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 25.2 列举法求概率教案

初中数学 25.2 列举法求概率教案

初中数学 25.2 列举法求概率教案
初中数学 25.2 列举法求概率教案

25.2 列举法求概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用列表法、画树形图法计算概率,并通过比较概率大小作出合理的决策。

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列表、统计、运算、设计等活动,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事件,计算其发生的概率。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交流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积极思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分析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

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列举,解决较复杂事件概率的计算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古典概型的特点:

①出现的结果有限多个;

②各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2、练习:P131第1、2题;P132第2、3题。

二、新知讲解:

例1、如图:计算机扫雷游戏,在9×9个小方格中,随机埋藏着

10个地雷,每个小方格只有1个地雷,小王开始随机踩一个小方

格,标号为3,在3的周围的正方形中有3个地雷,我们把他的

去域记为A区,A区外记为B区,,下一步小王应该踩在A区还

是B区?

分析:首先要弄清游戏的规则;其次,求两个概率,要研究它们是否符合古典概率的两

要素

解:(略)

例2、掷两枚硬币,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两枚硬币全部正面朝上。

(2)两枚硬币全部反面朝上。

(3)一枚硬币正面朝上,一枚反面朝下。

分析:先让学生自己实验,自然会引出下列问题:“同时掷两枚硬币”和“先后掷两枚硬币”,这种实验的所有可能结果相同吗?答案是:在本题中这两种实验所有可能的结果是一样的。

练习:P134第1、2题。

三、归纳总结:

(一)等可能性事件的两个的特征:

1.出现的结果有限多个;

2、各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二)列举法求概率.

1.有时一一列举出的情况数目很大,此时需要考虑如何去排除不合理的情况,尽可能减少列举的问题可能解的数目.

2.利用列举法求概率的关键在于正确列举出试验结果的各种可能性,而列举的方法通常有直接分类列举、列表、画树形图(下课时将学习)等.

四、课后巩固:《课本》P13习题25.2复习巩固1、2题。

五、课后反思:今天比较好地讲清楚了古典概型的两个特征,并针对不同背景的题目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心情较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当可能出现的结果数较大时,可以采用列表法来列出各种可能的结果,以避免重复或漏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复习:等可能性事件(古典概形)的两个特征: 1、 出现的结果有限多个;2.各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列举法 二、新课讲解

引例:为活跃联欢晚会的气氛,组织者设计了以下转盘游戏:A 、B 两个带指针的转盘分别被分成三个面积相等的扇形,转盘A 上的数字分别是1,6,8,转盘B 上的数字分别是4,5,7(两个转盘除表面数字不同外,其他完全相同)。每次选择2名同学分别拨动A 、B 两个转盘上的指针,使之产生旋转,指针停止后所指数字较大的一方为获胜者,负者则表演一个节目(若箭头恰好停留在分界线上,则重转一次)。作为游戏者,你会选择哪个装置呢?并请说明理由。

在这个环节里,首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探索交流。然后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

“停止转动后,哪个转盘指针所指数字较大的可能性更大呢?”

与前一课问题相比,可能产生的结果数目增多了,列举时很容易造成重复或遗漏。怎样避免这个问题呢?

指导学生构造表格(要带领学生一起画表格)

A B

4 5 7 1 6 8

1

6 8

A

4

5 7

B

图2 联欢晚会游戏转盘

指导学生填写表格,通过观察与计算,得出结论(即列表法)

从表中可以发现:A 盘数字大于B 盘数字的结果共有5种。

∴P(A 数较大)= , P(B 数较大)=

.

∴P(A 数较大)> P(B 数较大)

∴选择A 装置的获胜可能性较大。

在学生填写表格过程中,注意向学生强调数对的有序性。

例1:同时掷两个质地均匀的骰子,计算下列事件的概率: (1) 两个骰子的点数相同; (2) 两个骰子的点数的和是9; (3) 至少有一个骰子的点数为2。

例1是教材上一道“掷骰子”的问题,有了引例作基础,学生不难发现:引例涉及两个转盘,这里涉及两个骰子,实质都是涉及两个因素。于是,学生通过类比列出下列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同时掷两个骰子,可能出现的结果有36个,它们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9

594

由所列表格可以发现:

(1)满足两个骰子的点数相同(记为事件A )的结果有6个,即(1,1),(2,2),(3,

3),(4,4),(5,5),(6,6),所以P(A)==

(2)满足两个骰子的点数的和是9(记为事件B )的结果有4个,即(3,6),(4,5),

(5,4),(6,3),所以P(B)==。

(3)至少有一个骰子的点数为2(记为事件C )的结果有11个,所以P(C)=

。 引导学生进行题后小结:

当一个事件要涉及两个因素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通常采用列表法。运用列表法求概率的步骤如下:

①列表 ;

②通过表格计数,确定公式P(A)=中m 和n 的值;

③利用公式P(A)=计算事件的概率。

思考:将题中的”同时掷两个骰子”改为”把一个骰子掷两次”,所得的结果

有变化吗? 答:就本例的3个问题而言,“同时掷两个骰子”与“把一个骰子掷两次”可以取同样的试验的所有可能的结果,因此作此改动对所得结果没有影响。

练习1:在6张卡片上分别写有1~6的整数,随机的抽取一张后放回,再随机的抽取一张,那么,第一次取出的数字能够整除第2次取出的数字的概率是多少?

通过解答随堂练习,学生会发现列出的表格和例1的表格完全一样。不同的是:变换了实际背景,设置的问题也不一样。我们是否可以根据这个表格再编一道用列举法求概率的题目来呢?

练习2:一天晚上小伟帮助妈妈清洗两个只有颜色不同的有盖茶杯,此时突然停电了,小伟只好把杯盖和茶杯随即地搭配在一起,求颜色搭配正确和颜色搭配错误的概率各是多少?(P153第4题)

3666

13649

136

11n m n

m

三、归纳总结:

1、如果试验只涉及两个因素,并且每个因素取值数为有限多个的情形,就可以用列表法求概率,即使涉及两因素有先后顺序的概率问题,这个表也是适用的。

2、列表时要注意顺序、括号及逗号的正确使用。 四、布置作业,及时反馈:P138第

3、5题;P153第5题

五、课后反思:在14班讲解时,没有在黑板上画表格,感觉没有讲清楚,后在13班讲解,情况有所改变。需要大量书写的课题,还是不能省略板书这一环节,过度依赖多媒体是不行的。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当一次事件涉及到三个因素或三步时,用树状图法求概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什么时候用“列表法”方便? 当一次试验涉及两个因素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较多时,为不重复不遗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用列表法。

练习:口袋中一红三黑共4个小球,⑴第一次从中取出一个小球后放回,再取第二次,求 “两次取出的小球都是黑球”的概率. ⑵一次取出两个小球,求“两个小球都是黑球”的概率。

二、讲解新课

例4、甲口袋中装有2个相同的小球,它们分别写有字母A 和B ; 乙口袋中装有3个相同的小球,它们分别写有字母C 、D 和E ;丙口袋中装有2个相同的小球,它们分别写有字母H 和I 。从3个口袋中各随机地取出1个小球。

(1)取出的3个小球上恰好有1个、2个和3个元音字母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2)取出的3个小球上全是辅音字母的概率是多少? 解:

解:由树形图得,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有12个,它们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1)满足只有一个元音字母的结果有5个,则 P (一个元音)=

甲 乙 丙

A C

D E H

I H I H I B

C D E

H I H I H 12

5

I

满足只有两个元音字母的结果有4个,则 P (两个元音)= =

满足三个全部为元音字母的结果有1个,则 P (三个元音)= (2)满足全是辅音字母的结果有2个,则 P (三个辅音)= =

思考:想一想,什么时候用“列表法”方便,什么时候用“树形图”方便?

1、 当一次试验涉及两个因素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较多时,为不重复不遗漏地列出所有可

能的结果,通常用列表法

2、 当一次试验涉及3个因素或3个以上的因素时,列表法就不方便了,为不重复不遗漏地

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用树形图

练习:经过某十字路口的汽车,它可能继续直行,也可能左转或右转,如果这三种可能性大小相同,同向而行的三辆汽车都经过这个十字路口时,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三辆车全部继续直行(2)两辆车右转,一辆车左转(3)至少有两辆车左转

三、归纳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当一次试验涉及两个因素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较多时,为不重复不遗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用列表法

2、当一次试验涉及3个因素或3个以上的因素时,列表法就不方便了,为不重复不遗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用树形图 四、布置作业:

五、课后反思:在用树形图时,也必须要求学生将具体的结果写下来,这也是中考的要求。

124

31

121

122

6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