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整理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整理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整理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整理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

————11电子信息工程1.计算机网络: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按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①广域网W AN(通信子网主要使

用分组交换技术;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②城域网MAN、③局域网LAN、④个人区域网PAN;

?按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①公用网、②专用网;

2.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要素:①语法、②语义、③同步;

标准:①使用便于人来阅读和理解的文字描述、

②使用让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程序代码;

协议的三要素

?语法:数据域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

种响应

?同步:时间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协议各层要完成的功能:

①差错控制

②流量控制

③分段和重装

④复用和分用

⑤连接建立和释放

3.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叫做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OSI七层结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2)、TCP/IP四层结构: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解决不同网络的互联问题)、网络接口层

(3)、综合优点的五层模型: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4)、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所谓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是为便于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而采用的综合了OSI七层模型和TCP/IP的四层模型而得到的五层模型。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各层的主要功能:

(1)应用层

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地操作,而且还要作为互相作用的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useragent),来完成一些为进行语义上有意义的信息交换所必须的功能。

(2)运输层

任务是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间的通信。因特网的运输层可使用两种不同的协议。即面向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和无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面向连接的服务能够提供可靠的交付。无连接服务则不能提供可靠的交付。只是best-effortdelivery.

(3)网络层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选择合适的路由,使源主机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交付到目的主机。

(4)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将在网络层交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frame),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实现帧的无差错传输。

(5)物理层

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输比特流。

“透明地传送比特流”指实际电路传送后比特流没有发生变化。

物理层要考虑用多大的电压代表“1”或“0”,以及当发送端发出比特“1”时,接收端如何识别出这是“1”而不是“0”。物理层还要确定连接电缆的插头应当有多少根脚以及各个脚如何连接。

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模型好处:

1.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2.灵活性好

3.结构上可分割开

4.易于实现和维护

5.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4.数字数据传输

数据是运送消息的实体,通常是有意义的符号序列。通信通常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以及全双工通信。

香农公式指出: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C是:C=Wlog?(1+S/N)(bit/s)其中W是信道的带宽,S是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N 是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常用的带宽单位】:

?更常用的带宽单位是:

–千比每秒,即kb/s(103b/s)

–兆比每秒,即Mb/s(106b/s)

–吉比每秒,即Gb/s(109b/s)

–太比每秒,即Tb/s(1012b/s)

?发送时延(传输时延):主机发送数据帧所需的时间(数据帧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

?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信号传输速率(即发送速率)和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5.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

●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

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

围。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

种意义。

●规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

序6.物理层的作用:要尽可能地屏蔽掉硬件设备和传输媒体的差异,是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

◆该层负责比特流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传递。

◆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护与释放。

7.传输介质就是数据传输系统中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物理通路。有线介质和无线介质。有线介质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有线介质的分类以及特点。

8.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1)链路管理:链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

(2)帧定界:帧同步,区分帧的开始和结束在什么地方;

(3)流量控制:发方发送数据的速率必须使接收方来得及接收。

(4)差错控制-采用编码技术;

(5)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

(6)透明传输: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送。

(7)寻址:保证每一帧都能送到正确的目的站。

9.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三个基本问题

(1)、封装成帧(2)、透明传输(3)、差错控制

10.零比特填充

PPP协议用在SONET/SDH链路时,是使用同步传输(一连串的比特连续传送)。这时PPP协议采用零比特填充方法来实现透明传输。

在发送端,先扫描整个信息字段,只要发现有5个连续1,则立即在其后填入一个0;接收端对帧中的比特流进行扫描。每当发现5个连续1时,就把这5个连续1后的一个0删除,还原成原来的信息比特流,这样就保证了透明传输。

如:传送的帧序列为011101111111111110011100,则经过位填充后变成的序列是,01110111110111110110011100。

11.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星型拓扑构型、环型拓扑构型、总线型拓扑结构、树型拓扑结构。12.使用集线器的星形拓扑

这种以太网采用星形拓扑,在星形的中心则增加了一种可靠性非常高的设备,叫做集线器(hub)。双绞线使用RJ45水晶头链接,不是使用RJ11水晶头。

10BASE-T:10Mb/s的数据率,系带信号,T代表双绞线;

10BASE-5:10Mb/s的数据率,系带信号,5代表粗缆,每一段电缆最大长度为500米;

10BASE-2:10Mb/s的数据率,系带信号,2代表细缆,每一段

电缆最大长度为200米,实际为185米。

13.复用

复用是通信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常用的复用是波分复用、频分复用FDM和时分复用TDM。

(1)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2)时分复用则是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帧)。每一个时分复用的用户在每一个TDM帧中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

(3)波分复用WDM就是光的频分复用。

(4)码分复用CDM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各用户之间不会造成干扰。这种系统发送的信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其频谱类似于白噪声,不易被敌人发现。每一个比特时间划分为m个短的间隔,称为码片(chip)。每个站被指派一个唯一的mbit码片序列。如发送比特1,则发送自己的mbit码片序列。如发送比特0,则发送该码片序列的二进制反码。

传播时间、传输时间的概念与计算,给定传输数据的大小以及传播距离进行相关计算。

14.电路交换网络、数据报网络和虚电路网络的特点:

(1)、数据报网络的特点:无呼叫建立过程。每个分组独立的选择路由,传输效率高,时延小,保密性高。可根据分组的序号重新排序,组成原来的报文,可靠性高。

(2)、虚电路网络的特点:虚呼叫建立过程,一旦建立,不再改

变。每个分组不需要填写完整的目的主机地址。在一条实际的链路上可以存在多条虚电路。在虚电路上,网络可以进行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端到端的额流量控制,若某一个节点出现故障,则通过该节点的虚电路均会失效。

(3)、电路交换网络的特点:

优点:信息传输时延小,为实时通信。对数据信息的格式和编码没有限制。交换家处理开销小,传输速率较高。硬件实现较容易。

缺点:信道利用率低。电路的接续时间较长。存在呼损。不同类型的用户终端不能相互通信。

通信双方必须同时处于激活可用状态,方可完成通信。

存储转发交换方式:

报文交换(messageexchanging)和分组交换(packetexchanging) 在实际应用中,分组交换技术可以分为两类:数据报和虚电路报文与报文分组

?数据通过通信子网传输时可以有报文(message)与报文分组(packet)两种方式;

?报文传输:不管发送数据的长度是多少,都把它当作一个逻辑单元发送;

?报文分组传输:限制一次传输数据的最大长度,如果传输数据超过规定的最大长度,发送结点就将它分成多个报文分组发送。(1)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类似于发送信件。

在数据交换技术中,不需要建立专用电路通道,通过把目的地址附加在报文上,由各节点存储转发整个报文的过程,称为“报文交换”。当发送信息时,以报文方式进行,每个报文由传输的数据和报头组成,报头中包含发送计算机的地址和接收信息的计算机的地址。通信子网根据报头目的地址为报文进行路径选择,且信息在两个节点间的一段链路上逐段传输的。

优点:不需要建立物理链路,线路利用率高

缺点:数据传输时延较大。

(2)分组交换

在分组交换网中,将报文分成更小的、等长的分组。以分组方式转发,且传送时间更短。

分组交换的特点:

?*由于分组长度较短,在传输出错时,检错容易并且重发花费的时间较少;

?*限定分组最大数据长度,有利于提高存储转发结点的存储空间利用率与传输效率;

*公用数据网采用的是分组交换技术。

虚电路网络和数据报网络的区别如下:

数据报网络:不需要链路的建立;在分组交换总,对分组不存在资源分配,资源按需分配,基于先来先服务的原则;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与其他分组无关;到达目的站时可能不按发送顺序;数据报交换通常是在网络层。端到端的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由主机负责完成。

虚电路:需要链路的建立;按需在建立阶段期间分配资源;数据被划分为分组,每一分组的头部含有地址,它具有本地的权限,不是端到端的权限;所有分组均沿着连接期间建立好的路径传送;虚电路网络通常在数据链路层实现;端到端的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由通信子网负责。

15.差错检测\差错控制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以下功能:链路管理;帧同步;流量控制;差错控制;

数据链路层三个基本问题:

--->封装成帧

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构成一个帧。

帧的数据部分的长度上限----最大传送单元MTU(以太网1500字节)—>透明传输

用字节填充或字符填充解决透明传输的问题

—>差错控制

广泛采用循环冗余检验CRC:

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分开;透明传输;寻址。

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比特差错:1可能会变成0而0也可能变成1。

在一段时间内,传输错误的比特占所传输比特总数的比率称为误码率BER(BitErrorRate)。

误码率与信噪比有很大的关系。

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计算机网络传输数据时,必须采用各种差错检测措施。

循环冗余检验的原理

在数据链路层传送的帧中,广泛使用了循环冗余检验CRC的检错技术。

在发送端,先把数据划分为组。假定每组k个比特。

假设待传送的一组数据M=101001(现在k=6)。我们在M的后面再添加供差错检测用的n位冗余码一起发送。

冗余码的计算

用二进制的模2运算进行2n乘M的运算,这相当于在M后面添加n 个0。

得到的(k+n)位的数除以事先选定好的长度为(n+1)位的除数P,得出商是Q而余数是R,余数R比除数P少1位,即R是n位。

冗余码的计算举例

现在k=6,M=101001。

设n=3,除数P=1101,

被除数是2n M=101001000。

模2运算的结果是:商Q=110101,

余数R=001。

把余数R作为冗余码添加在数据M的后面发送出去。发送的数据是:2n M+R

即:101001001,共(k+n)位。

帧检验序列FCS

在数据后面添加上的冗余码称为帧检验序列FCS(FrameCheckSequence)。

循环冗余检验CRC和帧检验序列FCS并不等同。

CRC是一种常用的检错方法,而FCS是添加在数据后面的冗余码。FCS可以用CRC这种方法得出,但CRC并非用来获得FCS的唯一方法。

接收端对收到的每一帧进行CRC检验

(1)若得出的余数R=0,则判定这个帧没有差错,就接受(accept)。0,则判定这个帧有差错,就丢弃。 (2)若余数R

这种检测方法并不能确定究竟是哪一个或哪几个比特出现了差错。仅用循环冗余检验CRC差错检测技术只能做到无差错接受(accept)。凡是接收端数据链路层接受的帧都没有传输差错。

要做到“可靠传输”(即发送什么就收到什么)就必须再加上确认和重传机制。

数据链路层协议:

停止-等待协议、重传协议、窗口协议

CSMA/CD协议规则:发前先侦听,空闲即发送,边发边检测,冲突时退避

CSMA/CD协议要点:多点接入、载波监听、碰撞测试(边发送边监听)。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CSMA/CD原理如下:

CSMA/CD局域网访问机制是先听后说,边说边听。

当总线型网络上某个站点要发送数据时,先检测总线上是否有数据传送,如果有,则继续监测;如果没有数据传送,则此站点进入发送。在发送过程中,站点同时继续进行冲突检测。

一旦检测到冲突,立即停止发送,并向总线上发送一串阻塞信号,通知各个站点总线上发生冲突。然后等待一个指数退避的随机时间间隔,重新使用CSMA算法进行发送。

即发送前载波侦听,发送中冲突检测,出现冲突后多次重发。16.集线器、中继器、网桥、交换机、路由器,这些网络互连设备分别工作在OSI的哪个层次?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1)、集线器(HUB)创建一个冲突域和一个广播域。

(2)、网桥分割冲突域,但创建了一个大的广播域,它们使用硬件地址对网络进行过滤。

(3)、交换机实际上只是智能化的多端口网桥,它们分割冲突域,默认时创建了一个大的广播域。交换机使用硬件地址对网络进行过滤。

(4)、路由器分割广播域(和冲突域),并使用逻辑寻址对网络进行过滤。

集线器、中继器:工作者物理层,其功能有:扩展LAN物理长度;对信号有再生功能;转发帧。

网桥:是工作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连接设备。工作在物理层时它重新生成接收到的信号;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时,主要作用是根据MAC 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网桥具有过滤帧并自动建立它的

转发表功能;能使用生成树算法建立无回路拓扑。

交换机:工作于数据链路层,作用是根据MAC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

路由器:网络层的连接设备。作用是在互连网中完成路由选择的功能。 虚拟局域网VLAN 是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

◆这些网段具有某些共同的需求。

◆每一个VLAN 的帧都有一个明确的标识符,指明发送这个帧的

工作站是属于哪一个VLAN。

虚拟局域网其实只是局域网给用户提供的一种服务,而并不是一种新型局域网。

虚拟局域网限制了接收广播信息的工作站数,使得网络不会因传播过多的广播信息(即“广播风暴”)而引起性能恶化。

网络层提供两种类型的的服务,即: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17.网络互连的中间设备

?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物理层:转发器(repeater)、HUB。

?数据链路层:网桥或桥接器(bridge)、第二层交换机。

?网络层:路由器(router)、第三层交换机。

?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网络层以上:网关(gateway)。

18.IPv4协议:

(1)、IP地址的概念,表示方法(二进制与十进制);

(2)、IP地址的分类;IP地址默认子网掩码;

(3)、地址解析协议

IPv6地址的表示方法

19.IP数据报的格式

●一个IP数据报由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

●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共20字节,是所有IP数据报必

须具有的。

在首部的固定部分的后面是一些可选字段,其长度是可变的。

掌握住IP数据包包头各个部分的含义以及作用(详细内容参见教材)。20.子网的划分和子网掩码

(1)、子网掩码的概念及作用

子网掩码是一个应用于TCP/IP网络的32位二进制值,它可以屏蔽掉ip地址中的一部分,从而分离出ip地址中的网络部分与主机部分,基于子网掩码,管理员可以将网络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子网。

(2)、如何用子网掩码得到网络/主机地址

子网掩码是如何分离出ip地址中的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呢?过程如下:

a.将ip地址与子网掩码转换成二进制;

b.将二进制形式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做'与'运算,将答案化为十进制便得到网络地址;

c.将二进制形式的子网掩码取'反';

d.将取'反'后的子网掩码与ip地址做'与'运算,将答案化为十进制便得到主机地址。

例:给定IP地址种类,主机数,求其子网掩码,网络号等等。(3)、例子

假设有一个IP地址:192.168.0.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化为二进制为:IP地址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1

子网掩码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将两者做'与'运算得:11000000.10101000.00000000.00000000

将其化为十进制得:192.168.0.0

这便是上面ip的网络地址,主机地址以此类推。

由于观察到上面的子网掩码为C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即未划分子网),便可直接看出网络地址为ip地址的前三部分,即前三个字节。(4)、子网掩码的分类

a.缺省子网掩码:

即未划分子网,对应的网络号的位都置1,主机号都置0。

A类网络缺省子网掩码:255.0.0.0;B类网络缺省子网掩码:255.255.0.0 C类网络缺省子网掩码:255.255.255.0

b.自定义子网掩码:

将一个网络划分为几个子网,需要每一段使用不同的网络号或子网号,实际上我们可以认为是将主机号分为两个部分:子网号、子网主机号。形式如下:

未做子网划分的ip地址:网络号+主机号

做子网划分后的ip地址:网络号+子网号+子网主机号

即ip地址在化分子网后,以前的主机号位置的一部分给了子网号,余下的是子网主机号。

(5)、如何划分子网及确定子网掩码

在动手划分之前,一定要考虑网络目前的需求和将来的需求计划。

划分子网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1.网络中物理段的数量(即要划分的子网数量)

2.每个物理段的主机的数量确定子网掩码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物理网段的数量,并将其转换为二进制数,并确定位数n。如:你需要8个子网,8可用二进制值为000-111,共3位,即n=3;第二步:按照你ip地址的类型写出其缺省子网掩码。如C类,则缺省子网掩码为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第三步:将子网掩码中与主机号的前n位对应的位置置1,其余位置置0。若n=3且为C类地址:则得到子网掩码为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化为十进制得到255.255.255.224;B类地址:则得到子网掩码为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化为十进制得到255.255.224.0;A类地址:则得到子网掩码为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00000化为十进制得到255.224.0.0

另:由于网络被划分为8个子网,占用了主机号的前3位,若是C 类地址,则主机号只能用5位来表示主机号,因此每个子网内的主机数量=(2的5次方)-2=30,8个子网总共所能标识的主机数将小

于254。

(6)、相关判断方法

如何计算子网数量?

从子网掩码入手,主要有两个步骤:.观察子网掩码的二进制形式,确定作为子网号的位数n;

如有这样一个子网掩码:255.255.255.224其二进制为: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可见n=3,2的3次方为8,说明子网地址可能有如下8种情况:

000、001、010、011、100、101、110、111

如何计算总主机数量,子网内主机数量?

总主机数量=子网数量×子网内主机数量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划分8个子网,每个子网内最多有多少个主机?由于网络被划分为8个子网,占用了主机号的前3位,且是C类地址,则主机号只能用5位来表示主机号,因此子网内的主机数量=(2的5次方)-2=30.

计算ip地址范围

通过一个自定义子网掩码,可以得到这个网络所有可能的ip地址范围(地址块)。具体步骤:

(1).写出二进制子网地址;(2).将子网地址化为十进制;(3).计算子网所能容纳主机数;

(4).得出ip范围(起始地址:子网地址+1;终止地址:子网地址+主机数)

设一个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可知其最多可以划分8个子网,子网内主机数为30,那么所有可能的ip地址及计算流程如下:

子网--子网地址(二进制)--------子网地址-----实际ip范围

1号:11001010.01110000.00001010.00000000,202.112.10.0,202.112.10.1-202.112.10.30

2号:11001010.01110000.00001010.00100000,202.112.10.32,202.112.10.33-202.112.10.62

3号:11001010.01110000.00001010.01000000,202.112.10.64,202.112.10.65-202.112.10.94

4号:11001010.01110000.00001010.01100000,202.112.10.96,202.112.10.97-202.112.10.126

5号:11001010.01110000.00001010.10000000,202.112.10.128,202.112.10.129-202.112.10.158

6号:11001010.01110000.00001010.10100000,202.112.10.160,202.112.10.161-202.112.10.190

7号:11001010.01110000.00001010.11000000,202.112.10.192,202.112.10.193-202.112.10.222

8号:11001010.01110000.00001010.11100000,202.112.10.224,202.112.10.,225 -202.112.10.254

CIDR 还使用“斜线记法”(slash notation),它又称为CIDR记法,即在IP 地址面加上一个斜线“/”,然后写上网络前缀所占的位数(这

个数值对应于三级编址中子网掩码中 1 的个数)。如:128.14.35.7/20 表明网络前缀占20位,主机号占12位。

21.几种常用协议的作用

ARP(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完成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地址解析协议)是获取物理地址的一个TCP/IP协议。某节点的IP 地址的ARP请求被广播到网络上后,这个节点会收到确认其物理地址的应答,这样的数据包才能被传送出去。

IP协议:实现网络互连。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

RARP:使只知道自己硬件地址的主机能够知道其IP地址。RARP(逆向ARP)经常在无盘工作站上使用,以获得它的逻辑IP地址。

ICMP: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从而提高IP数据报交付成功的机会。

DHCP:使用DHCP 可以使客户端自动的获得IP 地址。使用DHCP 可以消除手工配置TCP/IP出现的一些配置故障。

在TCP/IP协议中,A给B发送IP包,在报头中需要填写B的IP为目标地址,但这个IP包在以太网上传输的时候,还需要进行一次以太包的封装,在这个以太包中,目标地址就是B的MAC地址.

计算机A是如何得知B的MAC地址的呢?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ARP协议。

在A不知道B的MAC地址的情况下,A就广播一个ARP请求包,请求包中填有B的IP(192.168.1.2),以太网中的所有计算机都会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_谢希仁版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 电信网络(电话网)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 (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 二、internet 和 Internet internet 是普通名词 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 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 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 使用 TCP/IP 协议族 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 ARPANET 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 10 M,实际上是 10 Mb/s。注意:这里的 M 是 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IP 网络的重要特点 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 五、最重要的两个协议:IP 和 TCP TCP 协议保证了应用程序之间的可靠通信,IP 协议控制分组在因特网的传输,但因特网不保证可靠交付. 在 TCP/IP 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当 A 进程需要B进程的服务时就主动呼叫B进程,在这种情况下,A 是客户而 B 是服务器。 可能在下一次通信中,B 需要 A 的服务,此时,B 是客户而 A 是服务器。 注意: 使用计算机的人是“用户”(user)而不是“客户”(client)。 客户和服务器都指的是进程,即计算机软件。 由于运行服务器进程的机器往往有许多特殊的要求,因此人们经常将主要运行服务器进程的 机器(硬件)不严格地称为服务器。 例如,“这台机器是服务器。”意思是:“这台机器(硬件)主要是用来运行服务器进程(软件)。”

1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整理

大学计算机考试重点 1、CAD是指_计算机辅助设计。 2、CAM是指_计算机辅助制造 3、在计算机工作时,内存用来存储当前正在使用的程序和数据。 4、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是低级语言。 5、 CAI是指计算机辅助教学。 6、关掉电源后,RAM的存储内容会丢失_。 7、只读存储器简称ROM。 8、 8位二进制数所表示的最大的无符号十进制整数为255。 9、电子元件的发展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4个阶段。 10、计算机病毒一般具有破坏性、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等特点。 11、根据规模大小和功能强弱,计算机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12、 bit的意思是位_。 13、计算机可分为主机和外设两部分。 14、随机存储器简称内存。 15、计算机主要是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精度高。 16、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类。 17、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 18、在微型计算机中常用的总线有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19、计算机的存储容量通常都使用KB、MB或GB等单位来表示。 20、在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均表示为二进制数。 21、根据软件的用途,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2、计算机系统硬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3、常用鼠标器有机械式和光电_式两种。 24、随机存储器的英文缩写是RAM。 25、汇编语言是一种低级的计算机语言。 26、计算机中的数,除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外,还常用十六进制_。 27、将十进制数-35表示成二进制码11011101,这是补码码表示。 28、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 29、计算机的语言可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3类。 30、八进制数126对应的十进制数是86_。 31、控制器_是对计算机发布命令的“决策机构”。 32、程序必须位于_内存内,计算机才可以执行其中的指令。 33、将十进制数34转换成二进制数是101110_。 34、CPU在存取存储器中的数据时是按字节_进行的。 35、微型计算机的字长取决于总线宽度宽度。 36、软盘的每一面包含许多同心圆,称为磁道。 37、软盘上的写保护口可以防止用户将非法数据写到磁盘上。 38、常用的鼠标器有两种:机械式和光电式鼠标。 39、目前,局域网的传输介质主要是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40、用户要想在网上查询WWW 信息,必须安装并运行一个被称为浏览器的软件。 41、Internet 称为国际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复习资料整理(期末考试必备)

《计算机网络》整理资料 第1章 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功能:连通性和共享; 2、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①从单个网络 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②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③逐渐形成了多层次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 结构的因特网。 3、NAP (或称为IXP)网络接入点:用来交换因特网上流量;向各ISP 提供交换设施,使他们能够互相平等通信 4、因特网的组成: ①边缘部分:用户利用核心部分提供的服务直接使用网络进行通信并交换或共享信息;主机称为端系统,(是进程之间的通信) 两类通信方式: ? 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客户程序:一对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服务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被动等待); ? 对等连接方式(p2p):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端; ②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主要由路由器和网络组成);核心中的核心:路由器(转发收到的分组,实现分组交换) 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 电路交换: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资源(归还通信资源)始终占用资源; ? 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时延较长); ? 分组交换:报文(message )切割加上首部(包头header )形成分组(包packet );优点:高效(逐段占用链路,动态分配带宽),灵活(独立选择转发路由),迅速(不建立连接就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存储转发时造成时延; 后两者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 路由器处理分组过程:缓存→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端口;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 按作用范围:W AN(广),MAN (城),LAN (局),PAN (个人); ● 按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 ● 按介质:有线网,光纤网,无线网络; ● 按无线上网方式:WLAN ,WW AN (手机); ● 按通信性能:资源共享,分布式计算机,远程通信网络。 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 速率(比特每秒b/s ):数据量/信息量的单位; 2) 带宽(两种):①频域称谓,赫兹Hz ,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②时域称谓,比特每秒(b/s ),通信线路的最高数据率;两者本质一样,宽度越大,传输速率自然越高; 3)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4) 时延: ● 发送时延(传输时延):) /b b s 发送速率()数据帧长度(发送时延=;发生在及其内部的发送器中; ● 传播时延:) /m m s 速率(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信道长度(传播时延=;发生在及其外部的传输信道媒体上; ● 处理时延: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 排队时延: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取决于当时的通信量); ? 数据的发送速率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谢希仁版

计算机网络知识要点总结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 ?电信网络(电话网)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 二、internet 和Internet ?internet 是普通名词 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 ?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 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 使用TCP/IP 协议族 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 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10 M,实际上是10 Mb/s。注意:这里的M 是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IP 网络的重要特点 ◆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 五、最重要的两个协议:IP 和TCP TCP 协议保证了应用程序之间的可靠通信,IP 协议控制分组在因特网的传输,但因特网不保证可靠交付. 在TCP/IP 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当A 进程需要B进程的服务时就主动呼叫B进程,在这种情况下,A 是客户而B 是服务器。 ◆可能在下一次通信中,B 需要A 的服务,此时,B 是客户而A 是服务器。 注意:

计算机网络-(第5版)期末重点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总结

《计算机网络》_(第5版)★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 ?电信网络(电话网)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 二、internet 和Internet ?internet 是普通名词 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 ?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 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 使用TCP/IP协议族 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 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 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10 M,实际上是10 Mb/s。注意:这里的M 是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IP 网络的重要特点 ◆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 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1世纪是一个信息经济时代,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一名当代大 学生,所受的社会压力将比任何时候的大学生都要来得沉重,因此 在校期间,我们必须尽可能的利用好学习时间,尽可能地学习更多 的知识和能力,学会创新求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毕竟,不管将来是要从事什么样的相关行业,都需要掌握较为全面 的计算机知识,因为小到计算机的组装维修,大到服务器的维护与 测试,知道的更多更全面,那么对于自己以后找工作以及参加工作 帮助就越大。在知识经济时代,没有一个用人单位会傻到和知识作对,不是么? 基于这样对社会现状的认识,让我积极、认真地对于学习计算机课 程有了较为良好的心理基础。而我在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就觉得很新鲜,觉得很奇妙,上网、玩游戏什么的操作都很是简单,但随着需 求的变化,自己对电脑接触的不断深入,对计算机的认识越来越深,特别是进到大学,专业要求进行电脑利用数据画图、学习了各种操 作并不简单的办公软件等等之类。 更令人恼火的是,当在制图、办公过程中,遇到一些电脑系统出错 导致文件成果丢失的令人恼火的突发问题时,我才深深地感受到自 己计算机知识是多么的欠缺,自己终归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对计 算机知识的掌握都是零散的,对这些突发问题只能束手无策。但大 一并没有相关计算机课程,更多的时候只能自学,在第一个学年结

束后,为了自己知识的充实,也为了响应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改革的 号召,我带着课程相关的两本教科书坐上了回家的火车,同时,也 开始了一段并不一昧玩乐的大学第一个暑假。 翻开主教材的第一节,我不禁有点傻眼,和我想象中的第一节不一样,它不是什么我们会、却不精通的软件的相关学习(受大一专业课教材的影响),而是在我的观念世界里地球人都能做到的----电脑开机,虽很意外可我还是认认真真的看了相关内容,也完成了实验要求。在做着这项在我看来在简单不过的电脑操作时,我想了很多以 前都不会想到的东西,简简单单一个开机键凝聚了多少代人的智慧!其实深思一下就能想到,在电脑发明的最开始的最开始,想要启动 电脑绝对不是像现在轻轻松松地按一个开机键就能做到的。那一个 简简单单的启动电脑的过程简化尚且如此,那其他由复杂而又浩瀚 如星海的程序代码及函数所构成的程序应用及电脑操作又将会是怎 样的神秘呢?我不禁对他们充满了好奇和探索之心。 其实对于计算机我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虽说经常使用,但其中好 多东西都还不懂,但经过多日的计算机自学,我对网络世界有了更 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说在学习中,我大饱眼福,大开眼界。学习中,我对网络知识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当然不仅是学会了如何下载各 种软件、如何运用它进行下载一些网上资料的技巧、如何搜索和浏 览信息、怎样打开IE浏览器、输入搜索引擎地址、输入关键词、进入网站、浏览相关网页、文字信息的保存等等大量实用的知识。还 学会了Word(文字处理)、excel(表格管理)、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frontpage(网页制作)、access(数据库管理)、outlook(邮件管理)、publisher(广告设计,新闻稿,海报制作)、infopath(表单管理,动态表单填写)等等办公软件的较为深入的应用。还借此学习契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心得体会.doc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尤为珍贵;信息即为财富,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并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日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 计算机逐渐的代替了传统的书本、去做为一个信息的载体。为了保护好信息的安全性,所以学好计算机网络技术尤为重要。 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是按照网络协议,将地球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相互连接的集合。连接介质可以是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载波或通信卫星。计算机网络具有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功能,具有对共享数据资源集中处理及管理和维护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可按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涉辖范围和互联距离、网络数据传输和网络系统的拥有者、不同的服务对象等不同标准进行种类划分。一般按网络范围划分为:(1)局域网(LAN);(2)城域网(MAN);(3)广域网(W AN)。局域网的地理范围一般在10千米以内,属于一个部门或一组群体组建的小范围网,例如一个学校、一个单位或一个系统等。广域网涉辖范围大,一般从几十千米至几万千米,例如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洲际网络,此时用于通信的传输装置和介质一般由电信部门提供,能实现较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城域网介于LAN和W AN之间,其范围通常覆盖一个城市或地区,距离从几十千米到上百千米。 计算机网络由一组结点和链络组成。网络中的结点有两类:转接

结点和访问结点。通信处理机、集中器和终端控制器等属于转接结点,它们在网络中转接和交换传送信息。主计算机和终端等是访问结点,它们是信息传送的源结点和目标结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资源共享。人们可以在办公室、家里或其他任何地方,访问查询网上的任何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办公自动化、工厂自动化、家庭自动化的发展。 学好计算机网络技术尤为重要,进入大学以来,我们开展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我们尽可能的利用好学习时间,尽可能地学习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学会创新求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知识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因此,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还要继续学习、操作,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当代大学生,将来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觉得每个大学生都应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

计算机网络管理员(高级)

计算机网络管理员(高级) 第1章操作系统的安装、调试与调用 1、什么是用户账号? 答:用户账号是由定义操作系统的用户所有信息组成的记录,包括用户登录所需的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具有成员关系的组,以及用户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及访问它们的资源的权力权限。 2、用户帐号有几种类型?分别是什么? 答:用户账号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1、本地用户账号2、域用户账号3、内置用户账号。 3、如何添加一个用账号? 答:添加网络操作系统的用户账号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在服务器端,在“域管理器”中,选择“域用户”后,进行“添加”操作;第二种方法是在网络中的一台计算机上进行添加用户的账号。1、选择“开始”单击“程序”,在“管理工具”中选择“计算机管理”2、选择“本地用户和组”,然后选择“用户”选择新用户,然后输入新用户的相关信息。3、单击创建按钮,一个用户建立成功。 4、用户名最长为多少字节?不能包含什么字符? 答:用户名最长为20个字节(10个汉字),不能包含“/\[]:;|=,+<>()等字符 5、怎样修改已设置好的用户账号的内容? 答:在窗口中修改用户账号1 在弹出菜单中,选择“重命名”和“设置密码”3 6、删除用户账号的步骤是什么? 答:1、用具有管理员权限的账号登录。2、 7、怎样设置用户账号权限? 8 9 IT信息网络,提供业界领先的开放式、 10、网络应用软件的特点是什么? 答:1、应用范围广2、使用频率高3、各类丰富4、使用效果好5、发展快 11、怎样安装应用软件? 答:1、执行软件目录中的安装程序。2、看到下步或NEXT单击访按钮。看到完成或Finish后,单击即完成。 12、如何安装插件? 一般支持插件的软件,在其安装目录下会有一个名为Plugins的文件夹。安装某个软件的插件时,它会自动安装到宿主软件的Plugins文件夹中;有些插件则不需要安装,直接将插件文件复制到此软件的Plugins文件夹中,即可使用 13、如何卸载应用软件? 答:1、使用软件自带的卸载功能。2、使用系统卸载功能:进入控制面板,双击打开添加或删除程序,然后选择要删除的程序,单击更改/删除按钮,根据提示一步步删除软件。 14、简述快捷方式的定义? 答:是指象一个对象(如文件、程序、文件夹)的指针,它包含了一个为启动程序、编辑一个文档或打开一个文件夹所需的全部信息。 15、如何创建桌面面快捷方式? 答:在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中,选定要创建快捷方式的应用程序、文件、文件夹、打印机或计算机等。点右键弹出菜单中指向发送到弹出菜单中选择桌面快捷方式单击完成。

计算机通信网络必考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总结(完整必看) 1.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能够以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的方式有机地连接起来的、而各自又具备独立功能的自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外部特征:自主计算机系统、互连和共享资源。内部:协议 2.网络分类:1)根据网络中的交换技术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网等。2)网络拓朴结构进行:星型网;树形网;总线型网;环形网;网状网;混合网等。4)网络的作用地理范围: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范围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个域网 网络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或同步。语义:协议元素的定义。语法:协议元素的结构与格式。规则(时序):协议事件执行顺序。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 3的四层功能:1)应用层:应用层协议提供远程访问和资源共享及各种应用服务。2)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为应用层隐藏底层网络的细节。 3)网络

层:处理来自传输层的报文发送请求;处理入境数据报;处理报文。4)网络接口层:包括用于物理连接、传输的所有功能。 为何分层:目的是把各种特定的功能分离开来,使其实现对其他层次来说是可见的。分层结构使各个层次的设计和测试相对独立。各层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各层不必理会其他的服务是如何实现的,因此,层1实现方式的改变将不会影响层2。 协议分层的原则:保证通信双方收到的内容和发出的内容完全一致。每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下层向上层提供透明服务,上层调用下层服务,并屏蔽下层工作过程。 七层,五层,四层: 七层结构的: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四层: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五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网络层知识点总结

网络层 一、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虚电路服务可靠通信应当由网络来保证 数据报服务可靠通信应当由用户主机来保证 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二、网际协议IP 1、与IP 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三个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ARP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 2、网络互相连接起来要使用一些中间设备 ?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3、互联网可以由许多异构网络互联组成 4、分类的IP 地址 IP 地址定义: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32 位的标识符。 5、IP 地址的编址方法 分类的IP 地址,子网的划分,构成超网。 两级的IP 地址:IP 地址::= { <网络号>, <主机号>} 分类的IP 地址:A类,B类,C类地址都是单播地址 D类地址用于多播,E类地址保留 实际上IP 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Ip地址不仅可以指明一个主机,还指明了主机所连接到的网络 点分十进制记法:192.168.1.1 一些特殊的ip地址:保留地址0.0.0.0 本地软件环回测试地址127.0.0.1 不指派地址128.0.0.0 192.0.0.0 6、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IP地址放在IP数据报首部,硬件地址放在MAC帧首部,在网络层及网络层以上使用IP地址,在链路层及以下使用硬件地址 7、解析协议ARP 每一个主机都设有一个ARP 高速缓存(ARP cache),里面有所在的局域网上的各主机和路由器的IP 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这个映射表还经常动态更新。 ARP 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 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8、如何知道同一个局域网内其他主机的mac地址? A在局域网内广播arp请求分组,其他主机接收分组,IP地址与报文中一致的主机收下分组,并在自己的arp缓存中写入主机A的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并发送arp响应报文,A 收到响应报文后在自己的arp缓存中写入主机B的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9、生存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 10、若主机不在同一个局域网内,arp映射表怎样建立?交给连接不同网络的路由器

计算机网络 知识点总结

【精品】计算机网络个人概要总结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多个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互连起来的系统,以实现彼此交换信息(通信)和共享资源的目的。 2. 计算机网络功能:(1)数据通信。(2)资源共享。(3)并行和分布式处理(数据处理)。(4)提高可靠性。(5)好的可扩充性。 3. 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4. 计算机网络基本网络拓扑结构有五种:全连接形、星形、树形、总线形、环形。 5. 按网络的作用范围来分,网络可分为3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6. 网络延迟时间主要包括:排队延迟、访问延迟、发送时间、传播延迟。 7. 网络协议:为主机与主机之间、主机与通信子网之间或子网

中各通信节点之间的通信而使用的,是通信双方必须遵守的,事先约定好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8.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同步)。 9. 网络协议采用分层方式的优点: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隔开。易于实现和维护。有利于标准化工作。 10. 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层次及其相关协议的集合,是对计算机网络所完成功能的精确定义。 11. OSI模型采用七层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12. 物理层:实现透明地传送比特流。负责建立、保持和拆除物理链路;比特如何编码。传送单位是比特(bit)。 13. 数据链路层:实现无差错帧传送,包括把原始比特流分帧、排序、设置检错、确认、重发、流控等功能;负责建立、维护和释放数据链路;传送信息的单位是帧(frame)。 14. 网络层:实现分组传送,选择合适的路由器和交换节点,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教程答案

第一章 按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可以划分为哪几类?广播通信信道子网的拓扑与点到点通信子网的拓扑. 一个计算机网路由哪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1)若干个主机,它们向各用户提供服务;2)一个通信子网,它由一些专用的结点交换机 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通信链路所组成;3)一系列的协议,这些协议是为在主机之间或主机和 子网之间的通信而用的。 第二章 2.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传输介质各有什么特性?如何选择传输介质的特性主要有传输输率(和带宽有关)、传输距离(和衰减有关)、抗干扰能力以及安装的难易和费用的高低等几项,选择时要根据实际使用场合,综合上述因素进行考虑。如要求传输速率高,可选用电缆;要求价钱便宜,可选用双绞线;要求在不适宜铺设电缆的场合通信,可选用无线传输等。下述的特性比较可以总结出每种传输介质的特点,便于在实际中选择使用。典型的传输速率:光缆100Mbps ,同轴电缆10Mbps ,屏蔽双绞线 16Mbps ,双绞线10Mbps ,无线介质小于10Mbps 。传输距离:光缆几千米,同轴粗缆500 米,同轴细缆185 米,双绞线100 米,无线介质也可达几千米。抗干扰能力:有线介质中光缆抗干扰能力最好,非屏蔽双绞线最差。无线传输介质受外界影响较大,一般抗干扰能力较差。安装:光缆安装最困难,非屏蔽双绞线安装最简单。费用:对有线传输介质,其费用的高低依次为光缆、粗同轴电缆、屏蔽双绞线、细同轴电缆、非屏蔽双绞线。无线传输介质中,卫星传输最昂贵。 4. 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个方面的特性?个包含些什么内容? 1)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的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2) 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的某一电 3)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 平的电压表示何意4 )规程特性,说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基础知识(复习用)

js1.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许多计算机系统或设备连接起来,按某种谢雨进行数据通信,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使用目的可分为公用网、专用网和利用公用网组建的专用网;按交换方式可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和混合交换网;按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形和混合型;按网络的地理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 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增加可靠性和实用性;负载均衡与分布式处理;集中式管理;综合信息服务。 4.网络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5.网络协议的定义:保证网络中的各方能够正确、协调地进行通信,在数据交换和传输中必须遵守事先规定的准则,这些准则必须规定数据传输的格式、顺序及控制信息的内容,这个准则为网络协议。 6.网络协议由3要素组成:语法、语义、时序。 7.常见的协议由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EUI协议等。 第二章 1.被传输的二进制代码成为数据。 2.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信号表示形式。 (以下非重点- -) 3.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通信模型:产生和发送信息的一段叫信源,接受信息的一端叫信宿。信源与信宿通过通信线路进行通信,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也将通信线路称为信道。 4.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传输模拟信号的系统称为模拟通信系统,而传输数字信号的系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 5.模拟通信系统通常由信源、调制器、信道、解调器、信宿预计噪声源组成信源所产生的原始模拟信号一般经过调制再通过信道传输。到达信宿后,通过解调器将信号解调出来。 6.数字通信系统由信源、信源编码器、信道编码器、调制器、信道、解调器、信道译码器、信源译码器、信宿、噪声源以及发送端和接收端始终同步组成。、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知识点大全

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分四个阶段:1)以单台机为中心的远程联 机系统,构乘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2)多个主机互联,各主机相互独立,无主从关系的计算机网络;3)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4)网络互联与高速网络。 3.逻辑构成:通信子网、资源子网 4.因特网是在原有ARPAnet技术上经过改造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 对任何计算机开放,只要遵循TCP/IP 的标准并申请到IP地址,就可以通过信道接入Internet。TCP/IP传输控制协议(TCP)/互联网协议(IP) 5.电话、有线电视和数据等都有各自不同的网络(三网合一) 6.计算机网络定义:将处于不同地理位置,并具有独立计算能力的 计算机系统经过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相互联接,在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通信软件的控制下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的集合。 7.计算机网络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构成(概念上讲) 8.网络软件可分为网络系统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 9.分类: a、按传输技术:广播式网络、点一点式网络(星型、树型、网型) b、按分布距离: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 c、拓扑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网状结构 10.客户机/服务器结构(c/s)

11.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带宽 12.带宽:“高数据率”的同义词,单位是“比特每秒“ 13.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比特)/信道带宽(比特/秒)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米)/信道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 14.误码率=传错位数/传输总位数 15.网络协议: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定、约束与标准 三要素:1)语法: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2)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和做出的响应。3)时序: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6.层次 N层向n+1层提供服务,n+1层使用n层提供的服务。 17.层次模型各层的功能 (1)物理层:单位:比特 物理层的作用是在物理介质上传输原始的数据比特流。 (2)数据链路层:单位:帧 相邻网络节点的信息流动 (3)网络层单位:分组 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由选择问题 (4)传输层单位:报文 第一个端对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 (5)会话层(6)表示层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复习资料整理(期末考试必备)

第一章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功能:连通性和共享; 2、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①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②建成了三级 结构的因特网。③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因特网。 3、NAP(或称为IXP)——网络接入点:用来交换因特网上流量;向各ISP提供交换设施,使他们能够互相平等通信 4、因特网的组成: ①边缘部分:用户利用核心部分提供的服务直接使用网络进行通信并交换或共享信息;主机称为端系统,(是进程之间的通信) 两类通信方式: 1)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客户程序:一对多, 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服务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被 动等待); 2)对等连接方式(p2p):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端; ②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主要由路由器和网络组成);核心中的核心:路由器(转发收到的分组,实现分组交换) 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1)电路交换: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资源(归还 通信资源)始终占用资源; 2)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时延较长); 3)分组交换:报文(message)切割加上首部(包头header)形成分组(包packet); 优点:高效(逐段占用链路,动态分配带宽),灵活(独立选择转发路由),迅速(不 建立连接就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存储转发时造成时延; 后两者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 路由器处理分组过程:缓存→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端口; 5、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作用范围:W AN(广),MAN(城),LAN(局),PAN(个人); ●按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 ●按介质:有线网,光纤网,无线网络; ●按无线上网方式:WLAN,WW AN(手机); ●按通信性能:资源共享,分布式计算机,远程通信网络。 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速率(比特每秒b/s):数据量/信息量的单位; 2)带宽(两种):①频域称谓,赫兹Hz,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②时域称谓,比特每秒(b/s), 通信线路的最高数据率;两者本质一样,宽度越大,传输速率自然越高; 3)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上课讲义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 结

2物理层 2.1基本概念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确定与传输媒体接口的一些特性 四个特性: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的数目和排列、固定的所 锁定装置等 电气特性——指明接口电缆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范围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条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系统的三大部分——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 数据——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数据的电气或电磁表现 模拟的——表示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的——表示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码元——在使用时间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表示的基本波形 单工通信(单向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不允许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信(双向交替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消息,不允许同时发送或接收 全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接收消息 基带信号——来自源的信号

调制——基带信号含有信道不能传输的低频分量或直流分量,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 基带调制(编码)——仅仅变换波形,变换后仍是基带信号 带通调制——使用载波调制,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到较高频段,并转换为模拟信号 带通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通过信道) 基本带通调制方法——调幅(AM)、调频(FM)、调相(PM) 码间串扰——在接收端收到的信号波形失去了码元之间的清晰界限的现象 奈式准则——在任何信道中,码元的传输速率是有上限的,传输速率超过此上限就会出现严 重的码间串扰,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成为不可能 数据的传输速率(比特率)——每秒传输的比特数即二进制数字(0或1),单位 bit/s、b/s、bps 码元传输率(波特率)——每秒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单位B 传信率(比特率)与传码率(波特率)的关系——(N为码元的进制数) 比特率=n*波特率(n为每个码元的比特,二进制时带1比特,三进制时带2比特,八进制带3bit) 信噪比——信号的平均功率和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记为S/N,单位分贝(dB) 信噪比(dB)=10log10(S/N)(dB) 如当S/N为10时信噪比10,S/N为1000为30 香农公式——信道极限信息传输率C = W log2(1+S/N) b/s

实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精修订

实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实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第3版)课后答案 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一、 二、

三、 1、网络硬件:即网络设备,是构成网络的节点,包括计算机和网络互联设备。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是把网络节点连接起来的数据传输通道,包括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 网络软件:网络软件是负责实现数据在网络设备之间通过传输介质进行传输的软件系统。包括网络操作系统、网络传输协议、网络管理软件、网络服务软件、网络应用软件。 2、资源共享,如打印机共享;数据传输,如发送电子邮件;协调负载,如分布式计算系统;提供服务,如网页发布服务。 3、IP地址是给每一个使用TCP/IP协议的计算机分配的一个惟一的地址,IP地址的结构能够实现在计算机网络中很方便地进行寻址。IP地址由一长串十进制数字组成,分为4段l2位,不容易记忆。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便于计算机按层次结构查询,就有了域名。域名系统是一个树状结构,由一个根域(名字为空)下属若干的顶级域,顶级域下属若干个二级域、三级域、四级域或更多。域名肯定有对应的IP地址,IP地址却不一定都有域名,二者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个IP可以有多个域名,在动态DNS应用中,一个域名也会对应多个IP地址。 4、从主机位借三位作为子网位,划分为八个子网,具体如下表:

第2章网络传输介质一、

二、 三、 1、有线、无线 2、双绞线、光纤、同轴电缆;微波、红外、蓝牙 3、光信号、电信号 4、粗同轴电缆、细同轴电缆 5、发光、注入型激光

2013 北工大 计算机网络应用 复习提纲(整理版)

复习提纲 1.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四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征 第一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由于终端没有独立处理数据的能力,因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但在这个阶段中,逐步开始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是当代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基础。第二阶段:多主机互联计算机网络 处于这个阶段的计算机网络,主要特征在于运用了分组交换技术。 第三阶段:标准计算机网络 主要特征是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遵守同一种网络协议,突出了资源共享。 第四阶段:国际化的Internet 信息综合化和传输高速化是第四代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通常采用的定义是: 计算机网络是用通信线路将分散在不同地点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相互连接,按照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 功能: 资源共享(硬件共享、软件共享、信息共享)、数据通信、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分布计算与协同工作。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网络交换功能分类: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按网络拓扑结构分类: 总线型结构、星型结构、环型结构 按网络作用范围分类: 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4.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原理以及三种交换方式的比较 常用的数据交换技术有三种: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发送方和接收方在开始传输数据之前必须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通路,通信双方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一直占用该通路,在数据传输完成后才释放该通路; 报文交换: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不需要建立专用的物理通路,发送方在发送报文时,要将接收方的地址添加到报文中一起发送,也称为存储转发; 分组交换:在发送报文前要将较长的报文划分为多个较小的等长数据段,然后以分组为单位采取存储转发方式传输。 比较 电路交换建立通路后,传输延迟短并固定,适用于实时信息、大容量且连续的数据传输;报文交换适用于线路带宽比较高的情况,可靠灵活,但延迟大; 分组交换缩短了延迟,也能满足一般的实时信息传送。在高带宽的通信中更为经济、合理、可靠。是目前公认较(最)好的一种交换技术。 5.虚电路工作方式和数据报工作方式的比较书P33 虚电路交换方式是一种面向连接的服务提供方式。在数据传输之前要建立一条逻辑连接、虚电路方式建立了逻辑通信连接,适合持续时间段的数据通信 数据报交换方式是一种无连接的服务提供方式。分组数据报方式具有灵活性。有效性。尤其对于网络状况不稳定或者拥塞情况具有极好的适应功能,数据报方式避免建立线路的额开销,尤其适合小量分组的情况。 6.计算机网络的逻辑结构 从逻辑上计算机网络可以划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层。 7.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的组成、功能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组成 通信子网包括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等 资源子网主要包括主机、终端、通信子网接口设备以及软件等

计算机网络总结-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

计算机网络总结: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 《计算机网络》课程总结 目录 一、对老师的印象 二、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三、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程的学习历程与收获 四、计算机网络笔记整理 五、总结 对老师的印象 一、整体印象 对于老师的印象应该追溯到上个学期,上个学期选了短学期的课《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当时选择这门课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自己是否对它了解 只是为了单纯的凑学分。但是通过第一节课的了解,感觉天都塌了下来。这个课的基础是C 语言和《数据结构》,这两门课我其实都没有学过,我感觉老师说的真的很对,没有学过这些就可以退掉这门课,我们果断退掉了这门课。当时对老师的印象就是很严格,要求很高,后来我们想想其实是对课程本身的一种恐惧感。 二、二次印象 老师真是太敬业啦,其实从老师进教室的那一刻就看出老师挺着肚子,有了宝宝。当时就想,老师都这样了为什么还要来上课,很是佩服老师的敬业精神。而且以前严格的影响全都被老师的讲课的内容所掩盖,我没有上过老师的课,但第一次上老师的就感觉老师教的很好,其实大学里好多老师的学历很高,但有些老师真的不会讲课,至少让大部分同学感觉他讲的不好。但是我感觉老师在讲课方面很有自己的想法。 三、对同学的态度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实验课上,老师给我们操作演示,为每一个学生悉心指导,我觉得老师真的很亲民,对于网络的搭建,老师给我们演示了web 服

务的构建,DNS 服务器和FTP 的设置,以及最终的客户端设置,很少有老师这样耐心指导。最后老师收作业的方式也是很好,避免了有的同学投机,我觉得很不错。 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一、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二、发展历程 1.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其实计算机的发展速度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利用通信线路,将多台终端设备连接到一台计算机上,构成“主机-终端”系统,这里的终端不能够单独进行数据处理,仅能完成简单的输入输出,所有数据处理和通信处理任务均由计算机主机完成。现在的终端指的就是一台独立的计算机,不仅可以输入输出,还可以处理数据。其实这个时期并不算是真正的计算机网络,应该称为伪计算机网络。 2.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独立的终端有了处理数据的能力,例如美国的 ARPAnet 网络。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主要用于传输和交换信息,因为没有成熟的操作系统,资源共享不高。 3.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70年代,出现了许多协议,比如TCP/IP协议。其主要特征就是所有的计算机遵守同一种网络协议,突出资源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 4.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 90年代开始,微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光通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信息综合化和传输高速化是第四代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三、网络传输媒体 网络传输媒体也称,传输介质或传输媒介。就好像一条条水管,所有的自来水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