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线通信原理_部分8

无线通信原理_部分8

无线通信原理_部分8
无线通信原理_部分8

7)寻址

在多点连接的情况下,既保证每一帧都能送到正确的地址,又使收方知道是哪一个站发送的。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DLC )是OSI 制定的面向比特的有序链路级协议。在HDLC 中,任何必须在两个站之间交换的控制信息都被放在传送帧的特定段中,这些段相对帧的边界有固定的位置。其帧结构如图8-2所示。

图8-2 HDLC 的帧结构

其中,信息字段中是从网络层交下来的分组,而标志、地址、控制和帧校验序列等字段解决同步、寻址、流量控制、数据与控制信息的识别、差错控制等问题。

8.3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只能解决相邻节点间的数据传输问题,不能解决两个主机间的数据传输问题,因为两个主机之间的通信通常要包括许多段链路,涉及到路由选择、流量控制等。网络层模型如图8-3所示。

图8-3 网络层模型

1)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网络层向传输层提供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服务和无连接的数据报服务。

虚电路服务类似于电话系统,即数据发送之前需要先建立虚电路,数据传送结束要释放虚电路,把虚电路所占用的存储空间释放给新的虚电路。采用虚电路服务的节点,除保存一张路由表(由路由算法决定)外,还要保存一张经过本节点的虚电路入口出口表。所谓建立两主机之间的虚电路,实际上就是填写这两个主机之间沿途各节点的入口出口表,释放虚电路即从入口出口表中删去响应信息。

数据报服务类似于邮政系统的信件投递,每个分组都携带完整的源、目的主机地址信息,独立地传送。每经过一个中继节点时都要根据目标地址和网络当时的状态,按一定路由选择算法选择一条最佳的输出线,直至传送到目的主机为止。

2)流量控制

在计算机网络中,流量就是通信量或分组流。当网络中的流量过大时,就会导致网络节点不能及时地处理和转发所收到的分组,从而增加信息的传输时延。若流量再增大,则会使

某些节点因无缓冲区来接收新到达的分组,导致网络的性能明显变差,这时网络的吞吐量将随输入负载的增加而下降,这种情况称为“拥塞”。严重拥塞的结果还会使网络的吞吐量下降到零,网络已完全不能工作,即网络发生了“死锁”。

因此,目前在各种计算机网络中广泛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设法减少总需求,即采用流量控制公平分配网络资源、杜绝浪费、防止拥塞、避免死锁。

8.4 PHS空中接口协议栈

PHS协议分为三个过程,即链路信道建立过程,通信业务信道建立过程以及通信过程。其中链路信道建立过程和通信业务信道建立过程属于呼叫接续过程。

用于链路信道建立的网络层结构与OSI分层结构略有差异,它是采用OSI模型7层协议中的l-3层的集中形式。另一方面通信业务信道的建立和通信过程则采用OSI的层1(物理层)、层2(数据链路层)及层3(网络层)。PHS的三个协议结构如图8-4所示。

图8-4 PHS通信协议结构

PHS的第一层为物理层,提供载频及控制信道物理时隙和通信物理时隙,并在这些物理时隙上承载各类逻辑信道。

我们知道,PHS系统的接入方式采用4信道时分多址复用(TDMA),传输方式采用时分双工(TDD)。每个载波按5ms一帧分成8个时隙(每时隙625μs),给下行(基站到手机)分配4个时隙,上行(手机到基站)也分配4个时隙,因而每个载频可容纳4个双工信道。图8-5为TDMA-TDD的帧结构。

图8-5 PHS TDMA-TDD的帧结构

由PHS系统帧结构可知,帧结构的时隙分为两类,即控制物理时隙和通信物理时隙,

每个时隙传送240bit 信息,因此PHS 系统的传输速率为

s kbit ms bit /384/5/8/240=×帧

帧时隙时隙 PHS 定义了两类逻辑信道:逻辑控制信道和逻辑通信信道。一个小区的所有终端均要共享逻辑控制信道,逻辑控制信道必须工作在控制物理时隙;逻辑通信信道是分配给各个终端,并工作在通信物理时隙。

第二层为数据链路层,保证信息传递的可靠性。该层协议采用类似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 )的协议,但不带误码检测的FCS 码(帧校验序列)。

第三层为网络层,用以支撑网络功能,即主要完成呼叫建立、挂断、位置登记、信道切换等必要的功能。PHS 系统与GSM 相类似定义了三个网络控制协议:无线传输管理(RT )、移动性管理(MM )和呼叫控制(CC )。其中,RT 协议包含无线资源管理及信号加密。MM 协议除了完成常规的移动性管理功能外还要执行鉴权程序。

链路信道建立过程由RT 构成,并且终端与基站在公共控制信道上交换消息,分配用于通信的专用控制信道。由于采用开放的无线信道链接方式,所以呼叫接续需要选择协议种类。呼叫建立和选择通信过程的协议后,再进行通信业务信道的建立过程。这样在通信过程中就利用前面过程设定的信道、协议进行通信,并进行必要的无线信道切换。

注意,与其他低功率系统不同的是PHS 的通信业务信道的分配由基站负责。

如果信道分配的目的是建立一次呼叫,系统则进入通信业务信道建立过程。在该过程中,终端和基站交换移动性管理(包括鉴权)消息以及呼叫控制消息,这类似于GSM 呼叫建立所使用的消息。

当双方连接时,呼叫进入通信过程,其主要任务就是交换用户信息。

在PHS 系统中,越区切换称为信道切换。在呼叫期间,基站和终端都要监视信道质量。反映信道质量的参数有两个,一是接收的信号场强,二是帧差错率,它是在每个时隙中循环冗余校验码所检测的差错。如质量恶化,基站和终端都可进行信道切换。

附录

1.双共技术

双工技术是指为实现收发同时进行而采用的技术。无线双工方式有两种,FDD(频分双工)和TDD(时分双工)。

FDD-频分双工收发信各占用一个频率(段),间隔45MHz或80MHz

特点:

收发同时进行,时延小

收发占用不同频率

适合于大区制的国际间和国家范围的覆盖

技术成熟,设备成本较高

TDD-时分双工收发信用同一频率,收发使用不同时隙

?优点

–频谱灵活性:不需要成对的频谱。

–在2GHz以下已很难找到成对的频谱

–上下行使用相同频率,上下行链路的传播特性相同,利于使用智能天线等新技术

–支持不对称数据业务:根据上下行业务量来自适应调整上下行时隙宽度

–成本低:无收发隔离的要求,可以使用单片IC来实现RF收发信机

?缺点

–通信距离(小区半径)还受电波传播的时延所限制,通常小区半径为FDD系统的30%左右–不连续发射,抗拒快衰落和多普勒效应的能力低于FDD系统。在高速移动环境的性能较差,故目前TDD系统仅支持终端移动速度为120km/h。

2.单位换算

1)dB

dB是一个表征相对值的值,当考虑甲的功率相比于乙功率大或小多少个dB时,按下面计算公式:10lg(甲功率/乙功率)

[例1] 甲功率比乙功率大一倍,那么10lg(甲功率/乙功率)=10lg2=3dB。也就是说,甲的功率比乙的功率大3 dB。

[例2] 7/8 英寸GSM900馈线的100米传输损耗约为3.9dB。

[例3] 如果甲的功率为46dBm,乙的功率为40dBm,则可以说,甲比乙大6 dB。

[例4] 如果甲天线为12dBd,乙天线为14dBd,可以说甲比乙小2 dB。

2)dBc

有时也会看到dBc,它也是一个表示功率相对值的单位,与dB的计算方法完全一样。一般来说,dBc 是相对于载波(Carrier)功率而言,在许多情况下,用来度量与载波功率的相对值,如用来度量干扰(同频干扰、互调干扰、交调干扰、带外干扰等)以及耦合、杂散等的相对量值。在采用dBc的地方,原则上也可以使用dB替代。

3)dBW和dBm

dBW和dBm都是考征功率绝对值的值,即相对于某一基准功率的分贝比。显然,对同一个功率,选用不同基准功率P0所得电平数值不同,后面要加上不同的单位。

dBW的计算公式为:10lgP(功率值/1w);

dBm的计算公式为:10lgP(功率值/1mw)。

[例5]功率为1W 时,电平为0dBW ;

[例6]功率为 100W 时,电平为20dBW ;

[例7] 如果发射功率P 为1mw ,折算为dBm 后为0dBm 。

[例8] 对于40W 的功率,按dBm 单位进行折算后的值应为:

10lg (40W/1mw )=10lg (40000)=10lg4+10lg10+10lg1000=46dBm 。

4)dBi 和dBd

dBi 和dBd 是考征增益的值(功率增益),两者都是一个相对值, 但参考基准不一样。dBi 的参考基准为全方向性天线,dBd 的参考基准为偶极子,所以两者略有不同。一般认为,表示同一个增益,用dBi 表示出来比用dBd 表示出来要大2. 15。

[例9] 对于一面增益为16dBd 的天线,其增益折算成单位为dBi 时,则为18.15dBi (一般忽略小数位,为18dBi )。

[例10] 0dBd=2.15dBi 。

[例11] GSM900天线增益可以为13dBd (15dBi ),GSM1800天线增益可以为15dBd (17dBi )。

3.缩略语

VHF Very High Frequency 甚高频

UHF UltraHigh Frequency 超高频

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国际标准化组织

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Reference Model 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ARQ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自动重复请求

HDLC 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PHS Personal Handphone System 个人便携电话系统 PS Personal Station 个人站

CS Cell Station 小区站

TDD Time Division Duplex 时分双工

FSC Frame Check Sequence 帧校验序列

GSM 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RT Radio Frequency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无线传输管理

MM Mobility Management 移动性管理

CC Calling Control 呼叫控制

FCA Fixation Channel Allocation 固定信道分配

DECT Digital European Cordless Telephone 欧洲数字无绳电话系统 PCM Pulse Code Modulation 脉冲编码调制

DPCM Difference Pulse Code Modulation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ADPCM Adaptation Difference Pulse Coding Modulation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MSE Mean Square Error 均方误差

APC Adaptation Prediction Coding 自适应预测编码

LPC Linear Predictive Coding 线形预测编码

CVSDM Continued Varied Slope Delta Modulation 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 DM Delta Modulation 增量调制

FDM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频分多址

TDMA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时分多址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多址

Access 空分多址

Multiple

SDMA Space

Division

DS Direct Spreading 直接序列扩频

Hopping 跳频

Frequency

FH

Time

Hopping 跳时

TH

Keying 幅度键控

Shift

ASK Amplitude

Modulation 正交幅度调制

QAM Quadrature

Amplitude

Keying 频移键控

Shift

Frequency

FSK

Keying 多进制频移键控

Shift

MFSK Multiple

Frequency

PSK Phase Shift Keying 相移键控

Keying 正交移相键控

Shift

QPSK Quaternary

Phase

π/4-DQPSK π/4 Difference Quaternary Phase Shift Keying π/4差分正交移相键控

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前言: 无线通信(Wireless communication)就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近些年信息通信领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就就是无线通信技术。在移动中实现的无线通信又通称为移动通信,人们把二者合称为无线移动通信。 无线通信主要包括微波通信与卫星通信。微波就是一种无线电波,它传送的距离一般只有几十千米。但微波的频带很宽,通信容量很大。微波通信每隔几十千米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卫星通信就是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在地面上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或移动体之间建立微波通信联系。 一、无线通信系统的类型 按照无线通信系统中关键部分的不同特性, 有以下一些类型: 1、按照工作频段或传输手段分类, 有中波通信、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微波通信与卫星通信等。所谓工作频率, 主要指发射与接收的射频(RF)频率。射频实际上就就是“高频”的广义语, 它就是指适合无线电发射与传播的频率。无线通信的一个发展方向就就是开辟更高的频段。 2、按照通信方式来分类, 主要有(全)双工、半双工与单工方式。 3、按照调制方式的不同来划分, 有调幅、调频、调相以及混合调制等。 4、按照传送的消息的类型分类, 有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 也可

以分为话音通信、图像通信、数据通信与多媒体通信等。 各种不同类型的通信系统, 其系统组成与设备的复杂程度都有很大不同。但就是组成设备的基本电路及其原理都就是相同的, 遵从同样的规律。本书将以模拟通信为重点来研究这些基本电路, 认识其规律。这些电路与规律完全可以推广应用到其它类型的通信系统。 二、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无线通信系统组成框图 各部分作用: 1信息源:提供需要传送的信息 2变换器:待传送的信息(图像、声音等)与电信号之间的互相转换 3发射机:把电信号转换成高频振荡信号并由天线发射出去 4传输媒质:信息的传送通道(自由空间) 5接收机:把高频振荡信号转换成原始电信号 6受信人:信息的最终接受者

现代通信原理期末考试A卷

北京城市学院信息学部考试试卷A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 课程名称:现代通信原理 使用班级:无线网专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形式:闭卷 共3页,共五道大题 空白答题纸4页 请在答题纸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成绩无效(如果无答题纸,此内容可以删除。但不允许试卷、答题纸都有答题,不便存档。) 一、 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 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具体可用信道的信息传送速率来衡量,传输速率越高,系 统有效性就越好。一般数字通信系统传输速率有三种定义方法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消息传输速率。 2. 数字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可用差错率来衡量,常用码元差错率又称_________ 和信息差错率又称为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3. 通信系统没有固定的分类方法,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分类,如按传输信号的性质 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按工作方式不同又可分为___________通 信、半双工通信和_________________通信。 4. 模拟调制是指用来自信源的模拟基带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的某个参数,使该基带 信号被“装载”到这个高频载波上。根据载波受控参数的不同,调制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调相三种。 5. 角度调制是将调制信号附加到载波的相角上。角度调制已调信号的频谱不是调制 信号频谱在频率轴上的线性搬移,而是使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 化。因此,角度调制也称为非线性调制,主要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两种。 6. 一个实际的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尽管进行了精心设计,要使其性能完全达到理想 要求也是十分困难的。为了克服码间串扰或减小其影响,可以对基带系统进行 实验测量和调整。用实验法测量基带传输系统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法,而对系统性能的调整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器进行。 7. 数字调制是用载波信号的某些离散状态来表征所传送的数字信息,也称数字调制

无线通信基本原理

无线通信差不多原理、差不多概念 1、无线频段的划分 2、我国常用移动通信使用频段 (a)GSM900:上行:890~915MHz,下行:935~960MHz,每载波 带宽200 KHz; GSM1800:上行:1710~1720MHz,下行:1805~1815MHz,每载波带宽200 KHz; (b)CDMA2000:上行:825~835MHz,下行:870~880MHz,每载 波带宽1.23MHz; (c)PHS:1900~1920MHz,每载波带宽300KHz;

(d)集群:上行806~821MHz,下行851~866MHz,每载波带宽 25KHz; 3、波长λ、频率f的关系为 c=f*λ 式中:c为光速,数值为3×108m/s,f单位为Hz,λ单位为m。 4、波传播的几种方式 a)表面波传播:以绕射方式,沿着地球表面传播。 b)天波传播:通过高空电离层反射传播。 c)空间波传播:通过直线传播和地面反射传播。 d)散射传播:利用大气对流层和电离层的不均匀性来散射传 播。 长波一般通过表面波传播;中波、短波一般通过表面波或天波传播;微波一般通过空间波、散射波传播。 5、仙农(Shannon)定理 C=Blog2(1+S/N) 上式中C为信道容量,B为信道带宽,S/N为信噪比。

扩频通信即据此原理。 6、TDD、FDD、TDMA、FDMA、CDMA的区不 a)TDD(时分双工) 收发信共用一射频频带,上、下行链路使用不同的时隙来进行通信。 b)FDD(频分双工) 收发信使用一个不同的射频频率来进行通信。 c)TDMA(时分多址) 传送给不同终端用户的信息通过同一载波的不同时隙来区分。 d)FDMA(频分多址) 传送给不同终端用户的信息通过不同载波来区分。 CDMA(码分多址) 传送给不同终端用户的信息通过不同码调制来区分。 7、大尺度路径损耗和小尺度路径损耗 大尺度路径损耗:无线信号经长距离上的场强变化,又叫慢衰落。自由空间损耗即属于典型的大尺度路径损耗。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课后题答案

射频信道带宽峰值数 据速率 典型的数 据速率 研究组 织 最大并发 用户 调制类型 2G IS-95 1.25MHz 1.228 Mcps 2.4Kbps, 4.8Kbps 电信工 业协会 64 正交扩频 BPSK GSM 200KHz 270.833 Kbps9.6Kbps 欧洲电 信运营 者和制 造厂家 组成的 标准委 员会 8 GMSKBT =0.3 IS-136 &PDC 30KHz [25KHz 用于 PDC] 48.6 Kbps11.2Kbps 美国电 子工业 协会和 通信工 业协会 (EIA 和 TIA) 3 PDC 20帧内支 持6个用 户 DQPSK π /4DQPSK 2.5G IS-95B 1.25MHz 64 Kbps64Kbps 64 正交扩频 BPSK HSCSD 200KHz 57.6 Kbps9.6Kbps GSM 的运营 商 单用户GMSK

2.5G GPRS 200KHz 171.2 Kbps 115 Kbps GSM 的运营 商 多用户 π /4DQPSK EDGE 200KHz 384 Kbps 144 Kbp GSM, IS-136 的运营 商 单用户GSMK, 8-PSK 3G CDMA 2000 1.25MHz 307 Kbps 2Mbps 国际电 信联盟 ITU 是 2GCDMA 用户数的 2倍 多载波技 术 W-CDMA 5MHz 2.048 Mbps 8Mbps 国际电 信联盟 ITU 100~350 直接序列 扩频 TD- SCDMA 1.6MHz 384 Kbps 超过 384Kbps 国际电 信联盟 ITU 一个高速 用户或者 几个低速 用户 直接序列 扩频 习题2.5 1.IS-136是2G通信标准,其每30KHz支持3个用户时隙,能在一定程度上 满足用户的需求,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通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2G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就需要我们来寻求更方便快捷的通信方式。 2.GSM平台上发展起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W-CDMA能够保证对GSM, IS-136,PDC TDMA技术以及多种2.5G TDMA技术的后向兼容,它保留了网络结构和比特级的GSM数据封装,通过新的CDMA空中接口标准提供了更强的网络能力和带宽。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三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1 以无线广播和电视为例,说明图 1-1 模型中的信息源,受信者及信道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在无线电广播中,信息源包括的具体内容为从声音转换而成的原始电信号,收信者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就是从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乘的声音;在电视系统中,信息源的具体内容为从影像转换而成的电信号。收信者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就是从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成的影像;二者信道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分别是载有声音和影像的无线电波 1.2 何谓数字信号,何谓模拟信号,两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数字信号指电信号的参量仅可能取有限个值;模拟信号指电信号的参量可以取连续值。他们的区别在于电信号参量的取值是连续的还是离散可数的。 1.3 何谓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有哪些优缺点 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 优缺点: 1.抗干扰能力强;2.传输差错可以控制;3.便于加密处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越来越重要,数字通信的加密处理比模拟通信容易的多,以话音信号为例,经过数字变换后的信号可用简单的数字逻辑运算进行加密,解密处理;4.便于存储、处理和交换;数字通信的信号形式和计算机所用的信号一致,都是二进制代码,因此便于与计算机联网,也便于用计算机对数字信号进行存储,处理和交换,可使通信网的管理,维护实现自动化,智能化;5. 设备便于集成化、微机化。数字通信采用时分多路复用,不需要体积较大的滤波器。设备中大部分电路是数字电路,可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因此体积小,功耗低;6. 便于构成综合数字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采用数字传输方式,可以通过程控数字交换设备进行数字交换,以实现传输和交换的综合。另外,电话业务和各种非话务业务都可以实现数字化,构成综合业务数字网;缺点:占用信道频带较宽。一路模拟电话的频带为 4KHZ 带宽,一路数字电话约占64KHZ。 1.4 数字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中的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数字通行系统的模型见图1-4 所示。其中信源编码与译码功能是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进行模数转换;信道编码和译码功能是增强数字信号的抗干扰

IGMP原理简介【华为】

IGMP原理简介 IGMP 协议是IP 组播在末端网络上使用的主机对路由器的信令机制,分为两个功能部分:主机侧和路由器侧。IGMP 工作机制如下所述: 1. 接收者主机向所在的共享网络报告组成员关系。 2. 处于同一网段的所有使能了IGMP 功能的组播路由器选举出一台作为查询器,查询器周期性地向该共享网段发送组成员查询消息。 3. 接收者主机接收到该查询消息后进行响应以报告组成员关系。 4. 网段中的组播路由器依据接收到的响应来刷新组成员的存在信息。如果超时无响应,组播路由器就认为网段中没有该组播组的成员,从而取消相应的组播数据转发。 5. 所有参与组播传输的接收者主机必须应用IGMP 协议。主机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位置、成员总数不受限制地加入或退出组播组。 6. 支持组播的路由器不需要也不可能保存所有主机的成员关系,它只是通过IGMP协议了解每个接口连接的网段上是否存在某个组播组的接收者,即组成员。而各主机只需要保存自己加入了哪些组播组。 IGMPv1工作机制 IGMPv1 协议主要基于查询和响应机制完成组播组管理。在多路由器共享网段上,由三层路由协议选举出唯一的组播信息转发者(Assert Winner 或DR),并作为IGMPv1 的查询器,负责该网段的组成员关系查询。网络上IGMPv1 消息交互如图9-1 所示。 主机加入组播组的基本过程如下: 1. IGMP 查询器(RouterB)周期性地向共享网段内所有主机以组播方式(目的地址为组播地址)发送普遍组Query 查询消息。该报文的目的地址为224.0.0.1,表示该网段上的所有主机和路由器。 2. 网段内所有主机都接收到该普遍组查询消息。如果主机(如HostB 和HostC)希望加入某组播组G1,则以组播方式发送Report 报告。该报文的目的地址为224.0.0.1,报文中携带组播组G1 的地址信息。

无线通信原理通俗解读

无线通信原理通俗解读 刚出校门的两个小伙子到了偶部门,皈依了偶门下。嘿嘿,偶也算带了两徒弟。 徒弟A很好学,刚来就满脸天真地问了偶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师傅,手机之间是怎样通信的啊?” #¥%%%……##%T##@@@@@&&&@ MY GOD!这我要能解释清楚我为啥不去高通、爱立信混啊!想想也罢,咱虽然不懂大道理,皮毛还是懂一点的,就跟徒弟来个通俗版的解释,算引徒弟入门吧。 我:“徒弟,你说这手机是咋实现通信的啊?” 徒弟:“这个。。。。@@%%¥#” 我:“小样,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吧。你家以前有过韶峰电视机吧,傻傻地竖着两根天线,它的电视信号哪里来的呢?” 徒弟:“哦,我明白了,我家就住在县城里,县城最高的山上竖了一个高高的发射塔,电视信号就从那里来的。敢情这手机就是缩水版的电视,基站就是那山寨版的电视发射塔啊” PIA!PIA!PIA!徒弟脑门上挨了偶三戒尺 偶怒道:“啥叫山寨版,偶们的基站比那鸟电视发射台可牛B多了,给你三戒尺!不过你能领悟到两者的共同点,也算孺子可教” 徒弟:“咱单位可真会浪费钱啊,俺们县城就一个电视发射塔,××联通居然有500个基站。师傅,这是为了拉动内需么?” PIA!PIA!PIA!又是三戒尺 偶:“脑子咋这么不开窍呢,光知道相同的地方,这两者有啥不同呢。比如说你的手机不光收到××***给你发的垃圾短信,你也给别人发垃圾短信,比如~师傅我。而电视的话,你只有收西西TV信号的份,可甭想给人家发什么” 徒弟顿悟“电视是单向的,只有收没有发;而手机是双向的,既有收又有发。” “那为什么××TV一个发射塔就够了,而偶们要500个基站呢”偶启发道 “这个~~~~俺还是不知道”徒弟很尴尬 “你不是最爱看抗ri谍战片么,谈谈那里面的电台” “恩,这个我了解。谍战片里也有手机嘛@%%恩,那个叫电台。发报人抱着一个保险箱大小的终端,那玩意功率大啊,信号能从中国传到日本,也不用电池的。没看见敌特抓我们的地下党都是采取分片停电么,停了电要是信号没了,就去那里抓人嘛,可这个与多少个基站有啥关系”徒弟有点疑惑 “呵呵,终端个头越大发射功率就越大啊,电磁波传送距离也就越远啊。电台时代在日本拉根天线就能收到中国的信号,你看~~保险箱就是强大啊!可是咱不是地下党啊,咱出门要打电话不能抱一个保险箱啊,那玩意那么沉,中国移动还不得改名叫‘中国移不动’。后来大哥大不就应运而生么,那玩意~~砖头似的,酷毙了,既能打电话又能拿来拍人后脑勺,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复习题.docx

一、选择题 1?用光缆作为传输的通信方式是_A ____ A有限通信B明显通信C微波通信D无线通信 2.下列选项屮_A—不属于传输设备 A电话机B光缆C微波接收机D同轴电缆 3?网状网拓扑结构中如果网络节点数为6,则连接网络的链路数为_D ________ A10 B 5 C6 D15 4.目前我国的电信网络是_C_级网络结构 A7 B5 C 3 D2 5.国际电信联盟规定话音信号牌的抽样频率为_D_ A3400HZ B5000HZ C6800HZ D8000HZ 6?下列_C_号码不属于我国常用的特殊号码业务。 A110 B122 C911 D114 7.PCM30/32路系统采用的是_B _____ 多路复用技术。 A频分多路复用技术B时分多路复用技术C波分多路复用技术D码分多路复用技术8?我国7号信令网采用的是_C_级网络结构。 A7 B5 C3 D2 9.下列哪两种数字数据编码方式会积累直流分量(多选)_A,C_ A单极性不归零码B双极性不归零C单极性归零码D双极性归零码 10.下列哪种数据交流形式不属于分组交换_A_ A电路交换B ATM交换CIP交换D MPLS交换 11?传统微波频段,频率范围为_D _____ A30~300HZ B30K~300KHZ C300K~3000KHZ D300M~300GHZ 12.下列哪种传输方式不属于无线电波的多径传输方式_B _____ A地波B宁宙射线C对流层反射波D B由空间波 13.关于微波通信补偿技术屮,下列哪项不属于常用的分集接收技术_D_ A频率分集B空间分集C混合分集D时间分集 14.卫星通信的工作频段屮,C频段的工作频段为6/4GHZ,下列哪项关于C频段的表述是正 确的___ C ___ A工作频段为4~6GHZ B工作频段为1.5GHZ C上行频率为6GHZ,下行频率为4GHZ D上彳丁频率为4GHZ,下彳丁频率为6GHZ 15.为保证同步卫星的可通信区域,地球站天线的仰角应为_B ______ AO B5 C大于0 D大于5 正在建设的我国第二代北斗系统是由_A_颗卫星组成 A35 B5 C3 D30 17.ADSL技术采用的是—A_复用技术 A频分复用技术B时分复用技术C波分复用技术D码分复用技术 18.下列哪种xDSL技术是上、下行速率对称的_C— A VDSL B ADSL C SDSL D RADSL 19.ADSL信道传输速率是_C ____ A上行最高1.6Mbits/s,下彳丁最高13Mbits/s B上彳丁最高2.3Mbits/s,下彳丁最高2.3Mbits/s C上行最高IMbits/s,下行最高12Mbits/s D上行最高2Mbits/s,下行最高2Mbits/s

无线通信原理实验报告—李晓-52112113

现代无线通信原理实验 李晓21班13号52112113 实验一Okumura-Hata无线传播模型仿真实验 实验内容 使用Matlab编程计算Okumura-Hata传播路径损耗,绘制Okumura-Hata传播模型损耗---频率曲线图。 实验条件 频率范围:300 ~1500MHz,基站天线高度为30m,移动台天线高度为1.5m。传播距离分别为d=2km和5 km,以频率为变量,通信距离为参变量编程绘出城市准平滑地形、郊区、农村环境下的Okumura-Hata传播模型损耗-频率曲线图。实验要求 在一个图中显示6条曲线; 所有曲线均为蓝色线,d=2km用实线,d=5km用虚线;城区用“o”、郊区用“* ”及乡村用“□”标注曲线上的点; 在曲线图的空白处对曲线进行标注; 图要有横纵坐标标示,横坐标为频率(Mhz),纵坐标为损耗中值(dB) 图形的题头为学生本人姓名和学号。 实验仿真图

200 400600 8001000120014001600 90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频率(MHz) 损耗中值(d B ) 姓名:李晓 班级:二十一班 学号:52112113 城市: d1=2km 城市: d2=5km 郊区: d1=2km 郊区: d2=5km 乡村: d1=2km 乡村: d2=5km 实验图反映了随着频率,距离以及地点的变化而变化的损耗中值。 实验分析 由图看出 ①路径损耗都随传输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②城市的路径损耗最大,郊区次之,乡村最小,说明障碍物越多对信号传输损耗的就越强; ③随 频 率 的 增 大,路径损耗越强。 附录 Okumura-Hata 传播模型路径损耗计算公式 式中 fc — 工作频率(MHz ) ()() ()69.5526.16log 13.82log 44.9 6.55log log p c te re te cell terrain L dB f h h h d C C α=+--+-++

通信原理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1以无线广播和电视为例,说明图1-1模型中的信息源,受信者及信道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在无线电广播中,信息源包括的具体内容为从声音转换而成的原始电信号,收信者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就是从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乘的声音;在电视系统中,信息源的具体内容为从影像转换而成的电信号。收信者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就是从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成的影像;二者信道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分别是载有声音和影像的无线电波 1.2何谓数字信号,何谓模拟信号,两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数字信号指电信号的参量仅可能取有限个值;模拟信号指电信号的参量可以取连续值。他们的区别在于电信号参量的取值是连续的还是离散可数的 1.3何谓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有哪些优缺点 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优缺点: 1.抗干扰能力强; 2.传输差错可以控制; 3.便于加密处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越来越重要,数字通信的加密处理比模拟通信容易的多,以话音信号为例,经过数字变换后的信号可用简单的数字逻辑运算进行加密,解密处理; 4.便于存储、处理和交换;数字通信的信号形式和计算机所用的信号一致,都是二进制代码,因此便于与计算机联网,也便于用计算机对数字信号进行存储,处理和交换,可使通信网的管理,维护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5.设备便于集成化、微机化。数字通信采用时分多路复用,不需要体积较大的滤波器。设备中大部分电路是数字电路,可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因此体积小,功耗低; 6.便于构成综合数字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采用数字传输方式,可以通过程控数字交换设备进行数字交换,以实现传输和交换的综合。另外,电话业务和各种非话务业务都可以实现数字化,构成综合业务数字网;缺点:占用信道频带较宽。一路模拟电话的频带为4KHZ带宽,一路数字电话约占64KHZ。 1.4数字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中的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数字通行系统的模型见图1-4所示。其中信源编码与译码功能是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进行模数转换;信道编码和译码功能是增强数字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加密与解密的功能是保证传输信息的安全;数字调制和解调功能是把数字基带信号搬移到高频处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同步的功能是在首发双方时间上保持一致,保证数字通信系统的有序,准确和可靠的工作。1-5按调制方式,通信系统分类? 根据传输中的信道是否经过调制,可将通信系统分为基带传输系统和带通传输系统。 1-6 按传输信号的特征,通信系统如何分类? 按信号特征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可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相应的系统分别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1-7按传输信号的复用方式,通信系统如何分类?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 1-8单工,半双工及全双工通信方式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解释他们的工作方式并举例说明他们是按照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关系分类。单工通信是指消息只能单向传输的工作方式,通信双方只有一个进行发送,另一个只能接受,如广播,遥测,无线寻呼等。半双工通信指通信双方都能进行收发信息,但是不能同时进行收发的工作方式,如使用统一载频的普通对讲机。全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能同时进行收发消息的工作方式,如电话等。 1-9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 分为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并行传输是将代表信息的数字信号码元以组成的方式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并行信道上同时传输,其优势是传输速度快,无需附加设备就能实现收发双方字符同步,缺点是成本高,常用于短距离传输。串行传输是将代表信息的数字码元以串行方式一

无线模块通讯原理及硬件概要

3.1无线通信模块工作原理及硬件设计(此工作方式正测试没有完成) 无线通信模块的发射与接收主要采用nRF401作为主工作核心, nRF401是工作在433MHz ISM频段的单片无线收发芯片。nRF401最大传输速率为20kbps,可以和各种单片机和微控制器连接,控制简单方便。配合简单的通信协议,就可以使用nRF401实现无线数据传输。采用点对多点半双工通信机制,设计一个简单有效的通信协议,实现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有效传送。最简单的多机通信方式就是使用串行通信,所以使用单片机串行口配合nRF401芯片,就可以实现简单有效的点对多点通信。其工作原理图如图3-3-1所示 图3-3-1 无线通信原理图 常用的点对多点通信方式有星状和链状两种。 如图.3-3-2系统由一台中央监控设备CMS (Central Monitoring System)和多台远程终端设备MRTU(Multiple Remote Termial Unit)构成点对多点多任务无线通信系统。在中央监控设备CMS 与远程终端RTU(Remote Termial Unit)之间用多台中转设备Tran作为中转站,以便起到暂存数据和延伸距离的作用。中转站之间,以单向通信方式进行传递数据。 如图 3-3--3系统由一台中央监控设备CMS和多台远程终端设备MRTU构成点对多点多任务无线通信系统。在中央监控设备CMS 与每一台远程终端RTU(Remote Termial Unit)都以双向通信方式进行传递数据。特别适用于数据量大,对时间要求较高的场合。 所以采用星状点对多点通信方式,以一台主机为中心,多台分机各自独立的方法,即使其中一台分机不能正常工作,也不会影响其它分机,不像链状点对多

无线通信基本原理、基本概念(1).doc

无线通信基本原理、基本概念 1、无线频段的划分 2、我国常用移动通信使用频段 (a ) GSM900:上行:890?915MHz ,下行:935?960MHz ,每载波带宽 200 KHz ; GSM1800:上行:1710?1720MHz ,下行:1805?1815MHz ,每载波带宽 200 KHz ; (b ) CDMA2000 :上行:825?835MHz ,下行:870?880MHz ,每载波带宽 1.23MHz ; (C )PHS : 1900?1920MHz ,每载波带宽 300KHz ; (d )集群:上行806?821MHz ,下行851?866MHz ,每载波带宽25KHz ; 3、波长入、频率f 的关系为 c=f* 入 式中:C 为光速,数值为3X 108 m/s ,f 单位为Hz ,入单位为m 。 4、波传播的几种方式 表面波传播:以绕射方式,沿着地球表面传播。 天波传播:通过高 空电离层反射传播。 空间波传播:通过直线传播和地面反射传播。 散射传播:利用大气对流层和电离层的不均匀性来散射传播。 长波一般通过表面波传播;中波、短波一般通过表面波或天波传播;微波 一般通过空间波、散射波传播。 5、仙农(Shannon )定理 C=Blog 2(1+S/N ) 上式中C 为信道容量,B 为信道带宽,S/N 为信噪比。 扩频通信即据此原理。 6、TDD 、FDD 、TDMA 、FDMA 、CDMA 的区别 a ) b )

a ) TDD (时分双工) 收发信共用一射频频带,上、下行链路使用不同的时隙来进行通信。 b ) FDD (频分双工) 收发信使用一个不同的射频频率来进行通信。 C )TDMA (时分多址) 传送给不同终端用户的信息通过同一载波的不同时隙来区分。 d ) FDMA (频分多址) 传送给不同终端用户的信息通过不同载波来区分。 CDMA (码分多址) 传送给不同终端用户的信息通过不同码调制来区分。 7、大尺度路径损耗和小尺度路径损耗 大尺度路径损耗:无线信号经长距离上的场强变化,又叫慢衰落。自由空 间损耗即属于典型的大尺度路径损耗。 小尺度路径损耗:无线信号经过短时间或短距离传播后其幅度快速衰落, 又叫快衰落。多经传播是引起小尺度传播的主要原因。 8、平衰落和选择性衰落 平衰落:发射信号的频谱特性在接收机内仍能保持不变的衰落。 选择性衰落:发射信号的频谱特性在接收机内发生了畸变的衰落。 9、极化 波的极化是指电场的取向随时间变化的方式。 电场矢量的两个正交分量具有不同振幅和相位关系时,可能形成三种不同 的极化:线极化、园极化和椭圆极化。 i L 厂 选择性衰落 ------- ? ----- ? f r ---- \ 功率谱密度 功率谱密度 平衰落 f fO 发信频谱图 fO 收信频谱图 功率谱密度 发信频谱图 fO 收信频谱图

红外无线通信装置(非常详细的原理)

西南科技大学 自动化专业方向设计报告 设计名称:红外光通信装置 姓名:杨 * * 学号: 2 0 1 0 5 7 8 9 班级:自动 1 0 0 4 班 指导教师:武丽 起止日期: 2013年10月15日--11月9日 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制

方向设计任务书 学生班级:自动1004 学生姓名:杨* * 学号:20105789 设计名称:红外光通信装置 起止日期:2013年10月15日---11月9日指导教师:武丽 方向设计学生日志

红外光通信装置 摘要:基于2013年电子设计大赛红外光通信装置题目的要求,设计了具有实际运用价值的红 外光无线扩音装置。该装置由音频放大滤波电路,SPWM音频信号比较调制器,红外载波信号发生器,红外接收器,功率放大电路,LC低通滤波等模块构成。由模拟电路搭建的红外光通信信道传送经过处理的连续的音频信号,并由后级电路还原传送出来的音频信号,让喇叭发出原始音频信号。该系统能够完整的将频率范围为300Hz-8KHz的音频信号通过红外光传送4m以 外并接收还原。 关键词:红外光通信;音频传送;SPWM载波 Design of Infrared Communication Device Abstract:The infrared communication device is based on the National Undergraduate Electronic Design Contest of 2013 , but it has more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 This appliance contains an amplifier , SPWM modulator audio signal comparator , an infrared carrier signal generator , IR receiver , Power amplifier circuit , LC low-pass filter . The analog circuit structures of the infrared light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 continuous audio signal processed by the post-stage circuit to restore the audio signal sent out , so that the original audio signal horn . The system can be a complete frequency range of 300Hz-8KHz audio signals transmitted by infrared light and receive reduction up to 4m , temperature detection and transmission display . Keyword: Infrared light transmission ; Audio transmission ; SPWM 0 引言 现在市面上使用较为广泛的无线技术有红外光无线以及无线电技术。无线电技术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声音或其他信号的技术,无线电波是在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射频频段的电磁波,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称为微波,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其特点是:只能进行可视范围内的通信;大气对微波信号的吸收与散射影响较大;主要用于几公里范围内,不适合铺设有线传输介质的情况,而且只能用于点到点的通信,速率也不高,一般为几百Kbps。红外是一种无线通讯方式,可以进行无线数据的传输。自1974年发明以来,得到很普遍的应用,如红外线鼠标,红外线打印机,红外线键盘等等。

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前言: 无线通信(Wireless communication)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近些年信息通信领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就是无线通信技术。在移动中实现的无线通信又通称为移动通信,人们把二者合称为无线移动通信。 无线通信主要包括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微波是一种无线电波,它传送的距离一般只有几十千米。但微波的频带很宽,通信容量很大。微波通信每隔几十千米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卫星通信是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在地面上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或移动体之间建立微波通信联系。 一、无线通信系统的类型 二、按照无线通信系统中关键部分的不同特性, 有以下一些类型: 三、 1、按照工作频段或传输手段分类, 有中波通信、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等。所谓工作频率, 主要指发射与接收的射频(RF)频率。射频实际上就是“高频”的广义语, 它是指适合无线电发射和传播的频率。无线通信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开辟更高的频段。 四、2、按照通信方式来分类, 主要有(全)双工、半双工

和单工方式。 五、 3、按照调制方式的不同来划分, 有调幅、调频、调相以及混合调制等。 六、 4、按照传送的消息的类型分类, 有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也可以分为话音通信、图像通信、数据通信和多媒体通信等。 七、各种不同类型的通信系统, 其系统组成和设备的复杂程度都有很大不同。但是组成设备的基本电路及其原理都是相同的, 遵从同样的规律。本书将以模拟通信为重点来研究这些基本电路, 认识其规律。这些电路和规律完全可以推广应用到其它类型的通信系统。 八、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无线通信系统组成框图 各部分作用: 1信息源:提供需要传送的信息

(完整word版)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复习题

一、选择题 1.用光缆作为传输的通信方式是_A______ A有限通信B明显通信C微波通信D无线通信 2.下列选项中__A____不属于传输设备 A电话机 B 光缆C微波接收机D同轴电缆 3.网状网拓扑结构中如果网络节点数为6,则连接网络的链路数为_D______ A10 B 5 C 6 D 15 4.目前我国的电信网络是__C___级网络结构 A 7 B 5 C 3 D 2 5.国际电信联盟规定话音信号牌的抽样频率为___D__ A3400HZ B5000HZ C6800HZ D8000HZ 6.下列___C__号码不属于我国常用的特殊号码业务。 A110 B122 C911 D114 7.PCM30/32路系统采用的是_B______多路复用技术。 A频分多路复用技术B时分多路复用技术C波分多路复用技术D码分多路复用技术8.我国7号信令网采用的是__C___级网络结构。 A7 B5 C3 D2 9.下列哪两种数字数据编码方式会积累直流分量(多选)___A,C__ A单极性不归零码B双极性不归零C单极性归零码D双极性归零码 10.下列哪种数据交流形式不属于分组交换___A__ A电路交换B ATM交换C IP交换 D MPLS交换 11.传统微波频段,频率范围为__D_____ A30~300HZ B30K~300KHZ C300K~3000KHZ D300M~300GHZ 12.下列哪种传输方式不属于无线电波的多径传输方式__B____ A地波B宇宙射线C对流层反射波D自由空间波 13.关于微波通信补偿技术中,下列哪项不属于常用的分集接收技术__D_ A频率分集B空间分集C混合分集D时间分集 14.卫星通信的工作频段中,C频段的工作频段为6/4GHz,下列哪项关于C频段的表述是正确的____C____ A工作频段为4~6GHZ B工作频段为1.5GHZ C上行频率为6GHZ,下行频率为4GHZ D上行频率为4GHZ,下行频率为6GHZ 15.为保证同步卫星的可通信区域,地球站天线的仰角应为_B_____ A 0 B 5 C大于0 D大于5 16.正在建设的我国第二代北斗系统是由_A____颗卫星组成 A35 B5 C3 D30 17.ADSL技术采用的是___A___复用技术 A频分复用技术B时分复用技术C波分复用技术D码分复用技术 18.下列哪种xDSL技术是上、下行速率对称的____C___ A VDSL B ADSL C SDSL D RADSL 19.ADSL信道传输速率是__C____ A上行最高1.6Mbits/s,下行最高13Mbits/s B上行最高2.3Mbits/s,下行最高2.3Mbits/s C上行最高1Mbits/s,下行最高12Mbits/s D上行最高2Mbits/s,下行最高2Mbits/s 20.下列哪些业务不属于IMS(IP多媒体子系统)的业务范畴___D_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期末考试题

第一章 1 短距离无线通信的特点 1)无线发射功率在uW到100mW量级 2)通信距离在几厘米到几百米 3)应用场景众多,特别是频率资源稀缺情况 4)使用全向天线和线路板天线 5)不需申请频率资源使用许可证 6)无中心,自组网 7)电池供电 2 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的特点和区别? 频分复用(FDD)同时为用户和基站提供了无线电传输信道,这样可以在发送信号的同时接收到来的信号。在基站中,使用不同的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以对应分离的信道。然而在用户单元中,使用单个天线来传输和接收信号,并使用一种称为双工器的设备来实现同一天线上的信号传输与接收。对于FDD系统,发送和接收的信道频率至少要间隔标称频率的5%,以保证在廉价的制造成本下能够提供具备足够隔离度的双工器 时分复用(TDD)方式即在时间上分享一条信道,将其一部分时间用于从基站向用户发送信息,而其余的时间用于从用户向基站发送信息。如果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远大于终端用户的数据速率,就可以通过存储用户数据然后突发的方式来实现单一信道上的全双工操作。TDD只在数字传输和数字调制时才可以使用,并且对定时很敏感。 3 蜂窝移动电话系统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蜂窝电话系统为在无线覆盖范围内的、任何地点的用户提供公用电话交换网的无线接入。蜂窝系统能在有限的频带范围中于很大的地理范围内容纳大量用户,它提供了和有线电话系统相当的高通话质量。获得高容量的原因,是由于它将每个基站发射站的覆盖范围限制到称为“小区”的小块地理区域。这样,相距不远的另一个基站里可以使用相同的无线信道。一种称为“切换”的复杂的交换技术,确保了当用户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时不会中断通话。 一个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包括移动台、基站和移动交换中心(MSC)。移动交换中心负责在蜂窝系统中将所有的移动用户连接到公用电话交换网上,有时MSC也称为移动电话交换局(MTSO)。每个移动用户通过无线链路和某一个基站通信,在通话过程中,可能会切换到其他任何一个基站。移动台包括收发器、天线和控制电路,可以安装在机动车辆上或作为便携手机使用。基站包括几个同时处理全双工通信的发射机、接收机以及支持多个发送和接受天线的塔。基站担当者“桥”的功能,将小区中所有的通话通过电话线或微波线路连接到MSC.MSC协调所有基站的操作,并将整个蜂窝系统连接到PSTN上。ss 第二章 1 比较1G、2G、3G的各自传输的特点及其相应的技术。 1G主要用于模拟话音的传输,主要技术有NMT、AMPS、TACS 2G主要用于数字语音和低速率数据(小于64Kbps)的传输,主要的技术有GSM、PDC、D-AMPS 3G主要用于多媒体服务业务的传输,主要技术有WCDMA、CDMA2000、TD-SCDMA

《无线通信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

《无线通信原理及应用》 课后习题 ?第1章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义? 2、传感器节点结构及其各部分功能? 3、无线自主网的定义? 4、传感网与无线自主网的主要区别? 5、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6、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主要包括那些方面? 7、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包括那些?

第2章路由协议 1、传统路由协议主要功能? 2、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与传统路由协议有什么不同点? 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的特点? 4、传感器网络路由机制的要求有哪些? 5、根据传感器网络的不同应用敏感度不同,可将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分为: 6、能量路由策略主要有哪几种? 7、能量多路径路由的基本思想? 8、能量多路径路由的基本过程? 9、定向扩散路由的基本思想? 10、定向扩散路由机制的基本过程? 11、谣传路由的基本思想? 12、GEAR路由的基本过程? 13、传感器网络有三种存储监测数据的主要方式? 14、GEM路由的基本思想? 15、虚拟极坐标建立过程的步骤? 16、边界定位的地理路由的基本思想? 17、一个信标节点确定边界节点的过程? 18、目前,研究人员提出的可靠路由协议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 19、基于不想交路径的多路径路由机制的基本思想? 20、ReInForM路由的基本过程? 21、SPEED协议的基本过程? 22、SPEED协议主要由几部分组成? ?第3章MAC协议 1、在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MAC协议时,需要着重考虑哪几个方面? 2、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人们经过大量实验和理论分析,总结出可能造成网络能量浪费的主要原因包括哪几方面? 3、传感器网络的MAC协议分哪三类? 4、基于竞争的MAC协议的基本思想? 5、IEEE802.11MAC协议有哪两种访问控制方式? 6、S-MAC协议工作机制? 7、流量自适应侦听机制的基本思想? 8、Sift协议的设计目的? 9、Sift协议的核心思想? 10、Sift协议的工作原理?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三版课后 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1 以无线广播和电视为例,说明图 1-1 模型中的信息源,受信者及信道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在无线电广播中,信息源包括的具体内容为从声音转换而成的原始电信号,收信者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就是从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乘的声音;在电视系统中,信息源的具体内容为从影像转换而成的电信号。收信者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就是从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成的影像;二者信道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分别是载有声音和影像的无线电波 1.2 何谓数字信号,何谓模拟信号,两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数字信号指电信号的参量仅可能取有限个值;模拟信号指电信号的参量可以取连续值。他们的区别在于电信号参量的取值是连续的还是离散可数的 1.3 何谓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有哪些优缺点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优缺点: 1.抗干扰能力强; 2.传输差错可以控制; 3.便于加密处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越来越重要,数字通信的加密处理比模拟通信容易的多,以话音信号为例,经过数字变换后的信号可用简单的数字逻辑运算进行加密,解密处理; 4.便于存储、处理和交换;数字通信的信号形式和计算机所用的信号一致,都是二进制代码,因此便于与计算机联网,也便于用计算机对数字信号进行存储,处理和交换,可使通信网的管理,维护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5. 设备便于集成化、微机化。数字通信采用时分多路复用,不需要体积较大的滤波器。设备中大部分电路是数字电路,可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因此体积小,功耗低; 6. 便于构成综合数字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采用数字传输方式,可以通过程控数字交换设备进行数字交换,以实现传输和交换的综合。另外,电话业务和各种非话务业务都可以实现数字化,构成综合业务数字网;缺点:占用信道频带较宽。一路模拟电话的频带为 4KHZ 带宽,一路数字电话约占64KHZ。 1.4 数字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中的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数字通行系统的模型见图1-4 所示。其中信源编码与译码功能是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进行模数转换;信道编码和译码功能是增强数字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加密与解密的功能是保证传输信息的安全;数字调制和解调功能是把数字基带信号搬移到高频处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同步的功能是在首发双方时间上保持一致,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