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填图

地质填图

地质填图
地质填图

(找矿勘查方法、手段及应用要求)

找矿方法简介及地质填图找矿法的应用与要求

一、概念

找矿:在一定的地区内,综合运用地质科学的基础知识与理论,使用必要的技术方法,结合群众报矿提供的线索,以发现和评价各种矿产的各项工作。

找矿方法:是为了寻找矿产所采用的工作方法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二、找矿方法的分类

按工作方法的原理可分为地质方法、地球化学方法、地球物理方法三大类,各大类又可细分多类。

1、地质方法:可分为:

(1)地质填图找矿法:可分大、中、小比例尺地质填图。

(2)砾石找矿法:可分河流碎屑法、冰川漂砾法。

(3)重砂找矿法。

2、地球化学找矿法,大致可分为以下七种:

(1)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法;

(2)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法;

(3)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法;

(4)水化学测量法;

(5)生物地球化学测量法;

(6)同位素地球化学测量法;

(7)气体测量法。

3、地球物理找矿法,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

(1)磁法;

(2)电法:

A、直流电法:分电阻率法、充电法、自然电场法、直流激发极化法等。

B、交流电法:分交流激发极化法、电磁法、大地电磁场法、无线电波透视法、微波法等。

(3)地震法;

(4)重力法;

(5)放射性物理法。

根据工作空间可分为:地面物探、航空物探、海洋物探、钻井物探、坑道物探等。

三、地质填图找矿法的应用及要求

地质填图的比例尺较多,公司各片区开展的主要是≥1/1万比例尺的地质填图,所以仅提出对1/1万—1/1000地质填图的要求。

1、目的任务

1/1万—1/1000地质填图,主要用于矿产预查—矿床勘探阶段。其目的是通过对地质体(包括矿体或矿化体)以及构造的研究,达到了解或查明工作区(或矿床)的地质构造特征,阐明成矿地质条件,为预查—勘探阶段的评价矿床提供基础资料。

2、工作依据

(1)1/1万—1/5000地质填图的依据

A、在1/20万—1/5万地质调查、物化探测量的基础上,通过成矿地质条件的研究,选择出有进一步找矿意义和评价意义的地段开展工作。

B、在已知矿床的外围或矿床之间,根据地质构造和成矿规律,预测有利成矿的地段开展工作。

(2)1/2000—1/1000地质填图的依据

A、在1/1万地质填图的基础上,或经普查选定应转入详查的范围内进行填图。

B、在已有详查—勘探区段外围,根据成矿规律或勘结果证实,应进行详查或勘探的地段内开展填图工作。

C、在预查或普查的基础上,以已知矿体或矿化带为中心,圈定成矿地段进行填图。

3、比例尺的选择

地质填图比例尺的选择,应根据地质工作阶段的不同、矿产种类的不同、矿床规模大小、矿体厚薄以及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等因素而定。

一般在矿产预查至普查工作阶段,进行1/1万—1/5000精度的地质填图(目前多数是草测)。而有时因矿体的厚度小,或矿区(点)的范围小,尤其是对某些特非或稀有矿种,填图比例尺也常大于1/1万或1/5000。

在矿床详查—勘探阶段,一般情况下常采用1/2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对于煤矿或其它规模大、矿体稳定的沉积矿床,常采用1/5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而对地质情况复杂、矿体宽度小于1m、矿体形态不稳定、或某些特非、稀有矿床,则应采用1/1000甚至更大比例尺。

4、精度要求

(1)对地形底图的要求

在预查、普查阶段,可用草测地形图或已有较小比例尺的地形图放大并经实地修改后使用;在详查阶段,要有简测或精测地形图;勘探阶段必须用精测地形图。

2、对地质研究程度与表现程度的要求

(1)填图单位的划分

A、1/1万—1/5000地质填图:地层单位要求划分到组、段或亚段,岩浆岩要求划分到期、次和相。

B、1/2000—1/1000地质填图:地层单位要求划分到段、亚段或带,必要时按岩性分层;岩浆岩要求详细划分相带。

(2)地质观察点、线密度及地质体的表现程度(见下表)

5、填图前的准备工作

(1)资料收集与综合整理

全面收集工作区内的所有资料,在充分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初步拟定地层柱状和填图单位,提出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作为野外踏勘及开展填图工作时参考利用。

(2)野外踏勘

了解区内地层分布、层序和总体产状;矿体(层)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及填图标志层;构造及岩浆岩的一般特征;地形情况及基岩出露情况;岩石风化、植被、掩盖程度及施工条件等。据此,确定实测地质剖面的位置,初步布置观察路线,概算进行地质填图时所需施工的槽、井探和旧坑清理与调查的工作量。将踏勘结果与以往资料进行对照,研究旧资料的可靠程度,并合理地选定地质填图的范围。

(3)编制填图工作计划(略)

6、野外填图方法及要求

(1)实测地质剖面

一般在开展填图工作之前测制地质、地层剖面,以便根据剖面资料划分填图单位、确定填图标志,统一岩石命名。

剖面的长度和数量应视地质条件而定。一般矿区至少有1—2条完整的地质、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复杂或面积较大的矿区要实测2—3条地质、地层剖面。

实测地质剖面的要求:

A、剖面的位置选择和布置原则:

剖面应尽可能选择在基岩露头良好的地段。研究地层和含矿地层的剖面,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全、构造简单、没有或很少侵入体影响破坏、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化石丰富、岩性组合和厚度具有代表性的地段。研究岩体的剖面,则应选择在相带清楚、岩性具有代表性、接触关系明显、原生构造比较发育的主要岩体和含矿岩体地段。研究构造的剖面,则应选择在构造发育、具有代表性或有典型意义的地段。

剖面布置,应基本垂直区内地层走向或构造带(线)走向,剖面线方位与地层或构造带(线)总体走向夹角一般不应小于60度。对岩体剖面则应十字形布置。对沟谷、道路、公路壁剖面应尽可能选择在同侧。

B、剖面比例尺的选择:

应根据剖面的研究目的、精度要求、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而定。如地层剖面,其比例

尺常根据地质填图的比例尺而定,一般1/1万地质填图常采用1/5000—1/2000地层剖面;1/5000地质填图常采用1/2000—1/1000地层剖面;1/2000地质填图常采用1/1000—1/500地层剖面;1/1000地质填图常采用1/500—1/200地层剖面。

C、剖面的分层精度:

原则上以相应比例尺图面为1mm的单层(指厚度)就应予以分出,如遇标志层、化石层、矿层、火山岩中的沉积夹层或其它有特殊意义的层位,图面不足1mm时也应分出,图中可放大到1mm表示。

实测地质剖面的测制方法:分直线法和导线法两种。具体测测制方法(略)

(2)填图路线地质观察

A、路线的布置原则及要求

观察路线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即穿越路线和追索路线。

穿越路线的布置,原则上应垂直于主要岩层走向或构造线走向,按一定的间距横穿整个调查区。

追索路线的布置,则是沿地质体、地质界线或构造线的走向,用于追索一定的地层层位(如化石层、含矿层、标志层等)、接触界线、断层线、矿体等。

两种观察路线各有其优、缺点,故在实际工作中常要求结合使用。一般1/1万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常以穿越法为主结合追索法;而1/5000—1/1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则常以线(勘探线)间追索为主,结合路线穿越。

B、地质观察点的布置原则及要求

地质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有效地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要素为原则。一般应布置在填图单位的界线、标志层、化石点、岩相或岩性发生明显变化的地点;岩浆岩的接触带和内部相带界线;矿化现象、蚀变带、矿体;褶曲枢纽、断层破碎带;节理、片理、劈理的测量或统计地点;代表性产状要素测量点;坑探工程、取样点;以及其它有意义的地质现象观察部位(如水文点、地貌点)等位置上。

C、地质点的观察程序和记录要求

a、一般工作程序:在地形图上实地标定观察点的位置;观察研究与描述;测量地质体的产状要素及其它构造要素;采集标本和样品;追索与填绘地质界线。

b、地质点的记录要求:每天首页应记录工作目的、工作日期、工作人员及分工,各地质点的记录:

①点号:按顺序统一编号,不得重号,并需在实地显示地质点的位置及编号(红油漆注)。

②位置:定点标志物的方位、距离,GPS坐标读数。

③点性:如构造点、界线点、矿(化)点等。

④露头:性质(人工、天然),基岩出露和掩盖情况。

⑤岩性描述;

⑥各种产状要素;

⑦地质构造特征;

⑧矿化或矿体特征与目测品位;

⑨围岩蚀变特征;

⑩标本、样品编号及大比例尺素描;

○11沿前进方向进行路线观察与描述,并勾绘路线地质平面图或剖面图(信手剖面或素描剖面)。

观察点描述的记录格式要统一,但不同性质的观察点,记录格式、内容应有所侧重,如:

D001

点位:位于600m高地200°方向约280m处。GPS测量坐标:X= ,Y= 。

点性:界线点(K2S/J3n b)

露头:天然,良好,基岩出露20×50m2。

描述:点处为沙县组(K2S)与南园组第二段(/J3n b)的界线。点北为沙县组(K2S)地层,岩性为……。点南为南园组第二段(/J3n b)地层,岩性为……。

沙县组(K2S)地层产状为350°∠15°(注测量位置),南园组第二段(/J3n b)地层产状为300°∠20°(注测量位置),沙县组(K2S)地层不整合于南园组第二段(/J3n b)地层之上,接触面特征……,产状……。

矿化、蚀变特征……。

采样:采样方法,样号,样长,采样位置,目估品位,留位置记化验品位。

沿途描述:点处往…°方向前进…m,0—20m为……,20—50 m为……,……。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 一、1:1000地质剖面 (一)工作方法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2000—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剖面比例尺一般是填图比例尺的5—10倍。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一般采用全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即剖面地质点点位在分层处。同时要考虑地形的起伏情况。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1︰50000填图格式。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要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D-岩层真厚度; L-斜坡距 α-岩层真倾角 β-地层坡度角 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野外地质填图方法-郭宏祥

野外地质填图方法 填图前的准备工作 (一)搜集工作区内的所有相关资料 地质(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图件)、矿产(矿床、矿点、矿化点)及物、化探、航片等各种报告及原始编录资料,典型的岩矿石标本、鉴定及化学分析资料、地形图、有关技术规范、细则、图例及必要的参考文献和图书。 (二)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研究,初步拟定工作区内地层层序及填图单位,提出存在的一些地质问题,作为野外填图时参考。根据地层分布情况选择野外踏勘路线。 (三)野外实地踏看(包括参观标准剖面),了解区内地层分布、层序和总体产状、矿(化)体、蚀变带分布的范围,地形条件和植被发育情况,初步布置观测路线和选择实测地质剖面位置。把踏勘收集到的资料与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旧资料的可靠程度。 (四)编写地质设计 野外填图工作 (一)实测地质剖面。每个填图单元和不同时期侵入的代表性岩体都应测到。每个填图单元至少应该要有一条完整的地层实测剖面。剖面实测要采集一系列样品:手标本、光薄片样、岩石光谱样、

人工重砂样、各种岩性放射性标本样、化石或微古样、测年样等。做好各项记录,填好表格 室内整理:表格整理及地层厚度计算(采用万能公式计算地层厚度);记录本整理;作实测剖面图。样品登记造册、包装、送样等。路线地质观测 点线距布置: 路线基本形式: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为辅。路线一般都是在室内根据填图成果预先有目的布设好的,甚至包括点的大概位置。 点的布置原则:以能有效控制各种地质界线为原则,一般应布置在填图单位的界线、标志层、化石点、岩性或岩相发生明显变化的地方;岩体的接触带和内部相带的界线;矿化现象、蚀变带、矿体;褶

地质填图基本要求

地质填图基本要求 1.填图路线 本设计填图路线分为踏勘路线、填图路线(穿越和追索路线)和补充修正路线三种。具体方法和要求简单介绍如下: 1.1踏勘路线 踏勘路线一般是在本设计编制之前进行,是为了解矿权区主要地质、矿化、地理及已有资料的可信程度等,为本设计的编制提供依据而布置的地质路线。踏勘路线主要采用穿越法,穿越矿权区主要矿化层和矿权区主要地质单元。 1.2填图路线 已穿越路线为主,追索路线为辅。穿越路线布置应根据矿权区的实际通行条件、已知矿化位置、地质复杂程度、已有研究程度、基岩出露连续程度等不同情况来进行。并考虑布置主干路线和辅助路线两种。追索路线,是为弥补穿越路线的不足或已期解决地表矿化在走向上的变化及一些可疑地质问题而布设;在复杂褶皱区的矿权区、相变区尤为必要,通常是在补充修正阶段中使用。根据通行条件与劳动强度,追索路线可分为:(1)顺矿化层和标志性岩层的追索路线,简单的说,就是顺着矿层及地质界线追索。(2)短剖面追索路线,就是沿着露头和通行条件较好的地方,使用一系列短距离的穿越路线,穿越矿化及地质界面或地质体的路线。(3)蛇行追索路线,既顺着矿化、地质界

面或地质体按一定间距来回反复地穿越路线。 1.3补充修正路线 一般在矿区填图告一段落、一般性地质问题都已经解决。尚留下矿化、少数重要和疑而未决问题时专门布置的地质观测路线。这种路线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为目的,以最省的工作量取得最大的效果出发,该穿越就穿越,该追索就追索。 2.填图地质点的布置 2.1地质点布置原则 一般以能有效发现和控制矿化及各种地质界线、地质要素为原则。通常布置在发现矿化的界线、矿区填图单位的分界、标志层、重要地质现象、重要的原生构造出露处、典型地质现象、岩性或岩相发生明显变化处以及不正常的地质界线、岩体接触界线等的地方。 绝对要避免机械等距离布设地质点。 2.2地质点的分类和要求 (1)地质点分一般地质控制点和主要地质描述点。地质控制点,这是一般性的正常地质界线在观测路线上的点,其观测内容比较一般,相对来说描述可以从简,甚至只记述详细的岩石名称、产状与各种构造特征,而不必对岩石的矿物组分、结构、粒度等进行千篇一律式的记录。省出时间和精力加强发现和对主要地质描述点进行重点描述。(2)地质描述点,就是记述野外矿化和地质现象的精华,对发现的矿化、重要地质现象,如地质分界、填图单位分界、角度不整和、平行不整和、侵入接触界线,关键的示顶(底)构造等的出露处,典型

1:2千地质填图细则

矿区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一、填图工作的目的与意义 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是地质普查的基础工作方法,根据以往我院普查找矿经验,1:2000地质填图,一般都放在普查阶段后期或详查阶段进行,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填图获得可靠的地表地质资料,详细了解矿床的分布及生成规律,并为进一步找矿提供地质依据。地表填图工作必须先行。通过填图应基本查明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其含矿化构造带的分布位置、规模、形态、产状变化、含矿性;围岩及其围岩蚀变的种类、分布与矿化关系;以及控矿的构造条件,各类构造的分布规律、组合形态和后期构造相互关系等。 二、填图工的技术要求 (一)剖面研究 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之前踏勘过程中选定并测制的。一般在一个矿区要求测制2~3条完整的地质剖面和一条完整的地层剖面。要求技术负责直接参与此项工作。其目的是正确划分地层,建立地层层序,了解其岩性、岩相、构造特征、厚度、可能含有的化石情况;确定矿产时代,丈量厚度,研究岩层的含矿性质、物质成份、结构构造和相互关系;了解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和可能存在的相带;查明各种地质体的构造特征和相互关系;根据据剖面测量的编制可以代表

工作区域地质特点的综合地层柱状图作为统一分层对比、确定填图单元的依据。 1、实测地质剖面的要求 (1)剖面线应尽量选择在地层出露齐全(有顶有底)、接触关系清楚、构造简单、层序完整、岩性和岩相及厚度具代表性的地段。并应垂直或尽量垂直地层总体走向。 (2)剖面比例尺1∶1000。 (3)剖面测制时,大队(或分队)岩矿鉴定人员应尽可能参于剖面测制工作。 (4)系统采集各类样品 每个分层要有代表性的标本、薄片、岩石光谱样,较厚的层以10—20米间距取岩石光谱样予以控制;视实际情况和需要采集岩石化学样、同位素样(同位素年龄样及稳定同位素样),动、植物化石、微体、古孢粉样。 (5)详细描述各分层的岩性、岩相特征及其变化(注意颜色、成层情况、粒度、岩石结构及构造、产状、主、次要岩性及其数量关系)斜距及厚度等。 (6)注意岩石的含矿性、标志层和其分布情况。 (7)详细研究褶皱形态,收集有关断裂性质产状及规模、含矿性、脉岩、围岩蚀变的关系等资料。岩体剖面要注意接触带围岩的蚀变及是否有矿化特征、岩体冷凝边、岩体岩石成分、粒度变化和相带的划

1-1万地质填图规范

1-1万地质填图规范 篇一:1-13地质填图工作质量要求a 1,13 地质填图工作质量要求 (川冶勘函[2003]160号) 1、范围 本要求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中地质填图工作的目的任 务、一般要求、比例尺选择、不同比例尺地质观测研究程度等。本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各阶段地质填图工作设计、实施、 原始资料检查、成果验收等质量评估的依据。 2 依据 本要求参考了下列文件: 2.1 地质部1963年颁发的《固体矿产普查工作规范(草案)》; 2.2 四川冶金地质勘探公司1982年《冶金地质勘探工作定额》; 2.3 吉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1975年《地质测量质量要 1 求》; 2.4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2年《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细则》(征求意见稿); 2.5 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规查范总则》。 3 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和一般要求 地质填图是固体矿产勘查的一项基本工作方法,它为研究工 作区地质构造、成矿控制因素及矿产分布规律提供基础图件。不论哪种比例尺的地质填图,都应以地质观察为基础,其精度要求

按不同比例尺地质测量规定要求。比例尺的选择应以规床规模、形态复杂程度以及各勘查阶段的要求为依据。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是为矿产勘查、矿山建设设计服务的。地质点要布设在界线上或有特殊意义的部位,对于薄矿体(层)、标志层及其他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必要时应扩大表示。 4 各勘查阶段地质填图比例尺的选择 2 4.1 预查阶段:对有希望的地区,应选择几条路线,进行比例尺为1:50000或1?25000的路线地质踏勘。在尚未开展1:50000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地区,应开展1?50000专项地质调查工作。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2003-12-12发布、实施 ?293? 4.2 普查阶段:通过1?25000,1?50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和 露头检查,对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达到大致查明程度。通过1? 10000~1?2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特征。 4.3 详查阶段:通过1?10000,1?2000比例尺地质填图,基本 查明成矿地质条件,描述矿床的地质模型。 4.4 勘探阶段:通过1?10000,1?2000(必要时,可用1?1000, 1?500)比例尺地质填图,加密各种取样工程及相应的工作,详细查明成矿地质条件及内在规律,建立矿床的地质模型。 3 5 地质剖面测量 5.1 地质剖面是研究地层、岩体、构造及矿产的基本资料,根据实测地质剖面资料划分填图单元,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前提。

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

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关于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的规定 2006年11月20日稿

目录 1、总则 (1) 2、岩土工程勘察图例 (1) 2.1地质年代 (1) 2.2土的图例 (5) 2.3 岩石的图例及符号 (6) 2.4、第四系分层及成因符号 (9) 2.5 地层代号 (9) 2.6 勘察工作图例 (10) 2.7 地质图例 (12) 2.8 常用地形图图例(1:500、1:1000、1:2000) (15) 2.9 工程建(构)筑物及常用建筑总图图例 (16) 3、岩土工程勘察图示 (18) 3.1 一般规定 (18) 3.2 图例图示 (20) 3.3 平面图图示 (20) 3.4工程地质剖面图图示 (23) 3.5、柱状图图示 (26) 3.6动力触探成果图表图示 (28) 3.7 钻孔抽、提水试验成果图表图示 (29) 3.8钻孔压水试验成果图表图示 (30) 3.9 勘探点数据一览表 (30) 3.10 线路工程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 (30) 附录: A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B 工程地质剖面图 C钻孔柱状图 D探井展示图 E动力触探成果图表 F抽水试验成果图表 G压水试验成果图表 H 线路工程纵断面图

I 桥工程地质纵断面图J 隧道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1、总则 1.0.1 为保证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质量,统一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制定本规定。 1.0.2 本规定适用于重庆市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计算机制图,其它工程勘察可参考使用。 1.0.3 本规定适用于绘制岩土工程勘察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以及其它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图表。 1.0.4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除应符合本规定以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5 本规定以外的图例图示可在相关的技术标准及手册中查找采用。 2、岩土工程勘察图例 2.1地质年代 2.1.1 在岩土工程勘察图件中地质年代应表示到组或段,系的第一个字母使用正体大写,其下标数字表示统,其后小写斜体字母表示组,组后的数字上标表示段,如:J2s(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第一段) 2.1.2 地质年代符号表

1万地质填图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一、1:1000地质剖面 (一)工作方法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附图1。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D-岩层真厚度; L-斜坡距 α-岩层真倾角 β-地层坡度角 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地质填图要求及规范

一、1:1000地质剖面 (一)工作方法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附图1。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

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D-岩层真厚度; L-斜坡距 α-岩层真倾角 β-地层坡度角 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1)前言 a.剖面测制的目的; b.剖面线位置、方向、座标、长度、测制方法; c.工作起始、完成日期、工作单位及主要工作人员; d.完成主要工作量:剖面长度、标本、样品件数。 (2)地质成果 a.简述剖面测制区的区域构造部位及地层、构造特征;

1比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1:2000(或1:1000)地质草测的目的在于扩大矿床储量,圈定矿化带及矿体,查明岩相、构造与矿化体的关系,发现新的矿产地等问题。 一. 地质剖面 (一)剖面的测制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置。即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剖面总方向与地层主要走向应大致垂直,其间夹角应大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4.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5.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分层位置从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6.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应放大表示。 7.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8.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在作文字记录时,首先注明时间、地点、剖面编号、参加人员及分工,然后逐项填写表格内容:导线号、方位、导线长、坡角、产状等,逐层对岩石或地质体特征进行观察描述。格式如下: (导线号)0-1导 (方位)160° (导线长)100米 (坡角)+5° (分层位置)5米 (层号)② (岩性名称)砂岩 (岩性描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特征、含量、矿化、蚀变特征岩层宏观特征、产状等。采集样品 9.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整饰、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水文地质填图方法分析

水文地质填图方法分析 [俄罗斯]L.P. Novoselova 本文分析了目前针对不同水文地质过程和现象进行制图的方法,并就如何编制不同比例尺的地下水水文地质图进行了讨论。 目前,制图学是一门利用曲线或符号模型来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分布、组合以及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利用从其它图件获得的信息编制的新图件,可以被数学模型所用,可以用来描述自然现象的空间联系和动态变化,并且有助于对某些地理要素作进一步的分析。这些图件可以作为地理研究的原始资料,对于描述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动态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制图学还是一种传达、存贮和转化不同信息的方法。制图方法的基础是描述环境要素和经济活动等方面的可利用的制图资料,图件的内容是研究不同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制图方法涉及到一系列的科学和技术方法,例如描述性分析、图形分析工具、数学和统计计算、自动控制和GIS分析等。 制图方法有实践和理论两大分支。实践制图为理论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全面的资料,理论研究的成果则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可以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制图是一种评价和研究自然资源,产品开发,人口变化,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手段。在这种背景下,制图学产生了分化,而专题地图成为其中最主要的一种。 最近30年来,专题地图发展非常迅速,制图技术得以提高和广泛地应用。因此带来了针对不同尺度的一系列的基础制图工作,特别是编制了一些复杂的、为特定目的服务的地图集、地图系列和活页地图。其中一些是已构成国际合作框架结构的图件,如世界自然地理图集、世界地势图、中欧和东欧地下水文图、世界水文地质图和地下水流量图。 借助于航空和地面手段的发展,可以获得编制专题地图所需的各种资料,利用应用数学和计算自动化系统,对这些资料进行处理。这些方法和系统扩大了专题地图的应用范围,增加了对专题地图的需求量。因此,许多地

1:2000 地质填图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1:2000(或1:1000)地质草测的目的在于扩大矿床储量,圈定矿化带及矿体,查明岩相、构造与矿化体的关系,发现新的矿产地等问题。 一.地质剖面 (一)剖面的测制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置。即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剖面总方向与地层主要走向应大致垂直,其间夹角应大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4.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5.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分层位置从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6.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应放大表示。 7.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8.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

常用地质图例及符号

地質圖元符號常有助於鑽探資料的記錄與解讀,本規範「工程地質圖元符號」主要是用在鑽孔柱狀圖上,以「目視判別」的結果為主。目前國內各相關單位現 行所使用之「工程地質圖元符號」並不一致,為建立一致之共識,並爭取廣泛的 支持,本規範「工程地質圖元符號」乃依據我國中央標準局所制訂之國家標準 「CNS6589」、「CNS6590」、「CNS 6591」等編訂之。本次工程地質圖元符號之修 訂工作,期配合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之製圖手冊加以整合(如對照表備註所列),而使「國土資訊系統自然環境基本資料庫分組—工程地質探勘資料庫」更能得到 政府機關及工程實務界之支持與使用。 本規範將地質圖元分為「土壤或沉積物」、「沉積岩」、「變質岩」及「火成岩」 等四大類,再將每一類圖元區分為「基本型」及「混合衍生與變異型」兩個類別, 並將其分別表列。對於某些業務,如果「基本型」之地質圖元符號即已夠用,那 麼「混合衍生與變異型」之圖元符號,即可將其視為「備而不用」,如此將可有 助於相關作業的簡化。 為了方便使用者選用圖元符號,我們也配合設計了分類代碼表。「0」代表粗分類,如果相關資料只需記錄其為岩石或土壤,則可採用此粗分類記錄方式。「奇數字首」的代碼,代表「基本型圖元」,「偶數字首」的代碼為「混合衍生及變異 型圖元」。因此,本規範「工程地質圖元符號」共可分為以下九大類: 0、粗分類(基本型)

1、土壤或沉積物類(基本型) 2、土壤或沉積物類(混合衍生與變異型) 3、沉積岩類(基本型) 4、沉積岩類(混合衍生與變異型) 5、變質岩類(基本型) 6、變質岩類(混合衍生與變異型) 7、火成岩類(基本型) 8、火成岩類(混合衍生與變異型)

地质填图要求及规范

地质填图要求及规范 一、1:1000地质剖面 (一)工作方法 1、地质剖面测量:测制1—2条,比例1:1000,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和构造; 2、剖面线垂直地层走向,选择地层层序齐全,地层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 清楚,基岩出露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3、实测剖面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观察进行细致描述;层位地段采集标本,在 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采用半仪器法测制,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 露宽度在1米以上的在图上表示,小于1米的有特殊代表性的地质体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作上标记。 6、地质内容记录:全面、正确、地质体产状;各种样品按公司统一格式标注剖面相应位 置,做到文字记录。 7、地质剖面图和工作范围内的地质工资料建立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地层岩性、岩石组 合,物质成分,岩相组合;分析地层、岩石的含矿性,选定标志层,划分单元。 8、图的内容:采用展开法,导线、导线点、产状、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性、断层、 主要地物等。 9、10、当日室内整理野外填图的工作内容。 10、编写地质工作小结其内容 (1)、前言剖面测制目的;剖面线位置、方向、坐标、长度、测制方法;工作起始、完成日期、公司名称、工作人员;工作量:剖面长度、标本、样品件数。 (2)、地质成果 a、简述剖面测制矿区地层构造特征; b、地层描述; c、岩浆岩及脉岩描述 d、构造 e、详细描述矿产 f、新的见解

(3)存在的问题 (二)、工作质量 1、记录 (1)、记录格式、描述内容、顺序、记量、单位等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2)、地层分明、突出重点、语言精、概念清、字迹明; (3)、分层及层间合理、清楚; (4)、岩石定性及岩性描述; (5)、其他与矿体有关的特征添加描述; (6)、岩(矿)层产状记明、正确、与剖面吻合。 2、剖面图 (1)、标明比例尺和图例:按有关标准; (2)、剖面起点,界线终点及工作位置,地质等数据正确; (3)、柱状图按照有关规范内容齐全; 3、实地控制程度 尽量把地质点布置的密度与相应的矿区有关的地质图件比例尺相应; 4、采样 (1)、代表性取样适用的矿种、数量符合要求; (2)、方法和样品重量达到要求; (3)、规范要求采样,位置、编号、文字等清晰标记,图表一致; 5、室内资料整理 (1)、野外现场编录的内容清晰,做到不漏; (2)、联系有关部门,反馈的信息,及时标注、补充相关资料等内容; (3)、有关文字、图件每一项完成应提交,做到妥善保管; 二、地质填图 (一)、工作方法 1、用原1:10000地质地形磁测图裁集1:2000磁异常C3、C4,C5图做勘探首靶区,采用穿越法加追踪进行; 2、观测点用半仪器、Gps结合丁点交汇手图,室内电子上图; 3、在填图中有难于弄别的岩性做好素描、拍照等后定性,再填补; 4、填图中发现重要的地质体进行追踪;

地质填图方法和注意的几个问题

地质填图方法和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地质填图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 1、地质填图的定义和作用 地质填图即地质测量,在预查、普查阶段是一种大面积的综合性金矿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在详查、勘探阶段则是一种详细研究矿床地质,进行矿床评价勘探和资源/储量计算的基础工作。 定义:是运用地质理论和有关方法,全面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查明工作区的地层、岩石、构造与矿产的基本地质特征,研究各种成矿规律和各种找矿信息进行找矿。 在普查阶段所进行的地质填图是普查找矿的一种手段。它侧重于对金矿及共生、伴生矿产的寻找,与区域地质填图的要求有所不同。 2、地质填图的基本任务 主要是收集、整理和研究地表地质现象,为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提供资料。它是各项地质工作包括勘查工程布署及物探、化探、水文地质工作的基础。地质填图工作搞的不好将影响整个地质工作的质量,但它又是与其他地质工作互为补充的。 3、不同地区地质填图的基本要求 (1)火山岩分布地区进行地质填图的基本要求 a查明火山岩的分布、查明火山活动的地质时代。 b全面研究火山岩的矿物、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形态、产状、厚度及其变化规律,对于海底火山喷发要划分喷发沉积类型(火山熔岩一碎屑岩类型或硅质岩类型)。 c详细研究火山角砾岩分布特征、熔岩厚度及其分布情况、火山碎屑沉积岩形成地段的分布情况。 d研究变质作用、构造或断裂与蚀变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 e综合上述,结合物探、化探、重砂资料,总结成矿规律,预测成矿有利地段。 (2)对变质岩分布区进行地质填图的基本要求 a查明变质岩的分布,区分不同变质岩系和岩体,同时推定或确定其时代。 b研究岩系(岩体)内部构造,应特别注意从现在观察到的不同时期的复合构造现象中,去探索恢复早期的和原始的构造。当恢复有困难时,应利用全面综合的办法,包括区域地质构造一建造条件、变质岩的产状、接触关系、共生组合、变余结构和构造以及矿物一岩石化学分析资料的各种比较研究与图解分析的办法进行综合研究。 c当能恢复原岩时,根据对原岩的地质填图要求作必要的工作。 d了解或搞清变质岩地区的含矿层位和含矿建造,指出找矿前景或标志,查明矿产分布规律,为进行矿产预测指出方向。 4、地质填图人员的工作方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地质填图任务,要求地质填图人员努力做好下列工作: (1)要加强资料收集和综合研究: 资料收集和综合研究贯彻于整个地质工作的始终,而在地质填图工作中尤为重要。由于地质填图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一个面,因此为收集资料和综合研究提供更好的场所。资料收集力求丰富、真实。综合研究要随着地质填图的进展逐日进行,随时总结,不得事后算总账。 综合研究应贯彻“双百”方针。学术上可以保留不同意见,可以提出各种设想。但在工作安排上要统一,不能各行其是。(2)地质填图要善于抓住整个地区或矿床中的主要地质特征,主要成矿规律及综合找矿标志,并深入研究,在图上突出表达。每个地区或矿床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研究方法及表达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3)在地质填图工作中,要根据需要配合一定的物探、化探、重砂工作及必要的轻型揭露工程。尤其是在大面积掩盖区及成矿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特征适合的条件下,更需要有其他手段配合,以提高地质填图的精度。 (4)在地质填图中,对地质现象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不仅要在地质填图过程中,随时总结,逐步提高认识。还要根据各项勘查工程及物探、化探工作的进展情况,随时进行研究、补充、修正。精度较高的地质图一般都要经过多次修改才能完成。 (5)地质填图人员不仅要研究宏观现象,还要研究微观现象,对于重要的和系统的标本,应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岩矿人员也要创造条件了解宏观现象,参与“实测剖面”。 (6)地质人员要钻研业务,熟悉一定的基础地质知识及本地区、本矿种的地质知识。

12000地质填图规范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1:2000(或1:1000)地质草测的目的在于扩大矿床储量,圈定矿化带及矿体,查明岩相、构造与矿化体的关系,发现新的矿产地等问题。 一. 地质剖面 (一)剖面的测制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置。即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剖面总方向与地层主要走向应大致垂直,其间夹角应大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4.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5.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分层位置从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6.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应放大表示。 7.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8.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在作文字记录时,首先注明时间、地点、剖面编号、参加人员及分工,然后逐项填写表格内容:导线号、方位、导线长、坡角、产状等,逐层对岩石或地质体特征进行观察描述。格式如下: (导线号)0-1导 (方位)160° (导线长)100米 (坡角)+5° (分层位置)5米 (层号)② (岩性名称)砂岩 (岩性描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特征、含量、矿化、蚀变特征岩层宏观特征、产状等。采集样品 9.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整饰、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第一章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一、准备工作 1、收集有关资料 2、野外地质踏勘 二、实测地质剖面 建立地层层序,确定填图单元 基本掌握: 地质剖面布测、分层、记录描述、填表和手标本、样品采集方法,层厚度计算方法,层剖面图和柱状图绘制方法,编写地质剖面小结。 1、剖面位置的选择和比例尺的确定 2、实测地质剖面要求 3、观察记录和描述方法 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如岩性变化、出露宽度、地质体产状、断层、节理、褶曲要素、矿体、接触关系、蚀变类型等仔细观察,还应对剖面上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地貌、古生物层位、矿化现象进行描述。 4、绘制实测剖面图 5、绘制柱状图 6、编写剖面小结 ①剖面测制日期、参加人员分工 ②实测现象、目的、比例尺、剖面长度、各种样品采集数量 ③剖面自然露头情况、工程布置及工程量 ④简述岩石地层单位或岩石单元及构造地质特征,如岩性成分、结构、构造、岩 相、厚度(宽度)、蚀变类型、断裂、褶皱、沉积韵律等特征。 ⑤所测地质体的时代顺序、接触关系。 ⑥剖面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尚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方法 7、确定填图单元 明确各地质填图单元的地质意义及特征,作为填图的基本单元及填图依据。 第二章野外地质填图 本阶段主要任务: 进行路线地质调查,研究地质体的空间形态,相互关系和变化。 填制1:10000的地质图 一、观察线与观察点的布置原则 1、路线布置以穿越法为主,穿越路线斗争以“U”字型为主布置,对主要地质体、接触带、矿化蚀变琏、标志层等,适当布置,沿走向追踪路线。 2、观察点的密度和布置 复杂区:线距点距:100m ①地质条件复杂,成矿有利地段线距、点距应适当加密 ②岩性单一、岩石出露较宽的地区,应定岩性控制点 3、观察点的布置原则 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要素为原则: 一般布置于地层分界线,不同岩石的接触界线、标志层、侵入岩的边界及接触带。不整

1万地质填图要求

1:1万地质填图要求 一、1:1000地质剖面 (一)工作方法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附图1。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D-岩层真厚度; L-斜坡距 α-岩层真倾角 β-地层坡度角 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1)前言 a.剖面测制的目的; b.剖面线位置、方向、座标、长度、测制方法; c.工作起始、完成日期、工作单位及主要工作人员; d.完成主要工作量:剖面长度、标本、样品件数。 (2)地质成果 a.简述剖面测制区的区域构造部位及地层、构造特征; b.地层描述; c.岩浆岩及脉岩描述; d.构造; e.矿产(应详述);

地质填图报告的编写

地质填图报告的编写 地质报告是地质测量工作成果的集中反映,其质量的好坏影响全局,必须严加对待。 报告的文字部分必须有事实,有分析:事实必须真实可靠,并根据所学理论辨证唯物地进行分析,分析时避免各章节之间自相矛盾。叙述要精简扼要,切忌堆切资料或言之无物地乱扯一气;图件必须真实、合理,整齐、美观、符合规范,反对弄虚作假。 报告封面统一采用“安徽理工大学本科学生实习报告封面”(教务处网页下载),沿左侧竖直装订,第一页为目录,目录应包括文字部分的章、节、名称、开始页数、附图部分的图名。 报告的编写提纲如下。 绪论 概述工作区总体情况和工作过程。 ⑴工作区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图幅编号、名称、范围和总面积。 ⑵区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山川地势、地形的特征,山岭及河谷的绝对标高和相对标高,露头情况,植被覆盖程度,气候特征等。 ⑶区内的经济和交通概况,工业、农业的发展情况,人口密度、资源开发及交通路线等。 ⑷工作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地质构造的最主要特征,以往地质研究的历史及研究程度简述及评价。 ⑸本次工作的性质、目的、任务,主要解决哪些地质问题,工作的组织情况,工作时间的安排,工作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手段,完成的工作量、最终提交的成果等。 ⑹附图:交通位置图、完成工作量表(表10-1)。 表10-1 调查区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绪言部分要力求简明扼要,不是描述风景,也不是写自然经济地理报告,要

写与本次工作有关的内容,帮助阅读报告的人了解工作的前提,测区的一般情况及工作情况。文字要简练,层次要分明。 1. 地层 首先应概述本区地层的发育情况,如所具有的地层时代,主要岩性特征,古生物化石的概貌等等,然后应该根据地层时代的新老关系,由老至新详细叙述地层各组、段的分布特征,出露情况,岩性特征,所含化石的种属,时代划分及其依据,接触关系等等。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根据实测剖面及实测填图时的野外记录,不能单纯描述实测剖面的地层特征,因为那只是剖面线上的地层特征,不能完全代表整个区域。例如区域内各不同地段的岩相特征,地层厚度等等都可能有较大变化,因此要综合全区进行叙述,但不排除在叙述某一地段的岩性变化特征等,可以引证实测剖面的资料,或者引用路线地质剖面图来表示,因为这是地层发育的更真实确切的记录。 本节可附图:路线地质剖面图、地层接触关系素描图、实测地层剖面图、柱状图及柱状对比图等。 注意:本章应为“地质发展史”一章打下伏笔,故应从成因、岩相建造观点进行详细的描述。因此,本章内容不要写岩层的产状要素,重点在于岩性、厚度、所含化石、接触关系、分布范围的描述;每一地层单位中的细分层应与综合柱状剖面图一致。 2. 岩石 岩石部分主要描述侵入岩类(深成岩、浅成岩及脉岩等),火山岩部分的描述放在地层部分予以描述。 对于岩浆岩的叙述,应该逐一地描写该区出露的各个岩体的特征,包括岩体出露的位置、规模,所处的构造部位,岩体的形状,与围岩接触关系,三维空间的产状特征,岩体内的分相情况,岩石类型及名称,岩体内外接触带的蚀变特征等。其次要叙述岩石的物质组成,包括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岩石的结构构造特征;岩石所经受变化及改造等等。通过一系列野外及室内的岩石学研究,查明岩石类型,形成的时代,与围岩的关系、含矿性等等。 注意:“岩石”一章指侵入岩,重点在岩性描述,如没有作镜下鉴定则根据肉眼鉴定,越详细越好,描述的先后顺序最好按时代的新老。如时代没有查明,亦可以先基性岩后酸性岩、先深成岩后浅成岩的顺序描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