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g t f50-附录

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g t f50-附录

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g t f50-附录
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g t f50-附录

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G T F50-2011附录 附录A 距离测量改正及长度计算公式

A.0.1 尺长改正(Δl ) 改正数

Δl=L

l

L ?-

' (A-1) 式中:L ——钢尺总长(刻度数);

L ′=L-L 0 ;

L 0——钢尺检定时标准长度; l ——实测尺段长度。

A.0.2 温度改正(Δt ) 改正数

Δt =l k (t-t 0) (A-2)

式中:l ——实测尺段长度;

t 0——钢尺标准长度时的温度;

t ——测量时的实际平均温度;

k ——经检定的钢尺的线膨胀系数,如不确知时,可用1℃。

A.0.3 拉力改正(ΔP ) 所施拉力不同于标准拉力时 改正数

ΔP =

AE

P P l )

(0- (A-3) 式中:l ——实测尺段长度;

P ——测量时的实际拉力;

P 0——检定时的标准拉力; A ——钢尺的断面积; E ——钢尺材料的弹性模量。

A.0.4 垂度改正(Δf ) 改正数

Δf =2

24??

?

??-P md d (A-4)

式中:d ——量距时钢尺两端支点间距离;

m ——钢尺每单位长度的质量; P ——测量时的实际拉力。

A.0.5 倾斜度改正(Δh ) 改正数

Δh =???

? ??+-34282L h L h (A-5)

式中:L ——倾斜尺段长度;

h ——两端高差。

A.0.6 每一尺段之实际长(dn )

dn = l + Δl + Δt + ΔP + Δf + Δh (A-6)

A.0.7 距离全长(d )

d = Σdn = Σ(l + Δl + Δt + ΔP + Δf +Δh ) (A-7)

附录B 试桩试验办法

一般规定

本办法适用于施工阶段检验性的试桩,其内容包括工艺试验、动力试验及静压、静拔和静推试验。但在多年冻土、湿陷性黄土等地层的试桩试验,不适用本办法。

试桩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宜选择在有代表性地质的地

方,并尽量靠近地质钻孔或静力触探孔,其间距一般不宜大于5m或小于1m。

试桩的桩径、测试内容应符合设计要求。

勘测设计阶段的试桩数量由设计部门确定,施工阶段的试桩数量规定如下:

1 静压试验应按施工合同规定的数量进行试桩,可按下列规定进行:

1)试桩的数量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地貭条件确定,但不宜少于2根。

2)位于深水处的试桩,根据具体情况,由主管单位研究确定。

2 静拔、静推试验根据合同要求进行办理。

3 工艺试验由施工单位拟定,报主管单位批准。

试桩前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

1 试桩的桩顶如有破损或强度不足时,应将破损和强度不足段凿除后,修补平整。

2 做静推试验的桩,如系空心桩,则应于直接受力部位填充混凝土。

3 做静压、静拔的试桩,为便于在原地面处施加荷载,在承台底面以上部分或局部冲刷线以上部分设计不能考虑的摩擦力应予扣除。

4 做静压、静拔的试桩,桩身需通过尚未固结新近沉积的土层或湿陷性黄土、软土等土层对桩侧产生向上的负摩擦力部分,应在桩表面涂设涂层,或设置套管等方法予以消除。

5 在冰冻季节试桩时,应将桩周围的冻土全部融化,其融化范围:静压、静拔试验时,离试桩周围不小于lm;静推试验时,不小于2m。融化状态应保持到试验结束。

在结冰的水域做试验时,桩与冰层间应保持不小于l00mm 的间隙。

工艺试验和冲击试验

施工阶段的工艺试验和冲击试验的主要目的:

(1)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机具设备。

(2)检验桩沉人土中的深度能否达到设计要求。

(3)选定锤击沉桩时的锤垫、桩垫及其参数。

(4)利用静压试验等方法,验证选用的动力公式在该地质条件下的准确程度。

(5)选定射水设备及射水参数(水量、水压等)。

(6)查定沉桩时有无“假极限”或“吸入”现象,并确定是否需要复打以及决定复打前的“休止”天数。

(7)确定施工工艺和停止沉桩的控制标准。

冲击试验的程序按下列规定执行:

1 使用蒸汽锤时,预先将汽锤加热。

2 用单动汽锤、坠锤沉桩时,记录桩身每下沉的锤击数和全桩的总锤击数,并测量锤击每米沉桩平均落锤高度;用双动汽锤、柴油锤、振动锤沉桩时,记录桩身每下沉的锤击(或振动)时间和全桩的总锤击(或总振动)时间。

3 当桩沉至接近设计标高附近(约左右)时,用单动汽锤、坠锤沉桩,记录每l00mm 的锤击数,至设计标高时,最后加打5锤,记录桩的下沉量,算出每锤平均值(以mm/击计),作为停锤贯入度;用双动汽锤、柴油锤、振动锤沉桩,记录每l00mm 的锤击(或振动)时间,算出最后l00mm每分钟平均值(以mm/min计),作为停锤贯入度。

4 冲击(复打)试验和注意事项:

1)冲击试验应经过“休止”后进行,“休止”时间按照本条第6 款的规定。

2)用沉桩时达到最后贯人度相同的功能(用坠锤、单动汽锤或柴油锤时,使落锤高度相同;用双动汽锤时,使汽压相同,并迅速送汽锤击;用振动锤时使其各项技术条件相同)和相同的设备(包括桩锤规格、桩帽、锤垫、桩垫等)进行锤击或振动。

3)用坠锤、单动汽锤沉桩,着实的锤击5 锤取其平均贯入度;用双动汽锤、柴油锤、振动锤沉桩,取其最后l00mm的锤击、振动时间的每分钟平均贯入度作为最终贯入度;贯入度的单位分别为mm/击,mm/min。

5 填写沉桩试验记录。

6 “休止”时间应按土质不同而异,可由试验确定,一般不少于下列天数:

1)桩穿过砂类土,桩尖位于大块碎石土、紧密的砂类土或坚硬的粘质土上,不

少于1d。

2)在粗、中砂和细砂里,不少于3d。

3)在粘质土和饱和的粉质土里,不少于6d。

静压试验

试验目的:通常用来确定单桩承载力和荷载与位移的关系,以及校核动力公式的准确程度。

试验方法: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若设计无特殊要求时,用单循环加载试验。

试验时间:静压试验应在冲击试验后立即进行。对于钻(挖)孔灌注桩,须待混凝土达到能承受设计要求荷载后,才可进行试验。

试验加载装置:一般采用油压千斤顶加载。千斤顶的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的实际条件选用下列三种形式之一:

1 锚桩承载梁反力装置:锚桩承载梁反力装置能提供的反力,应不小于预估最大试验荷载的~倍。

锚桩一般采用4 根,如入土较浅或土质松软时可增至6根。锚桩与试桩的中心间距,当试桩直径(或边长)小于或等于800mm时,可为试桩直径(或边长)的5倍;当试桩直径大于800mm时,上述距离不得小于4m。

2 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利用平台上压重作为对桩静压试验的反力装置。压重不得小于预估最大试验荷载的倍,压重应在试验开始前一次加上。

试桩中心至压重平台支承边缘的距离与上述试桩中心至锚桩中心距离相同。

3 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当试桩最大加载量超过锚桩的抗拔能力时,可在承载梁上放置或悬挂一定重物,由锚桩和重物共同承受千斤顶反力。

测量位移装置:测量仪表必须精确,一般使用1/20mm 光学仪器或力学仪表,如水平仪、挠度仪、偏移计等。支承仪表的基准架应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基准梁的一端在其支承上可以自由移动,不受温度影响引起上拱或下挠。基准桩应埋人地基表面以下一定深度,不受气候条件等影响。基准桩中心与试桩、锚桩中心(或压重平台支承边缘)之间的距离宜符合附表的规定。

附表基准桩中心至试桩、锚桩中心(或压重平台支承边)的距离

注:表中为试桩的直径或边长d≤800mm 的情况;若试桩直径d>800mm 时,基准桩中心至试桩中心(或压重平台支承边)的距离不宜小于4.0m。

加载方法

1 加载重心应与试桩轴线相—致。加载时应分级进行,使荷载传递均匀,无冲击。加载过程中,不使荷载超过每级的规定值。

2 加载分级:每级加载量为预估最大荷载的1/10-1/15。当桩的下端埋人巨粒土、粗粒土以及坚硬的粘质土中时,第一级可按2 倍的分级荷载加载。

3 预估最大荷载:对施工检验性试验,一般可采用设计荷载的倍。

沉降观测

1 下沉未达稳定不得进行下一级加载。

2 每级加载的观测时间规定为:每级加载完毕后,每隔15min观测一次;累计1h后,每隔30min观测一次。

稳定标准:每级加载下沉量,在下列时间内如不大于时即可认为稳定:

1 桩端下为巨粒土、砂类土、坚硬粘质土,最后30min。

2 桩端下为半坚硬和细粒土,最后1h。

加载终止及极限荷载取值

1 总位移量大于或等于40mm,本级荷载的下沉量大于或等于前一级荷载的下沉量的5 倍时,加载即可终止。取此终止时荷载小一级的荷载为极限荷载。

2 总位移量大于或等于40mm,本级荷载加上后24h 未达稳定,加载即可终止。取此终止时荷载小一级的荷载为极限荷载。

3 巨粒土、密实砂类土以及坚硬的粘质土中,总下沉量小于40mm,但荷载已大于或等于设计荷载X设计规定的安全系数,加载即可终止。取此时的荷载为极限荷载。

4 施工过程中的检验性试验,一般加载应继续到桩的2倍的设计荷载为止。如果桩的总沉降量不超过40mm,及最后一级加载引起的沉降不超过前一级加载引起的沉降的5倍,则该桩可以予以检验。

5 极限荷载的确定有时比较困难,应绘制荷载-沉降曲线(P-s 曲线)、沉降-

时间曲线(s-t 曲线)确定,必要时还应绘制s-lgt 曲线、s-lgP 曲线(单对数法)、

s-[1-P/Pmax]曲线(百分率法)等综合比较,确定比较合理的极限荷载取值。

桩的卸载和回弹量观测

1 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为两个加载级的荷载值。每级荷载卸载后,应观测桩顶的回弹量,观测办法与沉降相同。直到回弹稳定后,再卸下一级荷载。回弹稳定标准与下沉稳定标准相同。

2 卸载到零后,至少在2h内每30min观测一次,如果桩尖下为砂类土,则开始30min内,每15min观测一次;如果桩尖下为粘质土,第一小时内,每15min观测一次。

试验记录:所有试验数据应按附表及时填写记录,绘制静压试验曲线,如附图所示,并编写试验报告。

附表静压试验记录表

线桥号试桩地质情况

沉桩方法及设备型号桩的类型、截面尺寸及长度

桩的入土深度(m)设计荷载(kN)最终贯入度(mm/击)

加载方法加载顺序

其它记录:

静拔试验

试验目的:在个别桩基中设计承受拉力时,用以确定单桩抗拔容许承载力。

试验时间:一般可按复打规定的“休止”时间以后进行。对于钻(挖)孔灌注桩,须待灌注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才可进行。静拔试验也可在静压试验后进行。

加载装置:可采用油压千斤顶加载。千斤顶的反力装置一般采用两根锚桩和承载梁组成,试桩和承载梁用拉杆连接,将千斤顶置于两根锚桩之上,顶推承载梁,引起试桩上拔。试桩与锚桩间中心距离可按条第1款确定。

加载方法:一般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进行。施加的静拔力必须作用于桩的中轴线。加载应均匀、无冲击。每级加载量不大于预计最大荷载的1/10~1/15。

位移观测:按条沉降观测规定办理。

稳定标准:位移量小于或等于0.1mm/h,即可认为稳定。

加载终止:勘测设计阶段,总位移大于或等于25mm,加载即可终止;施工阶段,加载不应大于设计容许抗拔荷载。

试验记录:所有试验观测数据应按附表及时填写记录,并绘制如附图所示曲线(代表拔出位移的纵坐标改为向上)。

静推试验

试验目的及试验方法:试验目的主要是确定桩的水平承载力、桩侧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试验方法,对于承受反复水平荷载的基桩,采用多循环加卸载方法;对于承受长期水平荷载的基桩,采用单循环加载方法。

加载装置

1 一般采用两根单桩通过千斤顶相互顶推加载;或在两根锚桩间平放一根横梁,

用千斤顶向试桩加载;有条件时可利用墩台或专设反力座以千斤顶向试桩加载。在千斤顶。与试桩接触处宜安没一球形铰座,保证千斤顶作用力能水平通过桩身轴线。

2 加载反力结构的承载能力应为预估最大试验荷载的~倍,其作用方向的刚度不应小于试桩。反力结构与试桩之间净距按设计要求确定。

3 固定百分表的基准桩宜设在桩侧面靠位移的反方向,与试桩净距不小于试桩直径的1倍。

多循环加卸载试验法按下列规定进行:

1 加载分级:可按预计最大试验荷载的1/10—1/15,一般可采用5~10kN,过软的土可采用2kN级差。

2 加载程序与位移观测:各级荷载施加后,恒载4min测读水平位移,然后卸载至零,2min后测读残余水平位移,至此完成一个加载循序,如此循环5次,便完成一级荷载的试验观测。加载时间应尽量缩短,测量位移间隔时间应严格准确,试验不得中途停歇。

3 加载终止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1)桩顶水平位移超过20~30mm(软土取40mm);

(2)桩身已经断裂;

(3)桩侧地表明显裂纹或隆起。

多循环加卸载法的资料整理

单桩水平静推试验记录参照附表。

附表单桩水平静推试验记录

试桩号:上下表距:

试验记录校核施工负责人由试验记录绘制水平荷载一时间一桩顶位移关系曲线(H-t-x 曲线),见附图,水平荷载一位移梯度关系曲线(H-Δx/ΔH 曲线),见附图。

当桩身具有应力量测资料时,尚应绘制应力沿桩身分布和水平力一最大弯矩截面

σ曲线)见图。

钢筋应力关系曲线(H-

g

多循环加卸载临界荷载(Hcr)、极限荷载(Hu)及水平抗推容许承载力

1 临界荷载Hcr:相当于桩身开裂,受拉混凝土不参加工作时的桩顶水平力,其数值可按下列方法综合确定:

(1)取H-t-x曲线出现突变点的前一级荷载;

(2)取H-Δx/ΔH曲线的第一直线段的终点所对应的荷载;

σ曲线第一突变点对应的荷载。

(3)取H-

g

2 极限荷载Hu:其数值可按下列方法综合确定:

(1)取H-t-x 曲线明显陡降的前一级荷载;

(2)取H-t-x曲线各级荷载下水平位移包络线向下凹曲的前一级荷载;

(3)取h-Δx/Δh曲线第二直线终点所对应的荷载;

(4)桩身断裂或钢筋应力达到流限的前一级荷载。

3 水平抗推容许荷载:为水平极限荷载除以设计规定的安全系数。

单循环加载试验法可按下列规定执行:

1 加载分级与多循环加卸载试验方法相同。

2 加载后测读位移量与静压试验测读的方法相同。

3 静推稳定标准:如位移量小于或等于h即可认为稳定。

4 终止加载条件:勘测设计阶段的试验,水平力作用点处位移量大于或等于50mm,加载即可终止;施工检验性试验,加载不应超过设计的容许荷载。

5 试验记录:所有试验观测数据应填写记录,并绘制如附图所示曲线图。将水平位移量改为横坐标,荷载改为纵坐标。

附录C-1 泥浆原料和外加剂的性能要求及需要量计算方法

泥浆原料粘质土的性能要求

一般可选用塑性指数大于25,粒径小于0.074mm 的粘粒含量大于50%的粘质土制浆。当缺少上述性能的粘质土时,可用性能略差的粘质土,并掺人30%的塑性指数大于25 的粘质土。

当采用性能较差的粘质土调制的泥浆其性能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可在泥浆中掺人Na2C03(俗称碱粉或纯碱)、氢氧化钠(NaOH)或膨润土粉末,以提高泥浆性能指标。掺人量与原泥浆性能有关,宜经过试验决定。一般碳酸钠的掺人量约为孔中泥浆土量的%~%。

泥浆原料膨润土的性能和用量

膨润土分为钠质膨润土和钙质膨润土两种。前者质量较好,大量用于炼钢、铸造中,钻孔泥浆中用量也很大。膨润土泥浆具有相对密度低、粘度低、含砂量少、失水

量少、泥皮薄、稳定性强、固壁能力高、钻具回转阻力小、钻进率高、造浆能力大等优点。一般用量为水的8%,即8kg的膨润土可掺100L的水。对于粘质土地层,用量可降低到3%~5%。较差的膨润土用量为水的12%左右。

泥浆外加剂及其掺量

1)CMC(Carboxy Methyl Celluose)全名羧甲基纤维素,可增加泥浆粘性,使土层表面形成薄膜而防护孔壁剥落并有降低失水量的作用。掺入量为膨润土的%~%。

2)FCI,又称铬铁木质素磺酸钠盐,为分散剂,可改善因混杂有土,砂粒,碎、卵石及盐分等而变质的泥浆性能,可使上述钻渣等颗粒聚集而加速沉淀,改善护壁泥浆的性能指标,使其继续循环使用。掺量为膨润土的%~%。

3)硝基腐殖碳酸钠(简称煤碱剂),其作用与FCI 相似。它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粘质土表面形成结构性溶剂水化膜,防止自由水渗透,能使失水量降低,使粘度增加,若掺人量少,可使粘度不上升,具有部分稀释作用,掺用量与FCI 同。2)、3)两种分散剂可任选一种。

4)碳酸钠(Na2CO3)又称碱粉或纯碱。它的作用可使pH值增大到10。泥浆中pH值过小时,粘土颗粒难于分解,粘度降低,失水量增加,流动性降低;小于7时,还会使钻具受到腐蚀;若pH过大,则泥浆将渗透到孔壁的粘土中,使孔壁表面软化,粘土颗粒之间凝聚力减弱,造成裂解而使孔壁坍塌。pH值以8~10为宜,这时可增加水化膜厚度,提高泥浆的胶体率和稳定性,降低失水量。掺入量为膨润土的%~%。

5)PHP,即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它的作用为,在泥浆循环中能清除劣质钻屑,保存造浆的膨润土粒;它具有低固相、低相对密度、低失水、低矿化、泥浆触变性能强等特点。掺入量为孔内泥浆的%。

6)重晶石细粉(BaSO4),可将泥浆的相对密度增加到~,提高泥浆护壁作用。为提高掺人重晶粉后泥浆的稳定性,降低其失水性,可同时掺入%~%的氢氧化钠(NaOH)和%~%的橡胶粉。掺入上述两种外加剂后,最适用于膨胀的粘质塑性土层和泥质页岩土层。重晶石粉掺量根据原泥浆相对密度和土质情况检验决定。

7)纸浆、干锯末、石棉等纤维质物质,其掺量为水量的1%~2%,其作用是防止渗水并提高泥浆循环效果。

以上各种外加剂掺入量,宜先做试配,试验其掺人外加剂后的泥浆性能指标是否有所改善,并符合要求。

各种外加剂宜先制成小剂量溶剂,按循环周期均匀加入,并及时测定泥浆性能指标,防止掺人外加剂过量。每循环周期相对密度差不宜超过。

调制泥浆的原料用量计算

在粘质土层中钻孔,钻孔前只需调制不多的泥浆。以后可在钻进过程中,利用地层粘质土造浆、补浆。

在砂类土、砾石土和卵石土中钻孔时,钻孔前应备足造浆原料,其数量可按以下公式和原则计算:

12

13

21ρρρρρρ---=

=V m

式中:m ──每立方米泥浆所需原料的质量(t);

V ──每立方米泥浆所需原料的体积(m 3); ρ1──原料的密度(t/m 3); ρ2──要求的泥浆密度(t/m 3); ρ2 = V ρ1t (1?V )ρ3;

ρ3──水的密度,取ρ3 =lt/m 3。

若造成的泥浆的粘度为20-22s 时,则各种原料造浆能力为:黄土胶泥1~3m 3/t ,白土、陶土、高岭土~8 m 3/t ,次膨润土为9m 3/t ,膨润土为15m 3/t 。

从以上资料得知,膨润土的造浆能力为黄土胶泥的5~7倍。

附录C-2 泥浆各种性能指标的测定方法

相对密度ρx :可用泥浆相对密度计测定。将要量测的泥浆装满泥浆杯,加盖并洗净从小孔溢出的泥浆,然后置于支架上,移动游码,使杠杆呈水平状态(即气泡处于中央),读出游码左侧所示刻度,即为泥浆的相对密度。

若工地无以上仪器时,可用一口杯,先称其质量设为m 1,再装清水称其质量为m 2,再倒去清水,装满泥浆并擦去杯周溢出的泥浆,称其质量为m 3,则1

21

3m m m m x --=

ρ。

粘度η(s ) :工地用标准漏斗粘度计测定,粘度计如附图C-2-1所示。用两端开口量杯分别量取200ml 和500ml 泥浆,通过滤网滤去大砂粒后,将泥浆700ml 均注入漏斗,然后使泥浆从漏斗流出,流满500ml 量杯所需时间(s),即为所测泥浆的粘度。

校正方法:漏斗中注入700ml 清水,流出500ml ,所需时间应是15s ,如偏差超过±1s,则量测泥浆粘度时应校正。

含砂率(%):工地用含砂率计(如附图C-2-2 所示)测定。量测时,把调制好的泥

浆50ml倒进含砂率计,然后再倒450ml清水,将仪器口塞紧,摇动lmin,使泥浆与水混合均匀,再将仪器竖直静放3min,仪器下端沉淀物的体积(由仪器上刻度读出)乘2 就是含砂率(%)。(有一种大型的含砂率计,容积1000ml,从刻度读出的数不乘2 即为含砂率)。

胶体率(%):亦称稳定率,它是泥浆中土粒保持悬浮状态的性能。测定方法:可将l00ml的泥浆放人干净量杯中,用玻璃板盖上,静置24h后,量杯上部的泥浆可能澄清为透明的水,量杯底部可能有沉淀物。以100-(水+沉淀物)体积即等于胶体率。

失水量(ml/30min)和泥皮厚(mm):用一张120mm×120mm的滤纸,置于水平玻璃板上,中央画一直径30mm的圆圈,将2ml的泥浆滴于圆圈中心,30min后,量算湿润圆圈的平均半径减去泥浆坍平成为泥饼的平均半径(mm)即失水量,算出的结果(mm)值代表失水量,单位:ml/min。在滤纸上量出泥饼厚度(mm)即为泥皮厚。泥皮愈平坦、愈薄,则泥浆质量愈高,一般不宜厚于2~3mm。

附录C-3 钻孔施工不同阶段泥浆指标

附录C-4 泥浆润滑套的泥浆配合比和泥浆指标

一般采用的泥浆配合比(质量比):

膨润土 23%~30%

水 70%~77%

另加化学处理剂碳酸钠(Na

2CO

3

) %~%

(按泥浆总质量计)

泥浆性能指标:

比重~

黏度>100s

失水量<8ml

泥皮<3mm

静切力>100MPa

胶体率 100%

含砂量<4%

pH值(泥浆液氢离子浓度) 6~8

附录D 普通模板荷载计算

模板、支架和拱架的容重应按设计图纸计算确定。

新浇筑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的混凝土容重24kN/m3,钢筋混凝土的容重可采用25~26kN/m3(以体积计算的含筋量≤2%时采用25kN/m3,>2%时采用26kN/m3)。

施工人员和施工材料、机具行走运输或堆放荷载标准值:

(1)计算模板及直接支承模板的小棱时,均布荷载可取,另外以集中荷载进行验算;

(2)计算直接支承小棱的梁或拱架时,均布荷载可取;

(3)计算支架立柱及支承拱架的其他结构构件时,均布荷载可取;

(4)有实际资料时按实际取值。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作用范围在有效压头高度之内):

对水平面模板为;对垂直面模板为。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

采用内部振捣器,当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在6m/h 以下时,新浇筑的普通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可按式(D-1)和式(D-2)计算,侧压力分布图如附图D:

P

= γt0K1K2υ1/2(D-1)

max

P

= γh (D-2)

max

式中:P max──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Pa);

h──为有效压头高度(m);

υ──混凝土的浇筑速度(m/h);

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按实测确定;

γ──混凝土的容重(kN/m3);

K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掺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

K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小于30mm时,取;50~90mm时,取;110~150mm时,取。

倾倒混凝土时冲击产生的水平荷载:

倾倒混凝土时对垂直面模板产生的水平荷载按附表D 采用。

其他可能产生的荷载:如雪荷载、冬季保温设施荷载等,按实际情况考虑。

附表D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

附录E-1 钢筋的力学、工艺性能

钢筋的力学、工艺性能见附表E-1。

附表E-1 钢筋的力学、工艺性能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020

1.0.1为满足公路桥涵工程施工的需要,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公路桥涵的施工、改建和扩建。1.0.3超大、特殊结构或特殊区域的桥涵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外,还应针对本规范未作规定的内容制定专门的技术标准或专用技术条款。指导施工。条款说明:“特大”是指一般桥涵工程的规模,“特殊地区”一般指高原、山区、冻土、沙漠等地区。在本规范所述的特大型、特殊结构或特殊区域修建桥涵的某些特殊要求,可不包括在本规范中。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根据本手册制定更详细的专用技术标准或专用技术条款来指导施工。1.0.4公路桥涵施工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并符合安全、耐久、环保、节能减排的要求。建筑是体现设计思想和设计意图的过程。符合设计文件是公路桥涵工程施工的基本准则。这里的“安全”要求有两层含义:一是保证施工过程中结构和操作的安全;二是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二是桥涵工程交付使用后,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结构本身可以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安全使用。”指“满足桥梁结构耐久性设计要求”“环境保护”是指必须符合《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的公路桥涵施工。节能减排是指节能减排。介质中有害物质的排放。原

规范只提到“节能”,但“减排”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本次修订将改为“节能减排”。 1.0.5公路桥涵工程施工应遵守国家有关施工质量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保证体系》,明确质量责任,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1.0.6公路桥涵施工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施工人员确保施工安全。1.0.7公路桥涵施工应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节约土地,减少耕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1.0.8公路桥涵建设要规范化、工厂化、装配化、信息化,积极推广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导言:近年来的工程实践证明,采用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信息化施工,对保证施工安全、提高结构耐久性、提高工程质量、节能减排、环境管理等都有积极作用。保护和促进公路桥涵产业化生产。因此,本次修订增加了相应条款。1.0.9公路桥涵的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第3-2项 2.0.1防水帷幕用于减少漏水量,降低地下水水力坡降,防止流沙、管道和潜在的侵蚀。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路面工程

5路面工程 5.1一般规定 5.1.1路面工程的实测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其他公路(指二级及其以下公路)两档设定。 5.1.2路面工程实没项目规定的检查频率为双车道公路每一检查段内的检查频率,多车道公路的路面各结构层均须按其车道数与双车道之比,相应增加检查数量。 5.1.3各类基层和底基层压实度平均值的代表值(下置信界限)和单点极值均不得超过规定值。小于代表值规定值2个百分点的测点,应按其占总检查点数的百分率计算扣分值。5.1.4垫层的质量要求同相同材料的其他公路的底基层结构要求;联结层的质量要求同相应的基层或面层结构。 5.1.5表层平整度测定以自动或半自动平整度仪为主,全线每车道连续测定按每100m输出结果计算合格率。采用3m直尺测定路面各结构层平整度时,以最大间隙作为指标,按每尺结果计算合格率。合格率不小于95%时,可得规定分值的满分;合格率小于70%时,其平整度指标为零分;合格率小于95%且不小于70%时,则内插扣分。 5.1.6 路面各结构层厚度设定平均的代表值偏差和极值两个指标。当代表值偏差超过标准值时,评为零分;当代表值偏差满足要求但存在超过极值偏差的测点时,按合格率计分。5.1.7 材料要求和配比控制列入各节基本要求,通过检查施工单位提交的资料进行评定。 5.1.8水泥混凝土上加铺沥青面层的复合式路面,两种路面结构均需进行检查评定。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不检查抗滑构造,平整度可按相应等级公路的标准;沥青面层不检查弯沉;并相应调整各自的规定分值。 5.2水泥混凝土面层 5.2.1基本要求 5.2.1.1 基层经检测,必须符合检验评定标准各项指标的要求,并应进行基层弯沉测定,验算的基层整体模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5.2.1.2 采用的水泥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5.2.1.3粗细骨料、水及接缝填缝料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5.2.1.4施工配合比应根据现场测定水泥的实际标号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验,选择采用最佳配合比。 5.2.1.5接缝的位置、规格、尺寸及传力杆、拉力杆的设置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5.2.1.6 路面横向采取的拉毛或机具压槽等抗滑措施,其构造深度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5.2.1.7 面层与其他构造物相接应平顺,检查井盖顶面高种应高于周边路面1~3m。雨水口标高按设计比路面代5~8m,路面边缘不积水。 5.2.1.8混凝土铺筑后按施工规范要求养生。 5.2.2外观鉴定 见表5.2.2。 5.2.3 外观鉴定 5.2.3.1混凝土板的断裂块数,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不得超过评定路段混凝土板总块数的2‰,其他公路不得超过4‰。不符合要求时每超过1‰减2分。对于断裂板应采取适当措施予以处理。

厂区内道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最新版)

厂区内道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最新版) Business leaders cannot lack safety awareness. Only when the company strengthens its safety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can the personal safety of workers be guaranteed.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厂区内道路施工安全技术交底(最新版) 交底内容: 1.测量放线 (1)在进行施工放线前应对仪器进行检测报检,保证仪器的准确性。 (2)在放线过程应保证施工测量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施工现场设置的坐标及高程控制点需保证其精准,对这些点应合理保护,并定期复核,防止各点的沉降和碰动。 2.底基层开挖平整压实 (1)开挖前应图纸及资料与现场核对,保证资料内容与现场一致。 (2)开挖前应对各控制点及开挖线进行复核检测,保证开挖的准确性。

(3)开挖前应做好临时排水设施。 (4)开挖时若遇到地下水时应及时处理。 (5)开挖出的材料应分类堆放,禁止混杂、乱堆乱放。 (6)开挖完成后及时测量各种数据,如含水量、最大干密度等施工需要的数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压实,压实系数应达到设计要求,不低于95%。 3.石灰稳定层 (1)在施工石灰稳定层前应保证底基层施工完成,达到图纸设计与规范要求,才能进行该层施工的进行。 (2)进行材料摊铺时,应按照试验所给的松铺厚度进行均匀摊铺,并保证图纸要求的坡度。 (3)施工前应做出足够多的测量控制点,并对松铺厚度、平整度、含水量、边线、中线进行检查,待合格后方能开始碾压,碾压时应参照规范(JTJ034-2000)的规定按顺序进行碾压,不得违规操作。 (4)碾压完成后应进行养护保养,养护完成后进行各项数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实施手册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实施手册

35页—37页 5.1.2 模板和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模板和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能承受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荷载。 2 模板、支架的构造应简单、合理,结构受力应明确,安装、拆除应方便。 3模板应能与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特征、施工条件和浇筑方法相适应,应保证结构物各部位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准确。 4模板的板面应平整,接缝处应严密且不漏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废机油等油料,且不得污染钢筋及混凝土的施工缝。 5 支架应稳定、坚固,应能抵抗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振动和偶然撞击。 本条的规定是各类模板、支架均应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所有模板、支架应遵循的共性要求。对临时性结构而言,只有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才能可靠地承受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荷载。临时性结构的稳定性与其构造是否合理有直接关系,构造上的不合理将会导致结构的受力状态不明确,安装与拆除时不方便,更重要的是有可能会使结构产生失稳甚至坍塌的严重事故,故模板、支架不但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更应注重其稳定性。 模板工程是结构混凝土成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公路桥涵工程中结构混凝土的外表面一般情况下均不进行额外装

饰(房屋建筑行业称为“清水混凝土”),而仅仅是在拆除模板后对混凝土的外露面进行简单的修整或修饰,因此就对模板的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正常施工条件下,模板、混凝土和施工工艺水平是保证结构混凝土表观质量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而模板的优劣对混凝土的表观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三大要素中的首要条件。对结构混凝土的表观质量,首先应达到本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各项指标的要求,同时应做到构造中心位置准确、外形尺寸及相互位置准确、混凝土表面平整、气泡较少或无气泡、色泽基本一致、接缝处无明显错台。这是成型后的混凝土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及评判模板优劣的基本原则。 当前隔离剂的种类较多,有些油脂类化合物的隔离剂可能会对结构混凝土性能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应慎重采用;废机油等油料会对结构混凝土的表观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故不得采用。隔离剂如果污染了钢筋及混凝土施工接缝,将大大降低其互相之间的黏结力,因此应加以限制。 在施工过程中,震动和偶然撞击会对支架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要求支架应稳定、坚固,但在实际工程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对支架的震动和撞击,避免发生事故。 5.1.3模板和支架均应进行施工图设计,经批准后方可用于施工。施工图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概况和工程结构简图; 2结构设计的依据和设计计算书;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1 总则 1.0.1 为规范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保障施工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新建、改扩建、大中修公路工程。 1.0.3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1.0.4 公路工程施工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1.0.5 公路工程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危险源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因素或状态。 2.0.2 危险源辨识 发现、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2.0.3 事故隐患 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2.0.4 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应急预案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

场处置方案组成。 2.0.5 风险评估 对工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及其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包括风险辨识、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和防控措施。 2.0.6 特种设备 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 2.0.7 特殊作业人员 从事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的从业人员。 2.0.8 危险性较大工程 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工程。 2.0.9 警戒区 作业现场未经允许不得进入的区域。 3 基本规定 3.0.1 公路工程施工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符合安全生产条件要求,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足额配备具相应资格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0.2公路工程施工应进行现场调查,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于附录A中危险

厂区道路工程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2 二、工程概况 2 三、施工准备 2 四、施工技术措施 4 五、冬雨期施工措施 4 六、质量保证措施 6 七、劳动力计划 6 八、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措施 7 九、施工机械配备计划

一、编制依据: 1、施工道路图(西北电力建设集团公司2002·08·02版)。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砼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 4、道路施工标准图集93SJ007(二)。 二、工程概况: 施工项目主要有A1、A2、B1、B2、卸货路、煤厂路、运煤路、厂前路、大件运输路等道路及两旁水沟,道路为混凝土道路,厚度为220㎜,路宽6~10米,拐弯处半径为9~15米,混凝土道路强度C35,排水沟垫层混凝土强度C15。 三、施工准备: 1、安全、技术交底: 施工前,由技术人员向全体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使作业人员明确施工位置、施工方法、注意事项、施工所达到的质量标准等。 2、施工人员安全、质量培训: 施工前,由安监部门对施工人员进行入场安全教育,由机具站进行质量培训,由试验室对取样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3、委托试验做原土、煤渣石灰土、泥灰碎结石的击实试验。 4、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应保证清洁干净,不允许混杂垃圾及杂物,并做好现场排水工作。 四、施工技术措施: 1、施工程序: 测量放线→基础开挖→排水沟垫层施工→基底施工→路面施工→排水沟施工→竣工。 2、施工方法: 2·1、道路基槽的开挖及回填。.

2·1·1、道路及排水沟基槽开挖至设计标高及宽度。 2·1·2、排水沟垫层施工: 人工修整排水沟基槽,复测标高,并设置垫层标高控制桩。采用 振动棒振捣,养护用塑料膜覆盖养护,覆盖要严密。 2·1·3、当垫层强度等级达到足够强度后,方可进行整个道路的施碾工序。 采用碾路机全面碾压,碾压时道路上中口宽度各放宽0.2米,并 按规定削坡。素土层施碾完后复测标高,并埋过路管。 2·1·4、施工煤渣石灰土层泥结石层按要求均匀埋设标高控制桩,地基土 按要求取样实验。煤渣石灰土按2:4:4(体积比)拌合均匀,摊铺后用12t~15t压路机碾平8遍,取样试验合格后再进行泥结石层施工。泥结石层的回填,先进行干拌合,摊平后用12t~15t 碾压机往返碾压8遍,取样试验合格后再进行面层施工。接近排水管处应人工夯实。道路找坡在泥结石层进行,为双坡,坡度为2%。 2·2、路面施工: 2·2·1、定位放线: 以道路中心线为分界线,分两部分进行施工。 2·2·2、侧模采用[22槽钢支设,固定方式:槽钢内外两侧布置Φ18圆钢,间距≤1.2米,穿入泥结碎石层下至少200㎜深。]相邻两槽钢的 连接:距槽钢端头30㎜位置焊Φ18钢筋头与槽钢外侧,后用两 斜向木楔从两边打入,保持斜面相贴。模板表面应涂刷隔离剂。 2·2·3、混凝土浇筑采用集中搅拌,泵车运送到位。 2·2·4、混凝土浇筑时,用插入式振动棒按顺序进行振捣,最后采用平面 振动器拖平,施工时辅以人工找平,并随时检查模板,振动整平 后进行压槽,压槽深度1㎜~2㎜。 2·2·5、纵向伸缝、施工缝、路表面的处理及横向伸缩缝的位置及处理方 式均按图纸要求施工,在施工衔接处一定要振捣密实。 2·2·6、混凝土的养护:采用塑料膜及麻袋片完全覆盖养护,并进行洒水2∕㎜1.2N养护,养护时保证塑料膜内有凝结水。强度等级未达到前,不得在其上踩踏。侧模的拆除在道路的边棱不被损坏的情况下进行。 2·2·7、道路使用前,其试块的抗压强度达到一定值时方可通车。. 2·3、排水沟的施工: 2·3·1、清理干净垫层余土,测量确定排水沟边墙线。洒水湿润层面后进 行砌体施工(75#砂浆砌筑75#砖)。 2·3·2、砌体施工完后,内粉15㎜厚1∶2水泥砂浆。 五、冬雨期施工措施: 1、冬期施工措施: 1·1、垫层施工:垫层中不得有冬土块,即:其组成材料不得冻结。回填过程中应边施工边保温已施工部分,覆盖彩条布。 1·2、混凝土施工:混凝土的拌制、运输均应依据冬季施工规范进行。养护采用塑料膜上覆盖麻袋片等保温材料养护。 1·3、施工前均应清除施工面的积雪、积冰、积水。 1·4、混凝土的运输摊铺振捣手面工序要紧密衔接,缩短间隔时间,减少热量损

(整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适用于公路桥涵新建、改建工程的施工;公路桥涵大、中修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1.0.2条桥涵施工必须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工作,应严格执行本规及有关技术操作规程的规定。 第1.0.3条桥涵施工应积极推广使用经过鉴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以加速实现公路桥涵施工现代化。 第1.0.4条桥涵施工应节约用地,少占农田,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注意防止环境污染。 第1.0.5条凡属隐蔽工程,必须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证(表)。 第1.0.6条桥涵工程竣工后,应对临时工程、临时辅助设施、临时用地和弃土等及时进行处理,做到工完场清。 第1.0.7条桥涵工程必须文明施工,安全生产,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二章施工准备和施工测量 第一节施工准备 第2.1.1条施工单位承接桥涵任务后,必须组织有关人员对设计文件、图纸、资料进行研究和现场核对,必要时进行补充调查。 第2.1.2条研究设计文件、图纸、资料时,应首先查明是否齐全、清楚,图纸本身及相互之间有无错误和矛盾,如发现图纸和资料欠缺、错误、矛盾等情况,应向建设单位提出,予以补全、更正。较复杂的中桥、大桥和特大桥,一般可要求建设单位进行设计技术交底;施工单位可提出修改意见供建设单位考虑。 第2.1.3条桥涵开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和任务要求,编制施工方案。其容包括:编制依据、工期要求、工程特点、主要工程、材料和机具数量、施工方法、施工力量布置、工程进度要求、完成工作量计划和临时设施的初步规划等。 第2.1.4条大桥、特大桥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施工方案单独编制,其容应比施工方案明确、详尽。主要容包括:工程特点、主要施工方法、技术措施、施工进度、工程数量、完成工程量计划、机料设备及劳力计划、施工现场布置平面图、施工图纸、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等。 第2.1.5条一般中、小桥涵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配合路基施工方案编制,容可以适当简化。 第2.1.6条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规划的临时设施,应包括生产房屋、生活房屋、施工便桥、工程现场外交通道路、工地供电和供水设备及其他小型临时设施等,宜在桥梁正式开工前完成。 第2.1.7条在施工前应充分发扬,对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和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等认真进行研究和深入细致地讨论,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施工。 第2.1.8条施工中可能涉及与其他部门有关的问题,应事先联系,签订协议。 第二节施工测量 第2.2.1条桥涵施工准备阶段及施工过程中,应进行下列测量工作: 1.对建设单位所交付的桥涵中线位置桩、三角网基点桩、水准基点桩等及其测量资料进行检查、核对,若发现桩志不足、不稳妥、被移动或测量精度不符合要求时,应按本节要求进行补测、加固、移设或重新测校,并通知建设单位。 2.补充施工需要的桥涵中线桩; 3.测定墩、台中线和基础桩的位置; 4.测定桥涵锥坡、翼墙及导流构造物位置; 5.补充施工需要的水准点; 6.在施工过程中,测定并检查施工部分的位置和标高; 7.其他施工测量。 为防止差错,施工单位自行测定的重要标志,必须至少由二组相互检查核对,并作则测量和检查核对记录。 第2.2.2条桥涵施工的主要控制标志(或其护桩)均应稳固可靠,保留至工程结束。 第2.2.3条大桥、特大桥的主要控制标志(或其护桩),均应测定其坐标,编号绘于桩志总图上,并注明各有关桩志坐标、相互间的距离、角度、高程等,以免弄错和便于寻找。 第2.2.4条桥涵中线位置、桩间距离的检查校核及墩台位置放样,当有良好的丈量条

厂区道路方案

丰台西路厂区道路改造工程 厂区道路改造施工方案 审核人: 编制人: 北京建工路桥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09月3日 一、编制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现场调查资料 2、主要施工技术规范、规程: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施工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TJ46-2005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北京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J01-45-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071-2003) 《北京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56-2001)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因总后勤部厂区道路部分破损严重,难以满足安全使用要求,为确保厂区内各种物资输入和及时向外分配,需对厂区内现有水泥砼路面进行改造,将原有砼路面破除,进行沥青砼结构道路的施工。因现有排水沟破损严重,难以满足排水要求,根据新建沥青砼路的总体施

工部署,将现有排水沟拆除,新建雨水口及雨水管线等道路的排水附属设施,然后,进行路面各结构层的施工。主要工程数量包括: 1、1拆除旧有水沟,水沟长度115米; 1、2新建DN400雨水管线,长度164米,检查井7座,管线采用承插口砼管,接口采用胶圈连接,管道基础为沙石基础,包括基础和管座两部分,密实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1、3雨水口连接管DN300,采用360度满包砼基础,长度110米;双臂雨水篦14套; 包括18厘米厚石灰粉煤灰沙粒底基层平米; 18厘米厚石灰粉煤灰沙粒上基层平米; 沥青砼面层AC-20C 厚度6厘米,共2901平米; 沥青砼面层AC-13C 厚度4厘米,共2901平米; 新建乙1路缘石米。 2、现场管线及道路位置情况详见后页附图。 3、主要工程机械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02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020 一、背景情况 公路桥涵工程的建设经常面临复杂多变的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和多种多样的结构形式,施工时的质量风险和安全风险很高;原规范发布后,随着我国公路桥涵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大,尤其随着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创新工程的实施,“四新”技术不断涌现,积累了丰富的公路桥涵施工经验,同时安全、质量和环保要求也在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行业技术水平,保障桥涵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交通运输部组织完成了规范的修订工作。 二、《规范》的定位和作用 《规范》内容包括公路桥涵常用材料,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工程通用技术,支架与模板、钢桥制造,各类桥型结构施工、各专项施工、特殊条件施工及施工质量、安全和环保措施,涵盖了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交工验收的全过程,与公路桥涵相关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等规范,共同形成了公路桥涵建设技术标准体系。《规范》以我国桥涵工程施工实践经验和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为依托,吸纳了技术成熟、工艺先进、经济合理、安全环保、节能减排的“四新”技术,旨在体现“安全、耐久、环保、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桥涵工程建设理念,用于指导各级公路中

新建、改建和扩建桥涵工程的施工,保证桥涵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三、《规范》的特点 (一)内容全面,技术先进,适用性强。公路桥涵多采用梁式桥、斜拉桥、悬索桥、拱桥以及钢混组合结构、箱涵等形式,相较铁路、市政工程,公路桥涵类型和结构种类繁多,墩台基础形式多样。《规范》增补了不锈钢钢筋、钢混组合结构、预制节段逐孔拼装、墩台预制安装、海上大节段梁预制安装等内容,与国外同类规范相比,特别是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同类标准相比,基本涵盖了所有各类桥涵工程的内容,适用的桥型、结构及其施工工法、工艺更加全面、系统、丰富。 《规范》总结了我国近年来桥涵工程施工实践的成功经验,广泛征求了设计、施工、建设、养护、管理等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对港珠澳大桥等大型桥梁工程技术创新成果进行了转化、提升和吸收,大量采纳了“四新”技术成果,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力求实现技术成熟、工艺先进、经济合理、安全环保、节能减排的要求,体现“安全、耐久、环保、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理念。《规范》的部分关键技术或指标,例如海上大节段梁预制安装、特殊环境条件技术措施、智能设备、施工监控技术、后张预应力孔道压浆材料性能指标等均高

厂区道路施工规范

目录 一、工程简况------------------------------------- 第2页 1、工程概况--------------------------------------- 第2页 2、编制依据--------------------------------------- 第3页 二、施工方案---------------------------------------第3页 1、原始地面开挖施工-------------------------------第3页 2、煤渣石灰土垫层施工------------------------------第4页 3、泥灰结碎石基层施工----------------------------- 第4页 4、混凝土面层施工------------------- ------- 第4页 三、施工安排---------------------------------------第8页 1、施工准备----------------------------------------第8页 四、主要施工工序-----------------------------------第9页 五、质量保证措施-----------------------------------第9页 六、安全文明施工措施-------------------------------第9页 1、安全施工措施------------------------------------第10页 2、文明施工措施------------------------------------第10页

公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与验收标准规范2012

公路桥涵施工质量检验评定与验收标准规范2012 篇一:2012最新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2012最新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4 路基土石方工程4.1 一般规定 4.1.1 土方路基和石方路基的实测项目技术指标的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其他公路(指二级及以下公路)两档设定,其中土方路基压实度按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四级公路三档设定。 4.1.2 本章规定的实测项目的检查频率,如果检查路段以延米计时,则为双车道公路每一检查段内的最低检查频率:多车道公路必须按车道数与双车道之比,相应增加检查数量。 4.1.3 路基压实度须分层检测,并符合附录B规定。路基其他检查项目均在路基项面进行检查测定。 4.1.4 路肩工程可作为路面工程的一个分项工程进行检查评定。 4.1.5 服务区停车场、收费广场的土方工程压实标准可按土方路基要求进行监控。4.2 土方路基 4.2.1 基本要求

1) 在路基用地和取土坑范围内,应清除地表植被、杂物、积水、淤泥和表土,处理坑塘,并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对基底进行压实。 2) 路基填料应符合规范和设计的规定,经认真调查、试验后合理选用。3) 填方路基须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整,路拱合适,排水良好。4) 施工临时排水系统应与设计排水系统结合,避免冲刷边坡,勿使路基附近积水。 5) 在设定取土区内合理取土,不得滥开滥挖。完工后应按要求对取土坑和弃土场进行修整,保持合理的几何外形。4.2.2 实测项目见表4.2.2。 表4.2.2 土方路基实测项目 注:①表列压实度以重型击实试验法为准,评定路段内的压实度平均值下置信界限不得小于规定标准,单个测定值不得小于极值(表列规定值减5个百分点)。小于表列规定值2个百分点的测点,按其数量占总检查点的百分率计算减分值。②采用核子仪检验压实度时应进行标定试验,确认其可靠性。 ③特殊干旱、特殊潮湿地区或过湿土路基,可按交通部颁发的路基设计、施工规范所规定的压实度标准进行评定。 ④三级公路修筑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其路基压实度应采用二级公路标准。 4.2.3 外观鉴定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公路桥涵新建、改建工程得施工;公路桥涵大、中修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1、0、2条桥涵施工必须做好施工前得准备工作与施工中得技术管理工作,应严格执行本规范及有关技术操作规程得规定。 第1、0、3条桥涵施工应积极推广使用经过鉴定得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以加速实现公路桥涵施工现代化。 第1、0、4条桥涵施工应节约用地,少占农田,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注意防止环境污染。 第1、0、5条凡属隐蔽工程,必须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证(表)。 第1、0、6条桥涵工程竣工后,应对临时工程、临时辅助设施、临时用地与弃土等及时进行处理,做到工完场清。 第1、0、7条桥涵工程必须文明施工,安全生产,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建立与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二章施工准备与施工测量 第一节施工准备 第2、1、1条施工单位承接桥涵任务后,必须组织有关人员对设计文件、图纸、资料进行研究与现场核对,必要时进行补充调查。 第2、1、2条研究设计文件、图纸、资料时,应首先查明就是否齐全、清楚,图纸本身及相互之间有无错误与矛盾,如发现图纸与资料欠缺、错误、矛盾等情况,应向建设单位提出,予以补全、更正。较复杂得中桥、大桥与特大桥,一般可要求建设单位进行设计技术交底;施工单位可提出修改意见供建设单位考虑。 第2、1、3条桥涵开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与任务要求,编制施工方案。其内容包括:编制依据、工期要求、工程特点、主要工程、材料与机具数量、施工方法、施工力量布置、工程进度要求、完成工作量计划与临时设施得初步规划等。 第2、1、4条大桥、特大桥得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施工方案单独编制,其内容应比施工方案明确、详尽。主要内容包括:工程特点、主要施工方法、技术措施、施工进度、工程数量、完成工程量计划、机料设备及劳力计划、施工现场布置平面图、施工图纸、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等。 第2、1、5条一般中、小桥涵得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配合路基施工方案编制,内容可以适当简化。 第2、1、6条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规划得临时设施,应包括生产房屋、生活房屋、施工便桥、工程现场内外交通道路、工地供电与供水设备及其她小型临时设施等,宜在桥梁正式开工前完成。 第2、1、7条在施工前应充分发扬民主,对施工方案, 技术措施与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等认真进行研究与深入细致地讨论,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施工。 第2、1、8条施工中可能涉及与其她部门有关得问题,应事先联系,签订协议。 第二节施工测量 第2、2、1条桥涵施工准备阶段及施工过程中,应进行下列测量工作: 1、对建设单位所交付得桥涵中线位置桩、三角网基点桩、水准基点桩等及其测量资料进行检查、核对,若发现桩志不足、不稳妥、被移动或测量精度不符合要求时,应按本节要求进行补测、加固、移设或重新测校,并通知建设单位。 2、补充施工需要得桥涵中线桩; 3、测定墩、台中线与基础桩得位置; 4、测定桥涵锥坡、翼墙及导流构造物位置; 5、补充施工需要得水准点; 6、在施工过程中,测定并检查施工部分得位置与标高; 7、其她施工测量。 为防止差错,施工单位自行测定得重要标志,必须至少由二组相互检查核对,并作则测量与检查核对记录。 第2、2、2条桥涵施工得主要控制标志(或其护桩)均应稳固可靠,保留至工程结束。 第2、2、3条大桥、特大桥得主要控制标志(或其护桩),均应测定其坐标,编号绘于桩志总图上,并注明各有关桩志坐标、相互间得距离、角度、高程等,以免弄错与便于寻找。 第2、2、4条桥涵中线位置、桩间距离得检查校核及墩台位置放样,当有良好得丈量条件时,均应直接丈量或用检验过得电磁波测距仪测量。丈量距离时,应对尺长、温度、拉力、垂度与倾斜度进行改正计算(改正计算公式见附录2-1)。

07《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 2015考试题及答案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考试题及答案 姓名: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题) 1、大雨、大雪、大雾和及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不得进行露天作业。(C) A:四级B:五级C:六级 2、施工现场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应分开设置,距离集中爆破区应不小于m。(B) A:300B:500C:800D:1000 3、储油罐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应不小于m,并应远离明火作业区、人员密集区、建(构)筑物集中区。(B) A:10B:15C:20 4、公路工程施工应进行现场调查,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应编制,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或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B) A:安全技术措施B:专项施工方案C:技术方案D:施工方案 5、公路工程施工前应进行危险源辨识,并应按要求对桥梁隧道、高边坡路基等工程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编制,现场应监控。(A) A:风险评估报告B:总体风险评估报告C:专项风险评估报告 6、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培训不得上岗。特殊作业人员应按相关规定经专门培训,取得,持证上岗。(A) A:相应资格证书B:单位同意C:技师证D:高级技工证 7、工程货运车辆运送人员。(C) A:可以B:采取安全措施后可以C严禁 8、双车道施工便道宽度不宜小于m。单车道施工便道宽度不宜小于m,并宜设置错车道,错车道应设在视野良好地段,间距不宜大于300m。设置错车道路段的施工便道有效长度宜不小于20m,宽度宜不小于m。(A) A:6.5、4.5、6.5B:6、4.5、6C:5、4.5、5 9、施工用电设备数量在台及以上,或用电设备容量在kW及以上时,应编制用电组织设计。(A) A:5、50B:5、100C:10、50D:10、100 10、施工现场开挖沟槽边缘与埋设电缆沟槽边缘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m。(A) A:0.5B:1.0C:1.5D:2.0 11、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电源的区域;分配电箱应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区域;开关箱与分配电箱的距离不得大于m,开关箱应靠近用电设备,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水平距离不宜大于m。(C) A:20、3B:20、5C:30、3D:30、5 12、模板堆放高度不宜超过m。(C) A:1.0B:1.5C:2.0D:2.5 13、支架支撑使用前应预压,预压荷载应为支架需承受全部荷载的倍。(B) A:1.00-1.05B:1.05-1.10C:1.10-1.15D:1.15-1.20 14、水泥隔离垫板的刚度及稳定性应满足要求。袋装水泥应交错整齐码放,高度不得超过袋,且不得靠墙。砂石料堆放不得超过规定高度。(B)

厂区道路施工方案21543

场区道路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西安市热力总公司泾渭新城热力中心项目场区施工道路范围为:厂区内主干道及次干道,建设单位根据使用用途区分为承重路面及非承重路面;承重路面为厂区西侧南大门至除盐水站及脱硫脱硝综合楼11轴,干煤棚北侧道路;其余道路为非承重道路。 道路具体做法: 1、承重路面 路基开挖至设计标高后由下至上做法依次为:300mm厚3:7灰土垫层,300mm厚二灰级配碎石(石灰、粉煤灰、碎石重量比 8:17:75),300mm厚C30混凝土。 2、非承重路面 路基开挖至设计标高后由下至上做法依次为:300mm厚3:7灰土垫层,300mm厚C30混凝土。 道路宽度为:厂区西侧南大门至干煤棚北侧道路宽度为11.5m;干煤棚北侧道路宽度为13.6m;厂区北侧道路宽度为4m;其余道路宽度为7m。 二、编制依据 2.1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设计图纸; 2.2 《建筑施工手册》第三版; 2.3 砼结构及地基处理施工及验收规范2002版。 三、工程量 砼(C30):1420m3 土方开挖:3683m3 3:7灰土回填:1680m3 二灰碎石垫层:850m3 四、施工程序 定位及高程控制→路基开挖并碾压→3:7灰土回填→二灰碎石垫层施工→砼道路施

工→侧石及缘石施工 五、施工方法 5.1 路基开挖 首先由项目部测量人员将道路定位线用白灰撒出,并实测实际场地标高,然后根据厂区道路设计标高,用反铲进行开挖,并予留200mm人工清底,然后用18T压路机进行碾压,至少碾压3—4遍后由项目部试验人员作土壤干容重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当遇有软土地基不能满足荷载要求时,具体情况写出书面报告,报监理和业主,需将此部分软土全部挖出,重新分层回填3:7灰土。 5.2 灰土回填 3:7灰土回填前必须将地基内的杂质、碎砖等垃圾清理干净,用自卸汽车倒运好土至施工现场,白灰必须提前七天淋水熟化后用细筛过筛,要求过筛后白灰的粒径不得大于5mm,回填土也必须采用15×15mm筛网过筛,并按照理论配合比人工充分拌合均匀,用装载机平铺至路基上,要求虚铺厚度为20cm,然后用18T压路机进行碾压,一次碾压成型,碾压前灰土上适当撒水以保证灰土碾压密实,碾压完毕后由项目部试验人员作干容重试验,合格后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路基两侧压路机压不到地方,采用立式打夯机分层夯实,每层厚度150mm。 5.3 二灰碎石垫层施工 二灰石采用厂拌法进行二灰碎石的施工。二灰碎石施工在交付合格的二灰土底基层上进行,施工前,清除底基层上干燥的浮土及杂物;使底基层表面清洁,底基层的试验各项指标合格。采用自卸汽车运输,人工配合机械摊铺,18T压路机进行碾压,一次碾压成型,碾压前保证二灰石含水率略大于试验室测定的含水率,碾压完毕后进行养护,待压实系数试验测定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二灰石施工工艺见下图: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22涵洞

22 涵洞 25.1 一般规定 22.1.1涵洞在开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进行现场核对,当设计文件与现场的实际情况差别较大,确需变更时,应及时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对地形复杂处、斜交、平曲线的纵坡上的涵洞,应先绘出定位详图,再依图放样施工。 22.1.2除设置在岩石地基上的涵洞外,涵洞的洞身及基础应根据地基土德情况,按设计要求设置沉降缝,且沉降缝处的两端面应竖直、平整,上下不得交错。填缝料应具有弹性和不透水性,并应填塞紧密。预制圆管涵的沉降缝应设在管节接缝处,预制盖板涵的沉降应设在盖板的接缝处,沉降缝应贯穿整个洞身断面;波形钢管涵可不设沉降缝。 22.1.3涵洞施工完成后,砌体砂浆或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时,方可进行涵洞洞身两侧的回填。涵洞两侧紧靠涵台部分的回填不宜采用大型机械进行压实施工,宜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的方法夯填密实。填土的每侧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应不小于洞身填土高度的1倍。填筑应在两侧同时对称、均衡地分层进行,填筑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6%。涵洞顶部的填土厚度必须大于0.5m后方可通行车辆和筑路机械。 22.1.4涵洞进出水口的的沟床应整理顺直,与上下游导流、排水设施的连接应圆顺、稳固, 并应保证流水顺畅。 22.2混凝土管涵 22.2.1混凝土圆管管节成品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节端面应平整并与其轴线垂直;斜交管涵进出水口管节的外端面,应按斜交角度进 行处理。 2混凝土圆管管节成品质量应符合表22.2.1的规定。 22.2.2管节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应采取防防止管节碰撞损伤的措施。管涵安装时应对接缝进行防水、防裂处置。 22.2.3管涵基础的顶面应设置混凝土管座,管座的弧形面应与管身紧密贴合,使管节受力均匀。当管身直接放置在天然地基上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将管底土层夯压密实或设置砂垫层,并做成与管身弧度密贴的弧形管座。 22.2.4管节的安装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节应按本节第22.2.1条的规定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各管节应顺流水方向安装平顺,当管壁厚度不一致时应调整高度使其下不内壁齐平;管节应 垫稳坐实,安装完成后管内不得遗留泥土等杂物。 3插口管安装时,其接口应平直,环形间隙应均匀,并应安装特制的胶圈或用沥青、麻絮等防水材料填塞;平接管安装的接缝宽度宜为10?20mm,其接口表面应平整,并应采用 有弹性的不透水材料嵌塞密实,不得采用加大接缝宽度的方式满足涵洞长度要求。管节的接缝不得有间断、裂缝、空鼓和漏水等现象。 22.2.5管涵施工质量应符合表22.2.5的规定。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 新条文应用要点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新条文应用要点新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已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为便于设计人员全面把握新标准及其变化,技术质量部组织召开了新标准应用研讨会,现将2014版标准中新条文应用要点总结如下: 1、公路建设中对环境保护新增“保护优先”原则()。 2、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和有特殊要求的公路建设项目应做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评价()。 3、为节约工程建设资源,公路改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公路废旧材料(;)。 4、明确高速公路分离式断面可采用分幅分期修建()。 5、公路改扩建的时机应根据实际服务水平论证确定;沙漠、戈壁、草原等小交通量地区的高速公路分离式断面路段利用现有二级公路改建为一幅时,其设计洪水频率可维持原标准不变,设计速度不宜大于80Km/h ()。 6、在非机动车、行人密集路段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7、二级及以上干线公路应在设计时进行交通安全评价()。 8、公路设计车辆外廓尺寸加大(),相应圆曲线加宽值等应进行调整。 9、公路限制速度作为公路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根据设计速度、运行速度及路侧干扰与环境等因素综合论证确定()。

10、中央分隔带宽度应根据公路项目中央分隔带功能定位和项目区域建设条件确定,不再指定推荐值();为满足大型货车临时停靠要求,硬路肩宽度有所变化();取消对路基总宽度的指标规定(),只规定公路路基断面中各部分宽度,以便因地制宜选用横断面布置形式和宽度。 11、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应结合交通安全评价论证设置避险车道()。 12、为加强安全性,互通式立交、服务区、停车区、公共汽车停靠站等各类出、入口应满足识别视距要求(),设计中需进行视距验算。 13、取消原标准中最小坡长限制及关于长、陡纵坡中间设置缓和坡段的规定(新标准);要求对于连续长、陡纵坡路段应进行安全性评价()。 14、明确提出应进行路基表土综合利用方案设计(),公路改扩建项目应对路面材料再生循环利用进行论证(),以充分利用资源。 15、公路改扩建项目应加强路基、路面拼接设计()。 16、城市周边地区的公路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应结合城市防洪标准,考虑救灾通道、排洪、泄洪需求综合确定()。 17、对特重与极重交通荷载等级条件,提高了路基下路床和路堤部分等位置的路基压实度标准(),以适应重载交通不断发展的变化趋势。 18、重载交通条件下可灵活选择路面设计轴载标准,采用分向、分道方式进行路面结构设计()。

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附录

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附录

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G T F50-2011附录 附录A 距离测量改正及长度计算公式 A.0.1 尺长改正(Δl ) 改正数 Δl=L l L ?- ' (A-1) 式中:L ——钢尺总长(刻度数); L ′=L-L 0 ; L 0——钢尺检定时标准长度; l ——实测尺段长度。 A.0.2 温度改正(Δt ) 改正数 Δt =l k (t-t 0) (A-2) 式中:l ——实测尺段长度; t 0——钢尺标准长度时的温度; t ——测量时的实际平均温度; k ——经检定的钢尺的线膨胀系数,如不确知时,可用0.0000117/1℃。 A.0.3 拉力改正(ΔP ) 所施拉力不同于标准拉力时 改正数 ΔP = AE P P l ) (0- (A-3) 式中:l ——实测尺段长度; P ——测量时的实际拉力; P 0——检定时的标准拉力; A ——钢尺的断面积; E ——钢尺材料的弹性模量。

A.0.4 垂度改正(Δf ) 改正数 Δf =2 24?? ? ??-P md d (A-4) 式中:d ——量距时钢尺两端支点间距离; m ——钢尺每单位长度的质量; P ——测量时的实际拉力。 A.0.5 倾斜度改正(Δh ) 改正数 Δh =??? ? ??+-34282L h L h (A-5) 式中:L ——倾斜尺段长度; h ——两端高差。 A.0.6 每一尺段之实际长(dn ) dn = l + Δl + Δt + ΔP + Δf + Δh (A-6) A.0.7 距离全长(d ) d = Σdn = Σ(l + Δl + Δt + ΔP + Δf +Δh ) (A-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