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23例报告

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23例报告

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23例报告
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23例报告

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探求腔镜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30例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特点及护理经过。结 果 30例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患者中,3例出现胸骨前淤斑,于术后5d内消退,其 余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腔镜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甲状腺疾病多发生于女性,传统的甲状腺手术在颈部留下6-8cm的疤痕,给 患者造成一定心理压力,因此如何缩小或转移手术切口,一直是甲状腺外科学者 思考的问题。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颈部无切口,适合于轻、中度甲状腺肿;颈部无手术史;甲状腺腺瘤体积较小的患者。该手术图像放大、视野清楚、 出血少、操作简便、美容效果佳,已成为甲状腺手术的主要路径。笔者对30例 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 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在解放军一七四医院住院的甲状腺 疾病患者30例,采用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其中女19例,男11例, 年龄23—49岁;甲状腺腺瘤1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7例,甲状腺癌1例。 1.2手术方法均在全麻下采用三孔技术,第一孔位于平乳头胸骨偏左或偏右 切口1.0cm,双侧乳晕上方切口分别为0.5cm小切口,应用分离棒游离皮下,注 入二氧化碳气体,维持压力在8mmHg.导入腹腔镜。切除甲状腺病灶后常规术中 冰冻检查。冲洗手术野,缝合颈前肌群,将一根剪有侧孔的引流管置于创面,自 切口引出,接负压引流器,负压为5kPa。 2.结果 30例患者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5-7 d,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患者均满意。 3.护理 3.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向病人介绍该手术的特点、手术过程、优缺点及中转开放手术 的可能,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使患者对该手术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最佳心 理状态下接受手术。 (2) 药物准备:目的是降低甲状腺功能和基础代谢率,减轻甲状腺肿大及充血。 ①抗甲状腺药物:如硫氧嘧啶类,适用于重度甲亢。②碘剂:常用饱和碘化钾 或复方碘化钾,用法:3次/d,3—5滴/次开始。即第l天每次3滴,第2天4滴,以后逐日每日增加l滴,至每次16滴时维持到手术日 (3)体位训练:患者采取仰颈卧位,头部去枕,肩部垫软枕达到头低肩高体位,术前2—3d开始训练,每天3次,每次10—30 min。 (4)术前准备: ①吸烟患者术前2周戒烟,预防术后肺部感染。 ②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有无药物过敏史,女病人近期有无例假,重视出凝血 功能检查。 ③告知患者咳嗽为术后伤口出血的诱因,强调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意义,指导有效咳嗽。 ④术前12 h禁食,4 h禁水。

完全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完全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 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张云红 摘要:[目的]总结完全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72例良性甲状腺疾病病人行完全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同时加强护理配合。[结果]2例病人中转改行开放手术,1例术后发生颈部皮下气肿,其余均顺利手术。[结论]加强完全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疾病;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1.029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1A-2922-02 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以及手术切口“微小化”和“隐蔽化”而达到美观效果等优点。2011年2月-2012年5月我院对72例良性甲状腺疾病病人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同时加强护理配合,效果满意。现将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2月-2012年5月我院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72例,均为女性;年龄25岁~52岁,平均29岁;甲状腺腺瘤5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2例;均符合该手术适应证。1.2 手术方法 72例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均采用完全经乳晕入路方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先在右乳房靠胸骨侧乳晕处做一长10mm的小切口,用无损伤分离棒分离皮下,建立置管通道及操作空间。并与此切口置入10mm Trocar和30°10mm镜头,注入二氧化碳(CO2)至7mmHg(1mmHg=0.133kPa),之后再在左右乳晕上缘各切一5mm切口,向甲状腺方向分别置入5mm Trocar,用于置入抓持器械和超声刀。用超声刀分离胸部皮下间隙和颈阔肌下间隙,建立手术操作空间。切开颈白线,横断病灶侧甲状腺前肌群,分离、切割甲状腺组织。将切除的组织放在标本袋内从中间切口取出,检查术野无明显渗 血

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发展历程

近二十年来,腔镜甲状腺手术得到了迅猛发展。随着摄像系统的变革,能量器械的发展,以及各种辅助设备的应用,腔镜手术已经发展成为多种方式、多种入路的多元化模式。然而,腔镜技术在国内普及的程度远不如我们的邻国,大宗病例仅仅局限在少数的几个中心。国内针对腔镜手术尚存在一定的争议,尤其是针对甲状腺癌的治疗。如何合理地应用腔镜手术,既能保证治疗目的,又能实现微创美容效果,是甲状腺外科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者: 解放军总医院普外科田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甲状腺外科王勇 本文刊载于《医学科学报》 一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发展历程 最早的腔镜甲状腺手术可以追溯到1995年底,美国普外科医生Gagner率先行腔镜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术中进行了甲状腺的分离并针对左侧甲状腺结节进行活检。1996年意大利普外科医生Hüscher首次行腔镜下右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1997年,意大利的Miccoli医生开创了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 20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和普及,各式各样的腔镜甲状腺手术技术得到应用。根据手术方式不同,腔镜甲状腺手术分为腔镜辅助和完全腔镜甲状腺手术;根据手术径路不同,又分为颈部途径和颈外途径腔镜甲状腺手术,后者包括腋窝、乳晕、耳后、锁骨下等入路。 2005年,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美国Lobe医生最先报道了Da Vinci机器人辅助腔镜甲状腺手术,随后在韩国、中国香港等地得到普及。2009年,德国Wilhelm医生第一次完成甲状腺患者的经口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实现了甲状腺外科的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2014年,韩国医生Lee将经口手术和机器人结合起来,第一次报道了经口机器人辅助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应用。 回顾国内,腔镜甲状腺手术紧随国际潮流。上海长征医院仇明教授在2001年率先开展完全腔镜甲状腺手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高力教授于2002年起开展Miccoli术式的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随后各种手术径路相继报道,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平教授和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存川教授两大中心为著,积累了国际最大例数腔镜甲状腺手术病例。尤其是王平教授开展并积累了最大例数的甲状腺癌完全腔镜手术病例,奠定了国内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核心地位,其倡导的胸前入路(胸乳或全乳晕)也成为国内完全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标准路径。2011年起,厦门中山医院吴国洋教授率先开展经口(舌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王存川教授成功报道经口(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 随后,经口腔镜甲状腺手术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也相继成功开展。2013年,随着新一代3D腔镜系统的应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率先进行了完全3D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研究。2014年,解放军总医院田文教授和济南军区总院贺青卿教授成功开展国内机器人辅助腔镜甲状腺手术。相比国外,国内腔镜甲状腺手术进步很快,积累了世界上最大的手术例数,自成了一套合乎中国国情的手术规范体系。 二腔镜甲状腺手术的焦点问题

经胸前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专家共识(最全版)

经胸前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专家共识(最全版) 腔镜技术应用于甲状腺手术已有20余年历史。1996年Gagner 等[1]最早报道了经颈部入路腔镜下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1997年H üscher等[2]最先报道了胸壁入路腔镜下右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2001年国内文献首次报道了腔镜下甲状腺良性肿物切除术[3]。自从Micooli 等于2001年报道腔镜辅助下完成首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腔镜甲状腺手术(endoscopic thyroid surgery,ETS)适应证进一步扩大并在临床中逐渐推广,且不同入路的ETS先后被报道。在颈部无瘢痕腔镜甲状腺手术(scarless in the neck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SET)中,胸前入路是公认的、首选的颈外途径的入路。但随着腔镜技术在甲状腺外科领域的广泛开展,学界也存在着诸多争议。为了规范化开展及普及SET,统一其适应证与禁忌证等相关内容,在收集国内多家中心10余年的经验及相关最新文献基础上,特制定本共识。 本共识适用于经胸前入路(胸乳或全乳晕入路)SET,以下未说明入路的SET,均指胸前入路。 略 2.1 术前评估术前除常规评估病人全身器官功能及有无禁忌证外,还应评估肿瘤的良恶性,结节大小,与周围组织器官如气管、食管

和动静脉的关系;如为恶性,尽可能明确其病理学类型,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及其他部位转移等情况。 同时须评估病人的颈部及胸部条件,包括乳房大小、有无胸廓(锁骨)畸形、肥胖程度等情况,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 推荐1:建议常规行降钙素及癌胚抗原(CEA)检查,尽可能排除甲状腺髓样癌(推荐等级:A)。 推荐2:术前影像学怀疑或难除外恶性者,推荐常规开展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明确良恶性及病理学类型;有条件者,可开展基因学检测(推荐等级:B)。 推荐3:术前常规评估甲状腺功能及相关抗体水平,明确有无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及桥本甲状腺炎;对于这两类病人,须评估腺体大小及质地等(推荐等级:C)。 推荐4:术前常规行颈部增强CT检查,评估肿瘤或转移淋巴结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对于碘造影剂过敏者,考虑行颈部增强MRI 检查,对于曾经有隆胸史的病人,建议加做胸部CT或者MRI检查(推荐等级:C)。 2.2 术前准备 SET术前准备和开放手术基本一致。对于甲亢病人,术前严格执行甲亢术前准备,服用碘剂,达到符合手术的标准。 推荐5:对于甲亢病人,要在甲亢症状基本控制后,常规口服Lugol液10~14 d,以减少围手术期出血及甲亢危象可能(推荐等级:B)。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王存川 吴东波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腹腔镜外科 广州 510632) 甲状腺疾病多发于青年女性.对她们来说,美好的容貌很重要,而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会在颈部留下6~8cm长的手术疤痕,这自杀式的长伤疤会给患者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如何缩小手术切口和把手术切口转移到更隐蔽的部位,一直是甲状腺外科学者苦苦思索的问题.有作者[1]在颈部做一3.0~4.5cm的横行切口,离断颈前肌行“微创的开放甲状腺切除术”,但其美容效果仍难令人满意.随着腹腔镜外科技术广泛而深入的发展,不少学者开始探索如何把腔镜外科技术运用于甲状腺的外科手术中.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甲状腺血管丰富,每叶有两条动脉和三条静脉,解剖结构精细复杂,与喉返神经、喉上神经、甲状旁腺和气管密切联系,而且不象胸腹腔脏器有天然的腔隙作为手术空间.所以,要进行腔镜甲状腺手术,必须考虑两点[2]:一是如何建立一个舒适的手术空间,最大限度地减少颈部重要结构的损伤;二是怎样控制出血,以产生一个无血而清晰的手术野.在G agner[3]于1996年成功进行了首例腔镜甲状旁腺部分切除术之后,Hüscher[4]于1997年首先报道腔镜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并取得了满意的美容效果.目前,腔镜甲状腺手术还处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 1 关于使用C O2建立和维持手术空间的问题建立和维持手术空间有两种方法,即C O2充气法和颈部皮瓣提起法.在腹腔镜手术,腹腔内灌注C O2时腹膜可以吸收部分C O2,但实际上也对C O2的吸收起着限制作用,当颈部灌注C O2时,这自然解剖屏障消失,在颈部粗糙的组织面中C O2更容易吸收,所以腔镜甲状腺手术很容易发生呼吸性酸中毒或高碳酸血症[23].颈部大血管的损伤还会引起C O2气体栓塞.颈部手术时C O2灌注的另一问题是颈静脉的生理压力是10mmHg,因此当颈部操作空间压力超过10mmHg时,可能会影响颈静脉回流,导致颅内压增高.C O2灌注对颅内压及血流动力学的研究[5,6]表明:低压灌注(10mmHg)PaC O2轻度升高但无意义,未发现酸中毒,亦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异常颅内压增高;当颈部C O2灌注压力为15mmHg时,颅内压明显增高,平均动脉压轻度增高,同时发现PaC O2升高和血液pH值降低;当颈部C O2灌注压力为20 mmHg时,出现严重的高碳酸血症、呼吸性酸中毒,平均动脉压明显下降,中心静脉压亦明显升高.一般来说,颈部皮瓣下压力在10mmHg以下是安全的,高于10mmhg的压力要尽量少使用,避免使用高于15 mmhg的压力. 2 建立手术操作空间的途径 建立手术操作空间大体上有两种途径,即颈部、胸部途径. 2.1 颈部途径.目前见报道的颈部途径有上颈部途径、颈部充气法途径和胸骨上窝途径. (1)上颈部途径[7].于上颈部皮肤皱折处做一2. 5~3.0cm的横行切口,钝性分离颈阔肌下间隙,把胸锁乳突肌前缘从胸骨舌骨肌上分开,有时需切断肩胛舌骨肌,手术空间由两个传统拉钩产生.它的优点是:不需要C O2或外部特殊悬吊装置来维持操作空间,微创,手术时间相对短,容易到达甲状腺上极. (2)颈部充气法途径[23].于胸骨切迹上做一0.5 cm的切口,打开颈筋膜,切口周围做一荷包缝合,置入5mm套管,注入C O2,维持在12mmHg的压力,一旦建立适当的操作空间,压力降为8~10mmHg,用5mm外径00腔镜沿同侧胸锁乳突肌中段前沿的无血管间隙,推开其中的疏松组织,换成5mm外径300腔镜,直视下置入一2mm套管于颈中线,一2mm套管于同侧胸锁乳突肌中部,于其上方沿胸锁乳突肌前缘皮肤皱折处置入10mm套管,手术结束时标本从此切口取出.此技术分离面小,创伤小,C O2气体引起的并发症也较少. (3)胸骨上窝途径.意大利Bellantone[8]于1999年首先介绍此技术,亦称VAET(video-assisted endo2 scopic thyroidectomy)[9]及MI VAT(minimally invasive video-assisted thyroidectomy)[10].根据肿瘤的大小,于胸骨上窝上2.0cm做一1.5~2.0cm的横行切口,分离颈阔肌下间隙到达甲状腺平面,纵向切开颈白线3.0cm,操作空间由2~3个小拉钩牵拉维持.此途径不需要C O2建立和维持手术空间;手术步骤与传统开放手术基本一致,所以与其它腔镜甲状腺手术相比,更少技术上的要求和时间上的消耗;由于切口挨近目标,甲状腺的窥视、切除和取出较容易;不需要分离皮瓣和切断任何肌肉. 颈部途径的腔镜甲状腺手术仅在颈部留下2~3cm的不显疤痕,它的美容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甲状腺手术.但对于某些人,就算是颈部的小疤痕,她们也感到极不满意.于是,部分学者把手术切口转移到隐蔽的胸部. 2.2 胸部途径.目前见报道的胸部途径主要有锁骨 543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2年第8卷第5期

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比较

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比较 发表时间:2015-10-12T16:57:16.877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作者:孟庆民 [导读] 经胸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手术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效果,在把握手术适应症的情况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李家营乡卫生院河北承德 067300 【摘要】目的:探讨经胸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的比较。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传统手术组72例,经胸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58例,对比两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美容效果、引流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传统手术组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明显高于腔镜组,差异明显(P<0.05),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等指标明显低于腔镜组(P<0.05),差异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胸腔组患者的美观满意度明显传统手术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胸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手术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效果,在把握手术适应症的情况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甲状腺;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传统手术 【中图分类号】R5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164-02 我国人群甲状腺发病率居高不下,特别是女性患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以结节甲状腺发病率最高。在治疗上,甲状腺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随着腹腔镜外科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腔镜手术的治疗范围不断扩展,但其微创性备受争议[1]。本研究随机纳入在我院治疗的130例甲状腺患者,分为两组,探讨不同效果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与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0月到2013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130例,男性44例,女性86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5.2±3.5)岁,包括甲状腺肿瘤6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70例,经病理+检查均为单侧甲状腺良性。将1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传统手术组72例,腔镜组5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甲状腺腺瘤性质等指标上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的麻醉方式均为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 1.2.1 腔镜组实施全身麻醉后,腔镜组患者取平卧位,头微向后仰,监视器置于患者头端左侧,先行胸前皮下注射1:20万U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在病人乳头连线中点处,即胸骨前切开长度为1.2cm的切口,深度到达皮下筋膜层,并利用穿刺棒初步分离皮下隧道胸前,然后植入长度为10mm的穿刺管及10mm30°腹腔镜,将二氧化碳的压力值控制在6~8mmHg;左右侧乳晕内上缘分别做长度为5nn、10mm的弧形切口,分别植入5mm、10mm的穿刺管[2]。同时,用超声刀将皮下分离,严格控制皮下深筋膜层,并使颈部紧贴颈阔肌下的网状组织层。完成上述操作后,便可缝合切口。 1.2.2 传统手术组实施全身麻醉后,根据常规的手术方式切除甲状腺部分,但是不能断颈前肌群,缝合切口,并于创口处防止1根引流管[3]。 1.3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的统计学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视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对比传统手术组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明显高于腔镜组,差异明显(P<0.05),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等指标明显低于腔镜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腔镜组声音嘶哑2例,传统手术组声音嘶哑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受阻抽1例,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 2.3 患者美观满意度对比术后,经12个月随访,腔镜组58例均满意,满意度为100%,传统手术组16满意,满意度为22.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甲状腺良性肿瘤多发于40岁以上的女性群体,治疗以外科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治疗的切口一般比较大,术后颈部遗留较大的瘢痕,影响美观程度,且操作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电刀切割效果不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比较高[4]。在微创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甲状腺手术多采用经胸入路腔镜下切除,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美观程度等,均具有良好的效果[5]。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效果良好,术后患者美观程度满意度情况对比,术后,经12个月随访,腔镜组58例均满意,满意度为100%,传统手术组16满意,满意度为22.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较短,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费用高,但由于手术视野大,术后并发症低,且术后不影响美观,对于经济条件好、对美容要求高的女性,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友主,李国新,王存川.完全乳晕入路与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比较[J].中国内镜杂志,2013,10(04):1053-1056. [2] 刘洪涛,蔡相军,郑成竹.经胸壁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23(05):364-367. [3] 郑捷.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附52例分析)[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1,23(06):442-444.

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对比分 析 摘要:目的:对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方法: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对5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观察组接受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部分或次全切手术,对照组使用传统开放手术,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有1例出血1例低血钙患者,并发症几率是6.89%,对照组有2例出血,1例低血钙,2例肺炎,1例甲减,并发症几率是25%,两组并发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时间、镇痛药物使用、住院时间等操作统计学差异性,观察组较为优秀(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患者接受经乳晕入路腔镜下手术治疗的出血量少,并发症几率低,安全可靠,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经乳晕入路;开放手术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and traditional open thyroidectomy via areola approach.Methods:from February 2018 to February 2020,53 patients with thyroid nodules in our hospital were studied and analyzed.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artial or subtotal thyroidectomy via areola approach,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1 case of bleeding,1 case of hypocalcemia,the probability of complications was 6.89%,the control group had 2 cases of bleeding,1 case of hypocalcemia,2 cases of pneumonia,1 case of hypothyroidism,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25%,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eeding,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analgesic drug use,hospital stay and other operation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Group A was excellent(P < 0.05).Conclusion: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via areola approa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blood loss,lower complication rate,safety and reliability,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thyroid nodules;transareolar approach;open surgery 甲状腺结节主要发生于女性,手术治疗是主要方式[1]。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效果突出,可是对患者带来的创伤比较大,患者颈部有明显的手术瘢痕,对患者的身心影响巨大,微创手术使用后,甲状腺结节也使用了该种治疗方式,相比于传统手术,其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符合现代人对外观美好的需求[2-3]。此次对29例接受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部分或次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现进行以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对5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了分析,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有29例,平均(45.32±3.25)岁。对照组有24例,平均(43.68±3.04)岁。两组一般性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 1.2方法:观察组接受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部分或次全切除术治疗,方法如下。取仰卧位,全麻,1ml的肾上腺素混合500ml的生理盐水,于切口处皮下注射。于右乳晕的内缘与外缘做两切口,分别为5mm与10mm,于左乳晕的内缘部位做一个5mm的切口,将二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关键词】腔镜甲状腺手术手术配合 腔镜甲状腺手术是经胸壁乳晕入路,通过超声刀和腔镜手术器械的远距离操作切除病变甲状腺组织。该术式改变了传统外科手术切口,使创口微小化并转移到身体的隐蔽部位,具有很好的美容效果。我院于2004年7月开始实施腔镜甲状腺手术,至2006年5月共完成52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及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2例,男12例,女40例,平均年龄3 2.3岁;其中甲状腺腺瘤1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2例,甲状腺癌3例。手术均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时间80~120 min,平均65 min。术后住院3~5 d,平均术后住院 3.5 d。术后随访1~9个月,患者均对手术的美容效果非常满意。 1.2 手术方法胸部入路采用三孔法,于乳沟中点和左、右乳晕上缘分别做小切口置入10 mm和5 mm套管针(Trocar),注入CO2气体建立手术空间,压力为6 mmHg。中间套管置10 mm 30 °目镜,CO2气体从套管侧孔进入,右侧套管置尖咀分离钳,左侧置超声刀。在直视下用超声刀将分离扩张的皮下隧道打通连接,上至两侧胸锁乳突肌外缘,切开颈前肌群,显露甲状腺。从甲状腺下极开始边切边凝直至切除甲状腺瘤及组织,用标本袋取出标本。检查创面无渗血,逐层缝合,放引流管从右侧乳晕切口处引出,挤压排空CO2气体后,关闭切口。

2 护理 2.1 术前访视巡回护士术前1 d到病房访视患者了解病情,并对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腔镜甲状腺手术优缺点及术中和术后的注意事项。 2.2 术前用物准备术前需将术中所用器械,如强生超声刀、气腹导管、冲洗吸引器、吸引导管、带保护装置的穿刺套管针、腔内操作钳(无损伤巴克钳、持钳、分离钳、剪刀、打结器、钝性分离棒)、电凝线、电钩、超声刀工作手柄及超声刀头、标本袋、目镜等,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严格灭菌。将腔镜所需的显示系统、摄像系统、光源系统、气腹系统、高频电凝装置、冲洗吸引装置等调试于待用状态。 2.3 术中配合 2.3.1 巡回护士配合。全麻后将患者取仰卧位两腿自然分开,颈肩部略垫高,术者站在患者两腿之间,监视器放在患者的头部,助手站在患者的左侧和右侧。正确连接腔镜镜头、气腹导管、光导纤维、电凝线、超声刀手柄、冲洗吸引导管并开机。 2.3.2 器械护士配合。器械护士提前30 min刷手消毒,整理好腔镜器械,配合医生消毒铺巾,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敷料,将目镜用碘伏棉球擦净后套入无菌摄像头套与摄像头相连接,并依次连接好气腹导管、光导纤维、电凝线、超声刀手柄、冲洗吸引导管等,调节好正常使用状态。术中递术者50 ml注射器,将配置好的肾上腺素液(生理盐水500 ml加入肾上腺素1ml)在预造空间皮下注射。递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