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正畸资料

口腔正畸资料

口腔正畸资料
口腔正畸资料

口腔正畸学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的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其学科内容是研究错合畸形的病因机制、

诊断分析及预防和治疗。

2、错合畸形: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等导致的牙

齿、颌骨、颅面之间的关系不协调而引起的各种畸形,是一种发育畸形。

3、个别正常合:凡轻微的错合畸形,对于生理过程无大碍者,都列入正常合范畴。这种正

常范畴内的个体合,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

4、理想正常合:Angle提出的,即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的很整齐,上下

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常,上下牙弓的合关系非常理想。

5、错颌畸形的危害性

1.局部危害性:

⑴影响合颌面的发育:前牙反合-面下1/3凹陷和下颌前突-新月状面型

⑵影响口腔健康:龋齿、牙龈及牙周炎

⑶影响口腔功能:咀嚼、吞咽、发音、呼吸

⑷影响容貌美观

2.全身危害

咀嚼-消化不良;颜面畸形-心理和精神障碍。

6、预防矫治:在牙颌颅面的胚胎发育和后天发育过程中,采用各种预防措施来防止错合畸

形的发生。

7、阻断矫治:当错合畸形发生的早期,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早期矫治,阻断错合畸形向严

重发展,将合颌面的发育导向正常。

8、错合畸形矫治的标准是—个别正常合。

9、错颌畸形的矫治目标是平衡,稳定和美观。

10、口腔正畸矫治中最常见的矫治方法:一般矫治。

第二章颅面部的生长发育

1、面上部在3岁时已完成成人的80%,面中部77%,面下部69%。

面上深度在5-14岁时增加为15%,面中部18%,面下部22%。

2、乳牙合期: 7—8个月,约2—3岁。替牙合期:6岁-12岁期间。

3、恒牙萌出顺序(看书P27,熟悉)

4、替牙间隙:乳尖牙及第一,二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一,二前磨牙

大,这个差称为替牙间隙。

上颌单侧约有0.9—1㎜,下颌单侧约有1.7—2㎜

5、替牙期间的暂时性错合(选择)

①上颌左右中切牙萌出早期,出现间隙。

②上颌侧切牙初萌时,牙冠向远中倾斜。

③横切牙萌出初期可能因较乳牙大,而出现轻度拥挤现象。

④上下第一恒磨牙建和初期,可能为尖对尖的合关系,当乳磨牙与前磨牙替换后,利用

上下颌替牙间隙之差可以调整为中性关系。

⑤上下恒切牙萌出早期,可出现前牙深覆合,当第二恒磨牙生长及前磨牙建合时,合高

度有增加,则可自行解除。

第三章错牙合畸形的病因

1、我国错牙合畸形的遗传因素约占错牙合畸形病因的29.4%。

2.环境因素(选择)

先天因素:①母体因素②胎儿因素③常见的发育障碍及缺陷(额外牙、先天性

缺失牙、牙的大小形态异常、舌形态异常、唇系带异常、唇腭裂)。

后天因素:①某些急性及慢性疾病②佝偻病③内分泌功能异常④营养不良⑤颌骨外伤。

3.口呼吸引起错牙合畸形的原因:在口呼吸时,因下颌下垂导致面颊部分肌张

力增加,舌体也被牵引向下,使上颌弓内侧失去舌体的支持,造成牙弓内外正常的肌动力平衡系统也被破坏。牙弓外侧受到异常颊肌的压迫,内侧失去舌肌力量的支持,使上颌弓的宽度得不到正常发育;同时,由于气流从口腔通过,使得正常腭顶下降的机制出现障碍,而导致牙弓狭窄、腭盖高拱,上牙列拥挤或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等畸形。当扁桃体肥大时,咽腔变窄,为了减轻呼吸困难,舌体必须前伸,舌体会离开会厌,带动下颌向前,而这种功能状态的长期存在会形成下颌前突的畸形。

4.乳尖牙磨耗不足会形成假性下颌前突。

第四章错合畸形的分类

Angle错合分类法:

(一)第一类错合---------中性错合

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正常。即正中合位时,上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内。

(1)若全口牙齿无一错位者,称为正常合

(2)若有错位者,则称为第一类错合。

(二)第二类错合————远中错合

下牙弓及下颌处于远中位置。

(1)若下颌后退1/4个磨牙或半个前磨牙的距离,即上下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

尖相

对时,称为轻度远中错合。

(2)若下颌再后退,以至于上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第一恒磨牙与第

二前

磨牙,则是完全的远中错合关系。

1、第二类,第一分类:磨牙为远中错合关系,上颌前牙唇向倾斜。

2、第二类,第一分类,亚类:一侧磨牙为远中错合关系,而另一侧为中性合关系,

且上颌前牙唇向倾斜。

3、第二类,第二分类:磨牙为远中错合关系,上颌前牙舌向倾斜。

4、第二类,第二分类,亚类:一侧磨牙为远中错合关系,而另一侧为中性合关系,

且上颌前牙舌向倾斜。

第二类第一分类可表现为上前牙前突、前牙深覆盖、深覆合、上唇发育不足

和开

唇露齿。第二类第二分类的临床症状可能有内倾向深覆合、面下1/3过短、

颏唇

沟较深等。

(三)第三类错合————近中错合

下牙弓及下颌处于近中位置。

(1)若下颌前移1/4磨牙或半个前磨牙的距离,即上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与下第一

恒磨牙远中颊尖相对,为轻度的近中错合关系。

(2 若下颌前移1/2个磨牙或1个前磨牙的距离,以至于上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第一、二磨牙之间,则是完全的近中错合关系。伴随症状可有前牙的对刃或反合。

第三类,亚类:一侧磨牙为近中错合关系,而另一侧为中性合关系。

毛燮均分类法:

共有6类:第一类,牙量骨量不调。第二类,长度不调。第三类,宽度不调。第四类,高度不调。第五类,个别牙错位。第六类,其他。

错颌畸形分类

1、第Ⅰ类——牙量骨量不调

1)第1分类(Ⅰ1)

主要机制:牙量相对大于骨量。

主要症状:牙齿拥挤错位。

2)第2分类(Ⅰ2)

主要机制:牙量相对小于骨量。

主要症状:缩小牙弓或结合修复治疗。

2、第Ⅱ类——长度不调

1)第1分类(Ⅱ1)——近中错牙合

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长度较小,或下颌或下牙弓长度较大,或二者兼之。

主要症状:后牙为近中错牙合,前牙为对牙合或反牙合。颏部可前突。

2)第2分类(Ⅱ2)——远中错牙合

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长度较大,或下颌或下牙弓长度较小,或二者兼之。

主要症状:后牙为远中错牙合,前牙深覆盖,颏部可后缩。

3)第3分类(Ⅱ3)

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前部较小,或下颌或下牙弓前部长度较大,或二者兼之。

主要症状:后牙中性牙合,前牙反牙合。

4)第4分类(Ⅱ4)

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前部长度较大,或下颌或下牙弓前部长度较小,或二者兼之。

主要症状:后牙中性牙合,前牙深覆盖。

5)第5分类(Ⅱ5)

主要机制:上下颌或上下牙弓长度过大。

主要症状:双颌或双牙弓前突。

3、第Ⅲ类——宽度不调

1)第1分类(Ⅲ1)

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宽度较大,或下颌或下牙弓宽度较小,或二者兼有。主要症状:上牙弓宽于下牙弓,后牙深覆盖或正锁牙合

2)第2分类(Ⅲ2)

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宽度较小,或下颌或下牙弓宽度较大,或二者兼之。主要症状:上牙弓窄于下牙弓,后牙对牙合、反牙合、或锁牙合。

3)第3分类(Ⅲ3)

主要机制:上下颌或上下牙弓的宽度过小。

主要症状:上下牙弓狭窄。

4、第Ⅳ类——高度不调

1)第1分类(Ⅳ1)

主要机制:前牙牙槽过高,或后牙牙槽过低,或二者兼之。

主要症状:有牙深覆牙合,可能表现面下1/3过低。

2)第2分类(Ⅳ2)

主要机制:前牙牙槽过低,或后牙牙槽过高,或复合机制。

主要症状:前牙开牙合,可能表现面部下1/3过高。

5、第Ⅴ类——个别牙齿错位

主要机制:由局部变化所千万的个别牙齿错位,不代表牙合、颌、面的发育情况,也没有牙量、骨量的不调。

主要症状:一般错位表现有舌向、唇(颊)向、近中、远中、高位、低位、转位、易位、斜轴等情况。有时几种情况同时出现,例如:唇向-低位-转位。6、第Ⅵ类——特殊类型

凡不能归入前五类的错牙畸形统属此类。

第五章错牙合畸形的检查诊断

1、拥挤度:牙冠宽度的总和与牙弓现有弧形长度之差。

Ⅰ度拥挤 0mm<拥挤度≤4mm

●Ⅱ度拥挤 4mm<拥挤度≤8mm

●Ш度拥挤拥挤度>8mm

2、深覆盖:上下前牙切端的前后距离超过3mm以上者,称为深覆盖。

●Ⅰ度深覆盖: 3-5mm

●Ⅱ度深覆盖: 5-8mm

●Ш度深覆盖: >8mm

3、深覆合:上前牙覆盖过下前牙唇面超过切1/3或下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舌面切1/3以内

者称为正常覆合,可分为3度

●I度深覆合:上前牙覆盖下前牙唇面超过切1/3而不足1/2,或下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

舌面超过切1/3而不足1/2者。

●Ⅱ度深覆合:上前牙覆盖下前牙唇面超过切1/2而不足2/3,或下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

舌面超过切1/2而不足2/3者。

●Ⅲ度深覆合:上前牙覆盖下前牙唇面超过切2/3,或下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舌面超过颈

1/3者。

4、开合:上下前牙切端间无覆合关系,垂直向呈现间隙者为前牙开合。开合亦分为3度。

●I度开合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在3mm以内。

●Ⅱ度开合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在3—5mm之间。

●Ⅲ度开合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在5mm以上。

5、Bolton指数:Bolton指数是指上下前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与上下牙弓全部牙宽度

总和的比例关系。用Bolton指数来诊断患者上下牙冠宽度不调的问题。

前牙比 = 下颌6个前牙牙冠宽度总和/上颌6个前牙牙冠总和×100%

后牙比 = 下颌12个前牙牙冠宽度总和/上颌12个前牙牙冠总和×100%

正常值:前牙比:78.8% ±1.72% 全牙比:91.5% ± 1.51%

6、头影测量平面中的基准平面(3个)

(1)前颅底平面(SN.):由蝶鞍点S与鼻根点N间的连线构成。代表前颅底平面的前后范

围。由于这一平面在生长发育中无论生长方向还是生长速度均具

有相对的稳定性,因而常作为面部结构对颅底关系的定位平面。

(2)眼耳平面(FH.):由耳点和眶点连线组成。大部分个体在正常头位时,该平面与地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