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

1、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研究对象、概念体系、研究方法

2、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

3、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是政策一般

4、公共政策研究的基础性方法是系统分析方法

5、个案研究的证据的来源的文献、档案记录、访谈、直接观察、参与观察、物理人工制品

6、宋代苏轼在应考时所进的时务策是《教战守策》

7、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三论”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8、三论提供的思维方式的特点是系统性、动态性、最优化;三论提供的基本方法是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方法、功能模拟方法

9、公共政策学这门学科形成的历史条件:

(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

(2)决策科学的形成

(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

10、决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学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11、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是《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12、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

13、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共政策学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课题选择的新取向,方法论的非科学趋向、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

14、学习公共政策学的必要性或基本意义

(1)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2)是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运用政策争取和保护自身的和公共的利益。以适当的方式向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组织提出政策建议

(3)是为了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具有公共政策研究的取向

15、公共政策的含义: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16、公共政策的内涵有如下几点:

(1)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般特征。

(2)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它表征仅公共机关想干什么、为什么、怎样干,不想干什么,为什么不想干(3)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主导这一过程的基轴是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是前者能不能够以及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聚合公民的愿望、意向和利益

(4)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谋求公共利益的实现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

(5)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的价值分配方案

(6)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17、公共政策的产生所需的初始条件有公共问题的形成;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18、如果我们称战术为“微观决策”则战略可被称为宏观决策

19、政治政策的核心价值是获取、巩固与增益国家权力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20、经济政策的核心价值是获取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

21、美国学者詹姆斯。安德森以政策协调社会生活的方式为标准,把公共政策划分为分配性

政策、调节性政策、自我调节性政策、再分配性政策

22、免费公共学校教育政策属于分配性政策

23、1977年我国决定废止招生实行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全国统一考试的制度,这属于确定型政策

24、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国会立法

25、行政决策的主体是被赋予国家行政权力的组织与个人

26、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有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部门规章

27、美国司法决策的形式主要有司法审查、推翻先前的裁决、司法命令

28、公共政策依据纵向形式特征可划分为中央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

29、公共政策与法的异同

(1)相同点:

A、在法治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主体与法的制定和执行主体是相同的,即都是公共权力机关

B、政策与法都是国家意志的表现,它们的权威性都源于国家合法地拥有强制力

C、法和政策都是调整人的行为亦即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规范一般指准则,标准

D、在法治国家,法和政策的制定可以具有相同的程序

(2)不同点:

A、虽然法与政策具有同一文本,但是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

B、法的执行过程除刑事诉讼和违宪审查外,司法机关一般不主动地加以干预。而政策则相反。

C、法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政策对象的权利和义务往往是不对称的。

D、法的适用必须力求统一,政策执行则强调精神优于条文,实质重于形式

E、政策执行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法是直接动用国家强制力来执法

F、政策比法灵活,能更快地应对客观形势的变动

G、政策对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干预比法干预的范围更大,更深入

30、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管理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

31、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32、政策的认识论本质表现为政策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或桥梁

33、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为:

(1)政治性;权威性与强制性

(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3)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34、加拿大学者郝赖特和腊梅什采取的政策工具分类方法是自愿性工具;混合性工具;强制性工具

35、政策工具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七分法和八分法

36、政策系统的核心是公共权力,政策系统的运行就是公共权力的运行

37、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包括国家的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某些政治体制内的政党和军队领导人

38、在整个政策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政策制定系统

39、政策制定系统的基本功能是:

(1)认定政策问题

(2)确认政策目标

(3)组织政策方案的设计

(4)主持审议备选方案并最终进行政策抉择

(5)完成政策合法化程序并正式发布政策

40、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是信息传播系统

41、政策评估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政策评估主体;政策评估对象;政策评估目的;政策评估标准;政策评估方法

42、经济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制约和影响

(1)经济环境是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经济环境提供政策系统运行所必需工具和资源

(3)经济环境影响政策系统的经济目标取向

(4)不同的经济形态对政策系统提出不同的要求,间接地影响政策导向,政策调整的范围,政策运作的方式以及政策质量

43、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所具有的特点包括多样性;变动性;主观性;人为性

44、政策系统的运行步骤包括利益输入;利益综合;政策形成;政策发布;政策执行;政策反馈

45、政府权力;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答:政府权力的性质和大小;政府职能的结构和多寡直接影响公共政策的性质,类型与数量。(1)政府权力;政府职能的二重性决定了公共政策的二重性

A、公共政策是政府推行政治统治的基本工具;

B、公共政策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

(2)政府职能与政府权力决定政策的性质,类型与数量

46、法国是中央集权型单一制的典型

47、真实的联邦制国家主要有美国、加拿大、德国;象征性的联邦制国家主要有巴西;墨西哥

48、简述政府能力;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答:政府能力是决定公共政策质量的关键性要素。它们的关系表现为:公共政策是政府意志的集中体现,是政府干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公共政策对政府对能力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可能提高政府的能力也有可能损害了政府能力的提升

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的关系表现为:

(1)治理理论重新厘定了政府的角色,强调政府的调控能力;

(2)治理理论强调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多元化

(3)治理理论强调公共决策权力运行的双向性

(4)治理理论强调政府的政治责任

49、将决策权的配置分为首长制和委员会制的依据是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的多少

50、在我国,公共决策的基本规则是民主集中制

51、法国是实行半总统半议会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瑞士是实行委员会制的典型国家

52、谋求和增进公共利益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也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归宿,是公共政策获得合法性的基础;

53、在公共利益和公共代价关系中,严厉的环保政策属于利益范围广,代价范围窄

54、公民参与并影响公共政策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七种:()

(1)以国家主权者的身份,采取全民公决的方式,决定某些重大的政策问题,直接行使个人权利

(2)通过直接投票或代议的形式,选择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或推举代表参与政策过程,使政策发生实质性变化,间接行使个人权利

(3)使用各种威胁和抗拒的方式或者反对某项政策的出台,迫使政府修改或废止这一政策;或表达制定新政策的要求,迫使政府将问题提上决策议程

(4)通过参加政治党派或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影响政策过程

(5)通过制造社会舆论或多方游说等手段,提出政策访求,影响政策制定

(6)采取消极抵抗或不合作的态度,使政策过程扭曲,以此影响政策结果

(7)以个人的知识活动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或理论指导;或以个人的社会活动对政策产生实质性影响

55、社会团体,公民社会对公共政策的作用主要有四个:

(1)政策信息沟通

(2)影响并制约公共决策

(3)稳定公共政策秩序

(4)角色替代

56、大众传播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1)提出公共问题并推动问题认定

(2)有效影响政策议程的设置

(3)影响公共政策的抉择

57、大众传播对政策执行和监控的作用

(1)为政策执行提供良好舆论支持

(2)监督和控制政策执行过程

58、大众传播与政策评估和调整

(1)及时收集和反馈公众对政策的意见

(2)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进行政策评估

(3)推动公共政策的及时调整

59、模型的认识论意义如下:

(1)由于模型与原型具有相似性

(2)模型是进行科学抽象的重要工具

(3)模型是研究过程中资料搜集经验和观察的指南

60、简述公共政策模型的必备条件

(1)必须明确把握社会发展方向

(2)必须与宏观政策密切相关,即具备包容各项微观,具体政策的宏观特性

(3)必须建立在注重人文特点的行为科学与注重科学程序和方法的管理科学二者相互交融的基础上

(4)必须对宗教;意识形态等大量非理性因素持客观态度

(5)必须对时间非常敏感,并且具有历史色彩,即具有历时观察的功能

61、提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有理性主义模型;渐进主义模型;规范最适模型;混合扫描模型;政治系统模型。

62、简述理性主义模型及其假定的理性人的特征

(1)当面对多种选择时,他会做出一个决定

(2)他会依据其价值偏好,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排列出优先次序

(3)他的价值偏好会随着时空变化而转移

(4)他通常从的有的方案中,抒写偏好等级最高者

(5)面对同样的选择他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63、政策过程的渐进主义模型的构建者是林德布洛姆

64、规范最适模型的提出者是德洛尔

65、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动过程的模型是政治系统模型

66、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决策模型是机构一制度模型

67、美国政治学家戴伊认为,公共权力机构赋予公共政策的特性有合法性;普遍性;强制性

68、公共政策分析中精英模型的主要作用及其受到批评的原因:

(1)公共政策分析中精英模型的主要作用:

A、提示了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理念“主权属于人民”与实际的政治过程和政策过程中总是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主导这一难以克服的悖论。

B、从这一视角所做的政策分析可以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公共政策在本质上总是统治阶级的政策

(2)公共政策分析中精英模型受到批评的原因:

归结为一点就是认为它忽视了现代民主国家里公民参与政治的要求和能力,以及这种参与对政策形成的影响

69、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包括政策制定过程认识论上是一个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过程,政策执行过程在认识论上是一个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过程。整个政策过程在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的关系上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70、政策问题的大量涌现,客观上要求公共决策过程实现理性化;专业化;科学化;民主化

71、最早提出“政策分析”概念的学者是林德布洛姆

72、标志着公共政策学学科诞生的著作是勒纳和拉斯韦尔的《政策科学》

73、中国大陆高校系统中最早成立公共政策研究机构的是北京大学

74、我国司法决策产生于国家最高司法权力机关的司法解释中。

75、以政策主体在制定一项政策时有无现成的规范和原则可遵循为标准,可以把公共政策划分为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76、邓小平指出,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好多事情都不好办,战略也被称作宏观决策

77、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是政策咨询系统

78、实行超级总统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俄罗斯

79、政策抉择的第一个环节是政策论证

80、关于公共决策规则的说法正确的是多数规则的决策成本低于全体一致规则的成本

81、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的学者是伊斯顿

82、使我们能够窥视在多元政治体制里如何在集团竞争中使相互对立的利益得以聚合、整合和综合为统一的公共利益,并据以制定公共政策的政策模型是集团模型

83、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多角度分析

84、只有进入政府议程的问题才能成为政策问题

85、在政策执行研究中,强调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分立性,偏重政策执行实务与个案研究的研究路径是“自上而下”执行研究路径

86、用博弈论来分析政策执行,并构建政策执行分析的博弈模型的学者是巴达克

87、公共政策调整当中最常见也最容易实现的一种方式是措施调整

88、我国为实现现代批所实施的“三步走”战略,说明政策稳定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89、当代政策评估的类型呈现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多样化

90、针对政策问题而提出或草拟各种可能解决方案的过程被称为政策规划

91、公共政策研究中集体访谈的常见形式是焦点团体座谈会;德尔菲函询法头脑风暴法

92、大众传播能够制造焦点效应,催生热点公共问题;大众传播能够推动公众议程尽快转化为政策议程;大众传播能够充当政策执行效果的监测者和裁判者;大众传播在影响政策的过程中存在“公共缺失问题”

93、政策学习的主要类型包括工具学习;概念学习;问题学习;社会学习

94、下列政策过程模型中注重反映和解释政策过程的社会本质的模型有机构一制度模型;集团模型;精英模型

95、政策分析者的职业论理的基本内容有道德品质要求;价值判断要求;行为规范要求

96、简述确定政策目标原则

(1)实事求是;面向未来;系统协调;明确具体;伦理考量

97、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

政策废止;政策替代;政策分解;政策合并;政策缩减

98、简述公共政策的非正式评估

(1)非正式评估是指没有严格的专门机构,评估主体,评估形式和评估内容也没有固定化,但最后仍有某些评估结果的评估

(2)在非正式评估活动中,政策评估方式多种多样;

(3)非正式评估的结论可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99、简述政策分析的价值

(1)通过整合性与科技性的分析,发现问题的要害和症结所在;

(2)帮助决策者减少决策失误

(3)改善公共部门在决策上的低效状况;

(4)增强决策的预期性和取向性

100、论述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

(1)关联性与公共性;

(2)客观性和主观性;

(3)历史性与动态性

101、结合实际,分析公共政策渐进的主要原因

(1)利益刚性的限制;

(2)现行政策的制约

(3)公共意志的趋中

(4)变革成本的约束

(5)人类理性的局限

(6)社会稳定的需要

102、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51年拉斯韦尔和勒纲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103、我国最早的史书,也是周天子一系列重要决策的记录的著作是《尚书。周书》104、1918年在洛杉矶成立,现今仍有较大影响力的美国智库(思想库)是兰德公司105、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的是信息传播

106、强调权威的多元化、权力的分散化以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双向互动的理论是治理理论

107、在决策中,能使决策结果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决策规则是全体一致规则

108、政策问题认定之后,政策制定者首先要考虑的是确定政策目标

109、从时间进程来看,政策规划主要存在于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

110、参与行政决策规划的主体可以是多元的,但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政府

111、政策抉择的第一个环节包括政策论证、政策探究以及政策对话

112、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定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乎有关法律的原则甚至具体规定。这一程序指的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策内容的合法化

113、将公共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政策执行

114、公共政策变动的政策学习模式的提出者是萨巴提尔等人

115、公共政策变动的政策学习模式强调理解和预测政策变动的关键所在是信念和政策学习的动态变化

116、公共政策调整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是实事求是原则

117、公共政策终结的一种最直接、最彻底的方式是政策废止

118、政策学知识应用的主要形式是政策分析

119、与学术性政策研究组织比较,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主要特征是以政策学知识解决政策问题为导向

120、政策分析师的角色应当是与公共决策者形成共生的合作关系

121、公共政策接续主要探讨的是这样一种关系,即新政策与原政策的延续性关系

122、公共政策个案研究的步骤一般包括明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制定研究计划;整理分析材料,形成结论;起草研究报告

12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代议机关

124、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结果;目标人群;法规;执行机构

125、理性主义政策过程模型假设定决策者是理性人,而理性人被赋予的特征是当面对多种选择时,他会做出一个决定;他的价值偏好会随着时空变化而转移;他通常从所有的方案中,择定偏好等级最高者

126、就政策系统本身来说,促成政策稳定的动力因素包括政策本身的稳定;政策环境的稳定;决策本身的稳定;决策网络的稳定

127、简述大众传播对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

(1)大众传播能够使政府重新考虑问题的优先次序,因而充当着政策议程设置的引领者的角色;

(2)推动公众议程尽快转化为政策议程;

(3)价值取向和利益导向的引领者

(4)构建“第二现实”

128、简述政策过程的渐进主义模型;

(1)渐进主义模型是由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构建的,它包含两组命题:

A、公共政策实际上只是过去政府活动的持续,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而对现行的政策做出的局部的、边际性的调适

B、决策者把决策看作一个典型的一步接着一步,永远没有完结的过程

129、简述危机决策的特点及其构成要素

危机决策一般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决策,具有显而易见的不可逆转性,它要求在相当有限的时间里和在相当有限资源的约束下作出重大决策和快速反应

一般而言,危机决策的构成需要具备三个要素:

(1)决策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突然性、急剧性,需要决策者当机立断

(2)可供决策者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有限

(3)事态的发展危及决策单位,决策的根本利益,并且决策的后果很难预料

130、简述政策接续的含义及其在政策过程中的意义

政策接续指以政策问题为中心,努力保持政策目标稳定和连续的行为和过程,其形式通常表现为旧的政策、政策执行程序或执行组织被新的政策所替代。

政策持续的意义:

(1)政策接续有利于保持政策的稳定

(2)政策接续有利于政策变动的实现

(3)政策接续有利于获得社会对政策的认同

131、试述“上下来去”政策执行模型的内涵

(1)政策执行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2)政策执行是一个实验--推广的过程

(3)政策执行是一个执行--总结的过程

132、结合实际,分析公共政策渐进调整的主要原因

(1)政策信息、资料;

(2)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

(3)政策目标

(4)政策的沉淀成本

(5)政策评估方式、方法和规范

133、公共决策者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是政策链。

134、提出政策执行博弈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尤金。巴达克

135、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136、当代中国不具有政策制定一般功能的一级政府是乡政府

137、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138、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由此形成的问题属于公共问题

139、下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特性指的是政策问题基本属性中的动态性

140、以特定的行业或职业的代表为特征,影响政府各机关制定和执行有利于自身的公共政策的群体是利益集团

141、经过逻辑区分将某种公共问题细分成许多次类的方法是类别分析

142、政府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该问题扩散到政策议程的过程是动员模型

143、美国学者雷恩和拉宾诺维茨提出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型是循环模型

144、记者采访中居民对某项政策发表评论,这种形式的政策评估属于非正式评估

145、埃德文。阿曼达等人提出的公共政策变动模式是Z字型

146、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最主要和直接的作用是为公共决策者服务

147、质化政策评估建立在建构主义的基础之上

148、在使用实验法进行政策评估时,接受政策实验处理的一组被称为实验组

149、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经验、直观为主的政策评估方法逐步演进的方向是以技术计量和价值选择为主

150、在规划阶段,对政策方案进行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估被称作预评估

151、通过某种方式对政策在价值上所具有的意义进行的评估被称作政策价值评估

152、基于西方经验、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有精英模型;集团模型;机构--制度模型

153、法与政策都是调整人的行为亦即调整社会关系的准则、标准。其规范作用可包括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强制

154、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包括政策成本评估;政策需求评估;政策效益评估

155、政策分析包含如下程序:定义;预测;规定;描述;评估

156、公共政策创新的内部动力主要有政策主体的变革愿望;政策本身的要求。

157、简述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类型

(1)线性结构

(2)职能结构

(3)线性--参谋结构

(4)矩阵结构

158、简述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的法定程序

(1)中共中央与国家机构联名发布政策

(2)中共中央提出政策创议,国家机构据此制定具体的政策方案,并按照法定程序通过(3)政府决策以党提出的政策原则为依据

总体来讲,赋予党的政策以国家政策、政府政策的形式,使之定型化、规范化、法制化,是党更有效地实现对国家和政府各机构的领导以及在社会生活各领域贯彻其主张的基本途径。

159、简述政策过程的精英模型

精英模型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政策过程模型。这个模型中只反映盛行于精英中的价值观;精英对民众的影响多于民众对精英的影响;这一模型因它忽视了现代民主国家里公民参与的要求和能力,以及这种参与对政策形成的影响。

160、公共政策研究的基础性方法是系统分析方法

161、人力资源政策属于政治政策

162、以政策效果为标准,可以将公共政策分为物质性政策和符号性政策

163、将决策权的配置分为首长制和委员会制的依据是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的多少

164、决定公共政策质量的关键性要素是政府能力

165、实行委员会制的典型国家是瑞士

166、把直接决策者设定为“按部就班,修修补补的渐进主义者或安于现状者”的是林德布洛姆

167、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决策模型是机构--制度模型168、政策议程通常可分为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

169、暴力犯罪的问题应属于实质性议程

170、政策抉择前期的第一个环节是政策论证

171、政策法制化实际上是一种立法过程

172、下列属于政策规划范畴的概念的是政策设计

173、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是公共政策执行

174、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所构建的政策执行模型是互适模型

175、政策本身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包括政策的合理性;政策的具体性;政策的稳定性176、“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悖于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忠实原则

177、重新配置政策工具和政策资源的基本前提是政策评估

178、属于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政策评评估方法的是质化政策评估

179、政策创新的直接动力是经济制度和体制的变革

180、公共政策的个案研究的证据来源包括物理人工制品;参与观察;直接观察;访谈;档案记录

181、属于公共政策间接主体的有公共舆论;地方政府;利益集团;公民

182、在当代中国,具体的行政决策程序包括法制部门的审查;领导会议的讨论决定;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

183、属于公共政策对象特点的有政策规定性;受动性;主观差异性

184、以实施监控的时间先后为标准,可将公共政策监控分为预防性监控;过程性监控;结果监控

185、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管制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

186、简述理性主义模型中理性人的特征

(1)当面对多种选择时,他会做出一个决定

(2)他会依据其价值偏好,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排列出优先次序

(3)他的价值偏好会随着时空变化而转移;

(4)他通常从所有的方案中,择定偏好等级最高者

(5)面对同样的选择他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187、简述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对策

(1)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成本--收益分析

(2)加强公共政策的认知力度‘

(3)努力提高公共政策执行者的素质

(4)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制度创新

(5)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控制与监督

188、简述司法机关对公共政策的监控的主要表现

(1)裁定公共政策的制定程序与原则是否合法

(2)裁定公共政策的内容是否合法

(3)裁定公共政策的内容是否合理

(4)裁定公共政策的执行是否合法

(5)裁定公共政策执行的方式是否符合法律程序

189、试述公共政策学的定义及其共内涵

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昼可能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这个定义又提示了公共政策学这一学科概念的如下内涵:

(1)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

(2)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3)这门学科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特征

(4)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创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是这门学科的又一显著特征

190、试述质化政策评估的程序

(1)首先认定承受政策风险的利益相关者

(2)界定出政策利益相关者的政策认知

(3)营造质化评估的网络与方法

(4)寻找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平衡点

(5)对于没有达成共识的政策诉求设定一个妥协的日程表

(6)尽可能更多地采集与妥协议程相关的信息;

(7)建立利益相关者的政策论坛

(8)将已经达成妥协和共识的政策诉求形成报告

(9)将尚未达成共识的各种政策诉求按照上述顺序重新建构一次

191、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创始公共政策时使用的名称是政策科学

192、决策者有限理性命题的提出者是西蒙

193、既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又是政策主体用以指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的高度原则性指针的是元政策

194、毛泽东指出:只要有战争,就有战争的全局,中的全局指的是战略

195、决定公共政策的横向形式构成的是政治体制

196、中央集权型单一制的典型是法国

197、具有很强烈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理论模型是规范最适模型

198、外推预测的结果是预言

199、系统议程是指政治系统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

200、象征性议程的公共政策问题多集中于价值领域

201、在现代立法机关的决策实践中,提出政策议案的主要主体是政府

202、从政策制定的过程本身看,政策法制化是政策上升为法律的过程

203、一些公共政策,尤其是要上升到国家或地方法律高度的公共政策以及那些需要代议机关审议的公共政策,往往必须经过民意代表的赞同和批准才能得以制定。

204、政策执行研究经历了三代发展路径,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是向前推进策略205、反映附加式政策执行的现象是“土政策”

206、检验政策结果的必要途径是政策评估

207、属于中国政府常用的政策评估方式的是政策调查报告

208、反映出监控主体与被监控对象之间的互动性的是抗辩性监控

209、政策问题和目标群体的调整属于政策客体调整

210、政策分析过程的中心任务是确定政策目标

211、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的类型包括线性结构;职能结构;线性--参谋结构;矩阵结构

212、依据政策内容的社会领域的不同,可将公共政策分为政治政策;经济政策

213、按照议程建立过程中各项功能活动的先后次序,政府议程可以分为界定或认定议程;规划议程;磋商议程;

214、邓恩认为,政策论证的模式包括权威模式;分析模式;实用模式;类别模式;价值评价模式

215、公共政策本质上所具有的’二重属性是指阶级属性;社会属性;

216、简述政策执行系统的基本功能

政策执行的基本功能是:

(1)为政策方案的实施做好准备

(2)有效实施政策方案

(3)分析和总结执行情况

217、简述公共政策学模型的必备条件

(1)必须明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

(2)必须与宏观政策密切相磁,即具备包容各项微观;具体政策的宏观特性

(3)必须建立在注重人文特点的行为科学与注重科学程序和方法的管理科学二者相互交融的基础上

(4)必须对宗教、意识形态等大量非理性因素持客观态度

(5)必须对时间非常敏感,并且具有历史色彩,即具有历时观察的功能

218、高效的政策执行力必须具备的要素有哪些

高效的政策执行力必须具有两个方面的要素:

(1)必须具备较高的政策执行能力;

(2)必须具备较好的成效力,政策执行必须产生较好的效果

219、简述政策持续的意义

(1)政策接续有利于保持政策的稳定;

(2)政策接续有利于政策变动的实现

(3)政策接续有利于获得社会对政策的认同

220、试述大众传播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1)大众传播与政策制定

(2)大众传播与政策执行和监控

(3)大众传播与政策评估和调整

221、试述政策分析的意义

(1)通过整合性与科际性的分析,发现问题的要害和症结所在

(2)帮助决策者减少决策失误

(3)发送公共部门在决策上的低效状况

(4)增强决策的预期性和取向性

222、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

223、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属于公共政策层次中的政策一般

224、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三论”包括: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225、行政决策的主体是被赋予国家行政权力的组织与个人

226、下列关于公共政策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是政策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中介

227、在公共政策系统中被称为“思想库”、“智囊”的是政策咨询系统

228、公共政策的灵魂和归宿是谋求和增进公共利益

229、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的模型是政治系统模型

230、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一、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5分,计30分) 1.政策链 答: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同一系列的决策相互衔接、相互补充,但其中一、二项政策在形态上更具有完整性,在内容和功能上更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起着统摄全系列的政策的作用,从而使得同一系列的政策环环相扣,如同一个链条。政策链这一概念源于列宁,他在1921年写的一篇文章中把新经济政策看作“历史事变发展的链条”,而把在国家的正确调节或指导下发展商业看作这个链条中的一个基本环节。 2.政策过程 答: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的决策行为使政策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成为一个整体,而决策行为是一个从政策问题的认定到政策目标的达成这样的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政策系统的运行过程。政策过程研究就是分析哪些因素是怎样影响政策主体的选择行为的,是怎样影响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影响的性质和程度怎样。 3.元政策 答:(1)元政策,或者叫作总政策(又作总路线、总方针),是政策体系中管总的或具有统摄性的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是政策主体用以指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的高度原则性的指针。

(2)元政策的基本功用在于保障其他各项政策遵循同一套政策理念、谋求实现统一的政策目标。因此,它是关于政策的政策。认识到元政策或总政策的这一功用,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是至关重要的。 ①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 ②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③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4.渐进主义 答:渐进主义者认为,政策制定的实际过程并不完全是一个理性过程,而是对以往政策行为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决策者要依据现有方案,通过与以往政策的比较,考虑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对以往政策进行局部的、小范围的调适,逐渐把一项旧的政策转变成为一项新的政策。 5.政策议程 答:政策议程,通常是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应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政策议程强调公共问题得到决策主体的深切关注,感觉有必要由公共权力机构来解决,并纳入了政策的讨论过程等几方面的因素。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有:①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②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③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与过程。 6.危机决策 答:危机决策一般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决策,具有显而易见的不可逆转性,它要求在相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宁骚版笔记

《公共政策学》宁骚(2010最新版)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 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 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 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 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 ※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 1、具体的个别政策; 2、政策群和政策链: (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 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 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 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 结构 (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即决定做什么,做什么;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分析如何认定,解决问题,哪些因素对方案的实施造成影响,结果是否一致及其造成的主要原因等。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程序的设计: 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 2、确定假设 3、收集系统资料 4、资料分析 5、做操作性研究 6、撰写研究报告 (二)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 1、一手资料的收集: (1)定量的一手资料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2)定性的一手资料收集方法:①无结构访谈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非参与观察法④参与观察法 2、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有:①内容分析法②二次分析法③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

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2009.4~2013.7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1.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实际参与研究对象的一些与政策过程有关的生活过程进行的观察称为 C A.实地观察法 B.非参与观察法 C.参与观察法 D.无结构访谈法 2.标志着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著作之一是 A A.《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B.《政策方向》 C.《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D.《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3.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是 B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部门政策 D.总政策 4.1977年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决定废止大学招生实行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全国统一考试的制度属于政策类型中的 D A.风险型政策 B.竞争型政策 C.不确定型政策 D.确定型政策 5.在政策支持系统中,被称为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的是 A A.信息传播系统 B.政策支持系统 C.政策监控系统 D.政策评估系统 6.实行中央集权型单一制的典型国家是 C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加拿大 7.在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中,采取委员会制的国家是 B A.俄罗斯 B.瑞士 C.法国 D.中国 8.在政策过程模型中,由林德布洛姆构建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B A.理性主义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规范最适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9.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一个决策模型是 A A.机构—制度模型 B.集团模型 C.精英模型 D.“上下来去”模型 10.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是 D A.政党组织 B.大众传媒 C.政治人物 D.政府部门 11.在问题认定的方法中,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 B A.边界分析 B.多角度分析 C.类别分析 D.层次分析 12.公共政策的政府议程又称为 A A.正式议程 B.政策议程 C.公众议程 D.系统议程 13.科珀等人认为,外在创始模型通常出现在 C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九章 公共政策执行【圣才出品】

第九章 公共政策执行 1.试述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答:(1)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 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公共政策执行的本质是遵循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将一种政策付诸实施的所有行动的总和。 (2)政策执行的特点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的具体实践过程,它具有如下特点: ①目标的导向性 公共政策是以公共政策目标为行动方向的,政策目标是政策执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②内容的务实性 公共政策执行要面对具体的公共问题,因此其计划、步骤、措施、手段等必须务实,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③行为的能动性 执行者必须在全面领会政策内容的前提下,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情况,能动地执行公共政策。 ④手段的权威性 公共政策不同于一般的道德规范,其执行具有强制性。 (3)政策执行的作用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基本环节,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最直接的决定因素。它在政策过程中具有的地位和作用表现为以下几点:

②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 ③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 2.试分别论述第一代、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的优缺点?试述执行研究整合路径的主要模型的变量关系以及施柏丽划分的府际运作关系类型。 答:(1)第一代、第二代政策研究路径各有其优缺点,主要表现为: ①第一代政策研究的自上而下路径 a.这种政策执行研究的优点: 第一,正确地指出了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之间存在的鸿沟,强调了政策制定者所处的核心地位,要求政策执行者必须秉承上级的意志,忠实地实现上级的意图和目的,拓宽了政策研究的视野,提高了行政效率; 第二,指出了政策执行过程中多元参与者联合行动的复杂性,因而也为后来府际间关系研究视角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b.自上而下政策研究路径的缺点: 第一,自上而下研究路径过多地关注与中央或高层决策者的目标设定和方案规划,容易忽视其他基层组织、地方执行机构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自上而下研究路径要求完美的、天衣无缝的政策方案,这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第三,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之间的区分是不必要的、无意义的,且在政策实践过程中也难以实现; 第四,自上而下研究路径偏重于个案研究,存在着局限性; 第五,自上而下研究路径强调层层节制的科层制,不易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也容

什么是公共政策学

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 一、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随着公共权力机关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公共政策的产生和发展,也就开始有了人们对于公共政策的观察和思考。当这种观察和思考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也就有了如何给这门学科命名的问题。这门学科的诞生地美国,其英文名称有很多,对应的中文译名有:政策学或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学或公共政策科学、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分析、政策研究、公共政策研究等。在学科发展的早期阶段,学者们倾向于认为这些名称是用不同的话语表达同一概念。然而,在学科发展的现阶段,主流的人士倾向于认为政策研究或政策分析或公共政策分析、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学,这是在外延和内涵上都有明显差异的三个概念。 政策研究或公共政策研究: 含义:政策研究主要是由学术社群所发动,其目的是希望了解公共政策过程与公共政策本身,最终目标则是建构政策理论,呈现出政策的描述性与诠释性倾向。内涵:1、研究的主题是学术取向的职业学问家。 2、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和研究范围是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和政策产出,发现和验证政策与其主体和客体之间、与有关社会和自然环境诸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3、研究的目的或目标是构建政策理论,创设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 4、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获得学术界同僚的肯定。 政策分析或公共政策分析: 提出:其学术术语由林德布罗姆在《政策分析》中首先提出的。作为学科,其产生的标志是由奥斯丁兰尼编辑的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及的出版。 内涵:1、研究的主体或者政策分析这是应用取向的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人员。 2、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或研究范围是“为了政策而分析”,即分析是一个基于政策、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研拟备选方案并从中选择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该目标的最优方案,以及对政策结果进行科学评估,以其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的过程。 3、政策分析的目的或目标是为了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决策者规划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政策蓝图。 4、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被决策者采用并达到预期的效果。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学: 发端:拉斯韦尔、勒纳《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宁骚版《公共政策学》课后答案知识讲解

宁骚版《公共政策学》课后答案

1.2课后习题详解 1.试述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这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答: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是公共政策研究领域里的三个重要概念。在学科发展的早期阶段,学者们倾向于认为这些名词使用不同话语表达的同一概念,而在现阶段,主流认识倾向于认为这三者是在外延和内涵上都有明显差异的三个概念。 (1)这三个概念的联系主要为: ①从对象上来看,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关注重点尽管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三者的研究对象都是公共政策; ②从研究目的上来看,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都是为了获得更高效、优质的政策,达成预期的政策目标。 (2)这三个概念的区别主要为: ①主体不同 a.政策研究的主体是学术取向的职业学问家; b.政策分析的研究主体者政策分析者是应用取向的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人员; c.公共政策学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学科,它的研究主体既包括学术取向的政策研究学者,也包括应用取向的公共组织内部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者。 ②关注的重点不同 a.政策研究关注的重点和研究范围是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和政策产出,发现和验证政策与其主体和客体之间、与有关社会和自然环境诸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b.政策分析关注的重点或研究范围是“为了政策而分析”,即分析是一个基于政策、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研拟备选方案并从中选择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该目标的最优方案,以及对政策结果进行科学评估,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的过程; c.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研究重点或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就是公共决策。 ③目的或目标不同 a.政策研究的目的或目标是建构政策理论,创设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 b.政策分析的目的或目标是为了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决策者规划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政策蓝图; c.公共政策学的目的或目标主要是探索公共决策的固有规律,明确地以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为研究目的。 ④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不同 a.政策研究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获得学术界同僚的肯定; b.政策分析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被决策者采用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c.就应用研究、政策实践、权力运作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活动具有鲜明的功利性,以有效地控制和解决社会问题为根本诉求,十分看重研究工作对公共权力机关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作用。 2.试从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哪些类型的决策者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学从哪些方面去研究公共决策行为? 答: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公共决策的学问,公共政策学即研究不同类型的决策者的决策行为,又研究公共决策行为的不同方面。 (1)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决策者的决策行为包含以下类型: ①公共政策学研究的是组织的而非纯个人的决策行为,只有在对象具备组织特征或者参与组织决策过程或对组织决策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的情况下,才可能成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例如,非典期间,北京市政府发布了多项防治非典的措施,这时的北京市政府就成为了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②并非所有组织的决策行为都属于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只有公共组织的决策行为才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例如,当企业发布某项治理空气污染的措施时,企业的决策行为属于私人组织

《公共政策学》题库及答案

《公共政策学》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政策产生于两种需求即(),或者是()。 2.()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3.公共政策的功能是()、()、()和()。 4.传统理性模型的实质是()。 5.渐进主义模型的实质是()。 6.政策问题的确认是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和()的过程。 7.事实前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和( ) 三个方面。 8.()和()是政策议程两种最基本的形式。 9.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其作用的发挥源于()、()和()这三个影响因素的互动。 10.心理压力的表现形式是()、()和()。 11.()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12.政策终结心理方面的障碍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三是()。 13.费斯廷格提出了()理论。 14.政策合法性包括()、()、()以及() 15.政策评估都需要经过()、()和总结与报告三个环节。 二、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③戴伊④安德森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①渐进主义模型②理性主义模型③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①功能取向②过程取向③结构取向④目标取向 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 7.以下哪种触发机制属于政策议程的外在触发机制() ①自然灾害②经济灾难③生态变迁④经济对抗 8.“凡是政府选择作的或选择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①伍德罗.威尔逊②哈罗德.拉斯维尔③戴维.伊斯顿④托马斯.戴伊 9.下面哪一种不属于政治行动的类型() ①控制②命令③交易④博弈 10.在我国,行政法规通常以()形式加以发布。 ①国务院文件②总理令③国务院办公厅文件④部长令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 (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 (2)经济学研究途径 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 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 (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 (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 (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 (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 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5、制度或体制条件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体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其次,一项政策的决策,往往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的,选择的结果与体制密切相关。(3)在次,体制的习惯势力的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影响着人们对各种社会利益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表达以及这些利益和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的机会。 (4)最后,体制制约着政策的执行。

公共政策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公共政策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 规划书……………………………………………………………OCCUPATIONAL PLANNING …………………………………………………………… 学院:XXXX-XX XX XXXX-XX 姓名:XXXX-XX XX XXXX-XX 学号:XXXX-XX XX XXXX-XX 班级:XXXX-XX XX XXXX-XX 指导老师:XXXX-XX XX 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目录 目录 (2) 前言 (3) 一、形式分析 (3) 1.1国内形势 (3) 1.2国际形势 (4) 二、职业发展与人生规划 (4) 2.1生涯与职业生涯 (4) 2.2人的生涯发展 (5) 2.3生涯规划的意义 (6) 2.4职业发展与人生成功 (7) 三、自我认识 (8) 3.1自我评估 (8) 3.2专业评估 (9) 四、职业定位 (9) 4.1环境评估 (9) 4.2职业评估 (11) 五、个人规划 (12) 5.1确定目标 (12) 5.2实施方案 (12) 六、评估反馈 (16)

前言 ××职业生涯是海,没有规划的××人生,好比在大海中航行没有指南针,××职业规划尤其对于学××的大学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是决定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在××职业生涯中是低头走路还是抬头走路的问题。 ××理论和××经验犹如人的两条腿,一个都不能少。当有人对你说“××经验重要”,那是对××的狭隘理解,因为中国有太多的××凭经验在做,一辈子也只是读懂了××的一部分。当有人对你说“××理论重要”,那也是对××的狭隘理解,因为中国同样存在很多××理论专家,但大多数没有转化成生产力,一辈子也只在探讨××的是是非非。 一个好××一生中必须学好××、管理、营销五方面的知识才能做好××。把这五方面的知识用于××实践才是优秀的××。 一、形式分析 1.1国内形势 在我国现阶段,全国数百所高校中几乎每个学校都设有××专业,尤其是××专业。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专业

2014年4月公共政策学自考真题及其答案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决策者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是(B )1-69 A.政策群 B.政策链 C.政策一般 D.个别政策 2.提出政策执行博弈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7-328 A.西蒙 B.德洛尔 C.泰勒 D.尤金·巴达克 3.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C )2-122 A.战略、战术、策略 B.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 C.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D.单目标政策和多目标政策 4.当代中国不具有政策制定一般功能的一级政府是(B )2-144 A.省政府 B.乡政府 C.市政府 D.县政府 5.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B )2-129 A.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B.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C.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D.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6.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由此形成的问题属于(A )5-249 A.公共问题 B.社会实践问题 C.公共政策问题 D.私人问题 7.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特性指的是政策问题基本属性中的( D )5-253 A.客观性 B.主观性 C.历史性 D.动态性 8.以特定的行业或职业的代表为特征,影响政府各机关制定和执行有利于自身的公共政策的群体是(B )5-257 A.政党组织 B.利益集团 C.政府部门 D.政治人物 9.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将某种公共问题细分成许多次类的方法是(B )5-263 A.边界分析 B.类别分析 C.层次分析 D.假设分析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1~7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1.试述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这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答: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是公共政策研究领域里的三个重要概念。在学科发展的早期阶段,学者们倾向于认为这些名词使用不同话语表达的同一概念,而在现阶段,主流认识倾向于认为这三者是在外延和内涵上都有明显差异的三个概念。 (1)这三个概念的联系主要为: ①从对象上来看,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关注重点尽管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三者的研究对象都是公共政策; ②从研究目的上来看,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都是为了获得更高效、优质的政策,达成预期的政策目标。 (2)这三个概念的区别主要为: ①主体不同 a.政策研究的主体是学术取向的职业学问家; b.政策分析的研究主体者政策分析者是应用取向的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人员; c.公共政策学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学科,它的研究主体既包括学术取向的政策研究学者,也包括应用取向的公共组织内部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者。 ②关注的重点不同 a.政策研究关注的重点和研究范围是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和政策产出,发现和验证政策与其主体和客体之间、与有关社会和自然环境诸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b.政策分析关注的重点或研究范围是“为了政策而分析”,即分析是一个基于政策、

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研拟备选方案并从中选择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该目标的最优方案,以及对政策结果进行科学评估,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的过程; c.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研究重点或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就是公共决策。 ③目的或目标不同 a.政策研究的目的或目标是建构政策理论,创设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 b.政策分析的目的或目标是为了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决策者规划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政策蓝图; c.公共政策学的目的或目标主要是探索公共决策的固有规律,明确地以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为研究目的。 ④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不同 a.政策研究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获得学术界同僚的肯定; b.政策分析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被决策者采用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c.就应用研究、政策实践、权力运作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活动具有鲜明的功利性,以有效地控制和解决社会问题为根本诉求,十分看重研究工作对公共权力机关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作用。 2.试从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哪些类型的决策者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学从哪些方面去研究公共决策行为? 答: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公共决策的学问,公共政策学即研究不同类型的决策者的决策行为,又研究公共决策行为的不同方面。 (1)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决策者的决策行为包含以下类型:

公共政策学基础》参考书目

公共政策学基础》参考书目 [说明:带有☆的为必读书] (一) ☆:詹姆斯·E.安德森:《公共政策制定》(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迈克尔·豪利特等:《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环与政策子系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 ☆威廉·N·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卡尔·帕顿等:《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第2版),华夏出版社2001 年版。 ●张金马主编:《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过程·方法》,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丘昌泰:《公共政策:当代政策科学理论之研究》,台湾巨流图书公司1995 年版。 (二) ☆米切尔·黑尧(Michael Hill):《现代国家的政策过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托马斯·R·戴伊《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保罗·A·萨巴悌尔:《政策过程理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 ●约翰·W·金登:《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3年版。 ●弗兰克·费希尔:《公共政策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埃贡等:《第四代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三) ☆查尔斯·E·林布隆:《政策制定过程》,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托马斯·R·戴伊:《理解公共政策》(第10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拉雷·N·格斯顿:《公共政策的制定——程序和原理》,重庆出版社2001年 版。 ●大岳秀夫:《政策过程》,经济日报出版社1992年版。 ●史蒂文·凯尔曼:《制定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四) ☆余致力:《民意与公共政策》,台湾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版。 ●安德鲁·里奇:《智库、公共政策和专家治策的政治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 版社2010年版。 ●徐仁辉等:《公共议题经济学》,智胜出版社2006年版。 ●郭昱莹:《公共政策——决策辅助模型个案分析》,智胜出版社2002年版。 ●乔尔·阿伯巴奇、罗伯特·普特南等:《两种人:政客与官僚》,求是出版社 1999年。 ●迈克尔·沃尔泽:《正义诸领域:为多元主义与平等一辩》,译林出版社2002 年版。 ●雷蒙德·塔塔罗维奇等:《美国政治中的道德争论》,重庆出版社2001年。 ●杰里·L.马萧:《官僚的正义:以社会保障中对残疾人权利主张的处理为例》,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五) ☆吴锡泓等编:《政策学的主要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杰伊·M.沙夫里茨等:《公共政策经典》(Jay M.Shafritz, Classics of Public Policy),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香港城市大学亚洲管治研究中心编:《中国公共政策分析》各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六) [以下为英文版图书,供有兴趣同学查阅浏览。] 1.Bobrow, Davis B. and Dryzek, John S. (1987) Policy Analysis by Design.

公共政策学X-2习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学X-2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5.0 分)1. 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属于() A.横向监控 B.纵向监控 C.外部监控 D.自下而上的监控 得分:5 (5.0 分)2. 公共政策指()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企业 B.政府 C.第三部门 D.个人 得分:5 (5.0 分)3. 制定政策的政策指()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具体政策 D.实质性政策 得分:5 (5.0 分)4. 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对利益如何分配、利益究竟分配给谁等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的()范畴。 A.事实分析

B.价值分析 C.规范分析 D.利益分析 得分:5 (5.0 分)5. 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 A.公共政策制定 B.公共政策执行 C.公共政策评估 D.公共政策分析 得分:5 (5.0 分)6. 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A.利益表达 B.利益综合 C.政策制定 D.政策执行 得分:5 (5.0 分)7. 将旧的公共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公共政策,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类型讲,属于()。 A.替代 B.分解 C.合并 D.缩减

得分:5 (5.0 分)8. 系统议程又被称为() A.政府议程 B.行政议程 C.正式议程 D.公众议程 得分:5 (5.0 分)9. 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政策思想的思想家是() A.管仲 B.孔子 C.孟轲 D.荀况 得分:5 (5.0 分)10.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创始公共政策学科时使用的名称是() A.政策科学 B.公共政策学 C.政策学 D.政策分析 得分:5 二、多选题 (6.0 分)1. 3、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有()。 A.替代

近几年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试题与答案

2001年4月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 2001-10-12 〖次〗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25分) l、“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③戴伊④安德森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①渐进主义模型②理性主义模型③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①功能取向②过程取向③结构取向④目标取向 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 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③〕 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 7、“上政策”是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 ①象征式政策执行②残缺式政策执行③替代式政策执行④附加式政策执行 8、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是件估() ①政策效率②政策效益③政策效能④国应的充分性 9、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 ①阶段性周期②功能性周期③反复性周期④结构性周期 10、以下组织院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③) ①学校②工会③行政机构④妇联 11、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 ①脚本写作②头脑风暴法③博弃论④个人判断法 1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 ①政策评估②政策制定、③政策执行④政策终结 13、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①利益表达②利益综合③政策制定④政策执行一人一 14、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 ①立法决策②行政决策③司法决策④政党政策 15、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 ①政策执行②政策研究③政策制定④政策分析 16、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 ①沟通功能②管制功能一③监督功能④平衡功能 17、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 ①林德布洛姆②西蒙③德洛尔④戴伊 18、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公共政策学第2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公共政策分析》第五章至第八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公共政策的核心目标就是( A ) A、公共利益 B、集团利益 C、个人利益 D、部门利益 2、从评价组织活动形式上瞧,公共政策评价可分为正式评价与( D )。 A、内部评价 B、外部评价 C、执行评价 D、非正式评价 3、下列不属于公共政策评价的消极目的就是( B )。 A、拖延决策时间 B、作为重新分配政策的依据 C、夸大工作难度 D、规避责任 4、公共决策体系中可以称为“思想库”或“智囊团”的就是( C )。 A、决断子系统 B、执行子系统 C、咨询子系统 D、信息子系统 5、威廉·N·邓恩认为政策规划过程包括二大基本要素,即政策相关信息与( B )。 A、政策相关资源 B、政策价值取向 C、政策选择方式 D、政策分析方法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就是( C )。 A、要保证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前提就是决策程序的合法化 B、我国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一般要经过法制工作机构的审查、领导决策会议决定与行政首长 签署发布政策等程序 C、政策法律化的主体为享有委托立法权的行政机关 D、政策内容的合法性主要就是指公共政策不能与国家宪法与现行法律相抵触 7、下列不属于古典行政模式特点的就是( C )。 A、行政组织的结构特征就是集权的、层级制的、金字塔型的 B、政治家负责制定政策,行政人员负责执行政策

C、行政组织结构呈扁平化发展趋势 D、行政管理必须依据客观的科学管理原则,以提高行政效率 8、以整体焦点而言,自上而上与自下而上政策执行研究的区别在于( C )。 A、前者强调从中央到地方、从公共部门到私营部门;后者强调从地方到中央、从私营部门到公共部门 B、前者强调焦点为中央政府;后者则强调某一政策领域中的地方执行机构 C、前者关心政策控制系统如何达成政策制定者所预期的政策结果;后者强调政策网络中多元行动者的策略互动。 D、前者强调正式目标的完成,后者的评估标准则较不清楚 9、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主要包括两个环节:绩效评估与( B )。 A、全面推广 B、追踪决策 C、指挥协调 D、政策实验 10、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价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的行为称作( C )。 A、政策优化 B、政策放弃 C、政策终止 D、政策评估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公共政策终止的对象可以分为以下哪些类型( ABCD )。 A、功能 B、组织 C、政策 D、计划 2、从公共政策评价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来瞧,可分为( ABC )。 A、事前评价 B、执行评价 C、事后评价 D、正式评价 3、公共政策评价效果一般可分为( ABCD )。 A、直接效果 B、附带效果 C、潜在效果 D、象征性效果 4、政策执行手段中,经济手段具有以下哪些特性( ABC )。 A、间接性 B、有偿性 C、关联性 D、稳定性 5、政策制定主体采用的基本决策规则主要有( AB )。 A、全体一致规则 B、多数裁定原则 C、少数剥削多数 D、个别领导拍板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决断子系统又叫中枢子系统,就是公共决策体制的核心部分。(√) 2、公共决策多数规则虽然大幅度降低了决策成本,但可能出现“多数剥削少数”与“周期多数”等弊端。(√) 3、公共政策的合法化一般要经过提出议案、审议议案、表决与通过议案、公布政策等程序。(√) 4、公共政策自上而上的研究路径关注的就是具体的执行结构或基层官员的自由裁量权。(×) 5、经济手段就是政策执行的最基本手段。(×) 6、从公共政策评价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来瞧,可分为事前评价、执行评价与事后评价。(√)

《公共政策学》作业一答案.doc

《公共政策学》作业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是指党和国家在处理公共领域内的公共事务所制定的行为规范、准则或指南。 2、行政机关:是指按照法律设定的、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对社会的各种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约束的组织。 3、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并呼吁政府出面解决的过程。 4、政策合法化:是指政策方案经由特定的国家机关的审议、修改、通过、批准、签署、公布等程序而获得合法地位或成为法律的行为过程。 5、公共政策价值观: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对公共政策价值物、公共政策价值关系、公共政策价值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反映,以及由此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取向、评判标准和行为定势。 6、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者运用各种政治经济资源,通过建立组织机构,采取解释、实施、服务、宣传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7、政策终结:是政策决策者经过政策评估,为了防止政策消极作用,保护政策积极作用,对过去的、无效的、需要法律化的政策所采取终止措施。 二、简答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作用。

答:(1)公共政策有引导我国公共事业发展与前进的功能。(2)公共政策具有国家实现职能的作用。 (3)公共政策有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和调整利益分配的作用。(4)公共政策具有指导、补充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的作用。2、列举我国政策议程建立的推动因素。 答:(1)党和政府的主要领导者; (2)专家学者; (3)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4)政治团体; (5)大众传媒; (6)科学技术进步; (7)突发性的事件或危机; (8)公民个人。 3、影响政策执行目标实现的因素有哪些? 答:(1)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政策结构的合理性; (2)强大的政府和强大的国家能力; (3)适宜的政策环境; (4)政策本身的可操作性和连续性; (5)政策执行中损益关系的合理化; (6)畅通有效的信息沟通能力; (7)政策资源的投入程度。 4、简述政策监控的意义。

公共政策学6-7章

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 第一节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 政策目标的含义与特征 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政策目标具有下列特征: ⑴问题的针对性。 ⑵未来的预期性。 ⑶目的的多元性。 二、政策目标的分类 1.政策目标的类型划分。 从不同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把公共政策目标划分成诸多不同的类型: ⑴根据政策目标所着眼的时间范围,可有长远政策目标和近期政策目标以及其他的政策目标(如一些长期政策目标和中短期政策目标)。 ⑵根据政策目标所服务的地域或空间范围,可有全国性政策目标和地方性政策目标;国内政策目标和对外政策目标;全局性政策目标和局部性政策目标等。 ⑶依据政策本身所属的社会领域,可有政治统治性和管理性政策目标、经济政策目标、文化政策目标以及社会政策目标等;与此相类似的则是,依据政策目标本身所属的社会领域,可有政策的政治性目标、经济性目标、文化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 ⑷依据政策所服务的主体是普通社会大众还是社会少数人群体,可有公益性政策目标和特殊性政策目标。 此外,我们还可以按照更细微的标准将上述一些分类再作进一步区分;或者按照吸收了几种标准的混合标准来作其他划分;或者按照上述并未提及的标准作其他划分,如根据目标的实质性程度可区分出实质性政策目标和象征性政策目标,根据政策目标彼此的重要程度可分成主要政策目标和次要政策目标等。 2.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又称元目标,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一般包括公平、效率、自由、安全等。 三、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与原则 1.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 ⑴它能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 ⑵它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 2.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 ⑴实事求是。 ⑵面向未来。 ⑶系统协调。 ⑷明确具体。 ⑸伦理考量。 第二节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 一、政策规划与政策设计 1.政策规划的含义及其特点。 政策规划又称政策构建,是指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公共权力机关组织力量草拟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 政策规划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⑴从政策规划的主体来说,多元化和政府主导并存。

公共政策学第2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下半年第二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公共政策分析》第五章至第八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公共政策的核心目标是( A ) A、公共利益 B、集团利益 C、个人利益 D、部门利益 2、从评价组织活动形式上看,公共政策评价可分为正式评价和( D )。 A、内部评价 B、外部评价 C、执行评价 D、非正式评价 3、下列不属于公共政策评价的消极目的是( B )。 A、拖延决策时间 B、作为重新分配政策的依据 C、夸大工作难度 D、规避责任 4、公共决策体系中可以称为“思想库”或“智囊团”的是( C )。 A、决断子系统 B、执行子系统 C、咨询子系统 D、信息子系统 5、威廉·N·邓恩认为政策规划过程包括二大基本要素,即政策相关信息和( B )。 A、政策相关资源 B、政策价值取向 C、政策选择方式 D、政策分析方法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要保证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前提是决策程序的合法化 B、我国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一般要经过法制工作机构的审查、领导决策会议决定和行政首长签署发布政策等程序 C、政策法律化的主体为享有委托立法权的行政机关 D、政策内容的合法性主要是指公共政策不能与国家宪法和现行法律相抵触 7、下列不属于古典行政模式特点的是( C )。 A、行政组织的结构特征是集权的、层级制的、金字塔型的 B、政治家负责制定政策,行政人员负责执行政策 C、行政组织结构呈扁平化发展趋势 D、行政管理必须依据客观的科学管理原则,以提高行政效率

8、以整体焦点而言,自上而上与自下而上政策执行研究的区别在于( C )。 A、前者强调从中央到地方、从公共部门到私营部门;后者强调从地方到中央、从私营部门到公 共部门 B、前者强调焦点为中央政府;后者则强调某一政策领域中的地方执行机构 C、前者关心政策控制系统如何达成政策制定者所预期的政策结果;后者强调政策网络中多元行 动者的策略互动。 D、前者强调正式目标的完成,后者的评估标准则较不清楚 9、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主要包括两个环节:绩效评估和( B )。 A、全面推广 B、追踪决策 C、指挥协调 D、政策实验 10、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价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的行为 称作( C )。 A、政策优化 B、政策放弃 C、政策终止 D、政策评估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公共政策终止的对象可以分为以下哪些类型( ABCD )。 A、功能 B、组织 C、政策 D、计划 2、从公共政策评价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来看,可分为( ABC )。 A、事前评价 B、执行评价 C、事后评价 D、正式评价 3、公共政策评价效果一般可分为( ABCD )。 A、直接效果 B、附带效果 C、潜在效果 D、象征性效果 4、政策执行手段中,经济手段具有以下哪些特性( ABC )。 A、间接性 B、有偿性 C、关联性 D、稳定性 5、政策制定主体采用的基本决策规则主要有( AB )。 A、全体一致规则 B、多数裁定原则 C、少数剥削多数 D、个别领导拍板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公共决策体制:指决策权力与责任在决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配置格局和责任分担模式,是多元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分工合作与活动程序。 2、政策方案规划: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 3、政策执行手段:指政策执行机构和人员为实现政策目标、落实政策内容所采用的政策工具、中介途径与措施方法的总称。 四、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公共政策评价的功能。 答:(1)提供政策运行的可靠信息,提升政策质量。(2)检查政策目标与政策执行存在的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