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2《活出生命的精彩》教案

10.2《活出生命的精彩》教案

10.2《活出生命的精彩》教案
10.2《活出生命的精彩》教案

2020-2021学年春季部编版(统编)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活出生命的精彩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是由多种生命组成的,了解生命的顽强性,各种生命之间是相互依存的。

2、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3、懂得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

教学重点: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体验生命的可贵之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懂得生命需要相互关爱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碧蓝的天空,洁白的飞鸟,摇曳的青草,奔跑的羊儿,这里所以美丽,是因为到处都散发着生命的气息。我们的世界也因为生命的运动而显得异彩纷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一、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板书)

其实,不仅仅是草原,在森林里,在大海中,在山野间,甚至在沙漠深处,都有美丽的生命。

学生收集的图片:动物、植物、风景照

学生活动: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种生物,对它了解多少。

师: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万物欣欣向荣,感受到世界充满生命力和无穷希望,感受到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宇宙中最美丽的星球。但我现在想请同学们看一看另一种地球。

请大家观察课本24页的两幅图片并用词语形容出来

讨论: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生命,这个世界会是怎样的?

教师总结:当我们从我们的祖先手中接过地球时,我们以为拥有了无限的财富。所以,我们浪费,我们破坏。鲜花没有了,树木没有了,动物们的家也就没有了,矿藏被我们贪婪地挖掘,资源被我们肆意地挥霍。所以,地球受伤了,而我们却以为地球在我们的手中变得现代了,可以自豪了,可以向子孙后代交代了。殊不知,我们将来留给他们的只会是一个干涸的地球,一个失去生命活力的地球。而要想让地球变得更加美丽,而不是支离破碎,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尊重地球,尊重生命。

二、生命需要相互关爱(板书)

学生活动:讨论如果你遇到以下情况,你会怎么办?

(1)隔壁老奶奶身体不好,经常大声咳嗽,影响你做作业。一天在楼道里,老奶奶一边咳嗽一边慢腾腾地走在你前边,而且你上学快迟到了,这时你会【

(2)今天天气突然变冷,同座的同学受凉了,上课时吐了一地,还弄脏了你

的衣服,这时你会【】

(3)下雨天,放学路上,一只小花猫在路边,浑身被雨淋湿了,正在“喵喵”地叫着,这时你会【】

(4)小区里刚刚铺上草皮,绿色的草坪多么漂亮呀!可是很多人为了抄近道,直接从草坪上践踏过去,这时你会【】探讨结论: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心和爱护,人与其他生命之间也要和谐相处,相互关心和爱护。即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教师总结: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有时,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可能会对一个生命造成伤害。生活中也有许多突如其来的不幸事件,伤害了无数生命。如果我们想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就需要每一个人,去关爱与呵护周围的生命,特别是与珍稀野生动植物,因为他们是与我们同住地球家园的朋友。

学生活动一:(讨论)春天来了,随之而来的不仅是鸟语花香,有些地区还有漫天的沙尘,你知道沙尘暴肆虐的原因吗?

或许,有的同学会说,人类是万物之长,是大自然的主宰,为什么不能随心所欲地支配地球?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人类随心所欲的后果。

活动二: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总结

1、列举自己了解的已经消失的珍惜动植物。

2、列举自己所了解的一些环境问题,比如沙尘暴、疾病、气候等。

补充材料:一份动物死亡档案。有些动物我们永远没有机会再见到了,而另一些动物正在死亡的边缘挣扎。

1799年蓝马羚灭绝,原生活于南非

1844年大海雀灭绝,原生活于大西洋北部岛屿;

1876年欧洲野马灭绝,原生活于欧洲

教师总结: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当我们的绿色森林被破坏时,迎接而来的是洪水和沙尘和风暴,也就是在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最终受到惩罚的还是人类自己。因此我们要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关爱一切生命。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了哪些内容?

1、请你设计两条标语,警惕人们要保护大自然。(语言要简练)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如何理解生命需要关爱?

《10.2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10.2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鹿泉市宜安镇中学崔素梅 一、教材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力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浮力是前面所学的力学知识的延伸扩展,是初中力学部分的又一个重点;浮力是本章的关键,为以后研究物体浮沉条件奠定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由于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起来总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因此,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推理等方法,努力激发使这一部分教学不枯燥,争取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浮力”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的积累中和在小学自然常识课的学习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说陌生,是因为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等重要知识,还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在第一节浮力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学习了称重法求浮力的方法,学习了影响浮力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做好了铺垫和准备。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关键问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溢水杯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 2、会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阿基米德原理。 (2)难点:①探索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②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五、教法的选择 1、将被动观察改为主动探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 2、探究模式采用与物理研究方法相同的模式,猜想——设计——验证——分析归纳——评估。 六、学法的指导 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 1、学生的活动空间。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试验,全体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探究过程,得到发展。 2、学生的思维空间。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思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 3、学生的表现空间。通过把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愉悦。 七、教学准备 空易拉罐(自备,每组1个)、盘子每组1个、弹簧秤每组1只、小石块每组1块、溢水杯每组1套、细线、烧杯、水等 八、课堂主线设计: 知识线索:(隐线)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 情景线索:(明线)阿基米德鉴定王冠是否掺假 逻辑线索:(思维线索)在不损坏王冠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测出王冠的体积,进而求出王冠的密度。 九、教学过程

10.2 活出生命的精彩教案

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 第2课时活出生命的精彩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生命得到滋养,不断充盈自己的生命。 (2)关注自身的发展,关切他人的生命。 (3)甘于生命的平凡,也乐于创造生命的伟大。 2.能力目标 (1)增强运用自己的品质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能力。 (2)初步形成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生命的精彩,能够理解生命意义的内涵。 3.知识目标 (1)理解不同的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不同,生命的意义也不同。 (2)懂得生命的意义来自对生活的付出,来自与他人的分担和分享,懂得平凡的生命也能创造伟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贫乏与充盈。 难点:平凡与伟大。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活出生命的精彩》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本课通过了解他人的生命故事,激励学生努力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三个重要议题:“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通过探索“16岁中学生的生活”“照顾倒地的路人”以及“在平凡岗位上最美的人”等“探究与分享”活动,分别从对自己、对他人和社会、对国家和人类三个层次探讨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鼓励学生丰富自己的生命,关心他人,亲近社会,让生命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2.学情分析 (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说课讲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物理《9.2 滑轮及其应用》第一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基础上对滑轮的学习。本节既是旧知识的延伸又是第二课时学习“滑轮组”的基础。本节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滑轮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大大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总之本节课无论在知识的学习还是的能力的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以及掌握定滑轮、动滑轮的使用方法、工作特点及工作原理。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初二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物理课的特点比较熟悉,对物理有一定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滑轮及其应用》是在学生有初步杠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滑轮的特点、实质较难理解,通过实验使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使初中学生易于掌握。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定、动滑轮的使用方法;(2) 定、动滑轮的工作特点(3)定、动滑轮的工作原理;(4)滑轮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本节课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生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方案、使用工具收集证据、处理数据、表达与交流、解释问题等过程,归纳得出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通过物理建模的方法从理论上将滑轮抽象为变形杠杆,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滑轮的工作原理,然后再对已经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解释,进一步理解滑轮的工作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以自主、协作的实验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交流、讨论等方式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 2、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 3、通过了解滑轮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特点”过程,运用实验归纳法得出结论。 2、通过将定滑轮抽象成等臂杠杆、将动滑轮抽象成省力杠杆的过程,感受建模的科学方法。

八年级下册物理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教案

第2课时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2.掌握计算浮力的几种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利用多种方法求浮力,建立用不同角度、不同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浮力的计算 师同学们想想有哪些方法可以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生1:称重法:F浮=G-F. 生2:二力平衡法:F浮=G(漂浮时). 生3: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 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浮力的计算”,并讲解. 浮力的计算(多媒体课件) ①公式法(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a.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V物;物体的一部分浸在液体中时,V排<V 物. b.对于同一物体,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就越大.当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时,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再变化,它所受的浮力大小也不再变化. c.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由于大气的密度是变化的,所以大气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也是变化的. 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之差. ③称重法:F浮=G-F拉(或F浮=G-G′). 空气中测得物体所受重力为G,物体浸在某种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拉,则F浮=G-F拉(注:当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则F 浮=G). 例题 1 (用多媒体展示)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将体积为 1.0×10-3m3的实心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如图所示,静止时, 其下表面距水面0.06m.请根据此现象和所学的力学知识,计算 出两个与该木块有关的物理量.(不要求写计算过程,g取10N/kg) (1);(2) 答案:(1)木块所受浮力F浮=ρ水gV排=6N (2)木块所受重力G木=6N (3)木块质量m木=0.6kg (4)木块密度ρ木=0.6×103kg/m3 (5)木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力F=6N (6)木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强p=600Pa(任选两个) 知识点2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密度 师我们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可以求浮力,反过来我们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可以求出液体的密度呢? 师请同学们思考,假如我们想测物体的密度,又该如何呢? 生:可以通过公式ρ=m/V计算得出. 师规则的物体可以通过测量计算出体积,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又如何求出呢?

人教版八年级 滑轮及其应用练习题(含答案)

滑轮及其应用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物体甲重40N ,物体乙重70N ,如右图所示两物体都静止.此时甲、乙两物体所受合力分别为( ). A.0,30N B.0,0 C.30N ,30N D.30N ,110N 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提升物体,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装置是: 3、如图3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 ) 4、如图3所示,在用滑轮将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匀速移动时,拉力分别为F 甲、F 乙、F 丙、F 丁,比较它们的大小(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细绳间的摩擦),正确的是( ) A .F 甲>F 乙 B . F 乙=F 丙 C .F 丙<F 丁 D .一样大 5、图甲、图乙是由相同的 滑轮组装的滑轮组,甲乙两人分别用两装置将质量相等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空气阻力、摩擦、滑轮和绳子的质量均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拉力等于乙的拉力 B .甲的拉力等于乙的拉力的3倍 C .乙拉绳子的速度是甲拉绳子速度的2倍 D .甲拉绳子的距离等于乙拉绳子距离的2倍 6、如图1所示是滑轮的两种用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是动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B .乙是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C .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D .乙是定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7、用不同机械将同样重物匀速提升,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拉力F 最小的是( )

8、利用定滑轮将同一重物匀速提升时,若所用拉力的方向如图2所示,则F1F2和F3的大小关 系是 A.Fl = F2 = F3 B.Fl < F2 < F3 C.Fl > F2 > F3 D.Fl > F2 = F3 10、物体M重100牛,若不计摩擦、绳及滑轮自重,当滑轮在恒力F作用下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时,物体M的速度及拉力F的大小分别为() A.0.5米/秒、100牛 B.1米/秒、50牛 C.2米/秒、200牛 D.4米/秒、100牛 11、如图4所示,物体重20N,在F=4N的拉力作用下,物体能做匀速直线 运动,则物体受地面摩擦力的大小为 A. 24N B.20N C.8N D.4N 12、为了将重400 N的物体提到高处,工人师傅用两只滑轮组成滑轮组,用该滑轮组提起重物所用的拉力至少为( ) A.100 N B.200 N C.133 N D.100 N 13、如图8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体.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 可能值是() A.20N B.25N C.30N D.32N 14、如图2所示,AB质量分别为20 kg和15 kg,弹簧测力计重力不计,用手抓住弹簧测力计外 壳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F1,用手抓住A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为F2,用手抓住B时弹 簧测力计读数是F3,如图秤钩在左侧,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F1=350N F2=150N F3=50N B.F1=200N F2=150N F3=150N C.F1=150N F2=200N F3=350ND.F1=200N F2=150N F3=200N 图2 15、如图1,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200N的物体,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为40N,匀速拉动 物体(摩擦及滑轮重不计),水平拉力应为 A 200N B 20N C 140N D 40N 16、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力F的作用下,重物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 已知重物A上升速度为0.2 m/s,不计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物体的重力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 ) A.20N 0.4m/s B.20N 0.1 m/s C.5 N 0.4m/s D.5N 0.1 m/s 二、作图题 17、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物体,请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18、站在地面上的人,利用图13中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请画出绕绳方法。(要求图中滑轮都使用) 19、如图4所示,某人站在A处用一根绳子和两个滑轮提起物体B,画出物体B的重力的示意图和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20、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汽车拉出来,试在第25题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阿基米德原理 设计 要素 设计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规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节是对上节探究结果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核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做到会操作、会 记录、会分析、会论证。 2、能复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书写其数学表达式。 3、能应用公式 排 浮 G = F和 排 液 浮 gV Fρ =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实验知道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情感态度 价值 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学分析教学 重点 1、让学生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水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概括归纳 出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 难点 难点 1、让学生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水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概 括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解决 办法 1、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强化学生建立阿基米德原理的认识过程。 教学资源实验器材:溢水杯、烧杯、水、小桶、弹簧秤、细线、重物。多媒体教师用书、教科书、 板书设计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一、阿基米德原理 1、大量实验结果证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公式: 排 浮 G = F 1 / 4

滑轮及其应用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2、通过自制教具以及杠杆的平衡条件,对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得出定滑轮是一种等臂杠杆、动滑轮是一种省力杠杆的变形; 3、在对实例的分析和解释中进一步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提高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2、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滑轮,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及特点。 难点:1、定滑轮是一种等臂杠杆、动滑轮是一种省力杠杆的变形; 2、找动滑轮的支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演示:杠杆提水的实验

在杠杆的一端施加一个向下的动力,发现杠杆已经碰地了,小桶还没有离开井口。 提问:该怎么办呢? 将杠杆向上移动,就能使杠杆继续转动,小桶就会继续被举高。(边讲边做)如果杠杆能够连续转动,小桶就可以被举得更高。(演示) 提问:杠杆要是连续转动起来的话,大家想象一下,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操作:转动红色的等臂杠杆 现象:看到它形成了一个圆。 操作:用自制教具改装。 讲授:像这样改装好的装置就叫做滑轮,滑轮实际上就是杠杆的变形,它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现代化生产中,人们使用的往往是复杂的机械,但复杂机械中的许多部件就是由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组合起来的。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滑轮。 二.新课教学: 请学生观察:滑轮由哪些部分组成呢?(PPT出现一个滑轮)学生:有轮子(轮子的边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有凹陷(我们把它称为槽。) 教师:轮子会不会转呢?(会) 教师:绕着什么转?(绕着圆心) 教师:也就是绕着通过圆心的轴转动。

(八年级物理教案)初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初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教案 (一)教学要求: 1.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3.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 (二)教具: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溢水杯、烧杯、水、小桶、弹簧秤、细线、石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2.如何用弹簧秤测出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浮力的大小。要求学生说出方法,并进行实验,说出结果。 3.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1.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浮力产生的原因。下面来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下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2.阿基米德原理。 学生实验:实验 1。 ①简介溢水杯的使用:将水倒入溢水杯中,水面到达溢水口。将物体浸入溢水杯的水中,被物体排开的这部分水从溢水口流出。用空小桶接住流出的水,桶中水的体积和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相等。 ②按本节课文实验 1的说明,参照图12-6进行实验。用溢水杯替代“作溢水杯用的烧杯”。教师简介实验步骤。说明注意事项:用细线把石块拴牢。石块浸没在溢水杯中,不要使石块触及杯底或杯壁。接水的小桶要干净,不要有水。 ③将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课上出示写好的小黑板)并写出实验结论。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⑤总结: 由几个实验小组汇报实验记录和结果。 总结得出: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相等。 说明:如果换用其他液体来做上述实验,结论也是一样。即使物体不是浸没,而是一部分体积浸入液体中,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也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3.学生实验本节课文中的实验2。 ①明确实验目的:浮在水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有什么关系? ②实验步骤按课本图 12-7进行 ③将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并写出结论。(出示课前写好的小黑板)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⑤总结:

《_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1]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力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浮力是前面所学的力学知识的延伸扩展,是初中力学部分的又一个重点;浮力是本章的关键,为以后研究物体浮沉条件奠定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由于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起来总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因此,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推理等方法,努力激发使这一部分教学不枯燥,争取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浮力”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的积累中和在小学自然常识课的学习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说陌生,是因为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等重要知识,还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在第一节浮力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学习了称重法求浮力的方法,学习了影响浮力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做好了铺垫和准备。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关键问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溢水杯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 2、会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阿基米德原理。 (2)难点:①探索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②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五、教法的选择 1、将被动观察改为主动探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 2、探究模式采用与物理研究方法相同的模式,猜想——设计——验证——分析归纳——评估。 六、学法的指导 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 1、学生的活动空间。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试验,全体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探究过程,得到发展。 2、学生的思维空间。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思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 3、学生的表现空间。通过把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愉悦。 七、教学准备 空易拉罐(自备,每组1个)、盘子每组1个、弹簧秤每组1只、小石块每组1块、溢水杯每组1套、细线、烧杯、水等 八、课堂主线设计: 知识线索:(隐线)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 情景线索:(明线)阿基米德鉴定王冠是否掺假 逻辑线索:(思维线索)在不损坏王冠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测出王冠的体积,进而求出王冠的密度。 九、教学过程

电磁场和电磁波的应用

本科生学年论文(课程设计)题目: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应用 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科门类理学 专业应用物理 学号2012437019 姓名郭天凯 指导教师闫正 2015年11月18日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应用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改革创新,电磁场与电磁波已经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电子通信产品的随处可见,手机通信,微波通讯以及无线电视等;电磁波极化在雷达信号滤波、检测、增强、抗干扰和目标鉴别/识别等方面的应用;电磁场在金属材料加工、合成与制备中的应用;电磁波随钻遥测技术在钻井中的应用;电磁场的生物效应在电磁治疗方面的应用等都离不开电磁成与电磁波。本文将进一步对电磁场与电磁波在通讯、科技开发、工业生产、生物科学、材料科学等方面的应用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电磁场;电磁波;极化;电子通信技术;电磁波的应用

目录 1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概况 (1) 2 电磁场与电磁波在通讯方面的应用 (2) 2.1 在无线电广播中的应用 (2) 2.2 在电视广播中的应用 (2) 2.3 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2) 2.4 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 (2) 3 电磁波极化的应用 (3) 3.1 利用极化实现最佳发射和接收 (3) 3.2 利用极化技术提高通信容量 (3) 3.3 极化在雷达目标识别、检测和成像中的应用 (3) 3.4 极化在抗干扰中的应用 (4) 4 电磁波随钻遥测技术在钻井中的应用 (5) 4.1 采用数据融合技术,优化产品性能,提高传输深度 (5) 4.2 采用广播芯片技术,提高信息传输能力 (5) 5 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6) 5.1 电磁场的生物效应及其发展 (6) 5.2 电磁场作用的机理 (6) 6 电磁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7) 7 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8)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用实验研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公式和适用条件. 4.能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推导阿基米德原理. 5.能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和解决简单问题. 教具: 量筒、弹簧秤、金属块、装有水的烧杯、橡皮泥、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铝块 教学过程: 一、教师演示实验,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a)用这些器材怎样测量金属块浸入水中的浮力? 用称量法求浮力的公式F浮=G-G'(G代表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代表金属块在水中的视重) (b)怎样知道金属块浸入水的体积(即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 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公式:V排=V2-V1(V1代表没浸金属块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2代表浸入金属块时水面到达的刻度) (c)怎样计算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 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的计算公式:G排液=p液Gv排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强调:注意测浮力时金属块不能与容器底、壁接触.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例如:学生根据游泳体会到人身体浸入水中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物体浸在液体中越深受到浮力越大;物体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根据曹冲称象的故事,象或石头越重,船吃水深度越大,船排开的水越多,受到浮力越大等等. 教师乘机导入新课:你们当中到底谁说得对,请自己动手做实验,探索分析得出结论.二、学生通过实验,找出规律,认识新知 先请学生依次做以下几个实验: (a)用实验桌上的仪器:量筒、弹簧秤、金属块,并根据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算出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

(b)用实验一的器材,测出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 (c)把实验一中量筒里的水倒出改装酒精,把金属块浸没到量筒里的酒精中,测算出此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和它排开酒精的重力,并请学生将实验数据填入预先设计印发的表格里.如下所示: 以上三个实验完成后,提问:“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出液体的重力) 教师讲解:大家通过实验探讨得到的结论,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就研究了这个问题,并总结了一条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请学生看书上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引导他们推导出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液=G排=ρ液gV排. 根据这个公式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三、学生做实验,排除生活错觉,加深理解新知 教师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实验前自己对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认识上有哪些观点是错误的,并根据自己的情况选用桌子上的实验仪器动手做实验验证其错误.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启发学生选做了以下的五个实验: (a)在量筒中多装些水,用一定长度的细线系着金属块挂在弹簧秤钩上,让金属块浸没在水中不同的深度,看弹簧秤的示数是否变化,从而看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否变化.(b)将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铝块分别挂在弹簧秤上,浸没到水中,看两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有何关系,从而看出浮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力及做成物体的物质密度有无关系.(c)将同一橡皮泥做成圆的、方的、扁的、三角形的分别挂在弹簧秤上浸没到量筒里

八年级物理滑轮及其应用教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滑轮及其应用教案(沪科版) 0.2滑轮及其应用 时间主备人使用人 课题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课型实验探究 教学目标知道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的实质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教学难点1、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进行实验探究拉力、物重及吊起动滑轮绳子股数间的关系 课时2课时 教学设想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分别获得定滑轮和动滑轮在使用过程中其作用方面的规律性结论。然后再引导学生应用杠杆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论证实验探究的结论。接着引导学生对滑轮组进行实验探究,让他们去寻求重物所以的拉力与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的关系。最后通过介绍几种升降机械,让学生知道复杂的机械中有许多部件是由杠杆和滑轮等简单机械组成的。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 播放学生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录像,观察到了旗杆顶端

是一个什么样的装置其作用是什么? 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滑轮及其应用 二、出示学习目标: 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并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其作用和实质。 知道什么是动滑轮,并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其作用和实质。 知道什么是滑轮组,并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其作用以及提升重物所用的拉力与承担物重的绳子的股数关系。 三、自学指导: 定滑轮:_______________叫滑轮,_____________叫定滑轮。 ○1定滑轮的作用是什么? ○2定滑轮能否省力?能否改变施力的方向? ○3依据图分析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杠杆。 ○4生活、生产中哪些地方使用定滑轮? 动滑轮:______________叫动滑轮。 ○1动滑轮的作用是什么? ○2动滑轮能否省力?能否改变施力的方向? ○3依据图分析动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杠杆。 ○4生活、生产中哪些地方使用动滑轮? 滑轮组:____________叫滑轮组

《阿基米德原理》的教案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的教案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有: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轮船漂浮的原因,学习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阿基米德原理是流体静力学中的一条基本定律,是解决浮力问题的重要依据之一。从知识体系上来看,本节内容是在定性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基础上,进一步定量探究浮力的大小,是上一节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并为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奠定基础 (2)教法建议 本节是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阿基米德原理,所以让学生做好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是学好本节课的关键。浮力的产生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向来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为了在这部分给学生的学习做好铺垫、搭好台阶,修订教科书利用前面学过的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压强不同的知识,分析了浮力产生的原因;另外,从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引导学生得出与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有关。这样就较原教科书的设计梯度更小些,

利于学生理解。不然学生在得出排开的液体越多所受的浮力越大后,总是很难想到为什么要称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3)学情分析 教材通过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当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F浮=G排液,还可推导出F浮=,从而了解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其它因素无关。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初二学生的思维多停留在感性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学生很难完全理解这一点,更不能熟练应用。因此,进行阿基米德原理内容教学之前,首先安排了一课时时间,让学生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通过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使学生亲身感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材料、形状、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深度无关。同时,通过该探究活动,也可培养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问题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这一切,都能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打下很好的基础。 (4)学法建议

8.电磁波的技术应用教学设计

电磁波的技术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本节通过列举电磁波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事例,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技术应用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发表见解,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学案自主了解电磁领域的发明与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小组分析讨论,掌握电磁波应用原理,学会用链表方式描述工作原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教学,让学生感悟电磁波魅力,懂得尊重.热爱科学;以实例展示和讲解贯穿教学,让学生更生动地体会到物理学的发展对人类文化.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 列举电磁波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事例,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技术应用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发表见解; 【教学难点】 对无线电广播.电视.雷达和移动电话等电磁波应用实例原理的了解; 【教学策略的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和特点,从学生认知角度出发,教学策略如下: 1.设计学案——让学生能自主了解电磁领域的发明创造及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新课教学打下基础; 2.小组自学——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式的小组讨论,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学段落,小组讨论.分析.总结各实例的工作原理,进行汇报,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 3.教师实例教学——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图片.视频等配合学生的讨论汇报,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认知程度; 4.链表展示——以链表方式展示学生的汇报总结的实例工作原理,让教学内容更加清晰.系 统; 5.课堂开放性讨论——通过实际开放性的课堂讨论,让学生扩宽知识面,不仅仅局限于课本 内容; 6.布置知识性和开放性的课后作业,以反馈教学质量。 【教学用具】 多媒体,PPT,视频,收音机一台,手机一部,实验用音频信号发生器,接收器及功放。【教学流程图】

初中物理专题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阿基米德原理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有: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轮船漂浮的原因,学习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阿基米德原理是流体静力学中的一条基本定律,是解决浮力问题的重要依据之一。从知识体系上来看,本节内容是在定性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基础上,进一步定量探究浮力的大小,是上一节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并为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奠定基础 (2)教法建议 本节是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阿基米德原理,所以让学生做好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是学好本节课的关键。浮力的产生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向来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为了在这部分给学生的学习做好铺垫、搭好台阶,修订教科书利用前面学过的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压强不同的知识,分析了浮力产生的原因;另外,从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引导学生得出与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有关。这样就较原教科书的设计梯度更小些,利于学生理解。不然学生在得出排开的液体越多所受的浮力越大后,总是很难想到为什么要称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3)学情分析 教材通过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当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F浮=G排液,还可推导出F浮=ρ液gV 排液,从而了解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其它因素无关。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初二学生的思维多停留在感性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学生很难完全理解这一点,更不能熟练应用。因此,进行阿基米德原理内容教学之前,首先安排了一课时时间,让学生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通过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使学生亲身感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材料、形状、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深度无关。同时,通过该探究活动,也可培养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问题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这一切,都能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打下很好的基础。 (4)学法建议

活出生命的精彩_五年级作文

活出生命的精彩 残疾,多么可怕的字眼。有多少人因为残疾,而失去了梦想。可是,也有许多人虽然残疾了,但是他们用努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用奋斗谱写生命的篇章。 刘伟,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他是一个在《中国达人秀》中一举成名的残疾人。小时候的刘伟酷爱运动,不幸的是,有一次刘伟和小伙伴在玩耍时,不小心碰到了高压电,失去了双臂。在他父母的鼓励下,他没有自暴自弃。并且刻苦学习游泳,还夺下了两项锦标赛的冠军呢!正当他满怀信心地向母亲许下誓言要在奥运会上拿一枚金牌时,厄运再次降临了,刘伟因高压电损伤身体免疫力的后遗症复发了,使刘伟第二次满怀憧憬的运动梦彻底地破碎了。他放弃了吗?不,没有。他把自己的希望放在了音乐上,一所学校的校长却以“影响校容”拒绝了他。他那强烈的自尊心刹那间被激发了,他用所有的努力来来告诉歧视他的人,我虽然是个残疾人,至少我还有一双完美的腿,我会用我的努力来告诉你们,我们残疾人虽然失去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可我们却没有失去最宝贵的梦想!是它激励刘伟不自暴自弃,是它激励刘伟要加倍努力,是它激励刘伟要坚持不懈!在舞台上用脚趾弹出了一首首优美的歌曲,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这就是梦想的力量!这就是残疾人永不放弃的力量!这就是令人敬佩的伟大力量! 要有希望,为梦想而前行。刘伟做到了。尼克·胡哲,一个残疾人,1982年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天生没有四肢。面对

着无数的挑战与障碍,他凭着信心成长,这信心的力量帮助他战胜了许多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他用他的感恩、智慧以及仅有的“小鸡腿”,奏响了一曲生命的颂歌。他拥有两个大学学位,还是国际公益组织的总裁,2005年还获得了“杰出澳洲青年奖”。 刘伟用他非凡的努力活出了生命的精彩;尼克·胡哲用他乐观向上的精神活出了生命的精彩;……这么多的残疾人活出了他们自己的精彩,更何况是我们呢?四肢健全的我们更应该积极、乐观地去做任何事,活出生命的精彩!

人教版八年级---滑轮及其应用练习题(含答案).doc

人教版八年级---滑轮及其应用练习题(含答案)

滑轮及其应用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物体甲重40N,物体乙重70N,如右图所示 两物体都静止.此时甲、乙两物体所受合力分 别为(). A.0,30N B.0,0 C.30N,30N D.30N,110N 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提升物体,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装置是: 3、如图3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

4、如图3所示,在用滑轮将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匀速移动时,拉力分别为F甲、F乙、F丙、F丁,比较它们的大小(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细绳间的摩擦),正确的是() A.F甲>F乙B.F乙=F丙C.F丙<F 丁D.一样大 5、图甲、图乙是由相同的滑轮组装的滑轮组,甲乙两人分别用两装置将质量相等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空气阻力、摩擦、滑轮和绳子的质量均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拉力等于乙的拉力 B.甲的拉力等于乙的拉力的3倍 C.乙拉绳子的速度是甲拉绳子速度的2倍 D.甲拉绳子的距离等于乙拉绳子距离的2倍 6、如图1所示是滑轮的两种用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动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B.乙是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C.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D.乙是定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7、用不同机械将同样重物匀速提升,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拉力F最小的是() 8、利用定滑轮将同一重物匀速提升时,若所用拉 力的方向如图2所示,则F1F2和F3的大小关系是 A.Fl = F2 = F3 B.Fl < F2 < F3 C.Fl > F2 > F3 D.Fl > F2 = F3 10、物体M重100牛,若不计摩擦、绳及滑轮自重,当滑轮在恒力F作用下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时,物体M 的速度及拉力F的大小分别为() A.0.5米/秒、100牛 B.1米/秒、50牛 C.2米/秒、200牛 D.4米 /秒、100牛 11、如图4所示,物体重20N,在F=4N的拉力作用下,物体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受地面摩擦力的大小为 A. 24N B.20N C.8N D.4N 12、为了将重400 N的物体提到高处,工人师傅用两只滑轮组成滑轮组,用该滑轮组提起重物所用的拉力至少为( )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一、概述
· “滑轮及其应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 (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 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
· “滑轮及其应用”是初中物理“机械与人”一章的内容,教材的目的在于 怎样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和亲自实验来总结归纳出各滑轮的特点, 所需课时为
1 节; ·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基础上对滑轮的学习。本节既是 旧知识的延伸又是第二课时学习“滑轮组”的基础。本节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由于滑轮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大 大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无论在知识的学习还 是的能力的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主要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教师 演示,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以及使用它们的好处,能说明使用它 们的原理和解决使用中的一些问题。 ·这节课既是对杠杆知识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滑轮组”“功” 、 、和“机 械效率”作准备。所以,本节课在第九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让学生通 过动手实验、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并了解使用 它们的好处,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 2、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特点”过程,运用实验归纳法得出结 论。 2、通过将定滑轮抽象成等臂杠杆、将动滑轮抽象成省力杠杆的过程,感受 建模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滑轮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物理。
1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案例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案例 (二)教学要求 1.知道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形状等因素无关,阿基米德原理教案示例之二。进一步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和解答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 (三)教具:弹簧秤、玻璃水槽、水、细线、石块、体积相同的铜块、铝块、木块、橡皮泥、烧杯。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学生笔答课本章后的“学到了什么”问题1和2。然后由一学生说出自己填写的答案。教师讲评。 2.270克的铝块体积多大?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多大? 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演算,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并对在黑板上的计算进行讲评。 二、进行新课 1.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形状等因素无关。 ①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提问: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在不同深度受到的浮力是否相等? 学生回答并说出分析结果和道理。

教师演示实验:把铁块用较长一些的细线拴好,挂在弹簧秤上。先称出铁块重(可由学生读值)。将铁块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示数减小,问:这是什么原因?由学生读出弹簧秤的示数,计算出铁块受到的浮力。将铁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加大,静止后,由学生读出此时弹簧秤的示数,求出浮力的大小。比较两次浮力的大小,得出: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没有关系。换用其他液体进行实验,可得出同样的结果。 教师从理论上分析: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无论物体位于液体中的哪一深度,由于液体的密度和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变,所以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不改变。因此,这个物体无论处于液体中的哪一深度,它受到的浮力都是相等的。 ②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提问:浸没在同一种液体中的物体体积相同,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取一块橡皮泥,将它捏成立方体,用细线拴好,用弹簧秤称出橡皮泥重。将它浸没在水中,读取此时弹簧秤的示数。求出它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以上读值和计算由学生完成)将橡皮泥捏成球形,按上述实验步骤,求出它浸没在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 总结:比较两次实验测得的浮力大小,得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提问:由学生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上述实验结果。教师总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