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师镜头

大师镜头

大师镜头
大师镜头

专业年级:2012级市场营销2班

学号:201204024216

姓名:陈晓娟

一、前言

电影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与手段。画面和声音是电影艺术形式的基本要素。电影的画面是通过摄影机拍摄而成的,简单的说,一个个镜头组成了一部电影;电影镜头是指电影摄影机一次性连续拍摄的影像画面段落。电影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其不再是单纯的娱乐产品,而是极具社会影响力的艺术,当然人们对电影的镜头艺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主要从电影中镜头谈起,《无间道》这部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两个身份都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人,他们几乎生活在一个类似无间地狱的环境里,做梦都怕别人拆穿自己的身份。这个世界里,到底什么才是生活的道理、做人的道理,角色的茫然也就是编导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进入无间地狱是没有轮回的,只有永远受苦,但片中的两位主角却在寻求轮回。

好,和坏的界限,已经被真实和谎言模糊得无从辨别。在警察中,有相互猜疑,刘建明为了掩藏真实身份而残杀知情人,刘的同事,同样是内鬼,加害黄警司。在黑社会中,有傻强对陈永仁的的重情重义。

然而,两个少年时期在警校惊鸿一瞥却从此天涯的男人,活在无尽的谎言中,却都始终想要做警察。一个分明是,可是没有身份。另一个有着警察的身份,可是渴望摆脱自己内心阴暗的真实。最后陈在死亡之后,获得了他的真正警察身份。刘被捕,失去了他苦心经营的一切。韩琛一手遮天,依然死于刘的枪口之下。黄一生正直,再壮烈再悲怆,却同样是死亡,殊途同归。

影片中,除了演员演技高之外,镜头拍摄,处理技术,也是极高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无间道》吧!

二、镜头分析

背景:是在一个佛殿

作为一个黑社会的老大,杀人无数,但他却求神拜佛,这是对他身份的一种反讽,也是凸显出人物虚伪的心理,同时也看出,越是有钱、有权的人,就对命看得越重要。或者。拜佛只是自我欺骗而已。

仰视镜头

韩琛在佛堂里,对着他的小弟们训话,演采用仰视镜头拍摄三脚豹,一方面增强了三脚豹的力量感,表现出他对小弟的霸气,使得这个的黑道老大在观众心里变得高大,同时又让镜头充满紧张、压迫感。

特写镜头

在佛堂里,韩琛由刚开始的潜心拜佛(镜头里的他神情虔诚),然后转向小弟们,说起他的经历(脸部表情变得凶神恶煞),他说起:算命的说我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不过我不同意。同时他的手势以及眼神都表明他的轻蔑与不屑。特写镜头通过人物面部表情变化,可以在短距离、较小的取景范围内突出刻画人物心理。在此,几个特写镜头,完全展示出韩琛内心是非常自负的,正如他所说:“我认为出来混的,是生是死掌握在自己手里”。他坚信,自己的道路是正确的,并愿意为之拼搏一生。

灯光风格

一般来说灯光风格和电影主题气氛等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喜剧片,灯光就比较明亮,很少阴影布局,常用高调风格。悬疑片和惊悚片都趋于低调风格,很多阴影都采用透射式。悲剧和好莱坞大片就一般喜欢用高反差的风格。因为整部影片的主题气氛是悲伤的,所以这里采用了高反差的风格。使用高反差照片效果可以很好的隐去照片中的过渡层次,特别当此效果应用于人像照片时更能够起到突出人的五官和形体的特点,使人物特点显得更加突出,从而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色彩

每部彩色片都有一个确定的基本色调。色彩对影片象征性极强,一般来说,

有名的彩色电影都有着表现主义的味道。一般而论,冷色调代表着平静、疏远、安宁;暖色调代表着侵略、暴力、刺激。在这张图片中,采用了暖色调,烘托出一种暴力的氛围。

背景:在摩天大楼上,刘建明(是反派人物,在警察局做卧底)受粱朝伟(正派人物,在黑社会团体中做卧底)之约,他不断环顾四周环境,表情凝重。

倾斜镜头

作为主观镜头出现,或者在表示混乱的时候,倾斜这种不对称的构图方法,可以增加画面的动感。拍摄的时候,如果被摄的人物站的非常笔直则显得呆板,而如果稍微歪头,或者倾斜一下身体,则显得有动感和自然,这里显然使用了倾斜镜头,身体的转动,不仅显示出人物内心的紧张,也让人物变得生动起来。

景框

这里使用的是紧的取镜

景框空间的大小可以象征不同的意义。一般来说,镜头的限制性越强,就是镜头越小,对人物的约束力就越强。人物如果充满了整个画面,显得非常拥挤,则暗示着一种囚牢性的存在。就像人生活在狭小的房间里会浑身不自在一样。很多的监狱题材都是采用了紧的取镜的方法。这里,人物占了景框三分之一,并且画面还在不断变大,这也是显示出人物内心浑身不自在,感觉心被束缚,他想摆脱这样的生活,正如他所说:我是逼不得已,我想做好人。此处的处理,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深焦镜头

用广角镜头拍的。深焦镜头就是从前到后全部都清楚的。景深短,能使处于杂乱环境中的被摄主体得到突出。具有明显地压缩空间纵深距离和夸大后景的特点。

镜头距离

关于镜头距离,卓别林有一句名言:“喜剧用远景,悲剧用特写”。举个例子,当他表现远方一个人物的荒谬处境的时候,我们会大笑;但是当他忽然切进特写凸显情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好玩的地方不再可笑,我们开始同情这个人。

而且,镜头的距离影响到我们对于影片的参与程度。当很远的时候,无论这个是好人还是坏人,我们都无动于衷。但是当拉近特写的时候,好人会让我们投入的同情;坏人会让我们由衷的讨厌。那么在这里,演员饰演的一个悲剧人物,慢慢拉近距离,逐渐吸引观众的注

意力,最后对他的表情进行特写,突出人物悲哀的同时,也加深观众对其的同情。尽管他想做个好人,但没办法,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做了错事。法不容情,他也受尽折磨,良心上的不安,以及怕被人揭穿身份的恐惧。也是凸显出电影主题,坠入无间地狱。

背面角度,用背面角度拍人物,被摄人物所看到的空间和景物也是观众看到的,所以这种角度拍的画面有把观众带到场面的纪实效果,有身临其境的参与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作品表现力。

景框

一般来说,景框的上方,代表着权威和控制。而下方则表示脆弱服从和无力。因为从心理学上说,同样的东西,放在景框的上方和下方,上方总是显得重一点,有一种重压感。所以在一些鸟瞰镜头中,天和地的划分特别能够显示气氛。如果空荡荡的天空占据了画面的大半,则显得辽阔平静;而如果土地占据了大半,天空显得非常的拥挤,那么就会显得很压抑。同样,被挤压在景框边缘的人或者事物,都会失去画面的主控性,显得被动和无力。放在景框中间的一般都是具有主控权的事物。镜头刚开始,是空空的天空,也正是为了显现出人物的无力感,受良心上的谴责,随后,再慢慢放大他的身影。

俯角拍摄

拍摄下的主题会显得比较的无助和弱小。有利于表现对象的立体感。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关键是表现其多面关系。平面拍摄可以表现物体的正面侧面二个面,俯角拍摄可以表现正、侧、顶三个面,从而增强了物体的立体感。俯角可以增强平面景物的线条透视。俯角度离镜头近的景物降底,远处景物升高,从而展示了视野,增加了空间深度。俯角可以渲染情绪。造成压抑的气氛。根据规定情景和人物的情绪,采用俯角处理,能使地面扩大,人物变小,还可以使人物压缩变形,产生萎缩、矮低的视觉效果,造成一种情绪上的压迫感。

场景调度:

主体:镜头主体是刘建明,而且他处在镜头的中心的下方。

用光类型:这个画面是阴暗的,所以明暗基调运用的是低调。处理一件气氛低调的事情时,导演常避免使用明亮的色彩,即高调,因为那会出现不调和的欢乐气氛。

拍摄与摄像机的距离模式:由远及近,由全景镜头延伸为特写镜头。摄像机慢慢拉近与演员的距离,似乎在拉近观众与演员的距离。

色彩涵义

整体是运用得是比较单调的黑色、白色以及灰色,渲染出一种压抑的气氛。

空镜头

又称“景物镜头”。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够产生借物喻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气氛、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在银幕的时空转换和调节影片节奏方面也有独特作用。空镜头有写景与写物之分,前者通称风景镜头,往往用全景或远景表现;后者又称“细节描写”,一般采用近景或特写。空镜头的运用,已不只是单纯描写景物,而成为影片创作者将抒情手法与叙事手法相结合,加强影片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在这张照片中的摩天大楼,这个画面从左调度至右的纵深空镜,在影片中出现,充当溶的作用,是“章节人物”之间的切换,起承转合。此外似被乌云倾覆的高楼,阴沉的天空、雨天又暗示了糟糕的人物心情。这样的空镜,体现出天空的静和深远,有种深邃让人琢磨不透的感觉,为即将发生的突然事件埋下伏笔,做一个环境的称拖,表达空间和地点。

形象的透明度

由于采用的是低调,透明度并不高,也很适合这种以黑白为主的色彩。

用光类型

镜头的基调是以暗调为主题的光线。天空的光线都是那么阴暗,灰蒙蒙的,预示着人物的心情压抑,同时也预示着将发生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在这样的氛围中使人透不过气来。

刘建明,面对生存这样一个问题时,因为现在的他根本不知自己到底是走在怎样的一条路上,而这条路又通向何方……这也是长久以来藏在他心中的一个巨大的恐惧,他会恐惧未来的某一天为今天作出的选择而遗恨终生,会害怕未来的结果是因为今天的别无选择。没有人知道到底会不会有末日审判……就因为一切都是未知,才会在好与坏中为自己选择阵营。于是,这成为了一个永恒的话题,但现在,空空的天空,沉闷的气氛,好像预示着他就要被拆穿,那么,他的未来是怎样的呢?我是好人,还是坏人?这个问题,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只要不是在开玩笑,这个问题都不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他直击一个人的灵魂深处,像一把穿心利刃,挡开所有的借口,只求一个简单的答案。往往越是简单的答案越是充满玄机,越是二选一越是难以抉择。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好人,用张爱玲的语言来解释,就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唯一真正懂得的人只有自己,唯一知晓那些一切的难言之隐的人也只有自己,唯一能接受那

些辩解的人还是自己。而正是这些懂得又让人无法顺理成章地说出“我是好人”,我们确实都没有那么好。

趣味中心

画面中的趣味中心,也就是吸引观众目光之处。吸引观众眼球很多,但是在电影摄影中,对比度最强的区域一般来说是最可以吸引观众注意的。恰如一片黑暗当中的一点亮光,那么无论这个亮光出于场景的哪个点上,都是被观众的眼睛瞬间抓到。影片中的内在趣味中心也很重要,比如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经常会注意到某某坏人在背后偷偷的拿出了一把枪,那么只要这把枪不是虚焦的状态,无论这把枪在画面中的位置和所占比例多大,都会被人们一眼发现。除此以外,黄金比例分割,引导线都是设定趣味中心需要注意的内容。在这里,枪成为了画面的主体,从刚开始刘建明的焦虑不安,镜头突然转向,一把手枪赫然出现在人们眼前,引起观众注意。

拍摄角度

正面角度,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正面特征,正面角度能表达事物的本来面貌。正面角度有利于表现景物的横线条,可以营造庄重、稳定、严肃的气氛。其缺点是缺乏立体感和空间透视感,若用的不当容易形成无主次之分,呆板无生气的画面效果。

三、结束语

《无间道1》,无论是从故事情节,还是拍摄角度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不同时间线的穿插,快速高频率的镜头切换,令人目不暇接。当感到一切顺理成章时,又给观众带来戏剧性的转折。里面低调的灯光和暗色调表现压抑悬疑和一种宿命感,影片中的特写镜头让人印象深刻,镜头之间的转换,并没有引起剧情衔接不紧密,反而凸显出剧情的紧张感,紧紧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