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4《四个太阳》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4《四个太阳》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4《四个太阳》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4《四个太阳》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导学案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学习目标: ①、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 ②、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③、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抓住文章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法提示: 首先自读课文,感知这封信的内容,思考:这个孩子是谁?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然后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再通过感情朗读、思考、交流等手段感受作者悲痛、缅怀、渴望和平的情感。 课前准备: ①、课下搜集关于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资料,了解当今世界战事。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通过充分自读课文,争取做到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且很好的完成下列任务:①、我能把加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并组词。 zh k k w m 卓.越蓝盔.,凯.旋手腕.弥.漫 11

x zh 威胁.驻.军●对()个,错()个 ②、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xīshēng) (kǎi xuán)(zhēng fú) (ā yí) (jīng jì (gòng xiàn) (shén shèng)(zuìè)(jiàn kāng) (yǒng zhù rén jiān) (zhí xíng) ③、我理解并批注了这些词语的意思如:“蓝盔、征衣、军事观察员……”这些词我通过上网查找理解的,有 ;向老师请教的,有;查字典的,有 2、我会听写“牺牲、罪恶、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经济、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健康、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3、通过自读课文,我知道这篇文章是写给的一封信。信的正文首先写了,接着写了 ,最后呼吁 。让我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我还知道了是在呼吁,他发出呼吁,他因为 呼吁。 4、我把疑问批注在课文的空白处准备课堂交流: 5、我要记住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课上与同学交流 22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导学案Word版

11、蝙蝠和雷达 学习目标: ①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相关词语 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 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③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学法提示: 1、课前充分自读课文,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达 到正确流利,能正确的识写生字生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与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飞机 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图文对照,自己组织语言,说清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工作的原理,或者 课上向同学介绍在课下搜集的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培养语言表述能力。学习准备: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准备在课上与同学交流。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通过正确的读课文3至5遍,我能独立的完成下列任务: ①、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②、我能抄写下列词语并能听写 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 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 ③、下列形近字,我能注音组词。 骗()饿()绳()

蝙()蛾()蝇() 2、通过预习,我要 4、我把几点疑问批注在课文中。 【挑战自我】:我想仔细读课文圈点批注,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发明雷达的? (二)、学习探究 1、读文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发明雷达的? ①通过默读四、五、六自然段,我能填写下表。 ②读七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我能说一说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 2、我要做好准备在小组中交流或表演。 3、这篇课文真有意思,我能有感情的读一读。 (三)、拓展延伸: “响尾蛇”导弹 响尾蛇是一种蛇的名字。然而,导弹怎么会和响尾蛇连在一起了呢? 这是因为,科学家发现响尾蛇有一个很特殊的本领: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也能准确无误地捕捉到小动物;用布蒙上它的双眼,响尾蛇照样能捕到食物。原来,在响尾蛇两只眼睛的前下方,各有一个漏斗状的小窝。这个小窝是一个极强的“热感受器”,科学家称它为“热眼”。这种“热眼”能看见红外线。红外线是一种热的,看不见的光线,很多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春夏秋冬(1)

第一单元 本单元的专题为“识字”,安排了四课识字:《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和《猜字谜》。目的是要求学生知道识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口语交际”是听故事,讲故事,训练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怎样做到说话时既连贯又完整。语文园地是对本单元内容的综合考查,要求学生在主动识字的基础上,喜欢积累优美词语,爱上阅读。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一”,包括“口语交际”和“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 课题内容简说 《春夏秋 冬》 本课为看图学词识字,让学生在了解四季特点的基础上,学会四组词语,认识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姓氏歌》 本课为有关中国姓氏的拼音儿歌,儿歌通过有趣的问答游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要求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小青蛙》 这一篇拼音韵文,文章将汉字“青”加上不同偏旁组成的五个形声字,巧妙地穿插在韵文中,读起来生动有趣,琅琅上口,大大激发了学生识字的 兴趣。 《猜字谜》 这一课安排了两则字谜,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欣赏谜面优美的语言,还要让学生学会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猜出谜底生字,学会识字。

1.会认51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识字韵文,并能背诵部分韵文。 3.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识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能力,收集有关春天的词语,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春天。 1.会认51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识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识字韵文,积累词语。 1. 春夏秋冬………………………………………………………… 2~3课时 2.姓氏歌………………………………………………………………2~3课时 3.小青蛙………………………………………………………………2~3课时 4.猜字谜………………………………………………………………1~2课时 语文园地一……………………………………………………………2~3课时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主动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善于欣赏、勤于动手、善于发现的能力。 1.春夏秋冬 课题春夏秋冬课型新授课

部编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一)4 四个太阳导学案

4四个太阳 课题四个太阳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文语言优美,充满童真。因此,本设计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采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多种方法理解词句,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语言中用词的准确性及语言的生动性。通过学习让学生意识到: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别人认为做不到的事,我做到了就是一种创新。写字教学中,对学生的书写姿势、按笔顺规则书写生字等提出严格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四幅画。(教师) 2.制作本课的生字卡片;准备彩笔。(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1.教师出示课本插 图,请学生一边欣赏 图画,一边想:有什 么问题要询问小画 家? 2.要求学生模仿小记 者有礼貌地提问。 3.出示课文题目,引 导学生读课文,从课 文中得到答案。 1.认真欣赏四幅图画。斟 酌自己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用“我是×××报 的记者,请问……”这样 的形式来提问。 3.自由读课文。 1.学生每人画一幅太阳图画,说说自己画的太阳的颜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7分钟)1.要求学生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读课文。 2.分段读课文,要求 声音洪亮,不丢字、 不添字、不重复。 3.引导学生汇报初读 课文的收获。 1.用不同的符号记录自 己的阅读体验。 (1)不认识的字用圆圈圈 出来。 (2)感兴趣的词画上横 线。 (3)优美的句子画上波浪 线。 2.认真倾听,争做小老师 进行评价,提出有价值的 建议。 3.学生自由汇报自己的 收获。 2.读准下面词语。 太阳街道送给温暖 因为颜色尝尝香甜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用时:20分钟)1.学习第1自然段。 (1)引导学生读第1自 然段,说一说第1自 然段有几句话。 (2)教师引导学生识 记生字“太、阳、道”。 (3)学习第一句话。引 导学生理解叠词。了 1.(1)学生仔细阅读课文 第1自然段,找一找第1 自然段有几句话。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3)学生列举叠词。 (4)认真听教师的讲解, 试着用“到处”造句。 (5)小组内讨论,围绕“学 3.比一比,组词语。 大()道() 太()送() 忙()香() 忘()阳() 4.用自己的话说说夏天的特点。

最新太阳教学设计 (3)汇编

《太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密切关系,激发与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说明太阳特点的。教学准备: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的一般特点。你们还记得太阳有哪些特点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远大热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1-3自然段,再来体会体会太阳的特点。 3、太阳那么大,那么远,那么热,与我们的关系如何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得。 4、课文中有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读一读这句话,你能读懂什么?这句话告诉我们,有了太阳,才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也说明了太阳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你觉得这句话讲得对吗?你从哪儿体会到“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二、研读文本 1、学生自由读文。 2、师生探究交流: 随机交流: 你从哪儿体会到了“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A、指生读。你知道了什么? B、语言转换。

1、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如果没有太阳,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有了太阳,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还从哪儿体会到了”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A、看看云是怎样形成的?水——水蒸气——小水滴——云 吸热凝成漂浮越聚越多 B、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水——水蒸气——小水滴——云——雨雪 C、风又是怎么形成的?风——有冷有热 你还从哪儿体会到了”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A、我们利用太阳光可以干什么? B、我们平时是怎样利用太阳光杀菌的? 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指导背诵 1、自己读一读这一段话,你觉得这一段话中哪些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抓重点词:到处……到处……没有……没有…… 3、师生合作背诵 4、学生自己背诵,当堂完成课堂作业本第三题。 四、引出互文 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如果近点,地球就像金星一样,热得像一团蒸汽;远点,就像火星,冷得像一个冰的世界。只有地球离太阳的位置刚合适。这真是一个妙不可言的位置。

一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新部编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新部编人教版) 1 春夏秋冬导学案设计课题春夏秋冬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 课文是一篇“词串”形式的识字韵文。整篇课文是围绕一年四季的季节特点来安排词串的。课文配有精美的插图,为学生了解四季特点和识字识词创设了情境。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本课教学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将识字、写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指导学生通过想象,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等多种方式来识字识词。本文词串韵律感强,画面感强,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识记生字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口头表达能力。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本课生字卡片。(师生)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儿歌导入,初步识字(用时:10分钟) 1.播放儿歌《四季》。 2.板书课题,指 导学生朗读,教学生字“春”“冬”。 (1)指导观察。 (2)示范书写。 (3)指导学生书写。 3.指导组词。 1.听儿歌,说说从儿歌里听到了什么。 2.跟着老师朗读课题。 3.学写生字“春”“冬”。 (1) 观察字的结构。 (2)观察老师书写,跟着老师书空,说笔顺。 (3) 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进行描红。 4.联系生活给这两个字组词,交流自己识记“春”“冬”的方法。 1.猜字谜。 (1)三人 看日出。( ) (2)又戴半边帽,脚蹬两只鞋。( ) 二、图文 结合,朗读词语(用时:15分钟)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相机出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指导学生借助拼音朗读词语。读准“风”和“霜”。 2.出示词组。“春风吹”“夏雨落”“秋霜 降”“冬雪飘”,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词组。 3.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词语和词组。 4.出示插图,指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画上有什么。出示词语“青草”“红花”“游鱼”“飞鸟”和词组“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5.指导学生用不同形式读好词语和词组,读出韵律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词语和词组,读不 准的字音可以先圈起来,再请教老师和同学,最后再读几次。 2.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自主练习,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请读得好的同学示范,其他同学听一听怎样读出节奏感。 3.采用不同方法朗读词语和词组。可以分开读,也可以组合读。 4.观察课文插图,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四个太阳 教材分析: 《四个太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凭着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色彩不同的太阳分别送给四季,给人们带去欢乐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课文语言优美,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惬意,适合背诵。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课围绕“大胆想象、勇于创新”设计教学,以读为主,激发想象,图文结合,读中感悟,激励创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为”等6个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作者所画的四个太阳分别是送给哪个季节的以及太阳与万物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在尽情地朗读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感受课文的语言的亲切、自然;在阅读、交流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一年四季气候的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悟到作者通过画太阳表现出的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通过朗读课文,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感受四季的美景。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激趣导入 1、老师知道,孩子们最喜欢听歌了,所以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歌,请你们认真欣赏。师出示视频《种太阳》。歌曲叫什么名字?歌曲中的小朋友他要种几个不同的太阳挂在不一样的天空,今天我们课文中的小画家他要画太阳。孩子们知道他画了几个太阳吗?板书课题《四个太阳》。生齐读课题两遍。 二 .我会认(复习生字词) 昨天认识的生字朋友大家还记得吗?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1、指名认读生字,全班跟读。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齐读词语。 三、我会读(诵读感悟) (一)一读课文(读通顺,读懂) 请孩子们打开课本第81页,大声快速地读课文。(老师提出读书要求:不唱读,不拖读,不加字,不漏字,注意长句子中间的停顿,这次读课文还要把课文读懂,想想小画家画了哪四个太阳分别送给了谁?) 1、让学生说一说:文中的小画家,画了哪四种不同颜色的太阳,都送给了谁? 2、指名回答,教师贴出相应的图片,写上文字。 (二)二读课文(读出情感体验) 1、四个太阳全都挂在黑板上了,孩子们,你们最喜欢哪个太阳?就请大声地读一读写它的那一自然段,要读得有感情,读出你的喜欢好吗? 2、把你喜欢的太阳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A、夏天──绿绿的太阳 孩子们,夏天热起来是什么样子的?(图片) 在这些时候,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清凉,凉快,凉爽,下雨) 出示第一自然段。 谁能来读读这段,把清凉带给大家。 大家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一读。(师读) 想像老师一样美美地读读这段吗?大家一起来吧! 小作者的心地多么善良,心愿多么美好啊! B、秋天──金黄的太阳 ①你们还喜欢什么样的太阳?为什么?指名读。 ②这里有一个长句子,老师特意把它写出来,谁能一个字不错地读下来? ③出示句子: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 ④一片片飞舞的落叶就像一张张请柬来到孩子们中间,邀请大家去尝尝水果的香甜。 ⑤既然金黄的落叶这么热情,老师请男生来齐读这一自然段 C、冬天──红红的太阳 ①你们还喜欢什么样的太阳?指名读一读。

25太阳是大家的导学案

25.《太阳是大家的》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学习重难点 朗读、背诵诗歌是本课的学习重点,理解诗歌的含义是本课的学习难点。 学法指导 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习准备 给学生发放导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习时间 两课时 课前(两个课时共用) 学案自学 第一课时使用: (一)初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 2、边读边思考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这首儿童诗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的孩子游玩。 (二)读课文至少3遍,认会“彤、陪”,并一字组两个词,写在书上的蓝线内。会写“彤、霞、陪、趁”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使用: (一)熟读课文,进行以下自主学习: 自学提示1:太阳都做了哪些好事?太阳还能做那些好事? 自学提示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小树和鲜花并列在一块来写?这第二小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自学提示3:太阳在其他国家都会干些什么呢? 自学提示4:“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什么?除了太阳是大家的,还有什么是大家的? 自学提示5:你想对别的国家里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呢? 课中(第一课时) 一、老师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 (一)初读课文 1、组内检查读课文情况 2、边读边思考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这首儿童诗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的孩子游玩。 3、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1号领读“彤、陪”其他组员跟读,读错的组长教读三遍 2号领读:“彤、霞、陪、趁”,其他组员跟读,读错的组长教读三遍 3号4号交替领读词语“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5、交流识字方法。 三、班级展示 展示学习成果。 1.展示生字词,重点指导:彤、趁 2展示读课文。 3展示背诵课文。 4质疑探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2020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预习试题卡 1 古诗词三首 学生预学案设计 1.借助工具书给加点字补全音节,再把词语正确地读两遍。 l ū á wài篱.笆稀疏.杂.草老翁.亡赖.2.根据书写提示,正确地描一描下面的生字。 3.根据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ùxiùxiǔ 昨天,同学们在宿.( )舍里讨论了关于星宿.( )的问题。

2 乡下人家 学生预学案设计 1.把词语中的加点字的音节补全。 p h ié f ǎng 朴.素绘.成和谐.附.近倘.若2.根据书写提示,工整地描一描下面的生字。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照例装饰时令天高地阔 上面的词语中,有“按照惯例,按照常情”的意思的词语是 ,有“季节”的意思的词语是。

3 天窗 学生预学案设计 1.借助工具书给加点字补全音节,再把词语正确地读两遍。 r t uò àng b 锐.利河滩.闪烁.帐.子霸.气2.工整地抄写本课的生字,并写出读音。 慰藉蝙蝠鹰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慰藉唯一掠过阔达 锐利(1)小燕子时而( )水面,时而 飞上天空。 (2)永不放弃是梦想实现的( )秘诀。

4* 三月桃花水 学生预学案设计 1.根据本课生字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绮”的读音是qí,可以组词为“绮丽”。( ) (2)“谈”是左右结构的字,读音是tán。( ) (3)“和”是多音字,在“应和”中读hè。( ) 2.选一选,在能组成词语的字后面的括号里画“√”。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口头造句。纤细: 沉醉: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集

猜字谜 【学习目标】 1.认识“相、遇”等 12 个生字和又字旁、两点水 2 个偏旁;会写“红、时”等 7 个 字。 2.能根据谜面以及汉字特点猜出谜底,巩固“青”字族汉字。 【学习重难点】 1.通过字谜学习,进一步了解合体字和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借助谜面巩固“青”字族汉字; 【学习过程】 一、新知学习 1.自读课文(至少 3 遍),写出生字新词。 2.我会注意。 相_____ 3.比一比,再组词。(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子_____ 工_____ 石_____ 云_____ 4.加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子_____ _____ 靑_____ _____ 5.“遇”共有_____笔,第 2 笔是_____。 二、达标检测 1.我会给词语注音。 遇_____ 喜_____ 欢_____ 怕_____ 字_____ 左_____ 右_____ 工_____ _____ 寸_____ _____ 左右_____ 红色_____ 动手_____ 万里_____ 2.写出下列各字的反义词。 左_____ 3.我会注音。 互_____ 令_____ 明_____ 无_____ 绿_____ 动_____ 万_____ 纯_____

4.重点段落品析。 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 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 (1)请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2)请问这个谜语的谜底是:_____。 5.猜字谜。 一横一框未关门,里面两个小小人。两个小人很齐心,头上顶着一根棍。谜底:()

彩虹 【学习目标】 1.会认“虹、座”等12 个生字和衣字旁1 个偏旁;会写“着、到”等7 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注意分句间的停顿,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 【学习重难点】 1.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 2.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能读出问句的语气。 【学习过程】 一、新知学习 1.自读课文(至少3 遍),写出生字新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_____ 开心_____ 3.填上合适的词。 (1)_____的桥 (2)_____的月亮 (3)一_____桥 (4)一_____镜子 4.思考:如果彩虹是一座桥,“我”想为谁做些事情? 5.你见过雨后的彩虹吗?你能描述一下彩虹的样子吗?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白桦》导学案

11 白桦 导学案设计 课题白桦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正确读写“白桦、毛茸茸”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准备字卡、词卡、白桦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查阅白桦的相关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欣赏音乐,质疑引趣(用时:4分钟) 1.欣赏:《白桦林好地方》 你在歌曲中有什么发现? 如果,你的窗前有一棵白桦树,你 会有哪些发现? 2.出示诗歌,引出课题。 3.板书课题《白桦》,引导学生针对 题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1.学生欣赏歌曲《白桦林好 地方》。 2.结合歌曲谈自己的发现或 感受。 3.学生齐读课题,质疑:白 桦有什么特点?发生了什么 有意义的事? 欣赏音乐,唤起美的享受,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表达 自己的想法。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用时:16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 边朗读一边圈画生字,巩固课前预 习成果。 2.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集 中识记本课生字,检查自学效果。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读不 准的生字圈出来,借助识字 表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轮读课文。 3.展开小组互学生字活动: 1.认读生字是重点,教师要引 导学生细心观察,运用多种方 法反复朗读。 2.教师要尊重学生课堂主人公 地位,尊重孩子已有的知识基

(1)指名认读生字。 (2)针对难读的字展开集体认读活动,共同巩固字音。 (3)引导学生展开识字方法的交流活动。 3.检查词语、句子的朗读,巩固字音。(1)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 法。[来源:学。科。网] (2)交流:利用形声字的特点 识记“桦、涂、茸、绣、潇、 穗、朦、胧、霞”,作动作 学习“抹”,图示法学习 “茸”,组词法学习“寂”, 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识记 “穗”。 (3)开火车读词语,读通每一 个句子。 础,让学生自己交流识字方法。 3.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 听的能力,倾听中巩固字音。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8分钟) 1.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全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2.引导学生围绕“白桦给你留下了 怎样的印象”展开交流,并尝试着 概括全文。 1.小组合作轮读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交流:对 诗歌中白桦的印象。 结合课后习题的提示,引 导学生进行描述、概括。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观察写字表中生字,找 出容易写错的笔画。 2.组织学生针对容易写错的笔画进 行书空练写,并针对书写难点进行 交流。 3.利用课件逐一展示“桦、涂、茸、 绣、潇、穗、朦、胧、寂、霞、抹” 的书写,引导学生观察。 4.组织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 个别予以指导。 5.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成 果,集体评议。 1.逐一观察生字,找出容易 写错的笔画。 2.注意书写“潇”时右部要 紧凑。 “朦”右部的“冖”下有一 短横。 “穗”书写时,右部注意多 横等距。 3.仔细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 格中的位置。 4.逐一练写。[来源:学|科|网] 5.学生互评,看一看哪些笔 1.学生书写的时候,要注意 “潇”的书写,右部观察课件 展示的笔顺,正确书写。 2.学生在书写“穗”时,可以 结合字理图来记忆字形。

最新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4《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4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太、阳、道、送、忙、尝、香、甜、温、暖、该、颜、因”13个生字,能正确美 观地书写“太、阳、片、金、秋、因、为”7个生字,认识三个偏旁和一个新笔画。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为什么要为每个季节画不同颜色的太阳,体会小作者对大自 然的热爱之情。 4、积累有关描写颜色和感觉的词语,提高学生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我”为什么要为每个季节画不同颜色的太阳。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和“党字头、舌字旁、页字旁”三个偏旁,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太、阳、 片、金、秋”五个汉字,认识一个新笔画:横折弯钩。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作者为每个季节画了什么颜色的太阳。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1、师板书“太阳”,出示太阳的图片,让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太阳的了解,师适当补充 (例如:太阳会发光发热,每天东升西落,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对人类很重要等)。 2、指导“太阳”的书写:“太”字是“大”字加一点,“阳”是左右结构,左边双耳旁的第 一笔叫做横折弯钩,书写时注意左高右低,左窄右宽。(师范写,生观察书空。) 3、师将课题补充完整,指名生朗读课题,引导生就课题质疑(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呢?四 个太阳又是在什么地方),师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倾听。 2、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得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生朗读第1自然段,根据生的朗读情况适当正音,出示词语卡片:街道、一片清凉。指名生认读,正音后再请生朗读第1自然段。 (2)指名生朗读第2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金黄、送给、秋天、忙着、尝尝、香甜。 指名生认读,根据生的认读情况强调:“黄、阳、忙、尝”都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多生朗读词语。 (3)指名生朗读第3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温暖。指名生认读,强调“温”是前鼻音,“暖”是鼻音。引导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温暖”的意思,并用“温暖”练习造句。(4)指名生朗读第4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颜色、因为,指名生认读,强调“因”是前鼻音,“为”是一个多音字,在“因为”“为了”这些词语中要读第四声。 4、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得更加正确、流利。 5、巩固识字。 (1)随机抽出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认读词语。 (2)单独出示本课中的生字,生先自由练读,然后指名生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九年级物理22.3太阳能学案

三、太阳能 【学习目标】1、认识太阳的结构,知道太阳能是人类能源宝库。 2、了解太阳能的利用。 【学习过程】 一、新课引入:请大家快速独立思考以下三个问题,用语言表述出太阳能的来源、特点和应用。 1、我们常用的能源主要有哪些?长期使用这些能源会不会导致能源危机?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有哪些?冬天我们晒太阳是利用了什么能源?它会不会枯竭和污染? 2、举例说明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它有哪些特点? 3、举例说明太阳能有哪些应用? 先对子相互交流,再小组内交流,若小组内的意见不统一,请提出来。 二、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阅读课本P174---P177的相关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太阳——巨大的“核能火炉” (1)、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因此太阳能本质上是能。 (2)、太阳能以形式向外传播。 2、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 (1)我们今天使用的实际上是远古生物储蓄的太阳能。 (2)我们使用的水能和风能等也是通过转化产生的。 3、太阳能的利用: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把水等物质加热,另一种是用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4、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不同,_______颜色、表面_______的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本领强;_______颜色、表面_______的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本领弱。 5、太阳能电池主要用于_______上,日常生活中仅用于_______、_______等耗电较少,工作电压较低的物品上。 6、在化石能源、核能、太阳能三者当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 _ __。 请结对相互更正,然后在组内展示质疑,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请其他小组来帮忙解决。 三、合作互助学习:请仔细阅读课本P174---P177内容,小组结对子先讨论,再独立完成下列问题,有疑问的可以请教自己的对子。 (一)、交流自主学习(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的问题,小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二)、合作探究: 1、结合课本P175页图22.3-4,说明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能量的利用、转化和守恒的情况。 2、太阳能的来源和优缺点: 3、组内讨论你所发现的日常生活中的利用太阳能的实例,并讨论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探究1:将质量、温度都相同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相同瓶中,用白纸和黑纸分别将瓶包起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1.吃水不忘挖井人 导学案

第二单元 本单元围绕“爱”这个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一个接一个》《四个太阳》。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学会去爱。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二”,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课题内容简说 《吃水不 忘 挖井人》 本课旨在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毛主席关心爱护人民群众,为人民解决吃水困难的事迹,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我多想去看看》 课文采用同样格式的两个自然段,通过一个山区里的小朋友很想去美丽的北京看看,一个北京的小朋友很想去美丽的天山看看,反映了各地人民之间心相通,血脉相连,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个接一个》 课文用儿歌的形式,再现了一个少年儿童想多睡会儿觉,想和学校的小伙伴开心地玩游戏,想听老师讲快乐有趣的故事的真实心理,使一个极富童真童趣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四个太阳》 本篇课文的作者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使我们从课文里体会到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愿望。

1.会认58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 3.会背《汉语拼音字母表》,知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识字学词,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会读会背古诗,养成诵读经典古诗词的习惯。 5.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1.会认58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会背《汉语拼音字母表》,知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识字学词,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1.吃水不忘挖井人…………………………………………………………2~3课时 2.我多想去看看……………………………………………………………2~3课时 3.一个接一个………………………………………………………………2~3课时 4.四个太阳…………………………………………………………………2~3课时 语文园地二…………………………………………………………………2~3课时 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课文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学生为主体,

《太阳》导学案

21、太阳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我知道: 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研究天体的热情。 2、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及兴趣。 3、理解“觉得……其实……”“看起来……实际上……”“如果……就……”“虽然……但是……”等关联词的作用。 二、我能独立完成这些学习问题 1.我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把带拼音的字词读5遍. 2.加上关联词语,把句子补充完整。 (1)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没有太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球上就到处是黑暗。 3、请用上“有了……才……”以及“如果没有……就……”两个句式说说太阳与石油的关系。 我展示,我提高。 1、写出雨雪的形成与太阳的关系。 提示:地面上的水→水蒸气→云→雨雪落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1、太阳导学案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我知道: 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研究天体的热情。 2、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及兴趣。 3、理解“觉得……其实……”“看起来……实际上……”“如果……就……”“虽然……但是……”等关联词的作用。 二.我能独立完成这些学习问题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后面打上“√” 1)、课文开头引用了神话故事,是为了说明如今地面上不热的原因。()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学习重点: 1、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提示: 本课分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的诗词,可采用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他们的诗,按知诗人——读诗句——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方法进行学习。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学习准备: 收集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句。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我能正确地读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1、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jìng tíng shān dòng tíng hútán miàn qīng luójiùcéng ’ān ( ) ( ) ( ) ( ) ( ) 2、我能辨别下列形近字,并组词。 谙()镜()孤()厌() 暗()境()狐()压()3、我能正确地朗读这三首古诗词,并结合注释了解古诗词的主要内容,知道这三首古诗词分 别是诗人___、____和____所写,他们都是__朝的著名诗人。 4、我会给多音字组词。xiàng ()huó( ) 相和 xiāng ()hè()he ( ) 5、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交流。 疑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探究。 阅读提示:反复地诵读古诗词,结合注释和句子,展开想象,边读边想,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感情。 跟我学阅读批注: (1)、读《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把诗中描写的事物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吧。 (2)、把对这首诗的理解、感受、体会的理由批注在这首诗的空白处,注意言通字顺,字迹美观。例如:“众鸟 ..独去闲.。”可批注你对带点词的理解,以及整句话意思的..高飞尽.,孤云 感受。 (3)、诗人笔下的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用喜欢的线条画出表达作者心情的诗句,批注上你体会到的诗人的心情,想象批注此时如果你就是李白你要对敬亭山怎么说。(4)、自己试着阅读批注《望洞庭》、《忆江南》两首古诗。 (5)、别忘了和同学互相交流学习经验,补充批注。 (三)、和同学挑战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三、拓展训练 黄鹤楼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腾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4 四个太阳 教学设计(完整版)

4 四个太阳 ?教学目标 1.认识“太、阳”等13个生字和舌字旁、页字旁2个偏旁,会写“太、阳”等7个字和横撇弯钩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能从文中找出明显信息,感受“我”的美好心愿。 ?教学重难点 读好长句子的停顿和问句;能从文中找出明显信息,感受“我”的美好心愿。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1)识字。充分利用学生已学知识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如:①熟字比较;②随文识字。 (2)写字。“金”和“为”的笔顺是难点,可以采用示范书写,学生书空,帮助学生掌握笔顺。“阳”的书写是教学难点,由于双耳旁是学生第一次学写,应重点示范,帮助学生掌握笔画横撇弯钩的书写要点。 2.朗读指导 (1)通过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发现:顿号的停顿比逗号的停顿更短促一些。 (2)长句子停顿的练习,可以有序推进。第一步,发挥教师范读的作用,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关注停顿。第二步,借助停顿符号的帮助,读好停顿。如:“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阳光/温暖着小朋友/冻僵的手和脸。”第三步,自由练读,根据句子的意思作出判断,读出恰当的停顿。 (3)指导读好问句。“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句中出现了两个“春天”,读第2个时要加强语气。读句子时语调微微上扬,读出疑问,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模仿中读出正确的语气和语调。 3.理解运用 全文语言优美,结构工整,具有反复的特点,要加强学生的整体感知。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我”分别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在太阳的照射下,“我”又分别看到了什么美好的景象,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明显的信息。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下册《太阳能》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下册《太阳能》导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知道太阳能的由来及特点。 2.大致了解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重点难点】 1.重点是太阳能的特点和利用方式。 2.难点是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导学指导】 阅读课本154—157页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释放出巨大的能。 2.大部分太阳能以和的形式向四周辐射开去。 3.太阳光已经照耀我们的地球50亿年了,地球在这50亿年中积累的是我们 今天所用大部分能量的源泉。 4.远古时期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能转化为生物体的 能。在它们死后,经过几百万年的沉积、化学变化、地层的运动,在高压下渐渐变成了和。今天,我们开采化石燃料来获取能量,实际上是在开采上亿年前地球所接收的。 5.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利用太阳能来,这个过程实际 上是把太阳能转化为能;二是用太阳电池把能转化为能。 6.小组讨论后回答:①说说课本图1 7.3—4中的能量转化和守恒。 ②说说课本图17.3—5和17.3—6中的能量转化。 7.小组讨论后回答:①太阳能有哪些优点?②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哪些?③你知道生 活和生产中太阳能的应用实例有哪些? 8.【课堂练习】 1.完成课本158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2题 2.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________下发生________,释放巨大的________。 3.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大部分太阳能以________和________的形式向四周辐射。 4.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两种途径:其一是把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能,如________、________;其二是把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能,如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们常见的化石燃料,而这些化石燃料的能源其实都来自于________能。 6.太阳灶是将________能直接转化为________能,它的反射面通常要用________镜,以便将太阳光________并________,以获得高温。 7.太阳能电池主要用于_______上,日常生活中仅用于_______、_______等耗电较少的物品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