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高考最有可能考的30道选择题和20道非选择题

2012年高考最有可能考的30道选择题和20道非选择题

2012年高考最有可能考的30道选择题和20道非选择题
2012年高考最有可能考的30道选择题和20道非选择题

2012年高考最有可能考的30道选择题和20道非选择题

(物 理)

一、选择题常考考点

1.万有引力和人造卫星

㈠经典题目

【预测题1】假设月球的直径不变,密度增为原来的2倍,“嫦娥一号”卫星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则下列物理量变化正确的是 ( )

2倍,即B 正确;,解得:T =直键方程:022

G =mg G =ma R r ,,其中g 是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该知识链条的重要结点;a 为向心加速度,有诸多变化,是联系卫星(或行星)运动参量(如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高度;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近地点和远地点的速度关系等)与万有引力纽带。结合万有引力做功的特点,可以将卫星的运动与能量变化综合起来命题,能充分体现对能力的考查。

【预测题2】中国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2008年4月25日23时3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器有了天上数据“中转站”。 25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数据表明,卫星准确进入预定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若“天链一号01星”沿圆形轨道绕地球飞行的半径为R ,国际空间站沿圆形轨道绕地球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且R R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确定( )

A.国际空间站的加速度比“天链一号01星”大

B.国际空间站的速度比“天链一号01星”大

C.国际空间站的周期比“天链一号01星”长

D.国际空间站的角速度比“天链一号01星”小

【答案】CD

【解析】由于二者围绕同一天体做圆周运动,且国际空间站的轨道半径大于“天链一号01星”的轨道半径,因而,国际空间站的加速度、速度、角速度都比“天链一号01星”的小,而周期大。

【点评】考查天体的运动、天体质量的测量和天体卫星的运动等知识点。测量天体的质量,必须以绕该天体运行的其它天体如恒星的行星、行星的卫星等为观测对象,若该星体自身没有卫星如月球,则可以为其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如嫦娥一号),通过对该人造卫星的观测就可测量其它质量;一般试题对用万有引力与卫星的运动关系求速度、周期和向心加速度等。本题一改常规,只给定轨道半径和周期,用以训练和克服思维定势。

㈡新颖题目

【预测题3】我国首枚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绕地球轨道上第三次近地点加速变轨后飞向月球,在到达月球附近时必须经刹车减速才能被月球俘获而成为月球卫星,关于“嫦娥一号”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后一次在近地点加速后的卫星的速度必须等于或大于第二宇宙速度

B.卫星在到达月球附近时需刹车减速是因为卫星到达月球时的速度大于月球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C.卫星在到达月球附近时需刹车减速是因为卫星到达月球时的速度大于月球卫星的第二宇宙速度

D.若绕月卫星要返回地球,则其速度必须加速到大于或等于月球卫星的第三宇宙速度【答案】C

【解析】当卫星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宇宙速度时,卫星将脱离地球而成为太阳系的人造行星,“嫦娥一号”飞向月球时没有挣脱地球的引力,A错;卫星到达月球附近时需刹车减速才能被月球俘获,说明其到达月球附近时速度一定大于或等于月球卫星的第二宇宙速度,若不减速就会脱离月球,B错C对;卫星要从月球返回地球,则其速度应加速到大于或等于月球卫星的第二宇宙速度,D错.

【点评】试题以“嫦娥一号”为背景,考查考生对宇宙速度的理解、逆向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类比能力,从卫星的“脱离”去分析被“俘获”,分析判断时一定要分清天体的层次:脱离地球→成为太阳的人造行星;脱离月球→则成为地球的卫星.对以“嫦娥一号”为背景的试题,还可以以变轨、刹车方法等考查圆周运动的条件、向心加速度、动量守恒等知识点,同时考查《考试大纲》要求的理解能力.

【预测题4】某科学家估测一个密度约为3105.1?kg/m 3的液态星球是否存在,他的主要根据之一就是它自转的周期,假若它存在,其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万有引力恒量1110

67.6-?=G Nm 2/kg 2) A .104s B .105

s C .2×104s D . 3×104s

【T=容,向,其

2、c 、d 、e 、f ,a ,使a 开始由平衡位置向上运动,t =1.0s 时,质点a 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则在质点a 第二次到达最高点,并由最高点向其平衡位置运动的时间内,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质点b 、f 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B.质点c 、e 的速度逐渐增大 C.质点d 、f 向下运动

D.质点b 、f 向上运动

【答案】C

a b c d e f

【解析】依题意,波的周期为T =4.0s ,波长 4.0=T= v m ,质点a 第二次到达最高点时的波的图象如图所示,因此在质点a 由最高点向平衡位置运动的时间内,质点b 、d 、f 正在离开平衡位置向最大位移处运动,由kx a=-m

可知其加速度正在增大,A 正确而C 是错误的;质点c 、e 正从最大位移处向平衡位置运动,速度正在增大,B 也对;b 、f 正向上运动,D 正确;因此选C 。

【点评】试题考查了波的图象、波长与波速和周期的关系及波的传播过程中介质各质点的振动情况分析和判断。作图能帮助我们透彻理解题意,掌握试题展现的物理情景,简化解答试题的过程,特别是与图象紧密相关的问题,如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判断、机械振动和机械波、运动和力的关系、变力做功、变力的冲量、碰撞中速度的变化等等,一般是计算遇到困难时就要考虑用图象分析。这也是考生必备的一种能力。

F 由动图象给出,与时间是正弦或余弦函数关系, 以此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预测题7】蝙蝠在飞行中每秒钟向正前方发射40次超声波,每次发射100个频率为2×106Hz 的完整波,在空气中形成一系列断续的波列.假设蝙蝠沿直线飞行,速度为v 1=20m/s ,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v 2=340m/s ,水中的声速为1450m/s 。则

A .蝙蝠发射的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60m/s

B .蝙蝠接收到的反射超声波频率比发射的超声波频率要高

C .此超声波经静止障碍物反射后波长会变长

D .此超声波由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波长变长

【答案】BD

【解析】无论波源是否运动,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都等于空气中的声速,即题设

340m/s ,A 错;由于蝙蝠迎着反向波的方向运动,由多普勒效应可知,蝙蝠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比发射的超声波频率高,B 正确;超声波经静止障碍物反射,相当于反射“波源”不动,因此超声波频率和波长与反射前相比不变,C 错;由于水中的声速大于空气中的声速,由=f =f

λλv v 即可知,波长随声速的增大而变长,D 正确。 【点评】考查考生对多普勒效应、波长等概念的理解深度,对波的形成和传播特性掌握程度,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在正解多普勒效应时,反射波的障碍物可看作“波源”,波源不动,则反向波的频率不变,波长不变,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同时引入了波的“折射”现象,考生可以避开“折射”而直接用波速、波长和频率关系式=f λv 来判断。

刻,P A B C D 需要半个周期,而当Q ’到达负向最大位移时又需34

T ,因此O 点振动时间为114

T ,所走路程为525A =cm ,B 正确;波动传播的是振动的运动形式,质点并不沿传播方向向前传播,C 错;同种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相同的,即1m/s ==T

λv ,当O 质点振动周期减为2s ,则O 第一次达到正方向最大位移的时间为0.5s ,波向左、右传播的距离为0.5m/s x=t=v ,P 点还没有振动,D 错。

【点评】该题波源形成的波向x 轴正、负双向传播,两个方向、同种介质,因此波速、波长都相等,波的图象以波源向x 正、负方向同步传播,所以波的图象如图所示,考查波的

传播特性、同时考查考生的理解综合分析能力。

㈢专家寄语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作为一种典型的机械运动,与日常生活、科技发展密切相关,内容不多,三个Ⅱ级要求的知识点,是必考内容之一。在理综全国卷中一般是选择题型,试题难度中等或中等偏易,此分必拿。

3.热学

㈠经典题目

【预测题9】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体系原点O ,只在两分子间的作用力作用下,乙分子沿x 轴方向运动,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E P 与两分子间距离x 的变化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设分子间所具有的总能量为0,则

A

B C D P P 【面积为的有

A C .油酸所含的分子数A N M m n =

D .油酸所含的分子数A N m M n =

【答案】BC 【解析】油酸分子的直径等于油膜的厚度,质量为m 的油酸的体积m

V=ρ,而V=dS ,

因此m d=S

ρ,B 正确;油酸的分子数等于摩尔数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乘积,因此有

A m n=N M

,C 正确。 【点评】试题以单分子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的实验为背景,考查分子直径的计算、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相关的分子数的计算等知识点。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相关的微观计算中,注意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计算的桥梁,将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联系起来,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意义至关重要。

㈡新颖题目

【预测题11】2008年2月21日远在38万公里之外的嫦娥一号卫星要迎来月食考验,陷入黑暗和严寒当中,星在月食阶段的长时间阴影中,将直接面对太空零下270摄氏度(t1)的低温环境,也无法获得太阳红外和月球红外的加热。卫星经历月食后,星上设备的温度将大幅度降低,某些外露设备的温度甚至会降低到零下190摄氏度(t2)。与迎来月食之前相

A B C D A B C D 内,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也减小,C 对D 错。

【点评】气体膨胀是否对外做功,要看膨胀时是否“推动”了什么有质量的物体,如活塞(计质量)、大气等,或者气体膨胀时本身的重力势能是否改变,如重力势能增大,则气体对外做功,气体的温度会降低,气体的内能减小。

定性分析压强、温度、体积之间的关系要求理解气体的状态参量的微观意义,其中,气体压强是大量分子频繁碰撞器壁形成的,它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及气体分子对器壁的冲量有关,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冲量Ft F ==p St S

即为气体的压强。 ㈢专家寄语

热学部分内容虽不多,虽然所有知识点都是Ⅰ级要求,但也是高考理综试卷中必考的热

点内容。其中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相关的计算、热力学定律、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题型为选择题,试题难度中等偏易,这个分一定得拿到手。

4

.光学 ㈠经典题目

【预测题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的干涉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的衍射说明光是横波

B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C .若汽车车灯的灯罩用水平方向的偏振片,则驾驶室前的挡风玻璃应该也用水平方向的偏振片

D .波长很短的γ光子只具有粒子性

干涉、A B C D 重合,因此当α增大时,Ⅱ、Ⅲ光束靠近光束Ⅰ,B 错;由于光束Ⅱ在玻璃

中的折射率比光束Ⅲ大,光Ⅱ的频率比光Ⅲ高,所以光Ⅱ照射某金属表面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则光Ⅲ不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现象,C 错;由于光路可逆,因此只要光能从上表面射入,则一定能以原角度从上表面射入空气,不会发生全反射,D 错。

【点评】试题利用平板玻璃的两面的反射和折射,综合考查了反射、折射、折射率与光的频率关系、色散、光子的能量、光电效应、全反射、光路可逆等知识点,涉及面广。

【预测题15】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

所示,以频率为v 1和v 2的两种光光电管阴极K 时,才

有光电子产生。在光电管的两极K 、A 之间加反向电压

时,光电子从阴极K 发射出来后向阳极A 做减速运动。图

当电流表G读数为零时,电压表V的读数称为反向截止电压。在光电管K、A之间加正向电

压时,光电子从阴极K发射出来向阳极A做加速运动,当电流表G的读数为最大时,称为饱

和光电流。由电压表V和电流表G的读数,可画出两种光照射时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

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光分别照射光电管时,阴极K的极限频率不同

B.两种光分别照射光电管时,光电子从阴极K表面逸出时间的长短不同

C.两种光的频率不同

D.两种光的强度不同

【答案】D

【解析】阴极K的极限频率与其材料,与入射光无关,A错;光电效应发生的时间极短,且与入射光无关,B错;由图乙可知,两种光照射时,光电管的反向截止电压相同,则光电

乙A

B

C

D

n=3

a

【点评】照相底片感光不同于用眼睛直接观察,既可以用可见光来做干涉实验,也可以

用不可见光如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来做;原子发光从核外到核内,依次是:

核外层电子→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内层电子→X射线;原子核→γ射线。氢原子从高n=的能级放出紫外线,因此能量较大的紫外线以及能量更大的X射线、γ都可

能级跃迁到1

以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

㈢专家寄语

光学部分13个知识点中,虽然只有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电效应三个Ⅱ级要求考点,却

是必考内容之一,必须全面复习。一般是选择题相对性较大,也可能是实验题,试题难度偏易,分不可失。

5.近代物理和原子物理

㈠经典题目

【预测题17】238

92U 是一种放射性元素,进行一系列放射性衰变,由图可知

A .图中m 是84,n 是206

B .①是β衰变,放出电子,电子是由中子转变成质子时产生的

C .②是β衰变,放出电子,电子是由中子转变成质子时产生的

D .从238

92U 衰变成20682Pb 要经过6次①衰变,8次②衰变

【答案】ABD

子,则4206-=,AB αα衰变于β124m -m =;β为N A ,A C 正确。

【预测题19】一个235

92U 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发生一种可能的核反应为

23592U+1

0n→Z A X+94

38Sr +102n ,则下叙述正确的是 A .X 原子核中含有86个中子

B .该反应是核聚变反应

C .由于该反应释放能量,根据E =mc 2判断,反应后的总质量数增加

D .虽然该反应出现质量亏损,但反应前后总质量数不变

【答案】AD

【解析】由核反应中核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可得,923854A=-=,23519421140Z=+--=?,所以X 的中子数为86Z-A=,A 正确;这是核裂变反应,B 错;

核反应释放能量,质量数不变,质量亏损,C错D对。

【点评】考查核裂变反应、核反应方程及质量亏损。核反应中质量数和核电荷数都守恒,但有质量亏损。

【预测题20】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A.卢瑟福预言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并用α粒子散射实验验证了预言

B.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打出了质子,并由此发现了电子

C.库仑发现了库仑定律,并测定了静电力常量

D.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并由此解释了所有的原子发光现象

【答案】C

【解析】卢瑟福是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才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的,A错;电子是汤姆生发现的,B错;库仑通过实验发现了库仑定律,并用库仑扭秤测定了静电力常量,C正

A

C

n=,当4

E=-

2

n=3

n= 3

拿之分。

二、力学其它考点

㈠经典题目

【预测题22】一个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仅使其中一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又从零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此力的方向始终未变),在这过程中其余各力均不变。那么,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该过程中物体速度变化情况的是

【答案】D

【解析】当物体受多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些力的合力为零,当其中一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时,合力逐渐增大,且与减小的力反向,因此加速度逐渐增大,在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逐渐增大;同样当该力又从零逐渐增大时,合力逐渐减小,加速度逐渐减小,图线的斜率逐渐减小,D图满足变种变化规律。

【点评】试题以v-t图象,考查物体受力变化时的加速度、速度变化规律、牛顿第二定律等知识点。当物体受多个力平衡时,合力为零,若其中一个力撤去或者变化,则物体所受合力的变化跟变化力的变化相反。

【预测题23】如图一光滑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足够长木板ab,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木板的a端,关于人由静止开始运动到木板的b端(M、N表示地面上原a、b对应的点),

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m系统动量守恒,对于题中的“人船模型”,各自对地的位移为S M、S m,且有

M m

M m

MS mS

S S L

=

+=

板长(有时也称为平均动量守恒),以M点为参考,人向右运动,船向左运动,不难得D才是正确的。

【点评】动量守恒定律是力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又可应用于整个高中物理,所以它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更是复习备考的一个难点。在应用定律时应该注意其条件性、矢量性、相对性和普遍性。

㈡新颖题目

【预测题24】民族运动会上有一个骑射项目,运动员骑在奔弛的马背上,弯弓放箭射向南侧的固定目标。假设运动员骑马奔弛的速度为υ1,运动员静止时射出的箭速度为υ2,跑道离固定目标的最近距离为d。要想命中目标且射出的箭在空中飞行时间最短,则A.运动员放箭处离目标的距离为1

υ

d

υ

B

2

C.箭射到靶的最短时间为

2

d

υ

D

【答案】BC

【解析】运动员射出的箭实际对地速度是马奔驰的速度

υ1与运动员静止时射出的箭的速度υ2的矢量和,如图(a )所示,因此箭的运动时间

2sin d t=

υθ

,要想箭在空中飞行时间最短,则sin 1=θ,即射出的箭的速度υ2与奔跑方向的夹角90=θ?,箭射到靶的最短时间2d t=υ,C 对D 错;如图(b ),则有运动员放箭处离目标的距离为

2,A 错B 对。 【点评】考查的合成与分解,部分考生会因对“运动员放箭处离目标的距离”的理解错误而错选A 。难度偏上。该题属渡河问题同类,对“渡河”有贡献的是“船”速,因此选择速度2v 进行分解计算。渡河问题中注意两个最短:最短时间和最短位移。当“船速”垂直当v 船

高压输电

标3号A .a 点比b 点更容易在雪灾中被拉断

B .c 点电线中张力小于d 点电线中张力

C .适当让两塔之间的输电线显弧线下坠,可以减小线中张力

D .2号塔所受输电线拉力的合力最小 【答案】BC 【解析】对1、2号塔之间的导线,整个受力如图a 所示,导线受三个力而平衡,因此这三个力必相交于一点O ,由平衡条件得1122sin sin F =F θθ,由于1212>F

a 2 1 2 a

mg 3

b

取最低点将导线一分为二,则其中一段受三个力如图b ,则4tan F =mg θ,而c 点到3号塔的距离比d 点小,对应导线重力小,因此B 正确;由图b 知,导线下坠,θ减小,F 4减小,3cos F =mg/θ减小,C 正确;塔所受导线拉力的合力等于从塔顶到两侧导线最低点间的导线重力,2号塔两侧这段导线最长,重力最大,D 错。

【点评】2008热点问题,冻雨使导线重力增大、导线中张力增大,超过导线能承受的拉力是输电线断裂的原因,因此设计输电线路时就应该考虑导线的承拉能力和减小导线中张力的措施等。三力平衡必共点,利用这一规律可将非共点力转换为共点力。试题开放,体现能力考查的命题思想。

㈢专家寄语

全国理综试卷中,除前面5个必考内容外,其余选择题或一力两电,或两力一电。力学中以运动和力、物体的平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和动量等内容较为常考,与计算题型互补。试题中等或中等偏上,选拔能力型考题居多,因此历来复习中的突破的方向之一。

三、电学

㈠经典题目

【预测题26】一带电荷量为0.01q=-C 的质点,只受到重力、电场力和空气阻力三个力作用,由空中的a 点运动到b 点,重力势能增加3J ,克服空气阻力做功0.5J ,机械能增加0.5J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100ab U =V

B .质点的动能减少2.5J

C .空间电场一定是匀强电场

D .若空间还存在匀强磁场,则质点一定是做曲线运动

【答案】B

【解析】由功能关系可知,0.5J

f W -W =E=?电,因此电场力做功1J ,由ab W =qU 电得100ab U =-V ,A 错;由动能定理得130.5 2.5k f E =W -mgh-W =--=?电J ,B 正确;空间电场是否是匀强电场不能确定,C 错;若空间同时还存在匀强磁场,由于运动电荷不受洛伦兹力,因此一定是平行磁感线运动,是直线运动,D 错。

【点评】功能关系、动能定理、电场力做功等一直是高考热点和重点,试题从三个力做功考查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电场的性质和质点运动性质的判断等,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

【预测题27】如图所示,圆形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三个质量和电荷量都相同的带电粒子a 、b 、c ,以不同速率对准圆心O 沿着AO 方向射入磁场,其运动轨迹如图。若带电粒子只受磁场力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 .a 粒子动能最大

B .c 粒子速率最大

C .c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

D .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 a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c 粒子的轨道半径最大,a 粒子的轨道半径最小,由m R=qB

v 可知,c 粒子的速度最大,动能最大,A 错B 对;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周期2m T=qB

π可知,当三粒子的比荷相同时,在同一匀强磁场中运动周期相同,D 错;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2t=T ?π

,由圆弧对应的圆心角?决定,圆心角?与速度方向的偏转角相等,其中a 的偏转角最大,因此a 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最长,C 错。

【点评】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是高考的热点内容,本题以带电粒子进入有界圆

丝代替现象。A B C D 在R L 增大R 0三角形(中垂线长为a )导线框ABC 从图示位置方向匀速穿过两磁场区域,以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在下图中感应电流I 与线框移动距离x 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由楞次定律可判断,线圈在x≤a的区域内沿x正方向运动的过程中,线框中的磁通量增加,产生逆时针方向的电流,因此B项错误,线圈当a<x≤2a之间运动的过程中,线框中向纸面内的磁通量减少,而向纸面外的磁通量增加,这两种磁通量变化情况使

x的增大

中断。

A

),

大题,则电学选择题可能为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时常辅以电路计算和分析问题。交变电流部分多年未考,值得注意。

非选择题

㈠经典题目

1、实验题

-I

A

-I

B

-2-I

2

D

I

组合1

【预测题1】①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调整游标卡尺两侧脚间距离,主尺和游标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卡尺两脚间狭缝宽度为_______mm ;若要狭缝宽度调到0.20mm ,应使游标上除0刻度线外第_______条刻度线与主尺上表示_________mm 的刻度线对齐。

②如图所示,螺旋测微器测出的金属丝的直径是__________mm .

上除0

阻R 0流为A B C D E F 应的相关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 。【答案】?用A 2替换A 1 ?①如图; ②2

111r U E E R =+ 【解析】?待测电阻约2k Ω,用 3.7V 电池电流约-31.8510A 1.85m E I ===R ?mA ,因此电流表用A 1量程太大,换用A 2。 ?①A 1损坏,A 2量程太小,因此只有电压表可作测量仪器;只有一块电表时电阻应选用电阻箱或至少两只已知阻值的固定电阻,电压表测路端电压。

②由于没有电流表,所测数据为路端电压U 的电阻箱的阻值R 2,由2

U E=U+r R 得出路0 1 2cm

0 10 20 45 5 0

端电压U与R2的线性函数关系式。

【点评】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用电子设备进入平常家庭,自己动手从废弃的电子设备中选择元件做电学实验,是兴趣小组的首选。试题贴近生活,取材于生活。实验考查电表的选择、实验设计、线性函数的确定等,强调考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组合2

【预测题3】在做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

速度”的实验时,已

知摆球直径为

2.00cm

如图,则单摆周期是

t=

R0之和,用

新电源输出功率的最大值约是 W

阻约是.

④由表中所给出的数据,还可以求哪些物理量?

U(V)3.5 3.0 2.5 2.0 1.5 1.0

I(A)0.2 0.3 0.4 0.5 0.6 0.7

【答案】①22

()E R P R r =+;②如图所示;③(1.0—1.1)W ;R =5欧;④求出电动势和内阻

以P =P /W

R /Ω 电阻R E 实验考查考生计算、处理表格数据、描点作图以及2试求 (1)拉力F 的平均功率;

(2)t =4s 时物体的速度v 。

【解析】(1)设力F 作用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 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mgsin θ-μmgcos θ=ma 1

撤去力后,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 θ+μmgcos θ=ma 2

v /m·s -t /s

2 1 0 2甲 乙 F 1

解得 F=30N

根据图像可知:a 1=20m/s 2,a 2=10m/s 2

t 1=1s 时物体的速度:v 1=a 1t 1 =20 ×1=20 m/s

拉力F 的平均功率为P =Fv 1/2

解得P =300W

(2)设撤去力后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间为t 2,

v 1=a 2t 2 ,解得t 2=2s

则物体沿着斜面下滑的时间为t 3=t -t 1-t 2=1s

设下滑加速度为a 3,由牛顿第二定律

mgsin θ-μmgcos θ=ma 3

有 a 3= 2 m/s 2

2

的平板车,其上表面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0.2m ,

以速度v 0=5m/s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A 、B 是其左右

两个端点。从某时刻起对平板车施加一个大小为4N 的水平向左的恒力F ,并同时将一个小

球轻放在平板车上的P 点(小球可视为质点,放在P 点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零),3

L PB 。经过一段时间,小球从平板车左端的A 点脱离平板车落到地面上。不计所有摩擦力,g 取10m/s 2

。求

(1)小球从放到平板车上开始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

(2)小球落地瞬间,平板车的速度多大?

2012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12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课标)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B

2020版新高考化学非选择题规范练一无机化学工艺流程综合题含解析5

非选择题规范练(一) 无机化学工艺流程综合题 (建议用时:35分钟) 1.硫酸锰在锰系产品中具有重要地位,一种由软锰矿(MnO2)和硫铁矿(FeS2)制备硫酸锰的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将软锰矿、硫铁矿和硫酸按一定比例放入反应釜中,搅拌,加热保温反应一定时间,其中搅拌、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从“除质2”后的溶液中得到MnSO4固体的操作为________、降温结晶、过滤和干燥。 (2)如图是在一定条件下,不同浓度的硫酸对各元素浸出率的影响,由此得出的相关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除铁剂为H2SO5和氨水。 ①H2SO5中S的化合价为+6,其中过氧键的数目为________,加入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Fe3+生成沉淀黄铵铁矾[NH4Fe3(SO4)2(OH)6]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除质剂为MnF2,发生反应为(已知,该温度下MnF2、CaF2和MgF2的K sp分别为5.0×10-3、2.0×10-10、8.0×10-11): 反应ⅠMnF2(s)+Ca2+CaF2(s)+Mn2+ 反应ⅡMnF2(s)+Mg2+MgF2(s)+Mn2+ 若滤液中c(Mg2+)=0.02 mol·L-1,加入MnF2(s),使Ca2+恰好沉淀完全,即溶液中c(Ca2+)=1.0×10-5mol·L-1,此时是否有MgF 2沉淀生成?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计算解释)。 2.(新题预测)硼氢化钠(NaBH4)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还原剂。一种制备工艺如下(部分条件和产物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MgH2和NaBO2合成硼氢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溶的Mg2B2O5与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SOCl2溶于水能产生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灼烧时加入SOCl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镁-H2O2酸性燃料电池反应为Mg+H2O2+H2SO4===MgSO4+2H2O。常温下,电解质溶液为200 mL 0.1 mol·L-1硫酸溶液。 ①写出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届高三地理(新课标)专题复习:非选择题标准练(四)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非选择题标准练(四) 满分46分,实战模拟,25分钟拿到高考主观题高分! 1.(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洞里萨湖(见下图)位于柬埔寨西部,湖东南部有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通。湖里盛产300多种淡水鱼,鱼类主要分为白鱼和黑鱼两种:黑鱼为全年适应本地环境的本地鱼,白鱼为来自河流和海洋的洄游鱼类。 (1)简析洞里萨湖鱼种繁多的自然原因。(6分) (2)“缘木求鱼”一般被认为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在洞里萨湖畔的树洞里,人们有时能捉到鱼。说明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6分)

(3)从生态和谐以及流域综合治理的角度分析,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6分) (4)澜沧江水能资源丰富,在水电开发上一直争议不断。你是否赞成澜沧江水电资源的开发?请阐明理由。(6分) 【解析】第(1)题,洞里萨湖位于15°N附近,地处热带,水温适宜,适宜本地鱼类的生长;水面宽阔,有河流注入,带来丰富的饵料;由材料知有海洋洄游鱼类;湄公河通过洞里萨河与洞里萨湖相通,丰水期湄公河河水水位高,进入洞里萨湖,带来多种鱼类。第(2)题,需要从鱼的来源和出现时间方面进行分析。鱼类出现在湖畔的树洞,说明当时水位高,树干被淹没,人们发现时,水位较低,树干裸露,可结合气候类型具体阐述。第(3)题,流域的综合治理从上游地区加强植被的保护与开发,上中游地区水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下游地区水资源的利用等进行分析;既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包括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第(4)题,水电为清洁能源,可带来经济和环境效益,但是水电开发需要修建大坝和水库,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开放性题目,表明观点,阐述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洞里萨湖水域广阔,常年水温适宜,饵料来源丰富,适合多种鱼类的生长(2分);湄公河南北流程长,水域环境复杂,鱼种多,有湄公河鱼类进入(2分);有海洋洄游鱼类进入(2分)。 (2)洞里萨湖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2分);雨季时期湖水上涨,湖面扩大,树干被淹没(2分);旱季时,湖泊水位回落,树洞中未及时随水退去的鱼存留下来(2分)。 (3)保护植被,恢复天然林;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积极营造速生林、用材林;修建小水库,合理开发水能资源;保护原有的生态平衡。(6分;每个

2020高考政治非选择题答题思路

高中政治非选择题答题思路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有关“价格变动与物价稳定”的命题 1.分析价格变化的原因 [设问模式]分析×××价格不断上涨(下降)的原因。 [答题指导]用经济生活中有关价格的理论去分析。 [答题要素]价值+供求+货币供应量+市场缺陷+经济政策+流通环节 [答题模板](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3)货币供应量: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 (4)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 (5)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 (6)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商品流通不畅,也会引起价格上涨。 2.稳定物价的措施 [设问模式]政府为稳定物价所采取措施的经济生活依据是什么? [答题指导]用经济生活中有关物价稳定的措施去分析。 [答题要素]科技管理+发展生产+货币供应量+市场监管+宏观调控+流通环节 [答题模板](1)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2)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3)合理控制货币的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4)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 (5)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6)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3.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 [设问模式]政府为什么要对×××价格进行调控? [答题指导]运用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物价影响生活+宏观调控的原因、目标+市场规律+以人为本 [答题模板](1)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 (2)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3)稳定物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4)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 (5)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了以人为本。

2012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

2012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 自然灾害与防治与环境保护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2·广东文综1)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A.缓解全球变暖 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海洋流速 【答案】A 【解析】剧烈的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干扰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受到影响,从而使得卫星导航失效,而对地球上的风力,生活耗能,人口迁移没有影响。【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2012·广东文综5)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 A.泥石流 B.地面沉降 C.陨石坠落 D.滑坡 【答案】A 【解析】仔细看图,可以清楚看到公路一侧山体整体移动——滑坡。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质灾害类型 (2012·北京文综8-9)下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3.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A.鼠害 B.洪涝 C.旱灾 D.寒潮 【解析】:B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危害。 【思路点拨】由图示信息知,地震对建筑物等基础设施产生毁灭性的破坏,四个选项中只有B符合条件。

4.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②调整产业结构③人口外迁 ④房屋加固⑤组建志愿者队伍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解析】:D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灾后救灾措施。 【思路点拨】调整产业结构和人口外迁不会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不属于地震灾后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 二、综合题 5.(2012·山东文综)(10分) 【环境保护】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读表回答问题。 (1)分析该区域1990~2010年土壤盐渍化变化的特点。(6分) (2)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盐渍化应采取的措施。(4分) 【答案】 (1)中度、重度盐渍土面积增大,轻度盐渍土面积减少;盐渍土总面积增大;土壤盐渍化越来越严重。 (2)合理灌溉;修建排水工程;禁止盲目垦荒,退耕还草。(答对两点即可) 【解析】(1)从图表中即可读出土壤盐渍化的变化特点,在分析时需要抓住从整体、纵向、横向分别分析其特点;(2)防止土壤盐渍化一般需要从形成原因入手分析采取相应解决措施。【考点定位】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其土壤盐渍化的防止措施。 6.(2012·海南地理)(10分)【环境保护】 城市涝灾(内涝)和城市水资源短缺并存,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收集拦蓄雨水为城市所用被称为城市雨水资源化。城市雨水资源化可同时缓解城市涝灾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根据资料,提出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关键是从材料中是提取:“收集”、“拦蓄”、“资源化”利用(如转化为地下水、城市“绿色水库”——绿地湿地)等关键词。可从关键词各角度,并结合一般资源利用措施(如立法、意识)具体回答。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措施。 【答案】:(10分)建设雨水收集、储存设施,收集储存雨水;建设蓄洪系统,拦截雨水;将收集和拦蓄的雨水回灌补给地下水或灌溉绿地、喷洒路面等;增加城市地表透水面积,提高雨水入渗量;制定雨水资源化的法律法规。(答出一项三分得3分,答出三项即可得满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7.(2012新课标全国卷)(10分) 【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

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英语(绝密) 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考试内容和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确定本学科考试内容。考试目标与要求 一、语言知识 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见附录1-附录5),要求词汇量为3500左右。(注:各省区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考试说明》中对词汇量进行适当调整,但不得低于2000个单词:同时,应制定计划,在一定时间内分期、分批增加至3500个单词。) 二、语言运用 1,听力 要求考生能听懂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和要义: (2)获取具体的、事实性信息: (3)对所听内容作出推断: (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2,阅读 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和要义: (2)理解文中具体的信息: (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 (4)作出判断和推断: (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3,写作 要求考生根据题示进行口头表达。考生应能: (1)询问或传递事实性信息,表达意思和想法: (2)做到语音、语调自然: (3)做到语言运用得体: (4)使用有效的交际策略。 附录1语音项目表 1.基本读音 (1)26个字母的读音 (2)元音字母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 (3)元音字母在轻读音节中的读音 (4)元音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 (5)常见的元音字母组合在轻读音节中的读音 (6)辅音字母组合的读音

高考化学 非选择题规范练 (5)

非选择题规范练 五 26.LiFePO 4可作为新型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 3、Fe 2O 3及少量CuO 、SiO 2杂质)为主要原料生产TiOSO 4,同时得到的绿矾(FeSO 4·7H 2O)与磷酸和LiOH 反应可制备LiFePO 4, LiFePO 4的制备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酸溶时 FeTiO 3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加铁屑还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②过滤前需要检验还原是否完全,其实验操作可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加入FeSO 4溶液、磷酸和LiOH ,其加入顺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滤渣中的铜提纯后可用于制取Cu 2O ,Cu 2O 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 2O 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电解总反应:2Cu +H 2O=====电解 Cu 2O +H 2↑。则该装置中铜电极应连接直流电源的__________极,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有0.1 mol Cu 2O 生成时电路中转移________mol 电子。

答案 (1)FeTiO 3+2H 2SO 4===FeSO 4+TiOSO 4+2H 2O (2)①把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置换出铜 ②取少量反应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硫氰化钾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还原没有完全,如果溶液不变红色,说明还原已经完全 (3)磷酸、硫酸亚铁溶液、LiOH 先加磷酸,在酸性环境可以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氧化,又避免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4)正 2H 2O +2e -===H 2↑+2OH - 0.2 解析 (4)根据电解总反应:2Cu +H 2O=====电解 Cu 2O +H 2↑可知,Cu 发生氧化反应,作阳极,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石墨电极为电解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 2O +2e -===H 2↑+2OH -;根据该反应可知2e -~Cu 2O ,所以当有0.1 mol Cu 2O 生成时电路中转移 0.2 mol 电子。 27.实验室制备苯甲酸乙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高考地理六类非选择题的答题方法

高考地理六类非选择题的答题方法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很多学生失分较多,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不会答,二是答不全,三是答全了但不规范。下面高考常考的6类非选择题模板,让你的非选择题答题答到点子上! “原因、措施类”设问 原因类设问常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常见的设问形式有“说明××形成的原因”“试分析××地理现象发生的(自然或人为)原因”“简述××地区发展××的理由”等。 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 (1)要清楚重要地理事象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2)明确要分析的原因类型。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种。 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等方面来分析; 人为原因一般从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市场、政策、科技等方面来分析。 措施类设问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 常见的呈现形式有“具体措施有哪些”“可采取哪些主要举措”“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等。 该类设问最基本的解答思路是根据问题的特点和产生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要有的放矢。 对于措施类设问,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进行考查,在解答时也应该先找出问题产生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再针对原因,提出合理的措施。 答题时应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一般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分析、评价类”设问 分析、评价类设问往往结合社会热点,以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或区域可持续发展、大型工程建设(如水库建设、跨流域调水、能源跨区域调配等)为切入点,要求分析或评价某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优劣,工农业生产、城市形成与发展、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条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大型工程建设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常见的设问形式有“分析某地发展××工(农)业的区位条件(优势)”“从××角度评价××区位条件”“结合××因素评价××的发展条件”“简要评价××对××的影响”“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或“从××方面进行分析”等。 在解答该类试题时,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明确是评价利还是评价弊,是对比分析还是没有限定,该从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等,要注意把握以下三点:①要从有利和不利两

高考政治非选择题类型及注意事项

高考政治非选择题类型及注意事项 高考政治非选择题类型有哪些考生是需要注意的,非选择题的占比分较大,要注意把握好这些分数。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政治非选择题的注意事项 【经济生活模块】 2月,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该方案明确了放宽市场准入规则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降低准入门槛;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改革年检制度和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等。 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益,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 放宽市场准入规则可以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提高企业进入市场的积极性和速度,是市场上企业的数量增加,从而导致供给增加和竞争加大;供给增加意味着商品种类的丰富和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

多样化需求;竞争加大有利于提高商品质量,降低商品价格,最终使消费者受益。 【启示】 1要有大格局,大视野。 立足于当前经济领域的突出问题和新举措-----经济新常态、五大发展理念、有效供给不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能过剩、生产成本高、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缩小差距,实现公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加强国家科学的宏观调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方式调结构、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展农业现代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要认真审读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具体的问题或举措。 3要根据材料的指向与课本基本知识相对接,多角度认识 4要根据设问的具体要求,具体根据指向回答 【政治生活模块】

2012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大纲版

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大纲版)——语文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能力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Ⅲ。必考内容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 1.识记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2)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2.表达应用 D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识记A (1)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家和代表作 (2)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三、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E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020高考化学非选择题答题策略与技巧

高考化学的非选择题有五道,一共占58分,非常重要,今天总结了非选择题(工业流程、化学反应原理、实验题、物质结构与性质(选做)、有机化学基础(选做))的答题策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答题策略一丨工艺流程 1.工艺流程中信息方程式书写试题以反应现象、物质性质、元素价态变化、氧化剂得失电子数目等信息呈现出来,书写方法是:(1)信息提取:依题给信息找出已知的反应物和产物,确定反应类型。(2)联想推理:根据原子个数守恒或物质的特征或元素价态变化特点及微粒存在形式填写出未知产物。(3)配平:缺少的物质一般用H2O、H+、OH-填补。 2.工艺流程中原料预处理原料预处理的常用方法3.工艺流程中反应条件的控制常见反应条件的控制及目的(1)控制溶液的pH①控制反应的发生,增强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或改变水解程度。②控制溶液的酸碱性使其中的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a.控制溶液的酸碱性使其中的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如若要除去Al3+、Mn2+溶液中含有的Fe2+,先用氧化剂把Fe2+氧化为Fe3+,再调溶液的pH。b.调节pH 所需的物质一般应满足两点:能与H+反应,使溶液pH增大;不引入新杂质。例如:若要除去Cu2+溶液中混有的Fe3+,可加入CuO、Cu(OH)2、Cu2(OH)2CO3等物质来调节溶液的pH。(2)控制反应的温度①控制化学反应速率。②控制平衡移动方向。③控制固体的溶解与结晶,如趁热过滤能防止某物质降温时析出。④促进溶液中气体的逸出或实现蒸馏。⑤防止或实现某物质水解或分解。⑥使催化剂达到最大活性。⑦防止副反应的发生。(3)调节反应物的浓度①根据需要选择适宜浓度,控制一定的反应速率,使平衡移动有利于目标产物的生成,减小对后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训练(一)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含答案

专练一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 1.[2019·广东省广州市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植被生长期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年内适合植被生长的时间。植物生长期因纬度、海拔高度和植物种类而异。泰加林一般以日均温连续5天≥10 ℃的天数计算其生长期。泰加林原是指西西伯利亚带有沼泽化的针叶林,现泛指亚寒带的针叶林。泰加林的分布(如图所示)从大陆的东海岸一直到西海岸,形成壮观的茫茫林海,几乎跨了半个地球。 (1)根据泰加林分布的纬度位置,指出其生长习性。 (2)泰加林横贯沿海和内陆,平原、高原与山地,其分布几乎跨越半个地球,请分析其形成原因。 (3)解释泰加林分布在大陆西岸纬度较高,而大陆东岸则纬度较低的原因。 (4)推测影响泰加林分布最北界的主要因素,并说明理由。 答案:(1)由于高纬地区,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所以泰加林具有耐寒特点,在极夜和低温期间,有较长的休眠期生长特点;有冻土现象,根系有横向生长的特点;夏季短促,可以利用短暂的夏季和极昼现象快速生长的特点。

(2)气候严寒,降水虽然少,但蒸发更弱;冬季积雪大和冻土现象,泰加林地带水分条件较充足,因而水分对泰加林分布影响较小。泰加林地带土壤发育深受冻土和沼泽影响,土质贫瘠,树木通过自身分解枯树落叶提供养分,因而泰加林地带地形和土壤条件对其分布影响较小。泰加林地带对树林生长的限制因素是热量条件,特别是最热月需要大于10 ℃的天数,因而其分布沿纬线延伸。 (3)大陆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增温使其分布纬度较高;大陆东岸有寒流流经,降温使其分布纬度较低。 (4)热量;最热月日均温≥10℃ 解析:本题以泰加林的分布特点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读图,泰加林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和部分高海拔地区;这些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所以其生长习性应耐寒,暖季生长快,冬季休眠;因冻土广布,根系较浅,向四周发育较多。(2)读图,泰加林分布大致沿纬线呈东西走向,沿海和内陆的差异主要是水分,说明北半球中高纬度沿海和内陆的水分条件相差不大,因为纬度较高,整体降水较少,蒸发量小,且有积雪融水,所以其水分条件对泰加林的影响较小;平原、高原与山地都有分布,说明地形和土壤条件对其分布影响较小,北半球中高纬度冻土广布,土壤贫瘠,其生长需要的养分主要来源于分解枯枝落叶;根据材料泰加林一般以日均温连续5天≥10 ℃的天数计算其生长期,且泰加林沿纬度分布,说明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热量。(3)由上题影响泰加林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热量,大陆西岸有暖流流经,热量条件丰富,东岸受寒流影响,

2012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新课标

2012新课标高考大纲(政治) 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政治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用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二、考试范围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区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2、价格

高考理综化学非选择题专项训练

高考化学大题专项训练 一、基本理论综合类试题 (一)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相结合的基本理论综合题 1、乙醇是重要有机化工原料,可由乙烯气相直接水合法或间接水合法生产。回答下列 问题: (1)间接水合法是指先将乙烯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氢乙酯(C 2H 5OSO 3H),再水解生成乙醇。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甲醇脱水反应 2CH 3OH(g)=CH 3OCH 3(g)+H 2O(g) △H 1= -23.9kJ/mol 甲醇制烯烃反应2CH 3OH(g)=C 2H 4(g)+2H 2O(g) △H 2= -29.1kJ/mol 乙醇异构化反应 C 2H 5OH(g)=CH 3OCH 3(g) △H 2= +50.7kJ/mol 则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C 2H 4(g)+H 2O(g)= C 2H 5OH(g)的△H=_____kJ/mol 。与间接水合法相比,气相直接水合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 (3)如图为气相直接水合法中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其中n O H 2:n 42H C =1:1) ①列式计算乙烯水合制乙醇反应在图中A 点的平衡常数Kp=____ __ 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②图中压强(p 1、p 2、p 3、p 4)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③气相直接水合法常采用的工艺条件为:磷酸/硅藻土为催化剂,反应温度为290℃、压强为6.9Mpa ,n O H 2:n 42H C =0.6:1。乙烯的转化率为5%,若要进一步提高乙烯的转化率,除了可以适当改变反应温度和压强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AX 3和单质X 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化合物AX 5。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AX 3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93.6 ℃和76 ℃,AX 5的熔点为167 ℃。室温 时AX 3与气体X 2反应生成lmol AX 5,放出热量123.8 kJ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AX 3(g)+X 2(g) AX 5(g)在容积为10 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起始时AX 3和 X 2均为0.2 mol 。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列式计算实验a 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反应 速率 v(AX 5)= 。 ②图中3组实验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v(AX 5)由大到小的次序为 (填实验序号);与实验a 相比,其他两组改变的实验条件及判断依据是:b 、c 。 ③用p 0表示开始时总压强,p 表示平衡时总压强,α表示 AX 3的平衡转化率,则 α 的表达式 为 ;实验a 和c 的平衡转化率:αa 为 、αc 为 。 3、在容积为1.00L 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 2O 4,发生反应N 2O 4(g)2NO 2(g), 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H 0(填“大于”“小于”);100℃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上图所示。在0~60s 时段,反应速率v(N 2O 4)为 mol?L -1?s -1反应的平衡常数K 1为 。 (2)100℃时达到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 ,c(N 2O 4)以0.0020 mol?L -1?s -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s 又达到平衡。 a:T 100℃(填“大于”“小于”),判断理由是 。 b:列式计算温度T 是反应的平衡常数K 2 (3)温度T 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平衡向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 。 (二)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相结合的基本理论综合题 1、次磷酸(H 3PO 2)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1)H 3PO 2是一元中强酸。写出其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H 3PO 2及NaH 2PO 2均可将溶液中的Ag+还原为银,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 ①H 3PO 2中,P 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②利用H 3PO 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氧

2020年高考地理非选择题专练7套

专练二以水文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1.(2019·山东高考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伦湖(如图)是我国第五大湖泊,属于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水系,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素有“草原明珠”的美誉。湖水补充来源除湖面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外,主要依靠地下水的补给和地表径流。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为其主要补给河流。湖泊东北部的新开河长25千米,流向受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变化的制约,顺逆不定,是呼伦湖的吞吐河流。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呼伦湖已经呈现富营养化状况。 (1)新开河的吞吐受图中其他河流流量影响较大,据此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推断在新开河以吐为主的年份呼伦湖盐度变化并说明理由。 (3)2012—2015年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径流量增加,但呼伦湖水位涨幅并不大,分析其原因。 (4)说明近年来入湖营养盐类物质的主要来源。 解析:第(1)题,材料“湖泊东北部的新开河长25千米,流向受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变化的制约,顺逆不定,是呼伦湖的吞吐河流”说明新开河的吞吐主要受呼伦湖与海拉尔河水位变化的影响。

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为呼伦湖的主要补给河流,因此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流量较大时,呼伦湖水位上升;若海拉尔河流量较小,则呼伦湖水流入新开河,新开河表现为吞;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流量较小时,呼伦湖水位下降,若海拉尔河流量较大,则新开河水流入呼伦湖,新开河表现为吐。第(2)题,新开河“以吐为主”的年份说明新开河水流入呼伦湖,则呼伦湖为内流湖,蒸发为湖水的排泄方式。陆地径流将盐分带至湖泊,但无径流将盐分带出,盐类物质不断累积导致盐度上升。第(3)题,呼伦湖水位的变化受补给水量、湖泊面积、植被以及河流调节等多种因素影响。呼伦湖是我国第五大湖泊,面积较大;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流域内草原广布,能很好地调节径流;新开河为吞吐型河流,对呼伦湖水位有调节作用。因此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径流量增加,但呼伦湖水位涨幅并不大。第(4)题,“受人类活动影响,呼伦湖已经呈现富营养化状况”说明近年来入湖营养盐类物质的主要来源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呼伦湖流域以畜牧业为主,粪便易随地表径流流入湖中;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使营养盐类入湖。受人类活动影响草原退化,使更多营养盐类随径流进入湖区。 答案:(1)新开河吞: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流量较大,海拉尔河流量较小。新开河吐: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流量较小,海拉尔河流量较大。 (2)盐度上升。该区域气候较干旱,湖水蒸发旺盛;此时湖泊成为内流湖,入湖径流带来的盐类物质不断积累,盐度上升。 (3)呼伦湖面积广大;流域内草原广布,调节径流;新开河为吞吐型河流,对呼伦湖水位有调节作用。 (4)呼伦湖流域以畜牧业为主,牲畜粪便随径流入湖;工业废水

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题型示例与解析

2011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化学及题型示例(一)选择题示例(1-6) 例1背景材料:(1)2006年春季,宁夏大部分地区进行了人工降雨;(2)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在食用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3)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用乙醇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的燃料;(4) 莽草酸是合成治疗禽流感的药物——达菲(Tamifiu)的原料之一, 它的一种异构体a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gI和于冰都可用于人工降雨 B.用米汤检验含碘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C.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 D.1mol a能与4 mol NaOH完全反应 例2图中曲线a表示反应X(g)+Y(g)Z(g)+M(g)+N(s),△H<0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 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 B加大X的投入量 C.加催化剂 D.增大体积 例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例4 右图标所警示的是 A.当心火灾——氧化物 B. 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C.当心爆炸——自然物质 D. 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例5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4I(s)NH3(g)+HI(g);②2HI(g)H2(g)+I2(g) 达到平衡时,c(H2)=0.5mol·L-1,c(HI)=4mol·L-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9 B.16 C.20 D. 25 例6.已知H2(g)、C2H4(g)和C2H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1411.0kJ/mol和-1366.8kJ/mol,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H为 A.-44.2 kJ/mol B.+44.2 kJ/mol C.-330 kJ/mol D.+330 kJ/mol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巩固:非选择题练习(二)及解析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巩固:非选择题练习(二)及解析(一)(2019·唐山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位到澳大利亚旅游过的游客在日记中写道:这里的十二使徒岩(下图所示),仿如哨兵一样站立在陡峭的石灰岩悬崖之前,守卫着澳大利亚大陆。其实它们是海边一组十二块各自独立的岩石,其数量及形态恰巧酷似耶稣的十二使徒,因此就以圣经故事里的这“十二门徒”命名。这些宛如“十二使徒”的石柱群,是大自然造就出的“海岸雕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随着岁月的洗礼,原来的十二使徒现在只余下八个…… (1)据下面短文,填写后半段内容,完成对“十二使徒岩”形成过程的描述。 “十二使徒岩”形成于海浪的侵蚀作用。在过去的1 000万到2 000万年中,来自南部大洋的风暴和大风卷起巨浪,不断地侵蚀相对松软的石灰岩悬崖,并在其上形成了许多洞穴,这些洞穴不断被侵蚀变大,以致发展成海蚀拱桥(门)…… (2)与图a比较,指出图b的明显变化并说明其变化的自然原因。 (3)推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十二使徒岩”海岸地带(景区)未来将发生的变化。 解析:(1)在海浪的侵蚀作用下,已形成的海蚀拱桥(门)会倒塌,使海岸岩体从陆地分离出去,最终形成“十二使徒岩”。(2)对比两图可知,图b中有一根石柱已变成了碎石,这主要是石柱底部长期受海浪侵蚀后倒塌所致。(3)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海浪的侵蚀作用下,原有的“使徒岩”会不断倒塌,石灰岩海岸也会不断后退形成新的“使徒岩”。 答案:(1)在海浪的不断侵蚀下,海蚀拱桥(门)顶部最终倒塌,海蚀拱桥(门)外侧的部分形成形状各异的岩石柱,并从海岸岩体分离了出去,最终形成了“十二使徒岩”。 (2)(石柱数量发生变化)一根石柱已成碎石。 原因:海水波浪长期侵蚀着石柱的根基,导致这根石柱倒塌并破碎。 (3)由于“十二使徒岩”继续受海风海水的侵蚀,导致“使徒岩”仍会倒塌(数量减少),被海水搬运;同时,海水不断击打、侵蚀石灰岩海岸,使其后退的过程中,又有新的“使徒岩”形成。 (二)(2019·韶关调研)以前,陕西省礼县的袁家村只是一个普通的村庄。2007年该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