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哲导读复习题

西哲导读复习题

西哲导读复习题
西哲导读复习题

一、评述题

1、《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美德生成机制

2、休谟的不可知论

休谟接受了贝克莱“认为一切知识都以经验为来源,而经验是没有客观内容的.因此,在心灵面前,除了知觉以外,就再也没有任何事物了”的观点.不过,休谟认为贝克莱的观点不够彻底,因为贝克莱一方面断言事物不过是感觉和感觉的集合,感觉之外无事物;但在另一方面,他又肯定了精神实体(例如自我——感觉者)的存在,而精神实体是在感觉以外的.休谟指出,贝克莱在这里是不能自圆其说的.休谟认为既然一切都是感觉,那么,感觉以外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物质实体,还是精神实体,都是不能肯定它是否存在的.因为要肯定它的存在,就必须越过感觉、知觉的范围之外.而人是不能越过这个范围的.由此,休谟得出这样结论:世界上存在的只有心理的知觉、感觉,此外是否有真实的存在,那是不可能知道的.休谟的这种观点,我们叫做“不可知论”.

休谟认为神的本质、特征、能力、作用等,都是我们所不能证明的,我们的心根本就做不到这件事情。休谟的不可知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物质对象和上帝是否存在不可知,另一个是关于经验之间因果关系(或普遍必然规律)是否存在不可知。

3、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

康德的哲学可以称为先验唯心论,也可以称为经验实在论.

首先,先验的意思是指经验得以可能的条件.比如我们认识某一个事物,如果没有时间和空间这两个“形式”存在,事物无法对我们呈现出来.因此时间空间等,就是康德说的先验形式.有了这些先验形式,我们的感知经验才能构成.

而康德认为,这些先验形式就好像是人眼睛上戴的一副摘不掉的有色眼镜,事物的本来颜色我们是看不见的,只能看见眼睛的颜色(也就是我们人所感知的世界,只能在时间和空间的形式下呈现).因此这些先验形式是依赖于认识主体的.所以是唯心的.

但是,康德的先验唯心论是从认识主体的角度出发谈的.如果从被认识的事物来看,这些被我们所感知的事物(经验),是不以我们的意识为转移的,因此也是实在的.所以又称为经验实在论.

二、评析题

1、《理想国》中的正义

正义从古至今都是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正义划分为个人正义和城邦正义两部分, 把个人灵魂结构和城邦阶层结构的同构性连接起来。他认为废除统治阶层的财产和家庭、对公民的教育则是实现正义的主要途径。正义观是柏拉图早期哲学思想中统摄一切的原则。

(1)柏拉图正义观的基本信念:知识即美德

(2)柏拉图的城邦正义观

在柏拉图看来,正义更具有特殊的超出伦理道德的意义。他认为正义是建立城邦的总的

原则,它是指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做最适合他的天性的工作, 也即做自己份内的事和拥有属于自己的东西。

(3)柏拉图的个人正义观

柏拉图把个人分为两个部分:即肉体和灵魂。柏拉图认为人的本质是由灵魂决定的。个体的正义就是灵魂的和谐。他又将灵魂分为理性、激情和欲望三个要素。一个有德行的人应该使理性居主导地位, 统帅激情,控制欲望,这也是人的灵魂的最佳状态。

按柏拉图的思想,城邦的政治权力为统治者和护卫者所垄断, 即身为金和银的阶级垄断国家的统治和运行,而身处铜阶层的人们或许才智卓越、技艺精湛,这些人也可能上升到统治阶层中,但因为其是“铜”的身份,这个人是没有资格参加政治活动的,只有服从命令的义务。所以,柏拉图理想国的正义是建立在“人性天注定, 阶层天注定”上的正义。

柏拉图的正义论或多或少为封建统治和霸权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他把国家的命运同统治阶级的命运联合在一起, 认为统治阶级的利益就是国家的整体利益。统治阶级垄断了军权,经纪商也被统治阶级垄断, 而广大非统治阶级的利益并不是和统治阶级的利益是一致的,当二者相矛盾的时候,起义、战争、革命是不会少的, 唯有各方的利益可以相互制衡或者趋同了, 动荡才可能相对减少下来。在此,如果说柏拉图的正义论会导致国家动荡混乱,肯定是武断的,这份对于政治的伟大设想必然产生这样的结果,还需要其他的条件, 如统治阶级不能再满足非统治阶级的要求, 或非统治阶级在思想上觉醒等,但其思想也为不合理的垄断统治者提供了思想基础。

在柏拉图看来,个人正义与国家正义互为条件。他认为个人正义与国家正义的关系归纳可为两个方面:一方面, 国家正义是个人正义的前提,只有在正义的国家中,普遍的个人正义才能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个人正义是国家正义的基础,若无普遍的个人正义,国家正义就无法建立。在这两个方面中,前者更具有根本性。国家正义是个人正义的前提。个人正义需要靠个人的主观努力, 以不断克制自身的欲望,强化自身的理性。但仅有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它还需要依赖正义的外在环境。在影响个人正义的外在诸因素中,制度又是最重要的。制度体现为一系列规则,在各种规则中,法律规则又是最重要的, 法律规则不但规定了人们的权利义务分配,还规定了人们的基本行为方式。在一个正义的国家中,正义的法律限制着不合正义的行为,即使不正义者不愿遵守,但考虑到违反它的后果, 权衡轻重,也不得不遵守之。这样, 正义的制度通过压制个人不合法的欲望,为实现个人正义创造了前提。反之,如果一个国家的制度不正义, 那么不正义的行为就会受到较少的限制,人们的欲望便摆脱理性的控制放荡不羁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正义就成了泡影。正基于此, 柏拉图指出, 由于现实国家都是不正义的,所以很难产生代表正义的哲学家。

2、《政治学》中的政治

3、帕斯卡尔的“两种精神”

几何精神和敏感性精神,即数学的心智与直观的心智。生活是混沌的、不透明的,不能用逻辑来证明,只能直观。直观者在人类生活中看到的不是明晰的逻辑概念。人类本身是个矛盾,充满悖论。纯粹的逻辑无法认识它。

近代法国人在美好情趣和优雅举止上,曾经是世界的榜样。法国人接受了帕斯卡尔的划分:几何精神和直观精神----后者指的是直觉,这一点使法国人成为写作心理小说和心理戏剧的艺术大师。法国文明试图在沉思的生活和行动的生活之间达到平衡----二者的均势与恰当平衡对于现代世界是十分必要的。

帕斯卡尔划定了直观范畴与逻辑范畴,限制了人类理智。“我们理智的脆弱乃是人类存在处境脆弱的一部分。”几何精神属于理智精神,按照原理进行推论,从公理出发,从前提出发,轻视敏感性,属于演绎、逻辑思维。

敏感精神根据感觉来判断,它洞悉底蕴,轻视推理,属于直觉,即玄想、沉思。过去时代的哲学家忽视了敏感精神,片面强调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实际上,哲学需要的是敏感性和洞见。

逻辑思维必须有灵感配合才行。因为思想有自己的季节和规律,得其时则显,不得其时则隐。“得其时”即灵感,刹那间。帕斯卡尔认为,认识真理,不能仅凭理智,还要凭心智、内心。因为理智受到限制。

在这里,生命介入其中。畏死、惧怕,曾击起想像,压倒了理智所能支撑的镇定和冷静。比如在平地上,我们可以稳稳当当地走过一根平放的木板,但如果把这木板支在悬崖之间,我们肯定会吓晕过去。

帕斯卡尔认为,人是犯错误的主体。没有普遍真理,也没有普遍性。自然必然性不可靠。“习惯成自然”,其实,自然本性不过是习惯而已。他强调偶然性。偶然的、微小的事件,会造成巨大的后果,会动摇国家、邦本、君主、军队、全球。一口唾沫可能淹没全世界。一石激起千层浪。一颗火星可能引起世界大战。阿富汗塔利班恐怖政权的一次恐怖行动使世界进入反恐战争阶段,整个国际社会重新划分了阵线。人的行为和他的目的往往不一致。黑格尔称此为“理性的狡狯”。帕斯卡尔也说:“克利奥帕特拉的鼻子如果稍短一点,则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4、笛卡尔的“理性”

一、普遍怀疑——理性的在场

笛卡尔通过自身的理性去追求真理,因此他的工作开始于“普遍怀疑”。

笛卡尔首先开始怀疑感官的可靠性。这一点是比较容易质疑的,比如说模糊的地方或者很远的东西上能骗过我们。笛卡尔说:“没有什么相当可靠的迹象使人能够清清楚楚地分辨出清醒和睡梦来。”也就是说,睡梦和清醒我们的感官都能给我们一套信息,但我们无法确定哪一套是真的,因为我们不清楚什么时候是醒着,什么时候在做梦。因此,感知无法给我们带来可靠的知识。

其次,需要感知经验建立起来的知识学科——“物理学、天文学、医学、以及研究各种复合事物的其他一切科学都是可疑的、靠不住的”,但是像算学、几何学,以及类似这样性质的其他科学似乎都含有某种确定无疑的东西,它们不大考虑是否存在于自然界中。无论是否在睡梦中,二加三都等于五。但是笛卡尔又无法确定是不是上帝故意不让我们出差错,因为上帝仅仅是“被人说成至善的”。

最后,笛卡尔假定上帝不存在也是可以的。他假定了一位用尽机智来骗我们的妖怪,所有的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外界事物都不过是他用来骗取我轻信的一些假象和骗局。

在这个阶段,笛卡尔的理性(“怀疑”)做了一个艰难的工作——他要与过去决裂并给哲学一个新的起点,笛卡尔的真理体系确切地说是从他自身的理性能力引申出来的。理性在此以拒斥谬误、与权威决裂的态度在场,但这里的隐藏的态度是:怀疑仍是为了追求真理的确定性。这一点是笛卡尔与堕入虚无的“怀疑论者”根本不同的地方。

二、我思故我在——主体性的确立

“普遍怀疑”在第一沉思中似乎说明了认识的对象都是值得怀疑的,就在走向深渊的那一刻,“怀疑”发现了“我”,尽管“我”也是认识的对象,而更为重要的是,“我”始终是“怀疑”的主体。也就是说,“我”能够去怀疑天、地、事件万物甚至上帝,但是当“我”怀疑自身的时候,就会得到明晰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发现了“我”。这种明确无比的认识上的确定性,终于使得笛卡尔发现了真理的第一原则——“我思故我在”,继而可以引出一条基本原则,“凡是清楚分明地领会的东西都是真的”。

“我思”的思是怀疑,一种理性工具;而“我在”的思却要排除怀疑,达到明晰的确定性。所以在此,笛卡尔所发现的“我”还未达到通过“上帝”证明的“身体”,还停留在思维层面。笛卡尔只能说,“我”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需要注意的是,笛卡尔确定的一个思维的东西并不只包括理性。笛卡尔问道:“那么我究竟是什么呢?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什么是一个在

思维的东西呢?那就是说,一个在怀疑,在领会,在肯定,在否定,在愿意,在不愿意,也在想象,在感觉的东西。”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笛卡尔并非严格的“理性主义者”,包括他的最重要的方法“理性直观”,调动的也不仅仅是理性能力,同样包括感知、想象、回忆等因素。笛卡尔所要确立的主体——“我”,或许更看重也更信任“理性”能力,这里面的原因或许更多是向蒙昧的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笛卡尔所要确认的“理性”主体并没有所谓的“非理性”的因素。

笛卡尔所确立的“我思故我在”是通过“理性直观”而确立的,而这样的具有明白无误特性的“我在”是具有正当性的,即“主体”在笛卡尔的理性考察中获得了确立。我们虽然可以注意到,笛卡尔在“主体性”理论的验证中理性工具的使用,使得“主体性”的理性主义的本质倾向越发明显;但是从笛卡尔的论述中却不能找到“主体性的本质是理性主义”这样的偏见。

中国文化经典导读课程大纲

《中国文化经典导读》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520090 课程中文名称:中国文化经典导读 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程 总学时:36 学分:4 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先修课程:大学语文 开课院系:国际教育学院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汉语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的运用和分析能力的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进行现代汉语知识系统化和深入化的教学。课程主要以知识传授和分析运用为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其学习其他课程以及将来从事汉语教学工作、语言文字工作以及进一步研究深造打好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重点讲授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着重进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教学目标为: 1.学生能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学生能熟练正确地运用和分析现代汉语。 3.学生能加强对现代汉语的规范意识,提高其语言规范的理论水平和行动的自觉性。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讨论、答问。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如下: 第一章现代汉语概说 教学要求:了解现代汉语和现行汉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 教学要点: 1.现代汉语 (1)现代汉语的含义 (2)现代汉语的国际和国内地位 (3)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和原因 (4)共同语标准的确立 (5)现代汉语共同语的特点 2.现代汉语方言 (1)方言的概念 (2)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及其特点 3.现行汉字 (1)汉字的性质和作用 (2)现行汉字的形体发展和构造原理、结构系统 (3)现行汉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4)汉字的信息处理 教学重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方言分区;汉字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汉字的构造原理。 第二章现代汉语语音 教学要求:了解现代汉语语音的基本概念;理解现代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能通过语音练习掌握现代汉语声母、韵母、声调及音节的发音,说好普通话。 教学要点: 1.语音概说 (1)语音的基本属性 (2)语音的几个重要概念 (3)汉语拼音方案 2.声母 (1)声母的概念及其与辅音的关系 (2)声母的分类

哲学相关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a66302558.html, 哲学相关论文题目 一、最新哲学相关论文选题参考 1、体悟哲学追求普遍理性的韵味——基于中国古代哲学的相关学说 2、2007马克思哲学的相关论题 3、哲学的领域和层次——基于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的相关论述 4、管子形势道哲学的阅读及其诉说——管子哲学研究相关性问题探讨 5、哲学统一性与西哲中化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相关的几点结论 6、浅析价值哲学研究的相关问题 7、殊相与共相关系之为哲学基本问题初探 8、文化及其相关概念——一个“体育·武术”人的哲学思考 9、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相关哲学思想的运用 10、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人性研究的相关问题——兼与郝晓光先生商榷 11、反思核风险,重视民生安全文化建设——关于核风险及其规避相关几个问题的哲学思考 12、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哲学思考——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规律的相关原理为视角 13、求医行为的哲学思考及与社会发展相关性的探析 14、人之“忙”的哲学揭秘——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相关论述 15、相关·比较·反思——对素质教育的哲学思考 16、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现状及相关哲学思考 17、整体相关性——西部大开发的哲学意蕴

https://www.doczj.com/doc/a66302558.html, 18、民族精神相关问题的哲学思考 19、对人类自由的本质及其相关对象的哲学研究 20、哲学视角下看可靠性与相关性的辩证关系 二、哲学相关论文题目大全 1、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应加强相关理论研究 2、与二程相关的几点哲学思想及史料问题之辨析——兼评葛瑞汉书中的一些观点 3、对“学生是主体”命题及相关表述的哲学追问 4、体现"天才"——一个与作曲家相关的哲学命题 5、军人人性哲学观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6、费尔巴哈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对我国学者相关分歧的评析及启示 7、探究如何上好高中政治课——以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教学内容为例 8、中国宪法财产权相关问题的哲学思考——基于马克思私有财产的概念 9、在哲学教学中利用相关原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10、用哲学理论探讨初级股份合作制的相关问题 11、甲骨文"月"、"日"的哲学内涵及相关问题 12、量子控制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的哲学问题 13、对康德先验哲学中形而上学及其相关问题的探析 14、试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关的几个哲学问题 15、从相关哲学原理审视客观真理论 16、莱布尼茨、朱熹与有机论哲学——对李约瑟相关思想的分析与回应 17、老子相关哲学思想的管理学启示

文化导读

1 The philosophy in Pre-Qin times (先秦子学) The philosophy in Pre-Qin times was marked by the emergence of various ancient philosophical views. The most influential schools were Confucianism (儒家):benevolence and justice, allegiance and forbearance (仁、义、忠、恕), the doctrine if the golden mean (中庸) and values the ethical(伦理的)relations of men. Taoism (道家):achieving good government through non-action”(无为而治) Mohism (墨家):In politics and ethics, Mohism proposes honoring virtuous people, opposing fatalism (宿命论) and aggressive wars, and upholding thriftiness and simple funerals. Universal love(博爱) Legalism (法家):espouses (主张) laying down laws to unify the thought of people, promoting agriculture to achieve affluence (富裕), waging (进行) wars to gain strength and power, and establishing a system of bureaucracy (官僚制度). 2 The orthodox philosophy during the Han Dynasty (两汉经学):banning all schools of thought except Confucianism(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human behaviuour finds responses in Heaven(天人感应) the power of the emperors are authorized by Heaven(君权神授) ma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nature(天人合一) 3 Metaphysics during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魏晋玄学): 4 The Buddhist philosophy during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隋唐佛学) 5 Neo-Confucianism in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宋明理学) 6 Application philosophy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明清实学) 1 Stress on spiritual existence(精神的存在):Nirvana(涅槃) 2 Stress on practice(实践):To prefer it is better than only to know it.To delight in it is better than merely to prefer it(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 Stress on morality(品德) 4 Stress on harmony(和谐)Opportunities vouchsafed by Heaven are less important than terrestrial advantages,which in turn are less important than the unity among people(t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 Stress on intuition(直觉)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Ethics(伦理) and Morality(品德) The three obediences and four virtues(三从四德) the three basic rules and five constant virtues(三纲五常) Seeking harmony and maintaining equilibrium寻求和谐和保持平衡 The Taoist Religion(道教):Taoism is the indigenous (土生土长的) relegion in China.Taoists revered (尊崇) Lao Zi as the originator of the Taoist religion and called him “Taishang Laojun”(太上老君). Three pure Gods(三清)of Jade Pure(玉清) who has a pearl within his fingers,Upper Pure(上清)who holds the universe in his arms and Great Pure(太清)who has a feather fan in his hand. Sakyamuni(释迦摩尼) When the Eight Immortals cross the sea,each demonstrates his/her divine power(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The most sacred Taoist mountain—Dragon-Tiger Mountain Buddhism(佛教):Buddhism originated in India in the 6th century B.C. Sakyamuni is said to be the founder of Buddhism. The theory of Buddhism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amsara (轮回),meaning that living beings orbit around the six spheres of heaven, hell and earth, just like an ever-turning wheel. Four Noble Truths(四谛):life is suffering,the cause of suffering is desire,the answer is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报告我们第二十一中学?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课题组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门的探 索和研究,虽然经历了?千丝万缕?的辛苦,但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现对两年 来实践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继承传统教育理论的精华,培养新世纪人才 在许多学者、专家对过去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教育的反思中发现,由于二十世纪 以来几次大的动荡、浩劫,加上一些错误的文化决策,致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几乎到了 完全断层、青黄不接的局面。延续中国文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中国入世、经 济走向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对青少年实施入耳、入脑、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和传统 文化教育,培育民族自豪感、责任感,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和优良品德浇灌 当代青少年的心灵,更是当务之急。 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时代发展的必然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我们的 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其不断发扬光大。? 陈至立同志也指出: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少年儿童在学 习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自国家的历史,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从小扎下中华民族的根。 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当今教育重要的补充古书,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它是最有价值的书,百读不厌的书。例如,《易经》、《老子》、《论语》等,更是一个开放式的哲理,富有民族的特色,他们超越了时代的限制,直接指向宇宙、社会、人生,博大精深;许多论点与内容,至今仍极富有 活力,放射着夺目的思想光辉。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十分重要。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铭贤《从?重文 轻理?谈起》一文说,我国历来是?重理轻文?,?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西方,比如法国,出现理工科招生不足,人文社会科学生数量超过理工科学生的 现象;美国、德国的文科学生增幅也较快。他指出中国现在的教育基本上还是左脑 教育,重抽象轻形象,重灌输轻创造,重科技轻人文。应该使科技与人文协调发展,相 辅相成。

各所重点大学“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集锦

1996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 名解六府三事、天爵、四法界、德性之知、俱分进化 问答(五选三) 1、荀子对礼义和人性的看法 2、王弼对自然名教的看法 3、慧能“本性是佛”说 4、王夫之能所关系的论述 5、严复的认识论 1998北京大学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方向) 1、费希特的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 2、——最早提出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3、单子的预定和谐是——(国名)哲学家——提出的命题 4、培根提出的四假象是—— 5、——(哲学家)在——(著作)提出主奴意识 6——(哲学家)认为知识即是美德 7、芝诺否定运动的四个论证是—— 8、思想和广延都是神的属性是——(哲学家)提出的命题 9思想是最大的优点,智慧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是——(哲学家)提出的命题 简要解释下列概念或命题5分 1、巴门尼德的存在 2、原子和虚空 3、四因说 4、流溢说 5、唯实论 6、我思故我在 7、物是观念的集合 8、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 分析题4选3 15分 1、柏拉图理念论的分有说及其困难 2、休谟的因果学说及其理论基础 3、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学说及其作用 4、黑格尔主体即实体的思想 2000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 名词解释 1、《礼记》 2、谶纬 3、崇本举末 4、习与性成 5、体用一 简答1、郭象与支遁逍遥义的比较2、华严宗的“四法界”说3、戴震论理和欲的关系4、郭店楚简的发现及其意义

论述1、《易传》关于道的看法2、王阳明与朱熹格物学说的比较 2001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 一、解释下列哲学命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以心原物 3、圣人体无 4、一故神两故化 5、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二、把下面一段文字标点今译并给以分析评论(25分) 求向物于向未尝无责向物于今于今未尝有于今未尝有以明物不来于向未尝无故知物不去复而求今今亦不往是谓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至今 2002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 名词解释[不全]1 离坚白 2 淮南格物 3 万理具于一心 4 通为天下第一要义《今年和去年都考了一段给原文标点,翻译和评述》先秦的 2005北大中国哲学 名解是者(巴门尼德);理念(柏拉图);唯名论;启蒙运动;单子...... 简答与论述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亚里士多德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笛卡尔的普遍怀疑;斯宾诺莎事物的次序即观念的次序;洛克第一性的质与第二性的质(为何提出此种区分);休谟的因果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康德的哥白尼革命;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 2005北大中国哲学 名解与简答中庸;离坚白;以说出故;六理;四法界;能必副其所;四几论述 (选二共70分)比较孟子与告子的人性论(仅供留学生);比较韩非与老子的道论;比较朱熹与罗钦顺的理一分殊;比较王守仁与王夫之的知行观标点翻译(共20分)原文为《中庸章句序》文首至“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2005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 名词解释20中庸,四法界,六理,四几二简答40离坚白,以说出故,崇本举末, 一物两体,能必副其所三问答70 国内考生前3题选2,外国考生4选2 1老子 与韩非道论异同2罗钦顺与朱熹理一分殊3王守仁与王夫之知行观异同4孟子与告子人性论比较 四标点并翻译古文20分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 。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2007年北京大学 中国哲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三表四端虚一静因内籀外籀人副天数神灭论

2016年河南公务员考试题库:行测每日一练及答案(13)

2016年河南公务员考试题库:行测每日一练及答案(13) 推荐信息: 2016年河南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题目及答案(汇总) 2016河南省考QQ交流群:480075869 2016年河南公务员考试备考已经开始,考试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全面备考,河南中公教育为大家准备了免费的复习资料和练习望相关考生及时查阅。更多关于河南省公务员考试的相关信息,请及时关注河南人事考试网。 【单项选择题】 1.①勇往直前的汩汩泉水相信,在岁月的过滤与涤荡下自己将永远一脉________。 ②由于摆脱了功利之争,田园山水诗人便有了一种恬静________的心境。 ③时间的长河无影无形,看不见摸不着,每天都在悄无声息地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清莹淡泊流逝 B.轻盈淡泊流失 C.轻盈淡薄流逝 D.清莹淡薄流失 2.《拾穗者》本来描写的是农村夏收劳动的一个极其________的场面,可是它在当时所产生的艺术________却远不是画家所能________的。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热闹影响设想 B.平凡效果意料 C.火热反响控制 D.忙碌效应想象 3.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时常拿起相机,________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去________城市中那些________的古迹和古迹后面那些有韵味的老故事。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奔走找寻闻名遐迩 B.漫步发掘门庭冷落 C.游走探寻鲜为人知 D.散步挖掘人迹罕至 4.阿富汗在历史上________外族的侵略,又处于十分复杂的地缘政治________之中。塔利班政权倒台后,阿富汗国内各派政治力量为了国家的未来必须进行必要的妥协与和解,从而找到使他们相互________乃至________在一起的政治解决办法。否则,阿富汗势必重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成为欧亚大陆最具威胁的“火药桶”。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承受格局协同凝结 B.备受局势协同凝结 C.备受格局协调凝聚 D.承受局势协调凝聚 5.企业到底是不是适合开展连锁经营?能不能开展连锁经营?面对这两个问题,一些企业往往________,________发展时机。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举棋不定耽误 B.一筹莫展痛失 C.无所适从贻误 D.优柔寡断错过 6.房产税征收是以一定期限的持有为前提的。而当前试点的征税实践则是把房产税等同于契税来征管,在房屋产权进行交易时,预征未来一年的房产税款。这一财产税较流转税进行征管的方式显然难以持续,尤其是对于存量住房的征收,如果缺乏办理产权证这一“关卡”,加之住房长期空置,所有者与使用者相分离现象的大量存在,很难保证房产税应征尽征。因此,同个人所得税等直接税一样,对个人住房信息的全面掌握,对税务征管方案的巧妙设计,征管方式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都是在房产税执行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税务征管方案存在的缺陷 B.房产税征管亟须加以转变

中国文化典籍导读课程大纲(杨秀英)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中英文): 本课程将通过诵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相关篇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四书的基本内容,掌握正确的读法。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积淀人生的感悟,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通过探讨孔子思想的现代意义及其如何取舍等问题,深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 This course will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tents of the four Book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by reciting relevant chapters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Mencius, University and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and master the correct reading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read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al text, I will further appreciate the broad and profound Confucian thoughts, accumulate the feeling of life, and learn the truth of being a man and doing things. By discussing the modern significance of Confucius' thoughts and how to choose between them,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 3 -

《红楼梦阅读课》教案

红楼梦阅读课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自测题检验本学期(暑假)以来学生对经典文学名着《红楼梦》的掌握情况; 2、通过对07年省质检卷和高考卷文学名着阅读题中对《红楼梦》一书的考题设置的讲析,谈谈针对文学经典名着考试的设题与解题思路。 教学设想:2007年福建语文高考首次把《红楼梦》等长篇小说类文学名着,以及《论语》等文化经典着作列入考试范围,即新增加了文化经典着作阅读和文学名着阅读两个部分,共计20分。因为是第一次将名着的专门考查引入高考试卷,所以命卷者不敢将步伐迈得过大,从2007年福建省《考试说明》提供的题型以及省质检卷和高考卷中的题型看,主要是简述某一名着的主要情节,如质检试题中的“简要叙述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这两件事”和高考试题中的述书中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这种考法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刚好也与我们的第一轮基础阅读的设想相吻合。 我们计划利用高一、二这两年将07年高考大纲所要求的这十几部名着能先过一轮,即先进行基础阅读,了解并熟悉文章的内容,待新课程高考大纲出台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第二轮甚至第三轮的强化阅读与训练。目前,我们的学生在高一年时已阅读了《家》、《子夜》、《欧也妮葛朗台》、《边城》、《雷雨》这五部着作,并且每次的学段考试中我们都会加入该学段所要求的阅读书目的考试内容。本学期我们要求学生阅读的是《红楼梦》、《巴黎圣母院》和文化经典着作《论语》。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学生课前讲话 二、通过练习来检测学生对《红楼梦》一书的掌握程度。 三、通过2007年省质检卷、高考卷中的题型,谈谈针对文学经典名着考试的设题与解题思路。 (名着缩微及答案要点) 1、《红楼梦》第二回关于“宝玉的取名与抓周”的情节(130字) ……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 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 ……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 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 政老爹便大怒了, 说:"`将来酒色之徒耳!' 【答案要点:贾宝玉一出世,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大家都觉得这孩子来历不小,便取名叫“宝玉”。(3分)一年后抓周时,贾政摆上各种东西,叫宝玉抓,可是,他什么都不取,只把脂粉钗环抓过来。贾政大怒,说“将来—定是个酒色之徒。”(2分) 】 2、《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关于“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的情节(946字)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 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 展开<<会真记>>,(《会真记》是元稹写的,结局为张生最终负情于莺莺,而《西厢记》是王实甫根据《会真记》改编的,是个大团员结局。二者还是有区别的吧。)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 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中国哲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a66302558.html, 中国哲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国哲学论文选题参考 1、朴素地追问我们自己的问题和希望——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会通的基础 2、中国哲学的诠释问题——以仁为中心 3、“科玄论战”与20世纪中国哲学走向 4、经典诠释与体系建构——中国哲学诠释传统的成熟与特点刍议 5、论中国哲学中的体用范畴 6、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关于“新中国哲学五十年”的一点思考 7、中国哲学中的知识论(下) 8、中国哲学的太极观念与太极拳 9、中国哲学:从“照着讲”、“接着讲”到“自己讲” 10、中国哲学大纲 11、论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主干地位——兼论道、儒、墨、法多元互补 12、中国哲学史新編 13、生的哲学——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 14、中国哲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15、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信念层面的对话(英文) 16、中国哲学的“原创性叙事”如何可能 17、关于中国哲学生态观的几个问题 18、学术流派的本土建构——新世纪中国哲学发展的一项重要使命 19、经典诠释与体系建构——中国哲学诠释传统的成熟与特点刍议

https://www.doczj.com/doc/a66302558.html, 20、中国哲学原论. 导论篇 二、中国哲学论文题目大全 1、一个虚假而有意义的问题--对"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问题"的解读 2、中国哲学的创新与和合学的使命 3、中国哲学史教程 4、中国哲学中的情感理性 5、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 6、中国哲学的自主与自觉——论重写中国哲学史 7、何为中国哲学——关于如何理解中国哲学的若干思考 8、"中国哲学史"写作与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困境 9、21世纪中国哲学走向:诠释、整合与创新 10、反向格义与中国哲学方法论反思 11、当代中国哲学形态构建面临的时代问题与可能回答 12、论道与物的关系问题(下)——中国哲学史上的一条主线 13、论道与物关系问题(上)——中国哲学史上的一条主线 14、论世纪之交中国哲学理性的走向 15、学科创制过程中的冯友兰--兼论"中国哲学史"的建构及其所面临的困境 16、中国哲学还是中国思想——也谈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危机 17、中国哲学中的“公私之辨” 18、论中国哲学发展的前景 19、中国管理哲学研究——从中国哲学的视角研究管理学

西方哲学史 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马工程版)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姓名:xx 学号:xxxxxx

第一编古代哲学第一章:早期希腊自然哲学 第二章:古典时期希腊哲学 第三章:晚期希腊哲学 第一章:古希腊早期哲学 题目:古希腊早期哲学 时间:2019、09、12 地点:15301 授课: 内容:一、自然哲学的划分 从学派上划分:毕达哥斯拉学派米利都学派 爱菲斯学派爱利亚学派 原子论 从地域上分伊奥尼亚地区各派哲学 南意大利地区的哲学 阿布德拉地区的原子论哲学 哲学思想性质上分{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唯心主义倾向哲学 (一)泰勒斯 论断:水是世界的本原 主要哲学思想: 1、关于世界的产生 2、关于宇宙的形成与结构形成:汪洋——陆地——世界万物 结构:大地浮于水上 3、关于灵魂的思想:物活论 思想简评:·“水是世界的本原”,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个哲学命题,标志着古希腊哲学的正式诞生 古希腊人开始用自然本身去说明万物的存在,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命题 古希腊人力图在感性观察基础上,以理性思维去对自然的起源和统一做出理论上的抽象 概括,宣告了人类理性的胜利 理论局限: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水这种特殊的,感性的事务,只能勉强说明世界的起源和构成,表现了哲学思考的朴素性 2、展现了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这一哲学基本问题不自觉的理解 (二)阿那克西曼德 主要哲学思想:世界的本原是“无定” 思想简评:“无定”比泰勒斯的“水”更有高度,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无定可分离的思想包含着辩证法的幼芽 (三)阿那克西米尼 主要哲学思想:气是万物的本原 万物的生长过程 关于灵魂的思想 思想简评:稀薄和浓聚两种运动更能说明世界的生成,开辟了用量的不同来解释事务性质差异的新途径 关于灵魂的观点表现出用感性物质形态来解释一切的唯物主义思想倾向 (四)赫拉克利特总体特征:流变 主要哲学思想:1、万物变的本体和根基是火(火是万物的始基,一切生于火,一切又都归于火) 2、万物变的普遍性 3、变的原则和规律(火按一定分寸燃烧,按一定分寸熄灭) 4、变的源泉或原因(对立面之间的对立与统一) 5、变的总体特征(循环和平衡) 思想简评: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在朴素唯物主义基础上系统阐述自发辩证思想的哲学家 其辩证法以感性直观为基础,具有朴素性,自发性,神秘性,关于世界的循环流变观也 是荒谬的

中国文化导读课件10

中国文化概况 主讲教师: 朱丽明

Allusions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Rubbish coated in gold and jade 一片冰心:Crystal-like heart kept in the jade flask---pure and innocent friendship. 青梅竹马:Green plums and bamboo horses 鸟尽弓藏:The bow is cast aside once the birds are gone. 入境问禁On entering a country, inquire about what is forbidd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y Chinese people, especially the older generation, are accustomed to going to traditional Chinese doctors and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remedi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has a history stretching back thousands of years. TCM is an extremely rich discipline, built upon the combined experiences of famous practitioners of past dynasties, and the extensive body of medical writings they produced.

西方哲学史考研试题答案汇总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 一、名词解释 1.始基 “始基”是早期古希腊哲学家在解释自然和宇宙时所引用的个体概念。“始基”即万物的本原,亦即万物之所从来,毁灭之后之所复归,它是事物的基本要素,或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 2.无限(阿那克西曼德) “无限”是阿那克西曼德规定原初物质时所引用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如果我们要从本身永恒、超越变化的某物获得经验世界中的种种变化,就必须假定万物始基的现实性,这万物始基具有一切必须的特征——即使这样的始基在经验中也是不可能的。在此,他假定了“无限”这个概念作为真实的来解释经验,并且赋予“无限”不生、不灭、不竭、不可摧毁这些规定性。“无限”包罗一切,决定一切,另外还赋予这个概念以“神性”。 3.数 “数”是毕达哥拉斯解释物质时所用的一个本体概念。他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数”被规定为众多的、不变的特征。他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归结为数的规定性,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 4.逻各斯(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逻各斯”即指内在的本原,专门表示“说出的道理”。逻各斯是就人所认识的道理而言,可以理解为“理性”、“理由”,就其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而言,可以理解为“原则”、“规律”。逻各斯就是“世界秩序”,它表现为“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的火。火的运动即万物的生成与毁灭,是可感的,而支配可感运动的逻各斯却是不可感的。认识“逻各斯”,思想要求在变化着的多样的事物中找到不变的同一原则。 5.存在(巴曼尼德) “存在”被巴曼尼德看作真理对象,具有高度的概括和思辨性。巴门尼德把“存在”与“非存在”对立,“存在者存在”“不存在的东西必定不存在”,通过这样赋予“存在”普遍性。在存在与思想的关系中,他把存在与思想等同,认为“思想和存在是同一的”,即思想内容需要由“存在”来表述,思想对象即“存在者”,思想的内容和思想的对象是同一个东西,通过思辨,巴门尼德规定了“存在”的性质:不生不灭、连续性、完满性。巴门尼德所说的“存在”是表示世界本原的一个概念,但它不是抽象的原则,而是时间空间中的实在,并且有固定的形体,是个滚圆的球形。 6.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大学英语“中国文化”课程实例研究

大学英语“中国文化”课程实例研究 摘要:《中国文化导读》是我校大学英语第四学期开设的菜单课程,属于菜单课程文化体系。本文通过研究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菜单课程,为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建立合理的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的框架提供参考,以探寻适合实际的教学资源、课程目标定位及各学科专业需求的课程设置,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文化体系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中国文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菜单课程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世界越来越需要了解中国,中国也越来越需要向世界说明自己。通过文化的影响力去塑造中国的软实力,是中国实施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软实力,是很重要的影响力。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的影响力需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传播”。如何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上,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值得认真研究。《中国文化导读》是我校大学英语第四学期开设的菜单课程,属于菜单课程文化体系,是第五期菜单课程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研究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菜单课程,在有效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同时,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建立合理的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的框架,从而达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专业领域内国际规则并能用英语直接参与国际交流的专业

人才的目标,有效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课程教学改革试验,以探寻适合实际的教学资源、学生水平、办学目标定位及各学科专业需求的课程设置,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文化体系的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通过《中国文化导读》课程研究,切实提高学生母语文化意识和英语语言能力,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竞争及合作等能力。期望通过积极探寻现代教育多媒体技术为支撑教学新模式及文化精髓讲授与学术写作练习相结合的全新课堂模式,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再上新台阶。具体表现如下。 1.有效改善“中国文化失语症”,提高学生的学术及国际交流能力。中国学生在学术交流或国际交往中往往处于被动,交流内容多为对外国文化的探讨,如果这样,那么我们当然处于文化逆差、交流劣势。本课题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建设,学生能在英语语言环境中,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从几个切入点着手形成较为深刻的了解,在今后的国际交流中做到平等对话――在讨论学习西方优秀文化的同时,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2.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更新将进一步促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知识清单与导读设计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知识清单与导读设计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导读清单 作为《课程标准》规定的“必读整本书”,《红楼梦》这部小说对中学生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即使不为考试,它也应该是每个人首选的人生必读书。其百科全书般的广博内容、卓绝超拔的艺术成就、丰富厚重的人文内涵,对提升一个人的整体素养(绝不仅仅是语文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清人所说: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但是,除非像张爱玲那样的天才,对大多数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来说,阅读这部小说确实有点勉为其难。为缓解这种畏难情绪,我们特意列出这一“清单”,虽然必定是挂一漏万,但可为中学生们提供一面窥视红楼的窗口。 【作者与版本】 1.虽然钱钟书先生认为“吃了鸡蛋感觉良好,却不必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但了解《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身世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小说中处处有曹雪芹及其所处时代的影子。 为了避免猜忌,同时使小说具有跨时空的永恒意义,曹雪芹故意模糊了小说所反映的朝代纪年、地舆邦国,但其实写的就是他祖辈、父辈和他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地域。 在阅读小说之前,你应该对曹雪芹及其家世做一番了解。 2.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曾属“簪缨之族,诗礼之家”。 曾祖曹玺之妻孙氏,做过康熙乳母;祖父曹寅是康熙亲信;父辈曹顒、曹頫袭父职,一家三代任江宁织造达58年之久。康熙南巡时4次住在曹家,曹家地位可见一斑。

雍正时曹家受冷遇,雍正五年被抄家,曹家从此败落。曹雪芹主要生活在家道中衰之后,从而写下这部带着幻灭悲剧的小说。 3.《红楼梦》有4个别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衩》。 《红楼梦》有两个版本系统:脂砚斋评点本(80回)和程伟元活字印本(120回),程本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补写。 【整体把握】 4.《红楼梦》是章回体长篇小说。 1-5回是序幕,为全书定下骨架。 6-18回通过刘姥姥进荣国府、元春省亲、秦可卿之死,写出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的繁盛景象。 19-54回写贾府安享富贵尊荣的生活,这部分有宝黛钗情感发展,有贾府的奢侈生活(凤姐宝钗过生日、清虚观打醮、两宴大观园),有繁华中的矛盾(叔嫂遇鬼、凤姐泼醋、宝玉挨打),也有丫鬟们的情感世界(晴雯不受屈辱、鸳鸯誓死不嫁)等情节。 55-78回写贾府由盛转衰,有探春理家、大观园“承包”、茉莉粉蔷薇硝玫瑰露事件、尤二姐之死、抄检大观园、晴雯之死等情节,第55回是全书转折处。 79-120回写贾府败亡,高鹗续写部分减弱了小说的悲剧性,按雪芹愿意,应是贾家“树倒猢狲散”,落得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5.要整体把握《红楼梦》,要先做到两点:熟读前五回,记住两张表(贾府人物关系表、贾府平面地图)。 其中前五回是全书的序幕。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北大西哲考研真题汇总之现代西方哲学

北大西哲考研真题汇总之现代西方哲学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缺,06, 1998 现代西方哲学 1、简述罗素逻辑原子论的基本观点 2、嘉达默尔关于“解释学”的观点 3、试析海德格尔的真理观 4、福科关于“认识型”的结构主义学说 5、尼采关于“重估一切价值”的思想及其意义 1999 现代西方哲学六选五 1、阐述胡塞尔关于“意向性”的学说 2、分析海德格尔关于Dasein(此在)的思想 3、克尔凯郭尔所讲的“人生道路三阶段” 4、柏格森的时间思想 5、关于罗素“模状词”理论及后人对它的批评 6、维特根斯坦关于“私人语言”的主要思路 2000年现代西方哲学部分 一、孔德的“思想发展三阶段论”及其问题。 二、分析维特根斯坦关于“逻辑形式”的学说。 三、试析伽达默尔的解释学对海德格尔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四、罗蒂对于“基础主义”的批判。 五、萨特关于“意识”的学说。 六、分析柏格森关于“绵延”的思想 2001年现代西方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外国哲学方向) 名词解释 1、实证主义 2、唯意志主义 3、詹姆士讲的纯粹经验 4、摹状词 5、加谬的“荒谬” 6、柏格森的两种时间 问题论述 7选4, 20分 1、穆勒关于个人和权利的关系的观点 2、尼采《悲剧的诞生》的基本思路与叔本华思想的关系 3、试析传统逻辑与数理逻辑所包含的不同方法论倾向 4、詹姆士的意识流学说与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的关系 5、试析海德格尔的时间观;以及它与康德的时间观的关系 6、简述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论题与自由的关系 7、试论梅洛庞蒂的知觉观

西方哲学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变论,巴门尼德的宇宙实在抽象永恒不变论 1、比较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在存在问题上的差异,并分析这两种存在观的局限性与合理性。 差异: 赫拉克利特典型的观点是“某物存在又不存在”;而巴门尼德观点与之相反,认为“某物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没有既存在又不存在的东西”; 赫拉克利特是“火本原论”者,他第一个提出“逻各斯”的概念,并开启了辩证法之门。“万物流转,无物常住,亦无物永为同一之物。”在经验中他观察到世界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而且这种变化正在发生,即变化就发生在现在。对于一个特定的事物,它正在发生着变化,正转化为他物。那么在现在的这一刻看来,它有它本身的这一面,也有已经转化为他物的那一面,所以在这种意义上,某物确实既是又不是它本身,既存在着又不存在。如同“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在这里,他并不否认变化中“河流”自身性质的保留,也就是说,他是主张当我踏进河流的时候,这条河流既是又不是这条河流,有“是”的一面也有“不是”的一面,两者皆有。 巴门尼德第一个把“是者”提升为真理的对象,提出“是者”(存在)是世界的本原,认为它最具对世界的概括性和统一性。他指出“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不是的东西必定不是”可以理解为存在者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它不可能存在,没有既存在又不存在的东西。原因是:“能被思维者和能存在者是同一的。”既然“存在者”与被思想和表达的东西同一,“不存在者”不能被思想和表达,那么这两者就截然的分开了,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的联系。在他看来,真理性认识表现在“存在就是存在,不存在就是不存在”,绝不是赫拉克利特那种既存在又不存在,一切都向自己对立面转化。 两种存在观的局限性与合理性 合理性 赫拉克利特基于变化阐明“某物存在又不存在”,这是很好理解的。变化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对于此刻的某物,它既保存着自身的本性,又包含着转变为他物的趋势,因此它存在又不存在。 局限性: 赫拉克利特认为的万物都变化,事物存在而又不存在。这怎么可能?如果说能,那就是说某种东西存在和某种东西不存在,无能生有,有能变无。或者,如果存在有变化,它一定产生于非存在或产生于存在。如果产生于非存在,它产生于无,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产生于存在,那么它是产生于自身,这就等于说,它同它自身是同一的,过去一直是同一的,没有变化。 巴门尼德受到经验的局限,巴门尼德认为“能被思维者和存在者是同一的”,存在是思想的对象,而不是感官的对象。如果没有存在作为对象,思想是不可能的。但有的时候人们往往在“空想”。 2、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斯多德的实体论的关系,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亚里斯多德的实体论同柏拉图的理念论有直接的关系,实体论是亚里士多德在继承批判理念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思考和缜密论证创立的。实体论克服了理念论关于一般能够脱离个别、理念可以脱离可感事物独立存在的错误观点 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原脱离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东西,叫做“理念”,所谓“理念”,柏拉图使用的原文是idea和eidos(多数时候用的是前者),本义指“看见的东西”即形状或相,转义为心灵、灵魂可以看见的东西。柏拉图主张理念与个别事物相分离。个别事物始终处在生灭变化之中,它们是个别、相对和偶然的,而理念则是永恒不变的,理念是在现象界之外的,决定现象接的永恒不变的、普遍的、绝对的、必然的存在。 亚里士多德不赞同柏拉图关于理念可以完全脱离可感个体事物单独存在的看法和观点。亚里士多德指出:与个别事物相分离的理念是无用的设定。他质问道:抽象的共性怎能单独存在?比如:你能说人只是人(抽象共性)而不是动物(可感共性)吗?因为人类是从动物界演化而来。所以,在批评自己老师柏拉图理念论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经过长期的思考和缜密的论证创立了他的实体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