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公德案例

社会公德案例

社会公德案例
社会公德案例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案例1 占座赚钱——一种时尚职业

市某高校食堂旁的广告栏见到了一则占座广告:“考研只剩一个月,四级只剩一周,不要因为没有座位打乱了你一天的学习进程,不用再因为一个小座而东奔西跑浪费时间。愿为您效劳,替您分忧,图书馆占座,2元一位。联系电1360444××××。”

昨日一天她就接到了三十多个定座,效果好得已经超出了她的预想。

考研男生赚钱有招帮人占座月入千元

“我每天早上5点半在图书馆等开门,帮别人占座位,5元一个人,每月能赚近千元。”一位姓的考研男生告诉记者。

前天,记者看到市某高校的公共亭上贴着一“考研占座”的启事。上面写着“本人长期在图书馆自习,可为早晨晚起的同学占座,报酬面议。”记者联系到这名姓的男生后,其表示因为学校每年考研的学生很多,图书馆到一定时期就开始爆满,晚去的学生经常找不到座位,占座就成了同学们头疼的事情,于是他就产生了收费占座的想法。同学表示,从去年9月份开始至今,他每天可以为四五个学生完成“占座任务”,每位每次收费5元左右。他说:“如果图书馆爆满时能占到比较多的座位,每月收入近千元。”(来源:晨报)

2005年04月03日晨报讯昨天,在某大学校园的海报栏里贴着一个“替人占座”的海报,价格是每次五毛。这个奇特的海报引得许多同学围观。据该校一位孟同学说,他上午上完自习回来,路过海报栏,看到很多同学围着一海报议论纷纷。他凑过去一看,原来是这样一海报:我们知道您热爱学习,我们知道您已经习惯早起,我们知道偶尔起迟了是您的疏忽,我们知道您即使起迟了也希望能坐在教室前排听课。如果我们和您想的一样,请让我为您占座!时间:每天第一节课前(每教室限十人)价格:0.5元/次。

这种占座现象蔚然成风,不得不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提出质疑,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有时个体占座也是迫于无奈,这就需要一个社会公约的存在,北大学生兴起“不占座日”,人大约定“有组织占座”,当然我们也在呼唤一种新型占座方式。

新型占座

在纸上写上出去的时间,以及回来的时间,最长不要超过半小时,这样别的同学可以在到时间后坐下来自习,这就让自习室流动起来,同时想上自习就静下心来好好上,如若今晚确实有事,也就不要“占着茅坑不拉屎”了。

网虫的新选择

16岁的哲是铁六中一名高中学生,原来在网上玩游戏玩得可以不吃饭、不睡觉的他如今对网页制作有了很大的兴趣,游戏已经淡出他的生活。

哲自己说,上初二时,父母都去了国外,这可为他的游戏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那时,班里有十几名学生在疯狂的玩《石器时代》。成绩自然是提不起来。

为了和网吧争夺学生,学校决定采取疏导的办法,让老师和学生在同一个教室里共同接受网络培训。结果发现,有的老师学起来还没有学生快,甚至还向学生请教。一些原来沉迷网吧的学生反而成了老师的“老师”。哲就是通过学校搞得一系列活动感到了制作网页的快乐。最终,从沉迷网络的泥潭中走了出来。

案例2 道路交通安全法之———行人篇

汽车让人――《道路交通安全法》给了行人安全的保障。该法规规定:行人在人行横道上有绝对优先权。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通行,必须停车让行;此外,该法规还保护了无交通信号情况下的行人横过道路权。规定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机动车要主动避让行人。

撞了不能白撞――《道路交通安全法》没有采纳“撞了白撞”这一做法,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法律规定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因此,此前个别地区实施的“撞了白撞”今后行不通了。

行人要挨罚――尽管机动车今后要让行人走,但违反交通规则还是要受到惩罚,交通法规定,对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可以处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

道路交通安全法之——车主篇

拖车不收车主的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拖车不得向当事人收取费用,并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停放的地点。因采取不正确的方法拖车造成机动车损坏的,应当依法承担补偿责任。

肇事逃逸别想开车――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对六个月发生二次以上特大交通事故负有主要责任或者全部责任的专业运输单位,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消除安全隐患,未消除安全隐患的机动车,禁止上道路行驶。

发生车祸先救伤者――交通法对于救助交通事故的伤者也有了人性化的规定,它规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伤者,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也应当予以协助;交通警察赶赴事故现场处理,应当先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医院应当及时抢救伤者,不得因抢救费用问题而拖延救治。

交通事故仍可私了――《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还规定了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按照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

酒后驾车罚得很惨――据有关部门统计,酒后驾车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一大因素。因此,交通法不仅将酒后驾车作为对法律的触犯,还加大了对饮酒、醉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按照规定,对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驾驶员,暂扣三个月的驾驶证,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警

部门约束至酒醒,处15日以下拘留和暂扣6个月的驾驶证,并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酒后驾驶公交、出租等营运机动车的处罚力度则更大。而且,交通法还规定如果一年醉酒后驾车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将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道路交通安全法之——车辆篇

第三者险要保――《交通安全法》对机动车实行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并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用于支付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抢救费用。“特权车”不能闯红灯――《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了只有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四种车辆,才属于“拥有道路优先通行权”的“特权车”,军车被排除在外。同时,这些“特权车”非执行紧急任务时,不得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不享有相应的道路优先通行权。

电动车属非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将电动自行车纳入了非机动车的畴,但对于能否上路行驶未作明确规定。

遮挡车牌可罚200元――机动车号牌应当按照规定悬挂并保持清晰、完整,不得故意遮挡、污损。故意遮挡、污损或者不按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的,将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泊车证与安检脱钩――任何地方在进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时,只需提供机动车行驶证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机动车安检机构应当予以检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附加其他条件。

大学生要认真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知识,不仅做到自己遵守交通法律规则,而且要积极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知识,促进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守法意识的增强。

案例3 自私的后果

小王以优异成绩考入大学,立志成就一番大事业。他很珍惜时间,很讨厌集体活动,也懒得搞卫生、打开水。一天下午,他感到很口渴,一连倒了几个热水瓶,都是空的。他非常恼火,提起两个热水瓶就向水房去,忽然想起,打那么多水干什么,够自己喝就行。于是又放下一个暖瓶。开水打完后,他想起有的单位的贴着“不外借”的条子,也写了一个“此水不借”的条子。同学们踢球回来,渴得要命,看到这条子,情绪可想而知。从此以后,大家对他疏远了,跟他一起说话、和他一起自习的人少了,有什么活动也不邀请他。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立,坐在教室看不进书,躺在床上不能入眠,老想着这件事,十分后悔。

违章事故永远没有赢家

我国开始实施的新《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与行人相撞,机动车驾驶人员必须承担责任。

司机寰驾驶奥拓车在南二环路上撞死了横穿马路的行人志秀,志秀家属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赔偿经济损失189618元,精神损失费5万,这起案件是新交法实施后首例“撞了不白撞”案,因此引起社会极大关注。

市宣武法院对这个案子进行了一审判决,判决司机和死者各负50%的责任。

法院一审判决,志秀在出行时横穿二环主路的机动车道,以致发生交通事故并死亡,是引发这次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而机动车司机寰发现志秀时没有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情况,也未做到安全驾驶,因此二人应对事故负同等责任。判决寰赔偿16万2142元。

这个案例,是新交法实施后,全国因行人违章被撞致死引发的交通事故赔偿第一案。对于行人和司机各负50%责任的结果,专家认为,这对司机和行人都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案例4 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国民十大陋习

1、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上厕所不冲水,不讲卫生留脏迹;

2、无视禁烟标志想吸就吸,污染公共空间,危害他人健康;

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购物、参观时插队加塞,排队等候时跨越黄线;

4、在车船、飞机、餐厅、宾馆、景点等公共场所高声接打、呼朋唤友、猜拳行令、扎堆吵闹;

5、在教堂、寺庙等场所嬉戏、玩笑,不尊重当地居民风俗;

6、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膊袒胸,把裤腿卷到膝盖以上、翘“二郎腿”,酒足饭饱后毫不掩饰地剔牙,卧室以外穿睡衣或衣冠不整,有碍观瞻;

7、说话脏字连篇,举止粗鲁专横,遇到纠纷或不顺心的事大发脾气,恶语相向,缺乏基本社交修养;

8、在不打折扣的店铺讨价还价,强行拉外国人拍照、合影;

9、涉足场所、参加赌博活动;

10、不消费却长时间占据消费区域,吃自助餐时多拿浪费,离开宾馆饭店时带走非赠品,享受服务后不付小费,贪占小便宜。

案例5 中国科技大学学生窃信事件

中科大的BBS上关于少年班女生窃信始末,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3月29日,当时,马蕾蕾的室友最早在网上发出惊人消息: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物理专业19岁的大四学生马蕾蕾得知同班女生馨(化名)已被明尼达大学接收后,抢先从信箱里窃取了馨的大学邀请信,并申请了一个和馨类似的E-mail与美国校方联系,替馨拒绝了留学邀请,同时推荐了她自己。馨因为迟迟没有收到明尼达大学的正式邀请,于是发信询问美国校方,才发现已被人冒名拒绝了邀请。此事在3月底曝光后,又不断有人指证马蕾蕾还窃取了其他人的留学邀请信,具体数量目前难以统计,校方目前也没有准确数据公布。一时间中科大人心惶惶,

许多学生疑心自己的邀请信被窃取,纷纷与所申请的大学联系,甚至有些接到拒信而不甘心的,又再次与学校确认是否属实。

案例6 文化盛宴中的“不文明”

2006年春节将至,著名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音乐会如期在省市举行,让市民享受到了高雅艺术的魅力。然而,在欣赏音乐狐疑的时候,观众席中却传来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表演者台上致意,迟到观众无动于衷演奏会将要开始,场还有约1/8的座位空着,人们仍然陆续地进场,找座位的也显得着急起来。其中,有两队借搬迁俩看演出的观众,因为座位号没连在一起,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开始和已经找到座位坐下来的人大声商量调换座位的事情,经过一番商议,又是一帧忙乱交换座位,搅得周围不得安宁。音乐会准时开始。入口处的门帘频繁被掀开,观众仍然鱼贯而入,两旁的侧门也不断有人进进出出。当身穿蓝色西装,一身绅士打扮得理查德?克莱德曼走上舞台,向观众挥手致意,热情和大家招呼的时候,许多观众无动于衷。尽管演出开始前,广播里播出观看演出的纪律:“在观看演出时,不要四处走动,不要吸烟,将手机关闭。”但此时在中间和后面的走道上,依然有观众来回走动,有的人低着头找座位,有的人在走来走去大声地打着手机,有的人和熟人大声打着招呼……一点都没有欣赏音乐会的氛围。小孩子哭闹声伴奏音乐会在检票入场期间,有很多小孩在场和两侧的楼梯上跑来跑去;演出期间有不少走来走去,还有小孩子到处乱跑嬉戏。尽管音乐会门票上已经清清楚楚地注明不能带婴幼儿入场,但是一些人却根本不当回事。其中,一位女观众就坚持要带孩子入场并与保安发生争执。强行进场后,小孩的哭闹声两次打断了观众的音乐欣赏。当小孩的啼哭声再一次响起的时候,在满场观众的注视下,这名女观众最后不得不抱着孩子离开现场,留下一路孩子的哭声。当理查德?克莱德曼深情演奏其演绎改编的中国音乐《爱如潮水》时,全场观众多沉浸在这位世界钢琴王子带来的美妙音乐之中。此时,坐在后排的一个小男孩突然开始不断地在过道上跳来跳去,年轻的母亲大声训斥着,周围的人都能清楚听到母亲的训斥声和孩子嘴里发出的“哇噢”叫声,严重影响了他人欣赏音乐的心情。一名小伙儿跑进演奏家的队伍音乐会中场休息后,大约是在演奏第二场第三首曲子时,一个小伙子突然拿着相机跑到了演出者的队伍里,结果被乐团指挥用指挥棒敲了一下,同时用脚踢了他以作警示之后,才灰溜溜地跑下台,现场秩序乱糟糟的。音乐会快要结束的时候,这个人又跑上了舞台,样子很得意地逗弄乐团指挥,结果被舞台工作人员赶了下来。此人的举动引起了全场观众的公愤,认为这个青年的举动简直是“瞎胡闹”。对于一些站在过道的观众,场维持秩序的警察也无可奈何将他们“情”了出去。

案例7 病房里的感动

晚上9时,医院外科3号病房里新来了一位小病人。小病人是个四五岁的女孩。女孩的胫骨、排骨骨折,在当地做了简单的固定包扎后被连夜送到了市医院,留下来陪着她的是她的母亲。大概因为是夜里,医院

又没有空床,孩子就躺在担架上放在病房冰冷的地板上。孩子的小脸煞白,那位母亲一直用自己的大手握着孩子的小手,跪在孩子的身边,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盯着孩子的脸。“妈妈,给我包扎的叔叔说过几天就好了,是不是?”“是!”母亲的脸上竟然挂着慈爱的笑,好象很轻松的样子。“妈妈,那要过几天?”孩子的声音很小。“用不了几天,孩子。”孩子没有说话,闭上眼睛,眼泪流了出来。过了一会儿,孩子说:“妈妈,我疼!”母亲弯下身子,把自己的脸贴在孩子的小脸上,用自己的脸擦干孩子的泪水。当她抬起头的时候脸上依然挂着那种轻松的慈爱的笑:“妈妈给你讲故事好吗?”孩子点点头,眼泪还是不停的流下来。母亲讲的故事很简单:大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来给大象过生日。它们各自都送给大象珍贵的礼物,只有贫穷的小山羊羞怯的讲了一个笑话给大象,大象却说,小山羊给大家带来了欢乐,它的礼物是最值得珍惜的。不知道母亲为什么选了这样一个故事。孩子的眼睛亮起来,她一边用手抹眼泪,一边用快活的声音说:“妈妈,它们有蛋糕吗?我过生日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会给我买最大的蛋糕?”“当然要买蛋糕,等你好了,出院的时候我们就一起去买蛋糕。”母亲的声音那样轻快,孩子也笑了。“妈妈,再讲一遍。”于是,母亲就一遍一遍的讲下去,她的手一直握着孩子的小手,脸上挂着轻松的慈爱的笑。女孩终于忍不住了,眼泪再次流下来:“妈妈,我很疼!”并轻声哼起来。母亲一边给孩子擦眼泪一边问:“你想大声哭吗?”孩子点点头。病房却是出奇的安静,不知道是不是大家都睡了。那时已经是夜里11点多了。“让妈妈陪你一起疼好吗?”孩子点点头又摇摇头。母亲把自己的手放在女孩的唇边说:“疼,你就咬***手。”孩子咬住了***手,可是眼泪还是不停的流。后来,孩子终于闭上眼睛睡着了,脸上还挂着泪水,母亲这时却是泪流满面。

凌晨3点的时候,孩子就从梦中疼醒了,她叫了一声“妈妈”就轻轻的抽泣起来。母亲忽然没了语言,他不知所措了,嘴里只是轻轻的叫着:“我的孩子!”“孩子要哭,你就让她大声的哭吧。”一个声音在房间里响起。“孩子你哭吧。”房间里的人一齐说。他们竟然都是醒着的。母亲看着孩子的脸,说:“想哭就哭吧,好孩子。”“妈妈,叔叔、阿姨不睡了吗?”孩子哽咽着问,眼泪浸湿了她的头发。她的小脸像个天使。

屋子里能走动的人都来到了孩子的跟前,一名40岁左右的妇女拿起一个橘子,一边剥皮一边说:“吃个橘子吧,小宝贝,吃了橘子,你就不疼了。”说着眼泪滚落在孩子的脸上。孩子吃惊的看着她,然后伸出自己的小手去擦阿姨脸上的泪。那女人更止不住的哭泣起来:“我从来没看到过这么懂事的孩子……”那一夜,大家都没有再睡,大家都被感动着,被那孩子感动着,被孩子的母亲感动着。有一个称职的母亲才会有这样优秀的孩子。

案例8 白血病人等待救命骨髓捐献者临时变卦

一名白血病患者好不容易找到与其初配成功的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但是,在患者经济极度困难,而且付出了8000多元的高分辨配型检测费并配型成功的情况下,志愿者却突然拒绝捐献救命的造血干细胞。

试论大学生增强自身公德意识的意义

试论大学生增强自身公德意识的意义公德,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在公共生活和公共场所中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公德意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一个人有无公德之心体现了个人的修养高低和品行高下。公德维护着社会秩序,规范制约着人们的行为。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违反社会公德的人,将被人们唾弃、耻笑。作为大学生要想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有修养的人,也应该增强公德意识,自觉遵守公德,维护公德,践行公德。 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因为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都与社会与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每个人都图自己方便,都只从个人欲望出发,我行我素,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权利,那争执、纠纷、冲突则生,社会就会混乱无章,最终每个人权利都得不到保障。所以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应该是最低的公德底线吧。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又如何?这是我搜集的一些资料,咱们用事实来说话吧。 案例一:2010年武汉大学生赵小苹两度赴边远山区支教,年轻的生命牺牲在支教路上。她被追授为“湖北省杰出大学生志愿者。” 案例二:《法制晚报》报道,2012年,北京化工大学学生许涛通过微博募捐拯救患白血病的父亲,并承诺3至5年内还款。曾经给许涛捐过款的某公司集团战略规划部经理曾鹏宇,于2015年5月12日在微博发文称,他收到了许涛汇过来的钱款——在原来捐款的基础上,还多出了10%的利息。 网友被许涛的诚信所感动,纷纷为他点赞。 案例三:2015年7月,大学生李晨希发起帮留守儿童辅导作业活动,她说:“父母的缺位无法改变,但我们至少可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案例四:2015年2月,河南大学生孟瑞鹏因救两名落水儿童献出宝贵生命。 这样的例子可以说不胜枚举,在他们身上体现了诚实守信、热心公益、关爱他人、见义勇为、奉献社会、勇于担当的美好道德,这既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这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它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大善大美,让我们看到的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代表着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反映着当代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但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大学生缺少公德意识,他们的表现让人堪忧。一大学生猎捕、贩卖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被判刑十年半,作为一个大学生如果仅以自己不知道是国家保护动物为自己开脱是无论如何都说

关于社会公德倡议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关于社会公德倡议书 篇一:倡议书:树立公德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倡议书:树立公德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广大的市民们: 社会公德是我们人类生存在这个社会的行为准则,它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人们思想的建设,对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适用度。 如今中国的社会出现了很多问题公交车上显眼的老弱 病残孕专座上经常坐着一些年轻人,他们并不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丝毫的愧疚与不安。这不仅有公交公司的责任,更多的责任是来自于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社会公德心与素质的提高。老年人以及相应的弱势群体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社会需要重 点保护的对象群体。尊老爱幼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有义务去将这种美好的社会公德发扬光大。我们没有理由在面对老年人乘车没有座位的时候表现出无动于衷与漠 视的态度。 同样性质的事件还表现在有些人不敢去扶那些摔倒后

的老年人。之前发生的大学生扶起摔到老年人却被反咬一口的事件毕竟只是个别现象,可这并不代表今后我们碰到类似的事情也可以堂而皇之的不去扶。另外盗窃现象日益严重、人们保护环境意识淡薄,以及城市养狗、翻车哄抢等问题都反映出了中国当前社会公德的现状。 你可以选择不去帮助别人,但是不能选择用这种方式伤害别人。都是这帮人缺乏社会公德心和自我道德意识的具体表现。我们在这样的事件中看清楚了人性的弱点,不仅为我们民族的未来担忧,我们将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未来的花朵面前,我们又该如何向子孙后代解释我们今天的行为呢? 社会公德心对我们这个社会的重要性显然无疑多说。现在的社会有消极的一面,自然也是有积极的一面,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尽量将不必要的损失减少到最小。中国是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文化积蕴告诫我们要遵守社会公德,社会的发展要靠大家的努力。 各位市民,为了温州和谐社会的建设,从现在起,让我们遵守社会公德,做一个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优秀市民吧! 倡议者单位: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业余党校成员 倡议日期:20XX年2月 篇二:道德倡议书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4篇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4篇 一、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态度 此次调查我们通过如下几个问题,对大学生对待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态度进行了研究。 1、坐公交车时,你会给老幼病残孕让座吗? 2、坐公交车时,你自己没有座位,但看到坐着的年轻人对身边的老人小孩熟视无睹,你会? 3、你会在自习室里大声接电话吗? 4、一位农民工的权益受到侵害,但却不知如何维护,而你恰好懂这方面的法律知识,你会? 调查发现对于问题一,有70%以上的同学表示一定会让,25%的同学表示视情况而定,只有3%左右的同学表示不会让。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具有基本的公德意识,视情况而定的同学,可能是因为公交车上人很多,自己的座位离老人又远,不方便给老人让座。对于问题二,有75%左右的同学,只是心中责怪那人没素质,但没有任何行动,有5%左右的同学表示不在意,15%的同学表示提醒年轻人让座。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具有公德意识,至少对这种行为表示不满,但绝大多数保持沉默,缺乏维护公德的勇气;更深层次的探究,还是私德在起作用,害怕别人不听劝告,而使自己尴尬,或者说不知道怎样用委婉的方式提醒他人;在公德与私德之

间,大多数人还是在维护私德的基础上再去维护公德,问题四和问题五同样显示出了这样的问题。 二、对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态度 我们主要是通过调查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以及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的。 1、你对国计民生的态度是 2、你曾主动去无偿献血吗? 3、你曾经利用手机或网络等媒介传播过淫秽暴力等不良信息吗? 调查发现,对于国计民生的态度,有57%的同学表示偶尔看一下,只了解周围人谈论的事情;40%的同学表示很关心,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只有3%的同学表示与自己无关的不关心。表明大部分同学还是会去关心社会问题,但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大多都是从别人不经意的谈论中,获得信息的,也有极少数同学表示不关心。当我们调查大学生无偿献血情况时,我们了解到有36%的同学表示想去,但不放心;33%的同学没有献过血;31%的同学无偿献过血。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还是愿意去无偿献血的,但有30%多的同学却不敢去献血,因为担心卫生条件,害怕自己因为献血而感染疾病。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出现呢?我们认为跟负面宣传有关,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报道,大多是会因此而感染病毒。我们的社会、政府应该积极为大家创建一个安全的环境,作一些正面的宣传与引导,消除人们心中的障碍,建立人们对社会的信赖。

怎样看待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与问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怎样看待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与问题 班级:建工1104班 组员:崔志攀(29) 李埕均(24) 指导老师:阎程 完成时间:2011年11月20日 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怎样看待中国社会公德的现状与问题 [摘要]: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公共行为规范。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随着公共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人际交往日趋频繁,社会公德的作用更加突出,它已成为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但由于受一些不良思潮和歪曲价值观的影响,现实生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轻视社会公德的消极现象,今天,我们迫切需要社会公德与推动法制化社会同步发展,强化社会公德教育,这对实施以德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公德意识及其道德规范对于有效地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良好的社会公德及公德意识,是健康文明的社会所必不可少的,社会公德的优劣、公民公德意识的强弱,己经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是否文明、进步和是否进入现代化阶段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素有“文明古国”之称,自古以来就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优良传统。当然,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其内容会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充实,也就是说每个时代都有与自己的文明相适应的社会公德,但其主要内容则为人类所不断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又为千百年来人们理想的社会公德在我国的畅行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德 [正文]:一目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现状 对于这次调查,大多数大学生对调查表所选的选项与现实中自己的作为大相径庭,大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但是真正能够严格遵守社会公德的人却不多。我们常说每人迈出一小步,社会就会迈出一大步。几乎百分之百的同学对“宿舍中常流水常明灯”现象的看法是主动去关掉,可是教学楼上卫生间里的水龙头经常在无人使用的情况下哗哗流水,过往的学生却视而不见。调查显示: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主干群体,80%左右的被调查同学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仅有10%的同学公德意识薄弱。在这次调查中,大学生对“公共场所插队现象”的看法,来自学生的反馈是:上前“马上制止”的占31%,“心里抱怨”的占50%,”心里谩骂”的占19%,还有极其少数的“视而不见”群体。对于“在公交车上向老弱病残人让座”这一问题上,大家几乎一致表态:主动让座;对“当乘手扶电梯,怎么站”,回答“自觉站在右边”的占80%,“随行人站的”占15%,“随便站”的占5%。在同学们回答“在外出遇到红灯怎么做”的一问中,“一贯遵守交通法规”的占97%,“偶尔闯红灯”的占2%,“经常闯红灯”的占1%。这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行动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关于在校园内或其他公共场合乱扔垃圾的看法”中,认为“很鄙视,宁肯拿在手里也不乱扔的”占48%,为“出于无奈,周围没垃圾桶”的占50%,为“怎么方便怎么来”的占2%。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还做的远远不够,即不能做到“兼济天下”。比如“面对一些不良图片视频的做法”,大部分选择“回避”,只有极其少数选择“举报”。

关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的感悟

关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的感悟众所周知,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规则,是维持社会全体公民在交往和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也是调节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相互关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和社会共同利益,保证社会和谐稳定,为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它的内容即是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道德,属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建设中的基础层次,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我国,社会公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理想、价值取向是紧密相联的,即社会公德既表现于个体行为的选择,又是个体较高层次道德观念的表现形式。人们只有自觉地以社会公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才有可能实践社会主义道德,进而达到共产主义道德的崇高境界。而作为一名社会成员,更是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必须做到: 第一是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人们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规则,在人们的交往中,和悦的语气、亲切的交谈、诚挚的态度等等,是相互尊重,友好的表现。讲文明礼貌能促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道德桥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仍会看到种种不讲文明礼貌的现象,如一些人常常出言脏话粗话,恶语伤人,失礼不道歉,无理凶三分,这些话使人难受痛苦,最不文明骂脏话粗话,都是不讲文明的表现,必须认真克服。今天,倡导讲文明、懂礼貌、受礼仪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人们道德素质的迫切需要,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新型人际关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树立中国人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 第二是助人为乐,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大家乐于相助,把别人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给予真情和真诚的帮助与关怀,这就是助人为乐。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一定的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不能孤立地生存,而在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一些困难、矛盾和问题,都要人关心,爱护,更要支持,帮助。从现在做起,使助人为乐在社会上蔚然成风,人人都应该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积极主动爱护他人,帮助他人,弘扬正气。助人为乐对于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和习惯,将是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关爱他人,在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中获得人生的快乐。 第三是爱护公物,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一说起爱护公物,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老生常谈,因为类似“以爱护公物光荣,以破坏公物可耻”、“爱护公物,人人有责”这样的口号恐怕连幼儿园小朋友也能说上几条。但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做得怎么样呢?各种破坏公共秩序、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屡禁不绝,常有公共设施遭到破坏或被盗走。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播下一个动作,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所以,每个人都要增强社会主人翁责任感,珍惜国家、集体财产,爱护公物,特别要保护社会公用设施,坚持同损害公共财产、破坏公物的行为作斗争。 第四是保护环境,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关系到人们的安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范文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报告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

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

我国社会公德存在的问题及其法律对策

我国社会公德存在的问题及其法律对策 摘要: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仅仅只是单纯的道德义或道德拯救呼声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认真分析造成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和寻求行之有的对策,进而从法律制度层面加强社会公德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法制根基。 关键词:社会公德公德意识法律对策 2006 年南京一老者被撞倒受重伤的“彭宇案”,似乎让很多人都得了彭宇“后遗症”。四年来,全国各地不断发生“彭宇案”的翻版。59 岁的豆饼大妈把拾得的1700 元交还失主,失主坚称其“贪”了6500 元。75 岁老汉从公交后门跌倒在地,众人却不敢施救,老汉大喊:“是我自己跌的,你们不用担心。”刘先生捡到空钱包,请来4 位市民作证,证明他捡到钱包时里面就没钱,然后才打了110 报警……1从瘦肉精到吊白块,从苏丹红、福尔马林到三聚氰胺事件,最新的是化学火锅,诸多掺入了化学元素和工业用料的商品充塞进百姓人家的菜篮子、餐桌上,不断引发出人们对关乎食品的安全的社会公德问题的思考。 这些都不是个案,那么我们的社会公德到底出什么问题了? 一、我国社会公德的现状和问题 (一)正义感缺失。在现代民主社会中,正义感是指社会成员对正义理念、正义原则、正义制度的尊严以及在维护正义制度、做出正义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一种按照正义原则来采取有效行动的能力。在社会发展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的今天,新旧道德规范发生激冲突,人们的个体功利价值取向相对突出,群体利他价值取向受到歧视,人际交往中感、友谊等因素不断弱化,而现实功利因素不断加强。在人们心中缺乏一种必要的正感,惩恶扬善的阻力很大,甚至出现“失德受益、守德受损”的反常局面,使得社会正义的贯彻实施失却了强大的内部动力,导致社会公德在价值层面失效。2 全国震惊的“李刚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我们迎来的不是同学的愤怒、有关部门的解释,而是做好事(作证)的孩子不敢承认,目击者也不敢公布事实。”3比“官二代”飙车引发恶性事故还要可怕的是事后目击者的集体沉默。这样的沉默源于三方面的压力。一是明哲保身的自我保护意识;二是家长听说此事后对子女的即时提醒;三是校方的禁止,“一旦向记者透漏什么事情,学校知道后肯定会对说的学生做出处分的”。因此,尽管他们中有人深受良心折磨,却不得不选择“无可奉告”。人们不禁要问,大学生的正义感何在?社会责任感何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应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写照,很难想象,在社会公平营养缺失的大环境里,大学校园如何能摆下一张平静的书桌?4这件情的结果是令人悲哀,人们自保的心里以及麻木的表现让我们感觉到这是个正义感正流失的年代。 (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漠视。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1陆爱红. “拯救”社会公德法律责无旁贷. 人民公安报/2010年3月12 日第003 版 2张坤.社会公德若干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5月。 32010年10月21日广州日报。 4梁江涛.集体沉默源于大学精神沉没,2010年10月25日发表于《中国法院网》 https://www.doczj.com/doc/a54159785.html,/html/article/201010/25/433004.shtml 2010-12-18访问。

论述公民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论述公民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高等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首先要提高认识。社会公德要求的文明范畴是最基础的文明行为,如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连这些基础的文明行为都做不到,那将是教育的悲衰。 其次是注重大学生自己的养成教育。公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更重要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加强管理,包括公德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自身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将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公德教育逐步重视并得以大力加强,特别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后,各学校都积极宣传贯彻,取得了明显成效。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整体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现代公德观念、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能在行为层面上有所实现。绝大多数学生在观念上认同“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认同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大意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缺点和弱点。比如:公共卫生习惯差,随地吐痰,乱丢杂物,在课桌椅上乱涂和乱画现象比较严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就餐时任意插队,偷窃等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诚信意识淡薄,助学贷款久拖不还;基础文明行为失范,不能尊老爱幼,尤其是男女生谈恋爱时行为有失分寸;集体主义观念不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差,享乐主义思想有所抬头,不讲节俭,互相攀比,时有酗酒、抽烟等不良习惯;不能爱护公共财产,图书失窃,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公共场所财物损毁严重等等。上述行为虽然不是大学生的主流,但它产生的消极影响令人忧虑,因为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

关于社会公德演讲稿

关于社会公德演讲稿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进入了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这也意味着我们将不再孤单。 (为了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必须遵守社会公德。什么是社会公德那?我认为,社会公德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社会公德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只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那些违反社会公德人,将被人们所不齿。社会公德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演变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为了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必须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什么是个人修养呢?我认为,个人修养就是个体在心灵深处进行的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个人修养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只有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当然,个人修养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实践活动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关于个人修养的讨论和研究,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古人曾经提出过“修身养性”,现在我国也把思想品德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这些传统美德深深的

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当然,我们也应当用与时俱进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公德,比如在当今社会,保护环境就应当成为每一个人的必修课。 环境保护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现如今却成为我们国家的头等大事。不可否认,环境保护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的工程,关系着千千万万人的命运,所以,这也需要所有人的配合与努力。我们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但是它非常脆弱,现在更是受到各种灾难的威胁:水污染、空气污染、江河断流等等。看看98年的洪水和去年的海啸吧,我们就会知道,地球其实已经千疮百孔。如果有那么一天,地球不堪重负,我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呢?毫无疑问,我们别无选择,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作为地球上的一员,我们不能仅仅担忧和抱怨,而必须加紧行动,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地球。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应该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的用品: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牙刷等等。虽然这些物品给我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使生态环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其次,我们应当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具体来说就是,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乱扔垃圾,同时注意回收和循环再利用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透支我们有限的资源,才不会给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留下遗憾。

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4篇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4篇 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说到社会公德,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公共生活。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公共生活的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公德则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 调查目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已成为我国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实践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发现大学生公德意识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如何更好地传播公德意识的建议,共创和谐社会。 调查形式:于xx年4月7日,随机抽取湖南地区两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中南大学)的210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占49.7%,女生占50.3%,调查问卷回收率79.5%,有效问卷167张,有效率100%,人工处理数据,统计图表用excel来绘制。 调查内容:从长沙市大学生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态度,对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态度以及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态度三个方面进行调

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态度 此次调查我们通过如下几个问题,对大学生对待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态度进行了研究。 1、坐公交车时,你会给老幼病残孕让座吗? 2、坐公交车时,你自己没有座位,但看到坐着的年轻人对身边的老人小孩熟视无睹,你会? 3、你会在自习室里大声接电话吗? 4、一位农民工的权益受到侵害,但却不知如何维护,而你恰好懂这方面的法律知识,你会? 调查发现对于问题一,有70%以上的同学表示一定会让,25%的同学表示视情况而定,只有3%左右的同学表示不会让。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具有基本的公德意识,视情况而定的同学,可能是因为公交车上人很多,自己的座位离老人又远,不方便给老人让座。对于问题二,有75%左右的同学,只是心中责怪那人没素质,但没有任何行动,有5%左右的同学表示不在意,15%的同学表示提醒年轻人让座。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具有公德意识,至少对这种行为表示不满,但绝大多数保持沉默,缺乏维护公德的勇气;更深层次的探究,还是私德在起作用,害怕别人不听劝告,而使自己尴尬,或者说不知道怎样用委婉的方式提醒他人;在公德与私德之间,大多数人还是在维护私德的基础上再去维护公德,问题四和问题五同样显示出了这样的问题。 二、对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态度

2021年关于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

2021年关于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 2021年关于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报告 社会会公德 简称“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与“私德”相对,这里的“公德”是指与国家、组织、集体、民族、社会等有关的道德;而“私德”则指个人品德、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的道德。 商业伦理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重要内容,经营者伦理道德的高低,不仅影响全社会的道德水平,更重要的是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而当温总理也发出“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的感叹时,我们就不得不在再次来思考一下“人心究竟是善还是恶”的问题了。对于社会公德滑坡的现状,小到随地吐痰,破坏公物,大到食品中添加的各种违章添加剂。 有人说,我们应当感谢中国的食品行业,因为它让我们从大米中认识了石蜡、从火腿中认识了瘦肉精、从辣椒酱里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认识了福尔马林、从蜜枣中认识了硫磺、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从奶粉中认识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也有人调侃说,日本人一

天一杯牛奶,振兴了一个民族;中国人一天一杯牛奶,震惊了一个民族。而如今,当我们日常消费的馒头也成为了有毒物品的时候,我们实在是不晓得该继续“感谢”下去,还是该骂其“道德沦丧到了极点”。 出现社会公德滑坡的原因 .功利主义的驱使和社会风气的败坏。 我国古代教育家孟子有句话说道“上下争利,国将危矣”。这句古训归根到底在一个“利”字。利可以指金钱、权利、功名、也可以指一些便宜、好处等。在利益的驱使下,人们可以昧着良心踩在别人的身上追逐名利、践踏道德。一些社会学家把道德滑坡归结为传统文化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人的价值观发生转变,道德观念的迷茫,道德判断失去方向。由此,社会就形成了一种不良的风气,越来越多的人,搬出社会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等客观原因为自己的不负责任找借口,从而丧失责任心,负责任的氛围也就无法建立起来。社会正在形成一种不良的风气,由此导致人们责任心的丧失。一个丧失责任心的民族,是走向道德滑坡的重要因素,是出现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功利主义使得人们公德淡漠。公民的劣根性:自私,愚昧;多疑,冷漠。导致了我们社会道德的进一步缺失。如今的人们只是对自己的家庭、亲人、朋友讲求道德,一旦进入陌生的环境、进入公共的领域,人们就变得冷漠、不知道关心帮助他人,对他人的热情帮助始终持有怀疑的态度。在这里人们拥有的极端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

关于社会公德的演讲稿

关于社会公德的演讲稿 篇一:关于社会公德的演讲稿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弘扬社会公德做合格公民社会公德,古人将其归结为忠、孝、仁、义、礼、智、信等。这种公德在中华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不断延续发展,始终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伦理。它不曾被历史长河的滚滚巨浪所淹灭,正证明了社会公德是维系社会和和谐的基本保障。请大家设想一下,当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公德进一步发展,使“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成为现实;全体公民积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发展人道主义精神,助人为乐、救死扶伤、见义勇为!这样的社会将会是多么和谐多么安定啊!今天,我们所要重建的社会公德,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同时,时代发展的进程又赋予了它新的内涵。这个新的内涵就是要求每个公民都必须承担起与公民权利相对应的公民责任和义务。每个公民都是家庭的一员,企业的一员、社会的一员,一方面责骂社会公德世风日下,一方面又自我侵蚀社会公德,社会怎能和谐?社会公德何日能重建?每个公民只有从自身做起,承担起家庭、职业和社会的责任,家庭氛围、职业环境和社会秩序才会好转,我们才能算是合格的公民。 老师们、同学们,现在,一座座现代化大厦拔地而起,祖国的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社会公德这座大厦也要长高长大,成为支撑现代文明道德的基础。我们只有弘扬社会公德,做合格的公民,才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

篇二:关于社会公德的演讲稿尊敬的评委:大家好!我是食品化妆品监督所的一名监督员,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参加今天的演讲活动,讲一讲自己对公德心的认识。我演讲的主题是“公德在我心,点滴在于行”。说实话,在此之前我自己对公德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因为要参加演讲,就去向专家请教。专家说,公德就是社会的公共道德。讲究公德,就是要完善自己个人道德,还要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见到我还不太理解,专家说,公德是一个既大又很小、既抽象又很具体的事情,大到见义勇为和歹徒做斗争的英雄事迹,小到给人让路、甚至是不随地吐痰这些非常不起眼的事情。她说:有一次,俄国十月革命的领袖列宁从楼上下来,正碰见一个女工人端着一盆水上楼。楼梯很窄,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退到一边让路。列宁说:“你端着东西,我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先上楼。这是一个遵守社会公德的正面典型。接着又说:在清朝的时候,一个中国大官李鸿章到俄国访问,在公开场合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到处宣扬、嘲笑,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公德的历史教训。我这下彻底明白了,一个小小的举动,可以反映一个社会的公共道德水平,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道德,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还会影响国家名誉。这不禁让我又联想起,有些人在马路上到处丢弃饭盒、饮料瓶,还有一些人随口骂出的脏话,这些举动真让人脸红!我记起曾经看过的一个公益广告:广告中,一个废弃的易拉罐,象一个足球一样,被路过的人踢来踢去,还配有足球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总结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总结 社会公德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关于社会公德调查报告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社会公德调查报告总结 社会公德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社会公德是指、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它包括一定社会、一定国家特别提倡和实行的道德要求,甚至还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使之得以重视和推行。狭义的社会公德是特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一般指影响着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文明礼貌、清洁卫生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尽管存在各种不同阶级的划分,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分工,但处于同一时代的同一社会环境里的全体社会成员,为了彼此的交往,为了维持社会的起码比活秩序,郡必须遵守为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简单生活规则。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

,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报告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

关于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伴随着毒奶粉、地沟油,南京彭宇案等一系列社问题的出现,关于社会公德缺失的争论就从未停止。从天津许云鹤案,江苏司机案,到10月13日两岁女童悦悦遭汽车碾压、18名路人漠然旁观事件,“道德沦丧”一词再次冲击着我们的心灵。我们是否真的到了道德危机的边缘?如何才能重新确立社会公德观念,成为我们关心的问题之一。 相关网络调查显示,超过80%的受访网友认为相比于十年前,中国社会的道德水平“有很大倒退”,其中道德水平下降最集中的体现在政府官员、司法执法人员及医生、老师等身上。为什么在千年儒家“仁”、“礼”思想主导下的仁义之邦中国会出现如此严重的道德缺失问题?中国传统道德演变发展到今天,其理念早已被我们熟知,但因现实社会的巨大发展变化,传统的纲常伦理到近代已经开始瓦解。近20年来,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人民生活得到了一些改善,但统治权力却能够轻易介入国家资源配置。同时,在社会商业化的趋势下,不择手段追求私利的做法让许多人尝到了甜头,这无疑使我们的人生关、价值观逐渐复杂分离,人与人之间再难有真心相待,我们孰知的仁义忠恕之道由于脱离人的基本发展需要而遭到摒弃,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逐渐盛行。 其次,法律对作恶者惩罚不严,也助长了不正之风。如南京彭宇案,一位网友说:“我不想见死不救,是那么多个法官的判决教我这样做的。我不奢望做好事被表彰,但绝不愿意像彭宇那样背上罪名。”社会公德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行为标准,它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只是作为法律的辅助存在。社会公德没有衡量的准绳,法律又不能保障行善者,做好事的风险使我们陷入了想做不敢做的困境。 社会道德的滑坡还引发了我们对中国教育的思考。我们从小被教育学习董存瑞、黄继光,这是“英雄式的非常人教育”。然而在和平发展的大环境下,我们不可能总是遇到需要顶炸药包的情况,于是教育的影响慢慢淡化,落空。我们需要的是常人教育,如对人要诚实,要帮助周围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课本里学着董存瑞、黄继光,耳边却接受着父母亲友“别多管闲事”、“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之类的教育。这样我们的新一代才不会时常对大人的行为感到困惑,社会公德的良好发展才能有保障。 说国人道德滑坡,是我们都道德败坏么?显现不是。道德败坏的是一小部分人。但这一小部分人的行为为什么会对大众产生广泛影响呢?我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道德滑坡产生的蝴蝶效应。它放大我们生活中的丑恶和阴暗,让我们对社会道德状况产生了质疑,开始变得不知所措。每个人心中都向往着一个充满欢声笑语,互帮互助的和谐社会,却为什么对需要帮助的人漠然视之?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家都这么做。一次去上海的经历让我对此深有感触。在我的家乡,闯红灯现象随处可见。而那次在上海过马路,红灯时尽管人很多,但没有一个闯红灯的,本想闯红灯的我也放弃了这个想法,停下来等绿灯。我认为这就是群众效应。因此,社会公德的建设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严于律己。当我们在一个遵守社会公德占主导地位的环境下,相信那小部分不守社会公德的人将会有所改变。 文明是不断上升发展的,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任何民族情感和凝聚力,都会被厌恶和疏离所代替。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是极不愿意看到社会道德滑坡的悲凉画面的。卢梭说过:“没有爱情,美丽有什么用处?没有语言,智慧有什用处?”而没有道德,由人的智慧创造出的物质文明又有什么用处呢?它带给人们的,决不会是幸福。正如小悦悦案中唯一施救者陈贤妹所言:“我不怕,平时见到老人摔倒我也会扶,总要有人去帮助。”“总要有人去帮助”,是一个社会和谐运转所必须的,也透出了植根于社会土壤中的浩然正气。它可以冲破担心、疑虑,把爱心与温暖施与需要救助的人。无论老幼强弱,与其徒发社会公德沦丧的嗟叹,不如从我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向世界证明,我们的社会并不缺少爱心,冷漠并不是常态。

大学生应如何让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大学生应如何让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摘要:公德意识是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基础和内容。作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公民存在,大学生首先应具备最一般的公德意识;作为正在接受系统高等教育的先进群体,大学生不应混同于一般公众,更应具备与大学生社会角色相适应的较高层次的公德意识。他律、自律和实践,是大学生公德意识培养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公德意识;高校德育 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是社会风尚和文明程度的基本标志,遵守社会公德,是对每个社会成员最基本、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大学生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一类社会群体,但社会公德的失范现象在他们身上却屡见不鲜,这反映出高校德育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还有所欠缺。依据多年高校德育工作的经历,笔者认为,高校德育要紧抓公德意识这一核心要素,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实现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整体提高。 一、公德意识: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 社会公德即社会的公共道德,它是人们在日常公共生活中所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中人们共同相处、彼此交往的最一般的关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也就是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和践行公共生活准则的观念和意识。公德意识是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形成高尚人格的前提和基础。遵守社会公德,自觉履行社会公共生活准则,是一个人养成良好道德习惯,树立高尚道德情操的起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道德人格的完善,就应该从培养公德意识开始。同其它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人的道德修养也只有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发生质的飞跃。因此,大学生只有培养和树立起公德意识,自觉地以社会公德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进而达到共产主义道德的崇高境界。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规范体系中比较低层次的道德要求,一般说来,它所要求的是最基本的文明行为。有人认为,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应该是小学和中学阶段的事,对大学生还讲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岂非“小题大作”?诚然,社会公德教育早在中学阶段、小学阶段甚至学龄前就已经开始了。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人的大学阶段,才是生理心理蓬勃发展并日益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臻定型, 思想道德日趋完善的重要时期。正如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言青年期是“人的第二次降生”,因此,必须深化和加强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为形成高尚品格打下坚实基础。我国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要求,这无疑也说明加强大学生公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 第二,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造就合格人才的起码要求和基本标准。 恩格斯在评述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发展时,曾经热情洋溢地讴歌“这是一个人类 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这无疑是说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的成长及其特征同时代的要求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可以说这是时代与人才成长的永恒的辩证法。那么,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应该造就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