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现代汉语中介词“给”的用法-精选资料

论现代汉语中介词“给”的用法-精选资料

论现代汉语中介词“给”的用法-精选资料
论现代汉语中介词“给”的用法-精选资料

论现代汉语中介词“给”的用法

1、引言

就“给”的本义来看,《说文解字》解释说,给,相足也,从系合声。“给”是相互补足的意思,所以成语有自给自足”。

动词“给”表示“给予”在元代以前就出现了。如:

1、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数金!(《吕氏春秋. 权勋》)

2、谁有妙法,与我说者当给所须,随其所欲。(《贤愚经》)

3、凡禁系不廉,淹滞不决,病患不治,并合给囚粮,依时

不给者,并须随事究问。(《元典章》)

从明代开始,这种用法的使用频率逐渐提高,但仍然不能算是高频词,但在清代,“给”的这种用法出现了爆发式的涌现,并逐渐取代了一直通用的“给予”义动词“与”字。随着语言的发展,动词“给”在“给予”义的基础上又逐步开始发生虚化,逐渐虚化为一个虚词,如:

4、先把这种子打给一顿,再把老婆也打顿给他。(《醒世

姻缘传》四十回)

5、(凤姐)隔窗子笑道:“芸儿,你竟有胆子在我跟前弄

鬼。怪道你送我东西,原来有事求我。”(《红楼梦》第二十四回)

6、宝玉道:“什么好的?你倒不如把前儿送来的那种绛文

石的戒指儿带两个给他。”(《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动词“给”的虚化是在清代开始的, 因为我们很难在清代以

文献中找到大量此类例子。

现代汉语中的“给”有多种用法:

一是作动词,如:

7、爹给了我五块钱。

8、后晌到我家给你三十块钱。

9、他刚才给了我一封。

二是作介词,如:

10、房子给土匪烧了。

11、他给小孩锁屋里了。

12、他专门给人家修理电视。

三是作助词,如:

2、介词“给”的用法

介词“给”所表示的意义可以是多样的。 吕叔湘在 《现代汉 语语法提纲》中认为介词“给”可以引进几种补语, 如受事补语、 施事补语,赵元任先生的《汉语口语语法》中把介词“给”分为

三种。 结合吕叔湘先生和赵元任先生对“给”的分析, 我们可以 把介词“给”分为四种用法, 即在受事主语句中引出施事, 于介词

“被、叫、让”;在施事主语句中引出受事,相当于介词

把、将”;引出受益或受损的与事,相当于介词“替、为”; 引出动作作用的对象,相当于介词“朝、向、对”。

2.1 、“给”在受事主语句中引出施事

前的古代文献中找到大量的此类例子,

但我们可以在清代的相关

相当

介词“给”在受事主语句中引出施事,相当于介词“被、叫、让”。如:

16、门给风吹开了。

17、房子给土匪烧了。

18、他给警察抓走了。

以上例句中的介词“给”前面的名词性成分,是动作的承受者,即受事,如“门”是“吹”的受事,“房子”是“烧”的受事,“他”是“抓”的受事。从语义上看,受事所具有的特点是有定性,即受事是事先存在的,而不是事先不存在的。

给”字后面紧跟着的成分是名词或代词,它们是动作的施

事,如“风”是“吹”的施事、“土匪”是“烧”的施事,“警察”是“抓”的施事。

给”在句子中的意义相当于介词“被、叫、让”。

句子中的谓语往往不是一个光杆动词,而是一个复杂形式,复杂谓语后都加上“了”。

介词“给”在受事主语句中引出施事的用法,是介词“给” 最常见的一种用法。与介词“被、叫、让”比较而言,“给”更口语化一些。

2.2、介词“给”在施事主语句中引出受事

介词“给”用在句子中,表示一种受事关系,表示对介词

给”后的名词的某种处置,相当于介词“把、将”等,如:

19、他给小孩锁屋里了。

20、我给电视机修好了。

21、我给电视机弄坏了。

以上例句中的介词“给”前面的名词性成分,是动作的发出者,即施事,如“他”是“锁”的施事,“我”是“修”的施事,

我”是“弄”的施事。

给”字后面紧跟着的成分是名词或代词,它们是动作的受

事,如“小孩”是“锁”的受事,“电视机”是“修”的受事,

电视机”是“弄”的受事。

给”字在句子中的意义相当于介词“把、将”等。

句子中的谓语往往不是一个光杆动词,而是一个复杂形式,复杂谓语后都加上“了”。

介词“给”在施事主语句中引出受事的用法,是介词“给” 最不常见的一种用法。与介词“把、将”等比较而言,“给”更口语化一些。

2.3、介词“给”在句子中引出受益或受损的与事

介词“给”在句子中有一种作用就是:在句子中引出受益或受损的与事来,与介词“替”、“为”等的用法相似,如:

22、吃的穿的我整整给他做了十年,连去年结婚的衣服都是我给他做的!

23、电影票他给你弄丢了。

24、他给我算错了。

者,即施事,如“我”是“做”的施事,“他”是“弄”的施事,他”是“算”的施事。

给”字后面紧跟着的成分是名词或代词,是动作所涉及的

受损或受益的与事,如例22 的“他”是动作“做”所涉及的受益的与事,例23 的“他”是动作“弄”所涉及的受损的与事,

例24 的“我”是动作“算”所涉及的受损的与事。

给”字在句子中的意义相当于介词“替、为”等。

在介词“给”引出受损的与事的句子中,句子中的谓语往往

也不能是一个光杆动词,而是一个复杂形式,复杂谓语有时也加

上“了”。

介词“给”在句子中引出受益或受损的与事的用法,是介词给”很常见的一种用法。从使用频率上看,似乎略低于介词

给”的第一种用法。(这里只是一种粗略的估计,没有做精确的统计。)与介词“替、为”等比较而言,“给”是一种口语化用法。

2.4、介词“给”引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

介词“给”除了上面三种用法以外,还有一种用法就是在句子中引出与动作有关的对象,相当于介词“朝、向、对”等。如:

25、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个故事。

26、同学们给老师行礼。

27、他给我使了个眼色。

者,即施事,如“老师”是“讲”的施事, “同学们”是“行礼” 的施事,“他”是“使眼色”的施事。

给”字后面紧跟着的成分是名词或代词, 是施事所发出的

动作的对象, 如“孩子们”是“老师讲故事”的对象, 是

“同学们行礼”的对象,“我”是“他使眼色”的对象。

给”字在句子中的意义相当于介词“朝、向、对”等。

在介词“给”引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的句子中, 它们的谓语 也不是一个简单动词, 动词后可加时态助词“了”, 也可以不加。

通过以上对介词“给”四种用法的分析, 得出介词“给”的 用法的特点: 介词“给”不可以直接用在动词的前面; “给”字

后面不可以带“了、过”;“给”后面可以带名词或代词。介词 事的用法最少见, 其余三种用法是介词的主要用法, 在这三种用 法中,介词“给”在受事主语句中引出施事的用法最常见,

给”在句子中引出受益或受损的与事和在句子中引出动作所 涉及的对象的用法相对而言使用频率略低。 3、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和讨论, 介词“给”共有四种用法, 即在受 事主语句中引出施事,与介词“被、叫、让”相似;在施事主语 句中引出受事,与介词“把、将”等相似;引出受益或受损的与 事,与介词“替、为”等相似;引出动作作用的对象, 与介词“朝、

老师”

给”字主要有四种用法。 其中,“给”在施事主语句中引出受

向、对”等相似,这些用法中,前三种用法中的介词“给”都有“给…了”格式,只有第四种用法没有这种格式。

现代汉语词汇全部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题目:“铁路”是词,“铁锅”是词组。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一个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可以分别与不同的词构成反义关系。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关联性联系形成的新义是词的比喻义。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啤酒”“芭蕾舞”是合成词。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词的本义又叫基本义,是词的最初意义。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叠音词属于合成词中的一类,如"莽莽”"姥姥”。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虚义语素”是指“子、儿、”等无具体词汇意义的词缀。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找茬儿”中的“茬儿”是单纯词。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固定语在结构、意义、作用上有自己的特点,但仍是词汇的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鼓掌”“睡觉”都是离合词。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语素在构词中的特殊变异主要表现之一是语素义变得模糊。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构词能力强是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共同特点。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 MTV、WTO都是带字母的词语。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一个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可以是词义,也可以是语素义。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由于成语意义的整体性特点,构成成语的语素义直接相加不能显示成语的整体义。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同音词即声、韵、调相同或相近的词。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同义词是概念义与附属义完全相等的词。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常用词可以是基本词汇中的词,也可以是一般词汇中的词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 "摩托车”是半译音半译义外来词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词都有概念义,同时也有附属义。 正确答案:错误 【第二次作业】 1、简答四音节的成语是怎样形成的? 答:①成语绝大多数是四音节的,有一部分后来成为成语的词语,原来就是四音节的。如"一息尚存”,出自《朱子全书?论语》:"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一息尚存”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②但大多数成语为四音节,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这同汉语语言片断双音节化有关相当关系。双音同双音结合,是现代汉语的一个主要节奏倾向,而绝大多数成语都用了这种节奏。各种长短不同的词语形成四音节的成语的原因有四个方面: (1)选取原句中最能概括全句或全段意义的成分组成成语。 (2)用四字概括事情、故事、寓言等的主要内容。 (3)省略句中虚词而成。 (4)增加成分(多为虚词或重义成分)于原句而成。 2、简答语素在构词中的特殊变异主要有哪些表现? 答:(1)语素义完全消失。这指的是某个语素原有的意义在它构成的一些词中完全没有表现,词义完全由另一语素表示,例如"国家”中之"家”,"忘记”中之"记”的意义完全消失了。 (2)语素义模糊。这指的是某些语素原有的意义在其构成的某些词中完全没有表现,但词义又并非完成由另一语素表示,因此不能说这个语素完全没有意义,却又不能说词义减去另一语素的意义等于这个语素新获得之义。这里语素的意义是模糊的。例如"捣蛋”中之"蛋”,"电池”中之"池”在这里的意义是模糊的。 3、简答同义词产生的最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1)新旧词并存可以构成同义词,如:文法——语法,母音——元音等; (2)标准语和标准语吸收的方言词可以构成同义词,如:馒头——馍,玉米——棒子等;(3)外来语词和本民族语词可以构成同义词,如:幽默——诙谐,海洛因——白面儿等;(4)外来语言的译音词和意译词也可以构成同义词,如:公尺——米,连衣裙——布拉吉等;同义词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随着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发展、思想的发展,语言的词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 1.范围 本规范(草案)提出了现当代社会生活中比较稳定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汉语普通话常用词语 56 008 个,形成《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给出了词语的词形。 本规范(草案)可供中小学语文教学、扫盲教育、汉语教育、中文信息处理和辞书编纂等方面参考、采用。 2.术语和定义 2.1 常用词 现代汉语普通话范畴中使用频率高、适用范围广的词语。 2.2 词形 本规范(草案)指词语的书写形式。 2.3 词频 在一定数量的语料中同一个词语出现的频度,一般用词语的出现次数或覆盖率来表示。本规范(草案)指词语的出现次数。 2.4 频级 同一语料调查范围中词频数相同的为一个频级。本词表频级统计分两步:第步形成不同类型语料库的频级,即原始频级。第二步形成总语料的频级,就是将几个原始频级之和再除以不同类型语料库的数目。 3.研制原则 3.1 词和语兼顾原则 本规范(草案)的词语收录,以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为主。同时,根据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也收录一些常用的缩略语、成语、惯用语等熟语,以及表达整体概念名称的其他固定短语。 3.2 系统性和实用性兼顾原则 本规范(草案)的词语收录,既注意词语的系统性,又注意词语在语用中的实用性。如以表示季节为根词的一些词,全部收录它的加缀词“初春”“初冬”“初

秋”“初夏”,但对于“‘晚'+季节”的词语,只收录“晚春”“晚秋”,未收录“晚冬”“晚夏”;对于“‘残'+季节”的词语,只收录“残冬”未收录“残春”“残 秋”“残夏”。 4.《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说明 4.1 本表研制过程中,收集词语同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语料库”核心语料库、厦门大学的新词语语料库、《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等所收词语进行了比对,并查验了该词在人民网《人民日报》报系网页以及 Google 网简体中文网页、百度网等常用网页上的使用情况。 4.2 本表用来检测词频的语料库有: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语料库”中经分词标注的4 500万字语料、《人民日报》2001年?2005年约1.35亿字的分词标注语料和厦门大学的现当代文学作品语料库约 7 000 万字的语料。总共 2.5 亿字。 4.3 本表共收录常用词语56 008个,包括单音节词3 181 个,双音节词语40 351 个,三音节词语 6 459个,四音节词语 5 855个,五音节和五音节以上词语 162个。表内条目按频级升序排列,频级相同的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 4.4 本规范(草案)提供了《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的音序索引,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同音的条目按笔画数由少到多排列。其中,词语的读音只供检索使用,不代表词语的读音规范。

现代汉语的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两类12种词性。一类是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一类是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实词 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

“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现代汉语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方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 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北京话)、吴方言(苏州话)、湘方言(长沙话)、赣方言(南昌话)、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闽方言和粤方言(广州话)。 3.现代汉语的特点 (1)语音方面: ①没有复辅音。音节内辅音不连用 ②元音占优势。汉语音节中复元音比例高 ③音节整齐简洁。多数音节一个辅音在前,一个单元音或复元音在后 ④有声调。 (2)词汇方面: ①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 ②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 ③同音语素多。 (3)语法方面 ①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不大用形态,主要用语序和虚词 ②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③词类和语法成分关系复杂 ④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4.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第二章语音 一、语音的性质 1.物理属性: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 音强:语言中的重音、轻音是由于音强不同所致 音色: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音色的变化在语音中起最主要的作用; 除音色外,音高的作用十分重要。 2.生理属性: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发音器官可分为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嗓子)以及咽腔、口腔和鼻腔三大部分。 3.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从语音表示意义的社会性来看,同样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就用不同的语音来表示。 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 语音的社会属性还表现在语音的系统性上。 二、语音单位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音素可以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 辅音是气流经过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如b、m、f、d、k、zh、s等; 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母音,如a、o、e、i、u等。 三、辅音和元音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四点: ①从受阻与否看: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的时候受到某个部位的阻碍;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不受阻碍。这是元音和辅音最主要的区别。 ②从紧张度看: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发元音时,发音部位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③从气流强弱看: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发元音时,气流较弱。 ④从响亮度看: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声音比辅音响亮。 四、音节: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段,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一般说来,汉语一个音节用一个汉字来表示。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方言词 附表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方言词附表 A阿俺熬熬心拗 B笆笆篱粑拔拔份拔火罐儿把把家把牢把稳坝白不呲咧白粉白果儿白话白毛风白煤白饶白相白嘴儿百叶摆摆划摆龙门阵摆平摆谱儿摆治摆子败兴韛扳本板板六十四板实板障半彪子半晌半宿坢拌蒜湴帮衬帮贴浜膀臂棒冰傍边儿傍黑儿傍角儿傍亮儿傍明傍晌塝包打听包袱底儿包谷包米包心菜煲煲电话粥饱雨宝贝疙瘩保不齐保险灯抱身儿趵爆料爆棚杯葛背背篼背饥荒背篓背子椑柿北瓜备不住背旮旯儿背时背兴背字儿倍儿悖晦被头褙子本家儿畚斗畚畚箕坌绷绷场面绷弓子绷簧甭甏镚子儿鼻牛儿比煏壁虱 臂膊边式编派扁食扁桃变蛋便所辫飙车俵鳔鳖边别别价蹩蹩脚别别嘴 宾服冰棒冰碴儿冰冻冰糕柄病秧子钵头饽饽菠薐菜伯公伯婆驳泊泊车 脖领儿不不大离儿不得劲不尴不尬不赖不起眼儿不善不胜不识闲儿不中步 埠头篰 C 拆(ca) 拆烂污擦黑儿猜谜儿才刚踩咕菜馆菜码儿蚕宝宝蚕山孱头 藏奸藏闷儿糙粮槽槽糕草甸子草鸡曾臿插关儿叉茬茬口碴岔岔换拆白党 拆兑柴柴鸡长活长年长生果场唱碟唱喏抄手吵吵潮炒炒更车车份儿扯白 扯淡扯臊撤辰光陈酒趁趁钱趁手撑死承尘承当埕程子塍秤花吃白饭吃瘪 吃不了,兜着走吃豆腐吃劲吃力吃水吃心吃嘴眵目糊痴痴子尺头尺头儿翅子 冲冲凉涌重落冲盹儿抽斗抽冷子稠糊丑瞅瞅见臭出出顶出圈出栏出溜 出马出门出门子出盘出息出血出账厨司锄头锄头雨触霉头揣膗穿帮 穿连裆裤船老大篅窗棂窗屉子床子噇吹灯吹灯拔蜡春条春头椿戳粢瓷实 刺儿话刺儿头从打从先凑促狭汆蹿蹿火催巴儿脆快脆枣皴蹲寸寸劲儿 撮撮箕矬矬子莝草厝错非 D搭帮搭背搭茬儿搭话搭架子搭脚儿搭街坊搭界 搭客搭腔笪打打摆子打奔儿打比打喳喳打吵子打从打叠打更打紧打愣打零 打拼打头打问打牙祭打眼打佯儿打烊打油打皱打嘴大大白大班大虫大春 大大落落大发大概其大料大面儿大拇哥大拿大年夜大娘大约摸大庄稼汏 带手儿埭单车当街当紧当先当心当央当院挡横儿凼垱荡子档档位档子 刀螂刀鱼捯捯饬捯根儿捯气儿捣鼓倒牙倒运倒灶到了儿倒过儿倒仰倒转 道--不-- 道人嘚啵嘚嘚得得人儿得样儿得得亏扽布丕簦蹬腿澄的士抵事 底盘地板地瓜地脚地栗地盘地头嗲掂对颠儿癫子典当点心点子踮脚电饭煲甸子店家垫背垫补靛青簟刁吊膀子吊线儿调侃儿调头掉秤掉枪花跌份跌眼镜碟机碟片丁点儿顶顶岗顶杠顶真鼎定当定规(一定)定规(决定)定弦腚丢份冻瘃垌洞子洞子货兜翻兜嘴蔸篼子斗篷斗口齿豆腐饭豆腐皮豆腐衣豆花儿豆萁逗闷子嘟笃定肚皮端架子短路断路塅对茬儿对付对工撴驐蹾不(dun)多咱多早晚剟掇掇弄 E 屙讹赖恶垩堨饿饭奀耳报神耳沉耳朵底子耳风耳掴子耳挖勺儿耳音二把刀二百五二乎二奶二五眼 F发痴发憷发嗲发火发利市发苶发痧发烧友发市发噱乏垡垡子番瓜番薯翻车(翻脸)翻车(水车)翻工翻身烦心反水犯憷犯傻饭辙泛酸畈嬎方向枋子飞灵非利坟山封皮伏地浮浮礼儿浮头儿 G 旮旯儿嘎巴嘎巴儿嘎嘣脆嘎渣儿轧玍玍古玍子尕干干松杆子肝儿颤泔脚柑子赶场赶海赶汗赶街赶圩敢敢情敢是擀干干架干仗扛港纸杠头岗尖岗口儿甜戆戆头高低高挑儿篙头篙子糕饼搞定搞笑告送圪节圪蹴圪针疙疤

论汉语词的兼类问题

论汉语词的兼类问题 摘要所谓兼类词是指同一个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一系列经常性不同语法特征的词。在汉语词类中,兼类词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兼类词的分类,然后从“兼类词与词的活用”、“兼类词与多义词”、“兼类词与同音词”三个方面分析兼类词的特点,最后探究兼类词形成的原因。对兼类词的研究可以令我们对兼类词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 关键词兼类词词的活用多义词同音词 一、前言 兼类词问题是汉语词类研究中较为复杂的一个问题,学者们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本文则试图综合众多学者的观点,尽可能全面地对兼类词进行分析,以求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兼类词。 汉语词的兼类现象的研究在我国第一部语法著作《马氏文通》中就已经出现,《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先生提出了“字类通假”,即将词类与句子成分对应起来,若出现词类与句子成分对应不合乎其所定的规范,就将这种现象称为“字类通假”。此外,书中又提出了“兼类说”。在《马氏文通》之后黎锦熙先生提出了“依句辨品,离句无品”的观点,他说:“国语的词类在词本身无从分别,必须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职务,才能认定一个词属于何种词类。”他从“句本位”出发,根据词在句中出现的位置来划分词类。 《国文法草创》的作者陈承泽先生注意到了“词类活用”与“兼类”的区别,他认为一个词用于他所说的“特定的文位”以外的时候,则是“活用”。他承认词有“变义”、“引申”和“兼类”,这些都不是“活用”。 王力先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兼类词所应具备的条件,即凡属兼类的词必须具备两种以上的常见用法。 吕叔湘先生对汉语中词的兼类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在《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中谈到:“建立一个词类,就不要让这一类里的词有全部或大部兼属另一

现代汉语完整版试题及答案

现代汉语试题 课程代码:00535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方言中属于非官话区方言的是( ) A.南京话 B.兰州话 C.南昌话 D.昆明话 2.属于舌面音的声母是( ) A.dtnl B.zcs C.bdg D.jqx 3.声韵相同调不同的一组字是( ) A.悔—诲 B.包—褒 C.绩—寂 D.袭—媳 4.下列各项中,“处”都读作“chù”的是( ) A.处分、设身处地 B.处方、泰然处之 C.处所、绝处逢生 D.处理、养尊处优 5.下列汉字中,由四个音素组成的音节是( ) A.端 B.有 C.扬 D.远 6.汉语拼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诗人sīrén私人sìrén B.主力zhǔlì阻力zhǔlì C.商业shāngyè桑叶sāng yè D.女客nǔkè旅客lǚkè 7.从形音义的关系上看,“朝”这个字属于( ) A.一形多音一义 B.一形多音多义 C.多形一音义 D.多形一音多义 8.“姨”字的笔画共有( ) 画画画画 9.下列各组中,每个成员都带有定位语素的是( ) A.舌头、对头、想头 B.老鼠、老爷、老家 C.变化、西化、简化 D.健儿、孩子、女儿 10.下列各组中,每个成员都与合成词“理事”的结构方式相同的是( ) A.革新、平反、凝目 B.伤心、防范、走路 C.革命、突破、齐心 D.埋头、起草、隔行 11.下列各组中,属于同音词的一组是( ) A.仪表(他的仪表端庄)—仪表(机器的仪表坏了) B.工作(他找到工作了)—工作(他正在工作) C.关节(腕关节)—关节(找人打通关节) D.问题(老师提出问题)—问题(设计遇到了问题) 12.下列各组成语中,加点的词读音相同的是( ) A.秦晋之好、好为人师 B.自怨自艾、方兴未艾 C.度德量力、度日如年 D.一知半解、庖丁解牛 13.下列各组动词中,不能带宾语的是( ) A.游行、结婚、示威 B.害怕、明白、喜欢 C.知道、觉得、感到 D.进来、出去、离开 14.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副词的是( )

现代汉语词的构成

词的构成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授的内容是现代汉语当中词的构成问题。在讲这个问题之前,大家应该先知道汉语的五级语言单位:语素——词——短语(词组)——句子(单句、复句)——句群(句组)。从这个序列表里,我们可以看出词位于二级序列,所以,要了解它,我们首先得了解语素,再来分析词。 语素和词都是语言单位。语素是具有一定意义的、用于构词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因此,我们可以讲,语素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而词是由语素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从这个关系看,词是比语素大的语言单位。 有的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像“吩咐”“葡萄”“咖啡”“马”“牛”等。“吩咐”一词由一个语素构成,因为“吩咐”拆成“吩”和“咐”就都是无意义的声音了。这种情况下,词和语素是一个同形单位,二者统一为一个形体。 有的词是由好几个语素构成的,像“语言”“鸡蛋”“书本”,“语言”一词由“语”和“言”两个语素构成。这时,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分析在这些词中到底有几个语素。 从语素的构词能力看,现代汉语的语素有三大类: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 自由语素,指的是能够单说单用,独立成词,也能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位置不受限制。例如“美”可以独用,也可以组成“美丽”“美貌”“完美”“健美”等。这类语素活动能力最强。 半自由语素不能单说单用,不独立成词,但能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位置不受限制。例如“丽”在现代汉语中不独立成词,但能组成“秀丽”“丽人”等词。这种语素在古代汉语中是词,在成语中仍然是词,如“风和日丽”。这类语素活

动能力比较弱。 不自由语素不能单说单用,也不能独立成词,只能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位置比较固定。这类语素活动能力很有限,粘附性很强,所以又叫粘附语素。如“阿”“初”“子”等。 根据在词中的作用的不同,我们把这些语素分为词根、词缀两类。 词根: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是体现词的词汇意义的语素。例如“电线、电视、电影、电话、电灯”等,其中的语素都是词根语素。词根可以单独构成词,也可以同别的词根一起构成词。汉语的词大部分是由词根语素构成的。? 词缀:词缀是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根据位置的不同,一般把词缀分为前缀、中缀、后缀三种。词缀不同于词根,它们只能粘附在词根上,主要作用是构成新词,它们自己不能独立构成词,只能缀挂在词根上才能发挥作用。 我们可以这么总结:自由语素都是词根,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属于词缀。 现代汉语中根据语素构成词的方式,将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两类词语: 一、单纯词 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无论音节多少,只要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就是单纯词。如“山”“好”“蝴蝶”“莫斯科”等词就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再如“树”“摇”“好”“二”“很”“的”“了”“扑通”也是单纯词。从上面所举例词可以看出,单纯词的语音结构不是单一的,其中有单音节的,也有多音节的,多音节的单纯词无论音节有多少,单个的音节都不表示意义,只有几个音节组合起来才能表示意义。对于多音节的单纯词而言,其内部的声音形式之间可能具有不同方面的联系。多音节的单纯词从声母、韵母、音节之间有无联系、有什么样

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

现代汉语中词的兼类 兼类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很特殊的问题,多年来许多人都曾论述过,但是至今也没得到很好解决。现在,我们也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此和大家一同探讨。 我们认为,如果一个词至少有两个义项分别具有不同词类的系列特征,那么这个词就兼属这些词类。 一、“一个词”的说明 (一)明确研究的对象:“词” 1.这个词是语言中的词 语法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的对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词类。但是,语言和言语是不可分割的,语言必须存在于言语中,而且语言的变化归根结底是言语的变化引起的,比如“活用”和“兼类”。一般来讲,任何人都可能对某一个词进行活用,任何一个词也可能被某个人活用。如果这种言语中的活用,只是某个普通人极偶然的现象,这是不可能引起社会注意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用法就有可能被一些人或某个言语社团所接受进而被社会上大多数人所使用,那么它就变为活用了。这种“活用”随着其在语言中使用频率的提高,又极有可能转变为语言中的“兼类”,因为它在“活用”中临时获得的意义和功能已经被固定下来。虽然,我们原则上研究词类要排除言语因素的干扰,但是实际执行起来是不可能的,因为某种现象从言语中上升到语言中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其间有个模糊状态。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尽量坚持我们的原则。 2.这个词应该是共时状态下的词 就语言本身来讲,它既有历时的一面,也有共时的一面,任何阶段的语言都无法割断与过去状态的联系,语言中的词汇也是这样,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就有古代的成分。然而,应该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种词汇在语音、意义和用法等上面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或多或少出现这样那样的变化,那么我们在分析词的兼类问题时就不得不考虑这些问题。从历时的观点看,某个词或者由于活用或者由于其他什么原因,有可能产生兼类,进而随着语言的发展,词类间经过一番消长,又有可能分化出或转向别的什么词类。当然,每个阶段都会经过一定的时间,短则几十年,长则上千年。然而,从共时的角度看,某个词可能处在活用阶段、兼类阶段或者已经转向其他词类的阶段。我们研究兼类问题时,主要是从共时的角度也就是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考察。 3.这个词还应该是普通话中的词 现代汉语即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

关于现代汉语词语的语法功能分类

关于现代汉语词语的语法功能分类 俞士汶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 1.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语分类体系 在朱德熙先生的语法理论的指导下,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与中文系合作,经过几年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服务于语言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词语分类体系,并将数以万计的词语实际进行了归类,与此同时还按类详细描述了每个词语的多种语法属性,初步建成了“现代汉语语法电子词典”,另外对数十万字的语料进行了切分和词性标注。这就又进一步检验了词类划分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这到如此规模和如此浓度的汉语语言工程实践可能是罕见的。 本文介绍现代汉语词语分类体系、分类的理论基础,并以若干词类例详细介绍具体的划类准则。 现代汉语的词分以下18个基本词类,括号中的拉丁字母是各个词类的代码。 名词(n),时间词(t),处所词(s),方位词(f),数词(m),量词(q),区别词(b),代词(r),动词(v),形容词(a),状态词(z),副词(d),介词(p),连词(c),助词(u),语气词(y),拟声词(o),叹词(e)。 这些基本词类可以合并为较大的词类。名词、时间词、处所词、方位词、数词、量词统称为体词,动词、形容词、状态词统称为谓词。有一部分代词属于体词,另一部分代词属于谓词。体词、谓词、区别词和副词又合称为实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合称虚词。实词与虚词是汉语两大词类。此外还有拟声词与叹词,它们游离于这两大词类之外。 自然语言处理的常规技术要求庆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中配备一部电子词典。对于计算机来说,可以认为作为电子词典的登录项的语言单位是“词”。基本中大部分肯定是语言学家认同的词,这也就是暗示了其中一部分不能看作“词”。从计算机处理实际文本的需要出发,从提高计算机处理效率的角度考虑,词典中另外包含了以下7类语言成分: 前接成分(h):阿,老,非,超,单 后接成分(k):儿,子,性,员,器 语素字(g):民,衣,失,遥,郝 非语素字(x):鸳,批,蚣 成语(i):接部就班,八拜之交 习用语(l):总而言之,由此可见 简称略语(j):三好,全总 前4类是比“词”更小的单位,不成词。这些成分的数量是有限的,只要电子词典的规模允许,应当尽可能地将这些成分全部收入。后3类是比“词”更大的单位,词典中只能收一部分使用频率高的。本文将电子词典中登录的各种语言万分笼统地叫做“词语”。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词汇

浑身发麻:不讲“日本汉语”就不能说话? [1108] (2009-02-09) 说起“日货”,通常是指日产的汽车、家电等。而当代汉语中也存在着“日货”,占到了当代中国汉语的70%以上(社会和文科学方面)。 属于外来语的日本汉语,对中国当代文化起着巨大的作用。 我们用老祖宗造的字,组成日本独创的词,普遍应用在日常生活里,说明一个事实:“汉语”已经成为汉文化圈共享的历史文明。 这些外来词汇只是现代化的骨架,并不是现代化的灵魂。有了现代化的骨架,却还没有足够的现代化的血肉,骨骼够大,但是营养不良,当代文化的窘境大概就在于此。解决窘境之路,不在于更换“骨架”,而在于锲而不舍地为当下的文化重建,补充现代人文的“营养”。 无处不在的日本汉语 我们看娱乐新闻,有一条说,小沈阳参加春晚之后,人气大涨;还有一条说,田亮拍了南非性感狂野写真。“人气”和“写真”这两个词,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司空见惯,可是,很少人知道,这两个词是不折不扣的外来词,是源自日本汉语的两个词。 我们再看看下面来自日本汉语的几个词: 1.解读,分析解说某项政策、观点、理论。比如,解读政策,解读谜团,解读**** 2.新锐,在某一领域新出现的有影响力的人、产品,比如,新锐人物,新锐导演,新锐汽车…… 3.职场,工作的场所,比如,职场人生,职场技巧,职场人物……

4.新人类,新人,新出现的人物,比如,常常形容90后的孩子是新人类。 5.视点,评论人的立场和观点,比如,专家视点 6.亲子,父母的孩子,比如,亲子课堂 7.达人,艺术、手艺、学术方面的大师。 8.放送,播放。比如,影视金曲大放送,新歌大放送 9.完败,以大比分,或者以明显劣势而输给对手。比如,北京国安队完败于上海申花队。 10.完胜,以大比分,或者以明显劣势而取胜对手。比如,北京国安队完胜于上海申花队。 11.上位,成熟,上路的意思,比如,他已经上位了。 12.点滴,输液的意思。 13.量贩,大量销售商品。比如,量贩式KTV,量贩式超市。 还有一些常用词汇,都来源于日本汉语,比如: 健康、卫生、衬衣、宠儿、乘客、储蓄、反感、化妆品、接吻、紧张、批评、企业、气氛、人格、肉弹、升华、生产、体育、通货膨胀、通货收缩、同情、统计、文化、文明、文学、时间、劳动、服务、白血病、鼻翼、剥离、大气污染、关节炎、抗体、麻醉药、牵引、弱视、色盲、糖尿病、听力、血压、…… 除了词汇之外,还有一些用法,也深深影响着我们的日常表达,比如 1.超……

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常识

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 现代汉语有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语法体系,学习起来会令人感到枯燥乏味,故人们往往疏而远之。甚至有人说,语法没什么实际用处,不懂语法照样能写好文章。诚然,写文章不必一味拘泥于语法的限制,但不等于写文章可以不懂基本的语法知识。只要我们仔细地阅读在各类媒体上发表的文章,就不难发现有明显语法错误的病句比比皆是。因此,要想在作文时能准确而规范地使用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不学一点基本的语法知识,是不能如愿以偿的。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内容包括汉字的特点,字词句的区别、联系及其使用规则,以及字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变化规律等等。囿于篇幅和笔者的水平,本讲只能着重而简略地讲一讲现代汉语中通用的词法和句法这两大问题。(上篇讲词法,下篇讲句法。) (一)词法 词法,即运用词语必须遵循的一般语法规则。所谓“一般语法规则”,即人们约定俗成并为人们广泛认可和应用的语言文字的规范。在《词语的运用》一讲中我们已经进过,词语是具有实在意义并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因此,我们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从学习词语开始,首先应该学一点词法的基本知识。接下来,我想择其要讲两个问题:词语的构词方式,词类和词的兼类。 〔1〕词语的构词方式现代汉语中的词汇绝大多数是由两个有具体意义的字构成的双音节合成词(古代汉语单音节词居多)。联合式和偏正式是双音合成词的两种主要的构词方式。例如“考试”和“考场”这两个合成词,“考”和“试”的意思相近,合为一个词表示一个意思。这两个字是并列的联合关系,它们的意义没有主次之分。而“考场”则不同,“场”是场所、场地的意思,“考”说明做什么用的场所、场地。其中的“场”是主体,“考”是附加的,起限制、区别的作用。两个字的意思有主次之分。由此可知,如“考试”这类由两个意义并列,不分主次的字构成的合成词,叫联合式合成词。如“考场”这类由两个有主次之分,意义有从属关系的字构成的合成词,叫偏正式合成词。 联合式合成词又可分为两种情况:(A)由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字并列构成。例如“土地、城市、房屋、戏剧、海洋”等等。(B)由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字并列构成。例如“收发、开关、买卖、出纳(词中两个字意义相反);方圆、左右、始终、尺寸(词中两个字意义相对)”等等。这里要注意的是,两字意义相反的合成词的意义,代表事物的全面和整体。两字意义相对的合成词的意义,表示一种不确定的抽象意义。此外,还要注意的是,联合式合成词的两个字,有的可以颠倒,意思不变。如“互相”也可写成“相互”。有的则不能颠倒,否则意思就不同了。如“生产”不能写成“产生”。而汉语中的联合式合成词的两个字,绝大多数是不能颠倒的。 偏正式合成词的构词方式也有两种情况:(A)後一字词是主体,前一个字起修饰限制作用。如“火热、热爱、粉碎、微笑(修饰作用);铁矿、马路、汽车、布鞋(限制作用)”等等。(B)后一个字对前一个字起补充说明作用,表示动作的结果和趋向。如“说明、提高、扩大、改善、抓紧”等等。 以上所说是合成词的两种主要构词方式,此外还有其他几种构词方式:(A)前一个字表示动作,后一个字表示相关的事物,构成表示动作行为或人和事物名称的词。例如“动员、带头、出席(表示动作行为);司令、领队、导游(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等等。(B)后一个字说明前一个字的情状。如“地震、心疼、性急”等等。(C)前一个字表示事物名称,后一个字表示事物的单位,这类合成词多半成为一种“类”名。例如“布匹、纸张、车辆、船只、诗篇”等等。 (2)词类和词的兼类——汉语里的每个词都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我们把用法相同的词归为一类,即为语法上的“词类”,也称“词性”。汉语里所有的词按其性质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实词”,即具有实在和明显意义的词。它有两个特点:第一,正因为实词都有具体实在的意义,所以它们只要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组合起来,就可以成为一个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不需要其他辅助的词。如“社会主义、光明、祖国、前途”

现代汉语虚词的性质、范围与分类第1讲

第一讲、2011-03-01 汉语虚词的性质、范围、类别及其研究现状 第一节、汉语词类的虚实分界 一、早期的虚实概念。 在语言使用中把词区分为虚词和实词两大类的,据现有文献的记载,在我国,最早见于宋人的著作,不过,当时都把“词”称作“字”,(“词”这个概念是本世纪初从西方引入的)。宋朝有个叫周辉的文人在他的《清波杂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东坡教诸子作文,或辞多而意寡,或虚字多实字少,皆批谕之。词人张炎在他的《词源》中也写道:词之句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八字者,若堆砌实字,读且不通,况付之雪儿(案:“雪儿”本为唐朝李密的爱姬,能歌善舞,后泛指歌女)乎?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甚、任”之类,两字如“莫是、还又、那堪”之类。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所谓的“实字”主要就是指那些具体的事物和概念,大致接近于现代所说的名词,而“虚字”则不但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叹词、助词、语气词,而且有时也可以指代词、数词,甚至是一些动词、形容词以及一些固化短语。 当时,人们把“虚字”叫作“词、语助、助字、助语辞”等等。元朝卢以纬的《语助》,作为我国最的一本虚词词典,对其所收的一些“语助”均有简明而又独到的解释。[1]到了清代,人们对虚字的认识已有了相当的发展。清人王鸣昌在他的《辩字诀》中,已经能够根据虚字的功用将其细分为六类:起语虚字、按语虚字、转语虚字、衬语虚字、束

语虚字和歇语虚字。当然,古人的虚词研究还不能算真正的语法研究,主要是出于训释古籍和指导作文的需要。就研究虚字的专书而言,除了《语助》,清朝袁仁林的《虚字说》、刘淇的《助字辩略》、王引之的《经传释词》都是很有代表性的。这些词典既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严格意义上的虚词,也收了一些副词、代词、谓词等等,不过基本上还是以训释经传中的虚词为主的。总的说来,早期的虚实区分是一种语文学意义上的分类,并不是一种语法学的分类,而且虚词和实词的范围、类别也是比较模糊的,尽管到了后期已经逐渐地明晰起来。 真正接近于现代意义上的虚字概念虚词观,直到上个世纪末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问世才出现,马建忠明确指出:“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虚字。”按照马建忠的看法,虚字就是表语法作用而不表具体词意的词。这一观点,在其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一直被人们所遵循。 二、虚实划分的标准 自从马建忠撰写《马氏文通》,创立现代意义上的汉语语法学以来,有关汉语的词类问题,一直存在着种种不同的看法。综观这一百多年来有关汉语词类问题的矛盾、分歧和争论,其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汉语中的词到底是不是可以分类,究竟应当以什么标准作为划分汉语词类的主要依据,什么样的语法理论更值得我们参考、借鉴;二、究竟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汉语词类体系,虚实两分的分类系统是否适应汉语的语言实际,哪些词类应该分别归入实词和虚词;三、在具体操作时,对于一系列多功能的词究竟应该怎么处理,尤其是有关兼类、同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例如: 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 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 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 表示判断:是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 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 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想——想想 试——试试讲——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 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 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 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

古汉语中词的兼类与活用的联系和区别

内容提要:古代汉语中的词类转换情况多而复杂,目前基本上大都看作“活用”。这既不符合古代汉语的语言实际,又不利于教学。“兼类”和“活用”并存,既有必要,又有可能。关键词:古代汉语词类转换兼类活用并存古代汉语中的词类转换情况多而复杂,而现在语法界对词的转换的处理方法不统一。例如:在“(诸葛)亮身率军攻祁山”句中,“军”充当宾语,是“军队”的意思,具有名词的语法特点,属名词类;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句中,“军”带补语“细柳”,是“驻扎”的意思,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又属动词类,对此有人认为“‘军’兼属名词、动词两类”,应把它作“兼类”讲,不应作“活用词”讲;有人认为“‘军细柳’的‘军’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不属兼类”。这个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对“兼类”和“活用”两个概念的理解。前者认为一个词只要兼属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类,就属“兼类”,不要有“活用”的说法;后者认为一个词只要改变了本身的意义,作别类词用,起别类词的作用,就是“活用”,不需要有“兼类”的说法。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说法都比较片面,都没有对“兼类”和“活用”作出科学的解释。我主张古汉语中词的“兼类”和“活用”应二者兼而有之。为什么要“兼类”和“活用”二者兼而有之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什么是词的“活用”,什么是词的“兼类”的问题。什么样是词的活用呢?从语法角度讲,汉语中的每个词,都属于一定的类别。按本类的语法属性去用词叫本用,反之,叫活用。张世禄教授给“活用”这样定义:“有些词往往在实际的语法结构中临时充当别的成分,和它们经常的用法不合的,这叫‘词的活用’。”(《古代汉语》)廖序东教授给“活用”是这样定义的:“如果一个词偶尔改变本身的意义,作别类词用,起别类词所起的作用,这就叫词的活用。”(《文言语法分析》)这两位教授对词的活用下的定义都强调“临时”或“偶尔”。这就说明词类的活用实际是词在语法结构中的临时运用,一离开结构,那种用法就不存在。词类的活用,属于语法学的范围,不能算是兼类。例如:名词,其语法特点是:可以自由用作主语、宾语;可以用作名词谓语,但不能用作叙述句的谓语,不带宾语;它的前面可加名词、数量词、形容词,但不能加副词。“人”这个词,被用作主语、宾语、定语,是它的经常“职务”,因此它是名词;至于“人”在“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中山狼传》)”,这句中的“人”,不是作主语,也不是用作宾语、定语,而是作“立”的状语,意思是“像人似的”。这是它的临时“职务”。这个作用和意义,离开了这个具体的句子,就没有了。因此,我们只能说这个“人”是名词作状语,这是它临时取得了作状语的作用,是词的活用,而不能说“人”是兼类词。什么叫词的兼类呢?“如果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那就是词的兼类。”(《中学语文教师手册•古代汉语》243页)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词的兼类和活用不同,活用属临时用为某类,兼类属经常用为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兼类和活用有着很大的联系,当一种活用经常化,约定俗成,就变成了兼类了。吕叔湘先生说:“语义的变化比较特殊,只是偶尔这样用,没有经常化,这算是临时‘活用’,不同于永久性的词类转变……这种活用如果经常化了,就成了词类转变了。”(《汉语语法分析问题》46至47页)兼类的词由于在实际语法结构中多次“活用”,以至经常化而把它们的“变性”固定下来,这往往就是词义的引申转变,但是词义的引申转变和“词类活用”毕竟不是一回事,词义的引申转变,是使语言中形成“同词异义”的现象,产生大量的“多义词”,这属于词汇学、词义学范围。“词性活用”则是实际语法结构中的临时运用,一离开结构,那种用法就不存在,所以是属于语法学的范围。活用可以发展为兼类,而兼类词,当其中某一类用法在历史中消亡了,这样兼类词就变成了单类词。例如“衣”现在属名词,而在先秦,它兼属名词和动词两类。“衣”在《论语》、《孟子》、《荀子》、《韩非子》四部书中使用的情况如下表:书名名词动词合计《论语》 8 5 13 《孟子》 4 9 13 《荀子》 40 9 49 《韩非子》 50 22 72 合计 102 45 147 这种情况不是个别的,例如“友”,在《论语》中出现19次,其中作名词用7次,作动词用12次。“军”,在《左传》中出现42次,其中作名词22次,作动词20次。由于这些词在现代汉语里都是名词,所以当看到“乘肥马,衣轻裘”(《论语》),“友直友谅友多闻”

现代汉语参考答案

现代汉语分析题参考答案 辨析下列和组同义词 纠正——改正 “纠正”和“改正”都含有“改正错误和缺点”的意思,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纠正侧重在“纠”,一般是督促别人改正,而改正侧重在“改”,意在自我改正。 鼓励——怂恿 “鼓励”和“怂恿”都含有鼓动别人做什么事的意思,二者的区别主要在感情色彩上,鼓励是一个褒义词,而怂恿则是一个贬义词。 商量——商榷 二词都含有商议的意思,二者的区别在于色彩不同,“商榷”的书面色彩较浓,一般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而“商量”口语色彩浓一些,用得比较随意。 摧毁——摧残 二者都有摧毁的意思,但侧生点不同,摧毁侧重于摧而致其毁灭,摧毁则重于于摧而使其致残。摧毁的程度要比摧残大。 夸大——夸张 二者都有夸大其词的意思,但二者的色彩不同,夸大含有贬义;而夸张较为中性,尤其“夸张”是一种修辞格式,是一种合理的夸大。 接收——接受 二者都有收受的意思,二者的区别在于搭配的对象不完全相同。“接收”的对象一般比较具体,是具体的事物,而“接受”的对象比较抽象,往往是指观念,任务等。 请求——恳求 二者都有请求的意思,但二者的程度不同,“恳求”的程度比“请求”的程度要深一些。保护——庇护 二者都有保护的意思,但二者在感情色彩上存在差别,“保护”是褒义词,而“庇护”是一个贬义词。 战争——战役 二者都停职有战争的意义,二者范围大小不同,“战争”所指的范围要比“战役”大。溜达——散步 二者都有闲庭漫步的意思,二者的区别也在语体色彩,溜达是一个口语词,一般不会用在较为正规的场合。

二者所指时间差不多,都是在深夜。二者的区别在于语体色彩不同,半夜的口语色彩深一些,用得比较随意,而子夜多半出现在书面语中,用得比较正规,时间也更精确。 担任——担负 二者都有担当的意思。二者的区别在于搭配对象不完全相同,“担任”的对象比较具体,“担负”的对象比较抽象。 辨析下列各组词的词性 仔细——研究 “仔细”可以受否定副词和程度副词的修饰,可以做谓语,估谓语时不带宾语,其重叠方式是“仔仔细细”,是形容词。“研究”可以受否定副词的修饰,但不受程度副词修饰,可以做谓语,并带宾事。是动词。 现在——刚刚 “现在”可以修饰名词,如“现在时间”,可以放在介词后面,“从现在开始”,可以做主语,“现在是北京时间十点”,是时间名词。“刚刚”不可以修饰名词,不可以放在介词后面,也不做主语,只做状语,是时间副词。 进行——进展 “进行”要以受否定副词修饰,可以做谓语,可以带宾语,是动词。而“进展”可以受量词短语修饰,不受副词修饰,主要做主语和宾语,是名词。 最近——马上 “最近”可以修饰名词,如“最近的事”,可以放在介词后面,“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可以做主语,“最近没有空”,是时间名词。“马上”不可以修饰名词,不可以放在介词后面,也不做主语,只做状语,是时间副词。 高级——高等 二者都可以修饰名词做定语,但高级可以做谓语,可以受副词修饰,而高等则没有这两个语法性质,所以,高级是形容词,高等是区别词。 同意——同感 “同意”可以受否定副词修饰,可以做谓语,并带宾语,是动词。同感可以受量词短语修饰,不受副词修饰,主要做主语和宾语,是名词。 效能——效法 “效能”可以受量词短语的修饰,不受副词修饰,可以做主语和宾语,是名词;而效法可以受否定副词的修饰,可以做谓语并带宾语,是动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