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部结节的影像学分析

肺部结节的影像学分析

肺部结节的影像学分析
肺部结节的影像学分析

肺部结节的影像学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肺部结节的影像学分析通过对病灶多个影像特征的综合性分析,来评价结节的性质和分期,目前工作中发现肺部小结节的患者很多,大多数此类结节都是良性的,而要从这些良性结节中鉴别出那些处于早期或可治愈阶段的肺癌并非易事。主要从十一个表现对小结节的判别,在工作很有帮助:

一.结节大小:

结节越大恶性可能性越大,5mm及以下考虑AAH(不典型腺瘤样增生),5-10mm为AIS(原位癌),10-15mm为MIA(微侵润癌),15mm以上多考虑IA(早期肺癌);结节直径小于5 mm、5~10 mm和大于2 cm的恶性概率分别为小于1%、6%~28%和64%~82%。当结节直径大于8 mm时,孤立性肺结节为恶性病变的概率明显增高。

二.结节位置:

多数恶性结节位于肺上叶,右肺上叶较多见,大约三分之二的转移瘤位于肺下叶,约60%的孤立性肺结节位于肺的周围区域。胸膜下结节,特别是位于肺中叶或肺下叶的结节,需要警惕肺内淋巴结的可能。

三.结节边缘:

光滑边缘的结节通常是良性的,约有三分之一的恶性结节或肺转移瘤的边界也较光滑,某些感染性病灶周围轮廓也会呈现为放射状和毛刺状改变。边缘模糊、触须状或多角状边缘通常是炎症损害。

分叶状或浓密毛刺状边缘高度可能为恶性,可能性分别为 58% 和 88%-94%。最有诊断价值的是有无分叶征象。要从横断、冠状、矢状和任意斜面仔细观察,恶性病变分叶状征象出现的比率很高。肺癌常见深分叶,错构瘤及结核球可呈浅分叶;炎性假瘤多呈不规则形状。良性病变基本没有分叶征象。

约90%毛刺结节为恶性结节,密集细短放射状排列的毛刺有助于恶性结节诊断,良性结节毛刺虽然相对较粗、长、疏,但恶性小结节很少出现典型密集细短毛刺。磨玻璃结节边缘常常清楚,但不一定光滑也不一定看到毛刺。

四.结节空洞:

当较大结节伴有空洞时,空洞壁厚度可以协助判断结节良恶性。恶性空洞多为厚壁空洞,并且常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肺内卫星灶等。空洞壁厚薄不均,内壁不规则、出现壁结节是诊断恶性结节的可靠征象。鳞癌较多出现空洞,其次为腺癌和大细胞癌,而小细胞癌极少出现空洞性表现。

当空洞壁厚度小于1 mm时,全部结节均为良性;空洞壁厚度5~15 mm时,约有51%的结节为良性、49%的结节为恶性;空洞壁厚度大于15 mm时,约有95%的结节为恶性。脓腔见于炎性病灶。

五.结节周边结构改变:

肺癌在早期就可能引起胸膜凹陷,典型胸膜凹陷征提示大多为恶性。典型胸膜凹陷征指脏层胸膜受病灶牵拉,向病灶方向凹陷,两侧为弧形,整个形态像喇叭口,喇叭口内为水样密度。没有胸膜凹陷或有胸膜增厚并不排除恶性诊断。

六.结节密度:

(1)纯磨玻璃结节(pGGN):病灶的全部均为磨玻璃密度,没有软组织成分,CT增强检查没有明显强化:,PET-CT检查代谢不活跃。绝大部分为良性病变或癌前期病变(AAH),但少数可能为原位癌。

(2)混杂性磨玻璃结节(mGGN):结节的一部分为软组织密度,一部分为磨玻璃密度,如果软组织成分较大(>5 mm),CT增强可能有强化,PET-CT可能代谢活跃。mGGO大部分为恶性,所以必须薄层扫描,仔细寻找有无软组织成分对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七.结节CT值:

仔细测量CT值,恶性结节的平均CT值为 Hu,范围为20~108 Hu,良性结节的平均CT值为 Hu,范围为-4~58 Hu,平扫CT值明显偏高倾向良性。

CT增强后恶性病变常常有强化,但强化幅度很大或无强化常为良性,增强CT 前后CT值改变大于15 Hu提示有恶性倾向,应缩短随访间隔时间或穿刺活检,小于15 Hu则提示良性可能性大,其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可达98%、58%和77%。

八.小气道改变:

病灶内小气道狭窄、阻塞有助于恶性病变的诊断,但管腔正常甚至扩张并不能排除恶性病变。更有价值的征象是结节内小气道管壁局限性增厚。

九.结节钙化:

没有哪种钙化模式对诊断恶性结节是特异的,但中间密度增高(牛眼征)、弥漫的、分层的或爆米花样的钙化强烈提示结节为良性。恶性结节通常是小点状或是偏心的钙化。钙化范围不超过10%,恶性结节钙化CT值偏低,如果平片不能发现钙化而CT显示钙化,常常提示恶性。

十.生长率(倍增时间):

结节生长率是鉴定结节性质的重要线索,指的是结节体积倍增所需的时间。结节倍增大约相当于结节直径增加 26%。恶性结节倍增时间约为1~18个月,倍增时间小于1个月的结节往往提示感染性病变、梗死、淋巴瘤或快速生长的转移瘤;倍增时间超过18个月往往提示良性病变。

对于倍增时间小于1个月的患者,尚需定期随访以完全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然而缓慢生长腺癌,通常以 GGO表现的结节倍增时间可达800-1000 天。

十一.病灶内血管:

肺小结节内显示较粗大血管是否提示恶性可能性大那不一定,首先,我们看肺结构解剖,肺的基本单位是肺小叶(也称次级肺小叶),每一个肺小叶有一条细支气管,与其伴随是一条管径相同的小叶肺动脉,这就是小叶核或小叶中心,位于小叶内的病变无论良性或恶性,应该都能看到包在其中的小叶肺动脉。小叶静脉走行在小叶间隔内,如果病灶跨小叶生长或病灶包括两个以上肺小叶,无论炎症或肿瘤病灶内均可看到肺静脉。

其次,肺癌的血供来自体循环,主要是支气管动脉,到小病灶层面常常是毛细血管,肉眼看不见,肺循环不参与肺癌病灶的供血。再次,在日常工作中,无

论是恶性病变或良性病灶,我们常可在病灶中心见到血管影像,似乎与病灶的良恶性质关系不大。因此,病灶内见到血管,对病灶性质的确定不一定有帮助。

2020传染病年终工作总结

传染病防治工作在上级领导的的正确领导下,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为工作重心,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重点的行动。下面是准备的传染病年终,欢迎阅读。 传染病年终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规范我县学校食品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严防学校食品卫生和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保障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对各乡镇初级中学、中心完小、半寄宿制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管理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形式 这次专项整治工作严格按照《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和传染病防治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在各学校及时开展了自检自查的基础上,由卫生监督所4人教育局1人组成5人联合督查组开展督查。检查按《方案》逐项进行现场检查后,召开由各乡中心校校长、学校校长、总务主任和食堂从业人员参加的整改会议,针对食堂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并限期予以改正,对存在问题较严重的食堂予以行政处罚,对问题相当严重的坚决予以停业,待验收合格后方可重新开业。 同时在会议上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下发了《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管

理制度》牌按要求上墙,并和学校、食堂直接责任人签订《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卫生监督部门、教育部门、学校、食堂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对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疫情报告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检查。 二、检查情况 全县辖区内共有63完小,11所初级中学,1所高中,1所职业中学,1所幼儿园。有食堂的学校25所,此次学校食品卫生和传染病专项整治,共出动车辆11辆次,卫生监督员75天次,共检查了25所学校,43个食堂,15个小卖部,6个二次供水点,和25所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具体情况。检查的43个学校食堂持有效卫生许可证42个,持证率967%,从业人员93人,持有效健康证92人,持证率992%。统一下发《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制度》牌43块,和学校及食堂接直责任人签定《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43份。 此次检查对22所学校40个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堂进行行政处罚,其中罚款24个,罚金4600元,限期整改38个,停业整顿2个。查出食堂内变质食品68公斤,查出小卖部食品过期及三无食品49公斤,并予以现场销毁。在学校传染病防治方面,此次检查中发现只有2所学校均建立了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责任制,我们为规范传染病管理,统一下发了《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共25份。 全县学校只有1所学校设立了卫生室,有专职校医1人,其它24所学校为兼职保健教师共24人。学校对传染病报告渠道均较为清楚,但在学生请假、病

实验室菌种的使用和管理【内容充实】

xxx食品检测中心作业指导书 1.目的 规范实验室菌种的收集、使用、保管程序;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2.范围 本管理细则适用于实验室菌种的使用和管理。 3.职责 3.1菌种保管员:按照本指导书做好菌种的收集、转种、使用、保存和发放以及销毁工作。 3.2科室负责人:负责监督菌种的使用及管理。 4.管理细则 本实验室保存的菌种仅包括一部分致病性较弱的三类细菌、一部分无致病能力的普通细菌和常见真菌。不包括病毒、螺旋体、衣原体、立克次体;保存的菌种主要用于各类培养基、检测试剂的性能测试和质量控制。 4.1在本实验室保管的菌种名 4.1.1保留工作菌种:大肠杆菌ATCC25922、鼠伤寒沙门氏菌50013、福氏志贺氏菌2a ATCC12022、副溶血性弧菌200904-1、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表皮葡萄球菌ATCC12228溶血性链球菌23310、铜绿假单胞菌10211、普通变形杆菌,克雷伯氏杆菌,小肠结肠炎耶森氏菌ATCC 23715 、单核增生李斯特菌ATCC19111、枯草芽胞杆菌ATCC6633b 、蜡状芽胞杆菌A TCC11778、白色念珠菌A TCC10231、酿酒酵母ATCC9763、黑曲霉菌、展青霉菌、黄曲霉菌。 4.1.2常规检测,科研分离得到的有保留价值的三类/四类菌种根据需要可继续保留;如果在食品中分离到二类/一类菌种,及时送上级单位进一步鉴定,并按规定立即销毁。本实验室不保存一类、二类菌种。 4.2 菌种的保管 4.2.1实验室菌种保存于专用的菌种室。 4.2.2菌种保管员及科室负责人双人双锁负责保管菌种。 4.2.3使用菌种需提出申请、经科室负责人批准后,向菌种保管员领用。 4.2.4菌种应按规定的时间定期转种,一般每转种3代做一次鉴定,如发现污染或变异应及时处理。 4.2.5保管人员工作变动时应作好交接工作。 4.3 菌种的使用和保存 4.3.1菌种的类别 4.3.1.1实验室内的标准菌种根据用途不同,分为储存菌种、传代用菌种和工作用菌种。 ①储存菌种:以冷冻干燥保藏为主,用于菌种的长期保存,一般是从菌种保藏中心或专业实验室购买得到的标准菌株,用符号S表示。一般可保存5年。 ②传代用菌种:采用甘油冷冻管保藏法或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用于菌种的传代,用符号G 表示。甘油冷冻管保藏法一般可保存2年; ③工作菌种:保存于半固体内或琼脂斜面培养基中,作为工作用菌种,用符号W表示。一般可保存1~2个月。 4.3.1.2实验室从样品中分离得到的菌株用符号Y表示。

【传染病】总结2

一.思考题 1.常见发疹性传染病的皮疹特点是什么? 2.病毒感染的发疹性传染病有哪些(请举出 4种病)? 3.儿童常见的发疹性传染病有哪些(请举出3种病)? 4.请叙述麻疹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临床体征和皮疹特点。 1.胃肠炎型食物中毒的致病细菌有哪几种? 2.试述神经型食物中毒的抗毒素治疗。 1.目前引起霍乱的主要病原体及归类如何? 2.典型霍乱分哪几期?霍乱诊断标准如何? 3.霍乱粪便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 4.霍乱补液治疗的原则是什么? 1.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 2.各型肝炎临床诊断标准 3.重型肝炎临床表现 4.HBV血清学标志及其意义 5.HBV基因组与蛋白表达 1.菌痢的临床分型及典型病人的临床表现 2.中毒型菌痢脑型的抢救治疗原则及如何与乙脑鉴别。 3.中毒型菌痢休克型抢救治疗原则及如何选择抗生素。 4.急慢菌痢的肠道病理特点是什么,急性菌痢如何与急性阿米巴痢疾鉴别。 1.乙脑极期主要症状和主要致死原因 2.乙脑与中毒性菌痢鉴别 3.乙脑治疗原则 二.名解简答 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指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 2.麻疹(meales):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科氏斑(特殊的口腔麻疹黏膜斑)、皮肤斑丘疹,传染性极强。 3.科氏斑(Koplic spots,麻疹黏膜斑):常于发热第2-3d出现,先出现于双侧第二磨牙对面的颊黏膜上,初仅数个,1-2d 内迅速增多融合,可遍布唇、颊、龈粘膜,2-3d内消失。0.5-1mm针尖大小白色小点,微隆起,周围有红晕。前驱体特征性体征,具早诊价值。 4.水痘/带状疱疹:水痘和带状疱疹都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所导致的表现不同的两种急性传染病。 5.流行性腮腺炎(mumps,流腮):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机型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引起,以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病毒还可侵犯各种腺组织、神经系统、心、肝、肾、关节等,引起睾丸炎、胰腺炎、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6.口周苍白圈(circumoral Pallor):猩红热病人面部潮红,无皮疹,口周因口轮匝肌处血管分布稀少而呈苍白色。 7.草莓舌(strawberry tongue):猩红热病人出疹同时,舌充血红肿、乳头肿大,舌被白苔。 8.杨梅舌(raspberry tongue):猩红热病人第2-3天起,舌苔开始剥落,舌面光滑呈深红色,表面浸润发亮干燥,有裂纹,乳头粗大突起。 9.神经性食物中毒(肉毒中毒):进食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临床以眼肌/咽肌瘫痪等神经系统受损症状为主,抢救不及时死亡率高达10%-50%。 三.病例分析 4.流脑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一次修改稿)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执教老师:台州市临海大洋小学徐寒英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初步认识板岩、砂岩、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砾岩等几种常见的显著特 征。 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 2、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3、根据需要对岩石进行观察、比较、及查阅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的重要。 2、通过说说猜猜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科学交流的质疑意识和互动有效性。 3、培养收集、研究岩石的兴趣。 重点: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岩石的特征。 难点:1、描述岩石。2、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岩石。 分组实验:1号花岗岩、2号大理岩、3号石灰岩、4号板岩、5号砂岩、6号砾岩、镊子、滴管、滴瓶、稀盐酸、放大镜、水杯、湿毛巾、玻璃皿。演示实验:岩石标本、滴管、稀盐酸、滴瓶、玻璃皿、相关课件 课前游戏: 师:我们先来玩一个说说猜猜的游戏,老师描述出我们班某一位同学的体貌特征,请大家猜猜他是谁。他黑头发、两只眼睛、二只耳朵、一个鼻子、一张嘴,他是谁? 师:也就是说我们无法说出他具体是谁!那你觉得老师应该怎样描述?是啊!只有描述出这位同学区别于其他同学的,最好是独一无二的明显特征,别人才容易猜出来。 师:哪位同学能描述出某位同学的明显特征。 生:描述(2个) 师:(你成功了!说明你已经描述出这位同学的明显特征了,或是:这位同学还有没有最最明显的特点)现在改变一下方式,谁来描述让老师来猜,我能猜出来,你们就成功了!谁来描述? 生:描述。 师:说实话,老师还真不能一下子猜出来!能不能把这位同学最最明显的特点描述出来?看来说说猜猜的游戏,说的人一定要抓住明显的特征来描述。猜的人一定要熟悉、认识被猜的对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1分) 有请今天说说猜猜的主角闪亮登场(出示:几种常见的岩石图片)它们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岩石,要说说猜猜这些岩石,首先得认识它们。(板书: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二、观察岩石实验(9分) 1、讨论观察方法

02微生物实验室菌种管理规程

1、目的:规范微生物试验用菌种的管理,确保菌种的有效使用。 2、适用范围:微生物试验用菌种的管理。 3、责任者:质检科负责人、微生物试验人员、菌种管理人员 4、正文: 概念 a、标准菌株:由国内或国际菌种保藏机构保藏的,遗传学特性得到确认和保证并可追溯的菌株。 b、标准储备菌株:由标准菌株经一次传代得到的培养物。 c、商业派生菌株:由供应商提供的所有特性与标准菌株等效的菌株。 d、工作菌株:由标准储备菌株经传代得到的培养物。

e、代:将活的微生物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并希望获取新的微生物培养物。这种操作方式,新培养物对接种培养物而言就称为一代。 菌种的采购和接收 菌种的采购 从药检所或菌种保藏中心等外单位购入菌种斜面或冻干菌种。 根据工作需要对购买国内保藏中心提供的菌种斜面提前1个月填写采购申请单,冻干菌种提前2个月申请购买,国外保藏中心提供的菌种应提前3个月申请购买。 菌种的接收 检定菌应设专人保管,管理人员应接受过专业培训,有足够的菌种保存经验。 接收菌种时,应核实菌种的名称、编号、传代代数、数量、有效期等,并调查清楚菌种的保存条件和注意事项。 接收时应填写菌种接收登记表。内容包括:菌种名称、菌种保藏中心编号、传代次数、接收日期、菌种来源等。 对新购入的冻干菌种在使用前应按要求对其进行生物形态确证试验和纯度鉴定,由于新购买的菌种斜面已由菌种提供单位做过生物形态确证试验和纯度鉴定,所以传代5代以内的菌种斜面不需要进行纯度鉴定。 对新购入的斜面菌种应在2~8℃保存,并应在1周内转接。 菌种的复苏 使用人员根据需要应向菌种管理人员领取菌种,仔细核对标签上菌名、编号,并在《菌种接收及领用登记表》上记录菌名、数量、领用人、领用日期等信息。 菌株解冻后不得重新冷冻和再次使用。 菌种复苏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 常用菌种接种用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表 菌种的传代 每株菌种应建立菌种使用及传代记录,斜面菌种应根据其特性决定传代时间间隔。

兽医传染病总结

名词解释: 顿挫型感染:开始时症状表现较重,与急性病例相似,但特征症状尚未出现即迅速消退、回复健康者,称为顿挫型感染。 隔离:将不同健康状态的动物严格分离、隔开,完全彻底切断其间的来往接触,以防疫病的传播、蔓延。 封锁:当暴发某些重要传染病时,除严格隔离病畜之外,还应采取划区封锁的措施,就是切断或限制疫区与周围地区的一切自由的日常交通、交流或往来,以防止疫病向安全区散播和健畜误入疫区而被传染。 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非典型性感染:属于显性感染,在感染过程中表现或轻或重,与典型症状不同。称此种感染为非典型感染。 传播媒介:从传染源将病原体传播给易感动物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称为传播媒介,它可能是生物,也可能是无生命的物体。 继发感染: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的或原来存在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称为继发感染。 、 大流行是一种规模非常大的流行,流行范围可扩大至全国,甚至可涉及几个国家或整个大陆。 疾病的防制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或消除疫病的病原,以降低已出现于畜群中疫病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并把疾病限制在局部范围内。 一过感染:指开始时病情比较轻,未出现特征性临床症状就已恢复的一种感染过程。 抗感染免疫:指病原微生物不适合机体繁殖或侵入机体后,机体立即动员全身防御系统,将病原排出体外,因而不产生任何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疫病预防:采取各种措施将疫病排除于一个未受感染的畜群之外。 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疫源地:有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存在的地区称为疫源地。 检疫:遵照国家法律,运用强制性手段和科学技术方法预防和阻断动物疾病的发生,以及疾病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间的传播。, 地方流行性:在一定的地区和畜群中,带有局限性传播特征的,并4.垂直传播:指母体到后代两代之间的传播,包括经胎盘、卵、产道传播。 持续性感染: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由于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而形成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共生平衡,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生带毒,而且经常或反复不定期地向体外排出病毒,但常缺乏临诊症状,或出现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的症状。 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传染病能在家畜之间直接接触传染或间接地能过媒介物互相传染构成流行。具备三个相互连接的条件:传染源、传播媒介、易感动物,当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时就会造成传染病的发生。 疫病预防,这通常包括采取隔离、检疫等措施不让传染源进入目前尚未发生该病的地区,采取集体免疫、集体药物预防以及改善饲养管理和加强环境保护等措施,保障一定的畜群不受已存在于该地区的疫病传染。 水平传播:病原体通过饲料饮水空气等途径在同群动物之间的传播。 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在自然界中生存、繁殖,并将疾病传给人类,这样的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随时性消毒:发生传染病时,为了消灭随时从动物机体内排除的病原体而进行反复不断的消毒。 特异性疗法:针对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应用抗血清或卵黄抗体对某种疾病治疗,因只对某种特定病原体有效,所以称为特异疗法。~ 预防性消毒:为消灭环境中病原体平时有计划的进行的消毒。 流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畜群出现比寻常为多的病例。是指疾病发生频率较高的一个相对名词。 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至有临床症状为止这一段时间。 内源性感染:病原体寄居在动物体内动物不表现临床症状,当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或病原体毒力增强而表现致病力使动物发病。毒血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在一定部位停留复制,而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引起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 传染性法氏囊病:由IBDV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主要症状为腹泻,颤抖,极度虚弱;法氏囊、肾脏的病变和腿肌胸肌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条状出血,是具有特征性的病变;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 传染性喉气管炎:由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嗽,咳出含有血液的渗出物,喉部和气管粘膜肿

最新2019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总结

xxxxxxx医院 2019年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总结我院在卫建委的领导下,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我院传染病管理制度。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并落实到位以更好地加强我院传染病防治工作,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我院的暴发流行,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制度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成立了传染防治领导小组。制定了各类传染病防治预案。健全了传染病防治制度。使全院传染病预防控制走向了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二、严格疫情报告制度 一年来,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执行疫情网络直报制度。加强了疫情网络设备的管理,完善了工作制度,疫情网络直报率达到100%,为及时上传疫情信息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加强传染病发现与登记,提高报告意识 1.各科室的医生遵守“首诊负责制”,对所有就诊的传染病人均能在第一时间作出科学诊断、处理,及时填卡上报,疫情管理员按时完成网报告。

2.定时去相关科室查看门诊日志及入院登记本,查:门诊日志登记、入院登记本是否齐全、规范,有无漏登。对传染病者是否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每季度开展传染病漏报自查,发现有漏报及时补报,并作出相应处罚。 四、宣传培训工作 1.根据不同季节传染病特点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宣传(利用宣传栏、电子屏幕、发放健康资料)等形式进行宣传。利用各类卫生日如3.24世界结核病日、4、26全国疟疾日、9.28世界狂犬病日、1 2.1世界艾滋病日等下街道宣传,提高百姓各类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2.根据上级工作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全院职工进行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培训,尤其针对H7N9禽流感、乙肝、丙肝、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的诊断、症状以及及时上报的重要性、如何填报传染病卡进行了培训培训后均进行了测试,成绩合格。提高了职工对各类传染病的正确认识,增强了日常工作中的应急处理能力。 在全院各部门及各科室支持与配合下,尽管在今年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且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在对传染病防治管理中仍存有一些簿弱环节有待在明年工作中再接再励做好改进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效率,为大众健康服务。 2019年12月10日公司车辆维修保养管理制度

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以及类型

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上的岩石千变万化,它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的基本部分。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一、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以及类型 (一)、岩浆岩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地壳下面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岩浆是存在于地壳下面高温、高压的熔融状态的硅酸盐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SiO2,还有其他元素、化合物和挥发成分)。岩浆内部的压力很大,不断向压力低的地方移动,以至冲破地壳深部的岩层,沿着裂缝上升,喷出地表;或者当岩浆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 ①构造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比如喷出岩是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等; ②冷凝特征: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冷凝形成的岩石,因此,具有反映岩浆冷凝环境和形成过程所留下的特征和痕迹,与沉积岩和变质岩有明显的区别。2、岩浆岩的分类 依冷凝成岩时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岩浆岩分为三类: 喷出岩(火山岩):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称为喷出岩。在地表的条件下,温度下降迅速,矿物来不及结晶或者结晶差,肉眼不易看清楚。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等; 浅成岩:岩浆沿地壳裂缝上升至距地表较浅处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由于岩浆压力小,温度下降较快,矿物结晶较细小。如花岗斑岩、正长斑岩、辉绿岩等; 深成岩: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约距地表3公里)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由于岩浆压力大,温度下降缓慢,矿物结晶良好。如花岗岩、正长岩、辉长岩等。 其中,深成岩和浅成岩又统称侵入岩。

实验室常用菌株及特性

一、实验室常见菌株简介 Xl1-Blue菌株 基因型:endA1 gyrA96(nalR) thi-1 recA1 relA1 lac glnV44 F?[Tn10 proAB+ lacIq Δ(lacZ)M15] hsdR17(rK- mK+)。 特点:具有卡那抗性、四环素抗性和氯霉素抗性。 用途:分子克隆和质粒提取。 BL21(DE3)菌株 基因型:F– ompT gal dcm lon hsdSB(rB- mB-) λ(DE3 [lacI lacUV5-T7 gene 1 ind1 sam7 nin5])。 特点:该菌株用于以T7 RNA聚合酶为表达系统的高效外源基因的蛋白表达宿主。T7噬菌体RNA聚合酶基因的表达受控于λ噬菌体DE3区的lacUV5启动子,该区整合于BL21的染色体上。该菌适合于非毒性蛋白的表达。 用途:蛋白质表达。 BL21(DE3)ply菌株 基因型:F- ompT gal dcm lon hsdSB(rB- mB-) λ(DE3) pLysS(cm R)。 特点:该菌株带有pLysS,具有氯霉素抗性。此质粒还有表达T7溶菌酶的基因,T7溶菌酶能够降低目的基因的背景表达水平,但不干扰IPTG诱导的表达。适合于毒性蛋白和非毒性蛋白的表达。 用途:蛋白质表达 DH5α菌株 基因型:F- endA1 glnV44 thi-1 recA1 relA1 gyrA96 deoR nupG Φ80dlacZΔM15 Δ(lacZYA-argF)U169, hsdR17(rK-, λ– 特点:一种常用于质粒克隆的菌株。其Φ80dlacZΔM15基因的表达产物与pUC 载体编码的β-半乳糖苷酶氨基端实现α互补,可用于蓝白斑筛选。recA1和endA1的突变有利于克隆DNA的稳定和高纯度质粒DNA的提取。 用途:分子克隆、质粒提取和蛋白质表达。 JM109菌株 基因型:endA1 glnV44 thi-1 relA1 gyrA96 recA1 mcrB+ Δ(lac-proAB) e14- [F? traD36 proAB+ lacIq lacZΔM15]hsdR17(rK-mK+)。 特点:部分抗性缺陷,适合重复基因表达, 可用于M13克隆序列测定和蓝白斑 筛选。 用途:分子克隆、质粒提取和蛋白质表达。 DH10B菌株 基因型: F- mcrA Δ(mrr-hsdRMS-mcrBC) Φ80dlacZΔM15 ΔlacX74 endA1 recA1 deoR Δ(ara,leu)7697 araD139 galU galK nupG rpsL λ- The most widely used E. coli strain for BAC cloning is DH10B 。 host for pUC and other α-complementation vectors; pBR322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汇报总结2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汇报总结2篇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汇报总结 2 篇 20xx 年传染病管理工作在上级主管理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全院医务人员的努力,有效控制和降低了法定传染病在本辖区发生和流行。现将本年度传染病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 一、健全规章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相关法规,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的有关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和规定。 2、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条例,建立和健全医院疫情和报告制度,组织制定各项疾病预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严格督促检查,规范化管理 1、做好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每日有专职人员负责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工作,定期检查、指导和督促各科室做好医院疫情和报告以及死亡病例报告工作。 2、每天分早上和下午两次到科室进行签收传染病报告卡,并在签收的同时审卡填写内容,保证内容完整 ;对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以及某些物质特殊病例及时对病人进行调查,在不能排除的情况下,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本院领导报告疫情 ;对于结核病、乙肝等容易多次入院就诊的病人,经过调查,排除一年内重复上报的可能,及时上报。 3、抓好传染病的发现、登记、报告工作。本年度共进行传染病自查 12 次,未发现传染病漏报。 4、每月在全院通报疫情报告情况。本年度按照传染病管理制度

处理次传染病漏报一例,并通报全院 5、做好全院疫情报告工作。本年度 20xx 年 x 月 x 日 -xx 月 xx 日全团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发现报告乙丙类传染病 x种共计 x例, (其中本地区及时网报 12例 :甲肝 1例、乙肝 2 例、水痘 1 例、其他感染性腹泻 5 例、疑似手足口病 1 例、结核性胸膜炎 2 例、痰检 (+)1 例。外地报本地区 6 例 :乙肝 3 例、尖锐湿疣 1 例、隐性梅毒 1 例、未痰检 1 例 ),6 例外地报本地区都得到了及时的追踪。传染病发病率比去年相比下降了 :0.005678,10 万,各连队卫生室也能较好的执行传染病报告和登记制度,其报告率、准确完整率达均 99%以上,无乱报误报现象,保证了大、小疫情报告基本一致。漏报 0 例。 6、每月核定死亡病例登记,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三、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1、利用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宣传染病防治知识,门诊、病房的宣传栏定期举办传染病防治知识专栏,根据传染病特点和季节性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发放宣传小册子,宣传《传染病防治法》等,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病知识能力。 本年度举办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栏 3 期,发放传染病防治知识宣单、小册子 300 张。 2、加强学习与培训 ,提高业务工作水平。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和业务培训,科室坚持每月业务学习。先后举办了《疾病预防控制业务知识》《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人禽流感防治》《艾滋病防控》《埃博拉出血热防控》《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自然界的岩石种类是数不胜数的,面对这些岩石,学生该如何去辨别呢?这节课的标题是《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通过观察,对比资料,这节课认识了这几种常见的岩石,但是时间一久,学生又马上会忘记。所以,这节课我在设计时把核心目标定位在“方法”上——通过观察几种常见的岩石,初步尝试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系统的方法来辨别岩石。希望通过活动,学生能认识其中的几种岩石,但最重要的还是学生尝试并初步学会这种方法的使用。 【教材分析】: (一)背景和目标 本课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一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的特征。在观察上,不再只停留在颜色、光滑还是粗糙、是否透明等这些常见的物质属性方面,而是要进一步从岩石的结构、构造等方面进行观察。这是由于岩石是在各种不同地质条件作用下产生的,是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构成的,由矿物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这几种岩石从成因上分类分别属于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在结构和构造上有显著的不同。通过本课教学,不仅认识这几种岩石的特性,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这将为今后理解岩石的特性和成因之间的关系奠定一定的基础。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进一步观察岩石”,二是“怎样识别它们”。 (二)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器材:标签或记号笔。 2、教师演示器材: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滴管、稀盐酸、放大镜、岩石标本,滴管、稀盐酸,有关岩石用途的课件。 (三)教材说明 本课的重点是观察、记录几种岩石的特征。难点是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它们。 第一部分:进一步观察岩石 在第一课初步了解到岩石的外部特征后,本课通过对几种常见岩石的观察和识别,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观察岩石的方法。教材选用的是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花岗岩、大理岩。为什么选用这几种岩石呢,因为这几种岩石比较普遍又容易找到,还被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从成因上分类,它们分属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在结构和构造上特征明显。 “进一步观察岩石”的活动有两个目的:一是指导学生学习新的观察方法,二是引导学生关注岩石的本质特征,比如结构、构造等。结构主要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相互关系等。构造主要指各组成岩石的矿物的排列方式和充填方式所赋予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总论 一、感染过程 传染过程的三因素:病原体、人体、外环境 感染后表现: 病原体被清除 隐性感染:感染病原体后不出现临床表现,但产生了特异性免疫。――最常见 显性感染――最易识别 病原携带状态――重要的传染源 潜伏性感染:人体与病原体处于相持状态,不出现临床症状,不排出病原体。 二、病原体的作用 发病的两个因素: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 三、感染过程的免疫应答 1、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 2、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反应 四、流行过程的三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患性 五、传染病的特征 1、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 2、临床特征分期: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复发与再燃;后遗症 潜伏期是确定检疫期的重要依据及诊断的参考。 3、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 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六、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分类: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第二单元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1、甲肝(H**):属小RNA病毒秤嗜肝病毒 2、乙肝(HBV):属嗜肝DNA病毒 3、丙肝(HCV):单链RNA病毒 4、丁肝(HDV):缺陷的单链RNA病毒 5、戊肝(HEV):属杯状病毒 二、流行性 1、甲、戊型 传播途径:粪-口 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和亚临床感染者。发病前2周至发病后2-3周内有传染性。以发病前后各1周的传染性最强。 2、乙、丙、丁型: 传播途径:输血;母婴;密切接触;性接触 传染源:急、慢性患者及病毒携带者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1、发病机制 甲肝――表现为肝细胞坏死和肝组织炎症反应。 乙肝――以细胞免疫为主 2、病理 (1)急性肝炎:肝细胞变性坏死,气球样变。 (2)慢性肝炎:炎症、坏死及纤维化 (3)重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肝体积明显缩小,边缘薄质软,包膜皱缩 亚急性重型肝炎:肝质稍硬,表面和切面见再生结节。 慢性重型肝炎:大块性或亚大块性新鲜的肝实质坏死。 出血倾向最主要的原因: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4)淤胆型肝炎:伴明显的肝内淤胆。小胆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四、病原学检查 1、HBV现症感染者传染性强的指标:HBeAg 2、对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最有意义的依据是:肝穿刺活检 3、诊断重型病毒性肝炎最有意义的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 第三单元流行性出血热 一、病原学:病毒感染(布尼亚病毒),为RNA病毒。 二、流行病学 1、主要传染源:大林姬鼠是林区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 褐家鼠是城市型或家鼠型出血热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呼吸道,消化道,虫媒,垂直 3、流行性:有季节性和周期性。以青壮年为主。 三、发病机制和病理 1、病机: 出血原因:发热期血管壁受损,血小板减少,休克期发生DIC致消耗性凝血障碍,继发性纤溶亢进和内脏微血栓形成 肾损害原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缺血性肾小管变性、坏死。 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 2、病理: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管腔内微血栓形成,周围组织水肿和出血。 四、临床表现 特征:发热、出血、低血压、肾损害 分期: 1、发热期:弛张热及稽留热。三痛症(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征(颜面、颈、上胸潮红) 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及小血管中毒性损害的表现。 2、低血压休克期:热通病情反而加重 主要为中毒性内失血浆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 3、少尿期:常有低血压。伴高血容量综合征。出血倾向加重 4、多尿期:日尿量>2000ml可发生电解紊乱(低钾低钠)及继发感染、休克 5、恢复期:尿量降至2000ml,血尿素氮、肝酐降至正常 五、检查: 外周血早期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尿蛋白于短期内急剧增加,如见膜状物及包涵体可明确诊断。血清特异性抗体IgM阳性

传染病医院工作总结

传染病医院工作总结 XX年临汾卫生局安排部署了全市卫生工作,按照市卫生局通知精神,现将临汾市传染病医院XX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活动 根据市卫生局党委的安排,临汾市传染病医院党支部、院委会积极组织医院的党员、职工,积极开展各项思想教育活动。 1、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xx论科学发展》等文献书籍;邀请市讲师团贾成奎作集体辅导讲座;医院领导班子召开了由党员、中层干部参加的扩大民主生活会,发放“领导班子征求意见表”和“患者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群众对领导班子和医院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在学习和召开民主生活会的基础上,撰写了医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分析检查报告,找出了医院领导班子和医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2、加强医院管理,加大职工职业道德教育。按照市卫生局党委的安排,在医院上下开展了医德医风和医护人员医德医风考评推进活动;在医院内部广泛开展“感恩患者”、优质服务活动,由医院院长亲自给职工讲授如何与患者沟通

的技巧,组织职工收看全国医院管理、与人沟通专家的录像讲座,提高职工的服务沟通能力和爱岗敬业的自觉性。 3、按照市卫生局的要求,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提高廉洁从政意识,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提高个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 4、在医院建立“感恩基金”,帮助困难的住院患者和艾滋病患者。其中免费为陕西的一名无家可归人员,实施了救治,医院还为他垫付了治疗费用。当他病逝后,还为他进行了免费火化,受到了死者家属的感谢。 二、深入开展行风政风活动,树立医院新形象 1、认真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维护群众的利益。加强长效机制,经常性地对容易滋生商业贿赂问题的重点科室和重要岗位人员加强反腐倡廉教育,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 2、扎实开展医疗临床科室“乱收费、乱检查、乱用药”的自查自纠工作,杜绝和减少开大处方,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的现象,促进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继续搞好药品价格公示和患者住院“一日清单”制,让患者明明白白看病就医。 3、治理医务人员吃“回扣”和收受患者及家属“红包”问题。 4、完善药品集中网上竞价采购工作,加强对医疗药品

实验室常用的细菌作用及其选择

第一篇:JM109,DH5a,BL21这些感受态有何区别 1:DH5a菌株 DH5a是一种常用于质粒克隆的菌株。E.coli DH5a在使用pUC系列质粒载体转化时,可与载体编码的β-半乳糖苷酶氨基端实现α-互补。可用于蓝白斑筛选鉴别重组菌株。 基因型:F-,φ80dlacZΔM15,Δ(lacZYA-argF)U169,deoR,recA1,endA1,hsdR17(rk-,mk+),phoA,supE44,λ-,thi-1,gyrA96,relA1 2:BL21(DE3) 菌株 该菌株用于高效表达克隆于含有噬菌体T7启动子的表达载体(如pET系列)的基因。T7噬菌体RNA聚合酶位于λ噬菌体DE3区,该区整合于BL21的染色体上。该菌适合表达非毒性蛋白。 基因型:F-,ompT, hsdS(rBB-mB-),gal, dcm(DE3) 3:BL21(DE3) pLysS菌株 该菌株含有质粒pLysS,因此具有氯霉素抗性。PLysS含有表达T7溶菌酶的基因,能够降低目的基因的背景表达水平,但不干扰目的蛋白的表达。该菌适合表达毒性蛋白和非毒性蛋白。 基因型:F-,ompT hsdS(rBB-mB-),gal, dcm(DE3,pLysS ,Camr 4:JM109菌株 该菌株在使用pUC系列质粒载体进行DNA转化或用M13 phage载体进行转染时,由于载体DNA产生的LacZa多肽和JM09编码的LacZΔM15进行α-互补,从而显示β-半乳糖苷酶活性,由此很容易鉴别重组体菌株 基因型:recA1,endA1,gyrA96,thi-1,hsdR17,supE44,relA1,Δ(lac -proAB)/F’[traD36,proAB+,lacIq,lacZΔM15] 5:TOP10菌株 该菌株适用于高效的DNA克隆和质粒扩增,能保证高拷贝质粒的稳定遗传。 基因型:F- ,mcrAΔ(mrr-hsd RMS-mcrBC),φ80 ,lacZΔM15,△lacⅩ74,recA1 ,araΔ139Δ(ara-leu)7697, galU ,galK ,rps, (Strr) endA1, nupG 6:HB101菌株 该菌株遗传性能稳定,使用方便,适用于各种基因重组实验

《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总结6篇》

《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总结6篇》春季是一个多病的季节,我们该如何做好防护呢。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总结,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 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总结为有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我校xx 年春季传染病防治工作起步早、要求严、落实好。到目前为止,我校无一例法定传染病出现、无一起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现将我校有关做好传染病预防、食品卫生安全防控方面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管理,提高认识,责任到人。 开学后我校就结合春季传染病易流行特点,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成立了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政教室具体负责,各处室、各班具体分工落实的防控体系,明确了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了安全责任制和监测机制,以加强预防控制监督检查工作。 二、宣传落实到位 今春开学后,我校就进行了全面的个人卫生、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先后对学生进行了流感、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h1n1流感等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宣传。印发宣传资料1000多份。宣传图片100多张,并要求各班办专题板报1次。 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的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我校十分重视传染病的督查工作,经常督查学

校传染病预防工作,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从3月12日起各班晨检、午检、学生活动区域消毒工作正式开展,到目前以坚持进行了2个月时间。同时,及时了解师生的出勤、健康情况,确保学校在第一时间掌握师生的患病、诊断、治疗等相关情况,并及时向学校主管领导报告,由学校主管领导向当地卫生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三、加强业务学习。 坚持业务学习制度,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人员、食堂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卫生法律意识、卫生防控知识和卫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四、加强对学校卫生防疫安全工作的督查。 对学校食堂学校采取日检、周检、月检制度。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方式,强化卫生安全督查,严把源头关,严把食品采购验收关、加工关、“进口”关,加强安全值班制度。发现问题,做到及时整改,不留隐患。 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保护易感人群。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健康教育课。同时,充分利用晚点、广播、板报等形式,开展卫生防疫、防中毒宣传教育,加强对常见传染病知识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生“流感”、“水痘”、“腮腺炎”手足口、h1n1流感等的预防,使广大师生掌握卫生和防中毒的基本知识,提高师生防病和防中毒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六、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几种常见岩石的辨别和描述

几种常见岩石的辨别和描述(野外编录) 三种常见的岩浆岩: 1.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和黑云母,颜色较浅,以灰白色和肉红色最为常见,具有等粒状和块状构造。花岗岩既美观抗压强度又高,是优质建筑材料。 2.橄榄岩侵入岩的一种。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及辉石,深绿色或绿黑色,比重大,粒状结构。是铂及铬矿的惟一母岩,镍、金刚石、石棉、菱铁矿、滑石等也同这类岩石有关。 3.玄武岩一种分布最广的喷出岩。矿物成分以斜长石、辉石为主,黑色或灰黑色,具有气孔构造和杏仁状构造,玄武岩本身可用作优良耐磨的铸石原料。 (沉积岩) 又叫“水成岩”。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遭受风化作用的破坏产物,或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风吹、浪打,会逐渐破碎成为砂砾或泥土。在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作用下,这些破碎的物质又被搬运到湖泊、海洋等低洼地区堆积或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物越来越厚,压力越来越大,于是空隙逐渐缩小,水分逐渐排出,再加上可溶物的胶结作用,沉积物便慢慢固结而成岩石,这就是沉积岩。沉积岩分布极广,占陆地面积的75%,是构成地壳表层的主要岩石。四种常见的沉积岩: 1.砾岩一种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卵石、砾石等岩石和矿物胶结而成的岩石,多呈厚层块状,层理不明显,其中砾石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性。 2.砂岩颗粒直径为0.1~2毫米的砂粒胶结而成的岩石。分布很广,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等,颜色常为白色、灰色、淡红色和黄色。

3.页岩由各种黏土经压紧和胶结而成的岩石。是沉积岩分布最广的一种岩石,层理明显,可以分裂成薄片,有各种颜色,如黑色、红色、灰色、黄色等。 4.石灰岩俗称“青石”,是一种在海、湖盆地中生成灰色或灰白色沉积岩。主要由方解石的微粒组成,遇稀盐酸会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气泡。石灰岩的颜色多为白色、灰色及黑灰色,呈致密块状。 变质岩:地壳中的火成岩或沉积岩,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使其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一系列改变,这种促成岩石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新岩石叫做变质岩,例如由石英砂岩变质而成的石英岩,由页岩变质而成的板岩,由石灰岩、白云岩变质而成的大理岩。变质岩常有片理构造。三种常见的变质岩: 1.大理岩由石灰岩或白云岩重结晶变质而成。颗粒比:石灰岩粗,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遇酸剧烈反应,一般为白色,如含不同杂质,就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大理岩硬度不大,容易雕刻,磨光后非常美观,常用来做工艺装饰品和建筑石材。 2.板岩由页岩和黏土变质而成。颗粒极细,矿物成分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敲击时发出清脆的响声,具有明显的板状构造。板面微具光泽,颜色多种多样,有灰、黑、灰绿、紫、红等,可用做屋瓦和写字石板。 3.片麻岩多由岩浆岩变质而成。晶粒较粗,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等。矿物颗粒黑白相间,呈连续条带状排列,形成片麻构造。岩性坚,但极易风化破碎。 C、(矿物) 是地壳内外各种岩石和矿石的组成部分,是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均一体。大部分矿物是固体,也有的是液体(如自然汞、石油)或气

传染病防治工作汇报

传染病防治工作汇报 (2010年10月10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标准,制定工作任务,落实工作措施,努力推动传染病防治工作全面有效开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现辖**和**两区,人口约76万。有二级医院12所。其中**辖区有二级以上医院6所,三级医院1所,二级医院5所,市中心血站1所,市疾控中心1所,市卫生监督所1所,市地方病研究所1所,市妇幼保健院1所,区疾控中心1所,区卫生监督所1所,区妇幼保健所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9所,民营医院5所,个体诊所264所(其中城内145所,农村119所),村卫生室151所。**辖区有二级以上医院6所,其中三级医院1所,二级医院5所,区妇幼保健院1所,区疾控中心1所,区卫生监督所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所,社区卫生服务站33所,民营医院12所,个体诊所123所。

二、领导重视,健全机构。 全市各级政府坚持把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制定了工作计划和考核内容,把传染病防治工作列入当地政府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保障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专门成立了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从组织实施、社会动员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已经形成了政府领导、卫生主管、社会多部门参与、各县市区具体管理、自上而下的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新格局、新体系。 主管卫生工作的车建营副市长,政协曾广中副主席在这次创建中负责全市传染病防治项目达标工作,他们经常深入到各个医疗机构检查、指导、督办、协调双创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市卫生局作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主要责任单位,局长方文旭同志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组织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和工作制度,协调多方力量,确保传染病防治达标,工作扎实顺利开展。 市双创办也成立了传染病防治工作专业技术组,由市双创办副主任董克权同志任组长。市双创办先后邀请省市专家对我市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督导检查,今年上半年多次举办全市传染病国标知识培训、现场观摩会、座谈会等活动,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通过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方式,不断的加大督导检查的力度。使我市的传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