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海南大学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SAS和SPSS软件及应用研究

题目名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GDP

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2015 级企业管理

姓名:贺琦

学号: 1512020221000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GDP

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贺琦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摘要: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抽取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以1995-2014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两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借由SPSS、Eviews、HLM和SAS软件就二者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在短期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GDP约增加1.213个百分点,并且二者之间还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和单向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问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GDP;软件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总体规模和经济结构,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主要是由消费和投资决定的,投资反映了社会资金的使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国有单位其他固定资产投资等。研究显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其国内生产总值GDP存在高度的关联。作为社会资金使用方式之一的投资,常常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它最直接的价值之一便是对GDP 的创造。同样,较高的GDP 增长也会反过来带动较快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两者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互相促进的作用。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基本情况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1995-2014 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从61129.8亿元增长到636138.7亿元,年增长

率达47.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995 年的20019.3亿元快速增长到2014年的512760.7亿元,年均增速接近123.07%,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关系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波动是影响国内生产总值GDP周期波动的一个直接的、物质性的主导因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也成为国内生产总值GDP周期波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诱发国内生产总值GDP波动的主要因素。从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看,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上升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也相应地上升;相反,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下降时,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增长率也相应地下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之间应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因为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双重性,即它既能对生产形成需求,又能增加生产能力,这同时决定了投资对经济增长也具有双重效应,即短期的需求效应和长期的供给效应。因此,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投资就不可能有产出,如果没有投资的增长,经济就不可能保持一定的增长。

二、数据选取与模型设定

(一)数据选取

本文从国家统计局(https://www.doczj.com/doc/a610934942.html,/)中选取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 GDP从1995 年至2014 年的共20个样本作为研究的对象,如表1“1995-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所示,对样本数据序列进行实证分析。

表1 1995-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GDP

由表1 所收集的数据可知,1995—2014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具有明显趋同性,说明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1995—2014 年期间都保持了逐年增长的趋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GDP 具有推动发展作用。

(二)模型设定

根据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得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 GDP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为计算方便,令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 GDP=y(被解释变量)。拟初步建立了一元线性回归函数模型,具体如公式如下所示:

yt=α+βxt+μ

其中,α和β分别表示回归系数,μ表示随机误差。一般而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会带动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增加,由此可以预期:β> 0。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关系的计量分析

(一)SPSS

1、线性分析

根据表1中的数据,利用SPSS进行线性分析。

由表2 知,该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为R2=0.982∈[0.8,1],调整R2=0.981∈[0.8,1],拟合优度值非常高,回归方程高度显著。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动。

由表3 知,F=1006.562,sig=0.000<0.05。模型通过F检验,表明方程的整体性关系显著,x对y的影响显著。

如表4所示,显然回归模型通过t 检验,表明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线性关系显著。由输出结果得,sig(β)=0<0.05,显著拒绝原假设,β≠0;sig(α)=0<0.05,显著拒绝原假设,α≠0。

根据所建立的预测模型y=1.213x+68211.014(回归方程)和y=0.991x(标准化后),就可以对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行预测。从模型中可以看出,回归系数为1.213,表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 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就会增加1.21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 个标准差,国民生产总值GDP就会增加0.991 个标准差,说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推动作用是明显的。

由表5可知,残差的均值=0.00000。

图1 回归标准化残差的标准P-P图由图1可知,残差分布为正态分布。

图2 散点图

由图2可知,残差的方差为常数,各点分布均匀,为同方差。因此,α与β为最佳、线性、无偏、blue估计。

图3 标准化残差与学生化残差

图3为数据表输出的标准化残差与学生化残差。

2、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是对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分析,其主要目标是考察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内在依存关系,并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如果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很高,还可以通过绘制散点图判断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有无明显线性关系。

**表示x与y之间显著相关。

(二)Eviews

1、平稳性检验

由于时间序列数据往往存在非平稳性,直接对两个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分析,可能引起伪回归,因此有必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以保证实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表7 平稳性检验

Null Hypothesis: Unit root (individual unit root process)

Series: X, Y

Date: 11/21/15 Time: 22:04

Sample: 1995 2014

Exogenous variables: Individual effects, individual linear trends

Automatic selection of maximum lags

Automatic lag length selection based on SIC: 1 to 3

Total number of observations: 30

Cross-sections included: 2

Method Statistic Prob.** ADF - Fisher Chi-square 16.2069 0.0028 ADF - Choi Z-stat -2.89404 0.0019 ** Probabilities for Fisher tests are computed using an asymptotic Chi

-square distribution. All other tests assume asymptotic normality.

Intermediate ADF test results D(GROUP01,2)

Series Prob. Lag Max Lag Obs D(X,2) 0.0734 3 3 14

D(Y,2) 0.0041 1 3 16

由表7知, prob值全部小于显著性水平α(α = 0. 05),应拒绝原假设,即二阶差分序列为平稳序列。在二阶检验下达到平稳状态,显著平稳。

2、协整关系检验

在计量经济分析中,如果变量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进行回归分析时所建立的回归模型便极有可能有虚假回归(伪回归)的问题。因而在建立回归模型之前,往往需要对变量进行协整分析,判断其长期均衡关系。

表8 协整关系检验

Date: 11/21/15 Time: 22:07

Sample (adjusted): 1997 2014

Included observations: 18 after adjustments

Trend assumption: Linear deterministic trend

Series: X Y

Lags interval (in first differences): 1 to 1

Unrestricted Cointegration Rank Test (Trace)

Hypothesized Trace 0.05

No. of CE(s) Eigenvalue Statistic Critical Value Prob.** None * 0.797863 30.35729 15.49471 0.0002 At most 1 0.083970 1.578712 3.841466 0.2089 Trace test indicates 1 cointegrating eqn(s) at the 0.05 level

* denotes rejection of the hypothesis at the 0.05 level

**MacKinnon-Haug-Michelis (1999) p-values

Unrestricted Cointegration Rank Test (Maximum Eigenvalue)

Hypothesized Max-Eigen 0.05

No. of CE(s) Eigenvalue Statistic Critical Value Prob.** None * 0.797863 28.77858 14.26460 0.0001 At most 1 0.083970 1.578712 3.841466 0.2089 Max-eigenvalue test indicates 1 cointegrating eqn(s) at the 0.05 level

* denotes rejection of the hypothesis at the 0.05 level

**MacKinnon-Haug-Michelis (1999) p-values

Unrestricted Cointegrating Coefficients (normalized by b'*S11*b=I):

X Y

-6.63E-05 9.08E-05

0.000105 -8.39E-05

Unrestricted Adjustment Coefficients (alpha):

D(X) 4811.184 762.1902

D(Y) 4127.075 -3085.433

1 Cointegrating Equation(s): Log likelihood -361.7166

Normalized cointegrating coefficients (standard error in parentheses)

X Y

1.000000 -1.370538

(0.06487)

Adjustment coefficients (standard error in parentheses)

D(X) -0.318839

(0.06332)

D(Y) -0.273503

(0.19214)

由平稳性检验可知残差序列平稳,即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序列之间具有协整关系,也就是说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序列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上述检验结果中,none*表示拒绝或否定,prob(none*)=0.0001<0.05,因此拒绝变量间无协整关系的原假设,即在相应的显著性水平(0.05)下认为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at most 1表示至多有一个。

3、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由上述协整关系检验结果得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短期的偏离并不会影响长期的走势。但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即是由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带来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还是由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带来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需要对上述序列的平稳形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实际是考察相互关联的两个变量之间在时间上的先导与滞后关系。一般经济理论认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动会拉动国内生产总值GDP 变动,而另一方面,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变动也会产生引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效应。可以通过格兰杰创造的因果关系检验法来验证两者何者为因、何者为果。

如果检验拒绝原假设H01,则认为变量Y 是X的格兰杰原因,即变量Y 有解释和预测变量X的能力,反之则认为变量Y不是X的格兰杰原因;若检验拒绝原假设H02,则认为X是Y 的格兰杰原因,即变量X有解释和预测变量Y的能力,反之则认为变量X 不是的Y格兰杰原因。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下:

表9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Pairwise Granger Causality Tests

Date: 11/21/15 Time: 22:11

Sample: 1995 2014

Lags: 2

Null Hypothesis: Obs F-Statistic Prob.

Y does not Granger Cause X 18 30.3226 1.E-05 X does not Granger Cause Y 1.40080 0.2812

由表9可知:对于国内生产总值GDP不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原因的原假设,prob (Y does not Granger Cause X)值为1.E-05<0.05,拒绝原假设,表明在95%的置信条件下可以认为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格兰杰原因;对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原因的原假设,Prob(X does not Granger Cause Y)值为0.2812>0.05,不能拒绝原假设。这表明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显著原因,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作用不显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之间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加或减少必然会引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或减少,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4、面板数据模型

表10 面板数据模型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Pooled Least Squares

Date: 11/21/15 Time: 23:06

Sample: 1995 2014

Included observations: 20

Cross-sections included: 1

Total pool (balanced) observations: 20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68311.01 8100.284 8.433163 0.0000

X? 1.213039 0.038234 31.72636 0.0000 R-squared 0.982432 Mean dependent var 250039.5 Adjusted R-squared 0.981455 S.D. dependent var 188094.1 S.E. of regression 25614.31 Akaike info criterion 23.23433 Sum squared resid 1.18E+10 Schwarz criterion 23.33390 Log likelihood -230.3433 Hannan-Quinn criter. 23.25377 F-statistic 1006.562 Durbin-Watson stat 0.466752 Prob(F-statistic) 0.000000

由表10可知,F-statistic=1006.562,说明该检验模型拟合效果很好。Prob(c)=0<0.05,拒绝原假设,则c显著,c=68311.01。prob(x?)=0<0.05,拒绝原假设,则x?显著,x?=1.213039。

(三)HLM

用HLM软件进行多层模型估计,输出结果如下:

表11 固定效果最终估计

Final estimation of fixed effects:

Fixed Effect

Coefficien

t Standard

error

t-rati

o

Approx

.

d.f.

p-valu

e

For INTRCPT1, β0

INTRCPT2, γ0 0-52692.61068

2

7914.74668

3 -6.658 18 <0.001

Y1, γ010.809893 0.025527 31.726 18 <0.001

其中p-value<0.001,则输入模型显著,x与y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四)SAS

图4 SAS

由散点图和相关分析可知x1和y1间有较强的线性关系。

1、回归方程

y1=68311.0139+1.2130x1

判定系数:R2=0.9824 ,说明因变量y1的变异中由模型能解释的部分占到98.24%,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2、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

由输出结果的方差分析表中F统计量为1006.56,检验的pr值小于0.0001,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下,说明模型是显著成立的。

3、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对变量x1而言,由输出结果的参数估计部分的t统计量值为31.73,pr<0.0001,所以在α =0.05的显著性水平下,说明x1变量对y1变量有显著性影响。

四、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对所建立模型的观察,首先可以分析出这样的结果:

(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是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一个主要拉动因素,起到长期的均衡作用又有短期的即期效应,二者呈现正相关关系。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大,提高了我国的财政收入,增加了我国的就业机会,解决了不少地区的就业问题,带动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欲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作为典型的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中始终占据了重要地位,具有十分显著的重要意义。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反过来也会影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是增加投资的前提和基础,是投资增长的推动力,这就是常说的“加速原理”,即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可以推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更快速度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也会带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成倍增加,也就是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的相关关系。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动也是影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变动的原因。国内生产总值GDP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影响较大,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的均衡关系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有显著的影响,说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主要基础推动力之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了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同时也显著地促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

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发展均衡关系。

五、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一个主要“引擎”,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有着互相促进的关系。但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着投资规模偏小,投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完善,投资城乡结构不均衡,投资来源渠道狭窄等问题。此外,过分的以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来促进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将对未来经济造成危害,降低投资效率,加剧产能过剩,引致结构失衡,造成环境、资源等一系列问题,破坏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可持续性。因此,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还存在一些亟需改善的问题:

(一)加速政府职能的转变,明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方向

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固定资产投资不断从盈利性领域中退出,进入外部性明显的领域,表明政府经济职能转变和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的公共性在不断加强。政府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然需要把握投资的主要力度,但应更深一步调整投资的结构。政府干预经济的最有力手段是基础设施的公共投资,加大基础性投入、公共设施建设,并加强基础设施的管理、公共物品的管理,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投资效率,从而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且切实增进国民福利,进一步推行和完善绿色GDP核算方法。

(二)保持适度投资规模,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从我国总体经济增长来看,我国经济增长数量在投资的催化下日益高涨,但是经济增长质量较差,基本还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因此,当前要调低经济增长速度,转向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就要摆脱过分依赖投资的模式,转向协调投资、消费和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提高投资使用效率。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归根结底要取决于最终消费需求是否扩大,没有居民消费增长支持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都是不会持久的。因此,我国的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应该协调发展。

(三)重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

在强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拉动作用的同时,必须重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可持续性发展。由投资来主导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过程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它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两个极限:投资回报率逐渐递减和资本资源的稀缺性。因此,要取得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持续长期增长,

必须更多地加大科技教育的投入,以保持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高效增长和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方式的转变。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导向作用来看,不能只强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拉动作用,而必须从经济全局的、长期的、持续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政策,以有利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区域经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协调发展。

(四)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拓宽投融资渠道

要依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深化金融机构的改革,完善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健全投融资体制,丰富金融产品;深化资本市场的改革,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真正使资本市场发挥有效的资源配置的作用,把资金引导并配置到效率高的行业、企业去。鼓励多元投资主体进行投资,大力发展链条经济,进一步优化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使国内生产总值GDP协调发展。

(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筹城乡固定资产投资结构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就是在合理解决农村与城镇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经济增长体制,加快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政府应站在全社会统筹发展的高度,逐步实现公共财政辐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向农村倾斜,进一步落实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基础设施投资在城乡之间的不平衡配置是造成城乡差异的重要因素。农村基础设施的特点决定了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中的主导性。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使更多的政府财力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上。同时,还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推进城乡之间均衡地分配公共资源。(六)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完善固定资产投资所有制结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民营经济在完善固定资产投资所有制结构、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必须从观念与制度上消除障碍,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运行质量。

六、结论

本文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从该模型可以得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远大,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改善基础设施面貌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上所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固然能够带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但如果不顾客观可能,一味盲目地追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则由此所带来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可能以破坏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还可能造成国民经济的严重失调,是不可取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虽然是考察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但并不是唯一的指标,比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更为重要的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民福利的不断改善。

总之,针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应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壮大产业实力,抓住事关地区发展和民生的重大项目,不断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为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应更加注重结构的优化和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方军武.GDP与固定资产投资关系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现代商业,2011(06):176-177.

[2] 徐香兰, 金仁子, 金银珠.固定资产投资对延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12-18.

[3] 李道斌.固定资产投资和GDP关系的实证分析——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青海金融,2014(01):25-28.

[4] 李盈, 高宝俊.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J].技术经济,2010(11):66 -85.

[5] 张婧.浅析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影响[J].改革与开放,2010(06):44.

[6] 庄儒常.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与GDP关系实证分析[J].时代金融,2011(04):140-141.

[7] 张向妮.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影响的实证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经营管理,2011(04): 36.

[8] 陈明明, 湛杨濒, 朱真真.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宏观径济,201 4(06):1-11.

[9] 陈冬亚, 童长凤.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GDP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08): 124-126.

[10] 李战江, 薛学学, 苏金梅.中央固定资产投资对人均GDP拉动效果的评价模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3(06):174-176.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CB为政府支出、X 为净出口额。2012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1年重要经济数据,其中GDP增长9.2% ,基本符合预期。 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学概念 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I(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GDP 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 中日GDP对比 增加值的总额。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一般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可以把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所谓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人们直接消费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务。这部分产品已经到达生产的最后阶段,不能再作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去,如消费品、资本品等。中间产品是指为了再加工或者转卖用于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的物品和劳务,如原材料、燃料等。GDP必须按当期最终产品计算,中间产品不能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2013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

2013年中国GDP (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 国家统计局2014年1月20日公布,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同比增长7.7%,完成了年初设定的7.5%的目标。 按年平均汇率(1美元=6.1932人民币元)测算,2013年,中国名义 GDP (国内生产总值)折合91849.86亿美元。 这比上年净增9558.21亿美元,同比增长11.6%。 分季度看,一季度18912.55亿美元,二季度20797.92亿美元,三季 度22529.93亿美元,四季度29702.83亿美元。 按照年平均人口计算,2013年中国大陆人均GDP (国内生产总值)为41908元,约合6767美元。 (2013年年末人口为13.6072亿,年中人口约为13.5738亿) 据统计局网站消息,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201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2013年GDP增速为7.7%,超过7.5%的预期目标。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GDP平减指数同比变化1.68%。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8%,

四季度增长7.7%。 从环比看,一季度环比增长1.5%,二季度增长1.8%,三季度增长2.2%, 四季度增长1.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 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1.8%。全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 能耗比上年下降3.7%。 分需求看,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0%,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是54.4%,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是-4.4%。

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因素

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因素 ——以福建省为例以下数据均来自福建省统计年鉴:

一:提出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经济增长,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国内生产总值已经成为一个最重要的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之一。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同步增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理解福建省经济发展的原因显得至关重要。同时对GDP在福建省的深度解读将有利于福建省更好更快的发展,以期对实现福建省跨越式发展提供对策。 二.理论分析: 哪些因素对福建省的国民生产总值有较大的影响 三.建立模型: 运用统计学以及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利用1990至2012年的统计数据,对福建省GDP的增长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TZ、财政收入CZ、出口总额CK、工业总产值GY为解释变量建立影响GDP的多元回归模型,以阐明影响福建省GDP 的主要因素。从而对福建省GDP增长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四:数据处理过程: (一.)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利用EViews估计模型的参数

(图1) 如图所示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1.可绝系数高,修正的可决系数也高,表明模型拟合较好。 2.F值为896.4256。K=4 n=23 n-K-1=18

取α=0.05 Fα(4,18)=2.93 所以通过了F检验。说明所选取的这些变量都对福建省的国内生产总值有显著性影响。 3.T检验分析:T0.025(18)=2.1009 由得出数据可以知道:在百分之五的显著性水平下,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有显著影响。 4.P值的分析:由图中的结果可以看出来只有CK的P值较大未通过检验需要进行修正,其它的变量都通过了检验。 5.经济意义: GDP=1871.799-0.000105CZ(财政收入)-0.000162CK(出口总额)--0.002550GY(工业生产总值)+0.000283 TZ(固定资产投资额)说明财政收入每减少0.000105个单位,GDP增加一个单位。出口总额每减少0.000162个单位,GDP增加一个单位.工业生产总值每减少0.002550个单位,GDP增加一个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0.000283个单位,GDP增加一个单位。 二.异方差性处理与分析: 图形法:如下图分别作出四个解释变量和E2间的散点图 (1)CK (2)CZ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及应用

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及应用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现状,然后,在阐述固定资产投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几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比较结果中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阐明几种方法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前言:决策是管理的核心,整个管理过程都是围绕着决策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而展开的。企业投资决策的目标是从中哪个选取最大的投资收益,同时也应注意控制投资风险。 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现状分析 2004年,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显现,投资增幅开始回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前一、 二、三季度累计同比增长43%、28.6%和27.7%。但是从固定资产投资率看,2003年升到 42.2%,是历史最高水平。资本形成率(投资率)为42.3%,仅次于1993年水平。总体来看固定资产投资仍处于高位增长区间。 (一)非国有投资和国有投资“齐头并进” 2000年以来,国有经济投资增长总体上呈现小幅回落态势,非国有投资增长动力逐渐恢复.2003年,集体经济、个体投资和其他投资分别增长33.8%、18.4%和50%,三者增量之和占全部投资增量的比重在70%以上,占据了首要地位。与此同时,国有投资再次表现出了较快增长势头。可以看出,我国非国有投资目前处于活跃期,加上国有投资的再度旺盛,从而共同推动全社会投资高速增长。 (二)基本建设投资成为增长重点 从2001年开始,基本建设投资成为推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基建投资增速呈持续上升状态,2003年达到29.7%;另一方面,基建投资在总投资增量中的比重是最大的,保持在43.4%。这主要是由于扩大内需政策重点虽然有一定的调整,但政策效果仍主要依靠基本建设投资体现,基建投资是投资增长的主体贡献部分。房地产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增量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说明政府调控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总体来看,政策性因素对投资的影响力度有增强趋势,其优势是在经济偏冷时,对经济启动见效快,劣势是惯性较大,往往会造成经济过热、结构扭曲。 (三)自筹和其他投资资金贡献度稳居高位 2003年,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率为-15%,是继1992年-8.7%增速后的首次绝对下降。国家预算内资金在全部投资资金中比重下降到4.6%,已经接近亚洲金融危机初期1998年4.2%的水平。国内贷款表现出高增长态势,增速每年提高约14个百分点。利用外资连续两年增长20%以上,但比重仍仅为4%左右。自筹和其他资金增长稳中加快,2003年增长33%,比重升至70.5%。从各项资金的贡献率占投资资金增长率的比重来看 2003年,自筹和其他资金、国内贷款分别是75.2%和23.5%,占据了前两位。 从资金来源情况可以看出:1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速和比重同步下降,说明在外部环境趋好的情况下,投资资金结构发生了重要改变。2银行贷款受利益驱动扩张较快,但同时受到政策因素制约,表现为在总投资中的比重变动较小。3自筹和其他资金强劲增长。一方面体现了市场主体追逐利润的合理投资动机,同时也说明片面压缩投资数量的行政手段可能无法取得实际的效果。 二、固定资产投资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受到的主要影响。 (一)市场自发作用 在多年来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持续作用下,我国经济开始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一方面,消费需求多样化和结构升级带动了投资需求发展。另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

中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统计(1978-2007)

正文显示: 【行业】宏观综合类 【地域】中国 【时间】20071231 【参考资料】精讯数据 【统计项目】中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统计(1978-2007)(可比价,上年 =100)(3697字) 【指标参数】 中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统计(1978-2007)(可比价,上年=100) 年份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 值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第二产 业第三产业 批发和零售业 1978 111.7 111.7 104.1 115.0 113.8 123.1 110.2 1979 107.6 107.6 106.1 108.2 107.9 108.7 106.1 1980 107.8 107.8 98.5 113.6 106.0 98.1 106.5 1981 105.2 105.2 107.0 101.9 110.4 129.5 103.9 1982 109.2 109.1 111.5 105.6 113.0 99.3 107.5

115.2 121.2 109.3 1984 115.3 115.2 112.9 114.5 119.3 124.7 113.7 1985 113.2 113.5 101.8 118.6 118.2 133.5 111.9 1986 108.5 108.8 103.3 110.2 112.0 109.4 107.2 1987 111.5 111.6 104.7 113.7 114.4 114.7 109.8 1988 111.3 111.3 102.5 114.5 113.2 111.8 109.5 1989 104.2 104.1 103.1 103.8 105.4 89.3 102.5 1990 104.1 103.8 107.3 103.2 102.3 94.7 102.3 1991 109.1 109.2 102.4 113.9 108.9 105.2 107.7 1992 114.1 114.2 104.7 121.2 112.4 110.5 112.8 1993 113.7 114.0 104.7 119.9 112.2 108.6 112.7 1994 113.1 113.1 104.0 118.4 111.1 108.2 111.8 1995 109.3 110.9 105.0 113.9 109.8 18.2 109.7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第一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例题讲解: 例1 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3)国民收入(NI):广义的国民收入是指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经济活动业绩的数量指标,是在一个经济社会中用货币衡量的每年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狭义的国民收入是指一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从生产中所获得的全部收入,数量上等国民生产净值减去间接税,即狭义的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间接税。 (4)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可供利用的生产资源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产出的最大产值。 (5)重置投资:指用于补偿在生产过程中损耗掉的资本设备的投资,亦即折旧。 例2某地区居民总是把相当于GDP60%的部分存起来,并且不用缴税也不购买外地商品。今年该地区将总值2000万元的汽车销往邻省,这对该地区的GDP产生影响,请回答:(1)该地区的GDP增加了多少? (2)假如当地政府增加同样2000万元购买本地汽车,是否会产生与(1)相同的结果?为什么? (3)假如政府将2000万元以补贴形式发给居民,该地GDP是否会增加?与(1)相比如何?为什么? 解:第一种解法:考虑了乘数效应 将总值2000万元的汽车销往邻省,首先导致国民收入的第一轮增加2000万元,在边际消费倾向为1-60%=40%的前提下,该地区将把其中的800万元用于消费,导致国民收入的第二轮增加,这样一直继续下去,便导致国民收入数倍的增加。 Y=2000×1+2000×40%+2000×(40%)2+2000×(40%)3+… =2000/(1-40%) =2000/60%=3333.3(万元) (2)会产生相同的效果,因为政府支出中对商品和劳务的支出是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具体如下 ,当政府向厂商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时候,在私人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中并没有包括对这些劳务的支出,因而应该加上政府的这部分支出,当政府向居民购买生产要素的服务而生产出物品和劳务的时候,它们也构成社会产品的一部分,因而应该加上政府的这部分支出,因此在国民收入每一轮中增加2000万元,由于边际消费倾向为40%,在此影响,每二轮增加为2000×40%,这样一直继续下去,和(1)的效果是一样的。 (3)该地GDP会增加,与(1)相比GDP增加的要少,每一轮的增加为2000×40%,第二轮的增加为2000×(40%)2,于是增加的国民收入为: Y=2000×40%+2000×(40%)22000×(40%)3+…=800/60%=1333.3(万元) 因为政府以补贴的形式发给居民,实际上是一种没有换取生产要素服务的单方面的转移支付,社会产品没有相应增加,因而在计算国民收入不应该算上这部分的政府支出. 第二种解法:没有考虑乘数效应 支出法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固定资产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分析

抓项目保增长 ——惠东县固定资产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分析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之一,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拉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固定资产投资可促进资本的形成,可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形成有效需求和有效拉动。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以来,我县各级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有明显效果,五年迈上新台阶”的工作目标,按照“构建三大经济中心区、打造五大产业县”的发展战略,坚持“大投入、大建设、促进大发展”的思路,把扩大投资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积极因素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转变融资方式,积极激活社会投资,扩大投资规模,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生产性项目建设,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拉动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特点 2008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54.9亿元,比上年

增长35.4%,增幅在全市排第一位,其中,“双十”项目等重点项目共投资16.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8%。从投资类型看,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7.1亿元,同比增长95.4%,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7亿元,增长5.7%,房地产完成投资9.4亿元,增长14.6%。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35亿元,增长151.6%,第二产业投资21.61亿元,增长76.6%,第三产业投资31.91亿元,增长14.9%。 1、投资拉动作用明显。一定时期投资量的多少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十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93.3亿元,年均递增16.6%,GDP年均递增9.7%;而“十一五”前三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合计124.3亿元,年均递增26.6%,GDP年均递增14%。两个时期数据对比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越快,经济发展越快,投资拉动作用越明显。据初步测算,2008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为41.8%,是“三驾马车”中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直接动力。大量资金的投入和大批项目的建成投产,一方面增强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发展,拉动了经济快速增长。

GDP-国内生产总值

GDP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意为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一国(或地区)一年以内在其境内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GDP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要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生活水平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自然就是要计算这个国家(或地区)所取得的产品与服务的数量。为了使我们能够把所有的产品与服务的数量用一个数字来表达,经济学家想到了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这一数字。因为所有的商品或服务都有价格,可以用价格来叠加。比如说,一杯饮料是5元钱,理一次发是10元钱,等等。不过,同一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会变化。比如,一台21英寸彩电的市价,两年前也许是3000元,现在可能只要1500元。如果单从货币数量来看是减少了一半,但从实物的效果来看,仍然还是一台21英寸彩电。所以,我们在利用商品的价格来计算其数量的变化时,还必须考虑到价格变化的因素即物价变化水平,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按照这个原理,如果我们要比较一个人今年的经济生活水平相对去年的变化情况,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计算出他去年全年收入多少(假定为2万元),然后,计算他今年全年收入是多少(比如是2.4万元),再计算出今年物价水平比去年变化了多少(假定上涨了5%)。这样剩下的就是简单的算术问题了:今年的2.4万元,扣除物价因素的话,相当于去年的2.29万元(2.4÷1.05),再以这一数字除以

去年的2万元,就可以知道此人实际的生活水平,今年比去年是提高了14.5%。 将同样的计算方法运用到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生活水平上,就可以得出GDP数字。我国是从1985年开始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在具体的核算过程中,基本上是按国际通行的核算原则,即对各种类型资料来源进行加工计算得出的。主要资料来源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统计资料、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等;第二部分是行政管理资料,包括财政决算资料、工商管理资料等;第三部分是会计决算资料,包括银行、保险、航空运输、铁路运输、邮电通信系统的会计决算资料等。近年来,统计资料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是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和为避免中间层次干扰的超级汇总法来获得的。 可能有读者会问,我国不同时期发布的同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往往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GDP的计算需要经过以下三个过程:初步估计过程、初步核实过程和最终核实过程。在初步估计过程中,某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在次年的年初,依据统计快报进行初步估计得出的。统计快报比较及时,但X围不全,准确性不很强。初步估计数一般于次年2月底发表。其次是在次年第二季度,利用统计年报数据对国内生产总值数据重新进行核实。年报比快报统计X围全,准确度也高,采用这类资料计算得

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计量经济学Eviews 目录 引言 (3) 一、经济背景 (3) 二、结合经济背景,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 (3) (一)关于数据 (3) (二)关于模型 (4) ①建立模型 (4) ②回归模型参数估计 (4) (三)建模检验 (6) (1)统计推断检验 (6) (2)计量经济学意义检验 (6) ①多重共线性检验 (6) ②异方差检验(White检验) (8) ③自相关的检验及修正(DW检验) (9) 三、总结及对建模进行经济意义解释 (11) ①回归方程的经济意义 (11) ②总结 (11)

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引言: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一、经济背景 从1995年到2009年,中国加入WTO以后,在新的国际环境下,经济和居民收入保持在快速增长的阶段。其原因是:中国加入WTO有利于更快、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社会,而且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有利于扩大进出口贸易,有利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等。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国民生产总值,其构成了反应经济发展的方向,政府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居民消费、货物进出口总额等因素均可影响一个地区的生产总值。其中,政府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货物进出口总额是中国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的推动力。为检验其科学性,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影响中国生产总值的各因素进行相关的分析,找出其中关键的影响因素,最终通过调整该因素来提高地区的生产总值。 二、结合经济背景,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 (一)关于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 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构成相关数据如下: 各项目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单位:%) 年份国内生产总值(绝对 额(亿元))年份政府财政 支出 固定资产 投资总额 货物进出 口总额 1995 60794 1995 11.2 32.9 38.7 1996 71177 1996 11.2 32.3 33.9 1997 78973 1997 11.7 32.1 34.1 1998 84402 1998 12.8 33.7 31.8 1999 89677 1999 14.7 33.3 33.3 2000 99215 2000 16.0 33.2 39.6 2001 109655 2001 17.2 33.9 38.5 2002 120333 2002 18.3 36.1 42.7 2003 135823 2003 18.1 40.9 51.9 2004 159878 2004 17.8 44.1 59.8 2005 183217 2005 18.5 48.5 63.8 2006 211924 2006 19.1 51.9 66.5 2007 257306 2007 19.3 53.4 64.8

最新影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因素的计量分析

影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因素的计量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与外商直接投资、净出口、政府购买之间计量分析 摘要:本文选取影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三个因素,即外商直接投资、净出口、政府购买,建立线性计量回归模型,分析它们与GDP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对模型进行检验,从而能够对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外商直接投资;净出口;这个服购买;模型;经济一、引言: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在经济学中,常用GDP来做为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此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 影响GDP的因素很多。消费水平的提高能够通过乘数效应,提高极大地带动经济的增长;但消费水平与边际消费倾向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在短期内可以认为是固定的,因此,消费水平在某一时期是由收入水平即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因此,本文研究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时,旨在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净出口、政府支出对GDP的实证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和政府购买明显增加,与之相对应的是GDP总量也迅速得到增加。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在经济贸易方面不断对外开放,同时,我国的经济的发展状态呈效好的趋势。对外贸易的适度增长和政府购买的增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为对外贸易的增长,为我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的收入,从而促进了我国GDP的增长,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本文以1985-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外商直接投资、净出口、政府支出数据为样本,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国内生产总值与外商直接投资、净出口、政府购买之间的关系,并对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检验。 二、外商直接投资、净出口、政府购买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性分析 创建一个时间范围为1985-2007年的表格,然后创建四个序列对象,分别命名为GDP(国内生产总值)、x1(外商直接投资)、x2(净出口)、x3(政府支出)。如下图所示: 表1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外商投资、净出口和政府支出情况 年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 净出口(亿美元)政府支出(亿元 ) 1985 9016 19.56 -11.4 2004.25 1986 10275.2 22.44 -19 2232.1 1987 12058.6 23.14 -149 2458.3 1988 15042.8 31.94 23.1 2658.36 1989 16992.3 33.93 53.2 2879 1990 18667.8 34.87 87.4 3083.59 1991 21781.5 43.66 81.2 3386.62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影响因素的实证 分析 摘要: 本文以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为基础,引入能源消费、就业人数、居民消费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贸易总额、外商直接投资(FDI)等解释变量,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的方法,分析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些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利用从1985到2001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各因素对国内生产总值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及其原因,最后得出结论、提出观点。 关键词: GDP 影响因素实证分析Eviews 一、问题提出: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国民经济,作为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的影响因素一直是人们探索和争论的热点,根据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国民收入核算的经典理论,我们建立以GDP为被解释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引入能源消费、就业人数、居民消费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贸易总额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等解释变量,对GDP的影响因素作实证分析,试图揭示这几个解释变量对GDP的影响程度。 二、样本数据选取及模型设定: 回归模型设立如下: Y=β0+β1X1 +β2X2+β3X3+β4 X4 +β5X5+β6X6+U Y--------国内生产总值GDP X1-----能源消费 X2-----就业人数 X3-----居民消费水平 X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X5-----进出口贸易总额 X6-----外商直接投资(FDI) U------随机扰动项 β1、β2、β3、β4、β5、β6为待估参数。 变量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具体数据(现价计算)见表一: 表1: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三、参数的初步估计与检验 将第一个模型的样本导入Eviews软件进行OLS估计,得到输出结果如下:表2:

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变动特点的分析_投资论文.doc

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变动特点的分析_ 投资论文 近年来,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保持了稳步增长态势,同时,影响投资增长的因素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经过3年治理通货膨胀的努力,1996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名义值,以下无特别说明均同)从1993年的61.8%降至14.8%,1997年在惯性作用下进一步滑至8.8%。1998年针对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新出现的通货紧缩趋势,开始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加大了国债投资力度,投资有所回升;1999年由于国债发行时机没有把握好等原因,造成了投资一度滑坡,增速降到 5.1%的低谷;这个问题后来得到了重视,从2000年开始,投资增长率逐年提高,2002年达到了16.1%(见图1)。

近年来投资增长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全社会投资中国有经济比重较大,国有投资增长对全社会投资“影响力”较大,投资增长机制仍不完善。第二,投资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十分紧密。投资很大程度上成为宏观政策的调节手段,主要表现为在经济增长率过高、通货膨胀严重时,减少投资抑制经济过热;在需求不足、导致经济增长率持续放缓时,增加投资防止经济过冷(见下表1)。第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生特点突出,可持续性和自主增长能力不足。 1997~1998年,启动内需主要是依靠国有投资的增长,其中1998年国有投资增长率分别高于集体、个体和其他投资增长8.5、8.2和5.8个百分点,国有投资增量部分占全部投资增量比重比1997年上升12个百分点,达到66%。1999年以来,国有和集体投资效益下降,积极性也随之降低。1999年,二者各增长3.8%和3.5%,分别低于个体和其他投资约4个和1.5个百分点;2000年,集体投资有所回升,国有经济投资受上年基数较大的影响仅增长3.5%,低于个体和其他经济投资8.7和25个百分点;2001年国有经济投资增长回升到6.7%,与此同时,个体投资和其他投资则逐步适应经济环境,保持了稳固的上升势头,

建国以来我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

建国以来我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GDP) 增长率一览 GDP 是英文 Gross Domestic Product 的缩写,译为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国(或地区) 一年内在其境内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 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GDP 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季度 GDP 是以生产法为基础核算的结果。从理论上说,按支出法、收入法与生产法计算的 GDP 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实际统计中,一般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准。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一章第九条的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国民经济核算人员在进行 GDP 核算时对所使用的未经公开的专业统计数据和行政记录数据严格保密,在 GDP 核算数据发布前对当期 GDP 数据也严格保密。 季度 GDP 初步核算数一般于季后 15 天左右完成;季度GDP 初步核实数在年度 GDP 初步核实数发布后 45 天内完成;季度 GDP 最终核实数在年度 GDP 最终核实数发布后 45 天内完成。对于主要统计指标的发布,国家统计局会在年初发布的《经济统计信息发布日程表》中说明发布日期,GDP 数据将按规定日

程发布。 GNP 是英文 Gross National Product 的缩写,译为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不计入美国的 GDP 中,而计入日本的 GDP 中。在 1991 年之前,美国均是采用 GNP 作为经济总产出的基本测量指标,后来因为大多数国家都采用 GDP,加之国外净收入数据不足,GDP 相对于 GNP 来说是衡量国内就业潜力的更好指标,易于测量,所以美国才改用GDP。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 (或地区) 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GDP 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要问一个国家 (或地区) 的经济生活水平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自然就是要计算这个国家 (或地区) 所取得的产品与服务的数量。为能把所有产品与服务的数量用一个数字来表达,经济学家想到了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这一数字。因为所有商品或服务都有价格,可以用价格来叠加。譬如:一杯饮料是 5 元钱,理一次发是 10 元钱,等等。不过,同一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会变化。譬如:一台21 英寸彩电的市价,两年前也许是 3000 元,现在可能只要 1500 元。如果单从货币数量来看是减少了一半,但从实物的效果来看,仍然还是一台 21 英寸彩电。所以,我们在利用商品的价格来计算其数量的变化时,还必须考虑到价格变化因素即物价变化水平,并做出相应调整。 按此原理,如果要比较一个人今年的经济生活水平相对去年的变化情况,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计算出他去年全年收入多少 (假定为 2 万元),然后,计算他今年全年收入是多少 (比如是 2.4 万元),再计算出今年物价水平比去年变化了

《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因素 》 计量经济学论文(eviews分析)

计量经济学作业 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因素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内容摘要: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受多种因素影响,根据全国31个省市的相关经济变量数据,对其进行计量分析。应用计量经济学所学知识对根据经济理论选取的影响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各因素进行分析、检验,并对其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定量分析,进一步明确和完善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本文选取2009年的相关数据 关键词:生产总值消费性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各地税收收入净出口 一、前言: 我国各地区居民的消费支出、固定资产的投资、净出口及各地区税收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的生产总值。现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知识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 二、模型的选择与建立 我选择了四个解释变量对我国2008年各地区的GDP进行分析,并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所建立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模型的变量选择如下: Y---生产总值(亿元)X1----居民消费性支出(元)X2----固定资产投资(亿元)X3----各地税收收入(亿元)X4----各地净出口(万美元)模型的变量数据如下:

由散点图知,Y与X1、X2、x3、X4呈现性关系,所以设模型为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μ 三、,模型参数估计与回归结果分析 Y与X1、X2、X3、X4的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Y=1433.68-0.15X1+1.07X2+1.96X3+0.00047X4 (0.64) (-0.65) (9.38) (1.15) (4.65) R2=0.973521R- 2=0.969447 F=238.9774 D.W.=1.836524 (一)经济意义检验 从经济意义上说,各地区的生产总值Y与固定资产投资X2、各地税收收

固定资产投资政策建议

【摘要】扩大投资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对我国经济率先回升向好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近期社会各界针对继续扩大投资的做法提出了很多的质疑。本文对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作了比较客观的分析,认为无论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还是未来产业结构调整,我国都将保持一个较高的投资增速。同时,笔者也看到,当前投资增长率处于历史高位,过度投资、投资结构不合理问题突出,地方政府投资风险加剧。因而,本文认为,未来投资政策要由总量调控向结构调整转变,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同时要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风险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风险的监管。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形势;政策建议 2009年以来,我国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巩固了回升向好的良好势头,GDP增速达到10.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较好。但是,随着近期通胀预期以及资产价格泡沫的增大,社会各界对日益膨胀的固定资产投资形势给予了广泛关注,周其仁、郎咸平、谢国忠等一批经济学家明确提出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应为抑制通货膨胀,央行也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改变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国际经济复苏缓慢,美国进一步提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经济增速从三季度开始也在逐步回落,因此,在此背景下,如何正确分析和判断当前的投资形势与政策,对于明年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投资增长的主要特点 2009年以来,国家把增加投资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实施两年新增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等领域的投资。在政府投资的带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2009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48万亿元,同比增长30.1%;2010年前三季度稍有回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59万亿亿元,同比增长24.5%。具体分析,09年以来,我国投资增长具有以下特点: 1.投资增速处于1993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有两个时期:一是1992-1994年间,年平均增速达到38.7%,特别是199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50.6%的历史最高水平;二是2003-2010年这段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基本上都在25%以上(见图1),而这一期间的04-07年的投资增速在当时都是属于过快增长的,当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抑制投资过快增长;但是在这一时期的后段,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特别是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为30.1%,达到1993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而从2010年1-9月份的最新数据来看,尽管增速稍有回落,只有24.5%,但这一增速仍处于2003-2010年这段时期的高位水平。 2.各类投资齐头并进。分产业看,2009年第一产业投资3373亿元,比上年增长49.9%,第二产业投资82277亿元,增长26.8%,第三产业投资108489亿元,增长33.0%;分城乡看,城镇投资增长30.5%,农村投资增长27.5%;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23.0%,中部地区增长35.8%,西部地区增长38.1%,东北地区增长26.8%。同时,2010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民间投资也在加快增长,去年一度被许多学者批评的“国进民退”现象有所缓和,2010年1-9月份,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6.86万亿元,增长19.5%,民间投资9.72万亿元,增长28.4%,民间投资一改去年萎靡不振的状况,并且增速领先于国有投资,反映出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有明显提高。 3.房地产投资比重较大,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全国楼市普遍升温,各地加快了对房地产行业的投资。09年,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4139亿元,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就达到43065亿元,占比22.2%。而2010年1-9月份,房地产投资达到3.35万亿,呈继续加快增长的态势,增速高达33.8%,远高于同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8%的增长水平。当前,尽管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然而,从各地统计情况来看,诸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房地产投资仍然是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最多的行业。 二、对当前我国投资形势的基本评价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确实进入了一个全面快速增长的时期,是1993年以来的又一个投资高峰。在巩固了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之后,随着近期通胀预期以及资产价格泡沫的加大,社会各界对日益膨胀的固定资产投资形势给予了广泛关注,一些学者对各地争相上马的各类投资项目提出了强烈批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报告

我国国生产总值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全世界震惊的巨大成就,持续25年年均增长率超过9%,经济总规模已经稳居世界第四。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更是高达10%。因此,许多专家学者指出,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最好的。由此可见,GDP作为现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它的总量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的生活水平,其结构可反映社会生产与使用,投资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宏观经济效益,对于经济研究、经济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运用1982—2011年国生产总值与城乡居民存款年底、财政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货物进出口总额的相关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国生产总值GDP的影响因素作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表1为由《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得到的1982-2011年的有关数据。 表11982—2011年国生产总值及相关指标数据 1983 5962.65 572.61366.95 102860.1 1984 7208.05 776.621642.86 102.71201.00 1985 9016.04 1622.60 2004.82 109.32066.70 1986 10275.18 1471.45 2122.01 106.52580.40 1987 12058.62 2067.60 2199.35 107.33084.20 1988 15042.82 2659.16 2357.24 118.83821.80 1989 16992.32 5196.40 2664.90 209.94155.9 1990 18667.82 7119.60 2937.10 216.45560.1 1991 21781.50 9244.90 3149.48 223.87225.8 1992 26923.48 11757.30 3483.37 238.19119.6 1993 35333.92 15203.50 4348.95 273.111271 1994 48197.86 21518.80 5218.10 33920381.9 1995 60793.73 29662.30 6242.20 396.923499.9 1996 71176.59 38520.80 7407.99 429.924133.8 1997 78973.03 46279.80 8651.14 441.926967.2 1998 84402.28 53407.47 9875.95 438.426849.7 1999 89677.05 59621.83 11444.08 432.229896.2 2000 99214.55 64332.38 13395.23 43439273.2 2001 109655.17 73762.43 16386.04 43742183.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