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公元前8世纪,希腊艺术别具一格。早期的希腊雕塑家模仿埃及的模式,后来的雕塑家则转向刻画更现实主义的肖像,包括逼真的人物形象。与此类似,陶器上的几何图形也让位给更真实的人类活动图景,这一变化反映希腊()

A.人们日益关注人类本身 B.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C.希腊文明兼容并蓄的特点 D.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2.一位西方思想家否认神的属性是不朽的,在他看来,神不过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象出来的,人们因为看到太阳、月亮、河流对自己有好处,就把这些东西命名为神。这一认识反映了这位西方思想家()

A.觉醒自我价值 B.强调绝对权威 C.批判宗教迷信 D.尊崇理性主义

3.苏格拉底主张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考查一切已有见解,从而确立普遍公认的、绝对的真善美。他的这种认识基于()

A.美德即知识,无知即罪恶 B.雅典道德沦丧,政治腐败

C.教育可以发现人的内在美德 D.辨证的逻辑方式具有科学性

4.西方的人文精神萌芽于()

A.古印度文明 B.古罗马文明 C.秦汉文明 D.古希腊文明

5.12、13世纪,佛罗伦萨出现供不同行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的文艺沙龙及节日庆典。这些活动倡导开放宽容的文化氛围,并以大众化、通俗化的具体形式,将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直观地、大众化地加以呈现和表达。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人文精神逐渐流行 B.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C.古典文化走向复兴 D.教会势力趋于衰落

6.“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材料反映苏格拉底主张()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D.认识你自己

7.欧洲近代的思想解放,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重大事件。在这一过程中,贯穿始终的是()

A.王权的衰落 B.神权的动摇 C.人的解放 D.理性的启蒙

8.拉伯雷在《巨人传》冲描写了三代巨人“非凡的欲望”,该书在受到人们喜爱的同时,也遭到教会和贵族的仇视。《巨人传》遭到教会仇视主要是因为其()

A.反对新兴事物 B.揭示人性善恶 C.再现社会现实 D.宣扬人文主义9.《曼德维尔游记》是欧洲中世纪的著作。书中描写的中国同样起源于“诺亚方舟”时期;

“汗”是上帝意志的践行者;承担“圣地拯救者”的角色,拥有至高无上的财富、技艺与国力。这种描写体现了()

A.基督教圣地、神学为中心的世界观 B.上帝创世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起点

C.基督教信仰作为人类发展追求目标 D.应对宗教改革寻求拯救圣地新力量

10.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由此可知,该学者强调()

A.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B.前者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

C.两者斗争的目标大相径庭 D.后者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

11.著名思想家但丁(1265—1321)强烈主张通过政教分离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与繁荣,其他思想家还系统论证了世俗政权对教权的独立性,并主张俗权至高无上。这反映了() A.文艺复兴时期对民主的追求 B.宗教改革家强调“教权高于王权”

C.世俗统治者对权力的渴望 D.人文主义者要求建立主权民族国家12.《世界文明史》指出,“从本质上讲,它是建立在穷人背上的一种贵族文化……是一种异教的反叛,腐蚀了宗教理论的道德尺码,放纵人类的本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工商业的财富。”这种文化的发展反映了()

A.人类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B.人文主义成为战斗武器

C.基督教神学被彻底颠覆 D.非宗教的理性时代来临

13.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提出,新教信仰促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现世苦行主义的形成,提倡勤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种新的伦理改变了人们获得财富与支配财富的态度和动机,造就了“资本主义的精神”。材料表明()

A.新教伦理精神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B.新教伦理认为禁欲苦行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C.宗教改革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D.新教提倡的克制享乐违背了人文主义思想

14.在莎士比亚早期的抒情诗和喜剧中,古希腊式的爱欲冲动与个性自由、基督教式的节制忍耐与仁慈博爱水乳交融。早期历史剧在肯定人的现实欲望的合理性以及人自身力量与价值的同时,又仰望上帝的恩典,把耶稣式仁慈宽厚的秉性赋予了人间的帝王。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

A.主张信仰得救,倡导王权至上 B.追求民主法治,反对禁欲苦行

C.体现新旧交融,彰显人性价值 D.抨击君主专制,提倡信仰自由

15.迈尔斯教授认为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有二:一是当时的教会存在着最为严重的丑闻和各种滥用职权;二是当时各国君主对教皇权力的妒忌和教皇统治与各国爱国主义思潮的激烈碰撞。据此分析,该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16.加尔文主张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这表明加尔文教()

A.旨在变革现行政体 B.符合新兴市民阶层利益

C.倡导宗教信仰自由 D.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7.“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宗教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这样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者()

A.反对教皇的世俗特权 B.反对因信称义

C.反对教皇作为世界的宗教领袖 D.反对宗教信仰

18.“路德只是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教皇的奴役制,因此新教只是自然科学一时的貌合神离的同路人。”材料主要反映了宗教改革()

A.摧毁了教皇的精神枷锁 B.与自然科学的精神相悖

C.未能根本上推动自然科学发展 D.换汤不换药,实际意义并不大

19.启蒙学者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他们从“理性”“天赋人权”出发,对未来新国家进行设想,其中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建立奠定理论基础是()

A.自然神论理性崇拜 B.三权分立相互监督

C.自然赋予人类权利 D.人性解放思想自由

A.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基础教育发展 B.出版业是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的动力

C.欧洲贵族推动法国启蒙思想传播 D.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

21.卢梭的这一理论像黑夜中的一道闪电划破了长空,给处于奴役状态的普通民众送去了扫开身上沉重枷锁的钥匙,以极快地速度激发了普通民众反专制和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

卢梭的这一理论()

A.奠定了开明专制基础 B.论证了制衡的要义

C.宣传了人民主权学说 D.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22.伏尓泰曾说中国“文人的信仰(儒学)令人赞叹,既无迷信,亦无荒谬的传说,更没有诅咒理性和自然的教条……四千年来,他们始终把最简单的信仰视为最佳信仰。”以下对伏尓泰推崇儒学说法正确的是()

A.启蒙思想与儒学一脉相承 B.通过宣扬儒学构筑平等社会

C.借助儒学批判基督教神学 D.中法交流频繁促进文化融合

23.发生在人类历史上的某次运动,其特征是深信人类知识能够解决现存的基本问题。人们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几乎所有的传统,他们的目标是推翻旧有机构,重建人类社会、机构和知识,并用所谓的自然秩序为新社会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次“运动”是()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4.“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

材料反映的核心观点是()

A.社会契约 B.三权分立 C.君主立宪 D.天赋人权

25.中世纪人们普遍谴责谋利的行为,教会禁止放贷取利,认为这是“一个在上帝看来可恶可厌的罪恶”。但到了16世纪,人们已经承认“温和的、可以接受的高利贷行为”。人们观念的改变源于()

A.商品货币关系发展 B.宗教改革的影响

C.地理大发现的推动 D.商业革命的需要

二、材料阅读

26.(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25)世界各国文化大多不乏人文精神,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25分)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关注人的生命和尊严,强调社会中个人道德自律。对政权的迎合也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同时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去追求和谐社会的建立。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儒学的人文精神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主义烙印,大大损害了儒学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中西方法治进程中人文基础的差异》材料二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

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材料三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特点及成因。(8分)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主张、新发展。(7

分)

27.(2019·江苏扬州学业水平模拟二·37)(10分)西方人文主义的内涵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并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戈拉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因为正义的事物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而好的……所以,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

——苏格拉底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材料三当钱投入钱柜里叮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材料四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普罗塔戈拉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分别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体现的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张有哪些?(2分)

(3)材料三的突出主张是什么?(1分)马丁·路德由此开展了什么政治运动?(1分)

(4)为避免出现材料四中所述的“一切便都完了”的情况发生,孟德斯鸠提出了什么政

治主张?(1分)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在政治追求方面人文主义是如何得到发展的?

(2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特征的认识。(1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希腊艺术以人为主要题材体现了对人本身的关注和重视,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故选A项;材料中图形题材从模仿埃及到人类活动,不能得出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排除B项;变化体现了希腊文明更加自身特色,排除C项;图形题材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发展不能得出民主政治发展状况,排除D项。

2.【答案】A 【解析】“神不过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象出来的”表明这位西方思想家强调自我价值,故选A项;“否认神的属性”,材料中也未涉及强调其他绝对权威,排除B 项;“否认神的属性是不朽的”不等于批判宗教迷信,排除C项;材料中未涉及尊崇理性,排除D项。

3.【答案】B 【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他之所以提出这种主张,主要是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故选B项;

题干强调的是如何“确立普遍公认的、绝对的真善美”,而不是强调美德即知识,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体现通过教育的方式来“确立普遍公认的、绝对的真善美”,排除C 项;题干没有提及“辩证的逻辑方式”这一思维方法,排除D项。

4.【答案】D

5.【答案】B 【解析】“直观地、大众化地加以呈现和表达”体现了适应市民阶层的文艺形式,故选B项;这种文化的表达并没有体现对人的重视,排除A项;这种文艺沙龙并不是以传播古典文化为己任的,排除C项;文学沙龙没有体现抨击教会势力,排除D 项。

6.【答案】B 【解析】B项与材料中“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相符,故选B项;“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智者学派,与材料中“苏格拉底主张”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万物的尺度,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中“智慧的人”“愚昧的人”不符,排除D项。7.【答案】C 【解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都强调人文主义,即人的解放,故选C 项;艺复兴时期不反对封建王权,排除A项;应是天主教会的神权动摇,排除B项;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的启蒙,排除D项。

8.【答案】D 【解析】由材料“该书在受到人们喜爱的同时,也遭到教会和贵族的仇视”

可知《巨人传》宣言人文主义遭到教会的批判,排除D项;《巨人传》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宣扬新兴事物,排除A项;《巨人传》揭示教会的黑暗,排除B项;《巨人传》是一本具有童话色彩的小说而非现实主义著作,排除C项。

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曼德维尔游记》是欧洲中世纪的著作。书中描写的中国同样起源于‘诺亚方舟’时期;‘汗’是上帝意志的践行者;承担‘圣地拯救者’的角色……”可知,该书的描写体现了以基督教圣地、神学为中心的世界观,故选A项;

材料没有涉及以上帝创世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起点,排除B项;书中描写的只是中国,并不能代表基督教信仰作是人类发展的追求目标,排除C项;宗教改革是在16世纪,排除D项。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只限于社会上层,宗教改革主要深入到社会下层,故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更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故选D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没有摆脱宗教束缚,排除A项;两者都是反对天主教教会的神权统治,都是人文主义的表现,材料未体现谁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排除B项;文艺复兴主要利用绘画和文学形式,宗教改革主张信仰方式改变,其目标都共同指向天主教会神

权统治,排除C项。

11.【答案】D 【解析】据所学,中世纪是政教合一的形式,国家受到天主教的控制,材料“世俗政权对教权的独立性,并主张俗权至高无上”是强调世俗权力大于神权,结合所学但丁是人文主义的代表,表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于主权民族国家建立的要求,故选D项;材料“政教分离”说明强调政权独立不是民主,排除A项;但丁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家不是宗教改革家,排除B项;但丁属于人文主义者,不是世俗统治者,排除C项。

12.【答案】B 【解析】资本主义萌芽推动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腐蚀了宗教理论的道德尺码,放纵人类的木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工商业的财富”表明人文主义成为战斗武器,故选B项;A项是古希腊哲学,与材料中“腐蚀了宗教理论的道德尺码,放纵人类的木能”不符,排除A项;“腐蚀了宗教理论的道德尺码”不等于基督教神学被彻底颠覆,排除C项;启蒙运动开启了理性时代,排除D项。

13.【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新教信仰促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现世苦行主义的形成,提倡勤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种新的伦理改变了人们获得财富与支配财富的态度和动机,造就了‘资本主义的精神’”,可知新教伦理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故选A项;通过题干内容可知,“克制享乐”

只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条件之一,“新教伦理认为禁欲苦行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的表达方式过于绝对,排除B项;题干内容没有提及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问题,排除C项;通过题干内容可知,“克制享乐”是为了积累财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这并没有违背人文主义思想,排除D项。

14.【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古希腊式的爱欲冲动与个性自由、基督教式的节制忍耐与仁慈博爱水乳交融”,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借助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强调人的价值,故选C项;依所学,宗教改革时期强调信仰得救,与材料表述不相符,排除A项;依所学,古希腊人文精神推崇民主、法治,反对禁欲与材料表述不相符,排除B项;启蒙运动抨击君主专制,与材料表述不相符,排除D项。

15.【答案】C 【解析】题干体现反对教会专权、强调王权大于神权,故选C项;智者运动兴起于公元前5世纪,当时不存在教皇,排除A项;文艺复兴主要在文学艺术领域,排除B项;启蒙运动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排除D项。

16.【答案】B 【解析】通过题干可知,加尔文“鼓励(教徒)经商致富”,并且这是“受命于上帝”,这适应了新兴的市民阶层要求发财致富的愿望,即符合新兴市民阶层的利益,故选B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加尔文宗教改革内容中没有涉及变革政体的内容,排除A项;加尔文宗教改革并没有放弃信仰基督教,即没有实现宗教信仰自由,排除C 项;题干内容看不出加尔文宗教改革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排除D项。

17.【答案】C

18.【答案】B 【解析】通过题干可知,路德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同时,新教的信仰与教条实质上又设立了新的思想权威和精神枷锁,而这又与科学的自由、理性精神背道而驰,这充分说明,路德的宗教改革不可能从根本上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故选B项;题干着重论述宗教改革没能从根本上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并非其积极方面——宗教改革摧毁了教皇的精神枷锁,排除A项;题干没有反映出宗教改革与自然科学精神的关系,排除C项;路德的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对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排除D项。

1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建立奠定理论基础”,结合所学孟德斯鸠创立了三权分立的思想,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故选B项,排除A.C.D项。

2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表中数据可知,17—18世纪,法国有阅读能力的人所占比例和妇女的识字率都明显提高,同时欧洲出版新书和普通人藏书量都有较大增长,说明文化教育有较大发展,这有利于启蒙运动传播新思想,故选D项;“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基础教育发展”因果倒置,排除A项;出版业是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的原因之一而非动力,排除B项;根据材料表中数据可知,17—18世纪,法国有阅读能力的人所占比例和妇女的识字率都明显提高,同时欧洲出版新书和普通人藏书量都有较大增长,说明文化教育有较大发展,未涉及贵族阶层,排除C项。

21.【答案】C 【解析】“卢梭的这一理论”“激发了普通民众反专制和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

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故选C项;开明专制,与材料中“普通民众反专制和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权力制衡,排除B项;启蒙运动中思想家辈出,“卢梭的这一理论”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排除D项。

2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文人的信仰(儒学)令人赞叹,既无迷信,亦无荒谬的传说,更没有诅咒理性和自然的教条”,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伏尔泰这样表达的目的在于借助儒学批判基督教神学对人性的束缚,故选C项;儒学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启蒙思想是欧洲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二者之间有本质区别,不是一脉相承,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述及“通过宣扬儒学构筑平等社会”的主张,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伏尔泰推崇儒学,这不能反映“中法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现象,排除D项。2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其特征是深信人类知识能够解决现存的基本问题。人们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几乎所有的传统”,体现了理性主义,为启蒙运动,故选B项;文艺复兴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通过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来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排除A项;维新思想托古改制,学习西方先进的君主立宪制,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口号,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排除D项。

24.【答案】A 【解析】A项与材料中“约定之上的。……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相符,故选A项;材料中未涉及三权,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具体的政体,排除C项;天赋人权与材料中“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不符,排除D项。25.【答案】A 【解析】中世纪人们普遍谴责谋利行为到16世纪人们接受高利贷行为,这种改变的原因在于当时西欧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人们思想观念开始变化,故选A 项;宗教改革是16世纪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和政治运动,材料没体现这方面内容,排除B项;地理大发现的推动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商业革命的需要也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

26.【答案】(1)特点:注重人的价值和自我修养;政治实践性强;追求和谐;具有封建主义烙印;缺少对人格平等的追求。(6分,任三点,言之成理即可)成因:封建经济和政治影响;儒家不断吸收其他理论完善自身,适应现实需要;“民本”思想的促进。(4分,任2点,言之成理即可)

(2)特点:希腊人文主义强调人的平等;重视个体的理性思考;强调“个体”的人。(4

分,任意两点)背景:奴隶制工商业发展推动;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促进;公民个人价值重要性的凸现。(4分,任意两点)

(3)新主张:经济领域主张自由放任;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政治方面主张社会契约

论和人民主权。(6分,每一方面2分)发展:由对人个体自由的追求转向对人社会权利的追求。(1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关注人的生命和尊严,强调社会中个人道德自律”得出注重人的价值和自我修养;由材料一“对政权的迎合也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性”

得出政治实践性强;据材料一“追求和谐社会的建立”得出追求和谐;依据材料一“带

有封建主义烙印,大大损害了儒学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得出具有封建主义烙印,缺少对人格平等的追求。第二小问成因,据材料一“带有封建主义烙印”结合所学古代社会的小农经济得出封建经济和政治影响;由材料一“对政权的迎合也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性”

结合所学儒学的发展得出儒家不断吸收其他理论完善自身,适应现实需要;从材料一“它关注人的生命和尊严”结合所学先秦民本思想得出“民本”思想的促进。

(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人性

得到高度尊重”得出希腊人文主义强调人的平等和强调“个体”的人;由材料二“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得出重视个体的理性思考。第二小问成因,据所学雅典工商业经济发达促进公民追求思想解放得出奴隶制工商业发展推动;由材料二“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得出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促进;从材料二“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得出公民个人价值重要性的凸现。

(3)第一小问新主张,根据材料三“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得出经济领

域主张自由放任;根据材料三“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

得出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根据材料三“社会契约论”“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得出政治方面主张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第二小问新发展,根据材料二“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人性得到高度尊重”、材料三“社会契约论”“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得出由对人个体自由的追求转向对人社会权利的追求。

27.【答案】(1)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1分)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1分)

(2)主张:肯定人,赞美人性,歌颂人的力量。(2分)

(3)主张:因信称义(或“信仰得救”)。(1分)运动:宗教改革运动。(1分)

(4)政治主张:三权分立(或“分权与制衡”)。(1分)发展: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构建资

产阶级理性王国。(2分)

(5)认识:人文主义思想在继承中不断丰富其内涵。(1分)

【解析】(1)第一小问普罗塔戈拉,据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得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第二小问苏格拉底,据材料一“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得出美德即知识。

(2)据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得出肯定人;根据材料二“多么优美的仪

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得出赞美人性;根据材料二“多么伟大的力量”得出歌颂人的力量。

(3)第一小问主张,据材料三“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

才是基督教的正道”得出因信称义。第二小问运动,据材料三“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结合所学得出宗教改革运动。

(4)第一小问政治主张,据材料一“同一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

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结合所学得出三权分立。第二小问发展,结合所学得出,从在政治追求方面回答。

(5)综合材料,据导语“西方人文主义的内涵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得出,人文主

义思想在继承中内涵得到不断丰富。

西方文明概述

西方文明概述 一、概述: 西方文明是强调个人实现的物质文明,中国文明是和西方文明相异的,这是西方人的第一感觉。很多非西方的古老文明,如埃及、印度、波斯,和中国都是不一样的,他们都是从上古时代,就和西方文明糅合在一起。例如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但埃及并不是到近代才和西方发生关系。埃及和西方从上古就已经纠缠在一起,这是因为西方文明发源地是在地中海一带,埃及、非洲原来都和西方文明糅合在一起。 西方文明指的是西欧、北美的现代文化,包括西方世界中共同的标准、价值观、风俗等。与西方这个词相对应的是东正教、亚洲或者伊斯兰国家,或者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也曾被对应于前苏联共产主义国家。 西方文化的概念通常与西方世界传统定义相关联。根据此定义,西方文化是文学、科学、音乐以及哲学原理的合集,并且有别于其它主要文明。适用于受西欧移民或殖民影响强烈的国家,并不仅限于西欧。这些传统大都在被列入西方经典。西方文化被用于许多方面,不管实际使用正确与否,包括美国文化、唯物主义、工业主义、资本主义、商业主义、性的享乐主义、帝国主义、现代主义,乃至解说西方文明。 二、起源: 西方文化常被认为起源于古希腊、罗马帝国、天主教、基督新教,这些被统称为犹太教-基督教文化。然而西方文化也根源于日尔曼人、斯拉夫人以及凯尔特人的流行文化,这些文化是形成欧洲中世纪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重要的传统: 包括: 经院哲学、天主教、新教、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启蒙时代、世俗化、科学方法 四、历史: 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攻陷希腊后,吸收了古希腊的科学、哲学、民主、建筑、文学以及艺术,并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发展。 在接下来的500年中,尽管罗马帝国拒绝古代雅典很前卫的民主理念,但却将希腊语、拉丁语随着罗马法传遍了欧洲。罗马文化融合了日耳曼、斯拉夫以及凯尔特文化,但随着罗马的衰落,希腊与罗马(Greco-Roman)的许多艺术、文学以及科学都消失或被取代了。 随着罗马基督教地位的提高,圣经成为西方文艺中的核心部分,几乎影响到了西

【学霸优课】2017历史一轮对点训练05-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如何对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 ①苏格拉底②亚里士多德③朱熹④李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中西方思想家思想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只是阐述了知识和美德的关系;而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学说中,则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过度、不及和中间”,因此,他极不赞成放纵欲望的行为,提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大的病痛;中国宋代的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明朝李贽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故正确答案为D项。 2.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 )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

D.理念是万物本原 答案 C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苏格拉底通过实际行动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不偏听偏信,故C项正确。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中西方文化起源比较

内蒙古财经大学 中西方文化起源比较 赵赫132062141 13级金融一班(原13级市场营销一班) 2014-12-12

中西方文化起源比较 赵赫 (内蒙古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摘要:来自于不同文化间的比较,尤其是本国和其他国家文化 之间的比较可以发现,文化的起源在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虽然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它们在道德价值观念、社会习俗、礼仪、关系、个体精神等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当我们在制定决策时或者在跨文化交流的时候,应该时刻记得文化差异,这样才能使文化发展更加主动灵活。 关键词:比较,起源,文化 一、引言 从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就像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各自前进、各自发展,但是伴随着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迈开资本主义扩张的步伐,中西方文化开始有了拐点,文化的交融伴随着战争的枪炮声,伴随着侵略的文化同化手段,被迫进行交融。时至今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交通方式极大便捷,互联网领域急速拓宽等因素使得全球各地的信息传播极快,真正使世界各地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且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然而,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源自于不同的文化系统,两种文化真正交融交流之前,它们就已各自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行为系统,一套独特的价值观念,

也许这种独特性预示着今后的文化交流暗伏着冲突。中西文化的这种相交汇流,并不意味着在融合两种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出了另一种新的文化,两种文化仍然保留着自己的鲜明个性,交而不融,汇而不合,或者,如果一定要说这是一种合流的话,这也是一种泾渭分明的合流。 二、大河文明与海洋文化 2.1中华文化的自然基础特点包括:幅员辽阔、腹地纵深,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580条),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79条),拥有完全自足的生存条件和雄厚的发展潜能,可以自我调节与更新,这些因素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延续与完整;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崇山峻岭。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世界 屋脊高原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占整个疆域的五分之一。塞外的荒漠、北部的草原、中西部沟壕纵深的黄土高原、广阔无边的东部平原、四面环山的大盆地、1.8万公里的海岸线、西高东低走势;温暖湿润的气候,东亚大气环流系统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复杂而多样的气候,几乎囊括世界上大多数的气候类型;半封闭的边缘地形,与西方世界相对隔绝,太平洋无法像地中海那样成为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中西方文化交往与沟通存在艰难,这既使中华文化保留了自成一体的延续性,但又造成了保守意识、盲目自尊的大国心态。 2.2西方文化的自然基础特点包括:独特的地理位置,西、南、北三面环海,东接亚洲,就像黑格尔的预言,“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的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底无限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精)

考点1 人是万物的尺度 (1) 考点2、人性的复苏 (7) 一、文艺复兴 (8) 四、宗教改革: (13) 考点3 启蒙运动 (18) ▲易错知识点 (30) 【高考题】 (32)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考点1 人是万物的尺度 I、考点和要求 一、考点 (1)智者学派 普罗塔哥拉的思想主张 (2)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二、要求 知道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了解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主张;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II、基础知识梳理 一、智者运动(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1、出现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

(此时中国为战国时期) 2、出现原因(背景): (1)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和平民地位的提高; (2)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3)个人主义的成长; (4)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3、内容: (1)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 (2)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相关的问题。 4、特点:(1)-(4)P90 5、主要代表:普罗塔哥拉 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表现出人文主义倾向),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6、评价: (1)智者运动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表明希腊人已清楚地意识到人才是社会舞台的主角.) (2)是在原始宗教…… (3)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智者运动是西方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4)普罗塔哥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积极:智者学派强调人是客观事物的主题,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对社会产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具有高度的自信,从而成为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局限:(1)把人的感觉看成是真理的标准,含有主观唯心主义成分; (2)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同文艺复兴有相似之处) 二、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1、地位:是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被马克思成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2、主张:(1)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教学设计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教案设计 "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语)。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更新,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因此,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目标。我校正在实践的“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适应了这一需要。本节课就是基于此而设计的。 一、教案目标 ()知识与能力:对西方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学习,以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和西方文化的精神特质。掌握代表人物、代表作和思想主张,并能够进行对比和分析。着重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提高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课前,利用自主自习时间指导学生完成上节课下发的学道(见附)。课上,运用我校“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七环节,组织学生展示,完成复习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名言的剖析,认识到其具有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倾向,从而更加明确:并非每一句出自伟人或哲人的话都是绝对的真理。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对所有问题都应采取历史地、辨证地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二轮复习课,这一专题主要阐述从古希腊至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个时期人们对“人”的理解,并由此而产生不同的运动。本专题的基本脉络是:西方人文精神起自古希腊时期;到中世纪,人文精神失落;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再度弘扬;近代启蒙运动则使人文主义思想有很大发展。《课程标准》规定本专题基本的学习要点有: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重点:各时期人们对人文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表现形式的不同之处 难点:“人文主义”本身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是学生学习的弱点和盲点。所以通过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三、教案对象分析 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一专题主要阐述从古希腊至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古希腊智者以“人”的眼光考察一切,揭开了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重视人的理性,使人文精神得到升华;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既是对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复苏与催生,更是对近代人文精神的谋划与发展;在以反宗教迷信和神学专制统治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宗教改革以蔑视权威的创新与勇气,把信仰自由全部诠释为近代人文主义的平民化过程;启蒙运动高举理性大旗,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公正健全的法理社会来保护个人的利益和各种权利,理性主义成为了人文精神走向成熟的标志。 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走向以人为中心并促使人觉醒的过程。它提倡民主与科学。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和科学实验精神,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成为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导航灯。 我主要结合高三学生的特点,针对目前的高考模式,运用我校的课堂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对所学的历史知识、历史材料进行重新整理并分析先请学生自行解决,然后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相互解决(即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或合作解决,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之后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利用材料设置历史情景,提出历史问题,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命题规律 该专题主要阐释了自占希腊罗马以来两方人文主义精神兴起和发展的三个阶段,是一个理论含量很高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单元。从内容看,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都是新课程高考的主要内容。从命题角度看,往往以时代背景为依托,引人人文思。人文精神的理解把握;还要注意启蒙运动对中国及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化的作用、中国民主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的比较。 2.题型推测 高考中可能会以选择题为主,其中古希腊的内容属于新加内容要被关注;建议要适量的训练材料解析题和开放性的题目。尤其关注思想史部分的纵横向比较与延伸,并与政治经济领域的内容相结合,尤其与政治制度方面的结合。 3.热点问题 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然后分清和理解人文精神发生、复兴到发展成熟的三个阶段及其所对应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在宏观掌握人文精神发展的线索的伺时,注意理解人文精神不断丰富、发展的内涵;认识仁人志士为实现人文思想而进行斗争的精神及对社会进步发展的积极作用。 结合现代教育所提出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要求,加强、加深对人文素质的理解。 Ⅱ.重点知识再现 一、人文主义的产生 (一)、智者学派 1.历史背景: (1)、经济政治条件:前世纪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繁荣,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文化中心。 (2)、面对人在社会中日益突出的中心地位,有些学者开始把研究重点转到人本身。 2.概况:前5世纪 (1)、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 (2)、研究领域: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究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以人的眼光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等。 (3)智者学派思想主张 ①普罗泰戈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至高无上。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道德都是认为的产物,其约束力也是相对的,一切都要以人为尺度。 ③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3.智者学派的影响 ①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 ②某些思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③它关于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二)、三大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强调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 (1)主张:①道德上:针对时弊,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时弊: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②善是人内在的灵魂,教育对德性同样重要,可以使人认识已有的美德。③政治上:反对过激民主政治,支持寡头政治。 (2)苏格拉底心中优秀个人应具有的必要素质: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崇尚理性。 2、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 他的《理想国》分成三等级:贤哲统治、武士保卫、农民手工业者生产 评价: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3、亚里士多德(人称散步的哲学家,最博学的人) 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②创立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充分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西方文化的起源

西方文化的起源,粗略来说就是三种文明与文化的交汇,这三种文化就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日耳曼精神,基督教文明。这三条支流汇聚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融合,一直到今天,发展成了现代发达的西方文明。我们这里谈西方人的感情风景,我就试着给大家剖析一下这三种文明与文化对现代西方人的感情方式与心理的影响。 对希腊与罗马文化大家就算不了解,也至少听说过金苹果战争与特洛伊木马的故事,在那种文化里,为一个美女发动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就是一件值得她们大书特书的英雄事迹(而在中国文化里,周幽王为美女搞了一次小规模军事演习,就被后人骂死了)。在希腊与罗马神话里,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每天正事不干,男男女女追逐打闹,谈情说爱,主神宙斯(朱庇特)的更就是老色狼一条,背着自己的老婆,搞大了无数美女的肚子。这种感情文化,到了罗马帝国时代,更就是使男女关系之混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一个埃及艳后就能勾引那么罗马帝国的掌权派型男,要不就是她后来年老色衰,对罗马年轻一代帅哥元首屋大维失去吸引力,罗马帝国搞不好就毁在这个女人手里了。有一个名叫《Caligula》(罗马帝国艳情史)的电影我想很多朋友也就是知道的,瞧瞧那里就是怎么描写罗马宫廷生活的淫乱与堕落的吧。即使到了现在,一提起罗马人著名的“澡堂子”,人们就马上会联想到纵欲与淫乱。 日耳曼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希腊罗马文化的一个反物质,日耳曼人性格粗犷豪放,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坦率直爽,作战勇猛。而在感情方面,日耳曼人对现代西方社会也有着很大的贡献,尊重妇女就是日耳曼人的传统美德,一夫一妻制就是日耳曼人在野蛮时代就遵从的准则,而且恪守从一而终。即便就是当时文化先进的罗马人,在记录野蛮的日耳曼人的书中(《日耳曼尼亚志》——塔西陀)也表达出了她们对这个蛮族这种尊重妇女的风俗的敬意。日耳曼神话中更多的就是关于众神杀人越货,喝酒打仗的描写,很少有卿卿我我的内容。所以最后在历史上,日耳曼蛮族摧毁了西罗马帝国其实也不就是一件很难理解的事情。 关于基督文明,大家了解的相对多一些,基督教讲“爱”,讲“善”,讲“平等”,在对感情方面,虽然在《旧约》中有很多关于乱伦的记载,但那就是因为远古时代人丁稀少所致,其实基督教还就是崇尚纯洁的男欢女爱的,读一读《旧约•雅歌》中记载的所罗门之歌,满篇都就是男的想女的呀,女的想男的这些东西,就就是西方的《诗经》嘛。某种程度上来说,基督教又就是日耳曼精神的反物质。日耳曼人不讲什么“爱您的敌人”,日耳曼的天神一下凡,拿着大锤子就往所有的敌人的脑袋上砸,砸死敌人以后还顺手抢走人家的财物与老婆,而基督文明宣扬羔羊主义,敌人抽您左脸,您笑嘻嘻地再献上右脸。可就是哪想到,最后历史发展的结果,就是基督教横扫欧洲,并对日耳曼的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焚书坑儒”,导致在今天的欧洲已经很难找到当年关于南日耳曼传统与信仰的任何大型的文献与记录了。 而有意思的就是,基督教统治欧洲几百年以后,一群知识分子抱着当年希腊与罗马文化时代留下来的书籍,搞起了古文化复辟,她们拥戴起不做大哥好多年的希腊罗马文化,去死磕顽固的中世纪天主教教廷,历史上称为“文艺复兴”,欧洲人运用希腊罗马文化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大大削弱了天主教教廷对整个欧洲的专制统治,并以此为契机,发展出了启蒙思想,促进了科技的进步,通过科技的进步又开

西方文化历史的简介

一,“西方”和“西方文明”的概论 中国近代史上产生的许多新词汇,大多与两个人相关,一个是严复,一个就是梁启超。如果说严复创造的许多新词汇后来还基本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话,那么,梁启超在清朝末期创造出的许多新词汇,语义则往往是飘忽不确定的。梁启超早在30岁之前就因为参与变法运动而闻名中外,他当时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召感力是十分大的。但是,他这样的年纪,常常使他自我把握不准一些词汇的语义内涵,这,可以通过他的许多著作看得很清楚,大概也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吧,通过梁启超的创造而后来在中国社会中广泛流行的许多新词汇,曾经给中国思想文化界造成过许多麻烦,这一点,现在的人们应该高度注意到。 “西方”一词在中国语境中本是个纯粹的地理概念,并不指国家文明文化。19世纪末期,张之洞等人将欧洲地区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文化称之为“西学”,大意是指“西边国家的文化”的意思。 1896年,23岁的梁启超开始在《时务报》上发表长篇连载时评《变法通议》,当时,他将我们现在所说的欧洲定名为“泰西”,“泰西诸国并立,大小以数十计,狡焉思启,互相猜忌,稍不自振,则灭亡随之矣。”(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但是,他又在该文中说:“然则吾所谓新法者,皆非西人所故有,而实为西人所改造,改而施之西方,与改而施之东方,其情形不殊,盖无疑矣。”(同上),他这里说的“西方”,同样是指的欧洲国家的意思,这样,“泰西”和“西方”的指意就重复了。后来,人们在传播梁启超思想的时候,慢慢的约定俗成,就将“西方”指意成为了“欧美国家文明”。这就是说,我们现在从文明文化角度所说的“西方”,是由梁启超最先创造的。 也许令许多人所想不到的是,现在中国文化人经常挂在嘴里的“西方文明”,无论在中国词典里还是外国词典里,都是没有的,这个组合词汇至今尚还“年轻”! 我们中国人现在常常说的“西方文明”,主要产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这与当时中国留学日本的人员受到日本明治维新的精神领袖人物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影响相关。日本的“文明(ぶんみぃ)”一词,是直接从中国《易经》里取出来的汉字,仿汉语发音,意思也与中国易经中说的“文明”涵义相近。但是,中国历史上很少使用“文明”一词,而福泽谕吉在他的著作中使用的“文明”一词,则主要是指与一种文化相应的历史社会形态,当时一些留学日本的中国人将“文明”词汇引入进了中国,这真可谓是“出口转内销”。之所以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热衷于谈论“西方文明”,这和当时社会上的文化人普遍关注和比较中国与欧美国家的文明文化的异同性质问题直接相关。但是,当时人们常说的“西方文明”,却与西语中的occident(欧美国家)还不是一回事情,却与外国人说的hesperiacivilization (西方的文明,意指希腊语境中的“罗马社会,此语境产生在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化时代)很相似。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些崇拜西方的中国人接受了一些妄自尊大的西方学者的思想价值观,所以,他们往往认为“西方文明”这个词汇指意着人类的“先进文明文化”内涵,这就如同德国哈拉尔德·米勒说的那样:什么是“西方文明”?对于一些具有冷战思维的西方人来说,这个答案是清楚的,“…西方文明?的特征在他们的眼中,就是人权、市场经济、现代化技术、典型的民主制度、公民权。…西方文明?所代表的是文化的多元性、政教分离、自由和宽容。……但是,现代所谓标准的西方民族国家,原先其实也是个人化的武力垄断,直到后来才变成现行的民主政体。”(哈拉尔德·米勒:《文明的共存·文明是谁—从“西方文明”的起源说起》新华出版社)。这就是说,将“西方文明”指意成为“先进、政教分离、民主、人权、现代化技术”等这样的概念,这纯粹是一些具有典型的冷战和霸权思想的西方人的思想,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文明文化”的概念,这,是今人所应该弄清楚的!

三年高考(2017-2019)历史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5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专题05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考点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32,4分)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A.神B.自然 C.人D.政治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的是美德即知识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强调的是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强调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三者都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2018年4月浙江选考,19,2分)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 A.人性解放 B.政治启蒙 C.禁欲主义 D.与上帝对话 【答案】A 【解析】“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一说法说明该作者具有人文精神,肯定人的个性解放,故选A;题干信息与政治无关,也不是禁欲主义,也没有与上帝对话的含义,故排除BCD。 2.(2018年11月浙江选考,30,2分)【加试题】斯多亚学派创始人芝诺认为一切事物都与自然为一体,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塞内卡亦认为“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

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上述哲学家及其主张所表达的思想 ①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 ②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③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 ④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等信息,可以说明其思想主张人是平等的,体现了所有人类都拥有同等的权利,故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①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的人民主权思想,故②错误;材料强调“人皆平等”,强调人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这是对古人类自身理性思考后的结果,是对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对理性的迪拜的继承,故③正确;材料并没有强调和突出人类的主体地位,④错误。结合以上得出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1.(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2,4分)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答案】B 【解析】结合题干与所学知识,显然这不是反映宗教信仰意识淡薄,排除A;材料突出的是诸神的人性而非理性,排除C;题干涉及的是经济体制的问题,没有反映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排除;公元前9至前8世纪,雅典民主还没有确立,排除D;根据“诸神的形象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归纳:西方文明起源——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古代西方文明起源——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政治:古代雅典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在专制主义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 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古罗马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诉讼程序,对近现代法治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济: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海外贸易、工商业高度发达,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灿烂的海洋文明。 思想文化:古代希腊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文主义思想,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源头;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 ,柏拉图理性精神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线索一:古希腊民主政治 1. 民主政治形成条件: (1) 地理条件:多山靠海、港湾岛屿众多、平原狭小。 (2) 经济条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 (3) 政治条件: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使公民有较多的直接参与政治事务的机会。 (4) 思想条件: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较高的公民素质2.形成过程:

3.影响 (1) 积极性:①雅典民主制是古希腊文化繁荣的基础,使古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②雅典民主制的理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 局限性:①雅典民主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无民主可言。②从运作方式上看,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线索二、罗马法 1.形成条件: ①政治:罗马城(前754—前753)与罗马共和国 (前509)及罗马帝国 (前27) 的建立 ②经济:罗马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③社会:平民的不断斗争,迫使统治者不断调整法律;罗马疆域的不断扩大④思想:古罗马“自然法”存在的思想与发展 ⑤主观:统治者重视。1.发展历程 (1) 习惯法: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贵族可以随意解释法律。 (2) 《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 世纪中期颁布,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3) 万民法取代公民法: ①公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有其狭隘性。②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的一切自由民,使法律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 (4)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时汇编而成,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2.基本内容

第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复习知识线索

第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单元线索:古希腊人文主义的起源人文主义的复兴(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发展(欧洲宗教改革、欧洲启蒙运动) 一、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 1、自然哲学的兴起:泰勒斯――西方哲学之父,万物皆生于水,归于水; 2、智者学派: ①产生背景: a经济基础:古希腊奴隶制经济工商业的兴起和繁荣 b政治条件:雅典奴隶制城邦形成和发展,民主政治活跃 c人才结构:各地学者云集雅典城邦,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②思想主张:a讨论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b价值标准跟人的感觉、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标准具有相对性 ③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④评价:a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b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3、苏格拉底:① a认识你自己 b知识即美德,强调知识与道德的结合;②评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4、亚里士多德:――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百科全书思想家) ①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著作:《形而上学》、《政治学》 最大哲学成就:逻辑学 ②评价:a百科全书式的学者。B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c把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二、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的兴起 1、历史背景 ①经济因素:14、15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 ②政治因素:新兴资产阶级兴起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 ③基督教垄断西欧文化教育,人们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 ④意大利人才众多; ⑤黑死病的蔓延促使人们的觉醒。 2、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 思想。 3、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二)主要成就 1、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2、后三杰: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大卫》、《摩西》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3、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三)文艺复兴历史意义 1、性质: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文化兴起。是资产阶级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西方人文精 神的复兴阶段。 2 历史作用:

精做0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真题精做【含答案及解析】

精做0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真题精做【含 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综合题 1.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 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 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 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 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 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 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 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 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2. ( 2017年江苏卷)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 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 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西方文明的起源与特质

2004年第1期 第7卷(总22期)西安联合大学学报Journal of Xi ’an United University Vol.7 No.1Feb.2004文章编号:10082777X (2004)0120038204 收稿日期:2003-06-08 作者简介:汪国风(1938—  ),男,江苏仪征人,天津画院一级画师。西方文明的起源与特质汪国风 (天津画院,天津300040)摘 要:长期以来,东西方的学者习惯于将古希腊文明视为西方文化的源头。其实,真正的源头应 是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明。但它并非原生文明,而是在埃及农业文明与西亚商业文明的影响下发展 起来的次生文明。而西方文明则是一种在游牧文化骑马民族的反复冲击下,主要继承和发扬了游牧文 化集贸易、掠夺、殖民于一体的骑马民族传统,由原始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商品文化、农耕文化杂交而成 的海洋文明。 关键词:骑马民族;海上骑马民族;海洋文明 中图分类号:C951 文献标识码:A 11骑马民族的反复冲击 从人种和语言上划分,最原始的游牧民族主要有三大支:印欧语系的高加索人、阿尔泰语系的蒙古利亚人和闪含语 系的闪米特人。游牧民族形成以后,便主要生存于广袤的欧亚内大陆和西南亚的干旱地区。他们以“落” (二三户为一落)的方式,散布在茫茫的大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漂泊不定,全部财产可以随身带走的简朴生活,而且还必须按季节在冬季和夏季的牧场之间不断地游动,游牧距离常在1000公里以上。只有在冬季或发生天灾人祸之时,才聚成“部”,“部”的大小不一,少则数十数百户,多则成千上万户。由此也就形成了与有根的农耕文化截然不同的轻土重财、游荡成性、四海为家、随遇而安等的无根特质。 由于放牧主要靠个人的能力与智慧,独自面对大自然的肆虐,鹰、狼一类食肉猛兽的袭击或邻人的劫掠,便锻炼出他们强壮的体魄,彪悍的性格和天马行空、独立不羁的英雄精神,形成游牧文化的又一特质──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强权思想,以及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个体私有观念和相应的个体私有制度。 在农耕社会通过一系列兼并战争形成国家,而分散的、与世隔绝的游牧民族,却始终处于没有文字和历史、没有什么年代变化和地域差别的单一同质状态。直到他们终于面对农耕文明积累起来的丰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时,才痛感自己的寒酸与落伍。加之周期性旱灾的胁迫,便使他们如影随形一般地与农耕文明形成了不解之缘。大约从公元前三千纪中叶,由于发生了世界性超大规模旱灾,便进一步致使游牧民族化为江上波夫所谓的“骑马民族”,开始进行以农耕社会为目标的大迁徙和大掠夺。 游牧民族所发动的掠夺战争,从时间上说要比农耕社会的兼并战争要晚。就其性质而言,则是一种集贸易、掠夺和殖民三位于一体的、基于天时和力量对比的随机性外拓型战争。具体地说,就是:在风调雨顺或农耕社会相对强盛之时,他们大抵安于相互间的和平共处与“双边贸易”,至多进行一些随机的局部性骚扰;一旦发生天灾人祸或农耕社会相对衰败之时,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扑向农耕社会,不断地进行掠夺和殖民。既然战争的主旨在于掠夺和殖民,他们便如蝗群般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因而胜负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往往不是将帅的谋略,而是勇士们的彪悍、勇敢、机敏和相互间的默契配合。为了造就这样的勇士和调动他们的战斗积极性,军事集团的首领们又实行以敌人的首级论功行赏、战利品归个人所有、把战死者尸体运回便可尽得死者的财产,以及偷一罚十、一夫多妻和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剩余等一系列鼓励强权的政策,进一步将他们塑造成以“男人的天堂在马背上和女人的胸脯上”一类格言为人生观,拿杀人放火当家常便饭,视马革裹尸为寿终正寝的亡命徒。 由这样的亡命徒构成的、建立在个体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军事集团,很难形成农耕社会那种精神和伦理的权威。为了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摘要:从古代希腊到现今,几千年的历史,西方的人文精神随着古希腊的思想革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历史发展进程经历了产生、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关键字: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与发展,古希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人文精神一词源自西方。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上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社会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广义上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它是西方哲学思想在两千多年探索一些不可解问题的过程中培育起来的一种精神。周国平教授曾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西方的人文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含义,但其

核心是与上述内容相一致的。需要注意的是,人文精神是不同与人文主义的意识形态范畴。 人文主义一词,无论在古希腊罗马时代还是在文艺复兴时期,都没有出现。英国学者布洛克认为,这一词汇迟至1808年才由一个叫做F.J>尼特哈麦的德国教育家在一次有关古代经典在中等教育中的地位的辩论中用德文“humanismus”杜撰出来,后来在乔治〃伏伊格特写的一部著作中首先用于文艺复兴,书名是《古代经典的复活》,又名《人文主义第一个世纪》(于1859年出版)。 布克哈特在其1860年出版的名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大量使用“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者”等概念,并做了深入的探讨。 英语“humanism”是从德文“humanismus”转译过来的。这样,“人文主义”作为指称文艺复兴中产生的一种新观念的词汇,才在西方世界流行开来。所以,在我看来人文主义是人文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社会思潮。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的人文精神 在古代希腊,有些学者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间,试图从实际出 发探究宇宙万物的实际面目,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 智者学派,还是苏格拉底或帕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思想 都蕴含着西方人文精神的萌芽。英国当代著名学者阿伦布洛克 曾说:“古希腊思想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是,它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上帝为中心的。”

2020高考历史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全国通用)知识点8: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知识点8: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与近现代世界科技文化 的发展 1、人类文明的时空创造,历经岁月的冲刷,留下星罗棋布的文化遗迹。观察下图,对图中所示地点的文化遗迹,标注正确的是( ) A.①—德尔菲遗址 B.②—雅典卫城遗址 C.③—奥林匹亚遗址 D.④—亚里土多德诞生地 2、下图是古希腊陶器上描绘重装步兵赛跑的画面。它反映了() ①奋发上进的城邦精神 ②重视公民素质的培养 ③追求健美的心理和审美观念

④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斯多亚学派创始人芝诺认为一切事物都与自然为一体,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塞内卡亦认为“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上述哲学家及其主张所表达的思想( ) ①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 ②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③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 ④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5、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崇拜圣徒,有学者批判道:他们“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这反映了该学者主张( ) A.人性解放 B.政治启蒙 C.禁欲主义 D.与上帝对话 6、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7、文艺复兴时期,透视、人体比例、解剖学等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达·芬奇称画家是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这表明,在文艺复兴运动中( ) A.绘画不再以宗教为主要题材 B.绘画多表现当时的日常生活场景 C.画家运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 D.画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的万物 8、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

我心目中的西方文化

我心目中的西方文化 一直以来,西方文化就是一个热门研究课题,如何认识西方文化更是是一个基本问题.也是研究的基础,在此将谈谈我心中的西方文化。 谈及西方文化,首先我们会想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以西方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西方文化不但向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渗透,而且也向意识形态与之有冲突的社会主义国家渗透;既向思想文化领域渗透,也向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社会生活等领域渗透。其中首当其冲的是现代西方文化的代表—美国。至此,用历史学和文化历史学对西方文化专业角度的思路,就不可避免地要对它进行历史演进和发展问题的探究了。 我们说文化是一个由丰富而又复杂的现象构成的集合,西方文化亦是如此。同时,西方文化至今仍然是世界上颇有影响力的一种文化,从上面我们所谈及到的关于西方文化我们首先想到的内容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这点。 首先,我们认为“西方文化”是指发端于古代希腊与古代罗马的那一支文化,以后这支文化在欧洲地区得到充分发展与演变,近代以后又传播到其他洲,最后其影响遍及世界各地区,至今仍然是世界上颇有影响力的一种文化。了解它的发生与演变的历史还是一件基本必要的事。也因此本文的见解和思路正如同高卫红所认为的:“我认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很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其内在的变化。也就是西方文化木身的演化轨迹。”当然,西方文化也并非是一种单一形式的文化,它在各个地区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譬如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深受西亚的两河流域文化、希伯来文化以及非洲地区的古埃及文化的影响。总体来说,至西方文化在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地区形成以后,经过近千年的时间,逐渐传播到了整个欧洲地区。到了近代时期,随着欧洲人向欧洲以外地区的扩张,欧洲人又把他们的文化传播到了美洲和大洋洲,也传播到了亚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的欧洲移民和他们的后裔又在当地继承并发展了这种源于欧洲的文化。应该说,这些地区的这一类文化也属于西方文化系统。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最典型的西方文化还是存在于西欧地区的文化。进入20世纪以后,北美地区的文化影响愈来愈增大,北美与西欧已经成为西方文化圈的中心地区。 一、西方文化之起源 悠悠两希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源泉和传统,为整个西方文化奠定了思想基础,塑造了发展的框架和模式。欧洲在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文化阶段之后,于公元前3000年代后半期在南欧的爱琴海区域出现了最初的奴隶制文明—爱琴文化,它成为现代西方文化的源头。在爱琴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希腊一罗马古典文化,是现代西方文化的“基石”。.然而,现代西方文化并不是古代希腊一罗马文化简单的延伸或发展,而是掺杂了大量其他民族文化因素后形成的一种新文化。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的西方,从近东的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吸收了大量优秀文化成果,尤其是巴勒斯坦地区的希伯来一犹太文化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总之,古代希伯来人与古代希腊人被并称为西方文化的精神祖先。 二、西方古典文化的繁荣 恩格斯指出:“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古代希腊文化的发端离不开近东文明的哺育,但它在其成长过程中最终还是与近东分道扬镰,形成了它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文化,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荷马史诗》到亚历山大里亚的科学, 古代希腊文化在文学、艺术、哲学、政治学以及自然科学等方而大放异彩,被西方学者称之为古典文化。“古典”之意即第一流的、最上乘的,古典文化即可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