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胃癌

胃癌

胃癌

胃癌

主诉:上腹部胀痛不适半年

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持续性钝痛,与进食无关,当时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黄疸,无黑便,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胃炎”,经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近来患者上腹胀痛不适症状加重,今来我院就诊行胃镜检查考虑:“胃低分化腺癌”门诊遂拟此诊断收住入院进一步治疗。患者近来纳差、乏力,无暴饮暴食,无胸闷、气喘,无心悸,无烧心感,无反酸、嗳气、流涎无停止排便排气,无腹泻、血便。目前患者小便无异常。

入院查体:T P R BP 神清,贫血貌,发育良好,步入病房。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部面部无畸形,五官端正,颈软,两肺及心脏视触叩听未及明显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胃肠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肋下未及,上腹部轻压痛,未触及明显包块,无移动性浊音及振水音,肝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4次/分,无明显亢进或减弱。直肠指检未触及明显肿块,退出时指套无染血,外生殖器未见异常。脊柱四肢无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

初步诊断:胃癌

诊断依据:1、患者中年男性

2、上腹部胀痛半年

3、查体:上腹部轻压痛,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4、胃镜活检:胃低分化腺癌

鉴别诊断:

1、胃十二指肠溃疡上腹部局限性疼痛,节律性、周期性、反复性,与进食有一定的关系,常伴反酸、嗳气、流涎,多数患者在呕血后腹痛症状有所减轻。查体:发作期时上腹部有压痛。辅检:X线钡餐和内镜可以确诊。

2、急性胃粘膜病变患者多有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大剂量皮质激素、酗酒等病史,一般突然出血,无明显前驱症状,部分可有上腹部痛、烧灼感、恶心、呕吐,内镜检查一般在出血24小时内进行可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可见胃粘膜广泛多发的糜烂出血。如应激性溃疡、门脉高压行胃粘膜病变、肝性溃疡等。

3、胃、十二指肠憩室及憩室炎患者可有上腹痛不适、嗳气,多在饭后或平卧位后加重,可有呕血黑便。其X线及胃镜有助于诊断。

4、胃恶性淋巴瘤早期症状类似一般胃病,病人可伴有胃纳下降、腹痛、消化道出血、体重下降、贫血等表现,半数以上腹部可触及包块。X线钡餐检查可见胃窦后壁或小弯侧面积较大的浅表溃疡,胃粘膜有形似鹅卵石样的多个不规则充盈缺损。

处理:1 进一步行CT、B超、上消化道钡透等辅检,明确病变范围,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

2 完善辅检,排除手术禁忌,限期手术治疗;

第4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更新

2014 年第 4 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更新要旨 【摘要】2010 年第 3 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以下为“指南”)发行以来,对胃癌外科治疗产生了巨大影响,胃癌治疗更为标准化、合理化、规范化。近年来,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的问世,两次促使“指南”修订、再版。2014 年第 4 版“指南”在原来的基础上,对7 个大的问题进行了修订,引进了新的证据和标准(更新胃手术的定义;制定食管胃结合部癌<4 cm 时淋巴结清扫的暂行规定和流程图;确定Ⅰ期胃癌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为常规性治疗;胃镜下治疗的相关标准;化疗方案推荐度;HER2 阴性、阳性胃癌的推荐方案、流程图;M1 胃癌的手术、化疗问题以及术后随访的相关规定)。第 4 版“指南”汲取了最新的科学成就,将胃癌治疗的基本原则、概念更为科学化、精准化,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010 年10 月,第 3 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以下为“指南”)发行,极大地改变了胃癌治疗的基本理念,高级别循证医学为依据的全新治疗原则使胃癌治疗进入崭新的时代。近年,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指南”的补充、更新迫在眉睫。 2014 年 5 月,日本胃癌学会对第 3 版“指南”进行了修订并发行了第 4 版新的“指南”,将胃癌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概念更清晰、更科学化。并确定新的治疗方针,为今后的临床诊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次修订、更新的要点为: (1)更新胃手术方法定义; (2)制定食管胃结合部癌长径<4cm 时淋巴结清扫的暂行规定及其流程图;(3)确定Ⅰ期胃癌行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可为常规性治疗;

(4)关于胃镜下治疗,规定含未分化型成分的分化型癌,直径 <3 cm,UL(+),pT1a 适合扩大治愈切除。另外,追加组织学 muc 的处理和 UL 诊断标准;(5)设置了化疗方案的推荐度,记载了 HER2 阴性和阳性胃癌的推荐方案且制成流程图; (6)针对 M1 胃癌能切除时的治疗方针和难以适用标准化疗方案时的化疗问题,设定 7 个临床问题,予以回答和解说; (7)关于胃癌术后临床路径和随诊,制作了模板。 以下具体介绍本次更新的主要内容。 1 胃癌手术定义的更新 手术种类没有变更,仍然为全胃切除术、远端胃切除术、保留幽门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术、胃分段切除术、胃局部切除术、非切除手术。但是,对每种类型的手术进行了明确规定。 (1)全胃切除术(total gastrectomy ,TG)含贲门(食管胃结合部)和幽门(幽门轮)的全胃切除。 (2)远端胃切除术(distal gastrectomy ,DG)含幽门的胃切除术,保留贲门,标准手术为切除胃的2/3 以上。 (3)保留幽门胃切除术(pylorus-preserving gastrectomy,PPG)保留胃上部1/3 和幽门及部分的幽门前庭部的胃切除术。 (4)近端胃切除术(proximal gastrectomy ,PG)含贲门(食管胃结合部)的胃切除术,保留幽门。 (5)胃分段切除术(segmental gastrectomy,SG)保留贲门、幽门的胃全周性切除,适合保留幽门胃切除术者除外。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对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脾气虚证:纳少、腹胀、便溏、气短、乏力,舌淡苔白。 (二)胃阴虚证:胃脘嘈杂、灼痛,饥不欲食,口干、口渴、便干,舌红少苔乏津。 (三)血虚证:体表肌肤黏膜组织呈现淡白,头晕乏力,全身虚弱,舌质淡。 (四)脾肾阳虚证:久泄久痢、水肿、腰腹冷痛、肢冷、便溏、乏力,舌淡胖,苔白滑。 (五)热毒证:胃脘灼痛、消谷善饥、面赤、口渴喜冷饮、便干,舌红苔黄。 (六)痰湿证: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胸脘痞闷、纳差,苔腻。 (七)血瘀证:固定疼痛、肿块、出血,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 (八)肝胃不与证:脘胁胀痛、嗳气、吞酸、情绪抑郁,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痛 1、观察疼痛得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总结疼痛发作规律。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注意防寒保暖。 3、指导患者采用转移注意力或松弛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音乐等,以减轻患者对疼痛得敏感性。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 6、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脾俞、胃俞等穴。 (二)吞酸、嗳气

1、观察吞酸、嗳气得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得关系。 2、遵医嘱使用粘膜保护剂与抑酸剂。粘膜保护剂应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以起保护作用;抑酸剂应在餐后1小时服用,以中与高胃酸;抗菌药时应在餐后服用,减少抗菌素对胃粘膜得刺激。 3、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小口频服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反酸、嗳气症状,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天突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胃俞、足三里、中脘等穴。 (三)腹胀 1、观察腹胀得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排便、排气情况及伴随症状。 2、患者宜卧床休息,给予半坐卧位。鼓励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遵医嘱给予肛管排气,观察排便、排气情况。 4、遵医嘱中药外敷,保留时间6~8小时。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肝俞等穴。 (四)便溏 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 2、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缓泻剂,保持肛周皮肤清洁。 3、严重便溏者适量饮淡盐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胃、脾等穴。 6、遵医嘱艾灸(回旋灸)腹部, 以肚脐为中心,上、下、左、右旁开1~1、5寸,时间5~10分钟。

胃癌诊疗方案

胃癌诊疗方案 【诊断】 1.症状早期无明显症状,可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病情进展后可出现上腹、或左上腹痛,疼痛无规律,恶心、呕吐,体重下降、贫血。晚期可出现腹部包块、呕血、穿孔。 2.体检早期体检多无阳性发现,随病情进展上腹部可触及压痛。晚期可触及腹部肿物、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直肠指诊可触及直肠陷窝肿物。 3.实验室检查半数患者可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大便潜血阳性。 4.辅助检查 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可发现直径<1 cm早期胃癌,纤维胃镜检查可发现直径<0.5cm早期胃癌并可进行病理诊断。CT及超声检查有助于肿瘤诊断及临床分期。 【鉴别诊断】应于胃炎、胃溃疡、胃肉瘤、胃良性肿瘤进行鉴别诊断,通过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纤维胃镜检查即可确诊。 【治疗原则】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1.手术方式 (1)胃癌根治术:胃切除范围应距肿瘤边缘>5cm,淋巴结清扫范围应超出转移淋巴结(D>N)。 (2)胃癌姑息性切除术:适用于胃癌较大,侵犯周围脏器,无法完整切除者,或远处淋巴结转移者。 (3)短路手术:肿物浸润广泛、无法切除或患者一般状况极差者,可行胃空肠吻合术。 2.化学治疗 (5-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钙、丝裂霉素、表阿霉素等)、生物治疗、放疗等。

小草急急忙忙的返青依旧;细雨迷迷濛濛的飘洒依旧。 盈盈月下来,照亮你的山歌依旧;灿灿星升起,白杨树绿影婆娑依旧。 好风似水,不惊你安眠依旧;鸟儿呢哝,爱的春天依旧。 可我,望尽了我的花季,望尽了长长的一路落英缤纷呵!岑凯伦的绵绵春雨依旧,戴望舒的深深雨巷依旧! 漂泊的船,寻找一个温馨港口;孤寂的心,渴望一声温暖问候。 是你在我最落寞的时候,把亲切放在我左右;是你在我最失意的时候,把慰藉放在我心头。 红酥手,黄藤酒;春如旧,人空瘦。蝴蝶双飞影孤单,泪痕红浥鲛绡透!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汇总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诊断:参照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和《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0年第一版》。胃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等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1)临床症状 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2)体征 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3)辅助检查 内镜检查:①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②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③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 实验室检查:①血液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学、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②尿液、粪便常规、粪隐血试验。 影像检查:①计算机断层扫描(CT);②磁共振(MRI)检查;③上消化道造影; ④胸部X线检查;⑤超声检查;⑥PET-CT;⑦骨扫描。 (4)原发病灶及部位的诊断 ①根治术后病例:根据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胃癌。 ②非根治术后及晚期病例:未手术患者根据胃镜加活检病理,姑息术/改道术/探查术后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明确为胃癌。 ③对于胃镜见符合胃癌的恶性表现但未取到病理者,可以诊断为“胃恶性肿瘤”,并应继续取病理以明确诊断。 (5)复发或转移病灶的诊断

胃癌的最佳治疗方案

近几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治疗结肠癌的方法也是比较多的,但是总得来说主要包括手术、放化疗以及中医药的治疗等,在结肠癌的治疗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至于说哪一种是最佳的治疗方案,这需要根据临床分期、症状、年龄、体质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适合患者自身的,这才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对于结肠癌患者来说,手术可能是很多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可以快速切除病灶,控制病情,但是临床实践证实,中西医结合效果更佳,利于中医治疗优势弥补西医治疗不足。由于手术、放疗、化疗直接杀伤部分癌细胞,而且治疗的副作用较大,而配合中医治疗不仅能够清除残留癌细胞,起到巩固治疗的效果,而且还能够有效降低治疗副作用,对促进患者康复或实现长期带瘤生存有积极作用。 此外,对年龄大、体质弱、广泛转移,无法耐受西医治疗者,还可以采取中医保守治疗,同样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临床上,结肠癌起病隐匿,病情发展较快,多数患者在发现的时候都是晚期,晚期由于癌细胞已经出现了扩散和转移,手术切除难度大,而放化疗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治疗效果收效甚微,很多患者采用中医药进行治疗。 中医具有很强的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根据每个患者体质有别,早、中、晚分期不同,并发症不同,表现并不完全一样,在治疗时,对症下药,既有固定不变的主方,又有灵活加减不断变化的药物,一人一方,辩证论治,既科学又合理,疗效显著。 临床上,在中医治癌领域,独树一帜的“三联平衡疗法”具有不错的患者口碑,治疗效果不仅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更是誉享国际,得到了国内外诸多知名肿瘤专家的称赞。该疗法是由出身于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拥有三十余载临床抗癌实战经验的袁希福教授,创立的中医药疗法。 该疗法还具有不手术、不放化疗、不住院、无痛苦、无风险、无毒副反应,花费少,在家治疗,饮食起居,家庭护理,功能锻炼均方便,环境熟悉,可以与周围邻居交流走动,心理无压力,若有问题可以直接与医生通电话联系。 中医是治疗癌症重要的方法,攻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又能辩证施治,适用于各个阶段,应该尽早的贯穿于治疗的始终,防止复发和转移,减轻毒副作用,提高治愈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通过上述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对于结肠癌患者选择来说,一个好的治疗方案直接关系着治疗效果,因此患者和家属应该多了解治疗方面的知识,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存期。

不同化疗方案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疗效差异比较

不同化疗方案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疗效差异比较 发表时间:2018-09-19T14:07:17.817Z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4期作者:彭国正 [导读] 目的:探讨mFOLFOX、SOX、XELOX 3种化疗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 衡阳市中心医院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探讨mFOLFOX、SOX、XELOX 3种化疗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了90例晚期老年胃癌病例,根据接受方案不同分为3组,各30例,比较分析各组之间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3组化疗方案的近期有效率(RR)分别为:mFOLFOX方案40.0%,SOX方案43.3%,XELOX方案40.0%,经统计学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mFOLFOX方案76.7%,SOX方案80.0%,XELOX方案83.3%,经统计学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mFOLFOX方案、SOX方案、XELOX三种方案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83.3%(25例),86.7%(26例)和90.0%(27例)。不良反应集中体现为胃肠道反应、血液学毒性、外周神经毒性、乏力虚弱和口腔黏膜炎等。其中口腔黏膜炎以XELOX组最高(43.3%)、乏力虚弱以mFOLFOX组最高(50.0%),手足综合征在XELOX组中发生率最高(36.7%)。各组间不良反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FOLFOX、SOX、XELOX这3类以氟尿嘧啶及其衍生物和奥沙利铂的两药联合方案在晚期胃癌患者一线治疗中疗效确切且相当,不良反应可耐受。 【关键词】化疗方案;晚期胃癌;疗效比较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经济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正逐年升高,而胃癌作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排第一位。胃癌也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相关研究显示[1-2],我国每年新确诊患者达30多万,约占全球1/3,其病死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晚期胃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3]:化疗可以提高患者1年生存率并改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分析接受不同一线化疗方案(mFOLFOX,SOX,XELOX)的90例晚期胃癌患者,对其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医院病房或门诊治疗的90例晚期胃癌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并有可测量肿瘤病灶。患者年龄在62~78岁之间。男性66例,女性24例。低分化腺癌16例,中到高分化40例,黏液腺癌8例,印戒细胞癌13例,未分化癌7例,分化程度不详6例。所有患者随访至少8个月,ECOG评分≤2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既往未接受过化疗。所有患者治疗前一周内检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和心电图基本正常。常规监测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CEA、CA19-9变化。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化疗知情同意书。三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资料 1.2方法 mFOLFOX方案具体为:奥沙利铂130mg/m2每周期第一天静脉滴注3h以上;甲酰四氢叶酸200mg/m2,每周期第一天静脉滴注2h,5-氟尿嘧啶2400mg/m2,持续静脉滴注46h。每21天为1个周期。 SOX方案具体为:奥沙利铂130mg/m2每周期第一天静脉滴注3h以上;替吉奥80mg/(m2·d),分2次,连续口服14天,休息7天。每21天为1个周期。 XELOX方案具体为:奥沙利铂130mg/m2每周期第一天静脉滴注3h以上;卡培他滨2000mg/(m2·d),分2次,连续口服14天,休息7天。每21天为1个周期。 所有患者化疗同时常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治疗期间常规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根据患者反应按说明书进行剂量调整。每2周期进行疗效评价。 1.3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标准 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进行评价客观疗效[4]:CR:所有靶病灶完全消失;PR靶病灶最长径总和至少减少了30%;PD:靶病灶最长径总和至少增加了20%,或出现新病灶;SD:病灶既未充分缩减以符合PR标准,也未出现足够增加以符合PD标准。并结合非靶病灶评定,得出总体评价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检验三组之间的计量资料,两组之间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对于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3组化疗方案的近期有效率(RR)分别为:mFOLFOX方案40.0%,SOX方案43.3%,XELOX方案40.0%,经统计学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mFOLFOX方案76.7%,SOX方案80.0%,XELOX方案83.3%,经统计学检验差异不显著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诊断:参照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和《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第一版》。胃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等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1)临床症状 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2)体征 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3)辅助检查 内镜检查:①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②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③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 2 2020年4月19日

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 实验室检查:①血液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学、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②尿液、粪便常规、粪隐血试验。 影像检查:①计算机断层扫描(CT);②磁共振(MRI)检查;③上消化道造影;④胸部X线检查;⑤超声检查;⑥PET-CT;⑦骨扫描。 (4)原发病灶及部位的诊断 ①根治术后病例:根据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胃癌。 ②非根治术后及晚期病例:未手术患者根据胃镜加活检病理,姑息术/改道术/探查术后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明确为胃癌。 ③对于胃镜见符合胃癌的恶性表现但未取到病理者,能够诊断为“胃恶性肿瘤”,并应继续取病理以明确诊断。 (5)复发或转移病灶的诊断 胃镜/超声内镜(EUS)以及活检病理学检查能够明确复发。以影像学检查,包括MSCT、MRI、胃镜/超声内镜(EUS)、B超、消化道造影等,必要时行PET/CT;浅表淋巴结活检能够诊断肿瘤转移。 (6)腹膜/网膜/肠系膜转移的诊断 除了Krukenberg’s瘤、左锁骨上转移、肝转移等常见的转移部位,腹膜/网膜/肠系膜亦是胃癌常见的转移。对于粟粒样或<1cm的腹膜/网膜/肠系膜转移灶,CT及MRI等影像学手段常无法及时发现,但患 3 2020年4月19日

胃癌化疗方案

胃癌化疗推荐方案 希罗达单药 希罗达:850-1250mg/m2,每日两次,第1-14天,休7天;每3周重复 简化5-FU/LV方案(SLV5FU2) LV:200-400 mg/m2,静脉滴注2小时,第1、2天 5-FU:400 mg/m2/天,静脉注射,然后用600 mg/m2/天,22小时持续静脉滴注,第1、2天 每2周重复 希罗达联合顺铂(XP)方案 希罗达:1000-1250 mg/m2,每日2次,PO,第1-14天,休息7天 顺铂60-80 mg/m2,IV,第1天,或DDP:10-20 mg/(m2-d),IV,第1-5天 每3周重复 5-FU联合顺铂(FP)方案 5-FU:425-750 mg/m2/d,CIV,24H,第1-5天 DDP:60-80 mg/m2,第1天;或DDP:15-20 mg/m2/d,第1-5天 每3周重复 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XELOX/CAPEOX) 希罗达:850-1000 mg/m2,每日两次,第1-14天,休7天 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或奥沙利铂:65 mg/m2,IV,第1、8天; 每3周重复 FOLFOX4 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滴注2小时,第1天;

LV:200 mg/m2/d,在5-FU前2小时静脉滴注,第1、2天; 5-FU:400 mg/m2/d,静脉注射,然后用600 mg/m2/天,22小时持续静脉滴注,第1、2天 每2周重复 (m)FOLFOX6 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滴注2小时,第1天; LV:400 mg/m2/d,在5-FU前2小时静脉滴注,第1天; 5-FU:400 mg/m2/d,静脉注射,第1天,然后用1200 mg/m2/天×2持续静脉滴注(总量2400 mg/m2,输注46-68小时) 每2周重复 (m)FOLFOX7 奥沙利铂:85 -1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 LV:200-400 mg/m2/d,在5-FU前2小时静脉滴注,第1天; 5-FU:400 mg/m2,46小时静脉注射 每2周重复 (m)ECF方案 表阿霉素:50 mg/m2,每3周1次 顺铂:60 mg/m2,每3周1次 5-FU:200 mg/m2/日,持续静脉滴注,每日1次;或5-FU500-600 mg/m2,静脉滴注22小时,第1-5天 每3周重复 ECX方案

最新胃癌化疗方案有哪些

化疗方案 一、胃癌化疗方案 DCF(顺铂、5Fu、多西紫杉醇) 此方案常见的副作用是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周围神经毒性反应。 二、肺癌化疗方案列举如下: CAP方案: 环磷酰胺400-1000mg/m2,静注,第1天; 阿霉素40-50mg/m2,静注,第1天; 顺铂40-80mg/m2(水化),静滴,第1天。 每3-4周为一个周期,每2-3个周期为1疗程。本肺癌化疗方案有效率为6-39%。 此方案主要的毒副作用是造血功能抑制、恶心、呕吐、脱发。 EP方案: VP-16每次100mg,静滴,第1-5天; 顺铂 60-80mg/m2(水化),静滴,第1天。 每4周为一个周期,每2-3个周期为1疗程。本肺癌化疗方案有效率为17-39%。 此方案最主要的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 CE方案: 卡铂每次300mg,静滴,第1天; VP-16 每次100mg,静滴,第1-5天; 每3-4周为一个周期,每2个周期为1疗程。本肺癌化疗方案有效率为40%。 此方案的常见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 MVP方案: 丝裂霉素6-8mg/m2,静注,第1天; 长春地辛3mg/m2,静注,第1、8天; 顺铂 40-80mg/m2(水化),静滴,第1天。 每3-4周为一个周期,每2-3个周期为1疗程。本肺癌化疗方案有效率为35-53%。 此方案常见的副作用是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神经系统等。 服用今幸胶囊可以预防、缓解以上副作用 VP方案: 鬼臼噻吩甙100mg,静滴,第1-3天; 顺铂 40mg,静滴,第1-3天。 每3周为一个周期,每3个周期为1疗程。本肺癌化疗方案有效率为31%。 此方案常见的副作用是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 服用今幸胶囊可以预防、缓解以上副作用 MIC方案: 丝裂霉6mg/m2,静注,第1天; 异环磷酰胺1.5g/m2,静滴,第1-5天(同时用美斯钠a40mg,静注,在滴注异环磷酰胺时给1次,以后每4小时给1次,全天共给3次,连用5天); 顺铂 20mg,静滴,第1-5天。 每3-4周为一个周期,每2-3个周期为1疗程。 此方案常见的副作用是骨髓抑制。 VIP方案:

胃癌化疗方案

胃癌化疗推荐方案 以下是胃癌常见的化疗方案: 希罗达单药 希罗达:850-1250mg/m2,每日两次,第1-14天,休7天;每3周重复 简化5-FU/LV方案(SLV5FU2) LV:200-400 mg/m2,静脉滴注2小时,第1、2天 5-FU:400 mg/m2/天,静脉注射,然后用600 mg/m2/天,22小时持续静脉滴注,第1、2天 每2周重复 希罗达联合顺铂(XP)方案 希罗达:1000-1250 mg/m2,每日2次,PO,第1-14天,休息7天 顺铂60-80 mg/m2,IV,第1天,或DDP:10-20 mg/(m2-d),IV,第1-5天 每3周重复 5-FU联合顺铂(FP)方案 5-FU:425-750 mg/m2/d,CIV,24H,第1-5天 DDP:60-80 mg/m2,第1天;或DDP:15-20 mg/m2/d,第1-5天 每3周重复 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XELOX/CAPEOX) 希罗达:850-1000 mg/m2,每日两次,第1-14天,休7天 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或奥沙利铂:65 mg/m2,IV,第1、8天;每3周重复

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滴注2小时,第1天; LV:200 mg/m2/d,在5-FU前2小时静脉滴注,第1、2天; 5-FU:400 mg/m2/d,静脉注射,然后用600 mg/m2/天,22小时持续静脉滴注,第1、2天 每2周重复 (m)FOLFOX6 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滴注2小时,第1天; LV:400 mg/m2/d,在5-FU前2小时静脉滴注,第1天; 5-FU:400 mg/m2/d,静脉注射,第1天,然后用1200 mg/m2/天×2持续静脉滴注(总量2400 mg/m2,输注46-68小时) 每2周重复 (m)FOLFOX7 奥沙利铂:85 -1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 LV:200-400 mg/m2/d,在5-FU前2小时静脉滴注,第1天; 5-FU:400 mg/m2,46小时静脉注射 每2周重复 (m)ECF方案 表阿霉素:50 mg/m2,每3周1次 顺铂:60 mg/m2,每3周1次 5-FU:200 mg/m2/日,持续静脉滴注,每日1次;或5-FU500-600 mg/m2,静脉滴注22小时,第1-5天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诊断:参照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和《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0年第一版》。胃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等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1)临床症状 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2)体征 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3)辅助检查 内镜检查:①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②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③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 实验室检查:①血液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学、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②尿液、粪便常规、粪隐血试验。 影像检查:①计算机断层扫描(CT);②磁共振(MRI)检查;③上消化道造影;④胸部X线检查;⑤超声检查;⑥PET-CT;⑦骨扫描。 (4)原发病灶及部位的诊断 ①根治术后病例:根据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胃癌。 ②非根治术后及晚期病例:未手术患者根据胃镜加活检病理,姑息术/改道术/探查术后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明确为胃癌。

③对于胃镜见符合胃癌的恶性表现但未取到病理者,可以诊断为“胃恶性肿瘤”,并应继续取病理以明确诊断。 (5)复发或转移病灶的诊断 胃镜/超声内镜(EUS)以及活检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复发。以影像学检查,包括MSCT、MRI、胃镜/超声内镜(EUS)、B超、消化道造影等,必要时行PET/CT;浅表淋巴结活检可以诊断肿瘤转移。 (6)腹膜/网膜/肠系膜转移的诊断 除了Krukenberg’s瘤、左锁骨上转移、肝转移等常见的转移部位,腹膜/网膜/肠系膜亦是胃癌常见的转移。对于粟粒样或<1cm的腹膜/网膜/肠系膜转移灶,CT及MRI等影像学手段常无法及时发现,但患者多可出现腹腔积液、肠梗阻等肿瘤相关症状,该部分患者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推荐病理学检查结合PET/CT等以助于明确诊断,包括:腹腔积液找脱落细胞;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CT);腹腔镜探查;手术探查,转移病灶的病理诊断。 (二)证候诊断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16751.2-1997、《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郑筱萸,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中医诊断学》(第五-七版)、胃癌协作分组共十家单位提供的胃癌(晚期胃癌为主)辨证分型,综合形成8类基本证型的辨证标准(见下);复合证型,以基本证型为组合,如脾虚痰湿、气血两虚、热毒阴虚等。 1.脾气虚证:以食少、腹胀、便溏与气虚症状共见,舌淡苔白,脉缓弱为辨证要点。 2.胃阴虚证:以胃脘嘈杂、灼痛,饥不欲食与虚热症状共见,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3.血虚证:以体表肌肤黏膜组织呈现淡白以及全身虚弱,舌质淡,脉细无力为辨证要点。 4.脾肾阳虚证:以久泄久痢、水肿、腰腹冷痛等与虚寒症状共见,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为辨证要点。 5.热毒证:以胃脘灼痛、消谷善饥等与实火症状共见,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6.痰湿证:以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痰湿内盛症状共见,苔腻为辨证要

胃癌化疗方案

胃癌术后化疗方案 作者:主编小甲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992 更新时间:2009-2-17 胃癌术后化疗方案如下: FAM胃癌术后化疗方案-----42天重复 氟尿嘧啶 600Mg/M2 IV 第1.8. 29.36天 阿霉素 30Mg/M2 IV 第 1. 29天 丝裂霉素 10Mg/M2 IV 第1天EDF 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术后化疗方案------21天重复*8周期 表阿霉素 50Mg/M2 IV 第1天 顺铂 60Mg/M2 IV 第1天 氟尿嘧啶 200Mg/M2 CIV QD*24W EFP区域局限性胃癌,转移性胃癌化疗方案-----21-28天重复 足叶乙甙 80Mg/M2 IV 第 1.3. 5天 氟尿嘧啶 900Mg/M2 CIV 第1-5天 顺铂 20Mg/M2 IV 第1-5天 FAMTX方案----28天重复 氟尿嘧啶 1500Mg/M2 IV 第1天 阿霉素 30Mg/M2 IV 第1 4天 甲氨喋呤 1500Mg/M2 IV 第1天

醛氢叶酸 15Mg/M2 PO Q6H*48 H ELF方案-----28天重复 足叶乙甙 120Mg/M2 IV 第1-3天 醛氢叶酸 200Mg/M2 IV 第1-3天 氟尿嘧啶 500Mg/M2 IV 第1-3天 EAP方案----28天重复(强度大,不要用与65岁以上) 足叶乙甙 120Mg/M2 IV 第4-6天 阿霉素 20Mg/M2 IV 第1.7天 顺铂40Mg/M2 IV 第2.8天 PAV方案-----28天重复*6周期 顺铂30Mg/M2 IV 第1-3天 阿霉素45Mg/M2 IV 第1天 足叶乙甙 100Mg/M2 IV 第1-3天 DF小剂量持续给药方案 顺铂 3Mg/M2 IV

第14版日本《胃癌处理规约》TNM分期

第14版日本《胃癌处理规约》TNM分期 发表者:董剑宏3960人已访问 日本《胃癌处理规约》和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不仅在日本,在国际上也有重要影响。今年,日本胃癌学会出版了《胃癌处理规约》第14版和《胃癌治疗指南》第3版。较以前各版,2者均有较大的修改,且2者也做了明确的分工。 《胃癌处理规约》主要内容是胃癌进行程度、癌肿状态(原发癌、转移、分期)的记载方法和治疗结果的评价方法。 《胃癌治疗指南》主要内容是各种治疗方法及其适应症、临床具体方法等。 新的日本胃癌N分期已经不再以淋巴结转移部位进行分站,而是以转移数目进行分期,日本分期与国际分期全面接轨。 2008年8月19日,AJCC(美国抗癌协会)、UICC(国际抗癌联盟)、IGCA(国际胃癌协会)员在美国纽约州的水牛城召开了旨在修订和统一胃癌分期的会议,第一次邀请了日本胃癌专家参与胃癌TNM分期的制定工作,随后修订的第14版日本胃癌规约表明,胃癌的分期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UICC、AJCC和JCGC(日本胃癌协会)三大系统的统一,在世界范围内横向评价胃癌疗效提供了权威的标准,对促进胃癌的临床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发为癌病例愈百万,其中41%发生在中国;全球每年因胃癌死亡80万,中国占35%。 胃癌胃壁浸润深度(T)记载 TX 癌浸润深度不明者 T0 无癌 T1 癌局限于黏膜(M)或黏膜下层(SM) T1a 癌局限于黏膜(M) T1b 癌局限于黏膜下层(SM) T2 癌浸润越过黏膜下层,但局限于固有肌层(MP) T3 癌浸润越过固有肌层,但局限于浆膜下组织(SS) T4 癌浸润达浆膜面或露出,或波及其他脏器 T4a 癌浸润达浆膜面或穿破露出于腹腔(SE) T4b 癌浸润直接到达其他脏器(SI) 侵及邻近结构----特指以下组织器官:脾脏、横结肠、肝、膈肌、胰腺、腹壁、肾上腺、肾脏、小肠及后腹膜。侵犯食管或十二指肠时,以包括胃病灶在内最深的侵犯为T标准。 淋巴结转移程度 NX 区域淋巴结转移有无不明确者 N0 区域淋巴结无转移 N1 区域淋巴结转移1~2枚 N2 区域淋巴结转移3~6枚 N3 区域淋巴结转移7枚以上 N3a 区域淋巴结转移7~15枚 N3b 区域淋巴结转移≥16枚 病期分类

胃癌的中医诊疗规范2014

胃癌的中医诊疗方案2014版 2014年11月11日 胃癌由饮食失常,忧思过度,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气滞痰凝,热毒血瘀,交阻于胃而成,一般以厌食,食后饱胀,胃脘隐痛,甚至呕血,便血,消瘦,上腹肿块为表现的恶性疾病。 现代医学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部位包括贲门、胃体、幽门,目前中西医病名已统称胃癌。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反胃”、“噎膈”等畴本方案参照原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胃癌诊疗规(2010年版)》、《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肿瘤中医诊疗指南》(2008版)制定以及学科多年临床实践制定与修订。 一、诊断标准 1.临床症状:胃脘隐痛,、胀痛、灼痛、刺痛,纳呆食少,食后饱胀,嗳气、呃逆、泛酸、口苦口干,恶心,呕吐酸腐,朝食暮吐,吐咖啡色胃容物,排柏油样大便,乏力,肢软,气短,心悸,眩晕,恶寒等。诸症由偶发到阵发,再由频发到持续不断,而且逐渐加重。 2.体征:上腹部胀满压痛,上腹包块,边缘不规则,质地硬,固定,按压痛,消瘦,腹水,黄疸,水肿,恶液质,舌质淡红,或紫黯,脉沉细,或细涩,或细弦等。 3.实验室检查:90%的患者有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血中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降低;胃液分析缺酸或低酸,并混有血液。CEA、CA724、CA153、CA125、CA199、CA242等。 4.钡透及胃镜检查,气钡双重造影在确定围、大小、病变与全胃的关系有独特优势;胃镜在胃癌诊断中占重要地位,是早期确诊最为有效的方法;中晚期不仅可直视,且镜下取检成功率高。 5.CT检查:测定胃壁厚度,及与周围邻近组织解剖关系细化分期。在判断胃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脏器转移情况有实用价值,有助于手术前判定临床分期,估计手术切除

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和《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0年第一版》。胃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等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1.临床症状 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2.体征 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3.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①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②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③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2)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 (3)实验室检查:①血液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学、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②尿液、粪便常规、粪隐血试验。 (4)影像检查:①计算机断层扫描(CT);②磁共振(MRI)检查;③上消化道造影;④胸部X线检查;⑤超声检查;⑥PET-CT;⑦骨扫描。 4.原发病灶及部位的诊断 根治术后病例:根据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胃癌。 非根治术后及晚期病例:未手术患者根据胃镜加活检病理,姑息术/改道术/探查术后患

者根据术后病理,明确为胃癌。 对于胃镜见符合胃癌的恶性表现但未取到病理者,可以诊断为“胃恶性肿瘤”,并应继续取病理以明确诊断。 5.复发或转移病灶的诊断 胃镜/超声内镜(EUS)以及活检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复发。以影像学检查,包括MSCT、MRI、胃镜/超声内镜(EUS)、B超、消化道造影等,必要时行PET/CT;浅表淋巴结活检可以诊断肿瘤转移。 6.腹膜/网膜/肠系膜转移的诊断 除了Krukenberg’s瘤、左锁骨上转移、肝转移等常见的转移部位,腹膜/网膜/肠系膜亦是胃癌常见的转移。对于粟粒样或<1cm的腹膜/网膜/肠系膜转移灶,CT及MRI等影像学手段常无法及时发现,但患者多可出现腹腔积液、肠梗阻等肿瘤相关症状,该部分患者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推荐病理学检查结合PET/CT等以助于明确诊断,包括:腹腔积液找脱落细胞;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CT);腹腔镜探查;手术探查,转移病灶的病理诊断。 (二)证候诊断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16751.2-1997、《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郑筱萸,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中医诊断学》(第五-七版)、胃癌协作分组共十家单位提供的胃癌(晚期胃癌为主)辨证分型,综合形成8类基本证型的辨证标准(见下);复合证型,以基本证型为组合,如脾虚痰湿、气血两虚、热毒阴虚等。 1. 脾气虚证:以食少、腹胀、便溏与气虚症状共见,舌淡苔白,脉缓弱为辨证要点。 2. 胃阴虚证:以胃脘嘈杂、灼痛,饥不欲食与虚热症状共见,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3. 血虚证:以体表肌肤黏膜组织呈现淡白以及全身虚弱,舌质淡,脉细无力为辨证要点。 4. 脾肾阳虚证:以久泄久痢、水肿、腰腹冷痛等与虚寒症状共见,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为辨证要点。

2019胃癌指南解读

---------------------------------------------------------------最新资料推荐------------------------------------------------------ 2019胃癌指南解读 2019 年年 V1 版《NCCN 胃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胃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 2019-05-11 作者: 徐泽宽来源: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9 年 5 月第 35 卷第 5 期【摘要】胃癌诊治领域近年来进展迅速,《NCCN 胃癌临床实践指南》(《指南》)也不断推出新的版本,以跟进最新的前沿进展。 2019 年 V1 版《指南》在原来的基础上引进了新的证据和标准,从四个主要方面进行了修订: (1)更新了胃癌不可根治性切除的标准;(2)修改了胃癌的风险分析,新增了肿瘤风险评估和遗传学咨询; (3)修改了局部进展期、局部复发或转移性胃癌的部分化疗方案;(4)修改了胃癌放疗的部分内容。 新版《指南》对胃癌的治疗理念更规范化、科学化,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NCCN)系由 25 个世界知名的癌症中心所组成的一个非营利联盟组织,每年发布各种恶性肿瘤的临床实践指南,得到了全球临床医师的广泛认可和遵循。 2019 年 1 月,NCCN 发布了 2019 年 V1 版《NCCN 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的更新内容主要通过 Pubmed 数据库检索 2019 年 6 月 27 日至 2019 年 6 月 27 日收录的关于人类胃癌的英文文献,从检索结果中选择Ⅱ期、Ⅲ期、Ⅳ期临床试验 1 / 3

2018胃癌诊疗指南

2018胃癌诊疗指南

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指原发于胃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死亡率排第三位。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 万,中国约占其中的40%。我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5 年生存率不足50%。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早期胃癌比例逐年增高。 胃癌治疗的总体策略是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胃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胃癌诊疗水平,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所称的胃癌是指胃腺癌(以下简称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癌。 二、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 早期胃癌患者常无特异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类似胃炎、溃疡病的症状,主要有: ①上腹饱胀不适或隐痛,以饭后为重;②食欲减退、嗳气、返酸、恶心、呕吐、黑便等。 进展期胃癌除上述症状外,常出现: ①体重减轻、贫血、乏力。 ②胃部疼痛,如疼痛持续加重且向腰背放射,则提示可能存在胰腺和腹腔神经丛受侵。胃癌一旦穿孔,可出现剧烈腹痛的胃穿孔症状。 ③恶心、呕吐,常为肿瘤引起梗阻或胃功能紊乱所致。贲门部癌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及反流症状,胃窦部癌引起幽门梗阻时可呕吐宿食。 ④出血和黑便,肿瘤侵犯血管,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小量出血时仅有大便潜血阳性,当出血量较大时可表现为呕血及黑便。 ⑤其他症状如腹泻(患者因胃酸缺乏、胃排空加快)、转移灶的症状等。晚期患者可出现严重消瘦、贫血、水肿、发热、黄疸和恶病质。 (二)体征 一般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常无明显的体征,进展期乃至晚期胃癌患者可出现下列体征: ①上腹部深压痛,有时伴有轻度肌抵抗感,常是体检可获得的唯一体征。 ②上腹部肿块,位于幽门窦或胃体的进展期胃癌,有时可扪及上腹部肿块;女性患者于下腹部扪及可推动的肿块,应考虑Krukenberg 瘤的可能。 ③胃肠梗阻的表现:幽门梗阻时可有胃型及震水音,小肠或系膜转移使肠腔狭窄可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肠梗阻; ④腹水征,有腹膜转移时可出现血性腹水; ⑤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⑥直肠前窝肿物; ⑦脐部肿块等。其中,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腹水征、下腹部盆腔包块、脐部肿物、直肠前窝种植结节、肠梗阻表现均为提示胃癌晚期的重要体征。因此,仔细检查这些体征,不但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同时也为诊治策略的制订提供了充分的临床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