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险源地辨识和项目计划方案安全风险管理目标规章制度规范

危险源地辨识和项目计划方案安全风险管理目标规章制度规范

危险源地辨识和项目计划方案安全风险管理目标规章制度规范
危险源地辨识和项目计划方案安全风险管理目标规章制度规范

危险源辨识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1适用范围

1.1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管理。

1.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分公司和项目部。

1.3本制度所指重大危险源分为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建筑行业规定的重大危险源。

2重大危险源的定义

2.1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第二款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

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贮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2.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28001 )对中危险源规定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2.3《安全生产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来之于国标《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标准在适用范围中明确指出:本标准不适用于: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b)军事设施;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d)危险化学品的运输;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28001 )中危险源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重大危险源的定义的区别:

2.4.1《安全生产法》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所指重大危险源仅适用于易燃、易爆、有毒类的化学物质。它的局限性较大,不适用于建筑业等,也没有涉及存在能量的装置(设施、作业活动)等。

242综合以上原因,本制度所指危险源是建筑工程活动中的危险源定义,按照建设

部建质安函[2006]145号转发《南京市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管理暂行办法》指出:本办法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存在重大施工危险的分部分项工程。

2.5公司在本制度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是指:除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以外,还包括对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火灾、爆炸、重大机械、设备损坏以及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活动、设备、设施、场所、危险品、危险作业等。

3工作主体职责

3.1公司安全第一责任人和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职责:

3.1.1组织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促进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要求;

3.1.2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管理、监控、隐患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督促各分公司、项目部建立和完善应急组织措施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落实控制措施;

3.1.3综合协调和指导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体系,实现重大危险源的可控在控。

3.2分公司安全第一责任人和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职责:

3.2.1组织分公司、项目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公司的规章制度。

3.2.2督促分公司、项目部做好重大危险源预测、预警、预案工作,组织落实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建档登记、风险评估、监控管理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落实技术方案和资金,组织整改,做到可控在控。

3.3公司、分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职责:

3.3.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法令及本单位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制定、完善重大危险源管理规章制度;

332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和危险源辨识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

3.3.3负责公司、分公司安全生产中危险源的监督、管理、指导工作;监督所属项目重大危险源管理情况;

3.3.4协助公司、分公司领导组织相关部门及项目部研究制定和执行预防事故措施,参与施工组织设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中针对重大危险源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审查,并督促落实;

3.3.5根据公司、分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实际,及时掌握、分析、评估公司、分公司系统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提出强化危险源管理措施,组织安全生产检查;

3.3.6参与重要安全设施和设备的验收工作。

3.4公司、分公司其他部门职责:

各部门负责其管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参加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

3.5项目部职责:

3.5.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公司的规章制度;

3.5.2按照公司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定,落实预测、预警、预案工作,做好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辨识、建档登记、风险评估、监控管理,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

3.5.3录入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数据要做到及时、准确、完整,无遗漏;

3.5.4完善项目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演练,落实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3.5.5及时如实报告重大危险源造成的各类事故;

3.5.6重大危险源管理必须责任到人,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日常管理,对项目

部的重大危险源做到可控在控

4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流程

确定施工作业过程-识别危险源一安全风险评估一登记重大安全风险一危险源防控。

确定施工作业过程,首要是划分危险源辨识和评估单元,其一般性原则可按单

位工程(分部、分项)施工活动、施工生产(生活)设施设备相对空间位置、危险有害物资储存场所来划分识别评估单元,使识别评估单元相对独立,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

5危险源的分类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和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

5.1第一类危险源,是指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的载体或危险物质以及自然状况。包括动力源和能量载体以及具有危害性的物质本身。是事故发生的前提和

事故的主体,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

5.2第二类危险源,是指造成约束、限制能量意外释放措施失效或被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物、环境、管理四个方面,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5.2.1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分为不安全行为和失误。不安全行为一般指明显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直接导致事故发生。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预定的标准。不安全行为、失误可能直接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可能造成物的危险因素问题,进而导致事故。

5.2.2物的因素

物的因素可以概括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物的故障(或失效)。物的不安全状态(隐患)是指机械设备、物质等明显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状态。物的故障(或失

效)是指机械设备、安全装置、零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物的故障(或失效)可能直接使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失效而发生事故。

52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指系统运行的环境,如影响施工作业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照明、粉尘、通风换气、噪声和振动等物理环境,以及企业和社会的软环境。不良的物理环境会引起物的因素问题或人的因素问题。

524管理因素

管理不善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通过安全教育、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安全奖惩机制等措施减少甚至杜绝。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通

过提咼安全技术的科技含量、建立完善的设备保养制度、推行文明施工等活动予以控制。

6建筑安装施工危险源辨识

6.1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

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因此,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6.1.1第一类危险源从以下方面进行辨识:

a)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如现场配电箱、空压机等;

b)使人体或物件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如起重机械、提升机械、坠落高度差较大的作业场所等;

c)能量载体,如运动中的车辆、机械的运动部件、带电的导体等;

d)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充满爆炸性气体氧气

瓶、乙炔气瓶、低温液氧气瓶、液化石油气瓶和空间等;

e)—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例如各种压力容器、受压设备,容易发生静电蓄积的装置、场所等;

f)危险物质。具有化学能的危险物质分为可燃烧爆炸危险物质和有毒、有害危险物质两类。前者指能够引起火灾、爆炸的物质,按其物理化学性质分为可燃气体、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精编版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医院有组织、有关系地消除或减少医疗风险对病人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它是通过医疗风险分析,寻求风险防范多事,尽可能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整个医疗风险管理过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医疗风险识别 医疗风险识别是发现、认可并记录医疗风险的过程,是医疗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目的是确定可能影响系统或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事件或情况。一旦医疗风险得以识别,组织应对现有的控制措施(人员、过程和系统等)进行识别。医疗风险识别过程包括识别那些可能对目标产生重大影响的医疗风险源、影响范围、事件及其原因和潜在的后果,及组织因素也应被纳入医疗风险识别的过程中。 二、医疗风险评估 医疗风险评估就是测定医疗风险的概率及其损失程度,它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风险识别发现医疗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确认风险性质,并获得有关数据。风险评估通过对这些资料和数据的处理,得到关于损失程度和发生概率的信息,为选择处理方法,进行正确的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风险评估一般用概率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来完成。 三、医疗风险分析 医疗风险分析是确定医疗风险是否需要处理以及最适当的处理策略和方法。医疗风险分析要考虑导致医疗风险的原因和医疗风险源、医疗风险后果及其发生的可能性,识别影响后果和可能性的因素,还要考虑现有的医疗风险控制措施及其有效性。然后结合医疗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

后果来确定医疗风险水平。一个医疗风险事件可能产生多个后果,从而可能影响多重目标。医疗风险分析通常涉及对医疗风险事件潜在后果及相关概率的估计,以便确定医疗风险等级。 常见以下几种因素 1.疾病的严重性及病情变化的复杂性。疾病的自然过程或发展而导致不幸的情况时有发生,而这些情况有时会被病人或其他非医疗人员视为医疗事故。比如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能会因与疾病有直接关系的心律失常而导致死亡,加上治疗前的解释不足或病人的家人难以接受丧亲之痛,则事件很可能被视为医疗事故。因此,必须正确地认识很多医学治疗并不都能治愈病人,治疗的成功率也会因人而异,病人的期望值高和医患沟通不足都可能成为“医疗事故”的因素。 2.医疗检诊和可能引起的并发症。要认识到即使在最好的医疗单位内由最富有经验的医生检查,出现并发症的内在风险仍难以完全清除。主要存在于有创诊疗操作。 3.仪器和器械故障一些医疗事故是由仪器或机械故障导致的。 4.医疗服务系统和组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计算机系统未建立可靠的后备系统,加之药房及护理人员查对制度的疏忽,可能导致医疗事故。 5.人为错误大部分的人为错误是由于思想和思维功能方面出现偏差,主要有三点:一是与技术有关的错误,称为“失误”。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习惯的操作程序出错。注意力不集中而产生失误的原因包括疲乏、厌倦、失望、过度疲劳或紧张等。二是与规则有关的错误,通常在解决问题时发生,因为对问题解决使用错误的规则,或错误地应用一

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管理办法

医疗风险防范和控制管理办法

解放军第150中心医院 医疗风险识别、监控、防范、处理措施 医疗风险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对患方或医方造成伤害的危险因素。对患方是指存在于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损害或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情。对医方是指发生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的不安全事件的风险。因其存在不确定性且与医疗质量有密切关系,故医院制定本措施以最大限度规避风险,构建和诣医患关系。 一、医疗风险识别 医疗风险识别是发现、认可并记录医疗风险的过程。目的是确定可能影响系统或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事件或情况。一旦医疗风险得以识别,组织应对现有的控制措施(人员、过程和系统等)进行识别。 二、医疗风险防范 医疗风险重在防范,全院职工必须树立医疗风险防范意识,自觉参与风险监控与报告,一旦出现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平时工作中就严格执行相关卫生管理法规和制度,总体要求:(一)、临床、医技科室及有关部门围绕保障病人的医疗质量与安全,防范医疗风险,建立各项规章制度。 (二)、切实做好“重点”病人管理与沟通。

(三)、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严禁推诿病人,做好“严重创作、急性心梗、脑卒中”等重点病种的抢救“绿色通道”。(四)、严格医务人员资格准入,特殊岗位持证上岗。 (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认真落实手术资格准入、手术分级管理、手术安全核对制度。 (六)、实施临床路径的单病种质控,执行临床诊疗常规和技术准备,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 (七)、严格把握高风险诊疗操作的资格认定和管理。 (八)、切实保障患者的权益,做好知情同意告知工作。(九)、遵循药物使用原则,安全、合理用药。 (十)、各诊疗环节认真做好检查。 (十一)、各种救治设备、设施和器械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特殊抢救设备,需要时服从医务处、护理部统一调配。 (十二)、全院各科室及医务人员就竭尽全力相互配合、共同协作,积极应对医疗风险,保障病人安全。 三、医疗风险监控范围 (一)、临床 1、推诿、延误治疗; 2、未按规定知情告知,谈话签字不规范; 3、重点病人管理不到位; 4、入院一周内仍诊断不清,病情疑难由外院转入的病人; 5、院内急会诊未按时到达;

安全管理及风险控制方案.doc

1. 概述 1.1 编制目的 为规范和指导项目施工安全文明施工及风险管控过程管理,明确各岗位职责,实行绿色施工,做好环境保护,按照“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设施标准化、现场布置条理化、机料摆放定置化、作业行为规范化、环境影响最小化” 的总体要求,保障作业人员和设备财产安全,实现工程安全目标,制定本方案。 1.2编制依据 1.2.1主席令1996年第7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2.2主席令2002年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2.3主席令2008年第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年修订) 1.2.4主席令2008年第8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修订) 1.2.5主席令2011年第4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年修正版) 1.2.6主席令2011年第4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1年修正版) 1.2.7国务院令2003年第393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1.2.8国务院令2007年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1.2.9国务院令2011年第599号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 1.2.10建设部令第128号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 1.2.11发改办能源〔2007〕1808号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 1.2.11GB∕ T 50326-2006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1.2.12GB/T 50640-2010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1.2.13GB 50194-1993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1.2.14GB 13955一2005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 1.2.15GB 2893一2008 安全色 1.2.16GB 2894一2008 安全标志及使用导则 1.2.17JGJ 80-9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1.2.18JGJ 130-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1.2.19JGJ 33-2012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1.2.20JGJ 46—200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1.2.21JGJ 162-2008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程 1.2.22JGJ 59-201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1.2.23Q/GDW248-2008 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管理规程 1.2.24Q/GDW250-2009 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 1.2.25Q/GDW274-2009 变电站工程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搭设安全技术规范 1.2.26Q/GDW 665—2011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部分)

公司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方案

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方案 分发号: 持有人: 2013年01月17日发布2013年01月17日实施 广东XXX集团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1、目的要求 (3) 2、考核单位 (3) 3、目标分解 (4) 4、考核内容 (4) 5、考核办法 (4) 6、考核机构 (5) 7、考核评定等级 (5) 8、考核奖惩 (5) 附表:公司属下企业2013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目标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杜绝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实现“零死亡”安全工作目标,减少各类工伤事故,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维护企业正常运行,根据集团公司安委会有关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及公司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要求,制定此方案。 一、目的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各级安全主体责任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有效、可行的企业内部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强化各层次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推进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公司2013年安全目标: 1、轻伤事故频率≤8 ‰,杜绝生产安全责任死亡事故,安全文明施工无不良行为通报。 2、无火灾、中毒、坍塌、交通等重伤责任事故,重伤人数控制在1人以内。 3、职业病发生率为零。 4、创市级安全文明样板工地不少于1个,力争创省级安全文明样板工地1个。 二、考核单位 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对安全管理部、各分公司等单位下达安全指标,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考核评定。根据公司安全领导小组决定,由安全管理部利用日常巡检和月底检查的时机进行考核评定,每月将考评结果送公司领导审阅,并在安全例会上通报,每季度由安全管理部根据每月的评分结果对各单位进行等级评定。(目标考核内容详见公司2013年安全目标管理考核细则)。 三、目标分解 1、各单位实现“零死亡”目标,安全文明施工无不良行为通报; 2、各单位不发生火灾、中毒、坍塌、交通等重伤责任事故;轻伤事故频率≤6 ‰;

XX医院医疗风险管理规定

XX医院医疗风险管理规定在医疗行为的全过程中,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医务人员、患者、医院管理人员、患者家属、涉及医疗行为的各类人员都可能成为医疗风险的责任人或受害者。为了避免医疗风险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院管理,特制 订我院医疗风险管理规定。 一、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是医疗风险防范的重要责任人,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具有预见性,注 意发现医疗流程管理中的漏洞和缺陷,关注高风险环节,力求控制。对于不可控风险,要权衡利弊,降低风险。难以避免的风险,一定要向患者交代清楚,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可实施。 二、医疗风险管理制度 1、院长是全院医疗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主管院长承担主管业务的风 险管理责任,各科室主任承担所属科室的医疗风险管理责任。 2、医院各科室员工均有权,也有义务提出全院、科室和岗位工作中的各种医 疗风险隐患,规避、控制、上报风险,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医疗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3、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医疗风险管理工作,通过院科两级管理,定期对医疗风险现状调查、选题、设立目标、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和持续改进措施八大步骤开展日常风险管理工作。 1

4、院科两级各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认真开展医疗风险管理专项整治活动,每月结合实际工作,对风险因素从发生概率及导致后果的严重性方面进行讨论、分析,并记录在案。 5、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进行现有的操作规章、流程指南的学习,避免可预测的医疗风险。 6、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一次或一旦发现新的医疗风险因素,即时召开专题会,查找、研讨、分析并寻找有效解决方法。各科可自行解决者自行解决,若需医院协调,则上报至门诊办公室(门诊科室)或医政科(病房科室)。在每月活动中,查找出的风险、隐患,科内首先提出处理意见,并在科内或病区内尽可能广泛地征求员工的意见,选择最优方案落实,并将所采取的措施通报科内。 7、院长每半年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对科级质量与安全小组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并以询问方式了解科室员工对所记录的已施行的改进措施的知晓情况。检查各种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其有效性、实际性及便捷性进行评估。对于不完善的措施进一步进行分析、整改,直至完善。协助科内进行医疗风险管理工作,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医院,对科内提出问题或意见24小时内给予答复。 8、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半年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分析,上报主管院长,年终将全年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提出下一年度的医疗风险管理重点并制定年度工作方案。 三、医疗风险预警标准(以下情况应当预警) 1、危重病人抢救及高风险手术病人。 2、急、重、危病人应做特殊检查和处理的,转诊病人具有一定风险的。 3、麻醉、输血、输液、药物使用异常反应的。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在医疗行为的全过程中,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医务人员、患者、医院管理人员、患者家属、涉及医疗行为的各类人员都可能成为医疗风险的责任人或受害者。为了避免医疗风险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院管理,特制订我院医疗风险管理规定。 一、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是医疗风险防范的重要责任人,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具有预见性,注意发现医疗流程管理中的漏洞和缺陷,关注高风险环节,力求控制。对于不可控风险,要权衡利弊,降低风险。难以避免风险的诊疗,一定要向患者交代清楚,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可实施。 二、医疗风险管理制度 1. 院长是全院医疗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院长承担分管业务的风险管理责任,各科室主任承担所属科室的医疗风险管理责任。 2.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医疗风险管理工作,通过院科两级管理,定期对医疗风险现状调查、选题、设立目标、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和持续改进措施八大步骤开展日常风险管理工作。 3. 医院各科室员工均有权,也有义务提出全院、科室和岗位工作中的各种医疗风险隐患,规避、控制、上报风险,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医疗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4. 院科两级各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认真开展医疗风险管理专项整治活动,结合实际工作,对风险因素从发生概率及导致后果的严重性方面进行讨论、分析,并记录在案。 5. 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定期组织学习现有的诊疗指南、操作规范、流程,避免可预测的医疗风险。 6. 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定期或一旦发现新的医疗风险因素,即时召开专题会,查找、研讨、分析并寻找有效解决方法。各科可自行解决者自行解决并向医务科备案,若需医院协调,则上报至医务科。在医疗活动中,查找出的风险、

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方案

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方案 为推动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的全面开展,大幅提升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水平,按照《》(号)要求,结合我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扎实构建事故应急救援最后一道防线。坚持关口前移,超前辨识预判企业安全风险,通过实施制度、技术、工程、管理等措施,有效防控各类安全风险;加强过程管控,通过构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闭环管理制度,强化监管执法,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防患于未然;强化事后处置,及时、科学、有效应对各类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事故伤亡人数、降低损害程度。 二、工作目标 力争20 年底,实现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的风险管控工作。构建起符合安全生产实际,满足安全工作需求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体系,通过点、线、面有机结合、无缝对接的工作机制,提升防控安全风险的能力;构建形成严格规范的惩治违法违规行为制度机制体系,使违法违规行为引发的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构建形成完善的安全准入制度体系,安全生产源头治理能力得到全面加强;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三、明确部署 将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生产领域的重点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突出位置。要明确任务、区分责任、细化标准、狠抓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筹划、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把关,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全程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每个岗位,带动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四、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安办,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同志兼任。 五、具体工作 1.组织分析研判。要对本辖区内安全生产形势和生产安全事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判,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安全风险的管控,确保可防可控。加强对安全生产舆情和热点、敏感问题的分析预测,完善应对机制,提升应对能力。 2.深入开展城市风险评估。要进一步完善安全风险评估,重点考虑可能危害到的社会公众数量和事故发生的概率,对辨识出的风险点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将安全风险等级从

安全管理目标及策划方案(总17页)

安全管理目标及策划方案(总 1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为保障彰吴镇璞峰酒店建设项目临时道路工程(一标段)安全文明施工,顺利交付。项目部特编制项目安全管理目标及策划方案。 一、建立安全保证体系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安全施工保证体系。 1、安全领导小组 建立安全领导小组,从组织上保证安全管理工作有效的落实。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安全专职机构:由项目部安全员和各劳务队安全员组成。 施工现场成立安全小组,加强巡视,及时传递信息,保证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中,使安全管理工作更有力度。 职能: (1)监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纠正违章,配合有关部门排除安全障碍; (2)负责落实安全设施的设置,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3)组织安全宣传教育和全员安全活动,监督劳保用品质量和正确使用; (4)指导和督促班组搞好安全生产; (5)发现隐患应立即发出隐患整改通知单,责令被查者停工整改。 3、资金及物资保证 资金及物资为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项目经理部必须对安全工作给以绝对的重视。 (1)施工生产用的一切机具和附件等,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明,保证发放时符合安全技术要求,回收后必须检 修; (2)按国家有关规定和实际需要,提取安全技术措施费,并专款专用; (3)采购相应足够的劳保用品且必须符合规格标准; (4)现场所需安全设施材料要纳入材料计划,及时供应。 二、建立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本着“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责、权、利”相统一,明确项目部各职能部门、各类人员在安全生产中应负的责任。 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 (1)项目经理

医院医院感染管理风险评估实施方案

巴中市市中医院医院感染管理风险评估实施方案 目录 目录 (1) 确认所处环境 (2) 一、总则 (2) 二、概念 (2) 三、步骤与方法 (3) 风险管理过程包含以下要素 (3) 风险评估的三个步骤 (4) (4) (4) 风险评价 (6) 风险应对 (6) 监督与检查 (6) 沟通与记录 (8) 总结与改进 (8) 各重点科室(确认所处环境): 按照等级医院评审感染管理核心条款要求,对医院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实施管理和监测,并落实;对有较高感染风险的医院感染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感染控制措施。我院制定针对以上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开展监测体系,针对手术室、住院部各病区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制定针对风险的感染控制措施,提高我院应对相关风险的能力。 一、总则 按照《GB/T 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GB/T 27921-201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 33694-2013风险管理术语》等标准。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参照WHO《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实用指南》(第二版)等相关标准作为评估风险的准则,制定全院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实施计划并具体措施。 二、概念 风险(Risk):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通常用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其后果的组合来表示风险。 风险管理:在风险方面,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风险管理计划:风险管理框架中,详细说明用于管理风险的方法、管理要素及资源方案。(管理要素通常包括程序、操作方法、职责分配、活动的顺序和时间安排。) 医院风险:能够引起或产生对患者、患者家属、医院员工以及所有来访者严重危害性影响的人为或自然事件。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是指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评估是将不确定的威胁或损失进行量化的工作。风险评估量化需要计算两部分,潜在损失的大小和损失发生的概率。风险=损失的大小×损失发生的概率。 三、步骤与方法 风险管理过程包含以下要素:(1)确认环境信息;⑵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⑶风险应对;⑷监督和检查;⑸沟通和记录。 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评估并非一项独立的活动,必须与风险管理过程的其他组成部分有效街接,进行风险评估时尤其应该清楚以下事项:组织所处环境和组织目标;组织可允许风险的范围及类型,以及如何应对不可接受的风险;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技术,及其对风险管理过程的促进作用;实施风险评估的义务、责任及权利;可用于风险评估的资源;如何进行风险评估的报告及检查;风险评估活动融入组织日常运行中。 风险评估的三个步骤 应用检查表法与头脑风暴法2种风险评估的工具,建立《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清单》。(注:每年年初进行一次风险识别。) 医院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因素评估清单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精修订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第六师奇台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2015年) 在医疗行为的全过程中,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医务人员、患者、医院管理人员、患者家属、涉及医疗行为的各类人员都可能成为医疗风险的责任人或受害者。为了避免医疗风险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院管理,特制订我院医疗风险管理规定。 一、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是医疗风险防范的重要责任人,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具有预见性,注意发现医疗流程管理中的漏洞和缺陷,关注高风险环节,力求控制。对于不可控风险,要权衡利弊,降低风险。难以避免的风险,一定要向患者交代清楚,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可实施。 二、医疗风险管理制度 1、院长是全院医疗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院长承担主管业务的风险管理责任,各科室主任承担所属科室的医疗风险管理责任。 2、医院各科室员工均有权,也有义务提出全院、科室和岗位工作中的各种医疗风险隐患,规避、控制、上报风险,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医疗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3、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医疗风险管理工作,通过院科两级管理,定期对医疗风险现状调查、选题、设立目标、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和持续改进措施八大步骤开展日常风险管理工作。 4、院科两级各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认真开展医疗风险管理专项整治活动,每月结合实际工作,对风险因素从发生概率及导致后果的严重性方面进行讨论、分析,并记录在案。 5、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对现有的操作规章、流程、指南等进行培训学习,避免可预测的医疗风险。

安全风险管控活动实施方案

安全风险管控活动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以“抓执行、抓过程、建机制”安全风险管控活动作为全年安全工作的主线,以贯彻执行《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基本规范(试行)》、《生产作业风险管控工作规范(试行)》作为落实安全风险管理的抓手,梳理优化安全生产流程,健全完善安全标准体系,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安全目标管理和过程控制,有效防范各类安全事故风险。 工作目标:推进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健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不发生较大的安全事故不发生恶性误操作事故,不发生重特大人身伤亡事故,不发生有责任的重大及以上交通事故,不发生有严重影响的安全事件,全面推进公司安全管理。 (二)管控措施 抓执行 1、静态安全风险管理 贯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落实责任、健全机制”的基本要求,明确职责,统筹实施安全性评价、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检查等工作,建立分层次、分专业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形成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工区(车间)、班组:工区、班组、个人重点控制现场环境中的人身伤害、设备损坏、电网故障等安全风险,做好班组、现场风险评估、预警和控制工作,落实安全性评

价、隐患排查、安全检查等具体整改措施和要求,并结合日常工作及时排查、发现、上报安全隐患、缺陷和问题。 2、动态安全风险管控 明确各有关部门、各级人员生产作业风险分析和管控的职责,统筹安排安全管理规定,周密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有效落实生产作业风险管控措施,形成风险识别、预警、控制工作机制,建立动态安全风险标准化流程管理体系。 按照集团公司要求制定工作目标、职责分工、措施计划,并检查落实和指导改进,按照“统一部署、分级管理”的原则,统筹协调推进动态风险标准化流程管控工作。 公司各部门、各控股公司、托管公司等职能部门按照“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负责策划、落实本专业作业风险管控,做好作业计划审核、措施制定、承载力分析、重大事项协调和风险评估等工作。安监部门负责生产作业风险开展和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作业人员:是生产作业风险控制措施的现场执行人,应熟悉和掌握风险管控措施,避免人身伤害和人员责任事故的发生。 到岗到位人员:负责监督检查方案、预案、措施的落实和执行,协调和指导生产作业风险管理的改进和提升。 抓过程 针对春(秋)季防火、防洪工作,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强化安全重点措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作业安全:加强作业计划编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 为了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杜绝重大事故,避免和减少一般事故的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及上级有关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精神,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目标与指标的制定原则 1、总经理组织相关部门制订公司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安全生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后颁布执行。 2、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必须依据国家、地方以及上级的要求与标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订,目标与指标必须等于或高于上级的要求,不能低于上级的要求指标。 3、重伤事故(含急性职业中毒)、死亡事故及重大事故(重大火灾、爆炸、倒塌等)必须严加控制,均应低于上级考核的指标要求。 4、安全生产目标,除事故发生率的硬指标外,还应包括安全管理、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安全技术进步方面的指标。 5、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必须进行量化,(即每项均有指标),同时要把安全生产目标,层曾分解。公司有指标,各分厂、部门、班组直至员工均有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 6、安全生产目标计划,要与上级安监部门与评价机构的要求接轨,以便于上级和评价机构对企业进行安全评估与评价。 二、目标与指标的分解 1、根据所属基层单位和部门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能,分解年度安

全生产目标,并制定实施计划和考核办法。 2、安全生产目标层层分解,量化考核后,人力资源与行政管理部门,要把安全生产目标与工资分配挂钩。 三、目标与指标的实施 1、总经理在抓生产(经营)的同时,要抓安全生产目标的落实与执行。各级部门均应在抓生产时与抓安全生产目标做到“五同时”总结经验、评出先进,并实行奖励、树立先进榜样。 2、每季度末,要对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实施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四、目标与指标的考核 1、每半年对安全生产目标的完成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依据评估考核结果;及时调整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实施计划。 2、制定目标与指标考核办法,由安全生产领导机构进行考核,由安全生产委员会进行总结与评比。 3、在企业执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资料,记录由安全生产领导机构整理、汇总、存档。

医院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医院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局党委《关于印发〈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党发[2011]27号)要求,为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提高我院干部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廉政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推进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以廉政风险排查为基础,以规范和制约公共权力为核心,以建立健全防控制度为保障,立足本院实际,把有效防范和化解廉政风险的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科室和每个岗位,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各岗位人员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廉政意识,强化廉政预警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廉政风险,进一步健全本院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坚强保障。 二、主要内容 单位和各科室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按照全面开展、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务求实效的总体要求,围绕规范各种权力运行,采取评估风险等级、梳理权力清单规范权力运行、加强风

险预警、强化考核追责等手段,从源头是上有效防治腐败的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和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突出反腐倡廉教育。把教育作为防控廉政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建立党员领导干部经常接受教育的工作机制。把廉政教育作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利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业若干准则》等一系列党风廉政建设的学习资料,针对不同层面、不同岗位党员面临的廉政风险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深入开展“知足感恩、廉洁勤政”主题教育活动,弘扬集团廉洁文化理念,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廉政文化进医院活动,不断增强廉洁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渗透力。 (二)加强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建设。围绕“三重一大”决策重点,针对腐败易发、多发、廉政风险等级高的部位和环境,坚持一项权力建立一项制度的原则,做到权力实行到哪里,制度管到哪里,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一要规范重大决策权。对“三重一大”决策,特别是对院内重大决策、大额资金使用、重要干部任免等,规范决策程序,依法决策,民主决策。二要规范干部任用权。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健全和完善干部选用制度,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形成人利于优秀人才脱颖

医疗保健风险管理方案

医疗保健风险管理方案 在医疗行为的全过程中 , 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医务人员、患者、医院管理人员、患者家属、涉及医疗行为的各类人员都可能成为医疗风险的责任人或受害者。为了避免医疗风险的发生 , 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 改善医院管理 , 特制订我院医疗保健风险管理规定。 (一)指导原则医务人员是医疗保健风险防范的重要责任人 , 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具有预见性 , 注意发现医疗保健流程管理中的漏洞和缺陷 , 关注高风险环节 ,力求控制。对于不可控风险 , 要权衡利弊 ,降低风险。难以避免的风险 , 一定要向患者交代清楚, 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可实施。 (二)医疗保健风险管理制度 1.院长是全院医疗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 , 院长承担主管业务的风险管理责任 , 各科室主任承担所属科室的医疗风险管理责任。 2. 医院各科室员工均有权、也有义务提出全院、科室和岗位工作中的各种医疗风险隐患 , 规避、控制、上报风险 , 提出改进措施 , 保证医疗工作的安全和质量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医疗风险管理工作, 通过院科两级管理 ,定期对医疗风险现状调查选题、设立目标、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和持续改进措施八大步骤开展日常风险管理工作。

4.院科两级各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认真开展医疗风险管理专项整治活动 , 每月结合实际工作 , 对风险因素从发生概率及导致后果的严重性方面进行讨论、分析 , 并记录在案。 5.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进行现有的操作规章、流程指南的学习 , 避免可预测的医疗风险。 6.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一次或一旦发现新的医疗风险因素 , 即时召开专题会 , 查找、研讨、分析并寻找有效解决方法。各科可自行解决者自行解决 , 若需医院协调 , 则上报至医务科或保健部在每月活动中 , 查找出的风险、隐患 , 科内首先提出处理意见 , 并在科内或病区内尽可能广泛地征求员工的意见 , 选择最优方案落实 , 并将所采取的措施通报科内。 7.院长每半年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活动记录进行检查 ,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对科级质量与安全小组活动记录进行检查 , 并以询问方式了解科室员工对所记录的已施行的改进措施的知晓情况。检查各种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 对其有效性、实际性及便捷性进行评估。对于不完善的措施进一步进行分析、整改 , 直至完善。协助科内进行医疗风险管理工作 , 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医院 , 对科内提出问题或意见 24 小时内给予答复。 8.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半年对检查结果进行汇 总、整理分析 , 上报主管院长 , 年终将全年情况进行汇总、分析 , 提出下一年度的医疗风险管理重点并制定年度工作方(三)医疗保健风险警示范围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1.目的 识别本公司在生产活动、设备检修及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相应的风险分析评价,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和造成事故的严重程度,确定重大危害因素;为控制危害因素,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检验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确定、更新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以对其进行控制管理,并在新问题出现或其他情况时对其进行更新和持续改进。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的生产活动、设备检修及服务过程中相关危险因素的识别,风险评价、控制措施及控制、重大风险和更新管理等。 3.定义 重大风险: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危险有害因素: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4 .职责 4.1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 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或指导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4.2安全员 4.2.1负责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的汇总和记录以及具体组织实施;。 4.2.2负责《危险有害因素汇总表》的保存。

4.3各部门 负责本部门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识别和记录以及本部门危害因素的控制。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5.0 程序内容 5.1评价组织 5.1.1组织组成 公司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组织公司安全环保委员会人员成立风险评价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与岗位操作人员等。 5.1.2危害识别与评价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5.1.2.1熟悉本部门的生产、服务规范和技术; 5.1.2.2具有风险管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能力; 5.1.2.3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及责任感; 5.1.2.4具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现场经验; 5.1.2.5具备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或教育经历。 5.2风险评价 5.2.1风险评价目的 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应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 5.2.2风险评价范围 危害识别范围必须覆盖本公司所有生产、活动、服务、作业现场、设备设施、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中能够控制或使可加影响的因素,具体应包括: 5.2.2.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目标管理)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

(目标管理)患者安全目标 实施方案

武穴市第壹人民医院 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卫生部患者安全十大目标,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院临床工作实际,开展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活动,经研究决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壹、指导思想 通过落实《患者安全十大目标》活动,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健全规章制度和措施,进壹步落实医患交流和查对制度,改进医院管理模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工作目标 严格贯彻落实卫生部患者安全十大目标,提高医疗质量,有效防范风险,消除医疗护理隐患,更好地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健康安全。成立实施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如下: 组长:郑建健 副组长:田琼书、叶阳春、居益清、陈友明、郭健英 成员:陈锦克、李年容、孙中华、项芳、潘志文、张国芬、桂亚雄、方小琴、柯贤胜、张红、朱志成、朱时燕、项少英、陈菊芬、伍少卿、项小霞、陈平、曾彩虹、陈万春、陈木荣、余凌云、蔡美容、柳常玉、兰宝容 三、具体目标 (壹)、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二)、保证用药的安全; (三)、建立和完善于特殊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交流,做到正确执行嘱; (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机值”方案制度; (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 (六)、清洁的医疗,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七)、防范和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八)、防范和减少患者压疮的发生; (九)、鼓励主动方案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十)、鼓励患者参和医疗安全; 四、主要措施 目标壹: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于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前等给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 2 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壹依据)。 2.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和患者(或家属)交流,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关键流程:急诊和病房、手术室、ICU 之间流程;手术(麻醉)室和病房、ICU 之间;产房和病房之间流程中患者识别措施。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85065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在门诊、住院、出院、诊断、治疗、康复等医疗行为的全过程中,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医务人员、患者、卫生管理人员、患者家属、涉及医疗行为的各类人员都可能成为医疗风险的责任人或受害者。为了减少或避免医疗风险的发生,实行医疗风险的预警,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及时发现漏洞、改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务人员是医疗风险防范的重要责任人,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具有预见性,注意发现流程管理中的漏洞和缺陷,关注高风险,力求控制。对于不可控风险,要权衡利弊,降低风险。难以避免的风险,一定要向患方交代清楚。 (一)1、院长是全院医疗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主管院长承担主管业务的风险管理责任,各科室主任承担所属科室的医疗风险管理责任。 2、医院各科室员工均有权,也有义务提出全院、科室和岗位工作中的各种风险隐患,规避、控制、上报风险,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医疗和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3、医疗系统科室以质控办主管负责医疗风险管理工作,通过院科两级质控组织,定期对医院风险现状调查、选题、设立目标、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和巩固或改进措施8大步骤开展日常风险管理工作。 4、院科两级各质控组织认真.开展医疗风险管理专项课题活动,每月结合实际工作,对风险因素从发生概率及导致后果的严重性方面进行讨论、分析,并记录在案。 5、科级质控小组每月进行现有的操作规章、流程指南的学习,避免可预测风险。

6、科级质控小组每月一次或一旦发现新的医疗风险因素,即时召开专题会,查找、研讨、分析并寻找有效解决方法。.各科可自行解决者自行解决,若需医院协调,则上报至医务科。在每月活动中,查找出的风险、隐患,科内首先提出处理意见,并在科内或病区内尽可能广泛地征求员工的意见,选择最优方案落实,并将所采取的措施通报科内。 7、院长每季度对院级质控小组活动记录进行检查,质控办每月对科级质控小组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并以询问方式了解科室员工对所记录的已施行的改进措施的知晓情况。检查上月各种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其有效性、实际性及便捷性进行评估。对于不完善的措施进一步进行分析、整改,直至完善。协助科内进行风险管理工作,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医院,对科内提出问题或意见24小时内给予答复。 8、质控办每季度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分析,上报主管院长,每年年底将全年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提出下一年度的医疗风险管理重点并制定年度计划。 (二)预警标准(以下情况应当预警): 1、危重病人抢救及高风险手术病人; 2、急、重、危病人应做特殊检查和处理的,转诊病人具有一定风险的; 3、麻醉、输液、药物使用异常反应的; 4、对于自知或他人的提示下,有违规章或操作规程,可能发生医疗风险的; 5、对诊疗效果不满意,可能引起医疗争议的院内感染以及对操作较复杂,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或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以及治疗效果难以准确判断的; 6、对相关检查不健全,各项指征与相关检查不一致、报告单不准确、可

安全风险管理方案

安全风险管理方案 哈尔滨东兴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哈电春江家园二期B区(春江名都)六标段项目经理部 二О一七年四月

目录 一、编制目的及依据 (3) 二、安全生产理念、方针及目标 (3) 三、安全管理组织机构?3 四、安全生产责任制 (4) 五、铺架工程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1?1 六、剩余工程主要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12? (一)既有线及邻近既有线施工12? (二)铺轨施工安全........................................................................................................ 15 (三)工程线运输安全?17 (四)道岔管理19? (五)装卸安全21? 六、安全教育制度2?2 七、安全风险管理制度24? (一)劳动安全纪律 (24) (二)岗位安全须知24? (三)安全生产包保责任状 (25) (四)安全交底制度25? (五)安全验收制度25? (六)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26) (七)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制度...................................................................................... 27 (八)安全用电管理制度?27 (九)安全红线管理制度 (27) (十)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28) (十一)应急演练.......................................................................................................... 29(十二)专项方案制定29? 八、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卡控技术要点 (29) 九、奖励与处罚制度34?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营山县人民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在医疗行为的全过程中,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医务人员、患者、医院管理人员、患者家属、涉及医疗行为的各类人员都可能成为医疗风险的责任人或受害者。为了避免医疗风险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院管理,特制订我院医疗风险管理规定。 一、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是医疗风险防范的重要责任人,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具有预见性,注意发现医疗流程管理中的漏洞和缺陷,关注高风险环节,力求控制。对于不可控风险,要权衡利弊,降低风险。难以避免的风险,一定要向患者交代清楚,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可实施。 二、医疗风险管理制度 1、院长是全院医疗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主管院长承担主管业务的风险管理责任,各科室主任承担所属科室的医疗风险管理责任。 2、医院各科室员工均有权,也有义务提出全院、科室和岗位工作中的各种医疗风险隐患,规避、控制、上报风险,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医疗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3、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科级质量与安全

管理小组负责医疗风险管理工作,通过院科两级管理,定期对医疗风险现状调查、选题、设立目标、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和持续改进措施八大步骤开展日常风险管理工作。 4、院科两级各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认真开展医疗风险管理专项整治活动,每月结合实际工作,对风险因素从发生概率及导致后果的严重性方面进行讨论、分析,并记录在案。 5、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进行现有的操作规章、流程指南的学习,避免可预测的医疗风险。 6、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一次或一旦发现新的医疗风险因素,即时召开专题会,查找、研讨、分析并寻找有效解决方法。各科可自行解决者自行解决,若需医院协调,则上报至门诊办公室(门诊科室)或医政科(病房科室)。在每月活动中,查找出的风险、隐患,科内首先提出处理意见,并在科内或病区内尽可能广泛地征求员工的意见,选择最优方案落实,并将所采取的措施通报科内。 7、院长每半年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对科级质量与安全小组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并以询问方式了解科室员工对所记录的已施行的改进措施的知晓情况。检查各种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其有效性、实际性及便捷性进行评估。对于不完善的措施进一步进行分析、整改,直至完善。协助科内进行医疗风险管理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