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事迹

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事迹

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事迹
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事迹

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事迹

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事迹立志从教苏霍姆林斯基的小学、中学生活,一直是在本村学校度过的。这是一座七年制的学校,虽然学校设施条件极为普通,但这里却有一批较好的师资力量。这对从小受到家庭良好熏陶的苏霍姆林斯基来说,是一个极好的环境。他的善良天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知识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拓宽。他在家经常主动帮助父母邻居做事,在学校里是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得到了当时校长伊万·萨维奇和教务主任布师科夫斯基的重视和关怀。然而对他影响最大的要数启蒙女教师安娜·萨莫伊洛英娜。这位女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也是孩子们亲密的伙伴。苏霍姆林斯基觉得这位女教师象一个女魔法师,她知道一切美的秘密。她讲课时学生们都有浓厚的兴趣,所教的知识常被学生铭刻在记忆之中。她常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学生思考许多问题,学习了不少东西,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摄下了这样的一个事件:在山花烂漫、万物生机昂然的季节,有一天下午,安娜·萨莫伊洛英娜带学生们来到了森林,这对苏霍姆林斯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了,他平时就到这里来玩。但女教师的解说,让他接触了许多过去没有注意到的新事物和很多使他感到惊奇的东西;看这颗盛开的椴树在帮助蜜蜂酿蜜;瞧那个蚁穴——过去是苏霍姆林斯基出自恶作剧曾用棍子去桶它,而现在老师说这个蚁穴

有回廊和广场,有幼儿园和粮仓……原来是一个童话般的城市。他感到不和老师一起来。就不会发现世界上这么多美好的东西。当孩子们领略了这大自然美好的风光,急冲冲准备回家的时候,她还有一新招:“孩子们,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采集些鲜花吧。当孩子们关心长辈的时候,长辈会感到高兴,而鲜花——这是关怀和敬爱的标志。……”苏霍姆林斯基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这使幼小的苏霍姆林斯基不仅爱上了书本,爱上了同伴,爱上了大自然,而且他更尊敬这位老师。他向往着自己的知识能同老师一样渊博,向往能像老师一样。从这时起,苏霍姆林斯基逐步树立了从事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志向。因此在七年制学校毕业时,他毅然决定报考师范院校,后来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伟大的教育家。

反思失误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也曾有过这样的

失误。那时,他刚参加工作。一个名叫斯捷帕的男孩,由于过分活泼、顽皮,在一次玩耍中无意把教室里放着的一盆全班十分珍爱的玫瑰花给碰断了。对此,苏霍姆林斯基大声斥责了这个学生,并竭力使这个闯祸的孩子触及灵魂,吸取教训。事后班上孩子们又拿来了三盆这样的花,苏霍姆林斯基让孩子们用心轮留看护,唯独斯捷帕没有获准参加这项集体活动。不久这个学生变得话少了,也不那么淘气了。年轻的苏霍姆林斯基当时想,这倒也好,说明自己的申斥对这个学

生起了作用。可是不愉快的事件在他斥责这位学生的几周之后的一天发生了。这天放学后,苏霍姆林斯基因事未了,还留在教室里,斯捷帕也在这里,他准备把作业做完回家。当发现教室里只有老师和他俩人时,斯捷帕便觉得很窘,急忙准备回家。苏霍姆林斯基没有注意到这种情况,无意中叫斯捷帕跟自己一起到草地上去采花。这时斯捷帕表情迅速变化,先苦笑了一下;接着眼泪直滚了下来,随后在苏霍姆林斯基面前跑着回家了……这件事对苏霍姆林斯基触动很大。此时,他才明白了,这孩子对于责罚,心里是多么难受。他开始意识到自己以前的做法,是不自觉地对孩子的一种疏远,使孩子感到了委屈。因为孩子弄断花枝是无意的,而且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愿意做些好事来补偿自己的过失,而自己却粗暴地拒绝了他这种意愿。对这种真诚的、儿童般的懊悔,报之于发泄怒气的教育影响,这无疑是对孩子的当头一棒。此后,苏霍姆林斯基吸取了这一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很少使用责罚。通常,他对由于无知而做出不良行为后果的儿童,采取宽恕态度。他认为,宽恕能触及学生自尊心最敏感的角落。

“不要死背”苏霍姆林斯基担任校长之后,曾多次提出:“要思考,不要死背”的口号,然而人们却很少知道,触发他产生这一思想的契机,却是在一次听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讲课的课堂上。一天上午,苏霍姆林斯基同往常一样,去听一位小学

低年级语文教师的课。课堂上的最初几分钟,学生们正紧张地思索着老师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这位青年教师开始叫学生回答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认真地记录下了学生的回答,可是学生们的回答,并不能让他感到满意。他发现学生使用的许多词和词组在他们的意识里,并没有很鲜明的表象,跟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联系不起来。学生们仅仅是重复别人的思想,让人听到的仅仅是一些被学生硬挤出来的、笨拙的、背诵下来的句子和词组。它们的意思是什么,似乎学生并没有搞清楚,苏霍姆林斯基想:“为什么学生的回答总是那样贫乏、苍白无力、毫无表情呢?为什么在这些回答里常常缺乏儿童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呢?”这时课正在进行中,只听见教师提示学生;“课后要复习,词意、句式一定要记住,下节课提问……”听到这里,苏霍姆林斯基皱起了眉头,思维再也集中不到听讲上了。他想到,难道教学摆在学生面前的唯一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和再现?看来自己工作还存在缺陷,自己在实践中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还没有及时推广到广大教师中间。这时一年级学生娜塔莎的一篇作文,在他头脑中再次清晰地映现出来:“这是夏天的事儿,刮了一阵大风,大风把一粒长着毛茸茸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到了草原上的青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这是谁呀’,种子说:’这是带翅膀的花儿。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青草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冬去春来,草儿发青了。在种子原来落下的

地方,露出了一根粗壮的茎,在它的顶上,开出一朵朵黄色的花儿,它是那么鲜艳,就象一个小小的’太阳’。’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这是带学生观察了花的形状,颜色,这种花与那种花不同的特点,引导学生把闪烁的阳光、白色的花瓣、忙碌的蜜蜂、颤动的树枝、悠闲的小蝴蝶等这些事物之间相互联系起来看,然后让学生充分想象,自编出各种有关花的故事。学生能写出这样的作文,说明词已进入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虽然表达还带有给他们所讲的童话故事的影响,但这是他们自己的语言。会思考已成为这类孩子的显著特点。对于学习效果差的学生,总听到一些教师议论是“愚笨”、学习不努力,现在看来,不能不说教师惯用的传统教学思想造成了孩子智能的局限,从而导致学生不会学习——不会观察、思考、推论,只好依靠死记硬背。现代学校的整个教学体系需要加以科学的改进,应当建立在三根支柱上;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儿童的创造。看来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还要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当!当!当!……”下课的铃声打断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思考,可是现在他已想好了下次校务会议上的一个议题,这就是“如何让学生学会思考。”他将要向全校师生提出“要思考,不要死背”这个口号。

循循善诱苏霍姆林斯基对小学生的教育,方法上灵活多样。他把运用民间童话故事作为自己在学校教育的方法之一,并

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仅从他运用这一方法的众多教育实例中撷取其中的一个片断。这是暑假后的一天,苏霍姆林斯基所带的三年级甲班准备去野营训练。考虑到所带东西较多,其中一个学生建议,两个人结成一对,有的东西可以合用,这样可以减轻旅途负担。建议受到班主任苏霍姆林斯基的赞扬,孩子们开始自由组合,呈现一片欢乐的场面。大家都有了对子,唯独平时自以为是而妄自尊大的学生安德烈卡没有对子,他在一边哭泣着。苏霍姆林斯基把安德烈卡叫到一边,问明情况,知道是同学都不愿和他组合成对。这孩子委屈地认为,是同伴们嫉妒他。苏霍姆林斯基深知这个学生的天性,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时机,便直截了当地对安德烈卡说:“你要明白,安德烈卡,最困难的就是迫使自己去感觉。你迫使自己去感觉,那你就会以另一种目光看你的同学、去看人。如果你老是认为,你是最聪明的人、最有才能的人、最好的人,那么到头来你就会成一个最孤立的人……”“但是,实际上我就是在解题上比谁都强,并比谁都快地背会诗歌……多少次您自己都说:’’好样的,安德烈卡,安德烈卡学习了,现在就懂了……’我比谁都懂得多,这难道是我的错?”孩子哭得更伤心了。苏霍姆林斯基还能用什么语言再去解释呢?说教显然对这个孩子没有多大效果。他思索着如何对这位男孩子进行解释,才能让他懂得、认识并相信……“安德烈卡,咱们找个荫凉的地方坐下,我给你讲一个

故事,这个故事与我们这件事十分相似,愿意听吗?”安德烈卡点点头。他们来到大橡树的树荫下,坐在一条长凳上,苏霍姆林斯基讲了一个“菊花和葱头”的故事,听完了这个故事,安德烈卡眼泪已经干了,从这个故事中他好像悟出了一条道理: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用,不能自作聪明,看不起同学。他羞愧地低下了头,一言不发。苏霍姆林斯基采用这种讲童话故事的方法,使小学生易于接受,并从类比中受到了应有的教育。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挽救“困难生”在苏霍姆林斯基领导的巴甫雷什中学里,形成了这样一个观念:就是相信一切孩子都能被教育好。这里没有“差生”的概念,只存在“困难学生”或“难教育学生”的说法。在教育实践中,对这类学生一般不单纯由某个教师去进行教育,对他们进行教育往往是整个集体的义务。苏霍姆林斯基一生中就教育过178名“难教育的学生”,这178名学生都有一个艰难的教育过程。每周苏霍姆林斯基都要走访困难孩子的家庭,以便深入了解形成他们道德的最初环境,他跟家长们、家长的邻居们,教过这些孩子的老师们进行交谈。这一天,他来到了小学生高里亚的“家庭。”这个“家”给他留下了这样一个印象:高里亚是个非常不幸的孩子,他从小失去了父亲,母亲在他刚满周岁时,又犯了严重的罪行,被判处十年徒刑。高里亚从小住在姨母家,姨母把他看成额外的负担。高里亚成了一个典型的“难教育学生”

,这就是他的家庭背景。原来,高里亚从上学一个月后,大家就对他产生了一个鲜明的形象:这是一个懒惰成性、常会骗人的学生。在短短的一段时间里,他就表现出了“难教育”的特点。秋天,当高年级学生植树时,他有意破坏了几株树苗的根部,并向全班同学夸耀自己的“英雄行为”。有一次课间,他把手伸进别人的书包,拿出课本,用墨水把它弄脏,再放回原处,并以天真无辜、泰然自若的态度来欺骗教师审视的眼光。还有一天,他们班去森林远足考察,他一路上撞这打那。当班主任一位女教师故意不理睬他,向其他学生讲解山谷、丘陵、山和冲沟的有关知识时,他走到全体学生面前,做出滑稽动作,还登上峭壁往下看。老师旁敲侧击地提醒:“同学们,不能走近冲沟边缘,跌下去很危险!”他突然高声喊到:“我不怕!这个冲沟我滚下去过!”说着就卷起身子滚了下去……

苏霍姆林斯基根据家访的情况,找来班主任等有关教师共同分析高里亚上述行为产生的原因。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高里亚对自己的行为所抱的态度,是故意装出来的、不自然的。家庭环境的影响,使高里亚对人们失去了信心。对他来说,生活中没有任何神圣的、亲切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的看法对教师们思想触动很大。大家一致认为,高里亚所以不好,是因为过去只看到他恶劣,放荡的一面,而没有主动关心、挖掘他身上闪光的地方。这个学生表现出来的缺点,是在向

周围的人对他漠不关心、冷淡无情的态度表示抗议。这样的分析增强了教师们的同情心、关注之情、教育的敏锐性和观察力。一次,苏霍姆林斯基发现这个孩子单独玩耍,好像很随便的样子,他把高里亚请进了生物实验室,要高里亚帮忙挑选苹果树和梨树的优良种子。虽然高里亚装出不屑栽培树苗的样子,可是孩子的好奇心还是占了上风,他们两人一起做了两个多种头,直到很累为止。这件事引起了高里亚的极大兴趣,当班主任再次去高里亚家时,已发现他正在施肥栽树。此后班主任老师因势利导,在班级栽树活动中,让高里亚指导别的孩子们。及时的发现和鼓励温暖着这个孩子的心灵。虽然后来高里亚曾多次反复出现不良倾向,老师们却着眼于长善救失,循循善诱。“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个教师集体的共同教育下,这个孩子在三年级时,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以后还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其他同伴,为集体默默地做好事。高里亚好像重新变成了另一个人了。从这里可以看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教育信念:热爱孩子、关心尊重孩子,相信一切孩子在教育中能够向好的方面转变。

“特殊奖励”苏霍姆林斯基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善于因势利导,进行积极的鼓励,激发学生心灵的火花。人们把这赞为“特殊奖励。”一次,苏霍姆林斯基把12岁的儿子谢廖扎叫到眼前,给了儿子一把新铁锨,并对他说:“儿子,你到地里去,量出一块长宽各一百个脚掌的地块,把它刨好。”儿子很

高兴地拿了铁锨,来到地里就刨了起来。在没有用惯铁锨之前,谢廖扎感到很费力。随后干得越来越轻松了。可是待到他用铁锨准备翻出最后一锨泥土时,铁锨把折断了。谢廖扎回到家里,心里感到忐忑不安:父亲一旦知道铁锨坏了,会怎么说我呢?“爸爸,您可别怪罪我”,儿子说:“我让家里失掉了东西。”“什么东西?”父亲问。“铁锨坏了。”这时,苏霍姆林斯基并没有责怪孩子,而是问:“你学会刨地了没有?刨到最后,是觉得越来越费劲,还是感到越来越轻松了呢?”孩子回答:“刨到最后,越来越轻松了。”这时苏霍姆林斯基说:“看来你不是失,而是得”。孩子疑惑不解。他继续说:“愿意劳动了,这就是最宝贵的收获。”这时孩子一颗忐忑不安的心顿时平静下来了。这不仅是精神上得到了一种愉悦,而且孩子从中看到了劳动的价值,树立起了良好的劳动观点。还有一次,一年级女学生季娜的祖母病得很重。季娜想给祖母采一朵鲜花,使她在病中得到一些欢乐。但是,时值严冬,到哪里去找鲜花呢?这时她想到学校的暖房里有许多菊花,其中最美的一棵是全校师生都极为喜爱的那朵蓝色的“快乐之花。”季娜一心想着重病的祖母,忘记了学校的规定,她一清早就走进暖房,采下了那朵“快乐之花。”这时,苏霍姆林斯基走进了暖房,当他看到季娜手里的菊花时,大为吃惊。但是,他很快注意到了孩子眼里那种无邪的、恳求的目光。他向季娜问明了情况后,非常感动地说;“季娜,你再采三朵

花,一朵给你,为你有一颗善良的心;另外两朵送给你的父母,为他们教育出了一个善良的人。”

晚年苏霍姆林斯基晚年常常因病住院,即使在病房里也依然坚持工作。病友问他:“你这个有名人物,社会主义劳动英雄,为什么在病休时还要不停的工作呢?”他回答说:“人的使命,就是为了人民而生活。”

《帕夫雷什中学》简介、摘要、及部分解析

《帕夫雷什中学》介绍,摘要,部分解读 1、《帕夫雷什中学》一书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1969年出版。帕夫雷什中学是乌克兰境内的一所10年制普通乡村学校。苏霍姆林斯基的大部分教育生涯就是在这里渡过的。这所中学是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帕夫雷什中学》是“根据笔者个人经验写成,在某种程度上是笔者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33年、其中包括26年任校长工作的总结。”《帕夫雷什中学》除前言外,共有7章。 2、全体教师团结一致是教学工作成功的保证,学校的物质基础及学生周围的环境,关注健康与体育,德育,智育,劳动教育,美育。 3、要把学校领导好,就意味着要精通教育科学,并使这门科学成为科学地领导教育和教养以及组织全校师生活动的基础;意味着要成为教学教育过程的能手,要掌握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艺术。 4、良好的健康和充沛旺盛的精力,是朝气蓬勃感知世界、焕发乐观精神、产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意志的一个极重要的源泉。 5、世界观的形成乃是智育的核心。它包括获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能力,创造才干和培养学生兴趣和爱好。 6、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的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大自然、艺术、人们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帕夫雷什中学》一书曾在苏联多次再版,也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其它国家出版。 7、第斯多惠说,差的教师只是传授真理,而好的教师则是揭示真理。 8、教师应当不仅仅是教导者,而同时也是学生的朋友,应当和他们共同去克服困难,和他们喜忧与共。 9、开发每个人的天赋和才能,使他享受到为社会、为人民的幸福进行饶有趣味的、充分发挥了智力的创造性劳动的幸福,这就是学校的任务。注意每一个人,关怀每个学生,并以关切而又深思熟虑的谨慎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的优缺点,这是教育过程的根本之根本。 10、教师的技巧在于善于观察儿童的天赋,善于确定足以使他施展智力和创造力的领域,并向他提出一些在完成中要克服某些困难从而促使其才能进一步发展的那种任务。我们努力设法使学生在课外时间能过丰富的智力生活,并使这种生活能影响集体在精神上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智力水平,并发展天资较低的学生的才能。 11、一个好教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 12、一个好教师应精通他所教的科目据以建立的那门科学,热爱那门科学,并了解它的发展情况——最新的发现,正在进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此外,本人若能热心于本门科学正在探讨的问题,并具备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这样的教师则可成为学校的骄傲。一个好教师,应具备比中学教学大纲的规定多许多倍的知识。教学科目对他来说只是科学的基础知识。深湛的知识,广阔的视野,

苏霍姆林斯基的100条经典名言

苏霍姆林斯基的100条经典名言 一、论学生学习 1、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给教师的建议》第33页) 2、学习吧,因为学习是一种福利和幸福。(《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23页) 3、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人生无价的财富。(《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45页) 4、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给教师的建议》第24页) 5、死记硬背一贯是有害的,而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则尤其不可容忍。(《给教师的建议》第101页) 6、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最重要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第12页) 7、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不得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给教师的建议》第315页) 8、如果没有童话,儿童的完满的智力发展是不可思议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一)》第130页) 9、保留自由活动的时间是学生智力生活丰富的首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二)》第626页) 10、只有当每个少年从教育者那儿得到“活水”,他们的才干才能发挥出来。(《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三)》第543页) 11、低年级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教会儿童学习。(《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四)》第588页) 二、论学生阅读 12、我的教育信念的真理之一,便是无比相信书的教育力量。(《教育的艺术》第178页) 13、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给教师的建议》第10页) 14、一本智慧丰富的、有鼓舞力的书,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教育的艺术》第178页) 15、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给教师的建议》第523页) 16、图书是知识不可缺少的源泉,是你精神财富取之不尽的源泉。(《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45页) 17、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就在于使读书成为每个孩子最强烈、精神上不可压抑的欲望。(《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26页) 18、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给教师的建议》第51页) 19、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吧。要善于在读书时思考,在思考时读书。(《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45页) 20、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给教师的建议》第391页) 21、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给教师的建议》第75页) 22、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给教师的建议》第521页) 23、要教育学生不仅要读书,而且对某些书要反复地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四)》第688

爱教育永恒的主题——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则故事有感

爱教育永恒的主题——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则故事有感 唐山三中蔡桂英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乌克兰马甫雷什乡村中学做校长时,校园的花房李凯出了朵朵硕大的玫瑰花,每天都有许多师生前来观赏。一天清晨,苏霍姆林斯基正在校园里散步,看到一个小女孩从花房里摘了一朵玫瑰,拿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中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送给谁呀?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的说:“奶奶病的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完就把花送回来。”听完小女孩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拉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励你的,你是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一件既普通又感人的小事,却折射出大师的教育理念——教育的本质就是唤起人类大爱的精神,教育就是爱。“师者,必有大爱之心;师者,必有完整之爱。”这才是教育的本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恐怕不会不由所感发吧! 现实世界里,我们有的教师,包括自己在内,都或许把“没有爱就没教育”当做口号挂在嘴边,但每每遇到与上述类似的情况,作出的却是轻则呵斥训诫,重则以“损害公物”为由予以处罚!结果可想而知,除了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了他们的逆反心理,破坏了师生间的感情之外,一无所获。 俗语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看起来是相当复杂的,但通过这则故事,我们会豁然开朗:教育原来这么简单,简单到就一个字——爱!苏霍姆林斯基总是善于从细小的事情上身体力行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懂得人情之美,感悟到人性之美。这就是他的教育理念的真谛! 现在,我县师德师风建设可以说正秉承着这一理念。期望通过大讨论大建设,让教育真正的返璞归真,回归到教育的本源——爱的教育。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内化师德,改变以往教师居高临下,整天说“道”的囧态,已成为每个教育者的必须研究的课题。出现台上老师说“道”,台下学生逆反这样尴尬的局面的根源何在呢?我想正是我们的内心缺乏对学生应有的耐心、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缺乏人之基本的同情心和怜悯心。我们教育对象是人,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只晓之以理,不动之以情,那就变成空洞的说“道”!那么我们的说教又有什么意义呢?苏霍姆林斯基这则故事就为我们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陶行知老先生的言传身教理念实质上也强调了爱的教育。 时代在变,世界在变,教育的方式与手段也在变,苏霍姆林斯基也已作古。但他把热爱学生视为“教育奥秘”的思想,他那教育就是爱,爱即为教育的主题永远不会变

一、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一、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到了暑假,大家都想好好的休息休息,陪陪家人,联络联络朋友,美美的睡睡懒觉,享受一下睡到自然醒的幸福感。可是,又接到了培训的通知,知道大家心里都很反感,但是不管怎样,我们为期4天的培训任务还是得完成。还是那句话,既来之则安之吧。 这次我们的任务是世界著名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很多老师可能在假期里就已经看过了,我和大家一样,只有一本课本,也没有参加任何的培训,只不过我看课本的时间要比大家多一点点,在这里我就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读后的体会、感受,就算是完成这次的培训任务吧。当然了,我才疏学浅,我的这些体会和感受也仅仅代表我个人,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也希望大家给我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 (一)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 今天早上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再怎么伟大的人,首先是一个平凡的人;再怎么伟大的事,首先也是一件平凡的事。人,是从平凡逐渐走向伟大的。人的伟大,往往是表现在平凡的生活和小事上,而不是表现在惊天动地的事件中。我们今天要了解的苏霍姆林斯基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平常人,他做的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平常事,一起去看看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份简历吧。从中我们会了解到苏霍姆林斯基平凡的生活。

1、1918年,苏霍姆林斯基诞生在乌克兰基洛沃格勒一个贫民家庭。[祖父曾是旧俄的农奴; 父亲是农民、一个能干的木匠, 在夺取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失去了一条腿, 在国内战争时期为巩固革命成果流过血。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 这个偏远乡村的农家, 生活是贫困而动荡的。土豆和黑麦粉做的面饼是家里上好的食品。小瓦西里(苏霍姆林斯基小名)总是赤着脚跑来跑去。然而酷爱书籍的祖父, 无限忠于苏维埃政权的父亲和慈爱的母亲, 创造了一个温馨和睦而又生气勃勃的家庭环境。在这个家里, 大人从不大声呵斥, 更不责打孩子, 一道目光、一个表情, 就足以使孩子明白自己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孩子们从心底里感觉到长辈对他们的期望和热爱, 很依恋长辈。小瓦西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健康、茁壮地成长。这个家庭尊老爱幼的传统孕育了苏霍姆林斯基那颗金子般的心。有意思的是, 这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4 人, (三男一女), 先后都成为教育工作者。] 2、1926年入一所七年制的农村学校学习。 3、1933年,提前从速成中学毕业进入一所师范院的师资培训班学习,准备当教师。( 2 0 岁左右),1934年在故乡担任小学教师,同时参加高等师范教育进修(函授) 4、1939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在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接受函授教育,取得了中学教师的合格证书,并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教导主任。 5、1 9 4 1 年参加反法西斯卫国战争,任政治指导员。在这一阶段中,妻子被敌人残酷地处死,出生不久的婴儿夭折,自己在战争中

霍姆林斯基简介

霍姆林斯基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世界著名教育家。 1918年9月28日苏霍姆林斯基诞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他进本村小学上学,1933年从七年制学校毕业后进入克列明楚格师范学院的师资培训班。1935年,17岁的苏霍姆林斯基返回母校,成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 从开始教师生涯的第一天起他就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勤奋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并向别的教师请教,以获得更多的经验。他用四年的时间完成了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函授班的学业,接受了高等师范教育,获得了中学教师证书。在函授学习期间,他结合教学工作实践,从思想深处进一步确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从而更加热爱并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立志为农村教育事业奋斗终身。1939年9月至1941年7月,苏霍姆林斯基在一所完全中学当语文教师兼教导主任,领导全校的教学工作。这为他广泛探讨和研究教育理论提供了有利条件。 卫国战争开始后苏霍姆林斯基以政治指导员的身份上了前线。在战争中他身负重伤。伤愈后他重返教育岗位。起初任中学校长,不久调往家乡任区教育局长,全力以赴投入战后恢复学校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热爱教学第一线的火热的生活,因此提出了回学校工作的申请。1947 年他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从此他就一直在这一岗位上勤奋地耕耘,直至1970年9月2日去世,历时23年。其间,苏联各地的许多师

范学院都邀请他去工作,甚至波尔塔瓦师范学院院长,他的学位导师也亲临帕夫雷什,动员他去基辅工作,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他以自己的一生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苏霍姆林斯基深信,要当好一名校长,就必须一天也不脱离学生和教学。他明确地提出了口号: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到教师中去。他身为校长,还兼了一个班的班主任,从一年级一直跟到该班学生毕业。他全身心地热爱学生,殷切地期望他们每个人,不管聪明还是愚笨,健康还是体弱,品德优良还是有"精神创伤",都成为优秀的公民。他认为,"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①因此,他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了如指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痛苦,关心他们的成功和失败。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生活,都是他的研究对象。经他长时间直接观察的学生达三千七百多人,他还为每个学生写了观察记录。他愉快地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读书,一起旅行,探索各年龄期学生的个性、心理和精神生活的发展规律。他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工作,担任一门课程(语文、物理或历史等学科)的教学,像其他教师一样批改学生的作业。他把到教师中去,发现教师,帮助和培养他们,看作自己的主要任务之一。他每天都要花两个小时去听课,对所听的每一节课都要进行分析,在连续听了十几节课后进行整体剖析。他为青年教师上公开课,与他们谈话,要求他们多写多读学术性文章;要求教师关心学生的成长,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发展和精神生活。他把全校教师团结成一个优秀的教师集体,这是帕夫雷什中学取得成功的有力的保证。帕夫雷什中学原本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50句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50句 苏霍姆林斯基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50句。他的一生留给我们许多关于教育的知识名言。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带给你们启发与帮助。更多资讯尽在名人名言栏目! 1.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2.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3.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4.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5.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6.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7.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8.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 9.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10.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 11.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12.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13.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

苏霍姆林斯基是这样做校长的

苏霍姆林斯基是这样做校长的 苏霍姆林斯基,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同时也是苏 ,苏霍姆林斯基联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在长达20 多年的校长生涯中总结 了自己的学校管理理念,他认为校长首先必须是思想的领导者,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者。在他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帕夫雷什中学最终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教育圣地” 。苏霍姆林斯的教育思想 把学校办成教育实验室,促进教师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集体的教育作用,他认为在学校这个集体中,校长作为一校之长的工作重点应该把自己的学校建成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大的教育实验室。帕夫雷什中学正是在大师的思想指导下办成的一个大的教育实验室。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学校领导重要的不是对教师的领导,而是对每一个教师进行有心灵、有思考的、个性鲜明的人的培养。这是他一生的主要工作内容。什么样的教师才算一名人民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有以下素质:拥有足够的本专业的科学知识;有非常明确的培养个性化学生的个人计划;拥有一颗真情四溢的爱心。 为了使教师早日成长起来,校长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一切有利 环境,帮助教师早日实现自己的信念。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每一个教师要认真读书,他本人也是这样做的。苏霍姆林斯基有自己的个人图书馆,藏书量超过2 万册,这个图书馆就是他的办公室旁边,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可以随时随意借阅。强调书籍的教育作用是他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坚持深入课堂听课。他听课不是去看教师是否遵循大纲的要求,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是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独创性和个性化的教学特色。当他发现某个青年教师在课堂上有一些不足时,他会请求自己去示范教学,这样的校长在全世界是不多见的。 苏霍姆林斯基对年轻教师给予了尤其多的关注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1918——1970)。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1970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等教育专著。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B·A·Cyxomjnhcknn,В·А·Сухомлнский,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苏霍姆林斯基理论 1.论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他特别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他说:“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说…爱孩子?。”他提出了“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主张,并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他同时指出爱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应该用严格的纪律和道德规范去要求儿童,并注重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关于智育。他认为智育就其本质与任务来说,包括给学生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科学世界、发展智力等方面。智育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传授,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并发展他们的智力。他是知识与智力的统一论者,提出学生的知识要建立在广阔的“智力背景”上,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其中包括:给儿童上思维课;开展课外读书;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参加课外小组活动等。关于体育。他说:“对健康的关注,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孩子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们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勃。 关于美育。他指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建全的有力源泉”,在青少年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抓紧美育的实施。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美的情感和塑造他们美的心灵,并提出了进行美育的多种多样的途径和手段,如通过观赏大自然感受美,通过文学艺术作品鉴赏美,通过动手劳动创造美等,甚至要求儿童重视衣着美和仪表美。总之,在整个美育过程中,美育应随时、随处进行。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经典名言

苏霍姆林斯基经典名言100句 2010年4月10日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在他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教育著述。随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发扬,这些教育著述逐渐成为广大教师心目中的教育经典,他的许多教育主张和言论被广泛引用,成为我们镌刻于心的经典名言。 打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闪烁着其教育智慧光芒的名言佳句比比皆是,许多研究者在阅读过程中,辑录出版了多种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笔者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中,专门选取了其中100条最经典的名言。这些经典名言言约意丰,琅琅上口,供教师们在学习和引用时参考。 一、论学生学习 1、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给教师的建议》第33页) 2、学习吧,因为学习是一种福利和幸福。(《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23页) 3、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人生无价的财富。(《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45页) 4、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给教师的建议》第24页) 5、死记硬背一贯是有害的,而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则尤其不可容忍。(《给教师的建议》第101页) 6、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最重要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第12页) 7、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不得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给教师的建议》第315页)

8、如果没有童话,儿童的完满的智力发展是不可思议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一)》第130页) 9、保留自由活动的时间是学生智力生活丰富的首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二)》第626页) 10、只有当每个少年从教育者那儿得到“活水”,他们的才干才能发挥出来。(《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三)》第543页) 11、低年级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教会儿童学习。(《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四)》第588页) 二、论学生阅读 12、我的教育信念的真理之一,便是无比相信书的教育力量。(《教育的艺术》第178页) 13、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给教师的建议》第10页) 14、一本智慧丰富的、有鼓舞力的书,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教育的艺术》第178页) 15、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给教师的建议》第523页) 16、图书是知识不可缺少的源泉,是你精神财富取之不尽的源泉。(《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45页) 17、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就在于使读书成为每个孩子最强烈、精神上不可压抑的欲望。(《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26页) 18、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给教师的建议》第51页)

苏霍姆林斯基介绍

苏霍姆林斯基介绍 导读: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等。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等教育专著。 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事迹:立志从教苏霍姆林斯基的小学、中学生活,一直是在本村学校度过的。这是一座七年制的学校,虽然学校设施条件极为普通,但这里却有一批较好的师资力量。这对从小受到家庭良好熏陶的苏霍姆林斯基来说,是一个极好的环境。他的善良天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知识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拓宽。他在家经常主动帮助父母邻居做事,在学校里是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得到了当时校长伊万·萨维奇和教务主任布师科夫斯基的重视和关怀。然而对他影响最大的要数启蒙女教师安娜·萨莫伊洛英娜。这位女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也是孩子们亲密的伙伴。苏霍姆林斯基觉得这位女教师象一个女魔法师,她知道一切美的秘密。她讲课

时学生们都有浓厚的兴趣,所教的知识常被学生铭刻在记忆之中。她常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学生思考许多问题,学习了不少东西,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摄下了这样的一个事件:在山花烂漫、万物生机昂然的季节,有一天下午,安娜·萨莫伊洛英娜带学生们来到了森林,这对苏霍姆林斯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了,他平时就到这里来玩。但女教师的解说,让他接触了许多过去没有注意到的新事物和很多使他感到惊奇的东西;看这颗盛开的椴树在帮助蜜蜂酿蜜;瞧那个蚁穴——过去是苏霍姆林斯基出自恶作剧曾用棍子去桶它,而现在老师说这个蚁穴有回廊和广场,有幼儿园和粮仓……原来是一个童话般的城市。他感到不和老师一起来。就不会发现世界上这么多美好的东西。当孩子们领略了这大自然美好的风光,急冲冲准备回家的时候,她还有一新招:“孩子们,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采集些鲜花吧。当孩子们关心长辈的时候,长辈会感到高兴,而鲜花——这是关怀和敬爱的标志。……”苏霍姆林斯基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这使幼小的苏霍姆林斯基不仅爱上了书本,爱上了同伴,爱上了大自然,而且他更尊敬这位老师。他向往着自己的知识能同老师一样渊博,向往能象老师一样。从这时起,苏霍姆林斯基逐步树立了从事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志向。因此在七年制学校毕业时,他毅然决定报考师范院校,后来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伟大的教育家。 反思失误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也曾有过这样的失误。那时,他刚参加工作。一个名叫斯捷帕的男孩,由于过分活泼、顽皮,在一次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摘录大全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摘录大全 导读:1、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2、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苏霍姆林斯基3、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苏霍姆林斯基4、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5、如果一个人的头上缺少一颗指路明星-----理想,那他的生活将会是醉生梦死的。——苏霍姆林斯基6、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苏霍姆林斯基7、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8、"教师进行劳 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 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 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 上课就越轻松。——苏霍姆林斯基" 9、比自己生命更为可贵的是理想,理想能使人勇敢而无所畏惧。——苏霍姆林斯基10、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 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姆林斯基11、皮鞭不只会降低 孩子的尊严,也会毁损孩子的心灵,会在心灵中投入最阴郁、最卑鄙的阴影:畏缩、怯懦、仇视人类和虚伪。——苏霍姆林斯基《家长

教育学》12、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13、人们将永远赖以自立的是他的智慧、良心、人的尊严。——苏霍姆林斯基14、我要关注的是,让我培养的每个孩子都成长为会思考、会探索的有智慧的人,让认识过程的每一步都使心灵变得更高尚,使意志炼得更坚强——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第32页》15、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苏霍姆林斯基16、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苏霍姆林斯基17、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苏霍姆林斯基18、思想好比火星:一颗火星会点燃另一颗火星。一个深思熟虑的教师和班主任,总是力求在集体中创造一种共同热爱科学和渴求知识的气氛,使智力兴趣成为一些线索,以其真挚的、复杂的关系——即思想的相互关系把一个个的学生连接在一起。——苏霍姆林斯基19、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20、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

做人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

“向我看齐!”(5)聆听苏霍姆林斯基 [ 2008-8-25 9:03:00 | By: 李镇西] 2008年8月24日星期日晴 也许是太疲倦的原因,昨晚睡得不错,平时四点过就醒了,今早醒来却已经六点零几分。很久没有睡过这样的好觉了。 今天下雨,学生在长廊训练队列。 和王国繁谈教学。我提出,从初一开始课堂改革就要开展起来,就是要把桌子拉开,至于搞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在进行调整。另外,要选一部分班级重点推进。我说我的班打算作为课堂改革的示范。 谢华谈到今年初一的状态很不错,我说,关键是要保持。如果我们的还是能够保持这种文明的风貌,即使没有考上重点高中,也是我们学校教育的成果。 看学生写的军训日记,今天他们写的是我昨天布置的题目《我的爸爸妈妈》。我一边看一边记录写的比较好的学生的名字:周霖、李东方、黎悦然、林映霞、万玉影、郭心雨、刘思翔、杨可玢、黄志远、高依依、张昊舒、王霄龙。还有这样一些同学字写得很认真,我也打算表扬:周霖、刘思蜀、付笑眉、郭心雨、王倩之、张征坷、沈蒙蒙、王晨鸣、梁雨晴。 中午,我来到教室,我说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当然,这个消息,对你们来说不算什么,但对我来说,却是一个好消息。你们猜猜,什么好消息?”我说。 同学们猜了起来,有同学说:“是陈岳叔叔要来了!” 我说:“不是。哪能那么快?” 张昊舒说:“李老师昨天晚上睡得好!” 我说:“真聪明!的确是的,昨天李老师睡得很好!对你们来说,晚上睡得好,不算什么,因为你们每天都睡得好,可对我来说,这的确是好消息。” 然后我又问:“你们说,李老师昨晚为什么睡得好呢?” 大家想了想,却没有人回答。 我说:“因为同学们表现好,李老师很放心,所以就睡得好呀!所以李老师要感谢大家,为此,我决定给大家唱一首歌。” 同学们立刻热烈鼓掌。 我说:“那天看同学们的日记,有同学写道,李老师的声音这么好,怎么不做音乐老师呢?呵呵,我是可以做音乐老师的,可是我想,如果我去做音乐老师,拿起他的音乐老师又做什么呢?” 同学们笑了起来。 我继续一本正经地说:“本来,我也可以不做教师,就做歌星。可是我想,如果我去唱歌,那人家刘德华、周杰伦还活不活了?做人要厚道一点嘛!所以我让刘德华唱歌,我就做教师吧!”

陶行知_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陶行知名言警句 教书育人: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2.?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7.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8、.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为人师表: 1.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2.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因材施教: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教学方法: 1.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2.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成功教育: 1.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启发式教学:

教育故事之一_永不凋谢的玫瑰花

永不凋谢的玫瑰花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大教育家,他曾在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任校长。在他任校长期间,根据他的记载,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很大的玫瑰花,全校的同学从没见过这样大的玫瑰花,就都赶来看,纷纷称赞不已。有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正在花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小朋友跑过来把那朵玫瑰花摘下来,拿在手里,往外走。 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那朵玫瑰花,就弯下腰,亲切地问:“小朋友,你为什么要摘那朵玫瑰花呢?”小女孩很认真地回答道:“我奶奶病了,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开了这么大的玫瑰花,她不相信,我摘下来拿回去让她看看,看完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深受震憾,就领着小女孩到花房里又摘了两朵玫瑰花,对小女孩说:“这两朵玫瑰花一朵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另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她养育了一个你这样的好孩子。” 这个故事的前一半曾经多次出现在从小学到中学的语文试题中,经常让学生就苏霍姆林斯基看到小女孩摘下玫瑰花后会如何处理续写一段话。同学们的答案一般有这样几种,有的说苏霍姆林斯基会领着这个小女孩去找她的老师;也有的说苏霍姆林斯基会领着小女孩回家,告诉她的家长小女孩摘花的事;还有的说苏霍姆林斯基会教育这个小女孩要爱护学校的公物;甚至有的说苏霍姆林斯基会对这个小女孩进行罚款…… 如果这个故事真实的发生在我们的眼前,大概我们也会有比较多的人采取上面的处理方式,因为学生的答案显然就是我们平时工作的影子。学生续写的这些答案也告诉我们传统的道德说教是如此地“深入人心”,让现在的学生也深谙此道。在他们的续写中,似乎只有道德准则,只有大道理,他们缺乏对人性美和人情美的感悟,缺乏同情心,缺乏怜悯心,在他们的心目中,似乎所有的花都凋谢了。

感悟苏霍姆林斯基

感悟苏霍姆林斯基 他有着深邃的目光、清朗的面庞,他有着火样的热情、崇高的理想,他有着高尚的品德、纯美的心地,他的教育思想充满着睿智与人文,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的著作被奉为教育的圣典在全世界广为传颂,他就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瓦西里·亚历山德洛维奇·苏霍姆林斯基。在学校开展的“书香校园读教育名著”活动中,我有幸读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感到受益匪浅。 一、我所感觉到的苏霍姆林斯基 1918年9月28日,苏霍姆林斯基出生在乌克兰瓦夏西里耶夫卡一个贫民家庭。1933年他参加了克列明楚格师范学院的师资培训班,1935年开始当小学教师,踏上了漫长而光荣的教育之路。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后,他立即奔赴前线,受了重伤。伤愈后他被委任为帕弗雷什中学的校长。直到1970年9月2日逝世,享年52岁。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教育活动中,他一边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一边坚持教育科学研究。一生写下了41本教育专著,600多篇教育论文和1200多篇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其中较著名的有:《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给教师的建议》《帕夫雷什中

学》《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等。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前瞻性,他最早提出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而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就要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 在德育方面,他特别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并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校的 墙壁也说话”。同时指出应该用严格的纪律和道德规范去要求儿童,并注重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在智育方面,他认为智育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只有掌握知识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但他坚决反对那种只给知识,不重视发展智力的教学。他说:“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种种原理、结论和推理一古脑塞进儿童的脑子,就捆住了他们的幻想、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翅膀。”“真正的学校是 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因此,他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讲课力求生动、形象、有趣、反对“满堂灌”,引导 学生积极思考,并用分数去鼓励他们,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取

著名教育家简介及名言

著名教育家简介及名言 杜威 简介: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是20世纪对东西方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1894年,杜威到芝加哥大学任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同时创办实验学校,从事教育革新,成为美国“进步教育”的先驱。杜威曾到英国、前苏联、日本、中国等世界许多国家讲学,1919-1920年期间,他曾任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和北京高师教育学院教授。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现代中国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育名言: 儿童的生活是一个整体,一个总体。他敏捷地和欣然地从一个主题到另一个主题,正如从一个场所到另一个场所一样,但是他不意识到转变和中断;既没有意识到什么割裂,更没有意识到什么区分。儿童所关心的事物,由于他的生活所带来的个人和社会的兴趣的统一性,是结合在一起的。凡是在他的心目中最突出的东西就暂时对他构成整个的宇宙。那个宇宙是变化和流动的,它的内容是以惊人的速度在消失和重新组合。但是,归根结底,它是儿童自己的世界。它具有儿童自己生活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蒙台梭利 简介: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1896年,她从罗马大学医学院毕业,成为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此后,她担任罗马大学附属精神病诊所助理医生,并开始从事智力有缺陷儿童的教育工作。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成立了第一所“儿童之家”,开始进行系统的教育实验,设计了一套教材和教具,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方法,创立了闻名于世的蒙台梭利教育体系。 蒙台梭利一生撰写了许多重要著作,主要有《教育人类学》《蒙台梭利方法》《童年的秘密》等。 教育名言: 引导孩子们通过自我教育而具有预见。当孩子们懂得播种的植物的生命依靠他们喂水、喂食,否则,植物就会干枯、动物就会死亡时,他们就会像一个开始感到对生命负有责任的人一样,变得有警惕性。此外,一个与妈妈和老师全然不同的、呼唤他忠于职守的声音,就会告诫他们,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承担的责任。这声音就是在他们照管下的垂危的生命的哀求声。在孩子和他们照管的动植物之间会产生一种神秘的一致性,诱导孩子无需教师介入去完成一定行动,即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100个常用经典名人名言

100个常用经典名人名言 1.有自信不一定会赢,但是没有自信一定会输。既然相信自己就要全力以赴。 ——牛根生 2.人首先应当遵从,不是别人的意见,而是自己的良心。 ——普金 3.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视的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可信任的。 ——爱因斯坦4.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是还有的。 ——鲁迅5.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短的一生,就太长了。 ——莎士比亚 6.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 7.业精于勤,荒于戏。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佚名9.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人浮夸,老来窘隘而已。 ——郑板桥10.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11.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 ——童第周12.埋头苦干是第一,发白才知智叟。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分才。 ——华罗庚13.如果你颇有天赋,勤勉会使其更加完美;如果你能力平平,勤勉会补知不足。 ——雷诺兹14.天才是2%的灵感加98%的汗水。 ——爱迪生15.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是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 倦怠,是消沉;它剥夺。

16.你对前途的希望,害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罗兰17.在日常生活中靠天才能做到的事情,靠勤奋同样能做到;靠天才不能做到的事情,靠勤奋也能做 到。 ——亨沃比彻18.要摘取果子的人必须爬上树。 ——富勒19.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20.世间没有一种真正具有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爱迪生21.富人如果把金钱放在你手中,你不要对这点恩惠太看重;因为圣人曾经这样教诲:勤劳远比黄金 可贵。 ——萨迪22.勤劳的人会有各种幸运,懒惰的人则只有一种不幸。 ——芬兰谚23.勤奋是一条神奇的线,用它可以串起无数知识的珍珠。 ——佚名24.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25.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一易卜生26.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27.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28.在所有批评家中,最伟大的、最正确的、最天才的是时间。 ——别林斯基29.财富不应当是生命的目的,它只是生活的工具。 ——比才30.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多了,它就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 ——诺贝尔31.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 ——卢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