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大企业劳动人事法律风险案例篇

十大企业劳动人事法律风险案例篇

十大企业劳动人事法律风险案例篇
十大企业劳动人事法律风险案例篇

十大企业劳动人事法律风险

案例篇

一、员工饮酒

员工年会醉酒死亡的法律责任分析

2015年1月14日

中午,张师傅参加所在

运输公司组织的年会聚

餐。同事们济济一堂,

推杯换盏,不胜酒力的

张师傅很快喝醉,躺倒

在椅子上。同事打电话

叫来张师傅的妻子胡女

士,胡女士也是该公司

员工。又过了2小时,

聚餐结束。同一餐桌的

同事们和胡女士一起将

张师傅送回家。回家后2小时,张师傅死亡。

一场原本喜庆的2015公司年会,员工张师傅却醉酒猝死!消息一出,全公司哗然。胡女士更是悲愤交加,要求公司承担赔偿责任。那么应当如何正确认识该事件的法律责任呢?下面分别阐释:

一、公司的法律责任

公司组织年会聚餐,作为组织者和邀请者,公司应当负有必要的安全注意义务和善意的管理责任。通常包括:

1、必要的安全提示。如,应当告知员工饮酒适量、饮酒危害健康、禁止恶意劝酒、喝酒时彼此尊重勿强行敬酒、员工间彼此照顾等。

2、基于安全考虑的工作。如,指定专人负责各桌酒水的适量分发;安排劝酒及照顾饮酒过量同事等餐饮服务工作;排除活动场所的安全隐患,如督促餐厅保持地面干燥等。

3、必要的救护救助行为。如,发现员工有过量饮酒,要进行规劝或制止;员工发生醉酒情况,要通知家属并做必要的救护处理,包括指导醒酒、及时就医等。

以上的安全注意义务和管理责任,通常要求在一个“合理限度”内。但究竟“合理”的限度在哪里,应当结合年会及发生事故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情节,进行确定。不同法官的对于不同细节的理解也可能存在差异。

有法律上的义务,就必须依法履行义务。公司如果在组织年会聚餐中没有尽到上述义务,造成员工人身伤害,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张师傅的醉酒猝死,如果公司将上述工作做充分,比如,提醒张师傅饮酒适量、提醒或指导醒酒、提示就医,在明知胡女士的文化程度阅历有限的情况下,更多给与张师傅帮助的话,悲剧可能就能够避免了。由此,公司需要对张师傅的死亡承担的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敬酒同事的法律责任

同事们都是成年人,都应

该懂得饮酒过量对身体有危害。

因此敬酒给他人时,应当有合

理的限度和必要的理性。

如果明知对方酒量半斤,

非劝其喝下1斤;或者,在对

方明确表示不胜酒量、患有疾

病时,仍强劝其饮酒。则对方

饮酒发生损害时,劝酒的同事

就需要承担法律赔偿责任。

张师傅饮酒并没有固定的

对象,也没有发生某个同事强

行劝酒的情况,因此,当时曾向张师傅敬酒的同事,不需要对张师傅的猝死承担法律责任。

三、同餐桌同事的法律责任

同为参加年会的同事,彼此本来没有必然的法律上的照顾义务。但是当张师傅饮酒已经开始过量直至醉酒时,则同一餐桌的同事,因与其共同饮酒且距离最近最方便照顾,就产生出了法律上的“照顾和负责醉酒者安全的善良管理责任”。

如果同桌的同事没有尽到照顾和救护责任,比如放任张师傅而置之不理,或者没有及时通知家属等,则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赔偿责任。

张师傅参加的是公司聚餐,因此同桌的同事并没有刻意去劝阻喝酒,属于情理之中;在张师傅醉酒后,同事们第一时间通知了家属,将张师傅交给了妻子胡女士,并且协助送回家,基本尽到了照顾和救护张师傅的责任。所以,不需对张师傅的死亡承担法律责任。

四、张师傅妻子的法律责任

夫妻在法律上有互相扶助的义务,在一方患病等原因不能自理的情况下,另一方有义务尽到充分的照顾义务。由此,胡女士在丈夫醉酒昏睡丧失意识的情况下,负有积极的关心、照料和保障其人身安全的责任。胡女士应当积极为丈夫醒酒,及时查看防止呕吐窒息,必要时送去医院或寻求他人的帮助。

这个事件采访过程中,了解到胡女士文化程度不高,甚至语言表达都不甚清晰;她从未经历过丈夫醉酒的情况,缺乏处理醉酒的常识和经验;同时她也是公司员工并且是在公司餐会现场,其信赖公司及同事对丈夫醉酒的处理——让其睡觉,睡醒就好。以其自身能力而言,无法意识到醉酒可能产生的致命危害,要求她更加敏感和有效地照料丈夫,恐怕有些强人所难了。

因此,胡女士不宜承担张师傅醉酒猝死的法律责任。

五、张师傅本人的法律责任

张师傅今年35岁,作为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重要责任人。他理应知道自己的酒量,以及饮酒过量有害身体健康这一基本道理,

也理应避免做出有害身体健康的行为。因此,在公司年会上,他应当对自己饮

酒的行为做适当控制和安排。无节制的饮酒说明其自身没有进行适当控制。因此,对此事件,他自身需要承担重要的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张师傅的死亡应当由其自己和公司共同承担法律责任。比较而言,其个人应当承担较大的责任比例,而公司承担责任的比例相对较小。

最后,还有一个法律问题需要澄清:

五、醉酒猝死是否构成工伤?

公司年会按说也属于公司工作的一个延伸,有些公司年会会先进行年终总结,更是明显的公司工作的组成部分。如此说来,饮酒也是工作行为的一部分,醉酒死亡若认定工伤看似也有合理的一面。但是,2011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社会保险法》第37条明确规定:

“职工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本人在工作中伤亡的,不认定为工伤:(一)

故意犯罪;(二)醉酒或者吸毒;(三)自残或者自杀;(四)法律、行政法

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因此,张师傅醉酒猝死的事件不能被认定为工伤事故,胡女士只能向公司

主张人身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当然,张师傅这种情况属于非因工死亡,也是

会享有丧葬补助、抚恤金等相应的非因工死亡

的社保待遇。

酒店经理上班饮酒下班途中被撞身亡

是否能认定工伤

许某系我市某酒店的餐饮部经理,2008年

9月24日为其工作日,当晚其在工作时间曾进

入多个包厢敬酒。其于21时30分左右离开酒

店步行回家,于21时48分许发生机动车交通

事故身亡。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肇事者芮某

的违法行为与事故发生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作

用较大,应承担主要责任;许某的过错行为与

事故发生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作用较小,应承担次要责任。市公安局物证检验

报告显示,许某事发时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00毫克∕100毫升。

一、该酒店的餐饮部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上班时间严禁饮酒。许某违反酒

店规章制度的行为,是否成为阻碍其被认定为工伤的障碍。

二、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六条第(二)项

规定,醉酒导致伤亡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许某是否应适用该条

规定而被排除在工伤认定的范围之外。

案件审理中,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裁判意见。一种观点认为,许某明知酒店

规章制度明令禁止工作时间饮酒,其对事故的发生存在过错。结合交通事故认

定书的认定,许某的过错行为与事故发生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因此,许某系因

醉酒导致伤亡,应被排除在工伤认定的范围之外。

第二种观点认为,《条例》规定的用人单位所应承担的工伤保险责任,其

性质属于无过错责任,只要非属法定不应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就不应被排除在

工伤认定的范围之外。既然法律法规未规定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不应认

定为工伤,则许某是否违反酒店餐饮部规章制度,不属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

伤认定的审查范畴。《条例》第十六条第(二)项规定的"醉酒导致伤亡"属法

定不应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之一,许某事发时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00毫克∕100

毫升,其显然处于醉酒状态,结合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认定,其过错行为与事故

发生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因此,应适用《条例》第十六条第(二)项的规定,

认定许某系因醉酒导致伤亡,对其死亡不认定为工伤。

第三种观点认为,一方面,用人单位承担的工伤保险责任属无过错责任,

许某是否违反酒店餐饮部规章制度,不属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伤认定的审查

范畴。另一方面,根据交通事故认定书,肇事者芮某的违法行为与事故发生有

必然的因果关系,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许某的过错行为与事故发生有一定的

因果关系,承担事故的次要责任。因此,导致许某死亡的是芮某的违法行为,

而非许某的过错行为,这不符合《条例》所严格限定的"醉酒导致伤亡"而不得

认定工伤的例外情形,不应据此将许某排除在工伤认定的范围之外。

法院最终采纳了第三种倾向性意见。我们认为,许某与酒店存在劳动关系,其在下班的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发生机动车交通事故身亡,符合《条例》规定

的应认定为工伤的情形。

关于争点一,《条例》规定的用人单位所应承担的工伤保险责任,其性质

属于无过错责任。这种英美法称之为"严格责任"的归责原则,原则上不以劳动

者对事故发生在主观上有无过错为考量标准,只要非属法定不应认定为工伤的

情形,即例外情形,即使劳动者对事故的发生存在过错,也不应被排除在工伤

认定的范围之外。法律法规没有规定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是认定工伤的例

外情形,因此,许某是否违反酒店餐饮部规章制度,不属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工伤认定的审查范畴。

关于争点二,判断许某是否属于《条例》规定的"醉酒导致伤亡"的情形,

应准确理解"醉酒"及"导致"二词的立法本意。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

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第十六条对《条例》所规定的"醉酒导致伤亡"作出了如下界定:"《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醉酒",须提供医学证

据表明职工醉酒,或者有证据表明职工在工作中有严重的行为失控表现,并导

致事故发生。"根据市公安局物证检验报告,许某事发时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00

毫克∕100毫升。酒店方主张,对照质检总局、国家标委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的规定,许某属"醉酒"。对此,我们认为,一

方面,该规定明确的适用对象仅包括机动车驾驶人员和非机动车驾驶人员,而

不包括行人;另一方面,该规定规定的酒精含量数值标准明确区分为"饮酒驾车

"和"醉酒驾车",而不包括"饮酒行走"、"醉酒行走"或其他情形。因此,酒店方主张参照该规定认定许某事发时系"醉酒"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据。

另外,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肇事者芮某的违法行为与事故发生有必然的

因果关系,应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许某的过错行为与事故发生有一定的因果

关系,应承担事故的次要责任。许某的饮酒行为虽与事故的发生有一定的因果

关系,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若据此认定许某的饮酒行为"导致"事故发生显然与

事实不符,也不符合行政行为裁量正当性的要求。

对劳动工伤认定案件的审理和裁判,我们在法律适用上一直秉持的是区别

对待、宽严适度的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保障整体水平的提高,工

伤保障的范围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现行的工伤保障覆盖两部分,一部分是工伤;另一部分是视同工伤。工伤又分为工作伤害、通勤事故(即上下班途中所

受机动车事故伤害)、职业病三大类。在法律适用的宽严把握标准上,要将工

伤与视同工伤相区分。工伤对劳动者的影响十分巨大,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的角度出发,应当适度从宽;视同工伤本身并不属于工伤,而是因为某种因素

的考虑,给予受伤害职工以工伤待遇,对视同工伤应当适度从严。在三种具体

的工伤类型中,工作伤害与工作联系最为密切,而通勤事故与工作的联系相对

不那么密切,因此,对工作伤害的认定应当从宽,对通勤事故的认定应当适度

从严。在法律适用上只有做到区别对待、宽严适度,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工伤

保障的立法本意。

本案中,许某上班饮酒、下班途中被撞身亡,其乃行人身份,并非机动车

或非机动车驾驶人,且交通事故的发生主要系因肇事者的违法行为导致,因此,许某未被排除在工伤认定的范围之外。设想,如果许某下班途中饮酒驾车甚至

醉酒驾车发生机动车交通事故,并因此承担事故的同等责任、主要责任甚至全

部责任,其是否还能如此幸运地被纳入《条例》的保护范围呢?这是本案留给

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触电

工人意外触电身亡 企业老板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泥匠工人林某在平阳一家工厂内浇筑地

面时,不慎碰到身边的冲床,结果触电意外

身亡。近日,平阳法院审理了这起重大劳动

安全事故案,厂方负责人郑某被判处有期徒

刑6个月。

郑某是平阳县鳌江镇人,他在几年前创

办了一家从事护栏加工的工厂。去年8月,

为了修缮厂房,他雇用了泥匠工人林某,哪料在此过程中却发生了意外事故。

“啊!”一声凄惨的叫喊声在厂房内响起,工人们循着声音望去,只见林某已笔直地倒下。车间负责人见状立马拨打120,将林某送至医院抢救,遗憾

的是,林某仍不幸身亡。

原来,就在事发当天上午,工厂突然停电,厂内有几台冲床并未切断电源,而林某正在厂内浇筑地面。

当天10时40分左右,工厂恢复供电,当时林某专注于水泥作业,并未注

意到身后冲床正在运转,起身时不慎碰到冲床,随即触电倒地。

事故发生后,工厂老板郑某向警方投案自首并积极赔偿被害人亲属经济损失。经过侦查,事故起因是冲床电源线破损漏电;厂方日常的安全生产检查不

到位,未制定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亦未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生

产事故隐患。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郑某在经营过程中,提供的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

不符合国家规定,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一人死亡的后果,其行为已构成重

大劳动安全事故罪。鉴于被告人郑某犯罪后能自首,且已调解赔偿被害人亲属

的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法院依法和酌情予以从轻处罚。据此,法院作出如上

判决。

员工触电身亡 责任老板获刑

某浴场设备安全存在隐患仍正常运作,导致员工作业时意外触电当场死亡。近日,张家港法院以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判处浴场老板季某有期徒刑。

被告人季某在张家港开设了一家SPA洗浴中心。为节约成本,其未在浴室

潜水泵配电线末端安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2014年3月23日晚,该公司员工

何某正在水池里用水泵抽水并打扫池子时,被残留的电流击中倒地,何某突发

心跳骤停而死亡。

案发后,被告人季某向公安机关报案,并积极赔偿何某家属人民币62万元。经审理,张家港法院认为,

被告人季某作为安全生产

工作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对因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

国家规定而发生的重大事

故负直接责任,其行为已

构成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但鉴于季某有自首及积极

赔款等情节,可从轻处罚,

遂依法判决季某有期徒刑

八个月、缓刑一年二个月。

律师点评:企业主通过节约生产及经营成本来提高利润的做法,本无厚非,但绝不能以降低生产、经营的安全指数为代价。殊不知,一旦超越安全临界点

的高压线,事故发生迟早会成为必然。如果发生了重大事故,相关责任人被刑

罚苛责理所应当。

三、坠落

雇员楼面施工坠落身亡 雇主担责六成赔偿13万 2013年广西恭城嘉会乡村民何丰

友雇请本村村民周建民参与承建邻村

村民甘有林楼面浇灌混凝土工程时,

不慎坠落地面,致其颅脑损伤,经送

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2014年4月

29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认定何丰友与何丰友构成雇用关系,

判决何丰友、何丰友分别承担60%、

40%的经济损失赔偿责任。

2013年8月20日,恭城县嘉会

乡甘家村48岁村民甘有林将自家建筑楼房的楼面浇灌混凝土工程以1200元的

价格口头发包给本乡豸游村47岁村民何丰友承建,何丰友在承建工程后雇请了本村42岁村民何丰友等人施工。2013年8月27日14时,何丰友在施工过程中,工间休息时从4米高的施工楼面坠落地面,造成颅脑受伤,经送医院抢救

无效死亡。

何丰友在施工当天吃中午饭时曾饮酒,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佩戴安全帽,施

工工地无安全保护装置。事故发生后,何丰友给付了何丰友亲属丧葬费等费用13928元。

事后,何丰友的家属向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要求雇主何丰友赔偿受害

人家属各项经济损失238644元。

周建民接受何丰友的雇请参与甘有林房屋楼面浇灌混凝土工程施工,周建

民与何丰友构成雇用关系,依照相关法律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

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可减轻侵

权人的责任。何丰友在施工过程中,未督促雇员佩戴安全头盔,其施工场地未

安装安全防护措施,造成雇员高空坠落死亡事故,何丰友应承担赔偿责任。周

建民在吃午饭时饮酒后施工,且未佩戴安全帽,工间休息时未注意安全,应自

行承担相应的责任。

法院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判决何丰友、何丰友分别承担60%、40%的责任;由何丰友赔偿何丰友家属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赡养费等各项经济损失219710

元的60%,即131826元,扣除已赔偿的13928元,仍需赔偿117897元。

四、潜在疾病或职业病

法律规定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企业是不能解除劳

动合同的,如果企业招用这样的职工,不但不能享受劳动力价值,相反还要额

外支付病假工资,岂不冤枉?如果招聘来的员工存在职业病的话,那么除非现

在单位能证明该职业病是由先前单位职业危害造成的,否则将由现在单位承担

该职工治疗职业病和工伤待遇的所有费用,这个费用就更大了。

五、机器损害

实习期间受伤工厂赔10万

某校学生在工厂实习期间被砸伤

左手,造成八级伤残,后起诉到山东省

威海市文登区人民法院,要求学校和

该工厂对其进行损失赔偿。近日,法

院审理后判决工厂方赔偿于某各项损

失10万余元,校方不用担责。

2013年,某学校学生于某被安排

到一工厂实习,日工资为45元。实习

期间,于某在工作中被砸伤左手,他先后至文登某医院、青岛某医院治疗。出院后,于某申请了伤情鉴定,结果为八级伤残。为此,他找到工厂和学校,索要赔偿。不过,于某的索赔之路并不顺畅,工厂方认为,于某作为实习生虽然是在工厂实习期间受伤,但其作为成年人,应有注意安全的义务,手受伤是其粗心大意、工作时走神所致,于某自己也应承担责任。因此,工厂方只同意赔偿于某部分医疗费,拒绝赔偿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其他费用。校方则认为,虽然于某受伤时属于该校学生,但由于是在实习工厂受伤,并不在学校内,并且学校、工厂同于某签订了三方安全协议,已经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责任分担作出明确约定,根据约定内容,学校不应当承担于某的各项损失。

后于某诉至法院,要求学校及工厂赔偿其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赔偿金等共计10万余元。

法院审理后认为,于某进入工厂后受工厂管理,并领取相应报酬,双方形成雇佣关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规定,于某是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的人身损害,其要求工厂方承

担赔偿责任,符合法律规定,应予以支持。因三方安全协议对学生实习期间受伤

的责任分担事项作出明确约定,且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法院予以认可。据此,法院审理后作出了如上判决。

■以案释法

未予安全培训存在管理缺陷

法院认为,于某基于学校的安排到实习单位实习,由于其与实习单位之间不

存在劳动关系,所以,在实习过程中受到的伤害按照一般民事侵权纠纷处理。企

业作为实际受益人,是于某实习劳动的条件提供者和劳动成果的获得者,有责任

和义务保证于某的实习安全。根据相关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本案中,工厂在于某干活前未按照规定提前对其进

行安全培训及安全提示,这样的管理缺失与于某被铁锤砸伤左手存在因果关系,

说明工厂作为雇主未尽到安全防护及管理义务,应当对于某本次事故合理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此外,于某虽为学校在校学生,但其受伤系在校外实习期间,且学校已与于某及该工厂签订了学生校外实习及安全协议书,说明学校对于某校外实习尽到了安全保障义务,所以法院认为于某要求学校对其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理由不足,法院不予支持。

该案主审法官表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学生在校外实习与企业不存在劳动

关系,不在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保护范畴内。为了保障实习学生的合法权益,建议

作为实习过程中的责任主体学校和企业,应着重尽到安全管理职责。学校在派遣实习学生时,要注意和用工企业签订正式的实习协议,把企业和学校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约定,协议内容应包括工资标准、劳动时间、工作岗位等。同时学校不能认为学生人不在学校,发生任何事就跟学校没关系了,而对实习生疏于管

理放任自流,应加强实习生管理,制订详细的实习计划,派专人对实习生进行管理,如果仅是签订相关免责协议而疏于管理,同样需要担责。实习单位应配合学校做好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加强对学生上岗前的安全防护知识、岗位操作规程、劳动纪律、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从源头上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

六、上下班交通事故

送完儿子再上班 路遇车祸算工伤?

明明工作单位在住所的西面,

老马却在住所的东面遭遇车祸身亡,

如此看上去“南辕北辙”的上班线

路,为何最终会被认定为“合理线

路”,而老马的死亡最终也被认定

为工伤?原来,老马是为了送儿子

到单位上班从而绕了路,而这一行

为被认为是“日常生活所需”。

昨日,记者从佛山中院了解到

这起案件的详情,诸如下班顺路去

买菜、绕路送子女上班上学再回工作单位等过程中,遭遇非本人主责的交通事故,其实同样可以被认定为工伤。

案情回顾:

一波三折的工伤认定

顺德区富×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下称富×公司)之所以状告顺德区民政和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下称顺德区人社局),是因为顺德区人社局作出的一份《工伤认定决定书》,认定了其原来的一名员工马某在外遭遇的一场交通事故,属于工伤。

据了解,富×公司上午的上班时间为8时至12时。2013年7月17日7时

30分,马某驾驶着他的二轮摩托车,行驶至广州南沙大岗镇兴业路大岗加油站

对开路段时,遭遇交通事故,马某经送院抢救无效死亡。交警部门认定,马某

在此次道路交通事故中承担同等责任。

顺德区人社局作出最终的《工伤认定决定书》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在马

某家属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后,顺德区人社局先是在2014年1月29日作出了第

一次的《工伤认定决定书》,认定马某的死亡属于工伤;后来,富×公司不服

提起行政诉讼,顺德法院和佛山中院均判决撤销第一次的《工伤认定决定书》,顺德区人社局于2014年10月15日根据法院判决重新作出《工伤认决定书》,不予认定马某的死亡情形为工伤。

2015年2月5日,顺德区人社局根据马某家属提供的大岗居委会于2015

年3月10日出具的《居住证明》、徐某出具的《证人证言》,认为自己之前认定事实不清,于是又撤销了之前重新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书》,并于同年4

月2日第三度作出《工伤认定决定书》,认定马某的死亡属工伤。

送儿子上班属合理路线

虽然顺德法院认同了富×公司所称的马某的实际住所,但一审并没有判决

富×公司胜诉。这是由于在交警部门所作的《询问笔录》中,马某的妻子同时

还反映,马某其实是先送儿子上班后,再回单位。

顺德法院一审认为,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及《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的

相关规定,顺德区人社局经调查后重新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依法送达,程序

合法,而案件争议的焦点是马某发生交通事故时是否属于上班途中。

经查,虽然马某从其住所地出发到富×公司无须经过交通事故发生地,但

对马某经过交通事故发生地的原因,从相关的《调查笔录》及《询问笔录》可知,当日马某是先送儿子到位于大岗下墩路的工厂上班后再回单位,并非从住

所地出发后直接上班。因马某送儿子上班属于日常生活的合理活动,而交通事

故发生地大岗加油站位于从马某儿子上班地点到原告住所地的合理路线,结合

马某事发当日需要上班及发生交通事故的时间属于合理的上班时间的事实,法

院认为马某送儿子上班后再途经大岗加油站到富×公司上班,可视为合理路线

的上班途中,他在上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符合《工伤

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的规定,其死亡情形应认定为工伤。

据此,顺德区法院一审驳回富×公司的诉讼请求。

上诉:

子女已成年不需要接送?

富×公司提出上诉。该公司认为,马某的工作地点在佛山市顺德区大良五

沙沙坑工业区,在其居住地的西面;交通事故发生在其居住地的东面,也就是

说交通事故发生地与其工作地是两个相反的方向,因此交通事故发生地不属于

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另外,马某的儿子在事故发生时已21岁,其有独立的

行为能力从事相关的民事行为,其完全可以通过其他交通工具出行而不需要其

父马某接送,因此,一审法院认为“马某送儿子上班属于日常生活的合理活动”是理解和适用法律错误。

佛山中院经审理后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

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第(三)项规定,“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

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的,可以认定为“上下班途中”。

具体到该案,根据马某妻子陈述,马某送儿子上班是经常性、重复性的行为,因此可以认定为“日常生活所需”。另外,所谓“上下班的合理路线”,

并不局限于住所地和工作地之间的最优路线或较短路线,还包括职工为完成

“日常生活所需”而必然发生的绕行路线。据此,佛山中院最终驳回了富×公

司的上诉,维持原判。

话你知:四种情形算工伤

2014年9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

问题的规定》指出,职工在“上下班途中”遇到以下四种情形,可以认定工伤:

1.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

线的上下班途中;

2.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

下班途中;

3.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

班途中;

4.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律师说法

“合理路线”可作广义理解

佛山中院法官陈智扬认为,“上下班的合理路线”可以作广义理解,不仅

包括两点之间的路线,还可以是必要合理的倒行,本案就属于此情形。简单来

说,马某一家居住在中间,其上班地点在西边的顺德,交通事故发生在东边的大岗加油站,明显有倒行情节,但依然属于“上下班的合理路线”。理由是马某儿子虽是成年人,但其未婚且与父母共同居住生活,如果按照公司主张的成年人无须接送的话,那么配偶间也是无须接送的,这一逻辑是不符合现实生活的,因此法院没有采纳公司的抗辩意见。

据了解,此前,佛山中院曾审结了在《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实施后,广东首例“下班回家顺道买菜认定工伤”案。

2014年1月9日,

生前是南海西樵一花木

场员工的莫先生,在当

日下午下班后,他先到

菜场买菜,后在回宿舍

途中被一辆客车撞倒,

造成头部重伤,经抢救

无效死亡。佛山公安南

海分局交警大队认定,

莫先生不承担此事故的

责任。后来,南海人社

局认定莫先生的死亡属

于工伤。花木场起诉至

法院,南海法院一审及

佛山中院二审后,均驳

回了花木场的请求。佛山中院认为,莫先生的死亡属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法院表示,“合理”就是应当具有正当性,比如下班的途中需要到菜市场买一点菜,然后再顺路回家;又比如在此案中出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扶助的义务,经常性地绕路送儿子上班或者上学,然后再回自己的工作单位,这些均可以认定为“合理路线”。

七、外包、承揽伤亡事故

张成兵诉上海市松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行政案

用工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或者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聘用的职工因工伤亡的,用工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一)基本案情

南通六建公司系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A7厂房工程的承包人,其以《油漆承揽合同》的形式将油漆工程分包给自然人李某某,约定李某某所雇人

员应当接受南通六建公司管理。李某某又将部分油漆工程转包给自然人王某某,王某某招用张成兵进行油漆施工。李某某和王某某均无用工主体资格,也无承

揽油漆工程的相应资质。2008年3月10日,张成兵在进行油漆施工中不慎受伤。11月10日,松江区劳动仲裁委员会裁决确定张成兵与南通六建公司之间

存在劳动关系,但该裁决书未送达南通六建公司。12月29日,张成兵提出工

伤认定申请,并提交了劳动仲裁裁决书。上海市松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立案审查后,认为张成兵受伤符合工伤认定条件,且南通六建公司经告知,未

就张成兵所受伤害是否应被认定为工伤进行举证。上海市松江区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局遂于2009年2月19日认定张成兵受伤为工伤。南通六建公司不服,

经复议未果,遂起诉请求撤销上海市松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出的工伤

认定。

加工承揽人身损害赔偿案件

案情简介:2011年11月4

月,被告史某找到郭某兴,为其

子史小某新房大门做水泥雨罩,

商定工钱450元,已给付郭某兴。

后郭某兴找郭某某帮其干活,史

小某大门雨罩做好后10天,史某

催促郭某兴拆除雨罩盒子,郭某

兴称天冷,不能拆。2011 年11

月25 日郭某某和郭某兴在拆除大门雨罩盒子时,雨罩坠落砸中二人,导致郭

某某当场死亡,郭某兴腿部受伤。郭某某的妻子(彭某某)以及子女(郭甲、郭乙、郭丙)将史某、史小某、郭某兴诉至法院要求赔偿。经本律师的努力,法院认定被告史小某与被告郭某兴之间虽无承揽协议,但被告郭某兴是以为史小某承做

大门雨罩为目的,并且郭某兴自备施工工具和发放其他人员工资,应认定史小

某与郭某兴之间为承揽关系;郭某某系郭某兴找来进行施工,郭某某与郭某兴之间属劳动雇佣关系;史小某之父史某代其找到郭某兴做雨罩,二被告之间属代理关系。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承担赔偿责任,此次事故中,郭某某在拆除雨罩盒子过程时,未采取适当的安全保护措施,对事故发生

存在一定过错,应适当减轻被告郭某兴作为雇主的责任;被告史小某作为定做人,是本次施工行为的受益人,应对郭某某所受损害给予相应的补偿。综合以上各

种因素在该事故中应确定被告郭某兴承担70%的责任,被告史小某承担15%的补偿责任,郭某某自行承担15%的责任。判决被告赔偿原告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损害抚慰金共计165313元,其中史小某负担15%,郭某兴负担70%。

八、实习用工、临时用工法律风险

一、聘用“外籍实习生”构成非法用工的风险

【案例】2012年6月19日,某甲(系在外国某高校在读的外籍学生)与乙公司签订《实习研修协议》,约定某甲每周实习3天,实习期间每月向某甲支付用于上下班公共交通费用、工作午餐的实习补贴等内容。2012年9月21日乙公司出具《邀请函》,称由于业务需要,邀请某甲来上海进行法律文件日语翻译的指导和培训,

时间为2012年9月21

日至2013年9月20日。

2012年10月10日,乙

公司通知甲某停止工作。

后某甲起诉要求乙公司

支付未订合同的双倍工

资、签证费用等20余万

元。

【法院审理】法院

审理后认为,本案中某

甲作为外国人士,其在

中国就业应当持有外国人就业证,但某甲不具备该条件,某甲因自身原因导致无法与乙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故其关于乙公司应当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的主张,法院不予支持。某甲虽主张其至香港办理的商务签证是应乙公司的要求办理,但商务签证亦不符合办理外国人就业证的要求,赴港办理商务签证与某甲至乙公司工作无必然联系,故其要求乙公司支付至办理签证的费用,无依据。

【案例评析】

本案虽然因某甲未取得就业资格败诉,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乙公司存在“非法用工”行为。法院认定持商务签证入境“实习”系非法就业行为,那么与此对应,乙公司聘用某甲的行为构成“非法用工”,如根据2013年7月1日实施的《出入境管理法》规定,应对乙公司处于罚款1万元并没收违法所得的处罚。

本例涉及外籍实习生可能导致的非法用工风险,目前企业常见的外籍实习生主要分为两种:(1)中国高校在读外国学生;(2)外国高校在读的外国学生。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前者在取得学习签证并在学校安排下可从事勤工助学行为,而根据2013年9月1日配套实施的《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第22条规定,持学习类居留证件的外国人需要在校外勤工助学或者实习的,应当经所在学校同意后,向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申请居留证件加注勤工助学或者实习地点、期限等信息。持学习类居留证件的外国人所持居留证件未加注前款规定信息的,不得在校外勤工助学或者实习。如不符合上述规定,则均构成“非法用工”。

因此,用工单位使用外籍实习生一般仅限于“中国高校在读外国留学生”并且应当确保办理实习签注手续。对于外国高校的外国学生,用人单位不得采取实习用工,因为无论X1签证还是X2签证均需提供境内招收单位的录取通知书原件,因此在外国高校就读的外国学生,无法办理学习签证。如果此类实习

生使用“L”、“F”签证(如本案)入境,则将牵涉到从事与签证目的不符的

行为的问题,同时涉嫌非法就业与非法居留,企业亦承担难以逃脱的行政处罚

风险。

二、超期限实习构成“事实劳动关系”的风险

【案例】沈某于2010年12月27日以实习生身份至某公司担任技术员。当日双方签订签订了一份《实习协议书》,实习期自2010年12月27日至2011

年3月30日止(如毕业时间延误,则本协议自动顺延)。2011年2月18日沈

某在工作中受伤。2011年9月19日沈某离职。

经查,沈某于2009年8月13日领取了劳动手册。2011年1月15日取得

某高校的成人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后沈某申请仲裁要求确认2011年1月18日

至2011年9月19日期间某公司、沈某存在劳动关系(备注:为工伤认定作准备)。

【法院审理】法院审理后认为,在校大学生毕业之前到用人单位实习,应

属于教学过程的一部分,目的在于让学生接触社会,到用人单位进行社会实践。因此,接受实习生的用人单位与尚未毕业的学生之间不建立劳动关系。基于此,沈某在取得毕业证书前与某公司之间未建立劳动关系。之后,沈某于2011年1

月15日取得毕业证书,因此,某公司、沈某均已符合劳动法规定的主体资格。并且,一方面,沈某在某公司继续从事有偿劳动,其提供的劳动是某公司业务

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某公司的规章制度继续适用于沈某,并且对某公司进

行劳动管理,以及支付沈某劳动报酬,故综合上述同时具备的各种情形,足以

证明双方系建立了劳动关系。最终法院支持了沈某的诉请。

【案例评析】

本案某公司之所以败诉的原因在于其对沈某的“实习生”身份缺乏审查,

以此错误的约定了“实习期”(约定至毕业后)。而实习生毕业后具备劳动者

主体资格,与公司建立劳动关系,并受劳动法的全部约束。公司将存在“未订

合同支付双倍工资”、“缴纳社保”、“支付补偿”等诸多劳动法上的义务,

特别是未缴纳社保将导致工伤赔偿风险(如本案)。

由于司法实践中“主张实习生”的举证责任由用人单位来承担,用人单位

应当要求实习生提供相应的证件并予以核实合理确定实习期,而不能轻信“实

习生”的单方承诺。在实习期满后应及时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手续,避免产生事实劳动关系及相关的风险。

至于“实习生”的身份界定,根据教育部及财政部于2007年所颁布之《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规定,“本办法所称高等学校是指根据国家有

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

校和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学校);本办法所称学生是指学校招收的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和研究生。”因此,实习生须具备四个要素:(1)在中国依法设立的学校;(2)实施学历教育;(3)全日制在读;及(4)学生。实践当中也不乏员工处于非全日制学习阶段(如广泛存在的在职研究生、

函授教育),此时不应界定为实习生,用人单位如使用应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履行劳动法义务。

三、人身事故伤害导致赔偿风险

【案例】刘某于2011年3月作为在校大学生至甲公司处进行岗前实习,实习期间甲公司每月支付实习补助800元。2011年5月4日,刘某驾驶公司同事

的燃油助动车外出,发生交通事故,致刘某受伤,经鉴定为十级伤残。后刘某

起诉甲公司,要求支付医疗费、住院伙食费、营养费、护理费、误工费、残疾

赔偿金、交通费、精神损害抚慰金、鉴定费总计15万余元。

【法院审理】法院审理后认为,本案中刘某在甲公司处实习,实际从事甲

公司处销售顾问的工作,系甲公司之雇员。根据刘某、甲公司双方所提供之证

据可以证明,刘某虽于当天休息,但为客户办理相关手续仍至甲公司处工作。

甲公司虽认为,刘某于工作期间外出系个人行为,但并未提供任何证据予以证明,故对于刘某因工作期间外出而发生之事故,甲公司应承担相应之赔偿责任。然对于刘某而言,其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驾驶燃油助动车时亦应注意

行驶安全,然刘某未尽到这方面注意义务,造成受伤事故发生,刘乙本身具有

过错,故法院酌情确定甲公司对刘某的损失承担80%的赔偿责任。最终法院判

决甲公司支付10万余元赔偿。

【案例评析】

虽然在校学生实习,与用工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用工单位无法缴纳工伤

保险,发生事故也无法认定工伤。但此并不代表就实习生在工作中所受伤害,

用工单位无需承担责任。基于实习生与用工单位之间存在雇佣关系,如发生事故,则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

司法解释》进行责任认定,前述司法解释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伤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上述赔偿范围包括了精神损失费等传统工伤保

险待遇中未涵盖的费用,最终用工单位支付的赔偿标准可能远高于同等条件下

的工伤赔偿。当然如果实习生就事故本身存在过错,可以适度降低用工单位的

赔偿责任。

因此,为实习生购买适当的商业保险,有助于化解用工单位的赔偿风险,

同时应当加强对实习生的安全生产教育,进行相关工作流程、生产流程的培训

并安排实习生签署确认,一则降低事故发生率,二则即使因实习生违反操作规

程发生事故,也可以适度主张实习生的自身过错,从而降低赔偿的额度。

四、接受中介机构“派遣实习生”的风险

【案例】汪某系在校学生,2011年6月29日,汪某与A人力资源管理有

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签订《暑期工实习协议书》一份。协议约定:就此

次推荐学生到B公司暑期实习事宜。A公司为汪某推荐安置成功后,A公司直接从汪某工资中扣除15%,作为支付A公司暑期工“人力资源管理费”。后A公

司与B公司另行签订合作协议。

2011年8月24日,汪某在B公司车间接班发生事故,左手被机器碾压后

住院治疗。经鉴定构成九级伤残。后汪某起诉,要求A公司及B公司支付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等总计43万余元。

【法院审理】法院审理后认为,原告身份为学生,依法不能认定为工伤,

应认定为雇佣关系,原告作为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伤害,雇主应当

承担赔偿责任。原告汪某由A公司推荐给B公司,在被告B公司担任挡机工期

间受伤。被告B公司作为实际雇佣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A公司虽然没有雇

佣原告,但原告的工资由A公司代被告B公司发放,且从中提取15%的费用,

根据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收取钱款就要尽到管理教育监督之责,现因其只收

钱却不履行相应义务,致损害发生,也应当承担与其义务相当的赔偿责任。按

照操作流程,原告从事的挡机工作应当用左手拉门,右手取件,但原告事发时

却用右手拉门,左手取件,致损害发生,其有过失,故原告作为雇员对损害的

发生也有一定的过失,依法应当减轻雇主的赔偿责任。基于上述理由,认定原

告承担事故10%责任。最终法院判决B公司承担总损失的75%,A公司承担15%

的损失。

【案例评析】

本案系一起实习生派遣产生的事故赔偿争议,法院酌情认定了中介公司和

实际用工单位共同承担责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实习生派遣,由于涉及派

遣方、用工方和在校学生三者,从某种程度上复杂了在校学生的用工关系,对

被派遣的实习学生权益保障不力(如派遣公司在实习生的工资中收取管理费),虽然目前我国国家层面的劳动法规并未有禁止实习生派遣的规定,但基于传统

劳务派遣用工受到《劳动合同法》的特别规制,从简化用工关系角度,实习生

派遣应该受到严格限制。

对此,部门规章和部分地方性法规作了探索性规定,如教育部、财政部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规定,“不得通过中介机构代理组织、安

排和管理实习工作。”2013年5月1日实施的《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也明确

规定,“学校不得通过中介机构或者劳务派遣单位组织、安排和管理实习工作。”对此,用工单位应当参照相关规范限制实习派遣用工,可以采取与中介

机构签订委托居间合同,介绍成功后直接与实习生签订实习协议的方式操作,

避免可能存在产生行政处罚风险以及因派遣公司侵权导致的相关风险和责任。

五、“实习结束拒签合同”导致追索违约金的风险

【案例】王某原系某学院在校学生。2010年9月16日,王某、A公司及某学院签订《实习协议书》,协议约定:实习期至2011年6月30日止;王某另

承诺于实习结束后与A公司签订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否则将赔偿违约金

18,000元。该协议属格式合同,由A公司提供。2011年6月30日,王某在A

公司处办理离职手续,期间王某确认不与A公司签订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后

A公司起诉要求王某支付违约金18000元。

【法院审理】法院审理后认为,三方签订的《实习协议书》是A公司提供

的格式文本,其中关于王某应于实习结束后与A公司签订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否则应赔偿原告违约金的内容显然加重了王某的责任、排除了王某自主择业的

权利,亦违反了民事活动所应遵循的公平原则,该部分内容应属无效。况且,A 公司仅向王某支付每月1,500元的补贴,却要求王某为其服务三年,否则应承担违约金的约定违反了民事活动应遵循公平、等价有偿的基本原则。实习结束期间,双方曾就建立劳动关系问题进行磋商,王某对A公司提出的工资标准不满意,双方在工资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意见,致使未能签订劳动合同。而《实习协议书》、中对三年的劳动合同的工资待遇等具体内容未作明确约定,原、被告因工资标准问题意见分歧,由此造成劳动合同未能签订,未能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因不能归责于任何一方。法院据此驳回了A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

【案例评析】

本案A公司之所以败诉,在于其约定违约金与其支付的实习补贴权利义务不对等,对王某显失公平。更为重要的是,合同约定应签订三年期合同,但未明确工资待遇、工作岗位等核心要素,为日后争议埋下伏笔。由于实习协议系A公司提供的格式合同,当条款不明产生争议,根据法律规则应当作出对格式条款提供方不利的解释。

虽然,在实习期间,实习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雇佣关系,双方权利义务受民法、合同法调整,用人单位亦可以就违反实习协议的行为设置违约金,但违约金的支付情形应当明确、具体,特别是上述违约金涉及学生毕业后的自主择业权,故违约金金额而且应当符合公平合理原则,否则将存在被法院认定无效的风险。如条款无效,用人单位将面临“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

总之,实习生作为一类尚不符合就业主体资格的群体,用工单位在享受实习用工便利(无需缴纳社保等)的同时,也应履行适度的责任,如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实习劳动环境,不安排学生从事高空、井下、放射性、高毒、易燃易爆、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以及其他具有安全隐患的实习劳动,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实习报酬,从而更好的实现在用工方式多元化的同时控制其中风险,最终促进用工关系的和谐稳定。

九、违法法律风险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一方面劳动者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维权成本大大降低,劳动者敢于甚至乐于运用法律武器去维权;另一方面,很多企业不重视、不研究劳动法律、政策,欠缺证据意识,导致企业有理的案子也败诉,更有甚者有些企业老板因不懂或忽视法律而身陷囹圄。

一、招聘员工时的法律风险

风险1:不能招聘与其他单位尚未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员工,否则给其他单位造成损失的,要与所招聘的员工一起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里主要是针对专业技术人员、设计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尤其是同行业的,此类人员往往

与原用人单位签订过竞业限制协议或者保密协议,一旦违约将要面临高额的赔偿。

风险2:潜在疾病或职业病。法律规定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

的医疗期内企业是不能解除劳动合同的,如果企业招用这样的职工,不但不能

享受劳动力价值,相反还要额外支付病假工资,岂不冤枉?如果招聘来的员工

存在职业病的话,那么除非现在单位能证明该职业病是由先前单位职业危害造

成的,否则将由现在单位承担该职工治疗职业病和工伤待遇的所有费用,这个

费用就更大了。

律师建议:企业招用员工,要设计专门的入职登记表、员工入职声明书等,除要求员工提供必要的简历、填写入职申请表外,还应要求员工提供与原用人

单位的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并且一定要求新员工做入职健康检查。

二、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

风险1: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劳动报酬:从第二个月起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

支付劳动者每月二倍的工资。

风险2:形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法律上直接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

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律师建议:用工之后,企业必须在一个月之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果企业提出而员工拒签的,企业应该立即与之解除劳动关系,并无需支付经

济补偿金,否则超过一个月,即使解除但仍须支付经济补偿。

三、员工不辞而别的法律风险

员工擅自离职,用人单位大都不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及时办理解除劳动合

同手续,一旦员工回来主张工资、加班费、经济补偿等,大多数企业要面临败

诉的尴尬境地。

律师建议:员工擅自离职,用人单位一定要认真严谨、规范细致地操作:

首先,要以书面形式送达通知书,

限定员工在指定期限内回公司上

班,并提出逾期不回来上班的处

理措施;其次,当员工的擅自离

职达到可以解除合同的标准时,

用人单位应当及时行使劳动合同

解除权,并以书面形式送达解除

劳动合同通知书,通知其前来办

理工作交接和离职手续。

四、不交社会保险的风险

滞纳金及行政处罚(每日万

分之五的滞纳金,欠缴数额一倍

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员工可

随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金、赔偿损失;用人单位自

行承担全部工伤待遇。

律师建议:现实中,也有很多企业在劳动合同中载明员工不要求单位为其

缴纳社会保险费,或是社会保险费已计算在工资中直接支付了员工,或由员工

出具了自愿不办理社会保险的声明,此类约定都是无效的。即使是用人单位为

员工购买团体意外险或雇主责任险等商业保险也不能替代社会保险。

五、规章制度存在的法律风险

违反“民主程序、内容合法、公示告知”三要素而没有法律效力。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制定的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

制度或者决定重大事项,必须经过民主程序并向劳动者公示,否则不可以作为

处理劳动者的合法有效依据。如以此来辞退职工,不但这种辞退行为会被认定

为违法,还要按照经济补偿金的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另外,企业规章制

度的内容不能与法律法规相悖,否则规定无效。

律师建议:规章制度是企业各方面管理的重要文件,也是仲裁和法院裁判

时的依据。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制定一整套规范、严谨、细致的规章制度是任何

一个企业所必须做的一件大事。首先,制定主体必须明确为企业,如以办公室

或部门的名义制订和发布,发生纠纷时不能被采用;其次,规章制度内容不但

要合法,更应合理;第三,制定时必须履行民主程序,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

职工讨论,经平等协商确定;第四,规章制度制定后必须向员工公示。以上过

程都要保存好证据,否则发生纠纷时,仲裁庭或法院将不采信规章制度的规定。

十、其他风险

扫描二维码获得更多资讯

河北陆港律师事务所 李子龙律师

法律法规案例分析

9.案例分析. 李力是某厂采购员,于1992年与本厂女工王燕结婚。婚后二人感情不和,李力借工作之便,开始常驻外地,结识女青年吴芳。1995年李向吴隐瞒了已婚事实,私刻了单位印章,假造证明信,与吴在吴的所在地又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领取结婚证。但二人感情也不是十分融洽,在2001年5月24日李吴二人办理了离婚手续。李又回到了原厂所在地,与王团聚。2002年5月28日案发。 问题:1.对李的行为如何认定?说明理由? 2.对李的行为是否应当追诉?为什么? 参考答案: 1)构成重婚罪和伪造企业印章罪按重婚罪定罪处罚。牵连犯,从一重罪处罚。 2)应当追诉,犯罪行为有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没有超过本罪最高为5年的追诉期限。 10.案例分析 魏某,男,育有两子一女,妻子早年亡故。长子魏成,因病去世,有妻子王某和女儿魏华。次子魏涛和女儿魏虹均已结婚成家。2004 年12 月,魏某病逝,留有存款、房产、家具等价值30 万元的遗产。在处理魏某丧事期间,魏虹遇车祸身亡。 问:魏某的遗产如何处理,为什么? 参考答案: 魏某没有遗嘱,因此其财产按照法定继承办理。长子魏成的女儿魏华代位继承魏某遗产的三分之一,次子魏涛第一顺序继承三分之一,魏虹的丈夫转继承三分之一。 11.案例分析 乙借给朋友甲人民币20 万元用于买房,有借条为证。乙要购房,想向甲要回自己的钱。此时乙才发现,甲不仅被工作单位开除,没有了正常的收入,而且举了不少外债。为了躲避债权人的讨债,甲干脆将购

买的房子过户到了其姐姐的名下。当乙向甲讨要自己的20 万元时,甲承认这笔债务,但声称无能力偿还。 问:在这种情况下,乙能否实现自己的债权?为什么? 参考答案: 乙能实现自己的债权。乙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撤销甲的赠送行为来实现自己的债权。因为根据民法规定:甲实施了危害债权的行为、甲实施行为时主观上有恶意、甲转让财产的行为是无偿的。所以乙可以要求法院撤销甲的赠送行为。 12.案例分析 甲,1986 年5月出生;乙,1987 年11月出生;丙,1989年4月出生。三人住同一家属院,经常一起去网吧玩网络游戏。为了筹集上网的费用,三人合谋绑架人质勒索钱财。2002年7 月,三人将同院的7岁女孩小童绑架,向其父母索要人民币5000 元。在交款时,三人被警方抓获。 问:甲乙丙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为什么? 参考答案: 甲承担刑事责任,乙不承担刑事责任,丙不承担刑事责任。甲乙丙侵犯了一定客体,实施了绑架行为,主观方面是故意,主体方面:甲已满16 ,属完全刑事责任时期;乙15 岁,属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但是对绑架犯罪不负刑事责任;丙不满14 ,不负刑事责任。 13.案例分析 某幼儿园教师王某,女,28 岁。王某于6 月25 日上午10 时,带领4 名幼儿外出游玩,走在最后面的幼儿杨某(男,6 岁)失足坠入路旁鱼塘中。王某见状惊惶失措,尽管平日里知道这个鱼塘不是很深但还是不肯跳入鱼塘中救人,只是大声呼救。此时,有一中学生田某(男,已满16 周岁)路经此处,闻声后立刻跑到鱼塘边观看,并同王某在附近找到一根竹竿,探测鱼塘深浅,测得水深约75 厘米。但田某和王某均不愿下水救人,只是继续高呼求救。最后老农郭某赶来下水抢救。然

企业法律风险评估报告模版

企业法律风险评估报告 企业名称:xx省xx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问卷填写时间:xx年11月18日

目录 一、企业概况 (3) 二、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法律分析 (4) 1.公司在应收账款方面的诉讼与非诉纠纷 (4) 2.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法律风险 (4) 3. 公司对劳动人事方面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5) 4. 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不完善 (6) 5. 企业对合同的管理不够完善 (7) 6. “挂靠施工”的风险问题 (8) 三、公司目前的法律需求 (9) 1. 公司对股权激励计划的需求 (9) 2. 企业家个人及公司高管人员对法律培训的需求 (9) 四、联系方式 (10)

一、企业概况 xx省xx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成立于2007年12月6日,法定代表人为xx,注册资本为1080.0万人民币,登记住所地为x号房。 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施工;系统集成;综合布线;电视监控系统、安全防范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软件开发、销售;计算机及配件、监控设备、文化办公用品的销售;灯光音响、教学仪器的销售、安装。 公司现有股东5名,据公司2014年年度报告,各股东出资分别为:x。各股东已于2014年9月18日全部完成注册资本的实际缴纳。 其中股东xxxx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6月27日,法定代表人xx(公司股东),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为实业投资、信息产业投资。

二、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法律分析 1.公司在应收账款方面的诉讼与非诉纠纷 据了解,公司目前数量较多的纠纷集中体现在对外应收账款的催收方面。公司在非诉方式上主要采取电话催收、在诉讼方面聘请专门律师进行处理。 在这一问题上,本所律师作以下两方面提示:第一,为避免或最大限度减少债权债务纠纷,可在公司的合同管理及其他经营管理制度上进行设计和健全,以期在纠纷发生前做好预防工作;第二,由于公司目前已成功挂牌“新三板”,在信息披露方面有诸多义务,则公司所涉诉讼纠纷将作为披露信息对外公布,这对于挂牌企业的经营是毫无益处的,更甚者,将影响公司日后的转板事务。 2.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法律风险 持续信息披露系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对挂牌公司的一项硬性要求,对于披露内容已颁布实施各项规则,挂牌公司应根据相关规则进行重要信息的披露工作。 据调查显示,公司在工商登记备案与通过证监会公告时所使用的公司章程不一致,此情形对公司存在较大法律风险,建议公司立即采取变更登记等方式进行控制和处理。 对于挂牌“新三板”的企业有关信息披露的格式与内容要求,建议公司参照《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年度报告内容与格

教育法律法规中小学案例分析

二、案例分析 176、小学生武某上课时,起立回答问题,后排的同学陈某用脚将武某的椅子移开,结果武某重重地坐到了地上。武某当时身体没有任何异样,老师也只批评了陈某几句,就继续上课。可是三天后,武某感到腿脚发麻,后来发展为没办法正常坐着上课。父母将她送往医院诊断,经检查为尾椎受挫伤,导致下半身麻痹,需要长期治疗。对这起事故,谁应该担负责任? 学生陈某负主要责任,由其监护人负责赔偿。学校负有管理失职责任,负次要责任,应进行相应赔偿。 177、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3名十四至十六周岁少年抢劫一案前,将开庭时间、地点、被告人姓名等进行公告并允许公民旁听。这种做法符合法律规定吗? 不符合。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178、小学生张某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被任课老师罚站一节课,老师这样做可以吗? 不可以,学校教职员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儿童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 179、两名中学生星期天在居民区空地上踢足球,在争球时,不慎将球踢到邻居阳台上,不仅造成阳台玻璃破碎,而且使阳台一名儿童被玻璃划伤。问:邻居财产损失及人身被伤害的民事责任应由谁承担? 由两名学生的家长(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通则》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有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180、某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这样报道:“今天上午公安机关破获一起入室盗窃案,2名犯罪嫌疑人是我市南山中学初三年级学生李××、赵××并将2人接受警察讯问的正面图像一同播放。电视新闻这样报道可以吗? 不可以。根据《预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罪犯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姓名、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181、某中学高一年级2名学生因盗窃一辆摩托车而被刑事拘留,学校因此立即作出取消这2名学生学籍的处分决定,学校的处分决定正确吗? 不正确,对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 182、小明(13岁)在父母离婚后,跟随母亲一起生活,其父对小明仍有教育义务吗?为什么?

企业经营中常见的法律风险防范及其防范培训大纲

《企业经营中常见的法律风险防范及其防范》 培训大纲 主讲人:冯涛 电话: E-mail: 课程目的: 首先,企业管理面临日益繁杂的法律环境。从公司设立、生产要素获得,到生产经营、产品销售,再到公司解散或破产,无不牵涉到法律以及法律风险。加入WTO后,我国公司不仅要在国内法律求生存和发展,而且还要直面国际法律环境。 其次,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而法律就是关于竞争的规则。企业想要在竞争中获胜,必须熟悉竞争规则。现在这些规则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如果你不关心哪些规则与你和你的企业有关,难保什么时候会因为违反规则付出经济的代价甚至自由的代价。所以,一个成功的企业,肯定是个善于运用法律规则的企业,而一个聪明的企业家,应当是一个知道如何防范法律风险的企业家。 课程时间:2天 课程对象:中高层管理者 讲座大纲: 第一部分:企业内部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第一讲劳资纠纷的法律风险防范 一、劳动合同关系成立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二、依据单位规章制度开除职工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三、劳动合同的续订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四、劳务派遣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五、招聘广告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第二讲公司股东、董事之间法律风险与防范 一、拟定《公司章程》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二、大股东不参加股东会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三、董事、监事、经理个人履行职责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四、不能确保公司财产的独立性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五、公司犯罪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六、企业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中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第二部分:企业外部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第一讲企业签订合同中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一、违反签订合同基本原则的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1、合同违反公平原则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2、同违反合法原则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3、合同违反公平原则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二、合同成立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1、承诺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2、表见代理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3、举证责任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4、通过传真来签订合同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三、合同主要条款欠缺可能导致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1、合同主要条款约定不明确时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2、合同履行地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3、缔约过失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四、违反合同的履行原则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1、合同履行中的单方面中止和解除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2、协作履行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3、适当履行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4、情势变更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五、违约责任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1、外观主义的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2、合理预见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3、违约金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4、未违约方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

教育法律法规案例分析

教育法律法规案例分析 1、某班主任经常开拆学生的信件,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有不良行为,及掌握学生思想现状,班主任的做法合法吗? 不合法,除法律规定的部门外,任何人不得开拆他人的信件。 2、一名13岁的小学生未经父母同意,将一只价值500元的手表送给同学做生日礼物,其家长可以要求受赠的学生返还手表吗? 可以,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应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未征得监护人同意而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 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享有哪些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4、金某(15周岁)在课间因小事与同学沈某发生争执,金某一拳击中沈某头部,致使沈某倒地,送医院不治死亡,问金某应当负刑事责任吗? 应负刑事责任。 5、某中学因为学生李某未能按时缴纳相关费用,将他开除,可以吗? 不可以。学校不能随意开除学生。 6、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采用什么方法处罚?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是什么? 汉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8、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分哪几个阶段?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是如何规定的? (1)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 (2)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10、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2)有合格的教师; (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1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哪些权利?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关于关于企业法律风险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关于企业法律风险问题调查报告 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立和完善企业法律 风险防范机制,加快提高运用法律手段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显得日趋重要。据了解,许多法律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责任不清、制度不健全、监管失控、法律意识淡薄等造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在依法经营观念、风险防范意识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积极构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不仅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实现自身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加强国资监管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必然要求。 一、增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在我国,无论是在计划体制下设立的国有企业,还是在市场引 导下催生的民营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往往处于次要地位,事前、事中、事后的系统防范机制多数没有形成,因而,应对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在遭受法律风险时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必须依法经营管理、依法开展各种经济活动,这是对企业最基本的要求。企业的各种行为如改制、并购重组、对外投资、契约合同和产销行为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法律风险,因此任何企业都要重视风险、防范风险、化解风险。国有企业一定要树立强烈的法律风险意识,企业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和法制观念,依法制定重大经营决策,切实将企业改制改组、经营管理、兼并重组、纠纷处理等工作纳入规范的法制轨道。

增强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要注重加强对全体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尤其是企业高管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大家了解法律风险是什么,会对企业有什么样的影响。如果高层管理人员能理解到法律风险可能会产生的影响,他们肯定会有意识地去防范风险。目前已经有一些案例对企业做出了警示,企业高层对此也逐渐重视。例如这些年企业贷款担保纠纷比较多,有些企业缺乏对贷款人资产状况及偿债能力的详细了解和分析,只凭借业务关系或是私人关系就为人提供贷款担保;有些甚至是贷款人与银行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的,这些都为企业带来了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法律风险。企业的管理层如果具有法律风险意识,就能够主动将与法律相关的业务交由法律部门进行审核,而不是走走过场,公司的重大决策也应该有法律事务人员直接参与。同样,也要注重培养企业员工,这也是法律风险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企业中深入开展全员法律宣传教育和培训学习,使全体员工尽快形成依法获取权利、行使权利和保护权利的思维方式,逐步养成按章操作的行为习惯,在工作中不断充实相关法律知识,时刻保持法律的警觉性,在每个风险控制点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作用,最终构建稳固的法律风险防范根基。 二、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机制 企业要健康成长,必须建立完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当前,企业法律风险的飙升速度远远大于风险防御体系的建设速度,更谈不上制度意义上的风险管理,很多企业出了事才想到法律事务部门和法律

教育法律法规案例分析报告

教育法律法规十大案例分析 1.学生课间玩耍受伤学校是否有责任 某日下午,某小学课间,学生某(10 岁)在操场玩耍,被正在追逐打闹的学生某(9 岁)、王某(8 岁)摔倒在 地,并被压在身下,造成阴茎包皮挫裂伤。某受伤后,学校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治疗,并同时通知了三名学生的家长。在 医院,某做了包皮环切手术,但未住院治疗,并于 10 天后到校继续上课。其医药费、交通费等已由某、王某的监护人 支付。经法医鉴定,该包皮手术属正常手术,不会对某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属于轻伤。其后,某的家长作为代理人, 以某因伤害造成生殖器畸形,可能对今后的生活产生影响为由,以另两个学生及该学校为被告,提起诉讼,要求三方赔 偿他们误工减少的收入及精神损伤费 10 万元。 运用教育法律知识,分析这个案例。 分析:这是一起侵权引起的教育法律案件。 从主体上看,涉及某、王某、某(及其他们的监护人)和学校。 从客体上看,侵犯的是一种人身利益,具体来说是某的生命健康权。 从容(权利义务关系)上看,首先,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第 12 条第二款的规定:“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 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该案例中,某、王某、某的家长对其负有监护责任;无民事行为 能力人造成他人损伤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我国《教育法》第 49 条第二款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条件。”这就是说,父母对在校期间的未成年子女,仍负有法定的监护责任和配合学校进行教育的义务。据此,学生某、王某的家长应当对其孩子实施的伤害行 为承担赔偿责任。其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 160 条的 规定,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伤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 适当给予赔偿。这里所说的过错,不仅指一般的故意,也包括疏于管理防、消极不作为等情形。依本案所述,两个小学 生在做游戏造成伤害,说明学校管理不力。显然,学校在这起伤害事件中是有一定过错的,符合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所以,学校也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适应的赔偿责任。 2.请依法分析教师某和学校的行为。 某小学教师某因对学校乱收费不满,向有关部门如实反映了学校存在的问题。该校领导一气之下,取消了某的教师 资格,并且说他是精神病,不安排教学任务给某,并强行将其送往精神病医院治疗。 分析:作为教师,依据《教育法》和《教师法》的规定,某不仅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而且有监督学校管理活 动的权利。案例中某因其正当行动遭到学校报复,被非法剥夺了教育教学权,学校的行为构成了对教师某教育教学权 额监督权的侵害。某可依据《教师法》第 39 条的规定,向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 30 日作出处理。 3.教师能否将学生撵出教室 因为不守纪律、不完成作业等原因把学生撵出教室、停他们课的事在中小学里时有发生,许多教师对这种做法似乎 并不觉得有何不妥。下面就是发生在某市重点中学里的一件事。 一天,上课铃响过后,邵校长和往常一样,在教学大楼巡视,当他走到一楼时,看见一个初一的男同学低着头、默 不作声地站在教室门口。“不去上课,怎么站在外边?”,“不,是老师让我出来的。”“为什么?”“因为我没完成作业。”邵校长把这个学生带到教导处,先是对其不完成作业的行为进行了批评,随后又让他补上未完成的作业。 下课了,老师来见邵校长,谈起没让学生进教室上课这件事,邵校长说:“不准随便停学生的课,这是学校的规章 制度,你怎么忘了?”老师笑了:“校长,你讲得很对,我也知道不该这么做,但个别学生上课爱讲话,不按时完成作 业,如果不吓唬一下不行,所以我就在班上宣布了这条纪律,谁违反了谁出去,再说……”“再说什么?”,“这个学生是我亲戚的孩子,一来可用他教育其他学生,二来落下的功课我可以给他补上。”校长听后,思索了一会儿说:“你这种做法,

企业法律风险及防控体系

企业法律风险及防控体系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现代企业在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市场竞争在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增多的风险。这些风险中有自然风险、销售风险、投资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等等之分,商业类风险随机多变,具有不可预期性和防控性,而法律风险则是可防控的,如果未正确对待法律风险,将给企业带来相当严重的后果。所以,防控企业法律风险需要企业建立健全一系列的体系和制度,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带来的损耗,节约经营成本,使得企业在危机四伏的 经济战场中能稳健前进。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 所谓风险就是预期结果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发生差异所带来的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对于企业而言,如果企业预期结果与实际出现的结果可能发生差异,而这种差异又将给企业带来损失或损害,这就是风险。《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所谓企业法律风险,是指企业预期与实际结果发生差异而带来负面影响的可能性。 二、企业法律风险的成因及特点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成因 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根据引发法律风险的因素来源,可以分为企业外部法律风险和企业内部法律风险。所谓企业外部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以外的社会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等外在因素引发的法律风险。包括立法不完备,法律变迁,执法不公正,竞争对手或合同相对人的人为因素及不可抗力等。由于引发因素不是企业所能够控制的,因而企业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外部环境法律风险的发生。所谓企业内部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内部管理、经营行为、经营决策等因素引发的法律风险。表现为企业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环境认知不够,经营决策不考虑法律因素,甚至违法经营等。 (二)企业法律风险的特点 企业法律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中国企业100强法律风险报告

中国企业100强法律风险报告 编者按 2004年以来,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遭遇一系列重大事件,如中航油亏损、长虹被拖欠巨额货款、中国人寿被诉、海信商标被抢注······如果联系此前发生的安然、世通公司、帕玛拉特、安达信等国际大公司发生的变故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这些事件的共同点是因遭遇法律风险而经历了严重的经济问题,其中一些公司甚至因此彻底失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法律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将来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就是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对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大企业来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经济交往的国际化,企业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将变得越来越突出,但是,大部分中国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对此还没有足够的认识。那么,中国的企业目前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到底如何?企业管理人员应当怎样树立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意识?怎么提高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就此,英国路伟国际律师事务所(LovellsInternational LawFirm)根据已经公开的资料和调查所得数据,对中国企业100强的法律风险做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并提出了初步解决方案。阅读这份报告,有利于有关企业意识到自身所面临的风险,也有利于社会各界便于参考相关问题,更有利于唤醒中国企业家们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考虑到这些,本刊经路伟律师事务所北京办事处授权,摘要发表这份报告。为了向中国企业提供一个评估法律风险的客观平台,我们花数百个小时搜集和分析了从各种途径(如:印刷的和在线的公司及行业报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司网站和其它在线数据库)获得的公开资料,根据中国100强企业各自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制作了一份《中国100强企业法律风险评分卡》。此外,我们还对“财富100强”企业进行了类似分析。各企业的“法律风险评分”都是根据对一系列构成重大法律风险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估而得出的。该分析涉及的主要法律风险因素有:行业、组织形式、设立管辖、知识产权、采购和销售行为发生地。法律风险评分越高表明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越高,但是,这并不是对企业自身的积极或消极评价。实际上,根据下面的研究结论可以看出,法律风险评分最高的典型企业也可以成为最成功的企业。公司的法律风

法律风险防范及涉法案例分析

企业纳税风险管理与税务稽查应对策略 【名师简介】张美中教授 中国资深纳税筹划专家,经济学税务专业硕士,经济学财政专业博士,北京大学培训师、中国税网首席特约纳税筹划专员、《前沿讲座》节目的“在WTO体制下的中国纳税筹划”、中国企业卫星数据传播中心《纳税筹划师》节目的主讲人和特聘专家。多次应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中央党校、国家会计学院、清华大学以及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总裁班、上海交通大学总裁班、湖北襄樊笑坤总裁班等国内著名财经类院校的邀请重点讲授纳税风险管理专题。 2000年至今独著或合著27本财务与税收专业书籍,在财政研究、涉外税务、中国税务报、经济学消息报、中国财经信息资料、海峡财经导报、税收与市场调查和纳税方法研究等财经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达60多篇。 【课程部分内容】 一、纳税风险类型及规避机理 二、纳税风险的管理 (一)、企业纳税风险概述 (二)、企业纳税风险产生的原因 (三)、企业纳税风险管理一般原则 1.风险观念原则 2.基础环境建设原则 3.事前控制原则 4.全员参与原则 5.制度与流程建设原则 (四)、企业纳税风险管理的步骤 1.改善企业纳税风险控制环境 2.建立纳税风险预测与控制系统 3.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监控实施效果 (五)、企业纳税风险管理的管理形式与管理方法 1.纳税风险检验法 2.纳税风险评估法 3.纳税风险预警法 4.纳税风险控制法

(六)、企业纳税风险管理操作流程 1.建立企业纳税风险管理机构或专职岗位 2.制定企业纳税风险管理目标及制度 3. 检测企业纳税风险 4.评估企业纳税风险 5.预警企业纳税风险 6.控制企业纳税风险 7企业纳税风险管理绩效评价 三、控制纳税风险最有效手段-----纳税筹划 (一)、企业设立环节纳税筹划 1.企业注册地的筹划 2.企业性质的筹划 3.扩张形式的筹划 (二)、企业融资环节纳税筹划 (三)、投资环节的筹划 1.投资区域的筹划 2.投资行业的筹划 3.投资方向的筹划 (四)、企业采购环节纳税筹划 1.不可抵扣项目 2.不可抵扣项目 (五)、销售环节纳税筹划 1.销售佣金的筹划 2.销售方式的筹划 3.销售退回的筹划 (六)、企业经营成果分配环节纳税筹划 (七)、企业产权重组环节纳税筹划 四、企业主营收入及其它收入稽查要点与策划应对 1.销售货物收入稽查要点和常见风险; 2.提供劳务收入稽查要点和常见风险;

公司运营中常见的 大法律风险及防范

公司运营中常见的6大法律风险及防范 【导读】:企业的生、老、病、死整个生命过程都存在法律风险,我们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知道法律风险,而且要知道其发生的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更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力措施,及时有效地应对风险的发生。 企业运营中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6类风险: 一、公司治理中的法律风险。 这类风险主要是家族式企业在监督上的不力,规章制度对权力的设立不明确,导致企业成本上升。 二、劳动人事法律风险。 最为常见的是职工工伤,劳资关系处理不当引发风险。还有就是企业为节约成本,缩短培养过程,迅速上项目,常常采用“挖墙脚”引进高级人才,这可能遭遇被挖企业的索赔和专利商标等侵权指控。反过来,企业自身培养的人才无端流失,被挖墙角,企业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这也是一大风险。 三、企业融资中的法律风险。 企业经营中出现资金不足,常见的融资方式有:银行贷款,民间借贷,股东追加投资,吸收新股东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市融资发行公司债券股票等。比如:对于银行贷款,一不小心可能陷入“高利转贷”,“违规发放贷款”“贷款诈骗”等金融诈骗黑洞。 对于民间借贷,可能陷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法律风险;如果股东追加投资或吸收新股东增资扩股,会遇到股权结构及治理结构调整,利益分配的约定等问题。 如果引入战略投资者,对法律风险评估与防范要求更高,否则鸡飞蛋打人财两空,教训是惨重的。

如果发行公司债券和股票,国家有严格的规则和制度,对法律风险的控制要求极高,必须法律、财经等专业人士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辅导,否则会落入“擅自发行 公司股票债券罪”的泥坑。 四、签订履行经济合同中的法律风险。 一般来说,主要是经济合同违约纠纷,大多数经营者只注意到了合同中约定的义务及索赔问题,而忽视了前合同义务及后合同义务,因此导致纠纷的不在少数。第二,企业家从传统观念上习惯于熟人圈子的交易行为,有的口头上达成所谓的“君子协定”,时间一久,由于个人信用发生变化,或个人对当时的约定细节理解认知不同,从而引发风险。 最后,我们特别要注意一个市场准入制度的存在,很多交易行为必须首先审查交易对象的主体合格性,和一个没有交易资格的人去做生意,其结果和风险可想而知。 五、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企业无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比如从来没有专利检索和商标待查制度,使得企业在面对知识产权侵权指控时处于被动,比如我们的百布优品牌中的儿童版系列版本,封面设计就涉嫌侵犯“喜洋洋与灰太郎”剧本的在先权利,建议我们设计部门要在外观设计上做一些实质性的变动,不能图省事而引发风险。 六、行政管理法律风险。 由于公司内对行政管理重视不够,管理上的漏洞引发违规问题,被有关执法机关(比如:环卫,工商,税务,劳动监察,消防等部门)进行处罚。这种引起风险很划不来。 以上法律风险是企业常见的风险,我们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 内部原因:

石油系统法律风险岗位防控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石油系统法律风险岗位防控调研报告正式版

石油系统法律风险岗位防控调研报告 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 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为进一步加强对地区企业法律风险岗位防控工作的督促和指导,经总同意,我们于6月中下旬先后赴大庆油田、大庆石化、吉林石化、西南油气田、四川销售、川庆钻探6家单位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之前下发通知明确了调研重点,6家单位做了认真准备。调研期间分别听取了各单位情况汇报,与企业分管领导、总法律顾问、法律机构负责人、相关法律人员、部分机 关处室及基层单位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和研讨,查阅了相关工作资料。总体感

到,6家单位按照总部部署都在积极推进法律风险岗位防控工作,已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在地区企业中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及主要亮点 目前,6家单位都完成了本部机关层面重点涉法岗位防控指引编制,大庆石化、西南油气田和四川销售还全面或部分完成了基层单位指引编制;各单位均程度不同地开始组织指引培训和实施工作。总结6家单位工作组织及推进情况,主要有4个方面的亮点: 一是各单位对法律风险岗位防控工作认识比较到位,并给予了高度重视。大家

企业股权投资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从近年来国有企业所发生的法律纠纷来看,在公司资本的形成与维持、股权转让中债务承担以及投资清算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现就相关法律风险及防范分析如下: 一、股权投资对象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风险点:(1)国企不能成为普通合伙人;(2)投资于不规范私募基金可能涉及刑事犯罪。 近年来,私募股权(PE)和风险投资(VC)越来越多,常以有限合伙企业的形式设立,一些国有企业也投资其中。《公司法》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公司不得成为所投资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出资人。同时,《合伙企业法》规定,除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以及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成为普通合伙人外,公司可以向合伙企业转投资。故国有企业或国有独资公司只能成为有限合伙企业中的有限合伙人,否则将被认定无效。 防范:国企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投资;对投资对象应作深入细致的尽职调查,如投资对象承诺保底和高额回报的,应值得警惕。 二、股权投资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股权投资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出资设立;二是股权受让;三是参与增资扩股。 (一)直接出资设立中的两大法律风险,即虚假出资和非货币出资。 1、虚假出资的风险点:(1)已出资股东也可能为其他股东的虚假出资行为“买单”;(2)出借资金协助他人进行虚假出资的,也要承担连带责任。 司法实践中,债权人会把债务人的所有股东都作为被告,特别是信誉好、资产多的国有企业股东。上述规定加大了企业对外投资设立公司及出借资金的法律风险,相关纠纷可能因此大幅增加。极端情况下,即使国有企业出资到位、即使仅持有少部分股权,也可能会承担100%的赔偿责任,最终还面临向虚假出资股东追偿无着的风险。 防范:国有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应加强对其他股东的资信调查;除自己足额出资外,还必须认真监督其他股东的出资情况。 2、非货币财产出资的风险点:出资财产的价值或权属存在瑕疵。

水利法律法规案例分析及处理

水利法律法规案例分析及处理 案例:某河道下游地区因长年开采砂石资源出现相对丰紧缺,由因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的沙价看涨。对此,当地一村村民集体行动,非法开采河沙,并造成对堤防的严重破坏。 一、接案:在接到举报或发现水事违法案件后,水政监察人员应及时赶赴现场,依法对水事违法行为进行制止,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其违法行为继续造成危害后果。并对违法当事人下达《责令停止水事违法行为通知书》。水行政执法人员发现此违法行为,应赴现场制止或者发出责令其停止非法采沙的通知书。 二、立案:若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应立案处理。具有违反水法规事实的;依照水法规应当给予水行政处罚的;属水行政处罚机关管辖的;违法行为未超过追究时效的。经分析,此案件符合上述条件的案件,应填写《水事违法案件受理、立案呈批表》,经市局水政处审查后,报局长或分管局长签字批准。经批准立案的案件应及时派出办案承办人,凡与案件有各种影响关系的本局工作人员应当回避。 三、调查取证:立案后进行调查取证,应及时组织办案人员取证,查明案情,负责调查的办案人员应为二人以上。以掌握和取得违法行为的事实和证据。水行政处罚机关指派两名以上水政监察人员进行调查,必要时可以依法进行检查。调查人员在执行调查取证任务时,要出示水政监察证件,告知被调查人要调查的范围或事项,询问当事人、证人,按法定程序向有关当事人调取证据,并进行现场查看、拍照录像。证据要做到客观真实,能够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和情节。调查人员应如实填写好《水事违法案件调查笔录》。 四、依法裁定:经立案调查后,承办人应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水事违法案件调查报告》,根据违法案件情节、性质、程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水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制作《水事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水行政处罚的决定

法律风险提示讲课稿

法律风险提示 (一) 最近公司发生几起合同诉讼案件,透过这些案件,发现我公司在合同订立、履行、证据保全等方面风险防控意识薄弱,措施欠缺,根据公司法律风险控制要求,提出以下建议: 一、合同订立和履行的法律风险和防范 案例:浙江玉环县永隆机械公司与我公司建立事实买卖合同,双方无书面合同。我公司通过传真给永隆机械公司发出《临时补货通知单》,写明先款后货,交付地为绵阳高新区,永隆公司根据该《补货通知》将部分货物运输到我公司,现尚有9万余货物至今未交付。目前永隆公司已停产,人去楼空。为挽回损失,我公司先向合同履行地绵阳市高新区法院提起诉讼,但高新区法院以无书面合同约定合同履行地,传真件的《补货通知》系我公司单方面的要约且为复印件,在未得到对方认可的情况下不能认定合同履行地为绵阳高新区,故而不予受理我公司的起诉。 我公司继而向被告住所地浙江玉环县法院提起诉讼,法官初步审查,认为,我公司所提供的所有证据均是我公司单方面的传真复印件,无被告的签字或盖章,付款证据承兑汇票无法看到对方收到了货款,在被告不到庭且其代理人明确不认可交易关系的情况下,无法确认我公司主张的事实成立。 目前该案尚在进一步收集证据,与法院协调沟通中。 评析:上述案例,由于所有交易,双方无纸质文件、函件、运输

单据,除运输行为和银行承兑付款外全部通过传真完成。传真件内容主要是我公司向对方发出的要约(订货通知),银行承兑汇票由我公司通过EMS快递给对方,背书转让后款到对方账户。因此我公司向法院提交的证据主要为传真复印件,EMS快递单、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复印件,无对方向我方要约进行意思表示的函件或回执。纵观本案材料,法院的不予受理和对我公司主张事实产生怀疑,有一定证据和法律上的原因。首先从合同成立来看,仅有一方当事人的要约而无另一方的承诺,合同不能成立,或则另一方以行为来履行合同主要义务,虽可视为合同成立并履行,但并不能说明双方就价款、交付地、质量、数量、管辖权等方面达成了一致意思表示,所以上述案例中,法院无法明显、准确的确认双方就合同履行地或争议管辖地达成了一致意见;其次从证据的效力来看,复印件证据的证明效力和真实性不如原件,在没得到对方当事人的认可或者没有其他证据印证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法院对案件事实的内心判断和确认。上述案例,就付款事实来看,背书的银行承兑汇票复印件和邮寄承兑汇票的EMS 快递单,无法直接证明对方收到了货款,尚需进一步举证证明对方收到了邮寄的银行承兑汇票原件且款到对方账户。如此我们便不难理解两家法院对此案的态度,同时提醒我们今后要更加重视书面合同订立和有效证据的收集、固定。 法律顾问提示: 1、双方建立合同关系时,一定要签订书面合同,对合同标的、价款、数量、双方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纠纷处理等内容做出明确具体

走访企业调研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走访企业调研报告

编号:FS-DY-53482 走访企业调研报告 法律事务室赴××公司企业法制工作调研及现场法律服务活动开展以来,法律事务室×××主任走访了××××发展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水泥有限公司、××××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水泥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通过实地查看、开展座谈等形式认真了解企业经营现状和存在困难,结合自身工作提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对策办法,并形成书面调研报告。××月××日下午,×主任到安龙公司开展调研,通过走访、座谈,现场就企业提出的日常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予以解答,现把座谈提出的问题梳理如下:第一,水泥质量控制方面,该公司质量处相关管理人员反映,目前企业通过发放水泥使用手册给客户,会不会被客户抓到把柄,造成客户不认可××的水泥质量要求,从而产生质量投诉的法律风险。第二,合同签订管理方面,该公司合同管理人员反映,在合同招标过程中,需以合同总价最低价确定中标单位,但按照公司制

度,可能涉及到要以每一合同下各子项的最低价确定,这样不仅很难操作,而且容易产生合同风险。第三,企业销售管理方面,该公司销售处人员反映,公司销售没有区域价,没有运输招投标,提货车辆都是经销商安排,按照销售部提供的合同标准文本签订,没有太大的争议问题,但后续需要继续完善合同文本,通过签订补充合同的形式,从合同内容上划清责任,避免承担不必要的法律风险。第四,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生产安全处人员反映,企业环保验收、安全验收尚未通过,卫生职业健康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尚未办理,办理了试生产许可证,但已经是第三次延期了,在XX年8月底到期,再申请延期将不会被批准。另外,矿山的采矿权证、安全许可证都有,没有越界开采,但矿山林地证没有办理。第五,大协议执行方面,公司所属土地马上开展土地稽查,土地用地指标已经上报,但需要交钱,目前政府讲没钱,需要向企业借钱,这一块比较麻烦。第六,采购合同执行方面,公司财务人员反映,在当地采购物资,经常碰到供货方随便冒用别人资质,变更经营范围,虽然当地工商局予以变更,但仍存在违反法律的风险。第

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国际经济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时,这个地区就产生了境外投资扩张的内驱力。2006年,我国人均GDP超过了2000美元,有些发达地区更是超过了4000美元,经多年外商资本的大量引进和积累,我国在纺织、轻工、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技术和水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关注到境外投资。然而,在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和布局网点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对海外投资的投资环境和法律风险没有充足的认识。 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法律风险 保障跨国成功投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安全和成本,因此,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获益,离不开对国外实体法律的了解和投资发生争议时的解决办法。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保护外国来华投资的合法权益,我国在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同时,已与112个国家签订115个双边投资协定,不仅为国外企业到中国投资,为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提供了基本的保障。然而,由于面临着完全不同的政治、文化环境,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经营方面存在的法律风险仍是极高的。 并购风险。企业并购一般不外乎扩大市场份额、排挤竞争对手、提高利润率、分散投资风险、购买品牌等等。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有获取现成的销售渠道、规避欧美反倾销、配额限制等贸易壁垒以及利用国外高水平劳动力等目的更明确。 并购的法律风险以财务风险、汇率风险和融资风险为主。中、外财务系统不匹配、税收漏洞和其它未登记风险、有形与无形资产的定价等都会造成并购项目实现不了预定的盈利目标。另外,投资者多数需要通过贷款筹集资金,融资及偿还币种的选

择就存在极大的风险,如果选择不当,在还款期内汇率大幅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极大损失。对国外的经济体制不了解,还有可能被认为触犯了反垄断法和危及其经济安全等等。 并购中要有明确的战略规划,有吸收并购项目的技术能力和融资能力。必须与并购规划相匹配。足以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韩国的大宇公司的海外并购就是前车之鉴,当年的扩张成主要是关注企业海外市场规模,但终因资金链的断裂而未能续写神话。一些著名国际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60%-70%的合并案例是失败的。其中,3/4收购企业的股价下降20%以上,36%的企业能维持其收入增长,67%的中国企业无法获得交易时承诺的效益。 经营风险。经营阶段的法律风险有环保风险、知识产权、劳务、合同管理、公司治理以及母公司责任等等。不同的国际环境、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任何一个小的问题都有可能酿成巨大的危机。1989年埃克森公司瓦尔德茨油轮发生石油泄漏,因为违反被收购国家的环境保护法,被控要求40亿美元的惩罚性赔偿。江苏中江公司在“走出去”之初,曾经因为承建一条1800万美元的公路,而亏损2900万美元。 东道国法律、财税制度的变化也可能影响企业的经营。当前,所有在美国上市的国外企业,必须执行《萨班斯》法案,美国一些州已根据《萨班斯法》出台了州法律,中国公司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代价。统计显示,大型美国公司履行《萨班斯》法中的有关“完善内部控制”的条款,第一年建立内部控制系统的平均成本就高达430万美元,而在美的中国企业了解这些州法律非常重要。 跨国产权风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