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任务书]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任务书]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任务书]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任务书]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题目: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主要任务与目标

按照学校和经济系的统一要求,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外文翻译、毕业论文及其他与毕业论文相关的任务。

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使学生能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在了解我国村镇银行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从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谈起,就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并就如何改善我国村镇银行发展提出建议, 以期对我国村镇银行的未来发展有所帮助。

二、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题研究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2)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3)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二)基本要求

根据毕业论文(设计)参考选题及老师所提供的主要中英文参考书目(文献),检索相关中文文献的数量要求不得少于20篇,外文翻译的外文文献不得少于2篇,每篇外文文献的单词个数不得少于2000个;严格按照毕业论文撰写进度和计划,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开题报告的撰写、外文文献的收集和翻译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等项工作。开题报告应反映该课题的最新发展成果与研究动态,力求层次清晰、格式规范。外文文献应与毕业论文密切相关应忠实原文、语言流畅。毕业论文应结构完整、观点鲜明、论证充分、思维严密、内容充实、格式规范,力求有所创新。

三、计划进度

2010年11月确定选题、搜索文献、下达任务书;

2011年1月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外文翻译等;

2011年3月上交毕业论文初稿;

2011年4月论文修改和完善;

2011年5月中旬论文定稿、评审;

2011年5月下旬-6月上旬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吴少新等著.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M].武汉市湖北人民出版社.

[2]舒晓兰.统筹城乡背景下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D].2010.

[3]谢卫星.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9 05期.

[4]戴永春.村镇银行的发展及对策 [J] 法制与经济2009-06.

[5]李长健卞晓伟张磊.我国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研究 2009 年2月.

[6]万解秋谢金楼.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D] 2010.

[7]杨华.中国村镇银行研究 [D].2009

[8]Manlagnit, Maria Chelo V. Essays on economic efficiency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economic effects of foreign bank presence. [D] 2009-06

[9]Md. Abul Basher Promotional role of microcredit: Evidence from the Grameen Bank of Bangladesh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 2010 Vol.22 No.4 Page521-529

我国村镇银行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探析

我国村镇银行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探析 李德2010-11-05 摘要:我国村镇银行的成立对支持“三农”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历程,结合国际经验总结了我国村镇银行的特点,指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展望。 关键词:村镇银行,农村金融,三农问题,金融服务,资金来源,信贷投放,政策支持 一、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状况 (一)村镇银行的建立和发展 2005年以来,根据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足,竞争不充分的状况,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开始调整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部分省市的县及县以下地区试点设立了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四类机构。 2006年12月21日,银监会印发《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低门槛、严监管”原则,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2007年1月,银监会陆续发布《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组建审批工作指弓J》等规章。2007年初,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首先从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等6省(自治区)开始试点。2007年3月挂牌开业的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是我国第一家村镇银行。2007年5月,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村镇银行监管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了村镇银行的监管。2007年10月,银监会决定扩大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范围,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范围由先期6省(区)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截至2010年6月末共设立村镇银行214家。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立后,建立了农村金融供给新渠道,增强了农村金融机构活力,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1

浅谈我国村镇银行实践效应及发展障碍 摘要: 所谓村镇银行就是指为当地农户或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机构。区别于银行的分支机构,村镇银行属一级法人机构。目前农村只有两种金融主体,一是信用社,二是只存不贷的邮政储蓄,农村的金融市场还处于垄断状态,没有竞争,服务水平就无法提高,农民的贷款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改革的出路,就是引进新的金融机构。建立村镇银行是为了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金融供给不足、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更好的建设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但作为新生事物,研究发现村镇银行在建立及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新的问题,本文从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现阶段促进村镇银行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希望能在商业性金融如何发挥政策性支农作用这一本质问题上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一、引言 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是城乡经济结构二元化,在金融领域,则突出地表现为城乡金融的二元化,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匮乏对经济发展起到一种抑制作用,但农村金融发展是世界性的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理论界形成了“农业信贷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论”等多种理论流派。前者实质是一种政府主导的思想,中者是市场驱动理论,后者则是对前二者的折衷。其中“不完全竞争市场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贷款方对借款人的情况无法充分掌握,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无法培育出社会所需的金融市场,这一理论更适合我国国情,是我们发展农村金融的理论基础,有学者研究表明,要以农村金融需求为导向,从整体角度调整农村金融组织的区域布局,构建需求型为导向的农村金融组织结构体系,发展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和社会公共投资机构,实现金融组织的多元化是促进农村金融深化的有效途径(何广文,2005)。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村镇银行的发展对于促进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服务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村镇银行在股本设置、政策支持、信用环境、金融监管、存款来源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阻碍了村镇银行的发展为此本文提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经营环境、完善监管体系、拓展资金来源、加强金融手段创新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村镇银行股本设置信用环境农村金融体系 村镇银行是经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2006年10月在国际上享有“小额信贷之父”、“穷人银行家”美誉的穆罕默德尤努斯以其在孟加拉国创立的世界上第一家乡村银行——格莱珉银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30年前他曾把27美元借给42名赤贫的孟加拉农村妇女不久建立起孟加拉乡村银行至今已形成一个有1200个分行、遍及4.6万多个村庄的银行系统使400多万孟加拉农村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我国借鉴格莱珉银行成功模式2006年12月20日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意见》)这是中国农村金融政策的重大突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各地村镇银行纷纷建立起来根据银监会统计数据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有105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获准开业其中村镇银行89家目前这些村镇银行总体运行良好2009年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包括村镇银行在内的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这表明村镇银行逐渐成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股本设置欠合理且村镇银行股份制优势难以发挥 从村镇银行的股权设置看虽然民间资金参与了新设的村镇银行但是由于《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并且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这样大股东对村镇银行占有的绝对控股地位致使村镇银行在成立初期相当于大银行的一个分支机构人员管理、业务经营诸多方面都受到约束自主经营权难以发挥另外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较低导致其抗风险能力较弱存款客户特别是一些大额资金不敢进入影响了负债业务发展此外受最大贷款户比例不得超过注册资本5%限制难以满足一些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影响其资产业务拓展 (二)配套法规政策不健全 自从《意见》出台以后中国银监会又陆续发布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等6项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组织的行政许可及监管细则但是对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业务管理等具体规定还没有出台各地区的政策也不一样具体表现为一是国家税收政策扶持不明确能减多少税、免税多少年没有规定;二是国家还未建立支农奖惩机制对支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尚未建立激励机制影响其支农积极性;三是中国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尚未向村镇银行倾斜;四是村镇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能否享受国有商业银行的剥离、核销呆账和农信社的中央银行票据置换等政策当前还未能明确

村镇银行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

企业研究Business research 总第406期 第16期2012年8月 一、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 (一)村镇银行发展的基本状况 截止2011年4月底,全国共组建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552家,其中开业448家,筹建104家。在已开业的44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 构中,村镇银行400家, 占89%;农村资金互助社39家,占9%;贷款公司9家,占2%。在区域分布上,东部占40%,中西部占60%。 已经开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实收资本230亿元,各项贷款 余额733亿元,83.4%的贷款均投向了农户和私人企业,整体加权 资本充足率为30.5%, 不良贷款率为0.12%。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试点工作经过五年时间,取得了显著 的成效。具体表现为:一是丰富完善了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二是探 索了金融主体、 社会主体投资设立农村金融机构的新渠道;三是推动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度和市场合理的建设;四是引导了农村 金融商业模式和金融产品的创新;五是构建了科学的新型农村金 融机构的有效监管模式。 (二)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村镇银行的发展,引入了农村金融市场新的竞争主体,形成了 新的竞争格局,给农村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推进了农村金融 市场的发展,改善了农村金融服务环境,有效地促进了区域性经济 的发展。 但是,在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⒈规模因素的制约。村镇银行按照“小额、分散”的原则提供金 融服务,会导致人力不足,经营成本高;有限的资本金,会导致抗风 险能力差,放大额贷款,风险大;由于规模小,利率定价难以实现风 险全覆盖,利率定高了,加大了农民的负担,利率定低了,又会影响 经营效益,导致经营的困难。 ⒉信贷资金供给和市场拓宽因素的制约。村镇银行由于“人少、经验少、客户关系少、优质客户资源少”,目前很难与“人多、人熟、地 熟、情况熟”的农村信用社竞争,给资金组织带来一定的难度,出现 了资金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主要靠发起行存放资金方式提供信贷 资金,导致资金成本高,收益低,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并存。 ⒊风险管控和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差。村镇银行在信用风险、操 作风险识别、风险计量和控制方面主要由主发起行派注风险管控 人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对风险的防范与业务发展带来许多的 影响;而且村镇银行提供的信贷产品单一,金融创新能力差。 ⒋社会公信力差。由于发展时间短、结算手段落后、网点单一,还没有得到农民、 私人企业主的广泛认同,导致村镇银行的社会公信力、社会声誉远不如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从而带来生存 难的问题。 二、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战略 (一)村镇银行发展环境分析 分析村镇银行内外部发展环境,即分析村镇银行发展的优势和劣 势,面临的机遇和困境,进而有利于研究制订村镇银行的发展战略。 ⒈村镇银行的优势村镇银行具有先进的经营理念、良好的服务区域、灵活的经营机制等内部优势。 在经营理念上,“面向社区”、“面向三农”、“服务创造价值”、“实现双赢”等经营理念,已成为村镇银行的共识,这些理念的形成并付诸于实施,将会给村镇银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服务区域上,村镇银行贴近社区,贴近“三农”,其服务区域广、服务对象广,潜在的发展空间巨大。在经营机制上,建立了产权明晰的公司治理结构,比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管理效率更高;同时一般由主发起行给予风险控制、产品与科技开发、人员培训等方面的专业支撑;建立了适合村镇银行特点的组织架构,建立了信贷、财务决策机制,其业务流程充分体现“短、频、快”和“扁平化”的优势;建立了灵活的风险定价机制,有利于业务拓展和风险控制;建立了员工用工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干部任用竞争激励机制,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爱岗敬业的热情,体现了“以人为本”、“员工第一”的人文精神等等,与其他商业银行比,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些优势发挥好了,将会对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⒉村镇银行的劣势第一,缺乏农村金融服务的经验,尤其是新上岗的客户经理层面的员工。第二,目前的生存空间狭小,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具有比较优势,村镇银行难以与之竞争。第三,服务空白和竞争不充分,主要表现在村镇银行员工少、网点少,农村征信体系尚未建立,结算不通畅等;第四,缺乏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信贷产品品种和创新、服务创新、贷款规模、科技支撑、客户资源、品牌效应等方面与农村信用社比, 不占优势。⒊面临的机遇农业经济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国家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强化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巨大,但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供需矛盾,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市场放开为村镇银行的出现提供了机遇;农村金融改革全面推开,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逐步到位;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比如减免农业税收,对粮食实行直补,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状况逐步趋好, 这又为村镇银行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⒋面临的困境同业竞争日趋激烈,村镇银行处于弱势;客户服务需求更高,规模小,经营成本高,村镇银行举步维艰;同时,由于法制建设不完善、农村征信体系尚未建立、金融创新困难、风险控制难度大等方面因素,极大地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二)村镇银行发展战略⒈准确的市场定位作者简介:谭文培(1965-),男,湖南攸县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监管。 村镇银行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 谭文培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11) 摘 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培育试点工作经过五年时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村镇银行成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 但村镇银行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本文探讨了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在分析村镇银行的优劣势和面临的机遇及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村镇银行的发展战略。同时探讨了村镇银行的内部运行机制,提出了村镇银行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战略;内部机制;政策建议 97··

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风险

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风险 (一)宏观政策波动过程中隐含的政策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波动带来的风险。中西部地区城镇快速扩张和经济落后地区对“三高一剩”产业的承接,给村镇银行的信贷投向造成潜在风险。二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速推进,使村镇银行发展面临新的考验。三是民营银行准入门槛的降低,给已设立村镇银行的股权稳定性带来不确定风险。 (二)成立时间短、含金量不高和社会认知度低等,凸显村镇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一方面,由于自身宣传力度不够以及民间资本的参与,造成一些城乡居民认为村镇银行是“私人银行”,或将村镇银行与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相混淆,认为将钱存在村镇银行有风险,导致村镇银行吸收资金难度大。另一方面,村镇银行普遍注册资本金少,经营规模小,地方政府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度也较低,对村镇银行的支持力度不够。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村镇银行流动性的吸收和补充能力薄弱,而一旦村镇银行的资产质量出现问题,就会引发流动性风险。 (三)民间资本的逐利性,导致村镇银行偏离“三农”定位风险。“支农支小”是村镇银行的主要目标。但村镇银行的商业性和参股股东的逐利性,又使其必然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追求目标,贷款会投向盈利性高的企业,这可能导致其偏离服务“三农”的办行宗旨。 (四)内控不完善和管理机制不健全易引发操作风险。村镇银行大都沿用原发起行的各项制度,存在着制度不匹配和机制不完善的情况,再加上员工素质低和培训不到位,易形成案件风险。同时,一些村镇银行存在高管人员“兼职化”倾向,易造成管理不到位和检查不及时,隐藏着较大操作风险。此外,村镇银行大多信息科技软硬件设施薄弱,数据安全管理能力不足,业务系统多为发起行的“廋身”或“淘汰”系统,这些都影响着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五)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机制存在问题,易形成关联风险。一是股权结构中存在“隐性”关联,股权制约机制发挥不了应有作用。二是虽然村镇银行也都按股份公司治理制度建

中国村镇银行生存与发展专题报道(一)

中国村镇银行生存与发展专题报道(一) 村镇银行:新的、弱小的、值得期待的 口SMEIF广州编辑部 执行/李明其策划/钮海津 1、出生篇 2、成长篇 3、解读篇 出生篇 中国村镇银行生存与发展专题报道01 这是改革的出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完成商业化改革后逐步退出了薄利的农村市场。与此同时很多银行取消在县级分支向居民贷款,仅保留吸收存款的功能,实际上就是通过自己的银行系统将资金转移到其他地区,造成农村资金流失到非农村地区。这使得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滑向边缘地带。 为了解决部分农村地区“金融真空”和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2006年12月20日,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低门槛、严监管”的原则,调整和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并首批选择在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湖北等6省(自治区)进行试点。2007 年1 月,银监会制定并发布《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为村镇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以及合法地位提供了法律依据。2007 年3 月1 日,村镇银行试点工作在全国展开,中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正式挂牌。 2007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银监会决定扩大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范围,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范围由先期6省(区)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2011年7月,银监会下发《关于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关事项的通知》,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方式,完善村镇银行挂钩政策,引导和鼓励主发起行批量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县域的农村金融服务。从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到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由20%降低到15%……密集出台的政策,不断把村镇银行推向了金融综合改革的前沿。 从最初几百万、几千万的注册资金,通过增资扩股,发展到近亿或几亿资本金,从亏损到逐渐盈利,5年的发展实践表明,村镇银行的设立,强化了农村金融服务,是推动农村经济持续腾飞的长效之举,对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村镇银行的发展对于促进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服务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村镇银行在股本设臵、政策支持、信用环境、金融监管、存款来源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阻碍了村镇银行的发展为此本文提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经营环境、完善监管体系、拓展资金来源、加强金融手段创新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村镇银行股本设臵信用环境农村金融体系 村镇银行是经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2006年10月在国际上享有“小额信贷之父”、“穷

人银行家”美誉的穆罕默德尤努斯以其在孟加拉国创立的世界上第一家乡村银行——格莱珉银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30年前他曾把27美元借给42名赤贫的孟加拉农村妇女不久建立起孟加拉乡村银行至今已形成一个有1200个分行、遍及4.6万多个村庄的银行系统使400多万孟加拉农村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我国借鉴格莱珉银行成功模式2006年12月20日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意见》)这是中国农村金融政策的重大突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各地村镇银行纷纷建立起来根据银监会统计数据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有105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获准开业其中村镇银行89家目前这些村镇银行总体运行良好2009年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包括村镇银行在内的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这表明村镇银行逐渐成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村镇银行发展问题及对策

村镇银行发展问题及对策 摘要: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有效满足农村金融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村镇银行也存有着诸多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其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村镇银行的现状,比较了与其他金融组织的异同,探讨了村镇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村镇银行;发展状况;问题;建议 一、村镇银行的发体现状

村镇银行即为当地“三农”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2006年,中国银监会提出了相关放松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意见,以此 来解决当前农村区域内存有金融抑制问题,如:村镇银行分支机构较少、资金短缺、服务不规范、竞争力弱等问题。在农村地区成立金融 机构要求较低,使得银行金融机构得以多元化。在这些基础条件之下 村镇银行才得以成立。2007年初,银监会关于《村镇银行管理暂行办法》发布,让制度更加标准完善,对设股东资格、公司治理以及检查 监督办法都实行规范。所以说,我国的村镇银行产生于新的制度下并 参照其他国家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的。我国村镇银行自2007年成 立以来,总体发展趋势还是较好,政府也为这个新的金融机构发布相 关法律规定,在资本金以及业务范围管理做出规范。国家其他金融机 构也很重视村镇银行,赋予了其更多自由发展机会。在成立初期设立 村镇银行的积极性并不高,增长速度也比较慢,在2009年底也只成立 了148家,增长速度相比于2008年减慢。为了增大对村镇银行的投资,银监会探索出了新的管理模式,并取得了成效。在这之后村镇银行就 在全国各地加速成立。村镇银行数量持续增长,但在2012年以后增长 率有所下降,“三农”的贷款余额也在一直增加,在2013年增长率较大,2014年有所回落,但整体依旧在增加,其中农户贷款在2014年将贷款限额从五万元以下提升到了五到十万元,大大满足了农户贷款需求。 二、村镇银行与其他金融组织形式的比较 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供给组织结构较为完善,种类也很繁多。但是 具体服务与村镇银行也有着一些不同,如:设立原则、基本性质、产 权结构、服务对象等方面。同时,都作为农村金融机构他们存有着扶

XX村镇银行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XX村镇银行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建立村镇银行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对于促进农村地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进而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村镇银行在组建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瓶颈,尤其是欠发达的落后地区,组建难度大,发展缓慢,亟须从源头上加以调整和解决。 一、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1月,银监会出台《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加快了村镇银行试点工作。10月,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到末,全国已有148家村镇银行开业,发放贷款50多亿元,其中支持农户和农民的贷款达60%以上。今年“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是家,凡是有条件的县都可以有一家。村镇银行发展呈现出美好的愿景。

湖南省自开展村镇银行试点以来,已组建村镇银行5家,较好地发挥了服务“三农”的作用。湘西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来积极争取村镇银行试点,得到了银监部门的批准。但在组建过程中遭遇中梗阻,目前还是一片空白。 二、发展村镇银行的瓶颈 (一)政策失灵:自下而上,本末倒置。按照银监会规定,村镇银行只能实行发起方式设立,且至少应有1家以上境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规定要求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这一规定,需要试点县市政府从最基层的县域开始向上逐级寻找主发起人。当前我国银行业实行一级法人制度,分支行对机构的设置缺乏审批权限。由于村镇银行的设置处于试点阶段,既没有规定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义务,也没有相应的数量规定,更没有自上而下的特别指定。这样,形成部分试点县市“申请报告无处送,高层领导无法见,村镇银行无法办”的难堪局面。 (二)主体失落:路径单一,一主难求。虽然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具备主发起人资格,但在欠发达地区,除农村信用社改制外,几乎没有地方性商业银行。泸溪县为组建村镇银行,成立了专班,明确专人,积极寻找主发起人,从起,先后与省内外10余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联系协调,开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条件,但都因经济总量小、地处偏远而被拒绝。一

村镇银行的困境与出路

村镇银行的困境与出路本文来源于 财新《中国改革》 2011年第11期 出版日期 2011年11月01日 | 评论(0) 作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村镇银行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如何能够改善其生存环境,推动其进步,真正能服务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业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对于支持三农,服务三农,统筹城乡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建立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亦是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完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需要。 但农村金融的格局却存在着诸多缺陷。 首先,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真正为“三农”服务的农村金融机构不足,大中型银行纷纷撤出城乡市场,并且回收网点的贷款权限。 其次,农信社改制设计安排存在缺陷,不仅没有提高农民的参与程度,而且使得其商业化趋势明显,政策性弱化,对农村产生了所谓 的“抽血”现象。 再次,商业银行对乡镇市场的撤出,强化了农村信用社的垄断地位,降低了产品研发动力,使得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少,难以满足农村对金融产品的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村镇银行应运而生,而且已经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巨大,主要包括生产性融资和生活性融资。生产性融资主要来源于农业的经营,自主创业,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生活性融资主要来源于,子女的高等教育,重大疾病的治疗,婚丧建房,改善生活。 但是,农村的融资途径狭窄,融资成本高,农村金融机构缺位。因此村镇银行的设立和发展有重大意义。 首先,可以填补农村金融的空白,商业银行的缺位。村镇银行设立的门槛低,根据《村镇银行管理现行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不能少于300万元,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不能少于100万元,而建议一个大型的全国性商业银行注册资本不得少于10亿元,城市商业银行注册资本不能少于1亿元。低门槛使得商业银行可以很快填补农村金融的空白。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村镇银行实践效应及发展障碍 摘要: 所谓村镇银行就是指为当地农户或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机构。区别于银行的分支机构, 村镇银行属一级法人机构。目前农村只有两种金融主体, 是信用社,二是只存不贷的邮政 储蓄,农村的金融市场还处于垄断状态,没有竞争,服务水平就无法提高,农民的贷款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改革的出路,就是引进新的金融机构。建立村镇银行是为了解决我国现有 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金融供给不足、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 制”问题,更好的建设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但作为新生事物, 研究发现村镇银行在建立及发 展中还存在一些新的问题,本文从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现阶段促进村镇银行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希望能在商业性金融如何发挥政策性支农作用这一本质问题上提出一些有益 的建 议。 、引言 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是城乡经济结构二元化,在金融领域,则突出地表现为城乡金融的 二元化,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匮乏对经济发展起到一种抑制作用, 但农村金融发展是世界性 的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理论界形成了“农业信贷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论”等多种理论流派。前者实质是一种政府主导的思想,中者是市 场驱动理论,后者则是对前二者的折衷。其中“不完全竞争市场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 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贷款方对借款人的情况无法充分掌握,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无法培育出社会所需的金融市场,这一理论更适合我国国情,是我们发展农村金融的理论基础, 有学者研究表明,要以农村金融需求为导向,从整体角度调整农村金融组织的区域布局,构建需求型为导向的农村金融组织结构体系,发展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和社会公共投资机构, 实现金融组织的多元化是促进农村金融深化的有效途径(何广文, 2005) 。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以及优化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517715437.html,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以及优化问题 作者:侯鹏梁晨星 来源:《财会学习》2017年第05期 摘要:村镇银行设立之初的目的是服务三农,缩小城市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的差距,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村镇银行已经偏离了这条道路,本文分三个部分行文,第一部分讲村镇银行设立的初衷及其发展历程,第二部分讲述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给出合理化的建议,以期待对于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建议。 关键词:村镇银行;服务三农;改革发展 一、村镇银行设立与发展现状 为推动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便捷性,为加大对于农村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为缩小城乡差距,我国于2006年允许相关的资本进入运作,许多的商业银行为了能够将业务延伸到农村经济,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也纷纷开始投资设立村镇银行,截至2016年年末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概有1500家村镇银行,村镇银行呈现出积聚在东部沿海地区较多。以下是主要的发展现状的概要: (一)增长速度快,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于民间 自从2006年国家允许设立村镇银行以来,经过十年的发展村镇银行的数量已经接近1500家,各种资本积极投入到村镇银行的运作之中来,村镇银行如雨后春笋,资金的来源主要来自于民间资本,主要是一些股份制企业以一些城市商业银行设立居多,如南充市商业银行设立发起的我国第一家村镇银行惠民村镇银行,中国银行出资设立的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等等。 (二)信贷速度快,手续便捷 村镇银行设立的初衷是服务于农村中小企业,所以针对农村经济的特点,村镇银行的信贷业务速度比较快,相关的审批手续简单便捷,额度较小一般为2到5万元不等。更加有针对性更好的服务于三农。 (三)布局不合理存在偏差,集中于经济发达的 我国村镇银行分布呈现出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快速,中部发展停滞,西部缓慢的趋势,就是现在所谓的“东快中西慢”,这个现象几乎是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几乎是一样的。我国开放村镇银行的一个主要的目的是解决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最突出最矛盾的就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东部经济发达,城乡差距小各种金融体系机制健全,所以我们说布局分布不合理。 二、村镇银行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难点与对策

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难点与对策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拥有机制灵活、依托现有银行金融机构等优势,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按照银监局的规定,村镇银行可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同业拆借,从事银行卡业务,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以及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村镇银行的很多业务无法开展,其生存和发展存在重重困难。 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难点 1、结算系统不畅。目前,村镇银行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尚未连接,未设置金融机构联行行号,使清算、汇兑等业务无法办理,这也限制了村镇银行存款的增长。此外,村镇银行的业务处理系统是基于简单联结的内部网络,与外界相关机构和发起行没有实现相应的网络连接,如代收代付、通存通兑、信用卡及网上银行等业务难以开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业务正常开展。 2、资金筹集难。村镇银行地处农村地区,由于这些地区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并不是很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而且,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

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不高。加之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由于结算系统不畅,同业拆借难以进行,村镇银行不能发行、买卖金融债券,融资渠道受限。 3、风险控制难。一是服务对象风险。银监会强调,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首先充分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这些类型的贷款风险高、数额小,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农民,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在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加之村镇银行发放的贷款多以信用贷款为主,极易形成信贷的道德风险。二是自身经营风险。村镇银行尚处于萌芽阶段,规模尚小,实践证明:规模过小的金融机构难以存活。作为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会碰到所有在农村地区开展业务的商业银行同样的问题,如贷款风险偏高、呆坏账可能性比较高等。 4、政策支持不足。一是货币政策本文来源:支持不到位。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虽然解决了村镇银行开户、资金清算、存款准备金和征信、统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但急需解决的央行再贷款、银联入网等问题仍未得到明确。二是缺乏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村镇银行作为服务“三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却没有享受到与农村信用社一样的待遇,相关行政性、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三农问题关系到中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计。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月首批村镇银行在国内6个首批试点省诞生。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正式营业的村镇银行达到214家。村镇银行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作为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拥有机制灵活、依托现有银行金融机构等优势,对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局面起到了很大的改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农民融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可是当前村镇银行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其本身经营成

本高,成立时间短,盈利空间小,筹集资金困难,风险控制难,还面临同业竞争威胁等问题,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村镇银行所面临的问题将严重阻碍其发展,不利于改进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结构,缓解决农村资金供需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本文将着重其发展过程中所遇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更好的支持农村经济建设,解决三农问题。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一)国外相关研究 1. 农村金融市场及其供求关系 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Hugh T .Patrick (1995) 提出具有代表性的两种农村金融模式:一是“需求先于供给” 模式,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导致农村金融组织及相关金融服务供给。二是“供给先于需求” 模式,强调农村金融组织及相关服务的供给先于农村经济主体的需求。而这两种模式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适应,两种模式之间存在一个最有顺序问题。 此后的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农村金融市场及金融供给和需求。 Mark Drabenstott 和 Larry Meeker ( 1997 )指出资本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困境及改善建议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困境及改善建议 摘要:从2007年村镇银行开展试点以来,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势头强劲,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在分析村镇银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村镇银行现今遇到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困境,并对村镇银行的发展提出了政策上和村镇银行自身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村镇银行;农村;风险;小额信贷;免费论文 2007年,县以下的存款有10.12万亿,但是贷款额度仅有5.72万亿,存贷之间相差4万多亿。从供给的度来说,农村金融网点覆盖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和机构覆盖率低,有的甚至是空白。竞争也不够充分,在针对农户的贷款方面,现阶段只有农信社在做。邮储银行的农户贷款也才起步。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民需求之间的问题主要包括:资产质量低下,服务效率低,或者服务质量与素质相对比较差;服务种类也比较少,信用环境不好,信用制度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国家于2006年底做出了重要调整,银监会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2007年10月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又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到2009年3月初,全国已有村镇银行97家,短短两年时间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速度,九十多家村镇银行已实现有效贷款40多亿元,其中支持农户和农民 的贷款占到60%以上,一半以上的村镇银行已经过了盈亏平衡点。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准入资本范围、注册资本限额,投资人资格、业务准入、高级管理人员准入资格等方面均有所突破。 一方面,村镇银行的进入,可以有效填补这方面的空白,而另一方面,又给农村金融市场带来了竞争。村镇银行虽然是农民自己的银行,是“穷人的银行”,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由于经营环境受地域自然条件、开放程度和居民收入水平等限制,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更关键的是,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村镇银行要成功,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一、村镇银行面临的风险 村镇银行进入农村市场,面临的风险非常之多。截至2007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良贷款率高达16.4%,其中农林牧渔贷款不良率27.1%,农户贷款不良率12.8%,均远高于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不良贷款率7.5%的水平。涉农贷款不良居高不下以及其发放不足量主要是由如下原因造成的: 1)农业生产的高风险。首先,农业属于弱质产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很大,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是农户小额信贷形成呆坏账最主要的原因。其次,任何一种农产品市场供给量和需求量都总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农副产品的生产又有生产周期长、信息相对滞后的特点,使得生产经营面临着极高的市场风险。 2)经营的高风险。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农业小额信贷的功能还处在为农户扩大农业生产(主要是种养殖业)提供信贷资金,这些项目都是小型的生产或经营,单个农户在激烈的竞争中时常处于不利的地位。农业小额信贷一般是向贫困人口提供短期劳动资本贷款,其贷款类型和地区都比较集中,农产品市场信息闭塞,许多农民对市场缺乏必要的了解,又无有效的信息渠道加以引导,一旦遇到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将直接影响到贷款的归还。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题目: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2011级金融学1班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________

目录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1) 1引言 (2) 2 我国村镇银行的现状分析 (2) 2.1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历程及现状 (2) 2.2我国村镇银行的特点及优势 (3) 2.3影响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因素 (3) 3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 3.1业务发展的空间受到限制 (5) 3.2吸储的压力大、资金筹集难 (5) 3.3风险难以控制 (5) 3.4各种配套优惠政策尚不明确 (6) 4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对策 (6) 4.1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 (6) 4.2加强自身建设,破解“吸存难”问题 (7) 4.3建立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体系以抵御各种风险 (7) 4.4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制度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 自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放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标准以来,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有了较好的发展空间。但由于起步晚,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也仍然存在经营发展空间受限、吸储压力大、资金筹集难、风险控制难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阻碍了村镇银行的发展。为此,本文提出了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的创新、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体系等对策以解决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其更健康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村镇银行、资金筹集、风险控制、金融服务

[修订]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修订]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编号:XXXXXXX 本科学年论文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Banks and countermeasures 姓名 XXXXXX 学院财经管理学院 专业金融学 班级 2012级( X)班 学号 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 年月日 2015 7 3 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建立村镇银行是为了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金融供给不足、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更好的建设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但作为新生事物,研究发现村镇银行在建立及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新的问题,本文从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现阶段促进村镇银行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希望能在商业性金融如何发挥政策性支农作用这一本质问题上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村镇银行问题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Bank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village bank i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ow coverage,insufficient competition and insufficient financial supply in rural areas in China,Lack of financial services such as “financial repression”,better construction of rural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gt, but as a new thing of found rural banks in the established developm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exists from the village bank, the problem of, proposed the present stage to promrote the1development of rural banks in a series of measures,hope in finance, industry and Commerce of how to play the political role of agriculture the essence of the problem put forward some useful suggestions. [Keyword]Village bank problem sustaintable development policy proposal 目录 引言.................................................1 一、我国村镇 银行发展历程及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我国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1) (一)村镇银行并没有真正深入农村金融市场,服务“三农”1 (二)存贷比高位运行,警防流动性风险的发生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控股模式单一,导致各方利益主体动力不足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村镇银行结算系统孤立,成为网络时代的“信息孤岛”错误~未定义书 签。 ( (五)经营方式创新化与经营观念陈旧化的矛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政策建议………………………………

最新村镇银行实施普惠金融的困难及政策建议

村镇银行实施普惠金融的困难及政策建议 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村镇银行应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微小”的市场定位,在风险可控范围内,逐步加大对“三农”微小企业和城乡中低收入居民信贷的投放力度。在金融服务方面,不预设准入条件,让每一个进门的客户享受有尊严和体面、快捷的服务,这是“普惠金融”的基本要求。但实际实施过程中,却面临诸多困境,制约政策的落实。 一、村镇银行实施普惠金融面临的困难: 1、营业费用大,造成资金成本相对较高,影响了“普惠金融”的覆盖面。 村镇银行营业费用总额及占比普遍偏高,原因主要是由于村镇银行属于起步阶段,运行成本高,且营业场所基本为租赁,导致租赁成本偏高。此外,为扩大品牌知名度,村镇银行不断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宣传费支出较大。较高的资金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施“普惠金融”的覆盖面。 2、品牌形象及社会公信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村镇银行没有类似大银行的广泛社会基础和品牌知名度,一

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实施“普惠金融”的深度。 3、基层网点建设滞后,金融服务向基层延伸受阻。 “普惠金融”客观上要求网点设置尽可能贴近农村社区,但目前网点审批条件相对较严、时间较长,由此使金融服务向基层延伸受阻 4、金融服务品种及支付手段单一,难以满足客户需求。 目前村镇银行金融服务方面仅能开办基本的存贷款业务,支付手段仅能办理柜面存取款和汇款,难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5、“普惠金融”面向的是一般客户群体,以现有的信贷准入标准衡量和监管要求,很难在更大范围实施这一政策。 一、政策建议 “普惠金融”能否真正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导向的有效性。为此,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加大扶持力度,落实政策导向。 1、建议加大专项再贷款资金的扶持力度,在财政税务方面给予进一步优惠,切实降低村镇银行的筹资成本,进而降低“普惠金融”的准入门槛。只有以贴近普通百姓的资金价格,才能真正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否则,“普惠金融“很难真正贯彻实施。 2、建议政府部门努力打造诚信的社会环境,增加不良客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