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成性评价的功能

形成性评价的功能

形成性评价的功能
形成性评价的功能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中国文化的浓缩。郭沫若曾说过中国人要写好中国字,并不因为要成为书法家,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培养自己的意志,对人的一生是有益的。虽然现在很多学校还没有开设专业、规范的写字课。但无论如何,让每一个孩子写好字,语文老师责无旁贷。

毋庸置疑,在写字教学的过程中,建立一个多元立体、及时有效的评价方法对保护孩子们的积极性、促进他们不断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认为评价时应该是多角度、多侧面、立体的:写字姿势、学具摆放、习惯养成、间架结构、笔画书写等等。尽量多一些评价角度,让每个孩子,尤其是那些暂时落在后面的孩子,都有获得表扬的机会。

第二,在目前的现状下,我认为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是做好日常作业评价,关注孩子们的日常书写的过程。练字是个慢功夫,让孩子们养成“提笔即练字,作业即练字”的意识,日复一日,持之以恒地坚持练字,方能最终见到成效。如果再能做到全学科参与,不仅是语文作业,而且任何学科的作业都能把书写纳入评价范畴,每日评价、时时评价,那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三,在进行书写评价时,应该构建起一个评价网络,让老师、同学、家长和学生自己都成为这个评价网络中的一员。多几双眼睛,就会多几个评价维度,面对同一篇作业,让孩子们在不同评价者的“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的不同评价结果中更全面、客观、理性地去认识自己。同时,在给别人评、给自己评、听别人给自己评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会不断地反思、学习、进步。

第四,评价的形式应该丰富多样、不断创新才能有效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给他们营造爱写字、写好字的良好氛围。除了常规的评星级、贴苹果等形式之外,我们还可以奖励写得好的孩子把他们的作品作为礼物,代表班级送给低年级的同学们;把班级里需要写字的机会作为奖励提供给孩子们,用孩子们的精彩书写代替一成不变的电脑打印……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对语文教学的评价。写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对其的合理评价也就显得极为重要。特别是当前小学生写字教学已提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以此为载体,能培养学生的技能、情趣和美感。写字教学评价更应与时俱进,以新要求新观念来对待小学生的书法行为。新课标指出:“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写字评价,是对训练情况的定性反映,是对学生通过练习所形成能力的综合性评测。教师可以从评价中得到反馈信息,矫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行为,同时促进学生的书写兴趣。

写字教学中的评价与其他教学的评价一样,在讲求实用性的基础上,更应注重艺术性。具有艺术性的评价,才能产生最佳效能,促进整个训练不断向纵深发展。其艺术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具体体现。

一、突出激励性

教育家第惠斯多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小学生在写字中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他们有极大的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都爱表现自己,每做一点儿事,总希望老师表扬。二是从主观方面看,他们很想把字写好,但因知识水平和书写技巧等因素的制约,他们获取一种知识,形成一种技能显得十分缓慢而又艰难,很多问题只能从表面上摩仿,而不能从实质上把握和认识,这就对评价工作上提出了特殊要求,要有激励性,要对学生的点滴成绩

和进步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在肯定成绩和进步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坚定信心,不怕困难,改正不足,再接再厉。

突出激励性的另一要求是,要激励学生不断向新的高度进击。要用类似于“写得真不错,快赶上书法家了”,“要是……就比书法家还要漂亮”。鼓励学生敢于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注重新颖性

创新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新异的东西更是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写字训练中,新颖有趣的评价有时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写“早”字时,有的学生写“日”字太大而“十”字太小。我在讲评时在黑板上画一个头和身体很大而腿很小的人,学生看后都大笑。这时我引导学生,字如其人,写字不仅结构要正确,还要注意各部分的比例。

评价要体现新颖性,首先评价的着眼点要新,评价写字不要只停留在字体的结构,笔锋,还要从正确、端正、整洁等书写习惯、书写技巧着手。评价要找准着眼点,尽量要做到以点带面。要以评全体学生“共性”为主,促进“个性”转化。

其次评价的方法形式要新,可采用自评,师生互评等形式。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尊重学生这一观念逐渐在教师心中扎根。在写字教学中,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思想观点,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评价。自我评价就是学生在写字过程中对自己或他人的劳动进行评价,虽有年龄、关系、虚荣心等因素的影响,但作为教师可以从评价中洞察秋毫,以此修正写字教学。教师根据他们的评价,以学生的眼光看待他的成果或他同学的成果。很多微妙之处,细细品之回味无穷。有的学生会模仿老师的样子,点点画画,还写上评语“有进步!”“要努力!”“真漂亮!”……有的学生还会写几句话,告诉他该怎样怎样。写字的乐趣在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中得到解放,进步的大大小小也得到了比较和肯定。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在自我评价中得到了改进,得到了和谐的反展。评价要体现新颖性,但不能为了求新而摆花架子,使评价华而不实。

三、体现导向性

评价既是前期活动的终结,又是新的活动的开端。二者中,后者比前者显得更有意义,所以,写字训练中的评价要尽量为新的训练引路,导向,使评价具有导向性。这里的导向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针对前期训练中的不足,为学生指出如何改进和完善的意见,并要学生知道如何改进,为什么要这样改进。二是充分肯定前期训练所得,并由此随机引出新的训练任务。

导向性评价既是评价,又是导向。这种导向建立在肯定评价的基础之上,学生易于理解便于接受,所产生的效能多半大于专门性的导向。

四、讲究准确性

不少教师评价学生的写字,习惯于使“写得好”“写得漂亮”等模糊而抽象的语言,这是不适当的。“好”,好在什么地方,要有针对性地指出来,以便学生更好地“明白自我”。“漂亮”是结构摆得漂亮,还是笔画形态之美,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只有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的评价,才会对学生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从训练的目的出发,评价一方面要明确指向,体现针对性,另一方面要给出准确而恰当的结论。“写的正确”“写得整洁”“写得有力”“结构摆放的匀称美观”“运笔到位”。注意了这个“讲究”,就会使评价正确,准确,具有实在意义。

五、形成性评价的含义

最早从概念分析人手对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加以区别的是美国的斯克瑞文(M.Scriven)教授在其1967 年所著的《评价方法论》(Methodology of Evaluation)一书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不以区分评价对象的优良程度为目的,不重视对被评价对象进行分等鉴定。”由此我们看出,这一概念首先被应用于开发课程的评价,就是在一个新的教育方案、计划、课程等的编制过程中和试验期间,为了获得修改、完善教育方案、计划、课程等所需的反馈信息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即为了促进教育方案、计划、课程等的形成所进行的评价。并且最先区分了评价具有“ 形成性”与“ 终结性” 两种不同的作用。

1971 年, 布鲁姆(B. S. Bloom)等学者进一步将这一区分扩展到课堂评价研究中, “形成性评价就是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使用系统性评价,以便对这三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过程加以改进。”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学习者评定成绩或作证明,而是既帮助学习者也帮助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达到掌握程度所必须具备的特定知识上。”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形成性评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出现了许多种定义。

从国外的研究文献中,形成性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评价时所进行的活动,这些活动为教学活动的改进提供信息。当评价确实被用来调整教学、满足教学要求时就称为“形成性评价”(Black & William,1998);在教学过程中,它是为了促进学习,教师和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判断、评价的过程(Cowie & Bell,1999 )。

国内的研究人员认为: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它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指导教学过程顺利进行、面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评价(吴冠恩,2003);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陈玉琨教授认为,形成性评价指在教与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去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院长、教授张庆林、杨东认为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的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教与学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改进,强调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旨在通过经常性的测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改进教师的教学。

形成性评价是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其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周伟,谢昌莲) 。

尽管不同的研究者对形成性评价所给出的定义不完全一样,但却表现出相同的含义和功能,即:形成性评价能使教师及时向学生反馈信息,使他们能更好地学习或进行自我反思。评估的目的是提高学习质量。

六、形成性评价的功能

形成性评价以自我评价为主,学生互评和老师、家长评价为辅。其功能如下:

1 .诊断反思的功能

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不断深化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找出自己的不足。研究表明:课堂上成功的、有效的学习发生于学生对其学习具有自主感之时,发生于学生理解他们努力的目标之时,发生于他们的内在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的时候还发生于他们懂得如何学习并且具备学习能力和方法的时候。

2 .校正的功能

通过自我诊断,针对存在的问题改进学习活动,并不断对学习的预期做出调整,以求学习效益的最优化。形成性测评能使学生明确是否已达到了阶段目标、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以起到强化学习活动的作用。

3 .展示激励的功能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不是对于学生学习结果给予一个评说,而是在学习过程中给予一个“路标”,指明前进的方向。这个“路标” 应该要起到激励学生继续努力的作用。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是要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形成发展、形成结果。要形成,激励是不可缺少的。形成性评价的优势在于“激励” 两字,终结性评价难以完全发挥这个作用。学生在形成性评价中享受获取知识,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愉悦,在互评及家长、教师的评价过程中得到鼓励,明确了下一步自己的学习行为,并主动去调整,监控自己学习过程。

4 .教学反馈调节的功能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双向活动,一方面可为学生个人提供有益的反馈,另一方面可为教师教学提供有用的资料,有利于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合作,帮助学生进步。评价之所以具有教育意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是在多种强化中发展的。怎样强化、引导和反馈,是评价的艺术所在,也是教育的艺术所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备课、上课、课后批改作业)通过形成性评价帮助自己调整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去指导每一个学生,落实促进自己更好、更有效地教学的目标,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提高其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水平和能力,更好、更有效地学习的目标。

七、形成性评价的特征

1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主体”是针对“客体”而言的,语文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学习者的语文能力,从这个角度而言,评价主体除了教师外,还可以包括专职的评价机构、教育决策机构、学校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学生群体和个体以及学校内外的其他有关人员。不同的评价主体可以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共同达成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因此,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避免“一家之词”所造成的评价结果片面化、绝对化的弊端,体现评价的客观公正,提高评价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评价达到总结、反思、改进的目的,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主体地位, 为他们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这也是提倡民主意识的时代趋势。如在课堂回答问题时,让后面的学生对前面学生的回答尝试做评价,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并与自己的回答

进行比较,从中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也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互评。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进行自评。通过这种多元立体、360度的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获得有关学生学习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

2 .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体现为评价的全面性、整体性和综合性。

从语文课程内容来看,全面性的评价应该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包括写话、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不是单从某一方面、某一角度测量的,而是多维取向,评价涵盖了语言技能的方方面面。

从评价的价值倾向来看,形成性评价要求评价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进行,不仅限于知识与能力, 即认知领域目标进行评价, 还要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目标的评价。也就是说, 语文课程的目标评价, 既要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描述和判断, 还要对产生这一结果的多种因素和动态过程进行描述和判断。既要看到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智力发展的一面, 也要看到他们在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人格等非智力因素发展的一面。也就是说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视对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评价,又要重视其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思维参与,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例如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我们既要关注学生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学生有创意的表达要给予激励、鼓励;要求对写作材料预备过程加以评价:挖掘了什么材料,是怎样挖掘的。此外,我们要考虑到个体差异发展的全面性。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表明, 学生发展是存在个体差异的, 对学生个体来说, “ 全面发展”并不等于“ 全优发展” , 而是允许并鼓励学生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个性特长。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独特价值, 对所有的学生都采用同样的评价内容是不合理的。因此, 我们在确定评价内容时, 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发展的全面性, 关注学生个体智力的强项,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个体价值的实现。

3 .评价形式与方法的多样化。

评价主体和内容的多元化决定了评价形式和方法的多样化,也惟有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才能做出全面、科学而准确的判断,从而避免评价结果的偶然性和片面性。因此强调要运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充分地了解评价对象的特点。在评价的标准上, 形成性既有以课程目标为参照的统一标准, 又有以学生的纵向发展水平为参照的个人标准。二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共同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尽量淡化、量化和客观化评价, 强化能充分反映学生语文学习本质的定性评价。因为量化和客观化的评价, 容易使情意性和感悟性很强的语文课程变得简单化和肤浅化, 这样的评价, 不仅难以从本质上保证语文评价的科学性, 而且往往会丢失语文教学中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内容。反之, 定性评价虽然带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因素, 但是, 这种评价可以从本质上保证语文评价的科学性, 可以保留语文教学中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内容。这种定性评价对指导当今的语文教学改革将会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 我们强调注重定性评价, 并不是意味着要放弃量化评价。事实上, 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同时也存在其不足之处, 关键要看所要评价的内容。

八、形成性评价遵循的十大原则

1. 形成性评价应当是有效的教与学准备的组成部分,即是有效备课的一部分

教师备课应当为师生提供获得和运用达到学习目标的信息的机会。备课也必须是灵活的,使其适应(教学中)最初出现的观念和技能。备课应当包括一些策略以保证学生理解他们所追求的学习目标和用于评价他们学业的标准。学生如何接受反馈、他们如何参与对学习的评价,以及教师如何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都应当在备课中加以考虑。这也是与以往的终结性评价不同的一个方面。

2. 形成性评价应当关注学生如何学习

在策划评价和解释评价结果时,学生和教师的心里必须考虑学习的过程。学生应该不但要意识到学习的结果,还要意识到学习的方式。

3. 形成性评价应当被看作是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师生在教室里的许多活动即提示学生展示其知识、理解力或技能的任务、问题等,都可被认为是评价。学生的回答或行为被观察和解释,并得到关于如何改进学习的意见。这些评价是日常教室活动的基本部分,而且包括师生的反思、对话和判断。

4. 形成性评价应当看成是教师的一种重要的专业技能

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规划评价、观察学习行为、分析和解释学习结果、向学生反馈信息、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初始教师教育和持续的专业发展,教师在发展这些技能时应当得到支持。

5. 形成性评价应当具有敏感性和建设性,因为任何评价都会对被评价者产生情感影响

教师应当意识到,评语、分数和等级都可能对学生的信心和热情产生影响,因此,在给予学生反馈时应当尽可能地具有建设性。评语针对学业而不是针对人,对学习和动机都更具有建设性。

6. 形成性评价应当考虑到学习者动机的重要性

通过强调进步和成绩而非失败、鼓励学习的评价能培养学习动机。把学生与其他取得更好成绩的学生进行对比不太可能会激发学习动机,这种对比会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认为自己“不是学习那方面知识的料”。可以通过采取保护学生自主性、提供选择性、提供建设性反馈、创造自我指导的机会等评价方法来维持或提高动机水平。

7. 形成性评价应当促进学生努力实现学习目标,并使其理解评价他们的标准

要进行有效的学习,学生需要理解他们试图达到的目标——并且愿意达到这一目标。当学生参与到确立学习目标和确定评价(学业)进步的标准时,理解和(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产生。给学生讲评价标准时要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话与他们讨论这些标准,提供这些标准如何能够达到的事例,并使学生投入到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当中。

8. 学生应当接受如何改进(学习)的建设性指导建议

学生为了准备下一步的学习活动需要信息和指导。教师应当具体指出学生的长处并对如何发展这些长处提出建议,对于他们的不足及如何纠正要明确并具有建设性,要为学生改进其学业提供机会。

9. 形成性评价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开发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以利他们具备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有独立意识的学生具有寻求与获得新技能、新知识和新理解的能力。他们能够进行自我反思,并确立进一步学习的步骤。教师

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通过发展他们自我评价的技能使其有能力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10. 评价应当承认所有学生的各方面的成就

形成性评价应该用来增加学生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学习的机会。它应该使所有学生各尽所能,使所有学生的学习成就得到认可。

九、形成性评价的方法

形成性评价可以采用多种的方式,成长记录袋评价法、观察法、日常记录、评价表、访谈法、测评法、问卷调查法、表现性评定、传统背景下的真实性评价.

十、小学写字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人类文字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作为中国人,理所应当继承和发扬这门古老的艺术。俗话说:“见字如见人”、“字如其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当前小学生写字教学已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技能、情趣和美感。同时,还注意培养民族情结。所以写字教学评价也应与时俱进,以新要求新观念来对待小学生的书法行为。《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第五点意见“改进写字教学评价”提到:“写字教学的评价要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书法的兴趣。”新课程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要求我们要更新评价观念,建立以“发展功能”为核心的符合教育方针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新的多元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学生的写字状况,通过发展性评价来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因此在写字教学中进行有效评价,那么学生的素质才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1、小学写字教学评价的现状

以往写字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习惯把精力总放在教学写什么,如何写,结果如何,而对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却没有真正用心地对待,缺乏科学地反馈和评价。目前往往由教师主宰课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简单的结果性评价

写字是一门艺术,而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在评价时教师往往以“写的好”、“写得不够”等简单的评价语或评价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忽略了写字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情感、能力、技法、个性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忽略了学生的

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不符合新课标所要使评价多元化。

②笼统的整体性评价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只是注意对学生整个字或整个作品进行笼统的评价。在评价中知识注重班级横向之间的比较评价,忽略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评价,打击了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向上性。

③以教师为主的主观评价

课堂上,有的老师只是凭借于自身的眼光,断然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对学生学习的结果由自己一人给予评价,完全不顾及学生之间的想法和感受,“一意孤行”。不少教师在学生写字之后,就告诉学生哪一个字漂亮,哪一个字不好,这些看似写字指导评价,其实是强加在学生意识里错误行为。

④即时性的课堂批改评价

现在的写字课有的学校天天有,有的学校一星期才一次,差距颇大。但评价过程中,大部分都采取当堂批改的方式,当堂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优劣,忽视了学生写字的后续发展,从而对一些相对而言控笔等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会打击其学习书法的积极性。

以上评价现象的存在,体现了教师主宰课堂,师者采用同一、固定的评价标准,不顾人的智能、个性、情感等丰富性、变化性,将所有人的最终写字结果用同一尺度比较,漠视人的尊严,压抑学生个性化成长和自主发展。为此笔者进行了学生低年级写字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研究。

十一、小学写字教学评价策略的原则

1、尊重激发主体原则

“不是每个人都是现实的主体,只有当人具有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并现实地作用于客体的时候,他才能成为活动的主体,具有主动性。”换而言之,人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是有待于培养的。在写字课堂教学中,评价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以学生具体条件为根本,使学生主动地投入书写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也要让学生参与评价,成为评价的主体。

2、营造民主的师生关系原则

在写字课堂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十分重要。学生能在这

种轻松的氛围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特个性,展现创造潜能。教师的评价要体现与学生平等化,淡化权威意识,每一种评价都要尽可能创设出课堂氛围,使学生如见其人,如历其事,如临其境。

3、激发学习的兴趣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提高小学生写字质量,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在写字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成功。

4、促进学习技能原则

写字一门集知识、技能、个性于一体的学科,在传授学生书写知识与培养学生个性的同时,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让学生在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书写技巧。

以上几个原则是密不可分的,应将它们有机地统一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十二、小学写字教学评价的策略

1、变整体性评价为局部性评价

小学生写字是书法教育的启蒙,正如幼苗一样,需要我们广大写字教师细心呵护,此时我们教师的每一句指导,每一次评价都会对他们今后的书写产生深远的影响。局部性评价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对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要细心关注。如果一个字,这个字从整体上看来,不算太好,但只要其中有一个或二个笔画写的好,都要注意批示表扬。如果一幅作品,如果有那么一二个字写的好也要把它圈出来。这样的评价对那些才开始从事书法活动,或者是活动中的后进生的,根本目的是不错过学生的每一个亮点,对于学生的每一个成功都予以充分肯定。这样才能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写字练习。

2、即时性评价为延迟性评价

小学生写字活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非一朝一夕可完成,其对书法的情感也是慢慢培养起来的,我们对待学生的写字教学要注意长期性和波动性,有时好有时差这种现象是正常的,是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也是和书法教育规律相吻合的。对待那些写字忽然退步的学生,切莫过早以结论性的评语或行为对待他,要有耐心,要有恒心和信心,慢雕细琢,总是会有收获的。高段学生现在字写的不太好的人中,或许有一部分人就是在低年级受到过这样的“伤害”,而大挫了写字的

积极性。如果当孩子遇到书写困难时,老师一开始就以“严”教育,其结果只是造成他对书法的一种厌烦感,那怎么会进步呢?及时评价有其优点,但稍缓一步也无妨,切莫“伤”了学生,后期的“润”才是“真功夫”。

3、变盲目的评价为有效性评价

评价一个字写得像不像字帖,可以从笔法、结构这两方面入手。刚学习写字的小学生,他们对笔法、结构的知识几乎一无所知,教师有必要先对学生进行一些笔法和结构知识的讲授。笔法知识包括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以及笔画的长度、弧度、角度等审美要素,所写笔画的力度也是一个方面。字写得美不美,除笔画外,与结构的处理是否恰当有密切关系。当然,这么多的结构知识,一次性的全部讲完学生是接受不了的。教师有必要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就安排自我评价训练,让学生得到及时巩固。与此同时,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等能力的培养提高,要以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为基本,情感与能力为双管,让学生通过写字教学,能提高全面的素质。

4、变教师为中心评价为主体多元评价

在写字的评价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往往起到关键作用。有时教师的一句点评可以增强写好字的信念。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主宰课堂。在教师恰当准确点拨的同时,还应让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①增加师生互评

相对而言,写字课较之阅读课、作文课,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走下讲台,师生有更多的机会沟通。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师生对话,进行有效评价,不仅能对学生的表现予以及时的判定、评定,而且能给予启发和引导,给他指明继续努力的方向。因此让师生对话融入教师巡回指导的过程中,贯穿在学生练字的过程中。通过对话的方式纠正学生的缺点,指出学生的不足,给学生指出努力的方向,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满怀信心的去改正不足,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在对话时,不光动嘴讲,还注意动手写,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评一评老师的字写得怎么样?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分析,发现了汉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到了汉字的美之所在,从而领悟了汉字的书写规律,激发学生写好字的愿望。

②增加自我评价。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尊重学生这一观念逐渐在教师心中扎根。在写字教学中,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思想观点,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评价。当写好一个字后,随时询问:“你觉得自己的字写得怎么样?”。让学生把字与老师的范字比,与字帖上的字比。通过比较,学生明显的看出了自己的差距或者进步。让学生通过自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自己的不足.找出不足之处,以便在写下一个字前加以改进。当然自评也可以是在小组互评时,看着小伙伴们写的字,跟他们的作品对照,面对面地展开自评。这样可以增强孩子敢于发现自己缺点和不足的勇气,培养其诚实的品格,陶冶其情操。

③增加互相评价。

让同学互相评价,学会互相欣赏。在练习后,积极组织学生互相评议,或选取几份作为例子,集体评议。评议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评价的标准及评价原则。如书写是否正确,结构是否合理,主要的笔画是否突出,运笔是否到位,字面是否整洁,要发现别人的长处等。当学生有了评价的准绳之后,评价就能有的放矢。同时,在互评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照自己的书写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习借鉴,以便改进。通过互评不仅能训练口语交际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也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使他们不骄不躁,能正确全面地看待人和事物。④增加家长参与评价。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支持,在多元化评价体系中,家长积极参与。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到学生在校作业的情况,每个星期,让学生把自己的写字作业带回家去,让爸爸、妈妈进行评价,写几句评语。家长们实事求是地根据孩子一个星期的写字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通过这些评价给学生以激励或提醒或纠正。让家长参与评价,架起了学校和家长的桥梁,大大提高了家庭教育的力度,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5、变单一的评价方式为多样化评价

①可采用激励性评价语

写字教学中应恰当运用评议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矫正功能。在教师示范讲解过后,应让学生多练习,老师应巡视指导,随机作出鼓励性评价。“嘿,××写的字和她的人一样美!”学生听了,自然喜不自胜,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写字中去。“哎呀,这个字要摔跤了!赶快把一竖写写正!”““你瞧

这个字写得又矮又胖,多难看呀!快帮他减肥!”学生听了,都不好意思地一笑,继而迅速作出矫正,把字写美。这样风趣幽默的批评,学生自然易于接受,且易于明白改错的方法,易于尝到成功的愉快。有时,学生只是一笔没写好就使整个字显得不美观,对此,我不急于告诉他哪笔没写好,应怎样写,而是设法引导其自己领悟。

②可采用展示型评价

办好教学班内的作业展示栏,是营造一种人人竞争、奋发学字的良好的氛围。教学班内,同学之间年龄相仿,互相熟悉,一旦有同学的作业上了展示栏,大家指指点点,比比划划,更感兴趣。而且,班级写字比赛的优胜者可以在这里亮相;书写认真清楚的作业可以在这里展示;在书写上有了一定的进步的学生作业同样可以在栏内悬挂。这样就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了同等的有可能展示的舞台。可以说,这样的展览,其实是一门教学艺术,他使写字水平中下的学生,也看到了前进的方向。

③可采用星级打分等评分制度。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作业批改中,我十分重视星的作用,以此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我用一星表示正确,用二星表示清楚,三星表示漂亮。即使学生的作业出现错误,我也不打叉,不全盘否定,二是用斜线表示,等学生订正后在大对号。学生订正后的作业,只要写得清楚、漂亮,仍可的三个小五星。而对于有进步的学生,我常在作业本上加一个星鼓励。这样一来,小朋友每次作业都十分认真,那些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明显减少,从而有效的提高了作业质量。

④可把书写评定透到各学科的作业、考查、之中。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练字时能够做到姿势正确,把字写得正确端正、卷面整洁,而在作业时又显得非常随意;或者是语文作业认认真真,其他作业马马虎虎。为了能使学生人人端端正正地书写,次次写出端端正正的字,各学科教师统一要求,齐抓共管,努力引导学生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良好习惯。批改作业时,教师根据统一要求给学生作业评分,从而使学生自觉养成认真作业的好习惯。

四、总结与思考

写字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小学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培养学生在写字时的注意力、观察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等等,这些都非常重要,若要使学生做到这一切,自觉提高写字能力,教学评价就显得至关重要,我们教师在大好环境下,充分领悟新课程理念,用新的评价标准来指导学生写字,为将来某位或某些书法家,培培土,浇浇水,踏踏砖,这是多么光荣而幸福的事啊!

即时性评价是一种有效的形成性评价方式

即时性评价是一种有效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它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对于师生双方都有其重要意义。积极开展即时性评价有助于发挥评价对教学的管理和促进功能。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这一评价方式,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 课堂教学是在师生相互对话和交流中进行和完成的。只要有师生之间的交流,自然就存在着评价。即时性评价能对于学生的行为表现给予即时鼓励从而调控及引导的评价活动。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即时性评价,往往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民主、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愉悦身心发展。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作为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它是对我们小学低年级原有思想道德,自然现象,生活与劳动等等课程进行高度整和的基础上生成的新的课程。作为一种新生成的课程,需要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评价来与之相适应。即时性评价对激励学生进步、调节教学导向,起着很大作用。学生能从教师的即时评价中受到启发,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教师对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进行积极的评价,给予鼓励,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不断前进的动力。教学目标的完成,不仅要靠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同时,还要注意把握学生课堂学习中的生成性问题。教师借助即时性评价,指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习能力,完成教学目标。所以说,即时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进展和学生的发展。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给予及时的评价,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调整、控制后继学习行为,也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地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即时性评价能够让学生及时地把握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引下作出迅速地改正和调整,也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地调整教学手段和策略。优化课堂教学,激活课堂生命活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即时性评价都是其中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符合性评价报告

公司各部门、岗位执行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年度符合性 评价报告 2014年1月公司安全领导小组组织各部门、岗位的专业人员,对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文件、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结合公司的实际进行了全面、科学、认真的符合性评价。通过这次评价让公司领导深刻的认识到,企业实施安全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获取了很多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文件,安全生产工作显著提高效果十分明显,员工自我安全意识、保护意识和保护公司财产意识都有很大的提高,各部门、车间班组都十分重视对部门内部、车间内部、班组内部员工进行深入的宣贯学习,并建立了学习计划和效果评价记录,车间班组还加强了安全检查频次,重点部位和要害岗位任务到组责任到人,在实际的工作中杜绝和消除很多不安全因素和隐患。 通过对各部门、车间班组执行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文件及公司制定的 各项规章制度情况的符合性评价,评审组也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安全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发展中的一项新内容,在制定和实际工作中实施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安全生产是长治久安的工作,要想让法律法规标准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效的在各部门和基层安全生产工作中得以实施,安全领导小组应该建立更强硬的更有效地监督机制,真正确保安全标准化工作得以有效的实施。安全标准化就是给企业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生产环境,让危险岗位的从业人员真正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的三不自我保护意识,让企业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让企业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得以全面提高,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力度,用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文件提高企业高管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保证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文件和公司内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得以有效的实施。 根据公司制定的评价制度的要求,综合办公室负责对年度符合性情况结果编制了报告书和评价表,经安全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审阅签发,同意下发到各部门、车间、班组。希望各部门、车间、班组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不足之处提出合理的修订建议,并用书面的形式报公司综合办。(附符合性评价表) 综合办公室 2011年1月10日

形成性评价 开题报告

XX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院系外国语学院 专业师范英语 届别2014届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论文(设计)题目Formative assessment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XX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填表说明 1、本表请用钢笔填写或打印。 2、本表除“指导教师意见”和“院系毕业论文(设计)指 导组审核意见”外,均由学生填写。 3、课题研究计划应包括从选题到定稿全过程,须注明详细 的时间安排。 4、主要参考文献应注明文献名、作者、出版单位及时间, 文献中应尽量有外文资料。 5、指导教师意见应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提纲是否科学合理, 研究计划是否可行、能否采用等。 1

本课题研究目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目的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结合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现状,探究形成性评价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途径及方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提纲) Thesis statement:Formative assessment, which aims at learning effectiveness, should be used to improv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Outline I.Introduction II.Literature review A.The definition of assessment B.Summative assessment and formative assessment III.Formative Assessment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The necessity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1.Traditional and current assessment system in China 2.The disadvantages of summative assessment in China 3.The advantages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B.The implementation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1.The principles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2.Ways and methods of the implementation IV.Conclusion

浅谈幼儿园见习后对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认识

浅谈幼儿园见习后对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认识 作者:先兰 摘要: 评价指的是评定价值,是价值的判断,是对客体满足主题需要程度的判断。我们生活中经常在对人、事、物做出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评价。同样教育也要评价,而教育评价是对教育价值的判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是教育评价中的三种重要的评价类型;在学前教育评价中也是缺一不可。学前教育评价是在系统的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学前教育现象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学前教育评价在对于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儿童的发展和教师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正因为这种意义的存在,所以我们学前教育者要明确的认识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且加以合理的应用。 关键词:教育评价幼儿发展评定价值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正文: 通过在幼儿园两周的见习,使我对教育评价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对教育评价的分支即学前教育评价和重要性更是受益匪浅。 据见习浅谈我对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认识: (一)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者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一般而言,形成性评价不以区分评价对象的优良程度为目的,不重视对被评价对象进行分等级鉴定。在幼儿园组织教学活动中,这种形成性评价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这五大领域应用得十分广泛。如健康、社会、科学里幼儿对事物错误认识;语言、艺术里发展的不全面等。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及时对其矫正从而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同时对教育者的教育过程也可以

完善。我见习时就感受到了,一次老师在教孩子们认识蔬菜,有许多孩子虽然知道了许多蔬菜的名字,但是往往会张冠李戴。有的把辣椒说成了南瓜,把马铃薯说成白菜等等。其实这个就是他们对蔬菜的认知过程中没有形成很好的认识。教师带他们去了菜市场进行的摸一摸,看一看,及时的纠正,使他们对蔬菜认识提高了。形成性评价对幼儿教育领域是非常重要的,它在教育活动中进行,可以及时的得到关于学生学习进展方面的师生之间的相互反馈,为能够指导方针更加明确,指出错误位置。 (二)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教育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一般的它与分等级鉴定、做出关于受教育和教育者个体的决策,做出资源分配的决策等相联系。终结性评价更多地与鉴定功能、激励功能等联系在一起。在幼儿园中,终结性评价也应用十分的广泛。学前教育评价中终结性评价大到对一个幼儿园进行阶段性的等级性评价,小到对一个幼儿在某一段时期里的认知发展水平的评价。如在我见习的两周里,我就见到了老师对幼儿的艺术(美术)进行了评价。那老师是安排了一个星期教幼儿对海底世界的认识和绘画指导学习,一周后进行终结性的评价,把优秀的都在表扬栏中刊出来了。再如我们见习即将完成,我们也要幼儿园的指导老师做出一个评价,这个评价是一个阶段性的评价即终结评价。又如幼儿园六一儿童节是儿童欢快的节日,教师对幼儿组织活动学习(唱歌、跳舞等),在六一节进行表演,往往家长作为观众者,无意识的就会谈到某某跳的很好,某某不好等,其实我个人认为这也是对幼儿在这个时间段做出的终结评价。终结性评价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教育评价中地位更是举足轻重,学前教育评价也如此!但是过度的重视终结性评价也会导致负面的后果。亦如拿幼儿园分等级为例,最后等级定的高的幼儿园,可能积极的对待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激励功能,导向功能等。但是以分等级低的,会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不闻不问,未起改进功能,在检查时也是应付评价。所以它是双面的,我们应该用合理的评价类型来评价,幼儿园教学中对幼儿的评价尤为重要,因为幼儿的心灵是洁白的一张纸,教育者不应该添加斑点。

药学类课程的形成性评价【药学论文】

药学类课程的形成性评价 摘要:分析了药学类课程形成性评价的现状。初步探讨了药学类课程形成性评价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期为中医院校药学类课程的教学评价提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药学类课程;形成性评价;问题;对策 1药学类课程形成性评价的现状 药学类多数课程不仅理论性强,实践性也强。以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相应的评价方式也多采取终结性考核的单一方式。随着形成性评价的开展,药学类课程的形成性评价也取得了一些经验。 1.1理论教学方面 理论教学历来在大学课程中占有较大比重,是人才培养课程的重要部分。在中药学教学中,石铖等[3]首先通过宣讲让学生了解形成性评价,并对学生的接受程度调查,发现70%以上的学生愿意接受,同时构建了分组讨论、案例教学、课堂测验、课后作业和调查问卷为主要指标的评价模式。同时,石铖等[1]还在临床中药学教学中构

建了以即时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测验性评价和档案袋评价为主体的评价模式。张芳等[4]采用随堂考试、分组调研与汇报、教学互动方式在中药商品学课程中进行形成性评价,发现开展形成性评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刘元元等[5]在药理学教学中研究了形成性评价的效果,试验组学生主要采用平时表现、随堂测试、汇报讨论、课后作业、其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形式,对照组主要采用终结性考核方式,通过总成绩、及格率和问卷等评价效果,发现采取形成性评价的试验组学生总成绩和及格率较高,主动性强,并且多数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也是认可的。何珊等[6]在中药化学课程的形成性评价中采用课堂提问、课堂测试、专题讨论、对分课堂和学生互评与自评的形式,结果显示能够提高学生的全面能力。郭龙等[7]采用课前交流、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形式开展了中药鉴定学课程的形成性评价,结果表明形成性评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能促进教学相长。此外,马丽华[8]设计了药用植物学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其中教师方面主要包括课堂评价、阶段测试和个体测评,学生方面包括小组合作学习和互评,以及学生自评。药学类课程的种类繁多,因此采用的形成性评价模式也不限于以上的方面。 1.2实践课程教学方面 实验教学是理论应用于实际的重要环节,在提高人才素质方面具

适宜性分析评价

适宜性分析评价 适宜性分析是城市规划中经常用到的。其应用范围基本分为5 大类: 一是城市建设用地的评价,二是农业用地的评价, 三是自然保护区或旅游区用地的评价, 四是区域规划和景观规划, 五是项目选址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其中,最常用到的是城市建设用的适宜性评价。适宜性评价即根据各项土地利用的要求, 分析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适宜性,确定区域开发的制约因素, 从而寻求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合理的规划方案。合理确定可适宜发展的用地不仅是以后各项专题规划的基础,而且对城市的整体布局、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在进行适宜性分析评价时需要考虑的影响因子有很多,生态方面的,经济发展方面的等等都有,不过通常情况下,适宜性分析主要考虑的是生态方面的限制性因素,如与水源,生态敏感地的距离,坡度高程等因素,所以通常意义上的适宜性评价可以狭义的理解为是生态适宜性评价。 不同尺度下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其侧重是不同的,如果是大尺度的评价,可以进行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如果具体到城市内部,可以进行居住用地工业用的适宜性评价。具体选用什么指标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适宜性评价有两种。一种是在规划前期对区域的适宜性评价,为确定城市布局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是规划的重要依据。另一种是对规划方案或是现有的情况进行适宜性评价,评价这个方案或是现状是不是适宜的。显然,第一种意义更大一些。这两种评价所采用的指标也是不同的,各有侧重。但目前的很多论文中,经常讲这两者混淆,一般情况下,总规或一些规划的前期分析多用第一种方法,规划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多用第二种方法。

在方法上,适宜性分析采用的理论方法是数学概念中的多准则多目标评价,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多因子权重叠加,此外,对上面提到的第二种情况,多使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其核心是计算单个指标的隶属度。在技术实现上,适宜性分析采用GIS技术。GIS具有强大的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并能对分析结果给予直观显示,为具有空间属性特征的用地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适宜性评价的过程可以这样理解:找到与适宜性相关的因子(经验及参考别人的,或专家来定,即德尔菲法),进行分级,将其对适宜性的影响用分级的方式区别出,再对因子赋以权重(经验或层次分析法),对每一个因子进行评价计算,最后进行叠加分析得到结果。 其基本表达形式可以用式(1) 表示:S = f ( x1 , x2 , x3 , ?, xi ) (1) 式中, S 是生态适宜性等级, xi ( i = 1 ,2 ,3 , ?, n) 是用于评价的一组变量。目前常用的基本模型是权重修正法(式2) : S = ΣW i X i (2) 式(2) 中, S 是生态适宜性等级, Xi为变量值, W i为权重, i = 1 , 2 , 3 , ?, n。 采用公式(2) 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最大问题是每个变量对于生态适宜性的贡献是十分复杂的, 既有正面又有负面的影响, 有些因素对某种土地利用构成绝对限制, 有些则构成发展潜力。通俗的讲,有的是限制性因素(例如近水30米内,坡度大于15限建),有的是潜力型因素(如越靠近交通要道越好),因素本身的情况不同。可以把生态适宜性理解为生态潜力扣除生态限制性的剩余。这在实现操作的时候很好处理,例如在栅格运算中,凡是0值得删掉就行,还有就是一些限制性因素可以去负值。

形成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的研究 形成性评价这一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哈弗大学的斯克里芬(M.Scriven)在课程研究中提出的,主要用于改善教材。随后,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布鲁姆(B.S.Bloom)将其引进教学领域,提出了掌握学习的教学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金娣,王刚,2002:16)。 布卢姆在《教育评价方法指南》中认为,形成性评价是根据教学活动过程中把握到的中间成果来修正教学计划,进行必要的补充指导或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内容的评价活动;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它不仅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重视师生问的交流。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在教育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提出了形成性评价,并将其运用扩展到整个学校教育领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2002:145)2001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外语课题组在《论在外语教学中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中阐明了形成性评价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卢莉2002年12月发表在《中小学外语教学》上的“中学英语形成性评价的探索与实践,论述了形成性评价的设计原则和操作模式。 许华琼、胡中锋在《形成性评价及其反馈策略》中阐述“本文在分析形成性评价涵义的基础上,对有效反馈的特征及如何有效传递反馈信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还对有效反馈的特征、有效传递反馈信息的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研究形成性评价专家P. Black和D. William认为:广义上的评价包括教师和学生进行的所有能够收集学习信息的活动,这些收集到的信息可以诊断性地用以调节教与学 (Black and William, 1998)。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2002:121)中提出:形成性评价是“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程度,对他们的语言发展状态作出判断,对他们的学习尝试做出肯定,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罗少茜认为:形成性评价作为教学和学习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描述了学生进步的整体境况,提供学生反馈来巩固学习,帮组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确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陈玉琨(1999)认为: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根据以上专家和文章的定义我们理解为,形成性评价是以改进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为目的,它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反馈,以便决定是否需要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及时进行调整。形成性评价能帮助查找教学和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便于及时采取全新的或补救的措施

形成性评价在日常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原创)

形成性评价在日常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高中英语测试命题的理论与技术》后的启发之一在认真并且多次聆听和学习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英语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张玲棣老师的讲座《高中英语测试命题的理论与技术》后,有很多感触、体会与启发。现就自己在学习后对英语测试中的“形成性评价”这一话题对平时自己的英语教学的一些认识做点记录。 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对于“形成性评价”的基本概念,大概归纳如下: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之中,为引导教学进程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其注重测试结果对学生和教师的反馈并注重经常进行的检查,以达到利用各种反馈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使学生在不断的测评、反馈、修正或改进过程中趋于完善,从而达到教学的终极目标的目的。其实,在学生时代,对这一概念的接触也是比较多的,但是在慢慢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在不断实践着这一评价,但是有时却遗忘了这一评价的重要性以及对它的理论思考,而只是单独的实践,没有将实践与理论进行互动与思考。因此,此次的这个培训,又让自己重拾了理论的指导作用。 在认真并且多次聆听和学习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的英语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张玲棣老师的讲座《高中英语测试命题的理论与技术》后,有很多感触、体会与启发。现就自己在学习后对英语测试中的“形成性评价”这一话题对平时自己的英语教学的一些认识做点记录。该次记录是对形成性评价概念的认识。 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对于“形成性评价”的基本概念,大概归纳如下: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之中,为引导教学进程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其注重测试结果对学生和教师的反馈并注重经常进行的检查,以达到利用各种反馈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使学生在不断的测评、反馈、修正或改进过程中趋于完善,从而达到教学的终极目标的目的。其实,在学生时代,对这一概念的接触也是比较多的,但是在慢慢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在不断实践着这一评价,但是有时却遗忘了这一评价的重要性以及对它的理论思考,而只是单独的实践,没有将实践与理论进行互动与思考。因此,此次的这个培训,又让自己重拾了“理论对教学的指导作用”。 测试中形成性评价的学习---学习《高中英语测试命题的理论与技术》后感 之二 在这次研修过程中,结合自己平时的英语教学,我觉得自己在教学评价的环节应该多下点功夫,所以张玲棣老师的讲座《高中英语测试命题的理论与技术》就成了自己多次学习与体会的对象。 作为高中英语教师,除了正常的教育与教学以外,我们还面临着学生学习成绩考核这一问题。而最终好的学习成绩的取得是需要在不断的日常教学中来夯实的。因此,形成性评价的注重就成了取得最终好成绩的一个关键。它能对我们日常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起到真正的评价与反馈作用。在此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考。

形成性评价简介

形成性评价简介 一、对形成性评价的基本认识 (一)形成性评价的概念 教师把从学生中采集到的一些数据给予学生及时反馈,帮助学生针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促使学生主动反思构建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掌握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性评价。也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预期教育目标程度的过程。 形成性评价是通过查找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与学提供反馈信息,在实践中提高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突出特点是充分重视评价的过程, 教师不仅是评价的客体, 也是评价的主体。形成性评价是学生与教师在同一个教学模块中共同参与、双方得到反馈并改变教学内容和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教学活动。评价的结论对整个教学过程提供诊断性意见, 通过反馈不断完善评估体系。 (二)应用形成性评价的意义 促进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评价,利用学生的评价意见、同行间的评价意见和督导者、管理者的评价意见,及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利用教师的评价指导、学生间的评价建议和自我评价反思,积极管理和调整自身学习,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的合作精神、责任感和自信心。 (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异同 1.共同点:都是教学评价方法,都具有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依据的功能。 2.注意点:(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不能互相取代,只能互相补充和结合。(2)平时成绩、小考成绩以不同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这也不是形成性评价。这是使用形成性方法的终结性评价,即采用阶段性测试的形式,并最终形成总评成绩。

适宜性评价及空间分析

3、适宜性评价与空间分析 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土地利用研究对于当代的中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导致了自然资源需求量的急剧增加,引起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周万村等,2000),由此带来了诸如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这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从70年代后期开始,国家陆续开展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黄土高原地区作为我国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首当其冲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地区,也因此成为我国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热点地区(李丽娟等,2005;李志等,2007;郝慧梅等,2007)。陕西省吴起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是典型的水土流失和生态脆弱地区。1998年以来,全县积极响应党中央“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伟大号召,在全县范围展开了封禁造林工作,于当年一次性退耕155.5万亩,实现了“封得住、退得下、还得下”的目标,是全国封得最早、退得最快、面积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县份之一,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的一面旗帜,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退耕还林工程的深入实施,使吴起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土壤年侵蚀模数由1997年的1.53x104t/km2,下降到目前的0.54x104 t/km2,年降雨量已由1997年的478.3mm增至582mm,干早、暴雨、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明显减少,五级以上的大风已由1997年之前的年均19次降为5次,多年罕见的飞禽走兽重新显现,秀美山川初

露端倪,良好的生态链正在形成。在最新的EOS卫星遥感图片上,一片浓绿的颜色清晰地勾勒出了吴起的地貌轮廓,与毗邻的甘肃、宁夏、榆林地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文选取吴起县为研究区,在GIS平台上,运用退耕还林前后的遥感数据,综合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当地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意义如下: (l)科学评价和总结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成果,通过对其退耕还林前后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反映其在生态建设驱动力作用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特点,展现其生态建设的巨大成果。(2)通过研究其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点及限制因子,为当地决策部门制定生态建设和土地利用政策、开展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3)由于吴起县退耕还林工作非常典型,对其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为黄土高原地区的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生态建设工作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样板,有利于同区的其他县份借鉴。 3.2 评价标准及方法 1、评价标准 基于GIS的退耕还林分析: 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的核心问题是研究地面坡度与土地利用,特别是耕地的使用状况之间的关系。故本次研究着重于调查样区内主要土地利用类型(重点是耕地,包括滩旱地、沟旱地、梯旱地和坡地)中的地表坡度组成状况。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初步确定本次工作主要任务是为黄土高原地区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提供准确可靠的基本地理信息,应用GIS技术可迅速清查土地利用详细状况。根据多年试验结果,黄土丘陵沟壑区地面坡度在3°, 8°, 15°, 25°, 35°是较为明显的土壤侵蚀临界坡度值; 3°以下无明显侵蚀, 8°以上的坡地细沟、浅沟普遍出现;

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报告

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报告 一、评审目的 为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贯彻,通过公司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条款的搜集、整理和学习,对各条款进行识别、评审,查找日常作业和管理过程中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进一步规范作业行为,消除违规现象。从而满足法律法规相关条款的要求,达到保护环境、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实现本质安全的目的。 二、评审范围及依据 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工伤保险条例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 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管理规定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 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 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 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办〔2011〕26号文件全面排查整治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隐患的通知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 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安全色 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 化学品生产单位动土作业安全规范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三、评审 通过网络、地方政府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新闻媒体等途径,收集适用于本公司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在公司领导的全面协调下,与部门管理人员进行交流、与现场操作人员进行学习和讨论,并查阅有关基础资料,对适用于本公司的35部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进行符合性评审,界定责任部门、相关部门和相关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判定符合性。

土地适宜性评价标准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阐明土地属性所具有的生产潜力,已经对农、林、牧、渔等各业的适宜性、限制性及其程度差异的评定。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研究土地对预定用途的适宜与否、适宜程度及其限制状况。根据评价的预定用途不同,适宜性评价可分为土地的农业适宜性评价和土地的城市适宜性评价,通过评价阐明区域土地适宜于农、果、林、水产养殖等各业生产以及适宜于城市建设的土地资源及利用不合理的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从而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分区等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的基础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用途而对区域土地资源质量的综合评定。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正确性和实用性,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基本原理,遵循一定的评价原则。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原理是:在现有的生产力经营水平和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条件下,以土地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相结合作为鉴定指标,通过考察和综合分析土地对各种用途的适宜程度、质量高低及其限制状况等,从而对土地的用途和质量进行分类定级。 二、评价的工作程序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一项技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多个学科,评价过程较为复杂。一般而言,土地适宜性评价可分为室内准备及资料收集、适宜性评价、成果整理三个阶段,具体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步骤如下: (1)明确的评价目的 (2)组织技术力量及准备评价用品 (3)评价对象的选择 (4)资料的收集 (5)评价因素的选择 (6)评价因子极限指标的确定与指标分级 (7)评价因子图的制作 (8)评价单元的划分 (9)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 (10)土地适宜类的确定 (11)土地适宜等的确定 (12)土地限制型的确定 (13)评价结果的核对 (14)面积量算、平差与统计 (15)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制作 (16)评价成果的分析与评述

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关系

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关系 评价是对某一事物依据某些标准而进行的价值判断,是好是坏,是达标还是没有达标。 过程性评价是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进行动态的评价,是一直动态评价,可以说是流线型的,针对某个点都做出评价,而所以点都汇成一条线而构成整体的评价。 所谓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观察、座谈、活动记录、问卷调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等进行的持续性评价。这是重过程、轻结果的评价方式,而且在实施评价时,学生个体、同伴、教师可以共同参加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一种开放的、宽松的和非正式的氛围中进行的。评价结果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形式来体现。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培养其合作精神,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基于教学过程中的某项活动或过程以及生成的问题进行的评价,旨在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进行调整、改进和完善。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教学中客观存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学生的学习状态、兴趣和关注的焦点,学习环境与外部干扰等),通过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的分析、判断和调查、测试等方式,获取信息,判定教学的效果、特点或不足、问题,为修改和调整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参考。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并通过评价来影响学习过程。它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上的评价,因而它具有评价的差异性、针对性和即时性,它能及时地给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发展方向。形成性评价主要采用几种形式:①单元学习效果测试评价;②表现性评价;③即时性评价;④档案袋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和评价结果对教学的反馈作用,包括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方面的反馈作用。评价要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反映学生学习的成就和潜能,要有助于学生发展自主学习,有助于自信心的建立和正确认识自己。同时,评价又可以正确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利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一、形成性评价 (一)内涵阐释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是1967 年由美国的评价学专家斯克里文(M. Scriven)提出来的,他认为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诊断教育活动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信息,以提高活动质量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后被美国的教育学家布卢姆(B. S. B1oom)引进教学领域,布卢姆认为形成性评价就是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使用系统性评价,以便对这三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过程加以改进。[1]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这个词初始是用于区分以下两种评价的:一是由教师在课堂内部操作的持续终结性评价(Continuous Summative Assessment),一是由外部考试开发人员完成的终结性评价。这种由教师作出的持续终结性评价之所以最初被称作“形成性评价”,是因为它在教学过程中能给学生和教师提供相关的学习信息,尽管它只是相对简单的反馈。这种评价曾经也被称作“弱形成性评价”(Weak Formative Assessment)。[2]因而,从起源上看,形成性评价源于总结性评价,又是针对总结性评价而言的,这是探究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关系的关键所在。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及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因其独有的特性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们所接受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所谓形成性评价,就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活动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形成性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视师生交流。 形成性评价最突出的特征是反馈。从斯克里文和布卢姆两人对形成性评价所下的定义来看,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作业、测试等形式提供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进步状况和存在困难的地方,从而进行必要的教学调整,尝试改进教学方法或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通过形成性评价提供的反馈信息也可以意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改进学习方法,更加努力达到目标。 能够提供反馈信息的必然是已经取得的结果或成绩,这一结果或成绩可以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即平时所取得的,也可以是学期末通过所谓的总结性评价所取得的。而结果又带有归纳和总结的性质,因而形成生评价关注的不仅仅是过程,它还关注甚至包括结果(总结性评价)所提供的反馈信息。 (二)理论基础 关于教育评价方法,存在硬评价与软评价(hard evaluation & soft evaluation )的争论。硬评价是运用客观收集资料的方法和定量分析技术的评价,软评价是以主观描述和定性分析为主的评价。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分别是两种评价方法的具体表现形式,它们背后包含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评价方法论:实证化评价方法论和人文化评价方法论。

法律法规标准符合性评价报告

X 法律法规标准符合性评价报告 编制: 批准 年月日

X 法律法规标准符合性评价报告 1 评价目的 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符合性评价结果是一项系统、全面、深入的评价活动,是验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有效途径,是确认企业自身管理规章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遵守安全法律法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低要求,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是企业确保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 为了客观、系统、深入地进行法规及要求符合性评价结果,我公司在推进安全标准化过程中组织专门力量,在对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等识别和确认的基础上,开展了该项工作。 2 评价小组 为了做好法律法规标准的符合性评价工作,我公司成立了评价小组。 组长: 成员: 3 评价时间 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共计天。 4 工作步骤 开展法律法规标准的符合性评价应按照准备依据、确定容、逐项比对、提出结论、问题汇总、风险确认、问题整改的步骤进行开展。

1.1准备依据 开展符合性评价,首先应明确评价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容: (1)法律法规; (2)标准规程; (3)政策行政文件; (4)上级主管单位的安全要求; (5)我公司的管理文件; (6)方针目标等。 1.2确定容 为系统、全面地进行评价,结合传统安全管理习惯,对评价容进行以下归类。按照类别,找出对应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程要求。容一般包括:(1)建设项目“三同时”要求;(2)安全责任制;(3)规章制度;(4)安全培训;(5)安全检查;(6)现场安全监测监控;(7)安全警示标志;(8)消防设施与器材;(9)特种设备管理;(10)安全特性检测检验;(11)电气安全;(12)隐患管理;(13)重大危险源管理;(14)应急救援体系;(15)劳动保护;(16)职业健康等方面。 1.3逐项比对 根据法律法规及要求的容和条款,按照步骤二中的类别进行逐项比对。 1.4提出结论 根据比对的结果,明确企业的符合性表现,清楚地描述符合程度,得出符合、不符合和基本符合的结论。 1.5问题汇总 对比对分析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归类和分析,可以按照法律法规类、企业要求类进行,也可以结合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如严重、一般、轻微等方式划分。

关于形成性评价的论文开题报告

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On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学生姓名:柏娥学号:200913140604 专业班级:英语200906班 导师姓名:王德志职称:副教授 2012年12月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评价是一种获取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证据的方法,它包括了比一般期末书面考试更多种类的证据。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考核与评价,是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教学结果的评价。如果没有评价活动的结果,整个教学活动将成为一个只有执行而无反馈的过程,不利于学生学习责任心的培养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缺乏全面的认识,甚至片面地认为考试就是评价的唯一手段,不少老师是为了高分而教,学生则为了高分而学,反而阻碍了学生提高学习和运用英语能力的提高,出现了“高分低能”和“聋哑英语”等现象。虽然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显而易见的是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存在问题。 教学评价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及时地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情况做出价值判断和量化评估,而且能对课堂教学有直接的导向作用。中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相当部分的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有着强烈的对立情绪,他们的学习是被动的、消极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消极为积极,教师除了要掌握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外,更重要的是要注意使用适当的评价方式。笔者认为形成性评价体系不仅能科学地改善中学生的自卑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情感,而且能让教师及时获得反反馈的信息,促进教师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实践表明,形成性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不断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和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形成性评价

什么是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而言的。所谓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 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运行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 1、科学性原则 2、导向性原则 3、多元化原则 4、激励性原则 5、情感原则 6、可行性原则。 特点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形成性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视师生交流。在形成性评价中,老师的职责是确定任务、收集资料、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渗透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共同评价。 途径与方法 这几年里,我们根据新课标中评价的要求,对我校的语文课堂教学途径如下:一是课堂内外结合---语言的课外延伸,激励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二是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自评、他评和师评相结合;三是听说入手,落脚综合。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利用规划学》 土地的适宜性评价 -------------基于层次分析法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班级:2013009 姓名:sk 学号:201300926 指导老师:张俊华

目录 一、摘要: (1)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流程 (1) 三、层次分析法求权重: (1) 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1) 2.层次分析法求权的步骤和方法 (2)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 (2)标度及描述 (3) (3)构建判断矩阵 (4) (4)计算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 (5) (5)用一致性指标进行检验: (6) (6)确定各指标权重: (7) (7)计算总排序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7) 四、为各因子指标评分: (8) 五、加权求和评价各单元适宜性 (11) 六、总结 (12)

一、摘要: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确定土地利用方向的基本依据,是近20年来土地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农用地适宜性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进行适宜性等级的划分,揭示其作为农用地的适宜性大小,从而为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制定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采用加权求和法计算各评价单元的适宜性,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流程 三、层次分析法求权重: 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T.L.Saaty)于上世纪70年代初,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

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从而最终使问题归结为最低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定。 2.层次分析法求权的步骤和方法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将决策的目标、考虑的因素(决策准则)和决策对象按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绘出层次结构图。对于相邻的两层,称高层为目标层,低层为因素层。 本例共划分分为三层: 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指标层) 具体划分如下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