下什么是国际制度,什么是霸权,以及它们的功能与作用是怎么样的;第二个方面,国际制度与美国霸权之间的关系;最后一点,回归到中国的视角来看待如何去认识,以及如何去对待美国的制度霸权。 一、概念分析: 国际制度与霸权 (一)国际机制 关于国际制度,在国际关系理论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引用的是国际机制,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国际机制与国际制度之间存在着一个很细微的区别,但是,我们在此不作严格意义上的区分,所以我们就通过对国际机制这个含义的认识就跟各位强调一下国际制度的含义。 所谓的国际机制是指国际关系与特定领域里汇聚着行为体预期的一系列明示和暗示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这句话是从英文当中翻译过来的,源自于美国的一位学者Krasner在1983年出版的一本书,是由他出版的《国际

机制》当中的一段话,这句话读起来比较地拗口,但我们给它深入地剖析一下,分解开来的话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第一个,它的背景是什么?是国际关系领域当中的一个概念,所以其领域是国际关系领域;第二个,它的主体,国际行为体,主要是国家;第三个,它的核心。这个国际机制一个很核心的概念是国际行为体共同认可的一套原则、归分,所以它的核心内容是必须要得到国际社会当中的行为体,即国家的认可。体现方式比较灵活,具有明确的、明示的方式。如国家与国家之间订立的条约、国际法律,同时还有一些不需要明文规定的,如国际惯例。所以,国际机制的形式是多样的。最后一点是内容,它包括一些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通过这样的一些分解,大家对于国际机制的概念就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理解。国际机制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我把它归纳为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国际机制具有权威性。为什么具有权威性?这源自于国际机制的订立是由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一套原则和规范。国际社会当中的一些主要国家对这一系列的原则、规范都普通认可,这种普通认可就赋予了国际机制以权威性。正是因为国际机制具有权威性,从而也赋予了这个国际机制对于国家行为,这个国际制度规范了国家的行为形成了一定的制约。这个都比较好容易理解。 第三个方面,目前的国际机制或国际制度涉及的领域非常地宽泛,相互之间的交合、交融、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得各种各样的国际制度产生了一个制度化的“网络”,一个制度与另外一个制度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关联性。 第四个方面的特点,国际机制的独立性。一旦这个国际机制确立之后,一旦国际社会普遍认可这样一套规范、规则、原则,那这一套国际机制对于国家国际体系当中的国家的行为具有约束性,这样一种约束性不会因为个别国家的变动,包括这个体系当中的主导国家的变动而丧失其向例。它具有一定的独立存在的价值,这是我为各位分析的国际机制的四个方面的特点。 国际机制有什么样的功能?我们简单地分为两大方面。

Presidential election美国总统选举流程,英文介绍

美国总统选举流程 美国总统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总统选举的程序分为预选、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总统候选人竞选、全国选民投票选出总统“选举人”和“选举人”成立选举人团正式选举总统5个阶段进行,整个程序需耗费近一年的时间。 预选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像艾奥瓦州那样,由各党从基层选区开始,自下而上逐级选出出席县、州和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另一种是像新罕布什尔州那样,由各党的选民在同一天到投票站秘密投票,分别选举各自支持的总统候选人,然后根据各候选人的得票比例确定该州参加各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人数。第二种方式比较正规,绝大部分州都采用这一方式。 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般在7、8月份举行,主要任务是确定该党的总统、副总统候选人,并通过党的竞选纲领。此后,总统竞选便正式展开,各党的总统候选人开始疯狂拉票,这一过程一般持续8周-9周。 全国选民投票是在选举年11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后的第一个星期二举行,这天也叫总统大选日。由于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因此总统大选日实际上是选举代表选民的“选举人”。真正的总统选举,在选举年12月第二个星期三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一举行。届时,各州被推选出的“选举人”将最终选出新总统,当选总统将在次年1月20日宣誓就职。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process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s are held every four years. Presidential election procedure is divided into pre-selection of the party's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presidential candidates campaign, the national voters elected president "electors" and "elector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lectoral College formally elected president five stages, the entire program would entail nearly a year's time. Preselection mode, there are two: one is like Iowa did, by the party from the grass-roots constituency, the bottom-up level by level elected to attend the county, state, and representatives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nother is like New Hampshire as, by the party's voters to the polls by secret ballot on the same day, respectively election respective support presidential candidate, then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proportion of the votes of the candidates in the state to participate in each party's number of representatives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The second approach is more formal, the vast majority of states in this manner.

浅谈美国霸权主义

2011年政治学科调研论文 浅 谈 美 国 霸 权 主 义 学校: 系别: 年级: 姓名: 学号:

【摘要】霸权主义是指一国凭借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优势,在全世界或个别地区破坏、控制他国主权,谋求统治地位的政策。美国以军事政治制裁、经济霸权、文化霸权等手段在世界推行其霸权主义政策,把本国的利益凌驾于其它各国家利益之上,遏制其它国家的发展对自己国家可能造成的潜在威胁以及消除其它国家和本国不同的声音;凭借其经济军事实力对其它国家进行控制、干涉和侵略,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成为威胁世界与和平稳定的主要根源。 【关键词】美国霸权主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 正文: 一、霸权主义的概念 美国大片以其精彩的剧情、刺激的场面、高超的特技而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在美国大片中,美国往往以世界统治者的面目出现,霸权主义行径昭然可见,然而,这不仅仅是电影,它更是现实情况的一种体现! 霸权主义在本质上是要把本国的利益凌驾于其他各国家利益之上,凭借其经济军事实力对其他国家进行控制、干涉和侵略,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成为威胁世界与和平稳定的主要根源。其表现主要有:第一,强迫别国接受和照搬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第二,利用“民主”、“人权”甚至“价值观”等问题,任意干涉别国内政;第三,凭借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到处侵略。它们置联合国安理会于不顾,违背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侵犯的神圣原则,公然践踏国际关系的普遍原则,其目的是要用武力手段建立一个符合他们自己利益的国际新秩序,确立其主宰世界的地位。其典型的体现就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 二、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 为了遏制其它国家的发展对自己国家可能造成的潜在威胁以及消除其它国家和国家对自己国家不同的声音,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有:政治军事制裁、经济霸权、文化霸权。 1、政治军事制裁 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1999年5月8日,一个惊人的消息

美国大选和“选举人”制度

美国大选和“选举人”制度 11月2日,美国将举行四年一度的总统大选。但按美国的选举制度,它不是在全国范围内计算谁赢得注册选民的"人头票"多数来确定赢输,而是按照总共538张"选举人票"计算,哪个候选人赢得超过半数的270张,谁就是美国的下届总统。 上次美国大选时,由于出现查票纠纷,不仅中共、古巴、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官方媒体借机嘲讽美式民主,批评美国的"选举人"制度不体现一人一票、多数当选的民主原则;也有不少普通人弄不明白美国为什么要实行"选举人"制度,而不是按人头票计算。但如果对"选举人"的历史和作用稍加了解,就会发现,恰恰是这种选举方式,体现美式民主的特色,并保证着美国宪政制度的稳定和有效。 在二百年前美国刚建国时,美国的先贤就设计了"选举人"制度,当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政客向选民虚假承诺骗取选票,由"选举人"间接选总统,以避免弊端。但今天这层意义已消失,它和间接选举无关,也没有实际的选举人,只有"选举人票"。这种制度主要是为了尊重各州的权利,它是美式民主的放权、尊重地方州权的体现。 美国全部"选举人票"共538张,是参议员(100名)、众议员(435名)、华盛顿特区代表(3名)的总数。参议员按州分配,50州每州2名;众议员按人口产生,约50多万人选出一名。例如纽约州约有1,600多万人口,就有31名众议员,再加上2名参议员,总共有33张选举人票。按照选举人票制度,任何一个总统候选人如果赢得了这个州的多数人头票,就算赢得了这个州的所有选举人票,被称为"赢者通吃"。候选人在各州赢得的选举人票累计超过538票的一半(270张),就当选总统。由于是采用赢者通吃的计算方式,那么就可能出现候选人赢了全国按人头计算的普选票,却因选举人票没过半而输了大选的现象。例如,上次大选时,在全国人头票中,民主党候选人戈尔比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多出50万张,但由于最后在佛罗里达州布什赢了戈尔几百张人头票,按赢

冷战后的美国霸权文献综述

冷战后的美国霸权文献综述 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美国在世界上获得了全面优势地位,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十多年来,美国凭借其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科技实力,利用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机会,挟美国在世界高科 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大肆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试图在两极格局解体之后建立单极格局,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与冷战时期美国霸权主义相比,冷战后美国的霸权主义更具有欺骗性、侵略性和危险性。 一、冷战后美国霸权的膨胀 1、首先,美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的明显优势地位驱使美国向全球扩展其霸权 统治。战后国际系统中权力结构的变化,使美国相对权力地位提高,与其他大国之间的权力差距加大,美国称霸世界的欲望空前膨胀,急于谋求建立由它主宰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新秩序”。 2、其次,美国近年来“新经济”的强劲发展,为美国霸权膨胀奠定了经济基础。 自1991年3月至2000年,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进入高增长、高利润率、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的“新经济”运行最佳期,从而巩固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先地位。 3、第三,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新一轮浪潮为美国推行霸权战略创造了机 遇。由于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超强地位和对于世界经济组织的重要影响,经济全球化带有浓厚的美国色彩。美国利用经济全球化中自由市场经济向全世界扩展、资本流动加快、自由贸易迅速发展、国际组织作用加大的机会,增强了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力,在谋求经济扩张的同时,将自己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 二、美国霸权主义的新发展 1、首先,冷战后的美国霸权主义是一种更加肆无忌惮的霸权主义。美国的全 球战略不再是被动地遏制某一敌对国家的扩张,而是积极地向全世界扩展美国的势力和影响;美国的目标不再是与苏联争霸世界,而是独霸世界;美国全球战略的实施也不再有特定范围和限度,而是实施的空间范围更广,手段更多,目标更大。 2、其次,“新干涉主义”使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披上一层“仁慈”的外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