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兔心肺解剖

兔心肺解剖

兔心肺解剖
兔心肺解剖

兔心肺解剖

实验要求:

熟悉新西兰白兔心肺在胸腔中的局部解剖结构及常规操作步骤方法;

熟悉兔大血管及心脏结构;

实验动物:新西兰白兔

实验器械:3号手术刀,刀片,解剖剪,无齿镊,血管钳,缝线等

步骤:

耳缘静脉注册氯化钾溶液或空气处死动物,固定于解剖台上,正中切开皮肤,下至剑突上至颈部,分离皮下筋膜。游离剑突,线剪议沿白线剪开胸骨,胸前开口处注意避开两侧粗大的颈静脉。

撑开切口,却断肺与隔肌的韧带,突露隔肌,可见下腔静脉,食管和降主动脉由前向后穿过隔肌进入腹腔。将心脏向左侧倾斜,暴露右肺静脉,静脉汇合为上下静脉进入左心房,位于下腔静脉的后侧。将心脏向右倾斜,可见的左肺静脉汇入左心房。分离下腔静脉周围的脂肪和筋膜,结扎切断下腔静脉,同法结扎却断食管、降主动脉。分离降主动脉时注意避开与其伴行的奇静脉。

步骤:

在主动脉弓处断离主动脉、肺总动脉,在左心房处断离肺静脉,分离心肺。

左冠状动脉从主动脉根部出发,后发出前降支、旋支、对角支及其各级分支。前降支沿室间沟方向行走,并很快进入心肌。兔子的旋支较粗大、浅表,发出后向左沿左心缘下行,可达心尖。旋支下行过程中分出数分支,血管丰富,供应左心室,并与右冠状动脉结构成吻合支。

右冠状动脉从主动脉根部发出,粗大、浅表,沿冠状沟向右后行走,行于后室间沟,达心尖与左旋支末端相吻合;在下行过程中,同时向两侧发出数分支,供应右心室大部。

肺的生理解剖

肺的生理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和肺泡囊。 呼吸道包括上下气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及支气管,以环状软骨为界将其分为上、下两部分。支气管由肺门进入肺中逐级分支形成支气管树,直径<1mm,壁内无软骨及粘膜下腺体者称为细支气管,细支气管的末段称为终末细支气管,当其管壁上有肺泡开口时,则称为呼吸细支气管。 呼吸细支气管继续分支为肺泡管和肺泡囊。临床上通常将直径<2mm的小、细支气管统称为小气道,3~5个终末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及分支末端的肺泡组成肺小叶(lobule),肺小叶呈大小不等的锥体形。Ⅰ级呼吸细支气管及其远端所属的肺组织称为肺腺泡(pulmonary acinus)。 气管、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均被覆假复层或单层纤毛柱状上皮或柱状上皮,肺泡表面覆盖两种肺泡上皮细胞。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呈扁平状,肺泡表面的90%以上为其覆盖。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和肺泡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共同组成气血屏障,是气体交换必需经过的结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数量少,能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为一种磷脂蛋白,具有降低肺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直径及小气道通畅、防止肺萎陷的功能。肺泡壁上的肺泡间孔是肺泡内气体、渗出液或细菌向邻近肺泡扩散的通道。 呼吸系统具有黏液-纤毛排送系统,可将吸入气管和支气管内的粉尘颗粒或病原微生物粘附在气管、支气管粘膜表面的黏液层上,随痰排出体外,若被吸入肺泡,则被肺泡内的巨噬细胞吞噬。 成人在静息状态下,每天约有1万升的气体进入呼吸道,肺具有广泛的呼吸面积,成人的总呼吸面积约有100m2(有3亿~7.5亿个肺泡)。由于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在呼吸过程中,外界环境中的有机或无机粉尘,包括各种微生物、蛋白变应原、有害气体等,皆可进入呼吸道及肺部引起各种疾病。

血液循环的途径

说课教案 血液循环的途径 唐双英 血液循环的途径是七(下)第四章----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知识,主要学习人体内体循环和肺循环这两条血液循环的途径及其相互协调的关系以及血液循环的意义。下面就本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等作如下阐述。 一:教学地位 1:是学习血液循环系统的落脚点。人属于异养生物,人体通过消化系统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以及通过呼吸系统吸收的氧气主要是靠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的组织细胞,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也是靠血液循环运输到相应的排泄器官而排出的。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一个封闭系统,在这个封闭系统中循环流动着血液。血液循环的途径如何?为什么血液循环可以起到运输养料和废物的作用?这正是分别学习了血液、血管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要让学生理解的最根本问题。所以让学生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不仅可巩固、加深对血管和心脏知识的理解,更有助于形成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全面整体的认识。是学习血液循环系统的最终目标即落脚点。 2:有助于深化理解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点。人体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要使人体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需要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四大系统的直接参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运动系统的运动便于摄食,生殖系统则保持种族的延续,所以人体的这八大系统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由于血液的循环能把消化系统吸收的养料和呼吸系统呼吸来的氧气运给组织细胞以维持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又能把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运送到相应的排泄器官排出。可见,血液循环对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学习血液循环系统、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有助于深化理解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点。基于上述的认识,本知识学习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说出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 2:能理解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区别动脉和动脉血、静脉和静脉血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能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强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能应用血液循环的途径解决人体有关物质运输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让学生领悟到人类对科学的认识过程是艰难曲折的和不断发展的,是经过科学家积极探索的结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生命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以及动脉和动脉血、静脉和静脉血的区别。

肺循环和体循环问答题

1.臀部肌肉注射青霉素后,若做跟踪调查,那么最先应在心脏的四个腔中的哪一个腔中发现这种药物? 答:右心房,药(青霉素)是注入静脉的,所以先流经右心房,在挤入右心室,再流过肺回到左心房,挤到左心室流到动脉 药品注射到肌肉里,再进入肌肉组织的毛细血管里,随血液循环到各级静脉,再到上、下腔静脉,再到达右心房. 肌肉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循环→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体循环 2.晓宁患了急性肠炎,医生在他的上臂静脉注射消炎药尽心治疗,请问药物到达患病部位需要经过心脏的次数? 答:2次 患了急性肠炎,医生在他的上臂静脉注射消炎药物进行治疗,药物到达患病部位需要经过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肠动脉→肠内毛细血管.药物到达患病部位两次经过心脏.所以是2次 3.某人患肺炎,在前臂进行输液,药物到达患病部位需要经过心脏的次数? 答:在手背上进行静脉点滴青霉素,药物到达肺部所经历的途径是: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 4.某人脚部发生炎症,在前臂进行输液,药物到达脚部所经历的途径是怎样的? 答:某同学脚背受伤发炎,医生在他的左臀部注射消炎药.此药剂到达足部的历程是,⑦下腔静脉→②右心房、右心室→⑤肺动脉→③肺部毛细血管→⑥肺静脉→①左心房、左心室→ ④主动脉→⑧下肢动脉→脚部毛细血管(病灶). 5.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来分析,上肢骨骼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如何运到肺部并排出体外的?答: 6.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来分析,下肢骨骼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如何运到肺部并排出体外的? 下肢骨骼肌活动时产出的二氧化碳随血液循环流动到肺部所经过的途径是:下肢骨骼肌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下肢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经气体扩散进入肺泡,随着呼气排出体外.因此下肢骨骼肌活动时产出的二氧化碳被运送到肺部时,不需要经过的部分是肺静脉. 6.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保证血液按照一定方向流动的结构是? 答:心脏,瓣膜 7.某人患胃病时,在前臂进行输液,药物到达胃部毛细血管所经历的途径是怎样的?药物到达胃部所需要经过心脏的次数? 答:手臂输液治疗,药物到达患病部位需要依次经过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胃部动脉→胃部毛细血管.所以药物到达心脏所经过的血管名称和在心脏的四个腔中最先发现药物的那个腔的名称是上腔静脉、右心房.2次 8. 某人左手伤口感染,医生在其手臂上通过静脉输液输入药物,则药物到达伤口至少经过的循环途径是? 答:某人左手伤口感染,医生在其手臂上通过静脉输液输入药物,则药物到达伤口至少经过的循环途径是: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室、主动脉、左臂的动脉、左手伤口处的毛细血管.即先经过体循环,后经过肺循环,再经过体循环到达伤口.

教案精选:初二生物《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二生物《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 径》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二生物《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述的概念 2、通过录像、VCD的演示、老师的讲述,使学生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3、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了解血压和脉搏的基本知识。 4、通过观察出血状况的录像,使学生了解出血护理的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的血液成分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血压、脉搏,学会用血压计给同学测量血压及自己会测量脉搏,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4、通过对出血的初步护理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紧

急救护的一些方法。 5、查阅有关冠心病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科学史的学习,了解科学方法。 2、介绍最新医学动态,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通过出血的初步处理这部分教学,对学生进行自我救护和互爱的教育。 4、通过对“切脉”诊病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5、通过小组测量血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二氧化碳等废物必须运走,人体才能正常进行生命活动,这些物质的运输靠来实现,所以本节成为本章重点内容的核心。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在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及血压是本节的难点。解决办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哺乳动物的入手;从感性入手——让学生观察的录像及VCD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挂图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 关于《》: 1、课上结合的录像、VCD和挂图,从感性认识入手,识记途径。先安排学生观察录像,在观察录像时,最好采用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血液循环途径

教案设计: 血液循环途径 姓名:王月舟 单位:涿州市柳河营学校 2017年3月23日

血液循环途径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血液循环途径 2、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的血液成分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 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生画概念图,培养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合作探究能力。 3、通过分析血液循环的血液成分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4、通过拼图游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感悟血液循环过程中蕴藏的生命魅力———生命的高度有序性;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科学观。 二、教学重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

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 四、教学用具 卡片、彩笔、胶水、幻灯片、视频资料。 五、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法。2多媒体演示法。3讲解法、图解法。4动手操作法5启发诱导,参与讨论。 六、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讨论 2复习、阅读、观察、归纳 3小组合作拼概念图。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导语: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心脏的结构,大家对照心脏模式图,回忆一下心脏的结构,一会儿找同学回答。 出示心脏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复习心脏四腔,心脏四腔连通的血管,及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提问:瓣膜有什么作用?心脏内部的血液流动方向是怎样的? 归纳:静脉流回心房,心房流向心室,心室流向动脉。 导语:谁能把心脏结构图画在黑板上? 找学生在黑板上绘制心脏结构简图,并标出各结构名称。其他同学画在学案上。 教师讲解:人体的心脏和血管相连通,组成了一个封闭的管道系

血液循环的途径

血液循环的途径: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1)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舒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不仅把运来的营养物质输送给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而且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气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2)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在体循环进行的同时,肺循环也在进行着。肺循环以右心室为起点,静脉血射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在这里,肺泡和毛细血管中的静脉血进行了气体交换,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到肺泡中,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里的血液中。这样,原来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动脉血经肺静脉流同左心房,完成了肺循环。

??规律总结: ①体循环中,动脉里流的是动脉,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肺循环中,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 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区别和联系:

?比较 项目 体循环肺循环 起点左心室右心室 终点右心房左心房 血液变化动脉血变为静脉血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功能为组织细胞运采氧气和养料,把二氧化 碳等废物运走 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获得氧气,二氧 化碳进入肺泡 联系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承担物质运输的功能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 体循环和肺循环虽是两条不同的循环路线,但它们是同时进行的,循环的起止点都在心脏。心脏把两条循环路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组织细胞不断运来氧气和养料,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从而完成体内物质的运输任务。 体循环与肺循环的途径和血液成分的变化如图: ?

肺解剖

肺的CT应用解剖和组织学 第一部分:解剖学 一、气管和支气管 (一)气管为后壁略扁平的圆筒状管道,具有弹性,成人长约11-13cm。上端平第七颈椎上缘连于喉,向下进入胸腔,至胸骨角平面(相当于第四、五胸椎交界处),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气管杈,在气管杈内有一向上凸出的半月状嵴,称为支气管隆嵴。气管可分为颈部和胸部两部分,胸部较长,位于后纵隔内,后面全长均与食管紧密贴邻。 (二)支气管气管在第四、五胸椎交界处,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左右主支气管夹角65~80度。左主支气管细长(4-5cm),与气管夹角较小,130~140度,约在平第6

胸椎体处进入左肺门;右主支气管短粗(3cm)与气管夹角较大(异物多坠入此内),150~155度,约在第5胸椎体高度进入右肺门。左、右主支气管入肺后经反复分支(23-25级)形成由各级支气管构成的支气管树。 二、肺肺为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左右各一,右肺宽短,左肺狭长,均有一尖、一底,两面、三缘。肺尖,从胸廓上口向上伸入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1/3约2-3cm,肺底与膈相邻,又称膈面。肺的三面包括内侧面及肋面、膈面。肺的三缘,上述三个面相交而构成的前、后、下三缘。肺门是主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肺的部位,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连接在一起并由胸膜包成一束称为肺根。 右肺分三叶十段,左肺分二叶八段。

三、胸膜 (一)胸膜与胸膜腔脏、壁两层胸膜共同围成密闭的、潜在性腔隙称为胸膜腔。 (二)胸膜的分部和胸膜隐窝壁胸膜分四部分①胸膜顶②肋胸膜③膈胸膜④纵隔胸膜 四、纵隔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和结缔组织的总称。纵隔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各为纵隔胸膜,上达胸廓入口,下至膈。 五、肺的血管 1:肺动、静脉系统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2:支气管动、静脉系统胸主动脉——支气管动脉——毛细血管(部分进入肺静脉)——支气管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或上腔静脉。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血液循环路线:左心室→(此时为动脉血)→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静脉血)→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动脉血)→肺静脉→左心房→最后回到左心室,开始新一轮循环 血液的流动是需要能量的,这些能量主要是心脏搏动产生的,而心脏搏动的能量归根结底又是细胞中的线粒体产生的,所以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含量是相当相当多的. 其实线粒体也是能量产生的场所,线粒体里面的活动主要是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而氧呼吸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葡萄糖脱氢,产生还原性氢、丙酮酸和少量的ATP,这个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进行。 第二阶段是丙酮酸继续脱氢,同时需要水分子参与反应,产生还原性氢、二氧化碳和少量的ATP。 第三阶段是前两阶段脱下的氢与氧气结合生成水,这一阶段产生了大量的ATP。 ATP又叫三磷酸腺苷、腺三磷,它主要是腺嘌呤与核糖结合成腺苷,腺苷通过核糖中的第5位羟基,与3个相连的磷酸基团结合形成,ATP起作用时就脱去1个磷酸形成ADP,这个过程会释放能量。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血液循环一旦停止,机体各器官组织将因失去正常的物质转运而发生新陈代谢的障碍。同时体内一些重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将受到损害,尤其是对缺氧敏感的大脑皮层,只要大脑中血液循环停止3~4分钟,人就丧失意识,血液循环停止4~5分钟,半数以上的人发生永久性的脑损害,停止10分钟,即使不是全部智力毁掉,也会毁掉绝大部分。临床上的体外循环方法就是在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时,保持病人周身血液不停地流动。对各种原因造成的心跳骤停病人,紧急采用的心脏按摩(又称心脏挤压)等方法也是为了代替心脏自动节律性活动以达到维持循环和促使心脏恢复节律性跳动的目的。

精选-肺的解剖特点

肺的解剖特点 (一)肺的解剖形态 1.肺的解剖位置: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膈膜之上,上连气道,喉为门户,覆盖着其他脏腑,是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者,故称“华盖”,为五脏之长。 2.肺的形态结构:肺脏为白色分叶质地疏松含气的器官。其“虚如蜂窠”,浮”,“熟而复沉”。故称为清虚之脏。 (二)肺的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盖,即伞。华盖,原指古代帝王的车盖。肺为华盖是指肺在体腔中位居最高,具有保护诸脏、抵御外邪的作用。肺位于胸腔,居五脏的最高位置,有覆盖诸脏的作用,肺又主一身之表,为脏腑之外卫,故称肺为华盖。肺为华盖,说明肺位高居,犹如伞盖保护位居其下的脏腑。所谓“肺居五脏最高之部位,因其高,故曰盖。因其主气,为一身之纲领。恰如花开向荣,色泽流霞,轻清之体,华然光采,故曰华盖(吴克潜《大众医药:卫生门》)。肺为华盖是对肺在五脏中位居最高和保护脏腑、抵御外邪、统领一身之气作用的高度概括。肺通过气管、喉、鼻直接与外界相通。因此,肺的生理功能最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侵袭人体,尤其是风寒邪气,多首先入肺而导致肺卫失宣、肺窍不利等病变,由于肺与皮毛相合,所以病变初期多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等肺卫功能失调之候。 2.肺为娇脏:肺为娇脏是指肺脏清虚娇嫩而易受邪侵的特性。娇是娇嫩之意。肺为清虚之体,且居高位,为诸脏之华盖,百脉之所朝,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天气直接相通:六淫外邪侵犯人体,不论是从口鼻而人,还是侵犯皮毛,皆易于犯肺而致病。他脏之寒热病变,亦常波及于肺,以其不耐寒热,易于受邪,“其性恶寒、恶热、恶燥、恶湿,最畏火、风。邪著则失其清肃之令,遂痹塞不通爽矣”(《临证指南医案·卷四》),故称娇脏,肺位最高,邪必先伤,肺叶娇嫩,不耐邪侵,肺为清虚之脏,不容邪气所干;故无论外感、内伤或其他脏腑病变,皆可累及于肺而为病。故曰:“肺为娇脏,所主皮毛,最易受邪”(《不居集》),“肺气一伤,百病蜂起,风则喘,寒则嗽,湿则痰,火则咳,以清虚之府,纤芥不容,难护易伤故也”(《理虚元鉴》)。 3.肺气与秋气相应:肺为清虚之体。性喜清润,与秋季气候清肃、空气明润相通应.故肺气在秋季最旺盛,秋季也多见肺的病变:肺气旺于秋,肺与秋季,西方、燥、金、白色、辛味等有内在的联系:如秋金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极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津,出现干咳,皮肤和口鼻干燥等症状:又如风寒束表,侵袭肺卫,出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等外感表证时,用麻黄、桂枝等辛散解表之药,使肌表之邪从汗而解。 胸腔镜适应那些手术 (一)肺叶切除 1.侧卧位。切口处皮肤暴露范围要适当大些,显露出预置切口。 2.放人胸腔镜:在选定的部位作长1~1.5cm的皮肤切口,用血管钳分开肌肉、肋间肌并刺破壁层胸膜进入胸膜腔,进手指探查,无粘连可直接将套管穿刺针刺人胸膜腔,放入开放式套管,自该套管置人胸腔镜,全面检查胸内结构。然后根据手术需要,同法做第2第3个套管切口,在胸腔镜监视下放人无损伤抓钳、电灼剥离器、冲洗吸引管等手术器械。3.分离叶间裂:用电灼分离切开粘连带和胸膜;对叶间裂不全者可用带电凝的剪刀适当分离,找到合适层面后再用内镜缝合切开器(GIA)切开缝合。 4.肺动脉的处理:①经小切口用普通长血管钳分离结扎叶间动脉。②用GIA切断缝合处理动脉。③肺门血管和支气管一同处理。④金属夹处理法。 5.肺静脉的处理:同肺动脉处理。 6.支气管处理:以GIA切断缝合。 7.手术结束。操作器械退出胸膜腔后缝合切口,然后经一个原来的套管将胸腔引流管引出并固定于皮肤上,接水封瓶引流和进行肺的复张。

肺的解剖特点

肺的解剖特点 (一)肺的解剖形态1.肺的解剖位置: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膈膜之上,上连气道,喉为门户,覆盖着其他脏腑,是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者,故称“华盖”,为五脏之长。2.肺的形态结构:肺脏为白色分叶质地疏松含气的器官。其“虚如蜂窠”,浮”,“熟而复沉”。故称为清虚之脏。 (二)肺的生理特性1.肺为华盖:盖,即伞。华盖,原指古代帝王的车盖。肺为华盖是指肺在体腔中位居最高,具有保护诸脏、抵御外邪的作用。肺位于胸腔,居五脏的最高位置,有覆盖诸脏的作用,肺又主一身之表,为脏腑之外卫,故称肺为华盖。肺为华盖,说明肺位高居,犹如伞盖保护位居其下的脏腑。所谓“肺居五脏最高之部位,因其高,故曰盖。因其主气,为一身之纲领。恰如花开向荣,色泽流霞,轻清之体,华然光采,故曰华盖(吴克潜《大众医药:卫生门》)。肺为华盖是对肺在五脏中位居最高和保护脏腑、抵御外邪、统领一身之气作用的高度概括。肺通过气管、喉、鼻直接与外界相通。因此,肺的生理功能最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侵袭人体,尤其是风寒邪气,多首先入肺而导致肺卫失宣、肺窍不利等病变,由于肺与皮毛相合,所以病变初期多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等肺卫功能失调之候。2.肺为娇脏:肺为娇脏是指肺脏清虚娇嫩而易受邪侵的特性。娇是娇嫩之意。肺为清虚之体,且居高位,为诸脏之华盖,百脉之所朝,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天气直接相通:六淫外邪侵犯人体,不论是从口鼻而人,还是侵犯皮毛,皆易于犯肺而致病。他脏之寒热病变,亦常波及于肺,以其不耐寒热,易于受邪,“其性恶寒、恶热、恶燥、恶湿,最畏火、风。邪著则失其清肃之令,遂痹塞不通爽矣”(《临证指南医案·卷四》),故称娇脏,肺位最高,邪必先伤,肺叶娇嫩,不耐邪侵,肺为清虚之脏,不容邪气所干;故无论外感、内伤或其他脏腑病变,皆可累及于肺而为病。故曰:“肺为娇脏,所主皮毛,最易受邪”(《不居集》),“肺气一伤,百病蜂起,风则喘,寒则嗽,湿则痰,火则咳,以清虚之府,纤芥不容,难护易伤故也”(《理虚元鉴》)。3.肺气与秋气相应:肺为清虚之体。性喜清润,与秋季气候清肃、空气明润相通应.故肺气在秋季最旺盛,秋季也多见肺的病变:肺气旺于秋,肺与秋季,西方、燥、金、白色、辛味等有内在的联系:如秋金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极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津,出现干咳,皮肤和口鼻干燥等症状:又如风寒束表,侵袭肺卫,出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等外感表证时,用麻黄、桂枝等辛散解表之药,使肌表之邪从汗而解。 胸腔镜适应那些手术 (一)肺叶切除 1.侧卧位。切口处皮肤暴露范围要适当大些,显露出预置切口。 2.放人胸腔镜:在选定的部位作长1~1.5cm的皮肤切口,用血管钳分开肌肉、肋间肌并刺破壁层胸膜进入胸膜腔,进手指探查,无粘连可直接将套管穿刺针刺人胸膜腔,放入开放式套管,自该套管置人胸腔镜,全面检查胸内结构。然后根据手术需要,同法做第2第3个套管切口,在胸腔镜监视下放人无损伤抓钳、电灼剥离器、冲洗吸引管等手术器械。3.分离叶间裂:用电灼分离切开粘连带和胸膜;对叶间裂不全者可用带电凝的剪刀适当分离,找到合适层面后再用内镜缝合切开器(GIA)切开缝合。 4.肺动脉的处理:①经小切口用普通长血管钳分离结扎叶间动脉。②用GIA切断缝合处理动脉。③肺门血管和支气管一同处理。④金属夹处理法。 5.肺静脉的处理:同肺动脉处理。 6.支气管处理:以GIA切断缝合。 7.手术结束。操作器械退出胸膜腔后缝合切口,然后经一个原来的套管将胸腔引流管引出并固定于皮肤上,接水封瓶引流和进行肺的复张。

肺部的解剖结构

肺部的解剖结构

呼吸系统正常X线影像表现 胸片是由胸内外组织形成前后重迭的复合影像。必须熟悉X线片上各种影像的正常及其变异,以免误诊。分为胸廓、纵隔障、横膈、胸膜和肺五部分描述。 一、胸廓 由软组织及骨骼构成 (一)软组织(图3-1) 图3-1 胸壁的软组织及骨骼 部分可能诊断错误的情况(附叶间裂的变异) 1.颈肋 2 .胸锁乳突肌3. 第一、二肋骨的伴随阴影4 . 奇叶裂5.肋骨前端骨桥关节形成6.肋骨联合7.叉状肋8.上中叶间裂(水平叶裂)9.(略)10. 下副叶裂11.乳头12 .乳房13.锁骨下动脉14. 肋软骨钙化15. 肋骨沟16.左副中叶裂17.胸大肌18.肩胛骨边缘19.菱形窝

1.胸锁乳突肌与锁骨上皮肤皱褶,胸锁乳突肌是从两侧颈部向下方斜行,附着于胸骨柄和锁骨内端,遮盖肺尖内侧形成外缘清楚的密度均匀影。其下端与锁骨上缘的横行皮肤皱褶相连,后者表现为锁骨上缘3~5mm宽的薄层软组织影,系锁骨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投影。 2.胸大肌胸大肌发达者,在两胸中部外带显示扇形淡薄影,下界清楚,密度较浓,由内下向外上斜行,与腋前皱壁相连续,右侧常较明显,勿误为肺内病变。 3.女性乳房和乳头乳房在两肺下野形成下缘清楚、上缘不清、且密度逐渐变淡的半圆形致密影,其下缘向外与腋部皮肤连续。随着乳房形状、大小、下垂与否而有变异。乳头有时在两肺下部大致相当于第五肋间处形成小结节状影,年龄较大的妇女多见,有时亦见于男性,勿误为肺内病变。 (二)骨骼 肋骨:肋骨位于胸椎两侧,后段呈水平向外走行,前段自外上向内下倾斜形成肋弓,后段较前段厚故显影较前段致密。第1~10肋骨前端有肋软骨与胸骨相连,软骨不显影故胸片上肋骨前端似游离状。20~30岁第一对肋软骨首先钙化,随着年龄增长,其它肋骨也自下而上逐条钙化,表现为不规则的斑片、斑点状致密影,勿误认为肺内病变。肋骨有多种先天性变异,常见的有颈肋,自第七颈椎发出,表现为短小较直的小肋骨,可一侧或两侧。其次叉状肋,肋骨的前端呈叉状,有时叉枝之一粗大,另一短小,甚至仅在肋骨上见一突起,勿误为肺内病变。还有肋骨联合,这种变异往往发生在肋骨后端脊椎旁处,以第五、六肋骨间骨联合为最常见,有时会误认为胸内病变。 锁骨:锁骨内侧端与胸骨柄间形成胸锁关节,正位胸片上两侧胸锁关节距离中线应相等,否则为投照位置不正。锁骨内端下缘有时可见半圆形凹陷,为菱形韧带附着处,勿误为病变。 肩胛骨:肩胛骨内缘如与肺外带重迭,可影响观察肺内病变,亦勿误认为局部胸膜增厚。 胸骨与胸椎:在正位片上大部分与纵隔影重迭,只有胸骨柄的两侧上角和一部分胸椎横突可露于纵隔影之外,勿误为肿大的淋巴结,通过气管气柱影可较清楚地见到1-4胸椎。 二、纵隔 纵隔位于两肺之间,上界胸廓入口,下界横膈,前界胸骨,后界胸椎。它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主支气管、食管、胸腺、淋巴组织、神经及脂肪等和组织。除气管及支气管可以分辩外,其余结构间无明显对比,只能观察其与肺部邻接的轮廓。 纵隔的分区在判断纵隔肿块的来源和性质上有重要意义。纵隔的分区有几种,我们采用九分区法,即在侧位胸片上,将纵隔按纵的和横的方向划两条线,各分为三个部分共计分为九个区。纵的方向分区:①前纵隔:系胸骨后缘与气管、升主动脉和心脏前缘的间隙,为较透光的倒置狭长的三角形,其中主要有胸腺和前纵隔淋巴结。②中纵隔:相当于心脏、主动脉弓、气管和肺门所占据的范围。③后纵隔障:食管前缘以后内含食管,降主动脉,胸导管、静脉、交感神经及淋巴结等。横的方向划为自胸骨柄、体交界入至第四胸椎体下缘划水平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