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政治试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试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试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试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每小题2分,共50分。

1.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在于

A.世界观往往是自发形成的,是零散的,缺乏理论的论证;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

.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这主要强调了

A.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推动着认识的发展

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看右图漫画“民意”调查,回答3、4题:

3.右图这幅漫画“民意”调查

中的做法

①体现了公民在行使监督权

②侵犯了公民的表达权

③不利于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

④说明公民的民主权利意识不断提高

A.①④B.③④“民意”调查

C.①②D.②③

4.从辩证唯物论角度思考这种做法

A.没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要求

C.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

D.割裂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5.右侧漫画《各有标准》启发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

标准答案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D.从整体着眼,树立全局观念

6.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之所以“新”,其原因在于A.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

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新事物具有远大的前途

D.新事物产生晚,但发展速度快

7.2012年年底,上海市出台“异地高考”实施方案,制定此方案时考虑随迁子女父母在上海的实际情况,考虑人口的增长与城市承载力实际问题。从思想方法角度,上海在制定“异地高考”方案过程中

A.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

C.坚持实践第一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D.坚持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观点

8.《孙子兵法》“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观点表明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9.一位哲学家说过:“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理是

①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③事物的矛盾是人们的主观感受

④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各不相同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10.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后,各地政府根据《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纷纷出台依法行政工作的具体指导规范。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统一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 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的

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1.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不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现象、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主要说明了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

D.社会存在具有客观物质性

12.下面对改革认识正确的是

A.将无法解决我国目前的社会基本矛盾

B.根本目的是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C.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D.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决定意识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发展的观点

14.哲学上的“价值”的构成要素是

A.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

B.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和规律的认识

C.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的属性和功能

D.个体的人和社会的人

15.下列关于人的价值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社会要为个人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③实现人生价值只能讲贡献不能讲索取

④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最根本的是看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6.人们进行什么样的人生选择,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实际上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这说明

A.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

B.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

C.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导向作用

D.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

17.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为自己确立的目标和完成的历史任务不同。这说明

A.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B.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C.不同时代的人,对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认识和评价

D.对同一事物很难作出正确评价

18.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是

A.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B.努力改变人的先天条件

C.努力进行“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

D.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19.有人提出“生命价值=长度×宽度”,这里的“长度”是指一个人实实在在的行动,“宽度”是指一个人的素质。这种理解的合理性在于看到了

①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条件

③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④只要埋头实干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①②

20.社会生活的本质是

A.社会意识B.社会存在

C.人的思维和人的行为的组合D.实践

21.2011年4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公布在中国人大网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人大常委会实施该举措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B.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方法

C.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监督权

D.政府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

22.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这表明全国人大在行使A.任免权B.监督权C.决定权D.立法权23.2012年春节,北京市政府支出500余万元财政补贴,举办百部影片惠民活动,让很多因票价高昂而多年未进影院的市民享受了低价文化美餐。在此活动中,北京市政府履行了

A.调节电影票价的经济职能

B.组织惠民文化活动的文化职能

C.维护人们观看电影权利的政治职能

D.维护电影市场秩序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24.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总量由1952年的57.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626.2亿元;少数民族的人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40岁以下提高到如今的70岁左右。以上成就的取得主要归因于

A.少数民族地区享有更多的经济自治权

B.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

C.我国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

D.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25.当中国公民在国外遇到意外时,如一些绑架、抢劫等,我们驻当地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将会给那些遇到意外的公民提供必要的援助,这体现了主权国家的A.平等权B.自卫权C.管辖权D.保卫权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20分)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创新中国》在网上征集对如何进行服装品牌创新的看法,网友的看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看法一服装品牌需要继承与创新!创新服装品牌,必须继承民族精神和文化,承载现代气息和流行元素,凸显以人为本的心理需求。这就需要不折不扣地追求、探索和创新。

看法二中国是个纺织大国,但数量庞大的纺织品出口却赚不到更多的外汇,这是很令人头疼的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缺少品牌优势。大力发展品牌创新符合市场规律,也符合国家利益。

(1)看法一是如何体现辩证否定观的哲学道理的?(8分)

(2)根据两则材料中的看法,谈谈创新的意义。(12分)

27.(30分)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我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的量化目标。

材料一我国历届五年规划的经济增长目标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

注: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得到根本扭转,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行业间收入差距日趋明显。

材料二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不失时机坚定不移地深化分配体制改革,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破除一切妨碍实现社会公平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让人们“共享尊严荣耀”,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材料三我省某地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在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按照

“一村一主题、一村一文化、一村一特色”的建设思路,深入挖掘、弘扬村落文化,用文化提升乡村品位,丰富乡村内涵,使美好乡村更具特色、更富魅力。

(1)概括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4分)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促进社会公平的措施。(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9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的作用,谈谈“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的意义。(9分) 高二政治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20分)(1)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发展的环节,其实质就是“扬弃”。(2分)也就是说,辩证的否定不是简单地肯定或简单地否定旧事物,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中发展。(2分)辩证的否定观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树立创新意识。(2分)树立我国的服装品牌,既需要继承民族精神和文化,也需要探索和创新。(2分)(共

8分)

(2)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分)带来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深刻变革;(3分)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3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3分)(每点3分,共12分)

27.(30分)(1)“九五”到“十一五”规划,我国GDP和居民收入目标都在增长,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但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经济增长速度,收入分配差距拉大(2分);“十二五规划”适当降低了经济增速目标,提高了居民收入增速目标,意味着我国将努力实现科学发展,重视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社会公平(2分)。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

④政府要加强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整顿分配秩序,打破行业垄断,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⑤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其它酌情给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同步;强化税收调节,实现公平;扩大就业,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每点2分,任答四点给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9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坚持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制度保障;

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只能通过改革,改革能够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坚持改革开放,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

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坚持改革开放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种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每点3分,任答3点给9分。最高9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的作用,谈谈“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的意义。(9分) 【参考答案】①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塑造人的功能,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培养新型农民;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有利于不断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美好乡村竞争力。(每点3分,任答3点给9分。最高9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