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种植基础名词解释

种植基础名词解释

种植基础名词解释
种植基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第一章种植业:是通过各种农作物而取得植物性产品的生产部门。具体指利用植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以取得粮食、副食品、饲料和工业原料的社会生产部门。

肥料:凡是施入土壤中或喷洒于植物体,能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养分,促进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形成,改善土壤形状,提高土壤肥力的物质。植物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对植物生长过程中发生的病、虫和杂草进行防除和控制,保护已经形成不会遭受损失而降低。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太阳辐射强度:在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光周期现象:许多植物在开花之前,有一段时间,要求每天有一定时间的昼夜相对长度的交替影响才能开花,这种现象较光周期现象。耐阴植物:指对光照的要求介于喜光植物和阴生植物之间的植物。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随着光照度的增加,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也增加,但是,当光照度增加一定程度以后,尽管其强度继续增加,光合作用的速率也不会增加,这时的光照度称为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当光照度减弱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的产量仅能补偿呼吸作用的消耗,这时的光照度称为光补偿点。光能利用率:植物光合产物中储存的能量占所得到的太阳能量的百分比。农业的界限温度:标志某些重要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的开始、终止或转折的温度。植物的三基点温度:在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分别有一个

植物所能适应的最

低温度、最适温度和

最高温度。积温:

当作物生活所需要

的其他因子都得到

满足时,在一定的温

度范围内,气温和作

物的生长发育呈正

相关,而且只有当温

度积累到一定总和

时,才能完成其发育

周期,这一温度总和

称为积温,有效积

温:植物生育期内有

效温度的积累。

相对湿度:空气实际

水汽压与同温度下

饱和水汽压的百分

比。降水强度:

单位时间内的降水

量。需水量(蒸腾

系数):植物每制造

1g干物质所消耗水

分的量(g)。干热

风:由于高温、低湿

并伴有一定风力引

起的大气干旱现象。

霜冻:在植物生长季

节中,土壤或植物表

面的温度在短时间

内下降到足以引起

植株伤害或死亡的

现象。冻害:指

越冬植物冬季因遇

到0摄氏度以下强

烈低温或剧烈变温

而造成伤害或死亡

的农业气象灾害。

冷害:指作物在生育

期间遭受了低于其

生育适宜温度的异

常低温而直接或间

接受害,使作物生育

延迟或发生生理机

能障碍,导致植物减

产的现象。第二

章自然土壤:在

自然成土因素作用

下形成的,未经人类

开垦的土壤叫自然

土壤,已经被人类开

垦耕种的土壤叫农

业土壤。粒级:

通常根据粒径大小

及性质差异,将大

小、成分和性质基本

相近的矿质土粒划

分为一组叫粒级。

土壤质地:反映土壤

中各粒级的土粒所

占的比例和土壤性

质的名称。土壤

有机质:泛指以各种

形态存在于土壤中

的各种有机物。

土壤有机质矿质化

过程:土壤有机质在

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下把复杂有机物分

解成简单有机物,再

进一步彻底转化为

二氧化碳和水,同时

放出氮、磷、硫等矿

质养分的过程。

土壤有机质腐殖化

过程:土壤有机质在

微生物的作用下分

解的同时,重新合成

一种更为复杂的高

分子有机化合物—

腐殖质的过程。土

壤胶体:一般把粒径

在1—100nm范围

内的土壤颗粒,称为

土壤胶体。土壤

保肥性:土壤吸收和

保持作物所需养分

的性能。离子交

换吸收:是指土壤胶

体颗粒吸附的扩散

层离子和土壤溶液

中离子发生离子交

换,使得溶液中离子

被胶体所吸附,这是

土壤保蓄养分最主

要方式。阳离子

交换量:土壤胶体所

能吸附全部交换性

阳离子的最大量。

土壤的供肥性能:是

指土壤在作物整个

生育期内,持续不断

供应作物生长发育

所必需的各种速效

养分的能力。土壤

酸碱性:是土壤溶液

中H+和OH-浓度比

例不同所表现的所

表现的酸碱性质。

土壤孔度:指单位体

积自然状态的土壤

中,空隙容积占土壤

总容积的百分数。

土粒密度:单位体积

固体土粒(不包括粒

间孔隙)的质量。

土壤容重:单位体积

原状土壤(包括粒间

孔隙)的干土质量。

团粒结构:在腐殖质

的作用下形成的近

似球形的疏松多孔,

直径为0.25---10nm

的小土团。土壤

耕性:土壤在耕作中

所表现的特性。土

壤肥力:土壤能够供

给和协调植物生长

发育所需要的水、

肥、气、热的能力。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

着水达到最大量时

(所有毛管空隙都

充满水时)的土壤含

水量。萎蔫系数:

植物发生永久萎蔫

时土壤含水量。

土壤墒情:土壤含水

量的多少。腐殖

质:土壤有机质在微

生物的作用下分解

的同时,重新合成一

种更为复杂的高分

子有机化合物这种

化合物为腐殖质。

相对含水量:土壤实

际含水量占该土壤

田间持水量的百分

数。土壤热容量:

指单位质量或单位

体积的土壤,温度每

升高1摄氏度(或降

低1摄氏度)所需要

吸收(或放出)的热

量。第三章

合理施肥:一是通过

合理施肥措施,协调

植物对营养元素的

需要与土壤供肥的

矛盾,从而达到植物

高产、稳产、优质的

目的;二是用肥料较

少的投资,争取获得

较高的产量和最大

的经济效益,实现降

低成本增加收益的

目的。最小养分

率:植物生长以及产

量水平受最小养分

限制,随着最小养分

的变化而变化,这个

规律就是最小养分

率。肥料利用率:

所施肥料的有效成

分被当季作物吸收

利用的比率。有

机肥料:含有大量有

机物质的肥料。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

土壤测试和肥料田

间试验为基础,根据

作物需肥规律、土壤

供肥性能和肥料效

应,在合理使用有机

肥料的基础上,提出

氮磷钾及中、微量元

素等肥料的使用量、

施肥时期和施用方

法。作物营养临

界期:在作物生长发

育过程中,常有一个

时期对某种养分的

绝对数量虽然不多,

但是很迫切,此时如

果不能满足作物对

该养分的要求,随造

成的损失即使以后

补施也难以弥补,这

个时期称为-------.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

期:在作物生长发育

过程中还有一个时

期,对某种养分要求

的绝对数量最多,吸

收的速率最快,这个

时期称为-------.

作物的叶面营养:将

肥料稀释成一定浓

度喷洒到叶面,是指

通过气孔和角质层

进入叶内,这种通过

页面吸收养分的营

养方式称为叶面施

肥,以页面吸收为目

的,将作为所需养分

直接喷扫到叶面的

肥料称为叶面肥,也

称作物的叶面营养。

营养元素同等重要

不可代替律:植物必

须的营养元素中,每

一种营养元素在植

物新陈代谢上都各

有其独特功能,他们

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是同等重要,彼此之

间是不能互相代替

的,这称为----。

基肥:在作物播种

或定植)前结合土壤

耕作施肥的肥料。

种肥:在作物播种时

(或定植)施于种子

附近或与种子混合

施用的肥料。追

肥:在作物生长期间

施用的肥料。复

混肥料:在一种肥料

中,凡是含有氮、磷、

钾三要素两种或两

种以上营养元素的

肥料叫----。化学

肥料:是用化学方法

合成的,或者是用矿

石加工而成的肥料。

绿肥:直接用作肥料

的新鲜绿色植物体

称为绿肥。热性

肥料:如马粪、羊粪,

分解腐熟较快,腐熟

过程中释放的热量

较多,发酵温度高的

肥料。厩肥:家

畜粪尿和垫圈材料

混合积制的肥料。

第四章两性繁

殖:经过雌雄交配、

受精、产出受精卵,

每个卵发育成新个

体。孤雌生殖:

雌虫不必经过交配

或卵不经过交配而

产生的新个体。

世代:昆虫从离开母

体发育到成虫性成

熟并能产生新个体

发育史,称为-----。

不完全变态:昆虫一

生经历卵、幼虫和成

虫三个阶段,它们的

幼虫和成虫差别不

大,只是体型稍小,

没有翅。完全变

态:昆虫一生经历

卵、幼虫、蛹、成虫

四个阶段,此类昆虫

在外观和形态差别

较大。变态:昆

虫在生长和发育过

程中,经过不断的新

陈代谢,体积不仅增

大,而且外部形态和

内部构造也发生一

系列的变化,从而形

成几个不同的发育

阶段,这种现象叫变

态。趋性:昆虫

对外界刺激所产生

的定向反应。

植物病害:植物在生

长、发育、储存的过

程中,由于受外界不

良环境条件或有害

生物的影响,在生

理、组织、形态上发

生一系列的病理变

化过程,引起植物生

长发育不良,继而导

致产量降低,品质变

劣、甚至死亡,这种

现象较植物病害。

病害流行;指在一定

时间和空间内在植

物群体中大量严重

发生,并造成重大经

济损失的现象。

植物的抗病性:指植

物避免、中止或阻止

病原物侵入与扩展,

减轻发病与损失程

度的一类可遗传特

征。病程:指病

原物侵入寄主植物

到寄主植物发病的

全过程。食性:

即昆虫的取食习性,

是昆虫在长期演化

过程中,形成了对食

物条件的一定要求。

昆虫的年生活史:昆

虫在一年中的个体

发育过程。0侵染

性病害:由生物性病

原引起的病害。非

侵染性病害:由非生

物性病原引起的病

害。羽化:不完全

变态的若虫和完全变态的蛹脱去最后一次皮变为成虫的过程。休眠;有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滞育:由于环境因子和昆虫的遗传稳定性支配引起的,一旦进入滞育必须经过一定的物理或化学的刺激,否则环境条件适宜也进行生长发育。有效积温法则:昆虫完成一定发育阶段所需天数,与同期内有效温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这一规律称为-----。病害症状:植物感病后,一切人不正常的外部表现。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所表现的结构。病害的侵染循环:指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单循环病害:在病害循环过程中,只有初侵染而没有再侵染或者虽有再侵染,但作用很小的病害。多循环病害:指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能过连续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第五章被害率:指一块田或在一个区域内某种作物发病植株或受害植株的百分率。虫口密度:表示一定数量的植株上面积内的害虫数量。

发生期预测:是指某种害虫危害世代的某一虫态出现时间的预测。生物防治法:是利用有益生物或者生物的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抗药性:由于在一个地区长期连续使用一种药剂防治某种害虫或病原菌,引起害虫或病原菌对药剂抵抗力的提高,称为------。综合防治: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观点出发,根据有害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的协调运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化学防治法:是利用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的方法。农药的剂型:为了使原药能附着在虫体和植物上,充分发挥药效,在原药中加入一些辅助剂,加工制成药剂,称为剂型。物理防治法;是指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和器械设备来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农药对作物的药害:农药如果使用不当,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的影响,或者使农产品丧失原有的色、香、味,降低品质甚至不能食用。急性药害:是指施药后短时间内(一般10天)表现出症状,一般发生很快,症状明显,大多表现为褪色、器官脱落、烧伤、枯萎、卷叶、畸形、幼嫩组织枯焦、枯死等。农药:是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广泛使用的各类药物的总称,具体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的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制剂或混合剂。保护剂:在病原菌侵入之前对植物或植物所处的环境进行处理,以保护植物不受危害的药剂。杀菌剂:能够直接杀灭或抑制植物病原菌生长和繁殖的农药,或能诱导植物产生抗药性能,抑制病害发展与危害的农药。喷雾法:使用喷雾机械将药液雾化后均匀喷洒到目标物上的施药方法。

基础工程名词解释题

1.基础是连接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的过渡结构,其承上启下作用。基础分为浅 基础和深基础。当地基由两层以上土层组成时,通常将直接与基础接触的土层称持力层,其下的土层称为下卧层。 2工程上把受建筑物影响其应力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物理、力学性质发生可感变化的那一部分土层称为地基。地积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 3.浅基础:埋深小于5M的基础。 4浅基础类型:无筋扩展基础、扩展基础、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壳体基础、岩层锚杆基础。 5确定地基埋置深度要考虑的因素:建筑结构条件与场地环境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基冻融条件。 6浅基础类型:无筋扩展基础、扩展基础、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壳体基础、岩层锚杆基础。 7无筋扩展基础(或刚性基础)由素混凝土、砖、毛石、灰土和三合土等抗压性能好、而抗弯抗剪性能差的材料砌筑而成,通常由台阶的容许宽高比或刚性角控制设计。 8筏形基础:是指柱下或墙下连续的平板式或梁板式钢筋混凝土基础,亦称片筏基础或满堂红基础 9箱型基础:由顶、底板与内外墙等组成、并有钢筋混凝土整浇而成空间整体结构; 10扩展基础一般包括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11复合地基:在软土地基或松散地基中设置由散体材料或弱胶结材料构成的加 固桩柱体,与桩间土一起共同承受外荷载,这种由两种不同强度的介质组成的人工地基,称为复合地基。 12倾斜:倾斜是指独立基础在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以‰ 表示。 13局部倾斜: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 比值。 14沉降差:两相邻独立基础中心点沉降量之差,Δs=s1-s2。框架结构和地基 不均匀、有相邻荷载影响的高耸结构基础,变形由沉降量控制。

基础生态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基础生态学名词解释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野外的、实验的、理论的 环境(environment):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 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它生物等。 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限制因子定律: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态幅(生态价)(ecological amplitude):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 大环境:是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大气候:大环境中的气候,是指离地面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所决定,如:大气环流、地理纬度、距海洋距离、大面积地形等。 小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更为重要,为生物提供选择自身需要的生活条件。 小气候:指进地面大气层中以内的气候。 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每种生物的分布区室友它的生态幅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内稳态只是扩大了生物的生态幅与适应范围,并不能完全摆脱环境的限制。 光合有效辐射:光合作用系统只能利用太阳光谱的有限带。 *红光有利于糖类合成,蓝紫光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红光合成最快、蓝紫光次之,绿光最差。 黄化现象: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但能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这是光对植物形态建成作用典型例子。 光合能力:当传入芙蓉辐射能是饱和的、温度适宜、相对湿度高、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正常时的光合作用速率。 阳地种:生长在阳光充足、开阔的栖息地为特征; 阴地种:遮阴栖息地为特征。 *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的差异是由于叶子生理上的植物形态上的差异造成的。日照长短对生物气到了信号作用,导致生物出现日节律性的与年周期性的适应性变化。外源性周期与内源性周期;只有光周期使动植物的似昼夜戒律与外界环境的昼夜变化同步起来。

导游基础知识期末试题及答案

《导游基础知识》期末试题 (全卷共五大题,总分100分) 成绩: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把答案填写到以下表格中) 的日食记录。 A、《春秋》 B、《甘石星经》 C、《诗经》 D、《梦溪笔谈》 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 A、《史记》 B、《汉书》 C、《春秋》 D、《资治通鉴》 3、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是()族。 A、满族 B、朝鲜族 C、回族 D、壮族 4、维吾尔族人的()是最普遍的民间集体舞蹈。 A、踩芦笙 B、赛乃姆 C、孔雀舞 D、玄子舞 5.()是傣族的传统新年。 A、火把节 B、泼水节 C、开斋节 D、圣纪节 6、少数民族服饰中,戴四楞小花帽的和藏式金花帽的分别是()族。 A、回族和藏族 B、回族和维吾尔族 C、维吾尔族和蒙古族 D、维吾尔族和藏族 7、佛教、道教、儒教褒封关羽称号分别是( )。 A、关帝圣君、伽蓝神、武圣人 B、武圣人、关帝圣君、伽蓝神 C、伽蓝神、关帝圣君、武圣人 D、关帝圣人、武圣人、伽蓝神 8、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是()。 A、东林寺 B、塔尔寺 C、白马寺 D、华严寺 9、基督教有()传中国之说。 A、一 B、二 C、三 D、四 10、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 A、北海公园 B、苏州园林 C、颐和园 D、承德避暑山庄 11、我国以龙墙著称的园林是()。 A、颐和园 B、承德避暑山庄 C、豫园 D、拙政园 12、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园林的构景手段称为()。 A、借景 B、添景 C、抑景 D、漏景 13、贵妃鸡、葫芦鸡、叫化鸡分别属于()。 A、福建菜、西北菜、浙江菜 B、上海菜、西北菜、江苏菜 C、上海菜、东北菜、江苏菜 D、广东菜、东北菜、山东菜 14、为国内国际市场上的“酒中明珠”,素有“国酒”之誉的是( )。 A、五粮液 B、郎酒 C、贵州茅台酒 D、董酒 15、下列茶叶中, 按加工工艺依次为不发酵、半发酵和全发酵的是( )。 A、西湖龙井, 水仙, 大红袍 B、黄山毛峰, 君山银针, 宣红

林业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林业:指在人和生物圈中,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事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且能持续经营资源,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公益性事业。 2.林业经济学:是应用相关经济学及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林业经济活动的特点,系统地研究林叶生产经营的一般规律,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林叶内部及与外部(以价值为核心以管理为手段)的各种经济关系的应用经济学 3.林业现代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林叶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管理林业,使落后的传统林业转化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林业 4.环境性林业资源:是以保护,控制,稳定,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森林资源 5.最大永续木材收获量:是指从长期(每年)来看木材最大生产和供应的最大数量,即平均年生长量(MAI)最大化的轮伐期。 6.林产品:是指用于商品交换的、以森林资源为基础的木材及其制品、林化产品、以木材为原料加工的纸和纸浆及其他制品、林副产品等。 7.林产品流通:林产品在不同的部门、区域转移的过程。包括商流、物流、服务流、信息流 8.木材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给市场的木材商品的数量 9.木材需求:是指消费者和使用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木材商品量 10.林产品市场:林产品商品交换的环境和条件的总和 11.林产品市场的结构:指林产品交换活动中各要素之间数量比例关系和联系方式 12.林产品国际贸易:林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林业技术贸易以及木材技术贸易 13.林业经营:林业经营是一种以森林资源为对象的经济活动 14.现代林业:是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和用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经营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 15.产权:是指确立了权利的持有者所能享有一个特定商品或资产的程度 16.林业产权:指权利主体对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 17.林权:是指权利主体对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 18.林权制度:是对林权所包含的权能界定、主客体设定、确立和保护的一系列行为规范。 19.承包经营:按照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通过承包合同的形式明确国家、集体与林业生产经营者的权利、义务和收益分配关系的经营形式。 20.租赁经营:国有林业企业把一部分生产资料租赁给集体或职工个人经营的经营形式。 21.森林认证: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的简称,又叫木材认证,它是一种运用市场机制来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工具。 22.森林经营认证:按照公认的原则和标准,对申请认证的森林经营单位的森林经营管理进行评估 23.林产品产销监管链认证:对林产品从原产地的森林经营,到采伐的原木及其运输、加工、流通直至最终消费者的整个过程进行认证。 22.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基于自然的、可持续的旅游和娱乐 23.社会林业:通过有效的和有意义的群众参与,实现永续性的森林资源管理、发展、公平分配与利用和促进生产发展。 24.广义社会林业:是以保存生物基因,协调全国、大区域的生态环境为目的的社会林业 25.狭义的社会林业:是指森林的社会功能在特定的社区内发挥作用,由社区组织林业活动,同时社区和参与者直接受益于林业。

基础工程名词解释

基础工程名词解释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使建筑物的沉降量不超过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称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局部倾斜: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倾斜: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显著低于持力层的高压缩性土层 地基净反力:仅由基础顶面的荷载所产生的地基反力,称为地基净反力 上部结构刚度:整个上部结构对基础不均匀沉降或挠曲的抵抗能力,称为上部结构刚度 架越作用:刚性基础能跨越基底中部,将所承担的荷载相对集中地传至基底边缘,这种现象称为基础的“架越作用” 静定分析法:静定分析法假定上部结构为柔性结构,假定基底反力呈线性分布,求得基底净反力,基础上所有的作用力都已确定并按静力平衡条件计算出任意截面上的剪力V及弯距M 倒梁法:倒梁法假定上部结构绝对刚性,是将柱下条形基础假设为以柱脚为固定铰支座的倒置连续梁,以直性分布的基底净反力作为荷载,用弯矩分配法或查表法求解倒置连续梁的内力 基床反力系数:地基上任一点所受的压力强度p与该点的地基沉降量s成正比,这个比例系数就是基床反力系数。k=p/s 端承型桩:端承型桩是指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但桩端阻力分担荷载较多的桩。 摩擦型桩:摩擦型桩是指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但桩端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称为摩擦桩 群桩效应: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由于承台、桩、土相互作用,群桩基础中的一根桩单独受荷时的承载力和沉降性状,往往与相同地质条件和设置方法的同样独立单桩有显著差别,这种现象称为群桩效应。 负摩阻力:桩侧土体因某种原因而下沉且下沉量大于桩的沉降(即桩侧土体相对于桩向下位移),土对桩产生的向下作用的摩阻力,称为负摩阻力。 中性点:土层竖向位移曲线和桩的截面位移曲线的交点为桩土之间不产生相对位移的截面位置,称为中性点。

导游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导游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2020导游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篇1一、单选题 1、某导游员普通话说的好,游客便认为其其他技能也好。这属于社会知觉误区中的( D ) A、第一印象 B、刻板印象 C、期望效应 D、晕轮效应 2、人们一般认为美国人喜新奇、重实利、随便自由。这属于社会知觉误区中的( B ) A、第一印象 B、刻板印象 C、期望效应 D、晕轮效应 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 ) A、导游员与游客的接触应是“平起平坐”的。 B、游客对旅游活动的满意度也取决于旅游服务中客我交往 C、在景物较单调的`场合,导游语言应简洁明快。 D、在游客观赏情绪高涨的场合,导游语言应婉转丰富。 4、游客对客房服务有极高的要求,客房给人的印象首先应该是( D )

A、舒适 B、宁静 C、豪华 D、整洁 5、旅游者购物动机中比较典型的是( D ) A、新奇动机 B、馈赠动机 C、求实动机 D、纪念性动机 6、商品形象的美观程度与( B ),在购物环境中最直接影响着游客是否购买该商品。 A、包装质量 B、商品质量 C、商场布置 D、服务员服饰 7、以下属于东北游客个性特征的是( A ) A、外向、豪气 B、文化素养较高 C、恋家情结深 D、时间观念强 8、当游客遇累、热、饿时,会拒绝游览要求返回,导游员正确做法是( D )

A、予以拒绝 B、告知后果自负 C、予以同意 D、报告地接社同意后返回 9、以下属于德国游客最突出的个性特征是( B ) A、浪漫 B、踏实 C、无拘无束 D、豪爽大方 10、旅游服务人员与游客交往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其具有( A ) A、短暂性 B、长期性 C、平等性 D、群体性 二、多项选择题 1 修内司官窑在工艺上有三个明显的特征,这就是(ACD)。 A薄胎厚釉 B玛瑙入釉 C紫口铁足 D釉面开片 E芝麻支钉 2以下属于釉下彩的瓷器有(AB)。

林业名词解释

林分:林木的内部结构特征 林木:森林中所有乔木的总称 幼苗:一年生树木总称 幼树:年龄不大,生长比较低小 林冠:林分中所有树冠的总体 郁密度:乔木树冠彼此相接,遮蔽地面的程度。 纯林:单纯林单一树种组成 混交林:两种以上树种所构成的林分 单层林:具有一个林层的林分 萌芽林:由伐根萌芽更新形成的林分 实生林:由种子繁殖所形成的林分 原始林:未经人类经营活动或人为破坏的天然森林 次生林:天然次生 林龄:优势树种的平均年龄 林级:对林木年龄的分级 龄组:照林龄划分的不同阶段 同龄林:林木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 异龄林:林木年龄相差超过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 幼龄林:林龄为最幼小的林分 中龄林:也叫壮龄林。林龄为三级龄级的林分 近熟林:生长速度下降,接近成熟利用的林分4级 成熟林:树木已达到完全成熟,可采伐利用的林分5、6级 过熟林:超过6级以上,停止生长,出现焦稍或自然死亡 生境:生物个体的具体环境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影响生物环境要素 样方:在林地上进行植物描述和测定或调查统计计算的方形小区 覆盖率:盖度 针叶林:以松柏类为主的森林 阔叶林:有阔叶树种组成的森林 阔叶树:属于双子叶植物的树木. 立柱度:竹林林分疏密程度的指标 地位级:反映一定树种立地条件的优劣或生产能力的指标 造林类型:根据条件所制定的造林方案。造林树种、造林密度、林分组成、造林方法等造林密度:初值密度、栽植密度。 株行距:株距与行距。株距同一行,行距相邻两行 胸径:离地1.3米胸高树干直径 林分平均高:林分树木高度平均高 标准地:有代表性的小块地样 优势树种:林中比例最大的为优势树种 森林密度:单位面积上林木株数的多少 林业用地:专门供林业生产的土地 有林地:生长各种不同性质的森林、竹林、经济林 疏林地:疏密度为1-2级的幼龄林 灌木林地:不易改造城乔木林的其他灌木林

林业基础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林业名词 1、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3、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4、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5、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6、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7、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8、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9、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10、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11、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12、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13、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14、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15、森林分类:森林分为以下5类:

基础工程名词解释(考试必备)

浅基础:埋置深度不大、施工简单的基础 深基础:对于浅层土质不良,需要利用深层良好底层,施工较复杂的基础 刚性基础:基础在外力作用下,当基础工具有足够的截面使材料的容许应力大于由低级反力产生的弯曲拉应力和剪应力时,基础内不需配置受力钢筋,这种基础称作刚性基础 柔性基础:基础在基底反力作用下,在基础中配置足够数量的钢筋,这种基础称为柔性基础 箱形基础:为增大基础刚度,可将基础做成由钢筋混凝土顶板、底板及纵横隔墙组成的箱形基础,它的敢赌远大于筏板基础,而且基础顶板和底板间的空间常可利用坐地下室。 打入桩:是通过锤击将各种预先制好的桩(主要是钢筋混凝土实心桩或者管桩,也有木桩或者钢桩)打入地基内所需要的深度 摩擦桩:桩穿过并支承在各种压缩土层中,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基桩所发挥的承载力以侧摩擦阻力为主时,称为摩擦桩。1.当桩端无坚实持力层且不扩底2.当桩的长径比,即使桩端置于坚实持力层上,由于桩身直接压缩量过大,传递到桩端的负荷较小时3.当预制沉桩过程由于桩距小、桩数多、沉桩速度快、使已沉入桩上涌,桩端阻力明显降低时。 群桩效应:由于承台、桩及土的相互作用使得群桩中基桩的工作性状(承载能力与沉降)与相同地质条件和设计方法的单桩有显著差别的现象 组合沉井:当采用低桩承台而围水挖基浇注承台由困难时,当沉井刃脚遇到倾斜较大的岩层或在沉井范围内地基软硬不均而水深较大,采用的上面是沉井而下面是桩基的混合式基础,称为组合式沉井。真空预压法:实质上是以大气压作为预压荷重的一种预压固结法 复合地基:是指两种不同刚度或模量的材料所组成,两者共同分担上部荷载并协调变形的地基 地基:建筑物修建后,使土体中一定范围内应力状态发生变化的图层 基础:建筑物与地基接触的部分,它将整个建筑物的重量及荷载传递给基础 负摩阻力:当桩周体因某种原因下沉,其沉降变形大于桩身沉降变形时,在桩侧表面的全部或一部分面积上将出现向下作用的摩阻力,称为负摩阻力 中性点:正、负摩阻力变换处的位置,称为中性点 地基系数:单位面积的土体在弹性限度产生单位变形时所能承受的力换土垫层法:将土部分或全部挖去,然后换填工程性质良好的材料,并予以充分压实 单桩单排桩:与水平外力作用面垂直的平面上,由单根或多根组成的单根(排)桩基础 多排桩:在水平外力的作用平面内有一根以上的桩的桩基础 土的弹性抗力:桩身水平位移及转角使桩挤压桩侧土体,桩侧土体必然给桩一横向抗力,它起抵抗外力和稳定基础的作用 刚性桩:桩长小于H/2a,周围土体较弱,桩土相对刚度较大,破坏发生于庄周土中,桩转动 弹性桩:桩长大于H/2a,桩土相对强度较大,桩身发生绕曲变形,桩嵌在土中不能转动 刚性角:自墩台身边缘处的垂线与基地边缘的联线的最大夹角 单桩承载力:单桩在荷载的作用下,地基土和桩本身的强度和稳性都可得到保证,变形也在容许范围之内,以保证结构物的正常使用的最大荷载 软弱下卧层:指容许承载能力小于持力层容许承载能力的图层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一章试题只是分享

第一章华北地区 第一节北京市基本概况 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A”,错误的标注“B”) 1.在地理上,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山西省环绕。( ) 2.北京地形西北高,东南低。( ) 0.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北京人口当中,高中文化程度人数所占比例高于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例。( ) 4.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场,几乎所有北京的国内国际航班均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停靠和起飞,其旅客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 ) 5.北京远古的历史可追溯到50多万年前的“蓝谋人”时期。(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北京有着( )余年的建城史。 A. 6000 B.5000 C.4000 D.3000 2.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 )。 A.大亚湾B.浅水湾C.北京弯D.北京岙 3.“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这段话是在描绘我国的哪座城市?( ) A.天津B.北京C.重庆D.上海 4.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 )。 A.蓟B.燕京C.幽州D.大都 5.北京有国家级高速公路( )条。 A.12 B.10 C,8 D.6 6.北京是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城,多民族特有的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形成的地方

性民俗,最具特色的是( )、胡同和市肆庙会。 A.弄堂B.四合院C.徽派建筑D.干栏式建筑 7.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代表性的文化遗址是门头沟区清水河畔的( )墓葬。A.东胡林人B.门头沟人C.契丹人D.清水畔人 8.北京的快板书由( )演变而成。 A.相声B.数来宝C.绕口令D.京剧 9.北京是“博物馆之都”,注册博物馆多达151座,( )为世界最大博物馆。 A.故宫博物B.中国军事博物馆C.中国革命博物馆D.国家博物馆 10.北京是世界第( )大“美食之城”,居内地之首。 A.八B.一C.三D.五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1.北京市有水库85座,其中大型水库有( )和海子水库。 A.清水潭水库B.密云水库C.十三陵水库D.官厅水库E.怀柔水库2.北京的评剧,习称( )。 A.京剧B.蹦蹦戏C.落子戏D.北京梆子E.京韵大鼓 3.有北京琴书,前身是清代流行于河北安次县一带及北京郊区农村中的五音大鼓,以( )等乐器伴奏。 A.三弦B.四胡C.扬琴D.大鼓E.笙 4.有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 )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会,衍变成为京剧:A.河北梆子B.昆曲C.汉剧D.弋阳E.乱弹 5.下列选项中,土生土长的北京籍作家有( )。 A.老舍B.贾平凹C.刘绍棠D.汪曾祺E.王朔

林业名词解释-7页文档资料

林业名词解释 林业: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括营林和森林工业两大部门。其主要任务是有计划地绿化现有荒山荒地,扩大森林资源;科学地经营管理好现有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并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提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增加木材和其他林副产品的生产,以满足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同时充分发挥森林的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和环境保护等多种效能,为确保农业高产稳产而服务。林业与农、牧业互相依赖,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也是国民经济的根本问题之一。 森林:以乔木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占有相当大的空间,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群落。 林分:林木的内部结构特征。即树种组成、林层或林相、疏密度、年龄、起源、地位级等主要调查因子相同并与四周有明显区别的有林地。通常也泛指任一具体的长有林木的地段。 林木:森林中所有乔木的总称。是构成森林的主体。它决定森林的外貌和内部基本特征,以及森林的经济意义和影响环境的作用,是森林经营管理中的主要工作对象。根据经济价值和经营意义分为主林木,即由主要树种所构成者,和

次要林木,即由次要树种所构成者。林木也泛指林内生长的乔木,与孤立木相对。 孤立木:空旷地上单独生长的树木。 辅佐木:对主林木有加速生长和改善干形发育,提高木材工艺价值等作用的乔木或灌木。 幼苗:森林中一年生树木的总称。慢生树种2-3年生者也列入其内。 幼树:年龄不大,生长比较低小的树木。一般是从2-3年生算起。 下木:林内灌木及当地条件下生长达不到乔木层的乔木种类的总称。是构成森林的植物成分之一。 活地被物:林地上苔藓、地衣、草本植物、半灌木、小灌木的总称。与死地被物相对。是构成森林的植物成分之一。 林业用地:专门供林业生产的土地。其中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和疏林地以及暂时尚没有林木的宜林地和无林地。 有林地:生长着各种不同性质的森林(天然林或人工林)、竹林及特用经济林(乔木或灌木)的土地。有林地是森林资源面积中的主要部分。 疏林地:林业用地的一个类别。由乔木树种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 宜林地:林业用地的一个类别。凡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林中空地以及不能种植农作物而宜于林木生长的一切荒山

中南大学基础工程名词解释

1.地基:承受建筑物各种作用的地层 2.天然地基:开挖基坑后可以直接修筑基础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 3.人工地基:那些不能满足要求而需要事先进行人工处理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4.持力层:直接支撑基础的土层称为持力层 5.软弱下卧层:位于持力层下承载力显著低于持力层的高压缩性土层,称为软弱下卧层。 6.基坑工程:在建造埋置深度较大的基础或地下工程,往往需要进行较深的土方开挖,这类工程称为基坑工程。 7.基础:建筑物的各种作用传递至地基的结构物 3.浅基础:通常把埋置深度不大(小于或相当于基础底面宽度,一般认为小于5m)的基础称为浅基础 4.深基础:埋深较大,以下部坚实土层或岩层作为持力层的基础 5. 直接支承基础的土层称为持力层,其下的各土层称为下卧层 6.基础工程设计包括基础设计和地基设计 7.基础的功能决定了基础设计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1)强度要求(2)变形要求(3)上部结构的其他要求 8.扩展基础: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统称为扩展基础 9. 浅基础根据结构型式可分为扩展基础、联合基础、柱下条形基础、柱下交叉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和壳体基础等 10基础埋置深度:基础底面至天然地面的距离 11.地基承载力:地基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 1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使建筑物的沉降不超过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 13.地基变形按其特征可分4种: 沉降量——独立基础中心点的沉降值或整栋建筑物基础的平均沉降值;沉降差——相邻两个柱基的沉降之差;倾斜——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局部倾斜——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米内距离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14.砌体承重结构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是很敏感的,其主要损坏是由于墙体绕曲引起局部出现斜裂缝,故砌体承重结构的地基变形由局部倾斜控制 15.框架结构和单层排架结构主要因相邻柱基的沉降差使构件受剪扭曲二损坏,因此其地基变形由沉降差控制 16.高耸结构和高层建筑的整体刚度很大,可近似视为刚性结构,其地基变形应由建筑物的整体倾斜控制,必要时应控制平均沉降量 17.联合基础的设计通常做如下规定:(1)基础是刚性的,一般认为,当基础高度不小于柱距的1/6时,基础可视为刚性;(2)基地压力为线性(平面)分布;(3)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匀;(4)不考虑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 18.连续基础:柱下条形基础、交叉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和箱型基础统称为连续基础 19.柔性基础:柔性基础是指用抗拉、抗压、抗弯、抗剪均较好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做基础(不受刚性角的限制)。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差、上部荷载较大、设有地下室且基础埋深 20.重力式挡土墙是以挡土墙自身重力来维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 21.深基础主要有桩基础、地下连续墙、沉井等几种类型 22.桩基:桩是设置于土中的竖直或倾斜的柱形基础构件,其横截面尺寸比长度小得多,它与连接桩顶和承接上部结构的承台组成深基础,简称桩基。 23.按桩的性状和竖向受力情况,可分为端承型桩和摩擦型桩 端承型桩是指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但桩端阻力分担荷载较多的桩摩擦型桩时指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但桩侧阻力分担荷24.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两大类:根据所用材料不同,预制桩可分为混凝土预制桩,钢桩和木桩三类; 预制桩的沉桩方式主要有:锤击法,振动法和静压法。预制桩具有承载能力高,耐久性好,且质量较易保证等优点。 26.群桩效应:竖向荷载作用下,由于承台、桩、土相互作用,群桩基础中的一根桩单独受荷时的承载力和沉降性状,往往与相同地质条件和设置方法的同样独立单桩有显著差象称为群桩效应 27.负摩阻力:当桩周围的土体由于某些原因发生下沉,且变形量大于相应深度处桩的下沉量,即桩侧土相对于桩产生向下的位移,土体对桩产生向下的摩阻力,这种摩阻力称力。正负摩阻力分界的地方称之为中性点 28 布置桩位时,桩的间距(中心距)一般采用3-4倍桩径,间距太大会增加承台的体积和用料,太小则将使桩基础(摩擦型桩)的沉降增加,给施工增加困难 29.地基处理: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设计建筑物对地基强度与稳定性和变形的要求时,常采用各种地基加固、补强等类技术措施,改善地基土的工程性质,以满足工程要求,称为地基处理 30.垫层法:当建筑物基础下持力土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设计荷载或变形的要求时,常在地基便面铺设一定厚度的垫层,或者把表面部分软弱土层挖去,置换成强度较大等,处理地基表层,这类方法称为垫层法 31.(P265) 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天然地基土体或被改良的天然地基土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 32基础根据结构形式可分为:扩展基础(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联合基础、柱下条形基础、柱下交叉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有平板式和梁板式两种)、箱型基础和壳正圆锥壳、M 形组合壳和内球外锥组合壳)。4、根据基础所用材料的性能可分为无筋基础(刚性基础)和钢筋混凝土基础 33、重力式挡土墙按墙背的倾斜情况分为仰斜、垂直和俯斜三种。从受力情况分析,仰斜式的主动土压力最小,俯斜式的主动土压力最大。 34.基坑:在建造埋置深度较大的基础或地下工程时,往往需要进行较深的土方开挖。这个由地面向下开挖的地下空间称为基坑

林业基础知识试卷

黑龙江省嫩江县林业管护人员岗前培训考试题 林业基础知识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2.森林按用途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类 3.管护人员以________的责任区为管护单位,以___________的形式上山联合巡护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我国森林防火工作实行的方针是____。( ) A 扑救为主,综合治理; B 预防为主,积极消灭; C 预防为主,打早打了; D 综合治理,积极消灭 2.《森林防火条例》规定,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是____ ( ) A 各级林业部门的事情; B 每个公民的义务 C 驻林区各单位的事情; D 森林所有者的事情 3..特大森林火灾是指受害面积为____ 的森林火灾。( ) A 100公顷以上; B 100公顷至500公顷 C 500公顷至1000公顷; D 1000公顷以上 4.森林火灾扑救的基本原则是____ 。( ) A 打早、打小、打了; B 早发现、早出动、早扑灭 C 小火当大火打; D 发现早、灭在小 5.黑河地区的森林防火办法规定,本区防火期为______( ) A 本年10月至翌年5月底; B 本年11月至翌年5月底 C 本年9月至翌年4月底; D 本年10月至翌年4月底 6.燃烧的三要素是____。只要缺少三要素中任何一个要素,燃烧就不能进行。扑救森林火灾时,只有消除其中一个要素,森林燃烧就会停止。( ) A 可燃物、氧气、温度; B 可燃物、氧气、湿度 C 氧气、温度、气压; D 可燃物、气压、氧气 7. 三级火险预警挂_____旗。( ) A 黄 B 红 C 蓝 D 橙 8.发现林政案件时首先要_____( ) A 保护好现场 B 立即上报 C 协助调查 D 做好记录 9.黑龙江省山区半山区造林整地通常安排造林前一年的_____季( )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10.国家重点防护林、特种用途林划分____个保护等级? ( )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我国森林火灾95%以上是人为引起的,引发森林火灾的人为用火可概括 为两种:____。( ) A 生产性用火; B 非生产性用火; C 上坟烧纸; D 农事用火 2.下列哪些属于林下经济的开发模式________( ) A 林菌模式 B 林畜模式 C 林粮模式 D 林药模式 3.在森林分类经营中________属于公益林( ) A 用材林 B 防护林 C 特种用途林 D 经济林 4. 人工造林的方法有______( ) A 植苗造林 B 播种造林 C 插穗造林 D 压苗造林 5.在______情况下对国家重点防护林、特种用途林进行抚育( ) A 郁闭度为0.8以上(含0.8),林木分化明显,林下立木或植被受光 拉困难. B 林木生长发育已不符合特定主导功能的林分 C 林分密度大,竞争激烈,分化明显. D 遭受病虫害,火灾及雪压、风折等严重自然灾害,病腐木已超过标准 …………………………………装…………………………………………订…………………………………… … … … …………

基础工程名词解释

1.地基:承受结构物荷载的岩体、土体,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类。天然地基是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层,人工地基需要人加固处理。 2.基础:建筑物的各种作用传递至地基的结构物。 3.浅基础:埋置深度较浅(一般在数米以内),且施工相对简单的基础。 4.深基础:若浅层土不良,需将基础置于较深的良好土层上,且在设计计算中不能忽略基础侧面土体的摩阻力和侧向抗力的基础形式。 5.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桥涵结构或其他构件达到的最大承载能力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或变位状态。 6.刚性基础:主要承受压应力的基础,一般用抗压性能好,抗拉、抗剪性能较差的材料(如混凝土、毛石、三合土等)建造受刚性角限制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 7.柔性基础:指用抗拉、抗压、抗弯、抗剪均较好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做基础。能承受一定弯曲变形的基础。 8.刚性角:自墩台身边缘处的垂线与基地边缘的连线间的最大夹角αmax。 9.刚性扩大基础:由于地基强度一般较墩台或墙柱圬工的强度低,因而需要将基础平面尺寸扩大以满足地基强度要求,这种刚性基础称为刚性扩大基础。 10.地基容许承载力:地基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11.持力层:指直接与基底相接触的土层。 12.软弱下卧层:承载力容许值小于持力层承载力容许值的土层。 13.高桩承台基础:承台底面位于地面或冲刷线以上的基础。 14.低桩承台基础:承台底面位于地面或冲刷线以下的基础。 15.基桩:打入地下以支承结构使之不沉陷的桩。 16.灌注桩:在现场地基中钻挖桩孔,然后在孔内放入钢筋骨架,再灌注桩身混凝土而成的桩。 17.端承桩:在极限荷载作用状态下,桩顶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的桩。 18.摩擦桩:摩擦桩如果桩穿过并支撑在各种压缩土层时,主要依靠桩侧土的摩阻力支撑垂直荷载,这样的桩就称为摩擦桩。 19.柱桩:桩脚直接落在结实的岩层上。将建筑物的压力全部通过柱子传递到岩层上。 20.单桩承载力容许值:是指单桩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和桩本身的强度和稳定性均能得到保证,变形也在容许范围内,以保证结构物的正常使用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21.深度效应:桩的承载力(主要是桩端承载力)随着入土深度,特别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而变化,这种特性称之为深度效应。 22.正、负摩阻力:桩受轴向荷载作用后,桩相对于桩侧土体作向下位移,土对桩产生向上的作用的摩阻力,称为正摩阻力。但当桩周土体因某种原因发生下沉,其沉降变形大于桩身的沉降变形时,在桩侧表面将出现向下作用的摩阻力,称为负摩阻力。 23.中性点:正负摩阻力变换处的位置称为中性点。 24.钻孔灌注桩: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 25.正循环成孔:由钻机回转装置带动钻杆和钻头回转切削破碎岩土,由泥浆泵往钻杆输进泥浆,泥浆沿孔壁上升,从孔口溢浆孔溢出流人泥浆池,经沉淀处理返回循环池。 26.反循环成孔:由钻机回转装置带动钻杆和钻头回转切削破碎岩土,利用泵吸、气举、喷射等措施抽吸循环护壁泥浆,挟带钻渣从钻杆内腔抽吸出孔外的成孔方法。 27.弹性抗力:支护结构发生相向围岩方向的变形引起的围岩对支护结构的约束反力。 28.地基系数:单位面积土在弹性限度内产生单位变形时所需施加的力,C=mz。 29.刚性桩:桩的入土深度h≤2.5/α时,桩的相对刚度较大。

林业专业知识笔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次生林:受自然或人为因素干扰破坏后在次生裸地上自然演替形成的森林。 2、林种:根据森林的不同培育目的而区分的森林种类,我国《森林法》规定了五大类,即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林种结构:是指具有各种不同功能类型森林的组合构成,是森林资源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 3、植物分类单位(阶元):植物分类单位有界、门、纲、目、科、属、种。在各级单位之间,有时因围过大,不能完全包括其特征或系统关系,而有必要再增设一级时,在各级前加亚(Sub)宇,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对整个植物界分成多少门,在门下设多少纲,就其分类法不同也就不一致。 4、立地条件:在林业生产中,影响树木或林木的生长发育、形态和生理活动的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生物等各种外部环境条件的总和,称为立地。构成立地的各个因子,即立地条件。 5、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生命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 6、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7、林业三地位:温家宝总理对新时期林业的地位坐了精辟概况,明确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林业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林业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林业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林业具有特殊地位。 8、小班:是部特征基本一致,与相邻地段有明显差别,是森林资源清查和经营利用的基本单位。 9、湿地::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水位接近或处于地表面,或有浅层积水,至少有一至几个以下特征:至少周期性地以水生植物为植物优势种;底层土主要是湿土;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底层有时被水淹没。 10、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生物种群的天然生境地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二、简答题 1、简述主要造林方法(按造林所选材料划分):造林方法是指造林施工的具体方法,造林方法按所使用的造林材料(种子、苗木、插穗等)的不同,一般分为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三种。 2、简述自治区主要沙漠、沙地:主要沙漠有巴丹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腾格里沙漠、巴彦温都尔沙漠;主要沙地有浑善达克沙地、毛乌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乌珠穆沁沙地。 3、简述森林资源主要调查方法:在森林资源调查体系中,由于各类调查的对象围和目的不同,所采用的方法、技术方案和所提供成果

基础工程名词解释简答题

1桩的负摩阻力:当桩周土体因某种原因发生下沉,其沉降量大于桩身的沉降变形时,在桩侧表面将出现向下作用的摩阻力,称为负摩阻力。 2群桩效应: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由于承台、桩、地基土的相互作用情况不同,群桩基础中一根桩的承载力发挥和沉降性状往往与相同情况下的独立单桩有显著差别,这种现象称为群桩效应。 3摩擦桩:桩穿过并支撑在各种压缩土层中,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基桩所发挥的承载力以侧摩擦阻力为主时,称为摩擦桩。 4软弱下卧层::指承载容许值小于持力层承载力容许的土层。 5高桩承台:高桩承台的承台底面位于地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上,基桩部分桩身沉人土中,部分桩身露在地面以上 6低桩承台:低桩承台的承台底面位于地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下,基桩全部沉入土中的基础承台. 7强夯置换法:利用重锤高落差产生的高冲击能将碎石、片石、矿渣等性能较好的材料强力挤入地基中,在地基中形成一个一个的粒料墩,墩与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 8人工地基:如果天然土质过于软弱或存在不良工程地质问题,需要经过人工加固或处理后才能修筑这种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9土的弹性抗力:桩身的水平位移及转动挤压桩身侧向土体,侧向土体必然对桩身产生一个横向抗力Pzx。它起抵抗外力和稳定桩基础的作用。土的这种作用力称为图的弹性抗力。10、单桩承载力:是指单桩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和桩本身的强度和稳定性均能得到保证,变形也在容许范围内,以保证结构物的正常使用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11、刚性角:自墩台身边缘处的垂线与基底边缘的连线间的最大夹角αmax 1.浅基础和深基础的区别? 浅基础埋入地层深度较浅,施工一般采用敞开挖基坑修筑基础的方法,浅基础在设计计算时可以忽略基础侧面土体对基础的影响,基础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也较简单;深基础埋入地层较深,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较浅基础复杂,在设计计算时需考虑基础侧面土体的影响。 2确定基础埋置深度应考虑哪些因素? ①将基础设置在变形较小,而强度又比较大的持力层上,以保证地基强度满足要求,且不致产生过大的沉降或沉降差。②、还要使基础有足够的埋置深度,以保证基础的稳定性,确保基础的安全。③必须综合考虑地基的地质和地形条件、河流的冲刷程度、当地的冻结深度、上部结构形式以及保证持力层稳定所需的最小埋深和施工技术条件、造价等因素。 3地基沉降计算包括哪些步骤? ①确定地基变形的计算深度②确定分层厚度③确定各层土的压缩模量④计算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应力⑤计算地基沉降⑥确定沉降计算经验系数⑦计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4.桩基础适用于什么情况? ①荷载较大,适宜的地基持力层位置较浅或人工基础在技术上经济上不合理时。②河床冲刷较大,河道不稳定或冲刷深度不易计算正确,位于基础或结构下面的土层有可能被侵蚀.冲刷.如采用深基础不能保证安全时③当基础计算沉降过大或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敏感时,采用桩基础穿过松软(高压缩)层,将荷载传到较结实(低压缩性)土层,以减少建筑物沉降并使沉降较均匀。④当建筑物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需要减少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和倾斜时⑤当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较高,采用其他深基础施工不便或经济上不合理时。⑥地震区,在可液化地基中,采用桩基础可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桩基础穿越可液化土层并伸入下部密实稳定土层,可消除或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危害。 5高桩承台和低桩承台各有哪些优缺点,它们各自适用于什么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