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

浅谈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

浅谈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
浅谈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

《自然辩证法》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导师和领袖恩格斯的一本尚未完成

的传世巨作,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石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基础, 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科学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恩格斯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通过对《自然辩证法》这一课程的学习,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认识:

首先,在面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或矛盾中,人类借助于科学技术,改造自然界。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就开始了人化的特征,自然史与人类史就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人工自然的产生和发展,充分体现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使自然为人类服务的巨大能力和潜力,也标志着人的活动作为一支力量介入到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给自然界打上了人的烙印。这不仅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且对整个自然界的演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面对人与社会的关系或矛盾中,人类借助于科学技术,使人类社会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科学技术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新关系的建立,才

有恩格斯所说的人类从社会关系方面的提升,也才有贝尔纳所说的对社会的科学改造。

其次,恩格斯说过,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在于人是“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我们要使自然界更好更久远地为人类服务,就必须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正确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支配至少是我们最普通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比较远的自然影响”,“学会预见这些行动的比较远的社会影响”。对“自然影响”,“几千年的劳动才稍微学会估计”,对“社会影响”的预见“就困难得多了”,研究人类生产行为的社会影响,主要是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从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到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这是一条很顺畅的研究进路,这应当是自然辩证法学科研究的逻辑主线。

再次,科学技术是社会的产物,其发生和发展只能在社会背景中才能得到说明。任何一个社会的科学技术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展变化,始终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整体科学能力等因素相互联系、交互作用、互为因果。现代科学技术不仅是一种知识和技能的体系,而且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和社会事业,一种社会建制。生产实践是科技发展的基础;社会经济状况决定科技发展的水平、规模和速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自由探索、自由讨论,要由民主政治来保证,政治上的民主程度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政治上的专制和独裁总是妨碍和摧残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政治对科学技术的调控主要依靠国家

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来实现,这些政策同时也调节、控制和制约着整个社会对科学技术、科技工作者的态度,以及社会整体科学能力的发展。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艺术、宗教、哲学、道德、文化传统等等,对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此外,社会整体科学能力是一定社会中与科技发展相关的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整体效应。作为科学社会化的产物,社会整体科学能力不仅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而且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

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科技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必然带来生产力的发展,其结果是新型生产力对旧有生产力的取代和超越。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国家经济实力的影响巨大。第一,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量的增长。第二,科技进步促进了经济的质的改善。第三,科技进步是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决定性因素。同时,科学技术对世界经济发展也影响深远。科技发展促进了生产的专业化与国际劳动分工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协作和相互依赖,技术贸易也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贸易。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是:科学-技术-生产;理论-认识-应用;科学理论-管理模式-经济效益。

最后,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有力杠杆,是社会革命的催生剂,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是文化的

组成部分。科学技术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科学技术知识体系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风貌和道德面貌;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式,促进了人类智能状况的改善;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创出。社会发展需要协调,其根源在于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一个特殊部分,是人们彼此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由各种社会关系总合起来构成的有机整体。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大科学时代的本质要求。大科学的本质特征是科学社会化与社会科学化。科技发展失调给人类造成危害。如科技负功能的危害、对科学技术管理失控的危害、高技术犯罪等。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发展目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纵观人类科技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科学技术在发展到一个很完美的阶段时,是肯定要经历的一个过程的,这条道路是很难走的。不过,我们要从这些失败中吸取教训,踏踏实实地去做,把不正确的改正,这样科学才会有所发展。

浅谈《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1873 年5 月30 日,恩格斯给马克思写信说:今天早晨躺在床上,我脑子里出现了下面这些关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思想。接下来,恩格斯结合物理学和化学简要说明了他的思考。一般说来,人们把这封信视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的起点。在以后的岁月中,恩格斯先后写下10篇较完整的论文和170多个札记和片断,并在逝世前对这些材料进行了粗略整理,这就是后来的《自然辩证法》。尽管恩格斯没有亲眼见到手稿的正式出版,在其生前手稿的核心思想还是公开了,与之相关的文献是《反杜林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及《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自然辩证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则为这门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从哲学思想的渊源上说,它是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恩格斯说过,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恩格斯认为,事情不在于把辩证法的规律从外部注入自然界,而在于从自然界中找出这些规律并从自然界里加以阐发。植根于自然科学的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建立,标志着思辨地构造体系的旧自然哲学的终结。 恩格斯认为人类认识自然大体上可以分为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16世纪、17世纪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自然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提出三个阶段。 在希腊哲学家看来,世界在本质上是某种从浑沌中产生出来的东西,是某种发展起来的东西、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古代自然观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去寻求对自然界的解释,坚持从自然界的总体联系和运动、发展、变化中认识自然界。它一方面在哲学上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在以后得到发展和证实的天才预见,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从十五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时代,欧洲各国在经历了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等认知革命后,教会的精神独裁被摧毁,自由思想愈来愈根深蒂固,自然科学当时也在普遍的革命中发展着,而且许多人为之献身。恩格斯认为,“这是一次人类从未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在这个伟人云集的时代,在人们开始渴望以科学的自然辩证法正确的认识、解释这个世界,并威胁到神学的时候,一些为了真理而奋斗的先驱为此牺牲自己的生命。自然科

浅谈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

浅谈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 《自然辩证法》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导师和领袖恩格斯的一本尚未完成的传世巨作~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石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基础, 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科学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恩格斯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通过对《自然辩证法》这一课程的学习~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认识: 首先~在面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或矛盾中~人类借助于科学技术~改造自然界。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就开始了人化的特征~自然史与人类史就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人工自然的产生和发展~充分体现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使自然为人类服务的巨大能力和潜力~也标志着人的活动作为一支力量介入到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给自然界打上了人的烙印。这不仅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且对整个自然界的演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面对人与社会的关系或矛盾中~人类借助于科学技术~使人类社会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科学技术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新关系的建立~才 有恩格斯所说的人类从社会关系方面的提升~也才有贝尔纳所说的对社会的科学改造。 其次~恩格斯说过~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在于人是“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 ~我们要使自然界更好更久远地为人类服务~就必须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正确地协调人与自然的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心得

1、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研究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我们的时代,正处于一个伟大的转变时期。“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科学自身也在转变之中”,并且正是科学的转变深刻地影响着时代的转变进程,所以人们都把科学看作一种希望。科学家们也更加自觉地“追随我们时代的主要潮流,并把时代的发展、变比和向前的趋势反映到科学之中。”整整一个世纪以来,经典力学经历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已经突破厂它几百年来所遵循的古典决定论的、精确的和解析的传统。如果说在19世纪以进化论的创立为标志,生物学首先发展为一门演化的科学的话,那么20世纪尤其是近几十年的科学进展——关于基本粒子的复杂性的发现,关于早期宇宙演化的宇宙学的建立,关于非平衡的、相干的、一致的结构的研究——使物理学和化学也已发展成为演化的科学。科学本身的发展正在改变着我们对自然界的看法,也改变着科学关于平衡与非平衡、有序与无序、可逆与不可逆、对称与非对称、进化与退化、渐变与突变、简单性与复杂性、精确性与模糊性、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等一系列最基本的观念。在这一过程小,自然科学的发展不但没有远离哲学,而且在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部提出厂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在哲学认识层次上加以认真的研究。处于科学前沿的理论自然科学家们,也不能不对这些问题进行严肃的哲学思考。这样,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就个是游离与科学发展之外,更不是强加于科学研究之上的什么多余的东西。而是自然科学本身发展的一种需要。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完全证实厂这一论断。在当今世界上,新的科学革命正在引起新的技术革命,新的技术革命正在引起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剧烈变革。以致生活环境、职业性质、文化教养迥然不同的人们都同样深切地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和价值;不管西方学者还是东方学者都同样把科学技术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同样在它们所面临的战略选择中把科学技术的发展置于首要地位,与此同时,科学技术本身也已发展成为庞大而复杂的社会建制,它又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种社会要素发生和发展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它的发展也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受到社会为它提供的条件和环境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通过它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要做到这一点,就不仅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且必须更加深入地研究它在社会小发展的规律、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何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因而,自然辩证法关于科学技术观的研究,也就具有了特别突出的意义。 20世纪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一方面导致了许多积极结果,实现着人们利用科学造福于社会的理想;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少未曾预料的消极后果,引起了诸如在环境、生态、资源、人口、粮食等方面所产生的一系列全球性问题。被科学技术不断扩大着的人对自然界的影响,已经超过作为一个自然系统的地球的自我调节和所能承载的界限。人类把越来越强大的科学技术手段用于社会,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更难以为人们所预料。于是,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尊崇的理性与自然的和谐似乎已经破裂,代之而起的是两种对立的思潮:一种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一个用计划和控制的世界来扫除习俗和无知的世界的有益过程;一种认为科学技术使人间自然,并同自己的本质相分离,它以对人本身的侵犯代价去征服自然,以内部的精神的丧失为代价去换取外部的物质的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不认真地进行反思:人类在自然界和社会面前,以及在科学技术发展画前,到底获得了多

自然辩证法习题与答案经典题

1.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科学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继续向前发展,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将进一步深化。科学概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畴。 技术作为人类该着自然能力的标志,它也是一个历史的畴。本世纪以来,技术除了指工具和机器之外,还包括制作方法、工艺流程和技术思想。按照这样的观点,技术乃是实践经验、物质设备和科学理论有机结合的整体,是劳动技能、技术、理论、物质手段和方法的综合。 作为人类认识自然的成果,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本质和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依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它具有以下的本质特征: 首先,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作为反映外部世界的知识体系,自然科学表现为一种观念形态,它的存在和发展也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但自然科学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不是依赖于特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它的容是人类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其次,自然科学作为精神产品,属于一般生产力的畴,是精神生产力。 技术的本质特征有: 首先,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技术虽然不是生产力结构的独立因素,但它渗透到生产力的全部要素之中;其次,技术是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的结合。依据现代技术的涵义,技术即属与物质因素,又属于精神因素;再有,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所谓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工程中,技术无论作为劳动手段、工艺或技能,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则。所谓技术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们在运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过程中,技术严格地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 2.科学与技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意义? 答:首先,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性质功能:科学提供精神财富,技术提供物质财富。 (2)问题结构:科学研究“是什么”的问题,以知识单元为结构;技术研究“怎么做”的问题,以操作单元为结构。 (3)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由特殊到普遍,采用分析的方法;技术由普遍到特殊,采用整合的方法。 (4)目标:科学追求唯一的知识;技术追求多元化形式。 (5)评价标准:科学采用真理性标准;技术则是功利性和效用性标准。 (6)劳动特点:科学劳动存在不确定性,个体性强;技术劳动确定性强,协作性强。 (7)社会价值:科学主要是认知价值,技术主要是生产价值和军事价值。 其次,二者又是紧密联系的:技术是科学的基础,为科学发展提供手段和经验材料,是检验科学的重要手段;科学对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技术的发明往往依赖于某个科学原理,科学成为技术的先导,而技术则是科学原理的有目的的应用,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再次,二者有相互转化的趋势:科学正逐步技术化,科学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的发展;技术在不断科学化,技术是科学的物化,发源于科学;科学与技术日益一体化,一些研究同时兼备科学和技术的特点。 弄清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更好地把握科学和技术的各自特点,充分认识和利用二者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科研中有效利用技术手段,以技术推动科学发展;在技术活动中加强科学的引导作用,以科学为指导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同时注重科技一体化趋势,以此来指导我们的研究工作并取得成果。 3.为什么用科学革命来表征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进入20世纪以来,以物理学为开端的自然科学革命,把科学技术推进到一个崭新的现代发展阶段。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从宏观领域深入到微观领域,扩展到宇观领域,使得自然科学中出现了新发现、新发明,

自然辨证法论文-浅析人工智能

浅析人工智能 21007002 关键词:人工智能、计算机、系统、哲学 摘要:人工智能是一门通过运用人类智能的机理来使机器模拟人的智能的学科。它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也是计算机科学、语言学、心理学、哲学、数学、控制论、信息论、决定论、神经生理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学科。本文了分三部分对人工作智能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分析,第一部分给出了人工智能的科学定义及哲学定义,第二部分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最后一部分分析了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被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空间技术、能源技术、人工智能)之一,也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三大尖端技术(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之一。这是因为近三十年来它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很多学科领域都获得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它一方面成为人类智能的延长,另一方面又为探讨人类智能机理提供了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一、人工智能的定义 1、人工智能的科学定义 人工智能在科学层面上定义为一门通过运用人类智能的机理来使机器模拟人的智能的学科。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构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让它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胜任的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它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计算机科学、语言学、心理学、哲学、数学、控制论、信息论、决定论、神经生理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学科。 人工智能有三种,第一种是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试图让机器做你所做的事,如在工厂里干活,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第二种是通过接受大量不同的科学训练及日常生活的训练,使机器具有可以理解不同种类的事情、语言、制造计划、测试计划、解决问题、监视我们行动的能力等等;第三种是包括具有动机、情感、情绪等能力的机器,例如感到孤独,窘迫、自豪、厌恶、兴奋等。 2、人工智能的哲学定义 在哲学意义上,人工智能被看作是一般性的智能科学,或更确切地说,被

《自然辩证法》学习心得

《自然辩证法》读书心得 一直以来都对文学家有一种特殊的情愫,我不是一个能静下心来研究文学的人,如果让我读一本政治书,我更乐意去计算一个方程。或许是人们总是对没有接触过的事情抱有浓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的欲望吧,在上完《自然辩证法》之后,我发现这门课并不只是想我看到的那么简单,它涵盖万千,是很多文人墨客以及各领域大家集成的产物,它的很多内容可以适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能解决一些我认为和它毫不相干的问题,这也让我对理论的知识更加重视。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去阅读了《自然辩证法》的相关教材。 课程中老师讲述的《自然辩证法》,其广义的定义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科学技术发展史为基础,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它有197个组成部分,后来,前苏联在整理出版这些手稿的过程中,删去了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之后留下了181个组成部分,包括10篇论文,169个札记和片断和2个计划草案。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技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其中,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之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在阅读了自然辩证法的书籍后,我认为其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分为两个方面:运用唯物辩证法概括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成果,批判形而上学自然观,提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揭示自然界的辩证法,从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为自然科学提供崭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因此自然辩证法是和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紧密相连的。其创立于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哲学和科学技术,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同样,自然辩证法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对所有理论的研究我们都不能脱离现实,在基本问题上都必须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不能在不切实际的基础上研究问题。 从自然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的关系来说,自然辩证法包括并涉及很广泛的领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 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2、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通有何方法论意义? 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 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 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1、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 2、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 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

自然辩证法试题答案

1.从各自所学的专业来谈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辩证法,将对你的科学研究有何帮助?其意义 是什么? 一为什么要学: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自然辩证法有着密切联系.自然辩证法为数学 理论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数学理论的研究和学习有利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师,应掌握自然辩证法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教学.这样能使学生了解数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透彻理解,掌握数学学科的精髓,更能激起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帮助:数学发展的历史表明,数学愈向前发展,数学探索的难度就愈大,就愈需要更 加准确的计算。更加精密的实验仪器和更加高超的哲学武器。进行创造性、探索性的数学研究工作,必须借助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维。唯物辩证法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高度的概括,但它并不能自动地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这里关键是要真正通晓唯物辩证法,勇于实践、善于探索,解决数学中的疑难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数学研究方向的正确性。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数学学习,有利于帮助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解数学系统关系的整体性。这种数学整体性的修养,有利于获得哲学观点和数学知识,同时,它也是发展思维结构整体性的基础。从事数学学习、研究与应用的人们应当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者。数学作为人民生产活动知识的结晶,在人类历史上是一种起推动作用的力量,它在本质是同宗教蒙昧和唯心主义对立而同辩证唯物主义紧密相联的。它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与日剧增的新材料,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正确数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数学工作者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必须自觉地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锐利的思想武器,坚持唯物主义的理论,排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对数学研究的阻碍,在科学实践中捍卫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应划清一些界限:一是把数学性质的问题同哲学性质的问题区分开来,既要强调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又不要搞“代替论”;二是要正确区分社会历史观与自然观,既要看到人们由于受社会的影响而存在唯心史观,又要看到大多数人在自己的数学研究中会自觉地存在唯物主义的倾向,努力把唯物辩证法这种高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到自己的数学研究中去,指导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意义:研究生的学习和本科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本科生更多的是学习书本上的知 识,主要是学习基本的、理论性的知识,这是为了打好基础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或是工作做准备。而研究生的学习则是把学习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同时又反过来用实践的结果去检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在学习过程中让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得到锻炼。作为一名研究生,除了基本的学习能力外,还必须要拥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因此,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我们要把学习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锻炼自己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而自然辩证法正是系统地介绍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如何将自然科学的一般原理应用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般方法。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使我们不再僵化思维,呆板地学习,而是用哲学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实践,有效地、合理地、巧妙地把自然科学的一般原理运用在我们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当中。每一门科学都有一个哲学概括,自然科学的哲学概括就是自然辩证法,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支,其罗辑的严密性、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 决定了与哲学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数学作为科学技术中的重要代表,其发展进程即体现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2.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阶段,人类在自然观和方法论方面有什么样的局限性?为什么会造 成这种情况?

自然辩证法之我见

中国传媒大学博(硕)士学期课程论文

浅谈自然辩证法对理工科研究生学习的指导意义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研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地方法论。理工科是自然科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理工科研与自然辩证法密切相连、不可分割。本文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浅谈理工科研究生的学习,对理工科研究生的科研学习生活提出要求,提倡科研工作者以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指导和引领具体科学工作,以寻求更好的突破创新和发展进步。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理工科,哲学,自然科学 一、引言 帕斯卡尔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人是一根能思考的芦苇。人的尊严和尊贵之处正在与人类能够思考,能够感悟哲学。哲学是思想的灯塔,能够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哲学是智慧的圣火,能够点亮我们内心的期冀;哲学是生活的艺术,能够给予我们灵感和启迪;哲学是幸福的源泉,与哲学相伴能够使我们的生活积极而充满阳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并列,从学科性质上来说,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的二级学科;从学科位置上来说,自然辩证法又属于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一个独立的层次,它与哲学和具体学科相互交叉,是哲学与具体科学技术的中介和桥梁。 作为工科在读研究生,未来的科研工作者,自然辩证法作为我们的必修学位课程,对完善工科研究生知识结构、更新思维方式、开拓眼界等方面起到了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十分有必要了解和掌握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辩证法以及怎样去学习并运用自然辩证法,本文联系所学知识和研究方向,对这三点内容给出自己的见解,具体探讨自然辩证法对工科研究生的指导意义。 二、自然辩证法概述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1873年到1883年,恩格斯写下了《自然辩证法》一书,这标志着自然辩证法的诞生。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以及科学技术 观,其中科学技术观研究的是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1]。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研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地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承购的概括和总结。自然辩证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思想和出发点来看,自然辩证法关注自然科学的进展并研究与之相关的哲学命题;从理论成果上来看,自然辩证法是自然哲学发展史上的一大革命;从书中的预言及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启示来看,自然辩证法提示了人类关于自然界的报复问题,关于科学的高度专门化问题,以及考察科学思想的历史方法等。总而言之,自然辩证法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并完成了重要的奠基性工作。 从其研究的范围和内容上来看,自然辩证法可分为两大部分,即自然界的辩证法和科学技术的辩证法,前者是客观辩证法,属于自然哲学的范畴,包括自然界的进化过程,自然观的演变以及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启示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启示 2 德庆白珍 经过八周十六课时的自然辩证法学习,我受益匪浅。首先我认识到自然辩证法本身是科学,是一种基于实践的科学研究方法,并且在不断的探索、研究和实验中发展壮大,并随时接受实践的检验。通过对自然辨证法的研究,我们能够掌握科学的发展和研究规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探索自然,学习科学,锻炼思维。为我们的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极大的帮助。 一、对《自然辩证法的》的认识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的主要著作之一,写于1873-1886年。包括十篇论文、一百六十九段札记和片断、两个计划草案,共一百八十一个部分。是恩格斯对19世纪自然科学的最重要成就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进一步发展了唯物主义辩证法,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给自然科学的研究和探索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在中国,自然辩证法随着恩格斯这部著作中译本于1929年的出版,逐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中间传播开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它在广大哲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中间,得到更广泛的学习和传播。毛泽东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在中国科学工作者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开展自然辩证法研究中,起了重要作用。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和对于自然认识和改造的哲学。也就是说自然辩证 法是关于自然、自然科学和技术工程活动的一般性质、存在方式和发展规律的 哲学学说。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 辩证法的研究;一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研究。在自然观的研究,要求不断地概括和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发展和更新人们关于自然界 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和对自然界的总观点,其中包括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 信息观、系统观、规律观以及自然发展史和自然界各种运动形态的划分、联系、交错、转化等等;要求探讨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在自然界各种过程中的丰 富多样的表现及运用,使人们对辩证法规律和范畴的理解不断充实和深化,在许多方面进一步清晰化、准确化和精细化,并增添新的内容。从而,把辩证唯 物主义自然观提高到同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新思想相适应的现代水平。大自然 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生命活动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大自然。如何看待人 与自然的关系,这是几千年来人们一直致力探寻的问题。19世纪以来,随着马 克思原理的发展,辩证的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渐被人们接受,它是建立在现代科 学技术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较为科学、系统、全面、客观地反映自然界发生、 发展规律的认识、观点与看法。恩格斯指出:整个自然界是统一的,其中各个 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都是普遍联系的。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对立都不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考4道,5分每题) 1、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 2、系统: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3、涨落:由大量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所构成的体系,总是经常不断地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扰动,扰动会使得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对客观状态的微小偏离,这种微小的偏离就叫做涨落。 4、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和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5、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6、科学语言:科学语言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从日常语言(自然语言——它一般地描述人们的感觉、经验和内心的感受)中提炼出来的,自然语言是它的基础。 7、科学问题:科学问题(Problem)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又无法解决的矛盾。科学问题的提出是有条件的,和它提出时的知识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它是时代的产物。 8、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科学假说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9、科学共同体:所谓科学共同体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这一科学家集团的成员受到过大体相同的教育和训练,因而有共同的探索目标和评判标准。 10、类比:类比方法是指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具有其他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的方法。 11、灵感:灵感通常是指突然出现的一种具有创新性认识内容的模糊观念,它之所以令人感到神秘,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不是事先就意料到的,而是突然到来的。 1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是长期的、全局的、支持全球人类持续进步的道路。 13、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思维能不拘一格地从已有的信息中尽可能扩展开去,朝着各种方向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解决途径和答案。 14.对称性破缺:原来具有较高对称性的系统出现不对称因素,其对称程度自发降低,这种现象叫做对称性自发破缺。 二、简答题(考5道,8分每题,重点:2、4、6、7、10、11、16、17、18) 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和社会。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三种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科学的本质,科学认识的过程;形成科学理论的一般方法;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发展。 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技术的本质和结构;技术认识和技术方法;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 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及其和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2、系统思维方式的含义及其基本思路 (1)定义所谓系统思维方式,是把对象当做一个系统的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 (2)系统思维方式的思路这种思维方式认识对象的基本思路是: 第一,把对象作为其构成要素以一定的联系组成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整体(系统)来考察,从整体、部分、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中揭示对象的整体性质和运动规律。它首先从整体

由自然辩证法浅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由自然辩证法浅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观点与看法。辩证的自然观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较为科学、系统、全面、客观地反映自然界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观点与看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度统一状态。20世纪初,全球人口约有16亿,与此同时,全球经济约增长3倍。人口激增,经济增长,需求扩大,使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构成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障碍。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平衡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阐述对自然辩证法中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认识,并结合新时期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和谐相处。 关键词:人与自然的关系、资源、环境、生态、和谐相处 一、辨证的自然观 自然界指统一的客观物质世界,是在意识以外、不依赖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它既包括人类已知的也包括人类未知的物质世界,小至粒子,大至宇宙。它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无穷多样性,不断地为人的意识所认识并被人所改造。[2]从广义上讲,是指整个宇宙,即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物质世界及其一切表现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即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1.1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们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1]列宁的物质概念指明了自然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千姿百态、无限多样。同时,自然界的物质性决定了物质世界所具有的内在统一性——自然界所发生的一切现象、变化和过程都遵循一定规律。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系统性、物质所表现出来的对称性等则都是物质世界统一性的具体表现。 1.2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所谓整体性,是指物质系统具有的不可还原的整体性质。任何物质系统都是由相互联系

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

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系统观、辨证观和科学观组成了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一个系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遵循这些原理方法,因此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对顺利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研究生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学习的思想教育价值是指研究生在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过程中对个体的思想意识、思想方法和思想作风的培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具体表现为,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哲学修养,进而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有助于求真创新等科学精神的培养。 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哲学修养,使其思辨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辩证法被看作关于一切运动的各个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这就是说,辩证法的规律无论对自然界中和人类历史中的运动,或者对思维的运动,都必定是同样适用的”。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研究可以加强研究生求真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求真是科学的本质,科学实践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的活动,它以揭示自然界发展的规律和认识事物的本质为目标。“求真”是指在科学中实事求是、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一是充分利用 科技史资源,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热情。科技史也是一部人物的创新历史,科学家们在独特的领域独立思考,为了科学成果付出了巨大的艰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这对后人都是一种激励和感召,二是凸现自然科学的批判性,培养研究生的怀疑精神。怀疑精神是科学创新的一个必备条件,只有在立足于事实和逻辑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质疑,只有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审视现有的科学成果,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推动科技的创新;三是加强科学技术方法教学,给研究生技术创新的工具。自然辩证法本身就是一种工具,一种方法论,是立足于科学发展事实上的抽象概括和总结,所以,它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使研究生的求真和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自然辩证法学习的道德教育价值是指在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过程中对研究生的科学道德认识的培养、高尚道德信念的形成和优秀道德品质的发育而产生的积极影响。道德是由道德认识到道德信念再到道德品质的发展过程,遵循着由非政治倾向性的道德到带有政治倾向性的道德发展过程。 自然辩证法将伦理道德赋予了真理的基础,把人文关怀作为科学发展的终极目标。自然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及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如何理解系统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它根植于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等为代表的系统科学的基础之上,为人们描绘出一幅从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化合物直到人类,从微观领域直至宇观天体系统演化的自组织、自我运动、自我创造的辩证的演化发展的自然图景,深入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认为“系统”是总的自然界的模型。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阐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1. 从存在到演化 以往的自然科学,如牛顿力学、麦克斯韦的电磁场论,包括相对论和量于力学等,所描述的都是可逆过程,表现出时间反演是对称的,未来和过去没有差别。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也就从认识存在深入到认识演化,即认识到自然界不仅是存在的而且是演化的,并试图在存在和演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2.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一 自从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以来,确定论观点在自然科学领域一直被奉为正统,以致机械决定论者构造了一个封闭的简单的宇宙模式.认为只要人们找到一个无所不包的宇宙方程,并且知道宇宙的一切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3、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一 正如人的认识发展道路是从认识简单事物开始一样.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也是从研究简单系统开始的。经典科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线性的、解析的、平衡态的、规则的、有序的、确定的、可逆的、可作严格逻辑分析的对象,这本来是合理的、必然的,但也形成一种传统观念,即认为复杂性只存在于生命和社会历史领域,物理世界是简单的。 4、线性和非线性的统一 以往的科学实质上是以线性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线性科学。数学的发展早已为线性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包括线性代数、线件微分方程、博立叶分析、线性算子理论和随机过程的线性理论在内的强有力的解析方法和工具。 2、如何理解技术的发展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重视科技创新,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现代科技每前进一步,都引起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特别是本世纪以来,量子力学、相对论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成果,孕育产生了第三次新技术革命,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核心的当代科学和高技术突飞猛进,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更是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广阔的空间,产生了深刻的巨大的影响。总之,科学技术已越来越成为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特别是高新技术,已成为当代人在社会生产力上的制高点。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核心和关键在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如果不能创新,一个民族就能难以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在当代历史条件下,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认掌握了高新技术的优势,认就掌握了经济和政治竞争的主动权。我国作为独立的社会主义大国,必须在高科技的发展上占有自己的位置。只有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发展高科技,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抢占当代先进生产力的制高点,才能代表先进社会生

自然辩证法论文——浅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浅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摘要: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客观存在,无法逾越和不可忽略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依赖于正确认识它们的关系,而人与自然的本质断裂或同一,是指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而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不和谐则是指人与自然的外在关系。目前人们更多的是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外在和谐关系的价值与意义,忽视了产生这一价值和意义的内在源泉,即人性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问题。所以,为了确保人与自然界的外在和谐关系,人与自然必须达成内在一致,才能担保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在行为方面与自然界和谐一致。 关键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生命活动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它,它们构成矛盾的统一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由此构成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生态环境则是大自然的有机整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人与自然的原始关系 在古代的理念中,一般会体现出人对自然的敬畏和顺应关系。 关于敬畏自然,古代关于树木禁伐,野生动物禁猎以及对死刑犯执行的时间限制,多与敬畏自然,敬畏鬼神的思想有关。鬼神崇拜,实际上也是自然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不可知的自然规律进行神化之后,就产生了鬼神。中国的宗教,基本上源于对大自然的思考,而不是对人的思考。某一特定时间(如春天),地点(如皇家陵园)不准砍伐树木,体现了设禁者害怕遭到鬼神(或者具有意志的自然界)的惩罚和报复的观念。我国古代神话中的神怪,很多与动植物,山林,土地,水有关,如狐狸精,土地神,山神,龙王,树精树怪等。统治者在制定政策和法律时,也受到鬼神崇拜的影响,对大自然产生了一种基于无知的敬畏态度。 关于顺应自然,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靠天吃饭"。"靠天吃饭"具体就是靠山

自然辩证法对科学技术的指导意义

自然辩证法在科技工作者思想建设中的实践作用 哲学是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科技工作者学习、研究和运用自然辩证法对我们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自然辩证法概述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进步的密切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对科学与社会关系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它以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来研究自然科学的认知过程、认知方法、认知发展的规律和自然科学在社会中的发展和作用的具体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分为两大层次:第一层次是总体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第二层次是三大并列的自然哲学(自然辩证法)、社会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哲学(辩证思维逻辑)。自然辩证法居于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在总体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起着桥梁作用。正是由于自然辩证法自身特殊的位置,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 自然辩证法作为“自然界辩证法”,其内容植根于自然科学,但形式上超越了自然科学。它通过吸取和概括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并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着。它准确地勾画了自然哲学的基本框架,从而使得以哲学面目出现的自然辩证法成为真正的科学哲学;它作为关于自然界一种科学哲学,不仅大量的促进了边缘学科与交叉科学的发展,而且推动着现代横断学科和统一科学的发展;它以建立在人类社会科学知识和科技进步基础上的思维方式,启迪着科技工作者们的智慧,加快了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二、科学技术的内涵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提高人类的认知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和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方面。马克思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从起源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从骨针、石器到造纸、火药,从“奇技淫巧”到生产机器,从机械化大生产到飞行、航天等等,直接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大批体现生产力的具体技术,无不体现了科技成果和科技进步的巨大贡献。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实现对社会调节的手段,是人类战胜迷信、愚昧,提高对自然的认知能力,加快社会进步的强有力的动力。 现代科学技术由于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辩证发展而形成了一个门类繁多、纵横交错、相互渗透、彼此贯通的网络结合。可大致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高层次的科学,为各种科学的研究发展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包括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认识论、数学哲学、系统论等;第二层次是相互并列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数学、系统科学等基础科学;第三层次是各类应用基础理论把基础科学同工程技术联系起来的学科群,第四层次是工程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施的方法。科学技术方法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包括有适用某些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适用于各门自然科学或技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