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体积与容积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体积与容积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体积与容积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体积与容积

体积与容积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体积与容积》

说教材,对教材进行分析:

《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大小的感知能力,也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本课的学习也为以后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做好了铺垫,也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

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童话故事和具体的实践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概念。

2、在操作,交流中,感知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在童话故事和操作活动中,感受数学生活及语文学科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情况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难点是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说教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由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水平有限,教学要更加注重丰富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本节课将采用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更加形象,深刻地指导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说教学准备,教具。课件,两个相同的水杯,两个大小不一的土豆,两个大小不同的水杯。学具:24个小正方体。

说教学过程。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设计了如下的几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新课开始前,用多媒体展示《乌鸦喝水》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石子占了空间,把水“挤” 上来了。向学生提出问题,“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哦,原来是乌鸦放进了小石子。那么,乌鸦为什么要放入小石子呢?原来是小石子占据了空间,使得水面上升了。通过这两个问题,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对问题核心的思考和理解上来。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分析和交流,原来是石子占空间。板书关键词:占空间环节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此环节,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活动,来达成教学目标

活动一:比一比。

出示两个相同的量杯,倒入等量的水,分别将两个大小不一的土豆放入量杯中,让学生们认真观察变化,提出问题:“同学们看看有什么变化?”(杯子中的水升高了);“那么水面为什么会升高?” (放入了土豆);“它们之间还有什么不同?” (水面升高的高度不同);“为什么水面升高的高度不同?” (土豆一个大,一个小)。让学生明白物体都占又有空间,占所占空间有大有小,板书体积的概念。

活动二:找一找。

找出身边,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大,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小,联系实际活动,

唤起学生对日常所见事物的表象和感受,同时提出水,空气是否有体积?最后通过瓶子装水,吹气球来说明水和空气是有体积的,为揭示容积的概念做好铺垫。

活动三:想一想。

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水杯,将其中一个水杯倒满,然后倒入另一个水杯。可能出现溢出和未装满两种情况。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水杯大一个水杯小),通过提醒学生思考,能够容纳物体积的容器才具有容积,容器的容积也有大有小,从而进一步揭示容积的概念。

活动四:试一试。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用小正方体分别搭成不同体积的长方体,让同学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为后面学习计算长方体体积作了铺垫。

活动五:练一练。

要求学生用24块小正方体搭成体积相同形状不同的长方体,从中让学生感受物体形状与体积间的关系,提出问题,“长方体的形状

不同,体积变化了吗?”通过学生的讨论,总结意见。板书:形状改变,体积未变。

环节三:反馈练习,应用新知

在这个环节里,要求学生完成课本42页,练一练的第3题,在

此期间,我将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对于个别同学存在的题,将个别辅导;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将调解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最优化,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环节四:总结反思,整理新知

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忆和总结,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体

积与容积的概念。若有不完整或有歧义的地方,再予以补充。板书课题环节五:当堂练习,巩固新知

要求学生在课堂独立完成,课本42页的第4题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

五年级上数学说课稿找最大公因数北师大版

《找最大公因数》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您们上午好!我任教的科目是小学数学。我的抽签号是13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找最大公因数》。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这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找最大公因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中的内容。本课时是在学生找一个数的因数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为以后学习约分打下基础。教材中直接呈现了找出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分别找12、18的因数,再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材采用的集合的方式呈现探索的过程。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探索找两个公因数的方法,能准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让学生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三、说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经历探索的过程。 因此确定教学重点为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难点为用多种方法正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四、说教学方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本节课学生对因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法与学法上,可以让学生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探索。而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主要是引导、组织学生归纳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归纳、总结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也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说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知 因为学生已经很熟练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因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导入新知。(导入这一环节准备用时3分钟) 1、师:同学们,我们已学过找一个数的因数,如果老师现在给你一个数,你能很快找出它的因数吗? 生回答师板出12的因数:1、2、3、4、6、12 2、师:你们真棒!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很快写出18的全部因数吗? 生独立写并汇报18的因数:1、2、3、6、9、18。

小学五年级数学体积和表面积

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表面积 表面积计算 1、做10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铁框架,至少需多长的铁丝? 2、用铁皮做一个铁盒,使它的长、宽、高分别是1.6 分米,1.4分米和1.2分米,做一个这样的铁盒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米? 3、做一个没盖的正方体玻璃鱼缸,棱长是6分米,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米? 4、我们学校要粉刷教室,教室长9米,宽8米,高3.2米,扣除门窗、黑板的面积13.6平方米,已知每平方米需要4.80元涂料费。粉刷一个教室需要多少钱?

5、一个商品盒是棱长为8厘米的正方体,在这个盒的四周贴上商标,贴商标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 6、木版做长、宽、高分别是2.6分米,1.4分米和2.2分米抽屉,做6个这样的抽屉至少要用木版多少平方米? 7.有一个养鱼池长21米,宽16米,深3.6米,要在养鱼池各个面上抹一层水泥,防止渗水,如果每平方米用水泥7千克,一共需要水泥多少千克? 8、加工厂要加工一批电视机机套,(没有底面)每台电视机的长70厘米,宽55厘米、高60厘米,做1000个机套至少用布多少平方米? 9.做24节长方体的铁皮烟囱,每节长2.2米,宽4分米,高3分米,至少用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10、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8分米,宽是5.6分米,高是6.2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 体积计算 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分米,宽是3.5分米,高是4分米,求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一个长方体沙坑,长4米,宽2米,深0.8米,如果每立方米黄沙重1.6吨,这黄沙重多少吨? 3.有一种长方体钢材,长2米,横截面是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每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这根方钢材重多少千克?

(完整word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拓展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拓展题 1、从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木块上挖去一个棱长是2厘米的正方体的小洞(如图),秋剩下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2、求右图这个组合图形的体积。(单位:分米) 3、把两块棱长分别是6分米和8分米的正方体铁块,熔铸成一块长方体铁块,它 的横截面是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这个长方体铁块长多少分米? 4、把一块长12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铁块,熔铸成横截面积是2平方厘米的铁条,铁条长多少米? 5、有一块长方形铁皮,长32厘米,宽16厘米,在这块铁皮的四角各减去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通过折叠、焊接,做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这个长方体盒子的容积是多少? 6、一块长方形铁皮,长25厘米,宽20厘米,在这块铁皮的四角各减去一个边长是5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通过折叠、焊接,做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这个长方体盒子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7、如图所示,将一个长方体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2米,表面积增加了20平方米。 求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8、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正方形,沿着高截去一个高3分米的小长方体后,剩下部分的表面积比原来大长方体减少了60平方分米。求截去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9、有甲、乙两个长方体沙坑,甲沙坑长40分米,宽20分米,沙子深5分米;乙沙坑长20分米,宽10分米,没有沙子。现在从甲沙坑中取一部分沙子到乙坑,使得甲、乙两个沙坑里的沙子一样深。最后两个沙坑中的沙子各深多少分米?

10、有甲、乙两个长方体水杯,甲长10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乙长5厘米,宽4厘米,高6厘米。现在甲水杯中装满了水,而乙水杯是空的。要将甲水杯中的一部分水倒在乙水杯内,使得甲、乙两个水杯里的水一样深。倒完之后,甲水杯中的水深多少厘米? 11、有一个长方体容器,从里面量,长5分米,宽4分米,高8分米,里面水深4分米。如果把一块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铁块浸入水中,水面上升多少分米? 12、有一个小金鱼缸,长4分米,宽3分米,里面水深2分米。把一块假山石完全浸没水中后,水面上升了1.2分米。这块假山石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综合训练六 13、有一个长12厘米,宽2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在它的 左、右两角各切掉一个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如图),秋剩下部分的 体积是多少? 14、一段钢材厂15分米,横截面面积是1.2平方分米。如果把它煅铸成一个横截面面是0.2平方分米的钢筋。这根钢筋的长是多少? 15、有一块长方形铁皮,长40厘米,宽30厘米。在这块铁皮的左、右两角各剪下一个边长10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焊接在下面(如图),再通过折叠,焊接成一个无盖 的长方体盒子。求这个长方体盒子的容积是多少? 16、把一个长方体的长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6厘米,表面积增加30平方厘米,求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7、有两个长方体水箱,甲水箱里有水,乙水箱空着。从里面量,甲水箱长40厘米,宽32厘米,水深20厘米;乙水箱长30厘米,宽24厘米。将甲水箱中的一部分水倒入乙水箱,使两个水箱中的水一样深,现在水深多少厘米? 18、有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长40厘米,宽27厘米,深35厘米,箱中水深20厘米,把一个棱长12厘米的正方体铁块浸入水中,现在水面高多少厘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说课稿

《位置》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位置》,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说教材】 首先我先说说对教材的理解:数学,以其丰富的内容,开放的思维,严密的逻辑,使孩子们产生强烈的兴趣。《位置》就是这样一个开放思维,严密逻辑的内容。《位置》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位置。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又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奠定基础,可以说既是对学生位置观念在形象思维方面的一个重要总结,又是从具体形象的位置到抽象直角坐标平面位置的过渡。 【说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材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明确竖为列,横为行,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到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同时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全局观念,站在大众角度主动简单的表达自己,体现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把握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理解行列的含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说教法、学法】 教学目标的实现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有赖于教法学法的转变。本堂课我采用构建“学案导学、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标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 习,由培养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转向培养具有多种能力,特别是“学会学习”的人。只有学会自主、合作学习,才能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同时还可以通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去学会主动表达,学会主动交流交际,采用本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实践。 【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我以“开家长会”这一情境为蓝本,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我通过家长会让学生给家长准确介绍座位这一情境引入课题,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2.独立学习,合作探究 叶圣陶先生说过;“当老师就像帮助小孩子走路一样,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本环节,我在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引导,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知识的过程。独立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学生个体独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并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及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的认识

《体积的认识》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名称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执教教师崔思敏 课程内容体积的认识课程学时第一课时 所属学科数学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一、教材分析 《体积的认识》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学习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中主要采取了以活动的形式认识和理解体积的概念,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具有空间,再通过观察与比较,建立体积的概念,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体积的概念。体积的概念是学生后续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体积单位的进率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而且对生活中隐含数学问题兴趣浓厚;而且学生具有借助信息技术和小组合作自主探索新知的能力。但是学生对体积概念比较生疏,属于意会但不能言明的阶段。通过观看课前学生的实验操作视频,我了解到学生虽然知道物体是有体积的,但物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学生的认知是不够的。有的会说是跟质量、重量有关,很少学生能用空间来解释物体的体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空间、以及空间与体积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体积的概念,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联想、表达,强化对体积概念的理解,初步形成物体体积大小的表象。 2.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观察、动手能力,扩展数学思维,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与态度 1.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2.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体积的概念,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形成物体体积大小的表象。 五、教学策略 课前: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单,通过观看微视频,了解“乌鸦喝水”的故事,并通过实验初步感知体积。 课中:通过反馈课前的学习内容,深入探索体积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动手操作、集体汇报,初步形成物体体积大小的表象,并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课后:通过作业检测,巩固课堂所学 ①以学定教②活动操作③数据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电子书包、全景课堂学习平台、常态教学白板 资源的设计:课前学习任务单、教学课件、课中学习任务单、基础练习、分层练习题若干学具(小正方体) 七、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 课前学习,感知体积1.在全景课堂发布微视频 2.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单 1.在全景课堂看微视频 2.完成学习任务单 ①做实验,并拍成视频上 传到分享圈。 (实验要求:仿照乌鸦喝 水,在一个不满水的玻璃 杯子中放入若干石头,看 看结果会是怎样的?) 注意:在放进石头的前 后,水面要标刻度。 ②你能解释石头放入前 后水的变化现象吗? 1.看视频,了解乌鸦喝水的故事; 2.通过课前实验,初步感知体积 的概念。

2018新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目录 一、观察物体(三)(2课时) 观察物体 二、因数与倍数(7课时) 1.因数和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三、长方体与正方体(13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整理和复习 探索图形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4.约分 5.通分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整理和复习 五、图形的运动(三)(3课时) 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打电话 七、折线统计图(3课时) 八、数学广角——找次品(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1.数与代数 2.空间与图形 3.观察物体与统计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为2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1)1课时 第2课时观察物体(2)1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重点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说》课稿 义安镇栗村小学韩丽君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义安镇栗村小学的教师韩丽君,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 一、教材分析: 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第二次就在本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形象,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可能性》这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我不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注意统计知识与概率知识的联系,而且密切关注并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悟。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数据,帮助他们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二、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试验操作,懂得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并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知道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且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有关。。 2.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 3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以及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强调随机现象本质的感悟,让学生在已有经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有关知识的建构。) 教学重点:会用“可能”、“不可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观察实验法。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 (在课一开始用讲故事设置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验环节设计了摸棋子等活动,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规律、发展学生思维。全课自始至终,让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人,发现的主人,诠释的主人。) 五、教学准备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练习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练习 一、填空: 1、一个正方体棱长5厘米,它的棱长和是( ),表面积是( ),体积是( )。 2、一个长方体木箱的长是6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棱长和是( ),占地面积是( ),表面积是( ),体积是( )。 3、一个长方体方钢,横截面积是12平方厘米,长2分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4、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底面积是25平方米,水深1.6米,这个水箱能装水( )立方分米。 5、一块正方体的钢锭,棱长是10分米,如果1立方分米的钢重7.8千克,这块钢锭重( )千克。 6、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这样的小正方体( )块。 7、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棱长和扩大( )倍,表面积扩大( )倍,体积扩大( )倍。 8、0.0253 dm =( )3cm 383m =( )3 dm 280003cm =( )3dm =( )3 m 34cm=( )dm 1.52m =( )2dm 4.323m =( )3m ( )3 dm 二、完成下列表格

三、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体铁块,长10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每立方分米铁块重7.8千克,这个铁块重多少千克? 2、一节长方体形状的铁皮通风管长2米,横截面是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做这节通风管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铁皮? 3、一个房间的长6米,宽3.5米,高3米,门窗面积是8平方米。现在要把这个房间的四壁和顶面粉刷水泥,粉刷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需要水泥4千克,一共要水泥多少千克? 4、如图,一个长方体木块从上部截去5厘米后,便成为一个正方体,表面积减少了120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5、有一个底面积是300平方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里面盛有5厘米深的水。现在把一块石头浸没到水里,水面上升2厘米。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五年级下册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第1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内容】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材第27、28页的内容、第28页的“做一做”,及第32页练习七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 【重点难点】 常用体积单位。 【教学准备】 “乌鸦喝水”课件,玻璃杯、水、沙子、木条…… 【复习导入】 口答:1米、1分米、1厘米是什么计量单位? 1平方米、1平米分米、1平方厘米又是什么计量单位? 【新课讲授】 1.认识体积的概念。 (1)故事导入:多媒体课件演示乌鸦喝水的故事。看完后,老师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水就升上来了。 (2)实验证明老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一部分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3)观察比较 观察:电视机,影碟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教师: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 (4)体积概念的引入 教师: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提问:体积与表面积的概念相同吗?为什么? 2.体积单位的认识。 (1)出示两个长方体。 提问: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要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就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 (2)根据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想一想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教师: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和m3。 (3)认识体积单位。 老师:请你猜一猜1cm3,1dm3,1m3是多大的正方体。 学生讨论后回答: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教师请学生看教材,证实同学们的回答是正确的。 (4)再次感受体积单位实际的大小。 ①一粒蚕豆的大小是1cm3,请同学们估出身边体积是1cm3的物体。 ②一个粉笔盒的大小是1dm3,请同学们用手捧出1dm3大小的物体。 ③用3根1m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m3有多大,估计一下,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教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个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4cm3)为什么?(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5)练习:完成课本第28页“做一做”第1、2题。 【课堂作业】 教材第32页练习七1~5题。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说课稿

《确定位置(一)》说课稿 桂头镇中心小学郑细明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 这次“园丁杯”教学比赛我给大家准备的教学内容是《确定位置(一)》。现在由我对《确定位置(一)》这 节课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确定位置(一)》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 六单元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习 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学习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8个方向的知识,在四年级上册学生学习了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及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 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本节课将进一步学习根据 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丰富学生对显示空间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拓展知识视野,进一步发展 空间观念。 二、说目标 新标指出,学习目标的制定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实施“现实数学原理”,体现数学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 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 识的自然生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课堂教学充分 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因此,我制定本节课的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 位置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能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3、情感目标:丰富学生对显示空间的认识,感受数学 与生活的实际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难点:能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 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 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为保证教学有成效,学生能学会,我设计教法学法如下: 教法 因为这是一节探索活动课,所以我根据本班学生的思 维特点,采用“问答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引 导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的原则。围绕“如何准确的确 定物体的具体位置”,结合学生对位置的已学经验,采用 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加以指导,辅以 直观演示,让学生自己通过方向和距离确定各个动物馆的 准确位置,给予学生直接经验,加深印象。 学法 本节课是使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感受方向和距离对确定物体位置的重要作用,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总结、 归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让 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动手操作、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归纳 总结。让他们在亲自实践,合作交流中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 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 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 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我设计教学过程 如下: (一)明确观测点,创设情景 老师站在这里,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描述一下老师所 在的位置吗?通过对老师位置的观察描述,引出观测点。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汇编(全册)

《精打细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精打细算》是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和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除以整数既是小数除法的起始点,又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计算领域”的教学,要注重学生“自主探索”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竖式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会质疑并与他人交流,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理解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是如何确定的;理解并掌握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应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有了学习整数除法的经验,在此前学习小数加法、减法、乘法的过程中,经受过转化、类比思想的熏陶,有过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算理算法问题的成功经历。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节课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

索、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学生在生动、具体、形象的氛围中获取新知,提高能力;采用了让学生体验、猜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思 由学生感兴趣的超市购物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哪家超市的牛奶更便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二)探究算法,理解算理 1、自主探究,初探算法 11.5÷5的算法是整个小数除法的支撑点,教学着力所在。首先让学生通过估每包牛奶的单价,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还为学生在自主探索时确定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提供了帮助。接着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实现问题的解决,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让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解决方法,在交流中实现思维的碰撞、智慧的共享,收获自主探索成功的愉悦。 2、理解算理,构建算法 学生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算理需要通过具体的形象感知,不能单纯依靠抽象的数学语言来建立。在这一环节我通过展示学生中的算法,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个位余下的1除以5不够除怎么办?商的2和3中间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呢?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及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的演示,通过元角分及数形结合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个位上余下的1与十分位上的5合在一起表示15角或15个十分之一,把15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表示3角或3个十分之一,应把3写在十分位上,所以要在2和3的中间点上小数点,引导学生发现在计算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时要把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3、自主探究,深化算法 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索12.9÷6算法,并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展示学生算法。结合学生的计算,展开讨论:余下的3还能继续除下去吗?3的后面能添0继续除吗?在这一环节我继续利用元角分及数形结合等方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的演示,让学生理解余下的3表示3个十分之一,还表示30个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综合能力全解(体积和体积单位)

综合能力全解 能力讲解 例1 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是368cm2,底面积是40cm2,底面周长是36cm。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分析求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已知,还需要知道高。长方体的表面积减去2个底面积,就是4个侧面的面积。4个侧面的面积=长×高×2+宽×高×2=(长+宽)×2×高,(长+宽)×2正是底面的周长。底面周长已知,4个侧面能求出,就可求出高,即:4个侧面的面积÷底面周长=高。 解答(368-40×2)÷36×40 =288÷36×40 =8×40 =320(cm3) 答: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320cm3。 提示长方体的表面积-底面积×2=4个例面的面积,4个例面的面积=底面周长×高。 例2 将一个长方体的长减小5cm,变成了正方体(如下图),正方体表面积比原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60cm2。原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分析长方体的长减少5cm,变成正方体,可知原长方体的左右两个面是正方形,则长方体其他4个面的面积相等。减去的上、下、前、后四个面的面积也相等,减少的60平方厘米就是这4个面的面积和。一个面的面积为60除以4,减去的面的长是5cm,可求出宽和高。剩下的正方体棱长即是原长方体的宽。 解答60÷4÷5=3(cm) (3+5)×3×3=72(cm3) 答:原长方体的体积是72cm3。 提示在解答把一个长方体切去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问题对,要注意切去的部分与原图形的关系。 赛点题库 1.(实践题)一个长方体的高如果增加2cm,就成为一个正方体(如下图),这时表面积就比原来增加了48cm2。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分析:增加的是4个侧面的面积,加2cm变正方体,原长方体的长和宽相等,即4个侧面的面积相等。可先求出长和宽,高比长和宽少2cm。 解答:长和宽:48÷4÷2=6(cm) 高:6-2=4(cm) 6×6×4=144(cm3) 2.(探究题)一个长方体的木料,从下部和上部分别截去高为3cm和2cm的长方体,便成为一个正方体(如下图),表面积减少120cm2。原长方体的底面积是多少。

2020年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精品说课稿《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作业设计”六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学理念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同时关注学生学习动机、兴趣等情感态度。 2、一定要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3、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数的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以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大小比较为基础,又与整数除法及商不变的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更是分数的约分、通分的依据,也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该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数基本性质”抽象概括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初步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合情推理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问题意识及合作意识。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及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

小学五年级上数学说课稿-解决问题_人教版-精选文档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 解决问题 一、说教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的内容。解决问题是小数除法单元的一小节,教材在这里让学生学习用乘、除法计算解决多见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意图,一是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教学单元得到扎扎实实的落实,二是让给学生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例外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2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本节课是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用连除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出现另一种形式的需要连除解决的问题。 其特点是:总量与两个变量有关系,并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引导学生由原来的“用算式来描述”解题思路转变到“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从而学习从量的角度分析数量关系。本课大胆地创新使用教材,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生活信息,收集、整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课件展示线段图形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既让学生体会到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同时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培养其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二、说学情: 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都曾渗及过,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在前几册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有步骤地渗透过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师有目的地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3.5 体积计算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教案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 教学要求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24块;课件。 学生准备: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12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填空: 1、()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3、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 师:我们已经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那么怎样计算任意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索 1.小组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课件演示:一块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橡皮泥,用刀将它切成一些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 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出它的体积是多少? 实验:都拿出准备好的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块,先说一说它们的体积是多少?师: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用这12个小正方体来拼摆长方体,并分别记下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观察结果:(1)摆成了一个什么? (2)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板书:长方体:长、宽、高(单位:厘米)体积(单位:立方厘米)

4 3 1 12 6 2 1 12 12 1 1 12 3 2 2 12 师:这些长方体有什么共同点?不同点? 问:为什么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不同,即形状不相同而体积相同呢? 体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含体积单位数:4×3×1=12(个) 体积:4×3×1=12(立方厘米) (3)它含有多少个1 立方厘米? (4)它的体积是多少?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有许多物体不能切开,怎样计算它的体积? 结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用字母表示:V=a×b×h=abh 应用: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解答。 2.小组学习——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思考并回答: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正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呢? 结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为:V=a3 说明:a×a×a可以写成a3,读作:a的立方。 应用:出示例2,让学生独立做后订正。 三、课堂实践 1.做第3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1)先让学生标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2)再根据公式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 (3)集体订正。 2.做第3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①0.2 = 0.2×0.2×0.2;() ②5X×2=10X;() ③一个正方体棱长4分米,它的体积是:4 =12(分米);() ④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60分米。()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说课稿 楼坊坪中心小学——王静 一、教材分析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学情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在这几节课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节课中会涉及到的“可能”、“一定”、可能性的大小、分数的通分等知识点学生在此之前都已学过的。 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用到天平,在以往学习等式的性质等知识时,学生对天平的结构、用法以及平衡与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

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策略的多样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兴趣。 四、教学方法 1.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活动。本节课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活动完成后再让学生分组汇报结果。 2.重视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能力和探索精神。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策略。引导学生逐步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转而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五、教具准备 学生6人一组;多媒体课件;每组准备模拟天平学具一个、圆形学具若干个。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播放有关次品的视频】 师:看了刚才那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想说的?生自由回答。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1 大家好!我是宋冲冲。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法》。我将从说教材地位和作用、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要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小数乘法》是人教版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整数乘法,后面是本教材的小数除法,所以学好这个课时为学好以后的小数除法打下牢固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类推能力、判断能力等。 3.渗透理论来源于时间和转化的思想。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小数乘法意义和小数乘法法则。 2.教学难点: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为了讲清楚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在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逻辑的学科。因此我的课堂能使学生的逻辑能力增强。 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现状,我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这也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 五、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结合、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