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鲁教版(五四)化学八年级《探究燃烧的条件》教案

2018鲁教版(五四)化学八年级《探究燃烧的条件》教案

2018鲁教版(五四)化学八年级《探究燃烧的条件》教案
2018鲁教版(五四)化学八年级《探究燃烧的条件》教案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人类认识燃烧历程,初步了解燃烧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

②能依据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实验,探究燃烧条件是否缺一不可。

③认识完全燃烧的条件和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②通过认识燃烧与人类文明发展练习,感受到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逐步发展科学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1) 知识基础:学过的氧气的主要性质和重要用途、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

(2)生活经验分析:燃烧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学生积累了较多的感性经验;

(3) 学科能力基础:学习交流合作,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

难点:控制变量方法设计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方案

四、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导入

【引入新课】

图片导入(燃烧的图片)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200多万年前,人类就开始使用火取暖、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等,近代、生活上人们通过燃烧获得的热量取暖、做饭;工业上利用燃烧提供的高温来炼钢炼铁。现代人类通过燃烧提供的能量,转化为动力,发射太空探测器以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可见,燃烧密切地关系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同时人类对火的认识、使用以及改进,使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那么火的出现,是否对人类都是有益的呢?因此认识燃烧的本质,合理利用和控制燃烧尤有必要。我们这一节课就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板书:燃烧的条件

活动2:对燃烧条件的猜想

那么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同学们边看边思考、猜想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播放实验录像

猜想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猜想二: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猜想三:燃烧需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活动3:探究燃烧的条件

刚才只是同学们对燃烧条件的猜想,到底猜想是对还是错,需要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下面同学们观察给同学们提供的仪器和用品,考虑我们怎么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探究猜想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探究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分别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加深对燃烧需要可燃物的认识.

现象:1.棉花蘸酒精的可以燃烧,蘸水的不能燃烧

【得出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

【问题与交流】1、探究一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过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怎样看这一问题?

探究猜想二:燃烧需要氧气。

【探究三】实验探究三燃烧需要氧气

请同学们利用蜡烛和烧杯,或其他用品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另外一条件需要有氧气

探究猜想三:燃烧需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探究三】实验:

1. 取一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用坩锅钳夹住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现象:1.乒乓球能立即燃烧,滤纸碎片不能

【得出结论】: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问题与交流】2、如果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片换成木屑和煤粉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的着火点低)

活动四:燃烧条件的总结

【得出结论】燃烧的条件:

(1)需要可燃物

(2)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同时满足

(3)燃烧需要氧气

本节课我们很好的完成了我们的学习任务,探究了燃烧的条件,下面同学们一起把燃烧的条件大声的读一遍。

这三个条件需要同时满足,缺一不可。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来交流讨论?

活动4 学以致用

1、水中生火

于老师为学生做了一个化学魔术实验“水中生火”,将装有氧气的试管,管口向下扣向烧杯底部,忽然底部管口处燃烧起火,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猜想水中藏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2)用理化知识解释“水中生火”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实验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白磷(2)试管中有氧气,压强与大气压相同,因此伸入水底水也不会进入试管中,这样能使氧气与白磷接触,热水使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白磷燃烧,两者能发生反应,所以看到水中着起火来(3)有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2、纸盒烧水,解释纸盒为什么可以烧开水,而纸盒不会烂。

因为水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这个过程需要吸热.纸锅烧水,便是利用这个特点。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纸的着火点是183℃,烧水的时候,水不断从纸锅上吸收热量,即使烧开后,水的温度也保持沸点不变,从而使纸的温度不致超过183℃。所以水沸腾时纸盒不会烧着。

纸盒可以烧水是一种物理现象,纸的里面装着水,所以纸和水之间会产生热传递,而水的最高沸点才100度,但这个温度却没有达到纸的燃点,也就是说无论怎么烧纸也就能达到100度。所以所纸盒上可以烧水。

活动5 课后作业:完成本次实验报告

鲁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鲁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中,可能引起较危险的安全事故的是( ) A . 称量药品 B . 点燃酒 精灯 C .取用固 体 D . 过滤 2 . 下列各组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是( ) A .酒精燃烧 蜡烛熔化 B .冰雪融化 工业制氧 C .剩饭变馊 高粱酿酒 D .滴水成冰 铁锅生锈 3 .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最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化学性质取决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则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D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4 . 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微粒观:电解水时水分子首先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B .守恒观:16g 硫与32g 氧气充分反应,生成48g 二氧化硫 C .转化观:O2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两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5 .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了如下现象:①发现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运动方向穿透金箔,②小部分a 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的a 粒子被反弹回来(如图)。该实验能

说明() A.原子核中有中子存在 B.原子核外电子绕核运动 C.金原子核的质量远大于α粒子的质量 D.原子中存在原子核且所占的体积很大 6 . 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宣布发现了114号超重新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89,质子数为1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是175 B.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14个电子 C.该元素的原子中有289个中子 D.该元素的原子带正电 7 .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1 个氖原子Na B.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亚铁离子Fe3+ C.4个氢分子4H D.3个硝酸根离子3NO3- 8 . 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及118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一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案.docx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一、基础知识梳理: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 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 (二)科学探究的途径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 、、。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 药品的使用原则 (1) “三不”原则:不能; 不能去闻药品的气味; 不能。 (2) 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取mL,固体只需。 (3) 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要放在。 2.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块状:用夹取,放入平放的 滑落至底部,可防止打破容器底。 ②粉末:先使试管,把盛有药品的,再将容器慢慢直立(横放竖),使块状物轻轻(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 (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较多量:倾倒法,瓶塞,标签,瓶口与容器口紧挨。 ②较少量:用滴加,注意要“垂直悬空”。 ③一定量的液体:所用仪器:和 (3)取用一定量的药品 ①液体用:a.量筒应放,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 改用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 b.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若视线偏高(俯视),读数偏;若视线偏低(仰视),读数偏; ②固体用:a.将游码拨零,调节天平平衡; b.称量物放盘,砝码放盘。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应放在纸片上(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砝码要从到加,用镊子拨动游码; 称量物的质量 =的质量 +的质量。 3.物质的加热 ⑴酒精灯的使用 ①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和三部分,温度最高,给物质加热,应 用加热。 ②灯壶内的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018-2019学年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六年级数学试题 一、我会选(本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 10.834,0.83,83.3%中,最大的数是( ) 2. 小丽坐在教室的第5行第3列用(3,5)表示,小华坐在该教室的第2行第5列,应当表示为( ) A .(2,5) B .(5,3) C .(5,2) D. (4, 5) 3. 圆的位置和大小分别由( )决定。 A .直径和圆心 B .圆心和半径 C .半径和直径 D. 圆心 4. a 、b 、c 为自然数,且65 52 152 3a ÷=?=?c b ,则a 、b 、c 中最大的数是( ) A. a B. b C. c D. 无法确定 5. 用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剪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 ) 10. 3:8的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 ) A. 加16 B. 乘16 C. 加6 D. 乘6 12. 六(1)班昨天有48人出勤,有2人请病假,昨天该班的出勤率是______. 13. 15是20的______%,50米的20%是______米,______吨的40%是10吨, 60吨比______吨多20%, 比

14. 在○里填上“>”“<”“=” . 15. 行同一段路,甲用5小时,乙用4小时,甲乙的速度比是_________,所用时间比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 19. 画一个周长为12.56cm的圆,圆规的两脚之间的距离应该是______cm,所画圆的面积是______2 cm. 三、我会判(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6分) 20. 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 22. 一种盐水中,盐的质量占盐水质量的3%,盐和水质量比是3∶100。() 23. 一种商品先降价5%,后涨价5%,商品价格不变。( ) 25. 半圆的周长就是与它半径相同圆的周长的一半。 ( ) (3)(2 3 + 4 15 × 5 6 )÷ 20 21 (4 ) 5 11 ÷[( 3 5 + 1 2 )×2]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 鲁教版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 鲁教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白色粉末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 MgO 2、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 2 H 2 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NaOH CuSO4 Cu(OH)2↓ Na2SO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点燃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试管 烧杯 胶头滴管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化学知识点提纲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化学知 识点提纲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初三化学考点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的殿堂(1-10分) 考点一化学学科认识 1、化学的概念 2、化学研究的范畴 3、化学的作用 考点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高频) 类型:概念、伴随现象、微观变化、关键词(形态变化、物态变化、实验操作现象、工业生产类) 考点三体验化学探究 1、科学探究基本环节 2、常用的科学方法:观察、猜想等 考点四常见仪器的识别、用途及注意事项(高频) 1、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仪器、间接加热仪器。 2、加热仪器:酒精灯、酒精喷灯。 3、计量仪器 4、固定和支持的仪器 5、分离物质的仪器 6、其他仪器 考点五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药品存放、化学药品的使用原则、固体药品的取用(高 频)、液体药品的取用。 2、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6年11考)、酒精灯给试管 里的固体加热(6年4考)、加热注意事项。 3、过滤:原理、作用、所需玻璃仪器、装置及操作要点。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手握法、注水法。 5、仪器的连接 6、仪器的洗涤 考点六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方法 考点七常见化学品标识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1-8分) 考点一分子及分子运动(高频) 1、分子:定义、分子的性质、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2、水的三态变化:本质、微观解释。 3、水的天然循环 考点二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1、水资源的现状 2、净化天然水(高频):沉降、过滤、吸附、蒸馏。(过滤见一单元考 点) 3、自来水生产过程 4、简易净化器:对填充物的作用认识。 5、硬水和软水:概念、区分方法、硬水的软化 考点三水分子的变化 1、水的分解:实验观察: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现象、气体的检验以 及产物的判断、实验结论、误差分析、注意事项、实验结论的推广(分)2、水的合成: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检查装置 考点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高频) 1、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内容、用途、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考点五混合物与纯净物 概念、宏观区别、微观区别、判断方法、联系。 考点六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反应类型的概念、表达式、举例、特征。 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学案(新版)鲁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学案(新 版)鲁教版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 2.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海水制镁的转化过程; 3.通过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 4.知道如何合理的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 教材预览: 1.海水中的化学物质主要以_____的形式存在。 2.从海水中制取金属镁的转化过程如下 (在横线和方框内填写相应的物质名称): 海水或卤水镁 写出上述转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常规化石燃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另外人们在海底又发现了一种新型能源__________(主要成分是______);还蕴含着一种多金属结核---_________。 4.海水中除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外,还有丰富的_____和_____资源。 5.目前,世界上已经采用的海水淡化方法中最普遍采用的是______法中的

“_________________”,另外还有:_____法和______法。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认识海水中的物质。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P 30~31, 交流和总结: 1、海水中溶解的盐占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较多(离 子符号)。 2、利用海水制取镁的反应原理是: 海水或卤水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了解海底矿物。 ,,交流和总结: 学生活动2:阅读课本P 31~32 1、海底有哪些矿产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燃冰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讨论:海底矿物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怎样科学合理地开发海底矿物? 知识点三:海水淡化 1.结合课本中所给出的仪器、药品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得到淡水,原理是什么?

2018-2019学年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数学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选出来。每小题选对得3分,不选或选出的答案超过一个均记零分。 1. 已知关于x的方程x2+3x+a=0有一个根为﹣2,则另一个根为()A.5 B.﹣1 C.2 D.﹣5 2. △ABC与△DEF的相似比为1:4,则△ABC与△DEF的周长比为()A.1:2 B.1:3 C.1:4 D.1:16 3.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性状、大小、质地完全相同的6个球,其中4个黑球、2个白球,从袋子中一次摸出3个球,下列事件是不可能事件的是() A.摸出的是3个白球B.摸出的是3个黑球 C.摸出的是2个白球、1个黑球D.摸出的是2个黑球、1个白球 4. 如图,在⊙O中,=,∠AOB=40°,则∠ADC的度数是()A.40°B.30°C.20°D.15° 5. 对于平面图形上的任意两点P,Q,如果经过某种变换得到新图形上的对应点P′,Q′,保持PQ=P′Q′,我们把这种变换称为“等距变换”,下列变换中不一定是等距变换的是() A.平移B.旋转C.轴对称D.位似 6. 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有P1(x1,﹣2),P2(x2,﹣3)两点,则x1与x2的大小关系是() A.x1>x2 B.x1=x2 C.x1<x2 D.不确定 7. 若二次函数y=x2+mx的对称轴是x=3,则关于x的方程x2+mx=7的解为()A.x1=0,x2=6 B.x1=1,x2=7 C.x1=1,x2=﹣7 D.x1=﹣1,x2=7 8.下列四个函数图象中,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是()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 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2)结论: 镁+氧气 氧化镁 Mg O 2 MgO 2、 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 )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 2 H 2 3、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 → 氢氧化铜 + 硫酸钠 NaOH CuSO4 Cu(OH)2↓ Na 2SO 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铜是由铜原子构成 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一、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 试管 酒精灯 烧杯 锥形瓶 水槽 点燃

初中化学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初中化学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八年级化学教材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到图书馆去:你好,化学!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第二节自然界中的水 第三节水分子的变化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 到图书馆去:卡文迪什的发现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原子的构成 第二节元素 第三节物质构成的表示 到图书馆去:化学自有深意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第二节氧气 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到图书馆去:点燃化学革命火种的勇气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 到图书馆去:用天平秤出来的伟大定律 第六单元燃料与燃烧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到图书馆去:地球越来越热问题越来越烫手

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一单元溶液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到实验室去: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到图书馆去:无处不在的溶液 第二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 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 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到图书馆去:分子变成离子 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第二节海水晒盐 第三节海水制碱 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到图书馆去:深藏海底的天火 第四单元金属 第一节常见的金属材料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钢铁的锈蚀与防护 到实验室去:研究金属的性质 到图书馆去:有锂走遍天下 第五单元化学与健康 第一节十五中的有机物 第二节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 到图书馆去:阿斯巴甜之苦 第六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化学与能源开发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 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 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 到图书馆去:合成我们的未来

九年级化学全册1.1奇妙的化学学案1无答案鲁教版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第一课时 【学习准备】 1、木材、棉花、石料等都是_________材料,而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都是_________材料。 2、化学已渗透到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如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发利用、 ___________研制、______________探索等。 3、有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 化。 4、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的过程常常伴随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 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物理变化只是物质 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方面发生了变化。 6、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____________的变化,经常表现为______能、______能和______ 能。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利用化学反应得到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再使用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原料________________地转变成产物,生产 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随堂练习】 1、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 A.铁铸成锅 B.葡萄酿成酒 C.木柴燃烧 D.面包发霉 2、人类的生活需要能源,下列能源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电灯通电发光 B、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量 C、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和发出的光 D、水利发电 3、镁带燃烧的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能说明镁带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 A、镁带变短 B、发出耀眼的白光 C、生成白色固体 D、放出大量的热 3、下列描述中,能说明绿色化学特点的是() 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

2018-2019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下数学期中检测试题【带答案】

2018-2019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下数学期中检测试题 期中检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怀化)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 B ) (A) (B) (C) (D) 解析:两式相加,得2x=0,所以x=0;两式相减,得2y=4,所以y=2.所以.故选B. 2.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于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罗斯举行.赛前有球迷预测,德国队夺冠的概率是90%,对他的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C ) (A)德国队一定会夺冠 (B)德国队一定不会夺冠 (C)德国队夺冠的可能性很大 (D)德国队夺冠的可能性很小 3.下列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同位角相等;③若|a|=a,则a一定是正数;④在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a,b,c,若a∥b,a⊥c,则么b⊥c,其中是真命题的有( B )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4.如图,直线a与直线b交于点A,与直线c交于点B,∠1=120°, ∠2=45°,若使直线b与直线c平行,则可将直线b绕点A逆时针旋转( A ) (A)15° (B)60° (C)120° (D)135° 5.(2018南沙区一模)下列事件中,属于必然事件的是( B ) (A)明天太阳从北边升起 (B)实心铅球投入水中会下沉 (C)篮球队员在罚球线投篮一次,投中 (D)抛出一枚硬币,落地后正面向上 解析:明天太阳从北边升起是不可能事件,A错误;实心铅球投入水中会下沉是必然事件,B正确;篮球队员在罚球线投篮一次,投中是随机事件,C错误;抛出一枚硬币,落地后正面向上是随机事件,D错误;故选B. 6.小明和小华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若随机出手一次,则小华获胜的概率是( C ) (A)(B)(C)(D) 解析:小华随机出手一次共有三种可能结果:胜,输,平,所以小华获胜的概率是.故选C.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学案: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第3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初步学会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知能梳理 1.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参加反应的木炭、氧气、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若生成4.4g二氧化碳,则消耗氧气的质量为g。 2.某反应AB+CD=AD+CB,若25gAB与10gCD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AD,则10gAB与CD完全反应,生成CB的质量是g。 3.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氢气,欲制取1g氢气,需电解水多少克? 4.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现有一种能帮助消化、减缓胃痛的药品A,能中和胃液中过多的胃酸,药品A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铝,含量为260mg/片。若患者按医嘱服用药品A,每日两次、每次3片,请你计算服用药品A一天理论上可以中和盐酸中的氯化氢多少毫克? 5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O2质量(g)346 SO2质量(g)6 (1)第一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S的质量、O22的质量比是。(2)第一次为什么生成6g的二氧化硫而不是7g的二氧化硫? (3)请你通过计算求出第二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多少克? (4)在表中填写第三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 方法探究 6.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几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 物质X Y Z Q 反应前质量/g22845 反应后质量/g待测24014 (1)反应结束后X的质量g 。 (2)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 )。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7.将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20g置于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后,再恢复到常温,测得容器内仍有2g,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可能是()。 A.1:4 B.1:2 C.1:8 D.1:9 反思交流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化学(全套)精品教案汇总

(共33套127页)最新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化 学(全册)精品教案汇总 课题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课型:新授来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能力目标 (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2)采取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难点: 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2、理解溶质、溶剂的辨证关系。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发现教学法、交流讨论教学法,教师突出活动的组织设计与方法引导,为学生搭建参与和交流的平台。 教具多媒体 板书设计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一、溶解的过程 1、溶液的定义 2、特点 二、乳化现象 1、定义 2、特点 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定义 2、特点 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活动 情景创设:生活中的纯净水 是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海水、河水、湖水以及矿泉 水呢? 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 交流,然后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

活动探究,学习新知探究思考:蔗糖与氯化钠两种物 质形成溶液后有什么区别与联 系?区别:蔗糖在水中是以分 子形式存在(C11H22O11), 而氯化钠则是以离子形式存 在(Na+、Cl-)。联系:两种 溶液只要水分不被蒸发,温度不 发生变化,蔗糖或氯化钠与水 不会分离,取出其中任意一部分 进行比较,它们的组成完全相 同。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 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 的、稳定的混合物。讨论:纯 净水是否是溶液?早上清新的 空气是否是溶液?合金是不是 溶液?溶液都是无色吗? 练习: 2、溶液的宏观特征: (1)均一性 (2)稳定性 练习 1:烧杯中有100毫升NaCl溶 液,请比较A处和B处密度的大 小( ) 3、溶液的组成:溶剂与溶质 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m(液)= m(溶剂)+m(溶 质) 练习:1、将10g蔗糖溶于100g 水中,完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 质量是2、将50g食盐溶于100g 水中,经过搅拌、静止、过滤,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 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 到溶液是的 () A、食 盐B、面粉 C、植物油 D、石灰石 2、以下饮料和食品中,属 于溶液是 () A、豆浆 B、果酱 C、矿泉水 D、蔗糖水 听讲 吸引学生的注 意力,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 趣。 利用学生的已 有经验制造认 知冲突,引发学 生的思 考 利用图片和学 生已有的经验、 知识,帮助学 生建立正确的 认 识 \

九年级化学全册 物质组成的表示学案(无答案) (2012新版)鲁教版

课题:物质组成的表示3 课标与教材: 课标要求:“1、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活动与探究建议: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 教材分析:根据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定量计算,其前提是必须让学生明确化学式的意义。在次基础上,教材以水为例,设计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和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由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学习难点: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物质组成的计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达到一定的共识;在学生能理解的进行计算时,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量的有梯度的训练题,让学生完成由模仿到熟练掌握的过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2、能读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的物质结构理论来说明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2、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中几种元素的质量比 3、会根据化学式计算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一、知识链接: 1、回答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环节一: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本73页第一段,完成下列问题 相对分子质量概念 练兵场1: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O 3 NaCl CO 2 Cu(OH) 2 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方法总结 环节二: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学生活动二:阅读课本73页

2018年鲁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75份汇编(五四制)

鲁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 全册教案(五四制) 目录 Unit1 What does he look like单元备课教案 Unit1 What does he look like period 1教案 Unit1 What does he look like period 2教案 Unit1 What does he look like period 3教案 Unit1 What does he look like period 4教案 Unit1 What does he look like period 5教案 Unit1 What does he look like period 6教案 Unit1 What does he look like period 7教案 Unit1 What does he look like复习教案 Unit2 I'd like some noodles period 1教案 Unit2 I'd like some noodles period 2教案 Unit2 I'd like some noodles period 3教案 Unit2 I'd like some noodles period 4教案 Unit2 I'd like some noodles period 5教案 Unit2 I'd like some noodles period 6教案 Unit2 I'd like some noodles period 7教案 Unit2 I'd like some noodles单元备课教案 Unit2 I'd like some noodles复习教案 Unit1-2 Practic复习教案 Unit1-2练习题 Unit3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period 1教案 Unit3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period 2教案 Unit3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period 3教案 Unit3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period 4教案 Unit3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period 5教案 Unit3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period 6教案 Unit3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period 7教案 Unit3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Revision复习教案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鲁教版五四制)

初中学业阶段性测试 初三化学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本试题分为Ⅰ卷和Ⅱ卷两部分,共8页。Ⅰ卷为选择题,Ⅱ卷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l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它不同的是 A.蜡烛融化B.葡萄酿酒C.光合作用D.钢铁生锈2.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塞紧橡皮塞B.加热液体C.取用液体D.读出液体的体积4.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主要是由最外层电子决定的 5.碳14是一种质子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的碳原子,它可以蜕变为碳12。在考古学中常用碳14蜕变的量来精确地测定出土文物的年代。碳12是一种质子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2的原子。由此可判断,碳12和碳14属于 A.同种元素B.同种原子C.同种分子D.同种单质6.我国科学家发现,亚硒酸钠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硒元素(Se)为+4价,氧元素为-2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

A.Na2SeO3B.Na2SeO4C.NaSeO3D.Na2SeO2 7.根据下列三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 A.②③化学性质相同B.它们表示两种元素 C.①表示的是原子,②表示的是离子D.②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二氧化碳B.白酒C.矿泉水D.粗盐 9.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 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完全相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 10.进行蒸发操作时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蒸发皿B.温度计C.酒精灯D.玻璃棒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l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 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选项有两个只选1个且正确给1分,有错选不给分。) 11.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硫元素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 B.硫原子核内有l6个质子 C.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l6 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12.如图是 四位同学 对某一物 质的化学 式意义的 描述,该物 质是 A.Cu B.NO2 C.NH3D.NaCl 13.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为节约药品,实验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原瓶 B.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时,先进行预热

九年级化学《8.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学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 课题:第二节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总第3课时) 【学习目标】1、说出人体化学元素及常见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2、了解元素在人体内平衡的意义 3、养成合理膳食的习惯 学习重点: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认,认识元素在人体内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说出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及常见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活动1:阅读教材P55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必须需要的化学元素包括元素和元素。其中常量元素有种。分别是、、、、、、、、、、。微量元素主要有、、、等,这些元素以形式存在于人体内。 2、某人患了骨质疏松症,则他体内缺,若患了贫血病,则他体内缺,若患了甲状腺肿大,则他体内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铁 B、锌 C、钙 D、碘 活动2:阅读P56“多识一点”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学习任务二:说出元素在人体内平衡的意义,养成合理膳食的习惯 活动3:阅读教材P57了解元素在人体内平衡的意义。 二、合作共建: 你经常使用保健品吗?调查市场销售的补铁、补钙、补锌的保健品的成分及销售情况。谈谈你对保健品的看法。 三、系统总结: 用心爱心专心 1

四、诊断评价: 1、某人患了呆小症,他儿童期缺乏的元素是() A、铁元素 B、钙元素 C、氟元素 D、碘元素 2、中央电视台报道,继“食盐加碘”后,我国又启动“酱油加铁”“酱油加铁”的意义是() ①补充人体需要的铁元素②预防缺铁性贫血病③改善酱油的味道④增加黑色素⑤减少厨房污染物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3、我国使用的铁锅是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理想饮具,其主要原因是() A、铁锅中含有碳元素 B、价格便宜,不易生锈 C、传热慢,保温性能好 D、烹调后的食物中留有人体需要的铁元素 4、下列元素中,因摄入量不足容易导致人患骨质疏松症的是() A、铁 B、碘 C、钙 D、锌 5、人体缺碘会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为提高人体素质,食物补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⑴碘是人体和动物体内合成下列那种激素的原料() A、生长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 D、性激素 ⑵成年人体内缺碘易产生的病症是() A、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B、地方性呆小症 C、侏儒症 D、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⑶为了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1996年我国政府以国家标准的方式规定盐中加碘酸钾(KIO3)来补充碘摄入量的不足,KIO3属于哪类化合物()A、酸 B、碱 C、盐 D、碘离子 ⑷市售的“加碘盐”外包装文字说明上都有“含碘量”的字样,这儿的碘是指() A、碘酸钾 B、碘元素 C、碘分子 D、碘离子 ⑸已知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食盐3~5克,碘的适宜摄入量每天为100~200微克。假如碘的摄取80%来自于“钾碘盐”请你设计一下,每千克食盐应加入多少碘?然后作一个社会调查,查看市场销售“钾碘盐”的含量是否符合要求。 用心爱心专心 2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中考试题.docx

中考化学试题 (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C1 35.5 Ca 40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1—10题每小题1分,11—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 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入对应括号内) 1.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烟花绽放 B.蜡烛燃烧 C.海水晒盐 D.葡萄酿酒 2.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具备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 ...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 B.取用块状固体 C.加热固体 D.点燃酒精灯 3.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第117号新元素,填补了元素周期表中116和118之间的空缺.确定该元素为117号元素的依据是() A.中子数 B.质子数 C.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4.溶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剂体积加溶质体积等于溶液体积。 C.配置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 D.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5.认识各种图标对保护自身和他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右图所示图标指的是() A.腐蚀品 B.有毒品 C.当心爆炸 D.禁止烟火 6.下列物质鉴别方法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硝酸银溶液鉴别蒸馏水和海水。 B.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C.用熟石灰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D.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7.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100g水最多溶解甲物质的质量和最多溶解乙物质的质量相等。 C.t2℃时,甲物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比乙物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 D.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均无晶体析出。 8.苯甲酸(C6H5COOH)可用作食品防腐剂,其酸性比醋酸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 B.苯甲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4:1. C.苯甲酸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7:6:2 。 D. 苯甲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2g。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学案

第三单元溶液的形成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溶液及溶液的基本特征;(重点) 2.能辨别典型溶液中的溶质、溶剂;(重、难点) 3.了解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重点) 4.了解乳化作用及应用。 【学习过程】 一、【导学自习】 〖学习任务一〗溶解的过程 学生活动1:教材的第58页“活动天地3-1”观察食盐的溶解。 1.溶液 (1)定义:。 (2)特征:①均一性:是指溶液内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均相同。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即温度或压强不变,溶剂不蒸发),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析出固体物质。 学生活动2:阅读教材第59页,判断黄泥水、油水、食盐水三杯液体中谁是溶液? 2.悬浊液和乳浊液 (1)悬浊液: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形成悬浊液,如; (2)乳浊液: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如。 (补充实验)演示实验:将高锰酸钾溶于水中。 想一想:①溶液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②溶液一定无色吗? ③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④溶液一定是液体吗? 多媒体展示:氯化钠溶于水的微观分析。 二、【研习展评】 3.溶液的组成 (1)溶质:的物质,如。 (2)溶剂:的物质,如。 想一想:①作溶质或溶剂的物质的状态一定吗? ②溶液的质量等于什么?

4.溶质、溶剂的判断方法: (1)若固体、气体溶于液体,固体、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2)若溶液中有水,则水为溶剂,若未指明溶剂时,水为溶剂; (3)物质要与水反应时,则产物为溶质,水为溶剂; (4)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无水化合物为溶质,水为溶剂。 5.溶液的读法:某某(溶质)的某某(溶剂)溶液 如:(1)氯化钠(NaCl)的水溶液(溶剂为水时,可以省略)简称:氯化钠溶液; (2)碘的酒精溶液(简称碘酒)。 学生活动3:教材第59页“实验探究3-1”测定固体氢氧化钠、硝酸铵溶于水时的温度。 6.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在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的过程中,常伴随的变化。 如溶于水时,温度升高;如溶于水时,温度降低;如溶于水时,温度变化不大。 原理:(第60页) 交流共享:第60页 〖学习任务二〗乳化现象 演示实验:教材第61页“活动天地3-2”观察乳化现象。 乳化作用:能促使的液体形成叫较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 起作用,属于现象。如。 学生活动3:阅读教材第61页“多识一点”。 【课堂练习】 1.教材第62页“在线测试”。 2.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冰水混合物 B.澄清石灰水 C.泥水 D.豆浆 溶液均一、稳定,但不一定无色透明,如:蓝色的CuSO4溶液、黄色的FeCl3溶液等。溶液均一、稳定,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氯化钠溶于水时吸收的热量与放出的热量几乎相等。 针对训练 1.溶液一定是()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