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学议练

导学议练

导学议练
导学议练

“导学议练”磨课活动总结

9月30日,我们参加了区教研中心“推进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专题培训会,在认真聆听了教研员杨老师对这一模式的详细解读后,我们英语教研组全体成员积极行动,参与到这为期6周的磨课活动中来。根据安排,组内成员每人磨课两节,按照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交流,上课,议课评课,再总结上课的流程,人人参与其中,进行反思交流。

一、高度重视保证效果

磨课活动的开展,给许多教师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给予教师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和锻炼成长的机会。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指导思想端正,以身作则,深入一线,积极参与各教研组的磨课活动。并且为使教研组制度化、规范化工作,保证磨课活动的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首先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制度,其次,还对教研组活动制定了具体的评价细则,内容包括:1、做好磨课活动计划,按计划组织好磨课活动;2、要做好磨课活动过程记录,做好磨课活动的总结;3、磨课活动情况要及时总结上报.4、组内的成员要按要求积极参加磨课活动。

二:磨课过程(立足课堂有效教研)

1、领悟思想规范过程保证效果

3月18日,学校召开了践行导、学、议、练磨课活动动员大会,会上校领导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教师在磨课活动中努力做到“四个一”,即认真上好或听好每一节课、做一次高质量的磨课发言、写一份有份量的磨课心得、向执教者提一条有价值的教学建议。教师在评课过程中要少讲“人情话”、“场面话”,多提建议和意见。具体做到“三个一”,即肯定一个优点,指出一个缺点,提出一条改进意见。

2、巧妙运用,立足于课堂教学的精致性。

(1)个人主备

每位老师首先对自己要讲授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形成主备人,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要深入的思考和设计,并列出自己的困惑或疑问,以便在集体交流时有

重点,有程序、有针对性的进行讨论,提高交流的实效性。

(2)集体备课交流

主要通过讨论交流并形成可行性的教学思路和

模式。首先由主备人谈出自己对本节内容的见解、看法及教学设计思路,组内其他成员分别从学习目标的确立,重难点分析,教法学法以及实际情况等方面加以补充、完善,然后由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力争每次集体备课既形成统一教案,又能解决或探讨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难点的问题。每次教研活动,我们都会对导、学、议、练的某一方面进行探讨。备课中,我们分工明确,不但有主备人,还有记录员,记录下大家探讨的可行的精彩细节,并且我们小组内人手一本磨课活动记录,以供大家日后翻阅学习。下面是我们小组集体备课活动照片:(3)精心组织课堂观摩和课后集体研讨。

在进行完集体备课后,由主备老师进行执教课堂,其他老师进行教学观摩,我们要求教师在进行观摩课堂时要有目的,要分别从教师、学生、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有意关注,并在听课的过程中,及时记录每节课的成功之处,可取之处和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与不足。观摩后,执教老师进行反思性说课,大家共同分析课堂效果,并结合“导、学、议、练”各个方面,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例如在李老师在执教My favourite seaso n.时,出现了人称转换的问题,研讨时大家一致认为可通过课件巧设问题或老师引导着学生回答,结果再次执教课堂时就避免了学生在人称运用方面的混乱。在学法教法上很好的诠释了“导、学、议、练”这一课堂模式。

(4)反思再磨

为了提高活动的有效性,进行完第一次磨课后,通过自己的听课反思及其他老师所提的建议,对教学设计重新修改,进行第二次磨课。通过这次磨课,我们感到第二次上课各个环节顺利了很多,整节课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教学环节紧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也明显改善,学习习惯也有一定提高。虽然在第二次执教课堂后,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较第一次有了很大改善。

三:磨课的收获

磨课之后,不管课上得如何,总是有所收获的。对执教老师来说,进行磨课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成长过程:

1、“磨”出了浓郁的教研氛围。

磨课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最大地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潜能。在磨课期间,我们似乎被绑在了一块,除在办公室讨论外,进餐、走路甚至回家后都在QQ上延续磨课的话题。在互相协作中,教师之间形成了一种务实、民主、自由、和谐的教研氛围,教研活动再也不是以少数人为中心的单板活动了。

2、“磨”出了教师扎实的专业素养。

对教师来讲,磨课的过程是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磨课”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将教育理论转化为成果。通过磨课,教师对新纲要的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的剖析更深刻。通过磨课,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都得以提升。

杨教师在反思中,用“美丽总在蜕变后”来比喻自己在磨课历程中的感受,她说:“磨课对我来说就好像是蚕儿蜕皮的过程,但蜕皮后又是一次新生,从头到脚的变化是自己能直接感受到的。磨课的过程是对自己教学的剖析,大到教学设计,教学理念的改变,小到对每句话,每个动作的斟酌,一课一变,一课一进。”

3、“磨”出了教师的创新精神。

磨课有教师个人和群体的智慧,如何做到磨课中符合学生实际,使听课的老师、教学对象——学生不感到乏味。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富有新意和创意。因此,在每一次的磨课中,教师除了查找各种资料外,更多的是渗入自己的创新元素。

4 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了较大改变

四、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和困惑:

*理论知识的匮乏。在磨课评课议课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大家对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知识的缺乏,好多问题可说却无法上升到理论高度

*教师专业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教材深度挖掘不够,引导学生思考的活动设计较少,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较少。课堂驾驭能力、应变能力不强。

*教师在安排小组活动时,要求不够明确或者不详细,这也是本人在一方面最为欠缺的地方。

*学生听音较少,阅读写作练习较少。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欠缺,课后不能及时复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下一步努力目标:

1、继续践行“导学议练”这一课堂模式,认真专研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在磨课中提升每个老师的执教能力,通过多渠道搜集优秀的教学案例,自主学习和总结教学经验,逐步摸索出适合我年级组实际的课型,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完善备课制度,认真参加教研组的集体备课、评课活动,尤其是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及时反思,丰富自己的教学积累。进一步将课堂教学改革与研训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训促研,用研保训,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真正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3、加强理论学习,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及时给自己充电,争取做一个全方面的知识型的教师。

4、加强学法研究,加大学法指导力度,让学生有法可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未来展望:

我们在一次次的试教、反思、修改、磨练中成熟起来,正是在“磨课”的困惑和痛苦,顿悟和快乐中,我们感受着成长!如何将“磨课”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继续研究、改进;这些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研中继续深入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在磨课活动中辛苦着,但却收获着,快乐着。

谢谢!

六年级课本导学练

Lesson 1 一课时 一翻译 1 talent show 2 参与 3 guitar player 4 鼓 5 best singer 6 乐队 7 something interesting 8平锅饼9 right now 10 赛跑运动员 二按要求写出下列单词 1 sing(名词) 2 good(最高级) 3 take(现在分词) 4 cone(现在分词) 5 right(反义词) 6 buy(同音词) 7 dance(名词)8 I (反身代词)9 give(第三人称单数)10 make (过去式) 三读一读连一连 1 guitar 2 band 3 show 4 best A 乐队 B 最好的 C 鼓 D 吉他 E 展示 四短语接龙 1 play 2 talent 3 by 4 best 5 how 6 good 7 want A show B the guitar C singer D myself E about F to G at 五单项选择 1 ( ) The talent show is _____ soon. A come B comes C coming 2 ( ) What will you____? A are B do C does 3( ) Why ___you play the guitar? A doesn’t B aren’t C don’t 4( ) How about ___a band? A making B made C make 5( ) I don’t want to do it by ___. A myself B me C I 6( ) ---What will you do,Jane? I don’t know____.A yet B too C also 7( )Jane is good at ____the violin. A play B playing C played 六从备选栏中选出适当的单词完成句子。 1 I want to do ______(something/anything) interesting. 2 Why don’t you play____(the/不填)? 3 I don’t want to participate in the show____(by/on)myself. 4 How about ____(make/making) a band? 5 That __-__(sounds/sound) like fun. 七阅读短文,判断正(T)误(F)

四步教学法结题报告

四步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结题报告 四川威远中学吴茂良 内容提要:为了扭转教师登台就讲,独霸课堂,学生少数表演,多数陪读的状况;为了打破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写,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为了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受益。我们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理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构建了“阅读质疑,自主探究“阅读质疑,自主探究——多元互动,合作探究——训练检测,目标探究——迁移应用,拓展探究”四步教学法——多元互动,合作探究——训练检测,目标探究——迁移应用,拓展探究”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并在教学过程及教学管理上实施了八项策略。这一模式的实施,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益,促进了学生健康发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四川威远中学校虽地处县城,但学生65%以上来自农村。学校条件、学生基础、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较差,同时教师的课堂教学常常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念、学生写,学生跟着老师思维转;受陈腐教学观念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课堂成了学生少数表演的舞台,学生横排就座、被动静听。教师备课流于形式,不动脑、抄参考,教案本上大都是知识点的罗列,或例题搬家,缺乏教法设计,对上课几乎没有用,备课归备课,上课归上课,备课上课两张皮。 学生作业成了摆设,作业常常是做一遍誊一遍,每一本作业都

写得整整齐齐,老师判作业大都是一对到底,正确率几乎可以说是100%。无效作业掩盖了学生学习的差异,起不到反馈作用。 教师的教学艺术跟不上,一样的面孔,一样的表情,一样的方法,一样的套路,今天重复着昨天,明天重复着今天,课堂用时少,收效甚微。 经过对教学现状的反思,我们认为:(一)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老师和家长不能代替,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二)课堂不是展示教师表演风采的舞台,而是体现驾驭能力和教学智慧的领地;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每个学生都应在课堂得到发展。(三)要去掉无效备课和无效作业,解放老师的手脚,做到备为教用,作业反馈教学。(四)改革教学模式,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学生自主发展搭建平台。(五)学习借鉴兄弟县校的先进经验,转变教与学行为,但不可照搬现成模式。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结合本校实际和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借鉴学习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全体教师转变观念,实践探索新模式。 二、课题研究意义及价值 “阅读质疑,自主探究——多元互动,合作探究——训练检测,目标探究——迁移应用,拓展探究”教学模式作为学与教的创新模式,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提纲引导之下,主动、自觉、独立的自学。能有效地促进课堂优化,使学生拥有迅速学习掌

《雷雨》导学案及答案

《雷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戏剧的知识,品味个性化语言。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3、了解以“雷雨”为题的象征意义,并把握《雷雨》的主题。 学习的重点、难点: 1、了解话剧的特点,品味个性化语言和戏剧冲突。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戏剧的知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走进作者 曹禺,原名万家宝, 1 9 1 0 年生,湖北潜江人。他从小爱好戏剧, 1 9 2 9 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 1 9 3 3 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 1 9 3 4 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 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 击。剧作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 1 9 4 2 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三、写作背景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 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 处女作《雷雨》。它以1923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比较真实地描写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 有深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的家庭悲剧,预示着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一场翻天覆地的 社会大变动不可避免地即将发生。 五、整部话剧《雷雨》的大致情节 《雷雨》以现实与往事相间的手法,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个家庭的主人,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在三十年前,还是个地主大少爷的时候,曾引诱女仆梅妈 的女儿侍萍,生了两个孩子。后来,他为了娶一位大家小姐,强迫侍萍把大儿子周萍留下,把刚生下三天的第二个孩子(鲁大海)带走,遗弃了母子俩。周朴园又娶了繁漪。并生了个 儿子周冲。侍萍被逼得走投无路,冒着大风雪去跳河。她被救后,为了孩子,又嫁了两次,与后来的丈夫鲁贵生了个女儿四凤。不料鲁贵与四凤无意中又当了周家的仆人,儿子鲁大海当了周家的煤矿工人。于是以周家为中心发生了各种巧合的违反伦常的性爱关系,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继母繁漪与周萍私通,同父异母的兄妹周萍与四凤相爱,周冲也在追 求四凤,而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相互为敌,周萍与鲁大海兄弟之间亦互相仇视。这个悲剧 的内幕是侍萍因繁漪通知她领回四凤而来到周家才被揭露的。这些矛盾酝酿、激发,终于 在一个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 也开枪自杀了……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归于毁灭。 四、戏剧常识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 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 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 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 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 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4、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 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5、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 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6、戏剧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 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 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7、话剧知识:话剧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对话在话剧中具有特别重要的 意义,人物性格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靠对话来表现。正因为这样,对话必须是 规范化的文学语言,要通俗易懂,便于群众接受,适于反映现实生活。“五四运动”以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或话剧。1928年有洪深提议定为话剧。曹禺的《雷雨》、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茶馆》在我国话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8、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

议论文拟题导学案

议论文拟题导学案 议论文 2014-02-27 21:01 : 议论文拟题导学案 学习目标: 掌握议论文的作文的拟题方法。 学习重难点: 能理解并运用拟题方法。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 学习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月考作文拟题回顾 【考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木人和泥人是一对刚结识不久的朋友。这天,他俩在河边玩耍,为了给对方一丝清凉,木人调皮地向泥人身上泼水,泥人吓得连滚带爬的逃走,没命地喊:“杀人了,救命哪!”木人生气地冲着泥人的背影抱怨道:“这人真怪,不过是跟你开个玩笑,泼一点水在身上算得了什么?怎么就喊啥热救命哪?” 第二天晚上,两人又在河边见面了,天气有点冷,它们便走到篝火前,泥人担心对方受凉,抱起木人就往火边放,木人吓得魂飞魄散,失声喊道:“杀人了,救命哪!”泥人赶紧把木人抱离篝火,不解地说:“你这人也太难处了,怕你冷,抱你烤火,真不识好人心!” 木人和泥人就这样不欢而散了,此后俩人见了就远远地躲着对方,它们心里给对方永远留下这样一个印象:这人太难相处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学生拟题及问题展示】 1、“杀人了,救命哪!”――太随意 2、朋友,角度,相知,为人处世……――大而空 3、宽人待己,知彼――不知所云 二、拟题原则 【拟题故事】 从前有一位厨师,不但菜烧得好,而且喜欢舞文弄墨。一次,一位秀才故意刁难他,给他出了一道难题,要他用两个鸡蛋办成一桌酒席。厨师考虑了一下,欣然答应了。不一会儿,酒席办成了,厨师先后端上了4盘菜。 第一盘菜是两个炖蛋黄,旁添几根绿葱,厨师给它取名叫—— (两个黄鹂鸣翠柳) 第二盘菜是将熟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字形,下面铺一张菜叶,叫—— (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第三盘菜也有趣,清炒蛋白一小盘,取名为—— (窗含西岭千秋雪。) 第四道菜更特别,用调味品烧了一碗清汤,上面飘浮着两片蛋壳,称作—— (门泊东吴万里船) 掀起你的盖头来——作文的拟题技巧 “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拟一个好的标题,将是文章成功的一半。题目拟得如何,从考试的角度来讲,阅卷老师的第一眼就是看题目,一定要拟一个有个性有特点的好题目。所以自由拟题不能等闲视之,多动些脑筋,多下些功夫。

议论文阅读指导与训练

《议论文阅读指导与训练》导学案 姓名:考号:得分:主备教师:陶又德 学习目标: 1、复习识记议论文相关知识; 2、了解中考议论文出题类型及考点; 3、通过例题解读明了答题方法; 4、训练巩固掌握议论文阅读解题方法。 学习过程: 一、议论文相关知识识记 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实用文体。政论文、评论、杂文、文艺短评、读后感、观后感、杂感、演讲稿等均属议论文。 2、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其中论据包括道理论据和();论证方法主要有()()( )()。 3、议论文结构包括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也即提出问题――()――()。 二、阅读明确议论文出题类型及考点(边读边画) 课标要求初中生能“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综观中考议论文阅读题的选材,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操守励志类 一般选用“道德情操、思想品质、意志毅力、行为习惯、兴趣心态”等内容的课外文段作为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校正行为,明确方向,树立理想,养成习惯,坚定信念。如:2009年的河北省题《读书杂谈》、重庆市题《我们为什么活着》、江苏南京题《论友谊》等等;2008年的山西省题《让有些话穿耳而过》、南宁题《习惯的力量》、湖南长沙题《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等等;2007年的河南省题《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江苏无锡题《愉快是基本标准》等等都属于这一类。此类文段侧重于评价学生阅读理解、语言运用、感悟评价能力,且多以主观型开放性试题为主。

二)时政热点类 一般选用某一篇阐述对当今社会生活的热点、民从众关注的焦点或盲点问题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民生。如:2008年乌鲁木齐题《举国哀悼闪耀人性光辉》就针对中国政府对汶川地震死难者降半旗致哀一事表明作者的观点;2007年的兰州《粉丝是一种公害》、山东威海《大国的随想》、湖北荆州《中国能占领多少“知识领土”》等就是针对追星现象、大国主义以及创新意识来发表观点的。此类文重在评价学生的理解、分析、探究、拓展迁移能力。主客观题兼用,以主观题为主。 三)文化学术类 一般选用古今中外文化领域中的问题发表观点,引导学生挖掘内涵,传承知识,古为今用。如:2009年湖北武汉题《椅子改变中国的文化》等,此类题主要重于理解和语言的运用考查。 议论文设题一般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 一、有关论点、标题的题目; 二、分析论据类型和作用的题目; 三、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题目; 四、分析议论文语言的题目; 五、分析议论文结构方式的题目; 六、联系文本生发感悟的题目。 三、典型例题解析: (学法指导:读题思考,看答案归纳一般出题方式及答题策略,熟练应对各种题型。) 2008年甘肃兰州真题展示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珍惜“有效期限” 游宇明 ①曾经欣赏过台湾漫画家几米一幅题为《有效期限》的漫画,画的中心是一片浅绿的水,上部有一些叶片粗大、开满了紫花的藤儿,中间偏下是两块石头,大石头上坐着一大一小两个人,小石头上蹲着一只好奇的小青蛙,左下角一只小

8《兰亭集序》导学练及答案

第八课兰亭集序 姓名: 预习导学 预习指要 1.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句。 2.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的辞采。 3.揣摩作者由“乐”到“痛”到“悲”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善书法,有“书圣”之称,世称“王右军”,是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的作家。 体裁简介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本书有关的事情。分自序和他序。古人宴集时,常常一同赋诗,诗后公推一人作序,是为宴集序,如《兰亭集序》。意思是兰亭会诗集的序,属书序,还有一种叫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章。 背景简介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12.5公里的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汉代为驿亭所在,因名兰亭。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1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的41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一、正音正字。 癸(ɡuǐ)丑会稽(kuài jī)修禊(xì)湍(tuān) 流 流觞(shānɡ)管弦(xián)悟(wù)言万殊(shū)嗟(jiē)悼彭殇(shānɡ)形骸(hái)感慨系(xì) 之 游目骋(chěnɡ)怀 二、字词解释。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咸: 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修: 3.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极: 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与: 5.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

三联小学关于推行“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试行)

东禅镇三联小学校 关于推行“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 实施方案(试行) 一、实施背景 新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关注学生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通过对各校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校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陈旧,课堂教学效益低下,制约着全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扎实开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活动,深入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落实上饶县教育局精神,在综合分析了我校的课堂教学的现状,参考了其他学校成功的经验,决定在全校推行“学案导学――六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二、“学案导学--六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学案”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导学导练、当堂达标。概括起来说,这一模式主要包含五个构成要素,即:“学案、导学、探究、点拨、练习”。 1、“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和技能训练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内容,着力点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要准确、具体,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水平的高低,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3、“六步”是指:①情景导入,目标定向;②学案引领,自主学习;③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④启发引导,精讲点拨;⑤系列训练,当堂达标;⑥回扣目标,总结反思。 三、“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法”模式的具体操作 第一步情景导入,目标定向。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课作为教学过程的开端,如果运用得当,就能为整个教学过程奠定良好的基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在课堂上应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一个优秀的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能够唤起学生真实

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Units 1~6 【题组训练一】 一、I. 1. question 2. dictionaries 3. friends 4. difficult 5. vegetables II. 1. are 2. their 3. interesting 4.mine 5. watches 二、1-5 AABAD 三、1. Excuse me; in English 2. Thanks for 3. e-mail; at 4. plays sports 5. What color 【题组训练二】 1-5 DAABC 6-10 CDCAC 11-15 BBBDC 【题组训练三】 (一)1-5 DCBCA 6-10 CBDDB (二) 1—5 ADCBC 七年级(上) Units 7~9 【题组训练一】 一、1. December 2. usually 3. subject 4. Saturday https://www.doczj.com/doc/a611463045.html,eful 6.writing 7.favorite 二、1. fifth 2. teeth 3. doesn’t like 4. are 5. healthy 6.to eat 7.makes ; laugh 8.boring ; bored 三、1. How much 2. Why does, like 3. Can; can’t 4. Her favorite subject 5. When do 【题组训练二】 1-5 CCBDA 6-10 BCBDA 【题组训练三】 一、1.shops 2.into 3. without 4.catching 5.considered 6.turn 7.impolite 8. surprised 二.1--5 CDADC 6--10ABACA

议论文拟题导学案

议论文拟题导学案 学习目标: 掌握议论文的作文的拟题方法。 学习重难点: 能理解并运用拟题方法。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 学习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月考作文拟题回顾 【考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木人和泥人是一对刚结识不久的朋友。这天,他俩在河边玩耍,为了给对方一丝清凉,木人调皮地向泥人身上泼水,泥人吓得连滚带爬的逃走,没命地喊:“杀人了,救命哪!”木人生气地冲着泥人的背影抱怨道:“这人真怪,不过是跟你开个玩笑,泼一点水在身上算得了什么?怎么就喊啥热救命哪?” 第二天晚上,两人又在河边见面了,天气有点冷,它们便走到篝火前,泥人担心对方受凉,抱起木人就往火边放,木人吓得魂飞魄散,失声喊道:“杀人了,救命哪!”泥人赶紧把木人抱离篝火,不解地说:“你这人也太难处了,怕你冷,抱你烤火,真不识好人心!” 木人和泥人就这样不欢而散了,此后俩人见了就远远地躲着对方,它们心里给对方永远留下这样一个印象:这人太难相处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学生拟题及问题展示】 1、“杀人了,救命哪!”――太随意 2、朋友,角度,相知,为人处世……――大而空 3、宽人待己,知彼――不知所云 二、拟题原则 【拟题故事】 从前有一位厨师,不但菜烧得好,而且喜欢舞文弄墨。一次,一位秀才故意刁难他,给他出了一道难题,要他用两个鸡蛋办成一桌酒席。厨师考虑了一下,欣然答应了。不一会儿,酒席办成了,厨师先后端上了4盘菜。 第一盘菜是两个炖蛋黄,旁添几根绿葱,厨师给它取名叫—— (两个黄鹂鸣翠柳) 第二盘菜是将熟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字形,下面铺一张菜叶,叫—— (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第三盘菜也有趣,清炒蛋白一小盘,取名为—— (窗含西岭千秋雪。) 第四道菜更特别,用调味品烧了一碗清汤,上面飘浮着两片蛋壳,称作—— (门泊东吴万里船) 掀起你的盖头来——作文的拟题技巧 “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拟一个好的标题,将是文章成功的一半。题目拟得如何,从考试的角度来讲,阅卷老师的第一眼就是看题目,一定要拟一个有个性有特点的好题目。所以自由拟题不能等闲视之,多动些脑筋,多下些功夫。 【拟题原则】 确切——要符合文章内容,遣词造句要符合规范。 精练——要短,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8个字);要小,有针对性,不可太宽泛。 生动——有可读性,饶有情趣。 新颖——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 三、常用的拟题方法: 1、化大为小 就是在话题关键词语的前面或后面添加新词,对其进行限制或补充,构成适合自己写作的新题目。 如《诚信之于成才》

进一步加强导学练模式推进

进一步加强“导学练”教学模式的引领推进坚持“更新观念,深入研讨,骨干带动,典型引路,由点到面,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校长室、教务处将加大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导学练”教学模式的工作力度。 (一)加强领导,督查跟进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办处主任、年级部主任、学科主任为成员的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采用行政推进的方式,自上而下,全面推进和落实学校教学改革各项措施。校长室、教务处每月定期召开教改专题例会,领导小组成员研究教改过程的跟进措施,解决出现的矛盾问题,指导各学科教学改革按照学校“线路图”“时间表”要求不断深入。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专题研讨观摩活动将制度化、常态化地贯穿整个学期,健全平时对教师随堂课督查制度,教务处组织办处年级部和学科组长负责每天“推门听课”、随时跟进、及时反馈。 (二)机制配套,全面支撑 重点抓好教学改革的四大配套机制建设:一是规范“两导”编写机制;二是健全学习小组机制;三是完善课改管理机制;四是重构教学理念机制。 (1)规范两导编写机制 “导学提纲”“导练作业”的编写与使用,是我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导学练”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措施,“两导”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改后课堂教学的质量。各学科全体教师要严格按照教改要求,认真规范编写“两导”,学科主任、备课组长要切实负起责任,做好审核工作,提高“两导”使用质量。学校每学期将组织“两导”专项考核,开展“两导”展示评比。每年将定期举办各学科骨干教师“两导”编写研讨班,不断完善与新教学模式五大环节对应使用的“两导”,让“两导”在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上起到更大的重要作用。 (2)健全学习小组机制 班级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建设,是“导学练”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支撑措施。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激发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对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改革目标意义重大。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性差异,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自愿为主、适当调整的原则,组建学习小组,每组4—6人,以方便学生的合作学习与随时交流,班级座位方式可以多样。建立健全合作学习小组管理评价机制,各组设立小组长和学科代表,人人都是主人。开展小组文化建设,取励志名称,制定小组励志宣言,提出科学合理的奋斗目标,增强小组的学习动力和凝聚力。各班级开展学习小组创优竞赛等活动,年级部和学校将开展优秀学习小组、学习

语文教学:高中议论文写作学案

语文教学:高中议论文写作学案 高中议论文写作学案 教学目的: 1、认识分解论点的使用要求。 2、探讨分解论点的方法。 3、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使用分论点的三个要求: 1、扣得住例一:以《读书乐》为题列了如下的论述提纲: (1)读书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享有的权利; (2)读书要有明确的目的、良好的阅读方法; (3)读书可以使人掌握足够的本领,服务社会。 2、分得开例二:(1)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 (2)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二乐; (3)读书可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三乐。 3、排得顺例三:(1)读书乐在它是个人成长的必需; (2)读书乐在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读书乐在它是民族繁荣的保证。 二、分解论点的步骤与方法 A、并列式分解 1、类——是什么,分解是什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就其内涵而言. 如话题自嘲可以按如下这样分解: 自嘲,是机敏的退让; 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勇敢; 自嘲,是生存的智慧.如话题勇敢可以按如下这样分解: 练习1:勇敢:a勇敢是。 b 勇敢是。 c 勇敢是。 二是就其外延而述.如2006年辽宁话题肩膀可扩展为三个分论点: 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 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 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2、因——为什么,并列分解为什么,这是因果关系的分解,是在提出中心论点后,从不同的侧面来阐释.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进行作文,题目已经表明了中心论点,那么分论点可以这样设计: 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 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练习2: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3,并列分解怎么样,这是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进行分解,如话题人生的加减法可以提出:

《理想》导学练案

《理想》导学练案 设计人:银鹰文昌中学王亮审核人:李长春授课时间:2009.10.13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形象的语言。 2、联系生活体验,体会重点诗句的含义。 3、树立远大理想,施展全部的才华斗志。 【自主学习】 1、将本文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写会。 2、解释词语。 (1)玷污: (2)浪子回头: (3)绝处逢生: (4)可望不可即: 3、走近作者。 流沙河,当代著名诗人,家,原名,四川金堂人。代表作有散文诗《》,诗《》、《》等。诗人前半生很坎坷,历经共和国几个重大时期,遭遇一些重大事件,但仍坚持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理想》一诗正是他的人生体悟。 4、写作背景。 作者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因《草木篇》被毛主席亲自点名,“假百花齐放之名,行死鼠乱抛之实”。流沙河在全国上下被批倒批臭,后连续接受多种“劳动改造”,如经常被揪去批斗,挂黑牌、戴高帽、被毒打、关押,这种生活累计20多年。但诗人仍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一直坚持勤奋写作。“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结束,诗人终于重见光明,迎来了文学事业的又一春。《理想》这首诗歌,写出了诗人饱经磨难之后对理想的深刻而真切的感悟。 5、搜集与理想有关的故事、名言等不少于200字,记在读书笔记本上。

理想流沙河 男领: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平缓)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女领: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坚定)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男领: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平缓)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女领: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坚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齐: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 ...。 ..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 .../脊梁骨,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自豪).../珍珠链,历史的 男领:理想/是罗盘 ....; ..,给船舶/导引方向 女领:理想/是船舶 ....。(激昂坚定) ..,载着你/出海远行 男女合领: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 ...心。(悲壮) .....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 男齐:理想/使你微笑地 .../反抗着命运。 .../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 女齐: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沉思) ....;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男领: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悲壮) 女领: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悲壮) 齐:理想/既是一种获得 ..。(沉思)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男领: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激昂) 女领: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的/欢笑 ..。(悲壮) ..,欢笑里的/酸辛 齐: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悲壮)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 ....”。(激昂) .../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男领: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 ....抛弃/任何人。(沉思) 男齐: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警醒)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女领:理想/被玷污 ..了,不必怨恨 ..;(劝告) ..,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女齐:理想/被扒窃 ..,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劝告) ..了,不必哭泣 男领: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可厌地夸耀着 ....../当年的功勋;(不屑) 女领: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 ....../眼前的环境。(不屑) 男领:理想开花 ..;(欢乐奋发) ..,桃李/要结甜果 女领:理想抽芽 ..。(欢乐奋发) ..,榆杨/会有浓阴 齐:请乘/理想之马 ....,挥鞭/从此 ....。(欢乐奋发) ....,天上/太阳正晴 ..起程,路上/春色正好 齐:请乘/理想之马 ..——....,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 ....,天上/太阳 正晴 ..。(停顿明显拖音) 【注】“/”表示停顿;“·”表示重读;括号内的表示运用的语气语调。

《将进酒》导学案 参考答案

《将进酒》导学案参考答案: 一、预习题答案:1、对酒当歌劝君更尽一杯酒葡萄美酒夜光杯化作相思泪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但使主人能醉客玉碗盛来琥珀光举杯销愁愁更愁明朝散发弄扁舟潦倒新停浊酒杯白日放歌须纵酒三杯两盏淡酒一曲新词酒一杯今宵酒醒何处借问酒家何处有 2、将,qiānɡ;樽,zūn;烹,pēnɡ:岑,cén;馔,zhuàn;谑,xuè;将,jiānɡ;散,sǎn。 3、高堂:高大的厅堂;会须:应当;足:值得;恣:放纵;径:即、就;尔:代词“尔”; 二、问答题1、两组排比长句,犹如挟天风裹海雨,向我们迎面扑来。以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非李白独创。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2、“有用”而“必”,一何自信!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态度。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 3、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真且 琅琅上口。 5、全文主旨痛苦愤慨 6、悲乐愤慨狂愤慨 7、三国时期的陈王曹植是个才华横溢的人物,因为被其兄曹丕所忌恨而郁郁不得志,只有以酒浇愁。以泪度日,最后年纪轻轻的就死去了。诗人由曹植想到了自己同样怀才不遇,因权贵当道,使自己为国效力的志向无法实现,英雄无用武之地。作者是借曹植的典故尽吐心

中的不平。 8、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陈王失意 9、①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特色:开篇用长句起兴,借天上而来不再复回的黄河之水、明镜中转眼雪白的头发,来感慨人生之短暂,尽吐心中这郁闷,引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主旨。②诗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特色: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浪漫、狂放的气质和性格,同时很好地照应了下文“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主旨,也为文末“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开阔而旷达的胸襟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检测练习1、 C 2、C 3、C 4、D(请/拿;A应当B再C介词,为。5、C(语助词) 6、① A(注意“高堂”的准确翻译,后一句中比喻句的体现。)②C (注意“平乐”“斗酒十千”的翻译。) 7、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会须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豪放杰出,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 8、“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全诗在高度彷徨

件网 议论文复习导学案一

议论文复习导学案(一)辨识概括文章中心论点 主备人:路炜审核:九年级语文组 常见考点 1、准确找出文中的中心论点。 2、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语句,并且能够解释、概括其主要意思。 3、整体理解文章内容,能够提炼、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 4、理解文章思路。 5、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安排顺序。 6、辨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它所起的作用。 7、理解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与作用。 易错点 1、辨识概括文章中心论点。 2、正确辨析常见的论证方法。 3、议论文语言的品析。 知识结构: 一.议论文基本知识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据的两种基本方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3.论证方法常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4.论证方式:立论与驳论。 二.议论文出题样式及答题方法: 1.找论点(论点鲜明、概括、有力、句子不是很长),一般出现位置(题目、中间、结尾、以议论表达方式出现),如找不出就需要领会作者的见解进行概括。 2.给议论文加上恰当的标题,一定要理解全文的内容,定题要联系论点,论题。 3.划分部分,按要求概括层意(问句),这要求对作者的写作思路,论证思路理解才能答得好。 4.找出某种论证方法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这需要对论证方法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分析作用时一定要与论点及内容相结合。 5.对论证材料的概括。 6.对散文式的议论文,语言的隐含性强,考查对某些句子的理解或含义。一定要理出本文的论点,作者的思路,及写作目的,这样才能化难为易。

7.当要你添加论据时,一定要注意概括性强,字里行间都要有论点的影子为论点服务。 8.某些段落能调换位置A:古今中外B:逻辑、递进、转折、因果 9.用词准确、严谨,逻辑性强。 10.遇到其他的主观题要根据要求作答,揣摩作者出题的意图。 11.谈文章的一般步骤:从问题中知其文体——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用文体知识去加以深入理解——理出文章思路、中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 训练一:找论点 例题讲解: 找论点(论点鲜明、概括、有力、句子不是很长),一般出现位置(题目、中间、结尾、以议论表达方式出现),如找不出就需要领会作者的见解进行概括。 (一)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 ①近来国内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负面影响很大。很多人已从企业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反思总结。如果从哲学及文化的深度,挖掘其思想病灶,这些事件暴露出现代人敬畏感的缺失。 ②敬畏感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这种心理具有警戒与自省的作用,有助于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 ③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儒家有“畏天命”、“畏圣人”、“敬其在己者”等敬天爱人的观念,道家曾通过“道法自然”来强调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敬畏。儒道两家都是基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谈论敬畏的。只有具备鲜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时时事事都“上对得起先人,下对得起子孙”。 ④如今,在一部分现代人当中,这种敬畏感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正逐步弱化和缺失。比如说,改革开放30年来,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骄奢淫逸、挥霍浪费的现象也逐渐抬头;为了眼前利益,某些人不计后果大肆破坏环境,任意掠取资源,完全丧失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更有甚者,抱着“天不怕,地不怕,历史也不怕,百姓更不怕”的心态,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把个人对生命的敬畏、对道德的敬畏、对社会舆论的敬畏丧失殆尽。

议论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定向目标 1、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2、结合实例阅读议论文语段,学会答题方法及技巧。 二、自学指导 1、细读文本(发放议论文材料)。 2、讨论交流完成预习作业。 预习作业根据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1、把握文章的论点应先提哪两个问题?然后怎样寻找? (1)、 (2)、 寻找方法: 4、论证方法有哪几种? 5、分析论证过程应分那几个步骤? 6、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形式是?

三、自学督察 1、学生结合材料完成预习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2、师生合作交流,解决作业存在的疑问。 四、导学质疑 阅读思考,完成文后的阅读题。 【教师友情提示】: 读文章之前应先做什么?读完文章应立即自问那两个问题? 将兴趣进行到底 2010年,台湾魔术大家刘谦亮技央视春晚,再度倾倒了全国的电视观众,掀起一阵魔术热。7岁那年超市的一次偶遇,让刘谦对魔术产生了兴趣,魔术的神奇魅力深深吸引了他。他着了迷,日思夜想,反复琢磨,“魔技”不断提高。12岁那年,刘谦获“台湾儿童魔术大赛”一等奖。从此,他领悟到“只要努力做一件事情,就会有回报”。终于,在兴趣的引领下,执著的刘谦,年纪轻轻就成了全世界最具知名度的魔术师之一。 兴趣是刘谦的成功起点,将兴趣进行到底是刘谦成功的关键! 兴趣是引导一个人成功的巨大力量。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 我们的教师、家长是深谙此理的。因此,他们总是千方百计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可是,在现实中,人们的着眼点却只放在了“激发”孩子的兴趣上,把“兴趣”当成引起孩子有意注意的手段。心理学上讲,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也就是说,兴趣不仅是一种有意注意,更是一种探究事物奥秘、催人奋进的力量。它需要外界的刺激,更重要的是源自内心的强烈需求。如果只看到兴趣的“外在吸引”,而忽视了其“内在需求”,那只能使孩子的兴趣浅尝辄止,不能持久,也无助于敦促孩子的学习与进步,更无法引领孩子走向成功。 兴趣不是孩子学习的入场券,而是承载孩子事业远行的飞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注重孩子兴趣的激发,而要注重挖掘孩子兴趣的内在需求,让兴趣引领孩子成功。 要培养孩子持久的兴趣,就要找准孩子的兴趣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孩子兴趣的过程中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帮他们点燃兴趣之火。在这个过程中,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逼趣”。为了考试加分,强迫孩子去学钢琴,学奥数,学舞蹈……把兴趣强加给孩子,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二是“杀趣”。比如,无论孩子对足球多么热爱,也不论孩子有没有足球天才,只要不是升学的必考科目,一律统统封杀,不允许孩子涉“足”。这种做法很可能就把中国的“马拉多纳”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