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大秦帝国》有感

读《大秦帝国》有感

读《大秦帝国》有感
读《大秦帝国》有感

读《大秦帝国》有感

在漫漫的长假中,我拜读了孙皓晖先生的著作《大秦帝国》

第一册(黑色裂变),读完之后,感触颇深,也让我重新认识到了

战国时期的秦国。

本人作为一名文科生,在这么多年的学习中,历史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所以,之前的我认为那个时期的秦国好像是一群

野蛮之人,只懂得烧杀抢掠、滥杀无辜、暴力行政。但没有想到这

仅仅是秦国的一面,它的另一面鲜少有人知晓,包括你我。

书中开篇就提到秦献公连年征伐魏国,导致自己国内民不聊生,经济失控,老百姓生活水平低下。终于,再一次征战中,他中箭去世,他的儿子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孝公继位。面对国内的百废待兴,年轻的秦孝公断然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不再征战,与魏国和谈。和谈的诚意就是把老父亲多年以来与魏国相争的土地,拱手相

让与魏国,并释放刚刚被俘虏的魏国老丞相公叔座,以此换来了秦

国短暂的和平。

只是好景不长,以魏国为首的六国国君齐聚在逢泽,共商灭秦大计,他们认为以秦国现在的势力不足为虑,应当快速灭秦,然后

瓜分秦国,当远在千里的秦孝公听到这个消息后,坐立不安,连忙

召集身边的重臣来商讨应对之策。秦孝公的大哥是一位武将,在当

初弟弟秦孝公登位时,作为哥哥的他,全力支持,俯首称臣,这种

高尚的品格值得后人敬仰。在这次的商讨对策当中,作为统帅三军

的实权重臣显得非常沉稳,当别的大臣对景监的想法感到幼稚、可

笑时,他却认真倾听了景监的想法并与秦孝公的决策同进退。最终,经过几天的“争吵”,秦国想出了对策,派景监去与六国周旋。可面

对路上需要打点的费用,秦孝公却犯了难,因为连年的征战,国库

早已所剩无几,但大敌当前,秦孝公便提出把自己留有的小金库的

钱拿出来,在他的带领下,大臣们纷纷捐出自己的财产共赴国难。

随后,当景监来到魏国时,他便伪装为一个商人名为猗垣,向魏国

王室公子卬进献“天月剑”,以此推迟了六国进攻秦国的时间,并为

秦国争取了做准备的时间。

就在景监来往于各国当中时,秦孝公做了一件让我为之震撼的

事情,他找了一位秦国的老工匠,在一块大白石上刻下“国耻”二字,然后斩断自己的左手两手指,用自己的鲜血浸染了那“国耻”二字。

由此,可见秦孝公决心巨大。

再来说说六国谋秦中的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庞涓!最早听

到这个人物是在《三十六计》当中的围魏救赵。而在这册书中作者

尤其重点写出了很多他的心理活动,很直观的表现出了庞涓的野心

勃勃,举个列子来说,当六国初商定灭秦之策时,六国君主很是欣

赏庞涓的才干,但此时赵王为这个计策锦上添花,弥补了这一计策

的不足,众人纷纷称赞赵王,而忽略了庞涓······“庞涓心中很不是滋味。平心而论,赵种的谋划的确老辣,对于一个衰败小国可谓是内

外霹雳。庞涓感到不是滋味的是,自己为何没有想到这条奇计?如

今由赵种提出,赵国在六国分秦中的分量无疑将大大加重,这对魏

国的利益和盟主权威必然有所减弱。以兵法而论,庞涓出了谋划,

赵种出了一支奇兵,最多打了个平手,这对自己也不利。魏王素来

疏于智计,还兴高采烈的为赵种喊好。不行,必须压压赵种。想到

这里,庞涓肃然站起,恭敬地环唱拱手道:‘列为君上,灭国战胜,

奇正相因,正道为主,奇术为辅。六国分秦,实力第一,没有破国

摧城之威,纵然奇计百出,也无以奏效。庞涓认为,六国首要之点,仍在大兵压秦。赵侯谋划,辅以奇计,为六国分秦增一树之木,诚

可贵也。’”此话一出,立即博得众人的掌声。

在本书当中,还有一位重量级人物,那就是卫鞅,他出场的身

份是魏国的中庶子,是成年的文职吏员,通常是开府重臣的属官,

可掌开府大臣指定的任何具体事务。在公叔座的丞相府,中庶子历

来专门掌管书房。当奄奄一息的公叔座向魏王举荐卫鞅时,魏王毫

不在乎,不用他,公叔座失望的对魏王说,不用便杀了卫鞅,魏王

笑着答应了。魏王走后,公叔座对卫鞅说,他劝魏王杀了你,但念

在师友情分,让卫鞅赶快逃走,卫鞅却没有丝毫的惊讶,也没有立

即要走的样子,对公叔座说道:“公叔丞相,魏王既不听你用我之言,又何能听你杀我之言?他不会将我放在心上的,老师莫忧心”此言一出,公叔座更加觉得卫鞅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但自己没有时间了,

最后含苦而死。公叔座走后,卫鞅请命前去守陵,魏王答应,当庞

涓得知在公叔座眼里,卫鞅是一难得人才时,便前去会会卫鞅,卫

鞅却以儒家的言论和庞涓交谈,让庞涓误认为自己只是一个仅有几

分精明几分死学的儒家士子,从而躲避了庞涓的追杀。

偶然的机会卫鞅得到了秦国的求贤令,在朋友的鼓励下,踏上

了入秦之路,到达秦国后,他又不辞辛苦的用时近三个月踏遍秦国

的山山水水,有些地方甚至连国君都没有去过,搜集各种信息,找

出秦国落后的原因,回到都城以后,卫鞅通过好友景监见到了秦孝公,卫鞅第一次用帝道游说秦孝公,孝公听后直打瞌睡并通过景监

指责卫鞅是个狂妄之徒,不可任用。五日后,卫鞅再次会见秦孝公,用王道之术游说,孝公不能接受并再次通过景监责备卫鞅。卫鞅第

三次会见秦孝公时用霸道之术游说,获得孝公的肯定但没有被采用,但卫鞅此时已领会孝公心中的意图。最后卫鞅见孝公时畅谈富国强

兵之策,孝公听时十分入迷,膝盖不知不觉向卫鞅挪动,二人畅谈

数日毫无倦意。其中有一段文章记载:“卫鞅面色肃然,侃侃而论:

‘前三种强国范式之根本弱点,在于只强一时,不强永远,只强其表,不强根本。魏国在文侯武侯两代时蒸蒸日上,真正强盛,自魏罂称王,魏国便每况愈下。齐国是这一代齐王强盛,之后必然衰弱。楚

国则自楚悼王以后,一直是外强中干,不堪真正一击。即或以目下

正在变法之中的韩国而言,也是一代之强,甚至不出一代,便会逞

衰落之势。此中根源何在?其一,变法不透彻。李悝助魏文侯变法,以废除井田、奖励农耕、兴旺田业为主,疏忽了军制、吏制、爵制、国制、民制之全面变法。齐国韩国则更是粗浅的整军治吏之变法,

没有深彻地再造翻新。楚国之变法,因吴起惨死而中途夭折,对旧

世族只有些许触动,更休提深彻二字。其二,法令不稳定,没有留

下一个国家应当长期信守的铁律。前代变法,后代复辟,根基不稳,必然是兴也勃焉,亡也忽焉。有此两大缺憾,岂能强大于永远?又

岂能成大业于千秋?唯其如此,三强四国不足以效法,秦国要强大,就要从根本上强盛!’”

听完这些话,秦孝公忽然醒悟了变法的根本所在,不久便委任

卫鞅为左庶子,对秦国展开变法。当贵族得知秦国要变法时,纷纷

担忧会不会触碰到自己的利益,便与卫鞅展开辩论,卫鞅面对众贵

族的指责,并没有丝毫的胆怯,镇定自若的予以回应,再加上秦孝

公的大哥鼎力支持,变法开始实行。没成想,变法刚开始在郿水便

受到了阻扰,当地百姓以身试法,发生了打架事件,卫鞅面对此景

毫不犹豫地在渭水草滩一次斩首七百余人。此次事情,震惊了全国

上下,虽然起到了警示作用,但我认为,卫鞅的惩罚过于严厉,为

秦国的暴政埋下祸根。远在大山深处的墨子老先生听到这些消息,

为之愤怒,派出两路人马,一路去杀卫鞅,一路去带秦孝公来面见他,可两路人马都未成功。秦孝公得知墨子老先生的误会,便只身

一人走进了大山深处去化解误会······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近来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这本书,用了较长的时间。该书分为上下篇,上篇分别从十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理想教育,分别是: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这实质上是体现了作者的“教育理想观”。下篇是从教育政策的层面,对目前中国教育领域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宏观上的探索,旨在为教育的决策提供理论参照,集中体现了作者试图将教育理想转化为实践或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接轨的愿望,是对自己所描写的教育理想的进一步深化,是对教育理想的一种理性探求。除此之外,从教育预测的层面对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走势及发展前景的展望,其中既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未来教育发展的热情与信心,也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教育改革进程中所存在的一些缺弊的忧思。全书用远大的教育理念深入探寻未来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21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阐述了教育的伟大使命和责任,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其实,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这段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朱永新教授生动地阐述了教育需要的因素。我们现在是一名学生,在将来也有可能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所以在看书的时候,我也在想要成为一名理想的教师,到底需要什么呢?但是不管怎样,首先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知识。学习是教师维持其职业生命连续性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实现其职业生命价值升华的必要通道。尤其是在整个社会正在倡导和践行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理念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该率先接受终身教育和坚持终身学习。只有多学,持续地学,才能不断更新观念,才能赢得教师的持续发展。其次,我想激情也是很重要的,不光是教师这个职业每个职业都是需要的。如果在工作中没有激情,更何谈能够热爱和全身心的投入。没有激情的教学活动就像是一滩死水,教师自身没有激情,又怎么能够带动学生,那么学生又怎么能有激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另外,作为一名教师,心理素质也一定要好。面对的学生形形色色,性格也各异,当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候,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很重要了,能够更好地解决教学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些心理素质有:坚韧、刚强、不屈不挠等等。当然,我想这仅仅是一小部分,要成为一名理想的教师,需要的远远不止这些。例如,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爱心、努力等等,这些也都是很有必要的。一名理想的教

读大秦帝国有感

读大秦帝国有感 读完《大秦帝国》感触良多。看着一个秦国从偏处一隅的没落小国到强盛的秦帝国再到迅速灭亡心里总是有些没落的,回首那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战争,一个个雄才大略的君臣还有那句慷慨激昂“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总是让人为之激扬澎湃。可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帝国却在建立后短短十几年灰飞烟灭怎么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整部《大秦帝国》给人留下深刻影响的地方太多太多了。商君变法的坚毅;苏秦张仪的鬼智;杀神白起的霸气;秦始皇的一统六国的伟业……太多的看点让人应接不暇。但每个人心中所感不同我来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几次地方。 秦国在商君变法以前被当时的强楚压制在函谷关外一步也进不了中原。楚国刚经过吴起变法国力强盛是当时第一强国,楚大将军庞涓主张合东方诸国分秦。诸国国君在象征秦国土地的沙盘划分各自势力,这时的秦国在其他诸国眼里不过是一块任其分割的肥肉,可是谁也不知道在一百多年以后他们将全都被秦国所吞并。秦国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发动所有贵族捐钱捐物去贿赂楚国重臣。王公贵族们纷纷拿出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毫不吝啬。这正应了“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句话。最终使得楚国停止了伐秦,给秦国赢来了宝贵的时间。秦国在这二十年里韬光养晦用商鞅变法改革最终得以强大,并一举拿下被楚国吞并的河西。自此楚秦强弱之势异也。所以做人就要像秦国一样在自己弱小的时候韬光养晦,有了实力后不鸣则以一鸣必惊人。 秦国自商鞅立法后严遵商鞅之法从上到下如有违犯严惩不贷。从流放赢驷太子割太傅鼻子到最后杀秦国战神白起无一不是按法度办事无一丝情面,秦法之严苛可见一斑。就是这么严苛的法制但反对抱怨的人却不多,这就是因为在秦法面前人人平等不论是王公大臣还是贫民百姓只要犯了法都是依法处置绝不容情。奖赏也是如此,秦以军功论赏不论你出身如何只要有功就依功行赏。白起就是从一个小卒开始一步步立军功做到武安侯。秦的这种赏法制度使得中国根深蒂固的官僚贵族世袭制得以向所有人敞开。这不得不说是秦国的一个进步也是秦能凌驾于其他六国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都知道大海之所以广阔是因为它能容纳任何的江流。秦国也是一样自秦孝公的招贤令开始秦国就像大海一样的吸纳天下人才。秦国丞相商鞅、吕不韦来自卫国,张仪、范雎、李斯来自楚国,大将蒙骜来自齐国。这些人在自己国家被排挤压迫但到了秦国却都能大显身手一展胸中之志。秦国对人才的重视也得到了人才们的回报,商鞅变法强国;张仪连横;范雎改革内政;李斯制定吞并天下的大计;蒙骜及子孙更是为秦立下汗马功劳。如果没有这些外来人才就不会有大秦帝国。葛优说过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秦国在两千年前就以它的实践证明了这句话。 《大秦帝国》给我们带来不仅仅是一部厚重的历史小说,它更是一个帝国成长的血泪史。虽然秦帝国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它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却是长存不朽的。

教师读书笔记《我的教育理想》

教师读书笔记《我的教育理想》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 带着梦想去追寻,带着理想去实践,带着渴望去阅读,我见到了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 教育是神圣而崇高的,教育是育人的事业,理想也是神圣而崇高的,理想是行为的动力;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更有理性。理想因为有了教育而薪火相传,色彩斑斓;教育的理想要坚持面向现代化,理想的教育要有舆论支持。 一、理想的德育 1、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行,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2、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3、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 4、理想的教育,应该注重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极力学生,培养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 5、理想的德育,应该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使其兼具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双维视角,形成层次递进、不断

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 6、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能在学校的教育中安营扎寨。 7、理想的德育,应该教给学生自警、自诫、自励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 8、理想的德育,应该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筋疲力尽,为之也操碎了心。为什么学校的德育会如此苍白无力?朱教授告诉我们: 首先,道德教育要结合平时的活动,潜移默化地进行,重要的是行为的熏陶,实践的感染,习惯的坚持。使道德教育达到润无心无声的境界。 其次,让学生的心灵在经典中憩息,在阅读书籍中净化灵魂。其实就是让学生有健康的思想,与经典中的人物对话,在书中自然地呼吸,得到新鲜的空气,使自己的整个心空都明亮起来。 然后,我们的道德教育体系没有层次性。小学与大学的德育目标简直颠倒,对小学生的教育太过空洞,太过远大。应

读《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有感

读《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有感 毕十六年之功,煌煌五百万言,这是一部追寻“中国原生文明”的历史巨著,这是一幅气势恢弘、绚丽多彩的史诗画卷,这是一曲跌宕起伏、气势磅礴的历史交响乐。它以精细的笔法描绘出秦帝国悠远历史的灿烂星河,它用丰沛的想象力为我们重塑了那个遥远而又心向往之的伟大时代。孙皓晖先生以其敢为天下先的艺术勇气和人文学者的历史眼光创作完成的巨著《大秦帝国》成为当下不可多得的一部好书、一件精品。我近期拜读了该书的第一部《黑色裂变》,壮阔激烈的战争场面、曲折传奇的人物命运常常让我陷入故事情节中无法自拔,翻读时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跃然纸上,掩卷沉思耳畔依旧战马嘶鸣、古琴悠悠。读后颇多感慨,故写就此篇读后感,略记一二。 该部自秦献公少梁之战受挫(公元前362年)至秦孝公病殒,太子嬴驷即位、商鞅被车裂止(公元前337年),时间跨度二十六年,历经秦三位君主,其间更涉及战国年间各国竞相变法、征伐战争等诸多内容。小说以处于“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兴亡”的战国时代为背景,以商鞅变法为主线,生动记述了秦帝国通过变法摆脱积贫积弱图强自立的历史过程。作者之所以选择商鞅变法作为整部大秦帝国历史的切入点,我想这是因为这一时期是秦国洗辱雪耻、奋发自强的最重要时代,亦是大秦帝国得以长足发展并建立大一统国家的根基所在。这是一次中国历史上最重要、最彻底的变革,它深远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直至今日。 秦孝公是变法强秦的第一推动力,更是秦帝国的“基石君主”。即位之初,秦国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秦孝公自断两指血立“国耻碑”,并向天下发出了千古未有的“求贤令”。就是这张“求贤令”揭开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历史大变革。然而改革的进程是

大秦帝国读后感400字范文5篇

大秦帝国读后感400字范文5篇 大秦帝国读后感400字 起初看大秦帝国只是源于自己对历史由来已久的兴趣,并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意图,只是觉得这不过是对于一个盛世的全景式展现罢了。但是,当我把《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看完之后,我被深深震撼了。我认识到雅斯贝尔斯的轴心代理论很有意义。 一个文明的创生期往往是最有活力的,最富创造力的。大秦帝国,有着与后世很多同样强盛帝国所全然不同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才是大秦帝国得以强盛的依靠,也是被后人所忽视的,在后来历史中所缺失的。因此,这些东西,才是需要我们重新开掘出来的。因为,正是缺失的这些,使得华夏的原生文明在创造奇迹的同时,又蕴含了衰落和失败的可能。《大秦帝国》正是通过将这些开掘出来,从而使得我们重新思考我们所熟悉的那部分历史,让我们更加看清现在要走的路。 这种与众不同的东西,在我看来至少有两个方面:法治与商业精深。这两点在《大秦帝国》中都有表现。商鞅是秦国的名将,他实施变法是秦国强大的第一块基石,更是华夏文明史中第一次将法治的理念变为现实,所有的这一切,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大秦帝国读后感400字 其实为什么中国有些历史会广为人知,有些历史虽然经典却知之甚少。我个人觉得原因就在于是否有些民间通俗的演义,比如小说、戏曲、快板说唱等等。可以说中国最为人所孰知的历史莫过于《三国

演义》、《水浒》、《隋唐英雄传》。 《大秦帝国》则是直到现代才被写出来的小说集,用六部书描写了秦国的崛起—发展—统一—灭亡。几近完美的诠释了战国时代的恋爱、理想、政治的变化、百家的争鸣,展现出254年间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一切一切,如果说《三国》是先驱者,那么《大秦》则肯定是后继者。 虽说小说中有一些不实的描写,比如秦国的铁甲兵团和骑兵,这些在当时都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小说的最后以完整的一个章节来介绍为什么大秦会是最后的赢家,而后汉王朝为什么可以在中国的历史上达到巅峰,并将我们这个民族命名为汉。可以说是整篇小说最大的亮点所在。也是我认为《大秦》远超《三国》的原因,《三国》从来没有归纳为什么晋最后可以一统中华,而《大秦》则将一切归纳为一个字:法。 可以说整部小说都是以变法为主线来说明大秦为什么可以一统中华,也是为什么最后自取灭亡的。秦始皇在一统六国之后再也没有吸取六国的人才,反而制造了著名的焚书坑儒,又在最后将遗旨交与赵高,自己一统天下后到处游玩,不顾民生修建长城和阿房宫,这些其实都是无法可依的。我觉得读完这本小说得到的启示远比看一遍贾生的《过秦论》有用的多。 《大秦》对于我们现代已经十分的遥远了,但是这是中国最早的法治,虽然有点野蛮和残忍。但是却为所有人树立了一个标准,无视了出生的身份。这是儒家的“礼”所无法做到的。《大秦帝国》值得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1 近日,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深有感触。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问自己: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

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因为现在的孩子读得书甚至比我们有些老师都多。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 其次,用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所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日三问,自省吾身。虽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自问,坚持不懈,我们便不断地向“理想的教师”这一境界靠近。 第三、我一定要做一名认真负责任的教师。学生、家长、老师眼里的好教师的标准是什么?第一条:首先他要对学生负责任。是的,在上每一节课前。我总是鼓励自己:自己一定可以上成功的。学生一定可以接受的;我总是警告自己:走进教室的那一瞬间,收起所有的不愉快的情绪,带着高兴和愉悦的心情走进课堂;我总是提醒自己:上课时,尽量把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乐山市新建小学金颖华 这是我第二次读朱永新教授的著作。同样收获丰富。书中说到:我心中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非常尊重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的教师。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一位理想的教师,应该充满理想和激情。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和家长拥护的老师。正如书中所讲的,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教师必须放开架子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学生的建议和意见,理解他们,关心和呵护他们。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让我更加我明白了教师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爱是相互的。在我数学课上,我会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让他们身心都健康发展,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即品行是第一位,其次才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体会老师对他们关的心和爱护,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来描绘他们的未来,这就是理想和尊重,这就是师爱无暇! 书中有一段文字我记忆深刻:我们的不少教师,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特别是面对后进生的时候,往往看到的是他的劣面,却往往忽略了他们的闪光点。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自尊、有不同个性的人,尊重他们,真诚地鼓励他们,爱护他们,他们就会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爱在细节,德在悟人处。爱学生,就应该相信每一个孩子,把每一次教育看作是一个互相交往的、心灵相通的过程,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相信学生都是好孩子。特别是班上的后进生,我们老师更要耐心的指导帮助他们给予孩子们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多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不要讽刺挖苦这些孩子,要抓住时机多表扬鼓励。 从书中我还体会到,做师德高尚的老师要会付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做一个好教师也要有好的师德,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师德与关怀体现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比如帮助孩子整理红领巾,整理孩子们的帽子等等,给孩子们欣赏和鼓励的眼神,口头上的激励和表扬……这些细节,往往渗透真爱,也最容易感染童心。同样,真正的“德”不是高谈阔论,而是要体现在里里外外,尤其是细节之处、无微不至之时,在领导看不见,同事不知道的情况下,还能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并能从中感受到教育之乐、教育之美。奉献也会带来收获。如果斤斤计较于眼前得失,恐怕就会失去长远利益。 我是一位数学教师,数学课没有语文英语课堂那么有趣生动形象。我会认真钻研教材,争取学习机会,多学习同年级同科目老师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模式,课后及时反思与改进,并且还要给家长多沟通交流,争取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共同教育管理好孩子,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读完这本书,我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理想得到了一次重大的洗礼。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以朱教授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为方向,终身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进步,同时我也会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家人阅读和欣赏。我相信,只要我们付出了努力,我们就会快乐幸福的收获着……

心得体会-大秦帝国观后感 精品

大秦帝国观后感 篇一大秦帝国观后感 年前,无意间于网络上浏览到了电视连续剧《新大秦帝国》的信息,原以为《新大秦帝国》也不过是一部普通的历史剧。 因为在我们的印象里,一说起秦国就只有秦始皇、就是暴政、就是一个短暂的王朝。 仅管如此,因为热爱历史的原故,我还是豪不犹豫的在线观看了此剧。 没想到,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掉。 从一开始,这部电视连续剧就深深的吸引了我。 于是乎,一口气看完了51集。 本来当时就要写写观后感的,但是感觉此剧太博大、太深厚、太经典,不写则已,若写就不能草草了事,所以迟迟未能动笔。 只到前段又完完整整地看完了第二遍,才下定决心写此观后感。 我个人认为,就总体来说,《新大秦帝国》是有史以来拍的最好,最有看头的一部历史剧!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因有四。 一、《新大秦帝国》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正确的高度来审视和评价了秦王朝的历史意义和地位。 在我们的印象里,秦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 一说起秦王朝,人们就只会想到秦始皇和他的暴政;一说起秦王朝,人们就只知到秦始皇统一了六国;除此之外,秦王朝没有什么特别,似乎可有可无。 但《新大秦帝国》却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正确的高度来审视和评价了秦王朝的历史意义和地位大秦帝国是中国文明的正源;秦王朝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重要的一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奔放、最为充满活力、最为伟大的时代。 用那时候的话说,那是一个‘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时代。 用历史主义的话说,那是一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兴亡,从而在总体上大转型的时代。 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的转型,隶农贵族经济向自由农地主经济的转型,联邦

大秦帝国读后感:商鞅变法

大秦帝国读后感:商鞅变法 熬夜看完《大秦帝国之裂变》的商鞅变法。有几点收获: 1.变法的本质在于改制,提升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 2.法治与人治之争。 3.任贤还是任资。 一、变法改制 变法的本质在改制,也就是重新分蛋糕。弄一套新的机制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打破世袭,实现让能者上位。 电视剧里面对当时的问题剖析得很好,农民耕种不能吃饱,士兵奋勇杀敌不能封爵,守富裕之地而贫穷,拥悍民而兵弱……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贵族不干活还能享受富贵,平民拼死拼活生存维艰,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各个方面的效率极其低下。所以针对这些问题重新制定规则,做到多少就能获得多少“利益”。以此来增加社会效率。 二、法治与人治之辩 剧中有一段精彩的辩论,是商鞅与秦穆公关于到底使用法治还是人治的辩论。法治,一切按法令来,不约束其心,只约束其行为。人治则考虑各种人情和现实情况做出主观判

断,或“公理”决断。 法治的优点是执行要求不高,依法令即可,但缺点也明显,治其行不治其心,有时候会杀好人。 人治则相反,往往重其治心而轻其治行,比较灵活和人性化。但缺点也很明显,人治的前提是执法者要有超强的综合能力。否则让蠢和坏的人来执裁,往往会产生偏颇。各种因素综合很容易出现,“我弱我有理”“死者为大”“按闹分配”等现象。 三、任贤还是任资 商鞅变法,启用新人,用人不拘一格,唯贤唯能所用。前段时间倍受关注的90后县长被除名反映了一个社会公众的认知问题,我们暂且不论后面有没有暗香操作,首先那标题就有很明显的暗示倾向—“任资为先”。大家普遍觉得90后还没有资格。其实我想说的是,现在都9102年了,思想认知还顽固不化。周瑜6岁调兵,甘罗12岁为相,霍去病20来岁打得匈奴满地跑,秦始皇22岁统一中国。年龄是问题吗,根本不是,若要排资论辈,恐怕上述的人早熬死在了基层。今天的社会排资论辈观念居然比古代还要厉害,为什么? 有何现实意义? 商鞅变法虽在2000多年前,但人类的本质、本性依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养不教父之过——《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会计系张春荣 读完朱永新教授着述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仿佛看见,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器宇轩昂地站在讲台上,振臂高呼:为了孩子,为了教育,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披荆斩棘、奋勇向前吧!诚然,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广大教育界同仁肩负着历史所赋予我们的重任。今天,我却想从另一个层面——孩子最初的启蒙教师,也就是孩子的父母,谈一下我对教育的粗浅认识。 邓小平曾经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确,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所以,我们的教育,一定要从孩子抓起。但是要做学问,必须学会先做人。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如果说教不严是师之惰,那么养不教一定就是父母的过失。 前段时间去参加农村的流动饭店宴会,同桌的,有一位母亲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子。在农村,流动饭店的开席时间是很有讲究的,就是一定要等全部菜肴上齐才可以开席,所以,菜没有上齐之前,桌子上是没有筷子的。可是这个女孩子,刚刚上了第一道菜,居然迫不及待伸手就抓,她的母亲不但没有制止自己的孩子,居然还一脸宠溺地抱怨:孩子都饿了,咋还不上筷子呢!一桌人,就那样静静地看着他们娘俩,一言不发。按理说,孩子饿了,提前先吃,也无可厚非,可你想过没有,你家孩子用手抓过的菜,别人还怎么

动筷不用想也知道,将来这个孩子如果不自私自利,只怕都对不起她父母的纵容。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家里来了客人,客人在吃饭时,我们小孩子是绝对不能去饭桌跟前晃悠的,否则,既影响了客人用餐,同时也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换句话说,在客人用餐时打扰客人,是很没有家教的行为。所以,时至今日,没有大人允许,我的孩子绝对不会擅自闯到饭桌前打扰客人。可见,家风的传承,对孩子的教育也至关重要。 生活中,曾听到有的父母这样教育孩子:谁要是欺负你,就狠狠揍他,打死了爸妈替你顶罪。殊不知,这样的教育方法,他的孩子将来怎么可能走正路。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文章大意是,一个死刑犯临刑前,他的母亲去看他,他说,想再吃一吃母亲的奶。当母亲解开衣服,漏出干瘪的乳房时,他竟一口狠狠地咬下母亲的乳头!他涕泪横流地质问母亲,为什么我从小犯了错误,您从不管教我,却一味宠着我不然我怎么会有今天!是啊,养不教父之过,作为父母的你,怎么能忘了人间正道而一味地宠溺害了孩子呢无独有偶,前段时间和一位分别20年的老同学相聚,一见面,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个曾经帅气的、意气风发的男士哪儿去了短短二十年,才四十多岁,岁月的刀剑却过早地在他脸上刻上了沧桑的印记。席间聊起来,原来全是源于他那不省心的儿子。他的儿子,也早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却依然改不了从小养成的冲动好斗的恶习,每次惹事后,都是我的同学托人弄脸找关系,花

最新《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第一篇:《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 总感觉工作比较繁忙,对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置若罔闻,根本没有列入自己的阅读计划之内,总觉得那是些生硬的道理与说教,没什么实在的意义,也激不起多少阅读的兴趣,久而久之,更是无从读起,至今,也未读过几本名篇佳作,想来真是惭愧。近日,似乎是为了更好的完成作业,迫使自己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

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一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感觉自己还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勤于学习,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不断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向身边老师学习,尤其要多向名师们学习,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堂教育的机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思索,不断去总结自己教育的得与失,勤于动笔、善于反思,记录教育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使自己不断向理想的教师靠近。朱教授在论及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的时候,他就说到了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充当的是教育警察和刽子手的角色,无限地放大学生的问题,在我们手上,失去了很多诺贝尔获奖者。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去赏识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读了他的这些论述,想想自己对学生的态度,看看周围的大多数同事对学生的态度,尤其在考试到来的时候,我和我的许多同事真的扮演着朱老师所说的那些可怕角色。 读了他的论述以后,我决心改变自己的形象,只有真心爱学生、赏识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得到发展,这也是我读后最深刻的一个体会。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并注意在教学实践

大秦帝国观后感_心得体会

大秦帝国观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大秦帝国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篇一:大秦帝国观后感 年前,无意间于网络上浏览到了电视连续剧《新大秦帝国》的信息,原以为《新大秦帝国》也不过是一部普通的历史剧。因为在我们的印象里,一说起秦国就只有秦始皇、就是暴政、就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仅管如此,因为热爱历史的原故,我还是豪不犹豫的在线观看了此剧。没想到,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掉。从一开始,这部电视连续剧就深深的吸引了我。于是乎,一口气看完了51集。本来当时就要写写观后感的,但是感觉此剧太博大、太深厚、太经典,不写则已,若写就不能草草了事,所以迟迟未能动笔。只到前段又完完整整地看完了第二遍,才下定决心写此观后感。 我个人认为,就总体来说,《新大秦帝国》是有史以来拍的最好,最有看头的一部历史剧!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因有四。 一、《新大秦帝国》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正确的高度来审视和评价了秦王朝的历史意义和地位。 在我们的印象里,秦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一说起秦王朝,人们就只会想到秦始皇和他的暴政;一说起秦王朝,人们就只知到秦始皇统一了六国;除此之外,秦王朝没有什么特别,似乎可有可无。但《新大秦帝国》却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正确的高度来审视和评价了秦王朝的历史意义和地位:“大秦帝国是中国文明的正源;秦王朝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重要的一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奔放、最为充满活力、最为伟大的时代。用那时候的话说,那是一个‘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时代。用历史主义的话说,那是一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兴亡,从而在总体上大转型的时代。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的转型,隶农贵族经济向自由农地主经济的转型,联邦制国体向中央统治国体的转型,使中华民族在那个时代达到了农业文明的极致状态。那个时代名将辈出,大才如云,英主迭起,那是一个大争的时代。中华民族的所有文明支系都被卷进了这场全面彻底的大争之中!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举凡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都在这种大争之中碰撞出最灿烂的辉煌。战争规模之大,经济改革之彻底,权力争夺之残酷,文化争鸣之激烈,民众命运与国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教育名人薛瑞萍说:“教书的人啊,自己先就不读书,这可怎么得了!”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心得范文1 读朱永新教授所著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除了深感钦佩外,自己更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它能扫除那些陈旧得近乎老化的观念,让阅读者接受了一次又一次心灵的洗礼。阅读者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也切实感受到自身素质提高对育人工作的重要。尤其是第二章“我心中的理想教师”中的内容,更是感慨颇深。 朱永新教授说:“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一些人,他教1年,然后重复5年20xx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5年。一个实实在在教5年的人,与一个教了1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的成就是不一样的。爱孩子,不是光给孩子们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应该具有不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千万不要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教书匠。 朱教授在论述这些理想教师特点的时候,不但在精神上给我以鼓舞,而且在研究的方法上也给予了无形的指点。比如,他在论及“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的时候,他就说到了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充当的是“教育警察”和“刽子手”的角色,无限地放大学生的问题,在我们手上,失去了很多诺贝尔获奖者。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去赏识他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热爱,在每一个孩子的瞳孔里,有一颗母亲的心;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未来,在传承文明的长河里,有一条破浪的船。” 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后。我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让我强烈的感觉到,这世界上应该存在着理想的教育,这理想的教育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想。相信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里的每一篇文章都会带给我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礼。 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主要分为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等十余章内容。全书虽然有较强的理论性,但它能很好地寓理于事之中,因而通俗易懂,让人容易接受,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起到了引领教育健康、全面、高效发展的作用。作为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能在繁忙的工作中结合实际提出如此全面的教育理念,我感到的不仅仅是高兴与自豪,更为重要的是看到了我们国家的教育由此发展下去是大有希望、大有前途的。 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还提到了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等。读到这儿,我又一次审视了我自己的教育心态和教育行为,工作已经两个年头了,虽然已经知道自己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才体会到这份事业的平凡和清贫,或许自己已经习惯于波澜不惊的教学生活,

也或许是自己肩负的责任、素质教育的理想和现实生活的矛盾使自己早也丧失了那份教育的激情、诗意、机智、活力、恒心。在强大的精神压力下,自我发展的期望是越来越小,原来期望颇高的职业追求渐渐化成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不知不觉中已把教育沦为一种“做”的程序,每天重复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早已荒芜了丰盈的激情和诗意,淡漠了充沛的机智和活力。而今天朱永新先生的教育理想,让我知道自己该如何去把握好激情、诗意、机智、活力、恒心,让我真正意识到要实现理想的教育,从自身出发,首先必须做一名理想的教师。 首先,做一名理想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理想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你不读《论语》、不读陶行知、不读杜威、不读苏霍姆林斯基,恐怕很难成为教育家。 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任何一个教育家都不可能离开前代人的教育财富。事实上,很多的教育家,只不过是把别人的财富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很多理论上的共鸣而已。你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论上的支柱和共鸣,现在不少教师找不到感觉,找不着“北”。作为一个教师,你跟其他专家不一样,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龄越小,他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师应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读《大秦帝国》有感3000字

读《大秦帝国》有感3000字 读《大秦帝国》有感3000字 任海波 今年三月有幸到西北大学学习了《周秦汉唐文明》,对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产生了浓厚兴趣,作为现在的秦人,了解自己祖先奋斗的历史、生活的足迹、经过的苦难、辉煌的成绩等,都是件理所应当的事情,而就这理所应当的事在知天命的时候才想到,是不是有点不敬祖先了,是不是有点忘本了,无论怎样,我还是想到了,并且行动了,还来得及。借局机关开展的读书活动,我选择了由孙皓晖先生历经十六年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 《大秦帝国》从公元前362年开始到公元前207年,历时156年,经过七位秦王的不懈努力,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先河。虽然秦朝只存在了

十五年,但对中国文明的贡献,对中国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不可质疑的意义。 看《大秦帝国》,前五部给人的感觉是心潮澎湃、起伏跌宕、扣人心弦,无意中对祖先的奋斗史抱以无比的崇敬和骄傲,战国时期七国,唯有秦国统一了天下,就是用现在的历史价值观来评判,也是件了不起的事情,谁愿自己的祖国四分五裂,谁不愿自己的祖国领土完整,同属中华民族,长期的内斗,只能是国弱民穷,那有幸福生活可言,所以民族的统一、领土的完整、国强民富,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每个中华民族儿女的心愿。但看到第六部时,就使人心里滴血了,秦人用无数生命和鲜血造就的帝国,在秦二世短短的三年中就毁灭了,在秦法森严的国度里,一个太监赵高、一个白痴的胡亥皇帝,就将泱泱的大秦帝国葬送了,怎能不令人惋惜呢?虽然从以前的历史知识中已经知道了结果,但还是忍不住可惜的心情,看到最后真的有

点看不下去,那种气愤、惋惜、鄙视、无可奈何的心情,很是折磨人,但还是想看下去,也许是替古人担忧吧。 可以说《大秦帝国》是一部历史巨著,作者孙皓晖先生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用必要的情节将事件连惯起来,使枯燥的历史知识有了灵性,更难能可贵的是敢于挑战已成为历史定论的”暴秦”论,并对秦帝国灭亡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将历史问题的争论能融入自己的作品中,这是需要勇气的。总之,这部作品是值得读的,特别是生活在这片土地的秦人,需要了解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正源的人们。 关于秦政,我在上学的时候也看过有关的书籍,总之感觉秦政是残酷的,苛捐杂税太多,人民生活太苦等等,都是说些不好的,特别是焚书坑儒事件,更将秦始皇描写成残暴的皇帝。今天看了《大秦帝国》后,好像将原来的记忆推翻了,原来商鞅变法的意义那么伟大,

教师读书心得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心得《我的教育理想》读书 笔记 总感觉工作比较繁忙,对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置若罔闻,根本没有列入自己的阅读计划之内,总觉得那是些生硬的道理与说教,没什么实在的意义,也激不起多少阅读的兴趣,久而久之,更是无从读起,至今,也未读过几本名篇佳作,想来真是惭愧。近日,似乎是为了更好的完成作业,迫使自己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一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感觉自己还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勤于学习,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不断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向身边老师学习,尤其要多向名师们学习,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堂教育的机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思索,不断去总结自己教育的得与失,勤于动笔、善于反思,记录教育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使自己不断向理想的教师靠近。朱教授在论及“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的时候,他就说到了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充当的是“教育警察”和“刽子手”的角色,无限地放大学生的问题,

《大秦帝国》读后感1000字_1

《大秦帝国》读后感1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大秦帝国》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大秦帝国》读后感1000字 最早知道秦史还是从小学历史的课本当中了解到的,当时留下最深印象的大多都是始皇帝和秦二世的残暴苛政与无道,反倒对其统一六国之后的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统一度量衡,没有太深的感觉。 2017年年中,在微信读书里的一些比较喜欢读历史的书友向我推荐了《大秦帝国》套装版,只是看了简介就被其阐述的内容所吸引,然后果断买下,六十多元书币,这是我目前买的最贵的一本电子书。当我开始细细品读这部书时,历时被这部巨著所呈现出的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春秋战国史所深深的吸引。 全书共分六部十七册,《黑色裂变》《国命纵横》《金戈铁马》《阳谋春秋》《铁血文明》《帝国烽烟》,附册《大秦帝国进阶指南》。从秦孝公继位励精图治向天下求才出求贤令起,直到秦二世顽劣乱政荒淫亡国止,前后跨越一百六十余年,齐、楚、燕、韩、赵、魏、秦、名士如织将星闪耀,各国雄主更是纷纷粉墨登场,或合纵、或连横、或变法,无一不想在乱世留名,无一不想成为当世霸主。但是在相互征伐已有几百年的七国当中只有秦,历经七王在百多入秦士子当中识得商鞅,并重用商鞅进行变法,从而开启了秦富国强兵的新篇章,为秦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商鞅英才法出如山,极心无二虑尽公不

顾私,终成一代法神,与秦孝公成为君臣协作千古不疑的楷模。苏秦的游历苦读最终一鸣惊人,张仪的才思机敏巧舌如簧,墨子的兼爱天下,庄子的洒脱如仙,屈原的悲天悯人,讲不尽的历史人物,说不完的文争武战,过往历历在目犹如置身其中。 那是思想爆发的时期,那是贤才辈出的年代,众多名家名篇名著名说流传至今,也为中华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者:潘英辉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教师读书笔记《我的教育理想》

教师读书笔记《我的教育理想》 第一篇:《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 带着梦想去追寻,带着理想去实践,带着渴望去阅读,我见到了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 教育是神圣而崇高的,教育是育人的事业,理想也是神圣而崇高的,理想是行为的动力;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更有理性。理想因为有了教育而薪火相传,色彩斑斓;教育的理想要坚持面向现代化,理想的教育要有舆论支持。(朱永新教授语) 一、理想的德育 1、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行,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2、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3、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 4、理想的教育,应该注重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极力学生,培养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 5、理想的德育,应该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使其兼具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双维视角,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 6、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能在学校的教育中安营扎寨。 7、理想的德育,应该教给学生自警、自诫、自励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 8、理想的德育,应该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筋疲力尽,为之也操碎了心。为什么学校的德育会如此苍白无力?朱教授告诉我们: 首先,道德教育要结合平时的活动,潜移默化地进行,重要的是行为的熏陶,实

读“大秦帝国”有感

读《大秦帝国》有感 大争之势,实力为先,自秦穆公后,秦经历四代之乱,国力大弱,天下鄙秦。秦国可谓内外交困,几近亡国灭种之秋。然而乱世出英雄,自秦孝公商鞅变法、励精图治,又经四世,传至始皇帝,终灭六国而一统天下,秦人用自己的血浇注了一座宏伟的大秦帝国。 古语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读大秦帝国历史,思企业发展之路,感慨良多。 秦之所以能灭六国而实现一统,与秦人的坚韧不拔、团结一致的精神密不可分。商鞅改革前,秦国积贫积弱,一直被压制在函谷关外而进不得中原一步,面临着被中原诸国瓜分的危险。秦国此时虽弱,但秦人却个个血性十足,国内上下一心誓要卫秦,“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正是秦人以“共赴国难”的决心保卫国家,让中原诸国虽有分秦之心却始终难以越过函谷关。一个国家的精神是民族之魂,可以在危难之际迸发出无穷力量;一个企业的精神则是企业文化,也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企业文化不应只是企业为了面子而走走过场,而应该真正让企业员工感受到归属感,从而发自内心对企业产生深深的责任感,对企业长期发展目标产生认同感。只有使企业文化真正具有了向心力,员工才会像秦人“共赴国难”一样愿意为了企业无私奉献。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和认同感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要议题。 厉经国难,秦孝公冒天下之大不韪,不顾国内王亲贵胄的激烈反对,任用商鞅变法图强。为了变法能够顺利进行,凡是不依变法者,

秦孝公都严惩不贷,流放太子,判太傅以劓刑,孝公为变法“尽公而无私”,此等胸襟气度,令人钦佩。“士为知己者死”,商鞅得孝公信任,主持变法,虽万难而不悔,一生致力于变法、护法,历经多年,使秦人尽依法而行,并且最终死在自己制定的法律之下。但是变法终于使秦国兵强马壮,为后世秦国灭六国而统天下奠定了基础。古语云:穷则变,变则通。做为企业,也要不断改革创新。面对困境之时,要破旧立新,寻求新途径新方法,让企业走出困境;企业快速发展时,要时时居安思危,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改革创新,不沉静于过去的辉煌,不拘泥于曾经的成功经验,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企业才能一直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不被市场经济淘汰。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商鞅作为法家集大成者,在秦国实行变法,以加强王权为轴心,以富国强兵为目的,以严刑峻法为手段,使秦国事无巨细,均有法可依。从某种意义上讲,做到了今人所说“依法治国,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商鞅变法改变了一直以来“刑不上大夫”的弊病,“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企业来说,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各种规章制度。制度就像地铁的铁轨一样,企业的每一名员工都按照制度办事,企业这辆高速行驶的列车才能正常运转,否者就会车毁人亡。此外,完善的制度也是抑制腐败的有效手段。在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必须继续加强和完善现有规章制度,使公司大小事务都做到有法可依,同时继续深化制度的执行力和权威性,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