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心理参考文献

大学生心理参考文献

大学生心理参考文献
大学生心理参考文献

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扩招,大学生的压力也在增加。在全部压力事件中,平均压力最大的十项为: (1)感到竞争激烈;(2)择业困难;(3)考试不过关;(4)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5)自己的工作成效不如别人;(6)理想与现实有差距;(7)精神空虚,无所事事;(8)难以将理论运用于实践;(9)面临考试;(10)隐私被别人发现。调查显示,这十个方面所涉及的因素主要有:①目标因素。包括竞争、择业、考试、期望等(即1,2,3,4,7、9);②能力与手段因素。包括工作成效、实践能力(即5、8);③目标与手段之间的落差因素。如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即6),是大学生对社会环境适应程度的具体体现。压力,是个体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它是导致个体内在心理系统失去平衡的重要因素。通过以上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和分析,从一个现实的视角,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行为管理提供了许多新的启示。(-题名: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及行为管理探新——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的启示Author-作者: 高美才; Source-刊名: 中国校外教育Year-年: 2013 PubTime-出版时间: 2013-12-30)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的因素(一)外部因素1、社会环境的影响(1)社会竞争的压力。(2)信息矛盾引起的认知问题。信息矛盾引起的认知问题错误会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推进,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有对大学生有激励性的信息,但是也有很多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不利的信息。2、家庭环境的影响(1)父母期望的压力(2)家庭条件的压力。虽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全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但是现在城乡差别还比较大。因此,由于家庭条件不同,在高校中,学生家庭收入悬殊问题也比较严重。3、校园环境的影响(1)生活环境的压力。生活环境的压力也容易导致大学生心理素质发生问题。大学生从中学时代进入大学时代,很多同学是有原来的在父母照顾下生活转为个人独立的、集体式的生活。大学生步入大学之后,其面临的校园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大学生为了适应新的校园环境,其心理也会慢慢地进行调整。(2)学习环境的压力。(二)内在因素———个体因素1、个人情感的压力。2、人际关系的压力。(张梨花赵静-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因素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 年 5 月)

所以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心理素质是培养高尚思想情操的基础,也是具备高水平文化素质的基本保障。1 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1.1 可增强大学生自我调整能力1.2 可增强大学生主动学习能力1.3 可满足大学生自身成长和发展需要2 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及原因 2.1 环境变化导致心理适应不良 2.2 人际关系复杂导致心理调适矛盾2.3 情感挫折导致心理失落2.4 就业压力带来心理问题(—周颖,浅谈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国连锁2013-12-04)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增加相关的心理教育讲座(二)将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三)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在大学生心里,总在不断思考着自己将形成怎样的心理认知;思考自己将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思考应该成为怎样的人;思考未来的前途将会如何发展等。面对新时期的情况下,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面临复杂的环境和艰巨的任务。要让新时期的大学生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需要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有差异性的心理教育,要进行个别指导,整体促进的方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使他们懂得接纳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反复审视自己的整体形象,进行更好的自我评价,寻找到适合于自己的社会角色。(袁萌-浅析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求“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心理学家赫尔巴特就被认为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所以教育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十分必要的。心理

过程按其性质可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清楚学生是如何认知的,便能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学生能够轻松有效地学会知识;情感有积极的情感和消极的情感,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关注亦必不可少,若学生存在消极情感,教师要通过必要的方式了解学生为什么出现这种状况,并能够为学生做好心理疏导;意志过程是意识能动性的体现,教师要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意志,为自己的学习各个方面设定目标,要能激励学生为自己的目标不懈奋斗。教师除了对学生生长环境、智力、心理过程的理解外,还要能够接受学生的各种现状(接受并不等于满足)。若只理解而不接受,教师便不能以包容的态度、以合理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陈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教学教育论坛)

大学生心理学大作业论文

《大学生心理学》小学期期末作业(2011年7月) 自我个性(人格)分析 学号: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耿亮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英1001_____________ 2011年7月6日

自我个性(人格)分析 一、什么是人格 1、个性的定义 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个性就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态度等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也只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 简单的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即具有一定的心理特征的。个性一词最 初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l,开始是指演员所戴的,后来指演员——一个具有特殊性格 的人。一般来说,个性就是的简称,在西方又称。 个性,在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由于个性结构较为复杂,因此,许多心理学者从自己研究的角度提出个性的定义,美国心理学家(G.W.Allport)曾综述过50多个不同的定义。如美国心理学家 认为:“人格是的全部品质。”人格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人格是一种倾向,可借以 预测一在给定的环境中的所作所为,它是与个体的外显与内隐行为联系在一起的。” 心理学家认为:“在心理学中个性就是指个体在对象活动和交往活动中获得的,并表 明在个体中表现社会关系水平和性质的系统的社会品质。” 2.个性的结构 从构成方式上讲,个性其实是一个系统,其由三个子系统组成: 1)个性倾向性 ——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它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人追求什么。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倾向性是人的个 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系统的动力结构。它 较少受生理、遗传等先天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在后天的培养和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个性倾向性中的各个成分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其中,需要又是个性倾向性乃至整个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只有在需要的推动下,个性才能形成和发展。动机、兴趣和信念等都是需要的表现形式。而世界观属于最高指导地位,它指引着和制约着人的思想倾向和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人的言行的总动力和总动机。由此可见,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以世界观为指导的动力系统。 2)个性心理特征 ——指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所谓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其心理活动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是指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能力,能力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气质,一部分取决于先天因素,大部分取决于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及后天的教育,就像各种不同阶级有着不同气质的人一样;性格。性格指一个人对人对己对事物(客观现实)的基本态度及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气质无好坏、对错之分,而性格有。 3)自我意识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小论文范文2篇

大学生心理小论文范文2篇 大学生心理小论文范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上了大学,我第一次接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自认为心理还比较康健的我,没上课之前,认为系里开这门课简直是浪费人力物力,后来老师给我们讲课,听完课后我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愚蠢,我开始慢慢了解心理学。 在课堂上,老师所提到的心理问题,我或者我身边的人多多少少会有一点。我们大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和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及社会适应问题往往会导致冲突和矛盾,而这些冲突和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的话,就会演变成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现代大学生都是经历了残酷的高考,倍受高考的毒害。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取胜,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呵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我们缺乏生活经历,而且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的承受能力,每每遇到一些问题,总不能很好的处理解决,出现心理问题也不能正确的疏导,以至于出现心理疾病。 这只是冰山一角,广泛的说,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是人们产生了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从而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焦虑感,各种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失衡。

心理健康指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对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前提。心理素质是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大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

教育心理学100题精选及答案

1.在心理科学体系中,基础学科是() A.实验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 2.科学的反射观念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建立的?() A.笛卡尔B.谢切诺夫C.巴甫洛夫D.韦克斯勒 3.感性材料是想像活动进行的() A.原因B.动力C.基础D.目标 4.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要经历四个阶段,下列哪一项是其关键的阶段() 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 5.行为主义疗法常用下列哪项心理治疗法() A.疏导宣泄B.当事人中心C.自由联想D.系统脱敏 6.有的青少年抽烟、喝酒,打扮怪异,以此显示自己的() A.独立性B.自我认识C.自尊D.对抗性 7.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遗传素质B.早期营养C.环境D.实践活动 8.盲人可以借助自己的触摸觉来代替自己的视觉,这是感觉的() A.补偿B.相互作用C.对比D.适应 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 10.直接表现为对事物的倾心和迷恋是() A.需要B.目的C.动机D.兴趣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医学心理学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第二章参考文献: 王重鸣.心理学研究方法.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杨治良.内隐记忆的初步实验研究.心理学报,1991,23卷,2期,113-119. 杨治良(主编).记忆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杨治良(主编).基础实验心理学.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 郑昭明.认知心理学.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3. 孟昭兰.人类情绪.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胡德辉.现代心理学.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 孟昭兰.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Atkheim.R.(1972). Psychology today: all introduction(2nd).Del Mar: CRM. Coon,D.(1977).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New York: West. Izard,C.(1977).Human emotions. New York: Plenum Press. 第三章心理健康 朱敬先. 2002年.《健康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梁宝勇. 2002年.《心理卫生于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南开大学出版社, 洪炜. 1996年.《医学心理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第四章变态心理 ⒈李心天主编 1998年医学心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397-458 ⒉沈渔邨主编 2001年精神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26-435,512-519,524-529 ⒊陈彦方主编 2001年 CCMD-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与护理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43-259, 278-287,313-325 ⒋翟书涛相德森主编 1998年人格形成与人格障碍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42-336 ⒌范肖冬等译 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 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90-116,156-173 ⒍丁宝坤 2002年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见: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84-196 ⒎张伯源陈仲庚 1986年变态心理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8 ⒏江达开 2002年变态心理见:李建林主编医学心理学三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94-114 ⒐丁宝坤 1987年变态心理学见:李鸣杲、金魁和主编医学心理学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 114-222 ⒑(美)伯纳德·D·贝特曼岳冬梅李晓白译丁宝坤李鸣杲审校 1995年心理治疗技巧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8-128 第七章参考文献 1.倪青.睡眠—人生的三分之一.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摘要】大学生时代是人生中一段既美好又特殊的时期。现在的社会给我们提供了充分施展自我才能的舞台和多方面的发展机遇,而他们可凭借的竞争优势已不单单是智力和体力,更重要的是健康和健全的人格。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由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重要时段,也是自我意识不断完善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尤其重要,大学生们应加强认识,掌握技巧,积极训练,不断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促使自我健康成长。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培养,大学生恋爱心理,大学生自我认识,心理教育。 【引言】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一个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交往、自我角色等方面的改变。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正文】 一、大学生的时代主题 心理健康是时代的主题,是现在社会进步与人类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全方位开放的新局面为其提供了成才得广阔舞台和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同时,激烈的竞争也带来更多严峻的挑战,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更多、更新、更强的要求。提高个人的修养,保持心理的健康,增强人格的魅力,优化心理素质是每一个立志成才的大学生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新世纪的挑战。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系统中的基础,同时又渗透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素质之中。由于21世纪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当代大学生更需要心理健康的指导和锻炼。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大学生人格的培养与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

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2. 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某种现象,分析研究的方法。 3. 性格:性格是指由人对客现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4.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 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5. 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再认和回忆。 6. 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7. 身心发展:身心发展是生存期间由于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而引起的有规律的身心变化。 8. 主导性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9. 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10. 学习:学习是主体积累经验,建构心理结构,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表现为持久的行为或潜能变化。学习 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11. 知识迁移:知识技能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影响。 12.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为提高学习效率,而积极操纵信息加工过 程,进行学习方法的选择、运用与调控的方略。 二、填空题 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 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3.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4. 情绪一般分为心境、(激情)、应激和热情四种。 5.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等于(效价)乘期望值。 6.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7. 心理学是一门界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跨界学科。 8.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因变量)或依从变量。 9.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动)的内部动力。 10. 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两种。 11. 据动机目标的远近,可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 12. 教育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的(教育)情景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敏、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 能力。 13. 心理学(psychology) 是以(科学)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14. 以调查法搜集资料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是(问卷)调查,一是访谈式调查。 15. 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 16. 动机是由需要内驱力和各种内外(诱因)相互作用形成的。 17. 根据动机的自主性水平,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18.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体验。

中学教育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doczj.com/doc/a76419468.html, 中学教育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学教育心理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礼貌原则与英语学习. 《网络财富》.2009年19期. [2].学校组织气氛对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 《心理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6年1期.田宝.李灵. [3].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实证研究——以教育心理学课程为例.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1期.张春莉.权元元. [4].化学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 《科学咨询》.2008年4期.李少兰. [5].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育心理学.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年1期.李晓丹. [6].初中田径娱乐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的构建.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3年6期.周红萍. [7].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性学习观. 《心理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3年1期.林初锐.胡瑜. [10].重视学生向上的潜能. 《大观周刊》.2012年39期.周世超. 二、中学教育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反思与成就动机、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作者:李游.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西南大学2014(学位年度) [2].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金琳.学科教学(语文)苏州大学2011(学位年度)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学习《心理卫生学》有感 教育部曾经就“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意见》明确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 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 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

《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13. 14. 15. 16. 17. 1. 2. 3. 4. 5. 6. 7. 8. 《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某种现象,分析研究的方法。 性格:性格是指由人对客现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 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再认和回忆。 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 身心发展:身心发展是生存期间由于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而引起的有规律的身心变化。 主导性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9. 10. 学习:学习是主体积累经验,建构心理结构,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表现为持久的行为或潜能变化。学习 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知识技能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影响。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为提高学习效率,而积极操纵信息加工过 程,进行学习方法的选择、运用与调控的方略。 11. 知识迁移: 12. 学习策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填空题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对象的( 指向)和集中。 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 概括性)。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情绪一般分为心境、(激情)、应激和热情四种。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等于( 效价)乘期望值。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 布鲁纳)。 心理学是一门界与自然科学与( 社会科学)之间的跨界学科。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 因变量)或依从变量。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 行动)的内部动力。 诱因可分为( 正诱因)和负诱因两种。 据动机目标的远近,可分为远景性动机和( 教育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的(教育 能力。 心理学(Psychology ) 是以(科学 以调查法搜集资料有两种基本的方法: 近景性)动机。 )情景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敏、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 )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问卷)调查,一是访谈式调查。 ( 社会)。 )相互作用形成的。 外在动机)。 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 动机是由需要内驱力和各种内外( 诱因 根据动机的自主性水平,可分为内在动机和(

常用参考文献类型

常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及例子 按照GB/T7714-2005国家标准执行。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以及字母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二、常用参考文献格式举例: 1.书籍:[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版本,第一版不标注)[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举例:[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期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 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举例:[2]郭俊锋,肖江南.旅游集散地形成与演化的系统学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7(5):520~523. 3.论文集中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举例:[3]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4.报纸:[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4]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8-12-27,(3) 5.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EB/0L].发表或更新日期(加圆括号)、引用日期(加方括号)和网址. 举例:[5]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https://www.doczj.com/doc/a76419468.html,/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 998-10-0

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参考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

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参考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 目前中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群体, 社会各界必须从认识、行动上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帮助“天之骄子”们远离心理困扰,重新拥有阳光般明媚的健康心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参考,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参考篇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 摘要:目前中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 群体,社会各界必须从认识、行动上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帮助“天之骄子”们远离心理困扰,重新拥有阳光般明媚的健康心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长久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大学生是高智商、高素质、高能力的代表,社会和公众都 赋予了大学生很高的期望,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大学生群体中一些恶性事件的出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家长、学校等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已经过去了很久的“马加爵事件”震惊全国,让人至今回想起来,心情仍久久不能平息。 还有吉林发生的延边大学在校学生为勒索钱财,绑架杀害一名六年级小学生。除去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每年全国各地高校大学生自杀的事件也时有发生。除此之外,还有类似“硫酸泼熊”、“残杀虐待流浪动物”的事件在大学生身上发生。而每年各高校休学退学的学生中, 由心理疾病、心理障碍引起的已经超过其中的50%。 据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的报告显示,全国范围内有超过%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并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上升。不久前,兰州大学学生处对学生思想、 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想轻生的有24人,占1%以上;UPI总分大于或等于25的多达30人,占%,对“至今你觉得心理健康方面有问题吗”做出肯定选择的有218人,占到%。 甘肃省青少年教育研究所最近的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西北地区大学生的精神行为阳 性检出率约为16%,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学生约占50%左右。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 在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上,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从大学生自身来看: 一、面对压力不知所措 从心理学角度看,大部分的心理障碍是由于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和焦虑造成的,而引起心理紧张和焦虑的直接因素就是生活中的压力。由于生活速度加快、社会急速转型及竞争日益 激烈,大部分人都会感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从刚一进校就要面对学 习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就业的压力,如果不学会释放压力,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 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抑郁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出现。目前,中国 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调查表明,70%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而大多数贫困生们并不懂得该如何去化解。 二、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 调查中42%的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 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自 由的“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头苦读。但学生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理想和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一部分学生还发觉在新的、相对陌生的集体内,昔日那种“众星捧月”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无形中产生一种失落感;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心理,与中学灌输式的应试教育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 A )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D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3.( C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C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

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D )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8.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C )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9.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 )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10.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

心理科学进展参考文献要求

《心理科学进展》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著者-出版年制)详细要求 本刊参照文献要求基本参照了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0) 第6版的相关规定,中文文献有细节上的特殊要求。 总体要求 1 正文中引用的文献与文后的文献列表要完全一致。 文中引用的文献可以在正文后的文献列表中找到;文献列表的文献必须在正文中引用。 2 文献列表中的文献著录必须准确和完备。 3 文献列表的顺序 先列中文文献,后列英文文献。 文献列表按著者姓氏字母(或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姓相同,按名的字母顺序排列;著者姓和名相同,按出版年排列。 相同著者,相同出版年的不同文献,需在出版年后面加a、b、c、d……来区分,按文题的字母顺序排列。如: Wang, M. Y. (2008a). Emotional…… Wang, M. Y. (2008b). Monitor…… Wang, M. Y. (2008c). Weakness…… 4 缩写 chap.chapter章 ed.edition版 Rev. ed.revised edition修订版 2nd ed.second edition第2版 Ed. (Eds.)Editor (Editors)编 Trans.Translator(s)译 .No date无日期 p. (pp.)page (pages)页 Vol.Volume (as in Vol. 卷 4) 卷 vols.volumes (as in 4 vols.) No.Number第 Pt.Part部分 Tech. Rep.Technical Report技术报告 Suppl.Supplement增刊 5 元分析报告中的文献引用 元分析中用到的研究报告直接放在文献列表中,但要在文献前面加星号*。并在文献列表的开头就注明*表示元分析用到的的文献。

心理学论文浅谈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浅谈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身为当代大学生,无论你是在所谓的名校上学,还是在一般的高校就读;无论你的家境多么富有,还是多么困难;无论你学业多么优秀,还是被挂过多少门课;无论你多么的漂亮帅气,还是长相如何的平凡;无论你是多么的一帆风顺,还是多么的坎坷波折;无论你是爱情的幸运鸟,还是经受过多大的爱情考验等,只要你生活在大学校园(其实,即使在校园之外也一样),就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情绪困扰。 如何让自己开心地生活,愉快地学习,恐怕是每一位大学生都追求的境界。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需要共同探讨这个核心的话题——情绪管理。 在心理学上,情绪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的状态,情绪的构成包括以下三种层面: (1)、认知层面上的主观体验。情绪的主观体验是人的一种自我觉察。 (2)、生理层面上的生理唤醒。人在情绪反应时,常会伴随一定的生理唤醒,如激动时血压升高,愤怒是浑身发抖,害羞时满脸通红,紧张时心跳加快。 (3)、表达层面上的外部行为。如,悲伤时痛哭流涕,激动时手舞足蹈。伴随情绪出现的这些相应的身体姿态和面部表情,就是情绪的外部行为。情绪的外部行为,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观察别人的情绪的主要途径就是从表情得到的。 综上所述,情绪是一种主观感受、生理的反应、认知的互动,并表达出一些特定行为。而情绪管理是将这些感受、反应、评估和特定行为挖掘并驾驭的一种手段。情绪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管理效果的一种管理手段。简单说,情绪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感知、控制、调节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正面情绪是指以开心、乐观、满足、热情等为特征的情绪;负面情绪是指以难过、委屈、伤心、害怕等为特征的情绪。种种的负面工作情绪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组织而言,危害都是很大的。长期的情绪困扰得不到解决,除了会降低个人的生活质量,还会使个人丧失工作热情,影响个人与同事的人际关系,并且影响个人的绩效水平。 进入青春期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处于特殊的身心发展期,表现出特定群体的情绪特点,首先是多样性,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各种新需要的强度不断增

教育心理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资料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什么? 答: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科学。理解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要注意四个要点: 1)学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它要遵循科学的全部规律,具备科学学科应当具备的要求。 2)学校教育心理学并不研究所有的学与教问题,它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3)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 4)只有弄清了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才能知识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它以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为核心)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范围有哪些? 答:学校教育心理学的范围主要包括: 1)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2)学习的基本理论; 3)各种类型的学习; 4)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 5)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 6)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和评定等。 3、学校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及其教学论有何关系? 答:1)学校教育心理学不是普通心理学加教育实际的例子,否则便没有存在的理由。学校教育心理学要利用普通心理学所揭示的关于人的心理的一些普通规律,但有自己专门的对象和理论体系。 2)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不同年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从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特征出发。然而,学校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儿童年龄特征这一重要因素对学校中学与教的影响,目的是为了解决学与教的性质、过程和结果这一特殊的中心问题。 3)学校教育心理学也不同于教育学及其教学论,虽然它们都要涉及教师和学生,学与教等方面的问题,但各自的出发点、范围和方法都有不同。教育学及其教学论主

教育心理学参考文献

《教育心理学》参考文献 1、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冯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章志光主编:《小学教育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陈琦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林崇德著:《品德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姜智编著:《教育心理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版; 7、华国栋著:《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版; 8、(美)Robert J. Sternberg等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9、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0、(美)John B. Best著,黄希庭主译:《认知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11、[美]林格伦著,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12、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编:《发展心理、教育心理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13、曹南燕编:《认知学习理论》,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 14、[加]江绍伦著,邵瑞珍等译:《教与育的心理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 15、[美]罗伯特·M.加涅著,付统先等泽:《学习的条件》,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16、朱智贤主编:《儿童教育心理学讲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17、[美]J.M.索里和 C.W.特尔福德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杜,1983; 18、温世颂著:《教育心理学》,台湾三民书局,1980; 19、冯忠良编著:《学习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0、邵瑞珍等编著:《教育心理学一一学与教的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21、[英]罗伯特·汤姆生著,许卓松译:《思维心理学》,福建科技出版社,1985; 22、[苏]K,H.沃尔科夫著,史民德译:《心理学家谈教育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 23、(苏)赞科夫编,杜殿坤等译:《教学与发展》,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 24、[美]莫里斯·L.比格著,张敷荣等译:《学习的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 25、周谦主编:《学习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92。 26、施良方著:《学生认知与优化教学》,中国科技出版社,1991。 27、[日]山内光哉编著、李蔚等译:《学习与教学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 __,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

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