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大汉语言文学中国文化概观复习资料

电大汉语言文学中国文化概观复习资料

电大汉语言文学中国文化概观复习资料
电大汉语言文学中国文化概观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观》形考作业指导1

一、填空题:20%

1 、世界最古老的四大文明

即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P1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处于北纬40度至42度之间的北方区域,是- ________________ 文化和__________文化的“接触地带”。农耕文化、草原文化。P2

3、史学家蒙文通将传说时代的部落分为__________ 、 ________ 、等三个不同的集团,而史学家徐旭升则分为三大人群:他们

是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江汉民族、河洛民族、海岱民族、华人群、东夷人群、苗蛮人群。P5

4、新石器时代可分为早中晚三大时段,即_______________ 时期、时期和__________ 时期。仰韶文化以前、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P45

5、人类文明的发展,存在着层次的分别。第一层次的文明是古

巴比伦、中国、印度、埃及的古老文明,第二层次的文明是以地

中海世界的___________ 为代表,第三层次的文明是古罗马世界

解体后出现的____________ ,第四层次的文明是以美国为代表

的_________ 。古希腊、罗马文明,欧洲文明,北美洲文明。P69 6、西周文化突出的特点是“ ________ ,它的文明价值在于对中

华民族的 ________ 作用。“礼乐”、教化。P76

二、判断题:10%

() 1 、古代文明产生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群交融、碰撞的结果。P1

() 2 、因地理条件的关系,中华文明在很长的时间里是独立发展的。P2

()3、中华民族的形成其实就是中华文化传统的形成。P6

() 4 、远古时期青藏高原的生存环境要比现在优越,那里孕育过灿烂的文化,如河姆渡文化。P7

()5、文明在中国的最早突破是在长江流域实现的。P6

() 6 、中国文化的发展大势是由东南向西北推进,这样的趋势实际是政治、经济、文化曲折发展的反映。P16

()7 、中国从夏代就进入了有阶级的时代,或者说是进入“国家”时代。P64

()8、大蒐礼是一个在饮食活动中传达某些文明取向的隆重而普通的礼仪。P83

()9 、古希腊、罗马的显著特征是阶级意识发达,而西周时期社会的主导意识是宗亲意识,没有明确的阶级意识。P72-73

()10、周礼对古代中原各国具有“人文化成”的作用,而对边远的邦国,化导的意义不大。P97

三、名词解释:20%

1、文化:文化即人文化成,是自然的人化或人类化。分广义与狭义。

广义文化: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其体现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狭义文化:排除上述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而专指精神活动及其结果。

2、文明:

唐人孔颖达疏解曰:“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 。

文明是指人类的物质创造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接近于广义的文

化的概念。如古埃及文明。

文明的另一层含义是指人类摆脱野蛮、蒙昧获得的生存状态。如:文明时代的到来。

3、大蒐礼P80

大蒐礼是一个集体性的军事演习性质的大礼,培育着国家军事活动所需要的整体精神,也培育着着古代战阵中特有的贵族作派。

4、分封制P54

分封制就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标准,分邦建国的一种制度。

四、简答题:30%

1、成就了中华文化的独创性的原因是什么?P3、P6 要点:一、独特的地理条件。二、人群的交流、文化的碰撞。稍作阐述)

2、西周为什么要实施分封制?P54 第三段

要点:保护周室,稳固周王朝政治。(要稍作阐述)

3、分封制有何历史价值?P60-64

要点;一、分封制激发了人群的历史创造。二、分封制造就统一的文明进程。(要稍作阐述)

五、论述题20%

1、礼乐文化对中华民族有何教化作用?请举例说明。P77-93

提示:礼乐文化的教化作用可从礼乐文化进入人们的意识与无意识两个层面来阐述。P77

举例说明:可选项举宣扬德治的祭祖典礼、大蒐礼、典礼等。

P77-93

《中国文化概观》形考作业指导2

一、填空题20%

1、我国古代“国人”在邦国中有“三询”之权。“三询”指_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__ 。询国危、询国迁、询立君。P104

2、商鞅变法的实质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即“农战”,“农”就是_____________ ,“战”就是_______________ 。极端的重农、驱农归战。P120

3、商鞅变法时是用_____________ 制H度、________________ 制9

度把民众严格地控制起来。户籍、什伍连坐P123

4、民众丧失了正面获得权力保障的任何可能渠道时,可能产生

反叛的方式有:起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和等数种。皈依宗教、加入帮会、做土匪(土匪化)P127-138

5、儒家治国的理论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基本含义是

当政者以自己的德行影响、引导社会。教化论。P178

6、儒家人性论的发展脉络可大致定为四个阶段,为第一段,《中庸》和郭店简《性自命出》及《战国楚竹书》中

相关文献为一段,_____________ 为一段,__________ 为一段。孑L 子、《孟子》、《荀子》。P183

7、“__________ ”是《老子》的核心概念。无为P194

&《管子》学派坚信“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重视财富积累对富国强兵的作用。《管子》的财富观不是片面

地___________________ ,而是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 。重农,各业的并兴。P213

9、孟子提出了“四端”说。“四端”是指人有恻隐之丿心、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孟

子认为“四端”是不教而能的,是先天既有的。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礼让之心。P186

二、判断题10%

()1、《老子》提出“小国寡民”的理想,有对现实的深刻不

满,同时也折射出大同理想的光芒。P147

P166 ()2、德治的主张始自儒家,是儒家学说的独立创造。

()3、孔子不相信硬性约束的东西可以带来好的政治,而好的政治在孔子看来是使民众道德提高。P167

()4、“仁”是中国文化中一个最核心的概念,也是儒家政治设计中最核心的理念。P167

()5、对于人性的看法,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 ,孟子认为人性恶,荀子认为人性善,韩非子更提出极端的“性恶” 论。

P183、P185、P188

()6、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可与儒家等量齐观,它的影响比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小得多。P192

()7、老子的“道德”衍生出黄老之学、庄子之学。P192

()8、在先秦诸子著作中,正面讲经济的有两大家,一个是《管子》,一个是《荀子》。

简答题:P212

()9、周人的重农与战国时法家的重农主义等同,都是国家权利膨胀的表现。P225

()10、墨家的“非攻”的主张,具有鲜明的反战态度,显示出一种明确而强烈的民意特征与民权意识。P201-202

三、名词解释20%

1、国人P102

2、野人P102

3、大同P144 大同是中国古代儒家所宣传的最高理想社会。这个理想

社会

采用的是全民公有的社会制度、选贤与能的管理体制;具有讲信

修睦的人际关系、人得其所的社会保障、人人为公的社会道德、各尽其力的劳动态度。

4、小康P145

小康是中国古代儒家所宣传的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这个理想社会是天下为家、人们各亲其亲、子其子,货力为已,是个讲信仁让、遵礼有序、治平和睦的社会。

四、简答题

1、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人民大众的历史品格特征是什么?P98、P110

要点:(要略加阐述)

一、主体性不张。

二、具有黄牛品格。

2、在我国古代,“国人”在政治上有哪些表现?P104-105-106 要点:(要略加阐述)

一、“国人”具有询国危、询国迁、询立君等“三询”之权。

二、“国人”在贵族内部的斗争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国人的力量不仅可以影响国内,还可以影响异邦诸侯的决策。

中国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中国文化概观作业1 结合教材,阐述人群交流、文化碰撞在中国传统文化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主要作用。 (一)中国文化形成后,经过先秦的发展,到汉代忆日臻成熟,汉唐之际中国封建社会高度发展并达到顶峰。中国人已从自家的小田园中抬起头,把目光转向一个更为广大的外部世界,并动手拆开篱笆,打破箫墙,与周边民族进行文化交流。这种交流具有两种不同的范畴。一是华夏文化,即最初发源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汉民族文化,在中国领土范围内,由内向外进行单向辐射性传播,文化交流的另一个更为广泛的范畴是中会文明对其疆域以外的国家进区域性有限的文明辐射。因环绕中的诸民族文化相对落后他们无论在生产技术还是文化上,均视封建文明高度发达的中华帝国为楷模。但是,游民民族的侵扰、印度佛教文化及近现代西方文明的传入曾经几度打破贯常的均衡。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人民脚下这片特殊的土壤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华大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是中国传统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基础。文化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历代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的物质文明成果,是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中国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华民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主体,而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又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这一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面貌及其特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试从西北、南方、中原等不同的地域视角,阐述众人群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产生的作用。 答:(一)做为地理概念的“西北地区”指“中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是中国三大自然地理区划之一。这里的所谓西北文化一带的文化有两个最大的特点:其一,“关中”曾两度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中民;其二,在大西北长期以来所体现的民族冲突而导致的民族交融。 (二)自然地理概念中的南方,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东临东海,南临南海。荆楚文化辉映是长江流域传达室统文化教育的主体和化表,客观存在与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吴越文化南北辉映,共同成都市华夏文明的历史摇篮。 (三)中原”一词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一般指狭义的中原,即专指河南省。广义的“中原”是以河南为中心,向河南临近省份的部分地区渗透的一个广阔区域。是远古时代华百夏集团和与东夷集团碰撞与融合的场所,也是黄河中下游文化发展的核心场地。经过千年的只累、演变而形成的华北文化,由此而辐射的周边地区。这里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方要发祥地。 简述南北朝以前,中国文化在东、西不同地域中往复增长的概貌。 南北朝时期,我国长期处于分裂对峙局面,战乱频仍,政权更迭频繁荡不安。由于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北民南迁等因素的促进,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为以后的大一统奠定了经济基础。民族融合是这个历史时期的又一时代特征,无论黄河流域、还是长江流域,都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过程。通过民族融合,中华民族不断吸收新鲜的血液,加发展壮大起来。:思想、文化在动荡、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异彩纷呈,为以后唐宋时期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石。 简述魏晋以后在中国文化由北向南的推进过和中出现的交相辉映的“一圆”和“一条直线”的历史大景观。 答:一圆指的是魏晋时刘微计算时所用之“微数”既今天的“小数”,而南北朝时祖冲之则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六位数,《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理论研究之外,这一阶段的科学家们动手能力也得到充分表现。诸葛亮的木牛流马、马钧的指南车、祖冲之的千里船。在科技制作方面亦可谓奇峰迭起。这种活跃与南北多民族的文化融有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形考作业三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形考三 1、儒家所谓的“智”是指( ) 选择一项: A. 科学地分析世界的手段 B. 带有一定的伦理色彩的认知手段 C. 客观的分析事物的能力 D. 明智的政治态度 2、在“忠”、“信”、“诚”三者之间,“诚”更表现出( ) 选择一项: A. 与“信”的观念相同 B. 有外在约束的意味 C. 跟“忠”的意思较近 D. 更注重主体性 3、“恕”的本意是指 ( ) 选择一项: A. 严格地要求别人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原谅别人的过失 D. 严格地要求自 4、我们现在“恭敬”连用,古代“恭”、“敬”二者的关系应该是( ) 选择一项: A. 恭、敬二者的意义完全相反 B. 恭是内在根本,敬是外在表现 C. 敬是内在根本,恭是外在表现 D. 恭也就是敬 5、与儒家相比,佛教所谓的孝是指( ) 选择一项: A. 为自己的法身尽孝 B. 给父母尽孝 C. 为师父尽孝 D. 为自己尽孝 6、侠文化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有( ) 选择一项: A. 侠作为墨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墨家影响大而增加了影响

B. 自古以来就是侠士的天下 C. 侠文化有着特殊的土壤 D. 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普通百姓的良好愿望 7、在先秦跟儒学一样的显学,墨家思想中最强调的一点是( ) 选择一项: A. D、博爱 B. 术 C. 兼爱 D. 仁 8、中国古代的仕官文化虽然一度表现了其先进性,但最终却显得落 后了,而且还有许多负面效应,下面所列不属于仕官文化负面效应的有( ) 选择一项: A. 不利于封建制度的稳定 B. 不利于法制的建设与完善 C. 不利于政治家的培养 D. 不利于国家的强大

2017年电大年最新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12年最新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一、填空题 1.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间断的优秀文化。 2.“文化”是___中国_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至迟可追溯到_西汉。“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_纹理__。“文”与“化”并联使用最早见于__《_易._贲卦._象传》。 3.所谓“广义文化”,即人类社会创造的_物质文明_____与__精神文明__的总和。 4.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5.远古至夏朝建立(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阶段, _______夏商西周时期_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型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与融合期,隋唐五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时期。宋元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续发展时期,明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暮总结期。 6.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 7.以黄河中下游两大文化区为主干的中华新石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渊源。 8.中国传统文化雏形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其一,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字, 其二,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其三,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其四,在意识形态领域,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产生。 9.儒家发展了“周礼”的伦理道德思想。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认为体现“仁”的制度和行为准则是“礼”,主张“克己复礼”,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道德。孟子对孔子的思想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提出五伦说说以及“仁义礼智”四德说。 10.董仲舒提出“新儒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本框架,以“君权神授”为基本理论,将阴阳五行学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理思想的父权、神权和君权三位一体化,从而建立起“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和“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以及“天不变,道也不变”的宇宙观,以论证“王道之三纲”的永恒性。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精神、“人本主义”精神、“人为”“天人合一”与“天人和谐”精神。 12.中国气候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季风气候明显,二是大陆性气候强,三是气候类型丰富多样。 13. 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是我国文化史的一大主题。不仅是农耕与游牧长期对垒的界标,也是二者之间通过战争、迁徙、和亲、互市等中介形式,实行经济互补和民族融合的纽带。 14.中国自然经济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这一特点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15.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完备而系统,专制主义严密是其典型的特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形成了“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 16.中国传统哲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17.现在一般把中国传统哲学划分为七个阶段,即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乾嘉朴学。 18.早期法家分为重法、重术和重势三派,分别以商鞅、申不害、慎到为代表。战国末

电大专科汉语言文学《中国现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中国现代文学试卷 2018年7月 一、填空题(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每空2分.共30分) 1.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即1917年至1927年,习惯上又称“____时期”。 2. 1926年4月,主编《晨报副刊》的徐志摩与闻一多在副刊上开辟了“------一”专栏,新月诗派(格律诗派)正式形成。 3.李金发的第一部诗集是《____》。 4.被称作京派小说“鼻祖”的一----- ,原本就是在鲁迅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乡土文学”作家,虽未能得到鲁迅的赏识,却得到了周作人的偏爱。 5.----------参加“剧联”后,受左翼戏剧运动的影响,创作了《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M>、《青龙潭》)。 6.一------- 的《包身工》刻画了包身工“芦柴棒”的形象,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感染力,标志着报告文学的成熟。 7.田间曾以精悍有力、通俗易懂、鼓动性强的长诗《给战斗者》,被一称为“时 代的鼓手”,是抗战初期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 8. 1918年5月,鲁迅在发表了白话小说《____ 》和白话新诗《梦》、<爱之神》后,一发而不可收,几乎同时开始了白话小说、白话诗和杂文的创作。 9. 19 21年出版的小说集《____》,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入郁达夫在日本完成的<银灰色的死》、岱沉沦》和《南迁》三篇小说。 10.《》写的是1917年冬,因为祖母病逝,作者从北京到徐州,和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办完,又和父亲乘车北上,到了南京浦口车站,父亲为了谋生不得不和他中途分手。 11. 1930年,丁玲以王剑虹与的恋爱故事为原型,创作了中篇小说《韦护》,透露出了创作转变的迹象。 12. 1946年初,曹禺和且美国国务院的邀请,到美国讲学,历时一年。 13. 出生在湖南凤凰的一个军人家庭,曾祖母和祖母是苗族,母亲是土家族, 身上流着湘西边地军人和少数民族的血液,这对他后来的人生和创作产生了最基本的影响。 14.《七月》的名字是____起的,用以纪念全民抗战爆发的历史时刻。 15. 1946年周扬曾说,《》、《李有才板话》和<李家庄的变迁》是“三 幅农村中发生的伟大变革的庄严美妙的图画”。 二、单项选择题(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 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题1分,共5分) 1.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一篇著名的游记散文。另一篇“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也同样有名,它的作者是( )。 A.丰子恺 B.叶圣陶 C.何其芳 D.俞平伯 2. 19 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一起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的青年诗人是( )。 A.闻一多 B.徐志摩 C.戴望舒 D.臧克家 3.最早举起中国新感觉派旗帜的是( )。 A.穆时英 B.钱杏郄 C.刘呐鸥 D.施蛰存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 一、名词解释 物质文化: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 及乡村、城市等。 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需要创造出来的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 行为文化:是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是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起一成文说:创造这种浅说法的人是宋代的郑樵,他认为所有的汉字都是由“一”字演变来的,他的唯一根据是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五百四 十个部首“始一终亥”的排列顺序,即第一个部首是“一”字,第 个五百四十个部首是“亥”字。因此,郑樵在《通志—六书略》中 提出“一”字可做五种变化,用以概括汉字形体的各种结构。 二、简答题 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生存、繁衍、发展和社会实践的历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它是人类在生活、生产、生存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各种形态的事物所组成的有机复合体,它标志着一定社会区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特定的组织结构和生活方式。狭义的“文化”指社会意识形态(即政治、法律、知识、信仰、艺术、道德等)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社会制度和组织结构(如政府、政党、社团、法庭和学校等)。2:简述汉语的特点 (1)形态变化不发达、不普遍,汉语中,形态变化的现象是存在的,但是很少。有的词类虽然具有某种形态上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是所有的同类词都具有,也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通用。 (2)汉语十分重视词序和虚词 (3)繁多的量词 (4)庞杂的补语 (5)单双音节对组词造句也有相当的影响 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 答:构成四字成语的“字”绝大多数是单音节语素。它们集形、音、义于一体,具有独立的较完整的含义,可以自由或较自由地运用,参与构成各种词语,信息容量较大。例如“实事求是”由四个语素构成,各个相对独立的语素意义有机联系起来,表达一个丰富完整的含义。特别是象“黔驴技穷”、“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成语,由四个语素记述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再由此作比喻引申,使成语在字面意义之外蕴含更丰富更深刻的寓意。这无疑是凭借了汉语单音节语素表义容量大这一有利条件。 汉语是非形态语言,语言单位的构成主要依靠语序和虚词来组合。其中以语序为手段的直接组合,与四字格成语言简意赅特点有密切关系。凡是进入成语的各个语素,只要在语义上能相互搭配,同时又符合逻辑事理和语言习惯,就可以不借助其它语言成分而直接依靠语序来灵活组合,构成并列、主谓、偏正、述宾、述补等复杂多样的语法关系,并以此表达丰富的意思。汉民族传统审美心理的一

贵州电大中国文化概观03-0004标准答案

中国文化概观03-0004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课程代码:5205720 参考资料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共8题,共40分) 1.(5分)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脉经》 D、《素问》 参考答案:B 2.(5分) 古典戏曲《牡丹亭》的作者是( ) A、汤显祖 B、关汉卿 C、白朴 D、曹雪芹 参考答案:A 3.(5分)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格局是( ) A、儒道互补 B、儒法互补

C、儒墨互补 D、法墨互补 参考答案:A 4.(5分) 揭露科举制度弊端和异化最为出色的古代长篇小说是( ) A、《儒林外史》 B、《聊斋志异》 C、《红楼梦》 D、《水浒传》 参考答案:A 5.(5分) 近代枪炮的雏形管形火器发明于( ) A、唐代 B、北宋 C、南宋 D、元代 参考答案:C 6.(5分) 《老子》道家学术的后继者是黄老之学,黄老学派应是形成于春秋之际的()。 A、楚国 B、燕国 C、齐国

D、鲁国 参考答案:C 7.(5分) 下列属于黄老之学主张的是() A、君“无为”而臣“无不为” B、君“无为”而民“自为” C、无为而治 D、教化论 参考答案:A 8.(5分) 先秦文化终至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 A、诸子学术逐渐消亡 B、秦始皇统一了文字 C、政治上的大统一 D、汉武帝独尊儒术 参考答案:C 多选题(共5题,共30分) 9.(6分) 先秦道家的主要著作有() A、《庄子》 B、《论语》 C、《道德经》

D、《管子》 参考答案:AC 10.(6分) 元曲四大家是() A、关汉卿 B、马致远 C、白朴 D、王朴实 E、郑光祖 参考答案:ABCE 11.(6分) 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迟滞的原因是 A、重实用、轻理论研究方法 B、重整体、轻个案的和思维方式 C、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等传统观念 D、重群体、轻个体的价值观念 参考答案:ABC 12.(6分) 下列哪些观点是属于《管子》学派的提出的?() A、富上而足下 B、“轻重”的经国理念 C、重农主义的经国理念

2020年新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有题目)1名师精品资料.

电大天堂【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题 1、以巫史为主要载体的文化为神本文化,人本文化的载体是士。 2、诸子之中,“显学”主要有儒家和墨家二家。 3、人本文化成熟最初的表现,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4、先秦"百家争鸣"中,百家思想虽然各异,但他们共同的学术之源是六经。 5、在儒学中,作为天人共通契合点的是“以德陪天”。 6、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是仁。 7、与唐宋文化相比,汉代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浑厚。 8、玄文化乃是士文化的一种表现。 9、从某种意义上讲,封建宗法社会的结构形态,正是儒内法统治术的必然产物。 10、从文化形态上讲,隐逸文化是主体个性自由的产物。 二、单项选择题 1、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有几方面的表现。下面所列有一个不是这一转变的表现,它是:(A) A从铁器的出现可以看出 B从卜筮的方法可以看出 C从周人重"德"的风尚可以看出 D从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出。 2、战国时期,我国士文化首度崛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属于这种原因是(D) A当时的经济基础出现了大的变化。 B教育从巫那里下放,出现了私学。 C当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延纳贤士。D征伐战争使得原来的奴隶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士。 3、先秦文化终至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C) A诸子学术逐渐消亡B秦始皇统一了文字 C政治上的大一统D汉武帝独尊儒术 4、道教的出现是在(D) A先秦时期B秦汉之际 C西汉时期D两汉之际 5、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D) A先秦时期B秦汉之际 C西汉时期D两汉之际 6、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是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B) A《论语》B《老子》C《庄子》D《周易》 7、唐代寒士崛起在制度文化上的保证是(B) A太宗对道教的崇奉D科举制的实施 C武则天的圆融三教D韩愈的排佛8、唐代吸收外来文化最集中的地方是 (D) A敦煌B洛阳C河北D长安 9、唐代文化高度发达,代表性的种类也很多, 下面所列不能代表唐代文化的是(B) A诗歌B钟鼎C书法D舞蹈 10、"心性本觉"是(C)佛教的思想 A印度B西藏C中国D南亚 11、我国历史上文化南移经过了几个时期, 其中第二个时期是(B) A战国时期楚文化的兴起B唐代的"安史之乱 " C永嘉之乱D靖康之难 12、宋型文化格调雅,神韵超然体现在(D) A宋画的淡远B宋诗的浅易C宋词的俚俗D 宋文纡徐委备 13、元朝灭亡南宋,导致了(C) A东部文化的西移B西部文化的东移 C江南文化的大量北移D北方文化的南移 14、体现元杂剧抒情性特征的手段是(A) A唱B念C做D打 15、与宋代绘画相比,元代绘画显示出的特 征是(B) A更加浓墨重彩B更重意趣与心境 C更显富丽堂皇D以人物素描为主 16、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 可以称之为(C) A轴心时代B黄金时代C蜕变时代D鼎盛时 代 17、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对西 学的态度出现差异,其中较为科学的是(B) A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全面接受 B以方以智为代表主张以冷静的态度对待西 学,吸取优点弃其伪妄 C以儒学为本兼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 D只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 18、安史之乱造成文化的南移,其结果是(A) A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为文化南移埋下 伏笔 B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持平 C南方成为政治中心D南方文化远远超过北 方 19、《四库全书》的修订是有深层的历史背景 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B) A清王室急于向历史学习,以便掌握汉人的 统治之术 B由明入清的知识分子有反清言论,借修书以 毁书 C用修书的办法表示清统治者已经完全汉化 D为了跟明代的《永乐大典》比较,显示清 廷的强大 20、在崇实尚性的思想大潮影响下,清代学 术思想表现出对宋代以来的性理之学的怀 疑,在学术思想上呈现出(A) A汉代朴学的倾向B明代王阳明心学倾向 C佛学化的倾向D道教化的的倾向 三、简答题 1、龙的形象说明了什么? 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龙并不是什么神奇的 东西,而是各部落初民原始图腾的混合物。 在众多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上,已 经出现龙的形象,但不同地区的龙,其形象 并不相同,有的似龟,有的如鹿,有的似猪, 显然它们都是不同氏族图腾之物。而最初龙 的形象的多样化,也昭示着最初氏族文化的 各异。但是,这多元的文化在后来的发展中, 又是向心的,而不是彼此分散的。2 2、西周时期,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神本文 化转向人本文化? 这种文化转变,可以从几个方面看出来。第 一,从当时青铜器的制式和纹样看出。第二, 从卜筮之法看出。第三,从社会风尚看出。 第四,从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出。4 3、“百家”学派共同的文化特征是什么? 诸子百家虽然形态各异,但却有着许多共同 之处,概之有三:其一,诸子百家的学术渊 源都是六经。其二,从总的哲学观点上看, 各家都奉行道一元论之说。其三,各家学说 有一个共同的指归,那就是治道。12 4、从现代人的目光看来,礼的积极影响是什 么? 礼为每一个社会成员规定了最基本的生存权 利,它规定每个社会成员在获得一份生活资 料的同时,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将责 任和义务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为维护社会的 安定、和谐奠定基础。P27 电大天堂【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二次作业 一、填空题 1、所谓名士是指界于“仕”与“隐”之间的一批 知识分子。 2、宋人“内敛”的文化品格使酒文化趋向于“中 庸”。 3、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承载者是士。 4、唐诗是唐文化的最集中体现。 5、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有僧侣的士大夫 化倾向,也有士大夫的僧侣化倾向,其中士 大夫僧侣化常被称之为居士。 6、宋学的建构,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开创 期、发展期、集大成期,其开创期的代表人 物是周敦颐、邵雍,集大成时期的代表人物 是朱熹。 7、1126年,靖康之乱,给文化中心的南移以 最后的推动力,完成了文化中心的南移。 8、词的柔美细腻,正是宋型文化的特征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1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得规范体系。主要包括法律制度、礼仪俗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内容。 3、行为文化:是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这个观点是宋人郑樵的主张。他认为汉字起源于“一”。他的这种学说是建立在“道生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阴一阳谓之道”等古代哲学思想基础上。 二、简答题 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P3页) 答:广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人们生活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广义文化的涵盖面非常大,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包括信仰、风俗、艺术、法律、制度等等。泰勒的文化定义就是狭义文化的经典界说。 2、简述汉语的特点。(P12页) 答:(1)在语音方面,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生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2)在汉语词汇方面,也有独特的特点:一是基本词汇有很大的稳定性;二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新词不断产生;三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汇消亡;四是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 (3)在语法方面,主要的特点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名词没有格的变化,也没有性和数的区别。动词不分人称,也没有时态。虚词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虚词的数量少,但是使用频率高,运用复杂,在汉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P16页) 答:(1)讲究对称,这是汉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心理,而四字格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2)字数上的对偶和结构上的对称,还有音律上的音节整齐匀称,声调的平仄相间;(3)汉民族的言语习惯,四字格是汉语言语习惯之一,从原始歌谣到《诗经语言艺术》再到秦汉散文,大多都采用四字格的形式表达。 三、论述题 1、请简要论述文化的特性。(P4—P5页) 答:(1)普遍性。人是以社会化形式存在的,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化产物,是人类长期的社会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它为人类的社会成员所共有和分享。 (2)时代性。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文化具有很强的时代色彩。 (3)地域性。人类的文化创造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文化自然就具有地域的特点。 (4)民族性。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

电大 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三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形考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文学研究会重要的小说家,除由新潮社而来的叶绍钧和俞平伯外,还有冰心、落华生等,其中,落华生是指(C)。 A.王统照B.庐隐C.许地山D.许杰 2.1921年诗集《女神》出版,宣告了新诗的最终形成。《女神》的作者是(A)。 A.郭沫若B.胡适C.刘半农D.鲁迅 3.以一人之力,持续40载,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晚年又用7年时间完成了百万言学术著作《英国文学史》的著名作家是(D)。 A.穆旦B.林语堂C.冯至D.梁实秋 4.被称为“鬼才”的新感觉派后起之秀是(D)。 A.戴望舒B.刘呐鸥C.施蛰存D.穆时英 5.以第一人称记述女主人公苏怀青从迈上花轿到走出“围城”的婚姻生活的小说是(D)。A.《倾城之恋》B.《歧途佳人》C.《呼兰河传》D.《结婚十年》 6.中国诗歌会的主要诗人有蒲风、王亚平、温流和(A)等。 A.杨骚B.郭沫若C.殷夫D.蒋光慈 7.有位诗人十来没写诗了,“有一次,在一个冬天的下午,望着几架银色的飞机在蓝得像结晶体一般的天空里飞翔,想到古人的鹏鸟梦,我就随着脚步的节奏,信口说出一首有韵的诗,回家写在纸上,正巧是一首变体的十四行”,于是,诗人的灵感蜂拥而至,一共写出了27首十四行诗。这位诗人是(A)。 A.冯至B.卞之琳C.穆旦D.杭约赫 8.《新月诗选》的编选者是(B)。 A.徐志摩B.陈梦家C.饶孟侃D.卞之琳 9.张恨水在40年代写了不少社会讽刺小说,代表作品有《八十一梦》和(B)。 A.《春明外史》 B.《五子登科》C.《金粉世家》D.《啼笑因缘》 10.七月诗派重要的诗论家是著有《诗与现实》、《人与诗》、《诗是什么》的(D)。 A.田间B.胡风C.艾青D.阿垅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1.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主要有爱姑、七斤一家和(ACD)等。 A.阿Q B.孔乙己C.闰土D.祥林嫂 12.湖畔诗社的主要诗人有(ABCD)等。 A.应修人B.汪静之C.冯雪峰D.潘漠华 13.阿英的“南明史剧系列”主要有(ABC)等。 A.《碧血花》B.《海国英雄》C.《杨娥传》D.《棠棣之花》 14.被国民党政府杀害的“左联五烈士”是指李伟森、胡也频和(ABD)。 A.柔石B.冯铿C.丁玲D.殷夫 15.几乎每部作品集都得到周作人赞赏的作家主要有(AB)等。 A.废名B.俞平伯C.冯至D.沈从文 16.张爱玲的“上海传奇”系列小说主要有《封锁》和(ABD)等。 A.《金锁记》B.《红玫瑰与白玫瑰》C.《倾城之恋》D.《花凋》 17.通俗小说的“五根支柱”是社会小说、言情小说有(ABD)。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本、专科) 一、填空题 1.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的优秀文化。 2.“文化”是_ ___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至迟可追溯到_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_ _。“文”与“化”并联使用最早见于。 3.所谓“广义文化”,即人类社会创造的_ _的总和。 4.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5.远古至夏朝建立(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阶段, _____ 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期,隋唐五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时期。宋元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时期,明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期。 6. 和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 7.以为主干的中华新石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渊源。 8.中国传统文化雏形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其一,, 其二,,其三,,其四,在意识形态领域,。 9.儒家发展了的伦理道德思想。孔子提出以“”为核心的政治思想,认为体现“”的制度和行为准则是“礼”,主张“克己复礼”,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道德。孟子对孔 子的思想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提出说以及“仁义礼智”说。 10.董仲舒提出“新儒学”,为基本框架,以“”为基本理论,将阴阳五行学说提到神学的体 系上来,把儒家伦理思想的父权、神权和君权三位一体化,从而建立起“”、“”的封建伦理 道德观和“”的神学目的论,以及“”的宇宙观,以论证“王道之三纲”的永恒性。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精神、“”精神、“”与“”精神。 12.中国气候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二是,三是丰富多样。 13. 和的交流和碰撞,是我国文化史的一大主题。不仅是农耕与游牧长期 对垒的界标,也是二者之间通过战争、迁徙、和亲、互市等中介形式,实行经济互补和民族融合的。 14.中国自然经济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农耕经济的,这一特点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 并蓄的。 15.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 完备而系统,严密是其典型的特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形成了“”的社会政治 结构,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 16.中国传统哲学萌芽于时期,形成于时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17.现在一般把中国传统哲学划分为七个阶段,即先秦、两汉、魏晋、隋唐、 宋明、明清、乾嘉朴学。 18.早期法家分为重法、重术和重势三派,分别以为代表。战国末年的是法家思想的 集大成者,他兼取诸家,主张法、术、势三者相辅而相成。 19.理学实际是一种新形式的儒学,它以为中心,兼容两家的哲学理论,从 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理学以理学和心学为主流。 20.理学发萌于唐代中后期的,中经北宋的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兄弟,至南宋 而集大成,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21. 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源头,主要是围绕、古今、知行等问题展开的。 二、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其后来的引申意义有()。 ①引申为文字、文章②引申为古代的礼乐制度,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法令条文 ③引申为精神修养,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文彩④引申为美、善、德行之义 2.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是()。 ①黄河流域②长江流域③西南地区④沿海地区 3.夏商周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 ①创造了甲骨文与金文②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 ③诸子蜂起,百家争鸣④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 4.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 ①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的产生②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③儒家经典的初步形成和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④科技文化的成就杰出 5.秦汉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 ①儒家经典的初步形成和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②王充著《论衡》 ③基本形成以儒家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模式④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一参考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唯一没有间断 2、中国西汉纹理《易·贲卦·象传》 3、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4、儒家文化 5、起源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成型多元化发展与融合繁荣继续 发展沉暮总结 6、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7、黄河中下游两大文化区 8、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字----甲骨文与金文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 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产生 9、“周礼”“仁”“仁”五伦四德 10、阴阳五行说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天人感应天不变,道亦不变 11、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人本主义人文天人合一天人和谐 12、季风气候明显大陆性气候强气候类型 13、农耕文化游牧文化长城纽带 14、多元结构包容性 15、宗法制度专制主义家国同构 16、夏商周春秋战国 17、子学经学玄学佛学理学实学 18、商鞅申不害慎到韩非 19、如家学说佛道程朱陆王 20、韩愈李翱朱熹 21、先秦天人 二、选择题 1、1.2.3.4 2、1.2 3、1.2.4 4、2.3.4 5、3.4 6、1.3.4 7、2.3 8、1.2.4 9、1.3.4 10、1.2.4 11、1.2 12、1.2.3.4 13、2.3.4 14、2.3.4 15、1.2.3.4 16、1.2.3 17、1.2.4

18、1.2.4 19、1.2.3.4 20、1.2.3 21、1 22、1 23、1.2.3.4 24、1.2 25、1.2 26、1.2.3.4 27、1.2.4 28、1.2 29、1.2 30、1.2 31、1.2.3 32、1.2.3 33、1.2.4 34、1.2.4 35、1.2.3 36、1.2.4 37、1.2.4 38、1.2.4 39、3 40、1.2.4 三、名词解释 1、广义文化P2 2、狭义文化P3 3、中国文化P3 4、中国传统文化P3 5、宗法制度P26 6、分封制P26 7、宗庙祭祀制P27 8、家国同构P28 9、君主专制制度P27 10、先秦子学P31 11、玄学P32 12、隋唐佛学P32 13、宋明理学P32 14、明清实学P33 15、乾嘉朴学P33 16、五行说P34 17、天道观P43 18、人道观P44 19、古今观P44 20、名实观P44

最新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作业全部完整答案(精选)

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一及答案 1.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其作者是(C)。 A.鲁迅B.陈独秀C.胡适D.李大钊 2.体力劳动和人生磨难没有摧垮她,关于地狱之有无,是否会在死后被两个男人用大锯锯开,以及作为再嫁的寡妇是否有资格参加祭祖祝福,才是她的精神支柱。这个人物是(D)。 A.阿Q B.孔乙己C.闰土D.祥林嫂 3.1919年初,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立了(B)。 A.青年杂志社B.新潮社C.文学研究会D.创造社 4.诗界第一位发难者就是被称为“中国新诗的第一人”的(B)。 A.郭沫若B.胡适C.刘半农D.鲁迅 5.在众多小诗的作者中,最重要的诗人是深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的(D)。 A.汪静之B.胡适C.朱自清D.冰心 6.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的是(C)。 A.《呐喊》B.《朝花夕拾》C.《野草》D.《坟》 7.与冰心同为“小诗运动”重要诗人的是(B)。 A.汪静之B.宗白华C.徐志摩D.郭沫若 8.1929年11月,率先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是沈端先、郑伯奇等人发起成立的(A)。 A.上海戏剧协社B.民众戏剧社C.上海艺术剧社D.南国社 9.1923年,丁西林因独幕剧《一只马蜂》而一举成名,而他早期话剧的代表作则是创作于1925年的(C)。 A.《酒后》B.《亲爱的丈夫》C.《压迫》D.《北京的空气》 10.标志着夏衍的话剧创作成熟的代表作是(D)。 A.《赛金花》B.《法西斯细菌》C.《秋瑾传》D.《上海屋檐下》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1.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孽海花》和(ABC)。 A.《官场现形记》B.《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C.《老残游记》D.《新中国未来记》 12.《新潮》的小说作者主要有汪敬熙、罗家伦、欧阳予倩和(BCD)等。 A.郁达夫B.俞平伯C.杨振声D.叶绍钧 13.以鲁迅为领路人的乡土文学作家群,主要有王鲁彦、许钦文(ABC)等。 A.彭家煌B.许杰C.蹇先艾D.茅盾 14.张资平的早期小说,多从日本留学时期接触的年轻女性的心理写起,主要有(ABD)等。 A.《木马》B.《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C.《新生》D.《梅岭之春》 15.五四小说创作重要的小说家群,主要有文学研究会小说家群和(ABC)等。 A.创造社小说家群B.《新潮》小说家群C.乡土文学作家群D.《新青年》作家群 16.小诗是五四初期最为风行的诗体,其代名词主要有(ABD)等。 A.冰心体B.繁星体C.飞鸟体D.春水体 17.冯至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下卷的四首叙事诗是《寺门之外》和(BCD)等。 A.《我是一条小河》B.《帷幔》C.《吹箫人的故事》D.《蚕马》 18.1923年,在北京组织新月社的主要成员有胡适、余上沅、林徽音和(ABC)等。 A.梁启超B.徐志摩C.丁西林D.闻一多 19.诗歌合集《汉园集》的作者是(ACD)。 A.何其芳B.俞平伯C.卞之琳D.李广田 20.中国现代戏剧的三大奠基人通常是指(ABC)。 A.田汉B.欧阳予倩C.洪深D.郭沫若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中国文化概观》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305)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中国文化概观》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305)一、填空题 1.中国的王朝政治发轫于秦,完备于汉,在唐宋达到高峰,至明清则趋于衰落。 2.在中国古代,完善的重农主义包含两方面的要义:一是迫使农民唯农是务,一是对工商业实施禁榷制度。 3.早期的法家思想,以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子的“势”最为重要。 4.中国古代的文章从语言分类,主要分为散文和骈文两大类。 5.近代翻译介绍西方思想成绩最大的要推严复,梁启超也做了大量工作。 1.农业、石器的磨制及钻孔和制陶,是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明成就。 2.说到国人在邦国中的权力,有向来被史家称道的“三询”之权,即“询国危”、询国迁、询立君 3.中国古代小农贫困的原因其端不一,主要来自于赋税的压力和逐渐形成的人口的压力。 4.除了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外,隋朝还有一项新制确立,关乎文化发展,那就是在人才选拔的问题上推行科举制。 5.清代最著名的传奇是洪畀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1.远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是战争,另一方面是宗教,后者作用更为深远。 2.中国两千多年的选拔贤才经历了汉代的察举制度和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度。 3.大同、天下、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中多家共有的观念和倾向,可以称为“普遍性观念”。 4.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可见“文章”在中国古代文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5.洋务运动的领导者前期在中央是奕诉,在地方是李鸿章,后期则是以张之洞为首。 1.农业、石器的磨制及钻孔和制陶,是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明成就。 2.说到国人在邦国中的权力,有向来被史家称道的“三询”之权,即“询国危”、询国迁、询立君。 3.中国古代小农贫困的原因其端不一,主要来自于赋税的压力和逐渐形成的人口的压力。 4.中国古代文学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士大夫文学和市民文学两大类。 5.清代最著名的传奇是洪畀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二、简答题 6.简述中国古代社会民众反叛的形式。 答:纵观中国几千年的王朝历史,除起义外,民众的反判主要是皈依宗教、加入帮会作乃至做土匪等数种。 (1)皈依宗教。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数千年、终生贫困的民众来说,皈依宗教,实在有着精神上的镇痛作用。 (2)加入帮会。加入帮会,也是民众改善生存状况的选择,是近世的现象。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一次形成性考核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的“文”是指()。 (1)占星术(2)自然现象、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3)祭天的文字(4)天文知识 2.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使用了合成的“文化”一词的书是()。 (1)《文选》(2)《尚书》 (3)《史记》(4)《说苑》 3.中国古代文献中“文化”一词的最初含义是()。 (1)文字(2)花纹 (3)以文教化(4)学历 4.在文化定义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分为()。 (1)狭义文化和广义文化(2)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3)物质文化和物质文明(4)文化事像和文化产品 5.“人类一切物质和精神的积淀,包括人类创造的全部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被称为()。 (1)狭义文化(2)广义文化 (3)文化内涵(4)文化事像 6.狭义的文化侧重的是()。 (1)物质财富(2)事物的复合体 (3)能力与习惯(4)人类的意识形态和精神创造 7.由人发明和创造出来的一切器物,既是有形的文化部分,亦是()。 (1)审美文化(2)精神文化 (3)观念文化(4)物化的精神文化 8.符号作为文化的载体,最主要的特征是()。 (1)具有表意性(2)具有语言性 (3)具有储存性(4)具有图形性 9.“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商末周初的()。 (1)甲骨文上(2)铜器铭文上

(3)竹简上(4)丝织品上 10.在国际文书上第一次使用“中国”为国家名称是在()。 (1)战国(2)唐朝 (3)明朝(4)清朝 11.“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是谁提出的()。 (1)齐桓公(2)秦始皇 (3)朱元璋(4)孙中山 12.中国独特的大陆海岸型半封闭式的自然环境,具有中国地理环境的大陆整体性特点,决定了中国文化()。 (1)历史悠久性(2)自成体系独立发展的道路 (3)历史封闭性(4)超稳定结构 13.人类存在和人类文化赖以产生的基石是()。 (1)地理环境(2)生活环境 (3)政治环境(4)社会环境 14.中国的万里长城最早修筑于()。 (1)春秋战国(2)秦汉 (3)隋唐(4)明清 15.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后来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南方经济赶上甚至超过了北方是在()。 (1)汉代(2)南北朝 (3)唐代(4)宋代 16.中国封建国家的中央集权专制制度不断得到强化,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是在()。 (1)秦汉时期(2)隋唐时期 (3)宋元时期(4)明清时期 17.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环境中,人们被长期束缚在土地上,养成了()。 (1)崇尚科学的态度(2)迷狂幻想的习惯 (3)因循守旧的心理(4)敢于冒险的精神 18.中国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政策需要是()。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复习资料

填空 1.中国传统文化一般是指从氏族社会晚期到“五四”运动以前约5000年历史中在中国范围内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文化。 2.从文化的结构层次看,制度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中层。 3.从文化的结构层次看,精神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深层。 4.中国在新石器时期就开始了农业活动。 5.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特点是“家国同构”。 6.河姆渡文化区产生了“水稻文化”。“小米文化” 7.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建立在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农耕经济和商品经济)生产的土壤里。 8. 宋明时期,理学兴起,理学的集大成者是朱熹(陆九渊),他建立了以“理”为本的天人合一宇宙观。 9.儒家经典所谓十三经是在唐宋代形成的。 10.“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最早出自《大学》(《论语》)。 11.“轴心时代”概念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斯卡尔·马克思提出的。 12.“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出自《论语》《孟子》 13.“性善论”是孟子韩非子思想的基础。 14. “尚贤”、“尚同”反映了道家墨家的政治理想。 15.春秋时期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管仲子产,在执政期间,进行了法制改革,其最大贡献在于“铸刑鼎”。 16.“宗教”一词源于拉丁文希腊文religare,意思是“联系”。 17. “日神崇拜”现象在世界原始宗教崇拜中很突出,中国也不例外,古代中国把日神(即太阳神)叫羲和望舒。 18.藏传佛教“喇嘛”一词,藏语意为上师大师。

19.唐代武则天时期曾经责令各州府设大兴善寺大云寺。 20.中国古代被称为“谪仙人”的古代诗人是李白王维。 21.古代餐具有匕、叉、箸,其中箸就是今天大众普遍使用的筷子,汤匙 22.古代饮食器具中,“甑”是一种用来蒸饭盛饭的器具。 23.唐代陆羽陆机撰写的《茶经》系统总结了唐代及其之前的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 24. 秦汉时期,男子以袍服为贵,秦始皇时期规定官至三品以上着绿袍,平民穿白袍青袍。 25. 明清时期官服实行“补子”制度,其中一品文官补子纹饰为仙鹤孔雀。 26.布达拉宫始建于明初清初,是著名的藏式宫殿建筑。 27.纳征礼是是古代婚礼程序之一,所用礼物在各代规定不完全一致,民间多用首饰、细帛,后演变为财(彩)礼。 28.一般认为,在十二生肖中,狗代表忠诚,猪代表随和随遇而安。 29.古琴曲《潇湘云水》是宋代音乐家郭楚望姜夔的代表作。 30.王羲之完善了楷、行、草今体书法,而被奉为“书圣”。 判断正误 1.从结构学角度看,物质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中层。错 2.剪纸艺术不属于物质文化范畴。错 3.服饰属于物质文化范畴。错 4.文化研究必须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对 5.制度文化是以社会制度的形式呈现的文化现象。对 6.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风俗、习惯、情感、信念、思想倾向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对 7.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对 8.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应该继承发扬的精华,也有应当剔除的“糟粕”。对 7.中国古代宗法制度产生于商代后期。对 8.龙山文化是海岱文化区的代表文化。错 9.与自认崇拜和生殖-祖先崇拜相比,图腾崇拜是比较高级的宗教形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