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进出口贸易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_基于北京市的数据分析

进出口贸易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_基于北京市的数据分析

进出口贸易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_基于北京市的数据分析
进出口贸易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_基于北京市的数据分析

进出口贸易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基于北京市的数据分析

王风云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2617)

[摘要] 对外贸易己经成为支持北京市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在当前贸易不平衡加剧情况下,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的变动关系到北京未来经济增长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稳定、持续的发展。基于北京市1986 2006年数据,利用Grang er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检验,研究北京市进出口总额、初级产品进出口总额和工业制成品进出口总额与经济增长之间因果关系,以及变量间长期均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出口贸易与北京市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Grang er因果关系,并且二者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同时,在出口贸易中,工业制成品出口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影响远大于初级产品出口。在进出口贸易中出口是拉动北京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北京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出口驱动型特征。因此,

北京在未来的对外贸易发展中,应该协调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间的平衡发展,加快对引进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升进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和关税改革,实现比较优势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加速北京经济增长转型的步伐。

[关键词] 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

[中图分类号] F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0209(2010)03 0106 08

一、引言

最早研究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是亚当 斯密(1988),他提出对外贸易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后来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1987)提出比较优势学说。从此,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经济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从理论上回答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二是从实践的角度验证和实证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经济学家罗伯逊提出对外贸易是 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理论,其主要着眼点在于阐述后进国家可以通过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增长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增长。50年代的纳克斯对这个理论作了补充和发展,认为较高的出口增长率是可以带动经济增长的。20世纪后半叶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实践,有力地证明了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新贸易理论认为进口贸易是促进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把技术作为内生变量研究技术变动、进口贸易、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Rom er(1986)和Lucas(1988)为代表的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对外贸易通过提供更广阔市场、更频繁的信息交流和更加激烈的竞争而促进一国的创新活动和技术进步,进而推进

[收稿日期] 2009-08-28

[作者简介] 王风云,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 北京市组织部优秀人才培养项目(20071D0500500165)。

该国经济增长。20世纪80年代以后,关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从理论研究开始转向模型建构与实证分析。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学者开始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并检验我国经济增长与贸易的关系。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呈双向因果关系。例如,姚丽芳(1998)对中国外贸进出口中的多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国民经济和进出口的影响是相互的、双向的。沈程翔(1999)对我国1977-1998年出口与GDP的统计数据用VAR模型进行了Grang 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出口和产出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双向关系,但用出口和产出水平数据作Eng le Granger协整检验,则发现出口和产出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还有些学者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后认为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或短期作用显著,但长期不明显。张亚斌等(2002)从回归分析的角度研究了1980-2000年我国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许和连、赖明勇(2002b)从贸易条件、汇率波动、外商直接投资等多个角度考察了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问题,检验结果显示总体出口与GDP 不存在协整关系,初级产品出口与GDP之间存在惟一的协整关系,工业制成品出口与GDP之间不协整。

以上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因不同的经济条件和不同时期而有所差异,并且因实证分析方法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学者们对于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侧重于从单方面研究出口或进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尤其是在当前我国进出口贸易不平衡情况下,忽略了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发展。21世纪以来,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的进出口贸易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越来越紧密。为了厘清在当前我国进出口贸易不平衡情况下,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典型地区北京市为背景,分别研究北京市初级产品的进出口和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影响关系,并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它们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二、北京市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进出口贸易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尤其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首都,进出口贸易对北京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从1986年至2007年的22年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84 9亿元快速增加到9353 3亿元,增长了32 8倍。期间,北京市进出口总额从16 68亿美元猛增至1929 5亿美元,增长了115 7倍,北京市进出口贸易总额已连续第9年实现两位数增长。随着北京市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北京市净出口总额对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更加显著。自200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开始持续上涨,同时,我国经济又遭受通货膨胀、高房价以及世界金融危机的巨大压力。但是2008年北京市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88亿元,比上年增长9%,增速比上年回落4 3个百分点。北京市在经济增长有所回调情况下,进出口贸易却出现强劲增长,2008年北京进出口总额达2718 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 8%,增幅比上年提高18 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74 6亿美元,增长17 4%,增幅比上年降低11 5个百分点;进口2143 9亿美元,增长48 8%,增幅比上年提高28 8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己经成为支持北京市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在评价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时,学者们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出口或是贸易顺差上。随着中外贸易摩擦不断加深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学者们开始重视分析进口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张冰、金戈,2007)。而北京市作为一个典型区域,从1991年开始出现贸易逆差,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加快,进口增速加快,进出口贸易逆差进一步加大。因此,在贸易不平衡加剧情况下,我们要清楚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的这种变动对北京市的经济持续增长的影响是什么,影响效率有多大,这关系到北京未来经济增长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稳定、持续的发展。

目前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北京是国内最有可能高层次承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地区 数据来源于 2008年北京统计年鉴 和 北京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之一。但是作为接纳人口转移的主要城市,北京市的资源环境承载的压力却在不断增大。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北京市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进出口贸易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基于北京市数据研究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因果关系,分析两大类进出口产品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理解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从而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三、实证分析

下面我们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基于北京市数据对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选取和样本数据的处理

本文选取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单位:亿美元) 、北京市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单位:亿美元)作为研究变量,样本采用为1986年至2006年年度数据 。考虑到变量的平稳性问题,将这些时间序列数据作对数变换,分别表示为lnGDP 、lnimp 和lnexp 。为了进一步分析进出口分类产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其细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大类,其中初级产品进出口总额表示为lnim p1、lnex p1,工业制成品进出口总额表示为lnimp2、lnex p2。本文所有数据来源于历年 北京统计年鉴 和北京市统计信息网。图1描述了北京市GDP 和进出口总额的变动趋势,从图中可以清楚看出这三个变量变动趋势基本一致,其中1992年以后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出现贸易逆差。

按照历年 中国统计年鉴 中当年汇率折算成美元计价的GD P 。 由于 2008年北京统计年鉴 中没有公布2007年北京市海关进出口贸易总额(地方)数据和海关进出口商品类别

及构成(地方)数据,考虑到数据的连续性,故本文选择数据期限为1986-2006

年。

图1 北京市GDP 和进出口总额时间变化路径

(二)平稳性检验和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

由于很多宏观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的(Enders,1995),对非平稳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统计推断时会出现伪回归,因此在研究变量之间关系之前必须考虑时间序列的平稳性问题。我们通过ADF 检验法(M ills,1999)来检验lnGDP 、lnimp 和lnexp 序列的平稳性。在ADF 检验中我们选取存在截距项的模型形式,通过比较AIC 值,我们选择变量滞后1期。表1计算了样本区间内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的ADF 统计量, 表示差分算子,*和**分别表示1%的显著性水平和5%的显著水平。检验结果表明,时间序列变量均接受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对这些变量进行差分变换,分别表示为 GDP 、 imp 、 ex p 、 imp1、 imp2、 ex p1和 exp2,对这些差分序列进一步进行平稳性检验,发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这些序列都是非单位根过程,即进行差分变换后这些变量都是平稳的,因此可以推断它们都是1阶

单整的I(1)过程。

表1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序列A DF A IC临界值平稳性

lnGDP1 0826-1 5591-3 0206**不平稳

lnG DP-4 8599-1 4793-3 8315*平稳

lnimp1 8238-0 6560-3 0206**不平稳

lnimp-4 7012-0 9106-3 8315*平稳

lnimp10 12291 3568-3 0206**不平稳

lnimp1-6 01111 1455-3 8315*平稳

lnimp21 7516-0 6374-3 0206**不平稳

lnimp2-4 7404-0 8444-3 8315*平稳

lnex p2 1605-1 0709-3 0206**不平稳

lnexp-3 7434-0 7840-3 0299**平稳

lnex p10 4113-0 5856-3 0206**不平稳

lnex p1-4 4729-0 5302-3 8315*平稳

lnex p22 1231-0 9997-3 0206**不平稳

lnex p2-3 6848-0 7228-3 0299**平稳为了进一步明确进出口额和GDP之间的关系,我们首先利用Granger非因果关系检验分析这些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然后实证分析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根据AIC和SC准则,本文选取滞后1期的影响时滞,计算结果见表2。

表2进出口额和GDP之间的G ranger影响关系检验

假设形式F-统计量概率检验结论 lnGDP非G-影响 lnimp0 52840 4777接受原假设

lnimp非G-影响 lnGD P0 10200 7535接受原假设

lnG DP非G-影响 lnex p0 01220 9131接受原假设

lnex p非G-影响 lnGDP7 66310 0137拒绝原假设

lnGD P非G-影响 lnex p11 27570 2753接受原假设

lnex p1非G-影响 lnGDP0 70740 4127接受原假设

lnGD P非G-影响 lnex p20 08100 7795接受原假设

lnex p2非G-影响 lnGDP8 24770 0111拒绝原假设表2检验结果表明 lnimp和 lnGDP之间不存在Grang er因果关系,即北京市的进口与GDP之间不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存在 lnexp是 lnGDP的单向Granger影响关系,即出口贸易的增加可以促进北京市国民经济的增长,反之,经济增长对促进出口的增长却不存在Gr anger影响关系。

从商品结构细分的角度看, lnexp2是 lnGDP的单向Grang er原因,而 lnexp1和 ln GDP之间不存在Grang er因果关系。即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增长促进北京市国民经济的增长,反之则不是。而初级产品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相互影响关系。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实现了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的转变,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逐年上升,2006年北京市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重已达94 1%,初级产品仅占4 1%。所以工业制成品出口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而初级产品出口则

没有这种作用。

(三)协整分析

由于lnGDP、lnim p和lnex p都是1阶单整的I(1)过程,并且 lnexp、 lnex p2和 lnGDP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 er因果关系。我们运用1987年Eng le和Gr anger提出的两步检验法(EG检验)检验出口和GDP是否协整,首先建立如下方程:

(ln G DP)t= + (ln exp)t+ t

(ln G DP)t= + (ln exp2)t+ t

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如下(参数估计下面对应的数字为t 统计量):

(ln G DP)t=2 9142+0 7762(ln ex p)t+ ^t

(24 0639) (22 0748)

R2=0 9625 F=487 2958

(ln G DP)t=3 0272+0 7623(ln ex p2)t+ ^t

(26 1732) (22 1780)

R2=0 9628 F=491 8654

上述回归方程估计残差序列 ^t(图2)和 ^t(图3)如下:

对残差序列 ^t和 ^t作平稳性检验,根据AIC准则,我们选取滞后1期的影响时滞,ADF检验结果见表3(*表示1%的显著性水平):

表3残差序列 ^t和 ^t的单位根检验

序列A DF AIC临界值

^t-5 4940-0 6890-3 8315*

^t-5 4063-0 6992-3 8315*

检验结果表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序列 ^t和 ^t均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残差序列 ^t和 ^t是平稳序列,这表明lnexp、lnex p2和lnGDP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协整关系表示变量之间的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根据协整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重要结论:

(1)出口与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工业制成品出口与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出口总量的增长促进了北京市GDP的增长,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增长显著地推动了北京市GDP的增长。

(2)出口总额和工业制成品出口与北京市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出口总额每变动1%将引起GDP同向变动0 78%;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每变动1%将引起GDP同向变动0 76%。所以出口与GDP 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主要体现在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增长促进经济的增长上。

(四)结果分析

通过对北京市1986-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和进出口贸易的平稳性检验、Grang er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分析,我们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从Granger非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来看,在出口总额上存在出口贸易到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说明出口变动是北京市经济增长变动的原因,反之不成立。这与近年来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相同,例如,许连和、赖明勇(2002a)利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检验了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假设在中国的情况,结果表明存在出口增长到GDP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杨裴等(2007)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发现存在出口贸易到我国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北京市和全国在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变动关系方面一致,出口是扩大国内市场的一项重要因素,出口的持续扩张带动相关产业增产。

从出口商品的分类来看,存在从工业制成品出口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影响关系,而初级产品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相互影响关系。我们实证分析的结果与北京市的出口结构一致。目前在北京市出口商品总额中初级产品的出口占4%,其对北京市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工业制成品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已超过94%,在工业制成品出口中66 3%是机械与运输设备出口。这充分说明北京市已逐步从出口贸易以数量型扩张为主发展为以出口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为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高。通过协整分析我们发现出口总额和工业制成品出口与北京市GDP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出口总额每增加1% GDP将增长0 78%,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总额每增加1%GDP将增长0 76%,这表明北京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出口导向型的特征,在进出口贸易中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其次,从Granger非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来看,北京市在进口总额和进口商品分类上均不存在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这与近年来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有所不同,例如,张亚斌等(2002)的实证研究认为进口与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性,但没有说明其中的因果关系。杜江(2007)基于误差修正模型(ECM)研究认为进口与经济增长具有双向因果关系,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笔者认为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是研究背景和对象不同,其他学者研究的是全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全国来看我国近年来处于贸易顺差状态,而本文研究的是北京市进出口贸易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关系。北京市自1992年以来呈现出贸易逆差趋势,并且这种逆差在不断加大,2006年北京市地方贸易逆差达到88 67亿美元,其中初级产品进口在进口总额中占13 1%,工业制成品进口在进口总额中占86 9%。但是我们检验发现不存在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其主要原因是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直接的,而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间接的。进口中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会促进进口国科技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进口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所以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要在长期中才能体现出来。北京市进口的工业制成品中64%是先进机械及运输设备等,但是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却没有体现出来。所以,北京市要改变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率,就必须充分利用区位、人才等优势,对引进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消化和吸收,通过技术扩散和再创造效应,提高生产效率。

最后,我们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出口贸易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远大于进口贸易,北京市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出口驱动型特征。这与杨裴等的研究结果相似。从经济学理论来看,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在经济发展中同样重要,二者相辅相成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推动经济的增长,对于发展中国家更是这样。从长远来看,进口贸易提高生产率的作用要大于出口贸易开拓市场的作用。进口先进生产要素将带动产业投资和产业升级,提升国内综合实力,进一步促进国内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出口贸易。所以北京市要保持进出口贸易的协调发展,就必须提升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必须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兼顾并重,贸易增长与贸易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实现贸易持续增长。

四、对策与建议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出口贸易的增长促进了北京市经济的增长,并且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却不存在Gr anger因果关系。同时,在出口贸易中,由于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远大于初级产品,其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影响远大于初级产品对经济的影响。为了促使北京市进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1 推动进出口贸易协调平衡发展。自1992年以来,北京市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北京市进口产品类别中机械及运输设备的比重较大;另一方面,2003年以来国际能源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致使我国进口石油、石油产品及有关原材料的总金额在不断上升。所以政府应强调尽快建立自主知识产权成套设备的生产,加强自主知识产权成套设备的研发,培育民族品牌,提高民族产业的竞争力。积极引导企业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效,减缓能源供需矛盾,从而减轻能源等原材料进口压力。同时还要扩大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通过技术和知识扩散效应,刺激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进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实现北京市经济的集约化增长,推动进出口贸易协调平衡发展。

2 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在北京市近年来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中,尽管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远大于初级产品,但工业制成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却在逐年上升,这对于提高对外贸易对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是不利的。因此当前要大力推动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和先进技术的进口,以逐步实现比较优势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同时引导社会就业由劳动密集型行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过渡,促使工业制成品出口产业在国际竞争的压力下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北京市经济增长转型的步伐。

3 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和关税改革。北京市应建立和完善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多边贸易体制的、高水平的对外经贸管理体制,提高行政能力和水平,推广和运用信息化电子政务,建立规范透明、保障有力、监督有效的对外经贸促进体系和服务体系;同时,从关税税率和关税结构方面深化关税改革,以提高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推动出口企业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大卫 李嘉图,1987: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北京:华夏出版社。

杜江,2007: 进口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实证分析 , 国际贸易问题 第4期。

沈程翔,1999: 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977 1998 , 世界经济 第12期。

许和连、赖明勇,2002a: 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假设在中国的进一步检验 , 湖南大学学报 第3期。

许和连、赖明勇,2002b: 中国进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湖南大学学报 第5期。

亚当 斯密,1988: 国富论 ,北京:商务印书馆。

杨裴、赵景峰、王凯,2007: 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 人文杂志 第1期。

姚丽芳,1998: 中国外贸进出口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统计研究 第5期。

张冰、金戈,2007: 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 , 国际商务 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第2期。

张亚斌,等,2002: 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财经理论与实践 第11期。

Enders,W.,1995,A p p lied econometr ic time ser ies, John W iley&So ns,Inc.

L ucas,R.,1988, O n the mechanics of eco no mic de velo pment ,J our nal of Monetar y Economics,22(1):3-42.

M ills,T. C.,1999,T he econo metr ic mod eling of f i nancial time ser ies,second edition,Cambr idg e:Cambridg e U niver sity P ress.

Ro mer,P.,1986,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 ng-run g row th ,J our nal of Pol itical Econo my,94(5):1002-1037.

(责任编辑 孟大虎 责任校对 孟大虎 侯珂)

An Empirical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Based on data analysis of Beijing

WANG Feng-yun

(School of E conomics&M anagem ent,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 echnology,Beijing102617,C hina) Abstract:Fo reig n tr ade has become an impo rtant facto r for Beijing s sustainable eco no mic gr ow th.Along the curr ent in crease of trade imbalance,the impo rt and ex port tr ade of the chang es is immediat ely asso ciated w ith Beijing s futur e econom ic g row th as well as the coo rdinate,stable and sust ainable development o f t he natio nal eco no my.T 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data fro m1986t o2006of Beijing.It focuses o n the causa l relat ionship betw een the g ro ss import s and ex por ts on the one hand,and the eco no mic g ro wt h on the o ther.It analy zes t he influence of the gr oss impo rts and expor ts o f t he primar y pro d ucts and manufactured pr oducts upon the eco no mic g ro wth o f Beijing.It a lso discusses the var iables concerning the long-ter m equilibr ium relationship in terms of the G ranger Causality T est and co-integr atio n analy sis.T 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no G ranger causality relat ionship betw een impor t tr ade and eco no mic g ro wth.T here is unilatera l G ranger causality r elatio nship bet ween ex por t trade and economic g row th,and a long-term equilibrium relat ionship between t hem.A t the same time,ther e is mo re influence in manufactured products than pr imary pr oducts upo n the economic g row th in ex por t tr ade.In t he impor t and ex po rt tr ade,ex po rts are the main dr iving fo rces o f econom ic g ro wth.T hat is,there is a sig nificant ex po rt-dr iven featur e.T her efo re,during the for eign tr ade dev elopment in the futur e,Beijing should coor dinate the impor t and ex po rt t rade t o keep the balance,and accelerate the dig estion,absor ption and r e-innovat ion of the intro duction o f the advanced technolog y and equipment,and enhance the driv en effect impor ts.Beijing should o 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the im po rt and expor t commodity,and fur ther deepen t he refo rm of fo reig n t rade and tar iff,so as to achieve a comparativ e advan tage co nv ersion fr om the labor-intensive to the know ledge and techno log y-int ensiv e,and hence acceler ate the tr ansfo rma tio n pace.

Key words:economic g ro wth;import and expor t trade;G ranger Causality T est;Co-integ ratio n T est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代表团来访

5月4日,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校长David Turpin一行5人访问我校。党委书记刘川生、副校长孙玲会见了来宾。研究生院、教育学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见。刘书记对T ur pin校长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向来宾详细介绍了我校情况。双方就未来的合作领域进行了深入讨论,并签署了有关师生交流、合作研究等方面的谅解备忘录。

维多利亚大学地处加拿大西部,是一所以教育学、地学及法学见长的加拿大知名学府,也是较早与中国高校开展交流的国外高校之一。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有哪几种?下面天互数据将详细阐述,并介绍一些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 一、指标对比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 统计分析的八种方法一、指标对比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又称比较分析法,是统计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有关的指标对比来反映事物数量上差异和变化的方法,有比较才能鉴别。 指标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可分为静态比较和动态比较分析。静态比较是同一时间条件下不同总体指标比较,如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比较,也叫横向比较;动态比较是同一总体条件不同时期指标数值的比较,也叫纵向比较。 二、分组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 分组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对比,但组成统计总体的各单位具有多种特征,这就使得在同一总体范围内的各单位之间产生了许多差别,统计分析不仅要对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还要深入总体的内部进行分组分析。分组分析法就是根据统计分析的目的要求,把所研究的总体按照一个或者几个标志划分为若干个部分,加以整理,进行观察、分析,以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性。 统计分组法的关键问题在于正确选择分组标值和划分各组界限。 三、时间数列及动态分析法 时间数列。是将同一指标在时间上变化和发展的一系列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就形成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列。它能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动情况,通过时间数列的编制和分析,可以找出动态变化规律,为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时间数列可分为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平均数时间数列。 时间数列速度指标。根据绝对数时间数列可以计算的速度指标:有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动态分析法。在统计分析中,如果只有孤立的一个时期指标值,是很难作出判断的。如果编制了时间数列,就可以进行动态分析,反映其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变化规律。

现代经济学概论

第一讲导论 ?一、什么是现代经济学 ?1、现代经济学的划分 ?我们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起来的、在当今世界上被认可为主流的经济学称为现代经济学。 ?2、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现代经济学以研究市场经济中的行为和现象为核心内容,而市场经济已被证明是目前唯一可持续的经济体制。 ?3、现代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 ?不少人还以为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只能用来研究规范市场制度安排下的经济问题,从而对现代经济学以及它的分析框架和适应范围持怀疑、批判、甚至否定的态度,认为不能用现代经济学来研究中国经济及其转型问题。?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不仅适用于“西方”社会,也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东方” 经济学,甚至“中国特色”的经济学。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是无地域和国别区分的。 ?二、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二三四五六” ?一个行为假设、两个注意事项、三个制度安排、四个基本原理、五个分析步骤、以及六个研究技巧等。 ?1、一个行为假设:利己性假设,它是经济学中一个最核心的假设,是整个经济学的根基。 ?2、二个注意事项:(1)要注意理论结论的边界条件;(2)不能泛用经济理论,拿社会作实验。 ?3、三个制度安排:(1)法规治理;(2)激励机制;(3)社会规范。 ?政府、市场和社会来实现和实施。要做好或协调好涉及经济人的任何一件事情,无论是做行政、搞管理,或解决经济问题都离不开这三个基本的制度安排。?4、四个基本原理指的是:(1)自由选择、(2)约束条件、(3)信息对称、(4)激励相容。 ?5、五个分析步骤组成:(1)界定经济环境、(2)设定行为假设、(3)给出制度安排、(4)选择均衡结果、(5)进行评估比较。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中国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极为严峻的各类自然灾害等挑战,虽然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基本稳定,但汇率不断升级、通胀压力不期而至、外部需求持续变化、资本流动大幅波动,宏观经济形势未可乐观,就如温总理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如果说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那么2010年是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不过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使得2010年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9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1.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0年前GDP为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3%,比上年同期增幅加快1.2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国内消费支出情况,对判断国民经济现状和前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升,表明消费支出增加,经济情况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表明经济景气趋缓或不佳。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4554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3689亿元,同比增长18.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865亿元,增长16.1%。2010年自8月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连续五个月保持在18%以上,国内市场销售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进出口额 2010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相抵,顺差183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4%。从月度同比增幅来看,2010年12月进出口受2009年高基数影响,增速正常回落,国内生产的放缓也是导致本月进出口增幅回落的重要原因。

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有五个基本组成部分

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有五个基本组成部分:界定经济环境、设定行为假设、给出制度安排、选择均衡结果、以及进行评估比较。任何一个经济理论基本上都是由这五个部分组成的。对这五个部份的讨论自然会引申到如何按科学的研究方法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可以逐步深入地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发展出新的经济理论。这就是现代经济学中通常所采用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它包括提供研究平台,建立参照系,给出度量标尺,提供分析工具. 1、研究平台、参照系和度量标尺 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首先提供各种层次和方面的基本研究平台、建立“参照系” ,从而给出度量均衡结果和制定安排的优劣度量标尺。提供研究平台和建立参照系对任何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都极为重要,经济学也不例外。提供研究平台和建立参照系有利于:(1) 简化问题,抓住问题特征;(2) 建立评估理论模型和理解现实的标尺,以及(3) 理论创新。 研究平台:现代经济学中的研究平台是由一些基本的经济理论或原理组成,它们为更深入的分析打下了基础。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类似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即先将问题简化,再抓住问题的核心部分。当有众多因素形成某种经济现象时,我们需要弄清每个因素的影响程度。这可以通过假定其它因素不变,研究其中某个因素对经济现象的影响来做到。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微观经济学,而微观经济学中最基础的理论是个人选择理论---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它们是现代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研究平台或奠基石。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现代经济学教科书基本上都是从讨论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着手的。它们为个人作为消费者和厂商如何作出选择给出了基本的理论,并且为更深入地研究个人选择问题提供了最基本的研究平台。一般来说,个人的均衡选择不仅依赖于自己的选择,而且也依赖于其他人的选择。为了研究清楚个人的选择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个人选择在不受他人影响时是如何作出决策的。现代微观经济学中标准的消费者理论与厂商理论就是按照这样的研究方法得到的。在这些理论模型中,经济人被假定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制度安排中。这样,每人都把价格作为参数给定,个人选择不受他人选择影响,并且每个人的效用或收益只依赖于自己的选择,而不依赖于他人的选择。于是消费者的决策就是在给定价格参数和收入的条件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从而个人的最优选择是价格和收入的函数而不是其他人选择的函数。通过完全竞争市场制度安排假设及没有消费外在性假设,可使得我们先考虑最简单的个人选择问题,而先不需要考虑自己的选择对别人的影响,也不考虑别人的选择对自己的选择的影响。厂商理论也是从研究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企业是如何做出权衡取舍开始的。 刚开始学现代经济学的人往往会对这种研究方法感到不解,认为这种简单情况离现实太远,理论中的假设和现实太不相吻合,从而认为现代经济学理论没有什么用。其实,这样的批评表明这些人对科学的研究方法还没有什么理解。这种将问题简化或理想化的研究方法为更深入的研究建立了一个最基本的研究平台。这就像物理学科一样,为了研究一个问题,先抓住最本质的东西,从最简单的情况研究着手,然后再逐步深入,考虑更一般和更复杂的情况。标准的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就是按这个思路进行的,先研究最简单情况下的个人选择问题,以此建立一个研究个人选择的基本研究平台。从这个平台出发,人们可以考虑经济人之间相互影响这个更一般情况下的选择问题:个人效用或利润不仅依赖于他自己的选择,也依赖于他人的选择,从而个人的均衡结果是他人选择的函数。微观经济学中关于垄断、寡头、垄断竞争等市场结构的理论就是在更一般情况下---厂商间相互影响下---所给出的理论。为了研究经济人相互影响决策这更一般情况下的选择问题,经济学家同时也发展出博弈论这一有力的分析工具。 一般均衡理论是基于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之上,属于更高一层次的研究平台。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为研究在各种情况下的个人选择问题提供了基本的研究平台,一般均衡理论则为研究在各种情况下所有商品的市场互动,如何达到市场均衡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研究平台。例如,前面谈到的宏观经济学中大多数学派就是在一般均衡理论这个平台上展开的,用市场一般均衡来分析市场和研究宏观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变化规律。 最近30年发展起来的机制设计理论又是更高一层次的研究平台,它为研究、设计和比较各种经济制度安排或经济机制(无论是公有制,私有制,还是混合所有制)提供了一个研究平台,它可以用来研究和证明完全竞争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和利用信息方面的最优性及唯一性。完全竞争的市场制度安排不仅导致了资源的

解读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解读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解读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为什么中国不爆发经济危机? 中国是个怪异的国家。很多海外的学者用西方经济学的眼光来看中国,觉得很不可思议。中国用透支的方式维持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什么积累了20多 年仍然没有爆发恶性的通货膨胀进而演化成一场深重的经济危机的呢? 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心研究,终于得出了中国为什么不会爆发经济危机的原因。 下面我将通过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统计数据来详细讲解(所有数据都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让我们先来分析中国GDP的构成。以2003年中国GDP统计数据来看,当年中国GDP总值为117251.9亿元。从产出均衡来计算,GDP应等于投资+消费+政府支出(不包括政府转移性支出与政府债务和利息支出)+对外贸易顺差+库存投资。后两项份额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如当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为人民币2092亿元)。当年中国全社会投资总额为55566.6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5842.0亿元,政府支出为13751亿元。分别占GDP 比例为47.4%、39.1%、11.8%。而同年美国的GDP构成则投资18%,消费68%,政府支出15%。可见,中国是一个主要依靠投资带动的高速增长的经济体,其 模式与之前亚洲四小龙主要是泰国、韩国等增长模式如出一辙。是典型的亚洲增长模式。 但是,与其他亚洲经济体不同的是,中国的投资来源主要是透支国内储蓄,而泰国、韩国当年的投资来源主要是对外负债。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也是中国能够避免东南亚危机那种模式的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将在下文仔细讲述。 其实GDP的结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中国GDP主体的投资的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的读后感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的读后感 田国强的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从目前普遍存在的针对经济学的误解和批判的现象入手,探讨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系统的论证了人们对现代经济学的混乱的认识根源就在于没有理解清楚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文章分为四部分,分别是:提出问题、介绍理论研究进展、具体的分析阐述、总结陈述。 写作目的是帮助读者澄清对现代经济学及其研究方法的一些误解,理解现代经济学最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并指出人们的种种错误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的认识不到位引起的,所以加强对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的认识非常的重要。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 经济学因其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相关性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总是容易引发人们的兴趣,但是经济学也是最容易被人误解的学科之一,因为经济学不仅存在着庞大的理论体系和流派,许多理论似乎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论,其中不少理论还用到了高深的数学,这些让不少人感到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难以把握,从而对现代经济学产生了误解或畏惧,一些人只是从个别的经济学的结论或模型出发,就要么认为经济学自相矛盾,没有共同的地方,要么认为经济学原理社会现实,难以指导经济发展,甚至质疑现代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科学性,对现代经济学大肆进行批判,并宣称要创造出自己的经济学。这些存在的现象对很多的人产生了很大的误导。作者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没有理解清楚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介绍理论研究进展 作者简要的介绍了国内对于经济学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说明了有什么研究成果,文章的写作目的,以及作者文章与现有的理论的区别何在,解决的是问题是什么。

经济运行指标分析

年月经济运行指标分析

————————————————————————————————作者:————————————————————————————————日期: 2

2012年9月运行指标分析 2012-10-24 1.国内生产总值 根据统计局初步核算,2012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534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其中,一季度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3088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65429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154963亿元,增长7.9%。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 虽然三季度GDP同比增速下滑,但去年基数较高是不可忽略的因素,环比来看,GDP增速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反弹。同时三个结构性亮点值得关注,一是服务业增长加速,份额持续提升;二是西部地区增速较高,东部地区经济开始回升;三是需求对经济的贡献提升并超过投资,这三个亮点反映经济正在发生积极的结构调整。 图1:国内生产总值季度累计同比增长率(%) 2002年Ⅲ季度—2012年Ⅲ季度 数据来源:国研网统计数据库

2.工业生产 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2%(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比8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从环比看,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79%。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 分经济类型看,9月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集体企业增长7.0%,股份制企业增长11.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3%。 分轻重工业看,9月份,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 %,轻工业增长9.0%。 分行业看,9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40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纺织业增长10.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0.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0.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6%,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2%,汽车制造业增长6.3%,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4.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8.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0.0%,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3%。 分地区看,9月份,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8.3%,中部地区增长9.5%,西部地区增长12.4%。 分产品看,9月份,471种产品中有328 种产品同比增长。其中,钢材8044万吨,增长4.9 %;水泥20966万吨,增长12.0 %;十种有色金属317万吨,增长7.1%;汽车180.4万辆,增长6.3%;轿车100.2万辆,增长9.6%;发电量3907亿千瓦时,增长1.5%;原油加工量3876万吨,增长7.0 %;乙烯111万吨,增长3.6 %。 9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3%,比上年同月下降0.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943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4%。 9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小幅回升,主要是由价格企稳、去库存动力减弱所致。工业增加值与发电量增速持续偏离可能主要是统计因素所致,与用电量数据基本吻合;总体来看,偏上游的行业表现略好,主要工业品产量大多反弹。考虑需求走势和补库存因素,预计四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能延续反弹。

第二章 现代经济学理论概述

第二章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与发展。 2.理解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成本分析、资金报酬原理、供应链系统原理、技术创新原理等。 3.掌握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 1.能够结合物流工作实际选择合适的物流经济分析方法。 2.能够灵活应用供求分析法、成本收益分析法和盈亏平衡点分析法。 3.能够运用贡献分析法分析物流企业如何将有限资源最优使用。 第一节现代经济学理论概述 一、现代经济学的内容 为什么学习经济学?因为资源的稀缺性。人的需求是无限的,相对于人的需求来说,任何资源都可能是稀缺的。正因为资源的稀缺性,节约才可能成为必要,才产生了如何有效配置和利用资源这个问题。设想一下,如果使用的资源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任凭挥霍浪费,经济学又有什么必要呢?当然,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稀缺,即相对于人们现实的或潜在的需要而言是稀缺的。这就要求社会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这就是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在西方,对经济学的定义很多,比较流行的定义是:经济学是一门关于经济行为主体如何利用稀缺的社会资源进行生产核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科学。经济学中所说的经济行为主体包括居民、厂商、政府和其他经济组织。经济学也就是研究这些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行为的科学。经济学作为一门最主要的社会科学,它所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而资源配置之所以作为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二存在,又在于资源具有稀缺性。 在西方经济学中,资源(resources)又称为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是指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一切东西,具体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组成。 (一)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围绕稀缺资源的配置,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定,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经济活动的主体是指一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当事人或决策者,因而也就是资源配置者和利用者。一个社会经济活动中有三种类型的经济主体:家庭、企业、政府。相对于政府而言,家庭和企业被称为单个经济主体,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府的积极行为时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以单个居民和企业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具体理论包括: ⑴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以实现效用最大。 ⑵生产者行为理论。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而实现利润最大化,包括生产理论、成本与收益理论、厂商理论等。 ⑶均衡价格理论。研究商品的价格如何决定,以及价格如何调节整个经济的运行。 ⑷市场结构理论。研究交易市场的竞争性。 ⑸收入分配理论。研究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如何决定。 ⑹微观规制与收入再分配理论。研究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的视线,正如有关价格管理、消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2004 年1 季度) 出版日期:2004 年05 月编写说明 2004 年1 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 零售额、进出口等均呈现较快增长,经济景气依然处于扩张周期的上升阶段。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突现出来,突出表现在投资过快增长,投资品价格高增长向消费品价格传导进程加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当前形势下,宏观趋势的把握上不应再拘于经济是否“过热”的讨论,而应想办法坚决抑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宏观政策趋向上要从扩大内需转向调节经济平稳运行的方向上来,但同时,应当注意政策实施的力度和时机,防止政策力度过大过猛。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II 目录 Ⅰ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1)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工业生产继续高增长 (1) (二)固定资产投资超高速增长 (2) (三)消费需求增长稳健 (3) (四)市场物价继续上涨 (4) (五)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 (5) (六)货币信贷增势未减 (5) (七)经济运行效益比较好,居民收入增长加快 (6) 二、一季度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 (一)投资增长过快,盲目投资和能力扩张势头加剧 (7) (二)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加剧 (8) (三)通胀压力加大 (8)

(四)信贷调控难度加大 (9) Ⅱ 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9)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高位回落 (9) (一)制约投资增长的因素 (9) (二)促进投资继续高增长的因素 (10) 二、诸多因素将遏制物价上涨 (11) (一)农副产品价格将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 (11) (二)各项控制物价上涨的行政手段将发挥一定作用 (11) (三)严控投资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有助于投资品价格回落 (11) (四)投资热、消费稳,不会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12) (五)我国经济买方市场特征鲜明,不会出现需求推动型的价格轮番上涨12 三、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13)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III Ⅲ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14) 一、扩张性政策应进一步向中性政策过渡 (14) 二、财政政策应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 (14) 三、实行差别化的货币信贷政策,优化信贷结构 (14) 四、统一认识,端正行为,坚决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15) 图表目录 图表1 2003年与2004年各产业投资增长情况比较 (3) 图表2 2003-2004年投资资金来源结构变化 (3) 图表3 2003-2004年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 (3) 图表4 2003-2004年生产和消费物价月涨幅一览表 (4) 图表5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运行主要指标与上半年预测 (13) 本报告图表如未标明资料来源,均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1 Ⅰ 2004 年1 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 经济学派,是为研究经济学的方便对具有相似学术主张和政策主张的一系列经济学说和经济学家进行的归总。主流经济学是指一定时期和地理范围内,在各种相互竞争的经济学说中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某种理论或学说。其主导地位或者表现为它在经济学术界得到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可和赞同,或者是作为官方做出经济决策和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石,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目前最为活跃的经济学派是新自由主义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二者对政府干预的看法截然相反。而国内比较流行的奥地利学派,并不处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位置。当前,现代经济学的十大主流学派如下: 一、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 1.理论背景 新古典综合派是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由对立转向共存和相互融合形成的学派。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命名为“新古典综合”,意在把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理论体系。 2.基本观点 (1)“混合经济”的理论模型:“混合经济”在实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混合经济”的特点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2)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综合派通过建立宏观生产函数,指出可以通过调整资本数量和资本产出比率,使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3)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乘数-加速数”理论模型。该模型是新古典综合派用动态过程分析方法建立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 ⑷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为了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的经济现象,将菲利普斯曲线纳入其基本理论框架中。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二、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 1.理论背景 新剑桥学派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约翰·伊特维尔等人。其理论叛离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而著称,所以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2.基本观点 (1)与新古典综合派的分歧:新剑桥学派的方法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坚持抛弃均衡概念,树立历史的时间观念;二是强调社会制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2)经济增长理论:最重要的特点是把经济增长同收入分配问题结合起来考察,一方面阐述如何通过收入分配的变化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说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 (3)通胀理论:新剑桥学派认为,要解释和说明经济“停滞膨胀”的原因,必须抛弃物价水平仅仅取决于货币数量的传统理论,回到凯恩斯关于物价水平主要受货币工资率支配的论断上来。

宏观经济数据有哪些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某一国在一定时期其境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值。反映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形势的好坏,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被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视为“最富有综合性的经济动态指标”。主要由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额四部分组成。数据稳定增长,表明经济蓬勃发展,国民收入增加,有利于美圆汇率;反之,则利淡。一般情况下,如果GDP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则被视为衰退。此数据每季度由美国商务部进行统计,分为初值、修正值、终值。一般在每季度末的某日北京时间21:30公布前一个季度的终值。 工业生产(INDUSTRIAL PRODUCTION): 某国工业生产部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全部工业产品的总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比重。由于工业部门雇佣了大量工人,其变动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重大影响,与汇率呈正相关。尤其以制造业为代表。此数据由美联储统计并在每月15日左右晚间21:15或22;15发布。 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 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数据上升说明经济发展受阻,反之则看好。对于大多数西方国家来说,失业率在4%左右为正常水平,但如果超过9%,则说明经济处于衰退。此数据由美国劳工部编制,每月第一个周五21:30公布。 贸易赤字(TRADE DIFICIT): 国际间的贸易是构成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当一国出口大于进口时称为贸易顺差;反之,称逆差。美国的贸易数据一直处于逆差状态,重点是在赤字的扩大或缩小。赤字扩大不利于美圆,反之则有利。此数据由美国商务部编制,每月中、下旬某日晚间21:30公布前一个月数字。 经常项目收支: 经常帐为一国收支表上的主要项目,内容记载一国与外国包括因为商品/劳务进出口、投资所得、其他商品与劳务所得以及片面转移等因素所产生的资金流出与流入的状况。如果为正数,为顺差,有利本国货币;反之,则不利于本国货币。此数据由美国商务部编制,每月中旬某日21:30公布。 资本帐收支: 主要描述一国的长、短期资本流动情况,包括长期资本、非流动性短期私人资本、特别提款权、误差与遗漏,以及流动性短期私人资本等项目。资本项目在金融日益国际化、自由化的今天,影响不亚于经常帐项目,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影响越大。其对汇率的影响的观察方法与经常帐基本相同。 利率(INTRESTRATE): 利率是借出资金的回报或使用资金的代价。一国利率的高低对货币汇率有着直接影响。高利率的货币由于回报率较高,则需求上升,汇率升值;反之,则贬值。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由美联储的会议来决定。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xx 笔者以为,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具有非常的普遍性、高度的规范性和逻辑的一致性。并且,由于相对其他学科,经济学与经济社会更休戚相关,甚至会影响到经济政策的制定,因而非常有必要正本清源,讨论清楚。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是无地域和国家界限的,并不存在独立于他国的经济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现代经济学的某些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可以用来研究任何经济环境和经济制度安排下的各种经济问题,研究特定地区在特定时间内的经济行为和现象。几乎所有的经济现象和问题都可以通过下面要介绍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和比较,从而中国实际经济环境下的各种经济问题也可通过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来研究。事实上,这正是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的威力和魅力所在: 它的精髓是要人们在做研究时必须考虑到,并界定清楚某时某地具体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条件。现代经济学不仅可以用来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风俗和文化的人类行为(无论自私自利与否)下的经济问题和现象,它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甚至也可用于研究其他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决策。事实证明: 由于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的一般性和规范性,在过去20年,现代经济学的许多分析方法和理论已被延伸到政治学、社会学、人文学科等学科。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具有高度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它首先给出想要研究的问题,或想要解释的某种经济现象,即经济学家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目标,然后试图回答所要研究或所要解释的问题。比如,下列问题是现代经济学直到现在仍在试图研究或回答的一些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周期和经济衰退?面对经济周期和经济衰退,政府应采用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一些国家非常富裕,同时另外一些国家却非常贫

宏观经济学GDP数据及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情况一览表: 年份 GDP(亿元) GDP指数 GDP增长率人均GDP(元/人) 美元/人世界排名1978 3645.2亿元 100.0 0.0% 381元 226 7 1979 4062.6亿元 107.6 7.6% 419元 269 1980 4545.6亿元 116.0 7.8% 463元 309 7 1981 4891.6亿元 122.1 5.3% 492元 288 1982 5323.4亿元 133.1 9.0% 528元 279 1983 5962.7亿元 147.6 10.9% 583元 295 1984 7208.1亿元 170.0 15.2% 695元 299 1985 9016.0亿元 192.9 13.5% 858元 292 1986 10275.2亿元 210.0 8.9% 963元 279 1987 12058.6亿元 234.3 11.6% 1112元 299 1988 15042.8亿元 260.7 11.3% 1366元 367 1989 16992.3亿元 271.3 4.1% 1519元 403 1990 18667.8亿元 281.7 3.8% 1644元 343 10 1991 21781.5亿元 307.6 9.2% 1893元 355 1992 26923.5亿元 351.4 14.2% 2311元 419 1993 35333.9亿元 400.4 14.0% 2998元 520 1994 48197.9亿元 452.8 13.1% 4044元 469 1995 60793.7亿元 502.3 10.9% 5046元 604 7 1996 71176.6亿元 552.6 10.0% 5846元 703 1997 78973.0亿元 603.9 9.3% 6420元 775 1998 84402.3亿元 651.2 7.8% 6796元 821 1999 89677.1亿元 700.9 7.6% 7159元 864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 通过宏观经济学学习,了解了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好处就是, 能够用厂商理论和消费这行为理论去判断在微观的市场结构中, 各个主体应该怎样进行经济决策。下面是WTTWTT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宏观经济学学习心得篇1 我很喜欢经济。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对于一个想挣大钱的人 来说!没有什么途径能比这挣钱更快的了!所以我一开始还是很喜 欢关于经济之类的学科的! 在这个学科中,我起码知道了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的相关术 语,比如说:“GDP”,“GNP”,“NI”等术语!明白了在宏观经 济中投资和储蓄的关系!也知晓了什么叫“节俭悖论”知道了“奥肯定律”,“菲利普斯曲线”等。同时也知晓了什么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以及它们有怎么样的作用!虽说知道了这些,但在自己 去解释相关的经济学原理时,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所以然!总是觉得自己学得用处不是很大!记得自己大一学习网页制作时,老师告诉我们有用,可是在我们结业时,老师却告诉我们说:“你们 学的还是最基础的东西,真的要有使用价值,还是要在大二学习 更深的理论才有用处!”当时,真的感到无语!顿时心情低落万丈!明白最后也只是自己的一个学分罢了!并没有让我真的学到实用的!因为都是皮毛!就像我们数据库老师告诉我们的一样,我的教学任

务只是让你们知道这门课是怎么回事,带你们入门,至于以后怎么办,那就是你们的“F1”了!虽说,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应该主动的学习,但真的这样,中国的大学还有什么 用!?我想我们大部分人之所以上课玩手机就是这种心理:不知道自己学得到底可以干什么!对自己有没有用!老师您可能认为您上课给我们强调怎么怎么的有用,但您是站在自己系统的角度来讲的!对于我们学习宏观或者微观,我们却不是那么系统,我们只是知道我们有这门课,而且这门课也不是我们自己选的,而且我们学完之后,如果非这门专业,我们也不会接受过多的系统教育,就会出现我之前出现的那种情况!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失去学习的激情,知道学了也没有什么用处,还不如静下心来,自己多看看八卦呢!所以我们只有一贯的知识,我们才能够真的明晓我们学得意义!当然,这也不是老师您所左右的!这在可以解释为何每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失业大学生,因为他们的大学真的没有给予他们所需的,供求和需求之间隔着深深的不可逾越的壕沟! 还有的就是我们的现在宏观经济的考试模式,它给我的启发特别大。我先说一下,我这次考的不是太好,不是我学的不好,我是真的有点怀疑,这份题组合时是否真的有人在规定的时间可以在没有草稿纸的情况下做的玩,而且还可以得到满意的成绩,其实我觉得这个试卷出的题有点多!就拿计算题来讲吧!虽说都是您给的类型题,但密密麻麻的试卷上翻一页,做一下题,我并不觉得真的是给我们考试的!也更不是考察我们知识点的掌握的!我

21世纪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21世纪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一.问题研究背景 宏观经济指总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或 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如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物价的总水平;劳动就业的总水平与失业率;货币发行的总规模与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的总规模及其变动等。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是高水平的和快速增长的产出率、低失业率和稳定的价格水平。 二.数据来源与描述 2.1数据描述 本数据包括2000年到2012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全国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口自然增长率、经济活动人口、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具体数据如下表: 表一 年份 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 (元) 第一产业增 加值(亿元) 工业增加值(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全国财政收入(亿元) 2012年 38,459.47 52,373.63 199,670.66 231,934.48 117,253.52 2011年 35,197.79 47,486.21 188,470.15 205,205.02 103,874.43 2010年 30,015.05 40,533.60 160,722.23 173,595.98 83,101.51 2009年 25,607.53 35,226.00 135,239.95 148,038.04 68,518.30 2008年 23,707.71 33,702.00 130,260.24 131,339.99 61,330.35 2007年 20,169.46 28,627.00 110,534.88 111,351.95 51,321.78 2006年 16,499.70 24,040.00 91,310.94 88,554.88 38,760.20 2005年 14,185.36 22,420.00 77,230.78 74,919.28 31,649.29 2004年 12,335.58 21,412.73 65,210.03 64,561.29 26,396.47 2003年 10,541.97 17,381.72 54,945.53 56,004.73 21,715.25 2002年 9,398.05 16,537.02 47,431.31 49,898.90 18,903.64 2001年 8,621.71 15,781.27 43,580.62 44,361.61 16,386.04 2000年 7,857.68 14,944.72 40,033.59 38,713.95 13,395.23 续表一: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人口自 然增长 率(‰) 经济活动人口(万人)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城镇登 记失业 人数(万 人) 374,694.74 210,307.00 4.95 78,894.00 102.6 102 917 311,485.13 183,918.60 4.79 78,579.00 105.4 104.9 922

罗伯特·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CH08

Exercise for Macroeconomics Chapter 8 TRUE/FALSE 1. Intertemporal substitution effects are substitution effects over time. 2. When the 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 increases due to a positive technology change, the real wage falls. 3. The model predicts that in response to a permanent positive change in technology real consumption will be procyclical. 4. An increase in the interest rate makes future consumption cheaper and future leisure more expensive. 5. The income effect on labor supply is positive. MULTIPLE CHOICE 1. The cyclical part of real GDP is a. trend real GDP less real GDP. c. real GDP/trend real GDP. b. real GDP less trend real GDP. d. trend real GDP/real GDP. 2. Real GDP equals: a. trend real GDP plus the cyclical part of GDP c. trend real GDP less the cyclical part of GDP. b. trend real GDP times the cyclical part of GDP. d. trend real GDP divided by the cyclical part of GDP. 3. An equilibrium business-cycle model: a. uses shocks to GDP to find equilibrium conditions. c. uses equilibrium conditions to determine how shocks affect real GDP and other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 b. uses GDP to find equilibrium shocks to the economy. d. uses GDP to find equilibrium conditions. 4. An increase in the level of technology, A, causes: a. an increase in the MPL c. a movement along the MPL hiring more labor. b. a decrease in the MPL d. a movement along the MPL hiring less labor. 5. The model predicts that an economic expansion caused by an increase in technology, A, will: a. drive down the real wage. c. drive up the real wage. b. cause labor supply to be greater than labor d. lead to a relatively low real wage.

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的深度报告

来自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徐高理事对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的深度报告 数据是经济分析的基础。严格的经济理论和预测判断均需要以详实合理的数据做支撑。认识理解经济数据是进行经济研究所需的基本素质。宏观经济涉及多层面庞杂的数据,系统全面的掌握宏观数据体系,以及阅读、处理、分析、判断经济数据对宏观研究至关重要,卓越的经济理论以及准确的经济预测均建立在对数据的准确把控上。特别对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宏观数据体系基本上依据市场经济需求建立,但尚未完全摆脱计划经济影响,理解中国经济数据更具复杂性。本文简单介绍经济数据阅读处理基本方法,搭建经济数据体系,成系统的分类介绍各经济指标,力图使读者在形成数据系统框架的基础上掌握各经济指标,并准确运用。然而受篇幅限制,本文在尽量做到对指标全面覆盖的同时,对各指标介绍的深度难免有限。 本文首先介绍宏观经济指标的阅读以及处理方法。宏观指标以时间序列型居多,而宏观数据的变化往往反映经济走势,因而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在转型期的中国,统计技术与资料的限制使得累计值和当月值在月度与季度数据中成为普遍使用的两个概念。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生产活动的季节性变化意味着经济指标随季节出现涨落。同比变化率是最为简单的消除季节性的方法,然而存在滞后性。及时有效的分析短期经济走势,需要借助一定技术手段排除季节性因素,得到环比增速数据。 本文第二部分通过构建中国经济数据体系来系统介绍各经济指标。我们以市场经济循环作为分析的起点。从产出面、需求面和收入面构建实体经济指标体系。循环表现为需求决定产出、产出创造收入、收入产生需求。产出面以生产法 GDP 为总量指标,工业增加值、采购经理人指数等均是从生产面的不同侧面对经济情况进行描述。而需求面GDP以支出法GDP为代表,与其三大子项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应的有社会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货物贸易等更为高频的指标。收入法GDP是从收入面描述经济的总量指标,包括劳动者报酬、企业盈余、生产税净额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四项,企业利润、就业、财政数据等从收入面对经济走势进行了描述。 本文第三部分介绍宏观名义量与实际量区别产生出一般物价指标——通胀指标。而通胀水平变化在价格粘性背景下可能影响实际经济变量。其中CPI是最为常用的通胀指标,通胀变化一方面显示实体经济走势,另一方面对货币政策具有指示意义。因而预测通胀变化对市场分析至关重要。 本文第四部分介绍现代经济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货币循环指标。现代市场经济下货币与金融是市场循环的润滑剂。而央行是调控货币政策的职能部门。央行向商业银行投放或回收货币,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投放信贷并形成货币再生创造。这样形成央行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与实体经济两个层次的资金市场。相应的货币总量、资金价格、流动性供应等均存在两个层面的度量指标。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层面的资金供求变化会影响实体经济变化。但在金融体系传导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