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06-19 2012年,各级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有序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努力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着力加强重大疾病防控与食品安全监管,扎实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一、卫生资源(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2012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50297个,比上年减少4092个(主要原因是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后村卫生室合并)。其中:医院2317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262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2083个。与上年比较,医院增加119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减少538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增加157个。

医院中,公立医院13384个,民营医院9786个。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1624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989个),二级医院6566个,一级医院5962个,未定级医院9018个。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床位以下医院13814个,100-199张医院3488个,200-499张医院3508个,500-799张医院1301个,800张及以上医院105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33562个,乡镇卫生院37097个,诊所和医务室177798个,村卫生室653419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6766个,比上年减少47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90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406个、县(区、县级市)级2808个。卫生监督机构3088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399个、县(区、县级市)级2633个,另有7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9个其他行政部门承担卫生监督职责。

(二)床位数。2012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572.5万张,其中:医院416.1万张(占72.7%),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2.4万张(占23.1%)。与上年比较,床位增加56.5万张,其中:医院床位增加45.6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9.1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1年3.84张增加到2012年4.24张。

(三)卫生人员总数。2012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911.9万人,比上年增加50.3万人(增长5.8%)。2012年末卫生人员总数中,卫生技术人员667.9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9.4万人,其他技术人员31.9万人,管理人员37.3万人,工勤技能人员65.4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261.6万人,注册护士249.7万人。与上年比较,卫生技术人员增加47.6万人,增长7.7%。2012年末卫生人员机构分布:医院493.7万人(占54.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43.7万人(占37.7%),专业公共卫生机构67.0万人(占7.3%)。与上年比较,3类机构卫生人员有所增加。

2012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1.94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1.85人;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4.96人。

(四)卫生总费用。2011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24345.9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7464.2亿元(占30.7%),社会卫生支出8416.5亿元(占34.6%),个人卫生支出8465.3亿元(占34.8%)。卫生总费用城乡构成: 城市18571.9亿元,占76.3%;农村5774.0亿元,占23.7%。人均卫生费用1807.0元,其中:城市2697.5元,农村879.4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5.15%。2012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28914.4亿元,人均卫生费用2135.8元。二、医疗服务(一)门诊和住院量。2012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68.9亿人次,比上年增加6.2亿人次(增长9.9%)。2012年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5.1次。2012年总诊疗人次中,医院25.4亿人次(占36.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1.1亿人次(占59.7%),其他医疗机构2.4亿人次(占3.5%)。与上年比较,医院诊疗人次增加2.8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增加3.0亿人次。2012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22.9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90.2%),民营医院2.5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9.8%)。2012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量达15.7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6亿人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量占门诊总量的22.8%,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2012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17812万人,比上年增加2514万人(增长16.4%),年住院率为13.2%。2012年入院人数中,医院12727万人(占71.5%),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209万人(占23.6%),其他医疗机构876万人(占4.9%)。与上年比较,医院入院增加1972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入院增加434万人,其他医疗机构入院增加108万人。2012年,公立医院入院人数11331万人(占医院总数的89.0%),民营医院1396万人(占医院总数的11.0%)。

(二)医院医师工作负荷。2012年,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2人次和住院2.6床日,其中:公立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5人次和住院2.7床日。与上年比较,医院医师日均担负工作量增加。(三)病床使用。2012年,全国医院病床使用率90.1%,其中:公立医院94.3%。与上年比较,医院病床使用率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公立医院提高2.3个百分点)。2012年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10.0日(其中公立医院10.2日),比上年缩短0.3日。

三、农村卫生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截至2012年底,全国有2566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口达8.05亿人,参合率为98.3%。2012年度新农合筹资总额达2484.7亿元,人均筹资308.5元。全国新农合基金支出2408.0亿元;补偿支出受益17.45亿人次,其中:住院补偿0.85亿人次,普通门诊补偿15.41亿人次。

(二)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2012年底,全国1995个县(县级市)共设有县级医院10940所、县级妇幼保健机构1986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210所、县级卫生监督所1985所,四类县级卫生机构共有卫生人员215.7万人。2012年底,全国3.32万个乡镇共设3.7万个乡镇卫生院,床位109.9万张,卫生人员120.5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1.7万人)。与上年比较,乡镇卫生院减少198个(乡镇撤并后卫生院合并),床位增加7.3万张,人员增加3.9万人 (见表8)。2012年,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由2011年1.16张增加到2012年1.25张,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由1.32人增加到1.37人。

2012年底,全国58.9万个行政村共设65.3万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人员达137.1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3.3万人、注册护士4.4万人、乡村医生102.3万人。平均每村村卫生室人员2.33人。村卫生室数比上年减少1.0万个(河

南省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合并减少7000余家),人员总数增加2.1

万人。

(三)农村医疗服务。2012年,全国县级(含县级市)医院诊疗人次达8.7亿人次,比2011年增加1.1亿人次;入院人数5992.8万人,比上年增加997.5万人;病床使用率87.1%,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2012年,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9.68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0亿人次;入院人数3865万人,比上年增加416万人。2012年医师日均担负诊疗9.1人次和住院1.5床日。病床使用率62.1%,出院者平均住院日5.7日。与上年相比,乡镇卫生院医师工作负荷有所增加,病床使用率提高4.0个百分点,平均住院日延长0.1日。

2012年村卫生室诊疗量达19.3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4亿人次,平均每个村卫生室年诊疗量2949人次。

四、社区卫生

(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12年底,全国已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3562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18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5380个。与上年相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32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增加38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34.7万人,平均每个中心42人;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10.7万人,平均每站4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员数比上年增加2.1万人,增长4.9%。

(二)社区医疗服务。2012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4.5亿人次,入院人数266.5万人,门诊和住院量比上年增加(见表10);平均每个中心年诊疗量5.5万人次,年入院量326人;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4.8人次和住院0.7日。2012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站诊疗人次1.4亿人次,平均每站年诊疗量5516人次,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4.0人次。

五、中医药服务

(一)中医类机构、床位及人员数。2012年末,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39317个,比上年增加1093个。其中:中医类医院3397个,中医类门诊

部、诊所35860个,中医类研究机构48个。与上年比较,中医类医院增加89个,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增加991个。

2012年末,提供中医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同类机构的68.8%,社区卫生服务站占24.4%,乡镇卫生院占60.0%,村卫生室占32.4%。与上年比较,四类机构所占比重均有提高。

2012年末,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0.6万张,其中:中医类医院61.3万张(占86.8%)。与上年比较,中医类床位增加8.8万张,其中:中医类医院床位增加8.3万张。2012年末,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47.7万人,比上年增加5.7万人(增长13.6%)。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35.7万人,中药师(士)10.8万人。两类人员较上年有所增加。

(二)中医医疗服务。2012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5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7亿人次(增长10.6%)。其中:中医类医院4.5亿人次(占60.4%),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1.2亿人次(占15.5%),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1.8亿人次(占24.1%)。

2012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2022.2万人,比上年增加351.3万人(增长21.0%)。其中:中医类医院1798.9万人(占89.0%),中医类门诊部0.6万人,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222.7万人(占11.0%)。

六、病人医药费用

(一)医院病人医药费用。2012年,医院次均门诊费用192.5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7.1%,按可比价格上涨4.4%;人均住院费用6980.4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5.3%,按可比价格上涨2.6%。日均住院费用697.6元,上涨幅度高于人均住院费用上涨。2012年,医院门诊药费占50.3%,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医院住院药费占41.1%,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2012年不同等级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费用涨幅不一,三级医院涨幅较低。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门诊费用上涨4.4%(当年价格,下同),低于二级医院2.2个百分点;三级医院住院费用上涨2.3%,低于二级医院1.3个百分点。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人医药费用。2012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次均门诊费用84.6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3.8%,按可比价格上涨1.2%;人均住院费用2417.9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4.4%,按可比价格上涨1.8%。2012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药费占门诊费用的69.1%,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住院药费占住院费用的46.5%,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012年,乡镇卫生院次均门诊费用49.2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3.6%,按可比价格上涨1.0%;人均住院费用1140.7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8.5%,按可比价格上涨5.8%。日均住院费用200.9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6.7%,按可比价格上涨4.0%。

2012年,乡镇卫生院门诊药费占门诊费用的54.9%,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住院药费占住院费用的48.2%,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七、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

(一)传染病报告发病和死亡。2012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21.69万例,死亡16721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阿米巴性痢疾、淋病,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4.6%;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8.4%。

2012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38.76/10万,死亡率为1.24/10万。 2012年,全国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73.45万例,死亡594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和风疹,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9.0%。报告死亡数较多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和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8.3%。2012年,全国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77.18/10万,死亡率为0.04/10万。

(二)血吸虫病防治。2012年底,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452个;累计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的县(市、区) 100个,累计达到传播阻断标准的县(市、区)281个;年底实有病人24.1万人,比上年减少4.6万人;年内治疗病人37.6万人次,扩大化疗258.9万人次。(三)地方病防治。2012年底,

全国克山病病区县数326个,累计控制(消除)县257个,现症病人3.95万人;大骨节病病区县378个,累计控制(消除)县216个,现症病人64.50万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县(区) 2812个,现症病人32.67万人。地方性氟中毒(饮水型)病区县数1135个,控制县数209个,氟斑牙病人2024.16万人,氟骨症病人133.32万人;地方性氟中毒(燃煤污染型)病区县数173个,控制县数24个,氟斑牙病人1479.12万人,氟骨症病人193.77万人。(四)农村改水改厕。截至2012

年底,全国累计农村改水受益人口9.12亿人,改水受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95.3%。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74.6%,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农村累计使用

卫生厕所18627.5万户,其中:当年新增卫生厕所737.4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1.7%,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八、妇幼卫生(一)妇幼保健。2012年,孕产妇产前检查率95.0%,产后访视率92.6%。与上年比较,产前检查率和产后访视率有所提高(见表19)。2012年住院分娩率为99.2%(市99.7%,县98.8%),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市提高0.1个百分点,县提高0.7个百分点)。2012年,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87.0%,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7.6%,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据妇幼卫生监测,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

率13.2‰,其中:城市5.9‰, 农村16.2‰;婴儿死亡率10.3‰,其中:城市5.2‰, 农村12.4‰;新生儿死亡率6.9‰,其中:城市3.9‰,农村8.1‰。与上年相比,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三)孕产妇死亡率。据妇幼卫生监测,2012年,孕产妇死亡率为24.5/10万,其中:城市22.2/10万,农村25.6/10万。与上年相比,孕产妇死亡率有所下降。城市孕产妇主要死因构成:产科出血占25.6%、羊水栓塞占17.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7.0%、合并心脏病占7.0%;农村孕产妇主要死因构成:产科出血占27.5%、羊水栓塞占11.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8.4%、合并心脏病占12.2%。

九、卫生监督

(一)公共场所卫生监督。2012年,全国公共场所卫生被监督单位117.8万个,从业人员677.3万人,持健康证人数占97.3%。对公共场所进行经常性卫生

监督173.4万户次,合格率为99.5%。依法查处案件1.8万件,结案1.7万件,依法作出卫生行政处罚案件1.8万件。(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2012年,全国生活饮用水卫生(供水)被监督单位5.5万个,从业人员32.7万人,持健康证人数占81.4%。生活饮用水经常性卫生监督9.5万户次,合格率为99.8%。对涉水产品进行抽样监测155件,合格率100%。(三)消毒产品卫生监督。2012年,全国消毒产品被监督单位 3999个,从业人员6.9万人,有效卫生许可证3999 份。消毒产品经常性卫生监督2.1万户次,合格率为97.6 %。对 6.9万件消毒产品进行监测,合格率为95.4%。(四)学校卫生监督。2012年,全国被监督学校22.4万所,78.2%的学校已建立学生健康档案,95.4%的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96.3%的学校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依法查处案件237件,结案214件,其中依法作出卫生行政处罚案件237件。(五)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监督。2012年,全国职业卫生技术机构

被监督单位数3328家,依法查处案件20件,结案19件,其中依法作出

卫生行政处罚案件20件。全国放射卫生被监督单位 4.8万个,放射工作人员23.0万人,放射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率66.2%。依法查处案件1202

件,结案1129件,其中依法作出卫生行政处罚案件1197件。(六)医疗服务、采供血和传染病防治监督。2012年,依法对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作出卫生行政处罚并结案1.4万件。依法取缔或行政处罚无证行医8911件。依法对采供血作出卫生行政处罚并结案7件。依法对传染病防治作出查处案件7860件,结案7410件,其中依法作出卫生行政处罚案件7851件。十、计划生育(一)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末,全国总人口13.54亿人,全年出生人口1635万人,自然增长率4.95‰,年度人口计划目标顺利完成。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0,比上年末下降0.08。(二)国家免费孕前优生项目。在原有220个试点县基础上,2012年新增国家试点1494个,试点县总数达到1714个,试点区域覆盖全国60%的县(市、区)。共为833万名计划怀孕夫妇提供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81.6%,对筛查出的风险人群全部给予了咨询指导、治疗和转诊服务。(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

等化。加强便民维权,积极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引导地方建立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手段和服务多元供给模式,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服务内容得到拓展,49个试点城市各项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落实率达90%。(四)计划生育惠民政策。2012年提高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标准,“三项制度”共投入资金64.8亿元,比上年增加21.9亿元;共扶助受益604.2万人,其中农村奖励扶助制度受益537.1万人,特别扶助制度受益67.1万人,“少生快富”工程受益7.7万户。

注解:

(1)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机构。

(2)公立医院指经济类型为国有和集体办的医院(含政府办医院)。(3)民营医院指公立医院以外的其他医院,包括联营、股份合作、私营、台港澳投资和外国投资等医院。(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街道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门诊部、诊所(医务室)。(5)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机构、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卫生部门主管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

(6)政府办指卫生、教育、民政、公安、司法、兵团等行政部门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7)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的医院、门诊部、诊所及科研机构。(8)卫生人员包括卫生技术人员、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员。按在岗职工数统计,包括在编、合同制、返聘和临聘半年以上人员。(9)卫生技术人员包括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士)、技师(士)、卫生监督员(含公务员中取得卫生监督员证书的人数)、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0)执业(助理)医师指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且实际从事临床工作的人员,不含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但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11)注册护士指取得注册护士证书且实际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不含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但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12)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按常住人口计算。

《京津冀卫生计生事业协同发展合作规划》

《京津冀卫生计生事业协同发展合作规划》一、加强医疗服务区域合作。研究形成三地检验、影像等互认项目和质控标准,积极推进互认工作。研究拟订医师电子化(区域化)注册方式,推进医师、护士资质互认。建立区域会诊转诊中心、医学影响和检验结果共享中心。开展三地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推动品种审核结果互认,探索三地资质审核互认,招标价格信息共享通报机制。探索建立区域内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创建区域化采供血保障体系,建立采供血协调联动机制。打造区域中医药技术发展平台,促进区域中医药技术发展。 二、推动公共卫生计生区域联动。构建分工协同、紧密合作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共同建立沟通顺畅、科学有效的重大疾病联防联控机制,建立信息和技术资源共享平台。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三地毗邻县(市、区)卫生应急合作。加强区域饮用水、空气污染等环境卫生协同检测和评价机制建设。搭建区域内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交流合作平台,建立妇幼保健信息互通、人员交流、技术协作机制,共同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建立视屏安全工作交流与协作机制,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相互承认,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互相通报。加强健康促进和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的协商与协作。推进京津冀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均等化服务。

三、强化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对接。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在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下,做好京津冀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对接工作。 四、构建卫生计生共综合监督协调机制。加强区域卫生计生综合监督人才培养,广泛开展业务交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开展联合行动,共同打击各类违法行为。统一指挥调动机制,联合开展重大活动保障和应急处置工作。 五、加快区域卫生健康信息一体化建设。探索建立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协同管理平台。研究区域内信息协同共享协作机制和医疗卫生大数据分析研究机制。深化区域间远程医疗、预约诊疗、采供血、卫生应急、卫生监督、执业医师(护士)注册信息共享、食品安全注册备案及生育服务等业务信息化应用,提高信息协同水平。 六、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加强卫生计生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建立区域内卫生计生人才培养和协同创新机制。发挥优质医学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开展学术交流、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优化优势学科布局。三地互认继续教育学分。加强京津冀卫生计生发展智库建设,促进优势学科和高层次人才的科研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卫生计生发展政策研究、多中心基础与临床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适宜技术推广应用。

江苏苏州市属卫生计生事业单位招聘人

2017江苏苏州市属卫生计生事业单位招聘305人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2005年6号令)、《江苏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办法》(苏办发[2011]46号)和苏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的通知(苏办发[2011]27号)有关规定,经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同意,苏州市部分市属卫生计生事业单位定于2017年3月31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工作人员305名。现将《简章》公布如下: 一、招聘范围和对象 凡符合本次公开招聘的基本条件及招聘岗位所需专业技能、身体条件等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 二、招聘基本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无违法犯罪记录,并具有正常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身体条件和招聘岗位所规定的具体资格条件。 (二)2017年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下应届毕业生须为苏州市区生源,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及以上的应届毕业生不受生源地的限制。 (三)学历条件为本科及以下或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为中级及以下的社会在职应聘人员,年龄须在35周岁以下(1981年3月31日后出生),且户籍关系须在苏州市区(在苏高校学生集体户口不能视作苏州市区户籍)。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应聘人员,年龄须在40周岁以下(1976年3月31日后出生),且户籍关系须在苏州市。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应聘人员不受户籍地的限制,年龄须在45周岁以下(1971年3月31日后出生)。 (四)目前尚未办理就业派遣手续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生和持各类成人教育毕业证书应聘的人员按社会在职人员的资格条件报考。2016年1月1日后毕业至今尚未就业的归国留学人员按2017年应届毕业生的资格条件报考,其他归国留学人员按在职人员资格条件报考。 (五)符合政策性安置或照顾条件的报名者(如:夫妻分居两地、父母身边无子女、符合随军条件的军人配偶等),不受户籍或生源地的限制,可以报考配偶或父母户籍所在地的岗位。 (六)下列人员不得报考:(1)现役军人;(2)在读非应届的普通高校生;(3)被辞退未满5年的原机关、事业身份的工作人员;(4)在国家法定考试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纪律行为人员;(5)尚未解除纪律处分或者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刑事处罚期限未满或者涉嫌违法犯罪正在接受调查的人员,以及国家和省另有规定不得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其它情形人员。 (七)应聘人员与事业单位负责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或者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应聘该单位负责人员的秘书或者人事、财务、审计、纪检岗位以及与该单位负责人员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岗位。

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2015年疾病预防

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2015年疾病预防控制和食品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 【法规类别】卫生综合规定食品卫生 【发文字号】渝卫办疾控发[2015]84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重庆市卫生局) 【发布日期】2015.03.13 【实施日期】2015.03.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2015年疾病预防控制和食品安全工 作要点的通知 (渝卫办疾控发〔2015〕84号) 各区县(自治县)卫生计生委、北部新区社发局、万盛经开区卫生计生局,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市精神卫生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计生委卫生监督局、市结核病防治所: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和重庆市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任务,结合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际情况,我委制订了《重庆市2015年疾病预防控制和食品安全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5年3月13日重庆市2015年疾病预防控制和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年。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新时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坚持预防为主,切实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探索服务模式转型,强化医防合作,全面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食品安全各项工作。 一、强化依法管理,加强能力建设,认真做好“十二五”规划终期评估和“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贯彻《关于进一步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工作的指导意见》、《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管理办法》和《监管场所艾滋病防治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出台《重庆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研究制定《重庆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动态管理办法》、《重庆市示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管理办法》。 加强与编办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落实《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的指导意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传染病防治人员安全防护的意见》,努力提

北京市通州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市通州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 北京市通州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年2月29日 目录 一、卫生资源 (3) (一)医疗卫生机构 (3) (二)社区卫生 (6) (三)农村卫生 (6) 二、生命统计 (7)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8) 四、疾病防控 (8) (一)传染病防治 (8) (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 (9) (三)计划免疫 (9) 五、精神卫生 (10) 六、卫生监督 (10) (一)公共卫生监督 (10) (二)医疗卫生监督 (11) (三)学校卫生监督 (11) (四)职业(放射)卫生监督 (12) (五)控烟卫生监督 (13) (六)投诉举报 (13) 七、健康促进 (13) 八、妇幼卫生 (14) (一)妇女保健 (14) (二)儿童保健 (14) 九、医疗服务 (15) (一)门诊和住院服务 (15)

(二)护理工作 (15) (三)对口支援 (15) 十、无偿献血及采供血情况 (16) 十一、科研工作 (16) 十二、信息化建设 (16) 十三、财务管理 (17) 十四、计划生育 (17) (一)计生服务 (18) (二)生殖健康 (18) (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18) (四)计生关怀 (19)

2015年市委全会将通州区定位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为全区医疗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6月,原通州区卫生局和原通州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合并组建通州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一年来,全区卫生计生工作按照“以机构改革为契机、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服务民生为目标”的思路,进一步理顺关系、完善机制、整合资源、提升效率,圆满完成区政府和市卫计委提出的各项任务。 一、卫生资源 (一)医疗卫生机构 2015年末,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611个,其中医疗机构604个,包括营利性68个、非营利性536个,社会办医111个。有卫技人员8769人(含中央、市属医院,不包括部队医院),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362人、注册护士3380人。实有床位3494张。平均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卫技人员6.47人、执业(助理)医师2.48人、注册护士2.49人,床位2.58张。

2020新版卫生计生个人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新版卫生计生个人工作总 结 The work summary can correctly recogni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revious work, clarify the direction of the next work, and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2020新版卫生计生个人工作总结 【范文一:卫生计生个人工作总结】 20xx年度,xx计划生育工作在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计划生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对计划生育工作做到常抓不懈,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取得明显的成效。概括总结全年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的领导 为了切实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落到实处。我们一是始终坚持以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为

核心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我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年内及时召开了全乡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乡政府与各村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了目标明确,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全乡上下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管理体系。二是建立严密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实行月监督、季考评、半年和年终考核制度,通过考核及时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的措施。四是确保计生经费投入到位,保证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计划生育人口指标完成情况 xx乡共辖18个行政村。截止到XX年12月25日,全乡总人口为27266人;已婚育龄妇女5369人。 考核年度内出生XX人。其中一孩政策内出生XX人;二孩政策内生育XX人,政策外生育31人,多孩出生2人,其中内生1人,政策外1人。全乡计划生育率为XX,自然增长率为XX,出生婴儿性别比XX,当年新婚288对,男女晚婚率分别达到了18、8%和35、38%。 全乡已婚育龄妇女XX人,其中:无孩妇女XX人,一孩妇女XX

重庆市计划生育条例2016版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2016〕第7号 《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已于2016年3月31日经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4月1日起施行。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6年3月31日 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人口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三章生育调节 第四章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五章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六章胎儿性别选择限制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行计划生育,调控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单位)以及户籍地或者居住地在本市的公民。 第三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计划生育工作和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人口工作。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第四条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科学技术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以及计划生育协会等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应当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第五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综合管理以及以居住地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对所属有关部门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宣传教育、科学技术、综合服务、奖励扶助、社会保障、提高妇女地位、促进妇女就业、消除性别歧视和增进公民健康等措施,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2016年济南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济南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卫生和计划生育信息中心 2017年3月1日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卫计委排难而进、奋力攻坚,“十三五”卫生计生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全市卫生计生事业继续保持稳步健康发展,实现了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保持平稳增长;医疗服务能力继续提升的态势。 一、卫生资源 (一)医疗卫生机构数 截至2016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5726个,其中:医院21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40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9个,其他机构20个。与2015年底比较,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减少60个,其中:医院增加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减少1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48个。机构数减少主要是因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合并到妇幼保健站及乡镇卫生院。 医院中:公立医院88个,民营医院129个。与2015年底比较,公立医院减少1个,民营医院增加5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86个,乡镇卫生院53个,村卫生室2981个,诊所(医务室)1991个。与2015年底比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诊所增加,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减少。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111个(见表1、图1)。

表1 医疗卫生机构数 医疗卫生机构合计57265786-60一、医院2172134 按经济类型分 公立医院8889-1 民营医院1291245 按医院等级分 三级医院27261 二级医院51456 一级医院5859-1 未定级医院8183-2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4005417-17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8627511 政府办46415 乡镇卫生院5356-3 政府办5356-3诊所(医务室)1991197912村卫生室29813035-54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9137-48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120 妇幼保健机构12120 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0100 卫生监督所(中心)11110四、其他机构20191

卫生计生事业单位聘用临时工作人员管理办法

卫生计生事业单位聘用临时工作人员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卫生计生事业单位临时工作人员管理,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和临时工作人员合法权益,提高工作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及省、市关于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文件精神,结合我系统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临时工作人员是指全县卫生计生事业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的临时性工作人员。 临时工作人员仅限于聘用从事卫生计生事业单位的卫生计生专 业技术人员工作岗位,不得聘用非卫生计生专业技术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临时工作人员实行用人单位管理,卫计委监督的管理办法。 第二章聘用临时工作人员的计划申报及审批 第四条:聘用临时卫生计生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应严格实行计划管理,各级卫生计生事业单位聘用临时工作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编制状况、岗位现状和实际需要在每年元月或七月向卫计委递交公开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报告(专题报告应包括聘用临时专业技术工作人员的数量专业等内容),报卫计委研究同意,人社局备案后方可实施招聘用人。 二、第五条特殊情况下(聘用中高级以上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可提前用人,但要补报计划,经卫计委研究,委人事股备案。

第六条各级卫生计生事业单位应按照“节约高效”的原则确定配备临时工作人员计划,劳务派遣和人事代理人员应按照人社部门规定,计划应控制在已核编制的10%以内。严格控制临时聘用人员期限,不得将工勤编制岗位人员安排在非工勤编制岗位,然后再聘请临时人员。 第三章聘用临时工作人员的程序及手续 第七条 (一)县直单位:聘用临时工作人员,必须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社部门和卫计委负责监督和指导,用人单位负责具体实施,招聘结果上报卫计委备案,招聘的有关材料由用人单位密封存档。 (二)乡镇卫生院:原则上不再进人,确需临时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的,经单位研究上报(注明何人离开何岗位及用人姓名、资格、岗位等有关信息纸质材料),用人报告应按照走几人进几人的原则,经本单位领导签字,卫计委主管领导签字同意后到人事股备案,方可使用,聘用期限最长不超过十一个月。 履行备案手续后,由用人单位(或劳务派遣机构)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办理聘用登记,签订劳动合同等手续,并按月发放工资和参照企业职工标准缴纳社会保险。 第八条各级卫生计生事业单位可与聘用的临时工作人员按相关法律法规约定试用期。用人单位与聘用的临时工作人员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后,用人单位应在7个工作日内向卫计委提交消除人员报告。

2020年卫生健康系统年度总结

2020年卫生健康系统年度总结 2020年,是市卫计系统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年,是切实提高医疗卫计服务水平的一年,这一年硕果累累;2020年,我们将共同开启健康新航程,继续给山城父老乡亲送去关怀、送去温暖,送去健康;今天,将继续带您回顾过去的一年,我市卫生健康系统(原卫生计生系统)的工作内容。 XX市中医医院创建于1984年,至今已有将近三十五年的发展历史。它是一所科室设置齐全,中医特色鲜明,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地市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目前,市中医医院拥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38名,省、市级名老中医12名,其实力雄厚的医疗专家团队为医院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 2020年,诊疗门、急诊病人73688人次,较上年增加4995人次,增长7.27%;收住院病人2694人次;开展手术671台;病床使用率 61.08%;医疗收入2873万元。目前,医院开展中医诊疗项目47项,其中包括非药物治疗、药物调理治疗、物理疗法等。同时,进行中药定向透药治疗、中药保留灌肠、耳穴埋豆等中医护理技术。制剂室还研制了特色膏方,为众多的患者以及治未病的市民提供了一个传统特色的中医理疗方式。

2020年以来,为充分发挥医院特色,中医院积极开展冬病夏治和秋冬季养生调理等工作。不断探索中医药“治未病”、“冬病夏治”“秋冬季膏方养生”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在卫生部门的严格审查和监督下,医院还逐步规范地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工作,对治疗冬季常见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胃肠炎等进行对症治疗,受到不少广大山城百姓的青睐。 XX市中医医院建院三十余年来,始终坚持“突出特色、科技兴院”的办院理念,以中医药独特的优势,为山城百姓的健康架起了一座康复桥梁。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医医院发展新篇章。 XX市口腔医院成立于1976年,至今已有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叶茂于根,水深于源。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XX市口腔医院始终致力于“以专业诊疗为核心”、“以优质服务为依托”的发展战略,不断推进医院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目前,XX市口腔医院已全面开展各种补牙术、根管治疗术、拔牙手术、颌面外科手术、种植牙手术、牙再植手术、各种牙颌畸形矫正术、人工种植牙、牙齿美容、牙齿漂白等多项先进医疗技术。其中,口腔正畸,口腔种植技术在我省口腔治疗领域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为追求医院健康、有序的快速发展,市口腔医院不断提升竞争力,坚持面向市场,面向患者,增设预检分诊和药房两个科室,进一步完

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5)

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5年)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05〕32号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人口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三章生育调节 第四章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五章生殖保健服务 第六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第七章胎儿性别选择限制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九章附则 《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已于2005年9月29日经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5年9月29日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2002年9月25日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二次会议通过,2005年9月29日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单位)以及户籍地或居住地在本市的公民。 第三条市和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市和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计划生育工作和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人口工作。 市和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第四条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科学技术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及计划生育协会等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应当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第五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综合管理及以居住地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对所属有关部门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宣传教育、科学技术、综合服务、奖励扶助、社会保障、提高妇女地位、促进妇女就业、消除性别歧视和增进公民健康等措施,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当依法办事,文明执法,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

卫生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卫生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百姓健康幸福,反映群众切身利益,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县卫生事业发展情况,为县委、县政府制定卫生事业发展政策措施提供参考,根据县政协常委会____年工作安排,7—9月,县政协组成课题组,围绕卫生事业发展主题,先后到县卫生局、县人民医院、县妇保院、各乡镇卫生院等单位开展座谈走访,同时赴省内部分先进地区进行学习考察,基本掌握了我县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XXX家,其中:公立综合医院2家(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民营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X家。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771张,卫生技术人员XXX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XXX人,执业护士XXX人。全县平均千人拥有病床2.61张、卫生技术人员2.8人、执业(助理)医师1.XXX人、执业护士1.XXX人。全县共有规范化乡村卫生室XXX个,持证乡村医生XXX人。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卫生事业发展作为改善民生、联系群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以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大力实施科技兴医和人才发展战略,围绕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不断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____0年我县制定出台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先后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让利药品差价达4XX.X 万元。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医院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零”增长。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核定乡镇卫生院编制XXX个,实施公共卫生单位和基层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充分调动了基层卫技人员工作积极性。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标准从____1年的XXX元提高到____3年的XXX元,全县共有95.XXX万参合农民受益,受益金额达XX.X亿元。制定出台《常山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对社会资本在我县办医的用地、税收、审批等方面予以政策优惠,鼓励社会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兴办医疗机构,目前,县精神病专科医院已进入选址环节。创新诊疗服务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城乡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工作,逐步建立起“省县乡村”四级双向互动网络,为患者及时接受专家诊治、减少医药费用支出创造条件。 2、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卫生行政部门不断加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优先安排建设项目、加大资金投入等方式,累计投入XX.X亿元,完成了县人民医院整体迁建工程,先后对新昌、白石、宋畈等XXX个乡镇卫生院医疗业务用房和XXX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进行改扩建,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网络逐步建立和完善;实施城乡医疗机构设备技改项目,县人民医院先后引进了1.5t核磁共振、腹腔镜、

2017年北京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北京卫生计生委信息中心

十、中医服务 (20) 简要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22)

2017年,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成效显现,医药费用总体平稳,居民就医体验 得到提升。公共卫生屏障日益牢固,妇幼和精神卫生管理不断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稳步推进。首都卫生计生事业紧紧围绕首都 城市战略定位,突出改革创新,突出健康管理,突出疏解协同, 切实回应群众的健康需求,为首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 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奠定更加坚实的健康基础。 一、卫生资源 (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 2017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达10986家,其中医疗机构10843家(含118家三级医疗机构、163家二级医疗机构以及649 家一级医疗机构),其他卫生机构143家。与上一年比较,医疗 卫生机构增加349家,其中:医疗机构增加352家(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站)增加69家),其他卫生机构减少3家(见表1)。 732家医院按经济类型分:公立医院252家,民营医院480家。其中,713家地方医院按经济类型分:公立医院233家,民营医 院480家;按床位数分:100张床位以下医院510家,100-199张 床位医院71家,200-499张床位医院58家,500-799张床位医院 34家,800张及以上床位医院40家。 1

2

3 (二)卫生人员总数 2017年,全市卫生人员数达34.6万人,与上一年比较,卫生人员增加1.5万人,增长4.7%。 在卫生人员总数中,卫生技术人员27.7万人,其他技术人员17391人,管理人员20160人,工勤技能人员28345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247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10.6万人,注册护士12.3万人。与上一年比较,卫生技术人员增加1.2万人,增长4.6%(见图1)。 2017年每千常住人口卫生人员16.0人;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 12.8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 4.9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 5.7人。 (三)医疗机构床位数 2017年,全市医疗机构编制床位总数达127845张,比上一年增加2804张,增长2.2%;其中:医院编制床位总数达117867张(占全市的92.2%),比上一年增加2924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床位总数达6528张(占全市的5.1%),比上一年减少了

2018年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情况公报

年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情况公报(定稿版) 一、卫生资源及医疗服务 (一)卫生机构和床位数 年辖区卫生机构总数个(含医院、护理院、诊所、医务室、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比上年增加个,全区医院共家,其中,综合医院家,中医院家,中西医结合医院家,专科医院家,美容医院家,其他专科医院家,护理院家。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家,全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家,其他卫生机构家。全区医院中三级医院家,二级医院家,一级医院家,未定级医院家。全区床位数张,其中医院张,占床位总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张。医院按照床位(实有)数分,张(含)以上家,张(不含)之间家,张(不含)以下家。 (二)卫生人员数 全区卫生机构人员总数人,较上年增加人,增幅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人,较上年增加人,占,其他技术人员人,管理人员人,工勤技能人员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人,占,注册护士人,药师人,技师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人,全科医生人,万人口全科医生数。 (三)医疗服务 全区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万人次,较上年增加万人次。其中:医院诊疗万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万人次,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诊疗万人次;全区医院住院人数万人,比上年增加人,年实际开放总

床位(床日),较上年减少,实际占用总床日数,病床周转次数,较上年增加次,病床使用率,较上年增长,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天。年辖区医院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元,其中药费元,检查费元,治疗费元,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元,其中药费元,检查费元,治疗费元,手术费元。 (备注:以上数据基本来自《国家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二、社区卫生 (一)社区体系建设 年,全区已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提档升级,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个站完成整体搬迁)完成提档升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积平方,社区卫生服务站面积平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含站)机构人员总数人,平均每个中心人,人员数比上年增加人,增长。 (二)社区医疗服务 年,累计完成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人、重点人群签约人,签约率分别达、。完成岁以上老人体检人,创建省级特色科室个、市级特色科室个,组建家庭医生团队数个,开设家庭病床张。全区社区卫生机构门诊量万人次,住院人次,平均每个机构诊疗万人次,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见表) 表社区卫生服务情况

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全文

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全文 《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已于xx年3月31日经重庆市第四届人民 *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xx年4月1日起施行。 重庆市人民 * 常务委员会 xx年4月1日 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1997年9月13日重庆市第一届人民 * 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00年11月24日重庆市第一届人民 * 常务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重庆市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xx年9月25日重庆市第一届人民 * 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二次会议第一次修订xx年9月29日重庆市第二届人民 * 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第二次修订根据xx年11月25日重庆市第三届人民 *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中有关行政强制条款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xx年3月26日重庆市第四届人民 * 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关于修改〈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xx年3月31日重庆市第四届人民 *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第三次修订)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人口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三章生育调节

第四章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五章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六章胎儿性别选择限制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行计划生育,调控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根据《 *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单位)以及户籍地或者居住地在本市的公民。 第三条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计划生育工作和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人口工作。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2020年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招聘公告(2583人)

2020年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事业单 位招聘公告(2583人) 2018年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招聘公告(2583人) 为更好地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卫生系统人员队伍,优化人员结构,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现决定面向社会公开招 聘工作人员。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报考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享有公民的政治权利;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团结同志,廉洁奉公。 3、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4、具备报考岗位要求的资格条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须 同时具有学历、学位证书。 5、资格条件中的招聘对象,包括①国内应届毕业生、②国(境) 外同期毕业的留学人员、③其他人员;其中“不限”包括①②③、 “社会人员”包括②③。国内应届毕业生,指国内普通高校2018年 毕业并且在8月31日前取得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的人员。2017年 国家统一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若仍未落实工作单位,其 档案关系仍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公共就业服务机 构的,可按应届高校毕业生或社会人员报名。参加基层服务项目的 人员,如之前无工作经历,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后2年内的,应聘 时可按应届毕业生或社会人员报名。国(境)外同期毕业人员,是指 在国(境)外教学科研机构学习,与国(境)内应届毕业生同期毕业的 留学人员,同期毕业的时间要求与国内应届毕业生一致。

6、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及学位的人员或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年龄在40周岁以下,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年 龄在45周岁以下;对年龄有特殊要求的,以岗位表中写明的为准。 年龄及工作经历计算的基准时间为2018年3月31日。 7、资格条件中有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要求的,需提供相应的合 格证书,只有四级或六级考试成绩通知单的,相应的成绩原则上不 低于425分。在官方语言为英语的国家取得学历学位的留学回国人员,应聘有英语四级、六级要求的岗位时,可以不提供英语四级、 六级的合格证书或成绩通知单。 8、本次公开招聘对应聘人员户籍没有要求。 9、取得祖国大陆全日制普通高校学历的台湾学生和取得祖国大 陆承认学历的其他台湾居民应聘时按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做好台生和其他台湾居民在苏就业工作的通知(苏人社发〔2012〕418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报名 本次的招聘岗位分为两类,第一类岗位(详见岗位表一)由省卫生计生委统一组织笔试;第二类岗位(详见岗位表二)不需要参加省卫生 计生委统一组织笔试,直接参加招聘单位组织的各项考试。 (一)报名时间、地点、方式 (1)报名采用网络方式进行。报名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a612531339.html,(江苏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平台)。岗位表 一和岗位表二各有相应入口,请根据所报考岗位选择相应入口。报 岗位表一通过初审后的应聘人员须使用具有网上支付功能的银行卡,在网上缴纳报名费100元;报岗位表二的应聘人员不收取报名费。 ①报名、照片上传时间:4月4日09:00-4月10日16:00; ②资格初审时间:4月4日09:00-4月10日22:00; ③网上缴费时间:4月4日09:00-4月11日12:00; ④应聘岗位被取消的考生改报时间:4月12日09:00-15:00;

卫生计生整合工作汇报

卫生计生整合工作汇报 篇一:卫生计生工作报告 风雨兼程四十年,人口计生结硕果——XXX乡人口计生工作回顾1979年,我乡正式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4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卫计局的大力支持下,全乡上下始终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一手抓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从而呈现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实行计划生育近40年,我们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在减少人口对自然资源索取量、保护环境的同时,家庭规模也逐渐变小。我们始终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工作出发点,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精神,求真务实,扎实工作,积极探索创

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使全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呈现了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 40年来,计生政策深入人心。1980年,《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发表以来,我乡始终坚持宣传教育为主的工作方针,常年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全方位、多形式宣传普及人口计生政策、法律法规、避孕节育及生殖保健科普知识,有效转变了群众“重男轻女、养儿防老,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等陈旧婚育观念,积极树立婚育新风。借助各类节日活动之机,在 主要交通要道悬挂计生宣传条幅,发放宣传资料、避孕药具,开展集中宣传咨询活动,全乡建成了29个“会员之家”,形成覆盖良好的宣传网络。 40年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多年来,我乡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牢固树立了人口意识和人均观念,坚持把人口计生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

实行“两个目标”一起下、“两个责任书”一起签。坚决实施“一票否决”,把人口计生工作列入村干部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政府主导下,民政、卫生、教育、文体、计生等部门综合履行人口计生工作职责,积极参与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 40年来,信息网络全面普及。计生统计工作是衡量人口计生工作质量的晴雨表,通过开展计生统计业务培训等举措,不断夯实了人口计生统计工作基础。利用全省育龄妇女及家庭成员数据库建设的契机,全乡人口录入率达100%,全乡人口计生统计工作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办公。 40年来,服务方式实现转型。我乡坚持“面向基层、深入乡村、方便群众、服务上门”的工作方针,深入实施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出生缺陷干预和生殖道感染干预“三大工程”,全乡常住已婚育龄妇女“三查”率均保持在90%以上,手术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讯录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应急医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广东省口腔医院 广东省生物制品与药物研究所 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广东省健康教育中心 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 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 广东省卫生监督所 广东省泗安医院 省深圳牙科医疗中心 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 广东省卫生厅政务服务中心 广东省卫生医疗对外合作服务中心 广东省医药采购中心 广东省干部保健中心 广东省计划生育协会 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 广东省人口计生委药具管理中心 广东省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心 广东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 人之初杂志社 广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珠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汕头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佛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韶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河源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梅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惠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汕尾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东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中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江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阳江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湛江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茂名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肇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清远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潮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揭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云浮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中山大学第六医院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院?附属口腔医院 暨南大学医学院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 汕头大学医学院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汕头大学?香港中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 广东医学院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广东药学院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荔湾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江都医院

智慧医院-重庆市卫生计生委

附件1 重庆市“智慧医院”示范建设 (试行) 实 施 方 案

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二〇一八年五月

目录 一、评审原则及依据 (4) (一)评审原则 (4) (二)参考依据 (4) 二、项目组织管理 (6) (一)管理单位 (6) (二)具体执行单位 (6) (三)评审专家组 (6) (四)第三方测评机构 (6) 三、评审范围、内容 (7) (一)评审范围 (7) (二)评审内容 (7) 四、等级划定 (9) 五、评审工作流程 (10) (一)申报阶段 (11) (二)建设阶段 (11) (三)评审阶段 (11) (四)评级阶段 (12) 六、评审工作安排 (12) (一)2018年度工作 (12) (二)2019年度工作 (13) (三)2020年度工作 (13) 七、保障措施 (14) (一)落实目标责任 (14) (二)专家定点指导制 (14) (三)建立工作定期通报制度 (14) (四)建立监督机制 (14)

一、评审原则及依据 (一)评审原则 按照国家“以医院信息标准化推动区域信息一体化”建设方针,坚持“评建结合,示范引领”的基本原则,围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轻医务人员负担、提升智慧管理能力等方面建设整改,促进医院信息平台标准化建设和便民利民智能应用,创新“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全面支撑业务协同应用、信息互通共享、标准统一规范的智慧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二)参考依据 智慧医院评审依据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规范性文件: 1.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6年;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及其后期发布的实施方案、工作计划、指导意见,2009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5年; 4.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2015年; 5.国务院《“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