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习题集

习题集

习题集
习题集

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培训习题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培训教材

第一节基坑监测工程概述& 第二节监测方案的编制

一、填空题:

1.基坑监测资料应满足规范性、完整性的要求。基坑监测应有规范的、信息量充分的监测

原始记录,并有据此形成的图表、曲线和监测报表,基坑监测结束后还应编写监测总结报告。

2.编制监测方案应遵循三个原则:与设计、施工相结合的原则、监测的系统性和可靠性

原则、经济合理、保证关键、兼顾整体的原则。

3.一个完整的监测方案,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⑴工程概况、⑵监测

目的、依据、⑶测点布置、⑷测点布置、⑸监测方法及观测精度、⑹监测期限与监测频率、⑺监测报警值、⑻监测点布置图及周边环境平面图。

4.变形监测测点的位置既要考虑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应用仪器进行观测,

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

5.溶剂型在监测方案中应明确预期的监测期限和监测频率。

6.监测报警指标一般以累计变化量和变化速率两个量来控制。

7.基坑监测可分为仪器检测、巡视检查两种形式。

8.有支撑的支护结构各道支撑开始拆除到拆除完成后3d内监测频率至少应为1次/1d。

二、选择题

1.编制监测方案应遵循哪些原则()

A与设计、施工相结合原则B监测的系统性原则

C可靠性原则D经济合理、保证关键、兼顾整体原则

2.现行的JGJ8-2007是以下那个规范的编号()

A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B工程测量规范

C建筑变形测量规程D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3.建筑基坑安全等级共分为几个等级()

A一B二C三D四

4.监测项目的变化速率连续3天超过报警值的,应报警()

A30% B40% C50% D60%

5.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土体含水量大且不稳定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B一般应采用“分层开挖,先撑后挖”的开挖原则

C开挖时如有超挖应立即整平

D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应采取降水措施后开挖

6.以下支护结构中,既有挡土又有止水作用的支护结构是()

A混凝土灌注桩加挂网抹面护壁B密排式混凝土灌注桩

C土钉墙D钢板桩

7.土方边坡坡度大小一般情况与()无关。

A开挖深度B开挖方法

C降排水情况D开挖情况

8.对土方开挖后不稳定的边坡,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特征和可能的破坏情况,采取()

的逆作法施工

A自下而上、分段跳槽、及时支护B自上而下、分段跳槽、及时支护

C自下而上、水平跳槽、临时支护D自上而下、水平跳槽、临时支护

三、问答题

1.建筑基坑监测的目的是什么?

1、答:一般基坑工程施工监测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围护结构、周边建筑物和预报施工中出现的异常情况。通过对围护体系的位移、沉降和水位变化监测,监控围护结构的安全,验证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和基坑开挖施工组织的正确性,通过分析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对基坑围护体系的稳定性、安全性及时进行预测,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指导施工,适当调整施工步骤,实现信息化施工管理。某些工程还会涉及新技术、新方法的科研工作。

2.如何确定基坑的监测项目?

2、答:根据建筑基坑的安全等级来确定相应的监测项目。

3.监测点布置的原则是什么?

3、答:基坑监测点的布置应遵从基坑监测方案设计基本原则。即: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最大程度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并应满足监控要求;监测点的布置应不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并尽量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在监测对象内力和变形变化大的代表性部位及周边重点监护部位,监测点应适当加密。

第三节位移监测

一、填空题:

1.在位移监测时,测量点可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观测点三类。

2.每个工程至少应有3个稳定可靠的基准点,使用时应定期检查其稳定性。

3.变形测量等级为三等的垂直位移测量中,其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为1.0mm;相邻变形

点高差中误差为0.5mm。

4.垂直位移监测网,可布设成闭合环、结点网或符合高程路线。

5.角度是几何测量的基本元素,包括水平角和竖直角。

6.标石、标志埋设后,应达到稳定后方可开始观测。稳定期根据观测要求与地质条件确定,

一般不宜少于15d。

7.坑顶垂直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各边线的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

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量不宜少于3个。

8.建(构)筑物垂直位移监测点应布置在建(构)筑物四角、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

隔2~3根柱基上,且每侧不少于3个监测点。

9.水平位移的观测方法很多,可根据现场条件及仪器而定。常用的方法有基准线法、小角

法、导线法和前方交汇法等

10.一般用于基坑监测的经纬仪(全站仪)精度要求是2〃及以上。

11.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一般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间

距一般20~50m,每边监测点不少于1个。

12.测斜仪系统主要有测头、测读仪、电缆和测斜管四部分组成。

13.当从建筑物外部对其进行倾斜观测时,主要选用投点法、测水平角法和前方交会法。

14.裂缝宽度量测精度不低于0.1mm,裂缝长度量测精度不低于1mm。

15.建筑物变形的表现形式,主要为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倾斜。

二、选择题

9.变形测量等级为二等的垂直位移测量中,其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和相邻变形点高差中误

差分别为_____。

A、0.5mm和0.3mm

B、0.5mm和0.2mm

C、0.3mm和0.1mm

D、1.0mm和0.5mm

10.当基坑围护墙(坡)顶竖向位移监测累计报警值≤20mm时,其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为

_____。

A、≤0.5mm

B、≤0.3mm

C、≤0.4mm

D、≤1.0mm

11.变形测量等级为二等的水平位移测量中,其变形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为_____。

A、0.5mm

B、1.0mm

C、1.5mm

D、3.0mm

12.水平角是指( )

A、地面上任意两直线间的夹角,

B、在同一竖直面内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C、从空间一点出发的两个方向在水平面上投影所夹的角度,

D、直线与基本方向的夹角。

13.水准测量中,下列不属于观测误差的是()

A、估读水准尺分划的误差

B、扶水准尺不直的误差

C、肉眼判断气泡居中的误差

D、水准尺下沉的误差

14.在监测过程中,应受人员、仪器设备和各种外界条件(大气折射、振动源等)的影响,

观测数据不可能产生的误差有()

A过失误差B系统误差C偶然误差D过程误差

15.一等水平位移测量其变形点的点中误差为()、

A1.0mm B1.5mm C2.0mm D2.5mm

16.位移监测中五定原则不包括()

A基准点、工作基点、观测点稳定B仪器、设备性能稳定

C路线、镜位、程序、方法稳定D观测时间稳定

17.水准观测时应注意,视线长度宜为,视线高度不宜低于,宜采用法消除误差()

A10~20m、0.5m、平差法B20~30m、1.0m、闭合法

C10~20m、1.0m、平差法D20~30m、0.5m、闭合法

18.4、小角法测基坑水平位移,初次观测时点B的经纬仪读数∠B1为301°55’02”第二次观

测时∠B2为301°54’39”,工作基点至观测点的距离为38m,则第二次观测时基坑位移为()

A2.78mm B3.19mm C4.23mm D5.32m

19.、经伟仪的功能有()。

A测量两个方向之间的水平B测量竖直角C测量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 D测量两点间的高差H E直接测量待定点的高程H

20.水准仪的功能有()

A测量两点间的高差H B测量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 C测量竖直角D测量两个方向之间的水平夹角E测量待定点的高程

21.全站仪由()组成。

A电子经纬仪B光电测距仪C数据记录装置D计算机E、绘图机

22.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A点高程为150.00m ,B为前视点,A尺读数为1.213m,

B尺读数为1.401m,则AB的高差和视线高分别为( )m。

A. 0.188 ,151.401

B.-2.614,151.401

C. -0.188 ,151.213

D. 2.614,151.213

23.下列水准仪使用程序正确的是()

A、粗平;安置;照准;调焦;精平;读数

B、消除视差;安置;粗平;照准;精平;调焦;读数

C、安置;粗平;调焦;照准;精平;读数

D、安置;粗平;照准;消除视差;调焦;精平;读数。

24.10、某导线全长789.782米,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分别为-0.126米、0.080米,则导线

相对闭合差为( )。

A. 0.149m

B. 1/5292

C. 1/5200

D. 0.00019

三、问答题

1.简述基准点、工作点、观测点埋设的基本要求。

答案:基准点为确定测量基准的控制点,是测定和检验工作基点稳定性,或者直接测量位移观测点(监测点)的依据。基准点应设在较远的基岩或深埋于原状土内,不受基坑变形之影响,并便于长期保存。但在实际工作中,若将基准点埋设在离基坑或建筑物很远的地方,引测时会使观测精度降低。一般可根据工程大小,地形地质条件以及观测的精度要求酌情确定,只要变形影响值远小于观测误差,则可认为基准点是稳定的。每个工程至少应有3个稳定可靠的基准点,使用时应定期检查其稳定性。

工作基点是位移监测中起联系作用的点,是直接测点位移观测点的依据,应设在靠近观测目标,便于联测观测点的稳定位置。在通视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工程中,也可不设工

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观测位移观测点。

观测点是直接埋设在变形体上,并能反映变形体的位移特征的测量点,可以从工作基点或邻

近的基准点对其进行观测。

2.简述测斜仪量测深层水平位移的基本原理。

3.简述测斜管埋设方法及埋设时应注意的问题。

4.通过作图,简述小角法测量水平位移的方法。

第四节内力监测

一、填空题:

1.围护墙内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数量和横向间距

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1处。

2.支护结构内力的量测所选用的元件对于不同的测试对象分别为钢筋测力计、反力计、表

面应变计等,数据采集设备为数字式频率仪或应变仪。

3.应力元件的量程应满足被测压力范围要求,一般应不小于设计力值的2倍;分辨率不宜

低于0.2%(F.S),精度不宜低于±0.5%(F.S)。

4.钢弦式钢筋应力计的自振频率取决于钢弦长度、材料和钢弦所受的内应力。

5.常用的钢筋计有差动电阻式、钢弦式和电阻应变片式等。

6.土压力量测是指量测作用在挡土墙即围护墙体上的侧向土应力。

7.常用的土压力盒有钢弦式和电阻式。

8.土压力盒实测压力为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的总和。

9.土压力盒的平面布置上基坑每边不宜少于2个测点。在竖向布置上,测点间距宜为

2~5m,测点下部宜密。

10.孔隙水压力监测点竖向布置宜在水压力变化影响深度范围内,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监

测点竖向间距一般为2~5m,并不宜少于3个。

11.锚杆常用的材料是:粗钢筋、钢丝束、钢绞线。

12.每层锚杆的拉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少于3根。

13.采用钢弦式钢筋计监测锚杆受力时,一般将其串联在需要观测的锚杆上。

二选择题

1.支撑内力量测的途径有哪些()

A钢筋应力计量测B轴力计量测C锚杆索应力量测D应变片量测

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有()

A围护墙内力监测点应不少于1个,竖直方向监测点间距宜为2~4m。

B支撑内力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关键做用的杠杆上。

C刚支撑的内力监测截面根据测试仪器宜布置在支撑长度1/3部位或支撑的端头。

D每个监测点的截面内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

3.由于温度变化,支撑往往会产生很大的温度应力,对于钢筋混凝土支撑,温度影响约为( )。A10%~15% B15%~20% C20%~25% D25%~30%

5.应力的单位是()。

A、kN或N

B、Pa或kPa

C、g/m2或kg/m2

D、Pa/m2或kPa/m

6.作用在截面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

A、应变

B、应力B、线应变D、正应力

三、简述问答题

1.简述钢弦式钢筋计工作原理及埋设方法。

2.支护结构内力监测点布置的主要原则。

3.土压力监测点的布置要求。

4.简述如何采用钻孔的方法埋设孔隙水压力计。

第五节水位监测& 第六节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一、填空题:

1.基坑监测中基坑外地下水水位监测包括潜水水位和承压水水位。

2.水位监测管的埋置深度(管底标高)应在最低设计水位之下3~5m。

3.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在两者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

4.水位孔用于渗透系数大于10-4㎝/s的土层中,效果良好,用于渗透系数在10-4㎝/s~10-6

㎝/s之间的土层中,要考虑滞后效应的作用。

5.监测日报表除提供监测数据外另应包含工程名称、监测单位、监测项目、测试日期与时

间、报表编号等。

6.测的报告提供的内容可分为图表和文字报告。按时间段又可分为监测当日报表、阶段性

报告和监测总结报告。

7.基坑工程监测资料整理分析和反馈的方法和内容,一般包括监测资料的搜集、整理、分

析、反馈及评判五个方面。

8.监测结果中绘制的常用曲线有过程图、分布图和相关图。

二、选择题

1.土的天然含水量是指()之比的百分率。

A土中水的质量与所取天然土样的质量

B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的固体颗粒质量

C土的孔隙与所取天然土样体积

D土中水的体积与所取天然土样体积

2.某轻型井点采用环状布置,井点管理设面距基坑底的垂直距离为4m,井点管至基坑中心线的水平距离为10m,则井点管的埋设深度(不包括滤管长)至少应为()

A 5m

B 5.5m

C 6m

D 6.5m

3.水位监测管的埋置深度(管底标高)应在最低设计水位之下()。

A、1~3m

B、3~5m

C、5~7m

D、7~9m

4.地下水位监测时,监测值精度应为()

A±5mm B±10mm B±50mm B±100mm

5.在地下水的处理方法中,属于降水法的是()

A集水坑 B.水泥旋喷桩 C.地下连续墙 D.深层搅拌水泥土桩

6.下列防止流沙的途径中不可行的是()

A.少或平衡动水压力 B.设法使动水压力方向向下

C.断地下水流D.提高基坑土中的抗渗能力

7. 在监测过程中,应受人员、仪器设备和各种外界条件(大气折射、振动源等)的影响,观测数据可能产生的误差有()

A过失误差B系统误差C偶然误差 D过程误差

三、简述问答题

1.简述水位观测点的布置要求。

2.现场的监测资料应符合那些要求。

3.简述监测结果中应包含哪些曲线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