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地质作用专题练习

11地质作用专题练习

11地质作用专题练习
11地质作用专题练习

读某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1-2题。

C

1.图中气压中心B和C分别是

A亚洲高压,阿留申高压 B亚洲低压,南太平洋高压

C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 D亚洲低压,亚速尔高压

2.造成海陆上气压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季风环流的影响 D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

3. 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分割成两种单元,即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B.板块漂浮在地幔之上,处在不断运动中

C.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形成海沟和山脉

D.板块内部比较地壳运动活跃,边缘比较稳定

4. 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是向斜,②处是背斜 B.①处是背斜,②处是向斜

C.①②处是火山活动造成的地形 D.③④处是稳定岩层构造

5. 关于地貌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

A.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B.只有内力作用,才会使地表发生巨大的变化

C.在地貌上,只有褶皱才能形成块状山地和高大山脉

D.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的形成,都与断层构造有关

6.表示地质构造的名称是

A.火山喷发、板块碰撞 B.地下热能、变质作用

C.地壳运动、构造地震 D.褶皱、断层

1

2020九年级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十一:酸和碱

2020九年级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十一:酸和碱 考点一:酸碱度 1.身边的一些物质pH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H试纸浸入溶液中测其酸碱度 B.厕所清洁剂不会腐蚀大理石地面 C.蚊虫叮咬后涂牙膏可减轻痛痒 D.橘子的酸性强于柠檬 2.头发油腻是因为油脂的分泌,清洗时用碱性溶液效果更好。从pH角度考虑效果最好的洗发水的pH为( ) A.8 B.7 C.6 D.4 3.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胆汁和胰液显碱性 B.胃液比唾液酸性弱 C.胰液比胆汁碱性强 D.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4.已知生活用品中厕所清洁剂的pH=1,厨房清洁剂的pH=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厕所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pH升高 B.厨房清洁剂可能含有氢氧化钠 C.两者混合使用能提高清洁效果 D.厕所清洁剂可能使铁制下水道腐蚀 5.一些物质的近似pH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苹果汁的酸性比纯鲜牛奶的酸性弱 B.肥皂水的碱性比炉具清洁剂的碱性强 C.厕所清洁剂与炉具清洁剂能混用 D.人被某些蚊虫叮咬后可涂抹肥皂水以减轻痛痒 6.下列4种水果中酸性最强的是( ) 7.下列常见物质的pH大于7的是( ) A.食醋B.食盐水C.氨水D.柠檬水 8.下列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的是( ) A.澄清石灰水B.NaCl溶液C.稀硫酸D.KNO3溶液 考点二:常见的酸和碱 1.下列试剂能将稀硫酸、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三种溶液一步鉴别出来的是( ) A.稀盐酸B.二氧化碳C.碳酸钙D.石蕊溶液 2.下图是物质X溶于水中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说明X是一种酸的是( ) 3.实验室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并用其除铁锈,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蕊溶液使石灰水变蓝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练习题及答案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练习 1.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若1个高能磷酸键所含量为n, 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 A.2n/5m B.2m/5n C.n/5m D.m/5n 2.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 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 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4.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5.下列关于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叶片反射绿光故呈绿色,因此日光中绿光透过叶绿体的比例最小 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 C.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主要是由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经有氧呼吸产生的 D.光合作用强烈时,暗反应过程直接将3个CO 分子合成一个三碳化合物 2 6.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 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 香。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 pH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C.③ D.④ 7.为证实叶绿体有效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 条件,这些条件是() 稀溶液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3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稀溶液 3 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3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 稀溶液 3 8.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训练(附答案)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专题训练 1、如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气浓度下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N点后O2的 吸收量大于CO2释放量,据图分析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M点是贮藏该器官的最适氧气浓度,此时无氧呼吸的强度最低 B、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不只是氧化分解糖类物质 C、N点时,该器官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说明其只进行有氧呼吸 D、O点时,该器官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基质 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玉米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绘制了如 A、B、C、D所示的四幅图。除哪幅图外,其余三幅图中“A”点都可以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 3、下图甲中Ⅰ、Ⅱ、Ⅲ曲线分别表示夏季某一天24 h的温度、某植物的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的变化,乙图中曲线表示放有某植物的密闭玻璃罩一天24 h的CO2浓度的变化,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图曲线中12点左右D点下降的原因是温度过高,气孔关闭 B.乙图曲线中EF段玻璃罩CO2浓度下降加快是由于光照强度增加 C.植物一天中含有机物最多的时刻在甲图中是E点,在乙图中则是H点 D.植物在甲图中的C、E两点的生理状态与乙图中D、H两点的生理状态相同 4、如图表示甲、乙两种植物的CO2吸收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植物的最大光合作用强度一样 B.如果在图中M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叶绿体中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将会增加 C.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每日光照12 h),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量的变化是甲减少、乙增加 D.当光照强度为Z时,光照强度不再是乙植物的光合作用限制因素,但仍是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 5、如图表示的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时O2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线段xy=Yz.则在氧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与无氧量呼吸()

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地质作用过程描述

2020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微专题:地质作用过程描述 1.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央谷地(位置见图)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部,海岸山脉与内华达山脉之间,为南北狭长的平原。谷地南方的耕地占了全谷地的2/3,而北方的水资源占了全谷地的2/3。谷地东部河网密集且径流量稳定,西部河网稀疏且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原来,中央谷地只能作为畜牧用地,随着加州水道系统的共建,中央谷地成为美国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该地经济主体是农业,但有着94%的城镇人口。 简述中央谷地的形成过程。 2.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天然沥青是由地下石油和天然气长期与泥沙等物化合而成。沥青湖就是露出地面的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沥青矿床。沥青有遇冷变硬的习性,主要应用于铺垫公路与建筑物的防水处理等。特立尼达岛西南角的彼奇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沥青产地。

据图乙描述该沥青湖(彼奇湖)的形成过程。 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巴尔喀什湖是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部的一个内流湖。 该湖西半部湖 水的平均含盐量为 1.48‰,东半部平均含盐量高达 10.4‰。湖泊北岸为著名的铜矿 带,炼铜工业发达,且与哈萨克斯坦和中亚重要城市有铁路连接。 材料二 如图为巴尔喀什湖及其周边部分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 4. 桌山位于南非开普敦附近,主峰海拔 1087 米,山顶如削平的桌面,被称作“上帝 的餐桌”。桌山是地质历史浅海海底断裂后整体上升形成, 山体由石灰岩 (沉积岩) 构成。山顶溪湖绝迹,植被低矮稀少,景象荒芜。夏季在海陆风的作用下,晴天时 山顶常有大片云团环绕,被称为“上帝的桌布”。图 1桌山位置示意图,图 2 为桌 山景观。 描述桌山主峰“桌面”形成的地质过程。 分析甲河河口地貌的形成过 程。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习题:专题十一专题强化训练Word版含解析

■ ■■专题强化训练■■■ 、选择题 1. (2018河南安阳一中高三月考)TIBA(三碘苯甲酸)能够阻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下列有关TIBA在农业上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 .对大豆施用适量TIBA可使植株侧枝生长更旺盛,从而起到一定的增产的效果 B .用适当浓度的TIBA浸泡大豆种子,能提高萌发率 C.若没有TIBA,采用手工摘除大豆顶芽的方法也能让大豆增产 D .施用适量TIBA可使植株矮化,从而起到一定的抗倒伏的效果 解析:选B。依题意可知:对大豆施用适量TIBA可抑制植物的顶端优势,使植株侧枝 生长更旺盛,从而起到一定的增产的效果,A项正确;赤霉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而TIBA对赤霉素不起作用,所以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率,B项错误;手工摘除大豆顶芽的方 法也能解除顶端优势从而让大豆增产,C项正确;使用适量TIBA可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使植株矮化,从而起到一定的抗倒伏效果,D项正确。 2. (2018广东深圳调研)某兴趣小组探究植物激素对顶端优势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 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部位駁乞 A册:对照B组:去除匚组:去除茎 扯理切口后 A ?植株的种类及生长情况是本实验的自变量 B. A组和B组对照可证实茎尖细胞合成的生长素维持了顶端优势 C. D组和E组实验结果说明细胞分裂素一定通过抑制生长素运输解除顶端优势 D ?本实验说明顶端优势受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相互拮抗的调控 解析:选D。据图分析可知,本实验只有一种植物,属于无关变量,且植物的生长情况属于因变量,A错误;A组和B组对照,可证实茎尖维持了顶端优势,但是不能说明茎尖细胞合成了生长素,B错误;D组和E组实验含有两个变量,不能作为对照实验,C错误;本实验说明顶端优势受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相互拮抗的调控,D正确。 3. (2018北京海淀区一模)在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苗顶端形成“弯钩”结构。研究发现,弯钩的形成是由于尖端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研究者探究SA(水杨酸)和ACC(乙烯前体)对弯钩形成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浙江选考)2019届高考生物 专题训练5 细胞呼吸

(浙江选考)2019届高考生物专题训练5 细胞呼吸 一、选择题 【必考集训】 1.在需氧呼吸过程中,氧的作用是( ) A.与葡萄糖中的碳结合生成CO2 B.与[H]结合生成H2O C.参与酶的催化作用 D.氧化葡萄糖形成丙酮酸 2.新鲜蔬菜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能适当延长保存时间的原因是( ) A.细胞呼吸减弱 B.细胞呼吸加强 C.光合作用减弱 D.促进了物质的分解 3.(2017浙江模拟)下列过程只属于柠檬酸循环的是( ) A.二氧化碳的生成 B.丙酮酸的生成 C.[H]的生成 D.形成大量ATP 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合成ATP的酶只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B.柠檬酸循环只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被还原成乳酸 D.肌肉细胞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刺激神经末梢,使人产生酸痛的感觉 5.下图是需氧呼吸过程的示意图,①②③表示反应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中的大部分能量在①阶段释放 B.②阶段所需的酶均分布于线粒体基质 C.③阶段的电子传递需要酶的参与 D.①②阶段为③阶段顺利进行直接供能 6.(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将表中4支试管置于适宜的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后不能产生ATP的是( ) A.1号和3号 B.2号和3号 C.1号和4号 D.2号和4号 7.下列关于人体需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阶段产生的还原氢都和氧反应生成水 B.释放的能量都以ATP的形式储存起来 C.柠檬酸循环产生的还原氢最多,释放的能量最多 D.产生的水中的氧原子不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氧气中的氧原子 8.某植物器官的呼吸强度(用CO2释放量表示)与O2吸收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正确的是( )

2020中考化学章节强化训练——专题十一:开启化学之门

2020中考化学章节强化训练——专题十一:开启化 学之门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金属冶炼B.高粱酿酒C.雕刻印章D.烧制陶器 2. 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瓷碗破碎B.石蜡熔化C.纸张燃烧D.湿衣晾干 3. 近日,国家发改委会国中宣部等17个部门联合下发《“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下列节能减排措施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风能发电B.植树造林C.太阳能分解水制 氢 D.用布袋代替塑料 袋购物 4. 生活中的许多变化都能产生热能,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水力发电B.太阳能热水器提 供热水 C.火力发电D.电暖气取暖 5. 下列四个家庭小实验,其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用石灰水检验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 气体 B.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C.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D.用竹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二、简答题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

为O )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3 杀菌和消毒。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 ⑴物理性 质: ; ⑵化学性 质: ; ⑶用 途: ; ⑷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 。 三、单选题 7.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B.液体的加热 A.液体的倾倒 C.量取一定量的液体 D.用滴管取液体 8. 下列仪器操作错误的是() A.浓硫酸的稀释

北京市海淀区普通中学2018届高三地理高考复习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专题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普通中学2018届高三地理高考复习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专题复习练习题 1. 2017年8月8日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地震。读图 ,回答第1、2题。 四川阿坝州九塞沟县发生了口◎级地震 1. 此次地震 A. 震源位于地幔的中部 B .发生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D .九寨沟景区各处的地震烈度相同 2. 本次地震中,地震预警系统给成都、绵阳等地发出了地震预警,同时 3S 技术也 在地震监测及救援中发挥了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震源深度是由全球定位系统直接测定 B. 地震预警借助于遥感系统的监测功能 C. 震级越高,市民收到的预警信息越早 D. 地理信息系统可用于震后的灾情评估 干热岩是致密不渗透的高温岩体,普遍埋藏于地下 3到10千米,温度在150 C 以上。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的方式加以利用, 可用于发电、供 暖等。目前有开发价值的干热岩地区主要为有火山活动或地壳较 薄的地带。回答第3、4、5题。 3. 下列最可能为干热岩资源富集区的是 21:19;则 33加° 经度 106.82* icva E3川冋耶押九稀沟 是 深质 20千崇 发靈时刻 201?年B 月8日 Art*

A.北美洲东部 B.西伯利亚地区 C.非洲西部 D.欧洲南部 4. 干热岩最可能是 ①沉积岩②变质岩③喷出型岩浆岩④侵入型岩浆岩 阿尔山是我国火山锥和熔岩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这里的龟背岩(呈龟背状的熔 岩地貌)规模大、发育好、保存完整。图甲为呼伦贝尔市局部示意图,图乙为龟 背岩地貌形成示意及景 /132 / I !图。羽 A 1 此回答第 火I 【曲笈前 .P1结成労 火山 —J —阿施 * 火[11 国界 A.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5. 干热岩发电 A.技术水平要求高、利于大规模开发 C.受季节、气候制约,发电不稳定 D .③④ B .资源分布地域性强、利于推广 D.有助于减少碳排放、改善环境

细胞呼吸专题知识点

细胞呼吸专题 一、细胞呼吸 1.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分类? 二、有氧呼吸 1.含义: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2. 过程: 3. 反应式: 葡萄糖丙酮酸 + [H] 丙酮酸 + 水CO2 + [H] [H] + O2H2O

4.实质:(1)物质转化:有机物变化无机物 (2)能量转化: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 三、无氧呼吸 1、概念:一般是指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尚未彻底氧化的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场所:细胞质基质条件:缺氧条件、酶 注:无氧呼吸仅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ATP,第二阶段无ATP的产生。 3、总反应式: 酒精发酵:葡萄糖→2酒精+2CO2+少量能量 大多数植物、酵母菌等生物,进行无氧呼吸一般产生酒精。 乳酸发酵:葡萄糖→2乳酸+少量能量 对于高等动物、高等植物某些器官(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等)、乳酸菌等生物,进行无氧呼吸一般产生乳酸。

4、实质: (1)物质转化: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CO2(部分生物)和不彻底的氧化产物。(2)能量转化:有机物中化学能转化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中化学能、ATP和热能 四、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 注:有关细胞呼吸的5个易错点

1. 进行有氧呼吸不一定需要线粒体,如原核生物;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则需要线粒体,无线粒体的真核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蛔虫等。 2. 线粒体不能分解葡萄糖(无相关酶),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进行进一步分解。 3. 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和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人和动物只能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二氧化碳,因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能产生是乳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 五、依据物质的量的关系来判断: ①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 ②无CO2释放→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或细胞已死亡。 ③酒精产生量等于CO2量→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④CO2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只进行有氧呼吸。 ⑤CO2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酒精发酵;多余的CO2来自酒精发酵。 ⑥酒精产生量小于CO2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酒精发酵;多余的CO2来自有氧呼吸。 六、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遗传因素(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 (1)不同种类的植物细胞呼吸速率不同,旱生植物<水生植物,阴生植物<阳生植物。

地形地质作用与地貌专题

专题 地质作用与地貌 【知识结构】 知识点一:岩石类型及地壳物质循环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 1.岩石及其成因 岩石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如花岗岩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按照岩石成因可以分为: 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结而成,在地表以下凝结(花岗岩)形成侵入岩;喷出地表冷却凝结形成喷出岩又叫火成岩(玄武岩); 沉积岩: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由化学沉积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如石灰岩,具有层理构造和化石。 变质岩:已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形成变化岩,如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 2.地壳物质的循环: 例1:(2011·大纲全国卷)读图,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 .地表 B .地壳上部 C .地壳下部 D .地幔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变质岩 知识点二:地质作用与地貌 1.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由于自然界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相互关系 内力 作用 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 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 动、变质作用、地震 内力作用形成高山盆地,外 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凹地填 平,两者同时进行,一般内 力作用起主导作用外力 作用 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 和重力能 风化、侵蚀、搬运、 沉积、固结成岩 性质方向概念结果关系 水平运动 沿平行于地球表 面方向的运动 使地壳物质弯曲变形常形成巨 大褶皱山系,有的断裂张开,形 成裂谷和海洋 相伴发生,以水 平运动为主,垂 直运动为辅升降运动 (垂直运动) 沿垂直于地球表 面方向的运动 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引起 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板块概念:岩石圈(地壳和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上)被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 全球六大板块:亚欧、美洲、非洲、印度洋、南极洲、太平洋(几乎全部是海洋)。 运动规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 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地区——裂谷或海洋(例证:大西洋、东非大裂谷)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陆边缘受挤压隆起 为岛孤和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俯 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例证: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需要关注的几处地方: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几乎都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地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岛弧链、深海沟。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板块相撞(消亡边 界)地区 运动结果

细胞呼吸练习题最新版

4.3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同一植物体不同部分的呼吸强度可以不同,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幼叶的比老叶的高B.萌发种子胚的比胚乳的高 C.枝条尖端的比基部的高D.老根部分的比根尖的高 2.人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但却能携带氧,红细胞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通过 ( ) A.乳酸进行有氧呼吸B.乳酸进行无氧呼吸 C.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D.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 3.关于有氧呼吸的过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全过程必须有氧参与,并且始终在线粒体中进行 B.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产生大量的[H]和大量的ATP C.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2O,产生少量的ATP且不需要酶的催化D.第三阶段是[H]和氧结合产生水,同时生成大量的ATP 4.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不包括( ) A.细胞中是否有线粒体B.是否有氧气参与 C.最终分解产物的类型D.释放出能量的多少 5.下列化学反应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 )①葡萄糖的无氧分解②丙酮酸的氧化分解③氧气与【H】结合生成水④mRNA的合成⑤消化酶的合成⑥丙酮酸被还原成乳酸 A.①③ B.①③⑥ C.①⑥ D.①④⑤ 6.中学把鼠肝细胞磨碎后进行高速离心,细胞匀浆分成a、b、c、d四层,其中往c层加入葡萄糖,没有CO2和ATP产生;可是加入丙酮酸,马上就有CO2和ATP 产生。c层必定含有的结构或成分是( )①线粒体②核糖体③细胞质基质④ADP A.①和④ B.②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④ 7.在植物体的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反应( ) A.既可以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既可以在叶肉细胞中进行,也可以在根细胞中进行 C.只能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不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D.只能在有光条件下进行,不能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8.图K9-1表示森林中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K9-1 A.物质①、②依次是H2O和O2 B.图中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水中会检测到放射性 D.图示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9.为研究酵母菌在不同情况下的呼吸作用,某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在装置Ⅰ和装置Ⅱ中加入等量的活性酵母菌和煮沸并冷却的葡萄糖溶液后,把装置置于25℃的环境中进行如图K9-3所示的实验。两温度计的读数最可能是( )

(人教版)安徽省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思维导图微专题十四:地形(地质)之地质作用

微专题十四:地形(地质)之地质作用 1.(2014·浙江文综,7)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下题。 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 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读河套平原周边地区图,完成2~3题。 2.据图推断河套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断裂抬升、风力侵蚀 B.断裂下陷、风力堆积

C.断裂抬升、流水侵蚀 D.断裂下陷、流水沉积 3.距图示区域不远处,陕西省宜川县有黄河第一大瀑布——壶口瀑布,每年壶口瀑布都后退,关于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是下切侵蚀,变深后退所致 B.主要是向河谷两岸侵蚀,加宽所致 C.主要是溯源侵蚀,后退所致 D.内力作用,断层相对下降所致 4.(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桌山位于南非开普敦半岛北部,海拔1087米, 多悬崖峭壁,因山顶如削平的桌面而得名,又叫“上 帝的餐桌”。只要天气晴朗,每天都会有大片云团环 绕在桌山顶上,当地人形象的把它称为“上帝的桌 布”。桌山的奇特还在于这座由石灰岩构成的“餐桌” 上,溪流几乎绝迹,呈现一片荒芜的戈壁滩景象, 而它中部的洼地里却是一片生机盎然,其植株密度 仅次于热带雨林。下图为桌山位置示意图。 结合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推断桌山地貌的形成过 程及依据。 5.(河北省唐山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队登山运动爱好者5月1日从秘鲁古城库斯科出发,乘车沿崎岖山路近5小时到达威尼坎加国家公园,然后开始徒步登山。沿途景致优美,附近可见高耸的雪山徒步约10公里后到达海拔5050米的彩虹山。 指出彩虹山的地质构造,并推该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立体设计】高考化学 专题11 ②专题强化训练(十一)

2012高考立体设计化学苏教版专题11 ②专题强化训练(十一)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C.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 【解析】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要求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C项错误,A、B、D项操作都正确。 【答案】C 2.在下列实验操作中均用到的仪器是() 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②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度;③过滤;④蒸发。 A.试管 B.漏斗 C.胶头滴管 D.玻璃棒 【解析】①③需要玻璃棒引流,②用玻璃棒蘸取溶液,④需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答案】D 3.以下实验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硝酸银和稀硝酸鉴别氯化钠、溴化钾和碳酸钠3种无色溶液 B.用溴水鉴别乙醇、苯和四氯化碳 C.用10 mL量筒准确量取8.00 mL 0.100 mol/L KMnO4溶液 D.用电流计、烧杯及稀盐酸等用品可鉴别铁丝和锡丝 【解析】A项中硝酸银与溴化钾生成淡黄色沉淀,与氯化钠、碳酸钠生成白色沉淀AgCl、Ag2CO3,再加入稀硝酸,碳酸银溶解,而AgCl不溶。B项中溴水与乙醇互溶,与苯、四氯化碳分层,有机层分别在上层和下层。C项中量筒只能读到小数点后一位。D项中可构成原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溶解,正极上有气体生成。 【答案】C 4.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检验溶液中是否有SO42-时,加入BaCl2溶液,再加稀硝酸,观察沉淀是否消失 B.将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制得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乙烯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专题复习汇编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专题复习一、基本知识回顾及网络构建: 1光合作用过程:

4、呼吸作用过程 : 项目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不 同 占 八、 、 场所 条件 产物 能量 特点 相 同 占 八、联系 实质 意义 、细胞呼吸网络构建 ATP 与细胞呼吸 A 代表 有% 无0 兔 P 代表 和 利 ~代表 产生方式 _| -1- 「 有 呼 tt 吸 无g 呼条件 场所 条件 细 呼 ■ 胞 吸 1 场 所 r 产生途径 光合作用 场所 结 构简式 含义 有缸砰吸第-[阶段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核心考点突破(一):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一、基础知识: ①原理分析:光照强度影响光合速率的原理是通过 影响_______阶段,制约______ 的产生,进而制约____________阶段。 ②图像分析:A点时只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 ;AB段随 着光照强度的增强,______________ 强度 也增强,但是仍然小于________________ 强度;B点时代谢 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C段随着光照强度的 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不断增强;C点对应的光照 强度为_____,限制C点的环境因素可能有 等。 完成填空后,在下面的四幅图中标出A点、AB段、B 点和B点之后的氧气和二氧化碳转 移方向。 A点 时 AB段 ③应用分析:欲使植物正常生长,则必须使光照强度大于提高可增 加大棚作物产量。 例题1:如图甲表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______ 点对应的光照强度;适当 图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M和N代表两种气体的体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注:不考虑无氧呼吸) A?影响m3大小的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和温度等 B.甲图中a、b、c、d、e任意一点,乙图中都有m1 = n1>0, m2= n2>0 C .甲图中e点以后,乙图中n4不再增加,限制因素主要是光 反应 D .甲图中c点时,乙图中有ml = n1= m4 = n4 例题2 :如 下图所示,图A表示鞭植物细胞的部分结构和相关代谢情况, a?f指的是。2或CO 2。图 度与CO 2吸收之间的关系曲线,m点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CO 2最低浓度。请据图回答: d . A f C0u 吸 “ 收 ⑴题中所说的“适宜条件”主要是指(至少 答两点) ⑵请在图B中绘出b点之前的部分,使曲线完 整,与纵轴的交点为a。 ⑶当CO 2浓度分别为c和n时,图A 中,对 应的a?f过程分别是:c: ________ ;n: ________ :■、光补偿点与饱和点 1、光补偿点与饱和点概念 光补偿点:同一叶片在同一时间内,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和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 co2J 吸 1 D C /I — 表观光合 速率 o B (X)2/ 释/速率 放r A B点后

高考生物专题训练细胞呼吸

专题训练5 细胞呼吸 一、选择题 【必考集训】 1.在需氧呼吸过程中,氧的作用是( ) A.与葡萄糖中的碳结合生成CO2 B.与[H]结合生成H2O C.参与酶的催化作用 D.氧化葡萄糖形成丙酮酸 2.新鲜蔬菜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能适当延长保存时间的原因是( ) A.细胞呼吸减弱 B.细胞呼吸加强 C.光合作用减弱 D.促进了物质的分解 3.(2017浙江模拟)下列过程只属于柠檬酸循环的是( ) A.二氧化碳的生成 B.丙酮酸的生成 C.[H]的生成 D.形成大量ATP 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合成ATP的酶只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B.柠檬酸循环只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被还原成乳酸 D.肌肉细胞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刺激神经末梢,使人产生酸痛的感觉 5.下图是需氧呼吸过程的示意图,①②③表示反应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中的大部分能量在①阶段释放 B.②阶段所需的酶均分布于线粒体基质 C.③阶段的电子传递需要酶的参与 D.①②阶段为③阶段顺利进行直接供能 6.(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将表中4支试管置于适宜的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后不能产生ATP的是( ) 试管编号添加物质 1 葡萄糖+线粒体+O2 2 丙酮酸+线粒体+O2 3 葡萄糖+细胞溶胶 4 丙酮酸+细胞溶胶 A.1号和3号 B.2号和3号 C.1号和4号 D.2号和4号 7.下列关于人体需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阶段产生的还原氢都和氧反应生成水 B.释放的能量都以ATP的形式储存起来 C.柠檬酸循环产生的还原氢最多,释放的能量最多 D.产生的水中的氧原子不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氧气中的氧原子 8.某植物器官的呼吸强度(用CO2释放量表示)与O2吸收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正确的是( )

语文高考专题强化训练11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含答案

专题强化训练(十一)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一、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注意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王珪字叔玠。幼孤,性雅澹,少嗜欲,志量沈深,能安于贫贱,体道履正,交不苟合。季叔颇当时通儒,有人伦之鉴,尝谓所亲曰:“门户所寄,唯在此儿耳。” 高祖入关,引为世子府谘议参军。及东宫建,甚为太子所礼。后以连其阴谋事,流于巂州。 太宗素知其才,召拜谏议大夫。珪献言:“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故古者圣主,必有诤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季叔颇当时通儒,有人伦之鉴,尝谓所亲曰:“门户所寄,唯在此儿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王珪的)小叔叔王颇是.当时学识渊博的儒者,有辨别评述人的才能,(王颇)曾对亲近的人说:“家族兴盛的希望,就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了。” 2.故古者圣主,必有诤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此古代的圣明君主,一定有七个直言敢谏的臣子 ..采纳,他们就 ............,谏言如果不被 一个接一个以死进谏。 二、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注意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徐谊,字子宜,一字宏父,平阳人。乾道八年进士,累官太常丞。孝宗临御久,事皆上决,执政惟奉旨而行,群下多恐惧顾望。谊谏曰:“若是则人主日圣,人臣日愚,陛下谁与共功名乎?”及论乐制,谊对曰:“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上遽改容曰:“卿可谓不以官自惰矣。” 知徽州,陛辞,属光宗初受禅,谊奏:“三代圣王,有至诚而无权术,至诚不息,则可以达天德矣。”至郡,歙县有妻杀夫系狱,以五岁女为证,谊疑曰:“妇人能一掌致人死乎?”缓之未覆也。会郡究实税于庭,死者父母及弟在焉,乃言:“我子欠租久系,饥而大叫,役者批之,堕水死矣。”然后冤者得释,吏皆坐罪,阖郡以为神。 孝宗疾浸棘【注】,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丞相留正不克用。 (选自《宋史·列传一五六》) 【注】浸棘:病越来越重。

高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高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训练 结合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题,特别是06年高考生物试题及其命题思路和考查的知识范围、水平要求等能够看出,新陈代谢是复习的重点;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试题综合性强、灵活性很大、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热点。所以在07年的复习备考中,关于本专题的复习,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训练:第一、夯实基础,突出主干。在复习本节内容时,要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有个彻底的全面的掌握,要以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变化和水平变化为主线,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吸收光谱等为主要内容,特别注意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等的联系。第二、强化高考热点题型的训练,提升解题水平。高考热点题型有:⑴实验设计类题型、⑵曲线图题型、⑶表格类题型等。在平时的训练中,应注重选择一些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方面的典型题目实行训练分析,掌握解题方法、技巧,培养理解水平、获取信息的水平、实验设计的水平和综合应用水平。第三、建构解题模型,精选变式习题。研究高考试题对生物复习具有指导作用,分析2006年高考试题,能够得出解题的思路,平时复习题应以追求质量为先,要在过去的高考试题中去寻找规律,这样才能精选出贴近高考试题的变式习题或模拟题,以提升复习效率。 典例1.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不准确的是 C A.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B.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C.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则将温度提升 到30℃时,a点上移,b点左移,d点下移 变式1-1.在右面曲线图中,有M.N、O、P、Q五个点,对它 们的含义的叙述准确的是 ①M点时,植物既实行光合作用,也实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 弱于呼吸作用强度 ②N点时,植物体只实行呼吸作用;O点时,植物体的光合作用 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③Q点时,光照强度不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④P点前,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变式1-2.分析下列甲、乙、丙图,说法准确的是 A.若图甲曲线表示的是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受光强度的影响,则阳生植物的曲线与此比较,b点向左移,c点向右移 B.在光照强度相同时,t2℃植物净光合作用最大

(完整)高中生物呼吸作用训练题(带答案)

呼吸作用训练题 1.下列不含有氮、磷元素的物质是 A.DNA B.核酶 C.ATP D.纤维素 2.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是细胞吸能反放能反应的纽带B.ATP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嘌呤构成C.ATP中连接两个磷酸基团之间的磷酸键比较不稳定 D.ATP水解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另一吸能反应 3.“有氧运动”近年来成为一个很流行的词汇,得到很多学者和专家的推崇,它是指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下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 B.C点以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消耗量 C.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 D.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点,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 4.下图表示生物体内有关物质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与其不相符的是 A.该图表示在油菜种子的成熟过程中,糖类(甲)和脂肪(乙)的含量变化,若在萌发过程中甲、乙表示的物质则刚好相反 B.该图表示某运动员长跑时体内CO2(甲)与O2(乙)的含量变化 C.曲线甲、乙分别表示因CO2浓度骤然降低,某绿色植物体内C5和C3的含量变化D.该图表示光照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ATP(甲)与ADP(乙)的含量变化 5.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个阶段都产生能量 B.三个阶段都能合成ATP C.三个阶段都需要酶催化 D.三个阶段都产生[H] 6.下列有关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酵母菌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的原因之一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B.依据石灰水混浊程度和速度可以判断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C.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用来检验CO2 D.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的方法是直接向培养液中加入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 7.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D.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 8.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下列据图中信息推断正确的是

新高考英语2.1 阅读理解七选五专题强化训练十一(解析word版)

2020高考英语【阅读七选五】专题 强化训练十一 Test 1 Coming face-to-face with your inadequacies(缺点) can be painful,to say the least. ___l___It even makes you question yourself. Your knee-jerk reaction maybe to get defensive or even dis-miss the critique entirely. But handling negative feedback with grace will not only make you look gracious,but it could ultimately help you grow as a person. Here's how to do it. 1.Be objective about the criticism Before you jump to conclusions and begin to challenge the other person's opinion,take a step back and look at it objectively. Next time you get a bad review,don't immediately allow your emotions to get the better of you,but rather,take a moment to consider whether the criticism is at all accurate. ___2___ 2.Avoid unnecessary conflict If you decide that the point is valid,it maybe hard to take. In your discomfort,you may feel the urge to criticize the other person angrily and defend yourself. ___3___ 3.Be open to the idea of change ___4___And it maybe because of a concept called“cognitive dissonance”that can prevent us from changing even when that's what we need most. 4.Ask questions If you're open to using the criticism as a springboard to improvement,you will likely need more information. ___5___Your emotions will be running high,and you may not be particularly receptive to extra information. However,when you feel ready,it could be worth revisiting the subject with the person who criticized you. Even if you don't agree with their advice,thank them and promise to consider it. A.Most of us are pretty stubborn. B.There is no doubt that change is necessary. C.But it's best to avoid getting into an argument. D.Being sensitive to criticism leads you nowhere. E.It challenges the way you believe people see you. F.Give yourself a chance to really take in the information and evaluate i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