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坊》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 格式:doc
- 大小:40.06 KB
- 文档页数:14
文言文原文、译文和注释
原文:
孔子曰:“大哉!文王之德!巍巍乎!唐虞之际,於斯为盛。
有天
下有地,有民有维。
”周有大庙,享之诸侯。
周称季氏,称孟孙,昭告
天下,无内外之名;大庙称王。
父父、子子、子子孙孙,无有失道者,王如天禄。
於斯则有仁、有义、有礼、有智,此文王之德,三百载修也。
译文:
孔子说:“文王的德行真伟大啊!在唐虞时的时代,他的德政达到
了巅峰。
有了天下有地,有了人民有臣子。
”周朝有一个大庙,诸侯都
来朝拜。
周朝称颂季氏家族,称颂孟孙家族,向天下宣告,内外没有
任何争议;大庙则称呼国王。
父亲们、儿子们、孙子们、曾孙们,都
没有背离道义的人,国王如同得到上天赐予的福祉。
在那个时代,有仁、有义、有礼、有智,这就是文王的德行,花了三百年来修养。
注释:
1. 大哉:表示赞叹之词。
2. 文王:周朝的开国君主,周朝文化的奠基者。
3. 惟:唯。
4. 维:人民。
5. 诸侯:诸候国,周朝时期的诸国。
6. 称季氏,称孟孙:称颂季札和孟子,他们是古代的贤人。
7. 昭告:向天下宣告。
8. 无内外之名:指内外没有争议。
9. 大庙:指周王朝的宗庙,祭祀先祖的地方。
10. 父父、子子、子子孙孙:表达了对先祖与子孙的尊敬。
11. 王如天禄:国王得到的福禄就像天赐一样。
12. 有仁、有义、有礼、有智:指文王时代的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健全。
快乐星期一名言拾萃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文心雕龙》【译文】:练习很多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很多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
要学会一种技艺,不是容易的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译文】: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古文赏读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短文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提示】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后。
④调:协调。
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而”的用法】“而”在古文中,常常作作连词,连结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关系。
表示并列时,相当于“而且”、“又”或不译;表示承接关系时,相当于“并且”、“就”或不译;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表示偏正关系时,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
聪明的你认为短文“三易马而三后”中的“而”属于哪种解释呢?诗海泛舟蜀相【唐·杜甫】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夜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大家来欣赏】这是一首咏史诗。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宫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
聊斋志异《王子安》原文、翻译及赏析 聊斋志异《王子安》原文 王子安,东昌名士[1],困于场屋。
人闱后,期望甚切。
近放榜时,痛饮大醉,归卧内室。
忽有人白:“报马来[2]。
”王踉跄起曰:“赏钱十千!”家人因其醉,诳而安之曰:“但请睡,已赏矣。
”王乃眠。
俄又有入者曰,“汝中进士矣!”王自言,“尚未赴都[3],何得及第?”其人曰:“汝忘之耶?三场毕矣[4]。
”王大喜,起而呼曰:“赏钱十千!”家人又诳之如前。
又移时,一人急入曰:“汝殿试翰林[5],长班在此[6]。
”果见二人拜床下,衣冠修洁。
王呼赐酒食,家人又绐之,暗笑其醉而已。
久之,王自念不可不出耀乡里,大呼长班;凡数十呼,无应者。
家人笑曰:“暂卧候,寻他去。
”又久之,长班果复来。
王捶床顿足,大骂:“钝奴焉往:[7]!”长班怒曰:“措大无赖[8]!向与尔戏耳,而真骂耶?”王怒,骤起扑之,落其帽。
王亦倾跌。
妻入,扶之曰:“何醉至此!”王曰:“长班可恶,我故惩之,何醉也?”妻笑曰:“家中止有一媪,昼为汝炊,夜为汝温足耳。
何处长班,伺汝穷骨?”子女皆笑。
王醉亦稍解,忽如梦醒,始知前此之妄。
然犹记长班帽落:寻至门后,得一缨帽如盏大[9],共异之。
自笑曰:“昔人为鬼揶揄10],吾今为狐奚落矣。
” 异史氏曰:“秀才入闱,有七似焉。
初入时,白足提篮[11],似丐。
唱名时[12],官呵隶骂,似囚。
其归号舍也[13],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
其出场也,神情惝恍[14],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
迨望报也[15],草木皆惊[16],梦想亦幻,时作一得志想,则顷刻而楼阁俱成,作一失意想,则瞬息而骸骨已朽。
此际行坐难安,则似被絷之猱[17]。
忽然而飞骑传入[18],报条无我,此时神情猝变,嗒然若死,则似饵毒之蝇[19],弄之亦不觉也。
初失志,心灰意败,大骂司衡无目[20],笔墨无灵[21],势必举案头物而尽炬之;炬之不已,而碎踏之;踏之不已,而投之浊流[22]。
从此披发入山,面向石壁[23],再有以'且夫’、'尝谓’之文进我者[24],定当操戈逐之。
郭锡良等《古代汉语》练习题(五)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名词:●四六:文体名,也称“四六文”,就是骈体文。
全篇多以四字六字的句子,世称骈四俪六。
此文体形成于魏晋时期,南北朝时期成为文章的正宗,唐代称为“时文”,晚唐至明称“四六”或“四六文”,清代始称骈体文。
其语言特点是:骈偶、“四六”、平仄、用典和藻饰。
●工对:骈体文和近体诗中的一种对仗,因其对得工整,故称“工对”。
它要求在对仗中用相同“事类”的词语相对,即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动物对动物,植物对植物等。
●律赋:唐宋时科举取士所采用的骈赋,要求平仄对仗,并限定韵字,因此又叫做律赋。
律赋大都内容贫乏,文字呆板,毫无生气,在文学上没有多少价值。
●互文:古代修辞方式的一种,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
其特点是上下文义互相呼应、互相补充。
二、简述赋体的演变和各种赋体的特点:赋体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产生了四种主要形式:骚赋、古赋、骈赋和文赋。
●骚赋产生于汉初,由楚辞演变而成,其写作模拟《楚辞》,如贾谊的《吊屈原赋》。
这种赋体在形式上同楚辞相似,以“兮”字入句;其内容则重在“写志”而不重在“体物”。
●古赋是指骚赋以外的汉赋,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这种赋体往往可分为三部分。
开始有段近似序的散文。
中间常用问答的形式,篇幅也较大,极力铺陈夸张;韵文中夹杂散文,用散文叙述,用韵文描写。
结尾再用一段散文,发些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类似楚辞的“乱”或“讯”。
古赋在句式上一般不再用“兮”字,主要是四言和六言,杂以三言和五言。
●古赋在六朝时期发展成为骈赋,如江淹的《别赋》。
这种赋体一般都是四六句,且讲究对偶和平仄,堆砌典故。
实际上,骈赋等于有韵的骈体文,既具有骈体文的一般特点,又体现出赋铺陈夸张的特色。
另外,骈赋到唐宋时期,科举中要求平仄对仗,并限定韵字,因而又称“律赋”。
●文赋是受古文运动的影响而产生的。
唐宋古文家在赋的创作上,极力摒弃骈俪之习,通篇贯串散文的气势,重视清新流畅,在艺术形式上给赋体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创作了一些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文赋,如苏轼的《赤壁赋》等。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文言文翻译【篇一:九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文言文翻译】《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印混乱了,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译文:邹忌身长八尺多,容貌英俊,气度非凡。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译文: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
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伴侣。
参差不齐的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
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参差不齐的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参差不齐的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
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丽),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
(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徐公,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仔细看自己,又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美丽。
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比徐公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比徐公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比徐公美,是想要有求于我。
” 于是邹忌进入朝堂拜见齐威王。
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
现在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宫中的妃子和身边的亲信,没有谁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谁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谁不对大王有所求的:从这看来,大王受蒙蔽很厉害了。
昔者,吾国使者奉君命,远赴异域,宣示国威,结交邻邦。
此行也,关乎国家之荣辱,民族之兴衰,故吾辈当以忠诚之心,勇往直前,不负君恩,不辱使命。
使者姓王,字子羽,年方弱冠,英俊潇洒,才学出众。
自幼好学,博览群书,通晓经史子集,尤精于《春秋》之学。
及长,奉命出使,临行前,皇帝亲赐宝剑一把,曰:“此剑乃吾国之宝,赐尔以之,望尔以此剑斩断障碍,扬我国威。
”王子羽受命,泪沾衣襟,誓死报国。
出使之路,千里迢迢,山高水长。
王子羽率领随从,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途中,遇险阻重重,盗贼横行,王子羽临危不惧,以智取胜,终至目的地。
所至之地,乃蛮夷之国,民风剽悍,风俗殊异。
王子羽深谙外交之道,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
于是,他广结朋友,虚心请教,逐渐融入当地文化,与蛮夷之君建立友谊。
蛮夷之君,名为呼延拓跋,雄才大略,野心勃勃。
闻知王子羽到来,亲自出城迎接,盛宴款待。
酒酣耳热之际,呼延拓跋对王子羽说:“我国地处边疆,与贵国相隔千里,虽欲通好,然道路险阻,难以成行。
今尔能远道而来,实乃我国之幸。
愿与尔结为兄弟,共谋大业。
”王子羽闻言,心中大喜,知此乃结交蛮夷之良机。
遂答曰:“吾君之命,出使贵国,旨在结好,共谋发展。
今日得与大王结为兄弟,实乃吾之荣幸。
愿两国携手,共创辉煌。
”自此,王子羽与呼延拓跋情同手足,互信互敬。
两国互通有无,贸易往来,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蛮夷之国,逐渐归附我国,成为我国的边疆屏障。
然而,好景不长,蛮夷之君呼延拓跋,野心勃勃,欲吞并周边小国,扩大领土。
王子羽得知此事后,深感忧虑,恐两国关系由此破裂。
于是,他毅然决定,冒险进谏。
一日,王子羽独自前往呼延拓跋王宫,请求觐见。
呼延拓跋见王子羽突然来访,心中疑惑,遂召见之。
王子羽进宫后,跪拜在地,泣不成声。
呼延拓跋见状,惊问:“子羽何故如此悲伤?”王子羽答曰:“大王,我国与贵国结为兄弟,共享安宁。
然今大王欲吞并周边小国,此举恐引起战乱,损害两国友谊。
恳请大王三思。
”呼延拓跋闻言,沉思片刻,曰:“子羽之言,甚是。
《聊斋志异·王子安》原文及译文《聊斋志异·王子安》原文及翻译原文:王子安,东昌名士,困于场屋。
入闱后,期望甚切。
近放榜时,痛饮大醉,归卧内室。
忽有人白:“报马来。
”王踉跄起曰:“赏钱十千!”家人因其醉,诳而安之曰:“但请睡,已赏矣。
”王乃眠。
俄又有入者曰:“汝中进士矣!”王自言:“尚未赴都,何得及第?”其人曰:“汝忘之耶?三场毕矣。
”王大喜,起而呼曰:“赏钱十千!”家人又诳之如前。
又移时,一人急入曰“汝殿试翰林,长班在此。
”果见二人拜床下,衣冠修洁。
王呼赐酒食,家人又绐之,暗笑其醉而已。
久之,王自念不可不出耀乡里,大呼长班,凡数十呼无应者。
家人笑曰:“暂卧候,寻他去。
”又久之,长班果复来。
王捶床顿足,大骂:“钝奴焉往!”长班怒曰:“措大无赖!向与尔戏耳,而真骂耶?”王怒,骤起扑之,落其帽。
王亦倾跌。
妻入,扶之曰:“何醉至此!”王曰:“长班可恶,我故惩之,何醉也?”妻笑曰:“家中止有一媪,昼为汝炊,夜为汝温足耳。
何处长班,伺汝穷骨?”子女皆笑。
王醉亦稍解,忽如梦醒,始知前此之妄。
然犹记长班帽落。
寻至门后,得一缨帽如盏大,共疑之。
自笑曰:“昔人为鬼揶揄,吾今为狐奚落矣。
”异史氏曰:“秀才入闱,有七似焉:初入时,白足提篮,似丐。
唱名时,官呵隶骂,似囚。
其归号舍也,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
其出场也,神情惝恍,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
迨望报也,草木皆惊,梦想亦幻。
时作一得志想,则顷刻而楼阁俱成;作一失志想,则瞬息而骸骨已朽。
此际行坐难安,则似被絷之猱。
忽然而飞骑传人,报条无我,此时神色猝变,嗒然若死,则似饵毒之蝇,弄之亦不觉也。
初失志,心灰意败,大骂司衡无目,笔墨无灵,势必举案头物而尽炬之;炬之不已,而碎踏之;踏之不已,而投之浊流。
从此披发入山,面向石壁,再有以‘且夫’、‘尝谓’之文进我者,定当操戈逐之。
无何,日渐远,气渐平,技又渐痒,遂似破卵之鸠,只得衔木营巢,从新另抱矣。
《聊斋志异·王子安》原文及译文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疑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聊斋志异·王子安》原文及翻译原文:王子安,东昌名士,困于场屋。
入闱后,期望甚切。
近放榜时,痛饮大醉,归卧内室。
忽有人白:“报马来。
”王踉跄起曰:“赏钱十千!”家人因其醉,诳而安之曰:“但请睡,已赏矣。
”王乃眠。
俄又有入者曰:“汝中进士矣!”王自言:“尚未赴都,何得及第?”其人曰:“汝忘之耶?三场毕矣。
”王大喜,起而呼曰:“赏钱十千!”家人又诳之如前。
又移时,一人急入曰“汝殿试翰林,长班在此。
”果见二人拜床下,衣冠修洁。
王呼赐酒食,家人又绐之,暗笑其醉而已。
久之,王自念不可不出耀乡里,大呼长班,凡数十呼无应者。
家人笑曰:“暂卧候,寻他去。
”又久之,长班果复来。
王捶床顿足,大骂:“钝奴焉往!”长班怒曰:“措大无赖!向与尔戏耳,而真骂耶?”王怒,骤起扑之,落其帽。
王亦倾跌。
妻入,扶之曰:“何醉至此!”王曰:“长班可恶,我故惩之,何醉也?”妻笑曰:“家中止有一媪,昼为汝炊,夜为汝温足耳。
何处长班,伺汝穷骨?”子女皆笑。
王醉亦稍解,忽如梦醒,始知前此之妄。
然犹记长班帽落。
寻至门后,得一缨帽如盏大,共疑之。
自笑曰:“昔人为鬼揶揄,吾今为狐奚落矣。
”异史氏曰:“秀才入闱,有七似焉:初入时,白足提篮,似丐。
唱名时,官呵隶骂,似囚。
其归号舍也,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
其出场也,神情惝恍,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
迨望报也,草木皆惊,梦想亦幻。
时作一得志想,则顷刻而楼阁俱成;作一失志想,则瞬息而骸骨已朽。
此际行坐难安,则似被絷之猱。
忽然而飞骑传人,报条无我,此时神色猝变,嗒然若死,则似饵毒之蝇,弄之亦不觉也。
初失志,心灰意败,大骂司衡无目,笔墨无灵,势必举案头物而尽炬之;炬之不已,而碎踏之;踏之不已,而投之浊流。
从此披发入山,面向石壁,再有以‘且夫’、‘尝谓’之文进我者,定当操戈逐之。
无何,日渐远,气渐平,技又渐痒,遂似破卵之鸠,只得衔木营巢,从新另抱矣。
【原文】王子文者,齐人也。
才子也,文章出众,才思敏捷。
年二十有五,登科及第,官至翰林院修撰。
性好游览,足迹遍历山川。
每至一处,必题诗以记其胜。
尝游泰山,见日出处,感慨系之,作《泰山赋》以抒怀。
又游江南,见烟波浩渺,心旷神怡,作《江南行》以畅情。
其文辞华美,意境深远,时人誉为“文坛新星”。
【译文】王子文,齐地之人也。
乃一才子,文章卓绝,才思敏捷。
年方二十五,登科及第,官至翰林院修撰。
性好游览,足迹遍布山川。
每至一地,必题诗以记其美景。
曾游泰山,见日出之地,感慨万千,遂作《泰山赋》以抒发情怀。
又游江南,见烟波浩渺,心旷神怡,遂作《江南行》以畅抒胸臆。
其文辞华美,意境深远,当时之人皆誉其为“文坛新星”。
【注释】1. 王子文:人名,齐地(今山东地区)人。
2. 才子:指有才华的人。
3. 文章出众:指文章写作能力出众。
4. 才思敏捷:指思维敏捷,善于构思。
5. 登科及第: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
6. 翰林院修撰:古代官名,负责撰写宫廷文书。
7. 脚迹遍历山川:指足迹遍布各地山川。
8. 题诗以记其胜:指题写诗歌来记录所见之美景。
9. 泰山:我国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
10. 日出处:太阳升起的地方。
11. 感慨系之:指感慨万分,心中有所感触。
12. 《泰山赋》:王子文所作之赋,用以抒发对泰山的感慨。
13. 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
14. 烟波浩渺:指江水烟波浩渺,景色壮丽。
15. 心旷神怡:指心情舒畅,精神愉悦。
16. 《江南行》:王子文所作之诗,用以畅抒在江南游览时的情怀。
17. 文坛新星:指文学界的新星,有才华且备受瞩目的人。
以上为《王子文赋》的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共计约500字。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聊斋志异之王子安》原文及译文 引导语:《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下面是yjbys店铺为你带来的《聊斋志异之王子安》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王子安,东昌名士,困于场屋。入闱后期望甚切。近放榜时,痛饮大醉,归卧内室。忽有人白:“报马来。”王踉跄起曰:“赏钱十千!”家人因其醉,诳而安之曰:“但请睡,已赏矣。”王乃眠。俄又有入者曰:“汝中进士矣!”王自言:“尚未赴都,何得及第?”其人曰:“汝忘之耶?三场毕矣。”王大喜,起而呼曰:“赏钱十千!”家人又诳之如前。又移时,一人急入曰“汝殿试翰林,长班在此。”果见二人拜床下,衣冠修洁。王呼赐酒食,家人又给之,暗笑其醉而已。久之,王自念不可不出耀乡里,大呼长班,凡数十呼无应者。家人笑曰:“暂卧候,寻他去。”又久之,长班果复来。王捶床顿足,大骂:“钝奴焉往!”长班怒曰:“措大无赖!向与尔戏耳,而真骂耶?”王怒,骤起扑之,落其帽。王亦倾跌。 妻入,扶之曰:“何醉至此!”王曰:“长班可恶,我故惩之,何醉也?”妻笑曰:“家中止有一媪,昼为汝炊,夜为汝温足耳。何处长班,伺汝穷骨?”子女皆笑。王醉亦稍解,忽如梦醒,始知前此之妄。然犹记长班帽落。寻至门后,得一缨帽如盏大,共疑之。自笑曰:“昔人为鬼揶揄,吾今为狐奚落矣。” 异史氏曰:“秀才入闱,有七似焉:初入时,白足提篮似丐。唱名时,官呵隶骂似囚。其归号舍也,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其出场也,神情惝怳,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迨望报也,草木皆惊,梦想亦幻。时作一得志想,则顷刻而楼阁俱成;作一失志想,则瞬息而骸骨已朽。此际行坐难安,则似被絷之猱。忽然而飞骑传人,报条无我,此时神色猝变,嗒然若死,则似饵毒之蝇,弄之亦不觉也。初失志心灰意败,大骂司衡无目,笔墨无灵,势必举案头物而尽炬之;炬之不已,而碎踏之;踏之不已,而投之浊流。从此披发入山,面向石壁,再有以‘且夫’、‘尝谓’之文进我者,定当操戈逐之。无何日渐远,气渐平,技又渐痒,遂似破卵之鸠,只得衔木营巢,从新另抱矣。如此情况,当局者痛哭欲死,而自旁观者视之,其可笑孰甚焉。王子安方寸之中,顷刻万绪,想鬼狐窃笑已久,故乘其醉而玩弄之。床头人醒,宁不哑然失笑哉?顾得志之况味,不过须臾;词林诸公,不过经两三须臾耳,子安一朝而尽尝之,则狐之恩与荐师等。” 译文: 王子安,是东昌府的.名士,但屡次科考不中。一次,他考过试后,眼巴巴地盼着考中的消息。快临近发榜时,他痛饮一场,喝得酩酊大醉,回家后睡在卧室里。忽然有人喊道:“报马来了!”王子安踉踉跄跄地爬起来说:“赏十千钱!”家里人因为他醉了,骗他安慰他说:“你只管睡下,已经赏了。”王子安才又躺下。一会儿,又有个人进来说:“你考中进士了!”王子安自言自语:“还没去京城殿试,怎么中了进士?”来人说:“你忘了吗?三场已考完了!”王子安大喜,跳起来大叫着说:“赏十千钱!”家人又像上次那样哄着他睡下。 又过了一会儿,一个人急急忙忙跑进来说:“你已点了翰林,跟班在这里伺候!”王子安一看,果然见两个人在床下拜见,衣着都很整洁。王子安又大叫赏给跟班酒饭。家人又骗他,心里暗笑他醉得太厉害。过了很久,王子安自己想,既然做了大官,不可不出去夸耀夸耀,便大叫跟班。叫了几十声,却没人答应。家人笑着说:“你先躺着,我们去找他们。”又过了很久,跟班果然来了。王子安捶床跺脚,大骂跟班:“蠢奴跑哪里去了!”跟班发怒地说:“你这个无赖!刚才不过是跟你玩玩罢了,你倒真的骂起来!”王子安大怒,从床上一跃而起,去打跟班,把他的帽子打落了,王子安也跌倒在地。他妻子走进来,扶起他来说:“怎么醉到这种地步!”王子安说:“跟班可恶,我所以惩罚他,怎么是醉了?”妻子大笑着说:“家里只有我这个老婆子,白天为你做饭,晚上替你暖脚,哪里来的跟班,会伺候你这把穷骨头!”孩子们都笑了起来。王子安这时酒醉也快过去了,忽如大梦方醒,一下子明白了刚才的事都是假的。但还记得跟班的帽子掉了,忙去门后寻找,果然找到了一顶像茶盅那样大小的缨帽。大家都很惊疑,王子安自我解嘲说:“过去有人被鬼揶揄,我现在则是被狐狸戏弄了!” 【《聊斋志异之王子安》原文及译文】
第 1 页
《王子坊》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篇一:《神思》原文与译文对照版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原文与译文对照版
篇二:礼记学记 原文译文对照版
礼记。学记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
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易解:引发思虑,广求善良,只能做到小有名声,不足以感
动群众。亲自就教于贤者,体念远大的利弊,虽能够感动群众,仍然
不足以教化人民。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
要从教育入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易解:虽然是质地美好的玉,如果不经过琢磨,也不能成为
有用的器皿;人虽然自称是万物之灵,如果不肯学习,也不会明白做
人处世的道理。所以古时候的君主,建设国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
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工作。《尚书·兑命篇》说:要自始至终常常
想到学习。就是这个意思。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
第 2 页
之谓乎?
◎易解: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
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
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
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
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
相辅相成的。《尚书·兑命篇》说: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
教学互进。是这个意思。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
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
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
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
「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易解:古时候教学的地方,一家中设有「私塾」,一党中设
有「庠」(五百家为党),一个遂中设有「序」(一万两千五百家为
遂),一国之中设有「太学」。每年都有新生入学,隔年考试一次。
入学一年之后,考经文的句读,辨别志向所趋;三年考察学生是否尊
重专注于学业,乐于与人群相处;五年考察学生是否博学笃行,亲近
师长;七年时考察学生在学术上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及对朋友的选择,
这时候可以称之为小成。九年时知识通达,能够触类旁通,遇事不惑
而且不违背师训,就可以称之为大成。这时候才能够教化人民,移风
易俗,然后附近的人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都来归附。这是大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